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31 09:10:2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环境评估,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当前,我国正积极发挥环境监测的作用为环境保护提供支持,这种环境监测对环境影响评估同样可以形成有效的支持,实际上,环境监测既可以提供基础数据,通过数据的挖掘可以分析、发现环境变化,同时环境监测还可以形成一种监督,有利于分析环境影响控制措施十分落实到位,因而可以发挥积极的作用。
一、环境监测对环境影响评估的积极作用
环境监测对环境评估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既可以在评估过程中发挥重要的影响,也可以在评估结果应用中发挥积极作用。
1.可以为环境影响评估提供基础信息
首先,环境监测可以有效的获取一手数据,环境监测通过利用各种信息化手段或者抽样调查等方式,可以有效的获取各种经济行为对环境的影响,如通过水的抽样调查可以分析废水排放量、各种污染物排放量等,这就为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定量分析提供了基础数据。其次,环境监测具有较强的针对性,一般而言,环境监测除开展一些常规性的检查外,还可以根据发展的需要对部分指标进行专门的监测,如对于废气中某污染物的排放量进行监测等,这就可以满足环境影响评估中的特定要求,从而提高了环境影响评估数据的可获得性。
2.可以提高环境影响评估的有效性
首先,环境监测结果可以为环境影响评估提供有效的参考,环境影响评估结果是否准确,是否符合实际情况,需要由环境监测结果来证明,这就更加体现了环境监测的作用。其次,其他类似项目环境影响监测结果可以为环境影响评估提供参考,通过其他项目监测结果的分析,并与环境影响评估结果进行比较,可以初步判断评估结果是否在与实际情况相符合,如果差异过大,则要寻找导致差异的原因,并做出解释。
3.可以为环境影响评估结果的应用提供便利
环境影响评估的意义之一在于提出环境控制方案,并以这种方案为指导控制环境影响,这就使得环境监测的作用更加凸显。通过环境监测,可以分析环境影响是否达到国家、地方标准,为控制各种建设项目、企业生产等对环境带来重大影响,国家制定了一系列的标准,如《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各类废水排放标准如《工业废水排放标准》等,通过监测可以分析环境影响是否符合标准。
二、环境监测作用环境影响评估面临的挑战
环境监测作用于环境评估需要一定的基础条件,特别是需要环保部门的支持与配合,但由于环境影响评估多由社会环评机构完成,这就可能导致由于协调难度大而带来挑战。
1.环境监测部门管理带来的挑战
首先,环境监测部门与环境影响评估机构并非一致可能影响基础数据的获得,虽然在大力推动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历史进程中,环保部门会定期公布相关的环保数据,甚至企业和个人还可以申请数据公开,但从实践来看,由于公布的数据都是宏观的数据,而环境影响评估更多的是针对单个的项目,从而导致了数据获取难。其次,环境监测内部管理体系可能影响基础数据的获得,一般而言,环保部门会制定严格的数据公开管理制度,甚至要多个部门审批后处理后才能将数据公开,这就使得要获得监测数据的支持手续较为复杂,难度较大。
2.评估对象的特殊性可能带来挑战
首先,评估对象可能并不具有普遍性,从而给环境监测工作带来挑战,当前,各种建设项目都需要开展环境影响评估工作,但与所评估的项目相类似的项目可能数量不多,环境监测尚未落实到位,缺乏系统的数据作为支持。其次,评估对象环境影响的长远性与非稳定性给环境监测工作带来了挑战,部分项目不同时期环境影响具有差异性,如在建设过程中可能主要产生固体废弃物污染,但建成后则更多的为空气、水污染,并且这种污染会随着生产工艺水平等变化而变化,从而导致了监测结果的不准确,难以为环境影响评估提供参考。
3.环境影响评估本身可能带来的挑战
首先,评估指标的可监测性带来的挑战,环境影响评估所包含的指标是多方面的,部分指标在现有的技术水平、现行的监测体系下获得的难度较大,从而难以为环境影响评估提供帮助。其次,评估指标的系统性可能带来挑战,一般而言,在环境影响评估中期指标数据来源最好要趋于一致,不同单位统计的指标可能存在一定的差异,但环境监测部门可能并不能提供全部监测指标数据,这就会带来数据处理的挑战。
三、发挥环境监测作用完善环境影响评估的
思考
环境监测数据具有稳定性、科学性等特征,在环境影响评估中可以发挥积极作用,实践中要进一步发挥环境监测的作用,可以从提高监测能力、完善信息公开、强化数据应用管理等方面着手。
1.提高环境监测能力
监测能力的提升是发挥其服务功能,延伸监测结果应用的基础和前提。首先,要尽可能的拓宽监测面,努力构建完善的监测指标体系,环境监测部门可以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根据监测技术水平的提升,适度的拓展监控指标,以此增加数据来源,并提高数据的可利用性。其次,要充分利用各种信息化手段开展监测活动,环境监测部门可以充分利用物联网等现代化的技术对环境影响进行监测,特别是废水排放量、固体废弃物排放量等,以此提高监测能力。当然,这一过程中要积极引进各种现代化的设备。再次,要加强培训,不断提高从事环境监测行业人员的业务能力,特别是要加强基层环境监测人员业务能力培训,帮助其掌握应用各种现代设备进行试验、监测技术。同时,还要注重对监测人员数据统计分析、数据管理等方面能力的
培训。
2.完善信息公开制度
完善的信息公开管理制度和程序是提高数据信息可获得性的必要保障。首先,要完善环境监测数据主动公开管理制度,对于部分社会关注度高、影响较为广泛的数据,环境监测部门可以主动的进行公开,甚至可以利用互联网、现代计算机技术构建完善的数据库,按照月份、季度、年度等方式对数据进行更新,以此供环境影响评估机构等单位或者个人查阅。其次,要完善环境监测数据申请公开管理制度,对于不属于公开范围内的数据信息,环境监测机构要将其划分为可公开和不可公开2中类型,如果数据可公开,则应当进一步确定是否是收费后公开还是只需申请就能够公开,而且应当明确公开的程序,对出于保密等要求的数据,则应当明确不属于公开的范畴,并强化数据管理。
环境影响评估的步骤有:
1、现场踏勘、收集资料;
2、整理资料、编写报告(报告书需编写监测方案、现状监测);
3、报告书需编写标准确认函资质单位盖章发至项目所在区环保局进行评价标准确认,环保局会给一个复函;
4、公示及公众参与调查;
5、报告编制完成,装订送环保部门审批(报告级别分省、州市、县);
6、环保部门组织开评审会,编制单位进行汇报,专家提修改意见和评审是否通过的意见;
7、根据评审意见进行修改,装订交送报批稿;
8、报批后相关部门审核签字,出环评批复。
(来源:文章屋网 )
全部影响因素甄别及指标体系的建立
在甄别影响投资环境的形成因素之前,我们必须强调两个基本认识。首先,一个国家和区域的事权划分不同,就形成投资环境因素来讲,有诸多因素是区域所不能调整和改变的。因此,评价国家和评价区域的角度有很大区别。比如框图中所列的法律法规、政策及金融等,在很大程度上非属于区域事权范围,只具有制定细则和执行权,而没有调整权力。因此,这几项可转换为政策法规执行力因素,金融因素则主要体现在地方金融体系的发展程度。其次我们认为,资源型区域有其特殊性,在指标设置中必须突出其基础性因素的重要性。近年来,国家加大了经济转型的力度,对资源型区域的认定和评判也有相关的标准。比如国家发改委认定资源型城市的评价标准,并了第一、二批资源型城市。各省尤其是山西省作为典型的资源型地区,在国家统计局的考核区域干部的44项指标基础上,又进一步进行修订。2010年,山西省委组织部又对单位考核的指标体系进行梳理和分析,形成新的考核办法。以上种种,皆对我们的研究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基于以上认识,按照既定的设计原则与设计方法,我们对构成区域投资环境的指标逐一进行分析。一级指标的设定按照哲学或是唯物辩证法的观点,任何一种事物,均是由组成元素、结构形态(或要素关系)和矛盾斗争动力组成的三维立体。按照这个思维模式,借鉴有关研究成果,我们把一级指标设定为基础因素、活力因素、动力因素。基础因素———是指对区域现状投资环境具有“硬性约束”的因素,它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基础条件,或是在此基础上的必然形成和历史积淀,具有较为长期的稳定性。活力因素———是指对区域现状投资环境具有“软性约束”的因素,它是区域经济发展的要素关系,对投资环境的发展变化具有较大影响“张力”,具有很强的活跃性。动力因素———是指对区域现状投资环境具有“软性约束”的因素,它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推动着投资环境的优化,是改善区域发展基础、调节市场关系的原动力。这样分类的优势在于,突出了资源环境等的基础作用、在形成生产力中人与科技创新的动力作用,便于观察生产关系中体制与机制的激励能力,这种分类方式,在当前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中具有重大意义。这样的分类,我们不仅能充分体现资源禀赋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还可以明显鉴别区域既有基础和通过人的主观能动性进行优化调整的区别,特别是能观察资源、金融、科技、人才等市场要素的作用,分析要素聚集以及产业链、价值链、技术链、市场链等“场效应”的作用。二级指标的设定根据上述基本设计思路,我们将3个一级指标细化为10个二级指标。其中基础因素中,特别突出了资源禀赋情况,强调基础设施的作用;活力因素中,将人居环境这个在资源型经济中,具有特殊意义是指标列为首位。考虑到资源型区域大多为中西部欠发达省份,一般具有改革滞后的特色,同时资源型经济也是高强度的投资型经济,因此加大了政府效能、金融因素的权重;动力因素中,在人力资本和科技创新中,侧重于后者。科技是短板,资源型经济由于其资源开发过程中,对科技具有普遍的挤出效应,对科技创新作用的衡量,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当地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的程度,具有重要的意义。三级指标的设定根据以上两个级别指标的含义,我们细化三级指标为27项,其具体指标的内涵及计算方法如下:矿产资源分布密度———即区域矿产资源面积占辖区土地面积的比例。通过此指标,可以判定区域资源赋存状况。计算公式为:矿产资源探明面积∕辖区土地面积×100%。铁公机便宜度———即铁路站点、高速公路进出口和机场等主要交通设施的便宜程度。这是个综合性指标,可以考察区域交通发展状况。根据中西部资源型地区交通发达程度,我们设定每个县的高速公路进出口、铁路站点、机场的合计最高值为5时,则达到100%,即1个(出口、站点或机场)为20%,按此累计百分比值。能源供应———即电力、天然气能源供应状况。电力、天然气是当前经济社会的主要能源,将两者综合,能考察区域能源结构,可以看出该区域的能源供应状况。电力是传统能源,在全国大部分区域,主要矛盾是负荷问题。研究表明,在电力部门实行电能分时段计量、分时段计费的政策下,合理调整用电负荷、提高负荷率,不仅为整个电网的安全经济运行创造了条件,而且使得企业用电经济合理,有效地降低了电费支出,实现节支降耗。同时这个指标较高,表明区域三班倒的企业较多,折射出区域工业行业结构、规模结构较好,运行正常。因此从考察区域投资环境看,用电负荷率也是正指标。这个指标可以通过电力行业年度统计报告获取。我国大部分区域的天然气以西气东输为主要气源,作为一种洁净能源,目前正在逐步推广施工阶段,因此我们把覆盖率作为考察主要指标。该指标可以通过实地考察,将通天然气的面积占区域总面积的比例作为覆盖率。计算公式为:(用电负荷率+天然气覆盖率)∕2。3G网络覆盖率———即使用支持高速数据传输的蜂窝移动通讯技术的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的线路和设备铺设而成的通信网络覆盖率,标志着以移动宽带多媒体业务为主要特征的通讯技术发达程度,在企业运营中至关重要,成为投资环境的重要指标。计算公式为:区域内所有运营商3G站点覆盖总面积∕区域土地面积×100%。对外开放度———即区域进出口总额与地区生产总值比值,或称为区域对外贸易依存度,是衡量区域经济外向型的主要指标。计算公式为:(进口额+出口额)∕GDP×100%。投资强度———即固定资产投资额与土地面积的比率,是一定时间内单位面积投资金额的数量,也是衡量区域土地利用率的重要标准。该指标是衡量一个区域保持和提高投资率,特别是在战略性主导产业和战略性基础设施方面拉动经济发展的作用,对于综合考察区域产业水平、产业结构、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对于提高区域资源使用效率、项目带动效率具有积极意义。计算公式为:固定资产投资额∕区域土地面积×100%。文化生活水平———即居民享受文化生活的水平,可用城乡镇居民人均文化娱乐服务支出占收入的比重体现。计算公式为:(城镇居民支出占比+乡村居民支出占比)∕2。其中,城镇居民支出占比为城镇居民人均文化娱乐服务支出占城镇居民人均收入的比重;乡村居民支出占比为农村居民人均文化娱乐服务支出占农村居民人均收入的比重。城镇居民人均文化娱乐服务支出、农村居民人均文化娱乐服务支出两个指标,需要通过典型调查获得。金融效率———即各类商业银行各项贷款余额与各项存款余额的比率。我国央行规定,该比率不得超过75%。就地方金融来讲,比率越接近这个上限,表明资金使用效率越高。计算公式为:各项贷款余额/各项存款余额×100%。金融规模———即各类商业银行融资能力。2010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提出“社会融资规模”的概念,社会融资规模是指一定时期内(每月、每季或每年)实体经济从金融体系获得的全部资金总额,是增量概念。这里的金融体系为整体金融的概念,从机构看,包括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从市场看,包括信贷市场、债券市场、股票市场、保险市场以及中间业务市场等。鉴于市县金融市场尚不发达,我们这里借鉴这个概念,将其缩小为商业银行融资规模,通过与地方生产总值的比较,考察银行系统对当地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计算公式为:存款+贷款∕GDP×100%。
数据处理及评价
标准指标体系的建立,是全因素评价法探索的第一步。最为重要的,就是我们在本标题下必须完成的部分,即方法的确立。简单来讲,其方法就是,首先将所有指标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其次赋予指标权重并换算成标准值,然后将所有指标的标准值相加,运用总体评价标准进行衡量,得到一个最后评价结果。指标权重的设置评价指标体系中,不同指标对评价结果的影响程度是不同的,这是由指标的权重决定的。权重的设置,我们采取专家问卷调查法取得。在经过反复三次问卷调查后,专家对指标权重的设置意见逐渐集中,最后又经会议讨论,最终确定指标权重见上表。表中单项指标,最大权重为6%,最小权重为1%,最大权重指标对评价结果的影响力是最小权重指标的6倍,其倍数较为科学反映了各因素之间的关系。同时我们注意到,投资者总是在不同发展时段,对某些指标具有不同癖好。我们注意适应各种因素影响下外来投资者的兴趣和癖好,适时调整各项因素指标权重,以满足投资者阶段性偏好需要。也就是说,本指标权重的设置具有阶段的灵活性,但对于同批次、具有比较意义的评价,权重的设置又是相同的。指标数值的处理为计算方便,我们设定正向指标(一般意义上指标值越大越好的指标)以上26项,逆向指标1项。这些指标的基础数据,有的可以直接从公开的统计资料中获取,或经简单计算得到,而有的必须通过调查问卷得到。为严肃原始数据的科学性,必须坚持科学的统计调查抽样方法。通过以上方法获取的基础数据,有的是相对数,有的是绝对额,必须经过无量纲化处理,将其转换为标准值。评价的标准与级别评价时,需要扣除逆向指标额度。投资环境总分的取值范围在1-100之间,愈接近100,说明投资环境愈佳。反之,则说明投资环境较差。这里,我们借鉴资信评估的基本评价标准,将指标值按不同的分值区域分为优秀(A)级、良好(B)级、一般(C)级和不适宜投资地区:A级:指标值85分(含85分)以上,界定为投资环境优秀;B级:指标值70分(含70分)至84分,界定为投资环境良好;C级:指标值60分(含60分)至69分,界定为投资环境一般;不足60分者,界定为投资环境较差,即不适宜投资地区。
研究总结
本课题以资源型区域的投资环境为研究对象,从研究资源型区域特征入手,运用情景分析法、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设定区域基础设施、投资强度、发展软环境方面的等级指标,建立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中,突出资源型地区的环境特点,比如关注资源赋存能力、能源使用效率、环境与生态污染破坏程度等等指标。同时,考虑资源经济转型发展的相关指标,以期望能通过公开数据进行计算,得到相关数据。研究过程中注意考虑了以下四个因素:一是指标选择的基础,即基础数据能够从公开途径获得,比如统计年鉴、地方政府公报等等;二是考虑相关重大事件影响,在指标体系或者以后的模型计算结果的基础上进行微调;三是依据国家政策导向,在一定发展阶段,指标体系可动态化调整;四是突出资源性地区特点。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区域差异较大,即使是资源型地区个体差异也普遍存在。本文力求能在充分考虑差异性因素基础上,突出普遍性,增加区域评价的适应性。值得一提的是,本文作为一个评价方法的理论探讨,完成了研究课题的需要,但在具体实践中尚有待验证。包括在具体指标值的计算中,在标准值的设定方面,以及权重的设置、评价的标准等,都需要通过实际的反复的验证而不断完善。
[关键词] 水利工程 生态环境影响 评估方法
[中图分类号] F407.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2016)10-0289-01
1 水利工程生态环境影响
1.1 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方面
我国对生态环境的保护相对于外国来说比较晚一些,目前主要的研究是通过:天气气候、地质结构、水文及人文形式、生物等方面,来对水利工程使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及评估。其中,水利工程所需要的规模、用途以及所处的地理位置,都会对局部天气产生一定的影响,主要表现在降雨量、温差等方面。也会相应改变所在流域的水文形式,对水流速度、流量、水位高低及循环等方面。水库在蓄水以后,靠近水库的河床的结构会产生改变,可能会引起地震、塌方等地质危害。其次,原河道水文形式也会因水利工程的存在而发生一定的改变,其原水系生态结构单一与自我净化能力减弱,引发生态环境的弱化,致使当地生物受到一定的影响。
1.2 对生态环境影响的现状
人类自发展以来,便不断在发展的同时破坏着自然环境,如今有着更多人去关注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同样,水利工程施工对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危害,怎么减少水利工程建立对环境的影响,也是目前世界水利工作所努力的方向。有的水利工程起步早的国家,已经开始研究并使用水利工程对环境影响的评估制度。然而,我国在对水利工程环境评估方面,由于实施更晚,相比之下,存在着实践经验不足的情况。但是,环境影响评估在我国诸多水利工程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也有效的减轻了因水利工程而产生的环境破坏,随着国家综合实力的上升,对环境影响的评估标准也越来越成熟。
2 水利工程环境影响评估体系
2.1 建立评估体系的分析
水利工程始终会存在对自然环境、生态因素造成影响的情况,因此,必须时刻遵循科学方法,保持环境影响评估的合理性,在建立评估体系时,需要考虑到所代表的综合性质、科学性质以及时刻变化的性质。根据所处环境的不同,评估体系的建立会产生两种不同的指标,分别是自然环境指标与社会环境指标。其中,自然环境指标与天气、生物、地质和水文形式等因素相关,社会环境指标与人文、社会、环境等因素相关。在建立评估体系时,为了充分发挥其环保评估的作用,要更加细致的对自然、社会环境指标相关的因素进行分类的分析,从两处环境指标中建立对自然环境以及人类切实相关的益处的评估体系。
2.2 完善评估体系与发展
我国在2003年颁发并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但是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有着法律过于单薄、体系简陋等问题。与此同时,想要建立成熟的评估系统,需要科学地对环境评估实行量化。其中,对所触及的自然指标及社会指标要有完整的数据资料,并使其用来作为量化的标准,并使其合并于水利工程生态环境影响的评估体系之中,使其共同作用在控制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所造成的恶化,把危害有效的阻止在水利工程的建设中,在这样的情况下,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危害将有很大程度的减少,更多的实现水利工程所具有的经济、社会、生态利益。
3 水利工程生态环境影响评估方式
3.1 综合评估法
综合评估法是把各种单独指标融合在一起产生的评估方法,其种类繁多,糅合多种因素来分析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综合评估法有着独有的复杂性,能对水利工程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做出科学以及多面性的评估,大多数情况下,能还原水利工程在当地生态环境中的诸多利与弊,其中综合评估法一般依照经验、数据以及决策分为三类:德尔菲法、主要成分分析法、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等。其中模糊综合评估法在实践中有着出色的运用,模糊分析法综合层次分析法,运用多层次分析构造了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影响的评估模型,利用分层来划分重点、整体因素,以及保证每级层次之间的联系,研究分析单独层面指标以及多层面之间互相的影响,达到来评估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所形成的影响的目的。
3.2 对比评估法
对比评估法是水利生态环境影响评估中较为重要的方法。其中包括有无对比以及前后对比两种方法,其中,有无对比是按照水利工程建造之前与水利工程完成之后进行比较分析,在所产生的地理差异以及环境的变化下,研究水利工程造成的自然环境影响,前后对比是利用水利工程建造前的环境分析预测,来比对完成建造后的环境实际情况,经过对比产生的不同进行科学的剖析原因,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实行相对应的解决行动。实践过程中,对比评估法有着良好的精确性,又因方法快捷、方便,所以其运用范围非常广泛。
3.3 累计影响评估法
累计影响评估法是通过收集影响的源头、影响的过程,时间与空间的数据集聚,以及水利工程的功能与结构所产生的影响,加以所有数据的客观性的七个评估指标组建,并且结合动力学、地理与生态信息等组合评估方法来分析水利工程的建设在不同的时间点所对环境造成相应不同影响的集合。
总结:综上所述,在全世界越来越注重生态环境保护的情况下,作为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人类需要更多的去注重保护地球生态的多样性及稳定性,建立有效的、科学的以及可持续性的生态环境影响评估方法,不仅是对水利工程有着重要的推动,也是对生态环境保护有着重要的保护。
参考文献
[1] 段家贵 . 水利工程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指标体系研究 [J].水利规划与设计 ,2014,(5):62-63.
关键词:雾霾天气 环境影响 评估
当前,雾霾天气已经对我国大部分地区产生了消极影响,国家气象局数据显示,截止2013年12月初,雾霾波及范围达到25个省,其中13个省份雾霾天气平均天数创新了历史之最,超过100个大中城市受到影响,由此可见雾霾天气影响范围之广、程度之深。因此,对雾霾天气环境影响评估具有重要的价值。
一、雾霾的主要特征及其环境影响
雾霾天气只有具备了一定的条件才会出现,它之所以会引起人们的重视,不仅在于其出现的频率在加大,更为重要的是它会对人体等产生不利影响,环境危害大,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防治。
1.雾霾的基本内涵
雾霾可以从二个部分来阐释,其中雾的本质是水汽凝结物,但在城市、工矿区,雾可以呈现出土黄色或者灰色,甚至呈现出暗灰色。霾则主要是有空气中的灰尘、硫酸、硝酸、有机碳氢化合物等粒子组成,它是由非水成物组成的,当雾与霾叠加时,就出现了雾霾天气。雾霾不仅影响空气可见度,而且其中所含有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各种有毒物质会产生一种刺激性的气味,从而对环境带来影响。
2.雾霾的形成原因
从表征上来看,雾霾是一种天气现象,从实质来看,这是一种天气污染,是由于生产(如工业生产产生的废气)生活(如汽车出行产生的尾气)中产生大量的颗粒物排放到大气当中,当其含量达到一定的临界值时就可能出现雾霾天气。《中国气象公报2012》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1000E以东地区平均雾日、霾日天数分别为15.3、16天,霾日比常年多7.2日,而中国气象局资料显示,截止2013年10月30日,全国雾霾天气平均达到4.7日,比常年同期偏多2.3天。
3.雾霾天气的环境影响
首先,雾霾天气对大气的影响,也是最为重大的影响,当出现雾霾天气时,空气中往往会带有细菌和病毒,并且大气中的污染物扩散难度加大,甚至形成烟尘、黑色烟雾等天气现象,这就会给大气环境带来重大的影响。其次,废弃物污染,这主要体现在雾霾天气中,大气中所含有的硫化物等有害废弃物会与植物的叶面、人体等接触后,部分会直接固化在接触部位,并进而对接触物产生影响,如引起人体呼吸道疾病,影响植物生长等。
二、雾霾天气环境影响评估
雾霾天气环境影响评估是一个复杂的课题,这种复杂不仅在于其影响的广泛性,也在于雾霾没有相对应的“主体”,它是由社会生产生活中的人造成的,而且并非单个的人或者企业,这就主体的广泛性使得评价活动缺乏组织者,评估活动结束后也缺乏明确的应用部门或者单位,这就使得整个评估活动面临较大的挑战。
1.评估方案的确定
首先,要明确评估的原则,开展雾霾天气环境影响评估,必须秉承客观、公开、可操作的原则,客观即要从社会的视角出发,而不能从某一个利益主体的视角出发开展评价活动,这样才能保障评价结果的公正。公开即要将评估过程、评估结果有效的公开,并且要接受社会监督,保障信息及时有效的传递给社会公众及政府部门。可操作即要把握雾霾天气环境影响评估的特点,突出评估指标的可理解性和可量化性,突出评估方法的可操作性,以此保障评估结果准确有效。其次,要明确评估组织及其管理制度,一个单位在开展雾霾天气环境影响评估后,要成立专门的环评组织或者机构,甚至与获得国家环评资质的单位合作,从组织上强化管理,保障评估活动有序进行。再次,要明确评估指标及方法,从评估指标来看,可以遵循环境影响评估的一般原则,从大气、水、固体废弃物等方面展开评估,而评估的方法则可以采用专家打分法等方法,甚至综合采用专家打分法、层次分析法等方法。
2.评估主体的选择
不同的评估主体会对评估结果产生不同的影响,因而要注重评估主体的合理配置。首先,要突出公众参与雾霾环境影响评估,一方面,国家层面出台了《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公众参与》等制度,这就为公众参与评估提供了制度基础。另一方面,公众作为雾霾天气的直接受害人,应当参与到评估过程中。其次,要邀请气象专家、医疗卫生领域专家乃至于农业领域专家参与评估,要充分发挥专家的职业判断能力和专业技能,有效的对雾霾天气的显著影响和潜在影响进行评价,提高评估的可信度。再次,要邀请环保部门、企业领导者等参与评估,要发挥这些主体长期工作在环保一线的经验,对雾霾天气环境影响评估进行科学的判断。
3.评估过程的管理与结果的应用
首先,从评估过程来看,雾霾天气环境影响评估组织机构要制定完善的评估实施方案,明确评估每一个环节、每一个过程的管理制度和责任主体,如调查问卷的发放与回收要保障回收率和问卷的有效性;如问卷数据的处理要保证无差错性,对数据处理结果的说明要客观公正,不能有失偏颇。其次,从评估结果应用来看,除用于帮助社会公众了解雾霾天气环境影响外,还可以将评估结果呈报给相关领导,辅助领导决策,如形成专门的《某地区雾霾天气环境影响报告》,对环境影响进行全面而系统的阐述,并通过互联网等渠道。
三、雾霾天气环境影响评估注意事项
对雾霾天气环境影响进行评估,必须把握好评估对象的特殊性与一般性,科学的确定评估指标及其权重,做好评估解释说明工作,这样才能保障评估的有效性,提高评估的认可度。
1.要把握评估对象的特殊性与一般性
雾霾天气虽然表象一样,但从各个地区来看,雾霾中所含有有害物质并非完全一样,雾霾的严重程度也存在差异,因此,评估活动必须把握好一般性与特殊性,即某一城市或者地区的雾霾是否具有特殊性,如某一类有害物质特别多,这就要求在评估活动通过评估指标、评估指标权重突出这种特殊性,避免其特殊性没有得到体现。
2.要科学的确定各评估指标及其权重
雾霾天气会对大气、农业、水资源等带来损害,因而在评估其环境影响时必须注重全面性,要考虑各种可能的影响,但与此同时要分清主次,即要明确哪些方面的影响更为重大,哪些影响相对较小,这就要把握好2个方面的内容。首先,要科学的设计评价指标,特别是二级指标,在确定大气、水、固体废弃物等一级指标后,要科学的细化各二级指标,明确指标的从属关系。其次,要合理的确定指标的权重,通过权重确定各指标的重要程度,实践中权重值可以采取专家打分法来确定。
3.做好评估解释说明工作
首先,评估过程中要向参与评估的对象做好解释说明工作,由于参与评估的主体较多,特别是社会公众等主体,其对雾霾以及雾霾的影响虽有一定的认识,但认识可能不全面、不深刻,因此需要做好解释说明工作,包括对雾霾的各种潜在危害、评价雾霾影响的各个指标及其涵义等,以此提高评估的科学性。其次,评估结束后要做好评估结果解释说明工作,在获得评估结果后,主持评估的单位要对评估结果的合理性、评估结果产生的过程等进行说明,并针对评估中发现的问题提出控制雾霾天气环境影响的对策建议。
参考文献
关键词:复杂电磁环境 效能评估 研究
中图分类号:e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3)006-116-03
1 引言
战场电磁环境具有主观性、动态性、随机性和复杂性等特点,而复杂性是其最本质的特性描述。对军用信息功能系统(装备)所感受到的战场复杂电磁环境效能进行评估,重点是确立一套客观的、可信的、有效的和实用的评估准则。而战场复杂电磁环境效能评估准则涉及到的因素很多,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评估指标体系是评估准则研究的重点。
2 战场复杂电磁环境效能的描述和分析
2.1 战场复杂电磁环境效能描述方法
与其它有形的战场环境一样,看似无形的战场电磁环境也是客观实在存在的,我们可以从空域、时域、频域、能域等四个方面来描述电磁环境的本质特征,并力图对这些特征给出科学直观的表达方式,以便军事人员迅速理解、把握战场电磁环境,做出科学的判断和决策。
2.2 战场复杂电磁环境效能分析方法
我们把军用信息功能系统所应对的电磁环境效能分为三个部分:系统内部分系统和设备的电磁环境效能、系统平台自身的电磁环境效能和系统外部的电磁环境效能。其中本文研究的重点是放在如何对单个装备或群体(平台)所感受到的外部复杂电磁环境的影响程度进行评估,即系统外部的电磁环境效能研究。对于单个信息装备或群体所应对的外部复杂电磁环境特征,我们可以以图1所示的战场复杂电磁环境分析方法示意图为参考进行分析。根据图中所示,我们可以从空域、时域、频域和能域四个方面对外部复杂电磁环境产生的原因及影响进行分析,并从前门耦合和后门耦合两方面来分析复杂电磁环境对系统(装备)的影响途径。然后把分析结果注入到相关信息功能系统或武器装备的实物半实物系统来进行模拟和仿真或直接对待评估系统(装备)进行有针对性的测试。
3 战场复杂电磁环境效能评估准则
战场电磁环境的复杂性既有一般共同的宏观度量标准,又可根据不同个体和群体的特殊感知能力而产生不同的特定的度量标准。因此,应当结合不同的需要建立两种复杂性的概念,即:战场电磁环境的一般复杂性评估和特定复杂性评估。
3.1 战场电磁环境的一般复杂性评估
战场电磁环境的一般复杂性是用来定量描述特定战场上客观的、共同的、宏观的战场电磁环境特征,它的评估特征是与战场上某个或某些特定的感受体无关。我们可以取电磁辐射源空域分布、电磁信号频域分布、电磁信号强度分布、电磁信号种类和样式分布、背景噪声强度、信号密度、频率占用度、频率重合使用度等作为战场电磁环境一般复杂性的度量指标。
3.2 战场电磁环境的特定复杂性评估
战场电磁环境的特定复杂性是指战场特定的个体和群体(一般指在某地域、某时间段的某个装备或某群作战实体)所感受的战场电磁环境的影响程度。
若要对某一群体(平台)共同感受到的战场电磁环境特定复杂性进行评估,关键是要对群中(平台上)所有个体的特定感受进行聚合。具体的效能评估指标体系如图2所示。
【关键词】环境污染;评估制度;应用研究
1中国环境污染评估制度的现状
近几年,中国颁布与充实了非常多关于环境保护的法律,但是关于环境污染损坏鉴别的评估制度却非常少。在执行当中因为环境污染损坏鉴别评估制度的不完备或者是在某一个环境领域的欠缺,无法对环境污染损坏的各种损耗实行量化估测,因此难以追查环境损坏责任。伴随中国步入环境危险频发期,传统的处置方式与仅仅对华景污染损坏产生的身体、财产损坏实行赔付已经无法满足环境与经济的可持续进展的需求。对于现在的局势,中国环境污染损坏鉴别评估与赔付制度系统一定要完成内在的革新与转换。并且还要在观念上实行改善,及时展开环境污染防治与遭到损坏生态环境的复原与重修工作;不但要思考到直接的财产损耗,还要把间接财产损耗归纳进环境污染损坏的赔付范畴;在诉讼客体上面,要注重整体生态环境的共同权益;在权利救济上面,往民事权益保卫偏斜。
2中国环境污染评估制度的建立
现在,中国对环境污染评测规制根本没有法律可以遵循,仅是对环境污染损坏赔付责任建立的法律,并且只是在民法与环境保卫上位法中展现出。在《民法通则》第124条中说明了造成环境污染的人要依照法律担负环境污染民事责任,并且说明这个民事责任的判决要素与担负形式等。在2009年拟定的《侵权责任法》是《民法通则》的修改,重点说明了环境污染侵权责任的判决条件、担负形式与免责事由,当中尤其表明符合法律规定排出污染所导致的环境污染损坏也要担负侵权责任,并且清楚指出了环境污染损坏的举证责任与偿还制度,还重点说明核污染等巨大环境污染事件的侵权责任。在2014年新《环境保护法》第六章当中,对公司单位、加工运营人员、建造机构、环境影响评估、环境监察单位和管理环境监察装备与治理污染设备维护、运营机构和人民政府、环境主管单位等主体,违背有关法则要担负的民事、行政和刑事法律责任都给出了精确的说明。对于那些违背环境保护法则并且拒绝改过的行为,制定了“按日处罚”的制度。在《大气污染防治法》第62条中说明“产生大气污染危险的机构,有义务消除危险,并且要给因此受到亏损的机构与个人进行赔付。”明晰了污染机构解除损害与赔付亏损的侵权损坏责任。《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当中的第八十五条说明“产生固体废弃物体环境污染的,要立即消除损害,依照法律赔付笋丝,并且要将环境恢复到原来状态。”明晰了造成污染的人员要消除危害与赔付损失的侵权损坏责任。在《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当中的第九十条中说明“致使海洋环境受到污染的责任人员,要消除损坏,并且要赔付亏损;全部因为第三方的有意或者无意,致使海洋环境受到污染,都需要第三者消除损坏,并且担负赔付责任。”明晰了责任人员与第三者有消除危害与赔付损失的侵权损坏责任。在《放射性污染防治法》当中第五十九条中说明“因为放射性污染让别人受到损坏,要依照法律担负民事责任。”明晰了责任人员的侵权损坏责任。除了这些以外,《民事诉讼法》当中还重点明晰了关于环境侵权的民事诉讼的原则,也就是要是侵权责任方或者是受到损坏的人员非常多的话,应该一起提讼。
3中国环境污染评估制度的应用
现在,中国重点有国家行政机关,比如环保部门、农业部门、海洋局、司法部门等实行环境污染评测工作,并且对环境污染评测工作实行了标准。在2002年出现的天津“塔斯曼海轮”海洋生态污染损坏赔偿案,其当做中国第一个有名的海洋溢油生态赔偿案件,海洋局就是依据1997年《海绵溢油鉴别系统规范》中技术凭据来实行估测,除此以外,还有在2007年公布的《海洋溢油生态损害评估技术导则》(HYT095-2007),前面那个比较具体,当中说明了对于海洋环境污染产生的生态环境损坏量化的评测方式,但是仍然存有疏漏与弊端,比如评估范畴叠加、评估方式凭证不够等。除此之外,还有少数省份比如山东省在2009年的时候公布了一些关于生态损坏估测方式的法律规定,其中有《上冻圣光海洋生态损坏赔偿与损失补偿评估方法》(DB37/T1448-2009)与《山东省海洋生态损害赔偿费与损失补偿费管理暂行办法》。在2004年的时候,为了可以成功的处理环境污染等大众比较重视的环境污染纠纷案件,最高法在环保部门推进下公布实施了《关于审理环境污染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它的公布对进行环境污染损坏鉴别估测拥有非常大的推进效用。在2006年的时候,建立了环境污染损坏鉴别中心,其是在环保部门的推动下,进行环境污染损坏鉴别工作,但是由于损坏估测运算方式与规范的缺少,它在环境污染损坏鉴别评测中展现的效用拥有约束性。在2005年时候,公布并且执行了《关于司法鉴定管理问题的决定》,当中把法医类型的鉴别、物证类型的鉴别和声像材料的鉴别一起交给国家来治理,但是对于除此之外的鉴别业务并没有规定精确的范畴与治理方式。所以,部分高校、环境监察单位和科学院等经过司法部门的同意都能够实行环境司法鉴别。包含海洋环境监察中心司法鉴别所等。当中,山东海事司法鉴别中心应用海洋科技对溢油途径、范畴实行了解析,并且联合有关实验,对“塔斯曼海轮”溢油污染损坏结果实行了鉴别估测,明确了这次溢油对海域范畴的影响和损坏程度等,并且给出了污染损坏评测报告。在2011年的10月,国家将河北、山东等地区的环保部门来当做试验点,正式进行了环境污染损坏鉴别评测试点工作,并且依照《环境污染损害鉴定评估试点工作方案》(环办函[2011]1019号),指引它的工作,依照法律进行环境污染损坏鉴别评测。在2013年时候正式颁布《关于办理环境污染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法释[2013]15号)》,这让相关鉴别评测单位与工作人员的工作资质标准化的呼声非常高。在2014年时候《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推荐方法(第Ⅱ版)》,其是环境规划院在环保部门授予下,经过汲取其他国家环境损坏鉴别评测方式与施行经验的根本上,对《环境污染损害数额计算推荐方法(第Ⅰ版)》实行了修改,当中的部分评测举荐方式变成了在环境损坏鉴别评估当中非常主要的技术凭据。在同一年,为了能够增加污染场地环境监察治理,规范污染场地土壤恢复技术方案体系,拟定了污染场地环境保卫标准也就是《场地环境调查技术导则》(HJ25.1-2014);《场地环境监测技术导则》(HJ25.2-2014)。
4结语
环境污染评估规制是完成生态文明进展观的主要途径之一,因为环境污染局势非常危急,大气、土地、海洋等环境污染事故频繁产生的状况,现在最主要的就是要尽快建设生态环境保卫法律制度,完成人民对于建造“美丽中国”的期盼。
参考文献:
[1]张辉.污染场地环境管理法律制度研究[D].合肥:安徽大学,2015.
关键词:环境成本控制 产品全生命周期成本法 平衡记分卡 战略成本管理
环境问题的产生与企业生产经营存在着密切关系。据有关专家对各种污染物来源所进行的分析表明:目前在自然环境中的污染物中大部份来自企业,并有不断增加的趋势。因此,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各种环境污染行为受到了人们越来越广泛的关注。解决环境问题,企业会发生相应的环境成本费用支出,使企业的成本增加,经营利润降低。只有实施科学的环境成本控制,才可以使其环境成本降到最低,从而达到实现企业自身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
一、企业环境成本控制概念及特点
(一)环境成本控制的涵义 环境成本控制就是指企业通过对由环境成本核算提供的环境成本信息的分析,采用一定的方法,对形成环境成本的所有因素进行控制,以达到环境法规的要求和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进而实现社会环境效益与企业经济效益最优的双重目的。与传统成本控制相比,企业环境成本控制体现了全面性、外向性和竞争性三个方面的特征。对企业而言,环境成本控制不仅要实现企业自身的经济效益目标,同时还要实现一定的社会效益目标。企业对其环境成本实施控制不仅是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也是其履行社会责任的需要。
(二)企业环境成本控制的特点 环境成本是指本着对环境负责的原则,为管理企业活动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而被要求采取措施而发生的成本,以及因企业执行环境目标和要求所付出的其他成本。从这一概念可以看出,相对于企业一般生产成本来说,环境成本具有如下特点:一是社会性。环境成本是一种社会经济代价,是在社会经济系统内各构成要素之间以及社会经济系统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联系下,引发的社会经济资源耗费及环境破坏;二是转嫁性。环境成本通常并不表现为企业经济行为的直接耗费结果,而是企业的经济行为通过社会联系和彼此之间的相互作用,导致其他经济组织或整个社会承受由此而产生的损失或代价;三是潜在性。环境成本对社会经济系统及环境的影响往往要经历一段时间才逐渐释放和表现出来,不可能立即伴随着经济行为而显现;四是滞后性。环境成本的空间转嫁和时间转移,使得环境成本发生与其补偿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真空”。由环境成本的概念及特性可知,企业对环境成本的控制要不同于一般生产成本的控制。企业对一般生产成本的控制主要从事前、事中、事后分别采用标准成本法、因素分析法等相应的方法进行管理控制,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使生产成本达到最小化,从而提高企业的利润,其所重视的是短期利润最大化;而企业对环境成本的控制则更强调从战略意义上进行管理控制,不能以使本期成本最小化作为衡量标准,否则,很可能导致因追求短期利润最大化而破坏了生存环境,最终影响其长期发展,乃至无法继续生存。从环境成本的特性看,企业对其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环境成本进行管理控制,更适宜采用产品全生命周期成本法这种战略成本管理方法。在进行环境成本核算及管理控制时,企业要通过对所生产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内的发生的全部成本进行核算管理,这其中包括环境成本,产品成本不仅包括生产过程中所发生的环境支出费用,而且包括产品开发、销售直至废弃整个生命过程中的环境支出费用。同时,企业在对其环境成本控制的有效性进行评估时,也要使用业绩评估的战略方法――平衡记分卡法,不可以针对本期发生的环境成本采用成本效益分析法来进行评价,否则无法实施环境成本的有效控制。
二、企业环境成本控制的产品全生命周期成本法
(一)环境成本控制的产品全生命周期成本法理论概述 产品全生命周期成本法是指在产品经济有效使用期间,从产品研究开发阶段开始,经过产品规划、设计、制造、售后服务直至产品废弃等所有阶段,按每一阶段累计其发生的成本并对其进行管理控制的方法。在传统成本制度下,企业仅将产品生产过程中发生的费用计入产品成本,而把设计开发和售后阶段发生的费用计入期间费用,产品被废弃时可能发生的支出不予考虑。但在对环境成本进行控制的过程中,要对产品整个生命周期内的成本进行核算控制,产品成本不仅包括生产过程中所发生的环境支出费用,而且还包括产品开发、销售直至被废弃整个生命过程的环境支出费用。
值得注意的是,有关保护环境而发生的支出额度,会随着政府通过环境立法对企业约束力的增强和公众对环保的日益重视,有不断上升的趋势。这与企业一般产品的生产成本不同,企业生产同一种产品通常会随着生产技术的改进或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使其生产成本不断下降,产品性能提高,从而使得该企业的盈利能力增大。那么,针对环境问题,作为环境主要污染者的企业将会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对环境承担的责任日益增大。在外部压力下,可以预见企业在未来所承担的潜在环境成本将会不断增大。这主要是因为企业环境活动的特殊性,企业当期生产经营活动对环境的破坏可能并不明显,但这并不表明企业不负担任何环境破坏责任。企业对环境的破坏终究要付出成本与代价。按产品全生命周期成本法的要求,企业对产品生产经营过程中所消耗的能源、材料和所产生的废气废物进行跟踪检测,就产品的生产、销售、使用(或消耗)过程中发生的环境支出进行全过程的累计。这些在某种程度上,实现了外部环境成本内在化。这种内部化的安排主要体现为三个方面:一是普通生产经营成本。这类环境成本是指在生产过程中与产品直接有关的成本,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厂房设备折旧成本等,还包括为保护环境而发生的生产工艺支出,建造环保设施支出等;第二,政府约束成本。这类环境成本是指由于遵循政府环境法规而发生的支出。包括排污费、检测监控污染情况的成本,因违反环境法规而缴纳的罚款;第三,或有负债成本。指已对环境造成染或损害,但污染影响尚未得到充分证实,依靠法律裁决来决定发生某种支出的额度。这包括由于环境污染严重而尚未治理,政府环保部门可能对企业处以的罚款,企业因污染对周围单位或个人的人身或财产造成损害而可能招致的赔付等。
(二)环境成本控制的产品全生命周期成本法的应用条件分析 全生命周期成本法在环境成本核算管理控制中的应用是与企业所承受的外部压力息息相关的。这主要是因为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所发生的有关保护环境的各种支出源自于法律法规、舆论监督和政府介入等方面的外部压力,但最直接最常使用的外部压力是通过环保法规对企业进行规范。我国目前已经颁布了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在内的一系列环保法规,对造成环境污染的企业要进行查处,这就追使企业按照其要求采取必要的环境保护行为,使其生产经营活动在环保政策的要求范围内,为此而发生的各种环境成本,企业应加以核算管理,属于企业内部成本控制
范畴。而那些本应该发生的外部环境成本,在企业进行环境投入之后,其发生金额被消除或减少,此时,外部环境成本被内部化。即只有在强制性外部压力条件下,全生命周期成本法才能够成为对环境成本进行管理控制的有意义的方法。同时,全生命周期成本法的实际应用情况也与企业所能承受的外界环境压力的程度有关。但值得注意的是,全生命周期成本法的应用效果与企业自身对环境成本的管理需求关系密切。即在一定条件下企业会形成内在的自我约束动因,加强环境成本管理工作。因为环境是一种生生不息的客观存在,企业必须依赖环境才能生存。随着可持续发展观点的深入,企业与环境的关系更加密切。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要求企业承担社会责任;而企业的可持续经营,更加要求其将可持续发展(包括经济、环境、社会三个方面)作为其自身责任。许多企业特别是跨国公司在这方面做出了表率,通过各种形式来向社会公众表明其目标,如IBM,DowChemical,FordMortor,Shell公司等,纷纷以披露环境报告、可持续报告、社会责任报告等的形式来说明企业在可持续发展、环保责任等方面的所作出的业绩。国外许多企业为提高自身竞争力,实施环境营销战略。通过强化自身生产经营过程对环境影响控制,增强产品的环保效用,以绿色、健康的企业形象展现于社会大众面前。这样做的结果必然会增加企业内部环境经营成本,但减轻了企业对外部环境的不良影响,从而实现了外部环境成本的内部化。
三、企业环境成本控制有效性评估的平衡记分卡
(一)平衡记分卡是评价环境业绩的有效方法 平衡记分卡作为一种前沿、全新组织绩效管理手段和管理思想,在全世界的各行各业得到广泛运用。其最大优点是:不仅强调企业的短期业绩衡量标准,而且更强调企业的长期发展战略业绩,是一种战略管理绩效评价工具,被广泛运用于企业的战略管理。这种方法所采用的考核指标来源于企业的战略发展目标和竞争需要,要求企业经理人员从财务测评指标和顾客满意度、内部流程及企业创新与学习能力等方面来观察企业,建立有助于企业在产品设计、流程、顾客和市场开发等关键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的管理体系。随着可持续发展战略思想的提出,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逐渐提高,其消费观念也因此逐渐发生变化。广大消费者更乐于购买符合环境保护标准和要求的商品,如无氟冰箱、无磷洗衣粉、可生物降解的塑料以及无防腐剂、无色素、无添加剂的绿色食品等。相应地,绿色产品设计、绿色产品生产在被更多人了解的同时,已经成为众多产品生产厂家追求和推崇的生产方式。进行“绿色教育”、推行“绿色管理”、生产“绿色产品”、进行“清洁生产”、竞争“绿色标志”将是企业赢得市场、扩大市场占有率、增强市场竞争力的有效途径。人们在关注产品质量的同时,也关注生产该产品的企业对环境保护的贡献。当前和未来的发展趋势必然是:消费者更愿意购买对环境“友善”的企业的产品。可以预计:在未来市场上,谁拥有绿色产品,谁将最终拥有市场。因此,企业对环境保护的任何投资任何开支,都是出于战略目的考虑的。因此,评价企业环境成本控制的有效性或者环境业绩,只能选用战略管理业绩评价方法,即平衡记分卡。
(二)企业应用平衡记分卡设计环境成本评估指标 不同企业可以根据其所处的不同行业而赋予其环境成本不同权重。如果企业高层管理者在企业的决策、计划和控制中考虑了环境问题,将保护环境融入到企业的发展战略时,此时对环境业绩的评价就转化为企业的业绩衡量指标,这些业绩衡量标准反映了企业减少材料和能源的使用量、降低废弃物或残余物的比例和鼓励设计不危害环境的工序及产品的愿望。因此,平衡记分卡将提高各部门员工的环境保护意识。但运用平衡记分卡评估企业的环境业绩存在着一个难题:对平衡记分卡应包括的环境业绩指标体系及赋予各指标的权重,即使是在同一行业,不同的企业因其高层管理者的认识不同,也难以形成一致意见。但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意识的逐渐提高,以及乐于购买对环境“友善”企业产品的消费者希望企业对环境保护所做出贡献的明朗化,相似行业将趋向于使用相似的环境业绩衡量指标体系并赋予各指标相似的权重。
构建环境业绩指标体系是企业环境战略管理能否顺利实施的关键。根据平衡记分卡原理并结合我国企业的实际情况,主要应从以下方面进行构建:一是环境污染治理。因为企业的环境成本很大部分是在企业进行环境污染处理的过程中发生的,环境治理成本在企业环境成本中往往占很大比例。因此,从环境污染治理方面来评价和考核企业的环境成本有其合理的一面。具体来讲,对于企业环境治理的考核,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污染处理量。可以考核企业的废气、废水和固体废弃物的处理量;污染处理率。考核企业的废气、废水以及固体废弃物的处理率;治理污染的投入。考核治理污染过程中所投入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二是环境污染损失。企业的环境污染会带来一系列的损失,从而间接引发企业的环境成,其主要涉及污染物的排放以及污染带来的损失。一般情况下,使用的指标主要有:污染与废弃物排放,包括有毒废弃物的数量、排放未达标的污染物重量、废弃物泄露的数量、单位产值能源的消耗数量、未经再循环的废弃物数量等五个指标。这些指标是用来考核企业废气、废水、固体废弃物等的排放量;污染损失,包括生产损失、健康损失、生态损失等三个指标。主要用来考核对生产、对人体健康以及生态系统造成的损失。三是环境技术创新投入。企业的环境教育与培训投入、环境技术创新费用投入、环境化人员投入,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明企业的环境技术创新水平,间接衡量一个企业环境保护方面所做的努力。这方面的具体指标应包括如下:环境教育与培训投入(环境教育与培训的费用,总培训费用、环境教育与培训的时间,总培训时间);环境技术创新费用投入(末端技术R&D投入/销售额、环境工艺R&D投入/销售额、环境产品R&D投入/销售额、环境技改投入/销售额、环境创新辅助系统投入/销售额);环境化人员投入(环境化操作维护员工的数量/总员工数量、环境化管理人员数量/管理人员数量、环境技术研发人员数量/研发人员数量)。四是环境风险。企业的环境成本状况与企业的环境风险之间存在着一定关联。如环境罚款的金额和应交排污费的金额在产品总成本中所占的比例越高,则企业的环境风险越大。考察企业环境风险使用的指标是环境成本与风险,主要包括以下具体指标:环境排污超标的时间/全年时间、违反排污许可的次数、环境纠纷的数量、环境罚款的金额/产品总成本、应交排污费的金额/产品总成本、生态补偿费的金额/产品总成本、产品收费的金额/产品总成本、环境罚款次数一环境奖励次数。需要指出的是:企业应该根据其所在行业的性质及自身经营的特点,灵活地选用恰当的、有效的评价指标。在选用具体评价指标时,应遵循如下规则:充分考虑企业所在行业的经营特点;符合企业生产组织结构特点;信息取得的成本是经济的;指标具有横向和纵向的可比性;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相结合使用。
[关键词]城市物流配送系统;环境因素;影响评估;生命周期分析
[DOI]10.13939/ki.zgsc.2016.32.055
1 前 言目前,我国社会和经济发展不断加速,我国已经步入城镇化发展的重要阶段,在这一关键时期,将会有大量的农村人口涌入城市,导致城市的人口规模快速增长。伴随着城市和经济的发展,城市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将会不断提高,这就使得城市内部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商超以及电子商务发展速度不断提升,城市物流配送系统的出现也就成为了必然。现在,物流行业已经是我国城市发展中的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它不但能使城市资源分配更加合理,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决定着城市的发展速度。尤其是对于北京、广州以及上海等城市而言,物流产业不但是城市发展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而且还能带动周边地域的发展,帮助其形成产业集群。近几年,城市物流配送行业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国家和社会要求其向专业化、网络化、信息化以及对环境有益的方向发展。
但是,目前我国对于物流行业的发展并没有统一的政策和制度,导致物流行业在城镇化发展过程中长期处于一种缺乏监管的发展模式,自由、无序竞争现象严重。这种态势具体表现为:涉足物流配送领域的企业数目很多,但不同企业的服务水平差距巨大、功能严重重叠、资源使用率很低,对城市发展和环境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这和我们现在倡导的打造绿色环保城市的目标是严重不符的,所以亟须相关部门重视并解决这个问题。
2 城市物流配送行业存在外部不经济性
现在的城市系统与其他系统相比具有密闭性,它本身并不出产其自身发展必要的能源与自然资源,并且由于人口的快速增长,其自循环系统对环境的净化功能非常疲弱。随着我国城镇化步伐的加快,城市的规模越来越大,尤其是特大型城市的不断增加,使得现代“城市病”日益凸显,严重阻碍了城市的健康发展。通过福利经济学我们能够得知,每一种经济活动皆有一定概率会产生外部不经济性。将这个概念沿用到物流行业,其主要在四个不同的层面表现出了外部不经济性:占用城市发展资源;阻塞城市道路;空载车辆导致不必要的污染物增多;影响人们生活水平。之前有专家对其的研究结果表明:物流行业是城市主要的污染物来源之一,而运货汽车的污染物排放量又占据了其总量的二分之一,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现代城市的健康发展。在这种情况下,为了研究出既能满足当前城市环境的承受能力,又能最大限度地展现其经济效益,还能减小对环境污染的物流配送系统,就要求相关人员不得不研究影响物流系统环境的主要因素,并据此制定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文章基于生命周期分析法,对物流行业的能源耗费以及污染等方面展开分析,并且通过分析获得不同物流系统在同一个周期内能源耗费和污染物释放的数据,然后将所有数据进行归类,把影响环境的数据单独列出来进行分析,最终完成对城市物流配送系统的环境影响评估。同时,本文还对自营、第三方物流与自营配送等三种各不相同的城市物流配送系统进行了研究,对其环境影响因素进行了科学合理的评估,由最终的评估结果可知,第三方物流与共同配送的物流配送系统对环境比较友好。本文的结论能够为相关部门制定物流产业政策和制度提供一些必要的参考,从而促进城市物流配送行业的健康绿色发展。
3 从生命周期的角度对城市物流配送系统进行环境影响分析
运用生命周期法对城市物流配送系统进行环境影响分析的主要步骤为:定义分析目标、分析清单、做出影响评估、解读报告。
3.1 定义分析目标
城市物流配送系统的定义是:城市物流中心依从客户的不同要求将取自于不同供货商的商品采用有效的渠道和手段交给客户的一种经济活动。按照上述的定义,将本文的分析目标定义成城市物流配送服务体系的环境影响评估。这个系统的构成非常复杂,它能够涉及商品生产企业、运输企业、终端配送企业以及零售商等许多商业实体,这些企业实现物流配送的最终流程为生产、搬运、运输、流通、出售等环节。但是在当前的城市生态系统中,其生产能力逐渐下降,所以我们分析的是最典型的城市物流配送系统,即企业生产出的产品经过运输存储在物流中心,配送中心根据客户的需求从物流中心取出货物送给客户,完成销售的整个过程。通常情况下,由于功能和规模各异,物流中心位于城市远郊,相应的配送中心位于城市中心,所以本文的研究范围为物流中心――配送中心――销售网点。
3.2 清单的分析
这一部分是整个分析过程最重要的部分,通过对该系统中每一个构成部分能源耗费与污染物排放量的统计记录,并对记录和统计的数据汇总和分析建立起相应的数据库。该系统中能耗和污染物统计清单如表1所示。
3.3 影响评估
目前,国际上对影响人类生存环境的污染物类型和排放量已经形成了统一认识。将这种统一的认识套用到城市物流配送系统排放出的污染物类别上,能够将其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划归到以下类别中,如表2所示。
在本研究过程中,相关领域的专家对上述因素给环境造成影响的强度进行了对比评分,建立了相应的判断矩阵;在达到检验一致性的条件下,计算出其特征向量,将特征向量标准化处理,最终就能够获得每个因素对环境的影响比重。
3.4 报告的解读
在这一部分,我们分析和解释在第三阶段获得的数据,并基于此制定出相应的建议以及措施。最终,通过比较和分析,我们获得不同污染物对不同环境类型造成的影响权重,这样我们就能够运用针对性较强的手段对其进行整治,以便及时改变这种状况。同时,我们还能够横向对比不同系统的环境影响因素,取其优点,降低现代城市物流系统对环境造成的影响。
4 结 论
随着我国城镇化水平的逐年提升,城市物流配送系统在城市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它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带动区域经济发展,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但同时,物流行业的不规范发展也给城市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通过运用生命周期法对城市物流系统的分析和评估,我们得知第三方物流以及共同配送的模式在满足城市发展要求的同时对城市环境造成的影响比较小。所以,对城市管理者来讲,在未来要制定相应的制度和规范,引导和指导物流行业向第三方物流以及共同配送的模式发展;对服务企业来讲,要合理布局,进一步优化产品的运输、装载、销售体系,科学合理使用新型环保技术,在获得更高收益的同时促进城市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丛婧.连锁超市物流配送系统优化分析[J].现代商业,2016(3).
关键词:经济外部性;房地产评估;效用函数
一、房地产评估概述
自上世纪70年代末开始,我国在土地、住房制度和金融体制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重大改革,房地产市场已经形成。房地产市场的建立和房地产业的发展,迫切需要有一套更为科学、合理的房地产估价方法,以满足因为买卖、交换、入股、抵押、典当、保险、课税、征地拆迁补偿和投资决策、会计成本分析等需要。
二、房地产评估的概念
房地产价格评估是指具有专业水平和经验的评估人员根据特定评估目的,遵循法定或公允的标准和程序,运用科学的评估方法,对房地产商品的价格(租金)、价值进行科学的评定与估算。
房地产评估是科学、艺术和经验三者的结合。正确的房地产价格的估计、推测或判断应依赖于一套科学严谨的房地产估价的理论和方法,但又不能完全拘泥于现有的理论和方法,还须依赖房地产估价人员的经验。因为影响房地产价格形成的因素复杂多变,不是简单的套用某些数学公式就能计算出来的。房地产评估不是对房地产价格的主观给定,而是把房地产的客观存在的价值通过估价活动正确地反映出来。房地产估价是估价人员基于对房地产客观存在的价值的认识以后,运用科学的估价理论、方法和长期积累的估价经验将其表达出来,而不是把某个主观想象的数据强加给估价对象。
三、评估方法及评价
房地产估价主要有三个基本方法:重置成本法;市场比较法;收益现值法。此外还有假设开发法、路线价法、长期趋势法、残余法、购买年法、利润法、分配法等。它们都是上述三个基本方法的派生。在房地产投资中,房地产的效用决定着人们的投资决策,因此效用评价在房地产估价中占有重要地位。传统的三个基本估价方法都是对房地产公平市场价值的一种推断,基本上是从房地产本身的特性出发,如房屋的设计、位置、土地价格等,按照房地产本身特征给予消费者的效用进行估价,即从内部效用来估价房地产。不过,在房地产评估中除注意内部效用外,还要重视其经济外部性。房地产经济外部性可为房地产消费者带来效用的增加(或减少),这种效用不是因为房地产本身的特征带来的,故称外部效用。经济外部性在房地产的评估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就需要准确掌握和评估房地产经济中的正的和负的外部性。在实际评估中要考虑其他经济主体的消费或活动对消费者效用的影响,即重视经济外部性对房地产评估的影响。尤其是个人住宅市场,个人效用在估价时往往会起到决定性作用,只考虑房地产给消费者带来的内部效用,而忽视其他经济主体给消费者带来的外部效用,其估价结果对个人消费者来说往往是不够准确的。
四、经济外部性
1.经济外部性的概念
外部性最早是由英国经济学家马歇尔在其经典著作《经济学原理》一书中提出的,迄今已有近110多年的时间了。所谓外部性,也称外在效应或溢出效应,是指一个人或一个企业的活动对其他人或其他企业的外部影响,这种影响并不是在有关各方以价格为基础的交换中发生的,因此,其影响是外在的。更确切地说,外部经济效果是一个经济主体的行为对另一个经济主体的福利所产生的效果,而这种效果很难从货币或市场交易中反映出来。经济外部性可用消费者的效用函数表示:
Ui=Ui(Xi1,Xi2,……,Xih,……Xin,Yjk)
在式(2-1)中,用Ui表示消费者i的效用函数,Xih表示该消费者i消费的第h种商品量,Yjk表示经济主体j进入消费者i效用函数的第k种经济活动水平,显然有:Ui/Xih>0.假设Yjk表示消费者j消费的第k种商品量,如果Ui/Yjk>0,则表示消费者j对消费者i产生了外部正效应;如果Ui/Yjk=0,则表示消费者j对消费者i没有产生外部效应;Ui/Yjk<0,则表示消费者j对消费者i产生了外部负效应。
从理论上讲,一般认为外部性的存在是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缺陷之一。也就是说,存在外部性时,仅靠市场机制往往不能促使资源的最优配置和社会福利的最大化,政府应该适度的干预。从现实上讲,外部性特别是外部不经济仍是一个较严重的社会经济问题,如环境污染或环境破坏。
2.经济外部性的特点
经济外部性有以下特点:外部性是一种人为的活动,非人为事件造成的影响,无论它给人类带来的是损失还是收益,都不能被看作是外部性;外部性应该是在某项活动的主要目的以外派生出来的影响;外部性是不同经济个体之间的一种非市场联系(或影响),这种联系往往并非有关方面自愿协商的结果,或者说非一致同意而产生的一种结果;外部性有正有负或为零;外部性包括对生态环境等与社会福利有关的一切生物与非生物的影响。
3.经济外部性的影响
外部性的存在,使个人成本和个人收益与社会成本和社会收益相背离。生产者和消费者在决策时虽然可做到个体最优,但很难达到社会最优,因为经济外部性对其他消费者的效用将产生一定的影响。就房地产评估而言,经济外部性通过影响消费者的个人效用进而影响房地产估价。它主要是通过其他经济主体的活动、消费者与其他经济主体的相互关系(互补关系或竞争关系)以及环境来影响消费者的个人效用。它对效用的影响分为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直接影响是其他经济主体的行为直接作用于消费者的效用函数,如,住户的邻居喂养了一只狗,每天不停的乱叫,会严重影响消费者的正常生活,这样会降低消费者的效用。间接影响是指其他经济主体的行为导致了某种结果,而消费者的效用受到这种结果的影响,如,某企业排放有害气体造成大气污染,影响周围的环境,进而降低消费者使用该房地产的个人效用。
4.经济外部性的评估
由于经济外部性的存在会影响其他经济主体的效用,进而会出现房地产评估结果与实际不相一致,因此须寻求一种办法来解决房地产评估中的经济外部性问题。
由前可知,效用是联系经济外部性与房地产评估的桥梁。效用是消费者消费物品或劳务时所获得的满足程度。效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房地产估价,而经济外部性又会影响消费者的个人效用,因此可构造一效用函数来解决房地产估价中的经济外部性问题。用U表示各种外部性给某消费者带来的效用总值,用Ui表示某种外部性给消费者带来的效用值,用xi表示消费者对某种外部性偏好,即某种外部性给消费者带来的效用在总效用中的权重。一般来说,每种外部性的产生和作用不受其它外部性的影响,所以,每种外部性给消费者带来的效用是互相独立的,故可得到如下加性效用函数:
U=ΣxiUi(3-1)
因为经济外部性会影响消费者的效用,所以可通过分析经济外部性带来的外部效用来调整估价的结果,使评估更符合实际,即结合考虑内外效用的作用。假设消费者对某种外部性的态度分为非常满意、满意、无所谓、厌恶、非常厌恶五种状态,对应效用可取值为120、110、100、90、80.对于不同的消费者来说,其对某种外部性的感受或态度是不一样的,所以,对不同的消费者对每种外部性的取值可赋予不同的权重,加总就可得出消费者对特定房产的外部性的效用值。假定某人对一种消费品的基数效用为100,那么用这一效用值去除以100可得到相对效用数,再乘以用传统方法估计出来的房价,就得出调整后的房价。
假设有一消费者需购买一套住宅,专业资产评估师勘查房屋后用重置成本法估价40万元,之后评估师又对房屋周围的外部性进行了调查,得出了如下结果:房产周围有一个污染严重的化工企业,每天排放大量的废气,影响房屋周围的空气质量,该消费者非常厌恶,效用取值为80.该消费者欲购房屋的邻居不太文明,垃圾随地丢,只顾自身娱乐而不顾周围邻居,该消费者比较厌恶,效用取值为90.政府打算在此房屋周围兴建大型的购物广场,周围已有学校、医院、公交车站等,基础设施完善,该消费者非常满意,效用取值为120.可以把以上的三种外部性分别归纳为空气质量,邻居行为,基础设施。资产评估师对以上外部性进行列举和取值后,就要对特定消费者进行询问,以了解该特定消费者对诸外部性的偏好重视程度。如果该消费者认为空气质量比邻居的行为略微重要,基础设施比空气质量略微重要,基础设施比邻居的行为相当重要,则资产评估师可采用1-9标度法得到该消费者的对三个影响因素(外部性)重要性判断矩阵,如表1所示。新晨
根据层次分析法(AHP)可以得出每种外部性在此消费者效用函数中的权重,即x1=0.258,x2=0.105,x3=0.637,最大本征值λmax=3.0328小于3阶矩阵相应的临界本征值3.116,通过一致性检验,即权数有效。然后就可以运用式(3-1)的效用函数计算公式求出该消费者的总效用值:
即U=0.258×80+0.105×80+0.637×120=106.53,
相对效用数=106.53/100=1.0653,
则经调整后的房地产价格P=40×1.0653=42.612万元。
此结果充分考虑了经济外部性,评估结果较为符合实际。
经济外部性的存在,会影响房地产评估师评估房地产价格,为使评估结果更为客观和合理,在运用传统的评估方法的同时,引入经济外部性效用函数,房地产评估师可经过具体分析经济外部性对人们效用值的影响,进而确定经济外部性对待估房地产价格的影响。
参考文献:
1.盛承懋等,房地产经纪人专业基础,东南大学出版社,2002
2.王洪卫等,房地产经济学,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7
3.黎诣远,西方经济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一、天然植被和农田被破坏,土地承载能力下降
能源化工基地的开发往往伴随着交通运输道路,如输送管道、公路、铁路的开发,运输道路的开发必然会占用原先生长天然植被或农田的土地资源,而天然植被和农田的破坏往往造成土地承载能力下降导致的水土流失、山体开裂、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据2012年统计年鉴显示,浙江省林地面积约为660.74万公顷,森林覆盖率约为60.58%,林木蓄积量为24225万立方米。废气、废水、固体废弃物等“三废”排放超标,生态环境污染严重。首先,能源化工基地的公路运输中的汽车尾气污染与交通运输道路上的尘土飞扬,对农田、林木造成不同程度的污染,间接造成农业粮食的减产与生态环境的恶化;其次,能源化工基地的扩张发展过程中排放的废水、废气、固体废弃物等,不断污染着人类共享的不可再生资源,河流、地表水、地下水等等,并且“三废”的污染随着能源化工基地的生产与发展由点到面的不断扩大,由能源化工基地转向居民区,由城市转向农村,对人类的生理健康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
二、浙江省能源化工基地的可持续发展建议与对策
1.政府方面而言,健全能源化工基地的可持续发展法规,完善市场机制体制,强化执行能力。对于政府而言,一方面健全促进能源化工基地可持续发展的法律法规,完善财税政策与环境政策,严格控制与执行废气、废水、固体废弃物的排放达标量,对于偷排、漏排企业予以强制性惩罚措施;另一方面,完善市场机制体制,营造一个公开、透明的市场环境,为可持续发展提供制度机制保障。2.提高资源利用率,实现产业发展链条化,发展循环经济。产业链是基于一定关联性的众多产业部门,依据特定的时空布局关系或产业关联关系而形成的链条形态。能源化工基地提高生产资源利用率的方式,借助省内各地区专业化分工与产业优势,充分发挥现代科技在能源化工基地及资源开发与转化中的作用,通过已存在的产业链条不断地延伸扩大,以实现产业合作或区域合作,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循环经济之路。产业发展的链条化可以充分提高资源利用率,加强区域或产业之间的分工或协作,使得产业链条衔接之紧密,实现自然资源的高效配置与优化利用。3.建立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共生机制,为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可持续发展的是一种不仅仅考虑当前社会经济发展,更注重长远社会经济发展的发展模式。从一个社会、经济、文化、环境、资源等系统而言,通过资源开发利用与环境保护的共生机制,即是在经济增长的同时,更注重自然资源的循环利用发展、生态资源的保护、社会环境的优化,以实现当代经济与未来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可持续发展的体系中,各个参与者在合理履行自己的权力与职责,政府而言,努力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同时监督企业的行为;企业而言,将自己的污染量控制在合理范围之类,同时根据排污权及排污后果影响进行科学的预算与评估,给予治理单位及污染承受着一定的补偿。
关键词:垃圾治理;焚烧;分类;管理;技术
中图分类号:X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04-0087-01
北京的垃圾问题着实严重,日产垃圾1.84万吨。而垃圾无害处理设施总设计日处理能力才为1.04万吨,实际日处理量为1.74万吨,可见设施超负荷率高达67%,使得现有垃圾处理等长期处于超负荷运转,按照这样的填埋量和处理速度,仅仅4年内,现有垃圾场将被全部填满。
从全国范围看,按照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统计数据,2008年全国城市生活垃圾清运量为1.54亿吨,垃圾处理量为1.34亿吨。也就是说,全国城市一年约有2000万吨垃圾没有被处理掉。由此可见,填埋等传统手段已经是末端治理。参照国外的情况,减量才是根本。例如日本在推行垃圾减量化措施后,垃圾总量降低几乎50%,垃圾问题得到很大的解决。由此可见,垃圾减量,分类资源化才是关键。在我国,垃圾分类已经提出来很久了,公众对于这个概念的认识度很高,这是实际操作中经常发生混淆。从技术上来说,工业化分类已经可以很好的对垃圾进行处置和归类,但是由于投资很大的缘故,普及面还不够大,成为垃圾减量的一个障碍。
北京目前已经将增能力、调结构、促减量作为解决垃圾问题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从目前情形看来,放在第一位的仍然是“增能力”,毕竟北京面对4年后填埋方法的废弃。然而,无论从管理到投资都已经开始倾向于促减量的目标。
垃圾的填埋处理需要大量占地,焚烧又因为毒副作用而争议颇大。到底怎样的处理方式可以避免现在的捉襟见肘呢?专家提出,运用工业化的技术对垃圾进行工程化处理,主要就是填埋,焚烧,堆肥等方式,具体仍需依据当地情况。而焚烧作为一种手段,也许不是最好的,但是在大城市,由于土地缺稀,焚烧可以节省将近90%的土地。对于大气的污染也远远低于填埋处理方式,使城市的主要处理手段。有人认为焚烧是讲固体污染转化为气体污染,其实焚烧技术的核心和主题投资都集中于烟气净化上,这样就有效的控制了空气污染。
现在有些公众仍然认为焚烧一定会致癌,其实,从技术角度上讲,焚烧已经可以达到对环境安全无害的程度。1992年之前,一些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还未被识别时,的确存在焚烧气体有毒的问题,但是在一些致癌物质的毒副作用被发现之后,中国引进了国外的先进技术,将这个问题已近很好的控制在安全范围中了。
关于垃圾焚烧安全性问题的更重要的一点说明是,垃圾处理主管部门迄今为止还没有出台关于垃圾焚烧厂的操作运行规范、监督处罚制度等。企业都是追求经济利润的,有时为了节省成本,必要的设备没有安装,或是零件得不到及时的更新,耗材超负荷使用或是以次充好,运行的安全成为隐患。可以说,垃圾焚烧的不足之处主要是因为规范,监管的缺失。
那么,北京的城市垃圾治理又该在技术,机制,和理念上有怎样的突破呢?有什么是需要从国外借鉴的呢?
垃圾问题是各国普遍存在,所以相对的技术上的更新也比较迅速。而北京,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不是因为资金,技术,而主要是因为垃圾的管理理念。比如说,去年开始北京政府投入百亿元资金处理垃圾,然而95%的资金投向最终还是在末端治理,相对于发达国家90%的资金在减量和资源化的管理上,我国的垃圾问题显得处于被动和末端。
北京市政府垃圾处理主管官员谈及垃圾全程管理问题时,也认为北京还处于生产不考虑废弃的阶段。垃圾管理实际上是结合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但是目前的垃圾管理还仅仅停留在末端治理,前端的工作,比如法律制度、产业政策、消费导向等,都没有将产品生命周期考虑进去,工作远远没有到位。
垃圾管理现代化的主要标志是“综合管理”,而综合管理的核心又包括:
(1)对策由被动转化为主动;
(2)政府各部门通力合作;
(3)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实施管理。
垃圾是社会物流的最末端,所以垃圾问题的解决必须从社会物流的源头开始,从资源开发到生产,流通消费,废气等全过程控制和管理。要实现全过程管理,就要求所有的部门合作,一起解决垃圾管理的社会问题。同时加大宣传教育,政策引导,法律约束,经济激励等手段,从各个角度,有效地达到垃圾管理,保护生态环境,为发展把握契机。
参考文献
[1]郭怀成,尚金城,张天柱.环境规划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邵敏,赵美萍.环境化学[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