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数学学习方法

数学学习方法

时间:2023-05-31 09:10:2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数学学习方法,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数学学习方法

第1篇

(秦皇岛市海港区铁新里小学,河北 秦皇岛 066000)

【摘 要】建立一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形式,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与独立性,从而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帮助学生产生兴趣,从而去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数学问题。使学生在具体运用中掌握学习方法

关键词 学习方法;教学;小学数学

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课堂学习一般由四个环节组成:首先要听老师的课,这就是听课的一环;为了消化和掌握课堂上所传授的知识,需要做练习,这就是作业的一环,为了能够进一步把所学的知识巩固起来,并了解其内在联系,需要记忆和归纳整理,这就是复习的一环;为了使下一节课学得更主动,事先需要阅读新课,这就是预习的一环。在教学中,教师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与独立性,从而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数学教学质量。下面谈谈我的看法:

1 加强学生的思考

思考是数学学习方法的核心。在学这门课中,思考有重大意义。解数学题时,首先要观察、分析、思考。思考往往能发现题目的特点,找出解题的突破口、简便的解题方法。在我们周围,凡是真正学得好的同学,都有勤于思考,经常开动脑筋的习惯,于是脑子就越用越灵,勤于思考变成了善于思考。很多同学对概念和公式不够重视,这类问题反映在三个方面:一是,对概念的理解只是停留在文字表面,对概念的特殊情况重视不够。二是,对概念和公式一味的死记硬背,缺乏与实际题目的联系。这样就不能很好的将学到的知识点与解题联系起来。三是,一部分同学不重视对数学公式的记忆。记忆是理解的基础。如果你不能将公式烂熟于心,又怎能够在题目中熟练应用呢?

2 解答数学问题

解答数学问题总的讲是有规律可循的。在解题时,要注意总结解题规律,在解决每一道练习题后,要注意回顾以下问题:(1)本题最重要的特点是什么?(2)解本题用了哪些基本知识与基本图形?(3)本题你是怎样观察、联想、变换来实现转化的?(4)解本题用了哪些数学思想、方法?(5)解本题最为关键的一步在那里?(6)你做过与本题类似的题目吗?在解法、思路上有什么异同?(7)本题你能发现几种解法?其中哪一种最优?那种解法是特殊技巧?你能总结在什么情况下采用吗?把这一连串的问题贯穿于解题各环节中,逐步完善,持之以恒,学生解题的心理稳定性和应变能力就可以不断提高,思维能力就会得到锻炼和发展。小学数学学习方法的培养,数学学习方法的八个方面(即:积极自学的方法、认真听课的方法、独立思考的方法、质疑问难的方法、动手操作的方法、专心作业的方法、检查验算的方法、课外阅读的方法)是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学习方法的培养,必须采取具体措施,落实的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过:凡是好的态度和好的方法,都要使它化成习惯。只有熟练成了习惯,好的态度才能随时随地的表现,好的方法才能随时随地应用,好像出于本能,一辈子受用不尽。学生掌握学习方法仅仅是第一步,必须通过反复实践,严格训练,才能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掌握方法发展到养成习惯是一个很大的飞跃,必须经过长时间的严格训练。例如:掌握验算方法并不难,但要养成验算习惯却非易事,必须持之以恒,严格要求,严格训练。学生掌握一套科学的学习方法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必须从低年级开始,逐步加以培养。既保证培养的连续性,又能够随着年级的升高,逐步提高要求。如:在低年级,老师对孩子放任自流,不加以正确引导,没有严格要求,想在高年级施加压力,扭转乾坤,效果往往会不尽人意。模仿性强使小学生的心理特征之一。小学生的各种习惯,起始于模仿。因此,教师的示范作用对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和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3 数学记忆与方法训练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大脑接受新异刺激时,大脑皮层会出现优势兴奋中心,这时大脑处于紧张而愉快的状态。我们将教材上教学内容故事化,让故事走进课堂。让学生在故事的“动听”中学习,让快乐成为学习的情境。因此在导入新课时,适当引入一些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故事、寓言、谜语、典故等,唤起儿童的生活经验,帮助学生产生兴趣,从而去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数学问题。记忆是学生思维活动的基础,是智力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获得数学知识,完成学习任务的必备能力之一。数学知识的记忆应用理解数学知识,完成学习任务的必备能力之一。“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 ,以知为指导的行才能行之有效,脱离知的行则是盲动。同样,以行验证的知才是真知灼见,脱离行的知则是空知。根据认识与实践的辩证关系,应指导学生把学习和实践结合起来,切忌:学而不用。因此,在进行方法训练时,要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边实践、边学习、边积累,并与具体内容相结合,使学生在具体运用中掌握学习方法。学生的注意力易分散,只有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这样的学习才是真正有效的。而多媒体的视听优势有目共睹。学生能身临其境,在情境中发展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如果在课堂教学中,能以学生的动手操作、积极探索、合作交流、猜测验证为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系统循序渐进的学习方法指导,让学生掌握系列科学的学习方法,就能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与独立性,从而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数学课本是学生获得系统数学知识的主要来源。指导学生阅读数学课本,首先应该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在教学实践中,我首先指导学生预习,要求学生养成边读、边划、边思考,手脑并用的好习惯。每次教学新内容,我都向学生指出要学习内容的要点,并要求学生根据要点,新授例题下面的提问和提示,带着问题去预习。在指导学生课内自学时,我重点指导学生读懂课本,分析算理的文字说明,让学生深入思考知识的内在联系,启发学生找出其它的解题思路。

建立一个利于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积极思考和操作实验的环境,建立一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形式,强调从以获取知识为数学教育的首要目标转化为首先关注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一般能力的培养,同时使学生获得作为一个公民适应现代社会生活所必需的基本数学信息和技能。

参考文献

[1]秦岭.促进教学方法与学习方式转变的两点做法[J].无锡教育,2003(8).

第2篇

小学生比较容易接受较为直观的数学知识,但好多数学知识是抽象的,因此,要加强对小学生的学习方法的指导。数学的学习方法的指导可以贯穿教学的每个环节,如教会学生怎样预习,怎样听课,怎样记笔记,怎样练习,怎样小结,怎样答题等。教师要针对每个环节的特点,策略性的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一、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积极思考

教师在教学中,要针对小学生的特点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积极思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在教学《圆锥体体积公式》时,指导学生制作等底等高的圆柱与圆锥容器各一个。要求每位学生回到家里装满沙子,然后分别算出质量,上课时让学生报出所装沙子的质量。此时,学生会感到非常好奇,恨不得一下子就解开其中的奥秘,趣意横生之际便是传授知识之时。随后,教师当场演示实验,全班学生就会全神贯注的看演示,这样省时减力,起到事半功倍教学效果。

二、教给学生科学的记忆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记忆是学生思维活动的基础,是智力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获得数学知识,完成学习任务的必备能力之一。数学知识的记忆应以理解为主,指导学生记忆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理解记忆法。数学知识面广,不能死记硬背,要在理解的基础上强化记忆。例如:什么叫梯形。首先让学生通过认真观察,理解“只有一组对边”是什么意思,若把“只”字去掉又会怎样。通过思考与讨论,学生认识到“只有一组对边平行”就是四条边中相对的两条边为一组,其中一组平行,另一组不平行。这样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梯形这个概念就容易了。

2.规律记忆法。数学知识是有规律的,只要引导学生掌握其规律,就可以进行有效记忆。例如:记忆长度、面积、体积单位进率。因为长度单位相邻之间的进率是10,面积单位相邻之间的进率是100,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0。掌握了这个规律记忆就比较容易。

3.形象记忆法。小学生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例如,一年级数的认知教学时,把数与某些实物联系起来进行形象记忆。如把“2”比作小鸭子、“3”比作耳朵等。这样唤醒了学生的记忆细胞,教学效果显著。

三、引导学生学会数学的思维方法,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

数学学习离不开学生的数学活动,经过学生动手、动脑等亲身的感受,才能透彻掌握知识,形成能力,这些过程都需要科学的思维方法。在教学中,进行思维方法训练时一定要让学生充分运用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参与活动,思维能力才能得以充分训练。主要有: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教给学生阅读数学课本的方法,教会学生整理知识脉络,进行总结的方法,从而提高数学应变能力。

总之,方法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对数学的学习更需要科学方法的指导,让小学生掌握科学实用的学习方法,对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提高理解问题、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对提高小学生的数学素养大有益处,真正实现有效教学。

第3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 学习方法 指导

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要成为新时代的有用人才,必须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新课程标准也提出,教师应采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掌握学习方法和思维方法。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还应当加强对他们的方法指导,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的学习方法获得知识的能力。下面笔者就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对指导小学生数学学习方法谈几点浅显的见解,希望能对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有所帮助。

一、加强对学生预习方法的指导

有效的预习是学生掌握新知识的基础,但是很多小学生并不重视课前预习,经常是在上课前蜻蜓点水般地看一遍新内容,甚至没有弄清楚要学习的内容是什么,这样的预习很难达到教师的要求和所期望的效果。因此,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应当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学习能力,对他们提出恰当具体的预习要求和目标,使学生的预习有方向、有目标。需要注意的是,数学教师在指导学生预习新课时,要循序渐进、逐步深入,对不同的年级提出不同的要求和方法。比如,针对低年级的学生,这一阶段的学生自觉性较差,且阅读能力较低,因此数学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利用课前几分钟有目的地预习新课,这样能够帮助学生在接下来的课堂学习中顺利理解和掌握新知识。针对中年级的学生,教师可以在前一天给学生列出预习提纲,让他们在课余时间通过预习发现疑问。这样做加强了新旧知识间的联系,既让学生练习和巩固了已学知识,也让他们明确了新知识的学习重点和难点,更重要的是学生逐步掌握了预习方法,在以后的学习中能够自己列出预习提纲。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来说,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预习新内容,并找出新课的重点和产生疑问的地方,然后想办法解决,自己解决不了的再在课堂上请教同学和老师。因年级不同而采用不同的预习指导方法,可以让各个年龄段的学生都能掌握一定的预习方法,进而促进他们数学课堂学习效率的提高。

二、教师要引导学生参与教学过程,让他们学会数学的思维方法

任何学科的学习都离不开学生的参与,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有助于他们顺利掌握所学的新知识,小学数学课堂也不例外。小学数学教师应当引导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动脑等活动,充分和深刻地理解新知识,掌握数学思维方法,提高学习能力。学生学会了思考,掌握了数学的思维方法,就会促进他们学习效率的提高。如何训练学生的思考能力,使他们掌握数学思维方法呢?首先,教师要将分析、比较、综合、概括、归纳、判断、推理等思维方式运用到数学教学中,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掌握思考问题的方法。其次,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维方法的训练,教师一定要充分调动起他们的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让学生的眼、耳、手、脑、口等都动起来,使他们的思维能力能够得到充分的训练。需要注意的是,教会学生数学思维方法离不开思维活动的参与,因此,数学教师要为学生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让他们主动参与到思维活动中,进行深层次的思考和探索,进而使他们掌握一定的数学思维方法。

三、通过总结梳理新知识,让学生感悟新知识的获取方法

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重视总结和梳理新知识的结构,因为课后总结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理清所学知识,掌握学习方法,而且在梳理新知识的过程中学生能够理解和感悟新知识的获取途径,加深了对新知识的印象。比如,在教学完“异分母的分数加减法计算”一节内容后,教师可以进行这样的总结归纳:“同学们,在本节课的一开始我们复习了之前学的‘同分母的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以及通分的方法,进而引出了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知识――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探讨出通过通分,将异分母分数转化为同分母分数,然后再进行加减计算,最终解决了本节课的重点。由此可以看出,新旧知识间有一定的内在联系,新知识的学习过程就是综合运用旧知识的过程,所以我们应该及时复习已学内容。”通过这样的总结梳理,学生对学习新知的过程有了清晰的认知,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学会反思的能力,有助于他们在遇到其他问题的时候联系已学知识来解决问题,促进了他们自学能力的形成和提高。

综上所述,加强对小学生数学学习方法的指导,需要我们教师引起足够的重视,因为这直接关系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成败和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依据新课改的要求,及时转变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根据不同的教材、不同的教学对象,建立纵横交错的学法指导网络和体系,采用不同的指导方式,使学生掌握学习方法,真正实现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教是为了不教”“学是为了不学”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周琼芝.《小学数学学法指导浅议》[J].小学教学参考;2000年03期.

[2]王道琼.《低段数学学法指导探析》[J].德阳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第4篇

关键词:初中数学学习方法指导

在初中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中,常因学习方法不当导致数学学习困难,成绩提高缓慢等情况的出现。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在此谈谈个人的一点粗浅认识,并对出现的各种情况给出一些切实可行的策略和建议。

一、数学学法指导坚持系统化与针对性原则

系统化原则是要求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在头脑中形成一定的体系, 成为他们知识总体中的有机组成部分。 在教和学中, 要把概念的形成与知识系统有机联系起来, 加强各部分基础知识相互间的联系, 以及数学与物理、化学、生物之间的逻辑联系;注意从宏观到微观揭示其变化的内在本质, 并在平时重视做好从已知到未知、从旧知识到新知识的系统化工作, 使所学知识先成为小系统、大结构,再系统化。

针对性原则就是针对数学学科的特征及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指导, 这是学法指导的最根本原则。 首先,要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进行指导。 一般来说, 初中生知识面较窄,思维能力较差, 注意力不持久, 学习技能不很熟练,因此,对初中生的指导要具体、生动、形象, 多举典型事例, 侧重于具体学习技能的培养, 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高中生则不同, 知识面较广, 理解力较强,因此,可向学生介绍一些学习数学的方法, 开设学法课,侧重于学习能力的培养。 其次, 要针对学生的差异进行指导。 学生大致分为以下四种类型: 1 优秀型。 双基扎实,学习有法,智力较高, 成绩稳定在优秀水平。 2 松散型。 学习能力强, 但不能主动发挥, 学习不够踏实, 双基不够扎实,学习成绩不稳定。 3 认真型。 学习很刻苦认真,但方法不当, 能力较差, 基础不够扎实, 成绩上不去。 4 低劣型。 学无兴趣, 不下工夫, 底子差, 方法死, 能力弱,学习成绩差,处于“学习脱轨”和“恶性循环”状态。对不同类型的学生,指导方法和重点要不同。 对第1种学生侧重于帮助进行总结并自觉运用学习方法; 对第2种学生主要解决学习态度问题;对第3种学生主要解决方法问题;对第4 种学生主要解决兴趣、自信心和具体学习方法问题。

二、处理好学法指导与非智力因素的关系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情感、意志、态度等非智力因素的状态如何,比智力高低更能预测他们的发展, 两者是相互作用的。学生学习心理状态趋势影响学习效果,它是一切活动和智力活动的激发剂和催化剂,是促进学生有成效地学习的重要保证。布鲁纳在《教育过程》指出:“学生的学习兴趣、动机、态度、好奇心以及情感在促进学生智慧发展中起着重大作用,这些方面要靠教师对学生的热爱和教师本身的感染熏陶, 是其它任何教学手段都代替不了的。”并提出“动机原则”、“强化原则”等教学原则来保证教学过程中非智力因素的充分调动和发挥。因此,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 必须与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密切结合。

在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之前,教师必须用自己的热情和信心点燃学生的热情, 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乐于上进,变被动为主动。对学生在学习上的每点成绩都要给予充分肯定,看到进步和闪光点要予以表扬, 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从而产生向上的力量,由此达到“愿学”、“想学”、“主动学”的目的。在此情况之下, 一种好的学法才会让学生愉快接受,并发挥它的功能, 才能让学生主动发展,才能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得到发展。

三、让学生听课时处理好“听”、“思”、“记”的关系

在听课方法的指导方面要处理好“听”、“思”、“记”的关系。

“听”是直接用感官接受知识,应指导学生在听的过程中注意:(1)听每节课的学习要求;(2)听知识引人及知识形成过程;(3)听懂重点、难点剖析(尤其是预习中的疑点);(4)听例题解法的思路和数学思想方法的体现;(5)听好课后小结。教师讲课要重点突出,层次分明,要注意防止“注入式”、“满堂灌”,一定掌握最佳讲授时间,使学生听之有效。

“思”是指学生思维。没有思维,就发挥不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思维方法指导时,应使学生注意:(1)多思、勤思,随听随思;(2)深思,即追根溯源地思考,善于大胆提出问题;(3)善思,由听和观察去联想、猜想、归纳;(4)树立批判意识,学会反思。可以说“听”是“思”的基储关键,“思”是“听”的深化,是学习方法的核心和本质的内容,会思维才会学习。

“记”是指学生课堂笔记。初中学生一般不会合理记笔记,通常是教师黑板上写什么学生就抄什么,往往是用“记”代替“听”和“思”。有的笔记虽然记得很全,但收效甚微。

因此在指导学生作笔记时应要求学生:(1)记笔记服从听讲,要掌握记录时机;(2)记要点、记疑问、记解题思路和方法;(3)记小结、记课后思考题。使学生明确“记”是为“听”和“思”服务的。掌握好这三者的关系,就能使课堂这一数学学习主要环节达到较完美的境界。课堂学习指导是学法中最重要的。同时还要结合不同的授课内容进行相应的学法指导。

四、教学生掌握复习方法,提高数学综合能力

初中数学复习巩固应注意掌握以下方法。

1、合理安排复习时间,“趁热打铁”,当天学习的功课当天必须复习,要巩固复习,一定要克服不看书复习就做作业,把书当成工具书查阅的不良习惯。

第5篇

    数学知识像海洋那样辽阔,像大山那样宏伟。一个人无论天资多么高,精力多么充沛,毅力多么顽强,学习条件多么优越,也不可能把所有数学知识学到手。有的同学总想学到一切,他们希望一串串熟了的葡萄旁边又开放着朵朵鲜花,可是,事实告诉我们:这是不可能的呀!我们必须从第一步起,一步一个脚印,脚塌实地的走下去,才有可能度过那个辽阔的大海、攀上那座宏伟的大山。

    数学知识的学习,单靠认真听讲、死记硬背是不行的。相传有一个人巧遇一位仙翁,仙翁点石成金送给他,但他不要金子,而要仙翁点石成金的指头。这个人为什么要指头呢?因为他懂得,不管送自己多少金子,金子总是有限的,但如果有了点石成金的指头,那就可以随心所欲了。我常常给学生讲这个故事,但我却启发学生:仙翁的指头固然好,但那毕竟是别人的。如果我们拿来使用是否灵呢?可见,我们更应该学到仙翁的点金之术。古人说:“受之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教人已渔,则终身受用无穷”,也就是这个道理。

    数学学习方法是数学学习时采用的手段、方式和途径。学法是在学习过程中产生和运用的。掌握良好的方法是很重要的事,但又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这需要付出艰苦的努力,需要持之以恒的精神。只有每天坚持不懈,日久天长,数学学习才可能成为自觉的行为,从而掌握数学学习的主动权。所以,数学学习方法并没有什么捷径,它只是踏踏实实、刻苦学习的程序以及在这个学习过程中的各项具体措施。

    古人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智力相同的两个学生有无学习计划,直接影响到学习效果。科学的利用时间,在有限的时间内有计划的学习,这是科学学习方法的一条重要原则。所以数学学习缺乏计划性是一些学生天长日久感到吃力的重要原因之一。

    要提高数学学习效率,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做学习的主任,应把握几个步骤:

    第一步:抓好课前预习。

    在预习过程中,边看,边想,边写,在书上适当勾画和写点批注。特别是,要运用数学学习阅读法,即不能像语文阅读一样,从头看到尾。对于有些例题,则是仔细审题,然后合起书来,试着在练习本上做一做。之后再翻开书对一对,修改和完善自己的所做,及时检查预习的效果,强化记忆。同时,可以初步理解教材的基本内容和思路,找出重点和不理解的问题,尝试做笔记,把预习笔记作为课堂笔记的基础。

    我国古代军事家孙子有一句名言:“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是指对自己和自己的对手有了充分的了解之后,才可能有充分的准备,也才可能克敌制胜。预习就是“知己知彼”的准备工作,就好像赛跑的枪声。虽然赛跑的规则中不允许抢跑,但是在学习中却没有这一规定,不但允许抢跑,而且鼓励抢跑。作好数学预习,就是要抢在时间的前面,使数学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

    简言之,数学预习就是上课前的自习,也就是在老师讲课前,自己先独立的学习新课内容,使自己对新课有初步的理解和掌握的过程。预习抓的扎实,可以大大提高效率。

    第二步:掌握听讲的正确方法。

    处理好听讲与做笔记的关系,重视课堂思考及回答问题,不断提高课堂学习效果。

    学生必须上好课、听好课,首先作好课前准备、知识上的准备、物质上的准备、身体上的准备等;其次要专心听讲,尽快进入学习状态,参与课堂内的全部学习活动,始终集中注意力;第三要学会科学的思考问题,注重理解,不要只背结论,要及时弄清教材思路和教师讲解的条理性,要大胆设疑,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善于多角度验证答案;第四,学生要及时做好各种标记、批语,有选择的记好笔记。第五,数学课堂练习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课堂练习本要随时准备,并要保存完好,以便复习使用。每节课都要针对所学内容,认真练习,并巩固所学知识。

    上课是学生在学校学习数学的基本形式,学生在校的大部分时间是在课堂上度过的。根据数学教学大纲的规定一个学生在中学上数学课的总数大约有五千多节。把每节课四十五分钟积累起来,这将是多么惊人的数字啊!学习成绩的优劣,固然取决于多种因素,但如何对待每一堂课则是关键。要取得较好的成绩,首先必须利用课堂上的四十五分钟,提高听课效率。

    听课时应做到以下四点:1、带着问题听课;2、把握住老师讲课的思路;3、养成边听讲、边思考、边记忆的习惯,力争当堂消化、巩固知识;4、踊跃回答老师提问。这样就基本上掌握了听课的要求。

    第三步:课后复习应及时。

    针对数学学科的特点,采取多种方式进行复习,真正达到排疑解难、巩固提高的目的。

    课后要复习教科书,抓住复习的基本内容;尝试回忆,独立的把教师上课内容回想一遍,养成勤思考的好习惯;同时整理笔记,进行知识的加工和补充;另外,针对每天所学内容,多练题,勤巩固。课后还要看参考书,使知识的掌握向深度和广度发展,形成学习上的良性循环。

    复习是预习和上课的继续,它将完成预习和上课所没有完成任务,这就是在复习过程中达到对知识的深刻理解和掌握,在理解和掌握的过程中提高运用知识的技能技巧,进而在运用知识的过程中,使知识融会贯通,举一反三,并且通过归纳、整理达到系统化,把知识真正消化吸收,成为自己的知识链条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在复习过程中既调动了大脑的活动,又提高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知识也在理解问题的基础上得到巩固记忆。从某种意义上讲,知识掌握的如何,由复习效果决定。

    第四步:正确对待作业。

    独立思考、认真完成、理解提高是学生对待作业的正确态度。

    首先要做好作业的准备工作,把预习、上课、课后复习衔接起来;其次要审好作业题、善于分析和理解题目;第三要理清解题的思路,准确表达,独立完成作业;第四要学会检查,掌握对数学作业进行自我订正的方法。

    托尔斯泰说过:“知识只有当它靠积极思维得来时候,才是真正的知识。”无论学那一节功课,课堂上老师讲的,笔记本上记的,课外阅读的… …等等,都是书本上的知识,要把他们转化成自己的知识,使自己能够自如的运用,就必须通过作业实践来转化。

    究竟为什么要做作业呢?作业的作用主要有:1、检查学习效果;2、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3、提高思维能力;4、为复习积累资料。

    在做作业时,审题是非常重要的。怎样审题呢?1、要看得(理解)准确。失之毫厘,差之千里;2、要善于解刨,深刻领会其中含义;3、要把握联系,运用相关知识解之。

    第五:课外涉猎要广博。

    要逐步掌握科学的学习规律,包括打好基础,循序渐进,温故知新;搞好课外学习,包括主动进行课外阅读,参加课外实践活动;要掌握正确的课外学习方法,如泛读法、精读法、深思法;要掌握读书要求,如博专结合、读思结合、学用结合、逐渐积累、持之以恒等等。

第6篇

    我们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担负着历史赋予的神圣使命。我们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打下扎实的基础。所以在求学时期养成科学的学习方法是非常重要的。数学是一门高深而奥妙无穷的学科,良好的学习方法对学好数学有很大的帮助。

    1.思考:思考是数学学习方法的核心。在学这门课中,思考有重大意义。解数学题时,首先要观察、分析、思考。思考往往能发现题目的特点,找出解题的突破口、简便的解题方法。在我们周围,凡是真正学得好的同学,都有勤于思考,经常开动脑筋的习惯,于是脑子就越用越灵,勤于思考变成了善于思考。我正因为掌握应用了这一方法,所以在全国数学竞赛中获得了武汉市一等奖。

    2.动手试一试:动手有助于消化学习过的知识,做到融会贯通。课下,我常常把老师讲过的公式进行推导,推导时不要看书,要默记。这样就能使自己对公式掌握滚瓜烂熟,可为公式变形计算打下扎实的基础。

    3.培养创造精神:所谓创造,就是想出新办法,做出新成绩,建立新理论。创造,就要不局限于老师、课本讲的方法。平时,有一些难度高的题目,我在听懂了老师讲的方法后,还要自己去找一找有没有另外的解法,这样能加深对题目的理解,能比较几种解法的利弊,使解题思维达到一个更高的境界。

    科学的学习方法在课内课外应注意些什么呢?

    第一,认真听老师讲课。这是我取得好成绩的主要原因。听讲时要做到全神贯注,聚精会神,跟着老师的思路走,不能开小差,更切忌一边讲话一边听讲。其次要专心凝听老师讲的每一个字,因为数学是以严谨着称的,一字之差就非同小可,一字之间就隐藏玄机无限。听讲时还要注意记笔记。一次老师讲了一个高难度的几何题,我一时没有听懂,多亏我记下了这道题以及解法,回家后仔细琢磨,终于理解透了,以至在一次竞赛中我轻而易举地解出了类似的一道题,获得了宝贵的10分。上课还要积极举手发言,举手发言的好处可真不少!①可以巩固当堂学到的知识。②锻炼了自己的口才。③那些模糊不清的观念和错误能得到老师的指教。真是一举三得。总之,听讲要做到手到、口到、眼到、耳到、心到。

    第二,课外练习。孔子曰:“学而时习之”。课后作业也是学习和巩固数学的重要环节。我很注意解题的精度和速度。精度就是准确度,专心致志地独立完成作业,力求一次性准确,而一旦有了错,要及时改正。而速度是为了锻炼自己注意力集中,有紧迫感。我经常是这样做的,在开始做作业时定好闹钟,放在自己看不见的地方再做作业,这样有助于提高作业速度。考试时,就不会紧张,也不会顾此失彼了。

    第三,复习、预习。对数学的复习,预习我定在每天晚上,在完成当天作业后,我将第二天要学的新知识简要地看一看,再回忆一下老师已讲过的内容。睡觉时躺在床上,脑海里再像看电影一样将老师上课的过程“看”一遍,如果有什么疑难,我立即爬起来看书,直到搞懂为止。每个星期天我还作一星期功课的小结复习、预习。这样对学数学有好处,并掌握得牢固,就不会忘记了。

    第四,提高。在完成作业和预习、复习之后,我就做一些爬坡题。做这类题,尽可能自己独立思考,努力找出隐藏的条件,这是解题的关键。如果实在想不出来就需要看一看参考书,以及请教师长和同学。总之,要做到多看、多做、多问、虚心、勤奋,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这才是关键的关键。

    科学的学习方法不只这几种,各人都有自己的绝招,只要大家互相交流经验,取长补短,成绩一定会提高的。我们青年少担负着祖国的重任,人民的希望。同学们,让我们掌握好科学的学习方法,乘着快艇在知识的海洋中乘风破浪吧!

第7篇

一、扎实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要学习好数学,必须准确理解和掌握好基本概念、基本公式和基本性质,抓住这些基本知识的要点和适用范围,这是学好数学的基础之一,否则一切都无从谈起。从日常的考试看,也很侧重对这些基础知识的考查,特别是一些解答题,如果对某些基本概念不能准确理解,则很难正确作答,另外还必须熟练掌握基本的数学技能,比如基本的运算及代数式变形、解方程、解不等式以及求最值等。

二、掌握适度的知识外延

扎实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学好数学的必要基础,但仅有这些还不够,要想在有限的时间内准确快速的解答完考题,必须具备一定的知识外延,需要在平时的听课和练习中注意加强对一些重要结论的记忆,扩大自己的知识面,丰富自己的知识积累。

三、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要学好数学只凭学习热情和积极性还远远不够,还必须注意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这样才能做到事半功倍。

1.制定计划使学习目的明确,时间安排合理,不慌不忙,稳扎稳打,它是推动我们主动学习和克服困难的内在动力。但计划一定要切实可行,既要有长远打算,又要有短期安排,执行过程中严格要求自己,磨炼学习意志。

2.课前自学是上好新课,取得较好学习效果的基础。课前自学不仅能培养自学能力,而且能提高学习新课的兴趣,掌握学习的主动权。自学不能搞走过场,要讲究质量,力争在课前把教材弄懂,上课着重听老师讲思路,把握重点,突破难点,尽可能把问题在课堂上解决。

3.上课是理解和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关键环节。“学然后知不足”,课前自学过的同学上课更能专心听课,他们知道什么地方该详,什么地方可以一带而过,该记的地方才记下来,而不是全抄全录,顾此失彼。

4.及时复习是高效率学习的重要一环。通过反复阅读教材,多方面查阅有关资料,强化对基本概念知识体系的理解与记忆,将所学的新知识与有关旧知识联系起来,进行分析比效,一边复习一边将复习成果整理在笔记本上,使对所学的新知识由“懂”到“会”。

第8篇

学生进入中学后,科目增加、内容拓宽、知识深化,尤其是数学从具体发展到抽象,从数字发展到符号,由静态发展到动态……学生认知结构发生根本变化。加之大部分学生还没有自觉摄取的能力,致使有些学生因不会学习或学不得法而成绩逐渐下降,久而久之失去学习信心和兴趣,开始陷入厌学的困境。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教师在教学中注重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让学生轻轻松松学数学。对此,笔者做了以下一些尝试。

1 以趣激学

对于一切知识的追求,都是建立在对该学科的兴趣上的,如果学生对所学的科目感兴趣,他就会兴致勃勃深入细致地学习这门学科的知识,并且广泛地涉猎与之有关的知识,遇到困难时表现出顽强的钻研精神。否则,他只是表面地、形式地去掌握所学的知识,遇到困难时往往会丧失信心,不能坚持学习。因此,要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就必须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果重视培养学生的情感,创造一个充满积极情感的教学环境,就能达到教学的最佳效果。为此,每节课教师都应以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走进课堂,用生动有趣的语言,轻松愉快的笑容,适度得体的形体动作来营造课堂气氛,把学生的心牢牢地固定在课堂上。同时教师还应不断地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潜在的求知欲,使之自觉地去思考,从而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另外课堂上,教师要多表扬、少批评,并适时对学生学习给予肯定的评价,这也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

2 夯实基础

基础知识是获得解题方法的能源。所以,学生首先要学好每一个知识点。这就要求学生要有科学的学习链条:预习—听课—练习—复习—小结,具体指导如下;

2.1学会预习

初中学生往往不善于预习,也不知道预习起什么作用,预习仅是流于形式,草草看一遍,看不出问题和疑点。在指导学生预习时应要求学生做到:一粗读,先粗略浏览教材的有关内容,掌握本节知识的概貌。二细读,对重要概念、公式、法则、定理反复阅读、体会、思考,注意知识的形成过程,对难以理解的概念作出记号,以便带着疑问去听课。三检验,在预习中尝试地练一练新课后面的练习题,以便检验自己的预习效果。

2.2学会听课

“全神贯注、聚精会神”是要义。课堂上专心听讲,才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多数学生在“听”时不得要领,学习效果也就不明显。怎样才能听好课呢?第一,要跟着老师思路走,哪怕是自己已经掌握的知识,也要认真再听一遍,复习课更是如此。第二、要有针对性地听重点与难点(尤其是预习中的疑点)。遇到重点与难点时要聚精会神地听。第三,要注意听例题解法的思路和数学思想方法的体现。第四,要积极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做到先思考后回答,即便是回答不太全面也要积极作答,切忌问而不答。第五,要迅速完成老师课堂上给出的练习题,这对知识点的掌握帮助很大。尤其是涉及解题技巧方面的题目,更要留心。

2.3学会练习

听课之后就进入下一环节—练习。首先,要告诉学生在练习前,要先回想课堂内容,与课本比对,梳理知识,然后独立完成作业。其次,在作业书写方面也应注意“写法”指导,要求学生书写格式规范、条理清楚。这里教师注意课堂的示范作用,开始可有意让学生模仿、训练,逐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这对今后的学习和工作都十分重要。第三,要求学生解题后进行反思。如;(1)怎样做出来的?想解题采用的方法;(2)为什么这样做?想解题的依据;(3)为什么想到这种方法?想解题的思路;(4)有无其它方法?哪种方法更好、想多种途径,培养学生求异思维等。当然,如果发生错解,更应进行反思:错误根源是什么?解答同类试题应注意哪些事项?

2.4学会复习

复习是极为重要的一环。复习一定要全面而有计划。

复习做的事情主要有:一是追本求源,掌握基础知识。就是要系统掌握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过课本关。二是系统整理,提高复习效率。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对全章、全册知识加以系统整理,依据基础知识的相互联系及相互转化关系,梳理归类,从而形成系统的条理化的知识点,并有针对性分块练习与综合练习交叉进行,真正掌握所学数学知识。三是整理习题,提高解题能力。整理习题的对象是易错题与有价值的经典题,而非那些“难怪题”。整理时要写下错误的原因,以及注意的事项等批注,以备日后查阅。应该注意的是题目不要记录的太多,可以记录在本上,如果数量较大也可以直接写在练习题集上,总结共性的方法与易错的知识点,考前翻一翻,对提高解题能力会有很大帮助。

2.5学会小结

在进行单元小结或学期总结时,初中学生容易依赖老师,习惯教师带着复结。笔者认为从初一开始就应教给学生自己总结的方法。在具体指导时可给出复结的途径。要做到一看:看书、看笔记、看习题,通过看,回忆、熟悉所学内容;二列:列出相关的知识点,标出重点、难点,列出各知识点之间的关系,这相当于写出总结要点;三做:在此基础上有目的、有重点、有选择地解一 些各种档次、类型的习题,通过解题再反馈,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后归纳出体现所学知识的各种题型及解题方法。应该说学会总结是数学学习的最高层次。 按照以上给出的学习链条进行学习,基础会非常扎实。基础打得越牢固,后面的学习也就更加自如。

3 领会数学思想方法

数学知识的教学有两条线:一条是明线,即数学知识;一条是暗线,即数学思想方法。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学科的精髓,是数学素质的重要内容之一,学生只有领会了数学思想方法,才能有效地应用数学知识,形成能力,从而为解决数学问题,进行数学思维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充分挖掘由数学基础知识所反映出来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将数学思想方法适时渗透到教学内容中、反复强化、及时总结,用数学思想方法武装学生,使学生真正成为数学的主人。

第9篇

1.鼓励主动学习,给学生尝试,摸索学法

如果学生能够主动学习,传授知识的任务将事半功倍。如在教《大家一起来分类》时,有意识的设计让学生参与的方法。导入新课后,老师向大家请教:体育老师想把我们班的同学分成两组进行体操训练,可以怎样分呢?学生顿时来了精神,有的说“男生一组,女生一组”,有的说“穿裙子的一组,穿裤子的一组”……。这样一来,连上课跑神的同学也饶有兴趣起来。结果教师按大家都赞同的方法,让学生自己分一分,效果就很好。

2.提示方法

运用良好的教法,向学生展示正确的学习过程,会对学生掌握学法起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学时,可以将学法理出直接告诉学生,使学生练习有方向,学习有方法。

首先,注重抓提示的“火候”,即激发掌握学法的兴趣。其次,注意从学习成功的学生经验中筛选,让他们“说方法”,提供榜样,让学生互学方法,使学生随时随地、多种途径地明确学法。再次,抓学习中的薄弱环节,以重点指导。如学生在应用题审题上,对题意的理解往往停留在直接理解或机械理解上,常不能用自己的语言复述题意。如“一件上衣36元,是一双袜子的9倍,一双袜子多少钱?”这道题有哪些条件,学生总说“①上衣36元,②是一双袜子的9倍”。这里学生对第二个条件的回答不能进一步地反映题目中的数量关系,说明学生没能完全领会题意。如果在这里匆匆而过,久而久之,则不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方法,而会滋长学生思维的惰性。如教师能引导学生通过逆向思维的讨论,明确第二个条件应该是:一件上衣的价钱是一双袜子价钱的9倍,会使学生的理解很快加深。这样,学生不但知道了如何选择得当思维的角度,还是以后学习中重要的思维方法。

3.比较、迁移的方法

对于类似的教学内容,可以采用比较、迁移的方法。如讲解竖式计算整数乘、除法(两、三位数乘除一位数)。两位数乘除一位数重点讲解、分析,学习三位数乘除一位数时边学习学回忆计算方法。前者采取的指导尽可能详细,以便学生摸到计算要领,掌握方法,而在后者的教学中适当放手,发挥学生主体的能动性。这样,学法指导的目的:“教是为了不教”就达到了。学生在比较、迁移的过程中其实就是自学、积累知识的过程,学法指导就在其中。

4.总结评价,实现学法的内化

引导学生互相比较、评价,才能辨别方法的优劣,以利扬长避短,完善学法;引导归纳总结,才利于学法示范化。在教学过程中常启发学生发现了好的方法,及时提倡;遇到不当的学法,及时纠正。每节课结束后对知识进行总结的时,对学习方法也回顾归纳。把零散的,点滴的学法总结起来,组建示范性的学法系列,让学生逐渐内化为自己的学习习惯乃至学习品质。

此外,在数学学习方法的指导教学的过程中,还要着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如阅读课本、动脑多思、完成作业、准确表达、课外学习等习惯,以提高学习效率。

(1)课本阅读的培养

数学也要阅读。按阶段分别要求,低年级数学课本的阅读:①先讲解后阅读。低年级学生识字不多,阅读能力有限,宜先采取直观演示结合讲解,然后叫学生看书,理解书上的图解及叙述意义;②边看边读边指导;③渗透下节课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预习,同时每教完一个新知识,就让学生练习一下。

中年级数学课本的阅读:①边讲解边读书;②边读书边思考。

高年级数学课本的阅读:①预习教材;②课堂指导,解答疑惑。

(2)计算能力的培养

计算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无论是低年级学生还是高年级学生在计算中都存在相同的问题,如抄错数字、看错符号、丢小数点、顺序颠倒等,尤其到高年级,计算过程复杂,稍不细心,就前功尽弃。

第一,抓好计算教学课。明算理,知算法,爱计算,是教学过程追求的目标。对学生在课堂出现的错误及倾向进行合作探讨,追根寻源,使学生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

第二,开展活动竞赛,提高计算能力。针对学生好胜心强的特点,组织口算比赛,可将比赛分为基础计算和提高计算两部分,形成点面相互促进的格局。在选拔训练的过程中,学生的竞争意识得到了较大的释放,能力得到了较有效的发展。这种方式很合学生胃口,对提高他们的计算能力、计算兴趣,都是一个不错的形式。

(3)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问题的解决是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实际运用。在课堂上,可以推广了“一读、二找、三说、四算”的方法。

一读:就是不论什么形式的题目,首先组织认真读题,且读题的方式多样。通过读题尽量将计算的实际意义揭示出来。并要求学生做到关键词语重读。

二找:找数量关系,并用图表、线段图表示;对难以用图表示的题目,则要求在已知条件和要解决的问题下面画线。

三说:说说自己解题思路或解答步骤。在进行中由易到难,结合学生实际,鼓励学生说出疑问。

四算:即着手解答,同时对错误原因展开讨论。

(4)查错习惯的培养

很多学生做题后都不愿验证,对此应着力对学生的进行查错习惯的指导。

如计算题:强调验算;解决问题(应用题):在解题后,重新审题;还可以让学生备一本错题本,吸取教训。摘录平时作业中的一些错题,并写出产生错误的原因。比如“抄错数字,15写成了18”;“运算顺序不对”等,引导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查错习惯。

第10篇

关键词:中学生 数学学习方法

在中学,数、理、化是课程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如果数学学不好,那么物理、化学也不可能学好。学数学有什么“秘诀”?我觉得学习上没有捷径好走,也无“秘诀”可言,要说有,那就是,首先要有决心、信心和恒心。扎扎实实地打好基础练好基本功。从一点一滴做起,日积月累逐步有所提高。

通过多年数学教学,我发现学生在学习方法的掌握方面还存在很多的问题。现就中学生如何学好数学,谈谈自己的一点看法。

一、加强数学学习策略的学习。

所谓数学学习策略是指在数学学习活动中,学习者为实现某种学习目标所采用的一些相对系统的学习方法和措施,它既是由多种具体方法优化组合而成的一种系统化的学习方法体系,同时又是由多个步骤有机结合而构成的一种有序的学习活动程序。

二、学会对比。

在学习新知识时,要同时对比着复习有关的旧知识,并着重弄清它们的区别和联系,特别是区别,因为正是这个区别,才标志着所学的是“新”知识。例如,在学习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时,可以与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对比学习。通过对比可以发现,它们在结构上是类同的,定理中对应角相等的条件是一样的,主要区别在于对应边相等变成了对应边成比例。这样一来,定理更易于理解和掌握。

三、学会总结归纳 。

抽象概括是数学的一个重要特征,在一部分内容学完之后,对其及时进行总结归纳,可以帮助我们更系统地掌握知识,提高能力。例如,在学完无理数之后,把所学的数的概念进行归纳如下:《课程标准》特别提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数学活动是学生经历数学化过程的活动,是学生自己构建知识的活动,这充分表明学生应该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所以我们必须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体验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亲近数学;通过动手操作实践运用等活动,体验数学;从数学角度去观察问题,通过自主探索、猜想验证等活动,去创造数学;利用抽象的知识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从而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因此,要精心创设学习数学的情境,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的求知欲与好奇心,自觉参与到数学活动中去,亲近数学。带着现实生活中富有挑战性的具体情境学习,拉近数学学习与生活的距离。

四、课内重视听讲,课后及时复习。

新知识的接受,数学能力的培养主要在课堂上进行,所以要特别重视课内的学习效率,寻求正确的学习方法。上课时要紧跟老师的思路,积极展开思维预测下面的步骤,比较自己的解题思路与教师所讲有哪些不同。特别要抓住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课后要及时复习不留疑点。首先要在做各种习题之前将老师所讲的知识点回忆一遍,正确掌握各类公式的推理过程, 尽量回忆而不采用不清楚立即翻书之举。认真独立完成作业,勤于思考,从某种意义上讲,应不造成不懂即问的学习作风,对于有些题 目由于自己的思路不清,一时难以解出,应让自己冷静下来认真分析题目,尽量自己解决。在每个阶段的学习中要进行整理和归纳总结,把知识的点、线、面结合起来交织成知识网络,纳入自己的知识体系。

五、培养良好的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

数学,它是一门着重于理解的学科,在学习中要防止不求甚解的倾向,一定要勤分析、多思考。对每部分内容,每个问题,要从正面、反面各个角度多想想,要善于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总结出规律性的东西。另外,不要一遇到不会的东西就马上去问别人,自己不动脑子,专门依赖别人,要先自己认真地思考一下,这样就可能依靠自己的努力,克服其中的某些困难,对经过很大努力仍不能解决的问题,再虚心地请教别人,这样才能对自己有更大的帮助和锻炼。其次,学习态度要端正,要注意培养良好的习惯,刻苦钻研,要做到专心致志。要想学好数学,多做题目是难免的,熟悉掌握各种题型的解题思路。刚开始要从基础题入手,以课本上的习题为准,反复练习打好基础,再找一些课外的习题,以帮助开拓思路,提高自己的分析、解决能力,掌握一般的解题规律。对于一些易错题,可备有错题集,写出自己的解题思路和正确的解题过程两者一起比较找出自己的错误所在,以便及时更正。在平时要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让自己的精力高度集中,使大脑兴奋,思维敏捷,能够进入最佳状态,在考试中能运用自如。实践证明:越到关键时候,你所表现的解题习惯与平时练习无异。如果平时解题时随便、粗心、大意等,往往在大考中充分暴露,故在平时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是非常重要的。

第11篇

由于不少同学不能适应小学数学学习,进而影响到学习的积极性,甚至成绩一落千丈。出现这样的情况,原因很多。但主要是由于学生不了解小学数学教学内容、特点与自身学习方法等因素造成的。在此结合小学数学教学内容的特点,谈一下小学数学学习方法,供同学参考。

一、如何学好数学

(1)养成良好的学习数学习惯。建立良好的学习数学习惯,会使自己学习感到有序而轻松。数学的良好习惯应是:多质疑、勤思考、好动手、重归纳、注意应用。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要把教师所传授的知识翻译成为自己的特殊语言,并永久记忆在自己的脑海中。良好的学习数学习惯包括课前自学、专心上课、及时复习、独立作业、解决疑难、系统小结和课外学习几个方面。(2)及时了解、掌握常用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学好数学,需要从数学思想与方法高度来掌握它。数学学习要重点掌握的数学思想有:分类讨论思想,数形结合思想,运动思想,转化思想,变换思想等。有了数学思想以后,还要掌握具体的方法,比如:换元、待定系数、数学归纳法、分析法、综合法、反证法等等。在具体的方法中,常用的有:观察与实验,联想与类比,比较与分类,分析与综合,归纳与演绎,一般与特殊,有限与无限,抽象与概括等。解数学题时,也要注意解题思维策略问题,经常要思考:选择什么角度来进入,应遵循什么原则性的东西。数学中经常用到的数学思维策略有:以简驭繁、数形结合、进退互用、化生为熟、正难则反、倒顺相还、动静转换、分合相辅等。(3)逐步形成 “以我为主”的学习模式。数学不是老师教会的,而是在老师的引导下,自己主动的思维活动去获取的。学习数学就要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正确对待学习中的困难和挫折,败不馁,胜不骄,养成积极进取,不屈不挠,耐挫折的优良心理品质;在学习过程中,要遵循认识规律,善于开动脑筋,积极主动去发现问题,注重新旧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不满足于现成的思路和结论,经常进行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从多侧面、多角度思考问题,挖掘问题的实质。学习数学一定要讲究“活”,只看书不做题不行,只埋头做题不总结积累也不行。对课本知识既要能钻进去,又要能跳出来,结合自身特点,寻找最佳学习方法。

二、提高成绩的具体措施

(1)记数学笔记,特别是对概念理解的不同侧面和数学规律,教师在课堂中拓展的课外知识。记录下来本章你觉得最有价值的思想方法或例题,以及你还存在的未解决的问题,以便今后将其补上。(2)建立数学纠错本。把平时容易出现错误的知识或推理记载下来,以防再犯。争取做到:找错、析错、改错、防错。达到:能从反面入手深入理解正确东西;能由果朔因把错误原因弄个水落石出、以便对症下药;解答问题完整、推理严密。(3)熟记一些数学规律和数学小结论,使自己平时的运算技能达到了自动化或半自动化的熟练程度。(4)经常对知识结构进行梳理,形成板块结构,实行“整体集装”,如表格化,使知识结构一目了然;经常对习题进行类化,由一例到一类,由一类到多类,由多类到统一;使几类问题归纳于同一知识方法。(5) 阅读数学课外书籍与报刊,参加数学学科课外活动与讲座,多做数学课外题,加大自学力度,拓展自己的知识面。(6)及时复习,强化对基本概念知识体系的理解与记忆,进行适当的反复巩固,消灭前学后忘。(7)学会从多角度、多层次地进行总结归类。(8)经常在做题后进行一定的“反思”,思考一下本题所用的基础知识,数学思想方法是什么,为什么要这样想,是否还有别的想法和解法,本题的分析方法与解法,在解其它问题时,是否也用到过。(9)无论是作业还是测验,都应把准确性放在第一位,通法放在第一位,而不是一味地去追求速度或技巧,这是学好数学的重要问题。

三、要上好每一节课

数学课有知识的发生和形成的概念课,有解题思路探索和规律总结的习题课,有数学思想方法提炼和联系实际的复习课。要上好这些课来学会数学知识,掌握学习数学的方法。 (1)概念课要重视教学过程,要积极体验知识产生、发展的过程,要把知识的来龙去脉搞清楚,认识知识发生的过程,理解公式、定理、法则的推导过程,改变死记硬背的方法,这样我们就能从知识形成、发展过程当中,理解到学会它的乐趣;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2)习题课。 要掌握“听一遍不如看一遍,看一遍不如做一遍,做一遍不如讲一遍,讲一遍不如辩一辩”的诀窍。除了听老师讲,看老师做以外,要自己多做习题,而且要把自己的体会主动、大胆地讲给大家听,遇到问题要和同学、老师辩一辩,坚持真理,改正错误。在听课时要注意老师展示的解题思维过程,要多思考、多探究、多尝试,发现创造性的证法及解法,学会“小题大做”和“大题小做”的解题方法,即对选择题、填空题一类的客观题要认真对待绝不粗心大意,就像对待大题目一样,做到下笔如有神;对综合题这样的大题目不妨把“大”拆“小”,以“退”为“进”,也就是把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拆成或退为最简单、最原始的问题,把这些小题、简单问题想通、想透,找出规律,然后再来一个飞跃,进一步升华,就能凑成一个大题,即退中求进了。如果有了这种分解、综合的能力,加上有扎实的基本功还有什么题目难得倒我们。(3)复习课。 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要有一个清醒的复习意识,逐渐养成良好的复习习惯,从而逐步学会学习。数学复习应是一个反思性学习过程。要反思对所学习的知识、技能有没有达到课程所要求的程度;要反思学习中涉及到了哪些数学思想方法,这些数学思想方法是如何运用的,运用过程中有什么特点;要反思基本问题(包括基本图形、图像等),典型问题有没有真正弄懂弄通了,平时碰到的问题中有哪些问题可归结为这些基本问题;要反思自己的错误,找出产生错误的原因,订出改正的措施。在新学期大家准备一本数学学习“病例卡”,把平时犯的错误记下来,找出“病因”开出“处方”,并且经常拿出来看看、想想错在哪里,为什么会错,怎么改正,通过你的努力,到高考时你的数学就没有什么“病例”了。并且数学复习应在数学知识的运用过程中进行,通过运用,达到深化理解、发展能力的目的,因此在新的一年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做一定数量的数学习题,做到举一反三、熟练应用,避免以“练”代“复”的题海战术。

最后,要有意识地培养好自己个人的心理素质,全面系统地进行心理训练,要有决心、信心、恒心,更要有一颗平常心。

第12篇

关键词:学习方法;指导;参与;质疑

数学教育的实践和历史表明,数学作为一种文化,对人的全面素质的提高具有巨大的影响。因此,提高基础教育中的数学教学质量,就显得尤为重要。可目前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着“重智育轻德育,重知识轻能力,重结论轻过程”等现象。我们在教学实践中经常碰到这样的情况: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吃力,但教学质量却原地踏步。究其原因,是学生缺乏学习能力,没有学会学习。因此,教给学生学习方法,让学生学会学习是优化课堂教学的关键,在教学实践中,我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探索。

一、指导学生阅读数学课本,启迪学法

数学课本是学生获得系统数学知识的主要来源。指导学生阅读数学课本,首先应该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在教学实践中,我首先指导学生预习,要求学生养成边读、边划、边思考,手脑并用的好习惯。每次教学新内容,我都向学生指出要学习内容的要点,并要求学生根据要点,新授例题下面的提问和提示,带着问题去预习。在指导学生课内自学时,我重点指导学生读懂课本,分析算理的文字说明,让学生深入思考知识的内在联系,启发学生找出其它的解题思路。

数学知识有着严密的逻辑性和系统性,在指导学生阅读数学课本时,我启发学生用联系的观点,转化的观点去自学。如在新授教学简单的百分数应用题时,我先出示下面两道分数应用题:(1)、一桶油重30千克,倒出3/5,倒出几千克?(2)、一桶油倒出3/5,正好倒出18千克,这桶油重几千克?我先让学生讨论并解答这两题,然后再出示例3:一桶油重30千克,倒出60%,倒出几千克?例4:一桶油倒出60%,正好倒出18千克,这桶油重几千克?因为例3和例4这两题是在分数应用题的基础上来的,新旧知识的联系点就是把百分数(60%)转化成分数(3/5),因此,在指导自学过程中,我紧紧抓住了这种联系,让学生将这两题同原来的两题进行比较,从而因势利导,使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顺利地解决了新的问题,也使学生学得轻松,既启迪了学法,也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二、引导学生参与教学过程,渗透学法

为了摆正教与学的关系,真实地体现学生主体,教师的主导作用,是为了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因此,在教学中,我注意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让他们在参与中主动探索,学会学习。在课堂教学中,我采用跟学生共同商讨的教学形式,师生平等相处,引导学生去思考、解决问题,真正使学生在成为学习的主从。而教师的主导作用,我则表现在善于控制教学的双边活动,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和思维的主动性、积极性和独创性,在学生充分参与教学的过程中,将教法转化为学法,使学法教法配合默契,以取得较高的教学质量。

如教学“圆的面积”时,为了使学生形成正确的空间观念,我从学生的知识特点出发,组织学生积极参与操作实践,探求规律,推出出圆面积的计算公式。教学时,我先用教具演示,将一个圆8等分,拼成一个近似的平行四边形。然后组织学生参与操作,把一个圆16等分,拼成一个近似的平行四边形,再引导学生观察得出:两个拼成的平行四边形,后者更近似于平行四边形。接着引导学生想象,把一个圆32等分、62等分……当把圆无限等分时,就转化成了一个长方形。最后让学生将刚才16等分的两个半圆收拢,并将其中一个半圆及半径分别涂上红色,再展开拼插。这样学生很快发现了拼成的近似长方形的长等于原来圆周长的一半,长方形的宽等于原来圆的半径,从而就很快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为:S=πR2

这样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学生学习热情高,并能创设“想学、乐学、会学”的课堂情景。

三、鼓励学生敢于质疑问难,掌握学法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在教学中,学生思维的源头,就是在教师的鼓励与引导下,对教学设计的题材提出问题,展开思维,并力求抓住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解决实际问题。在教学中,我注意引导学生敢于质疑问难,善于提出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并引导他们展开讨论,在解疑的过程中掌握思维方法。

例如:教学了“圆柱的体积”后,我出示了这样一题:“一个圆柱体侧面积是30平方厘米,底面半径5厘米,求它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