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吐鲁番的葡萄

吐鲁番的葡萄

时间:2023-05-31 09:10:1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吐鲁番的葡萄,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第1篇

博格达山脚,解开坎儿井之谜

探索坎儿井之旅始于乌鲁木齐到吐鲁番的公路一侧。从乌鲁木齐划出的公路切开天山山脉,路灯一侧是人类用炸药切割出的山崖,另一侧是深壑的白杨河,它发源于博格达山脉深处。国道沿河床边蜿蜒而行,河水舒缓,白杨河畔没有白杨,河床上散落着大如车斗的巨岩和无数的鹅卵石。我的新疆向导买明江告诉我,这地方,每年融雪形成的山洪势不可挡。十年前,河边所有的房子和老国道都被冲毁。现在的国道就是大水过后在高处重新修的。天山融雪,水的力量,和想象中干热无比的吐鲁番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很少有游客会来靠近吐鲁番盆地一侧的博格达山脚,但这里是坎儿井之谜的第一个线索。买明江把车停在路边,带着我钻进数十米高的石台间。山洪在这里冲刷出迷宫一样弯曲交错的隙壑,狭窄的地方只能侧身挤过,身子贴着洪水切割剥离出的大小乱石。石缝里呼啸着风声,我们手足并用,往石台顶部爬去。

下雨天是绝对不能到这里来的。被岁月压实的石台不会吸水,奔腾而下的山洪会在瞬间淹没我们刚才穿过的那些石缝,陡峻的山势和地形,让里面的人绝无逃生之路。从石台的顶部,我们可以看见这是山体的最后一点延伸。这里寸草不生,站在台顶,可以放眼从山脚一直铺去天边的戈壁。戈壁滩上尽是山洪带下的鹅卵石,松垮地散落在大地上,洪水到了这里很快就渗入地下,吐鲁番盆地的大部分地方,是找不到地面的流水的。生存在这样的环境里,对人类的体力和智力是一个极大的挑战。

林则徐与吐鲁番

1842年冬。这一年,后的名臣林则徐因得罪权贵,被清廷流放千里,跋涉到了新疆。幸运的是,伊犁将军布彦泰慧眼识英才,在他的支持下,钦犯林则徐“西域遍行三万里”,查勘垦地,翔实地写下了记载新疆天文地理和风土人情的《乙己日记》。道光二十五年正月十九,林则徐在吐鲁番写下的笔记中有这样一段话:“二十里许,见沿途多土坑,询其名,曰卡井,能引水横流者,由南而北,渐引渐高,水从土中穿穴而行,诚不可思议之事。此处田土膏腴,岁产木棉无算,皆卡井水利为之也。”

葡萄满架的吐鲁番坎儿井民俗村。林则徐的文字描述,生动地展示在这里的立体沙盘模型上:借助着山坡地势,用长可达十数公里的横井从戈壁下取水,是坎儿井最大的特点。开凿完成后的坎儿井水顺着地下暗渠流淌,在百姓居住的村落露出地面成为明渠。无论是家用还是农田浇灌,坎儿井都比传统的竖井提水效率不知道高了几倍。不可思议的是,漫长的地下暗渠的开凿,依靠的竟然只有博物馆里陈列的那些极其简陋的铁镐和油灯。用一眼眼相隔不远的竖井运出开挖出的土石,也为开挖者提供新鲜空气,则是工程上的一个伟大发明。

民俗村里有一段依然使用中的坎儿井,铺着石板和水泥砖的小径从坎儿井各个组成部分蜿蜒而过。然而为游客而设的展厅,无论多逼真也无法真正展示出坎儿井的规模:那动辄数公里长的暗渠,上百个连绵不断,深可逾百米的竖井,怎能用博物馆的形式表达出来?

走进生活,才能体会坎儿井的伟大。

我们的车驶离了国道。路侧依然是戈壁滩,但地表少了乱石嶙嶙,多了舒缓起伏的沙丘。吐鲁番盆地的风沙很大,沙丘里有植被,高不足膝地紧贴着地面。脱下鞋,光脚走在沙丘里,沙热得烫脚。看不见任何水的迹象,想不出这些植物如何生存。“听说过骆驼刺吧?” 买明江问我。我低头仔细琢磨,才发现茎秆和叶片上的锐刺。他继续说:“这是我们新疆最有名的抗旱植物。根能扎到10多米深汲水。骆驼在沙漠里靠吃它活着,而我们就是靠它的分布来决定在什么地方挖坎儿井。有坎儿井的地方,一定有骆驼刺。”

竖井口上大多用木板子或树枝盖着,防止人畜不小心掉下去,也防风沙。我们踏着松软的沙土爬上一个挖井堆成的土山,高高的环形土堆,中间是井口,一座座堆过去,好像一串火山口。买明江告诉我,这里曾是古丝绸之路通过的地方。我放眼努力去寻找,风沙翻滚间,却没有找到想象中那样两条平行的、深深的车辙,蜿蜒着消失在戈壁中的场景。

脚下这口井的盖板塌了,露出深不见底的竖井。买明江扔了一块石头下去,侧耳听了一会儿说:“干了,没水了。”自从上世纪中期有了造价便宜的电泵和机井,吐鲁番坎儿井这些年的消减速度惊人。“拼命发展耕地,坎儿井的水量跟不上,机井越来越多,水位越来越低,平均每年都有几十条被废弃。按这样的速度,现行的保护措施改变不了坎儿井的命运。用不了50年,新疆就只剩下给游客看的坎儿井模型了。”他脸上满是遗憾。

钻到坎儿井下面去看看

说来也巧,想下竖井看看,居然就碰上路边民工们正在掏井――那眼井口上架着个简陋的木架,拖拉机改装的卷扬机正从地心深处拉出一袋袋淤泥。听我说想下井看看,汉子们立刻答应了。于是脱下鞋,学他们光脚钻进齐胸高的橡胶防水服,用刚才吊淤泥麻袋的绳子从一条腿下绕过,晃晃悠悠地向地心沉下去。

借着井口最后一点光线,能看见井壁上松松的沉积土,里面夹杂着大大小小的石块。抓住绳子让自己保持平衡,每次蹭到井壁,都会擦下几块碎石坠落。到一处略为宽敞的地方,抬腿撑住井壁,背脊靠住另外一侧,将自己固定在半空之中。掏出相机,仰拍,调整曝光,再次按下快门。等收好相机,准备继续下降的那个瞬间,忽然意识到,那根绕在腿上的绳子脱钩了:半空中的脱钩或绳索断裂,是修坎儿井的人最怕的事情,经常伴随着严重的伤亡。

修井的汉子们经验老到,强力电筒光里看到依然支撑在井壁中的我,飞快地把回弹的绳子又放了下来。我双手抓紧救命绳继续下降。黑暗里,时空忽然凝固,脑子里一片空白,直到眼前忽然有一点光亮。那是正在地层深处暗渠里掏泥的乌斯曼头灯上的亮光。暗渠的尺寸出乎我的意料,宽仅双肩,高不足一米五。乌斯曼在前面引路,惨淡的头灯照在土质疏松的井壁上,如一只大虾般弓腰侧身慢慢往前移动。21世纪的今天,这个场景应该和百年前没多大区别。吐鲁番人是怎样在油灯昏暗中,用最简单的镐头和双手一寸寸在地层深处挖出这几千米长的暗渠?

回到地面,继续沿着土路走进原种场村,这是为数不多的依然使用坎儿井的村落。绿树掩映的溪水流淌,暗渠里流淌的坎儿井水不见太阳,少了许多蒸发的浪费,地下水温度低,在夏天就是村民的天然冷气。树下几只鹅正低头梳理羽毛,石桥栏杆上坐着一溜老人家。历史在这样的生活里都放慢步伐,林则徐来到这里的时候,看到的是不是也是这样的场景?

坎儿井的龙口是块风水宝地,刚露头的水质最佳,在过去,这附近一定是巴依老爷的地盘。民居都是沿着明渠而建,离开龙头越近,主人的自豪感也就越强。没什么雨水,村里的房子多是用干打垒的方法建的,院墙也是土墙,总有着讲究的门楼和木门。随意推开一扇走进去,院子里两张灿烂的笑脸。来的季节有点早,葡萄还没熟透,女主人好客,迫不及待地摘下一整串让我品尝,还让腼腆的丈夫翻出个玻璃瓶去门前的龙口打满水给我带上。买明江说,你从城里来,不怕这么吃闹肚子么?我笑而不答,吃着依然略有酸味的葡萄,喝着甜甜的水,一路晃悠着走去,一天下来什么问题都没有。坎儿井的水和这水浇灌出的吐鲁番葡萄,一定是有魔力的。

卡井,就是我们现在的坎儿井,最早见录林公之前千余年的汉代。因了林则徐的推崇,和步林公后尘而来的清朝名将左公权为抗击沙俄在此屯兵所需,坎儿井于百年间在新疆遍地生根,从军事到民用,成为当地政权稳定和经济发展的基石,也因此,得以名列“中国古代最伟大的三大工程成就”之一。

行走书

路线: 新疆坎儿井主要分布在吐鲁番和哈密一带。探访坎儿井,可以从乌鲁木齐开始,也可以从甘肃走河西走廊的火车线路到达。吐鲁番火车站离开市区有一定距离,如果自由行坐火车前往,可以在车站找到往返市区的交通车。吐鲁番市有旅游配套设施完善的葡萄沟和坎儿井民俗村两处景点可供对坎儿井有兴趣的普通游客观赏。

向导: 真想了解坎儿井的规模和现状,那最佳的办法是找一个当地向导,安排一次戈壁滩和坎儿井村落的综合行程,不仅可以亲身体会一下戈壁滩和天山山脚的苍凉地貌,也可以在当地村落里感受一下新疆百姓好客的豪爽性格。

推荐当地旅行社:新疆国际文化国旅 () 可以为你安排从乌鲁木齐起,在新疆的地接和普通话/维语向导,食宿和车辆服务。

第2篇

师:自读课文后,哪些字词学的时候有困难,你是怎样解决的?

生:“吐鲁番”这个词比较难读,我读了好几遍才读会。通过问同学,我知道吐鲁番是新疆的一个地方。

师:自读、请教别人学习,这是个好习惯,请你把“吐鲁番”一词所在的句子读一读。

生:新疆吐鲁番有个地方叫葡萄沟。

师:这句话中出现了三个地名,请大家划出来。

生(反馈):新疆、葡萄沟、吐鲁番。

师:你能按地域大小的顺序把这三个词排列出来吗?

生:新疆、吐鲁番、葡萄沟。

师:为什么这么排?

生:因为新疆是个自治区,就像我们甘肃省,是个省级单位。吐鲁番是个市,就像我们兰州市。葡萄沟是吐鲁番市的一条南北长约7公里、东西宽约2公里的峡谷,就像我们兰州市的石佛沟一样。

师:通过课前查资料,关于吐鲁番,除了葡萄沟,你还知道哪些知识?

生:吐鲁番还有火焰山。传说是《西游记》中孙悟空,一脚蹬倒太上老君炼丹的八卦炉,有几块火炭从天而降,恰好落在了吐鲁番,就形成了火焰山。

师:现在,大家了解吐鲁番了吧!请你用一句话给大家介绍一下吐鲁番?

生:吐鲁番在新疆,是个旅游城市,有著名的葡萄沟和火焰山。

生:吐鲁番是我国著名的旅游城市,主要景点是葡萄沟和火焰山。

(评析:这一片断的词语教学凸显了以下两个亮点:1.注重引领学生在词语学习中获得多种的人文知识。根据学生学习的难点词语“吐鲁番”,教师抓住这一词语,围绕“新疆吐鲁番有个地方叫葡萄沟。”这句话,引出“新疆、吐鲁番、葡萄沟”三个地名,在学习这三个词的过程中学生自然地获得了地理名称知识,明晰了省(自治区)、市、具体景点的概念和它们之间的关系。另外,在凭借课前查阅的资料深入了解吐鲁番的过程中,学生通过交流还获得了有关吐鲁番火焰山的历史文化知识。2.在词语学习中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学习方法的指导。首先,注重了读书、解疑能力的培养:围绕难读的词语,学生通过多读、问别人等方法解决了问题,同时也提升了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借助同伴互助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注重了学习方法的指导:为了深入理解“吐鲁番”, 一方面教师在课前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深入了解吐鲁番;另一方面,教师借助“新疆吐鲁番有个地方叫葡萄沟。”这句话,让学生在对“新疆、吐鲁番、葡萄沟”三词的排序中掌握了在比较中理解词义的方法。)

片断二:抓点推进,让读写训练彰显活力

师:读了课文,葡萄沟给作者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生:这印象就是“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

师:葡萄沟为什么是个好地方呢?请大家再仔细读一读课文,找一找其中的原因。

生:原因一是那里盛产很多水果。我是从第一段中知道的。

师:大家读一读、背一背第一段。

生:(读、背)

师:请你用上“因为……所以”说一说葡萄沟为什么是个好地方?

生:因为葡萄沟盛产很多水果,所以是个好地方。

生:因为那里盛产很多水果,所以说葡萄沟是个好地方。

师:还有其他的原因吗?

生:原因二是那里的人热情好客。我是从第二段的最后一句知道的:要是这时候你到葡萄沟去,热情好客的维吾尔族老乡,准会摘下最甜的葡萄,让你吃个够。

师:维吾尔族老乡是怎么热情好客的,请你展开想象说一说、演一演。

生(边说边演)(在葡萄园边):欢迎大家来到我们吐鲁番,我们的葡萄又香又甜,这是无籽葡萄、这是马葡萄……来、来、来!尝一尝。别客气,坐到这里多吃一点……

生(边说边演)(在家里):来、来、来!请上座。别客气,到了这里就像到了自己的家。这是刚摘下的葡萄,大家尝一尝……大盘鸡、白皮面、烤羊腿来了,大家动筷子吃……这是馕,每人一块,这是葡萄干,每人一袋,带在路上吃……

师:请你用上“因为……所以”说一说葡萄沟为什么是个好地方?

生:因为那里的人热情好客,所以说葡萄沟是个好地方。

生:因为葡萄沟盛产水果,那里的人又热情好客,所以说葡萄沟是个好地方。

师:谁还想谈谈原因?

生:原因三是葡萄沟的葡萄多、甜、鲜美。我是从第二段中知道的。我来给大家读一读:茂密的枝叶向四面展开,就像搭起了一个个绿色的凉棚。到了秋季,葡萄一大串一大串挂在绿叶底下,有红的、白的、紫的、暗红的、淡绿的,五光十色,美丽极了。

师:听着他的朗读,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生:看到葡萄架就像一个个凉棚,走进去,真舒服。

师:谁见过这样的凉棚?

生:我的老家种过葡萄,秋天的时候,葡萄的枝藤和叶子爬满了架子,就像一个绿色的大凉棚。一家人就在凉棚里吃饭、聊天、乘凉,可舒服了。

师:我们把这种感觉送到句子中读出来。

生:茂密的枝叶向四面展开,就像搭起了一个个绿色的凉棚。

生:我仿佛看到山坡上的葡萄架上挂满了很多五光十色的葡萄。课文里是这样写得:到了秋季,葡萄一大串一大串挂在绿叶底下,有红的、白的、紫的、暗红的、淡绿的,五光十色,美丽极了。

师:这句很美,大家读一读、背一背。

生:自己读背后反馈。

师:背会了,大家做课后的填空练习。

到了()季,葡萄一大串一大串挂在绿叶底下,有( )的、()的、紫的、暗红的、淡绿的,( ),美丽极了。

师:学了第二段,我们知道了葡萄沟的葡萄多、甜、鲜美,那里的人热情好客,让我们一起再来读一读。

生:齐读第二段。

师:现在,再请你用上“因为、所以”说一说葡萄沟为什么是个好地方?

生:因为那里葡萄多、甜、鲜美,那里的人热情好客,所以说葡萄沟是个好地方。

生:因为葡萄沟盛产水果,那里葡萄多、甜、鲜美,那里的人又热情好客,所以说葡萄沟是个好地方。

师:已经找到了三个原因,还有原因吗?

生:原因四是葡萄沟的葡萄干多、甜、鲜美。我是从第三段中知道的。我来给大家读一读:这里生产的葡萄干颜色鲜,味道甜,非常有名。

师:从这段中你还知道了什么?

生:葡萄干的制作过程。

生:葡萄干是在阴房里阴干的。

师:画图讲解阴干的原因。

师:我们一起读读这段,感受感受。

生: 齐读。

师:现在,再请你用上“因为……所以”说一说葡萄沟为什么是个好地方?

生:因为那里的葡萄干多、甜、鲜美,所以说葡萄沟是个好地方。

生:因为葡萄沟盛产水果,那里葡萄和葡萄干多、甜、鲜美,那里的人又热情好客,所以说葡萄沟是个好地方。

师:读到这里,你已经了解葡萄沟这个地方了吗?请你用上“因为……所以”写一句话,把葡萄沟这个好地方给大家介绍一下。

生:写话。

师:谁来读一读你写的?

生:新疆的吐鲁番因为有了葡萄沟,所以才出名;葡萄沟因为盛产葡萄、人们热情好客,所以成为好地方。

生:因为葡萄沟盛产水果,那里葡萄和葡萄干多、甜、鲜美,那里的人又热情好客,所以说葡萄沟是个好地方。而且成了吐鲁番、新疆、中国的一大景点。

……

(评析:每篇文章都有统领全文的文眼,它是课文的灵魂与突破口,是文本的提纲挈领。这个文眼可以是一个词、一句话、一个语段,也可以是一个技能点、一个情感点;它可能暗含在文本的题目、句段中,也可能需要教师反复研读文本后进行提炼。而抓住课文的文眼,由点联线、有序链接,教与学的思维闸门便会豁然开启。上述片断中,教师研读文本后,抓住“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这一统领全文的文眼作为教学的关键点,让学生整体入手,自主研读课文,寻找到了四个说明葡萄沟是好地方的原因(1.盛产水果,2.葡萄多、甜、鲜美,3.人热情好客,4.葡萄干多、甜、鲜美),从而理解了课文,突破了重点。另外,结合学生的汇报,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教师按照“读文先行、做好感悟铺垫――说话跟进、分步进行练说――写话定格、掌握因果句式”的思路,将“读说写”的训练融入其中,层层推进,让学生用上“因为……所以” 介绍葡萄沟,既概括了文本内容,有培养了口语交际能力,还进行了写话练习,可谓一举三得。)

第3篇

    一、吐鲁番地区农产品品牌营销现状

    (一)缺乏农业品牌的经营与运作当前,吐鲁番地区农业和农村经济面临着新的困惑,农产品结构不合理、标准不符合市场需求、销路不畅等矛盾日渐突出,这本质上都是缺少农业品牌经营运作的结果。虽然葡萄、哈蜜瓜等在国内外享有较高声誉,具有一定的竞争能力,但这些特色产品目前大多仍处于“有名品无名牌”的窘境中,大多数农业产品是没有品牌商标的初加工产品,根本就没有体现当地农业产品的优势和特点。因此,吐鲁番地区的农业应通过不断加大特色农产品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着眼于创建吐鲁番特色农产品自有品牌,指导当地企业及广大农户创出自己的牌子,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推进农业规模化、品牌化经营,走出吐鲁番农产品品牌开拓国内市场、打开国际市场的路子,为发展本地经济服务,促进农民收入的增加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二)农产品品牌价值没有得到合理提升吐鲁番是我国葡萄干的主产区,当地生产的葡萄干优势明显,但是受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产业优势没有得到完全发挥,品牌价值提升的潜力仍然很大。限制其品牌价值提升的因素主要在于主体的意识、产品的档次、产品的质量、供应数量的均衡和供应商的规模这五个方面,因此提升品牌价值的途径和策略主要应从以上方面入手。

    (三)农产品品牌建设速度缓慢吐鲁番地区农民的设施农业主体建设的积极性不够高,主要是农民思想观念不够解放,“小富即安”思想严重,更愿意依赖传统的技术,实行“春种夏管秋收”的种植模式,而不愿接受新的费工、费力、费心的种植技术。另外,设施农业作为一项新的农业生产技术,在吐鲁番地区大规模推开不到两年,规模效益整体显现的尚不显着,群体示范效应辐射力尚不够大,部分农民存在着等待、观望、徘徊等心理,这些因素影响了设施农业果蔬品牌的建设速度。

    二、吐鲁番地区农产品品牌营销的可行性

    (一)吐鲁番地区丰富的农产品资源是实施农产品品牌营销的基础吐鲁番地区有丰富的热量与光照资源,它独特的盆地自然条件有利于农产品生长,自然资源丰富,品种繁多,全区各地大多都有以自身地域优势为依托的特色农产品,许多地方都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业产业,如葡萄、哈密瓜、小白杏、红枣、葡萄干等等,这些都是享誉国内外的农产品资源。如果将这些农产品资源加以整合,并加大宣传营销推广力度,塑造有代表性和知名度的农产品品牌不是一件难完成的事情。

    (二)当地农民有实施农产品品牌营销的现实需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大家对健康越来越重视,看重商品质量,喜欢用品牌的商品,宁愿少买点,也要买好的,特别是农产品。长远来看,通过实施农产品品牌营销,提高农产品市场认知度,并且在社会上获得良好口碑,是提高农民收入水平、改善农民生活质量、实现社会和谐的重要途径。

    (三)各级政府的支持是吐鲁番地区实施农产品品牌营销的有力保障吐鲁番地区各级政府多年来一直高度重视农产品品牌的培育和发展,提出一县市一品牌的发展思路和产品定位中高端市场,主要面向集团采购、礼品和高端消费群体的销售策略。大力发展葡萄、精品哈密瓜、设施蔬菜等特色产品品牌建设,对优势农业龙头企业、优势品牌给予项目、资金方面的扶持,鼓励企业做大做强优势农产品品牌,增强品牌知名度,提高市场竞争力。从而有力地保证了农产品品牌营销取得实效,为促进吐鲁番地区的农业生产,农产品质量的提高和销售提升,增加农民收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吐鲁番地区农产品品牌营销的必要性

    (一)吐鲁番地区农民增收致富需要实施农产品品牌营销在吐鲁番地区对农产品实施品牌营销,将会提高当地特色农产品附加值,使品牌农产品的销售价格高于普通农产品销售价格;而且,随着人们的品牌意识的不断增强,品牌农产品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销量和价格一起上升必然有利于提高当地农民收入水平,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提高生活质量,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事业的发展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二)积极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需要实施农产品品牌营销实施农产品品牌营销战略可以挖掘国内各地对品牌农产品的消费潜力,提高对本国农产品的消费水平,拉动消费需求。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消费观念和消费模式已经改变,开始越来越注重消费质量,消费需求向高端化、品牌化发展。消费者对农产品的需求也从原来的单纯追求数量需求,转变为对农产品质量,营养,绿色环保等方面的需求,以满足其心理需要。由于农产品具有同质性强的特点,实施品牌营销战略,可以更好地将其与市场上的普通农产品区分开来,满足消费者的品牌需求,实现品牌农产品市场份额的增长。

    (三)提高吐鲁番地区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应对外来农产品的冲击需要实施农产品品牌营销品牌农产品一般都经过严格筛选,种植,加工和包装,最终产品必须通过多重程序检验,产品质量可以得到很好的保障;同时通过品牌营销推广,极大地提高其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对于提高本地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更好地应对外地农产品对本地市场的影响,将会起到非常有效的积极作用。

    四、做好吐鲁番地区农产品品牌营销的基础工作

    (一)加强商标的培育和推荐工作,发挥企业和政府主体作用各级政府应紧紧围绕吐鲁番地区设施农业、特色林果业、畜牧业积极培育吐鲁番地区农产品品牌,通过规模经营,产业管理,推广先进技术,健全质量检测,农业标准化和动植物疾病的预防控制系统的安全保障,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和市场知名度。在加强商标保护的基础上,重点培育和发展吐鲁番地区农产品着名商标、驰名商标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选择一批有实力、有潜力的企业及产品进行重点培育和引导,在商标注册、品牌创建推广等方面给予相关政策的支持和帮助,把产业化龙头企业做大做强,争创驰名商标,做成一批全国和新疆的知名品牌。通过举办营销专家讲座、品牌商标论坛和法律培训、学习考察等活动,充分调动企业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让企业充分认识品牌建立在市场竞争中的作用,提高企业经营者注册商标保护企业品牌意识,做好品牌发展规划,加大资金投入和人力资源配置,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使企业做大做强,带动和促进吐鲁番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二)重点抓好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技术法规和合格评定标准的宣传,严格按标准生产引导企业和农民增强主体意识和品牌意识,加强质量工作,积极抓好质量体系认证、管理体系认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认证工作。大力推广使用的葡萄、哈密瓜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作为带动地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做大做强原产地证明商标,加强品牌管理,努力营销拓展市场,提高具有市场竞争能力的品牌农产品占有率和整体规模,增强农产品竞争力和整体效益,全面提升吐鲁番地区农业经济发展实力。

第4篇

张馨月

(新疆克州环境监测站,新疆 阿图什 845350)

【摘要】吐鲁番葡萄干和张掖红提葡萄干在常压微沸(90℃~95℃)条件下采用V(硝酸):V(高氯酸)=4:1消解,应用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样品中的金属元素Na、K、Mg、Ca、Cu、Zn、Fe、 Mn含量,运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检测样品中金属元素Pb和Cd的含量。通过仪器最佳工作条件和试验方法研究从而确定出不同元素的含量。结果表明:样品中K、Na、Mg、Ca含量较大,Mn、Zn、Fe、 Cu、Pb含量较少,Cd未检出。方法的相对标准偏差为0.57%~2.12%。

关键词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金属元素;葡萄干

吐鲁番的无核白葡萄,生长力强,结果多,因为无籽,最适宜晾制葡萄干。制干后,葡萄粒色泽仍碧绿鲜艳,果肉柔软,为国内十果中之珍品,被称为“中国绿珍珠”。并含有丰富的天然果糖、蛋白质、维生素、纤维素以及人体所需的多种微量元素钾、钙、钠、镁等营养成分,是一种多用途纯天然健康食品。张掖红提葡萄采用日光温室栽培为主,在栽培过程中,不使用化学物质,施以有机物和生物性、矿物性肥料栽培的果实。张掖红提葡萄生产基地位于北纬38°的全球葡萄种植黄金生产带,大多数生产基地为千百年以来未开发利用的沙荒地,降水稀少,昼夜温差大,蓝紫光含量高,大气干燥,生长发育期间昼夜温差大,更适宜于葡萄的生长发育,用祁连高山冰雪融水浇灌,地理条件很优越。

我们在实验中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了吐鲁番葡萄干和张掖红提葡萄干中金属元素K、Ca、Na、Mg、Mn、Fe、Cu、Zn、Cd、Pb的含量,并对样品处理方法,仪器工作条件等因素进行了研究。

1仪器和材料

1.1仪器

AAS Zeenit 700原子吸收光谱仪(德国耶拿分析仪器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空心阴极灯:K、Ca、Na、Mg、Mn、Fe、Zn、Cu、Pb、Cd;KQ-250B型超声波清洗器(昆山市超声仪器有限公司);KDM型控温电热套(山东鄄城向阳仪器厂);电热鼓风干燥箱(上海福玛实验设备有限公司);电子天平(赛多利斯科学仪器北京有限公司);常压消解装置;玛瑙研钵;容量瓶等。

1.2材料

材料:葡萄干(新疆吐鲁番购买);红提葡萄(张掖市山丹县购买);

试剂:硝酸(优级纯 白银良友化学试剂有限公司),高氯酸(优级纯 天津化学试剂一厂);标准溶液由对应的基准金属或基准试剂配制,按标准溶液配制方法配成待测金属含量约为1.0000mg/mL的储备液,测定时稀释至所需浓度。所用标准溶液的介质均为4%硝酸,实验用水均为三次蒸馏水。所用玻璃仪器均依次用硝酸、自来水、三次水清洗,4% 硝酸浸泡过夜备用。基体改进剂用5%磷酸氢二铵。

2药品制备

药材的硝化处理:

1)药材的制备与仪器的组装

将吐鲁番葡萄干和张掖红提葡萄干,分别用三次蒸馏水清洗干净,置于通风阴凉处自然风干,风干后置于100℃电热鼓风干燥箱中充分干燥约6h,用玛瑙研钵研细备用。

称取吐鲁番葡萄干和张掖红提葡萄干各三份(称取实际质量见表1),分别置于洁净的干燥长颈圆底烧瓶,贴好标签。沿瓶壁缓慢小心地加入32ml浓硝酸,然后加入8ml高氯酸,轻轻振荡使溶液混匀,然后将溶液静置消解约12小时。接着按要求安装常压消解装置,使用电热套加热,使溶液保持微沸状态,消解约60h,消化液由黄棕色变为澄清的无色透明液体后,取下常压消解装置,消化完全。用电热套加热除酸,蒸发至液体少于2ml时停止加热,加入少量的三次蒸馏水,继续加热至无白雾出现,停止加热,冷却至室温,分别用三次水定容于100mL容量瓶中成为供试品溶液,编号保存备用。

2)基体改进剂对测定的影响

基体改进剂的主要作用是提高灰化温度[1]。石墨炉原子吸收测定时,加入基体改进剂可以避免所测元素的灰化损失,使基体在灰化阶段能完全烧尽而降低了背景吸收干扰。磷酸氢二铵、硝酸铵、硝酸镁等都是可以作为基体改进剂,在实验中,使用5%磷酸氢二铵作为基体改进剂,测量时消除基体干扰的效果较好,灵敏度也会增大。

3药品的处理

将定容的药品进行净化处理,过滤掉里面的微量残渣。

4实验分析处理

金属元素含量的测定: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是原子吸收光谱法中应用最常见的一种,对大多数元素有较高的灵敏度和检测极限、重现性好、快速并且易于操作,适用于测定易原子化的元素[2]。在实验中空气-乙炔火焰是用途最广的一种火焰,它的最高温度约2300℃,能用以测定35种以上的元素,但测定易形成难解离氧化物的元素(例如Al、Ta、Ti、Zr等)时灵敏度很低,不宜使用。

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是一种热解作用,使金属氧化物解离,它适用于有色金属、碱土金属,它主要针对易氧化难解离的碱金属及一些过渡元素[3]。目前常采用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试液中微克级或更低的痕量和超痕量元素[4]。由于葡萄干中铅、镉含量较低,火焰法不易检出,而石墨炉法的检出限比火焰分析技术高2至3个数量级,所以用石墨炉法来测定它们的含量。

根据各种方法的特点,使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吐鲁番葡萄干和张掖红提葡萄干中K、Ca、Na、Mg、Mn、Fe、Zn、Cu八种元素,采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吐鲁番葡萄干和张掖红提葡萄干中Pb和Cd两种元素。

1)工作曲线绘制

分别配制待测元素的标准系列工作溶液,按仪器的工作条件分别测定其吸光度。在工作范围内,各元素线性关系良好。

2)测定方法

仪器的工作条件必须同标准曲线测量时的相一致,保证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将样品溶液导入原子吸收光谱仪中进行测定。

3)实验方法的精密度

对样品供试液各取3份平行测定9次,计算样品中相对标准偏差(RSD),以检测测定结果的精密度,吐鲁番葡萄干各微量元素的相对标准偏差(RSD)在0.57~2.12范围内,张掖红提葡萄干中各微量元素的相对标准偏差(RSD)在0.73~1.73范围内,可见测定精密度符合要求,表明测定结果准确可靠。测定平均浓度和精密度RSD的值如表2和表3所示。

4)样品中金属元素含量测定结果

在选定仪器工作条件下,采用氘气灯扣除背景,按上述测定方法测定了葡萄中金属元素的吸光度(平行溶液三份),用线性回归方程计算出样品中金属元素的浓度,测定结果见表4。

表4葡萄中金属元素含量的测定结果(mg.g-1)

由表4可知,不同产地葡萄干中金属元素含量有差异:

吐鲁番葡萄干中金属元素含量大小为:K>Na>Ca>Mg>Fe>Zn>Mn>Pb>Cu

张掖红提葡萄中金属元素含量大小为K>Mg>Na>Ca>Fe>Pb>Mn>Zn>Cu。

其中,吐鲁番葡萄干和张掖红提葡萄干中K,Ca,Na,Fe,Zn含量相差大,这可能与葡萄自身的生长特点或当地土壤状况有关,有待进一步的研究。吐鲁番葡萄干和张掖红提葡萄干中金属元素K,Ca,Na,Mg含量比较大,这四种离子对它的生长有很大的作用。

5测定结果讨论

实验中用硝酸-高氯酸(4:1)混酸消化吐鲁番葡萄干和红提葡萄,样品中金属元素的RSD值在0.57%~2.12%之间,该方法所用仪器设备简单,操作步骤简便。说明原子吸收光谱法是研究金属元素含量的有效方法。

参考文献

[1]殷忠.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食品中锡时基体改进剂硝酸钙的作用[J].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2004,21(3):39-41.

[2]李雯,杜秀月.原子吸收光谱法及其应用[J].盐湖研究,2003,11(4):67-70.

[3]清华大学分析化学教研室.现代仪器分析[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83:63-101.

第5篇

论文关键词:ASEB栅格分析法,体验旅游,吐鲁番市

1、ASEB栅格分析法

ASEB栅格分析法是一种新型的以消费者为导向的管理手段。它专门针对由体验型消费引发的问题而设计,是对传统的SWOT分析方法的改进,有利于在体验型产品开发中对消费者或者市场导向的产品进行开发与升级。

ASEB(Activity, Setting, Experience, Benefit)将曼宁—哈斯—德赖弗—布朗(Manning—Hass—Driver—Brown)的需求层次分析即活动、环境、体验、和利益与SWOT分析中的不同要素相互对应结合起来,形成包括16个单元的矩阵,按顺序从SA(对活动的优势评估)到TB(对利益的威胁评估)对这16个单元逐次进行研究分析。ASEB栅格分析法从消费者的角度对活动、环境、体验与利益的优势、劣势、机遇与威胁的分析和评估,并对项目进行策划与改进,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要。如下表1、表2所示:

需求层次

举例

第一层次:活动

别墅体验是居住

第二层次:环境

A.自然环境

自然风景 人造景观 美丽的花园

B.社会环境

自然和谐 邻里之间怡然相处

C.管理环境

私密性好 井然有序 安静安全

第三层次:体验

室内居住 户外散步 会所内活动 邻里交谈 上下班 接送孩子

第四层次:收益(心理满足)

了解社区基本概况 感受社区文化氛围 发现自身潜在居住需求

表1:曼宁—哈斯—德赖弗—布朗的需求层次

活动(Activity)

环境(Setting)

体验(Experience)

利益(Benefit)

优势(Strengths)

SA

SS

SE

SB

劣势(Weaknesses)

WA

WS

WE

WB

机遇 (Opportunities)

OA

OS

OE

OB

威胁(Threats)

TA

TS

TE

TB

表2:ASEB栅格分析法及其单元代号(ASEB分析矩阵)

2 吐鲁番市旅游资源状况

2.1 吐鲁番市旅游资源概况

吐鲁番市位于天山东部博格达山南麓,吐鲁番盆地中心,是丝绸之路上的一颗灿烂的明珠。吐鲁番市宝贵的旅游资源拥有 34 种基本类型,占全国总类型的 45.9%,占全疆总类型的 60.7%,且资源的文化底蕴丰实,内质持久稳定,有强劲而持续的吸引力。吐鲁番市旅游资源具有鲜明的代表性且是新疆各类旅游资源的缩影,不论是人文旅游资源如民俗风情、历史文化,还是自然风光旅游如沙漠、戈壁、绿洲、湖泊、石油、水果、雅丹地貌以及奇特的水利工程和优质的农副产品,都在吐鲁番有集中反映,且景点相对集中,资源组合性好,垄断性高,利于开发组合。

2.2 吐鲁番市旅游资源地域特征

吐鲁番市所有旅游资源的形成都与当地自然环境分不开,独特的自然环境造就了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统一性,赋予了旅游资源以下特征:

1) 自然环境孕育之自然、历史文化景观

交河故城遗址、高昌故城遗址、柏孜克里克千佛洞、阿斯塔那古墓群、亚尔乡坎儿井以及火焰山等无一不是自然环境与历史文化有机结合的产物。

2) 自然环境与传说文化相交融之景观

火焰山、艾丁湖、坎儿井、葡萄沟、吐鲁番民居中的半地窖建筑等附会着生动的传说或典故,例如《西游记》关于火焰山的传说等,它们是在独特的干热气候环境下所增加的一种附会传说文化。反过来,这些传说文化又加强了自然景点的感染力。

3) 自然环境与科学文化相交融之景观

吐鲁番市许多奇特的自然景观或自然现象都有令人感兴趣的科学理念作为其成因的诠释。如火焰山、艾丁湖的形成,白杨雅丹地貌、盘吉尔怪石林的成因和特点等都有其科学的形成机理。在解释这些独特的现象时,一定要与科学文化联系起来,塑造的浓厚科学文化氛围。

4) 自然环境与维吾尔民族风情相交融之景观

吐鲁番市处处蕴含着维吾尔的民族风情。如葡萄沟、葡萄干晾房、麻扎等都充满了古今民族的浓郁风情,同时又与干热的自然环境条件联系在一起。

5) 自然环境与绿洲农业文明相交融之景观

吐鲁番热而不闷、地表干旱而地下成河、气温高、温差大,其独特的气候是喜温作物特别是瓜果作物生长的“原材料”, 异常干燥的气候,抵制了病虫害,使得瓜果的糖度特别高,例葡萄、哈密瓜等。悠久的种植历史和优良的品质,使吐鲁番成为享誉世界的“瓜果之乡”。以及堪称世界奇迹的坎儿井水利工程都是自然环境和绿洲农业文明相交融的产物和生动体现。

3 吐鲁番旅游开发的ASEB栅格分析

通过对吐鲁番市旅游产品的整合、评价、分析,得出ASEB战略矩阵图(表3)。

表3 吐鲁番市旅游产品开发的ASEB战略矩阵图

Table 3:  Turpan city tourism product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ASEB matrix

4 吐鲁番旅游产品谱系设计

通过ASEB栅格分析法对吐鲁番市旅游资源进行深层次评价与分析,有针对性的设计吐鲁番市旅游产品谱系,打造吐鲁番市“阳光、绿色、健康、文化”之旅,让游客在旅游中体验文化,在活动中获得健康,在娱乐中增长知识。产品谱系设计具体如下(表4):

表4 吐鲁番市旅游产品开发的产品谱系

Table 4: Turpan city tourism product development products pedigree

5 结论

在当前“体验经济”浪潮下,要将具有“独此一家”旅游资源的吐鲁番市旅游产品推上体验旅游的舞台,首先应当进行全面的旅游资源探索、评判、分析和设计。因此,本文运用ASEB栅格分析法从旅游者的角度对吐鲁番市旅游产品的活动、环境、体验与利益的优势、劣势、机遇与威胁所构成的从16个单进行了分析、评估和深度研究,并结合生态文明的时代要求,设计出多样化的体验路线和产品谱系,满足旅游者的需求,以利于吐鲁番市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简介] 文 斌(1972--)男,新疆乌鲁木齐市人,新疆财经大学旅游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旅游开发与旅游影响,旅游公共服务;电话: ;地址: 新疆乌鲁木齐市北京路新疆财经大学旅游学院(830012);电子邮箱:xjwenbin@163.com

参考文献

[1]宋咏梅,孙根年.试论体验旅游的理论框架与塑造原则[J].社会科家,2006,122(6):115-119.

[2]胡月明.吐鲁番窥情[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3:179.

[3]张河清.区域民族旅游开发导论 [M] 北京 :中国旅游出版社,2005.

[4]邓光奇.民族地区旅游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研究[M]. 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6.

[5]杨丽,陆易农等.吐鲁番葡萄沟景区旅游形象定位及塑造研究[J].生态经济,2007(5):248-251.

[6]杨丽,陆易农等.新疆吐鲁番葡萄沟景区旅游市场营销组合策略[J].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1):35-40.

[7]韩春鲜.吐鲁番地区旅游业持续发展研究[J].新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11).

第6篇

关键词:高昌王国

葡萄园土地 租酒管理

高昌国,位于今吐鲁番盆地,东西300里,南北500里。西汉时原为车师前部地,称高昌壁。前凉时始为郡县,北凉时,沮渠蒙逊在此设郡。公元439年,北凉灭国,沮渠无讳、沮渠安周,西渡流沙来到高昌,建立了流亡政权。沮渠氏治理高昌多年,终为柔然所并。公元460年,柔然立阚伯周为高昌王,其后高车灭阚氏,又有张孟明、马儒等相继为王,但时间都不长。公元499年,金城人麴嘉在此建立麴氏高昌王国。麴氏传九世十王,至公元640年(唐贞观十四年)被唐所灭。“麴氏全盛时,南接吐谷浑,东连敦煌,西抵龟兹,北邻敕勒(天山北麓)”⑴。 《隋书·西域传》云:“高昌国者,则汉车师前王庭也,去敦煌十三日行。其境东西三百里,南北五百里,四面多大山。……地多石碛,气候温暖,谷麦再熟,宜蚕,多五果。…多葡萄酒”⑵。高昌故城在今吐鲁番市东约40公里的哈拉和卓乡。

一、麴氏高昌王国的葡萄园土地分配方式及所有制形态

从吐鲁番出土的文书资料来看,麴氏高昌王国时期,国家对葡萄园土地的管理是十分重视的,官府经常对葡萄园土地进行踏勘、统计、检查。葡萄园土地作为麴氏高昌王国的重要生产资料,其所有制形态主要表现为国家对葡萄园土地的最终所有权和葡萄园主对葡萄园土地的实际占有权,但国家对葡萄园土地的最终所有权最直接的表现为:是官府对葡萄园土地收入的分配权,即收取租酒的权力。

据一些学者研究,麴氏高昌王国的田地因质量不同而被分成常田、部田、潢田、厚田、薄田等,葡萄园土地所占的是常田中的好田。官府按一定方式分给具备一定条件的人。一般人受田数额较小,大约在60步至3亩60步之间,极个别也有多者⑶。

吐鲁番出土文书反映出高昌王国对葡萄园土地有两种分配方式:

(一)、以现实葡萄园自然面积为基础,把每一块葡萄园按具有不同亩数的地段,分给具备一定条件的人。阿斯塔那320号墓出土的麴氏高昌王国时期《高昌苻养等葡萄园得酒帐》(一)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这一情形。

该文书云:“〔前缺〕……步得……保一亩六十步,苻养……武一亩六十步,张阿富……一亩卅步,翟祐相……贾车蜜一亩六十步,……亩六……宕廿九亩半九十步,得酒一……半。宗……二亩六十步,安保真一半,……亩半九十……酒百八十九斛三斗七升半。……宁冯保愿二,郭阿刍鸟一一亩六十步,一亩六……酒廿六斛二斗半。……阿狯二亩,袁保祐一亩六十步,郑半亩,……酒十斛”⑷。

从此件文书我们不难看出,把若干人分成若干组来统计他们的得酒量,这必定以某种事实为依据,其依据必定建立在同一组人在同一大的自然葡萄园内都分得自己的一份。此种情况,阿斯塔那99号墓出土文书《高昌勘合高长史等葡萄园亩数帐》更直接反映了这一点。

该文书云:“高长史下蒲桃(葡萄):高长史陆拾步,畦海幢壹亩半究(九)拾步,曹延海贰亩陆拾步,汜善祐贰亩半陆拾步,车相祐贰亩陆拾步,麴悦子妻贰亩陆拾步,合蒲桃(葡萄)拾壹亩究拾陆步。高相伯下蒲桃(葡萄):高相伯贰亩,田明怀壹亩陆拾步,令狐显士壹亩半陆拾步,索(亩)究拾步,合蒲桃柒亩究拾步。将马养保下葡萄:马养保壹亩陆拾步,孟贞海壹亩半叁拾陆步,合蒲桃 贰 亩 半究拾陆 步。常侍平仲下葡 萄:常 侍平仲贰亩究拾捌步,刘明达肆拾步,张憙儿贰亩(后缺)”⑸。

在这里,首先需要指出《高昌勘合高长史等葡萄园亩数帐》是一件官方文书。这件文书的内容是传令高长史、高相伯等人“下葡萄”。“勘合”一词在这里,不能理解为是“丈量、合计高长史、高相伯等人的葡萄园亩数”。所谓“勘合”,就是一件文书加盖印信后分为两半,当事者双方各执一半,查验骑缝半印,作为凭证。文书整理者之所以断定此件文书为“勘合”件,首先是从此件文书的行文格式和内容上做出判断的。再一个就是从同一墓葬出土的其它文书如:《高昌延寿某年勘合行马表启》(一)、(二)、(三)、(五)、(七)、(八)等文书纸边或粘接缝背部押署有:“保、信、庆、欢、政”等字⑹。《高昌侍郎等传尼显法等计田承役文书》接缝背部押署有“方竣”二字⑺。这些文书都是“勘合”件之情形作出判断。

孙振玉先生在研究麴氏高昌王国葡萄园土地的所有制形态及其分配方式时,曾援引《高昌苻养等葡萄园得酒帐》(一)、《高昌勘合高长史等葡萄园亩数帐》,来说明当时“有若干人共同分了某一葡萄园并且接受共同的约束和管理,”或者“一些人恰好独自分到一块葡萄园,而后又与邻近葡萄园的人结合在一起接受某种共同的管理和约束,尤其是在交纳租酒和田地管理方面。”他指出在《高昌勘合高长史等葡萄园亩数帐》这件文书中,“不仅把若干人置于一人名下统计其葡萄亩数,而且明确写明置于那人之‘下’”⑻。对于孙先生对此文书中“下”字的理解,笔者有不同的看法,认为此文书中“高长史下葡萄”、“高相伯下葡萄”、“马养保下葡萄”、“平仲下葡萄”等句中的“下”字,是一个动词。应作为“采摘”理解。习惯上在我国北方许多地方,现在民间仍称“摘枣、摘柿、摘葡萄”为“下枣、下柿、下葡萄”,把“卸货”叫作“下货”。在这里“下”置于人名之后,物名之前,只能作为动词来使用。“下”在这里有降落的意思。但这是由于人的作用葡萄才降落了下来,而不是人下面有葡萄。所以说,“下”字在此不是作为“方位词”来使用的。此文书中反映的情况是:高长史与畦海幢等五人的葡萄园在一起或邻近,官府下令(通知)由他采摘包括他自己在内的六户的葡萄园的葡萄。文书中所云高相伯、马养保、平仲等人情况也如此。这说明:有若干人共同分得了某一葡萄园,或某人的葡萄园与某几个人的葡萄园邻近。由某人采摘某几人葡萄园内的葡萄,并不等于某几人和他们的葡萄园就接受某一人的约束和管理。

(二)、把适合种植葡萄的好田作为葡萄园分给一些具备条件的人经营。所谓好田,就是文书中所见的常田。阿斯塔那326号墓出土的《高昌污子从麴鼠儿边夏田、鼠儿从污子边举粟合劵》文书对此有所反映。

该文书云:“儿边夏中渠常田一亩半,亩交与夏价银钱拾陆文,田要迳(经)壹年。赀租佰役,悉不知;若渠破水讁,麴郎悉不知。夏田价,仰污子为鼠儿償租酒肆斛伍兜。酒多少,麴悉不知,仰污了。二主合同,即共立劵。成之后,各不得返悔,悔者一罚二入不悔者(后略)”⑼。

大家知道,常田在麴氏高昌王国时期的文书里,是标志土地质量上乘的名词。它不仅可以种植葡萄、蔬菜,而且还可以种植各种粮食作物和其它经济作物,不像葡萄园、菜园土地那么用途专一。从这件文书我们可以看到,污子从麴鼠儿那里夏取常田一亩半,并按照每亩夏价银拾陆文交与麴鼠儿了,但后面为什么又讲“夏田价,仰污子为鼠儿償租酒肆斛伍兜”呢?很清楚,麴鼠儿这块常田是官府分给他作为葡萄园土地来经营的,否则,不会要污子为他“償租酒肆斛伍兜”。

国家对葡萄园土地的最终所有权还表现在官府对葡萄园土地的控制方面,吐鲁番出土文书中有官府干预民间葡萄园土地买卖和调整或再分配园主葡萄园的纪录。阿斯塔那152号墓出土有两件民间买卖葡萄园时向官府的书面呈请。

其一、《吕阿子求买桑葡萄园辞》,该文书云:

延昌六年丙戌八日,吕阿辞:子以人微产甚少,见康有桑蒲桃(葡萄)一园,求买取,伏愿殿下照兹所请,谨辞。

中兵参军张智寿传

听买取⑽。

其二、《吕浮图乞贸葡萄园辞》,该文书云:

延昌卅四年甲寅岁六月三日,吕浮图辞:图家乏,觕用不周,於樊渠有蒲桃(葡萄)一园,迳(经)理不,见(现)买得蒲桃(葡萄)利,惟下悕乞贸取,以存听许,谨辞。

通令史麴儒

令听贸⑾

由此可见,民间买卖葡萄园土地是要经过官府批准的,否则,官府有权进行干预。

另外,官府对葡萄园土地的最终所有权,还表现在调整或再分配园主葡萄园土地、或免除园主服役等方面。阿斯塔那99号墓出土的《高昌侍郎焦朗等传尼显法等计田承役文书》云:

“(前缺)……田二亩半役,永为业。侍郎焦朗传:张武儁寺主尼显法田地隗略渠桃一亩半役听断除;次传张羊皮田地刘居渠断除桃一园,承一亩半六十步役,给与张武儁寺主显法永为业。……次依卷(劵)听张令子买张永守永安 么图渠常田一分,承四亩役;买东高渠桃一园,承一亩半卅步役,永为业。……(后略)”⑿。

从上述情况来看,。官府无论是对庄园主,还是对寺院主尼,或一般平民所种植的葡萄园土地,皆有权其进行调整、或再分配,直至免除服役。当然,官府的所作所为也是在国家法律约束下进行的。虽然文书中没留下这样的条文,但从园主对葡萄园土地的实际占有权方面可以反衬出这一点。这就是说,土地的国有权不可侵犯,官府代表国家行使权力,葡萄园土地作为麴氏高昌王国的主要生产资料,其最终所有权必须牢牢掌握在国家或官府手中。但在实际占有和使用方面允许有一定的灵活性和多样性。吐鲁番出土文书反映的情况主要有以下三种:

(一)、官府将葡萄园作为永业田授予园主,园主有权将它传给子孙,或遗赠他人。

(二)、葡萄园土地经呈请官府批准后可以买卖。

(三)、园主对自己所占有的葡萄园土地,有权出租。

对于后两种情况我们在前面已经论及。第一种情况,前见《高昌侍郎焦朗等传尼显法等计田承役文书》,此文书所记除官府将刘居渠葡萄地一园作为永业田调整给显法外,还有“听张令子买张永守永安 么图渠常田一分,承四亩役;买东高渠桃一园,承一亩半卅步役,永为业”语。虽然吐鲁番出土文书中尚未见到园主将葡萄园土地作为祖业传给子孙的记载,但阿斯塔那10号墓出土的《高昌延寿四年参军汜显祐遗言文书》却从另一个角度证明了这一点。该文书云:“延寿四年丁亥岁,闰四月八日,参军显祐身平生在时作夷(遗)言文书,石宕渠蒲桃(葡萄)壹园与夷(姨)母。……阿夷(姨)得蒲桃(葡萄)一园,生死尽自得用”⒀。由此判断:既然园主在死后可以将葡萄园作为遗产转赠给他人,其传给诸子孙的情况就完全有可能存在了。

二、麴氏高昌王国的“租酒”管理与“岁后入酒”时间辩

前面我们指出,葡萄园土地作为麴氏高昌王国的重要生产资料,其所有制形态主要表现为国家对葡萄园土地的最终所有权和葡萄园主对葡萄园土地的实际占有权,但国家对葡萄园土地的最终所有权最直接的体现还是国家对葡萄园土地收入的分配权,即收取租酒的权力。吐鲁番出土文书中涉及到租酒方面的文书很多,但最具代表性的是前面我们已经提到的阿斯塔那320号墓出土的《高昌张顺武等葡萄园亩数及租酒帐》⒁,和阿斯塔纳24号墓出土的《高昌条列得后入酒斛斗数奏行文书》⒂。下面我们就通过对这两件文书探讨来分析一下麴氏高昌王国的租酒管理与入酒时间。

《高昌张顺武等葡萄园亩数及租酒帐》(以下简称《租酒帐》),残存四段,首尾均缺,累计文字43行,每行皆残损,内容涉及葡萄园种植数与租酒数76户。 现将其校正后抄录如下:

(一)(前缺)

1、……亩,无租。

2、张武顺桃贰亩陆……

3、……亩,租了。

4、法贞师桃叁亩陆拾步,储酒伍斛,……贰斛。

5、康寺僧幼桃半亩,租了。

6、康安得桃陆拾步,……

7、……桃半亩,无租。

8、索祐相桃陆拾步,租了。

9、康崇相桃贰……储酒伍斛、得酒壹姓有拾斛。

10、康众憙桃壹亩……酒贰斛。

(后缺)60TAM320:01/8

(二)(前缺)

11、……拾步,租……

12、……斛。

13、任阿悦……

14、……伍斛,得酒两姓……

15、……伍斛。

16、出提勤寺桃壹……

17、……亩半,储酒肆斛,有酒捌……

18、……斛。

19、焦庆伯桃半亩,租了。

20、王……租了。

21、史寺……叁亩半陆拾步,储酒伍斛……捌斛。

22、解特……亩陆拾步,有酒陆斛。

23、王阇……壹陆拾步,有酒陆斛。

24、……桃壹(亩)陆拾步,租了。

25、……桃壹(亩),租了。

26、苏子悦桃……租。

27、焦文崇桃壹亩,租了。

28、……桃贰亩半陆拾步,租了。

29、桃壹亩陆拾步,有酒叁……

30、庆则桃贰亩半,储酒伍(斛),(得)酒两姓有贰拾陆斛。

31、将崇……半亩陆拾步,有酒伍斛。

32、崇师桃半亩玖拾步,租了。

33、王……壹亩半,有酒伍斛。

34、宋留儿桃壹亩半,租了。

35、白赤头桃壹亩半,有……

36、……桃贰亩,储酒捌斛,得酒两姓有叁拾斛。

37、康欢……

38、……桃壹亩陆拾步,无租。

39、韩延……

(后缺)60TAM320:01/1

(三)(前缺)

40、……酒陆姓有捌拾斛。

41、王子相桃壹亩半,租了。

42、龙……步,得酒陆斛。

43、索寺德嵩桃贰亩,储酒捌斛,得酒壹姓……

44、……寺桃壹亩半,储酒拾伍斛,得酒叁姓半有伍拾斛。

45、张仲祐桃壹……步,无租。

46、毛保谦桃贰亩半,储酒 斛,无酒。

47、显真师桃壹亩半陆拾……壹姓有拾伍斛。

48、袁保祐桃贰……无租。

49、麴寺尼愿崇桃贰亩,得酒……拾肆斛。

50、将泉庆桃壹亩,得酒……

51、阿狯桃贰亩,无租。

52、张延嵩桃……拾步,无租。

53、张愿伯桃壹亩半……

54、……欢桃壹亩,租了。

55、汜延受桃……酒伍(斛),得酒壹姓有拾贰斛。

56、……桃壹亩半,得酒伍斛。

57、……租。

58、王祐儿桃……酒壹姓有拾肆斛。

59、辛阿元……

60、……延伯桃……柒斛。

61、白寺真净桃壹亩陆……

62、……寺桃贰亩陆拾步,(得)酒柒……

63、……寺桃贰亩半陆拾(步),储……

64、……酒两姓得贰拾……

65、……善愿无桃,得酒……

66、……奴子贰……

67、……僧保桃……

(后缺)60TAM320:01/2

(四)(前缺)

68、……人抚军寺桃伍亩六拾步,储酒叁拾斛,得酒拾壹姓有壹佰肆拾贰……

69、……无桃,得酒两姓有贰拾柒斛。

70、史伯悦桃壹亩陆拾步,无租。

71、吕马……

72、……租了。

73、主簿尸罗桃壹亩半,得酒肆斛伍兜。

74、张法儿桃壹亩半……

75、……相嵩桃壹亩半,储酒伍斛,得酒壹姓半……

76、隆叙桃叁亩,无租。

(后残)60TAM320:01/3

《租酒帐》这件看似寻常的文书,其中一些简单的字、词却给一些学者带来了不小的困惑,尽管有人为摆脱这种困惑已作了有益的尝试,但最终结果仍不能令人信服。笔者认为:要读懂这件文书,首先要对《租酒帐》中所列以下几类句子中的有关字、词作出解释。

1 、《租酒帐》1、7、38、45、48、51、52、70、76条类似“某人桃×亩,无租。”或“某人桃×亩×(××步),无租。”中的“无租”作何解释。

2、《租酒帐》5、8、19、24、25、27、28、32、34、41、54条类似“某人桃×亩,租了”。或“某人桃×亩×(××步),租了。”中的“租了”作何解释。

3、《租酒帐》17、22、23、29、31、33条类似“某人桃×亩××,有酒×斛”或“某人桃×亩××,储酒×斛,有酒×斛”中的“有酒”作何解释。

⒃ 4、《租酒帐》46“毛保谦桃贰亩半,储酒斛,无酒。”中的“储酒”、“无酒”作何解释。

5、《租酒帐》65“……善愿无桃、得酒……”和67“……无桃,得酒两姓有贰拾柒斛”中的“无桃、得酒”作何解释。

6、《租酒帐》9、14、30、36、40、43、44、47、55、58、68、69、75条类似“某人桃×亩×(××步),储酒×斛,得酒×姓(半)有××(×××)斛”中的“储酒”、“得酒”、“姓”、“有”作何解释。

转贴于 如果对上述几类句子中的有关字、词不能够作出合理解释,那么就不能读通《租酒帐》全文,或者说就没有读懂《租酒帐》全文,也就很难弄清《租酒帐》中所涉及到的问题。吴震先生指出:“储酒当指原贮酒,得酒指新酿得酒,有酒则指现实存有酒数。‘无租’是因故蠲除,‘租了’谓租已纳讫。有桃(葡萄园)无酒,或因园是新辟尚未收获;无桃却有酒者,或是自己无葡萄园(非园主)但从他人夏来者”⒃。笔者不同意吴震先生的观点。

1、《租酒帐》1、7、38、45、48、51、52、70、76中的“无租”应释为“无人租种”,或释为“无人经营”。在这里“无”指“无人”,“租”指“租种”或“经营”。据此,《租酒帐》51的“阿狯桃贰亩,无租”。可直译为:“阿狯葡萄贰亩,无人经营”。或译为:“阿狯原来的贰亩葡萄地,现在无人租种。”其它诸条类同。吴震先生认为“无租”是“因故蠲除”的说法欠妥。至于说为什么“阿狯原来的贰亩葡萄地,现在无人租种。”或是阿狯租期已到,不再续租,或官府尚未授与他人租种,或者是因自然因素导致阿狯无法经营,比如旱灾、水灾、风沙灾害,葡萄园已毁等。

2、《租酒帐》5、8、19、24、25、27、28、32、34、41、54中的“租了”,应释为“他人租种了”。在这里,“租”为动词,“租”仍指“租种”。“了”为助词,表示“租种”过程已经完成。谁租种了,肯定是他人。据此,《租酒帐》8“索祐相桃陆拾步、租了。”和19“焦庆伯桃半亩,租了。”可译为:“索祐相葡萄地陆拾步,他人租种了”。和“焦庆伯葡萄地半亩,他人租种了。”其它诸条类同。吴震先生把“租了”解释为“租已纳讫”似可商榷。

3、《租酒帐》17、22、23、29、31、33中的“有酒”,其本义应为“有租酒”。但是,如果我们拿《租酒帐》中“某人桃×亩×,得酒×斛”或“某人桃×亩××,储酒××斛,得酒××斛”来与“某人桃×亩×,有酒×斛”或“某人桃×亩××,储酒××斛,有酒××斛”比较的话。就会发现,“得酒”是必须上交之酒,“有酒”是要交也可缓交之酒。这就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官府在核定“租酒”任务时是根据葡萄园当年的实际经营情况来确定的。据此,《租酒帐》33“王……壹亩半,有酒伍斛”,可译为“王某人壹亩半地,有租酒伍斛”其它诸条类同。

4、《租酒帐》46“毛保谦桃贰亩半,储酒斛,无酒。”中的“储酒”当指毛保谦上年(或上次,或历年累计)所交租酒帐面结余的酒。“储”在这里作“贮存”,引伸为“结余”解释较为合理。否则,为什么毛保谦贰亩半葡萄没有租酒任务。“无酒”即“此次没有租酒任务”。为什么。因为上年(或上次,或历年累计)所交租酒的余额正好与此次“得酒”数相抵持平,故为“无酒”。此类情况,《租酒帐》中仅见一例。吴震先生把“有桃(葡萄园)无酒”,解释为“或因园是新辟尚未收获。”这恐怕不够全面。假若尚有“有桃,无酒”情况存在,当是官府根据当年实际情况,具体对某一葡萄园勘验后所作减免决定的体现。它不仅仅是“因园是新辟尚未收获”,还可能包含其它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比如旱灾、水灾、风灾、虫灾、等其它灾害对葡萄造成的减产或其他人为因素等。

5、《租酒帐》65“……善愿无桃,得酒……”和69“……无桃,得酒两姓有贰拾柒斛”中的“无桃”,即“没有葡萄”。“得酒”即为“必须上交之酒”,“得”在这里作“必须”解。为什么“善愿无桃”还必须上交租酒呢?这与46“毛保谦桃贰亩半、储酒斛,无酒。”正好形成显明对比。这说明一个什么问题呢?说明某人无桃,但累计欠帐,不交不行,故而才出现了“无桃,得酒”的局面。孙振玉先生认为“得酒”的“得”字,在这里“基本上取其原意”即“得到”,是“接收、获得意,而无其它引伸和变化。”并以《租酒帐》64“……酒两姓得贰拾……”为例,来说明“得”字“在使用上、其搭配、其位置是灵活的。”⒄笔者认为:《租酒帐》64条中的“得”字仍应作“必须”解释,通俗一点,“得”在这里还可以解释为“必须要”或“需要”,而不能解释为“得到”。因为“姓”为容器,非指人(对“姓”字笔者曾有专文详细考证)⒅)。

6、《租酒帐》9、14、30、36、40、43、44、47、55、58、64、68、69、75中的“储酒”,当与46中的“储酒”意思相同,即“储”当作“贮存”,引伸为“结余”。“得酒”当与65条中的“得酒”意思一样。“得”在这里也作“必须”解,还可以引伸为“还需要”。“姓”为容器,“姓”是“罂”或“翁”的一个通假字。吴震先生取“有”字本义,把“有”作有无之“有”解释,不够准确。笔者认为:“有”字在这里可以引伸为“拆合或合计”之意。据此,《租酒帐》30“某人桃贰亩半,储酒伍(斛),得(酒)两姓有贰拾陆斛。”可译为:“某人有葡萄园贰亩半,结余租酒伍斛,必须(或还需要)再交租酒两姓计贰拾陆斛。”其它诸条类同。

通过对《租酒帐》不同类型例句中相关字、词的解释及全句的解读,使我们初步认识到,这是一份麴氏高昌王国时期官府对新老葡萄园主收交租酒时的“年终决算表”。同时反映出麴氏高昌王国官府对葡萄种植业和“租酒”管理方面的一些具体政策与做法。比如“经营自由”,租期满了可以不租,租期中间也可以转租。收成好了,可以“储酒”转抵下年租酒。收成不好,租酒也可以缓至下年再交,遇灾逢难租酒还可以减免。这在《租酒帐》中都能隐隐约约地反映出来。

关于官府是如何确定每个葡萄园经营户当年的得酒量的,这在《租酒帐》中也有所反映。吴震先生对《租酒帐》第三段第44条“(某)寺桃壹亩半,储酒拾伍斛,得酒叁姓半有拾伍斛。”和第四段第68条“……人抚军寺桃伍亩陆拾步,储酒叁拾斛,得酒拾壹姓有壹佰肆拾贰斛。”两例,平均每亩葡萄的得酒量进行过检验,根据他的测算:

44、12升×50÷1.5=400升

68、12升×142÷5.25=324.6升(31)

但是,他的检验方法是错误的,笔者认为,以1斛为12升计,每"姓"容酒斛数一样,44、68两例的平均每亩葡萄的得酒量应该是12升×(上年储酒量+当年得酒实际总量)÷亩数,这才是该例当年平均每亩葡萄的应得酒量。即:

44、12升×(15+50)÷1.5=520升

68、12升×(30+142)÷5.25=393.1升

因为44、68两例中的储酒量+得酒实际总量,才是当年官府下达给葡萄园主的租酒任务(应得酒量)。如果没有"储酒"帐面结余,他们的"得酒量"将会大于50斛和142斛。为什么这两例每亩葡萄的得酒量不一样呢?这恐怕有一个土地的质量问题,或许一个是新园,一个是老园。还可能存在其它情况。比如遭受风灾、虫灾。阿斯塔那62号墓出土的属北凉时期的《翟疆辞为共治葡萄园事(一)》文书中,就有“今年风虫,葡萄三分枯花”⒆的记录。 由此可见,官府对葡萄经营户所下达的每年的租酒任务是要经过实际踏勘或调查后才作出的。

《高昌条列得后入酒斛斗数奏行文书》(以下简称《入酒数奏行文书》),现存三残段,共12行。这是一件涉及官府征收租酒时间的文书。

所谓“入酒”,即葡萄园经营户按官府规定向官府交纳的租酒。《入酒数奏行文书》第一行有“岁后入酒”一词,吴震先生据此认为:“此是后入酒,必有前(或先)入酒。入酒据葡萄园”⒇。孙振玉先生 也有同感,并在《试析麴氏高昌王国对葡萄种植经济以及租酒的经营管理》一文中对吴先生的说法进一步进行了论证。孙先生援引下列文书为证:

1、《高昌延寿二年正月张喜儿入租酒条记》:“昌甲申岁租酒,肯……麴延陀、侍郎欢隆、谢遇、海祐……汜欢伯、延寿年乙酉岁正……喜儿入”(21)。

2、《高昌延寿十三年正月赵寺法嵩入乙未岁僧租酒条记》:“高昌乙未岁僧祖(租)究(酒)下,赵寺法嵩叁斛贰斗,军巩延岳、张庆俊、郭乐子、翟怀愿、汜延……岁正月廿六日入”(22)。

3、《高昌延寿十三年十二月赵寺法嵩入当年僧租酒条记》:“高昌丙申岁僧租住下赵寺法嵩叁斛贰斗,参军张、欢海、杜海明十二月四日入”(23)。

4、《高昌延寿十二至十五年康保谦入驿马粟及诸色钱麦条记》:“〔前略〕乙未岁租酒银钱贰文,丁酉岁正月四日康保谦入、唐伯相记〔后略〕”(24)。

5、《高昌条列得后入酒斛斗数奏行文书》:“……岁后入酒额:虎牙天护、司空……”

他指出:“第一、在这五件文书中有三件文书写明入酒时间是在某年正月;第二、有一件文书写明入酒时间是十二月;第三、唯一写有‘后入酒’的文书开头是‘……岁后入酒’;第四、在十二月所入之酒为当年应入的酒,而在正月入的酒则是前一年或前二年应入之酒;第五、作为租酒而入的有酒也有银钱。”依据这五点,他认为:“第一、五件文书有三件写明入酒时间是正月似不应简单地视为一种巧合。第二、‘……岁后入酒’是指××年后入酒而非某某人后入酒。第三、再参照确实有十二月入酒一说,可否确定这次后入酒时间为十二月。而第三件文书中十二月所入之酒为‘后入酒’。这样,结论就明显了:麴氏高昌王国所规定的入酒时间一年分为两次,每年正月和十二月;正月为前(或先)入酒,十二月为‘后入酒’”(25) 。

笔者不同意孙先生对“岁后入酒”一词的解释。事实上人们在入酒的时间观念上并没有把一年排出前后。而是吴先生和孙先生强行把“后入酒”从“岁后入酒”一词中剔离了出去。关于“岁后入酒”的真正含义,关键是如何确认“岁后”这一概念。“岁后”,根据笔者对其字面的理解,“岁”即为“年”。“岁后”即“年后”。 但“年后”的“年”,在这里是指“过年”的年。“年”即春节。“年前”指春节前。“年后”也就是指刚刚过了春节之后。春节为每年的正月初一。即便是现在,我国许多地方都把春节前称“年前”,把过了春节称“年后”。“年后”是一个约定俗成的概念。

由此看来,孙先生援引的五件“入酒文书”中,就不是三件文书写明入酒时间在某年的正月,而是有四件文书都表明入酒时间在某年正月。虽然《高昌延寿十三年十二月赵寺法嵩入当年僧租酒条记》有“十二月四日入”字样,但根本不足以说明麴氏王国在征收租酒的时间安排上有前、后两次之分。事实上,孙先生援引的五件“入酒文书”中没有一件记有“先入酒”或“后入酒”。多数记的是正月入酒。尽管有一件记的是十二月入酒,但每年的十二月与下年的正月又是邻月。比较客观的推断:麴氏高昌王国所规定的入酒时间当在“年终岁后”之际,即当年的十二月和来年的正月。

注释:

⑴《新疆各族历史文化辞典》“高昌”条,中华书局,1996年版,340页。

⑵见《隋书·西域传》,中华书局,1973年,第1846~1847。

⑶孙振玉:《试析麴氏高昌王国对葡萄种植经济以及租酒的经营管理》《吐鲁番学研究专辑》,敦煌吐鲁番学新疆研究资料中心 编,1990年11月版,230页。

⑷《吐鲁番出土文书》〔壹〕文物出版社1992年11月版324~328页,图、文。

⑸《吐鲁番出土文书》〔壹〕文物出版社1992年11月版442页,图、文。

⑹《吐鲁番出土文书》〔壹〕文物出版社1992年11月版435-439页,图、文。

⑺《吐鲁番出土文书》〔壹〕文物出版社1992年11月版441页,图、文。

⑻孙振玉:《试析麴氏高昌王国对葡萄种植经济以及租酒的经营管理》《吐鲁番学研究专辑》,敦煌吐鲁番学新疆研究资料中心 编,1990年11月版,232页。

⑼《吐鲁番出土文书》〔贰〕文物出版社1994年9月版251页,图、文。

⑽《吐鲁番出土文书》〔贰〕文物出版社1994年9月版140页,图、文。

⑾《吐鲁番出土文书》〔贰〕文物出版社1994年9月版142页,图、文。

⑿《吐鲁番出土文书》〔壹〕文物出版社1992年11月版441页,图、文。

⒀《吐鲁番出土文书》〔贰〕文物出版社1994年9月版204页,图、文。

⒁《吐鲁番出土文书》〔壹〕文物出版社1992年11月版324~328页,图、文。

⒂《吐鲁番出土文书》〔贰〕文物出版社1994年9月版168~169页,图、文。

⒃吴震:《麴氏高昌国土地形态所有制初探》《新疆文物》1986年1期。

⒄参见孙振玉:《试析麴氏高昌王国对葡萄种植经济以及租酒的经营管理》、《吐鲁番学研究专辑》敦煌吐鲁番学新疆研究资料中心编,1990年11版218—239页

⒅卫斯:《关于吐鲁番出土文书〈租酒帐〉之解读与“姓”字考》,《西域研究》2003年2期。

⒆《吐鲁番出土文书》〔壹〕文物出版社1992年11月版51页,图、文。

⒇吴震:《麴氏高昌王国土地形态所有制初探》《新疆文物》1986年1期。

(21)《吐鲁番出土文书》〔壹〕文物出版社1992年11月版424页,图、文。

(22)《吐鲁番出土文书》〔壹〕文物出版社1992年11月版445页,图、文。

(23)《吐鲁番出土文书》〔壹〕文物出版社1992年11月版445页,图、文。

第7篇

关键词:新疆葡萄;重大病虫害;发生规律;绿色防控技术;斑叶蝉

中图分类号:S436.63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0333005

新疆的葡萄产区地理区域分布特点鲜明,不同区域的葡萄产区所流行的病虫害类型及发生规律也会存在一定差异。而位于新疆吐鲁番市的鄯善县葡萄种植区,则主要以斑叶蝉以及白粉病等病虫害为主。因此,为了将重大病虫害带来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需要将其发生规律作为研究重点,并采取有针对性的绿色防控措施予以应对,从而有效减少或避免病虫害的发生。

1 新疆葡萄重大病虫害的发生规律

葡萄白粉病。近年来,新疆吐鲁番地区的几个乡镇受葡萄白粉病危害较为严重,这一病害可以严重侵蚀葡萄所有的绿色部位,不仅会造成减产,产出的果实也失去了商品性,严重时还会造成绝收,给当地葡萄种植户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在经过调查后发现,吐鲁番地区的葡萄白粉病通常会在每年的6月上旬开始发病,当气温上升至29~35℃时则会迅速蔓延,到8月中旬可达到发病盛期。另外,在葡萄种植管理期间,如果管理不善,出现肥水不当、枝条修剪轻、通风不良或者过于荫蔽等情况,也会增加白粉病的发生几率。

葡萄斑叶蝉。葡萄斑叶蝉自发现以来就一直是困扰广大葡萄种植户的一大难题,其传播快、防治难度大且危害大,严重影响和制约了新疆特别是吐鲁番地区葡萄产业的健康发展。其中,葡萄斑叶蝉常常以成、若虫群的形式集中于葡萄叶的背面,通过吸食叶片汁液来消耗其营养,在一段时间后,叶片正面就会出现白色斑点,甚至于那些虫口密集的叶片还会焦枯进而脱落。同时其排泄物还会严重影响到葡萄的商品价值,从而影响葡萄的口感以及销售。葡萄斑叶蝉1a可发生4代,并以成虫越冬,次年为害较早。在每年的2月中旬,斑叶蝉成虫从越冬场所迁出,直至4月中下旬就会陆续进入葡萄园进行破坏。其整个生长季会有4个高峰阶段,分别是5月中下旬、6月下旬、7月底―8月初、9月中旬。之后M入到10月中下旬时,斑叶蝉成虫又会迁入越冬场所进行越冬。

2 有效应对新疆葡萄重大病虫害的绿色防控技术

物理防控技术。将发病的叶片及时进行人工摘除,并适当修剪,整个葡萄生长周期都应注重通风透光;为了降低病、虫、冰雹乃至鸟、蜂等带给果穗的不利影响,同时防止果穗被农药污染或阳光灼伤,可以为果实套袋,以保证果实表面果粉保持良好,果穗整洁色艳,这是提高果实品质以及产量的有效措施;在葡萄开墩后,相关管理人员就可以在斑叶蝉发生较为严重区域及其周围林带较多的区域悬挂黄板对其进行诱杀。这是由于斑叶蝉成虫对黄色具有强烈趋性。这种方式既环保、安全又操作简单,在成虫高峰期可以取得十分显著的诱杀效果。经过长期实践可以发现,一块30cm×24.5cm的黄板每天可诱杀500~800头斑叶蝉。特别是在成虫较为分散且虫口密度不高时,黄板诱杀法可以大大减小斑叶蝉危害,且可以全年使用。

化学防控技术。对葡萄病虫害的防控以预防为主。举例来说,为防治葡萄白粉病,可以在芽前芽后、花前至大幼果期使用硫制剂等绿色防控白粉病的高效药剂进行防治。在每年4月中旬葡萄芽膨大吐绒时,利用一定浓度的硫合剂对葡萄园进行消毒,尤其是土壤、铁丝以及杆子等关键部位都要涉及到;在葡萄开花前到幼果期,可以适量喷施石硫合剂,在葡萄染上白粉病初期或者盛期,可以喷施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每隔15d喷施1次,共喷3次,之后在葡萄的采收期再加喷1次,就可以达到有效防治白粉病的目的。另外,对于斑叶蝉的防治,除了上述的黄板诱杀之外,还应该在恰当的时机喷施适宜的药剂予以应对。具体来说,在每年的4月上旬―5月上旬,根据虫情喷施70%吡虫啉7000~10000倍液或者3%吡虫清EC1500倍液;而到了5月下旬―6月上旬,则需要喷施25%噻虫嗪WG7500~10000倍液,溶度越高则效果持续时间越长;在9月中下旬,需要在葡萄成熟、采收及秋剪后进行统一防治,施用70%吡虫啉7000~10000倍液或者3%吡虫清EC1500倍液。只要把握住这3个关键时期的药剂喷施,就可以将葡萄斑叶蝉的防治率提高到95%以上,从而保证葡萄的品质以及产量。

3 结语

葡萄作为新疆吐鲁番地区的重要经济作物,通过葡萄种植使当地的很多群众脱贫致富。所以,为了尽可能减少诸如白粉病以及斑叶蝉等重大病虫害带来的不利影响,相关部门或机构应该对这些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加以研究,并辅以科学绿色的防控技术予以应对,从而保证葡萄种植户的利益。

参考文献

第8篇

新疆有个地区叫吐鲁番。

吐鲁番有个地区叫葡萄沟,那里的水果非常有名,人们喜欢七月份,因为五光十色的葡萄成熟了,葡萄有绿色的、深红色的、紫色的、浅红的等一些颜色,这些葡萄一部分运到城市里,一部分做葡萄酒,葡萄酒的做法是把葡萄放进酒中,浸泡几天,又香又甜的葡萄酒做成了。假如,你是七月份生日,热情好客的维吾尔族老乡给你摘最甜的葡萄和葡萄蛋糕,还有最甜的葡萄酒。馋着让你流口水,尝了让你说:“这葡萄真甜呀!”

我喜欢葡萄沟,你喜欢吗葡萄沟吗?

延吉市延河小学

二年四班

宋波

正版网站

第9篇

洋海墓地位于新疆鄯善县吐峪沟乡洋海夏村西北,也就是在著名的吐鲁番火焰山南麓的戈壁沙漠地带。1970年开始,这里便被盗墓者光顾。

1987年冬,洋海又经历了一次大规模盗墓,随后吐鲁番地区文物局抢救性发掘82座墓。2003年,洋海再一次大规模被盗,吐鲁番地区文物局再次进行抢救性发掘。洋海墓地被盗的墓葬有500多座,前后共发掘了591座,还有500座墓没有被盗,也没有进行考古发掘,完好地保存着。

目前,盗墓已经得到彻底遏止。吐鲁番地区文物局斥资建立了保护站。新疆吐鲁番学研究院集中全国有关专家,正在对洋海发现进行整理和研究。

最完整的头骨资料

从出土器物来判断, 洋海墓地前后沿用了大约1 000年时间,早期可划定为青铜时代,时间大约为公元前12世纪,直到公元纪元前后,墓地还在使用。

洋海人的社会组织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氏族社会,凡是同一氏族的成员都有规律地埋葬在一起,从低处向高处逐渐埋葬。墓地显然经过严密的规划,没有交叉叠压,每个人都能安享死后的一席之地。

洋海人主要以畜牧业为主,过着半游牧半定居的生活。考古学家断定,每当夏季,洋海人便会赶着牲畜到天山里放牧,冬季才会回到比较温暖的吐鲁番盆地。

洋海人是白种人。有关专家称:“现场目测的感觉是典型的欧罗巴人种。而且年代越早越为纯粹。到公元纪元前后,似乎才有少量黄种人因素加入。”

收集和发掘出的500个洋海人头骨目前正在体质人类学家手里做着颅骨测量,最终数据会比较精确地说明洋海人的人种种属,并最大可能地提供其来源与迁徙途径。这让人自然会联想到今天还生活在洋海的人,显然,3 000年前的洋海人和今天生活在洋海村的人以及整个吐鲁番盆地的人有着巨大差别。

最为重要的价值或者诱惑是对洋海人的研究有可能展现史前人类在欧亚大陆上的流动与融合的情景。

别具一格的墓葬体系

考古学家认为,洋海墓地墓葬形式的发现是考古上的最大收获。因为墓葬的众多和时间的连续,让考古学者们找到了上至青铜时代、下到汉魏时期新疆地区的墓葬文化体系。这一套墓葬体系别具一格,与中原墓葬文化大不相同:最早是青铜时代的墓葬,型制为竖穴二层台墓,然后是竖穴墓、竖穴偏室墓;直到汉晋时期,这里出现了竖穴偏室墓和代表中原文化的斜坡墓道墓的共存;再往后到唐代,汉文化的墓葬形式完全取代了这里的竖穴墓。

人类的丧葬习俗是比较难以改变的,每一种习俗都有着根深蒂固的文化传承。地下丧葬形式的改变,意味着地上文化的巨大变化。

从考古发掘报告中可以看到:早期的洋海人是侧身屈肢葬,蜷曲的身体一如胎儿在母腹里的姿态;再往后,洋海人变成了仰身屈肢葬,面向上,双腿呈“山”形支起,这种姿势被认为是一种骑马的姿势;再后来就变成了仰身直肢葬,随葬的陶罐、木盆放置在他们的头侧,铁刀、骨纺轮、木梳随身携带,弓箭、马鞍辔则放在男性墓主的身旁。

考古学家推测,洋海人活动范围应该很大,马鞍、带双环铜马衔的马辔头等显示出其驾驭马的能力已经达到很高的水平。马是男人的终身朋友,他们死后殉葬完整的马匹。一副马鞍中间填塞的是鹿毛,因为鹿毛受压后有良好的恢复性,马鞍可以长期骑乘后仍旧柔软有弹性。

洋海在文明碰撞时消失

洋海人从哪里来,后来又到哪里去了?吐鲁番盆地火焰山下的文明是什么时候成长成洋海的样式,又是什么时候悄然改变了模样?这是洋海最大最深奥的问题。在这个问题的背后,有一个大的背景,就是东西方文明在“十字路口”吐鲁番盆地的相遇。

东西方典籍记载,东西方文明相遇的时间大致在公元纪元前后。在东方,人们认为是张骞公元前139年向西探险凿通西域,连接起了东西方文明。

最早对吐鲁番的文字记载就来源于张骞的报告:“楼兰、姑师邑有城郭,临盐泽。”姑师,就是吐鲁番的交河故城。有学者认为交河故城就是与洋海同一文化系统的最早建立的城邦国家。

东西方文明进入了一个扩展、探索的旺盛期,不同的民族、不同的文化在这里一次又一次碰撞、交锋,一如潮来潮往。在留存下来的吐鲁番的古代文书里,人们发现了24种文字并行的壮观景象,多数早已成为了死文字,就像使用这些文字的民族一样,被另一种文明覆盖、融合了。

洋海人大约就消失在这个时期。

植物显示的文明走向

自田野考古结束之后,新疆考古研究所和吐鲁番研究院集国内考古学、历史学、体质人类学、植物学、纺织品学等学科专家共同解读洋海,试图描摹出洋海文明的走向。

一件洋海出土的木桶引起了专家们的注意。这是一只精美的木桶,砖红色的桶壁上刻着九只奔跑的野山羊,桶口粘贴的297颗呈连续倒三角的白色植物种子闪烁着瓷样光泽。经过实验鉴定,它们是小花紫草的果实,这种植物只在欧洲到中亚有分布。这种文化现象在欧亚大陆的欧洲部分出现,在亚洲尚未发现过。这就表明了一种可能性:吐鲁番洋海墓地小花紫草果实装饰文化,可能早在史前时期就从欧亚草原传到了吐鲁番。

同样,洋海墓地发现的一根葡萄藤也将文明传递的走向指向了西方。葡萄的原产地在地中海沿岸和小亚细亚,新疆没有葡萄的亲缘种。一直以来人们都认为中国的葡萄是张骞于公元前119年从大宛国(今乌孜别克斯坦)带来的。洋海发现将葡萄的东传提前了大约500年。

还有小麦。新疆最早的小麦发现于塔里木盆地的小河墓地,它证明早在4 000年前原产于地中海的小麦已经进入新疆并渐次进入中原。但是小河的小麦因为没有旁证而无法描述具体的传递路线,洋海的小麦发现为此补上了生动的一环:大约继小河之后的1 000年,小麦开始在洋海的土地上播种收获。

第10篇

只要有人群聚集,

就会听到琴声悠扬,鼓声激昂,

歌声像坎儿井水一样蜿蜒流淌。

沿着火焰山山南的乡村公路,一路飞驶进入鄯善县的鲁克沁镇。这里曾是吐鲁番郡王的最后居住地,有着两千多年建镇的历史,曾与交河、高昌呈鼎足之势繁庶在当年的吐鲁番盆地。当年鲁克沁郡王府经常组织木卡姆演唱会,王廷里经常是乐舞昼夜不停,村落中村民们也常常用歌舞抒发感情,鲁克沁逐渐成为名副其实的民族艺术之乡。

如今,鲁克沁表面上已和吐鲁番的任何一个乡镇一样,宁静,平和,看不出一丝王廷之气。实际上,它还是吐鲁番哈密瓜和葡萄的原产地,明代《西域番国志》中提到的鲁兰甜瓜就是今天有名的鲁克沁红心脆。

在盛夏时,火焰山的山南山北气候看不出有什么差异,只是空气中多了些湿润。公路两旁的桑榆枝条,时不时地就从车窗旁蹭过,碧珠串串的葡萄绵延而去,让人看着不觉就抛去了心里的最后一丝躁意。当年陈诚出使西域驻驿当时叫做柳中的鲁克沁,见此宝地,不禁赋诗赞美:“楚水秦川过几重,柳中城里遇春风。花凝红杏胭脂浅,酒压葡萄琥珀浓。古塞老山晴见雪,孤村僧舍暮闻钟。羌酋举道遵声教,万国车书一大同。”

当我们几经打问,终于在鲁克沁镇上找到了“吐鲁番木卡姆”的当代传人吐尔逊・司马义家时,简陋的文化站里已经聚了不少人。正如我从一张有关“吐鲁番木卡姆”的经典照片上熟知了的姿态和形象,吐尔逊・司马义和他的伙伴们各操乐器,围坐在院中一张地毯上。

吐尔逊・司马义是文化站的站长,他带领着一群木卡姆艺术的痴迷者,不图任何酬劳,全凭一腔挚情,在艺术和生活交织中行进。忙时,他们下田种地,剪枝修果,闲时便聚在一起,且歌且舞,只有歌声和舞姿才能真正表达他们对生活的热爱。

在吐鲁番,无论是在田野边还是庭院里,只要有人群聚集,就会听到琴声悠扬,鼓声激昂,歌声像坎儿井水一样蜿蜒流淌。其实,我在吐鲁番已经听过很多次维吾尔歌曲,大都是一两个歌者用都它尔和弹拨尔即兴演奏的,虽然听不懂歌词,但这并不会成为障碍,因为音乐是相通的。这是一些豪放、豁达的心灵,在他们那里,从来没有沉闷和消极,即便有烦恼和愁怨,也会在歌声中得到化解。

吐鲁番地处西域偏远一隅,历来就崇尚艺术,擅长歌舞娱乐。早在隋唐时期,吐鲁番的高昌乐舞就享誉东土。到了高昌回鹘时期,边演奏边歌舞的场面成为高昌回鹘人的重要娱乐内容,乐手在管弦齐奏,鼓乐齐鸣中,情不自禁纵声歌唱,舞者穿插其间,姿态优美,热情奔放,极具感染力。这种喜好歌舞的风俗,在吐鲁番大地上一直延续下来,直到今天,很多歌舞乐队的演出场景中还能一瞥古老的风韵。

吐鲁番维吾尔人的歌与众不同的地方在于,木卡姆演唱者既是乐师又是歌手还是舞者。只见演唱人员坐在上方,听者围成一圈,或坐或立,吐尔逊・司马义的同伴,年老一些的艾则孜・尼牙孜打着达普(手鼓),先唱了一段木卡姆散板,随后其他人分别操着弹拨尔、热瓦甫、艾捷克等弹拨或拉弦乐器,敲着一大一小的纳额热(鼓),吹着唢呐,一曲欢快、奔放的木卡姆曲就这样奔涌而出了。应该说,它不是表演,它首先是歌者对自己心灵的慰藉和陶醉,不论是白胡子的唢呐手还是年轻的弹奏者,在歌声和乐声中,他们似乎瞬间就抛开了身上的疲累,在默契的配合中将自己酣畅淋漓地交托给了音乐。

这是一群完全生活于民间的艺术家。他们那一双双粗糙的大手,也许不久前还在农田里搭枝扶蔓,在灶间挖煤劈柴,这时候却在乐器上灵活拨动,他们那原本有些沉闷拘谨的表情,似乎一瞬间就变得优雅而高贵。

艾则孜・尼牙孜是一个充满风趣的老者,作为鼓手,他就相当于乐队的指挥,既要抓住乐曲的灵魂,又要让这灵魂在大家的演奏中行舞自如。在木卡姆中,讲究的是无鼓不歌,无鼓不舞,鼓变乐变,乐变舞变。尼牙孜老人兴之所至,踏着自己手鼓的“冬巴巴”鼓点,边唱边舞,他原本有些衰老佝偻的身体竟然一下子变得轻盈自如,满目的沧桑飞扬而散,只剩得一颗年轻洒脱的心在舞中沉醉,引得一旁观望的许多大人小孩纷纷加入进来,跳起了“麦西莱甫”。没有人顾盼,没有人扭捏,大家全凭着木卡姆乐曲的引领,将自己的心灵呈送给音乐的沐浴。

欢笑声中,歌舞正浓,尼牙孜老人边舞动着诙谐夸张的身姿,边来到我们近前做邀请状。在这种时候,谁也不会推辞,即便舞姿笨拙,但只要听着鼓点,舞进人群,就会觉得自己也变成了一条欢乐海洋中的游鱼。

户外探险提示

吐鲁番是探寻木卡姆最方便的地方,除此之外,还有两个地方也可以寻觅到真正的维吾尔族木卡姆。

第11篇

在乌鲁木齐,外地车辆九点以后不准在市区行走。8月2号一早,我们出乌鲁木齐就赶往吐鲁番去看具有很多传说的火焰山。九点多,我们到了达坂城风电厂,风电厂早上的温度只有十多度,风力又超大,站在敞阔的风电场,尽管我们裹着厚厚的披肩,我们还是冷得瑟瑟发抖。难得一见的威武高大成片成片的风车还是吸引我们摆足POSE,在风中飞舞。车继续前行,路两边是坚硬的灰色地块和山坡,山上寸草不生,地上也只有灰不溜秋几根要死不落气的荆棘。朋友告诉我这就是戈壁。漫漫戈壁,使整个世界变得十分灰暗,毫无色彩和活力。整个气氛显得死气沉沉,荒凉至及。想想当初8千湘女上天山和农垦部队在这里一呆就是大半辈子,真的十分艰辛。也让我内心十分的敬佩和尊重她们。直到接近达坂城时,两边才有绿色的草和黄色的向日葵。再往前走,又是戈壁,茫茫戈壁的尽头目力所及之处,隐约绵延着青山一带,仿佛有点不真实,仿佛一幅画,待汽车驶进,但见山石嶙岣,零星长着几丛半枯的野草,倍感荒凉。好在远远望去,到处有在建的桥梁、高速公路和铁路,让荒芜的戈壁有了丝丝生气和人烟!路边的“蝌蚪”机(从地下把石油抽上未的机器,形状像蝌蚪一样)红的、黄的在辛勤的工作,才使得我们一路不那么寂寞和无聊。

我们到达的第一个景区,是柏孜克里克千佛洞。它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市区东北约40公里的火焰山峡谷木头沟河西岸。“柏孜克里克”在维吾尔语中有“山腰”之意。窟群散布在河谷西岸约一公里范围内的断崖上,分三层修建,现存洞窟83个,其中有壁画的40多个,保存壁画总面积1200平方米,是吐鲁番现存石窟中洞窟最多,壁画内容最丰富的石窟群,是新疆境内较大的佛教石窟寺遗址之一。柏孜克里克千佛洞,经历了形成——繁荣——衰落的过程。第17、18两窟,为公元6-7世纪南北朝后期开凿的。第16号窟凿于中唐。第20号窟壁画,绘制有回鹘高昌王和王后的图象。第33窟后壁,有一幅表现佛涅磐后众弟子默立举哀的致意图。第38窟,是反映古代摩尼教生活情景的洞窟。第51号窟,建于回鹘高昌时期。第69窟,是第20号窟的窟中之窟。第82、83号窟,是公元10-11世纪高昌回鹘王国强大时期,专为佛寺高僧修建的小型纪念窟。值得一提的是柏孜克里克干佛洞的少数民族管理人员,我带者相机,想照照里面的壁画,管理人员指指提示,禁止拍照。我说是记者,想写点东西,他笑着回应,我以为他同意了,准去照,他坚决阻止。我再和他解释,他还是很友善的笑笑,我再去照,他还是阻止,如此几次,我明白他,态度友好,但坚决坚持原则。不禁也对他产生了敬佩之情!

第二站,是路边的火焰山景区。火焰山,位于新疆吐鲁番盆地北缘,古丝绸路北道,系天山博格达山脉,呈东西向,延绵长两百余里,南北宽二十里。砾石纵横,沉沙流坡,褐岩凸立,形若浮焰,色如赤火。《山海经》谓之日“炎火之山”,当地维语称其为“克孜尔塔格”,即意“红山”,明代诗人陈诚形容道:“一片青烟一片红,炎炎气焰已烧空,春光未半浑如夏,谁道西方有祝融”。每至仲夏,光岭秃山,草木无踪,雀鸟无迹,生灵空失。日见赤红当空,石岩灼光,砂土炽火,气焰燎天。夕至傍晚,热浪蒸燎,炎闷昏浑,流风不来,杳无雨息。其热之烈,其灼之利,犹如焰火,国中无双、世间独一,故名火焰山。

进火焰山景区的大门,有孙悟空肩扛芭蕉扇的雕像,火焰山因西游记而闻名天下。进了停车场后,售票口连着地下室展厅。大厅走廊两侧镶嵌着西游记故事的大理石浮雕。展厅中有新疆名人展,是从古至今的名人雕像。还有一些当地土特产品等加工制作介绍。出了地下展厅,在走廊的尽头有一个用孙悟空金箍棒的样子做成的温度计,是测地面温度,今天是68℃,我照像从台子上下来,手撑了一下台面,手像触电一样被烫得通红,火辣辣的痛。往上走,就是火焰山的观景台了,有很多马和骆驼在这里拉生意。整个火焰山蒸腾着炽热的气体,直上的热气流晃晃忽忽,再加上火焰山红褐色的山体形状和沟壑,给人的感觉就象面对一堆通天大火焰一样,炽热烤人。人像在一个大蒸笼中,炽热难受,连鼻孔呼出的也是热气。整个山脉就是一条火龙燃烧在吐鲁番盆地中。吴承恩在西游记中用火焰山这个词给此地的山命名,真是恰如其分。其实火焰山的热,是由于这是一座煤山,是煤自燃,产生高温的结果。

吐鲁番还有一个重要景点是葡萄沟。接待我们的朋友以前在吐鲁番的部队呆过,他建议我们去他们连队看看,一样到处是葡萄。说是连队,其实都已经变成了农民,农垦兵的下一代在这里就是靠种葡萄生活。他们住的房子和晾葡萄的烘干房十分破旧,他们的生活也比较辛苦,看了让我有些辛酸和怜惜!

从葡萄园出来,我们直奔南山脚下的朋友小屋,在这里享受着地道的新疆美食!

第12篇

铃、铃、铃,上课铃响了。罗老师拿着教本,拎着一个塑料袋笑容满面地走进教室。一节语文课又开始了。

一上课,老师就让我们汇报自己课外收集的广告语。教室里一下子就热闹起来。这世界,最多的大概就是广告了,五分钟的汇报,广告哪讲得完呀!罗老师见大家热情高涨,做了个暂停手势,在黑板上写下了课题《葡萄沟》后对我们说:“同学们刚才讲了那么多的广告,今天我们要一起来学习葡萄沟这篇课文。国庆节,我到新疆吐鲁番葡萄沟游玩了一趟,维吾尔族老乡让我给大家带来一袋葡萄干,但是要吃葡萄干必须有个条件,那就是为吐鲁番葡萄沟写个广告语。国家进行西部大开发,新疆可是个好地方。我们通过学习课文,为西部的新疆做做广告,也算尽尽我们小学生的义务吧。”

真是一语惊起千层浪,这下教室里可沸腾开了。学课文写广告语,对于我们来说还真是大姑娘坐花轿——头一回。

在看了葡萄沟的录像片以后,我们三个一组,五个一队,共同学习。一条条广告语也在同学们的笔下诞生了。到了广告语交流的时间了,老师又组织进行我们交流汇报会。“新疆葡萄,来自天堂的仙果。”“要吃好葡萄,请到我们葡萄沟来。”“葡萄大、葡萄甜,葡萄的故乡在新疆”。“男人爱吃,女人爱吃,老人爱吃,小孩爱吃,这是什么?新疆葡萄”……

听着大家的汇报,老师笑得合不拢嘴,我们也被有趣的广告语逗得笑弯了腰。

吃着老师给我们发的甜如蜂蜜、金灿灿的葡萄干,语文课在笑声中结束了。

指导老师:罗树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