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伤感散文诗

伤感散文诗

时间:2023-05-31 09:10:1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伤感散文诗,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伤感散文诗

第1篇

《黄维德散文诗歌集》

第十三篇

《蜕变》

发短长思念,

荒芜寻春天。( : )

水上无清波,

碧蓝渐隐没。

漂泊流浪故乡子,

脚踏他人城市。

悠扬笛传千里外,

艰辛化沧海。

悲戚恋彷徨,

长夜倍伤感

睫毛闪晶莹,

谁知我行

漫山遍野杜鹃,

心底无限眷恋。

擦去两行失败泪,

枕着梦想入睡。

邀月赏繁星,

携游惜光阴。

望花开烂漫光明,

待生活幽雅宁静。

人生的艰辛卖力,

责任的美好回忆。

艰苦辛酸泪,

第2篇

25M MP4

我藏不住秘密,也藏不住忧伤,

正如我藏不住爱你的喜悦,

藏不住分离时的彷徨。

我就是这样坦然,

你舍得伤,就伤。

如果有一天,你要离开我,

我不会留你,我知道你有你的理由;

如果有一天,你说还爱我,

我会告诉你,其实我一直在等你;

如果有一天,我们擦肩而过,

我会停住脚步,凝视你远去的背影,

告诉自己那个人我曾经爱过。

或许人一生可以爱很多次,

然而总有一个人,

可以让我们笑得最灿烂,

哭得最透彻,想得最深切。

炊烟起了,我在门口等你。

夕阳下了,我在山边等你。

叶子黄了,我在树下等你。

月儿弯了,我在十五等你。

细雨来了,我在伞下等你。

流水冻了,我在河畔等你。

生命累了,我在天堂等你。

我们老了,我在来生等你。

部分网友评论:

这首《我在等你》,表达了作者对爱人的爱和等待,表现最多的,则是对爱人的包容。整首散文诗里包含无限深情,表达一个主旨,那就是——不论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发生任何事情,“我都会等你。”诗中有一句话最让人感慨深刻,“或许人一生可以爱很多次,然 而总有一个人,可以让我们笑得最灿烂,哭得最透彻,想得最深切。”我们一生中的确会遇见很多不同的人,甚至有可能会爱很多次,然而让人想的最深,甚至会在短时间内成长的,只有那么一个人,而这个人,是可以让我们刻骨铭心的。这首散文诗从头到尾饱含深情 ,爱得十分深刻,让人十分动容,“如果有一天,你要离开我,我不会留你,我知道你有你的理由;如果有一天,你说还爱我,我会告诉你,其实我一直在等你;如果有一天,我们擦肩而过,我会停住脚步,凝视你远去的背影,告诉自己那个人我曾经爱过。”

@用户4585346065704:与作者心灵产生共鸣,朗读的才能入心的深情。与作者和朗诵者的心产生共鸣,听者渴望的心才能慰藉,因为你的心里有一个你曾用生命爱过且已留下永远走不出去心路背影的人

@欣利装饰!双木林硅藻泥!:人生最痛苦的事情就是,在不懂爱的年龄选择了婚姻。在懂爱的年龄又遇到一个不可能在一起的人。有的感情就是进一步没资格,退一步又舍不得。有人爱而不得,有人得而不惜。有人忘而不舍,有人舍而不忘。

第3篇

王雪莹,满族。上世纪六十年代生人。1983年开始诗歌创作。作品400余首散见于《诗刊》、《诗选刊》、《人民文学》等报刊,诗作及创作简历收入多种选集、辞书。出版诗集《倾诉》,《另一种声音》,《我的灵魂写在脸上》三部。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中国散文诗学会会员,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会员。民建会员。

很美

秋天,叶子落了

落叶飞舞时闪出金色的光芒

很美

我们相遇、相爱

是生命轨迹的错误

这轨迹交汇时迸出耀眼的火花

很美

我们的倾诉碰到尘埃

被扭曲得失去了原有的意味

这扭曲中仍会透露出

真实的信息

很美

我们的激情遇到时光的流水

必将如卵石般把挚情内敛

只留一副平庸的样貌

这平庸中仍会有不被察觉的

伤痛与骄傲

很美

我深深的眷恋

如天幕中的流星

被抖落时,发出悠远而无声的

叹息

很美……

溺水的蝴蝶

风起于水,抑或青萍之末

如我,重生于何时、何地、何人之手

终成千古迷案

我能描述的,只是冰山一角

——庞大画面中小小的局部

被你吹拂过的残枝病叶

在斜阳晚照中打出小小的蓓蕾

这是奇迹!毫无疑问。那一刻

质疑的惯性摇摆

——我差不多信了佛或上帝

谦逊之姿,终究无法彻底隐藏

致命的病菌

旌旗与桅杆乃高热之幻象

纵有十万大山也扶不起溺水的蝴蝶

痛终结于痛,爱死于爱

肝肠,寸断于时间的利刃

倾听你的足音

你是梦里来的

必将在梦里离去

就像我是一尾游鱼

只适合在清净的水中栖息

春寒夹着不易察觉的暖意

夜晚的黑里裹着光的信息

守着这一册黄卷,一盏青灯

在岁月的长河里,倾听你的足音

——大寂静里的大喧嚣

大悲哀里的大欢喜

风雨来时,仍会有

孤零的叶子被高高地吹起

短暂的三月、四月,仍会有

桃啊杏啊李啊错过花期

曾经土拔鼠一样躁动的心情

归于一个微笑,一滴无声泪

我深埋多年的爱情——如酒如诗

为什么我毫无伤感

天生的洁癖,和对经验的屈从

以一条沟壑的形态

再次验证我们如此相似

宛若,一脉双生

缘此,必得远离,远到天边

分手时,我们说再见

轻描淡写,一如惯常的寒暄

但这一声,在我,是最后的惊雷

是的,我已提前与你诀别

但是为什么我如此健忘,毫无伤感

洗衣、做饭、与女友聊天

读书、游荡、在两枚棋子间练习取舍

偶尔怀着天真的快乐,给你写诗

(是写给你的么?如果

你永远都无法读到)

此时,窗外暴雨滂沱

我却写下:多美的蓝天

不是篡改,也非夸张

“蓝天”、“多美”!

这是每次想起你时真实的感受

把水还给大海,把心交给你

你要是不要,知道或不知道

都已与我无关

第4篇

在“分享阅读”教学活动中,教师指导幼儿朗读是重要的教学任务之一,鼓励幼儿朗读的目的之一是提高幼儿对阅读活动的参与兴趣。当然,通过朗读也可促进幼儿倾听和理解、表述和交流、欣赏与鉴别等能力的发展。具体而言,教师在指导幼儿朗读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分享阅读”教学强调教师应基于幼儿原有经验,帮助幼儿理解读本内容。

在以体验和鉴赏语言美、韵律美为主要导向的诗歌、散文诗等教学活动中,教师要为幼儿创造亲身体验的机会,以帮助幼儿理解读本内容,感受读本的意境和语言特点。“分享阅读”(小班下)读本《春天》是一首小诗,描绘了春天万物萌动、生机勃勃的景象。为了帮助幼儿理解诗意,教师可在阅读活动前带领幼儿实地观察春天的景象,看看枝头冒出的新芽、摸摸小草的嫩叶、找找春天的花朵,以充分感受春天的气息,体会春天带来的欢愉的情绪体验。

在以欣赏曲折的情节与鲜活的形象为主要导向的故事教学活动中,如果教师能针对读本人物的性格特征开展一些相应的活动,则有助于幼儿理解人物性格特征,进而通过朗读创造性地再现人物语言。“分享阅读”(大班上)读本《聪明的小鸡》塑造了一个机敏的小鸡形象,教师可在阅读活动前与幼儿对话、让幼儿观看相应的图片等,唤起幼儿对小鸡的已有认识,比如小鸡害怕狐狸、看到狐狸会逃走等。在阅读活动中,幼儿会发现读本中的小鸡却是一只不害怕狐狸的聪明的小鸡,由此,幼儿可能会产生强烈的阅读兴趣,在朗读时也可能更准确地模仿出小鸡和狐狸的对话,从而理解角色的心理特征。

幼儿在阅读符合自己已有生活经验的读本时,会将已有的口语经验和眼前的书面语言联系起来,并通过反复阅读建立起字形一字音一字义之间的联系。在“分享阅读”教学活动中,幼儿通过师幼共同阅读大书和自己独立阅读小书已初步理解了读本,在此基础上根据教师的示范学习朗读,最终能达到更深刻理解读本内容的目的。米作仁先生曾指出:“讲解是死的,如同进行解剖;朗读是活的,如同给作品以生命。”“讲解只能使人知道,而朗读更能使人感受。”

以诗歌、散文诗为体裁的读本。意境优美,语言富有节奏与韵律感,是朗读的好材料,但这些语言与幼儿的生活有一定距离,因此教师要帮助幼儿理解这些语言,以促使幼儿在朗读时更好地再现语言的节奏美与韵律美。“分享阅读”(小班下)读本《虫虫虫虫爬》中的“虫虫虫虫爬,爬到蝴蝶家。蝴蝶蝴蝶飞,飞到青蛙家”节奏感强,每一句的末尾和下一句开头呼应,非常适合幼儿朗读。教师如能在阅读过程中加以细致讲解,幼儿就能理解其含义及顶针的修辞手法,并用顺畅的口语解说图画内容,最终学会朗读读本。

以故事为体裁的读本,教师的指导重点宜放在帮助幼儿明晰故事发展的线索和情节上。并有意识地帮助幼儿抓住某些“关键词语”,因为这些“关键词语”对于表现故事情节的发展变化具有重要作用。如组织学习“分享阅读”(中班下)读本《跳芭蕾舞的牛》时,教师要注意指导幼儿观察画面并模仿动物“嘲笑”的表情与动作,进而引导幼儿体会关键词语“嘲笑”的意义,以帮助幼儿在后面的朗读中惟妙惟肖地表现动物“嘲笑”牛学跳芭蕾舞的情节和口气。

朗读是发声的艺术,能否科学、清晰、圆润、饱满地发声,直接决定了朗读的效果。教师示范时发音要正确、规范,注意体现语言的音乐美。教师还可通过语言游戏来帮助幼儿练习控制呼吸,学习腹式呼吸。如可让幼儿朗读小诗歌《数高楼》中后半部分“一层楼,二层楼,三层四层五层楼;六层楼,七层楼,八层九层十层楼”,要求幼儿每读一句只换一次气,通过反复练习,帮助幼儿逐渐学会有意识地控制自己朗读时的气息。

为了帮助幼儿在朗读时准确表现读本的思想感情、人物性格等,教师在指导时要重点把握好以下三点:

其一,努力提高幼儿的语音敏感性。幼儿文学作品的语言通常讲究节奏、韵律,教师朗读时要处理好重音、延长音、语言节拍等,以表现疏密相间、错落有致的韵律美。句子结尾语气的升降变化要和全句的语气紧密结合。如在组织学习“分享阅读”(小班下)读本《荡秋千》时,要注意到故事语言的快速、紧凑的特点:四只猴子荡秋千,一条鳄鱼爬上岸,啊呜——树上还剩三只猴。三只猴子荡秋千,一条鳄鱼爬上岸,啊呜——树上还剩两只猴……朗读时,要注意体现语言的节奏感,可重读韵脚“an”,“荡秋千”“爬上岸”可以读得短而急,以体现诙谐的语气;而“四只猴子”“一条鳄鱼”“啊呜”可以读得长而缓些,以帮助幼儿体会数量的变化和鳄鱼张嘴吃猴子的紧张感。

其二,提供直观的朗读示范。要帮助幼儿懂得根据人物和场景特点使用不同的语气和语调。如“分享阅读”(大班上)《我是山大王》中,跳蚤本是小小的,所以在朗读跳蚤说的“我是山大王,我是山大王”时要细声细气;而公牛又是以“大”自居的,所以在朗读公牛说的“我是山大王,我是山大王”时可粗声粗气;最后跳蚤躲到了公牛耳朵里,所以这时表现公牛的回答声时可以有些畏畏缩缩。

其三,注意表现作品的艺术感染力。例如,在表现人物紧张心理时,要让幼儿也感到紧张;在表现人物愉快心理时,要让幼儿也感到愉快,等等。如朗读“分享阅读”(大班上)《生日气球》时,当教师读到“瞧!我的大气球”时,节奏可放缓些,语气要充满喜悦,以帮助幼儿体会刺猬在得到气球时的高兴与得意;读到“哎呀!我的气球都炸了”时,声调要高,音色要强,速度要快,以帮助幼儿体会刺猬在看到手中气球爆炸时的惊慌失措;读到“谢谢!谢谢!谢谢”时,语速可放慢,声调要轻松,以帮助幼儿体会剌猬得到小袋鼠赠送的气球时高兴的心情。教师的示范要着眼在帮助幼儿熟悉人物的情绪情感,充分体现文学作品语言的感染力、表现力上。

在“分享阅读”教学活动中,教师可借助一些辅助方式创设合适的情境,提高幼儿对阅读与朗读活动的兴趣。实践证明,以下两种方法比较有效:

第一种方法是将朗读活动融入到角色扮演活动中去。例如,“分享阅读”(大班下)读本《小蛇要走了》讲了一个由于朋友们对“走”字有不同的理解而产生的既伤感又有趣的故事。教师可引导幼儿分组扮演不同的角色,以表演河马、长颈鹿、小猴子和小蛇不同的表情和动作,练习不同角色的不同对话,让幼儿在轻松的游戏情境中自然“走进”朗读。

第二种方法是根据读本主题和内容,尝试配乐朗诵,突出情绪情感的表达与渲染。例如,朗读“分享阅读”(中班下)读本《听》:听,鸟儿在和森林说些什么?听。鱼儿在和小河说些什么?听,风儿在和叶子说些什么……教师可以选用优美的轻音乐作为背景音乐,如班得瑞的《春野》《仙境》等,营造出一个静谧的情境,然后让幼儿伴随着音乐声情并茂地学习朗读,以充分体会读本的柔美意境。朗读“听”这个词时,可以重音重读方式突出并拉长语气,以表现倾听的样子;“鸟儿在和森林”“鱼儿在和小河”“风儿在和叶子”等可读得轻快些,以表现欢愉的情绪;读到“说些什么”时声音可上扬。以表现舒缓、静谧的意境。

第5篇

1.成语“多行不义必自毙”出自()

A.《寡人之于国也》

B.《段于鄢》

C.《季氏将伐颛臾》

D.《秋水》

2.《李将军列传》一文中,不属于作者重点记述的战役是()

A.上郡遭遇战

B.雁门出击战

C.萧关之战

D.右北平以四千对四万敌之战

3.《张中丞传后叙》中所说的“守一城,捍天下”的“城”是指()

A.汴州

B.睢阳

C.洛阳

D.长安

4.我国田园诗派的开创者是()

A.陶渊明

B.王维

C.孟浩然

D.谢灵运

5.《山居秋暝》是一首()

A.边塞诗

B.爱情诗

C.山水诗

D.田园诗

6.我国诗歌被誉为“诗史”的是__________的诗歌? ()

A.李白

B.屈原

C.白居易

D.杜甫

7.王昌龄的《从军行》是一首()

A.边塞诗

B.爱情诗

C.山水诗

D.田园诗

8.下列哪位作家的诗歌风格是“雄劲豪迈,悲壮沉郁”? ()

A.苏轼

B.柳永

C.辛弃疾

D.曹操

9.《季氏将伐颛臾》中“且在邦域之中矣”的“邦域”指()

A.颛臾

B.鲁国

C.齐国

D.宋国

10.宝玉挨打的根本原因是

A.宝玉与戏剧演员琪官交往

B.金钏被逼跳井自杀

C.宝玉对封建“仕途经济”生活道路的鄙视和叛逆

D.薛蟠在贾政前的挑唆

11.《礼记》是一部()

A.法家著作

B.道家著作

C.墨家著作

D.儒家著作

12.《答司马谏议书》一文的语言特点是()

A.柔中寓刚

B.刚劲有力

C.层层设喻

D.细腻感人

13.《冯谖客孟尝君》中最能表现冯谖的政治才能的情节是

A.弹铗而歌

B.焚券市义

C.营造三窟

D.乘车过友

14.《楚辞·九歌·国殇》的语言特点是()

A.语言整齐,节奏舒缓

B.语言整齐,节奏短促

C.语言短促,节奏整齐

D.语言舒缓,节奏短促

15.下列括号中的句子翻译错误的是()

A.其志如此,(技之工又须问耶?)技艺的精湛又何须再问呢?

B.数与虏敌战,(恐亡之)。恐怕失掉他。

C.将军自念,(岂尝有所恨乎?)莫非曾经做过令人仇恨的事吗?

D.至于长者(抱才而困),则又令我怆然有感。怀抱才能无法施展而处于困境。

16.《门槛》一文是()

A.抒情诗

B.散文诗

C.寓言诗

D.哲理诗

17.冰心擅长写散文,其文体被誉为()

A.冰心体

B.新文艺腔

C.白话文西化

D.工艺美文

18.郭沫若在《炉中煤》中,借“炉中煤”来诉说衷情,这种修辞方法是()

A.比喻借代

B.拟人 比喻

C.设问拟人

D.借代设问

19.下列加点字解释正确的是()

A.以此诟远。诟:肮脏

B.初守睢阳时,士卒仅万人。仅:近

C.然尚恨有阙者。阙:宫殿

D.其讲之精矣。讲:讲话

20.荣获“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是()

A.巴金

B.老舍

C.茅盾

D.

参考答案与解析

一、选择题

1.【答案】 B

【解析】 “多行不义必自毙”出自《段于鄢》,是郑庄公指斥弟弟共叔段的话。

2.【答案】 C

【解析】 司马迁选择了具有典型意义的情节突现人物形象。本文中,作者从李广一生大小七十余战中选取了四场典型战役:上郡遭遇战、雁门出击战、右北平以四千对四万敌之战、最后随卫青出击一战,来刻画李广形象。只有C项“萧关之战”,不属于作者重点记述的内容。

3.【答案】 B

【解析】 安史之乱起,张巡起兵抗击,与许远同守睢阳(今河南商丘市),睢阳被围超过一年。在百姓和士卒的支持下,张、许坚守不降,牵制了安史大军南下。五十年后,人们对张、许坚守睢阳有些不准确的认识,甚至存有非议,韩愈认为应该明辨是非,伸张正义,为英雄正名,以维护国家的统一,便写了这篇文章。《张中丞传后叙》中所说的“守一城,捍天下”的“城”是指睢阳。

4.【答案】 A

【错误分析与防范】 王维、孟浩然都是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作家,所以很容易选这两位诗人。但这里问的是田园诗派的开创者,所以应该想到在他们之前的陶渊明。我国田园诗派的开创者是陶渊明,故A项正确。

5.【答案】 C

6.【答案】D

7.【答案】 A

8.【答案】 C

9.【答案】 B

10.【答案】 C

【解析】 宝玉与戏剧演员琪官的交往,宝玉与母婢金钏儿调笑酿成金宅JIIJL被王夫人逼迫跳井自杀,其弟贾环从中又有意拨弄是非,这些都成为宝玉挨打的导火索。而宝玉荒疏学业、鄙视和背离家人为他安排的仕途道路则是导致他挨打的真正原因。宝玉挨打的根本原因是他对封建“仕途经济”生活道路的鄙视和叛逆。

【错误分析与防范】 要注意区分宝玉挨打的导火索和根本原因。

11.【答案】 D

12.【答案】 A

【解析】 《答司马谏议书》一文的语言特点是柔中寓刚。全文语言委婉有礼,柔中带刚。由于这是一封书信,从头到尾都按照书信的礼仪来写,而且一再表明与对方有交情,并表示希望得到对方的谅解。但在谈到具体问题时,却旗帜鲜明,毫不退步,特别是处处强调自己是在奉上命办事,使对方难以反驳。体现了作者政论散文雄健峭拔、严谨犀利的风格。

13.【答案】 C

【解析】 《冯谖客孟尝君》通过冯谖为孟尝君出谋划策、焚券市义、经营三窟、巩固政权的故事,赞扬了冯谖的深谋远虑、有胆有识、聪明果敢的政治才能,其中最能表现冯谖政治才能的情节是“营造三窟”。

14.【答案】 B

【解析】 《楚辞·九歌·国殇》的语言特点是全诗语言整齐,节奏短促,读来铿锵有力,风格刚健豪壮。

15.【答案】 C

16.【答案】 B

17.【答案】 A

18.【答案】 B

19.【答案】 B

20.【答案】 B

二、文言文阅读

21.运用了类比的方法来论证,即以人死和绳断总会从一个地方开始来比喻城陷的情形,从而说明了城从许远所守的地方先被攻破,根本不能说明许远没有尽力。

22.诟:辱骂。

绝:断。

尤:归罪。

卓卓:特异貌。

23.将绳子拉断,肯定有一个地方先断开。

24.说:同“脱”,解脱。

徂:往,指嫁往男家。

汤汤:水盛貌。

渐:浸湿。

25.“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比喻女子年轻貌美;“于嗟鸠兮,无食桑葚”引出“于嗟女兮,无与士耽”,比喻女子不可为爱情所迷;“桑之落矣,其黄而陨”比喻女子年老色衰。

26.“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表明当时男女社会地位不平等,这是造成女主人公悲剧命运的根本的社会原因。“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丈夫的“二三其德”是造成女主人公悲剧命运的直接原因。

27.了:终了,完结。

雕栏玉砌:带雕饰的栏杆,玉石砌成的台阶,指南朝故国的宫苑。

朱颜:年轻时特有的红润的脸色。

几多:多少。

28.这首词中景物描写与情感抒发密切融合,所有景物描写都带有情感色彩。如“春花秋月”“小楼东风”,本来都是美好的景物,但这些美好的景物在作者的眼中却成为反面的刺激,使他想起故国美好的时日,因而这些景物给人的感觉不是愉悦,而是无可奈何的感伤。

29.这首词的末尾两句,成功地运用了比喻的手法,是比喻忧愁的千古名句。忧愁本来是一种情绪,但作者将之比作一江东去的春水,滚滚而去,连绵不绝,使这种抽象的东西有了可感知的形象,使读者受到直接的感染。

三、现代文阅读

30.金柳新娘艳影 荡漾 青荇‘招摇柔波 水草 一潭 清泉虹 浮藻沉淀

31.“那榆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既是写景,又是写意,融情于景,情景交融,迷离恍惚,色彩斑斓。清泉潭底的浮藻,荡漾着染有晚霞的榆树的倒影,美丽得如同幻觉,使诗人遥想当年的欢乐。这些美丽的、斑驳的颜色和水草,仿佛是当年欢乐和理想的沉淀,像梦一样遥远,可它又在眼前。诗歌景中有情、音调柔美。

32.写出河中水草的飘忽肥美。

33.一是祖辈们所安排的囿于封建家庭礼教和孝道的“平坦而舒适”的道路,这是一条扼杀青春和生命的死路,另一条是作者自己勇敢走出来的、投身到“广大的世界中”的光明和希望之路。

34.作者重回故里,原本是兴奋、高兴的。他本想寻觅遥远的旧梦。但所目睹的一切令他感到痛苦:封建旧家庭的衰亡、故宅早已物是人非、周围的一切似乎都变了,又似乎什么也没有改变。在故居里找寻不到旧日的梦,更看不到任何希望和光明,因此作者带着失望和伤感离开了故里,离开了旧家,踏上走向广大世界的道路,作者心情很快由悲转喜。

35.作者心情的前后变化反映了他对现实的思考和批判,表现了他的叛逆和追求精神。

36.在诗的开头,诗人把“我”假设为一只“鸟”的形象,而且这“鸟”是饱受磨难的喉咙嘶哑的鸟,使读者立刻被诗人的忧患意识所感染。这忧患意识来自对多灾多难的祖国博大深沉的爱。

诗歌就在这样的基调下,进一步展开了对鸟儿的歌唱对象的描述。

37.它们是:土地、河流、风、黎明。

38.从四个歌唱对象前面的修饰词语看来,它们都是长期遭受风雨打击、悲愤满怀、奋力抗争的形象,与下文鸟儿献身于土地的精神相吻合,强化了诗人所要表现的“爱土地”、“爱祖国”的主题。

第6篇

(由林公翔、庄伟杰主编的《新生代诗人100家》一书已出版,定价20元(免邮寄费),欲购此书请与本刊编辑部联系)

洛盏诗四首

・新生代诗人NO.102

《低微的雨天》

在一个遁走他乡的黄昏。耳朵。一壶四处幻动的箭

在坠落之前,弧度露出雪白的眼眶。在一个低微的雨天

我攥紧大地的鸡血石,有些冰冷但并不羞涩。

雨天荒芜,却柔软如右手的伤。不复燃,不伤心

不再为一只蜗牛做蓝色的笔录。远遁竹林,“笨笨的爪子,掏空了所有的蜗牛,每个人的姓氏里散着微光的蜗牛。”

雨天荒芜,这时间细碎的楞镖,我再也无法抵挡。

《顺流而下》

“喜欢吃手指的人上辈子一定很孤独。”

这是我以前的想法,而现在我倦于跳舞

任花开三天。你扬起雪白的嘴角

像冬天刚吐芽的莴苣,一群细密的退潮声

那些不再属于我的幸福感觉。

你看这条路,红土产生甜,路上的草莓一定很多

多得都可以堆成几个小坟了。

帆樯落下去,空气中有草木灰的味道

你坐在草木下,骨骼沙沙作响

田间的螟虫,守在浅水区,有鱼群痛哭的痕迹

哭泣也是雪白的,属于一个凉凉的弧

但没延伸到我这个位置。“应该还有一条路的。”

我这样想,而黑色的针叶林太盛大,

被你的影子击中后,伤口无法愈合

只想证明你的于心不忍。顺流直下,船桨光芒万丈

山坡上麦子口渴,土豆受涝,这都是我后来才想到的。

《咸鱼码头》

秋天,大地像一尾黑鱼

我们无所适从,用木炭取火

你的两只手,两盏漂亮的鲸油灯

一盏坐拥乡村,一盏樵风乍起

爬满红红的蚂蚁

黄昏时让我抱紧你,涉水远游

《从失落开始》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诗经《子衿》

我远远地,捂住不规则的心跳,看着

冬天在棕榈树冠上伸前爪,敲鼓点,不醒也不添衣

而我在树下,一部分喝酒,喝到月落枝头,

另一部分酣然而眠。

用一支秃头的铅笔,记录下骨头和骨头磕碰的声音

怀抱稻草,这些被遗忘的,缠绕住冬天的

小公主的黄布裙。如果你不说,我也知道

我暂时活着的目的,如果你说了,我会哭,

会把稻草往嘴里塞――

(我几乎忍住了,那些扑面而来的,

爱和忧伤。)

周大强诗四首

・新生代诗人NO.103

《有一些事物永远不会衰老》

譬如童年的蜡烛,它身材娇小,灯火微凉

似一位曾经崇拜但过早故去的明星

不明白寒冷的针穿过血液会有如何感受

就像一些事物逝去,一些事物新生,很简单的道理

在大地的奔跑中,难以理解遥远

忘记的另一面就是背叛,村庄年轻了

一些草木正在享受另一个春天,偌大的园子

空荡荡地,一些去年的鸟儿正在啼鸣今日的阳光

我不会去想历史和哲学的婚姻

我不会去探讨文学的嫁衣和数学王子的关系

那需要一些眼泪,还有干净的往事

有一些事物永远不会衰老,回想和怀念

只会让我留恋

失去的痛苦就像得到后的欢乐,一样温柔

《老了的父亲》

我不敢想象一棵树老的时候

该是什么样子

我不敢想象枯萎的青草,秋风中

该是多么伤心

流星已经第一百零一次从村庄的上空

划过

就连河水的皱纹也已日渐衰老不再年轻

老了的父亲是命定的轮回,是我暮年的影子

我此刻唯一能做的,看着他慢慢老去

如同面对一头老牛,手中丰盛的草料是那么多余

昨夜的西风在村口止步,静静聆听父亲的呼吸

那是一阵阵沉重的钟声

西风是幸福的,暮年的钟声是多么地凝练而丰富

老了的父亲,在村里的土路上行走

如同一把班驳的老枪

我要是一颗子弹多好

让他痛痛快快

打一回靶

《月夜漫笔》

海水让眼泪变得咸了,让灵魂变得厚了

让无数个夜晚下起的雨变成石头

灰绿,生硬,散发着果酒的芬芳

一大片月光挣扎着

像一群被束缚的生灵牙齿上镶着金色的海岸线

倒伏后的养麦喊着石榴树的名字

却不小心引来甲壳虫的相思

月亮瘦成一弯银钩

每一个帆影都会迷失海上渔民的方向

月夜。我的一切都停靠在海岸上

笔,佛珠,看海的心情,思绪

只等待那到来的海浪,带走他们

换回我最想要的

虾,贝壳,鱼蟹,温暖的海滩

《我以前住在小周村……》

我以前住在小周村,门牌246号,一幢100多平米的砖瓦房

西边是一个偌大的菜园,种着无边的夕阳和畏惧寒冷的向日葵

白昼的影子倒扣在云雀密集的集体婚礼

夜晚的耳朵已稍稍侧过身去,我只听到土地的沉眠

我以前住在小周村,夜幕下的乡村听不见大海的涛声

却有乡亲的二胡、柳笛奏出的《二泉映月》,恍如村庄的往事

疲惫的我,拾起秃笔,把一个个词语捡出,然后擦亮

一颗友善的心在左邻右舍的目光中穿梭

所有的油灯都会在同一时刻亮起光晕

不大的房屋瞬间膨胀,像怀孕的月色,多么迷人

我以前住在小周村,离乡村公路不足百米

偶尔一辆拖拉机飞奔而过,惊醒路边沉睡的星辰

一条小河像一尾银河里的鱼,暮色中眨着天蓝色的眼睛

它的尾巴在村东面,在一首唐诗的拐弯处

许多年以后,我仍然记得

我以前住在小周村,我向往大海,却不想接近

我要用我的平生陪伴我的父母

他们的容颜已渐渐苍老

我也不再年轻

《乡间》

我所居住的村庄,宁静、悠远、平和

春风拐了几道弯带来了夏天的绿

满村庄的绿,满田野的绿,满屋子的绿

就连我所看到的星空,也是满眼的绿

在傍晚,黄昏提着灯笼下班,行至村口

会和我亲切地打着招呼,会为我的羊群穿上金色的外衣

一大片沉睡的庄稼睁开了双眼

在夏夜,他们满眼含着泪水哭出声来

这些金黄的玉米,泛青的大豆,害羞的高粱,为什么伤心?

黎明的露珠多少情事写在脸上

赶着牛车的老爹一再喊着村庄的乳名

嘴里的旱烟,把这片辽阔的沃土抽得吧嗒作响

一只飞行的鸟

它的嘴里一个夏天正在暗自歌唱

白昼就这样远去了,阳光就这样远去了

梦开始的地方,一弯新月正用清澈的暖云

引诱夜色中未眠的眼睛上钩

在山冈在河岸在舒展的淮北平原

一只血色的凤凰它的眼神

落满星光和花朵

知闲诗四首

・新生代诗人NO.104

《丁香的六月》

一条河流里投射的光影

掠走了甜美的回忆

梦的翅膀向七月,张望

划破了季节脆弱的皮肤

六月伤痕累累地躺在一块青石上

疲惫地舔着伤口,着瘦弱的自己

夜晚夏虫张扬的鸣声

像一场盛大的歌咏比赛

在月光填满幻想的背影下

掩饰不住六月背后提炼的沧桑

以及诗人遗失红豆的忧伤

在太阳如炉中煤的午后

一个长发飘逸的女子

如雨巷中哀伤的丁香姑娘

穿过马路,像气球一样飘了起来

完整的六月被定格在那一刻

同一个悲伤的诗人

陷进了深邃的广寒宫

《在卡夫卡的树上》

在卡夫卡的树上

我成了一个可怜的大甲虫

乡村教师一直在我的耳边唠叨

这个世界真糟糕,而人们却无动于衷

这句话,常常使我感到难堪

没有任何反抗的气力

曾经诅咒过许多次,都被约瑟夫.K阻止了

在卡夫卡的树上

常常提着雨伞,穿着雨靴的家伙

总说我爬行的样子有伤大雅

在他的面前我几乎不敢说

业余时间我还写诗

我和可怜的丈量员K相依为命

这种生活的愉快度,趋向零

在卡夫卡的树上

我终日在寻找门缝,却一次又一次地失败了

卡夫卡改变了最初的想法

他愿意在这棵树上

为我们这些小丑养老送终

我真希望像乔治一样

掉进水里,以死亡判决这个世界

《一只船停在荒凉的河岸》

十月,芦花洋洋洒洒地掉在地上

一片白茫茫的迷乱中

有人,背起了简单的行囊

行囊空空如脱壳的蝉壳

却压挎了挺直的背影

迎着黑夜,掩饰了月光的色彩

一群跳动的死尸在招手

一些杂乱的欲望,攻着心门

都无碍一颗平静的心

拾起一根干枯的树枝划行

一只船停在荒凉的河岸

一个人,走进了坟堆

芦花苍白的脸上,多出了

许多皱纹

《渴望一场雪》

十一月的天空,我渴望一场雪

鹅毛般的延续一天

覆盖整个古老的荆州城

把所有的人堵在门槛里面

同我一起聆听贝多芬和他的交响乐

命运,这一怆然生泪的乐章

一个人的寂寞,悬在半空

像午夜即将消失的狼嚎

凄凉而悲壮,如胸膛上的匕首

时不时地使人难以忍受

我渴望一场雪,使人足不出户的大雪

扰乱城市以及人群熙攘的节奏

同我一样,对着某段伤感的文字

或者某个激扬涌泪的旋律

一个人,流泪

知闲诗四首

・新生代诗人NO.104

《远去的列车》

一列火车满载整个大地的宿命

急速前进

沿途擦亮了一个又一个村庄

铁轨被深深埋葬

比人们深夜的美梦还深

它轻轻敲击

把一种看不见的颤栗

传达进一个人的内心

由此,每到这个时候

这些村庄总会发生火灾

总有人因为火车的远去而跳楼

《暗夜》

一列火车蛰伏在暗夜像一头猛兽

吞下了饥肠辘辘的乘客

但大地不觉得饱

天渐渐黑下来需要更多的养料

支撑它养活长长的铁轨

站台渐渐黑了抹杀了众多脸孔

一群人在黑社会里挣扎

是离开故乡还是返归内心生活

车站是最后选择

如果选择被吞你就是块殖民地

割离故乡的版图

你并不是拔剑四顾内心茫然的侠士

即使不被火车吞掉

你也会被暗夜吞进它的胃

被消化拉成一名普通乡村教师

麻雀们尖刀般扎回了巢

被晚风、夜蝉嘶嘶呀呀地孵成一颗卵

产在风雨飘摇之中

黑夜涨潮了“哗”的一声

淹没了整个火车站整个大地

只有偶尔的灯光在远处扬手呼救

站台上的旅客全被吃光

列车抹着嘴角的油

长吼一声上路了

你与他们一样不知道未来在哪里

《研磨》

一场夫妻战争就像一台气泵

把婚姻压得呼呼往外喷汽

不停歇地直到孩子被喷出

卡住

那时夫妻双方就开始研磨对方了

不再用尖门厉嗓与乒乒乓乓的打砸

而是沉默

家中突然万籁俱寂

连孩子发育的声音都听得到

大雪封山了

你感到极不习惯

从白天磨到夜晚

夫妻双方都被磨得不断往下掉铁屑

掉柔情蜜意

家越掉越空

《闷雨》

晚蝉把整个黄昏叫成一个罐头

远处的闷雷费劲地找着凿子、钳子之类的东西

要打开人们的头盖

逼迫鸫鸟把巢筑在少女的梦中

一阵又一阵的闷雷打开了

某个少女紧闭了几个月的嘴唇

藤本植物把你的余生纺织成

一个纺锤状的鸟窝

晚霞像你爱人一般在里边孵卵

撬开的嘴巴

挖出虫子、孔子

再把一阵轻烟塞进去

彻底摧毁天边那个堡垒并不复杂

你把满天的雨下成密密的神经末梢

树叶晃动着蚂蚁喊救命

你自己也掉在墨水瓶里

随着雨水的冲刷

秘密的核心逐渐暴露出来

一些埋在浅层的尸骨

像抽芽的苗咕咚咕咚大口喝水

友情链接:

洛盏,原名郭新超,1986年生,山东临沂人。复旦大学05级广播电视新闻系学生,现任复旦诗社社长。诗歌散见于《青年文学》、《散文诗》、《新诗大观》、《山东文学》等。通讯地址:(200433)上海市国定路440号复旦大学新闻学院05级0513信箱。

周大强,还在写诗的人,作品散见《佛山文艺》、《扬子晚报》、《合肥晚报》、《新诗大观》等。通讯地址:(230001)安徽合肥市屯溪路233号。

第7篇

关键词:徐志摩诗歌;诗美;传达底蕴

中图分类号:1207.25

文献标示码:A

文章编号:1673-2111[2008]09-001-03

作者:杨林昕,河西学院中文系教授;甘肃,张掖,734000

徐志摩诗歌的艺术追求是与性灵美,意境美,音律美,中和自然之美,含蓄蕴藉之美分不开的。他将若干传统审美趣味巧妙地结合起来,组成一个有机整体,以整体的美感出现在诗中。他的诗中,性灵美常常是通过富有个性特点的意象来体现的,而意象又是借助于音律的美去完成的,音律又总是附丽于性灵美和意境美的,中和与自然又是相互交融的,对赋比兴手法的继承传达出了诗歌的含蓄蕴藉之美。各种诗歌美学思想的有机契合,凸现了徐志摩诗歌的审美特质,体现了他诗歌创作独特的艺术追求。

徐志摩这种独特的艺术追求与他所受的东西方文化的影响及独具个性的艺术气质是分不开的。东西方文学的情绪和格调造就了他独特的艺术追求。

首先,徐志摩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徐志摩的家乡海宁,不仅是山清水秀的鱼米之乡,而且也是人才辈出的文化之邦。著名国学大师王国维、《辞通》作者朱起凤、数学家李善兰、军事家蒋百里、书法家张宗祥等等均出自他的家乡。他出生于一个富商家庭,从小勤奋好学,5岁进私塾,接受传统的封建文化教育,即打下了坚实的国文功底,也受到了中国儒家济世思想的熏陶,同时中国道家顺应自然、不辨彼此、天人合一的思想也对徐志摩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直至渗透到他的血液之中,体现在他的诗歌创作中。庄周梦蝶的故事人人皆知,这是道家物我两忘、天人合一的最高境界,也是无为无不为的必然结果,徐志摩的诗中常有人格“物化”、于漫不经心之中消失了具体人与物的界限,这并非普通意义上的拟人修辞,而是真正的“忘形”与“忘情”的“两忘’,状态。“假如我是一朵雪花/翩翩的在半空里潇洒/我一定认清我的方向/飞扬,飞扬,飞扬/这地面上有我的方向。”(《假如我是一朵雪花》)想象在世俗中羽化飞升而去,遁入混沌的空灵境界。雪一般自由、晶莹、飘飞,轻盈洒脱、无所依托、不曾附着,恰如《逍遥游》之妙境,“羽化为雪”与“庄周梦蝶”都达到了“坐忘”的地步。抛苦乐喜忧于身外,融自身于“大道”。如一瓣风中的落花,遇水则流、遇风则舞,缘起缘落绝无自怨自怜,所有的情绪都如一江春水,来则来、去则去、来去一任天机。

少年时期的徐志摩阅读了大量中国古典文学作品,文学观还未脱离“文以载道”“五四”前夕“救亡”思想的影响,使他充满了爱国热情和民族自尊心,他急切盼望祖国强大,立志学成报效国家,具有那个时代进步知识分子所具有的共同特征,“修身治国平天下”的儒家思想对他影响极大。良好的家境与顺利的生活使志摩乐观向上、自由任性、充满浪漫情怀;也就很自然地接受人道主义、民主主义、个人主义思想,追求个性发展,这些思想渐渐构成了志摩思想的基本内核,继而为日后接受欧美思想奠定了基因。郁达夫曾回忆到“而尤其使我惊奇的是那个头大尾巴小,戴着金边眼镜的顽皮小孩,平时那样的不用功,那样的爱看小说――他平时手里的总是一卷油光纸印着石印细字的小本子,而考起来或作起文来却总是分数得的最多的一个,”这些“石印细字的小本子”传播的无疑是五四时代的新思想、新观念,最新的时代信息和脉搏。生性洒脱的他少年时代就具备了积极的理想追求和个性解放的情愫,为他追求性灵美铺垫了思想底蕴。同时,在“五四”精神的感召下,他积极致力于个性文学,在个性文学的园地里积极寻找着表现真实的人、人生和人性的艺术。在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基础上引进西方进步思想,执著追求西方人道的文学,在本土文化的土壤中生出新的“枝叶”,正是这种文化心态的驱使,使徐志摩努力追求,形成了自己个性化的诗歌艺术特色。

其次,受西方文化的熏陶和英国浪漫派诗人的影响。徐志摩是中国20世纪初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的思想主要是英国留学生活的影响和当时国内现实生活的体验的结果。1920年,徐志摩受英国哲学家罗素的吸引,横渡大西洋到英国康桥(即剑桥)大学深造。他热爱康桥,因为康桥给他启迪和灵感。两年的英国生活,对他的一生有着重要的影响,是他思想变化的转折点。这期间,他受欧美浪漫主义和唯美派诗人的影响,兴趣逐渐转向文学,并开始从事新诗创作。徐满怀爱国壮志海渡西学,弃美利坚金元帝国的物质文明而辗转英伦,受康桥文化的洗礼,使他对性灵的发现进入到一个全新的境界,康河岸边的生活,诱发他去寻找美的所在:即人与自然的和谐融洽,物我统一的灵肉一致。理想的人生境界促成了他清逸性灵的文化心态和追求真善美的强烈的人生欲望。而这种强烈的人生欲望恰恰是封闭状态下的封建时代所无法满足的。所以他的“单纯信仰:自由、爱、美”,为他思想自由和个性解放提供了一个崇高而伟大的信仰。这种追求自由的生活方式与中国社会囚禁在三纲五常、三从四德封建囚笼中的人性戕害形成鲜明的对比,为冲破这种束缚,获得个性自由,在诗歌创作上展现出对性灵追求的真切流露。康桥园中思想文化的熏陶,对美的感悟与体会,诱发诗人对性灵美的渴望与追求。

徐志摩灵气鲜活的自然天性在剑桥特定的文化氛围浸染下,淳化为崇尚自由,追求美感、渴求艺术的浪漫气质;在其升华过程中,浪漫主义的华彩诗篇和魅人情调唤起了徐志摩无羁无限的情感。他的诗作一往情深地倾注了对爱、自由与美的理想追求和赞美,自觉努力于西洋诗歌体制的输入和试验,引进了格律体、无韵自由诗、沉思体抒情诗和十四行诗等韵律形式。因此,就艺术渊源来说,徐志摩从英国19世纪浪漫派汲取了最多的创作灵感和艺术营养。爱、自由与美三位一体的人生追求是徐志摩浪漫气质的内核,康桥文化孕育的结果也成了他安身立命的根本。感情上追求纯洁自然,生活中渴求真正倾心的情义,创作上力求美的实现,这三位一体的模式在当时社会不失为积极的生命意识,只是万难得以实现。

同时,英国浪漫派诗人雪莱、拜伦、济慈、华兹华斯及哈代等人极大地激发了他身上潜藏着的艺术灵性,浪漫主义思想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徐志摩,由此他的思想走向了开放、进步,诗歌创作打破了中国传统格律的束缚,有了飘逸的情思、音乐的美感,形成自由灵活,不拘一格的诗歌形式。他的性格像拜伦,气质像哈代,他的“理想社会”明显留下了雪莱“空想社会主义”的痕迹,他的哲学思想深受卢梭“返回自然”的影响。众多文 化名人的影响致使徐志摩充分吸收和借鉴了西方文学的情绪和格调,形成了他诗歌创作中追求性灵美、意境美、音律美等诗美趣味的独特的艺术追求。

再次,诗人独具个性的艺术气质是促成他独特艺术追求的源泉,徐志摩是一个理想主义者,他的理想曾受了希腊主义的影响,求充分的完全的生命。他要追求生命中最丰富的经验,而不是哲学家寻求理智,他是一个艺术家,寻求情感的满足……他所爱的是人生的美丽。徐曾在《迎上前去》一文中曾说:他要的是筋骨里进出来,血液里激出来,性灵里跳出来,生命里震荡出来的纯真的思想。他追求气韵和灵异。他主张要多多接近自然,因为自然是健全的、纯正的,自然当中有无穷尽的性灵的滋养与启发。他在《我所知道的康桥》中写尽了性灵所得到的美的陶冶。康桥的灵性全在一条河上,在上下河分界处,有一个小水坝,水流得很急,就是在那里,在星光下听水声,听邻近小村的晚钟声,听河畔倦牛刍草声,顿时生出了最神秘的一种康桥式的体验:大自然的优美、宁静、调和在这星光与波光的默契中不期然的淹入了你的性灵。诗人崇尚自然,要从自然中寻求生命的意义和自我存在的价值,寻求人和自然的和谐统一。有了这种自觉而强烈的个性追求,性灵美也就在这种自觉个性中体现出来。热情为人类事业之原动力,世上从没有一桩大业的成功,不需热情。文艺的创作,若缺乏热情,便如炼铁成钢时缺乏火力。要我哭,你先得自己哭,以“白热”比诗人之感情,再恰当不过。总之,凡是诗人,无不是热情的化身,而徐志摩更是热情化身之化身。热情最具体的表现,在他的诗中是关于两性的情爱。

正因为他自己所寻求的都是阳光、暖和、甜蜜、美丽,一切人生的美。他永远设法避开人生的丑陋,正如小儿避开状貌狰狞的偶像一般。他不单是怕看丑陋或蠢笨,他是不看,不加理会……他永远希望他所寻到的是神奇、新颖、奥妙、聪明、美丽,一切人生的宝贝,而不愿有与它们相反的出现;他更希望他所寻到的,永远保持着它们的神奇、新颖、奥妙、聪明、美丽,而不愿他们露出使他失望的破绽;即使露出,他也不看。幻灭是志摩所不能忍受的。“他的诗,永远是愉快的空气,不曾有一些儿伤感和颓废的调子,他的眼泪也闪烁着欢喜的灵光。”有人因为他文笔优美,称他为唯美派,其实,他是理想派。唯美派的文人对于俗众以为不足与语,把自己深深藏闭在“象牙之塔”里,或高坐艺术宫殿上,除游心于古代希腊或异国文艺之外,与现实世界非常隔膜。理想主义者不然,他们看定了人生固然丑陋,但其中也有美丽;宇宙固是机械,而亦未尝无情。况且他们又认为人类“心灵力”可以创造一切。宇宙是个舞台,人类是这舞台上的表演者,我们固然可以排演出许多毫无精彩恹恹欲绝的戏剧,我们也可以表现出许多声容荼火,可歌可泣的戏剧,只看我们肯不肯卖力罢了。

所以徐志摩寻求人生的美,不但为了慰安自己,还想借此改善人生。他以一支生花妙笔,写明月、星群、晴霞,山岭的高亢、流水的光华;写那朝雾里轻含闪亮珍珠的小花草;写那像古圣人祈祷凝成似的五老峰;写爱、写光明、写真美善。甚至雪中哭子的妇人,垃圾桶边捡煤屑的穷人,深夜拉车过僻巷的老车夫,跟着钢丝轮讨钱的乞儿,沪杭车中的老妇,蠢笨污秽的兵士,都予以无限的同情。他说:“贫苦不是卑贱,老衰中有无限庄严”(徐志摩《古怪的世界》),在这些里面也可寻着人生美的。他写精神上的最高境界,比如:“他的前面有无穷的无穷;他在有限中见着永恒;他的精神似一粒无形的埃尘,追随造化车轮不停地前进;他的灵海中常常啸响着伟大的波涛,应和更伟大的脉搏,更伟大的灵潮。”沈从文说,在徐诗《多谢天!我的心又一度的跳荡》中,作者的文字简直成为一条光明的小河了。不如说作者的思想,成为一条光明的小河之为恰当。

但在这龌龊的、缺陷的、平庸的、罪恶的世界里,诗人的幻梦常常被打破,况且军阀时代的中国更是一个天昏地黑,罪恶横行的场所;一个刀山剑树,鬼哭神嚎的地狱,理想主义者想在这里生活是更难上加难了。所以乐观的诗人也常常喊着:“可怖的梦魇,黑夜无边的惨酷,苏醒的盼切,只增剧灵魂的麻木。”(《多谢天,我的心又一度的跳荡》)“又是一片暗淡,不见了鲜虹彩。希望,不曾站稳,又毁了。”(《消息》)又说:“爱和平是我的生性,在怨毒、猜忌、残杀的空气中,我的神经每每感受一种不可名状的压迫。”(《自剖》)。又说:“我们靠着维持我们生命的不仅是面包,不仅是饭,我们靠着活命的用一个诗人的话,是情爱、敬仰心、希望,就是说世界的人类是能承受我们的爱,值得我们的敬仰,容许我们希望的。现代是什么光景?我们看得到听得到的到底是怎样人性的表现,除了丑恶、下流、黑暗。太丑恶了,我们火热的胸膛里有爱不能爱。太下流了,我们有敬仰心而不能敬仰。太黑暗了,我们要希望也无从希望。太阳给天狗吃了去,我们只能在无边的黑暗中沉默着,永远的沉默着!这仿佛是经过一次强烈的地震的悲惨,思想、感情、人格,全给震成了无可收拾的断片,再也不成系统,再也不得连贯,再也没有表现”(《秋》)。在《毒药》那首散文诗中,也有同样沉痛的话。

但是徐志摩还没有完全灰心,对于人类热烈的爱,使他又说出这样的话:但我却不绝望,并不悲观,在极深刻的沉闷的底里,我那时还摸着希望。所以在写完《毒药》之后,他又有《白旗》,想这罪恶的人类――尤其是罪恶的中国人――用眼泪,嚎恸,激起悠久酣彻的忏悔,接着就希望那伟大的婴儿出世了。

以徐志摩个人行为而论,他的离婚及第二次结婚,也无非为了贯彻“人生美”追求的目的。虽弄得家庭关系断绝,亲友责难纷至,而他始终不悔。他之殉身这个追求,竟似飞蛾投火的勇敢。他的一生是美的象征,爱,是他的宗教,他的上帝;他的人生观,是一种单纯的信仰――这里面只有三个大字:一个是爱,一个是自由,一个是美。他梦想这一个理想的条件能够会合在一个人生里。他的一生历史,只是他追求这个单纯信仰实现的历史。

我们的诗人永远像春光、火焰、爱情。永远是热,是一团燃烧似的热。他燃烧自己的诗歌发出金色的神异光,燃烧中国人的心,从冰冷转到温暖,如一阵和风,一片阳光,熔解南极高峰的冰雪,但是可怜的是最后燃烧了他自己的形体,竟如他所说的像一只夜蝶飞出天外,在星的烈焰里变了灰。

浓郁的浪漫气质使诗人创作了浪漫的美的意境。诗人大胆发挥想象,将“意”发挥为想象力的一种“意”,将多样化、动态的意象引入诗中,将诗的情思和客观现实之物有机组合,使感情被物象渗透,由物象直射出感情来,这种奇特的创作意识和构想就成为他不懈追求艺术的内驱力。

第8篇

阅读是一项最重要的语文基本功。新课程标准对阅读是这样阐述的:“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情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这也就意味着,如果要领会阅读文本当中所展示的思想内涵和魅力,就必须摒弃教师“支离破碎”式的分析讲解,就必须回归到学生不断的、反复的阅读体验。活跃的阅读教学,一定会对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能力产生极大的影响,若能持久坚持,学生语文综合素养会在不知不觉中得到很大提升。新课程改革的理念给语文阅读教学赋予了无限的生机和活力:自主、人文、活跃、开放成为阅读课堂的新要素。但是,热闹的课堂背后有几个问题却是不容忽视,否则阅读教学就有可能偏离正确的轨道,发挥不了它在语文教学中应有的作用。以下笔者就自己十多年农村教学经验,谈谈自己的见解,不到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激活阅读兴趣,增强教学吸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激起、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是至关重要的。王富仁先生说:“我认为在语文的教学任务中,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一个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这就要求我们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针对教材,引进结合学生的实际,给学生创设一种趣味横生的教学情境,使之进入一种“乐读爱读”的境地,自觉地投入到阅读中去,让学生真正把学习语文当作一种快乐的事。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例如,教师精心设计一些精美的导语来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求知欲望。如《背影》一课中,作者朱自清在开篇写道:“我与父亲不见四年有余,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讲到此处,教师适时启发:为什么不能忘记的是父亲的背影呢?再如在《圆明园》一文中,第二段与第三段之间情感变化很大,因此我们可以设计这样导语“圆明园经过6个皇帝150年的经营,成为当时世界最精美最壮观的园林。它被称为‘万园之园,一切园林之典范’,这凝聚多少劳动人民的智慧和血汗啊!然而今天我们只能从断残枯草中遥想它曾经的辉煌。这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奇耻大辱,是英法列强侵略中国、践踏人类文章的铁的罪证。”饱含激情的导语为下文的学习打下一个感情基调,引起学习探究的欲望。

初中生的身心特点和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差不多,表现在课堂上就是注意力很难持久。因而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要努力增强教学吸力,使学生保持激昂的情绪。例如,教师锤炼自己的语言,力求亲切幽默,适当辅之以势态语;教师要多鼓励,使学生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教师多采用变式教学,提高教学方法和教学辅助手段(如多媒体)的丰富性。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师对于课堂节奏和情绪的调控能力,是让学生在亢奋状态下完成阅读任务的关键。如,在教高尔基散文诗《海燕》时配乐朗诵,比一般范读效果会更佳。又如在教《小石潭记》时,如制作一幅“隔篁竹,闻水声,”周围“青树翠蔓”,中间“全以石为底”,鱼儿在潭中“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的小石潭的flas、将小石潭的方位、概况、情趣等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更能使我们有身临其境之感。

二、关注个性差异,施行分层教学

为了孩子一切,一切为了孩子,为了一切孩子。教育均衡发展,关注每一个孩子的成长。《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法的选择,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确实如课标中所说得那样,我们面对的学生存在很大的差异。有的学生基础太差,字认不全,句读不懂,更不用说理解文意了;有的学生可能读完文本之后就能从文中提取信息,从整体上感知文意;更可能有一些能力超强者能从语言、内容、结构、写法上赏析评价文章,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指导自己的写作。所以我们在阅读教学中不应忽视学生的这种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学生不同,教法应有所不同。让能力较差不知从何读起的同学,能做到对文本进行以认读为起点的理解性阅读;能捕捉信息、整体感知的同学做到以质疑为核心的研究性阅读;能赏析评价的同学做到以借鉴为目的的欣赏性阅读。作为老师,切记:不论哪个层面的学生,教师都应对他们的个性化阅读给以充分的理解和赏识,让他们体会丰收的喜悦。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每个孩子心中最隐秘的一角,都有一根独特的琴弦,拨动它就会发出特有的音响,要使孩子的心同我讲的话发生共鸣,我自身就需要同孩子的心弦对准音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应该“一视同仁”。而应努力拨动每一个孩子那“独特的琴弦”。施行分层教学指导,确立不同的阅读目标,让每个孩子都能跳起来摘到自己的苹果,体会收获的喜悦。

三、尊重独特体验,鼓励质疑问难

尊重学生阅读的独特感受,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正如《初中语文课程标准》所说:“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情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学生在阅读文本时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会产生不同的认识,这时,即使是学生的认识有偏颇之处,教师只能引导,不能轻易否认,不能用所谓的标准答案去评价。只有这样,学生的阅读激情才不会破坏,学生的阅读素养才会不断提高。如在引导学生学习《社戏》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既然戏不好看,那请想想“我”热衷看戏的真实原因可能是什么?问题一出来,答案可谓层出不穷,有的说是热衷自由,有的说是追求刺激,有的说是赏夜景,有的说是看热闹……我对这些答案给了肯定、给了鼓励、也给了引导,最后明确看戏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的是看戏的那一份轻松、那一份自由、那一份友爱、那一份美丽。学生在畅所欲言中得到了尊重、得到了认同、得到了提高。如在学习《音乐巨人贝多芬》时,我让学生通过模拟双耳失聪,体会其中的不便,进而联系音乐与听力的紧密关系了解贝多芬的心境,全程使用伤感的音乐,关注文章重读。最终就可以使得学生与贝多芬的感触距离缩短,更好地体会到作者文字之间蕴含的感情。

学生在充分的阅读中一旦形成了自己的阅读感受后,自然会提出很多问题。巴尔扎克说过:“打开一切科学之门的钥匙毫无疑问地是问号”。问题是思维的向导,当一个人有了强烈的问题意识,就会激起求知的冲动性和思维的活跃性。因此,我们在阅读教学中应改掉以解决阅读卷上关于文本的几个问题或老师提的问题为主的教学过程,重视引导学生学会质疑问难,鼓励他们大胆提问。同时注意引导他们由提一些不着边际、鸡毛蒜皮的问题过渡到围绕文章主要内容提一些有价值的问题。例如在教学《致女儿的信》一文中,我引导学生从课文内容、作者写作目的、写法、重难句子、早恋现象、现代人的爱情观等方面提问,学生提出的问题很有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