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宛转蛾眉马前死

宛转蛾眉马前死

时间:2023-05-31 09:10:1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宛转蛾眉马前死,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第1篇

说起唐玄宗,大家一定如雷贯耳,就是这个伟大的君王一手创造了开元盛世。而杨贵妃作为古代四大美女之一,我们也不陌生。就是这两个本来没有任何交集的人,却突然在那一天,相遇了。于是、他们谱写了一首历史的绝唱、、

三郎,我误你,所以宛转蛾眉马前死,也无所怨。只求三军齐发,护你早日回长安。

­玉环,我并不觉得被误,从未觉得后悔,只是救不得你,我抱恨终天!

——出自《人生若只如初见》

我不了解历史,但是杨贵妃和唐玄宗是这样的爱着的吗!总是有人说杨贵妃是红颜祸水,让唐玄宗在晚年英名尽毁,但是唐玄宗应该是无悔的吧、即使最后在被部下逼迫不得已使杨贵妃魂断马嵬坡,他的内心也是对她的愧疚吧、、

在甜蜜地相拥相守不久后,持续八年的安史之乱为这大唐之恋划上了句点。但是那“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永恒信念会穿透历史的长河,长存于这浩浩荡荡的天地间,谱写一首动人、激昂的乐章!

时间易逝,转身时,只能抓住岁月的尾巴、、它如流水无形,如流水无色,但时间所诞生的,是永存在精神上的,不会因为时间的流逝而被抹杀的一种信念。也许当流年转过一圈以后、、也只剩它还能证明那旷世绝古的恋情曾经存在过、、

纳兰容若《木兰辞 拟古决绝词柬友》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第2篇

最近最轰烈的新闻无疑属于财经,万科第一大股东的变化,让退居幕后已久的王石悍然对宝能系提出“你们信用不够,你们没资格”,而宝能的态度则是“去你丫的道德,老子有钱,相信市场”。在两大集团大打嘴仗的同时,看热闹的群众则各有说法,文人写文章,不免风流自赏,不免夹枪带棒把甘心为煮红烧肉的王石女友田朴B拉下了水,而这种情绪当中最激烈、流传最广的一句话则是:你抢了年轻人的女朋友,年轻人抢了你的公司。时间花在哪里,成就就在哪里。

非常有趣的是,但凡一出事,将矛头对准领头者的女人,这大约已经成了一种传统。西周灭亡因为褒姒;吴国灭亡多因西施;董卓被杀归功貂禅,清朝灭亡祸于慈禧……当然最典型也最著名的则是杨贵妃,一个重臣兵变,政府狼狈转移之际,愤怒的情绪就转移到了皇帝爱妃的身上,“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于是乎缢死于路祠之内。这是一种奇怪的逻辑,世事无常,一旦发生变化,带路的首领总是首当其冲,但是通常受罚的不是首领,而是首领的女人,妖媚偏能惑主,首领没有错,错的全是他身边的人,尤其是女人。所以王石这回玩砸了就因为他迷恋女色,忙着登山忙着跟小女朋友煮红烧肉了,哪有功夫管公司,所以活该,最好立马跟这姓田的小女人分手,这后面折射出来的心理意念非常有意思:那就是男人是没有错的,错的都是女人。

这大约是东亚男性社会的规则吧。出事就要找责任人,但责任人通常是男的,事实总得有个愤怒的出口嘛,不杀个把人六军如何能发,这是忠君大概念之下的追责系统的奇怪导向,因为首领是不能杀的,不能怪的,那么顶罪的是谁呢,选来选去,自然是毫无抵抗能力的他的女人。就算跟你一点关系没有,那也得把大部分罪责归咎于你。这后面实际就是一种深刻的奴性以及男人对于性的一种嫉妒,但让我没有想到的是,到了21世纪,这种红颜祸水的理论居然还这么有市场,还深得人们的欢心,在微信圈里一转再转。在这场庶民的狂欢里,大多数旁观者都在幸灾乐祸,最后他们把男人们的失误又成功地转嫁到了女人身上。也许这样,社会的焦虑感也因此而降低了:嗯,男人的世界一切都很太平,出了事多半因为有几个不安分、不得当的女人。

摘自《新闻晨报》

第3篇

不料结束后她递给我一张流光溢彩的入场券,说下周一晚上美容院有场讲座。

下周一?我周一通常都很忙,不一定有空。

正待拒绝,美容师伶牙利齿地先发制人:这次讲座的主题是着装――夏季衣服如何搭配,主讲人是香港鼎鼎有名的服装大师。

峰回路转,我对于着装一向兴趣盎然,只是在搭配方面懒得费心思,所以通常只买套装。有时候看到同事从路边小店里淘来便宜衣服,精心搭配后竟然也赏心悦目,不止一次地艳羡不已。

开卷有益,姑且去听听吧。

坐定后方发现周围铺天盖地的满是内衣广告,难不成又是一场变相的推销?

正待抽身撤退,无奈旁边已经围满了接待小姐,均年方二十,莺歌燕舞,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蓦然心里一动,我若是男人,肯定也喜欢20岁的女孩,什么都不懂,还长得水灵灵的,多好。瞧这脸上的皮肤,光滑滑、柔嫩嫩、红扑扑的,难怪年轻姑娘叫红颜,老了只能被称作黄脸婆了。

正胡思乱想的当儿,讲座已经拉开序幕了。首先是破冰时刻,抽奖,此等好事多半与我无缘,我就像个出家人一样心无旁骛,静等进入主题。

一个矮小、瘦弱,甚至有几分猥琐的男人登台了,我大跌眼镜,该不会是这哥们主讲吧?

还真是他!据说还是香港诸多影视红星的服装顾问呢,人不可貌相。顾问不仅长相惊人,说起话来也是语不惊人死不休。

开场白就是一个极其发人深省的问题:“有没有发现两个同等40岁的女性,都生过小孩,一个身材保养得很好,一个却很差?”

“想不想把好身材保持到60岁不变?”

“想不想改善胸部、腰部、臀部的问题?”

想!想!想!做梦都想噢!

“如果身材玲珑有致,就是穿一件几十元的外衣都非常好看;如果身材走样,就是一件一万元的外衣,穿起来也不怎么高贵、自信。”

天!这简直是真理的化身嘛。问题是怎样才能保持好身材呢?

“为什么有些女性身材好有些不好?主要原因就是不懂得选择适合自己的内衣。不适合的内衣,穿上以后极易形成三段腰。”

谢天谢地,终于切入主题了。可是,内衣?!我的头嗡地一下就大了,真是推销内衣呐!

“内衣是模具,身材是模型,脂肪受一点点压力就移位,长期受压定型,脂肪喜欢去没有压力的地方。”顾问还在喋喋不休,先从宏观的角度解释为什么要选合适的内衣,再从微观的角度推荐××牌定型内衣的妙处。

我却已经开始走神了。

一件内衣真有那么神奇吗?60岁的人,20岁的身材?太贪心了吧?我以为,60岁的人,既然拥有了60岁的智慧、60岁的财富、60岁的成就,就不要再幻想20岁的青春、20岁的容颜、20岁的窈窕。有人比喻,女人20岁是桃花――鲜艳,30岁是玫瑰花――迷人,40岁是牡丹――大气,50岁是兰花――淡定,60岁是棉花――温暖。见过有人赏桃花,有人赏玫瑰,有人赏牡丹,见过有赏棉花的吗?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许多名人担心自己一旦暮去朝来颜色故就成了温暖的棉花,为了避免门前冷落鞍马稀,特意购买了巨额保险。金城武为自己的脸投保2500万元,蔡依林为双腿投保5000万台币(约合1200多万元人民币),莫文蔚为头发购买近千万港元保险,秦海璐为可爱的单眼皮投保2600万元,Rain为声音投保100亿韩元(近7000万人民币),就连阿牛还为他的丑牙买了保险。莫非青春是保险可以留住的吗?

这时,旁边两位女士开始窃窃私语:“不就是推销定型内衣吗?我以前买过,三千多一件,还买了两件,效果也就那么回事。”

“真想保持身材,只有少吃。我有个同事,快50了,身材依旧苗条如初,她每天只吃一顿饭。”

每天一顿饭?那不是自虐吗?看来,美,还真是要付出昂贵代价的。

自古美人如名将,不许人间见白头。美人迟暮,英雄末路,都是令人扼腕叹息之大悲哀,其实只要曾经美过,就可以无怨无悔了。就算是国色天香的杨玉环,尽管曾经三千宠爱在一身,也不可能长得君王带笑看,最终还不是落得个宛转蛾眉马前死。何况寻常女子呢?

……

两个多小时的讲座就在我的浮想联翩中落下帷幕了。

这就结束了?夏季衣服如何搭配呢?好像一个字也没听到嘛。难道说只要买了定型内衣,只要身材好,上衣着红、裤子穿绿也无伤大雅?

我有些不甘心,好好的一个晚上就这样浪费了。出门时碰到那个塞给我入场券的小姑娘,略带责怪地问她:不是说要讲夏季衣服如何搭配吗?

小姑娘说:“没讲吗?我刚才一直忙着接待,没仔细听,讲的不是着装是什么呢?”一脸的天真烂漫,一脸的清纯无辜。

第4篇

关键词: 《源氏物语》 桐壶更衣 《长恨歌》 杨贵妃 差异

前言

《源氏物语》是创作于十一世纪的日本最著名的物语作品,也是世界上最早的长篇小说之一。全书共54回,一百余万字。通常认为作品由三个部分组成。前三十三回为第一部分,叙述主人公光源氏达到“荣华之巅”的过程;第三十四回到第四十一回,是第二部分,叙述光源氏的命运急转直下,由“荣华及顶”跌入“悲惨深谷”的过程;第四十二回至最后为第三部分,叙述光源氏后代薰君为主角,叙述薰君、皇子与三个女子的故事。

《源氏物语》的作者紫式部,出身于书香门第,从小受到了良好的汉学教育,她深厚的汉学教养也充分地体现在她的文学作品之中。《源氏物语》中大量引用了中国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诗歌,特别是其代表作《长恨歌》的身影多次出现在各卷。在首卷〈桐壶〉中写道,“妃のためし①”,把桐壶天皇对桐壶更衣的宠幸比作唐玄宗对杨贵妃的关系,整卷是以白居易的《长恨歌》作为基本的构思来展开的。

桐壶更衣的形象和杨贵妃多有重合。如,有关桐壶更衣容貌之美的叙述“太液芙蓉、未央柳も、げにかようひたりし容貌を(后略)”,引用的是《长恨歌》“太液芙蓉未央柳,芙蓉如面柳如眉②”之句;桐壶天皇思念早逝的桐壶更衣的叙述“(朝夕の言ぐさに、)翼をならべ、枝をかはさむと契らせたまひしに、かなはざりける命のほどぞ尽きせずうらめしき”,引用的是《长恨歌》“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尽时,此恨绵绵无绝期。”之句。《源氏物语》的作者借用脍炙人口的《长恨歌》的丽词佳句,使桐壶更衣的形象跃然纸上。

但是这种借用,大都局限在词汇、语句上,并不涉及故事的主题。本文着眼于桐壶更衣和杨贵妃在宫中的地位、

死亡原因的差异,并简单分析带来此种差异的文化根源。

一、桐壶更衣与杨贵妃的宫中地位的差异及其文化根源

《长恨歌》“姊妹兄弟皆列士,可怜光彩生门户”一句,咏的是自杨玉环被封为杨贵妃,姊妹封夫人兄弟封公卿,封地受奖;杨家门户生光彩,令人羡慕又向往的情景。据史记载,杨贵妃已死的父亲被追封为大尉齐国公,叔父被拜为光禄卿,兄弟杨为鸿胪卿,杨为侍御史,杨钊为司空,长姐玉佩封为韩国夫人,三姐玉筝封为虢国夫人,八姐王钗封为秦国夫人。应了“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说法,“遂令天下父母,不重生男重生女”。

此外无论是昂贵的饰品,“金步摇”(云鬓花颜金步摇)、“金雀玉”(翠翘金雀玉搔头),还是来自唐玄宗的溺宠,“从此君王不早朝”,“承欢侍宴无闲暇”,“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等,无不说明杨贵妃在宫中的尊贵地位。一个地方官吏的女儿,只因为得宠于皇帝,在宫廷上占据了至高地位,享受了无限荣华富贵,而且这种地位持续了十年以上。

相比之下,同样受恩宠的桐壶更衣的宫中地位却远不及杨贵妃。桐壶更衣的父亲大纳言也早逝,却没有半点封拜;其兄弟姐妹也没有一个人因桐壶更衣的受宠而被册封和高升的。杨贵妃一家的飞黄腾达,在《源氏物语》〈桐壶〉卷中,丝毫没有被继承。而且,桐壶更衣住的地方在后宫的东北一角,离桐壶天皇居住的清凉殿甚远,这也充分表示桐壶更衣在宫中的地位之低。不但如此,因为受宠,招来其他后宫佳人的妒嫌,最终卧病不起,抑郁而死。

两部作品的女主人公都受宠于君王,但是《源氏物语》〈桐壶〉卷中的桐壶更衣与《长恨歌》里的杨贵妃在宫中地位截然不同。

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所仰仗的帝皇的实权不同。公元712年,睿宗把皇位让给了李隆基,但是太平公主仍然掌握了朝政大权。公元713年七月三日,唐玄宗李隆基亲自率领兵马除掉了太平公主和她的手下骨干几十人,将倾向太平公主的官员全部罢官废黜。终于掌握了皇帝应有的权利,彻底巩固了皇权,成为至高无上的存在。杨贵妃名义上是贵妃,但是当时没有皇后,所以实际上就是唐玄宗的皇后了。玄宗对她恩宠备至,大臣、贵族、宗室争先恐后结巴杨贵妃。其他妃子有不满,也无济于事。

而在日本,摄关文化是平安时代特有的政治文化,也是《源氏物语》的政治主线。在摄关政治制度下,天皇完全成了藤原氏的傀儡,没有政治实权。再加上,桐壶更衣没有有力的后援者,因此桐壶更衣即便深受天皇的宠爱,也没能提升为女御;当桐壶更衣受到其他妃子的忌恨、诽谤,桐壶天皇也只能陪着默默落泪,而爱莫能助。

二、桐壶更衣与杨贵妃的死亡原因之差异及其文化根源

桐壶更衣与杨贵妃都“死于非命”,这一点是一致的。但是桐壶更衣因其他妃子的嫉妒与嫌弃,最终抑郁而死;而杨贵妃因招致满朝怨恨,将士不满,被迫自缢而死,两者有本质上的区别。

《长恨歌》里描写杨贵妃之死的诗句如下:

渔阳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

翠华摇摇行复止,西出都门百余里。

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

为什么“六军不发”呢?那是因为当时把持朝纲的杨贵妃的堂兄杨国忠极为奢侈腐化,又好大喜功,穷兵黩武,弄得田园荒芜,民不聊生。加之唐玄宗过度沉迷杨贵妃的美色,不理朝政,最终招致“安史之乱”。这里的“六军”是指护驾士兵龙武军和羽林军,既代表官员将士,更代表广大民众。因此,杨贵妃死于民愤。

相比之下,桐壶更衣之死又如何呢?

「上部、上人なども、あいなく目をめつつ、[いとまばゆき人の御おぼえなり。唐土にも、かかる事の起こりにこそ、世も乱れ、しかりけれ]と、やうやう天の下にもあぢきなう、人のもてなやみぐさになりて、妃の例も引き出でつべくなりゆくに、いとはしたなきこと多かれど、かたじけなき御心ばへのたぐひなきをみにてまじらひたまふ。

“上部、上人なども、あいなく目をめつつ”一句,是借用了《长恨歌》“京师长吏为之侧目”之句。说什么唐朝就是因为有了这样的事,才发生了安史之乱,于是,普天下人心慌慌,俨然把更衣当作了祸国殃民的杨贵妃,弄得更衣在宫中如坐针毡,度日如年。但是,相对“京师长吏”的“侧目”表达的是广大民众的不满和愤恨而言,“上达部(指三位以上的达官),上人(指被允许上殿的四五位官员)”的“侧目”主要是因为桐壶更衣独揽了桐壶天皇的溺宠,使自己辛苦送入宫中的女儿无法得到宠爱,继而失去摄官政治的地位。

特别是桐壶更衣生了光源氏后,来自其他后宫佳丽的嫉妒、欺辱越发严重,终于在光源氏三岁那年,卧病不起,抑郁而死。

如此所述,桐壶更衣与杨贵妃的死亡原因天壤之别,主要是因为日本处于摄关制度下。那些达官贵人把持朝政的唯一途径便是将子女送入宫中生下皇子,再千方百计地让这个皇子成为太子,在这位太子登基之后,自己作为天皇的外祖父充任摄政关白。然而桐壶更衣的受宠,使他们企图成为下一任天皇外祖父的梦想破灭。特别是桐壶更衣之子光源氏无与伦比的体态品貌,足以争夺皇位,给摄关政治“上达部,大人”造成极大的威胁,来自其他妃子的嫉妒和诽谤自不用说。最终抑郁而死。

结语

本文以“论《源氏物语》中桐壶更衣与《长恨歌》中杨贵妃的差异”为题,着眼于桐壶更衣与杨贵妃在宫中地位、死亡原因的差异,并简单分析了带来此种演变的原因。

注释:

①原文引自『新日本古典文学全集(小学、1998)。以下同。

②原文引自刘逸生主编《白居易诗选》(广东人民出版社、1986)。以下同。

参考文献:

[1]紫式部.现编日本古典文学全集・24,源氏物语.小学馆,1998.

[2]中西进.源氏物语与白乐天.岩波书店,1997.

[3]丸山清子.源氏物语于白氏文集.国际文化出版会社,1985.

[4]刘逸生主编.白居易诗选.广东人民出版社,1986.

[5]周相录.长恨歌研究.巴蜀书社,2003.

第5篇

摘 要:在很多文学作品中都刻画了不同的女性形象,她们是文学人物长廊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她们的美丽在文学长河中璀璨夺目、熠熠生辉。从这些女性的形象出发,来重新认识文学作品中的女性美,从而为重新理解文学作品开辟了一条崭新的渠道。因此,笔者通过重新审视东西方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让长期处于男性审美状态下的社会对女性美有一个重新的认识与界定,从而更好地理解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更好地解读东西方文学作品。

关键词 :文学作品 女性形象 女性美 分析

在西方文学作品中,女性作为众多作家所描绘的对象,构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在这些女性形象身上闪动着丰富的人文底蕴,浓缩着文学发展的精华。这些女性形象的诞生、传播与接受,无不体现了不同时代对女性美的不同时认识。“从神话时代到二十世纪的今天,女性形象由欣赏对象上升到创作主体,由屈从于悲剧命运到与整个人类命运同步,从而形成了一个由女神到独立女性的曲折艰难的发展轨迹。最初女性形象的神化特性是一种幻觉中的感性和理性的融合;今天,她们的非神化特性的发展,则达到了现实中的感性和理性的融合。这种改变是从天上走到了地上,由抽象变成了具体,从幻想中的和谐转为真实的灵肉统一的和谐。”[1]

“人是美的根源,人的美则是对人的本质力量的直接展示,是人的本质力量发展的最高成果的现实存在。因此它是一种最高形态的美。”[2]女性与美天生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在很多国家的语言中美人都被默认为是美女的指称。女性对于美有着不懈的追求。美,也是社会对于女性的评价标准之一。“美,特别是女性美,它具有极大的感染力,召唤力。正如十九世纪俄国著名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说的,女性‘这样的美是一种力量’。她能振奋人的精神,开阔人的胸襟,陶冶人的情操,是巨大的精神能源,具有一种积极向上性。”[3]女性美作为人类美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在很多外国文学作品中被谈及。

美国女作家玛格丽特·米切尔惟一的作品《飘》中对女主人公郝思嘉的描述使无数男人心驰神往:她那绿色的双眸秋波粼粼的,眼睛上方,两道墨黑的浓眉向上翘起。在她那木兰花一样洁白的皮肤上画出两道颇为抢眼的斜线,一笑起来便现出深深的酒窝。手脚既小巧又娇嫩,腰肢更是纤细动人。她身边男士们不时地献上花言巧语使她发出一串串银玲般的笑声。一想到她兴许会视他们为出色的男子,更是使尽浑身解数表现自己……

各种各样的男人在她面前的忘情之举,形象点明了女性美与男性的关系。“对普通人来讲,‘美的’常常是‘向往’的同义词,这个词本身并没有任何美的反映。在多数人的心目中,这个词在‘性’方面的诱惑力比在美学上所说的‘美’的诱惑力更大些。许多人一致认为有个漂亮女人是世界上最美的事,再就是能有一幅画着美女的画。就审美的‘美’与性感的‘美’来看,两者容易被混淆的程度其实不一定像我们所想象的那样大,也许根本就不存在混淆。理由是这些人可能从来没有产生过能与其他感情混淆的审美感情。被称为‘美的’艺术,一般是与女性紧紧相关的。一张漂亮女子的照片就是一幅美的图画,少女歌声所能激起美妙情绪的音乐就是美的音乐;能唤起初恋时写给院长女儿的诗所引发的情感的诗就是美的诗。很清楚,‘美’一词通常总是被人们用来指那些引起自己的某种突出的感情的对象。”在此虽然有“美”被亵渎的不平,不过所指的现象倒的确是艺术与“美”合作后的真实情况,至少涉及女性美的艺术创作,无论在创作主体还是在欣赏主体那里都不可能升华到十分干净的地步。

女性美的神话——希腊神话中潘多拉的故事所象征的女性外表的魅力仍然活在当今世界大多数现代社会之中。不论你是否知道这个故事,你都会面对一个把女性美当作商品、当作一种特殊类型的有力筹码来运作的市场。从字面意义和象征意义上看,潘多拉的故事都是关于父权社会中女性的意义建构的故事。如同伊甸园的夏娃一样,潘多拉把死亡带到这个世界上。她是第一位有生有死的女性凡人,她有诸神赐予的活力、美貌、气质和能力。赫尔墨斯给她取名叫“潘多拉 ”,意思是“很多的礼物”,一方面是因为奥林匹亚诸神给了她很多礼物,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她是神送给男人们的“礼物”。今天人们所知道的“潘多拉”,就是那个带来祸害的女人,她打开了包藏一切邪恶和灾难的“潘多拉的盒子”。人们总想逃避邪恶和灾难,潘多拉则隐喻卤莽和冲动的好奇心会带来巨大灾难。但几乎没有人意识到,潘多拉的故事揭示了当代女性的苦难,使我们明白那种使女性的外表美成为商品的奥妙,那无人言说也无从言说的神话信仰的奥秘。女性美似乎被看作是女人惟一的合法资源,它是在女孩进入成年时期社会公开赋予她的惟一的权利来源。但潘多拉根本不是某一个具体女性的象征,她集男人们的梦中情人于一身,她用自己编造的谎言使男人们就范称臣,男人们在她的美艳面前自惭形秽。假如一个男人对她无动于衷,他在男性权利等级秩序中可能会失去合理合法的地位。但请记住,当初宙斯把潘多拉送给人间的时候,是让这位“激活欲望的处女”来调整人间权力的不平衡状态。潘多拉只是男性权力游戏中的一个卒子,她的故事,讲的不是女人自己的事,而是男人与男人的竞争。

在外国文学史上颇具影响力的文学作品当中,凡是年轻的女主角几乎都是美女,如:阿芙洛特狄(希腊神话中爱与美女神)、朱丽叶(《罗密欧与朱丽叶》)、拉斯米哈达(《巴黎圣母院》)、芳汀(《悲惨世界》)、苔丝(《德伯家的苔丝》)、玛格丽特(《茶花女》)、绿蒂(《少年维特之烦恼》)、娜塔莎(《战争与和平》)。

文学对女性美的歌赞,多是从女性美对男性主体心理影响角度出发的,很少把女性作为生命主体和文化主体来赞美。因此,文学视野中塑造的女性美是作为男性的附属存在,隶属于男性的主体审美需求,是父系文学艺术中的祭品。这种审美是一种想象出来的崇高和圣洁的审美情怀,在抒情诗中它无处不在,它之所以纯洁美妙似降自天国,乃是因为它割断了女性性别现实中的实体具象和男性审美想象创造出来的意象之间的联系,是男性心理性意识的升华和最高境界。由此造成了女性在文学艺术领域与尘世世界的巨大反差。在文学艺术领域中,创造的女性是男性世界的主宰,是男性审美的精神追求,男性将女性视若神明,奉若女神,而在现实中,女性却是男性的奴仆。

凡是从艺术世界转向现实世界描写两性关系的作品,就不能不撕破这层女性美的圣洁迷彩。比较中国文学,白居易在《长恨歌》中所描绘的“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是唐明皇乍见杨玉环,惊为天人,点出的求美背景,与杨玉环结合差不多成了唐明皇此生惟一的愿望。唐明皇为之心动神摇的正是杨玉环突出的娇弱态:“侍儿扶起娇无力”“温泉水滑洗凝脂”,这种明显指向性的欣赏的娇弱态,使李隆基“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女性美之所以能被超拔到天国,只是因为它有可能使男子一时恍惚如在仙界一般,与其说女性美属于天国,倒不如说女性美能给男子带来如至天国的感觉。因此,所有男人设计幻想出来的天国都少不了多情温柔的美女随身侍立。然而“国色天香”的女性却不能把女性自身最终从尘世的地面抬高一寸。因此,尽管有了“三千宠爱在一身”“夜专夜”的男欢女爱,尽管有“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海誓山盟,一旦“六军不发”,就有“君王掩面救不得”的结局。那位“云鬓花颜金步摇”的贵妃娘娘,转眼就是“宛转蛾眉马前死”。可见倾国倾城的容貌,并没有给女性主体增加任何力量,反而招来了祸害。这是“红颜薄命”的根源。杨玉环应当满意的是,李隆基是位有违君德的“情种”,他对女人动了真情。不然,杨贵妃的悲剧来得还要更早,也许今晚是“枕前发尽千般愿”,明天就是“红消香断有谁怜”。因为,没有女性文化主体支撑的女性美,不过就是为了成全男性的寻美恋美之梦。

在康德看来男人富于崇高感,女人富于美感。“换一个说法就是:男人的特点是崇高,女人的特点是优美。”而女性美的存在价值,就是去打动某一男子。如果一个女子终生未遇女性美的发现者和接受者,她就在这男人的世界上白走了一遭。父系文化就是这样规定女性文化角色的。所谓“汉皇重色思倾国”,所谓“英雄难过美人关”,所谓“书中自有颜如玉”,社会各色男人,都把未来占有一绝色美女当成激励进取、激发想象的动力之一。这种占有,在某一个具体的男人幻想世界中,总有一绝对忠贞的绝代佳人只属于他本人。正是因为这想象是男人要求的极高表现,所以,他也深知很难有实体占有的可能。因此,他十分愿意把这种引发他激情的女性升华到天界,即使他本人无法占有,也要让其他的男子无法占有。因此,这个仙女般的偶像,永远是纯洁的处女,永远为其他男子所无法占有。因而,弘扬于文学艺术,纯洁的似乎与性绝缘的女性美,不过是男性审美世界中一件圣洁的祭品!“美丽是每个女人责任的神话”,它带来的好处基本上都属于男性,而它造成的破坏则都是女人的份儿。就像美国学者诺米·伍尔芙所说:“‘美丽,就像金本位一样,是一种货币体制,像任何经济一样,它由政治所决定,而且在现代西方,它是保持男性支配地位不动摇的最后的也是最好的信念体系。’”虽然“古今中外从话语到文字,从文字到影像,处处可见男性审美主体为女性所勾勒的符合男性审美要求和需要的美的线条以及涂抹着令男性赏心悦目的色彩的各类女性的形象。”男性与女性在审美地位上是不对等的,大多数文学作品中女性形象都屈服于男性作家的审美观。但是这并不影响女性美存在的价值与意义。

诗人曾说:女性是一把美妙的琴,它仅向懂得如何演奏出动人曲调的艺术家吐露她的美丽。女性是造物主创造出的神秘生物,她们虽不是完美无缺的,但她们身上有多少不如男性的地方,就同样有多少优于他们的地方。“她包含了整个自然:玫瑰与百合、星星、果实、蓓蕾、风、月亮、太阳、泉水,以及‘午日下大港口平静的海面’。”只有懂得欣赏的人才能真正发现女性美,欣赏文学作品中的女性美,可以使读者自动地、充满激情地去追求美,产生审美愉悦,一种赏心悦目的审美感受。其次,这种美可以协调人们的心理结构,起到舒缓紧张情绪,加强身心健康的作用。再者,读者在享受美的过程中,主体也就实际上在受着对象的陶冶,从而改变自我,超越自我。所以,通过解读文学作品中的这些女性形象,解读她们身上所散发的女性美,能够更好地认识与解读这些作品。

注释:

[1]杨晴:《试探外国文学中女性形象的嬗变》,江淮论坛,1992年,第06期。

[2]曾永成,董志强:《美学原理教程》,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129页。

[3]易健:《“一种无与伦比的美”——谈女性美的审美价值及其鉴赏》,湖南社会科学,2003年,第6期。

参考文献:

[1]曹俊峰.康德美学引论[M].天津教育出版社,1999.

[2]张宏.女性审美标准的演变和时代特征[J].大连大学学报,1999,(5).

[3]徐炫.美在矛盾与和谐的统一——论男性的审美与女性形象的改造[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2009,(9).

[4]西蒙娜·德·波伏娃.第二性[M].中国书籍出版社,2004.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