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31 09:10:1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尽忠报国,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同学们,你们打过大人的屁股吗?如果打过也不一定是正大光明的,我却正大光明的打了妈妈的屁股,我讲给你们听听吧!
一天,忽然问妈妈:“妈妈,岳飞背上刺的是‘精忠报国’还是‘尽忠报国’呢?”妈妈不假思索的回答:“当然是精忠报国喽!”“是吗?”我眯起眼睛问,妈妈说:“是,没错!”爸爸也应声附合,我却说是尽忠报国,我们三个人两个说“精忠”一个说“尽忠”我怎么能说服他俩呢?便机灵一动说:“咱们打个赌吧,说,输了怎么办?妈妈说:”输了打屁股,三下!我暗暗笑了心想:瞧,他上钩了,嘻,被我耍了,他们真是自找苦吃,哼!我就骑驴看唱本——走着瞧!
我拉出我的好朋友《少年儿童万事通》,它曾打开过我心上无数的迷团。我飞快地找到《岳飞背上刺的是“精忠报国”吗》那篇文章,妈妈看了,目瞪口呆,说“你懂的比我多呀!我认输了。”我得意的笑了,照着妈妈的屁股狠狠三把掌。这次我靠自己的知识赌过了妈妈。
你瞧,多多读书有用吧?
不过,作为男人母亲的旷世楷模,岳飞亲娘激励儿子报国的刺字掌故,则是老少能详的桥段,在大众心目中,似乎并未有过丝毫的含混。然而,历史的有趣正在于,这段不曾含混的掌故,其实倒是有些含混的。
说到刺字,追根溯源,原本起自刑罚。最早称为墨,汉代称为黥,五代后晋的石敬瑭改称为刺字,并且与流刑结合使用,称为刺配。刺配的名头十分响亮,大约要归因于流传广泛的《水浒传》,而刺配的刑罚,后来一直沿用到了清代。刺字有刺臂与刺面之别,刺臂多在腕上肘下,刺面多在鬓下颊上。除了位置,当然还有内容,一般要刺明所犯事由及发遣地名。
在分见于《尚书》和《周礼》的不尽相同的五刑里,排序第一的就是墨。五刑可以视为本土较早出现的正规刑事处罚手段。如果墨刑可以视为其中处罚最轻一级的话,死亡则是其最高形式。所以,后来演变为时尚手段的墨黥以及刺字,原本是由身体的痛楚触及灵魂的酷烈刑罚。
按照清人程穆衡的总结,刺字由刑罚手段蜕变为时尚,盛行于唐朝。段成式《酉阳杂俎》记载:“上都街肆恶少,率髡而肤札,备众物形状。今京兆薛公元赏上三日,令里长潜捕,约三十余人,悉杖杀,尸于市。市人有点青者,皆炙灭之。”
当然,上都街肆恶少们的髡而肤札,已经远不止刺字,而是备众物形状,也就是说,应该一如后世文身中常见的鱼龙、飞仙、鬼神等像,以及花卉文字等,这是进入时尚后的放大。肤札又称花绣、刺青、点青种种。就字面而言,肤札是动态的写实,花绣则是花色的描摹;而刺青、点青云云,着重在点刺图文之后刷以墨色。
按说恶少们的行径,不过是刻画自家的身体,原本无碍他人,却遭到京兆尹薛公下手颇狠的严厉惩处。薛公自然会有他的道理,譬如儒家文化主张的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之类,或者儒家文化云云,不过是个由头,总之意在剿灭这些恶少,同时也有杜绝的示众意义。
说到肤札或曰花绣或曰刺青、点青之描摹众物形状,似乎还有更早的发祥。按照《史记》的说法,夏后帝少康之庶子,封于会稽,文身断发,披草莱而邑。文身是肤札的另一个称谓,也即身有花纹或者刻花纹于身之意。所谓文身断发,当是吴越地方风俗。这种风俗自然是远离核心文明的,尽管其初衷或许是规避灾患的图腾崇拜。
庄绰的《鸡肋编》则记载:“张浚一军,择卒之少壮者,自臀而下,文刺至足,谓之花腿。京师旧日浮浪辈以此为夸。”这是岳飞时代的记载。类似情况也发生于著名的“八字军”。河北西路招抚司都统制王彦,其部属都在面部刺上“赤心报国,誓杀金贼”八字,以示抗金决心。
其实,不论京师旧日浮浪辈的以此为夸,张浚王彦的做法,不过是沿袭军中的习俗。宋时招募军士,便称为“招刺”,即在招募合格者的脸部刺字,标明军队番号和军人身份。这原是唐五代藩镇的遗制,目的在于防范军士的逃亡,脸上刺字的军士如果逃亡,自然十分方便捕捉。这种刺字承袭的是墨黥的本意,是耻辱的标记。从军在旧时一向是卑贱的选择,所谓好男不当兵,正是此事写照。
岳飞的投军,虽然可以有报效国家的高大说法,但究其原本,大抵不过谋生而已。按照相关记载,他投充的是效用士。效用创设于北宋中期,后来演变为高级军士,军俸较一般军士优厚。岳飞投充效用士,一则自恃武艺过人,再则效用士一般也不必脸上刺字,但也不免于手背刺上“某路安抚司效用”之类的字样,但毕竟不像脸部那样昭彰。
农家子弟出身的岳飞,不大可能有上都街肆恶少或者京师旧日浮浪辈那样的思路,甚至从投军效用士可以看出,他对刺字的理解,不会脱离墨黥本意也即耻辱的定位。这一如刀疤,寻常人以为不雅,粗豪人乃至泼皮才会以此夸耀。在京兆尹薛公杖杀的名单中,就有左胳膊上刺“生不怕京兆尹”,右胳膊上刺“死不畏阎罗王”的狂放之辈。作乱之人亦有此好。《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五十二载:“废潮州揭阳县。县海阳地也,宣和中,以刘花三作乱,析置,至是省之。”又:“泉州花郑贵等谋作乱,为贾人汤易所告,捕斩之。”又卷一百三十八:“时剧盗谢花三为乱,故命韩讨之,仍听福建大帅张浚节制。”这些造反头目名号中的“花”字,正以其身上刺有花绣,命名取法与花腿原是一路。诚然,梁山泊的智深师父诨名也叫花和尚,与此同理。
岳飞虽然身负武艺,却不走凶悍一路,这从他投军效用士即可看出心迹,即便曾经使酒不检,这位尝为人庸耕的诚笃青年,亦遵从老母戒其不饮的训导。这也是他后来略知书传,乃至成为重儒之将的基础。而按照岳珂的说法,其祖俨然是“起自诸生,经通谊明,笔妙墨精”的儒雅青年,更不会与粗豪之辈同好了。
而关于岳飞的刺字公案,按照史书的记载,他在遭到诏狱时,据《宋史》本传:“初命何铸鞠之,飞裂裳以背示铸,有‘尽忠报国’四大字,深入肤理。继而阅实无左验,铸明其无辜。”何铸传也有类似记载:“……先命铸鞫之。铸引飞至庭,诘其反状。飞袒而示之背,背有旧涅‘尽忠报国’四大字,深入肤理。”
《宋史》在二十四史中,一向口碑不佳,是内容最为芜杂的一部。按照学术的说法,它在元末仓促而成,大体抄剿宋人自撰纪传体国史诸书,岳飞一传大体抄自《中兴四朝国史》,叙事止于嘉泰四年追封鄂王,而不及理宗即位初宝庆元年的改谥“忠武”。而《中兴四朝国史》的岳飞本传又大体抄略自章颖的《岳飞传》,章传又大体抄自岳珂的《鄂王行实编年》。有意味的是,作为岳飞嫡亲后人岳霖之子岳珂所纂述其祖父生平的包含《鄂王行实编年》在内的《鄂国金佗B编》,却没有刺字的相关记载。从情理上说,如果确有刺字一事,这种体现纯粹正面的高大内容,没理由不收入其中,除非另有什么不方便的隐情。诚然,岳氏后人搜集岳飞资料是在其冤狱昭雪之后,旧人的凋零,文字的散佚,以及个人搜集的局限,都是窒碍,原始材料的缺漏,亦是在所难免。此外,规避岳飞与高宗皇帝之间的纠葛,甚至“章先帝委寄待遇之隆”,乃是题中应有之义,毕竟还是赵宋皇帝的天下,必须严格把握“修辞”的分寸感,才能保证其“吁天辩诬”的“诚意”之达成。
说起来,即便是俗文艺的戏曲小说,如元代的《岳飞东窗破虏记》、明代的《精忠记》乃至冯梦龙的《精忠旗》传奇、嘉靖年间的《大宋中兴演义》,其中并没有出现岳母刺字的情节。直到清代,《如是观传奇》,尤其是钱彩的《说岳全传》,方才终于有此一节。当然,其影响则达到了妇孺皆知的烈度。
不过,就《宋史》岳飞本传和何铸传所载,刺字之事当非空穴来风。只是,如前所述岳飞之于刺字的心态,此事若有,就其本人而言,被动心态的可能最大,而刺字的发动者,如八字军那般的军中制度使然,未尝不可为一说。始修于明代的《唐门岳氏宗谱》称,靖康初年岳母姚氏为岳飞刺字,但此书晚出,且“讹谬甚多”,真实性尚有考证空间。不过,如果刺字一事确有,又尤以其母为最可能的发动人选。作为普通农妇,姚氏的文化水准不会太高,但偏是这样的人对民族矛盾激化下的忠君报国,最是执念,也即流行语汇所谓深明大义是也。传统社会,孝道是国家用以固本的基本伦常,岳飞于情于理都是必须的践行者,从母所命,自在情理之中。
值得注意的是,按照《孝经》的说法,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被视为孝之始也。经书上又记载,曾子闻诸夫子曰:父母全而生之,子全而归之,可谓孝矣。不亏其体,不辱其身,可谓全矣。玄宗皇帝由此阐发:父母全而生之,己当全而归之,故不敢毁伤。这是孝的基本,孝的常道。况且,类似于墨黥的刺字,还有羞辱自身和家族的后遗。从这个意义上,既亏其体又辱其身的刺字,显然有违于孝道。这些之于姚氏,虽然未必能有学理上的认知,但作为主流话语的理念,却必定大致了解。假设她真的是刺字的发动者,大约只好是基于深明大义的忠君报国了。时值宋金对峙,这样的出发当然有足够的理由,意义和效果则略同于八字军,从总体效果看,倒也符合孝的大义: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在岳飞身位而言,所谓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竟然也是十分周全的孝。这样也颇可印证《宋史》记载中岳飞主动“裂裳以背示”“袒而示之背”。于是刺字之事,确乎当有,而且发动自其母也是最合乎情理的。
而刺字的实施者,不论姚氏识字与否,刺字首先是一桩技术性工作,作为母亲,即便从疼爱儿子出发,也当以减轻痛苦为第一要义。所以,所谓“岳母刺字”,“岳母”的意义当在于主张者而未必非得是操刀者。专业人士也即《水浒传》所谓高手匠人的参与,不但可以因熟手而令过程尽量缩短,刺字部位、出血量、刺后效果种种,都足以在程式化的作业中得到恰到好处的控制。而菜鸟的练手摸索,则意味着无休止的痛楚,涉及亲子,更有额外的牵动,不可控因素太过丰富,姚氏未必肯选。于是,雇请专业的熟手操刀,才是性价比最适宜的正选。史书上所谓“深入肤理”,可以视为刺字效果的一种印证,亦不妨是专业熟手或曰高手匠人所为的佐证。
由此连带另一个话题,就是刺字的部位。在沉溺者看来,整个身体都是刺青可以铺排的场地,笔记上也确实有遍身图刺、首体无完肤的案例。梁山泊的九纹龙史进,也正是刺着一身青龙。西哲维特根斯坦说,人的身体是人的灵魂最好的图画。此话简直就是专为刺青下的注脚。
如果从激励警醒儿子的立意出发,似乎应该刺在他经常能够看到的地方才是。从这个意义出发,左右臂膊包括手部乃至张浚卒那样的花腿,当是首选,起码在选。胸前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但姚氏的选择却是后背。
后背的利好在于宽厚,充裕的幅面方便容纳笔画繁多的大字,以及相关审美层面的技巧释放。《元典章》里有案例记载:“钱万二状招:至大二年六月初七日,将妻狄四娘沿身雕刺青绣,不从,用拳将本妇行打抑勒,于背上、两腿刀刺龙鬼,接受莫一史舍钞两,雇觅妻狄四娘,在街露体呈绣迎社。”这一条不但透露刺青之习元代犹盛,而且其刻画展示的经典部分,后背无疑在选乃至首选,至于案中狄四娘涉及的两腿,则当是背部图案的延伸。也就是说,相较后背,臂膊手腿之类终究略逊。智深师父身上的花绣也正在脊背上。
其实就刺字而言,后背的利好同样适合于胸前,而且方便自己看到。这样看来,或许岳母姚氏刺字的出发未必在于,起码不仅仅在于让儿子看到,毕竟刺字于背,岳飞自己是看不到的,而只能暗记,至多是宛如刀疤或者骨伤一样阴天下雨有些隐隐的不适,充任不定时的提醒。于是刺字一案最要紧的,乃是让别人看,也即示人。当然,不论是刑罚意义的墨黥还是时尚意义的刺青,示人正是本意。从这一点来说,岳母的刺字与之正相吻合。
如果从示人意义出发,八字军那样刺在面部最为昭彰,只是这个部位太过容易与墨黥关联,实在不够理想。臂膊手腿也是类似,况且更与上都街肆恶少或者京师旧日浮浪辈逼近,这应该是岳飞母子都不作想的道理所在。于是只剩下后背。就示人而言,背部虽然寻常时有衣裳遮蔽,看似不够昭彰,却也有不事张扬的韬藏,需要时自可袒乃至裂裳示之,果然有进退裕如的收放空间。如你所知,胸前自然也具备同样的效应,但如果立意在于示人,后背当然更富亮相的张力,譬如袒乃至裂裳示之的刹那,后背便远胜胸前。
不可否认,刺字于背的示人,从某种意义上,也是将被刺字者推在了风口浪尖之上,身体成了他做人的标杆,身边人目光的督促机制,有形无形之间,自然能汇集成相当力度的良性反馈,从而强化激励警醒的初心。由此亦可见出,在家国的轻重权衡立场上,岳母姚氏可谓用心良苦,于报国而言,果然尽忠。诚然,这种堪称舍得的示人,终极的受益者当然以儿子为主体,但母亲也理所当然在列,因为她老人家正是示人的直接发动者,是教育乃至教训的主体,儿子反而是受体。
不过,所谓示人,也要看所示之人是谁,岳飞袒乃至裂裳所示之何铸,虽然是奉旨办差,终究还是以事实为依据,察岳飞无辜。等到改命万俟c主审,两人宿有积怨,断不肯再亮出后背,即便亮出亦不过自取其辱,他只好徒叹天日昭昭了。
旷世奇书《水浒传》。每当我捧起这本书时,就会心
潮彭湃,思绪激昂,有两个大大“?”萦绕在脑海
中:何为英雄?英雄为何?
兄弟义气,英雄之性情也!
儿女情长乃私情也;尽忠报国乃豪情也;惟独兄
弟义气,才为英雄之真性情也。
《水浒》中得一百单八将正是抱着“四海之内皆
兄弟,天下皆为一家人”的信念,共聚梁山。武松醉
打蒋门神,血溅鸳鸯楼,正是出于兄弟情义;鲁智深野猪林救林冲,更是为兄弟不惜上刀山,下火海;晁
盖、吴用、阮氏兄弟等人义劫生辰纲,兄弟们团结一
心,同甘共苦,终成大事;有“及时雨”雅称的宋江,
更是想兄弟之所想,急兄弟之所急,救兄弟于水深火
热之中,而从不顾己。兄弟情深如此,怎不为英雄?
一部《水浒》道出了英雄之性情:兄弟义气。
替天行道,英雄之信念也!
古人曾云:“大丈夫生天地间,应以天下为己任,终生不移。”梁山英雄们举起“替天行道”的大旗,杀
富济贫,乃真英雄也!
梁山好汉个个集正义和公理于一身,他们疾恶如仇、
除暴安良,所作所为,人们无不拍手称快。鲁提辖拳打
镇关西,为的是解救金氏父女;晁盖、吴用、阮氏兄弟
等人义劫生辰纲,为的是接济贫困。
一部《水浒》写出了英雄之信念:替天行道。
勇往直前,英雄之本色也!
一百单八好汉齐聚梁山,但英雄们前进的步伐并
未停止,他们铲除了前进道路上一个又一个障碍:三
打祝家庄,扫平曾头市,二退高逑老贼……
一部《水浒》显出了英雄之本色:勇往直前。
然而宋江却“招安”于朝廷,梁山大业毁于一旦,
读到此,我百思不解,顿生惋惜之憾。
“大河向东流,天上的星星参北斗……路见不平
一声吼,该出手时就出手,风风火火闯九州……”
为什么说《精忠岳飞》精分,因为剧名本身就精分
>> 不如就叫精分岳飞吧! 安妮玫瑰:不如就叫我“麻辣妈妈”吧 不如跳舞吧 那么,不如跳舞吧 岳飞 共享不如“分”享 不如来点警句吧! 食补不如精补,精补不如神补 泛渎不如精渎 翻滚吧,“白骨精” 房价这么高,不如去移民吧 不如到月球上散步吧 不如我们跳舞吧 算得精不如租得巧 精批细改不如分析讲评 为身体体检 贵不如精 “食不厌精”不如粗细搭配 买的不如卖的精 买得精不如比得精 比价网站比比看 婚姻中,共享不如“分”享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 > 医学 > 不如就叫精分岳飞吧! 不如就叫精分岳飞吧!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 曾明辉")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精分病状
为什么说《精忠岳飞》精分,因为剧名本身就精分。
开播前黄晓明在微博上拿腔拿调地写道:“我娘在我背上刺字:尽忠报国。”(此处请脑补二哥想严肃又严肃不起来的表情)惊动了包括大肚姚晨在内的众人,咦,难道不是精忠吗?在这里我要为黄教主辩护,教主是对的,是你们没,文,化。按照《宋史》的说法,岳飞受审时悲愤莫名,裂衣露背,露出的就是“尽忠报国”,但这字是不是岳妈妈刺的,书上没说。明朝小说里还是“尽忠”,但清朝的《说岳》,就变成“精忠”了。再往后,近现代历史,中国被人欺负惨了,于是“精忠报国”这个段子深入人心,一直到今天,王伟忠和张大春编个舞台剧还拿这段子开涮,名字叫《当岳母刺字时媳妇是不赞成的》。
好像扯远了。我想说的是,我和大多数粉丝们的心态是一样的——既然是电视剧,干吗要假装很历史、很严肃的样子呢。
令人困惑的是,在给电视剧取名时,又改回“精忠”了。“精忠岳飞”四个字是宋高宗赵构赐给岳飞的锦旗,我们知道杀岳飞不光是秦桧的主意,赵构才是最重要的决策者,他对岳飞的又爱又恨,似乎也同时暗示了这部的气质,那就是,精神分裂。
回到历史,刚才说到“尽忠报国”是《宋史》写的,对,可是,这是真的吗?岳飞后,他的孙辈岳珂写了一本书对祖宗疯狂点赞,这本说尽祖宗好话(汗,这还用问么)的书,偏偏漏掉了岳母刺字这个大快人心的段子。这说明——岳飞是个好孩子,他可能压根没文身。
在说书人的《说岳》里,金兵南下就像现在游戏机的冲关游戏,看得出编剧也觉得这几段过于敷衍,金兀术太像魂斗罗,于是就在徽宗和钦宗的对话里,大致介绍了一下真实的历史背景,例如太原被围——顺便说一句,这的确是宋金战争第一阶段的胜负手;而这一整段编排得特别像正剧,徽钦二帝名为父子,其实在政治机器上待久了,哪来的什么父慈子孝,而编剧通过钦宗的装病和徽宗强迫儿子服药,以及钦宗即位后惆怅的表情,将二人的自私、怯懦以及权力的残忍刻画得传神到位。说真的,如此考究用心的细节,我之前只在张黎的历史剧里看到过。
可正当你以为它是一部严肃历史剧的时候,画面一转,大恶人秦桧与未来的老婆王氏相亲了,喏,王小姐已经吹嘘起她的爷爷,神宗朝著名的“不倒翁”宰相王珪,是“史上罕有的三旨相公”——等等,王小姐,你真的不知道三旨是时人嘲笑王珪在王安石变法引发的政治争斗中,只知道“取圣旨,得圣旨,领圣旨”而毫无作为么,有这么埋汰祖宗的么……
这边厢徽宗开始吟诵他数年后在北国冰天雪地的牢笼里写的那首《眼儿媚》:“家山何处,忍听羌笛,吹彻梅花……”那边厢岳飞也在吟诵他多年后成为岳爷爷以后的诗:“雄气堂堂贯斗牛,誓将直节报君仇。斩除顽恶还车驾,不问登坛万户侯。”请注意,这时候,皇上还没被掳去,真的没什么仇,也不需要“还车驾”的。其实拽诗词和三旨相公已经很不容易了,因为后面出现了“他们像孙猴子一样变没了”这种台词,喂,孙猴子真的是几百年后的作家才写出来的好吗。 不是说广电总局不让拍穿越的吗?
一队士兵进山剿匪,宁静的林海里气氛紧张,有人要尿尿,他离开队伍解开裤带多么惬意,可是广电总局怎么可能让大伙看见小呢——于是利箭破空而出,这悲催的嘘嘘士兵膝盖中箭,同袍为了救他又被射倒了一个,这时岳飞翻身弯弓,根据声音判断出敌方射手的位置,一拉弦,隐藏在密林中的射手应身扑街。一些初上战场的新兵感受到了战争的残酷,垂下了他们的小,哦不,头……
如果把华北的山丘替换成南太平洋的岛礁或者斯大林格勒的废墟,把强弓影弩换成汤姆逊冲锋枪,这不就是《细细的红线》或者《兵临城下》嘛,对于这种移花接木的美国大片剧情,观众表示——太!好!看!了!
不得不说,武戏是该剧最突出的部分,几年前吴宇森拍《赤壁》,最关键的几场打戏还要梁朝伟们跳下马来,也就短短几年,马背上的格斗已经在电视剧上呈现得很精彩了。该剧导演鞠觉亮之前拍过不少TVB的金庸剧,也是新《水浒》的导演。很显然,上一次他打得不够过瘾。
可是,经历了小小挫败,干粮吃没了,大家开始轮流传递最后一只馒头,但饥肠辘辘的大伙吞着口水谦让着——好吧,在宋朝植入《上甘岭》就忍了,但是接下来的镜头竟然是,黄晓明一脸坚毅地吃下了——一!条!蚯!蚓!
吃完他还抿了一下嘴唇。
像所有经典的B级片一样,这一幕最后的镜头是,受到启发士兵们纷纷掏出刀子,在地上挖啊挖……
第二天,吃了蚯蚓的岳家军一扫颓势,用几个比阿兹特克部落还落后的陷阱(嗯哼,这一段粗糙的丛林追逐和梅尔吉布森的《启示录》很像),打败了昨天还很厉害的敌人。最后黄教主出场,用硬桥硬马的功夫掀翻了山大王。
这不是打仗,这是洪兴社和东星帮在抢地盘。 精分病理
到底这是一个怎样奇葩的组成? 20%偶像
今年夏天大出风头的黄晓明在该剧中彻彻底底地实现了作为一名超级英雄的虚荣心,武艺高强有安全感,精忠爱国有事业心,丫的作为平民子弟竟然还能写诗作词,还有文身!还是复古款!当然也许比耍酷更重要的是,编剧一上来就哐当送了他两个妹子(后边也许更多),以及数不清的说一不二的好基友,简直完美得欠扁。我们知道,宋朝当兵的都要在脸上或手背刺字,比如“振华”之类……拿尼?偶像的脸上怎么能有那种乌七八糟的东西! 20%战争
作为史诗题材(哪怕是名义上的),哪能没有战争呢。像很多战争剧集一样,该剧一上来就以宋金灭辽之战里的幽州之战为开篇,虽然,1多场战争戏里出现了当时还没有的火炮爆炸效果,2为了突出岳飞的个人英雄主义,战争只好变成了杨过独臂刺蒙哥,3出现了射程比步枪还远的弓箭,4把重甲骑兵“铁浮屠”描绘为一种漫画里才有的奇怪战车。但是,那场像血战太平洋一样的丛林弓箭对射,战术动作完成得很好,不是么。 10%历史
专家和砖家同时存在于这个剧组里。在以往的小说话本里,金兀术,或者说整个完颜氏,都被描写成既残暴又愚蠢的一家人,但是《精忠岳飞》竟然对完颜宗望、宗翰(粘罕)、宗弼(兀术)这三名重要女真贵族进行了性格描写;宋朝方面,既没有糟蹋秦桧的才华,徽钦二帝之间,二帝与赵构之间的微妙关系也得到展现——后者尤为重要,因为正是赵构害怕父兄回归夺位,才决心处死岳飞,而赵构懦弱外表下的精明算盘,在前十集就早早打下伏笔,哦,还有,他的性无能……这些细节的展示显然需要一定的历史素养。 40%武侠
很显然这是一部武侠剧。就像他演过的杨过一样,黄晓明和他的岳飞也被设计了一条明晰的成长路线,剧中打戏目不暇接,他的红颜知己素素出场时是飞檐走壁的黑衣人,每个人物出场,几乎都是武侠鼻祖《水浒》的路数——打一架。换句话说,如果把金宋两国换成武林中对立的两大门派,这部剧也完全说得通——喏,少林和武当联手干掉了日月神教(辽),一场群殴后武当火烧少林寺,前后两任长老被擒,危急时刻,少林扫地僧挺身而出,此后他行走江湖,融汇百家武术,终成一代宗师,他想兴复少林,却遭到乐不思蜀的新任长老妒忌…… 10%无厘头
除了津津有味地吃蚯蚓——话说这是为了说明岳飞不会打仗吗?张召忠将军都知道打仗是在打后勤。在某一集,岳飞身边一个长得很像莫少聪的某小弟鼓出眼睛讲出以下台词:“对你的崇拜犹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说句伤感情的话:这个梗实在是老到海枯石烂。
=精分岳飞 精分诊方 勤劳丸
导演每日服用三次,疗程三个月,药不能停。有些战斗设计得很精细,有些在打群架。下次请总导演辛苦些,赶进度既然不可避免,只能请您在ABC三个摄制组都尽量多待一会。 集体主义教育
“孟母三迁母爱的甜柔深谧;、郑成功、岳飞尽忠报国等爱国情怀;平明英雄最美司机吴斌为他人生命而高度敬业精神……中华五千年历史的沉淀,优秀的中华美德滋养了一代又代中华儿女。”这是爸爸常常给我谈起的话题。每每想到这里,眼前便会呈现那天在街上的一幕幕,那对与错给我带来很多很多的启迪。
因天气炎热,在平常热闹无比的街道上,我满头大汗、急匆匆地从新华书店往家赶,遇见了一位环保工人:他白发苍苍,体态消瘦,穿着补满补丁的制服,步伐摇摇晃晃的,似乎一阵风就能吹倒的他正弓身在大街上仔细地扫着纷飞的垃圾。我急着赶路,却又顶不住头顶火辣辣、正在炙烤大地的太阳,便在树荫下休息片刻。这时,我开始注意到了那位环保工人。他虽然脚步缓慢,却扫得十分认真,每扫到一块垃圾,就会喜上眉梢,好像自己得到了一块金灿灿的金牌一样,相反,一发现一块垃圾没有扫干净,就会皱起眉头,好似自己失去了一个重要的宝贝似的。一连扫了十多片垃圾,正准备把它们倒掉时,一辆电瓶车疾驰而过,将扫好的垃圾又一阵风似的吹散开来。正当我以为他会大发雷霆、对毁了自己劳动果实的人骂骂咧咧的时候,他的行为却大大出乎我的意料--他只是轻轻叹了一口气,又拿起扫把,摇摇晃晃的清扫垃圾去了……当这一切看似平凡的事情发生在我的面前时,我不禁对这位老人佩服得五体投地:他所做的一切不正是我们中华先辈流传下来的美德的具体体现吗?
这一感人的一幕让我顿时凉爽了许多。立即哼着小曲,高兴高兴地往回走。突然,一辆豪华的小轿车与一辆破旧的长安车发生了轻微的碰撞,一位打扮时髦的年轻小姐从车上走下,对一位穿着破旧衣服的中年人就开始骂骂咧咧:“这可是我的新车,可是保时捷的最新款!碰坏了你可能赔得起吗?下次开车给我小心点,再遇见我,肯定有你好看的!”说完她转身准备上车,突然,又好像想起什么似的,回过头,狠狠地骂道:“你个贱农民!滚回农村去……”待她走远后,旁边的人走上前去,问那位中年人是否受伤,他向我们述道:“她突然转弯撞到我,不仅不道歉,还不停的骂人,好像是我撞到她一样,我就是农民,是农民又怎么样?我们农民一不抢,二不偷,只靠自己用辛苦汗赚点小钱,有什么可耻的?没有农民脸朝黄土,不知城市人怎样能生活?!倒是她,一看就是自己不努力的主,只靠上一辈挣的钱过日子,终于一天,她肯定会坐吃山空的!”看到这里,摇摇头,想了许久许多……
这一正一反的事例,给我极大震撼。中华美德,我们的祖先流传下来的宝贵文化遗产,我们绝不能就这样把它抛弃,不能让她只存在字里行间,而是要落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具体行为上。作为小学生的我,一定要从日常生活小事做起,绝不能像时髦的年轻小姐有错不改,为富不仁。而是要像环卫工人一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自身修养,牵手美德,传承美好。
重庆江津区四牌坊小学五年级:付靖森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宁死不做亡国奴。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
国家、国家、有国才有家
舍命才算真豪杰,爱国方成大丈夫
国强民也富,国破家也亡
尽忠报国,尽孝守家
家贫出孝子、国乱识忠臣
爱乡人,常恋土
家乡水甜入心,十年不改旧乡音
树高不离土,叶落仍归根
八十公公要祖家,八十婆婆要外家
富贵不离祖,游子思故乡
人出生在哪里,哪里就最珍贵。
天鹅爱的是湖泊,英雄爱的是祖国。
英雄热爱人民,人民热爱祖国。
最崇高的爱情是爱祖国。
大地养活人民,英雄保卫祖国。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国强民不受辱,民强国不受悔。
国泰民可安,国强民也富。
生长在花园时原花朵是美丽的,生活在祖国土地上的人是自豪的。
记住背后是强大的祖国,即使单独一人也无比勇敢。
离开人民找不到幸福,爱祖国才有好生活。
即使自己的祖国贫穷,也不要嫌弃。
就是祖国的炊烟,也使人感到香甜。
在异国做皇帝,不如在家乡耪大地。
忘记祖国的人,好比离开森林的鸟。
离开祖国的人,象离开花园的布谷鸟。
背弃祖国的人,如同失去森林的夜莺。
亡国奴不如丧家犬。
不能让坏人进我们的寨门,不能让敌人进我们的国土。
鱼靠水,箭靠弓,人民自古是英雄。
天空的美丽是太阳、月亮和星星;
群山的美丽是野果和森林;
一个国家的美丽就在于人民。
骏马的蹄力有限,人民的智慧无穷。
民为邦本,本固邦宁。
民心即天心。
工人一双手,平地起高楼;农民一双手,瘦地出青油。
石油里面有金子,人民里面有圣人。
下下人有上上智。
人民行动起来,铁铸的宝座也不稳。
百姓齐,泰山移。
近厨得食,近民得力。
得人者兴,失人者崩。
民之所欲,天必从之。
足寒伤心,民怨伤国。
士气不可辱,民意不可欺。
生活在人民之中,仿佛睡在幸福的摇篮里。
英雄永远和自己的人民在一起,富饶的宝藏永远同大地在一起。
天鹅离不开湖泊,英雄离不开人民。谁脱离了人民,谁就会失去翅膀。
玫瑰在花园里开放,英雄在人民中成长。
树木从泥土中吸取养分,英雄从人民中得到力量。
《红楼梦》中赖家的顶梁柱在贾府身居要职许多年,不差钱已尽人皆知,赖尚荣三十岁的时候,托贾府的恩典,花钱捐了个前程。
赖家的亲朋好友闻讯前来贺喜,少不得,赖家要摆几桌酒席,热闹一番。
但是若只有亲戚朋友们来捧场,赖家人心里就未免觉得有些缺憾。既然是走上了当官的路子,贾府这根高枝,怎能不继续攀附下去。所以,请三天客,倒有两天是请贾府里的人。第一天请的是贾府里的主子们,第三天请的是贾府里的伴儿们,把贾府上上下下打点得是那个滴水不漏。赖家如此盛情,于人于己都是一副好牌。
放在外面的话是感谢主子的恩情,世人看了却是:赖家把皇亲国戚都请来捧场了,树大好乘凉,赖家的门楣从此果真要一直熠熠生辉下去了。
王熙凤过生日,贾母兴致来潮,学着小家子的做派,让大家出份子钱为王熙凤热闹一番,犒劳犒劳她平日的辛苦。
贾母、薛姨妈慷慨解囊,每人出二十两。邢、王二位夫人说自己要矮一截,每人十六两。李纨打算出十二两。轮到赖嬷嬷,她也说自己自然也要矮一截,作者没有说具体数目,估计就是八两了。
贾母听了连忙发话:“这使不得,你们虽该矮一等,我知道你们这几个都是财主,分位虽低,钱却比他们多,和他们一例才使得。”
听贾母此话的意思,仿佛赖嬷嬷吝啬似的,其实却不然,这是贾母在给赖嬷嬷一个台阶,让她多掏一点,更有体面一点。
按照分位,赖嬷嬷确实只可矮一截,不能多出,否则就是越位了。也不难想到,赖嬷嬷家虽是暴发户,却真不同于如今的某些土豪动不动就一掷千金,屡屡酿成轰动一时的新闻事件。赖嬷嬷这个暴发户,其实是又富又贵的。
正是因为赖嬷嬷精神里有贵气,懂得贵族的规矩,所以她在贾府总是得到礼遇并不全是因为她辈分高的原因。反观李嬷嬷等则不招贾母待见。
李嬷嬷只知道数落宝玉,责骂宝玉,甚至拿宝玉身边的丫头出气。赖嬷嬷则知道教育宝玉,而且,她的说教很可能还让宝玉心服口服,至少宝玉没有生赖嬷嬷规劝的气。因为赖嬷嬷懂道理,更懂家教,连贾珍她都骂,果真是有正气有贵气的人。
虽为奴才,她在主子面前却也不低三下四,赖尚荣春风得意之时,赖嬷嬷让其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在门上朝着贾府磕头,教育她这孙子做人要有感恩之心,要念旧情。她也更想让赖尚荣知道“奴才”两个字怎么写。
知道怎么做奴才,才更加知道怎么做主子――或许这就是赖嬷嬷的一套人生哲学。
但是不要误解,赖嬷嬷心目中的奴才并非卑躬屈膝之徒。你瞧赖嬷嬷欣赏的丫头晴雯是卑躬屈膝之徒吗?显然不是。赖嬷嬷看中的是晴雯心目中的那人情与义,那份念旧之心,用时下的三个字说晴雯就是“不忘本”。正是因为晴雯的不忘本,赖嬷嬷才又把她的姑舅哥哥买了回来,让他们一家人都过上好日子。
可惜的是,赖嬷嬷虽像贾母一样令人敬重,她的家人却像贾府的后代一样不争气,隔三岔五就闹出乱子,很多时候,恨得她把儿子孙子一起骂,免得败坏了主子的名声。
关键词: 《琵琶记》 忠孝矛盾 “忠” 变质 隐退
《琵琶记》开篇①有云“全忠全孝蔡伯喈”,而我们从文本出发,看到的却是儒家文化内部矛盾所导致的忠孝难以两全的固有矛盾,也正是这种存在于儒家文化内部的固有矛盾,导致蔡伯喈既未全忠、亦未全孝的悖反。而《琵琶记》中忠孝矛盾的表现,较前代有所缓和,在忠与孝的较量之中,“孝”则始终占据更高、更有利的位置,“忠”尽管还是带有一贯的“强制性”色彩,但其程度则有一定下降,而体现出一种变质与隐退的倾向。
一、一般意义的忠孝矛盾及其在《琵琶记》中的体现
(一)忠孝矛盾
在以儒家文化为基础的中国古代传统伦理文化之中,“全忠全孝”无疑正是被标榜的完美人格理想,儒家文化的内部矛盾导致的忠孝矛盾却使得这一完美人格的理想在实际运作中难以实现。“忠”“孝”双方都因自身的价值合理性而势均力敌,正如黑格尔所说:“冲突中对立的双方各有它那一方面的辩护理由,而同时每一方拿来作为自己所坚持的那种目的和性格的真正内容却只能是把同样有辩护理由的对方否定掉或破坏掉。因此,双方都在维护伦理理想之中而且就通过实现这种伦理理想而陷入罪过。”[1](P286)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对于忠孝矛盾的表现可上溯至《诗经》时代,钱钟书认为《小雅·四牡》一诗,可视作书写“忠孝不能两全”这一主题的源头。诗中的主人公,因“王事靡盬”而“不遑将父”、“不遑将母”,怀归之情无所派遣,故而“是用作歌,将母来谂”。《毛传》云:“思归者,私恩也。靡盬者,公义也。伤悲者,情思也”[2](P560)。而《郑笺》云:“无私恩,非孝子也。无公义,非忠臣也。君子不以私害公,不以家辞王事。”[2](P560)
《韩诗外传》中所载忠孝难以两全之矛盾冲突,则较《小雅·四牡》一诗而言更尖锐,更难以调和。如石奢之父杀人,石奢难寻“私其父”与“行君法”之两全之道,不得已而自尽以期全其忠孝。《后汉书·独行传》赵苞亦谓其母云:“昔为母子,今为王臣,义不得顾私恩,毁忠节。”《世说新语·言语》:“桓公入峡,绝壁天悬,腾波迅急,叹云:既为忠臣,不得为孝子,如何!”
可见,在忠孝矛盾早期显露之时,二者可以说是势均力敌,而主流倾向甚至是偏向忠的一方,是“不以私害公,不以家辞王事”。同时,随着二者矛盾在实际运作中的日益突出,忠孝之道的提倡者就采取了一种折中的做法,那就是“移孝于忠”,《孝经》有云:“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即把孝道由一家扩展至一国,以君为父,君成为封建社会这个大家庭中的大家长,以概念上的偷换来解决忠孝矛盾,而实际上养亲与事君之间的矛盾并没有得到真正解决,只是在形式上被偷换了。
(二)《琵琶记》的忠孝矛盾
《小雅·四牡》中的抒情主人公的现实处境是与《琵琶记》中的蔡伯喈十分相似的:思归养亲之“孝”、尽心王事之“忠”,由忠孝的纠葛矛盾所导致的现实困境。而蔡伯喈对于这种“移孝于忠”的概念偷换,显然是并不十分认同的。从最初其自言“幼儿学壮而行,虽望青云之万里;入则孝出则弟,怎离白发之双亲”、“一家安乐值钱多”,到蔡伯、张大公以“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来苦劝其赴试,希望以尽忠实际也是全其孝道来说服蔡伯喈赴试应考,蔡伯喈仍不认同,并有着自己的顾虑:“只恐衣锦归故里,双亲的怕不见儿”,仍是出于尽孝的考虑而不愿有所退让,即便最终无奈蔡伯相逼而同意赴考,也是不愿违背父亲之命,也是为尽孝而作出的让步,并非出于主观上渴望为国尽忠、为君主效力的动机。而当蔡伯喈终于黄榜高中,一朝成名之后,他的种种表现亦是无心于尽忠,所思唯有返乡奉养双亲,只是无奈皇帝、牛相权势相逼而难以付诸实践。可以说,《琵琶记》中所展现的忠孝的较量已与前代有所不同,忠不再占据着压倒性的优势,孝也不再是一味地作出让步,甚至“忠”已经落了下风而处于一种无力的地位,并且已经有了很明显的变质。
二、《琵琶记》中“忠”的变质、隐退及其原因分析
(一)《琵琶记》中“忠”的变质
忠孝矛盾就其本质而言,应是父权与君权的矛盾,而“君”作为整个封建社会的大家长,则是权力的集中体现与象征。因此,忠君也就成为所有行为的价值依归。《琵琶记》题目虽称“全忠全孝蔡伯喈”,而对于其中的唱词、念白加以分析则可以发现,实际上在《琵琶记》中所展现的“忠”的这一个侧面的性质已经变质,而不全然是尽忠君主、报效国家之义,更多地表现为一种对于功名富贵、光耀门楣的追求,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来说,这已经是为剧作的主人公蔡伯喈、赵五娘所厌弃的。
在蔡公、蔡婆、张大公、赵五娘甚至是蔡伯喈身上都体现着“忠”的变质与异化,如果说蔡伯喈身上还有尽忠之念,因为毕竟他还曾自言“尽贞忠”,上表辞官之际,虽更重孝,却仍念及自身对于朝廷、对于国家的一份责任,但在蔡公、张大公等人的观念中,“忠”已被完全异化,而成了富贵功名、光耀显赫的代名词。剧中,由蔡公、蔡婆、张大公几人口中道出时,本为尽忠报国之“忠”,已全然变质,而倒向了对于光耀门楣、功名富贵的追求。在蔡公一出场就已经道出对于蔡伯喈的希望——“惟愿取黄卷青灯,及早换金章紫绶”。第4出“蔡公逼伯喈赴试”中,蔡公反复申说“有儿聪慧,但得他为官足矣”、“孩儿做官,改换门闾”的愿望,无非就是渴望蔡伯喈一朝高中、光耀门楣。蔡婆对待蔡伯喈赴试之事,其关注点同样也在“他若作得官时运通,我两人不怕穷”。
即便是蔡伯喈本人,对于赴试应考的态度,同样也是“此行荣贵虽可拟”。赵五娘的顾虑同样也在于“只怕十里红楼,贪着人豪富”,“奴家当初只道蔡伯喈贪名逐利,不肯回家,原来被人强留在此”。赵五娘的担心是非常实际的,她并不曾想过蔡伯喈会否因为尽忠王事而靡室靡家,而是忧其“贪着人豪富”而忘孝忘妻。可见,《琵琶记》中的“尽忠”已全然被“为官”所取代,成为光耀门楣、功名富贵的代名词。因此,在蔡伯喈稽滞难归之时,他的抱怨同样集中于此,是“名缰利锁”将其羁绊,又自叹“书,我只为你其中自有黄金屋,却教我撇却椿庭萱草堂”。剧末宣读旌表,但蔡伯喈却叹“何如免丧亲?又何须名显贵”,“可惜二亲饥寒死,博换得孩儿名利归”。所悲所叹者,唯在功名误人,却不再有孝子忠臣、不以家辞王事之进退维谷,尽忠徒有其名而已,为追求显贵、博取功名所代替,已经丧失作为一种信仰的吸引力而异化为一种束缚与枷锁。
(二)《琵琶记》中“忠”的隐退
《琵琶记》中,虽说是“全忠全孝蔡伯喈”,但在这里忠与孝的较量中,孝始终占据上风,即便是蔡伯喈为博取功名而作出的退让,也是以孝为依归的,而“忠”却成为一种陪衬,是为了实现“全孝”而随时可以被牺牲的。
“全孝”是蔡伯喈自始至终的理想,自言“人爵不如天爵贵,功名争似孝名高”,虽望青云之万里,却难离白首之双亲。所在意者,唯有一家安乐,奉养双亲,不肯“为了一领蓝袍”而“落后了戏彩斑衣”。当蔡伯喈终于屈从于蔡伯的意愿而决定赴考之时,赵五娘亦责其“功名之念一起,甘旨之心顿忘……《孝经》、《曲礼》你早忘了一半”。蔡公虽望其博取功名,其最终目的仍在于光耀门楣之大孝,而非“尽忠”。蔡伯喈的屈从父意应考,也不过是“难拒亲命”。蔡伯喈高中之后,进言皇帝希望辞官返乡奉养双亲,虽仍念及尽忠,有“若还念臣有微能,乡郡望安置”,虽然名为“衷心孝意得全美”,但仍是“忠”在为“孝”作出退让,仍是孝首而忠次。
当蔡伯喈辞官遭拒,又遭遇牛府强婚,稽滞京师,因为对“忠”的追求,或言因博取功名而为他带来一系列灾难与不如意也引发了他的抱怨与不满。“闪杀人么一封丹凤诏”“愁杀我挂名在金榜”,被功名所拘执的蔡伯喈终于明白,功名为物,不过是枷锁羁绊,“名利事叹牵绾,谩空劳珠泪涟”,不禁而发“鹭序鸳行,怎如乌鸟反哺终能养”之浩叹。“孝”占据着压倒性的优势,“忠”却退隐弱化,而成为一种陪衬性的价值存在,并且是随时可以被牺牲、被抛弃的。
剧中蔡伯喈赵五娘书馆相会,当蔡伯喈得知饥年之中双亲惨死而心痛晕倒,对于不能尽孝奉养双亲之愧之悔不言自明,醒转之后毫不犹豫便“捋却巾帽,解却衣袍”、“回乡守孝”。而蔡伯喈作出这一系列舍忠就孝的举动之后,并未被责不忠,反彰其孝。当蔡氏获得一门旌表之后,蔡伯喈却仍叹“何如免丧亲?又何须名显贵?”、“可惜二亲饥寒死,博换得孩儿名利归”,仍是对自己最初舍孝就忠的决定,最终导致无法奉养双亲,致双亲饥寒而死的悔愧,而这一切都是所谓的旌表、嘉奖所无法弥补与平复的,其中又何尝不蕴涵着蔡伯喈对已发生质变的功名之“忠”的怨恨?
(三)“忠”的变质与隐退的原因
“忠”的行为的变质很大程度上应归结于科举制度的实施。尽管在元代科举制度长期被废止,但科举制度自隋代确立以来,历经唐代的发展,宋代的完善与成熟已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读书人的观念,这成了寒门学子跻身仕途、改换门闾的重要途径。但与此同时,科举制度也在对原本的“忠”进行着异化。皇帝意在招取贤良、选贤与能、为国尽忠,但应试之人中虽不乏意在尽忠之人,但不可否认的是,也出现了求取功名富贵之辈,这也就导致科举制度作为一种选拔手段,其目的与结果出现不对等性。因此,也就出现“尽忠”与读书人的仕进、自身发展相脱离的情况。
《琵琶记》中所表现的这种“尽忠”与读书人自身的仕进、发展相脱离的情况可以说仅仅只是一个开始,在后代的传奇、小说作品中,这也成了一个被作家反复抒写的主题,《儒林外史》中的一干读书人形象,到《镜花缘》,再到《聊斋志异》中书生的异化扭曲无一不是科举制度作为一种手段其目的与结果相背离的反映。功名富贵原可抛,而奉养双亲则义不容辞,这也是为什么蔡伯喈最终听说父母双亡后能毫不犹豫地辞官返乡守孝的原因,功名富贵、光耀门楣,怎及承欢膝下、奉养终老?
同时,《琵琶记》中所表现出的“忠”这一行为的变质与隐退根本上是与高明所处的时代相关,所“忠”的对象及其性质发生了变化。高明生活于元代中后期,异族统治的社会背景之下,汉族读书人不仅丧失了科举这一进身之阶,更是为人所贬斥的“非我族类”。同样,在一般的读书人看来,蒙古君主同样“非我族类”,他们也自然是无君可忠。异族皇帝与前代的皇帝不同,他们从天王圣明的神坛跌落,不再是为读书人所膜拜的君王与圣人的统一体。
既然所“忠”之君已由天王圣明的神坛跌落,已不再是读书人心中所膜拜的圣人,被忠之“君”自身性质的改变,同样导致“忠”这一层面在《琵琶记》中的隐退,甚至是已经被作为一种陪衬性的价值观念而出现,而不再是被置于首位的“舍孝就忠”之忠,私恩超越公义,蔡伯喈几番作为皆是为私恩而弃公义,私恩一刻未忘,而“公义”随时可抛。“忠”的观念失去了其所依托的“天王圣明”,而沦为了“尽孝”的附属品与牺牲品。
此外,元代社会中家庭关系的瓦解,儒家伦理观念的松动,也导致高明创作中宣扬的“不关风化体,纵好也徒然”的倾向性。而在“关风化”这一层面上的侧重,也就是更注重“孝”或言是对于家庭伦理秩序的彰显与褒扬,而本就被轻视被忽略的“忠”,又在这一层面上进一步退让。显而易见,在《琵琶记》中,“忠”无疑已经在忠孝矛盾的二者较量中宣告了退让与失败,“忠”性质的变化,也是最终导致蔡伯喈、赵五娘对于这种实为追求功名富贵而徒有虚名之“忠”的厌弃与反感的直接原因。在科举制度的腐化、异族统治的社会背景及元代家庭伦理秩序的松动这三者的共同作用之下,《琵琶记》中的忠孝矛盾呈现出与前代文学作品不同的面貌,孝道占据强势地位,而“忠”则在孝道的威逼与自身变质的共同作用之下退败,从而成为一种隐退的陪衬性存在。
注释:
①“全忠全孝蔡伯喈”凡四句前.原无“题目”二字,钱南扬据《永乐大典戏文三种》之例补.
参考文献:
如果风雨摧折了电线杆,电灯、电话、电脑全部死寂,我就只能点燃一枝蜡烛,摸索着探入不见天日的汉朝或唐朝。
我想像古代书生们身居农耕社会,恐怕也多是蛰居乡里,多是晴耕而雨读的。后人如果竖起双耳,也许能听到累累卷帙中绵绵雨声;如果伸出双手,也许能摸出纸上的潮润和清凉。很多学者说过,较之西洋文化总体上的外趋性,中国传统文化有总体上的内趋性,比如崇“安”,重“定”,好“静”,尚“止”。这安、定、静、止四个字,难道不正是对雨中乡野的恰切写照?不正是古人们凭窗听雨时的情态?
孟子有过“夜气”一说,以为一个人入夜最容易得气,最容易入道,最容易通神。在孟子看来,昼喧而夜静,昼俗而夜雅,昼巧而夜朴,万籁俱寂之时,夜晚脱落了白昼的红尘,是一个人明心见性的最佳时机。其实,如果孟子不是有钱人,如果他还有田土需要劳作打理,每天累得一入夜就哈欠滚滚目光迷离,就可能还会谈谈“雨气”的―――他将知道,农民不一定有夜闲,但大多有雨闲;不一定有夜思,但大多有雨思。古人的各种知识和感怀很可能在雨声里诞生。
雨声中有一点异动,是一线脚步声由远而近了。
雨天里多有山民来访。他们平时忙着各自的生计,只有在雨天才得闲工夫串门。今天来的是贤爹,披一件蓑衣,呱嗒呱嗒踏一双破胶鞋,一进门就惊慌地避狗和斥狗,说他一辈子什么都不怕,就是怕狗。
他是个诗人,每次来我家,一口暖茶入口,不出三句就要说到诗联。
打开窗户说话
扯个篮盘做天
―――他觉得这一联最上口,如说白话,好玩。
坐北朝南吃西瓜皮朝东放
从上至下读左传书往右翻
―――他相信这一联是绝品,对得滴水不漏,天衣无缝,后人想超乎其上,难!
大人大人大大人大到三十六级天宫为玉皇大帝盖瓦
卑职卑职卑卑职卑至一十八层地狱替阎王老子挖煤
―――他说这一联不但风趣,风趣中还透出了傲骨,好,可圈。
我若奉命出师敌寇当前十二金牌召不转
公果尽忠报国权奸在内三千铁马杀回来
―――这是一副纪念宋代岳飞的对联,何人所作,贤爹记不起来了。贤爹说,这一联好就好在对岳飞有赞有弹,扬中有抑,想法别出一格,但又句句在理。一个人呵,确实要忠,但不能是愚忠,是不是?有时候还要“清君侧”呢,还要“格君心之非”呢,还要俗话说的“不服周”(即犯上作乱)呢,是不是?
当然,当然。我频频点头。
说完联,还要说诗。贤爹种西瓜了,必有西瓜诗;收南瓜了,必有南瓜诗;看见后生们赌博,必有针对赌博的怨刺诗;只是他厌恶水田里软乎乎的蚂蟥,一辈子没有犁过田,所以至今还没有犁田诗。但他还是有足够的理由嘲笑贺乡长,说那也是个大学生?在大会作报告,嗦嗦说那么多,口水都说干了,有什么必要呢?“要是我,根本不要本子,什么事情拿过来,只要四句,顶多八句,保证说得索索利利。你说是不是?”
当然,当然是。我再次频频点头。
我不会旧体诗,只能当个假知音,欣赏他摇头晃脑的吟,即半诵半唱的古典表达。他显然发现我已经听累了,意犹未尽地起身告辞,临走时还要借点书看。我不知他爱看什么,把他带入书房,随他去挑。他翻了翻几本洋书,粗糙指头在纸页一摸,发出嚓嚓的划拉声。“这些洋码字怎么这样怪呢?蝌蚪文呵?”又翻了翻几本理论,更加咋舌不已:“碰鬼!这些字我个个都认得,就是不晓得是什么意思。你说说,这是何理?”
我不便说他读的新书还不够多,更不好意思说好多书我也一知半解。
双字吉祥语:
欢畅、昌盛、兴隆、鸿喜、寿祺、百福、步云、宝源、宝和、存德、诚信、畅春、大发、大盛、得利、道亨、鼎泰、德和、德昌、凤和、福安、福寿、福和、广远、广雅、广益、观仁、观文、合盛、华盛、和祥、厚孚、厚康、恒德、恒孚、鸿运、鸿福、鸿源、金福、聚兴、骏兴、谦益、勤和、瑞隆、天发、天福、通顺、万顺、馨德、永盛、志成、致远。
四字吉祥语:
祝福语:百福具臻、福寿康宁、瑞启德门、鸿喜云集、福至心灵、门潭赠庆、恭喜发财、五谷丰登、福齐南山、福寿双全、福寿年高、福惠双修、德门积庆、升祺骈福、潭祉迎祥、福祉骈蕃、五福齐全、三阳开泰、祥瑞福辏、福禄长久、潭祺迪吉、华星凝辉。
祝寿语:万寿无疆、百龄眉寿、返老还童、寿如南岳、千岁之桃、松鹤舞凤、美意富贵、麻姑酒满、天保九如、期颐之寿、南山献颂、算衍春龄、福海寿山、荣跻七秩、年登大耋。
贺喜语:天伦之乐、鸾凤和鸣、比翼齐飞、珠连璧合、芝兰千载、洞房花烛、秦晋之好、琴瑟永偕、紫气东来、吉星高照、新婚燕尔、乔迁之喜。
贺禄语:金玉满堂、日转千阶、鱼跃龙门、甲第星罗、光辉灿烂、登峰造极、富贵荣华、雁塔题名、饮至策勋、云程发韧、纡朱怀金、鱼跃龙门。
贺德语:厚德载物、德隆望重、冰清玉洁、积爱成福、为善最乐、鞠躬尽瘁、至诚高节、尽忠报国。
贺安语:国泰民安、室雅人和、风顺家兴、四海升平、民殷国富、万事如意、风和日暖、和谐社会、竹报平安。
劝学语:读书万卷、励精图志、业精于勤、耕云种月、天道酬勤、开卷有益、学而不厌、闻鸡起舞。
养心语:胸怀洒落、温恭自虚、慎静尚宽、澄心清神、知足常乐、百忍成金、气若幽兰、豁达大度、怡然自乐、冰壶秋月。
艺术语:神融笔畅、会通古今、笔启自然、辞富山海、迁想秒得、思逸神超、法贵天真、言为心声、珠圆玉润、珠光宝气。
迎春语:春回大地、三阳开泰、满园春色、梅花数点、瑞气盈门、普天同庆、万物登明、物华焕彩、春和贻荡、春日喧和、绿静春深。
风景语:啼莺舞燕、高柳垂阴、松竹含韵、百川归海、惊浪奔雷、兰蕙桂馥、风调雨顺、龙飞凤舞、宁静致远、择如时雨、云兴霞蔚、百卉含英、兰秀菊芳、浮翠流丹、花意竹情。
商业语:汇川纳海、敛福生财、兴隆大业、宏图大展、裕业有孚、融通四海。
创业语:老骥伏枥、壮志凌云、鹏程万里、群贤毕至、大展鸿图、积健为雄、海纳百川 、龙藏深泉。
开业语:开幕志庆 、骏业崇隆 、陶未媲美、鼎业维新 、富国利民 、骏业肇兴、大展鸿图、 多财善贾、鸿猷大展、大业千秋 、大展经纶、 骏业日新 、源远流长、 嘉惠工商、 万商云集、开张骏业、 骏业宏开、同业楷模、阳光明媚、东风送情、 德昭邻壑、才震四方、 开业吉祥, 大富启源、莺迁仁里, 燕贺德邻,紫气兆祥、百世宏基、近悦远来、首领群商、蒸蒸日上、欣欣向荣、骏业日新、骏业鸿图、骏业肇兴、骏业崇隆、骏业宏业、开张骏业、鼎业维新、万商云集、鸿献大展。
贺新婚:百年好合、百年偕老、天作之合、百年琴瑟、白头偕老、佳偶天成、永结同心、永浴爱河、花开并蒂、如鼓琴瑟、花好月圆、心心相印、比翼双飞、郎才女貌、相亲相爱、美满良缘、情投意合、莺凤和鸣。
贺订婚:白首成约、鸳鸯壁合文定吉祥、喜缔鸳鸯、缘订三生、缔结良缘、s缘相配、终身之盟、盟结良缘、许订终身。
贺嫁女:淑女于归、于归协吉、祥征凤律、之子于归、妙选东床、跨凤乘龙、适择佳婿、燕燕、带结同心、乘龙快婿。
祝男女寿:九如之颂、南山献颂、祝无量寿、海屋添寿、松柏长春、寿域宏开、松林岁月、福如东海。寿比南山、晋爵延龄、蓬岛春风。鹤寿添寿。
祝夫妇双寿:天上双星、福禄双星、百年偕老、松柏同春、家中全福、桃开连理、华堂偕老、双星并辉、寿域同登、鹤算同添。
祝男寿:南山之寿、天赐遐龄、东海之寿、天保九如、河山长寿、海屋添寿、寿富庚宁、星辉庚宁、耆英望重、寿比松龄。
祝女寿:王母长生、北堂萱茂、花灿金萱、萱花挺秀、萱庭集庆、星辉宝婺、慈竹风和、眉寿颜堂、蟠桃献颂、福海寿山。
贺生子:弄璋志喜、天赐石麟、德门生辉、石麟呈彩、熊梦呈祥。
贺生女:明珠入掌、女界增辉、弄瓦征祥、辉增彩、缘凤新雏。
贺双生:玉树联芬、棠棣联辉、花萼欣荣、双芝竞秀、壁合联珠。
贺生孙:玉笋呈祥、秀茁兰芽、瓜瓞延祥、孙枝启秀、兰阶添喜。
贺新屋:金玉满堂、美轮美奂、新基鼎定、华厦开新、福地杰人、堂构更新、堂开华厦、秀茁兰芽、焕然一新、兰阶添喜、莺迁乔木。鸿犹大展。
贺迁居:良禽择木、高第莺迁、莺迁乔木、乔木莺声、莺迁叶吉。
贺新年:大吉大利、五福临门。四季平安、心想事成、吉祥如意、吉庆有余、年年有余、花开富贵、金玉满堂、竹报平安、招财进宝、满堂富贵、新昭如意、迎春纳福、贺颂春厘、富贵有余、福星高照、开岁百福、事事顺心、添福增寿、恭贺新禧、万事如意、恭喜发财、岁岁平安。
贺绩优:一马当先、出类拔萃、同心协力、个中翘楚、无与伦比、超越巅峰、劳苦功高、卓越干练、品资卓越、无懈可击、成绩斐然、绩效斐然、敬业乐群、业绩辉煌、绝伦逸群、勤奋楷模、筚路蓝缕、运筹帷幄。
贺升迁:英才得展、大展鸿猷、任重道远、步步高升、青云直上、高瞻远瞩、功绩卓著、鹏程万里、丰功伟绩、懋绩可风。
贺深造:名标金榜、才高八斗、才华横溢、名列前^、名冠群伦、出类拔萃、前程万里、前途辉煌、鹏程万里。
贺荣退(调):仁风广被、永怀德风、功成名立、功绩永怀、劳苦功高、任劳任怨、勤劳卓著。政绩在公、厥功奇伟、博施济众、德泽萦怀、聚情永怀、懋绩长留、勋业永怀、鹏程万里。
贺金融界:欣欣向荣、信孚中外、裕国利民、信用卓著、服务人群、实业昌隆、辅导工商、福国利民、通商惠工、繁荣社会、金融枢纽、安定经济。
贺医界:仁心良术、仁术超群、仁术济众、良相良医、良医济世、华陀再世、华陀妙术、医学渊博、功同再造、医术精湛、妙手回春、悬准檬馈⑿恿执郝、博施济众、着手成春、德施仁术、济世利人。
贺政界:名孚众望、仁声广被、口碑载道、功在桑梓、为民前锋、为民喉舌、政通人和、政绩斐然、善政亲民、造福地方、德高望重、众望所归、德政泽民、德政可风、斐声议Z、万众共钦、丰功伟绩。
贺军警:英才得展、步步高升。干城之才。柳营之光、忠勤永念、忠勤楷模、军纪楷模、爱民助民、义举救人、绩效卓著、纲纪严正、懋功勋绩、造福地方、惠民无疆、战绩彪炳、鹏飞鹰扬。
贺司法界:法学权威、才华横溢、明镜高悬、伸张正义、法学浩瀚、明察秋毫、廉己奉公、公正严明、芸众慧人、仰强扶弱、崇德辩惑、德孚众望、廉洁可风、理精言、精通六法。
贺当选:众望所归、名孚众望。万众出钦。仁声广被、造福桑梓、为民喉舌、高才硕望、德政泽民、为民前峰、勤政亲民、斐声议坛、辅政利民。
贺体育:大显身手、出类拔萃、球坛菁英、滑坛佳技、球国称雄、夺标高手、球技超群、球艺精湛、球坛劲旅、捷足夺魁、体育之光、体能超群、技精术粹、健身强国、为国争光、发扬武德、击技超群、弘扬体育。
贺教师:百年树人、作育功高、培育英才、春风化雨、教育报国、春风广被、师德永铭。教泽广被、良师益友、师恩永怀、诲人不倦。嘉惠学子。
贺美术:妙笔生花、巧夺天工、出神入化、匠心独俱、艺林荟萃、鬼斧神工、淋漓尽致、维妙维肖、艺臻化境、艺海生辉、刻画入微、艺苑英才、别出心裁、艺坛翘楚、功在美育、神态活现、品艺精敏、彩笔生辉。
贺餐厅:宾至如归、痛饮快谈、开怀畅饮、高宾满座。胜友如云、知味下马、近悦远来。嘉宾云集、万商云集、醇酒佳肴、飘香十里、御膳天厨。
贺表演:赏心悦目、多彩多姿、尽善尽美、声色俱佳、艺术之光、行云流水、艺臻化境、艺海生辉、天韵之声、艺坛精英、余音绕梁、声艺卓越、曼歌妙舞、丝竹和鸣、传道宏艺、婆娑曼妙、珠圆玉润、响遏行云。
汽车在蜿蜒的山路行驶。我情不自禁地打了个哈欠,车上的许多同学也昏昏欲睡—作业在火车上,大家因为兴奋,因为翘首以待的激动,所以都没睡。
井冈山之旅的第一个景点到了—文天祥纪念馆,到了。我的眼皮越来越重,勉强和大家进行参观。
文天祥纪念馆为一组仿宋建筑,,雄跨松林葱郁的山岗之上,气派非凡。站在大门口,便可看见一座巨大的文天祥石像。他神情严肃,大义凛然。走过监安桥,拾阶而上,便是雄伟壮丽的文信国宫殿。我的睡意好像渐渐被赶走了,心中也冒出了个疑问:人们为什么要建一个如此豪华的纪念馆?
我抬头一看,一块大型的牌匾上书写着“浩然正气”四个字。内堂则是一幅幅巨大的壁画,上面生动地展现了文天祥为国贡献,为国捐躯。壁画上图文并茂,那“竹窗苦读;大魁天下;痛陈时弊;起兵勤王;京口脱险;督府南到;过零丁洋;时穷节见。”32个字,很好地概括了文天祥的一生。顿时,不知怎么的,我心里一涌,感到精神百倍。
在随后的参观中,我知道了,文天祥在少年时期就立下了远大的志向,尽忠报国。在他初入仕时,出于不满权奸把持朝政,忧国爱民,从而上书皇上,因此被贬职。当年元军南进,皇帝太后降元后,文天祥毅然提出:“君降臣不降”。他历尽艰险,聚兵抗元。但孤掌难鸣,遭受失败。当他妻儿被俘,手下大将赵时尝被杀,文天祥还是没有动摇抗元之心。独木难支,文天祥最终还是被判处死。在过零丁洋时,留下了脍炙人口的千古绝唱:“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鲜明地表现了文天祥激进的人生观,生死观。
三个展厅参观好,我便看见在一堵长墙上,书写的<正气歌>。我又想到了文天祥死前留下的“衣带诏”: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
才用一个豪华的纪念馆来表达自己对文天祥的崇敬之情。
奋不顾身,勇往直前
在井冈山游览的第一天,我们便参观了北山烈士林园。走过那108节具有象征意义的石阶,大家就走进了纪念堂。那里突兀的就是手书的“死难烈士万岁”的烫金大字我在心中默默想到:中国人的理念中死为最大,更何况这些勇士为了革命而牺牲。于是,我向牺牲的烈士敬仰地鞠躬。
在纪念馆中,有一块无名英雄碑。上面虽然没刻一个字,但对我的感触却非常深:到底有多少勇士为了取得胜利,勇往直前,直至牺牲?这个数据已经无法统计。他们是谁更是无从知晓。但我们应该肯定,这些不知名的战士是可爱的—他们用在前线点滴的行动来抗敌,与敌人殊死斗争!
沿着桂花树和井冈翠竹相夹的平整步道,我和另三位同学来到了碑林。在这里,有许许多多的大理石塑像。这里的战士个个神情肃穆,义无反顾。手中紧紧握着冲锋枪。有的还提着大刀,想和敌人的枪火斗争!
我们参观完,刚想下山,天下起朦朦细雨,渐渐像掉了线的珠子。下山的路很滑,很陡。同行的杰说:“我们找个地方避避雨吧!”不知怎么的,一种,莫名的冲动催使我勇往直前。我坚持下山。刚来到集合的地方,雨就停了,太阳再次露出了笑脸。在那头的山上,好像出现了美丽的彩虹。
顽强斗争,决不屈服,
我们的车在拥挤的山路上停了下来。导游领着大家步行走向井冈山最有名的黄洋界。一进黄洋界,大家便被这横亘千里的群山,自由翻滚的云海郁郁葱葱的松柏吸引住了。这里海拔1300多米,山势险峻是天然的御敌屏障。这时,导游的讲解吸引了我,我挤在人群中,侧耳倾听:黄洋界之所以出名,是因为黄洋界保卫战的胜利。当时,率领大部队去接应主力,乘机行动,派出了5个团去攻打黄洋界。当时,留守的军队大约一个团。但是,团长朱云卿和党代表何挺颖坚持要和敌人作战。战士们把竹子削成竹钉,泡在马尿里,让它变硬,带毒,随后隐密地插在上山的要道上。然后挖壕沟,抬石头,扛木头。在顽强地挺过强大的敌军一波又一波攻势后,在下午发动了最具破坏性的冲击。战士就不屈服,一如既往地顶着敌军的进攻。当快招架不住时,兵营送来了一门刚修好的破击炮,和三枚炮弹。由于天气潮湿,只有最后一枚炮弹爆炸了。而它正好打中了敌人的“心脏”部位。借机,虚张声势,把鞭炮放在木通里。那低沉而又急促的爆炸声让敌人认为是冲锋枪发出的响声!山上的农民也帮着喊道:“毛委员带着主力回来了!毛委员带着主力回来了!”敌军一下子产生了恐惧心理,落荒而逃。
“哈哈哈”,大家听到胜利,露出了笑容。在得知胜利后,也欢快不已,写下了<西江月井冈山>。
在随后的参观中,我看到了那门立了不小功劳的破击炮,不禁又想到了凭险据守,顽强斗争的情景。
艰苦生活,敢于克服
原本我以为,领导,干部们住的很好。但参观了大井伟人旧居群后,我知道自己大错特错。
在大井伟人旧居群,我们先参观了爷爷的故居。在一间不足10平方米的简陋小屋内,只摆着一个藤条床和一套旧桌椅。墙上挂着雨天工作需要的斗笠。再来到爷爷的故居,同样是那么朴素。在潮湿昏暗的房间内放着一张床和破的木桌椅。高的同学伸手就可以碰到天花板。这与当时,的军官们有天壤之别。他们住别墅,睡洋床。
但是,就在这种情况下,的领导,干部们还研究出了成功的作战方案!
的饮食非常单一。但他们苦中作乐,唱出了“红米饭,南瓜汤,秋茄子,顿顿吃的精光光。”
的吃住很艰苦,连平日的小公作也是很累的。这是我爬五龙潭瀑布中才感受到的。
那天,我们去游山玩水。在游览好飞流直下的瀑布后,我开始向上爬。上山的石阶看上去不陡,但七拐八弯的。很快,我和同行的白已经气喘吁吁。我两休息了一会儿,又坚持向上爬。我渐渐觉得头很昏,脚步非常沉重,汗也浸湿了衣服。我想:还好平日锻炼的多,要不然骨头都散架了。我喘着粗气,坐在一棵荷树下,不知不觉,我联想到了在黄洋界的一幕--导游说:“爷爷在当年,每天要从山下挑粮上山,走的山路几乎成七八十度。而且,他当时已经43岁了!虽然这样,爷爷从来没退缩。”
关键词: 班主任 “三我”教育 “自我正信” “人我礼义” “物我和谐”
一、当前的“三我”教育
我是高三(20)班的班主任,我得让(20)班的学生及我的其他学生人人都记得“自我正信,人我礼义,物我和谐”,并懂它的重要思想。
学年的期末考试即将来临,我得让高三(20)班的学生人人都进一步崇尚荣誉,坚守高尚情操,强调为祖国勤奋学习,强调做好操,这是学校 “三我”教育的目的。
要让“三我”教育促进高三(20)班学生坚持做好每一天,保持动脑筋,有目的、有计划、有安排地进行学习。
要让“三我”教育变为学生强化自我教育,做事入情入理,做人朴朴实实,真真切切。
要让学校、老师、学生间有民主、宽容、理解、尊重;学生有较好心态,环保意识,考试状态;让学生有读题、解题、做题,劳动、学习愉快等良好状态。要好好学习“三我”教育。
二、 发展的“三我”教育
“三我教育”是我校将“用优秀传统文化做学生生命底色”作为德育教育的总纲,是我国数千年优秀传统文化中“正信”“礼义”“和谐”作为学生“生命底色”的具体色彩归纳的十二个字:“自我正信、人我礼义、物我和谐”的简称。 “三我”教育的目标是使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统一于真善美的境界中。
1.“自我正信”
“自我正信”。正:树正气,指做人的品行修养;信:有信仰,指做人要有理想信念;正信是立身之本。“自我正信”使学生成为思想端正、品行优秀、自信自尊、做自强不息的人。
班主任有落实“三我”教育的最好平台,特别是师生的修养、正气、自信自尊、自强不息、理想信念。
课堂教学、班级管理中,班主任要抑制自以为是的意识,营造民主和谐的氛围,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得以生动活泼、有引导地自由发展。班主任要平等地对待学生,无论其创造性大小,班主任都应具有发自内心的对学生关心、尊重、信任、期待,以及尽责的情感,促使学生内心产生积极效应,转化为创造性和内驱力。
民主是一座搭在班主任与学生心灵之间的桥。班主任的民主程度越高,连通师生心灵的桥就越坚固、越宽阔。的确,教师以教书育人为主导思想。教师为导,学生为主,这是教育理念。
2.“人我礼义”
忠、孝、仁、义、礼、勤、俭、信、和、耻属于过去的道德文化,“息事宁人”、“和为贵”、“破财免灾”等属于狭隘的道德内容。“人我礼义”,有优秀的传统文化,注重贴紧学校生活实际,连接社会的发展,体现我校对德育教育的研究,对德育教育做了大量的工作的总结。礼:讲礼仪,指做人的礼节规范;义:重诚信,指做人要忠诚。“人我礼义”意在使学生成为待人以礼、乐群团结、忠于国家、奉献社会的人。
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同精神家园。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因此道德文化建设与其他文化一样,不能割断与传统道德的联系,不能简单推倒“重建”。传统文化要发展,仁义礼智信要发展,中学生的品德(理解、同情、良心、自控、尊重、善良、宽容、反思、正思、公正等)也该坚持和发展。
“人我礼义”,教师该有以下德商:热爱祖国、热爱家乡、忠于民族、励志报效祖国;对学生用“心”育人,以“心”育心,师范示范;体贴他人、孝敬长辈、关爱学生、珍爱生命、热心公益;保护环境、平等待人、公道处世、恪守公德、见义勇为;讲究礼仪、遵守法纪、勤奋学习、自强自立;生活俭朴、不奢不吝;诚实做人,廉洁奉公,诚信处世;民主友善、宽容谦让、师生和谐、热爱生活;明辨荣辱,知耻而改。
“人我礼义”,学生该有以下德商:强调学生崇尚荣誉,坚守高尚情操;强调忠于祖国、民族、尽忠报国,体贴父母,孝敬长辈,强调做好操;强调感恩、博爱、仁爱、同情、宽厚、善良等公德美德。
3.“物我和谐”
“和谐” 为人心所向。有人阐释:和谐,指事物发展处于协调、均衡、有序的状态。“和谐”含社会民主、社会法治,有法可依,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和谐”有公平正义,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切实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和谐”能诚信友爱,社会互帮互助、全体人民平等友爱、融洽相处;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和谐”有社会管理完善,安定有序,社会保持安定团结,人民安居乐业;“和谐”使人与自然的生产健康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和谐”使社会作为人类永恒的以生命为主题的价值追求;“和谐”是一种信仰,一种理论,一种文化……
我曾思考“物我和谐”,肯定不是要否定有什么置疑、争论、创造,“和谐”要创造和谐的条件。“和谐”从字面分析,“物”:事物,人物,万物,“和谐”让万物、让师生等事事平衡与安宁。
我校提出“物我和谐”,研究的是什么?仅仅是师生吗?为什么没有提出“人与自然的和谐”、“ 人与人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还有什么自我和谐、家庭和谐、国家和谐、世界和谐等问题?我校为什么不研究这些和谐,仅研究“物我和谐”,是因为那些和谐我校已研究过了。
难道“物我和谐”就是万物“和谐”吗?
学校阐释:“物我和谐”“是借鉴古人智慧,传承创造与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物我和谐’是教育学生树立科学的生态价值观,懂得珍爱生命,和谐发展。”
“物我和谐”的解释理论工作无需我做。应尽力落实“物我和谐”,总结交流“物我和谐”的经验。起码是组织学生落实及学习学习再学习有关“物我和谐”的内容。
(1)学习:发展是 “硬道理”,“科学发展与生态价值观”是更硬的道理。
(2)记住:要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和生态保护之间的关系,充分考虑资源和环境的承受力,统筹谋划当前发展和未来发展的需要,做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使整个社会走上经济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使自然环境保持良性的发展和循环,从而保护和增强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既造福于当代社会,又有利于子孙后代。
(3)明白:我国经过改革开放,已有条件和能力解决过去想解决而又难以解决的许多生态环境问题。树立正确的生态价值观和正确的科学发展观。要提高认识,更新观念,增强解决问题的紧迫感,通过健全体制和机制,狠抓落实。
(4)养成习惯:节约用电、节用约水,从我做起,掌握节约用电、节用约水,科学环保的方法。
“三我”教育是重庆市实验中学德育教育培养人才的方向。重庆市实验中学德育教育的明天会更好。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