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31 09:10:1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新目标英语八年级上册,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 英语教科书 性别歧视 语言 认知
一、引言
教师、教材、教学设备是办好学校、培养好学生的三大要素,教材建设是整个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于国华,1996)。教科书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扮演者重要的角色,因此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研究教材中的性别歧视现象具有重要的意义。如果教科书中存在性别歧视现象,会对学生的认知产生不良影响。本文所研究的性别歧视是狭义的性别歧视,即是对女性的性别歧视,因为广义上的性别歧视还包括对男性的性别歧视。通过运用定量分析和文本分析的方法探究教材中的性别歧视现象,为以后教材的编写与审定避免性别歧视等有一定的意义。
二、文献综述
潘建(2001)通过列举大量的实例,将英汉语言中的性别歧视现象做了对比研究,以体现英汉语言中的性别歧视的差异。高月琴(2008)在研究英汉语言性别歧视现象是否呈减弱趋势时,主要通过对比20世纪60年代与90年代以后出版的美国《读者文摘》各300篇文章的语言及内容。曾天山(1995)在研究男女在角色数量、职业特点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别的是,通过研究人教版小学语文和中学英语教材中的性别歧视现象。李晓惠、周民(2004)则选取了《大学英语》精读练习题中体现出的语言性别歧视现象进行了研究。
以上的研究都是通过大量的实例来分析的,但是没有从语言与认知的角度进行分析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以及对避免这一现象的发生提出合理化的建议。本文通过对新版人教版的初中英语课本八年级上册和八年级下册研究,试从语言与思维的关系层面分析产生歧视的原因(注:因为八年级和九年级的学生相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来讲认知有了一定的基础,而且在七年级的书本中主要侧重的是对话,可供选择的文本材料太少。)。
三、研究方法
运用定量分析和文本分析两种方法,对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2003年初审通过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英语(新目标)STUDENTS’BOOK的,八年级上册、八年级下册和九年级全册的教科书进行数据统计。在内容方面主要统计:男女作为主角和在插图中出现的次数。并用Microsoft Excel 2007对结果进行统计。在文本方面,主要选取了八年级上册,八年级下册和九年级全册中每个单元的section B部分的3a的小文章进行分析统计。通过分析统计的结果来看在文章的语言方面是否存在歧视现象。
四、结果分析
在内容方面,统计结果如下:
表1 初中英语教科书杰出人物性别统计表
表2 初中英语教科书插图中性别统计表
在文本分析中本文主要选取了八年级上册、八年级下册和九年级全册中每个单元的section B部分的3a的小文章进行分析。
(一)表示职业的词。
在谈论男性和女性职业的时候,男性的职业多侧重于医生、司机等,而女性的职业多侧重于护士、导购员、服务员和家庭主妇。
(二)据统计,在教科书中,表示女性职业的词出现了许多次,如:用he或者man来通称男女两性这一现象,在人教版教科书中有明显体现,如:
He said I was hard-working.(Unit 4,第八册下)
He who would do great things should not attempt them all alone.(Unit 5,Self Check 2;第九册)
It might be a man riding a horse.(Review of Units 1-5,2a;第九册)
五、避免性别歧视现象的合理化建议
语言作为人们相互交流的工具,要消除在语言的交流中所产生的性别歧视现象是很困难的。但是我们可以从多个方面对这种现象,予以避免是可能的。首先在教材的编写中应该尽量避免此类问题的出现;其次在教材的审定过程中,应该特别注意到这种现象的存在;最后教师作为传到授业解惑者,应该在教学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因为教师的一言一行会直接影响学生的思维。
六、结语
语言作为人们相互之间交流的工具,人们利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语言本身并不具有性别歧视的功能,只是使用语言的人有这种思想,才使得语言产生这种功能。教科书作为教育和引导学生的重要工具,会直接影响和引导学生的认知。这套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2003年初审通过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英语(新目标)STUDENTS’BOOK,在性别歧视现象上较其他教材来讲有很明显的减弱趋势。总的来说,这套教材充分考虑到初中学生的认知特点,注重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但教材中存在性别歧视的现象,应在今后的教材审定和编写中予以避免。
参考文献:
[1]高月琴.英语语言性别歧视现象实例研究[J].语文学刊(高教外文版),2008,8.
[2]李晓惠,周民.《大学英语》精读练习题中的语言性别歧视[J].理工高校研究,2004.
[3]潘建.英汉语言性别歧视的比较研究[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1.
[4]于国华.必须抓好教材建设[J].求是,1996(22).
【Key words】illustration; Go for it; Kang Hsuan Version; English textbook
作为学校教育的最重要载体之一,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教材已经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从纯文字演变为文本加插图,我们正在进入一个充满多媒体技术及美轮美奂视觉映像的读图时代。由于其表现信息的独特认知价值,教材插图成为帮助学习者理解课本内容的工具,插图能够展现非线性知识结构,比起纯文本来,它拥有绝对的优势。英语在大陆和台湾同为外语,且大陆和台湾文化同源,置身于类似的教育文化背景,因此台湾的教育、教材可能提供大陆教育借鉴之处,这也是笔者将大陆的《新目标》和台湾的《康轩版》初中英语教材进行比较的目的。在下文中,笔者将这两套教材插图的数量、种类、在不同教学活动中的分布情况、质量进行比较,挖掘可供《新目标》英语教材借鉴之处。
一、数量比较
备注:
1上:七年级上册;1下:七年级下册;2上:八年级上册;2下:八年级下册;3上:九年级上册;3下:九年级下册。
从以上两个表格,可看出:
1.《新目标》里面的插图数量颇多,五册教材插图总数达到1041,平均每个单元17.95幅,每页有2.54幅,可见插图已经成为《新目标》这套教材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相比之下,台湾《康轩版》英语教材的插图数量更为惊人。六册教材共有插图2486,总数为《新目标》的两倍之多,平均每个单元有37.67 幅,每页有3.87幅。在此,笔者需要指出两点:一是表2中插图的数量并不包括课后的练习及词汇;二是除了3下,《康轩版》英语教材每册书含有9个单元及3个复习单元,但是复习单元至多含有5幅插图,有些复习单元并没有插图。由此可见,《康轩版》里面的教材插图平均量实际比表2中的数据还大。
2.根据《新目标》教材的平均每单元和每页的插图数量,我们可以看到7上每单元有21.25 幅,每页有3.86幅插图,然而到九年级就相应减少到14.29、1.79了。据表1显示,随着年级的上升,插图的数量反而减少。依笔者看,这符合青少年的身心发展规律,因为学生刚上初中,认知能力还不够完善,他们需要更多的插图辅助学习,而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的丰富,对插图的需求就相对减少。可是,《康轩版》英语教材却截然不同。从表2可看出,《康轩版》教材每册的插图数量都基本持衡,每个单元基本维持在30幅之多,每页平均有3、4幅插图。笔者猜测,插图对于台湾的学生是必不可少的,每个学习阶段都需要插图的辅助,因此教材编者尤其注重插图的地位。
二、 插图的种类比较
根据不同的角度,插图的分类因人而异。Levin(1982) 将插图分为两大类,一是展现物体具体形象的写实图片,包含照片及图画;二是包含地图,表格及图表的非写实图片。根据插图的组织形式,宋振韶(2005)将插图分为独立图,发散图,序列图和多层图。从插图的抽象程度看,可以分为具体插图和抽象插图。按照抽象程度,韩春华(2011)在她的论文中将插图归类为照片、卡通漫画图、卡通简笔画和图表。通过分析《新目标》及《康轩版》两套教材的实际情况,笔者将插图分为照片、漫画、简笔画、图表及地图,它们各自在这两套英语教材的分布如下:
根据表3所示,《新目标》这套教材总共有511幅卡通,占所有插图的50.54%,而《康轩版》英语教材含有卡通2002幅,数量约为《新目标》的四倍,占所有插图的82.14%。由此可见,卡通在《康轩版》英语教材中占绝对的地位,这与台湾盛行的卡通漫画文化密不可分。《新目标》教材里面的图表和照片数量相当,分别占22.35%、21.07%,而《康轩版》里的照片位居第二,占12.86%,余下的图表、简笔画和地图所占比例比较微小。
三、 插图在不同教学活动中的比较
根据分析这两套教材,笔者将课本中所呈现的教学活动分为词汇、听力、口语、阅读、写作,教材中所展现的语法知识的插图也囊括在阅读行列中,不容忽视的是,有些插图不只使用于单一的教学活动,在此情况下,笔者主要是归类于教材所呈现的第一项教学活动。
由表4可见,虽然《新目标》教材设计者更多注重于词汇、听力、阅读,它们各占约23%,但是插图几乎是平均分布在不同教学活动中。由此推测,插图在各个教学活动中都至关重要,教材设计者希望教材使用者充分利用好各个教学活动中的插图。反观《康轩版》英语教材,插图主要用于写作和阅读,各自占据32%、29%,余下的三分之一几乎是平均分配于词汇、听力、口语和写作。此外,笔者发现同一册《康轩版》英语教材中的插图在各个教学活动中的分布有一定规律,即每个单元中不同教学活动中的插图数量几乎是相当的,以此来平衡各个单元的插图。例如:八年级下册每个单元约有4幅插图用于口语,12幅用于听力,13幅用于说&写。
四、 插图的质量比较
一.情境创设导入法。英语教学强调情境的创设,要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在交际中学会语言的应用。真实生动的情景能激起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参与,让学生在参与过程中体验快乐、体验成功。所以结合我们要上新课内容,创造性地设计一些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活动,非常重要。如我在教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上册Unit2:This is my sister.这一课,我事先准备好我的一些家庭照,同时要求学生准备她们的家庭照,基本上把这一单元所涉及的家庭成员都囊括,然后我拿着照片介绍,This is my mother. Her name is .... That is my father. He is my brother...如此重复几遍,学生自然心领意会,借这一情境我把这一单元的重点、难点词汇,句式自然引入,学生纷纷仿效,新课教学水到渠成。
二.游戏导入法。做游戏是孩子的天性。游戏又是开发儿童智力的一项重要活动。游戏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团体协作能力。游戏具有有趣、活跃、高效、快捷等特点,用游戏做教学引子能使学生在高度兴奋,高度集中的情况下,自觉不自觉的掌握所玩的内容,从而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如我在教学身体部位这些词时,我先与学生玩Simon says: Point to the....指认教室物体及学习用具等,如Simon says: Point to the door. Simon says: Point to your book. Simon says: Point to your bag.然后话锋一转说出Simon says: Point to your head.并给学生做出相应动作,如此重复手、眼睛、耳朵、嘴巴、鼻子等身体部位,自然过渡到新课。再如,同样教授这一课,我还采用另一种游戏即画图竞猜法引入新课。我在黑板上用简笔画勾勒出身体的某个部位,但不画完整,然后让学生根据残缺图画猜测这是什么,自然引入教学内容。
三.图片导入法。图片即可指教学挂图,用白纸画好的图片,黑板上的即兴简笔画,也可指多媒体上下载的图片,图像等。他们有一个共同点即直观形象、生动有趣、简练概括,有强烈的视觉刺激,能表达丰富的语言信息和概念,同时直观可感的图像能加强学生对语言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四.复习导入法。这是一种最常见的导入法。即一般都是复习上节课学习内容或者是复习与要上新课内容相关的知识,然后进入所学内容。一般来说课本的编排都是循序渐进的,单元与单元之间是息息相关有联系的。每一单元都巧妙的含有下一单元所学的知识点。而每一个知识点又会在教材里反复出现,如人教版新课标中,语法知识一般过去式,在七年级下册学过,八年级上册又出现,九年级继续学习,只是内容一步一步深化,形式有所变化。复习导入也可有以下两种方法。
1. 对话复习导入法。即教师和学生根据近期所学内容或自己已有的英语知识积累进行编排、重组,以两人对话、小组表演、Free talk或情境小剧等形式加以呈现,既是对旧知识的复习与巩固,又是对新知识的铺垫。对话复习导入可以使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语言运用能力,锻炼口语交际能力,而且这些对话多半都是学生自编自导,学生的参与性和积极性极高,课堂教学效果自然不言而喻。
2.习题复习导入法。如我在教学人教版新课标八年级第九单元时,所学话题是讨论过去发生的事,语法点是一般过去式,而此前在七年级我们已经学过一般过去式的简单表达,为了新课的顺利进行,我便出了几道习题复习了个别动词的过去式,如 do—did,am/is—was,go—went,have—had,work—worked,play—played,由此进入新课。
五.故事导入法。如我在教学人教版新目标八年级下Unit4 :He said I was hard-working. Section B时,我播放了一组我们任课教师及班级同学的交流图片和视屏。图中配有文字介绍如你“你在语文学习上很仔细”。 “你的数学还有待于提高”然后我用英语指着图片给同学们简单介绍: They are our teachers and A. They are talking about A’s report card. Our Chinese teacher says A is carefully in Chinese. The maths teacher says A is lazy. He is not hard-working…学生听后立即仿说,新课由此拉开序幕。
六.联想猜测法。我们的学生正是处于一个敏感的、爱幻想、爱猜测的美好阶段,教师可以巧妙的利用这一点让学生根据即将上的新课标题,或相关图片,结合自己平时的语言积累和知识经验,对所要上的新课进行大胆遐想,大胆猜测,从而为教学服务。如我在上人教版新目标八年级下Unit1:Will people have robots?时,我要求学生根据书中图片,再结合课题,畅想What will people’s lives be in 100 years?于是学生纷纷表达自己的看法,有人说People will live in the moon. 有人说People will live longer and longer.有人说There will not any wars in the future.等等。我把同学们说的句子板书到黑板上,然后要求学生听录音,把自己的猜测内容与录音材料作比较看看他们是否猜对,学生听完录用后一看他们的许多猜测居然有课文内容一致,受到极大的鼓舞,提高了不少自信。通过此法锻炼和提高了学生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七.问题引入法。问题是最能激起学生思维火花的有力武器。通过问题学生开动大脑积极思索,这样既能让学生保持注意力的高度集中,又可以激起学生的强烈的求知欲。如我在教学人教版新目标七年级上Can you play the guilt?时我用一系列的问题引导学生:Do you like English? Can you speak English? Do you have a football? Can you play football?学生通过回答问题并仿照句式互问互答,接触到了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我又就课文内容提出相关问题:Can you play the guitar?新课教学内容一目了然。
《新目标英语》词汇量大,其中七年级上册有词汇700个左右,下册约450个,八年级上册约450个,下册约400个,九年级全册约500个,合计2500个。词汇量大自然也就增加了教学的难度,但我们又必须让学生掌握,否则难以适应教材的要求。那么我们该采取什么方式来教学单词?
《新目标英语》中没有突出音标教学,但为了帮助学生掌握单词,改变学生从一开始学英语就处于被动的学习地位的现状,我们必须进行音标教学。那么,怎样才能通过音标教学让学生尽快的掌握单词呢?
首先运用3个左右的学时集中识记26个字母,这期间穿插一些日常英语用语和简短易学的英语歌曲,内容基本上跟教材相符;其次,用2-3周的时间进行字母、音素和音标的教学,教学的重点要放在了解字母、音素、音标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明确各自在拼读单词中的作用,完成48个音素、音标及其相应字母、字母组合的教学,使学生初步过发音、拼读开口关。同时,结合教材生词表上的单词练习拼读,掌握用音、形、义相结合的正确方法只记单词(可以是生词表上部分单词,特别是一些有读音规律的单词),从而使学生初步形成独立拼读的能力,使学生的英语学习从一开始就进入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然后是分散教学,即按照教材所编的教学任务施教。以达到在教学中进一步分散巩固前面所学的字母、音素和音标,确实形成熟练的拼读能力,并进一步学习和掌握单音部分的其它学习内容。
实践证明,传统教学中,靠讲解和机械操练掌握词汇的方法是不行的。尤其在当前中、小学英语脱节,词汇量大,教学任务重的形势下,我们更应注重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我认为我们应做好下列几点:
1 重教师范读
在教单词时,要求教师自己示范到位,发音清晰,讲解发音要点。同时培养学生认真听,专心看,积极模仿的好习惯。听清后再跟读。确定学生大都听清,模仿正确后,再出示单词卡片,以免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对直观的单词配以图片、体态语帮助学生理解。顺利完成音——形——义的逐步过度。
2 重情景
单词是构成语言的三大要素之一。人类思维活动是借助词汇进行的。人类思想的交流也是通过由词构成的句子来实现的。没有词汇任何语言都是不可想象的。因此单词具有语言的意义,应在特定的语境中引出,这样既便于学生理解,印象也深刻。 3、重迁移。在教学中我们应提倡“新旧贯通”或叫“相互迁移”。其实这也是一个很好的学
习方法。如:
pen—pencil—pencil-box, day—today—monday—tuesday—yesterday,all—tall—ball—small 等等。 4、重趣味。英国著名语言家c.e 埃克斯利说:“教英语的最好的方法就是能引起学生学习英语兴趣的那种方法。”我们在单词教学中不能一味让学生死记硬背,而应尝试运用多种形式巧记。如采用儿歌、猜谜语、简笔画等形式。 5、重运用。学习单词的目的是为了运用词汇,并能正确运用到笔头表达之中。在英语教学中创设一定的语言情景,使学生宛如置于一种真实的语言环境中,就能使学生自然而然使用所学习词汇来表达他们的思想感情,从而达到学以至用的效果。如:七年级上册unit3的教学,我们可以让学生带全家照来学校,让学生相互介绍自己的家人,让学生在运用中掌握单词与句型。
关键词:初中英语;听力资源;开发;利用
一、问题的提出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强调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英语教材是英语课程资源的核心部分。现行初中英语教材Go for it!遵循听说领先的原则,在编排上和内容上都充分考虑到听说能力的培养。教材中提供了大量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生动有趣的听力材料。每单元至少有5个听力训练项目,有3篇甚至更多听力材料。在听力内容的选取上赋予了较强的时代感,语境生动。听力材料体裁以对话为主。听力活动丰富多彩,教材中的听力题型主要有以下几种:Circle(圈词);Number(标号);True or false(对与错);Match(配对,包括连线);Check(打钩);Fill in the chart(填表)。听力部分的设计形式符合初中生的年龄特征、心理特征和认知发展水平。
听力理解能力的提高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不断丰富知识、锻炼分析能力和推理能力的过程。在听力教学中,很多教师忽视了培养学生的听力理解能力和综合语言技能。有时教师没有进行必要的听前引导就直接播放听力材料,让学生盲目地听,但因材料中出现较多生词或较难理解的背景知识及语言知识等,而且语速较快,学生听一遍不懂就不听了,等着老师给出正确答案。这样的听力活动给学生带来了厌倦感和挫败感。有时老师把课堂变成了“满堂放录音”。听一遍学生不能完成任务就听两遍、三遍……整节课学生都是在“听录音—完成课本任务—对答案”的过程中度过,这种听力教学形式单一,只注重答案的正误,却忽视了培养学生的听力理解能力和对听力材料的进一步挖掘,因此失去了听力的本真。教师应该结合学生的学情,灵活而有创造性地处理教材中的听力材料和活动。Go for it!教材中的听力材料包含大部分重点词汇,有一定的主题,是学生进行口头表达、阅读理解和书面表达的很好范例,然而有时教师在教学中没有把听力教学融入说、读和写的整体教学设计中,这样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为此,笔者认为教师有必要根据听力教学实际对听力部分进行整合和再设计,加强策略指导,以树立学生对英语听力的信心,从而提高英语听力的教学效果。
二、听力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原则
英语听力教学法专家Mary Underwood根据听力理论和记忆心理学提出了三段教学模式:听前阶段(pre-listening)、听中阶段(while-listening)、听后阶段(post-listening)。笔者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采用这三个步骤。听前注重听力策略的指导,明确目的,处理重点词汇和关键词,预测大意等;听中设置有梯度的任务,听主题大意捕捉信息;听后进行拓展,表演对话,根据听力材料进行口头或笔头转述。听力材料的处理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阶梯性原则
听力过程应由浅入深、由易到难。课堂教学听力设计时,要从学生实际学情出发,在题目设计的难度、深度上要有层次性。
(二)相关性原则
教师设计的听力练习应具有相关性,即将教材内容活化为学生实际生活,同时又能把学生实际生活引入教学过程之中,让学生与听力材料产生共鸣,使他们听的兴趣得以长久地保持。
(三)一致性原则
在设计听力部分时,应结合教学实际,针对本单元教学的话题,围绕一个中心或重点精心设计关键性的问题,使之与本单元的下一个环节相一致,连贯呼应。事实上,每个单元的听力部分总是与下一个环节紧密相关或为下一个环节做铺垫的。
三、听力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实践与操作
(一)听前阶段:根据话题,激活知识
这个阶段是热身准备阶段。放听力录音之前,应让学生浏览一下内容,从中捕捉到一些信息。教师可以给学生一些适当的提示帮助,激发其“听”的欲望。
1.采用“头脑风暴”引入话题,激活思维,活跃课堂
“头脑风暴”是一种让所有参与者在畅所欲言的气氛中交换观点,并以此激发学习者的创意与灵感的学习方法。在听力准备阶段运用此法,能有效地激活学生头脑中已经学过的相关背景知识。如八年级上册Unit 1 Section A 1b图的内容是有关几项活动。横线旁是几个频率副词:always, usually等, 其中 exercise, skateboard, hardly ever 是生词,如果直接让学生听可以容易地得到正确答案,但不能充分挖掘教材的文本资源,学生就得不到充分训练。因此,在教学中笔者进行了如下再设计:在导入时进行头脑风暴:What do you do on weekends?学生的思维马上活跃起来,争先恐后地罗列出学过的所有活动词汇。接着,笔者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生活情况结合频率副词和活动单词造句。如:I often watch TV on weekends. I never go skateboarding on school days. 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听就没有生词障碍了,学生对该话题已相当熟悉,又操练了副词和活动词汇,课堂气氛很活跃,增强了学习英语的兴趣。
2.利用插图引出话题,启发思考,预测听力材料
《新目标英语》插图丰富,大部分听力都配有插图,图上信息多而且与听力有关。因此可以要求学生在听录音前,先弄清图里的内容,做到心里有数,等播放时就可以胸有成竹、对号入座。如八年级下册Unit 1Section B, 2a ,笔者认为Number题型对学生来说可能是简单的题目。在第一个班上课时笔者直接让学生听并标号,可是一连听了两遍还是有不少同学不能完成。究其原因,三段对话都有点长,语速快。于是在第二个班上课时,笔者先让学生看图并讨论。T:Who are they?What are they doing?这样,学生基本已经对听力内容有了一个正确的预测。在此基础上,笔者再让学生听。结果大部分学生听一遍就能得出正确答案了。因此,这样做可以促使学生从被动接受信息转变为主动获取信息。
根据第二语言学习论、整体语言教学论及当前教育提倡的任务型语言教学,要在帮助学生起飞的中学英语课堂开展各项教学活动。初中生的害羞心理远远超过小学生,经常在各种环境交流中出现问题,造成笔下工夫硬,口上难应答的毛病。这在八年级以后的学习中经常出现,从而导致在高中阶段大量学生英语学习掉队。
“在做中学,在做中用”,要强化语言的生活化实践过程,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多次开展行之有效的任务和各种结对、小组交流活动,通过体验合作等方式,发展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培养生活化英语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同时利用多媒体软件,帮助解决教学难题,活跃教学气氛。为学生创设真实可视的英语学习环境,从各种感官调动学生,使英语学习具有开放性和自由性,体现自主学习的立体模式(Pre-task-Task-cycle-Post-task)。
二、教材分析
《英语(新目标)》采用任务型语言教学(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模式,融会话题、交际功能和语言结构为一体,为层次不同的学生提供足够的时间、场景去操练每一个语言项目。 在学生自我检测部分,每单元都以一组组卡通画结束,出人意料地充分体现本单元的目标语言,让学生在趣味中再次感悟、交流英语,使每个学生都能更多地使用英语,真正对自己的学习负责任。
三、学习内容分析
教学内容为新目标英语八年级上册第九单元Section A。学习内容主要体现在以下3点:
1. 学习有关单词:
American, athlete, skater, runner, born, start, stop, become, became,Brazilian, player, professtional, sneezing, star, stopped, learning
2. 学习过去时的重要句型:
(1)Who’s that?
(2)When was he born? He was born in 1895.
(3)How long did he hiccup? He hiccupped for 69 years.
(4)When did he start hiccupping? He started hiccupping in 1992.
3. 掌握语法点:Passive voice―Adverbial clauses with when/How long questions
四、学生分析
1. 十几岁的青少年求知欲和表现欲强,因此,教师要从学生已有的语言技能出发,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让他们进行真实合作、真正合作、多次合作。
2. 学生在前一单元学过关于过去时态的句子,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可以巩固时态,扩展知识,掌握用正确的语言结构表达人物的过去。
五、教学目标
1. 谈论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指导学生谈论自己崇拜的名人、亲人或朋友,各行各业的成功人士。
2. 根据真实情况,谈论学生自己过去的生活经历,增强师生、生生间的相互了解。
3. 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4.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自信心和合作精神。
六、教学过程
Step 1:Leading-in
Write the word “born” on the board. (板书单词。)
T:We are going to talk about when you were born.Who can tell me your birthday?
S1: April 2.
T: When were you born?
S1:1994.
T: Let’s talk about you and your family in pairs.
(Students use their imagination and express themselves freely.平时师生间、同学间接触多,学生的年龄特点是乐于介绍自己和家人,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增进相互了解,为近一步学习做好铺垫,此为第一次合作。)
Step 2:Revision
Write the words “how long” on the board.(板书单词。)
T: Can you ask some questions using the word “how long”?
S2: How long does it take to walk to school?
T: Who can answer the question?
S3: Ten minutes.
T: How long did I watch TV yesterday, do you know?
S4: I don’t know.
T: About twenty minutes.
(复习已学内容,将句子时态自然延伸到过去时态进行新课学习,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师生以聊天的方式步入正题,调节课堂气氛,向教学目标走近。)
Step 3:Presentation
Write down the Title ― unit 9 When was he born? (板书课堂教学内容。)
1.Talk about some famous people with the students, write down their names on the board.
T: Do you like Yao Ming? Why?
S5:Yes. He is a good basketball player.
T: Do you like Zhou Bichang ?
S6:Yes, I like her songs very much. I know a lot about her.
T: Really? How old is she?
S: She’s 22.
T: When was she born?
S6: She was born in 1985.
T: I’d like to know more people, can you tell me?
(课堂一片哗然,要求学生必须用英语表达语法,每组内的同学相互帮忙以连珠炮的方式快速进行,渲染英语氛围,控制母语干扰,此为第二次合作。)
2. Ask students to think of some famous sports stars, or athletes, write their names under International Sports Stars, then the teacher shows some pictures, they are Deng Yaping, Michael Jordan, David Beckham, Liu Xuan. Ask the students to introduce them. (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为大家介绍运动健儿,兴趣高,课堂进展快,要求学生尽可能用英语,出现语言交流错误不必纠正,在接下来的听力活动中学生能自我修复。)
Step 4:Listening practice
1. Listen to the tape carefully the first time, and write the date of each person was born and write the years on the second time.
2. Check the answer.
(听力训练既是对小组互动知识的补充,也是为下一步的任务输出提供了输入材料。)
Step 5:Reading and writing
T: You’ve touched some new words on the types, look at the picture on the screen, read the words one by one. American, athlete, skater, runner, player, born, start, stop, become, Brazilian, professional, sneezing, star, stopped, learning, hiccup.
T: Please write down the new words, as writing as speaking.
(充分利用课本资源和多媒体软件,进行情景中的词汇教学,再次进行任务输入,为下一步进行交流做准备,体现词不离句。)
Step 6:Listening practice
T: What does world record mean?
S7: Someone is the best.
T: Correct. What do the words start and stop mean? Can you show me start and stop?
S7: (Stands up and starts to walk) Start.(Stops walking) Stop.
T: You’re correct. On the recording, you will hear a conversation about two people on this chart. Listen to the types the first time, and then fill in the information for each person under the column that says how long. Check the answer.
Step 7:Practise
Work in groups. The teacher made a table about “the first time”. Show an example on the screen.
Ask the students to finish the table in groups.
T: When was your first time to ride a bike?
S8: I rode a bike in 2004.
T: Would you tell us your first time?
S9: I swam when I was eleven years old.
S10: I flied a kite when I was seven.
T: Finish the table with “your first”. (Shows the example to the class.)
(学生在一起完成“第一次”的表格制作,然后互相提问,巩固所学知识,请3组学生以采访的方式将表格汇报给大家,达到做中用、做中学的效果。第三次合作。)
First Time
First time Age
一、课前精心准备
上课铃响后,很多学生还沉浸在课间的游戏、同学之间的谈笑之中。如果教师以得体的着装、饱满的精神风貌走进教室,一上讲台就可以给学生耳目一新的感觉。一开口,一抬头,用自身的亲和力去感染学生,就会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
二、导演好课前三分钟,营造浓厚的英语课堂氛围
每天提前布置好任务,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学生自编的英语短剧,轮流上台的“Free Talk”,饱含深情的英语朗读,播放与本节内容相关的英语歌曲等,这样学生一下子从课间的兴奋状态回到英语课堂上来。
三、精心设计经营课堂,培养学生的有意注意
(一)提高自身素养,板书规范,讲究语言艺术
新课改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起主导作用、示范作用。这就要求我们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做一个“问不倒”的老师。如果我们板书规范有序,语言精练、幽默、具有艺术性,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就被吸引过来了。如春天来了,有很多学生上课无精打采,恹恹欲睡,这时如果讲一个笑话、幽默故事,引起哄堂大笑,那些想睡觉的学生势必情绪高涨,注意力都集中在课堂上,有意注意也就形成了。
(二)整合教材内容,激发学生兴趣
我们应根据教材内容,深挖教材的趣味性、科学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教师死抱住一个教案,以不变应万变,那他什么也干不好,更确切地说,他将使学生变得无知。”人教版《新目标》采用任务型语言教学(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模式,融会话题、交际功能和语言结构,趣味性强。如在八年级下册Unit 1 “Will people have robots?”教学中,让学生们各抒己见,运用一般将来时讨论未来,学生们都踊跃举手发言,畅谈自己的理想和对未来的打算,通过运用课文所学,进行角色扮演,感受到课文的趣味性。
(三)关注学生个性差异,注重因材施教
在我的课堂上,没有一个观众,谁都不是“闲人”。对于优等生,对他们提出更高、更严的要求,鼓励引导他们积极思考,勇于探索,拓展课本知识,强化有意注意,培养发散思维能力;对于学困生,“攻城为下,攻心为上”,“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有时在英语课堂上,无论周围学生学习热情多么高涨,老师讲得多么起劲,有些学生反应依旧冷淡,常常注意力不集中,做一些与课堂无关的事情,思维没跟上。这时应加以提醒,让他们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多采用赏识教育,及时表扬鼓励,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内在动力。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对待学困生,如同对待不幸一样,态度上越细致、体贴,精神上越同情关怀,落后者争当先进的愿望也就越强烈,其懒散、怠惰的习气就会受到更加尖锐的自责。”通过教师长时间的关注、鼓励,他们的学习兴趣就提高了,上课的注意力也就集中了。
(四)利用多媒体、肢体语言等提高教学的直观性
根据教材内容,精心制作多媒体课件,增强课堂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刺激学生的各个器官,帮助学生抵制外界诱惑的干扰。在《新目标》八年级上册Unit 9 Where was he born?教学中,当用多媒体播放刘翔在奥运会上110米栏夺冠,2008年中国在莫斯科申奥成功的视频时,学生们情绪高涨,热血沸腾,注意力高度集中,课堂效率也就提高了。
(五)做好课堂笔记,强化有意注意
在每节英语课堂上,我都要求学生在书上划出重点、难点,做好课堂笔记,建立纠错本。这对于巩固记忆、克服遗忘大有裨益。同时,做笔记,划重难点,可以帮助学生思维专注,注意力集中在学习上,抵制外界诱惑的干扰,强化有意注意,提高课堂效率。
(六)划分四人学习小组,适当采用竞争、奖励机制
一、渗透情感的课堂才是精彩的课堂
新课程理念下的英语课堂应是让学生带着轻松愉快的心情去学习,使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情感态度的过程。如,在学习新目标七年级下册Unit 4 Section A What do you want to be?时,上课一开始,我问学生:你们想知道老师小时候的dream job(梦想工作)是什么吗?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想。于是,我向他们讲述了我小时候的理想工作及想要得到这份工作的理由,在讲述的过程中,我顺便渗透了一些职业名词。与此同时,我引出这课的话题“What do you want to be?”
二、活力四射的课堂才是精彩的课堂
对于初中生来说,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是学生学习的兴趣之源。所以,精彩的课堂总是贴近学生的实际和生活,从生活中挖掘丰富的资源。如,在学习八年级上册Unit 7 Section A How do you make a banana milk shake?时,我拿来了苹果和香蕉,没有榨汁机,就用大点的杯子代替,在讲台上一边演示一边说,接着让个别学生上讲台演示“How do we make an apple milk shake”,台上的学生边做动作边说:First...,Next...,Then...,Finally...,台下的学生齐说相应的操作步骤。这样一来,学生容易接受新知识,印象也特别深刻。
三、有创新的课堂才是精彩的课堂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首先要有创新意识。一成不变的教学方法,长期下去会使得课堂气氛沉闷,学生感到乏味,对学习失去兴趣。因此,在课堂上要设计新颖的教学环节,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四、富有趣味性的课堂才是精彩的课堂
引起学生学习的最直接的动力是知识的趣味性和学生的好奇心。因此,我们应该尽力挖掘教材的趣味性,将要学的知识用趣味化的方式呈现出来,使课堂教学生机盎然,情趣无穷。
五、富有实效的课堂才是精彩的课堂
一节课的精心设计,教学方法的选择,都是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而服务的。因此,课堂练习是必不可少的。必要的课堂练习,可以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动态之中,是师生双向交流沟通的有效纽带,更是学习状况反馈的重要手段。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925X(2011)12-0164-01
我们知道,“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基本职责。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利用所教学科的空间进行“育人”,这是作为我们教师不可回避,并且值得深思的问题。不同学科在课堂教学中的“育人”要求和“育人”时机各有不同,在英语教学中如何进行“育人”,具体地说,如何让情感教育在英语教学中充分发挥催化作用。我认为以下几点应引起重视。
一、教师要有情感。也就是说教师的言辞举止必须赋有情感性。一个教师好的言谈举止,会激起学生对教师的亲近和对所教学科的兴趣和爱好;反之一个教师不好的言辞和举止会引起学生对教师及所教学科的厌恶。因此要求教师言辞举止大方,对学生态度和蔼,与学生真正建立起朋友式的师生关系。
二、教师备课要有全局性。英语教材的教学实施对一个教师的素质要求更加全面。因此教师在备课时,不仅要备教材,备大纲,而且还要备学生,应把教材中英语情境与学生实际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准确把握情感教育的因素,使学生从教学中轻松地感悟到语言的实际性。从而激活学生对英语知识的渴望和追求的情感。
三、在英语教学中,积极构造情感教育的适宜环境,给情感教育留有丰富的空间。情感教育的素材需要老师去创设,适宜环境需要老师去构造,运用时机需要老师去把握。只有这样,才能使其自然熔入英语教学中,真正发挥对英语教学的催化作用。如:讲解新目标八年级上册Unit7 How do you make a banana milk shake? 教师先教本节课要用的单词,然后教师作示范怎样做香蕉奶昔。然后叫学生四人一组自己动手做香蕉奶昔。之后每组学生做完后,选举一人来不看书讲解如何做香蕉奶昔的部步骤。这样,学生既有兴趣学好本节课的内容,同时通过自己实际动手掌握的知识也不容易忘掉。也培养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
四、注重情感素材的实效性。情感素材自身要有魅力,对学生要有感染力,与英语课堂教学内容要有相容性,切忌情感教育的形式化。在英语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一定要恰到好处。使情感素材真正成为激发学生学习英语兴趣的催化物。如讲解新目标英语七下七单元What does he look like? 讲解这一课我把课堂设计成一个化妆舞会,每一个学生可以带假发到学校来。把自己打扮成自己喜欢的模样。使学生既有兴趣上英语课,同时所学的知识也掌握得牢。但最后教师要补充一句,人最漂亮是从内到外的美。所以作为学生现在最应该充实内在美。
总之,英语新教材中,设置了很多英语情境,如何使这些英语情境真正成为情感教育和英语教学和桥梁,充分发挥情感教育对英语教学催化作用,还有待于在今后的英语教学中不断地进行探索和实践。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为适应教育形势的需要,自上世纪末以来我国从城市到农村陆续推广了在小学开设英语课程的政策,此举对我国中学的英语教学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然而不容忽视的是:一些中小学英语教学的衔接的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教学活动是学校工作的中心,那么教学内容是教学活动的主要内容。中小学教学内容的衔接关乎中小学英语课程衔接的全局。笔者在湖南省祁阳县就“中小学英语课程教学内容的衔接”这一课题进行了调查、访谈及观察。结果发现:该县中小学在英语教学内容的衔接存在着严重的问题。
二、中小学英语教学内容衔接的问题
从课程的教学内容来说,该县小学英语教学内容因校而异。一些小学英语教学内容偏多偏难;一些小学教学内容偏重于英语词汇和语法,而忽视听说内容;还有一些农村小学英语教学内容太少太简单。因此,许多初中一年级的新生,在英语基础上就存在较大的差异:一些学生只学会了26个英文字母加一些极为简单的单词。此外,初一新生在英语学习动机、兴趣、情感方面也存在较大的差异。一些学生表现出严重的英语厌学心理,学习动机较弱、兴趣低下、情感淡薄。
少数学校和教师在英语教学比较极端。一些小学教师认为某些语法对于小学生太难,到了初中会学到,所以就直接删减不教;而有的教师则将教材内容填鸭式地全部教完,这样小学生学起来感到困难。一些初中教师觉得学生在小学已经掌握好了一些语法知识,认为不需要花很多时间来教学;而一些初中教师,从初一开始就开始偏重学生的词汇与语法,教学内容枯燥乏味,这对刚从小学环境中出来的学生来说又有些不适应。这些现象都揭示了中小学英语教学内容存在不衔接的本质问题。这个问题倘不得到有效解决,就会影响英语教学全局。
三、中小学英语教学内容衔接问题的形成原因
1、教材知识的衔接存在问题
教学内容是教材承载的母体,教材是教学内容的选择反映形式和集中表现。教科书是一项重要的教材。教科书是一种具有特定意义的书籍,在内容和形式等方面要适应教学特点和需要。
湖南祁阳县小学阶段使用的英语教材是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小学英语教材,初中英语教材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英语(新目标)》。两套教材的内容和结构都是严格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来编写的,教材本身都没有多大问题。然而由于这两套教材不是一个系列的教材,因此在词汇、句型、语法并非完全循序渐进。譬如,《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英语(新目标)》七年级上册的教材,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算是一本零起点的英语教材,而湘少版六年级的英语教材知识的难度也超越了七年级上册教材。
在词汇方面,小学英语教材中出现了不少偏难或不常用的词汇。比如四年级的cracker, scooter,croak, pail, saucer, spray, stall, toad;五年级的snap, sticker, wink,chimney, kennel, spill, vehicle这些词汇在初中教材都没有涵盖,而初中教材很多生词在小学教材里早已出现。在语法方面,包括现在进行时、一般现在时、一般过去时、一般将来时、甚至较难的现在完成时在内的几种时态以及常用其他基础语法在小学教材都已涵盖,其中有些语法作为重点知识反复呈现。譬如,五年级下册第5课Who was first?第6课Was it in the wardrobe?第9课Benny took my ball.第10课Where did you go?第11课What time did you see him?第12课I came by plane.第14课Peter made a kite with paper and bamboo.这七课的内容基本都围绕一般过去时这个语法项目展开。而一般过去时又在初中八年级上册作为全新的语法内容呈现。可以看出:这两套教材的知识衔接得并不完美。
2、教育管理部门、学校和教师对课程目标的认识不足
解读2002年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以及2011年颁布的《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不难发现:小学和初中各年级的英语课程目标是循序渐进的,由低年级的听说为主逐渐过渡到高年级的听说读写并重。
但是在一些学校或者教师的教学内容与课程目标相违背。教育管理部门、一些学校和英语教师对英语课程目标认识不足,在评价方式上过于侧重于学生的应试做题,一些小学英语教师以考试为指南针,采用一些陈旧的教学方法,进行填鸭式的教学,要求学生死记硬背等,其结果是一些学生自小学就开始产生厌学心理。同样,一些初中英语教师的教学方法自初一开始就以中考为指挥棒,课堂教学内容枯燥乏味,缺乏科学合理性。
3、中学与小学英语教师缺乏校际的交流
由于中学和小学除了在生源输送有联系之外,他们似乎并不存在缺乏教育场域内的利益冲突。因此颇有“各自为政”、“井水不犯河水”的味道。即使在同一个教育管理中心管辖下的身处同一城镇的中学和小学,也很少组织学校间、教师间的业务交流。因此,中小学英语教师的在教学认识上鲜有渠道进行沟通。
四、解决对策
1、教育管理部门和学校层面
(1)建立一套完整的中小学英语课程衔接的体系,并行使好监管职责。
(2)应该进一步深化新课程标准的改革,坚持素质教育的理念。
(3)加大对教师的新课程改革培训力度,提升教师业务水平。
(4)提供中小学英语教师一起交流的机会,充分发挥出“一潭活水”效应。例如:开展教研交流会、互相听课、集体活动等等。
2、教师层面
(1)主动加强自身业务学习,提高对英语课程目标的认识。
(2)选择教材,活用教材,跳出教材,发展教材。
教材是教师教学工作的主要依据,或者说是其“话本”或“剧本”,教材对于学生来说是“无言的教师”。教材内容与教学内容并非等值对应,教学内容总是大于或小于教材内容的,至于其具体的表现形式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教学内容来自师生对课程内容与教学内容及教学实际的综合加工。中小学英语教师应该合理地利用教材教学,对教材内容有所选择,进行第二次的教学法加工。
一、歌曲和chant导入
欢快的音乐和节奏明朗的chant是大多数的学生所喜欢的。因此,播放一曲耳熟能详的音乐,能给人以丰富的感受,使人产生联想和共鸣。但运用的不够合理就会偏离了方向。
课例:新目标英语七上Unit1 My name is Gina
如一位老师先在课间先播放了一首叫My Sunshine的英文歌,然后用了一个Chant:
I was there, where were you?
I was there, where was Sue?
Sue was there, where was Bill?
He was there, where was Jill?
She was there, where was Joe?
Where was Joe, I don’t know.
Chant中尾字压韵、朗朗上口,was, were用了红色字体,非常醒目,再配上节奏明快的鼓声,课堂气氛轻松活泼,而学生也在不知不觉中学生巩固了was, were的用法,为接下来的课文教学铺路。
分析: 导入是为了导入新课的,是为了增强效果,那么,在设计导入时应该紧紧围绕教学目标,不能为导语而导语,不能单纯的追求形式,只做表面文章,把握不住精神实质,使导入成为形式上的“走过场”,起不到导入应起的作用。教师通过导入既要引起了学生的注意,使学生产生了进一步的学习欲望,也要使学生知道要学什么,有充分知识准备、心理准备。
二、设疑及悬念导入
“疑”是学习的起点,有“疑”才有问、有究,才有所得。当学生面临问题时需要新知识来寻找答案时,他们才产生积极的学习活动。因此教师在导入新课时,应向学生巧妙地设置悬念,有意使学生暂时处于困惑状态,是学生投入到积极的揭开“谜底”中来。
课例:Go For It!八年级上册Unit 9 Where were you born? Section B
如Go for It八年级上册Unit 10 I’m Going to Be a Basketball Player授课老师就从以下几个问题入手:
T: What does your father do? Ss: …
T: What does your mother do? Ss: ...
T: What do you want to do? SA: ...
T: What are you going to be when you grow up? SB: I am going to be a…
从该导入中提出本课时的重点结构:
―What are you going to be when you grow up?
―I am going to be a...而且可以从中教给学生本课的新词汇engineer, pilot等。
这样的导入,水到渠成,切入主题
分析: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教学过程是一种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的活动。”思维永远是从问题开始的。恰如其分的设疑,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使他们能全神贯注地进入课堂的教学活动。
三、生活导入
新课程理念提倡回归学生生活世界,生活是学生的真实世界。因此教师只有设计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为出发点的教学活动,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事例中自然而然地引出所教课题,学生才会产生真实的情感体验,才能给学生一个思维上的过渡,才能迸发出学习热情、探索激情,课堂才会出现“可教时刻”,撞击出思维的火花。
例如:在教《Go for it》七年级下Unit 2 Where’s the post office?时,有一位老师他就事先准备了一幅当地的地形图,并创设以下会话:
Teacher: Excuse me. Is there a hospital near here?
Students: Yes, there is one on Lao Dong Road.
Teacher: How can I get there?
Students: Go along this street at the second crossing. Then you can see the hospital on your right ...
这样,很快就引入到对话Asking the way中,如果说这个会话情景是“模仿教学”,那么导入后的学习任务则是“实践教学”,学生以组为单位,运用问路和指路的句型进行交流,帮助彼此解决实际问题。例如,怎样到当地的超市、饭店、书店、电影院、汽车站等话题都是生活中经常谈论的。学生各抒己见,积极思考,学习动机得到更好地强化,并能创造性、生成性地使用语言,达到在语言场中合理解决问题的目的。
四、多媒体导入
多媒体导入新课也成为英语课堂教学的一部分。多媒体导入是指用录像、投影、课件等电教媒体创设栩栩如生、形象逼真的画面,使如今多媒体已经进入中小学课堂,其优势不言而喻,但如果使用不当,则很难收到预期效果。例如在一节课上,开课教师播放了几段名人的录像,花了两分钟左右的时间,却只提了一个问题:“Who can you see there?”这个回答只需要几秒钟。如果教师事先剪辑一下内容,或者干脆换成图片,最后得到的结果一样,同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却能把时间更多的留到后面的重点和难点上面。
《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解读》在实施建议中明确指出:教师应设计探究式的学习活动,促进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发展,引导学生运用观察、发现、归纳和实践等方法学习语言知识,感悟语言功能。同时,《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解读》在实施建议中也指出:在英语学习的领域,“探 究学习”的本质就是,学生基于自身的兴趣,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和亲身的体验,主动获取知识或信息,应用知识或信息去解决问题,完成交际任务,有的情况学生可以自己确定探究专题。可见,探究式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改变了传统英语教学中灌输式的教学方法,改变了“教师照本宣科,学生死记硬背”的教学现象,能使学生在自我探索和自我学习的过程中,提升对英语的兴趣,提高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下面结合实际,谈谈我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四点做法: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欲望。”在探究学习中,教师要充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只有对所探究的课题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想学、乐学、善学。因此,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学生喜欢探究的问题,抓住学生的心理特征,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了解现代中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把所教的教材内容当作载体,联系实际,通过出示图片、提出问题等方式创设情境,让学生自己联想到能够应用的情景,从而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
例如,我在教《新目标》八年级下册Unit 4 “She said help others changed her life”一文时,先播放了一段志愿者活动的片段,以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究的兴趣,再通过提问创设情境: “Have you ever helped others in trouble? How did you help them?” 这样,使学生把这一问题与自己的生活情景联系起来,学生思维非常活跃,纷纷发言:I helped a lost boy find his father . / I visited the old people at old people’s home on weekends. / I returned the wallet to a worried man last week . / I helped Jim with his English … 这时,我趁机导入课文“How did Yang lei help the students in a poor mountain village in Gansu Province ?”(出示Yang lei等人的志愿者活动图片)这就激活了学生的探究性思维,使其主动参与到课文学习中来。课后,我引导学生确定了“当别人有困难时,我们应该怎样帮助他们”这一情景主题,让学生在又一次的探究过程中巩固语言,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
二、设立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布鲁纳认为,要培养具有发明创造才能的科技人才,不但要使学生掌握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而且要发展学生的探索性态度、探索性思维,提倡大胆质疑问题和深思探究的精神。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鼓励学生自觉、主动质疑,善于发现问题,大胆提问,养成对新知识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并启发学生深入思考,进行探究学习。在英语课堂教学中,一个有难度又足以引发探究的问题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促进学生有所发展、有所创造。所以,英语教师要善于从身边的事物出发,设立问题,引出知识点,激发学生探求它们之间的不同用法的欲望,并对此进行归纳总结(即发现、探究问题)。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全体学生参与英语课堂探究的积极性和能动性,使英语课堂教学焕发生机。
如在进行语法教学时,我虽然也是从Presentation -Practice-Production三个方面切入,但我采用先设问,再由学生观察、发现、讨论、归纳、应用的方法来处理。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掌握语法知识。如教学《新目标》七年级下册Unit 5 I’m watching TV中动词现在进行时的用法时,在Presentation这一阶段,我先出示几副描述人物动作的幻灯片,再向学生发问:What are they doing now?(引导学生猜测出句子的意思。)再板书出四个句子:Look , The students are having an English class now . / Jack is playing computer games. / Listen , Bill is reading English. / Jenny is writing a book these days .然后,在Practice这一阶段中,抛出问题:这是什么时态?这种时态的用法和结构是怎样的?让学生通过观察、发现、讨论 er is cleaning her room… 三、引导创新,实现课堂的开放性
自由、民主的学习氛围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基本保证,开放性的课堂是探究学习的最佳情景。因此,教师应注重营造开放式的教学氛围,让学生的思维处于主动、开放和灵活的状态,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拓宽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 使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和探索创新者,从而使他们在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中,在开放性的课堂中,积极创新,进行知识构建。
例如:我在教学完《新目标》九年级Unit 15 We’re trying to save the manatees ! 这一单元后,向学生提出这样一个话题:How can we protect our world ?然后让学生分为若干小组,用英语讨论并得出以下结论:save trees , don’t cause pollution , protect animals , don’t waste water or energy , don’t create rubbish ……
又如:在教学《新目标》七年级上册Unit 3 This is my sister . 时,我采用头脑风暴的形式,让学生用family tree 的方式在2分钟内写出与家庭成员有关的词。
这种开放性的教学设计,为学生提供了探究的空间,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四、鼓励实践,引导学生在探究中运用语言
《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解读》在实施建议中指出:教师要把凡是学生能够自己独立做的事情都给学生留出空间,让学生有时间、有机会去选择,去实践、体验,去应用。而不要什么都由教师灌输,什么都听教师摆布。可见,实践是探究学习的灵魂,学生在实践中习得语言,运用语言,实现了《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的“为用而学,在用中学,学以致用”的目的。
例如,我在教学完《新目标》七年级下册Unit 6 It’s raining !后,让学生4人一组,分别查询我国东北、华北、西北、华南、西南主要省会及港、澳、台的天气预报,然后把天气信号画到相应的地图上,第二天,各组代表展示作品,并作天气预报。
又如,在教学完《新目标》八年级上册 unit 4 How do you go to school ? 后,我布置学生分小组调查本市、本国以及世界各大城市的交通状况,以及人们以何种方式上班、上学,学生通过上网,看电视,看书查阅资料等途径分别收集有关交通状况和交通工具的图片和材料。然后,小组成员交流、整合、加工材料。最后,各小组参加班级组织的图片展,每小组由一名学生进行讲解并答疑。
这样的探究和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做事中使用语言,从而提高了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和交际能力。
《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的基本理念之一是采用活动途径倡导体验与参与,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与合作等方式实现任务目标,感受成功。而探究式学习是实现这一理念的极好方式,它拓宽了学生的学习空间,开扩了学生的视野,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学生“学会如何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 参 考 文 献 ]
[1] 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