时间:2023-05-31 09:10:1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寄生虫影评,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一、立足校本教研,增强研究实效性
校本教研作为推进课改进程的首选策略,其重要性将随着课改的深入日显突出。为此, 我们分为两个阶段进行操作,第一理论学习、方案设计阶段。在自学与集中培训相结合的理论学习基础上,逐渐完善校本教研的制度、方案,确定教师个人的专业发展计划,结合实际确定课题,完善理论学习制度、对话交流制度、课题研究制度等,教师写下了大量的学习体会。第二阶段,问题式研究。着重研究教学实际中存在的问题,本着发现问题——团队学习——总体设计——行动研究——反思提高的教研模式,我采取上示范课、跟踪听课、参与活动、挖掘教师潜在因素、提炼个性特色的方式,形成了形态课、实验课、生态课等课型模式。
二、开发校本教材,拓宽学生学习渠道
校本课程的开发主要依据国家教育方针、国家或地方课程计划、学校教育哲学、学生需求评估以及学校课程资源,强调以学校为主体,充分尊重和满足师生的独特性和差异性,特别是使学生在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中难以满足的那部分发展需要得到更好的满足。本着上述原则,我们编写了校本教材——《校园的生物》和《鱼趣》,共计6万余字,144幅彩图,分为四篇——健康篇、植物篇、动物篇、操作篇。本教材的编写主要针对新教材涉及内容比较广,侧重学生能力训练的特点;又因学生学习时间紧,无暇收集查阅资料的现状,以解决学生身边的生物学知识。其中,有学校的、社区的动植物知识详细介绍,如生物体的属名、学名、别名、形态特征、生长习性、产地分布、栽培要点等;有实验材料如草履虫、蚯蚓、鼠妇、金鱼的培养;有实验操作的具体指导;有青春期心理健康辅导等,它是学生学习的补充材料,为课堂教学提供了鲜活的实例。
三、建设实验基地,增强学生动手实验能力
为了给学生参与生物学科的活动提供场所,为学生展示个性、交流成果搭设平台,我们建立了实验基地。开展了生物百项活动成果竞赛、开展了绘图比赛、生物学小报比赛、调查报告评比、观察日记评比、生物摄影评比等,学生写出了《顺城区周边环境的调查》、《本地区常见寄生虫的调查》、《抚顺市民爱鸟护鸟的调查》、《中学生近视率的调查》、《禽流感的认识》等调查报告,学生走进了社区、走进了医院,拍摄大量图片、罗列了大量的数据,使学生多种能力得到锻炼。
为了开阔学生的视野、增加学生的实践机会,15中学开辟了实验田,尝试种植了向日葵、南瓜、多彩西红柿等十余种常见蔬菜。这些活动的开展使学生见证了植物生长发育的全过程;59中学开展了采集和移栽蘑菇和蕨类植物的活动,学生体验了生活,锻炼了动手实践的能力,增强了学生社会责任感。
四、以课题牵动,促进整体提高
课程标准所倡导的探究性学习,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验能力。从2001年起我区就尝试对生物实验课教学改革的专题研究,全区生物实验教学从讲授实验走向操作实验、从演示实验走向分组实验、从验证性实验走向探究性实验;学生从观察、探究、调查三类各选一项活动作为考核内容。到目前为止全区由过去实验课完成率30%上升为90%,同时开展了全区学生实验技能大赛,极大地调动了师生的积极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实验能力大大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