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黄豆的观察日记

黄豆的观察日记

时间:2023-05-31 09:10:1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黄豆的观察日记,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黄豆的观察日记

第1篇

9月30日天气:晴

今天,我拿了一个透明的玻璃杯子,先往里面装些黄土,拿来了五六个精心挑选的黄豆种子,摆放在杯子里,再放上一层土,我轻轻地给我的小黄豆浇水,我怕伤到了它们,然后放在阳光明媚的阳台上,我已经忍不住开始想象我种的黄豆长大后是什么样子的?到了晚上7点多我梦到了我的小豆子变成头带果子的小豆了。

失望

10月2日天气晴

今天是个大好的日子,我去看看我的小黄豆芽长出来了没有。一看,不看不知道一看真奇妙,那么多天豆子还没有发芽。“一群笨豆子,那么多天,你们怎么还没有长出来”

又白又胖的黄豆

10月3日天气:晴

今天中午,我马上跑到了放黄豆的杯子边,我发现在我几天精心的照料下,通过透明的杯子小黄豆们比前天变的胖一些,还有的黄豆的一角有一点鼓,好像要长出嫩芽似地,显得更加有精神。

破土而出

10月6日天气:晴

这几天,小黄豆们吸收了土壤妈妈给他们的营养,他们的根部长出了又粗又壮的小腿,小黄豆们伸出了弯弯的身体,慢慢的吸收阳光给他们的无穷的力量,在土壤里茁壮生长,小黄豆们带着他们的小黄帽慢慢的破土而出。

第2篇

2006年9月15日 星期五 天气:晴

泡豆子

今天,老师给我们布置了一个作业——泡豆子。妈妈往盆里装了一些水,然后把豆子放进去。我看着那些黄豆,心想:黄豆不需要土,会不会死呢?于是,我就去问妈妈。妓妈说:“傻孩子,黄豆本身就能制造养料。只要有充足的水份和阳光就能发芽。”我听了,心想:这个迷终于解开了。

2006年9月16日 星期六 天气:晴

黄豆变大了

今天,我吃完饭,继续观察我的黄豆。我发现黄豆都变大了,长胖了。体积足足比刚泡的时候大了一倍多,我赶紧叫妈妈来看。妈妈看了看说:“只要掉皮了,就能发芽了。”说完,妈妈就把水给倒了,又换了一盆新水。

2006所9月17日 星期天 天气 :晴

有一部分的豆子掉皮了

我吃完晚饭,又来观察我的黄豆。我走进厨房,心里想着豆子会变成什么样。我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仔细观察着水中的黄豆。我发现有一部分豆子掉了一层皮,我心里别提多高兴了。因为妈妈说过,豆子掉完皮之后就会发芽。于是,我给豆子换了一盆新水。

2006年9月18日 星期一 天气:晴

豆子变臭了

晚饭后,我观察黄豆的情况。我看见黄豆都已掉完皮了,心想:豆子明天就能发芽了。突然,我闻到了一股臭臭的味道,仔细寻找,发现是豆子的味道。我急忙叫来妈妈,妈妈说:“傻孩子,豆子开始掉皮的时候,就不能全部泡在水里了,应该把水倒掉,用湿毛由盖上。”我又问妈妈:“为什么要用湿毛由给豆子盖上,它们怕冷么?”妈妈笑着回答我的问题:“不是怕冷!而是要保证足够的湿度。”啊,我又学到了一个知识。

2006年9月19日 星期二 天气:晴

黄豆发芽了

吃过午饭,又仔细观察我那些胖胖的豆子。我心想:今天夹子肯定发芽了,都好几天了!我拿起毛由认真的观察着,果然,有好些豆子长出了白色的小嫩芽,就那么小小的一点点。摸一摸,湿湿的滑滑的像是刚出生的小鸡的脑袋。软绵绵的摸上去非常舒服。我心里高兴极了。

2006年9月20日 星期三 天气:晴

黄豆芽有点变绿了

今天,我又仔细的观察黄豆芽,发现黄豆芽有点变绿了。想来想去,想不明白。我就去问妈妈,妈妈说:“你观察的还算仔细,可惜,我也不知道为什么会变绿”。到现在,我还没有弄明白黄豆芽为什么会变绿?

2006年9月21日 星期四 天气:晴

第3篇

2010年9月28日

星期二

今天,小绿豆的变化更大了,它们的变化让人难以想象。

小绿豆因为多吸了水,长得又白又胖,比黄豆还大了,真是太胖了!有许多的绿豆皮都完全剥落了,可绿皮还是小小的,毫无变化。绿豆的中间都裂开了一条小缝,可能是因为太大了,没有地方放才裂开的缘故吧!小绿豆的芽长长的,最长的有一厘米左右,短的也有三、四毫米。有条长芽的位置特别奇怪,居然从许多绿豆上“拔地而起”,好像在和我们玩游戏“捉迷藏”呢!这些芽儿真是有趣!有的芽把豆子的一半给贴了起来,让人觉得要把整个豆子给贴住。

水已经很少很少,几乎都要被豆子给吸光了。颜色还是绿的,可味道很难闻,我闻了一次就跑开了。

观察日记(五)

2010年9月29日

星期三

今天早上,塑料杯里的小绿豆又有了一个变化。

小绿豆的皮全部剥落了,整杯绿豆都白白的,而且裂开了,就像在张开它那大大的嘴巴似的。绿豆的颜色似白但却是浅黄色,芽很白,中间是暗红色的,最上面那一点点是灰黑色。摸上去脆脆的,就像一豆芽的根一样。那些刚长出来的芽非常短,估计只有八、九百微米那么长,连一毫米也不到。我想:这些芽长大了应该有黄豆芽的一半吧!众多芽儿纵横交错,形成了一个像蜘蛛网那么大的“豆网”。这偶然的发现让我惊呆了,我的心就好像发现了新大陆一样兴奋。

塑料杯里的水即将被绿豆给吸光。水的豆腥味更浓了,没有一个胆大的人敢闻很久。我想:等到十月里的这七天长假过完后,杯子里的水一定会被吸光!

观察日记(六)

2010年9月30日

星期四

今天,小绿豆裂开了许多,芽也长得很长了。绿豆越来越大,裂开的缝也逐渐增大,就像在张开它那大大的嘴巴。芽卷来卷去,犹如往上攀爬似的,很脆生生。暗红的颜色上有一点灰红,最上面就全黑,看得都不顺眼。顶端尖尖的,似乎要和别人打架。有些芽从众多绿豆之间穿过,就像一座塔的尖端。把杯子摆动几下,芽就可能会碰到其它豆子,有趣的话还会刺到其它豆子的缝,使缝会扩大!真是不可思议!

第4篇

关键词:日记 学生写作桥梁

中图分类号:G45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Abstract: through the life, the practice teaching these activities, learn to use their eyes to observe the world around them, with their own heart to feel the life around, and then will his observation, feel formed in language, truly realize my pen to write my heart, to write a diary as a student of growing up a happy activities. Small and delicate diary, word is long, no words is short. More because it breaks through the composition of fixed pattern, diary for the carrier, set up the students' life and bridge between the heart, it is a kind of beneficial.

Key words: students' writing diary bridge

经过实实在在的深入研究,我们获取了大量学生日记的感性经验。那么,如何将感性经验上升为理论,得出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成果。于是,我进行了分析研究,努力探索规律,初步取得了一点成果:

1.写前,激活欲望

当学生对某件事物产生表达欲望,不吐不快时,写出的日记才能有真情实感。如果学生没有表达的愿望,就让学生表达,即使表达出来,质量也不高,写出的东西更没有感情。因此,指导写日记的核心在于一个“体验”,在指导之前,务必设法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形成写日记前的体验,产生表达的动机。

写前体验的方法,可随文指导,如教学二年级上册第十九课《蓝色的树叶》时,林园园看着这些蓝树叶为什么不由得脸红了?你想对林园园说些什么?你应该怎样做?让学生充分的去说,然后回家写到日记里。通过写让学生明白自己应该怎样做,从而影响自己的心路历程。有的同学写出了应该助人为乐,不应该小气。有的同学写出只有你帮助了别人,别人才能帮助你。还有同学写道人人献出一点爱,人间处处是春天的语句。

因我教的是低年级,从一年级开始我就叫孩子们写日记。我记得那是在学拼音不久,因为在学拼音之前,他已经会写几个字。最初他写了几个字然后配上图画,有个孩子是这样写的,今天我很痛苦,因为我打针了。然后画了一幅画,并告诉老师,你看我多痛苦呀,吊瓶打在我的手上,我的泪水都流了两桶了。是呀桶放在地上,已慢慢两桶,平且还在流着着泪,孩子们写的多形象呀!还有的孩子写到今天我很高兴,你看我能像小鸟一样飞上蓝天了,他在画中给自己加上了一对翅膀,并高高飞在蓝天上。我想孩子们的思维是开阔的。学生在写日记的时候能够自己和自己对话。自己和自己对话是一个人成长的一个最最重要的法宝。学习了我要的是葫芦一课时我交给学生写观察日记,教给他们观察方法,如观察有顺序、抓重点、抓细节等,培养观察能力,形成真切体验,获取写日记素材。在让学生把最感兴趣的写到自己的日记里。如种黄豆的过程,在写日记的时候他们开始学会慢慢地观察。然后观察写动物,写植物,写家中的摆设,写读后感。

2.日记中,引导及时表达

在学生形成了深切的体验时指导学生表达,要注意四点:

(1)引导要及时

当学生体验最为深刻时,及时引导表达。如果不及时引导,待到学生淡忘之时,再怎样引导,学生表达的效果皆不佳。布置写日记的时间可在课中,也可在课后,只要学生有灵感,有表达的愿望,随时提醒,随时记下。

(2)引导表达具体

虽然学生有了真切体验,然而由于他们的观察还比较模糊,对事物的认识较粗浅,表达容易空泛。所以要引导学生将体验表达具体。引导学生多说,多想打开思维的空间。如:我们生活在北方是经常看到雪的,孩子们但看到雪景用自己的话描述出来,很容易了,但他们只是表达不具体,这时老师要时时引导,先写时间,再写看到的雪景,然后写孩子们在写雪地上怎样玩的,最后写一些姊姊的感受。这样引导孩子们就写具体了。写植物的的生长过程时,先让学生学生说一说都有哪些过程,(长根,发芽、长叶、开花、结果。)每个过程植物长出了什么,需要付出怎样的劳动,再付出劳动时你的心情是怎样的,最后你是否获得了成果。

(3)尊重个性化语言

指导时,不要让“一种声音掩盖了一切”。尤其是教师不要让自己的语言替代了学生的表达。对那些富于个性化的语言要大加赞赏,鼓励同学们努力说“自己的话”,这样写出的日记就更真实。例如在写雪景时,孩子们写道:我们的小脚从雪地上走多,不时发出咯吱咯吱的响声,回头一看,雪地上留下了一串串歪歪扭扭的脚印,形成了一幅美丽的图画,好美呀!还有的孩子写道:我的下脚丫踩在地上,给地球爷爷按摩按摩头发,让地球爷爷更舒服一些。还有的孩子写到,下雪了小白兔高兴极了,因为大灰狼找不到你了。你可以舒舒服服的睡大觉了。你看,孩子们的语言多丰富呀!我们要尊重他们。

(4)日记中要渗透作文技巧

平时要多看书,看看名家的写作方法,这是写好日记的基础。遇到好词好句,要积累。 在家写日记时,先分析琢磨,直到想好材料、方法后再动笔。注意:要尽量多用修辞手法,把学到的读过的好词佳句用到自己的日记里等方法。老师在具体的引导中相机渗透写作技巧,让学生领悟,对学生写日记很有帮助。

3.日记引导为“二次作文”

第5篇

关键词:日记 生活 数学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指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现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写数学日记恰恰能体现这一点。我尝试让学生课外写数学日记,学生能自主地选择题材,使作业更富有人情味和个性色彩,并通过数学日记这个桥梁来沟通师生之间的情感,发现学生思维的闪光点。实践证明,数学日记在教学中有着独特的魅力,学生在日记中时刻闪耀着智慧的光芒。

一、数学日记,是联系生活的桥梁

新课程标准强调“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数学日记是一座架起生活与数学的桥梁。通过写数学日记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感受生活中的数学,理解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和体验生活,激发用“数学眼光”看社会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数感”, 进而激发他们热爱数学,学好数学,为他们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例如:在学完面积单位后,学生在日记中这样写道:课堂上,大约是1平方厘米的物体老师只讲了一种:一个指甲盖的大小。其实我发现,生活中这样大小的物体还有很多,比如:纽扣的面积,开关按纽的面积,1角硬币的面积等等。而面积大约是1平方分米的物体也不少,如牛奶盒的面、电灯开关的面等。我家厨房窗户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米,我睡的小床的面积大约是2平方米。原来,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我一定要努力学好数学!

这样的日记能促使学生更多地从生活中获取数学知识,又能把学到的知识与技能应用于生活中去,所以在体会到数学来源的同时,肯定会更加热爱数学与生活。数学日记使学生更广泛地接触了现实生活,更细致地观察了现实生活。同时也拓展了学生的数学眼界,增强了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数学日记,是心灵交流的天地

很多学生发出感叹:老师是否知道我们在想什么?是否知道我们对他们的某些教学方式不满?是否知道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数学课堂……数学日记是专门为孩子开辟的师生进行数学交流的绿色通道,让他们可以无所顾虑地道出自己对数学、对老师真切的感受,真正实现师生双赢,教学相长。

在我休完产假回校上课的第一天,我清楚地记得季珍妮同学的日记:老师,您好!分别了将近一个学期,您终于回来了。说实在话,您的回来,让我又害怕又欣喜。害怕我会像上学期那样在您心中的地位下降;欣喜的是您又可以回来教我们了。复杂的感觉连我自己也说不清楚。在您回来上的第一节课上,您的一个问题我又没答好。真的十分害怕!我以为您肯定对我失望透了。就在快下课时,当我听到您又让我当数学课代表的那一刻,我心中洋溢着莫名的感动!谢谢您,老师,我一定会努力的!……记得在我请产假前,因为一次小错误而撤消了她的课代表职位,别看她当时表面表现出来的那么不在乎和无所谓,原来内心却是如此暗淡。我感谢日记,感谢它让我读懂了孩子的内心的世界。我立即回复道:老师一直很爱你!

日记可以畅所欲言,把因害怕老师或碍于面子不敢说的均可写入其中。 “亲其师,信其道”,教师针对各个学生的情况及时给予回复及帮助,这样不仅让学生心里的疑团云开雾散,而且体验到老师是多么关心他,进而拉近了老师与学生的距离,拓宽了老师与学生交流的空间。

三、数学日记,是迸发探究的场所

荷兰著名学者弗赖登塔尔说过:学习数学唯一的正确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本人把要学的东西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去完成这种再创造。数学日记可以不拘泥于课本限制,也不受到教师的束缚,学生可以综合运用自己的基础知识,大胆进行尝试,独立对问题进行探究。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发展他们的个性。学生在日记中常常迸发出探究的火花。

这是施紫桐同学的日记:放学后,我和爸爸去菜市场买肉。爸爸挑好了一块了五花肉,老板 “噌”地一声放在电子秤上。老爸问:“多少钱一公斤。”“十二元。”只听见“滴滴滴”一摁,一看,0.12,重量0.548千克,老板大声地说:“7元”我们付了钱,就匆匆离开了。一路上,我就纳闷,老板干嘛要把价格按成0.12,而不直接按12呢?我决定要追查个究竟!一回到家,就马上提起笔,在纸上演算:0.548×0.12=0.06576, 0.548×12.00=6.576,想起电子秤显示的却是0.07元。原来电子秤在计算价格时,只能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数,也就是精确到分,再加上数字的“四舍五入”法则,爸爸付了7元,而实际只需要6.58元,也就是多付了4角2分。想到了这些,我忙对爸爸说:“老爸,今天咱们吃亏了,上了那老板的当。”“不会吧?电子秤还会出错?”爸爸莫名其妙。我拉着爸爸,看我的计算结果,老爸这才恍然大悟,原来老板是故意在耍“鬼把戏”。现在你知道这电子秤中的玄机了吧?

多有意思的发现呀!试问,若不是日记这个平台,我们又怎能欣赏到他那独到的眼光和智慧的火花呢?

四、数学日记,是体验成功的乐园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成功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数学日记是儿童体验成功的乐园,它可以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发展,使每位学生体验到欢乐,体验到成功。

看,徐凯宏同学的日记《垃圾桶里也有数学》:近来,我们正在学习有关立体图形的知识。这引起我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我发现大街两旁的垃圾桶大多是圆柱形的,很少见到方形的。这是为什么呢?它的奥妙在什么地方呢?爸爸妈妈鼓励我去寻找其中的答案。何不动手一试?回到家,我就迫不及待地拿出两张同样大小的硬纸板,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做成了一个圆柱形桶和一个方形桶。干脆拿黄豆当垃圾吧。说干就干!我分别往两只桶里装满黄豆,再把黄豆倒出来。这时,我惊奇地发现:圆柱形桶的“肚子”比方形桶要大一些。我抑制不住激动的心情,兴奋叫了起来:“原来圆柱比方形能吃!”爸爸说:“你的发现很有价值!事实上,圆柱形桶的优点还多着哩!它不但“肚子”大,外观也好,而且清理起里面的垃圾也方便,你看方形……”“我知道,方形的桶有棱角,打扫里面的卫生很不方便。”“哈哈……”我们都笑了。你瞧,这小小的垃圾桶里也有这么多的学问。数学真是无处不在啊!

信心源于日常生活中成功体验的不断积累,如果让一位又一位这样的同学展示自己的日记,让他们从老师的评价中享受成功的体验,在同学互评、自评中不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我们看到的定是他最灿烂、最自信的笑容。

今天,数学日记作为一种学习方式,已逐渐被广大师生认可。我发现让学生写数学日记,提高了学生对数学来源于生活的认识,唤起了学生亲近数学的热情,体会数学与生活同在的乐趣远比在书本中“咬文嚼字”学得更生动,更深刻。日记中那文字里洋溢着的一股股浓浓生活气息,给我的数学教学送来春天的新绿,道出了孩子们心灵的絮语,这正顺应了古语: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参考文献:

(1)《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 北师大出版社 2001年7月

第6篇

母乳喂养具有增进母子感情,促进产后子宫恢复,增加婴儿免疫力的优势,已经成为一项世界性推广的工程,是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对妇幼卫生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但现代产妇由于多种原因少乳甚至缺乳者较多,影响到母乳喂养。笔者运用通乳汤治疗产后少乳136例,疗效满意,现总结如下。

资料与方法

1.1 纳入病例标准

①产后3~20 d无乳汁分泌或乳汁极少(仅能挤压出数滴或仅能挤出30 mL以内);②健康且宜于哺乳并妊娠足月正常分娩的初产妇;③年龄在20~35岁之间;④其新生儿体重、生长达标。1.2 排除病例标准 ①乳房畸形、内陷畸形,或过于肥胖者;②产后大出血或患各种产后病者;③不能坚持服中药者。 1.3 一般资料

136例均为2000年6月-2007年12月本院乳腺门诊患者。年龄20~35岁,平均28岁;产后3 d者56例,10 d者27例,15 d者26例,20 d者27例,平均9 d。乳量计分以卫生部妇幼司《母乳喂养培训教材》为依据统计,计为0分95例,计1分41例,平均0.301分;乳房症状及体征计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1]:计为0分2例,计1分23例,计2分93例,计3分18例,平均1.93分。

1.4 治疗方法

1.4.1 基础治疗

食疗:每日以猪蹄、黄豆各250 g加水750 mL炖1 h后分3次温服;每日2次热敷双乳并用吸奶器吸取乳汁,鼓励主动给婴儿多吸奶增加对的刺激。治疗期间,禁用影响乳汁量和质及影响新生儿体重的药物。

1.4.2 中药治疗

全部病例予通乳汤调补气血、通络下乳。每日1剂,水煎服,每次200 mL,每日2次于饭后服用。方药组成:黄芪、熟地黄各30 g,白芍、当归、党参、柴胡、穿山甲珠、王不留行、路路通、鹿角霜、漏芦、桔梗各15 g,冬葵子、木通、通草各10 g。随证加减:气虚证明显者加茯苓、白术各15 g;血虚证明显者加川芎、桑葚子各10 g;肝郁气滞明显者加夏枯草15 g;肝郁痰凝明显者加瓜蒌仁15 g;血瘀证明显者加红花、三棱各10 g。

1.4.3 疗程

以上治疗连用7 d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统计疗效。

1.5 观察指标

①乳量:以卫生部妇幼司《母乳喂养培训教材》作为判断依据,即足够喂养为3分,基本够为2分,不够为1分,无乳为0分。②乳房症状及体征: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1],采用症状积分法记录乳房疼痛、乳房肿块的变化情况,轻度记1分,中度记2分,重度记3分,症状消失记0分。观察时间为7 d,每日记录1次。

1.6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

2 结果

136例患者经通乳汤治疗后乳量明显增多,足够喂养118例,基本够18例;乳房肿痛明显改善,无红肿113例,轻度胀痛13例。未见明显不良反应。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积分比较见表1。表1 136例患者治疗前后乳量及乳房体征积分改善情况(略)

3 讨论

中医认为,乳汁为血所化生,赖气推动运行。故或因素体脾虚,生化之源不足,或因分娩失血过多,致气血虚弱,冲任空虚,不能化生乳汁,常出现乳汁偏少甚至无乳,或虽有乳汁,因气虚不能运达,亦少乳或缺乳;或产后情志抑郁,或素有肝郁,肝气郁结,气机不畅, 经脉闭阻,乳汁无以通达而缺乳。故缺乳的主要病因病机,一为气血虚弱,二为肝郁气滞。

通乳汤为临床经验方,具有益气养血、通络下乳之功能。方中黄芪、当归、熟地黄、白芍、党参、鹿角霜具有益气养血之功;配以穿山甲珠、王不留行、路路通、漏芦等通络之品,取补虚之中寓通络之意,善于调补气血;桔梗、通草利气宣络;此外,针对产妇因精神恐惧或抑郁常出现情志失调辅以柴胡舒肝理气。诸药合用有调补气血、疏通经络之效,不仅能通乳,还能减少乳房肿痛,有治疗、预防乳痈之功,配合有补气养血之功的猪蹄、黄豆食疗,再配合热敷、吸奶器疏通乳络,共奏调补气血、通络下乳之功,故能取得很好疗效。

第7篇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作文教学难一直以来是小学作文中存在的普遍问题。笔者通过逐步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引导学生积累作文素材,激发学生兴趣,合理运用信息技术,注重家长参与等手段,来解决小学语文教学中作文难的问题。多年习作教学研究结果表明,以上模式重构有助于激发学生习作兴趣,有效提高学生习作能力。

关键词:

观察能力;激发兴趣;习作能力;信息技术;家长参与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一提作文,家长愁、学生怕,这是一直以来小学作文中存在的普遍问题。对于作文难的问题,很多家长绞尽脑汁想了好多办法。有的家长买了好多的优秀作文书硬塞给孩子去读,甚至到了五六年级让孩子报所谓的语文作文补习班,但每每收效甚微,临到考试,不惜让孩子背诵几篇优秀作文以备不时之需。作文难,究其原因有两方面:一是无话可说,平时没有积累下足够的素材,胸中无货,自然就“无米下锅”;二是语言组织能力欠佳或没有掌握写作方法,即使心中有话,却无法下笔成文。久而久之,学生对作文就失去了兴趣,觉得作文不但枯燥,而且不易收效,费时费力,从此就有了畏难情绪,以至于厌写作文。如何解决作文难的问题,根据以上两点原因,应该有针对性的策略。

一、着力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引导学生积累作文素材,激活作文源头

2011年《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提到:“引导学生热爱生活。”目前家长普遍对孩子教育很重视,但学生却越来越远离了鲜活的社会生活。他们每天有上不完的课,做不完的作业,参加各种课外培训班,却少有时间去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对大自然、生活比较漠视。春花秋实,夏露冬雪,学生熟视无睹;虫吟鸟鸣,风啸水涛,孩子们充耳不闻。他们被禁锢在小小的课堂里,重复单调枯燥的应试训练。鉴于此,作者认为,作为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并用手里的笔描述自己多彩的生活。从二年级开始,每学期都布置观察作业,写诸如《馒头发霉记》、《黄豆生芽记》、《水培大蒜》、《蚕宝宝成长记》等系列日记;同时,以诸多实践活动提升学生兴趣,如给土豆和山药削皮,观察二者削皮后的变化;亲手做一顿简单的蛋炒饭;用树叶做拼图;独立坐一次快速公交(BusRapidTransit,简称BRT);等等。随着年级的升高,让他们处处留心日常生活中所接触人物的肖像、衣着、言谈、举止、内心活动等方面,全面掌握这个人的特点,避免“身在此山中,不识真面目”。尤其是临时发生的各种天气情况,如沙尘暴、雷电、狂风暴雨及各种社会事件,如BRT的开通、兰州水污染居民抢购水、小学生走失等,作者会当即停下原先准备的课堂内容,组织学生仔细观察、跟进关注,并及时安排学生交流汇报自己的观察所得,适时以日记或手抄报的作业形式展示。在老师的步步引导下,生活中的一切都成为日记中的素材。学生在习作中既吐露了亲手实践的喜怒哀乐,也描绘了自己的所见所闻,还在不经意间有了新的发现:馒头发霉与温度湿度有关;水培大蒜是蒜妈妈用生命孕育了蒜宝宝;蚕宝宝每次不吃不动时就是要换新衣了;蛋炒饭打鸡蛋时的力度和角度有讲究;秋天的树叶不易保存,很容易折断;蚂蚁的团结协作;下雨后地面上蚯蚓很多;交通堵塞与大家不遵守交通规则有关;爸爸妈妈有矛盾时,连家里的空气都大不一样了……只要经过细致观察,便会因有所发现而欣喜,定能激发出不吐不快的写作冲动,汩汩流淌的写作情绪激活了作文的源泉。经过一两年的有意训练,学生逐渐养成了随时随地观察的好习惯,自然而然,也就解决了作文无话可说的困难。

二、鼓励为主,范文为导,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提高学生习作能力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对学生的表现,应以鼓励、表扬等积极的评价为主,采用激励性的评语,尽量从正面加以引导。”儿童作文纯属练习,文章写成什么样子并不十分重要,最重要的是看能否积极写作,认真写作。因此,对学生的作文应多肯定,多褒奖,只有这样,才能保护和发展儿童作文的积极性。尤其对于刚开始习作的小学生,对于他们的小练笔、日记、习作在批阅时应以放大镜的形式多注重文中所闪现的优点:事理只要稍微能说得通,或者语句比较通顺,或者文中出现了新学的词语,或者所叙事件有点新颖,或者文中有他们自己的点滴见解……这些小习作均可以归为优秀类,在班上设置的“我是小作家”栏中展示,还可以每次习作后抽取一部分让学生当众宣读。当孩子看到展示出的自己的习作中老师用红笔画满了波浪线或当众宣读,心中定是兴奋不已。如果自己的习作连续展示或宣读两三次,下一次的习作就成了他急不可耐的事了,为了下一次习作能继续展示,写作时自然会尽十分的努力。当然,为了提高学生习作整体水平,范文的作用不可小觑。刚开始习作练习时,教师可选择适合的范文进行指导,使学生弄清写作内容、取材范围、主题取向和具体的表达要求,从例文内容到表达形式让学生模仿感知。这样做既可以消除学生对作文的畏难情绪,又可以让学生得到应有的训练,甚至有的学生还能在模仿中创新。学生每完成一次习作,作者都会从中选择两三本范文,在实物投影仪上展示出来,引导学生从构思立意、结构谋篇甚至是遣词造句等多种角度进行鉴赏。而且要注意讲解此篇范文写作的技巧、结构、语言运用等问题,帮助学生积累写作技巧,掌握写作方法,提高写作能力。

三、运用信息技术,导引家长参与,有力提升习作教学效果

作者任教的学校属于高校自办附属小学,家长多为高校教师,即使不是高校教师,绝大多数也是受过高等教育,知识层次较高,对孩子的教育有着一定的见解,甚至是有着较高的理论水平的父母。这种现状一则有力地鞭策老师提升教育教学水平,平时不敢有丝毫懈怠;二则也容易造成家长自视其高,动辄以自己的见解临驾驭学校教育之上。因此,家长这一块资源整合得好就会对教育教学有事半功倍之效,整合不到一起,则时时事事将有掣肘之绊。为了有效地利用家长这一块巨大的资源,作者布置的每一次观察日记、练笔或实践活动都会在家长QQ群中介绍习作的目的、方法、过程及注意事项,并征求家长的意见。大家你一言我一语,不一会儿,家中可供孩子观察的事物、观察的顺序、注意的事项就都敲定了。家长还相互提醒在孩子观察的过程中自己也要“保持浓厚的兴趣”积极参与,并适当扮演“弱智”的角色,来调动孩子观察实践的兴趣,提高孩子的观察效果。学生的习作完成后,教师在家长QQ群总结全班学生观察实践习作的情况,选择几篇学生的优秀习作传至群共享,供家长品鉴,再公布优秀习作学生名单(绝大多数学生姓名在列)。这样不仅肯定了家长的教育付出,激发了家长对孩子习作教育的兴趣,更是将他们的教育力量与学校教师的教育合二为一,有力地促进了习作教学。利用信息技术平台,创设浓厚的习作氛围。将学生描绘家长的片段在家长群,让家长“认领自己”;有能力的家长在网上每人承担数名学生小练笔的评阅(以鼓励赞赏为主);学生在网上互评作文;学生各种习作活动的录像上传至网……在这种氛围中,习作教学不再是教师的独角戏,而是教师、家长、学生的总动员。信息技术平台不仅是教师引导家长实施习作教学的平台,更是家长探讨如何提高孩子习作能力的研讨地。有的家长忧虑孩子习作描述的粗枝大叶,有的家长焦心孩子习作挤牙膏似的无话可说,有的家长担心孩子习作时总是向自己咨询个没完没了……此类问题有切身体验的家长的解答更有实效性,尤其是其孩子的习作每每被列为范文,他们的经验对其他家长来说就更有说服力,显得更为弥足珍贵。如有的家长分享了自己如何着力培养孩子的读书兴趣和习惯———坚持数年的每天临睡前亲子阅读;有的家长分享了平时对孩子的赏罚措施,“赏”即带他去书店买书,“罚”则是取消买书的承诺,或是一两天之内杜绝他看书;有家长还罗列出了孩子所读过的书目;有的家长分享了怎样培养孩子积累词语的经验———每天饭桌上与孩子谈论当天阅读的收获;还有的家长谈到了以身作则的效果———晚饭后父母在灯下静静阅读的身影对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这些经验的分享极大地促进了习作教学效果。小学生作文能力的培养和提升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教师不断钻研理论知识,不断总结实践经验,才能使自己的习作教学取得满意的效果。

作者:刘彩霞 施玉珍 单位:兰州交通大学附属小学 甘肃省兰州市七里河健康路小学

参考文献:

[1]关蓓.为作文教学插上腾飞的翅膀———信息技术与小学作文教学的整合[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4,(14):68-69.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第8篇

那么,什么是数感呢?《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数感主要表现在:理解数的意义;能用多种方法来表示数;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能为解决问题而选择适当的算法;能估计运算的结果,并对结果的合理性作出解释。”简而言之,数感就是一个人对数的意义和运算的直觉感知。

由此可见,作为《数学课程标准》重要目标的数感,对于人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数感的建立是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标志,培养学生的数感就是使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有意识地观察、认识周围事物,从现实的情境中发现、提取数学问题;用数学的思维方法思考问题,有意识地将现实问题与数量关系建立联系;同时灵活地运用数的观点理解和解决现实问题。因此,教师应在不断的教育教学活动中,让学生在对数的充分感知、感应和感受中,发展数感。

一、源于经验,数感生活化

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的科学,它源于生活,并优化生活。数学教学应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只有将抽象的数学建立在学生生动、丰富的生活背景上,才能真正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获得主动发展。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有一种与生俱来的、以自我为中心的探索性学习方式。数感不是通过传授而能得到培养的,重要的是让学生自己去感知、发现,主动去探索,让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到数学就存在于周围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可以解释现实中的数学现象,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这样在习得知识的同时,还能发展学生多种能力,培养非智力因素。 比如刚入学的儿童在认识10以内的数的时候,应该通过实物、图片等,讲数与物对应起来;以后在认识20以内、100以内的数时,可以对具体实物通过估一估、数一数等活动帮助学生形成对十、百等数量大小的感觉。如数100粒黄豆、100根小棒,估计教室里的学生人数,估计一堆水果的数量等。我们还可以就同一个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多种意义所表现的数量来加强对数的感知。比如1000张纸大约有多厚?你的1000步大约有多长?1000名学生站成做广播体操的队形需要多大的场地?类似这样的问题可以让学生举一反三。

二、动手操作,数感具体化

在教授“加减法(二)捆小棒”时,学生遇到一个难题,在计数器上表示数。在调查中,学生中在以前从来没接触过计数器的达到39人以上,我班有45人。为了巩固对计数器的认识和运用,我想到了我们自己的两只手。这样不是可以随时随地地练习了吗?我先教学生用一只手表示数,“拳头”就是0,食指弯曲就是9......然后教学生用右手表示个位,左手表示十位;用两只手就可以当计数器来表示数了。这样二十以内不进位加法、二十以内不退位减法都可以在两只小手上计算了。

教师组织学生摆学具,用学具摆出十几的数。思考:“怎么摆就能一下子看出圆片的个数?”学生的思维被激活了,有的学生一字儿排开;有的2个2个为一堆进行计数;有的5个5个摆;还有的先把10个小圆片放一起,再把剩下的放在另一边。通过学生的讨论,比较得出最佳策略(方法四),接着教师让学生思考:"你可以怎样表示15这个数呢?"有刚才的操作比较活动作基础,学生模糊地感受到15即为10个加5个。基于这样的认识,学生用各种形式表示15这个数:有的用10个圆再加5个圆,有的用10朵花加5朵花,有的用10根小棒加5根小棒,有的还采用了点子图来表示......这些丰富多彩的作品都在向学生传递同一个信息:这些图案我们都可以用“15”这个数学符号表示,从而达到对"15"本质意义的感悟与把握。

三、观察记录,数感表达形象化

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积极思维参与的比较持久的感知活动,是一种“思维的知觉”。观察是思维的门户。任何一个数学问题都包含一定的数学条件和关系,要想解决它,就必须依据问题的具体特征,对问题进行深入、细致、透彻的观察,然后认真分析,透过表面现象察其本质,才能对问题有灵敏而强烈的感觉、感受和感知的能力,并能作出迅速准确的反应。

引导学生对最反映事物本质特征的某一个或几个关键方面作细致的观察,将静态的、结论性的数学转化为动态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使学生有充分的机会从事数学活动,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体验数学的意义和作用,从而优化数感。

在当今的小学数学教学领域,新的方法不断出现。其中,数学日记风靡全国。对于一年级的小学生,我采用了一种以绘画为形式载体的数学周记。在开学之初,我自己用儿童画的方式绘制了一批数学日记。内容有:我们班有45名同学,6位老师;每天妈妈给我一元钱;王老师个子高,小明个子矮;长方形的操场,圆形的花坛;烧烤架子上摆了多少串食物......学生开始自己放眼观察课本外面的世界,他们绘出了运动会上我第一、我比××跑得快、买橘子、比大小等内容。

四、积淀活动体验,数感习惯化

低年级学生好奇好动,对游戏活动有着天然的心理趋向,教师就要顺应学生的年龄特点,有意识地组织开展各种活动,帮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数的意义和作用,积累经验,建立良好的数感。

在认识"20以内的数"后,组织学生玩猜数游戏,采用"大一些、小一些、大得多、小得多"等语言描述数的大小关系,既锻炼了学生在结合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大小关系的本领,又渗透了"区间套"逐步逼近的思想。

第9篇

关键词:看图写话;教学浅谈;挖掘资源

中图分类号:G6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2)-09-0128-01

一、活用插图,挖掘资源

课文插图是文本内容的浓缩,是静止的直观,它直接诉诸人的视觉,是语言文字形象直观的反映,能加深学生对课文语言材料的感悟。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观图比读文更有兴趣,学生看着图片,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印象更为鲜明、深刻。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到二年级的教材中,几乎每篇文章都配有单幅或多幅组合图片,这些精美的图片编排,体现了低年级孩子的认知规律及年龄特征,他们往往喜欢这篇文章的图片,而喜欢读这篇文章。生动形象的图片既诱发了阅读的兴趣,也启迪了思维的火花。

如学了《春雨的色彩》一文后,让学生看着插图仿写:( )说:“春雨是( )色的。你们瞧,春雨落在( )上,( )就( )了。春雨洒在( )上,( )也( )了。”也可以是仿写式的,如《小壁虎借尾巴》这篇课文边上配了几幅富有童趣的插图,描写小壁虎借尾巴的经过。教师可在学生全方位,多层次品读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自由挑选其中的一幅图画,把图意写下来。不求生动具体,只要学生能把话写完整,写得通顺连贯,别人能够看懂即可。这样的训练,由于给了学生一定的模式,学生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自然易以动笔,有话可说。这极大地激起了学生写话的兴趣,使他们都乐于进行仿写,使学生的写话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二、指导看图,培养其观察力

看图写话的基础是要学会观察,这是进行看图写话的重要条件。只有经过细致的观察,才能对图的内容有深刻的理解。在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基础上,才能进行“写话”。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本着由易到难的原则,重视培养学生观察事物的能力。

低年级学生由于年龄小的原因,各项能力还比较欠缺。在观察图画时往往抓不住要点,容易被一些无关紧要的事物所吸引,或者漫无目的,毫无顺序地观察,这就需要教师好好引导,教给学生观察的具体方法。

看图写话一般包括单幅图看图写话和多幅图看图写话两种类型。对于单幅图的看图写话,要让学生找出图中所表达的几个要素(什么时间,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干得怎么样)分别是什么,弄清图意及这幅图所要表达的主题是什么。这样从总体上对图画有一个整体上的认识。

然后再从整体到局部,抓住图的细节进行认真观察。比如:具有特色的环境,图中人物的表情、动作及人物之间的相互关系等,再深入进行观察,用有趣的细节激发学生的看图兴趣,使学生有不同的新发现。

对于多幅图的看图写话,要在把每幅图看清楚、看明白的基础上,想想图与图之间、人物与人物之间存在哪些联系,时间和地点发生了哪些变化。使多幅图看图写话变成一个完整、连贯的故事。

此外,观察还要有一定的顺序。要教会学生从总体到部分再到总体的观察顺序。先从上到下,从下到上;从远到近,从近到远;从左到右,从右到左;从中间到两边,这样就从不同的角度对图画进行了观察和分析,在头脑中形成总体的印象,再抓住细节观察,最后再回到整体画面。这样看图就不再是件枯燥和困难的事情了。

三、训练学生会“写话”

1.训练学生写通顺的句子。《语文课程标准》把第一学段的作文称为“写话”,目的是为了降低难度,激发兴趣。由于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及识字量的限制,写话训练时,要求不能过高,无论写得好与坏,只要通顺就可以了。开始可让学生收集自己喜欢的图片,附上一两句话,不会写的字用拼音代替,在班上展示自己的采集、描述、审美能力,能消除畏难情绪,树立自信心。

2.训练学生写具体生动富有个性的话。由于句子上连词语,下通篇章,是学生从字词学习进入作文训练的过渡,因此,我特别重视写句的指导,让学生写出有水平的句子,为写好作文打下基础。课文是学生习作最好的范本,低年级的课文文质兼美,富有儿童情趣,都配有活泼的画面,有利于激发学生阅读兴趣。读起来朗朗上口,易记易背。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课本资源从阅读中领悟语感,用词造句。另外,语文百花园中安排了“读一读”、“背一背”、“熟记成语”、“我的采集本”等内容,应让儿童多读、多背、多记,尽可能多地积累词、句,为丰富学生的语感打下基础

四、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对于一个七、八岁左右的儿童,未认识的事物很多,这就要求教师要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多认识事物,学校应支持鼓励教师适度地把学生带出去,让他们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其次教师也可以充分利用校园内环境,让学生在校园里就进行一些实践活动,比如让学生在校园里就可以进行找春天的活动,还可以观察蚯蚓、蜗牛等小动物,写观察日记等等。还可以利用假期,家长让农村的孩子进城看看,让城里的孩子到农村走走。好多城市的孩子天天吃米饭、面包、豆腐等,却不知道水稻、小麦、黄豆为何作物。另外让学生阅读课外书,参加各种游戏,看幼儿节目,参观等,尽量让儿童的生活丰富多彩,有了自己的认识和体验就不愁写不出话来。

五、爱心批语,呵护学生心灵

第10篇

[关键词] 池塘 培育苗种 施肥与注水管理 夏花鱼苗

[中图分类号] S965.19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4)07-0273-01

为了提高山区池塘培育夏花鱼种的生产效果,笔者经历了20多年的生产实践,要想获得培育理想的夏花鱼苗,是生产者的要求和目的。在苗种培育过程中,特别是山区池塘需要生产者付出精心的劳动工作,才能达到高密度的苗种生产模式。其技术经验总结如下:

一、培育苗种池塘准备

作为饲养夏花鱼种的池塘,应做好池塘的严格清整、消毒。采用干塘施药方法,效果比较理想。施药时要因塘而异,施药时要突出重点、洒药均匀、操作细致,一般应选生石灰溶水后及时施用,过2-3天后,用拉耙翻动池底淤泥,把药物混合于淤泥之中,以达到彻底灭菌除害的目的。消毒后需经5-6天即可注入新水,进入水质培育阶段。

二、加强施肥与注水管理

在鱼苗(水花)发塘前的6-7天就向培育池注水,在注水时要用80目以上的筛绢网布在注入口严格过滤,防止敌害生物随水注入池中。饲养池注水应在鱼苗放养前6-7天,按亩水面施经过发酵的人畜粪便200-300kg作为基肥,让水质变肥,培育丰富的天然微生物铒料,提高水花鱼苗培育成活率。

三、加强水位管理

培育鱼苗(水花)的池塘,尤其是在培育早期,水温还处在较低环节,培育池的水位要浅,将水位控制在40-50cm为宜,容易使饲养池水温升高,促使水体中的浮游生物繁殖加快,提高浮游生物生长密度和速度,有利于鱼苗摄食和生长。随着施肥和投铒,饲养池的水质逐渐转肥,加之鱼苗的个体日渐长大,饲养池的鱼苗需要扩大活动空间,需要调节饲养池水质。因此饲养鱼苗(水花)的池塘必须适时加注新水,提高水体溶积。每次加注新水的间隔时间在通常情况下应掌握在6-7天一次,但在实际生产中还要看水色、看鱼情、看天气等情况而定。每次加注新水的水位在10-12cm为宜。使饲养池的水质始终保持在活、爽、嫩的良好状态,让鱼苗随时都能吃到适宜的生物食料和人工铒料。

四、加强水质与密度环节管理

鱼苗(水花)发塘应掌握在饲养池施肥后的7-8天进行为好。在此时间内放苗正是轮虫繁生长的高峰期,是水花摄食的有利时间,能提高成活率的关键环节。鱼苗发塘时应注意:①鱼苗(水花)放塘时要尽量避开阴雨天气;②在鱼苗放塘时要尽量避开高温;③鱼苗放塘时温差不宜过大,应调节一致,温差应在±1℃。鱼苗(水花)发塘密度,根据池塘水质状况,培育夏花鱼种鲤、草鱼、鲢鱼、鳙鱼,每亩分别为15万尾、12万尾、13万尾。

五、加强投铒技术管理

鱼苗(水花)发塘,每天投喂3-4次豆浆后,制浆全池泼酒。投喂量按每亩每天用黄豆4-5kg,浸泡8-12小时后,每天投喂时间安排在:上午8:00-9:00,中午12:00-下午1:00,下午4:00-5:00。根据鱼苗的生长情况,将日投喂量作适量的增减,日投喂量调整看水质、看水位、看鱼生长方面确定。日投喂2次的时间应安排在上午9:00-10:00,下午4:00-5:00。鱼苗(水花)放入饲养池经10-15天的饲养管理,鱼体生长至2-3cm的鱼种时,应组织销售和分塘培育寸片鱼种。

六、加强生产过程管理

不论苗种培育和成鱼养殖,巡塘是生产者全程中最为重要的工作。鱼苗发塘后每天都必须坚持早、中、晚至少3次巡塘。观察鱼活动、密度与生长情况,池水水质有无变化、溶氧值数如何、水位是否适宜,及时打掉岸边及池内杂草、清理敌害生物及池水中的污物、保护饲养池环境卫生。在观察中发现异常,应立即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及时给予解决,要及时填写池塘生产日记,做好鱼苗生产管理记录,以便来年和下次进行生产总结分析,才能达到培育高效目的。

荔波水产站苗种装运现场

荔波县水产站苗种生产现场

参考文献

第11篇

一、结合实际,寻找突破口和切入点

来园第一天,我带两位老师参观园所的建设,了解各班级及各功能室的硬件设施配备情况以及每个班级教师的搭配情况,接下来派两位老师到班级跟岗,了解班级一日活动情况,之后多次集合全园教职工进行讨论,大家一致认为:本园硬件配备较好,功能室齐全;教师专业能力欠缺,区域和户外活动开展不够;种植园作物品种多,幼儿参与少,教育价值有待开发;家园共育缺乏。

二、理论提升与实践结合,初见成效。

针对本园实际情况,我们决定,利用节假日及中午幼儿休息时间对教师先进行理论培训,包括《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区域活动的指导策略》的学习,“优化一日活动从区域活动开始”“如何组织好集体教学活动”等专题培训,使教师的理论得到提升,建立了正确的教育观、儿童观,由注重“教”,转化到关注“学”,真正让幼儿快乐学习,自主学习,在生活中发展潜能,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自觉转变了教育观念,转化了教育行为。

1.现场教研,对各班进行区域划分

由于每班只有两名教师全天值班,我们与支教老师商量利用幼儿午睡时间,各班抽出一名教师选出一个班级进行现场教研。本次活动主要是把班级区域进行划分,在他们的指导下,将阅读区划分在光线较好的靠窗处,益智区与其相邻,美工区靠近墙壁,方便将幼儿作品展示,建构区划分在门口处,自然角搬到阳台等,完成了基本的区域创设,桌椅排放到各区,并对各年龄段班级材料投放作具体指导,梳理出各区九月份材料的投放明细,各班对照明细,迈出了去小学化的第一步。

各班经过一个月区域活动开展的实践,教师对区域活动有了新的理解和困惑了,于是组织教师进行了再次培训,包括区域活动对幼儿发展的价值,区域创设原则,班级怎样创设丰富适宜的活动区,各个区的规则制定、环境创设(图片)、材料投放(用什么材料)活动如何开展。然后支教教师跟班指导,用了近两个月的时间,各班的区域活动逐渐开展起来了,现在每天早上和下午幼儿入园后能有秩序地到自己喜欢的区域安静地或搭建或看书或画画或下棋或做手工或表演,教师从原来单纯地维持纪律转向了区域活动指导。

2.借助器械,让户外活动丰富多彩

根据本园幼儿实际情况,班级体操部分进行调整更新,新增队列队形和礼仪操部分,去掉陈旧的集体舞,把新增部分音乐和视频拷贝到每个班,让教师先学会再教幼儿,用了两周的时间基本学会并排练整齐。然后又根据《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的各年级幼儿的健康标准,确定各班的体育活动项目,选择所需体育器材,指导和带动教师制作了20余种活动器材,使户外活动丰富多彩,幼儿在运动中身心得到了愉悦。教师说“今年冬季孩子们感冒的少了”。家长说“我的孩子愿意来上学了,因为上课时间少了,玩的时间多了。”

3.挖掘种植园教育价值,丰富园本课程

教师说:“我们年年都在秋收,往年都是我们收,孩子看,收完后把果实放在仓库或摆在大厅里让孩子观赏。”为充分挖掘种植园教育价值,支教教师首先组织班主任设计了系列活动课程,让全园幼儿都参与秋收,各班收获不同的农作物。如大四班收大豆,收割―剥豆角―晾晒豆粒―选种,把优质的作为种子入库,其他的渗透到一日活动中的各个环节。把豆粒投放到区域中:放到益智区,通过夹豆粒锻炼幼儿手的灵活性和协调性;放到美工区,做豆粒粘贴画,也可以缝制沙包,将沙包带到户外活动时游戏;投放到种植区,观察记录种子的发芽生长具备的条件。集体教学活动“黄豆营养大”,把豆粒加工成豆饼、豆面,午餐时给幼儿做成豆饼粥、杂面条,让幼儿品尝黄豆的美味,体验分享劳动创造的快乐。其他班分别对玉米、花生、高粱、芝麻、棉花、柿子、葫芦等进行收获,并开展了系列活动。

三、家园联手,做好共育

为进一步做好家园共育工作,支教教师提议国庆节放假前园里下发“致幼儿家长的一封信”,主要目的是让家长也参与到教育工作中来,鼓励家长和孩子一起用“拍一拍”“说一说”“画一画”等形式,记录并向同伴分享自己对家乡的爱,完成国庆口述日记表。大部分家长都能按要求完成,把国庆节外出旅游、在家秋收、走亲访友等有意义的事情拍照,并引导孩子说出自己的感受并记录下来,交回班级,各班做成展板供全园家长分享,收到较好的效果。

时间飞逝,支教的教师来我园恍如昨日。时已半年,在她们的精心指导、引领下,全园教职工专业素养大大提升,保教质量创历史新高。支教教师还要对我们进行一学期的帮扶,我园将抓住机遇,使园所管理和保教质量再创新高,使农村园尽快赶上市直园的发展水平,让农村的幼儿在快乐生活中,身心和谐发展,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第12篇

[关键词] 小学作文教学 立意 构思 创新思维

1 开放选材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作文教学中常见连声叹息“没什么可写!”是生活单调、体验匮乏?当然不是。其实小学生缺乏的不是生活,而是发现和运用。正如法国雕塑家罗丹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教师指导学生选材必须打破清规戒律,实施开放作文教学,让作文与生活相结合,应教学生从生活的源头活水中汲取,于“一言一行之微,一沙一石之细”去观察发现。让学生在生活中找到思维的起点,这样学生头脑里的材料才会越来越丰富,写起作文来才会文思泉涌。

在小学各阶段的作文当中有好多命题作文,可以写成同一文题而材料不同,写法各异。如《记暑假里的一件趣事》、《我喜欢的小物品》、《童年趣事》等等。在教学中,我们可先让同学们感受一些好学生的作文,以《童年趣事》为例:有的同学写小时候蹲在鸡窝里看母鸡孵小鸡;有的写在雪地里捉麻雀;有的写种下黄豆后三四天不见“豆宝宝”有动静而将豆子掰开看个究竟。大多数学生从中体会到这些新颖的作文读后给人一种,开启了他们走进生活,拓宽了思维领域,搜索出那些生动、有形的生活场景。避免千人一面,百景一样,觉得文章写得与众不同才有意思,从而产生了“我在作文时也要这样写”的念头。

教师指导选材不应局限于课堂,不能背范文、套模式,而需要深入学生生活,让学生将平时观察到的生活素材定期进行归类整理,以便作文时能信手拈来,当学生面对作文要求时手边有多种材料可写,学会与众不同,学会创新。

2 创新立意

面对一道作文题,通常都是顺着题目的意思去写,顺着命题人的意图去写,这是一种求同思维,这样立意当然不错,但难以出新,甚至会出现好多篇作文都从一个模子印出来的“新八股文”。要使文章的主题有新意,就要进行发散性思维,多向立意,然后对各个立意进行筛选。在构思立意时敢于打破思维定势,不落窠臼,独辟蹊径,从问题的反面深入思考,从而提炼出新主题,写出好文章。这种逆向立意,可以表达出作者不同凡响的认识和看法。有时,可以考虑发挥求异思维,反着命题人的意图去写,只要言之成理,也应肯定。例如从正面去写,就应证明只要抓住每个机会,争取多读书,便能得到一份收获。如果求异,从相反的方向去写,可写成“开卷未必有益”,那就得强调必须认真选择读物,如果所读的书思想不健康,内容有错误,甚至是黄色书刊,那么开卷不仅无益,而且有害。用成语做作文题的情况很多,如:不要班门弄斧――弄斧必须到班门;吃一堑长一智――长一智何必都去吃一堑;近墨者黑――近墨者未必黑等等。有些成语强调的只是一个侧面,反向说强调的是另一侧面,并不一定形成针锋相对的矛盾,各说各的道理,也许都可以成立。归根到底,立意创新就是要学生写出真情实感,如写《我们的学校》,老师不能强调学生只写赞美,也可以写批评。写老师,不一定都赞美奉献精神,也可以写老师的喜怒哀乐,这样更真实、更亲切、更有个性,作文就有了独特的发现或感悟。

“标新立意”要遵循一条原则:言之成理。不是所有的命题都可以逆反去做,有的已是一条公理,表述又确定,就不能为了求异新而故意去否定它,例如,“滴水穿石”、“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等等都是无法去“唱反调”的。

3 独特构思

作文如同看山,如果囿于常用的观察点,那么庐山山峦只会给你固定不变的老面孔;如果调整视角,“横看”、“侧眺”,那么奇岭异峰就会扑面而来,给人“远近高低各不同”的审美愉悦。因此教师要教会学生运用创新思维去构思文章。

首先让学生丢掉过去的思考习惯,摆脱单向思维的干扰,进行“反向”、“多向”、“发散”思维。善于从题目中寻找“变异”点,在题目允许的范围内展示个性的思维。

因为单向思维会使学生遇到相类似的作文题目时,总按老路子去思考,就难以写出有新意的文章。例如写《我的课余生活》一文时,大多数学生写课余生活如何丰富多彩、如何有劲,文章大同小异。但在经过教师的一番点拨后,有些学生就会根据自己实际情况写出了自己课余生活如何贫乏、枯燥和自己渴望开展各种活动来丰富课余生活的真情实感,使学生体会到一些文题可以“反向”思考找出新路子,写出的文章便能够耳目一新。

其次,要引导学生做作文的有心人,将其他文章的形式借鉴到作文中来,这也是创造性思维的一种方法。有一次,一位同学在学了《航天飞机》、《镜子小史》这两篇课文后,把拟人化的写作方法和一种物品的进化史“移植”到作文《笔的小述》中来。她抓住了自己文具盒中的一支钢笔,用第一人称写了笔的家族史。文章写到了“我”向其他文具介绍笔的种类、过去和现在,并展现了笔的未来。文章是一种成功的形式借鉴,构思新颖,不落俗套。除此之外,还可以要求学生见到作文题后,先尽可能多地列举写作素材及表现方法,再从中选取最合适、最能体现个性的题材和表现形式。在平时,再结合教学讲明审题、立意、结尾、过渡和照应等多种方法,便于学生写作文时选用。这样,学生作文雷同的现象就会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