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31 09:10:1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护理质控体系,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摘要】 目的 调动护士质量管理的参与意识、管理意识,提高科室护理质量。方法 建立科室三级质控体系,即:质控员-质控组长-护士长三级质控体系,质控员对其分管项目进行自查、自评、自我完善;质控组长每周向护士长汇报本组质控检查情况;护士长每月开展科室护理质量的检查、讨论、分析、总结。结果 完善的质控体系是保证护理质量的基础,同时,提高了护理人员质量管理的参与意识、管理意识。有利于科室综合管理水平的提高,使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结论 科室三级质控体系建立能极大的调动护士的积极性,有效的提高护理管理,是护理质量控制的有效方法之一。
【关键词】 护理质量;三级质控;成效
质量是医院的生命,质量管理是医院永恒不变的主题,护理质量管理是护理工作的核心,是护理管理的重点[1]。为强化全员质量管理意识,实行全科质量控制,充分挖掘护理人员凝集力。我科自2006年1月,建立了由质控员-质控组长-护士长组成的三级质控体系,每月完成对全科各项护理质量指标的检查、评价、反馈、整改,对本科护理质量进行全面监控,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科室三级质控体系的组成及运作方法
1.1 组成 建立质控员-质控组长-护士长三级质控体系,即:一级危重基础护理组、护理文书组、急抢救药品管理(急救技术)组、消毒隔离组、病房管理组、护理技术操作组。每个质检小组设质控组长1名,质控员2~3名,全科护理人员均成为质控小组的成员。质控组长需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较强的工作责任心、一定的管理协调能力的护理骨干担任。由科室护理人员讨论决定,护士长再根据各位组长的个人特点和工作特长进行具体分工,各负其责。
1.2 运作方法
1.2.1 质控理论培训 由护士长组织质控小组全体成员进行质量教育,从基本医疗管理制度、护理质量管理、质量控制、质量标准、护理活动中怎样避免差错事故发生等方面进行教育。通过全员培训,使每位护理人员明确质控的内容及运作过程,提高全体成员的质控意识,学会自查、自纠。
1.2.2 检查方法
1.2.2.1 各质控组成员是质控体系的基础 每个质控小组的成员在完成护理工作的同时,每日对自己的工作进行回顾性分析,对自己分管的护理项目进行自查、自评、自我完善。
1.2.2.2 各质控小组组长是质控体系的重心 质控组长除需向护士长负责外,还需组织本组质控员进行质控检查,每周将本组质控检查情况记录后,向护士长汇报情况。
1.2.2.3 护士长是质控体系的核心 护士长根据护理部全年工作计划和目标,结合本科特点,制定切实可行的科室计划并组织实施。护士长每周进行专项质量检查,平时随机抽查,并做好记录。对各质控组遇到的难题或问题给予及时指导,及时解决,杜绝差错和护理缺陷的发生。每月月末护士长组织各质控组长对本月检查结果进行总结、分析,并召开护士会进行质量讲评,肯定成绩,对不足之处分析原因,征求护士的建议和意见,提出整改措施,并作为下月工作重点,同时将检查结果和护士的建设性意见与奖金挂钩,做到奖罚分明。
2 运作成效
2.1 完善的质控体系是保证护理质量的基础
严格的质量管理是护理管理永恒的主题[2],完善的质控体系是护理质量的基本保证,科室质控小组的成立,不仅完善了科室三级质控体系,同时也完善了原三级质控网络体系,即:护理部-科室护士长-科室质控组长。在护理实践中,我们感受最深的是:必须有健全的护理质量监控组织,严格而科学的管理制度,才能保证各项医疗护理规章制度落实到位,才能确保护理质量的可靠性和护理工作的安全性。
2.2 提高了护理人员的参与意识、管理意识 护士参与质量控制,改变了以前认为质量控制只是护理部、护士长职责的观念,认识到质量控制是落实在每名护士每时每刻的工作中,护士才是质量控制的基础,使原来那种“要我做”变成“我要做”。每名护士能从自身做起,她们既是质量标准的执行者,又是质量控制的监督者,平时工作中互相提醒,互为监督,提高了大家的凝聚力、向心力,激发了大家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科室形成了人人参与管理,个个尽责工作的良好氛围。
2.3 护理质量得到持续改进 全员参与管理的实施为管理者的督导检查、质量改进提供了可靠依据,管理者不仅可以定期检查结果质量,定期总结分析,评估管理环节中的不足,及时发现管理中的问题,全科讨论并提出整改措施,扬长避短,促进了护士业务能力和综合服务水平的不断提高,各项护理环节均得到了广泛重视,实现了护理质量的连续控制,保证了质量的持续提高,护理缺陷明显减少,从而使医疗护理质量得到持续改进和提高,各项护理质量指标均有提高(见表1)。表1 2006—2007年度各项护理质量指标
2.4 有利于科室综合管理水平的提高 由于实施三级质控体系,真正实现了管理的层次性,有利于发挥护士的创造性和管理的积极性,护士长对科室进行宏观调控,形成了适合科室特色的管理方法。
3 讨论
保证护理质量的主体是护士,提高护理质量的关键在于调动护士的主观能动性,要把科室护理工作搞好,必须调动全体护理人员的积极性。我科三级质控体系的建立,极大地调动了护士的积极性,使护士有了“主人翁”的感觉,既要监督检查他人的工作质量,又要规范自己的护理行为,从而注重了挖掘自身潜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在护理实践中感受到了充实和满足,增加了工作责任心,有效地提高了护理质量,是护理质量控制的有效方法之一。
参考文献
关键词:三级质控管理模式;护理;手术室
手术室护理质量与手术质量、患者生命安全等直接相关,手术室工作涉及多个科室,工作繁杂、节奏快,人员流动性较大,为突发事件的易发之处,对护理人员的专业化与一专多能提出较高要求。对护理关键环节持续改进可减少护理缺陷,避免差错事故发生。传统手术室护理管理模式以护士长为核心,但护士长要参与或负责科内多项工作,易出现管理盲区,对手术室工作质量控制造成一定影响[1]。由护士长-专科组长-护士构成的三级质控护理模式是一种新型护理模式,注重人人参与护理管理,有利于提高护理人员积极性、业务水平与手术室工作效率,保障患者安全。2017年6月起许昌市人民医院对手术室护理采用三级质控管理体系,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许昌市人民医院是三级综合医院,手术室护士共有21名,其中主管护师5名,护师7名,护士9名,年龄为19~49岁,平均(29.2±4.1)岁。手术室设护士长1名,开放手术间7间,年手术量约5000台。
1.2手术室护理三级质控管理方法
1.2.1护士长-专科组长-专科护士三级质控管理模式构建护士长负责整体护理质控管理工作,参照手术室管理规范、安全目标、三甲医院评审标准等制定手术室质控管理评价体系,包括五常法、消毒隔离、教学、病历书写质量评价标准、操作技能质量评分标准、巡回护士岗位职责考核标准等。根据医院业务状况分为普(胸)外科、骨与神经外科、五官科、妇产科、腔镜、器械6个专科护理组,责任组长由职称较高、责任心强、经验丰富者担任,与成员双向选择,每组3~4人,专科手术间固定,护理人员临时紧张时适当调配。
1.2.2二级质控管理由责任组长负责,结合专科手术特点制定手术配合流程,患者术前评估、摆放、静脉输液、导尿、手术无菌平台、手术设备和器械使用标准,保养、成员技能考核标准及日常工作标准。每个月1~2次业务培训,重大、疑难手术前与手术医生沟通,合理调配手术器械及设备,做好保障工作。在护士长授权下轮流带班,负责节假日、夜班手术护理的管理与协调,以及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
1.2.3一级质控管理专科护士负责本专科手术配合及患者抢救工作,熟悉手术操作器械、特殊手术器材使用,主动参加新业务与新技术的开展。每周定期清洁、维护负责区域,保持手术间整洁及器械归位。建立器械清洗交接卡,定期清洁、维护,贵重器械避免损坏,记录每班风险因素及存在问题,每周针对存在问题讨论、整改并进行追踪检查。巡回护士参照手术护理质控管理评价标准检查手术护理配合质量,找出存在问题,及时反馈并提出防范与改善措施。
1.2.4三级质控实施方法(1)护士长每月组织质控检查,抽查各级护理人员职责落实情况,与责任组长召开专题会,总结分析各组质控情况,讨论存在问题,制定行之有效的整改措施。定期质控、技能考核,专科组质控成绩与组长绩效挂钩。(2)护士长每个月定期组织护理质控会,公布上个月护理质量检查结果、存在问题、改进方法与防范措施,作为当月护理质控督点。责任组长每月检查组员护理质量管理情况,对质控检查结果、问题原因、整改方案等进行研讨,护士绩效、奖金等与其每个月质控检查结果挂钩。
1.3观察指标
(1)护理质量。采用许昌市人民医院自制手术室护理质控评价量表,包括术前访视、消毒隔离、术中护理质量、安全核查、护理文书质量、设备维护等项目。(2)满意度。随机抽取三级质控前后手术医生满意度调查表各60份,比较手术医生满意度变化情况。采用许昌市人民医院自制评价量表,包括术前物品准备、术中配合、器械传递、专业知识、无菌操作等项目,总分100分,分为很满意、满意、不满意,很满意、满意计入总满意。(3)护士的理论与操作考核成绩。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护理质量、考核成绩)以(x珋±s)表示,采用t检验,满意度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护理质量
观察组术前访视、手术安全核查、消毒隔离、术中护理质量、设备维护、护理文书质量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见表1。
2.2护士理论与操作考核成绩
三级质控管理实施后手术室护士理论、操作考核成绩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见表2。
2.3医生满意度
三级质控管理实施后,手术医生对手术室护理满意度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通讯作者:冯惠霞
【关键词】 质量控制; 护理文书; 质量; 体会
护理文书是护士及其相关人员在临床护理活动过程中,对患者病情、医疗护理过程和护士行为的记录,能客观反映患者住院期间的病情发展、动态变化和医疗护理过程,因而一直是医护人员确立医疗护理诊断、判断病情变化、制定医疗护理方案的重要依据,并成为医疗护理团队内部各班次、各成员之间传达、传递患者信息的重要媒介。即护理文书书写是关于质量控制、法律依据、科研、教育、效益评估的一项重要工作[1]。要求做到客观、真实、准确、及时、完整。本科从2009年6月始对原实行的二级质控进行改进,实行三级质控,旨在提高护理文书书写质量,进一步提升护理质量,避免因护理文书缺陷造成的医疗纠纷。现报告如下。
1 方法
1.1 二级质量控制 病区床位46张,护士11名。病区任命一名主管护理师为总质控员,负责运行中病历、出院病历的督查。下设2名责任组长,负责本组运行中病历质量的质控。质控时发现常出现的问题有:文书书写欠及时、欠规范、未体现病情动态的观察。内容未充分体现专科护理的特点,发现缺陷改进不及时等。
1.2 三级质量控制 把质控前移,质控的内容和要求等方面均进行改进,进一步细化,落实到人。有效地解决二级质控时护理文书质控存在的问题。
1.2.1 建立完善的病区护理质控体系 病区所有护士均为护理质控员,一级质控为责任护士,二级质控为护理组长,三级质控为专科护士或护士长。质控内容包括护理文书质控、健康知识宣教效果、功能锻炼指导的效果、用药指导效果、专科护理质量评价等。
1.2.2 职责分明,落实到人 病区选拔护理组长2名,先有护理部统一制定选拔的条件,要求大专、护理师以上,在本专科工作三年以上,专业知识扎实,工作认真负责,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然后自荐,护理部筛选,科室由医生组、护士组评选,科内组织专业知识考核,综合评价后选出。护理组长对本组床位护士负责的运行病历质控情况进行督查指导,完成本组出院病历的质控。每组下设护士3~4人,根据个人能力每人分管6~8张病床,并完成所管床位包括文书在内的所有质控内容。护士长随查质控的效果,并对组长质控后的危重、死亡患者病历进行再次质控,以保证病历的质量也可以对组长起到指导作用。排班时原则上床位护士白天在所在组上班,当天分管床位的护士负责质控没上班的护士的床位的病历,组长休息时其质控任务由护长安排的代组长完成。
1.2.3 为了改变以往护理文书书写内容单一,回顾性小结记录和专业指导不强等弊端,根据广东省卫生厅《临床护理书写规范》的要求,从2009年6月份起实施新的护理记录单,以实时表格式的动态记录方式,达到准确反映患者的病情变化和突出专科特点的要求[2]。推荐使用的护理表格包括各科通用表格:首次护理记录单、病房护理交班志、护理记录单(分内科、外科、放疗科)选用的专科单:疼痛护理单、压疮风险护理单、压疮(伤口)护理单、压疮报告单、吞咽护理单、排痰护理单、跌倒护理单、输血安全护理单、深静脉置管知情同意单、PICC置管护理单、深静脉置管维护单、PICC健康教育单、皮瓣移植血运观察单,引流管(T管)护理单、造口护理单、造口自护单等。专科护理单中有评估的项目以及相对应的护理措施,护士在上面打√即可,减少了书写的时间,并能给与护士指引。
1.2.4 充分发挥护士长管理职能,加强督促检查 护士长每周进行1~2次抽查。及时发现质控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反馈,及时整改,对疑难问题及时予以解答。
1.2.5 文书质控重点 质控的重点放在护理文书书写的正确性,病情评估的真实性,各种客观记录的及时性和准确性,护理措施记录的完整性,护理效果评价的动态性及是否体现专科护理的特点。要求实时记录,认真落实规范要求,加强与强化护理记录内涵。
1.2.6 应用护理文书环节指控本,完善病区护理文书质量控制体系 病区设置了护理文书环节质控本,要求指控者及时发现,及时登记,落实到人。质控者将发现的问题按规范记录,包括质控时间、指控者签名、发现的问题、文书的具体页码、书写人的姓名,便于整改。护士习惯每天在上班第一时间翻阅护理文书环节指控本,及时整改,修改后在本子上签名。管床护士和护理组长对自己所管病历督查质控每周至少要有两次具体记录。护士长可根据记录本上的内容了解管床护士及护理组长质控的完成情况,还可通过抽查病历,检查质控的效果,了解各级护士履行职责的情况[3]。
1.2.7 PACD循环法的运用 护士每日按三级质控要求进行质控工作,发现缺陷进行整改。护士长每月对运行中病历和出院病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归类,结合护理部质量督查反馈的问题,在月底的护理质量与安全分析会上进行讨论,制定整改计划,并作为下个月督查的重点之一。
1.2.8 建立缺陷登记本,互相提醒,共同提高 以广东省卫生厅出版的《护理文书书写规范》为指导,认真落实规范要求,加强与强化护理记录内涵,达到书写方式与书写内容的双层考核,提高护理文书书写质量。做得好的提出表扬,做得不够的登记在缺陷本上,并要本人签名,年底与护士学分考评、年度考评挂钩。
2 体会
2.1 分工合理,更为人性化 本病区每日住院患者数52例左右。在二级质控管理中,护理组长除指控外,还有大量的日常工作,不能在预定的时间内完成质控,因此环节质量无法保证,终末质控难度相应增加,效果不太理想。实行三级质控制度,质控工作量被分解,管床护士每天只要花15~20 min就可以完成所管床位的文书质控。护理组长每天质控工作可以弹性调配,先对重点的病历进行督察,再检查其它病历。这样保证每日每份病历至少有人质控一次,而且是由熟悉该患者治疗护理的护士进行质控,保证了记录的真实、准确,体现了连续动态观察。
2.2 职责明确,落实到人 对各级人员的职责作出了明确规定,使护理文书质量控制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做到各司其职,各尽其责。三级负责制使病历每日、每周、每月都能将质控流程落实,形成全面的质控体系,从而取得优化的控制效果。
2.3 体现了持续质量改进 持续质量改进强调人人参与管理。在三级质控制中,全体护士参与质控管理,层层负责、层层把关,有效控制了薄弱环节。在工作中运用前瞻性的管理模式,达到了更好的效果和更好的效率。
2.4 通过对护理人员的分层使用、分层培训,发挥出科室每个护士的主动性 二级质控中年轻护士未能参加质控,潜意识中将自己摆在一个被检查者的位置,没有深入地学习和思考,对于书写的内涵和专业护理水平的提高是不利的。分管床位后,负责质控的是自己所管床位。对患者的病情及治疗护理熟悉,容易发现其中的缺陷,通过参与质控提高了自己的书写水平,促进自己在专业护理知识方面的学习,对提高专科护理水平有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组长的工作量减轻了,就有更多时间落实对年轻护士的督查和指导工作,护士长就有更多的时间投入到其他的管理工作中。有利于“传、帮、带”,实现了护理人员的分层使用、分层管理,增强了高年资护士的使命感和成就感。
参考文献
[1] 包家明,霍杰.整体护理-临床问答.北京:中国医药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9.
[2] 陈伟菊,彭刚艺.临床护理文书规范.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2009:86-165.
【关键词】质控小组; ICU; 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949(2012)10-0070-02ICU是 医院的核心科室,其工作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病员的生命安全,它既是衡量全院医疗质量的重要内容,也是评价医院整体医疗实力的一个重要标志。所以ICU里应该有严密的护理管理知识,健全的制度和严格的无菌技术管理,才能高标准地完成日益复杂的抢救任务。如何提高ICU的护理质量,成为护理管理中的核心问题。
护理在医院治疗过程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而护理的质量更是重中之重。护理工作涉及到很多方面,护理的质量也是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每个环节的质量产生决定了护理终末质量。我科作为二级甲等医院的综合ICU,现今对ICU质量管理模式进行了改革,有原先的护士长一人统一抓管理转变为现在的质控小组管理,要求护士人人参与护理质量管理,提高了管理效率,降低了管理成本,对各级护理人员实现了全面考核,现将具体做法介绍如下:
1ICU护理质量管理方案
1.1指导思想:按照国家卫生部颁发的《医院护理质量评价指南》和医院管理体系质检标准为依据,不断完善我科护理质量管理体系,突出"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概念,体现科学的管理内涵,力求管理标准更科学严谨,管理方法更简便、易行,管理效果达到病人满意。
1.2组织结构
1.2.1人员组成
组长:王秀花
成员: 杨站稳 王巧菊 王志红 李记芬
1.2.2小组职责
①严格检查督促本病区护理人员执行护理工作程序标准和流程。②定期(每周)和不定期对护理质量及考核情况进行抽查和评价。③定期(每月25日)召开质控会议,对共性和有争议的问题进行讨论,布置质控重点。④对护理质控会议上确定的意见,组织全科护理人员执行。⑤每月向护理部报告护理监控结果,及奖罚意见,提出整改措施并对整改效果进行跟踪验证.
1.2.3分工
①考试考核:王志红
②消毒隔离:李记芬
③护理文书:杨站稳
④病房管理:王巧菊
⑤病人质量:王秀花
1.3检查方法:按护理质量检查标准进行检查。
1.3.1周查:每周小组各成员按分工项目按月计划检查一次,有记录。
1.3.2随机查:平时医院各个部门,医院各领导,科室主任及护士长发现的护理问题,有记录。
1.3.3周查、随机查结果计入个人评价表,每人出现3次同样错误应写出书面检查。
1.4考评要求
1.4.1检查者要严格按照各项护理质量标准逐项检查,体现公平公正和公开的原则。
1.4.2对发现的问题及时通报当事人,督促其改正。
1.4.3对周查、随机查情况于当月末(25日以后)由组长汇总交护理部(月质量分析记录)
1.4.4 实施: 首先护士长在全科中选拔优秀的ICU护理人员,她们即要有扎实的专科理论知识和过硬的技术操作技能,而且要有一定的责任心及洞察分析能力,能敢于指正,不。然后护士长对选的全体质控小组成员进行质量管理及质控理念的培训,明确标准,掌握方法,质控小组每月按质控标准对自己负责的质控小组的护理质量全面考核[1],分析原因,提出整改措施。每月底再由护士长汇总组织召开全科的护理质量分析会,各小组汇报考核结果,指出问题存在的原因和整改措施,护士长对各小组工作进行评价,让全体护理人员都知道本月发生的事件,从而吸取教训,提醒今后的工作。质控小组在下月进行质控时不仅要对本月进行质控,而且要对上月发生的问题进行追踪质控,并在月底分析会上 总结指出且应在指控本上有所体现。对管理好和工作好的小组和同志给予表扬鼓励,但对连续发生的差错要追踪责任人,并与奖金和年初的聘任挂钩。对差错易发生环节应集全体人员智慧,积极讨论和分析,举一反三,指出有效的防范和整改措施,及时修正考核标准,确保质量控制管理的持续改进。
2结果
实施了这一质控模式,大大提高了ICU护理质量,特别是服务态度,规章制度的执行力,护理带教,沟通技巧,工作主动性和责任心,自身修养等方面有明显改善,如ICU无菌包合格率达100%,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率小于0.05%,空气、医务人员手、手术器械的消毒灭菌质量在各种检查中全部合格,巩固了护士的基础理论和专科理论知识,提高了技术操作水平,特别是专科配合的熟练程度大为提高,得到了手术医生的一致好评,手术间布置规范统一,杜绝了过去物品用后随意放置使用时找不到却无法确定责任人的现象,降低了质控管理难度,提高了管理效率,使质量控制的各个环节得到了管理[2],更有效地防范了医疗差错事故的发生,加强了护理安全。
3体会
3.1实施质量控制,掌握标准,高质量完成护理工作:科室每位护士都参与到护理质量管理中,提高了护士的质量管理意识,问题意识,改进意识及全员参与质量管理的意识,充分调动她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通过质控小组每月的检查,将存在的问题作详细记录,使其他护士及时了解自己在护理质量方面存在的缺点与不足,然后在以后的护理工作中会采取更有效的改进措施。这样就会使护理工作时刻处于一个受控的状态。不断完善各项质控管理措施,使每位护士在工作中有章可循,各项规范要求养成了护士良好的工作习惯,会使护士严格按照护理质量控制的标准完成护理工作,不断提高自己的护理质量,最后使得ICU的护理质量管理不断的完善加强,是护理工作逐渐走上科学化、规范化的道路。
3.2强化了护理人员参与管理的意识: 业务素质得到加强 护士在参与管理后,发挥了她们在质控中的骨干作用,也促进了她们加强自身业务学习。同时请她们负责培养帮助年轻护士提高业务水平,进行传帮带,能互相促进,互相监督,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指正,加强护士的主观能动性及协作精神,促进了护护关系。同时也减轻了护士长部分繁重事务。通过实施用护士参与管理质量控制的方法,激发了护士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加了护士的成就感,有利于护士的成长与提高,改变了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关系,增加了管理透明度,将质量的重点放在查找护理缺陷,分析原因和质量持续改进上,从而使护理质量得到提高。
3.3护理质量得到提高: 满足了患者的健康需要 科室质控组在实施质量控制过程中,注重质量的自我控制[3],保证了各项制度及护理措施的有效落实。在工作中将病人的满意度来衡量护士工作的标准,能使护士加强责任心,时刻将病人是否得到最佳护理作为工作指标,工作中主动与病人沟通,提供人性化的服务,从而使病人的满意度提高。
参考文献
[1]王念坚,陈立梅.质控小组在ICU护理质量控制中的作用[J].中外医疗,2010,29(6):16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0年12月~2012年12月80例手术患者,男36例,女44例,年龄22~72岁,平均(44.811.3)岁。随机分为对照组42例与试验组38例。两组性别、年龄、病情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调查对象的纳入标准为:住院时间>7 d,意识清楚,愿意参加调查并合作的患者。
1.2 方法:对照组不进行质量控制,只进行常规护理配合。试验组进行质量控制,主要包括以下几点:①建立质量管理(QC)小组:QC小组是从事各种劳动的职工在工作或生产岗位上,依据单位的经营战略和方针,发现目前存在的问题,并进行质量改进,以降低消耗,提高经济效益以及人的素质为目的,将质量管理的理论以及方法应用到实际工作的小组。在手术室成立QC小组,其职责为全面监管控制手术室护理质量。以正副护士长为领导,五个专科组长为质控组长,其余成员皆为质控组员。分别设立专科配合组、消毒隔离组、贵重仪器组、护理文件组、环境质量五个组,各个成员明确分工,做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②制定详细质控标准并不断完善:专科配合组根据各科各类手术配合要求分别制定出器械护士和巡回护士考核标准;消毒隔离组制定出无菌物品使用标准、无菌技术操作标准、外科手消毒标准、手、无菌物品和空气检测等一系列标准;贵重仪器组则对手术室内各种仪器制定出标准化流程,严格规范了仪器的使用、清洁、维护和保养;护理文件组对手术核查表、术中护理记录、植入性材料登记、内镜使用登记、交接班记录等一系列护理文件制定出书写标准;环境质量组制定了更衣室、餐厅、护士站、仓库、手术间、间等管理标准。③组织学习,转变观念:各项标准制定完成汇总后,护士长通过网络发至每个人邮箱,使组员随时可通过电脑学习,逐步提高质量意识,规范护理行为。④强调过程管理,基于记录做过的,所有的工作都是通过过程来完成的这一理念,我们建立了手术间使用登记本、手术标本送检登记本、各项监测登记本、内镜灭菌使用登记本、手术器械及贵值耗材出入库登记本等一系列本子,做到事事有登记,物物能溯源。⑤定期检查,不断改进:质控组员每天督查,组长每周不定期查,护士长抽查,形成考核记录,每个月汇总,找出问题,分析原因,提出整改措施。并将考核分值作为个人考评依据,直接影响个人评优、评先及职称聘任。
1.3 观察指标:对手术患者术后5~10 d进行问卷调查,采用《手术室服务质量调查(患者)问卷》,统计患者对手术室护理人员的服务态度与主动性,沟通与理解,环境管理,健康教育,工作能力与积极性等五项指标的满意度,总分为100分,得分越高,满意度越高。
1.4 统计学处理:使用SPSS 13.0对各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随访期间两组内相比,手术后两组患者五项指标的满意度均优于手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手术后五项指标的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护理质量已成为保证医疗安全、提高护理管理的重要部分和标准,护理质控是保证提高护理质量的核心内容,在护理管理中发挥着不可估计的作用。建立完善的护理质量控制体系,及时、准确的进行监控、反馈、评价,护士长作为护理工作的最直接的管理者和领导者,是进行质量控制的主要检查者和实施者,起着主要作用。
由于手术室护理工作非常繁忙,尤其在手术高峰期常存在工作超负荷和护士缺编现象,专科性特别强别的护理单元又不能给与任何帮助,导致手术室护士疲于完成基本的手术配合而不能有效的保证优质的手术护理质量,为确保优质的手术护理质量就必须标准的实施手术室护理质控。
全员培训,全员参与,全员控制,充分调动了人员积极性。通过培训,我们建立的手术室质量控制体系被所有人员理解,从组长到每一位组员都意识到自己所从事的活动或工作,对质量管理体系的重要性,改变过去以管理者检查为主、实施者被动接受检查的现象,转变成实施者主动、自觉按质量文件标准和程序工作,使质量管理过程标准化、制度化。
本研究中护理后所有患者对五项指标满意度均优于手术前(P<0.05;试验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这说明常规的护理质控在一定程度上能有效提高护理质量。
青岛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护理部(青岛市中心医院),山东青岛 266042
[摘要] 目的 探讨科室内部二级护理质控方式,有效提高临床护理质量。方法 在神经外科实行科室二级质控管理,成立科室质控小组。采用护士长一级质控与绩效奖金挂钩,质控小组二级开放式质控不纳入绩效的考核模式对护理质量进行管理。结果 改进后的质控模式极大地调动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质控成绩较改进前有明显提高。结论 科室内部二级质控模式的实施能够切实促提升护理质量,在临床护理工作中作用显著。
[
关键词 ] 神经外科;护理;质量管理;二级质控管理;护理质量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4)08(a)-0117-02
护理质量管理是临床护理工作的核心内容,是保证患者护理安全的重要措施。科室护理质控是医院护理质控的基础环节 ,它能够从根本上反应临床护理存在的问题。科室既是医院护理制度的执行者,也是护理问题最早的发现者。科室的质量控制和管理是提高护理质量的关键[1]。如何正确地对科室内部护理质量进行有效地控制,持续提高护理质量,是每位护理管理者首先考虑的问题。我院神经外科自2013年1月起改变科室质控形式,采用科室内部二级质控模式,护理质量得到有效提高,取得成果满意,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科室拥有开放床位46张,护理人员21人。职称:主管护师4人,护师12人,护士5人;学历:研究生1名,本科8人,专科10人,中专2人。回顾性分析改进前2012年1月~12月及改进后2013年1月~10月科室质控数据,并进行比较。
2方法
2.1成立科室质控小组
护理部统一制定《护理持续改进质控标准》,要求对病区环境、患者安全,医院护理感染,护理文书,危重患者护理质量,基础护理,优质护理示范病区,护理技术操作,急救物品,特一级护理共9项进行质控。将科室护理人员根据上述质控项目分为九个质量控制小组,每组2~3人。每组设组长一名;小组成员按照白班护士、夜班护士合理搭配,以保证随机抽查项目能够覆盖每个工作时段。减少因护理班次的特殊性而导致检查结果不准确。质控组长由N2级以上的护士担任,由小组会议推举产生。
2.2制定考核标准及考核目标
各项护理质控评价标准依据本院护理部制定的《护理持续改进质控标准》进行。
2.3对全科护士进行质控培训
科室质控小组成立后,根据医院护理质控组制度及职责,结合科室实际情况制定科室护理质控小组职责及制度,并对质控小组成员进行培训[2]。首先制定各级质控组织工作制度及人员的职责,对各级各类护理人员进行逐级的管理和分层培训[3]。其次对本组及其他小组的质控方式及内容进行全面了解培训。对质控小组长进行管理工具及统计学培训。每位护理组长能够熟练掌握数据分析工具,对每月记录的质控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从中找出重点问题,便于进行重点整改。
2.4科室二级质控实施方法
①护士长履行科室一级质控职责 护士长每天进行“护士长六查房”,对科室护理质量进行定时检查,发现问题现场提出,现场即时进行整改。护士长将检查存在的质量问题进行登记记录,检查结果与每月绩效挂钩。
②科室质控小组履行科室二级开放式质控职责 质控小组长及其成员根据所分管的内容,将日常随机检查与每周重点检查相结合,发现问题及时记录并上报,每月总结自查情况,登记在专项质量控制本上[4]。护理质控小组对检查存在的问题及亮点,用相机拍照,实时记录(拍照过程中注意患者隐私的保护)[5]。二级质控小组采取现场督查、持续改进和跟踪检查相结合的方式。采用表格式质控检查单,并且取消了责任人一栏,二级质控成绩不纳入科室绩效考核。该种检查方式能够有效减少小组互检过程中存在人情分的现象,也能很大程度暴露科室护理质量中存在的问题。质控人员在检查过程中发现问题及时督导,现场改进,对上月存在的问题进行重点追踪跟进检查。对存在的护理质量问题连续两个月质控数据没有提高的项目,纳入下月护士长一级质控重点。
2.5召开科室护理质控会议
每月2日召开科室会议。由护士长主持,全体护士参加,对上月科室质控结果进行纵向对比,采用根因分析方法,查找要因,提出改进措施。并提出下月小组质控重点及护士长一级质控重点。对于各小组在质控过程中无法解决的问题,进行集体探讨,制定解决方法。
3效果评价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12月(改善前)及2013年1月~10月(改善后)质控数据。采用Wilcoxon检验。表1为改善前后护理文书合格率数据分析:在α=1.0检验水准下,改善前护理文书合格率不服从正态分布(W检验:P=0.001);采用两独立样本的Wilcoxon秩和检验:改善前护理文书合格率组的秩和T1=81.5,样本量n1=12;改善后护理文书合格率组的秩和T2=171.5,样本量n2=10。95%双侧概率界值84~146,故P<0.05。结果表明:在双侧α=0.05检验水准下,改善前后护理文书合格率总体分布不同,结果均有统计学差异。同样方法检验其他8项质控成绩,结果均显示P<0.05(见表2)。
4讨论
护理质量管理是临床护理得以安全开展的有力保证。小组不记名无惩罚性的检查方式能够从根本上查找暴露科室存在的护理问题,对查找出的问题进行分析整改,达到持续改进的目的。护士长一级质控能够将“护士长六查房”与小组质控重点紧密连接,做到检查有的放矢。实施分层管理,有利于护理人员整体素质的提高,增强了科室护理管理的力度,锻炼了护士的管理能力和业务能力,充分发挥了高学历,业务技能和能力强的护士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骨干作用[6]。全体护士参与的二级质控模式使得每位护士既是质量的管理者也是工作的被检查者。这种全员参与的模式从一定程度上增加护士的职业认同感,调动了大家工作的积极性。改进质控模式后科室各项护理质量均比实施前有显著地提高。由此可见,科室内部二级质控模式适合临床护理工作,值得在临床进行推广。
[
参考文献]
[1] 张兵,王冀,李红梅.三级护理质控目标管理模式在ICU的实施与效果[J].中国护理管理,2011,11(7):47-49.
[2] 许颖. 浅议质控小组在科室护理管理中的作用[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1,9(18):126-127.
[3] 姜红.二级护理质控体系构建及全面质量管理在外科护理管理的实践[J].广西医学,2007,29(11):1833-1834.
[4] 姚必凤,杨才萍. 科室三级护理质控网在护理质量控制中的作用[J].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2013,10(6):37-38.
[5] 兰红霞,莫朝媚.护理质量控制检查方法的改进[J].护理学杂志,2013,28(14):69-71.
关键词:激励机制;一级质控;应用效果
护理质量管理是护理管理的核心,是医院生存与发展的生命线[1],提高护理质量是护理管理的主要工作目标。科室的质量控制和管理是提高护理质量的关键[2],如何提高护理质量,保证护理安全,是护理管理者首要思考的问题。为提高普通外科护理质量,我科自2015年1月起将激励机制运用于一级护理质控中,通过1年的实践,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科室拥有开放床位42张,护理人员17人。职称:副主任护师1人,主管护师3人,护师6人,护士7人;学历:本科6人,专科11人。工作10年以上7人,10年以下10人。
1.2方法 分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均采用护理人员在日常工作动态中自查与护士间相互随机督查的全员参与式的质控方法。2014年1月~12月采用常规质控方法为对照组,即护理人员质控发现存在问题后记录于一级质控反馈单,存在问题当事人及时整改,存在问题一律纳入绩效考核扣分,每个问题扣1分。2015年1月~12月采用激励机制的质控方法为观察组。方法为:①制定激励机制:质控者每发现一个护理质量问题给予绩效考核加分1分;月底累计对发现问题最多者给予绩效考核加分10分,并给予表扬;年底累计发现问题最多者给予绩效考核加分20分,并与评优、评先挂钩;存在问题当事人按规定整改期限进行整改者不扣分,超过整改期限(特殊原因除外)未整改者每个问题扣1分,连续出现5次以上未按时整改者除对存在问题扣分外另加扣5分。②设立《科室质量控制记录本》:该记录本设置有质控日期、质控项目、存在问题、责任人、质控者、整改日期、责任人整改签名、护士长确认签名和绩效考核结果共9个项目。③质控方法:护理人员通过日常工作动态中自查与护士间相互随机督查,发现护理质量问题即登记于《科室质量控制记录本》上,通过口头或微信等方式及时反馈当事人和护士长,当事人整改后签名,由护士长(护士长不在由代护士长负责)追踪评价整改效果。对未按时整改者立即追问原因,如无特殊原因未按期整改者即在绩效考核结果栏内标明纳入绩效考核扣分,同时督促其及时整改。每月5日前由护士长和科室质量考核小组成员对上月质控情况进行汇总,年底大汇总,按科室制定的激励机制进行考核。
1.3评价标准 以我院根据《广西临床护理质量评价及检查标准》为框架修订的《临床护理质量评价及检查标准》为标准评价护理质量,该标准于2014年1月开始使用。包括病区管理、患者安全管理、优质护理、整体护理、健康教育、急救物品管理、消毒隔离、分级护理、围手术期护理、护理文书、护理查对、危重患者护理质量、住院患者满意度等12个项目。将2014年1月~12月质控得分与2015年1月~12月质控得分进行统计学分析。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
2 结果
两组12项护理质量控制结果见表1。
3 讨论
3.1增强护理人员质量管理意识 常规质控方法虽然要求人人参与质控,但护理人员质控发现问题后基本没有奖励,护理人员是被动地参与质控,这样就会出现质控流于形式,质控主动性不强,甚至产生抵触情绪。运用激励机制质控方法后,注重奖励,护理人员的劳动价值得到了体现,充分调动了护理人员参与质控的积极性,达到人人争着做好质控的局面。对于成果多者,奖励也多,护理人员工作富有成就感,从而激发护理人员主动参与质控,使护理人员把质控当成自己的工作一部分,工作中时刻保持质控的意识,极大地提高了护理人员质量管理意识。
3.2全面提高护理质量 保证护理质量的主体是护士,要提高护理工作质量,必须调动全体护士的积极性[3]。采用激励机制质控方法后,调动了大家工作的积极性,促使护理人员善于主动发现问题,有效控制了薄弱环节,并能自觉地以质量标准为准绳,规范自己的护理行为,从而确保了护理安全。常规质控方法质控结果考核方式以扣分扣钱为主,强调惩罚,很容易挫伤护理人员质控的积极性。激励机制质控方法质控结果考核方式采取无惩罚性和惩罚性两种方式结合。o惩罚性的检查方式能够从根本上查找暴露科室存在的护理问题[4];而惩罚性的质控结果考核方式不但可避免护理人员对非惩罚性质控结果考核方式产生依赖心理,而且能促使护理人员及时整改存在问题[5]。两种考核方式结合,前者体现管理的人性化,护士容易接受,后者起到刚性约束的作用,确保护理问题整改的有效性和及时性,不断持续改进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刘书华,王红梅,王传凤,等.中医护理环节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应用[J].护理学报,2014,21(6):18-20.
[2]张兵,王冀,李红梅.三级护理质控目标管理模式在ICU的实施与效果[J].中国护理管理,2011,11(7):47-49.
[3]绍艳华,林平,刘雅楠,等.护士对护理质量管理检查工作认同度的调查分析[J].护理学杂志,2009,24(6):48-49.
【关键词】PDCA循环;护理质量;改进
【中图分类号】R473.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44-5511(2011)10-0238-01
医疗护理质量是医院工作的核心内容,它标志着医院管理水平的高低[1]。熟练掌握和灵活运用循环方法,对于提高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效果及效率十分重要。我科自2009年1月开始通过运用PDCA循环实施护士长量化考核提高护理管理质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1 PDCA循环的概念
PDCA循环是在一切管理活动中,为提高管理质量和效益所进行计划(Plan)、实施(Do)、检查(Check)和处理(Action)等工作的循环过程[2]。
2 PDCA循环的基本内容
2.1 计划(P):
针对需要解决的问题认真收集资料、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找出主要问题;确定管理目标;提出计划对策和实施方案。
2.2 实施(D):
按计划对策和实施方案组织切实有效地实施。
2.3 检查(C):
检查计划实施情况,分析进展情况,纠正出现的偏差。
2.4 处理(A):
巩固已取得的成果,对于这一循环未解决的问题,移给下一个循环去解决。上述4个阶段环环相扣,不得中断,且每个循环周而复始,紧密衔接。
3 我们在护理质量管理中运用PDCA循环主要实施方案如下:
3.1计划阶段
首先是完善组织建设,在医院三级护理质控管理体系的基础上,建立病房整体护理质量管理体系,形成由护士长、质控组长、护士逐级监控的定责循环管理网络。其次是制定管理量化标准和评价指标。最后是通过环节质量控制,护理环节质量控制信息源于自评、同事他评、病员反馈、病房质控小组抽查、片区质控小组抽查及,护理部质控小组抽查;查找病房在质量管理上存在的主要问题,认真分析原因,明确改进目标,制定整改措施的计划。
3.2实施阶段
组织全体科室护理人员学习PDCA循环的相关知识,使全科室每一位成员都明确质量控制得标准以及考核的方法,形成每一个人都参与到质量管理中的良好氛围。护士要熟悉各自的管理职责以及目前存在的问题以及改进计划 ,以便更加及时、准确、高效地实施整改计划。组织质控组组长认真学习质控标准及考核的相关知识,以提高检查的能力;引进激励机制 ,进行考核奖罚。采取组长对责任护士实行定位循环管理;护士长对组长实行定项循环管理,形成大环套小环,一环套一环的相互制约机制。对质控问题整改计划定项定位切实执行。
3.3检查阶段
按照制定的质量监控计划,每周定项检查1―2项质量控制检查的内容,对前期的问题进行总结,对未解决的问题进行措施强化进入再实施再评价阶段。每月对本周期所有质控内容进行评价。
3.4 处理阶段
护士长定期(每周、每月)组织整体质量考评小组会议,将各级检查考评结果汇总公布,每件问题明确到具体时间,具体人员,同时将质量改进措施和建议反馈给科室工作人员,保证当事人明白,人人知晓,形成由下向上,再由上向下的反馈系统。具体处理如下:分级分层采用不同的方式,抽查结果与绩效工资挂钩,每月总结1次,讨论存在的问题、整改措施、奖惩措施及力度,做到人人心中有数。
4结果
5 讨论
5.1应用“PDCA”循环的管理方法对做好环节质量控制,提高了护理人员的管理素质,形成了实效性的管理文化通过导入PDCA循环[3] 。 PDCA的运用,使护理人员的观念发生了很大的转变,促进了护理人员对病人的换位思考,让护理人员主动站在病人的角度替病人着想,在工作流程上护士自觉考虑病人的需求,尽可能的满足病人的要求,解决病人的问题。在PDCA循环运用过程中,逐渐改变了以往看重结果而轻过程的管理模式,在质控中不但重视护士工作完成的质量,也重视护士完成工作的过程,只有将可行性高的管理制度与有形的框架和无形的群体质量意识相结合,才能形成提升护理质量最有效的合力,逐渐形成查与不查一个样,轻形式,重实效性管理文化。科学管理方法能有效发挥团队精神,充分发挥各人所能,满足病人的需要,使病人能够得到高品质的护理服务。
5.2 PDCA循环强调全员参与,强调建立透明的质量管理网络,使得人人都是检查者,同时又是被检查者,促进了护士的自我完善、自我提高,从而使得各项管理制度更趋完善;通过不断循环的信息反馈环,形成了人人有目标、有压力、有动力的工作局面,持续促进了护士质量意识、管理意识的形成和提高[4]。
5.3 PDCA循环的运用规范了护士的护理工作流程,制定和落实监控措施,增加护理管理途径,持续改进护理质量。护理质量改进是循环的、持续向上的、永不停止的过程,是建立在新的基础上的突破[5]。
参考文献
[1]叶政书,朱名媛。创建等级医院的程序:现代医院分级管理。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156.
[2]朱敖荣,戴志澄,毛磊.管理学基础.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4.479.
[3]赵 京.PDCA循环在医疗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J].华夏医学,1998,11(4):487-488.
[关键词] 持续改进;护理;管理
持续质量改进指通过过程管理以及改进工作使产品得以满足消费者的需要。它强调建立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使病人及家属满意和获得好的效果。我院自2006年1月始将持续质量改进的工作方法运用于护理质量管理以来取得良好的效果。现将工作汇报如下:
1.资料
我院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康复、急救于一体的二级甲等中医骨伤专科医院,2010年开始准备创三级乙等医院。医院暂设病床350张,7个病区,2011年准备增设3个病区。我院现有护理人员138人,其中临床护士占护士总人数的96;副主任护师占9,主管护师占38,护师占32;本科学历占42,大专学历占56。
2.方法
2.1建立护理质量管理体系:根据医院护理质量管理目标,成立了分管护理副院长―护理部―科室护士长及科室质控小组,三级护理质控体系。
2.2制定护理质量标准:护理部每2年修定护理制度、流程及各类考核标准1次,发现与实际应用不符及时讨论并修改。2010年护理部依据三级乙等医院等级评审标准对护理制度和流程进行了再次修订。其中包括护士长考核制度、护士考核制度、责任护士考核制度、护理奖惩制度、查对制度、交接班制度、抢救室管理制度、治疗室管理制度、护士各班职责、骨伤专科护理常规、急救流程、基础护理规程、级别护理规范、护理文书书写规范、护理礼仪规范、健康教育、消毒隔离、中医和西医护理技术操作质量考核标准等,并在实际应用中不断修订和完善。
2.3全员护理业务培训:由护理部组织全院护士学习以上各项制度和规范的内容及考核办法;加强专业技能培训,培养优秀的临床护理带教老师,严格管理和认真带教低年资护士,提高护理队伍的整体专业水平;组织全体护士参加《护理礼仪》培训活动,提高护理人员的职业道德修养;护理人员认真、自觉地遵照其标准实施临床护理工作,使护理质量得到全方位的提高。
2.4定期质控检查:护士长科内质控每月1次,科内各质控组长每周对照考核标准检查1次,各班护士班内护理工作自查自纠;护理部不定期深入各护理单元了解察看,每月组织护士长分组、分项、交叉检查考核1次。
2.4.1找出存在问题。通过定期质控检查、平时抽查、护士长夜查房、住院病人满意度调查等方式收集资料,并找出问题的所在。如护理记录缺项、护理操作不规范、基础护理落实不到位、服务态度差、工作不认真等。
2.4.2讨论、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制定预期目标,根据我院创“三乙”要求和护理质量的现状制订护理质量管理目标。从管理、人员、物资等方面进行分析。如:制度不够完善;护士长排班不合理;护理人员责任心不强;护理操作技术水平不到位;护患沟通不当等。
2.4.3整改措施:①完善各项制度、流程,落实护理奖惩制度等;②加强护士职业道德教育,提高“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意识;③护士长落实护士科内考核制度,安排业务能力和责任心强的人员担任责任护士;④加强三基训练与考核,提高专业技术水平;⑤增加护理人员编制,夯实基础护理;⑥组织开展健康教育知识和护患沟通技巧讲座,创办健康宣教板报、发放健康教育处方等。
2.4.4评价方法:护理部每月月底在护士长例会上汇总、讨论质量考核结果,肯定成绩,提出下一步需改进的问题,并以书面形式通报全院。每季度进行质控小结,半年和年终进行总结,及时制定新目标、落实新措施,保证护理质量持续不断的提高。
3.结果
通过持续质量改进的护理管理方法,我院的护理质量有了大幅的提高,住院病人满意率从≥90%提高到≥95%,平均每年上升1%。
4.讨论
持续质量改进的护理管理模式在我院5年的实践中效果显著。它使护理人员能积极主动的关心患者的需求,并制定出患者满意的、切实可行的改进措施,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提高护理质量的同时也提高了我院的整体医疗质量;它强调全员参与,改变了以往领导单一管理的模式,强化了团队精神,营造了一个和谐互助的工作氛围,提高了管理效率,2010年我院的二东病区荣获第二届《全国中医先进集体》称号;护理人员在新的质量管理模式中变被动为主动,主动参与管理,主动学习,护理人员的业务素质不断得到进步,在2010年我市卫生局组织的护理操作比赛中,我院选送的三名护士均获得了《经济技术能手》的称号,不仅为我院赢得了荣誉,更体现了我院护理队伍的整体业务素质水平。
5.小结
持续质量改进的护理管理模式,督导护理质量管理的全过程。它是一种持续性的研究,不断地探索更好的方法,在原有的护理质量的基础上制定更高的目标,使护理质量保持一个良性的循环。持续质量改进能提高护理质量,是先进、科学、切实有效的护理管理方法。
参考文献:
[1]王庆林,向月应,张卫兵.现代医院整体医疗管理.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5,1.
[2]陈爱萍,孙红.持续质量改进在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中华护理杂志,2005,40(2):124.
1.完善护理质量标准体系,各项工作指标达到二级甲等医院要求。
2.全面提高护理服务质量,病员满意率≥95%以上。
3.认真做好护理文书书写,达到规范要求。
4.加强业务培训,提高业务能力。
二、实施措施
1.整理制定各项护理工作标准,下发各护理单元。
2.对质控委员会成员及科室质控人员定期进行护理质量管理知识培训。
3.护理部每季度进行全院护理质量综合目标检查及考核,结果与效益工资挂钩。
4.护理部及质控委员会确定每周检点,下病区对全院护理单元进行普查,结果与效益工资挂钩。
5.质控小组每月下病区检查3—4次,并对检查结果进行汇总,在护士长例会上进行通报。
6.护士长做好每周工作自查,并认真填写工作自查表。
7.继续执行护士长夜查房制度,对夜间、节假日护理质量进行检查。
8.每季度进行一次患者满意度调查,结果在护士长例会上进行反馈,对病人反映的问题,要及时给予答复和解决。
9.每月召开一次护理差错、事故分析讨论会。
10.针对护理缺陷,做到现场指出,立即改正,重大问题及时上报护理部。
【关键词】 手术室护理文件;书写质量;原因分析;对策
【中图分类号】R1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2-0478-02
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明确规定,手术护理记录是病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手术室护士对手术中各项制度的执行及病人特殊情况的记录,是准许病人复印,视为有法律意义的原始资料[1]。作为举证材料的护理记录,其规范性、完整性、严密性、科学性,在法律上的意义显得尤为重要。所以,规范手术室护理文件的书写,提高护理文件书写的内涵质量,加强自我防护意识,也是目前手术室护理人员面临的重要问题。我院护理部组织大外科护士长进行病案质量检查,手术室以手术护理记录单和手术物品清点单为检点,对检查结果进行原因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查我院2009年6月―2009年12月实施手术后上档病历及运行病历共计3165份。其中上档病历1025份,运行病历2140份。
1.2 方法
由护理部组织我院大外科护士长、质控小组及手术室一名副护士长进行手术室病案质量检查,对外科病历中的手术护理记录单、手术物品清点单进行全面检查,重点检查病历中手术室护理文件书写的及时性、准确性、客观性及完整性。发现75份护理文件书写存在问题共计8项。
2 结果
检查出有缺陷的手术室记录单75份,占所检查的手术室护理文件的2.37%,对书写存在的质量问题进行统计,详见表1
3 原因分析
3.1 对手术室护理文件书写认识不到位
没有认识到手术护理记录单和物品清点单是病案的重要组成部分,缺乏法律意识、自我保护意识和职业风险意识;没有认识到手术中护理记录是医疗纠纷取证中的重要证据[2],同时也是反映手术护理质量的优劣及手术护理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使记录出现错记、漏记现象;或认识到重要性,但工作不仔细,缺乏敬业精神和慎独态度,出现书写不规范、涂改等。
3.2 护理人员责任心不强、执行制度、规定不够认真
对于护理记录中出现的缺陷问题一方面是护士对手术护理记录填写内容及要求掌握不够准确,造成内容书写不及时、不真实,另一方面也说明护士在正确运用护理程序上存在着缺陷与误区。
3.3 护理人员法律意识、风险意识薄弱
在手术病人多、护理工作量增加、护理工作紧张繁忙、时间性较强及临时处置增多、连台手术多等原因时容易出错;在存在问题的75份护理文件中有75.2%发生在年轻护士身上,甚至对护理书写抱有随心所欲的态度,还常常以工作繁忙为由,对书写中的缺陷未予及时纠正。一旦发生医疗纠纷,无记录便无护理行为,这将使书写当事人丧失了自我保护依据[3]。
3.4 护理书写质控体系不完善
质控方法欠妥,在质控时发现错、漏处未能及时修正。
4 对策
4.1 加强学习,不断强化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和风险意识
教育护士认真遵守法律、法规,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加强证据意识教育。要充分认识护理记录的重要性,使其自觉、认真、准确书术护理文件,并养成出手术室前自己反复检查的习惯。利用晨会和科会时间,讨论手术室护理文件书写缺陷中所潜在的医患纠纷实例,做到警钟长鸣。同时进行书写技巧、术中观察要点、特殊病情记录等经验交流,不断提高护理人员尤其是低年资护士的业务素质及书写能力。
4.2 强化责任,规范手术室护理文件的书写
组织护理人员学习各项护理文件书写标准,以护理部制定的手术室护理文件书写模式为样本。要求护士书写时必须做到如实记录,文字工整,字迹清楚,表达准确,不得涂改,避免遗漏和偏差,尤其是关键内容和时间要与麻醉记录单保持一致。虽然我国目前还没有一部统一的完整的手术护理记录标准,现在各手术室护理文件记录单多为自行设计,因此规范手术室护理文件的设计和书写,标准统一,也是我们手术室护理人员共同关注的问题。为了减少工作量大、时间性较强及临时处置增多、连台手术多等原因,为了填写省时、方便、以掌握,对一般能客观的、真实的、准确及时反映术中护理情况的内容实行勾选,对特殊情况,勾选内容不能准确表述的,用文字叙述,保证准确性。
4.3 合理安排手术室护士的工作班次
根据手术需求实施工作时间弹性管理,实行手术间责任制,减少手术间护士的更换频率,提高手术室护士工作效率,增加护士书术护理文件的时间。
4.4 完善护理文件书写质控体系
建立手术室护理书写质控登记本,要求巡回护士在手术结束时填写好记录单,认真进行自检,送手术病人出手术间前巡回护士和器械护士相互检查,发现缺陷及时纠正,把好病历出科关,同时应报告护士长做好记录,以便在科会上就共性问题进行讨论。术后访视小组护士下病房时,对手术后的病理检查书写质量,做好现运行病历的终末质控,以确保现运行兵力合格率为100%。
参考文献:
[1] 卫生部医政司.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及配套文件汇编[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2:1-3.
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4.04.047
护理质量是护理管理的核心和关键[1],持续改进是新时期护理质量管理的灵魂。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是在全面质量管理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更注重过程管理、环节质量控制的一种新的质量管理理论[2]。我院自2010年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工作以来,结合三甲医院质量控制标准,将持续改进应用在护理服务质量管理中,提高了护理服务质量,现报道如下。
1质量评价标准的制定与完善
1.1制定全面系统的护理质量评价标准重视护理管理制度的建设和规范化护理管理标准是促进护理业务可持续性发展和护理质量管理的基础。2013年我院在2012年护理质量标准的基础上,结合三级甲等医院质量控制标准[3],重新从7大方面建立健全各项质量评价标准,分别为:科护士长工作标准及评价,护士长工作标准及评价,病房管理质量标准及评价,三基培训质量标准及评价,护理文件书写标准及评价,优质护理临床工作标准及评价和特殊护理单元质量标准及评价。其中,优质护理临床工作标准及评价包含分级护理、基础护理、健康教育和危重症护理质量标准及评价。特殊护理单元质量标准及评价包含手术室、消毒供应室、血液净化室、重症监护室、层流室、急诊科、产房、母婴同室、体检中心、新生儿室、腔镜诊疗中心、导医系统、门诊医技检查科室、病案室质量
标准及评价。新修订的质量评价标准涵盖了我院各护理单元,纠正了以前标准中存在的交叉考评现象,在临床实践中根据实际工作的需要不断修改与完善。
1.2建立三级质控,施行目标管理制定医院护理质量目标,完善护理目标管理。逐级制定质量控制目标,分护理部、科系(内、外、门)、科室三级,同一类质控目标,下一级制定的目标值不能低于上一级制定的目标值。每一级均有质量管理控制小组,各级质量管理控制小组成员依据各自的质控小组工作制度对各自管辖区域进行检查,并对各种检查结果和质量控制目标完成情况进行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进行护理评估,提出改进意见,制定达标措施并在护士长手册中记录。
2健全护理质量管理体系-护理质量管理组织结构
2.1三级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建立护理部主任、科护士长、护士长三级质量管理组织体系,逐级控制,检查护理人员职责执行情况,动态掌握科室工作。建立自控与互控,相互配合,相互制约的护理质控网络[4]。现代质量管理应通过实时动态检测,加强过程控制,重视环节质量,把质量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防患于未然。因此,护理部实施院控重点放在终末质量控制上,科系实施质控重点放在环节质量控制上,科室的质控重点是过程质量控制,护士是质量控制的基础,自控的重点是落实好制度执行工作,同时每月逐级进行质控讨论分析,及时总结反馈。
2.2护理部质量控制内容护理部质量控制包括三部分:护理部主任与护理部质控护士质量检查,每月1次;夜班值班护士长质量抽查,每周3次;院护理质量督导组对所督导科室进行全面质量检查,每月1次(全院护士长组成十个护理质量督导组,每个督导组分别负责2~6个护理单元,每月各护理质量督导组对其负责的科室按质量评价标准给予全面质量督导与检查)。以上三部分除院护理质量督导组外,其余质量控制检查结果均与科室效益奖挂钩。
2.3科系质量控制内容我院所有护理单元分内科系统、外科系统、门诊系统三部分,分别由内、外、门科护士长组织本科系质量控制小组成员负责本科系各护理单元的质量管理。科护士长组织科系质量控制小组成员科系内质量检查,每月1次,科护士长不定期抽查。所有检查结果均纳入科室二级考核。
2.4科室质量控制内容科室建立健全各项制度流程,使护士的行为有章可循。护士长作为科室护理服务管理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全方位对科室护理服务工作进行管理和负责。根据科室实际工作情况组织科室质量控制小组成员检查科室护理工作,发现问题立即整改,每周组织科室成员讲评护理质量存在的问题,评价问题改进效果。科室质量检查结果纳入科室二级考核,由护士长记录在护士长手册中,并在下一个检查周期评价问题改进情况。
3及时有效的质控信息反馈
3.1护理质量反馈系统的建立健全有效的质控信息反馈是保证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和全面质量提高的关键。根据持续质量改进和全面质量管理思想,将现代护理质量管理理念与医院信息化技术结合,建立和完善了护理质量反馈系统[5]。
3.2质量反馈规范、及时我院采取的反馈方法是:(1)将护理质量反馈与护理检查形成制度化,检查人员将检查存在的问题当即面对面指出,并当场以文字形式反馈给受检护理单元。(2)护理部、科系每月将检查结果输入计算机,打印反馈单,反馈给受检科室,并要求科室将问题原因、整改期限和整改措施填写在反馈单上。(3)反馈存在的问题。专人专组跟踪督促检查,按科室自定的整改期限限期整改后专人检查整改效果,填写在反馈卡上,上交科护士长或护理部。(4)科室每周组织一次质量讲评会,科系、护理部每月组织1次质量讲评会,讲评质量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分析其发生的原因,制定相应的整改措施,并作为下一个检查周期的考核重点。
4公平合理的激励机制
4.1建立公平合理的绩效考核机制贯彻落实卫生部《关于实施医院护士岗位管理的指导意见》以及卫生厅优质护理服务相关文件要求,实施绩效分配,提高护理人员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医院设立优质护理奖励基金。每月对各护理单元通过综合因素排名评选出前10个病区给予优质护理奖励基金,护理质量考核分数(以护理督导组和护理部每月对护理工作检查得分进行考核)占科室排名10%的权重比例。
4.2质量考核中发现的问题和改进方法持续改进计分方法,使护理质量排名日趋公平。实际工作中发现的问题:(1)按分级护理标准进行护理质量检查时,无一级护理患者或仅有1名一级护理患者的病区相比较2名以上一级护理患者的病区按标准扣分减少或不扣分。(2)按危重症护理标准进行护理质量检查时,无危重症患者病区不扣分,有危重症患者病区达不到标准扣分。(3)按护理技术操作标准进行考核时,每病区抽考1名护士,按10个月为1个考核周期,科室护士不足10人的个别护士要经历两次考核;科室护士>10人的个别护士不参与考核。(4)按护理文件书写进行护理质量检查时,无重症患者科室护理文件书写简单,扣分较少,反之,重症患者较多的科室扣分较多。针对以上发现的问题,经护理部质量管理委员会讨论,修定计分方法如下:(1)分级护理质量总分20分,每个病区抽查2名患者,设立基础分:一级护理患者每名10分;二、三级护理患者每名5分,检查分值在此基础上扣除。(2)危重症患者护理质量总分30分,抽查的病区有危重症患者时在30分的基础上扣除,无危重症患者时不得分。(3)技术操作考核每月按科室护士比例的10%抽考,不足10人的科室年底轮空,>10人的科室按比例在一个周期内全部考完。(4)护理文件书写总分100分,每月各抽一份现住院病例和出院病历,设立基础分:危重症病例100分;一级护理病历90分;二、三级护理病历80分,检查分值在此基础上扣除。
4.3全员参与,持续提高护理质量通过护理质量考核排名计分方法的改进,使质量排名更加公平合理。使护理质量监控更趋科学与完善,有效激励全员参与质量管理的意识,逐渐改变了以往重结果、轻过程的管理模式,形成了重实效、人人参与的护理质量管理文化,护理质量得到持续改进和提高。我院自开展优质护理服务以来,将持续质量改进应用在护理服务质量管理中,逐步建立了护理质量改进的长效机制,使我院护理质量管理由定性管理向定量管理过渡,由经验管理向科学管理发展,促进临床护理质量螺旋式上升。
参考文献
[1]周凯云,金学勤,刘琴,等.护士长对护理部质量管理认可程度的调查分析[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24):143-145.
[2]张丽华,赖玉莲.护理质量持续改进项目存在的缺陷与对策[J].当代医学,2011,17(24):112-113.
[3]王艳,王加凤,谢雯俊.以等级医院评审为契机促进护理质量安全持续改进[J].护理学杂志,2013,28(19):1-3.
[4]胡玉琼.持续改进是护理质量管理的核心[J].医学信息,2011,5:2176-2177.
[5]梁雁芳.护理质量反馈系统的建立与研究进展[J].护士进修杂志,2013,28(7):630-6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