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31 09:10:3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务实创新,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天津市龙川净化工程有限公司成立于2000年,注册资金3500万元,从事洁净室设计、安装及空调系统安装的专业公司。拥有国家机电设备安装工程专业承包一级资质及建筑装饰装修、建筑智能化工程专业承包等资质,公司现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天津市小巨人企业,天津市著名商标企业,天津市重合同守信誉企业,天津市专利试点企业,中国制冷空调工业协会洁净技术分会理事单位,中国电子学会洁净室技术分会理事单位,天津市工商联净化工程商会会长单位,天津市净化工程协会副理事长单位;公司与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密切合作,已成为天津大学环境科学工程学院、天津城市建设学院能源与机械工程系的教学科研基地。公司通过了英国皇家认可委员会(UKAS)ISO9001: 2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并通过ISO14001:2004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和OHSAS18001:2007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
洁净室行业属于跨行业跨专业多技术的行业,为保证洁净室使用功能指标和数字化及节能需求,公司研发中心和天津大学环境科学工程学院的专家共同进行产学研结合的研发,以便更好的满足客户的需求。公司凭借多年的专业经验服务于医疗卫生、电子、生物制药、生物实验、精密仪器制造、精细化工、航天航空、食品、科研教学等高新技术产业领域,龙川净化工程有限公司愿凭借专业的技术、规范的工程管理、优质的服务,为客户营造一流的洁净空间!
“务实”是龙川人首推的第一原则。做人以务实成就正直品格;学习以务实作为求真基石;工作以务实换来成就发展。龙川风雨十多年的发展历程,是“务实”精神的尽致展现:勤恳踏实,为社会做一些实实在在的贡献。
“求精”体现了他们对品质的孜孜追求。龙川人追求高品质的产品与服务,超越客户的期望。这更需要他们的责任心,他们的勤奋,更需要他们用心付出――精益求精。
“诚信”是龙川企业经营的最高道德原则。“诚信”为龙川企业文化价值观的基础,是他们做人的原则,也是龙川人做事的原则。他们以“诚信”立足社会,以诚信经营公司,把龙川的员工培育成为诚实可信的人,将“诚信”的处世态度与做事原则传达给社会,影响更多的人,赢得社会的尊敬,实现企业的永续经营。
“创新”是龙川人永恒的主题。创新意味着推陈出新、吐故纳新,迸发无限灵感和激情。十多年来,创新的观念在企业已经成为一种热烈而又理性的工作氛围。“始终如一的学习能力和持续不断的创新能力,是他们进步与超越的源泉。所有的成绩都意味着过去,每一次,都是新的开始。”这是龙川人对自己的激励,也是我们对社会许下的承诺。
展望未来,龙川人表示,在市场国际化的未来,企业间的竞争必将是理念之争、诚信之争、品牌之战。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产业的深入发展,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消费者的不断成熟,在产品日趋同质化的竞争中,中国的医疗卫生事业也将处于大的变革、整合和重组时期。为此,龙川人明确提出了打造百年长青基业,促进持续发展的长远发展目标。龙川人将把不断提高品牌价值作为企业的核心发展目标和绩效准则,坚持规模化、专业化、品牌化的发展策略。立足于保持自己的特色和优势,以更好地满足客户的需求为导向,不断完善多年积累的行之有效的管理体系和手段,把 “诚信、创新、务实、求精”的经营理念,融入项目开发的每个环节,敢于创新、善于创新,始终保持产品的前瞻性,为广大客户提供更多、更满意的精品,从而稳固提高市场地位,谋求长期保持稳定健康发展,确保行业价值、品牌价值、员工价值不断创新高。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党员干部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要在工作岗位上创新、干出一番成绩,关键是克服一切有碍和束缚创新的思想和行为,动真的,来实的。
创新是推陈出新,是对旧的思想、观念的挑战。只有不断增强创新意识,树立创新精神,才谈得上创新。然而,有些同志缺乏锐意开拓的闯劲,只求四平八稳,一味地跟在别人后面跑。以这种精神状态干工作,创新只能是纸上谈兵。创新要有打破常规的精神和勇气。这种精神和勇气,来源于崇高的思想境界、坚强的党性观念、很强的敬业精神和强烈的革命事业心。只有清醒地看到自己肩上的担子,充分认识到自己的责任,才会始终保持一种开拓进取的精神,做到与时俱进,不懈追求,大胆探索,锐意创新。
有些同志讲起创新雄心勃勃,实际做起来又怕这怕那,缩手缩脚,原因就是被陈旧的思想观念、落后的思维方式、过时的习惯做法等所束缚。他们习惯于墨守成规,用惯常的思维来看待新事物,用老办法解决新问题,用老经验指导新实践,一言以蔽之,缺乏超越和开拓的勇气。这些陈规旧习,恰恰是阻碍创新的最大障碍。当然,我们党奋斗几十年所形成的优良传统,各级干部在工作中积累起来的好的经验,是十分宝贵的。但是,即使是好的传统、经验,也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只有不断创新,才能更好地继承。要在创新上干出一番业绩,一定要努力变革旧的思维方式,突破旧的习惯做法,自觉把创新精神贯穿于单位建设的方方面面,才能不断推陈出新,给建设和改革带来生机。
创新也要“打假”,那就是要铲除形式主义。热衷于搞形式主义的人,大都是极端个人主义思想作怪,为了名或利,围绕一个“我”字打转转,为了表明自己有创新精神或者显示所谓“政绩”,搞一些华而不实的东西。如有的投机取巧、牵强附会,把一些本无新意的东西硬贴上创新的标签;有的不把气力花在结合单位实际搞好改革创新、解决实际问题上,而是搞“花架子”,表面看热热闹闹,实际有百害而无一利;有的对新情况、新问题不做深入调查研究和科学分析,而是闭门造车,凭主观想象出一些标新立异的所谓“新点子”,结果是主观脱离客观,劳民伤财。要看到,创新是一项既复杂又具有开拓性的活动,来不得半点虚假,必须有老老实实的态度,脚踏实地的作风,求真务实的品格。只有端正工作指导思想,转变工作作风,踏实苦干,淡泊名利,才能使各项创新活动真正取得丰硕成果。
学习型组织的真谛是让员工活出生命的意义。我们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加强员工的自主管理,调动员工积极性与创造性,努力实现企业与员工的双层双元发展。
1)、健全三级激励机制。使员工有了更高的工作积极性和强烈的归属感。机制是实现创建目标的保证,也是激发职工学习毅力的推进器。学习型组织强调学习加激励,我们采取了以正激励为主的激励机制。制订了《员工学历教育管理办法》、《员工外培管理办法》、《星级员工实施办法》等相关文件,建立了员工个人继续教育档案,实施岗位技能鉴定和持证上岗,将培训学习成绩与绩效相挂钩,从而使员工的学习从制度上得到保证,员工报名参加函授、自考的,在请假时优先考虑,以确保员工有充足的学习时间。员工考证、业务培训合格者全额报销,学历提升的学习费用按比例给予一定的补偿或一次性奖励。
建立长效机制激发学习毅力在固化学习机制,优化学习环境的同时,我们还通过常态性地开展“三个一”活动,将学习型企业创建活动向纵深推进。
1)、讲一堂好课。多次邀请专家、学者进行专题讲座、作报告。20*年我公司聘请及《中级客房服务》一书主编先生来酒店开办了为期二天的客房服务知识培训班,酒店*位员工及嘉定各星级酒店客房服务员工共计*位参培。此外,近年来我们先后邀请市高星级宾馆领导等及地方有关部门领导开讲以及健康知识等系列讲座。通过这些举措,进一步开拓了员工的视野,提高了员工的综合素质。
2)、读一本好书。为努力在员工中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大兴勤奋学习之风,切实推进学习型企业创建和企业文化建设,近年,我们在员工中组织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读好书、抒心得“员工读书”活动。我们经过精心的筛选后,前后向员工推荐了《谁动了我的奶酪》《细节决定成败》等励志类书籍。为激发员工兴趣,保证活动成效,我们以所推荐的书目为主开展读后感评比活动,倡议每一位员工结合各自岗位特点,针对书中的先进理念和管理方法,撰写读后感想。在内部宣传橱窗上不定期刊登员工读书学习的心得体会和感想,以营造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学习氛围,进一步将提到实处。
3)、提一条合理化建议。我们把开展合理化建议活动,作为增强集体凝聚力和战斗力,调动广大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推动创建学习型企业的有效载体。20*年以来,从设立“总经理信箱”至今已征集涉及酒店经营管理、后勤福利等方面的合理化建议达余千条。酒店对征集到的合理化建议和意见,组织相关人员进行梳理、调研,综合分析其可行性和实效性。对于具有可操作性、能立即实施并产生经济或社会效益的,制定方案及时落实;对于已经落实并取得初步成果的给予奖励。
4)、掌握一种办公自动化技能。早在20*年我们就分批组织员工参加由后端技术人员进行计算机基础与应用技能的培训。经过循环往复的轮训,各个岗位的管理人员基本上都掌握了一般文档处理、上网查询信息、电子邮件收发等计算机基础应用技能。目前主要岗位所有员工都能够熟练运用电脑通过天正管理系统等平台进行内部办公。
5)、开展各种团队活动。认真开展各种业务技能竞赛、征文、演讲等活动,使员工在竞争中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使员工在创新中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大力开展各种员工喜闻乐见的文体娱乐活动,丰富员工文化生活,还在团队活动中提升了企业凝聚力。
二、以点带面、稳步推进
在学习型企业的创建过程中,我们深切地体会到,相对于其它资源,学习能力是唯一可无限再生的资源,企业要实现跨越式发展,提高员工的学习能力是必然选择.而创建学习型企业是一个系统工程,不是一蹴而就的工作。为使创建工作不流于形式,我们在创建过程中把握重点,注重实效,积极探索,稳步推进。
从创建学习型企业伊始,就成立了由总经理任组长,各部门经理为组员的创建学习型企业活动领导小组,形成了酒店主要领导齐抓共管创建学习型企业的良好氛围,同时向每位员工发出以“更新知识、转变观念、打造学习型团队、提升核心竞争力”为目标的创建学习型企业的倡议。使全体员工结合工作实际,进行多途径和多方式的学习,在持续不断的学习中,挖掘自身潜力,增强创新能力。为企业走向市场提供智力支持和精神动力,是增强企业竞争力的一项重要战略举措。在此基础上利用内部通讯、宣传栏等宣传载体有针对性地开展多种形式的对应宣传,大力宣扬终身学习的理念,营造“人人处于学习之中,时时体现学习之风”的氛围,使大家充分认识到创建学习型之于企业长远发展的深远意义。
在统一思想、提高全员认识的同时,我们以狠抓“学习动力、学习能力、学习毅力”关键要素为切入点,从以下三点着手,对创建学习型企业进行了一些探索:
1、优化学习环境提升学习动力转变学风,将员工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我们根据服务性行业的自身特点,引导员工进行职业生涯设计,把个人长远的学习目标与阶段性目标相结合,提升定位标杆,调整人生坐标。
2、在酒店内部流程中提出对员工“一技多能”的要求,自二00四年起来,我们有目的性地在不同专业的员工中实现岗位合理流动,让试用期中新员工到酒店各营业部门进行轮流培训,熟悉各岗位的操作流程,努力打造企业复合型人材,使每一位员工成为复合型的多面手,从会一门技术到向会多门技术跨越。着重各专业间互相学习,注重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3、创建学习型企业文化是一个日有寸进、逐步深入的过程。只有从酒店整体到部门到小组亦步亦趋、环环相扣地抓好结合点,才能切实增强员工的学习能力,从而常态性地提升员工独立汲取知识的能力,从根本上推进学习型企业的创建进程。
在此过程中,我们重点抓好这个三个着力点,潜移默化地提升员工的学习能力。以“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员工”为载体,开展岗位练兵、技术培训、技术选拔赛等活动,提高广大职工的技术水平;通过上述多姿多彩的活动,逐步在全酒店形成“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的良好风尚,在培育员工学习积极性的同时,无形中增强了大家的学习能力。抓住培训这个基本点。在日常创建中,我们高度重视业务培训这一基本阵地,充分发挥内部培训组织的作用,采取集中培训和个别传授、脱产培训和业余培训、理论培训和实践操作培训、传统教学和多媒体教育相结合的培训方式,逐步形成以知识共享为特征,集中学习和自学相结合,学习与实践相结合的团队学习法。与此同时,我们每年都分批组织员工到院校、参加营销、管理等培训,促进整体素质的提高,提升了企业整体竞争力。此外,还积极与培训机构、高星级酒店联手,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坚持多渠道、分层次、多形式地开展员工培训工作。确保员工每年都有学习培训的机会,员工培训率达*%以上,从20*年至今,我们共组织内部培训*课时,组织外出培训约*次,培训员工约*人次。通过培训提高技能,提高竞争力,从而不断提升自己的岗位,使员工与企业共同成长,增强了企业的凝聚力。
与此同时,我们激励基层广泛开展群众性学习活动,从“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每年组织酒店部分员工到各地同行参观学习,激发员工学习的热情和竞争意识。有意识地培养员工向竞争对手学习的理念,学习对手的营销理念,提高应对竞争的承受能力,在学习中取人之长,补已之短,学会竞争。
三、是调整了思维模式,推动了企业效益的提升。
学习型组织理论在企业的应用,改变了全体员工传统的思维模式,增强了应对竞争的心理承受能力,,进而促进了企业核心效益经营指标的快速提升。综观2001年以来企业的各项财务经营指标,无论是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还是盈利能力均呈现出逐年增长的可持续发展的态势。企业由跨越式发展走上了持续发展的道路。
公司*年的业务总量比*年增长了*%,以今年一至九月份为例,酒店共完成营业收入*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学习型企业的创建增强了创新能力,推动了管理水平的提高。
通过学习型企业的创建,加强了对现代企业制度的研究和实践,突出了沟通与执行的环节,在学习与实践中增强了管理中的创新能力,使我们游刃有余地解决好企业管理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管理水平的提升确保了企业应对突发性事件的处理能力。在20*年“非典”疫情期间,我们积极组织开展爱国卫生运动,配发口罩和消毒剂等措施,大力宣传非典防治知识,增强职工的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四、巩固服务意识,推动企业形象塑造。
通过学习型企业创建活动加深了员工对“把每一位来酒店的客人作为朋友”理念的理解,酒店的服务风貌焕然一新,文明建设成效卓然,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我们把强化优质服务工作确定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点,并接受了由市旅委单位领导组成的督察组的检查,酒店人性化服务受到了督察组成员的一致好评。并被授予*“消费者投诉联络点”称号,对用户的咨询、投诉实行24小时服务。我们明确了各职能部门负责人为用户投诉、处理的第一责任人,提高了投诉响应速度,解决了过去员工职责不清、部门间扯皮等问题,把客人投诉处理在萌芽,做到件件有回音,事事有交待。
上合组织第14次总理会议日前在新亚欧大陆桥的重要节点城市郑州落下帷幕。郑州总理峰会传递出的最强音符是“务实”“创新”合作。从郑州出发,上合组织在经济领域的务实合作开始加快步伐,欧亚大陆中心地带的区域经济合作也将展现出新的面貌。
上合组织郑州总理峰会务实色彩浓厚。不同以往的是,总理们以成员国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中俄推出“一带一路”对接建设为背景,把探讨的主要议题聚焦在制定落实各领域合作的新举措、新思路和新办法,强调会议成果的针对性。总理在讲话中强调了上述原则,并建议在关注安全、经济和人文三大传统领域合作的基础上,重点强化组织的“六大合作平台”,其中“四大平台”关注经济合作,即产能合作、互联互通合作、创新金融合作和构建区域贸易合作平台。李总理直奔主题的讲话赢得了各方喝彩。
共同打造深度融合与互利共赢的合作格局,全面推进经济领域的务实合作任务艰巨而迫切。10多年来,在安全合作与经济合作双轮驱动之下,上合组织在维护地区安全和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但相比安全合作而言,组织框架内的多边经济合作远不如人意。当前,上合组织国家肩负共同的加速经济发展、改善民生的重要任务,同时又面临全球经济低迷,各自经济发展下行压力增大的挑战,依托上合组织这一多边受益平台,实现经济合作的深度对接合作,已是各国不二的选择。为此,总理呼吁突出落实上合组织框架内的合作项目,充分挖组织内部的经济合作潜力,加快实施成员国之间的贸易和投资自由化和便利化,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打造命运共同体。
实现多领域的创新合作,是上合组织国家深化经济合作的重要途径,也将有助于上合组织各国实现工业化和产业升级。加强交通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建设,强化国际产能合作将成为上合组织双边和多边合作的优先领域。在创新金融合作方面,在借助亚投行、丝路基金等机制推动落实大型合作项目的同时,启动上合组织开发银行,早已是中亚成员国翘首期盼多年的夙愿。
推动区域贸易合作是上合组织务实合作的紧迫任务。郑州总理峰会期间,成员国总理们就加强区域贸易合作达成共识,签署了关于区域经济建设的联合声明。如果说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为区域经济发展带来新动力,那么“一带一路”对接合作,则有助于加快区域经济合作进程,两者的先后出现更为上合组织框架内的多边经济合作,以及组织自贸区建设注入了新的动力因素。
崇尚简单文化,让员工快乐工作
建立简单的人际关系,减少内耗、提高效率。简单是为人处世中善于做“减法”的心态,正所谓“君子之交淡如水”。晋西集团董事长李照智在多种场合上讲:做人还是要“简单一点儿”,不要把自身的发展依托在“拉关系、搞帮派”上,各级领导要引导员工“简单做人”,营造一种简单的人际关系,为员工创造“专心做事”的氛围和平台,革除企业内部单位之间、部门之间尤其是下级与上级之间不必要的“应酬”与“请客送礼”,使人际关系更加简单透明,彼此之间真诚坦率,如此才能使员工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并真切感受到工作的快乐。
完善管理制度,形成简明的工作流程,使复杂工作简单化。简单是返璞归真的思维方式,其精髓就在于把复杂问题简单化,为员工创造宽松有序的工作环境。董事长李照智常说:“能把简单的事情重复做好就是不简单;能把平凡的事情不出纰漏地完成就是不平凡”。晋西集团重组以来,积极推进各项制度的“废、改、立、延”,吸纳各方先进管理经验,不断优化管控模式,工作流程更加简单明了。要求各级领导提高执行力,严禁把“人情”和“关系”凌驾于制度之上;要求员工从最简单、最平凡做起,把工作当成一种乐趣,而不是谋生的手段。目前,晋西集团上下形成了人人按流程办事、人人遵守规章制度的良好文化,领导干部工作失误,主动在班子会上作检讨,违反制度规定主动认罚,自觉接受群众监督,企业管控能力和运营水平不断提高。
透过错综复杂的矛盾和现象,形成简单清晰的发展思路。重组之初,晋西集团各板块发展极不平衡,产品结构复杂、良莠不齐,企业文化、管理制度差异较大,尤其是被重组企业职工情绪不稳定,对重组现实难以接受,企业管理矛盾重重、错综复杂。领导班子认真审视各子公司发展现状,科学研判各板块未来发展趋势,准确把握市场竞争规律和产业发展规律,从发展战略的高度出发,制定了“战略引领、科技创新”的发展方针,确立了“1234”战略推进体系,形成了简单清晰的发展思路,按照“三统一一融合”的原则,有序推进重组工作,转机建制、转型升级取得了新的进展。这些成绩无不得益于领导层有一种披沙拣金的睿智,能够透过错综复杂的矛盾和现象,形成清晰的发展思路,使决策更加趋于简单化。
倡导务实文化,推进企业稳健发展
晋西人的务实,表现在默默创造、不求奢华的内涵上。晋西集团领导班子重实际、办实事、求实效,引导员工以主人翁的姿态对待事业,以务实的心态对待工作,脚踏实地做好每件事,取得了良好声誉。以优质资产组建的晋西车轴股份有限公司上市以来,一直保持着稳健的发展业绩,被誉为“山西军工第一股”,业内人士评价:“晋西车轴的业绩要远远大于公众形象”。重组以来,晋西集团重新调整了“十二五”发展规划,先后启动了晋西春雷铜材项目、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和马钢晋西铁路轮对项目,成为晋西集团重组乃至建厂以来在较短时间内开发项目最多、投资规模最大的阶段。这些项目建成之后,必将为企业转型升级、跨越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晋西人的务实,表现在不甘落后、追求卓越的精神上。晋西人作风朴实,但极具挑战精神。重组三年来,领导班子瞄准“两个层面、六件事情”,把“打造兵器一流子集团,构建和谐新晋西”和“打造百亿企业”作为自身的追求,力争在兵器行业和铁路行业乃至国家层面建设有话语权和影响力的产品科研生产基地。晋西集团将“不甘落后、追求卓越”的文化融入安全、质量、保密和精益生产、精细管理中,把“抓落实”作为考核各级领导干部工作业绩和能否驾驭复杂局面的一个重要标准。重组三年来,晋西集团一步一个脚印,创造出了优良业绩,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居于兵器行业前列。
晋西人的务实,表现在勇于担当、乐于奉献的境界上。勇于担当社会责任、乐于无私奉献是晋西人务实的最高精神境界和追求。重组以来,晋西集团成立了“帮扶救助基金会”,每年开展“帮扶救助”“金秋助学”和“慈善一日捐”等献爱心活动。在汶川、玉树地震等自然灾害发生后,先后多次举行了大型募捐活动,受到了省委省政府的表彰。一些基层单位也常年支持贫困县教育事业,连续多年向云南省红河县、山西省阳曲县捐赠10万余元的课桌椅,体现了勇于担当、乐于奉献的务实文化。
推行创新文化,增强企业发展动力
重组后的晋西文化需要传承,需要再造,更需要创新和发展。晋西集团大力开展以思维创新为先导,推进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的“三个创新”活动,其核心目的就是要提高经济运行质量,构建子集团运行机制,增强企业发展动力。
敢于突破思维定势,大胆解放思想,创新思维。企业重组之后,面临着方方面面的矛盾和困难。晋西集团领导班子敢于突破原有的思维定势,勤学善思善悟,以敢想敢干的胆识和魄力,以海纳百川的胸怀,大胆解放思想、创新思维,站在子集团层面谋划企业发展,科学论证“十二五”发展规划,努力构建科学有效的运行机制,各方面工作出现了新起色、新变化。
科学发展 经济强市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佛山人坚持“敢为人先、务实创新”精神,不断深化改革,扩大对外开放,推动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加快发展、率先发展、协调发展,先后获得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卫生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全国洁净城市、联合国人类住区优秀范例、国家园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广东省教育强市、广东省文明城市等称号。
记者在佛山市采访感受到:目前,佛山市城乡基础设施配套齐全,公路、铁道和河运衔接配套的现代化交通网络已基本形成,佛山市中心区距广州三大交通枢纽(广州新白云国际机场、广州南沙港、广州新火车站)车程均在l小时之内。客运火车直通香港九龙。全市有对外口岸17个,其中客运口岸4个,集装箱码头11个。佛山以规划引领城市建设和发展,启动了构建现代化大城市框架和雏形的十大工程建设。佛山“一环”快速干线在内的一大批交通工程已建成通车,一批具有国际水平的体育文化场馆先后建成投入使用,中心组团新城区启动区建设初见成效,“禅桂新”中心组团及各组团城区建设加速推进,“三旧”改造全面展开,城市和道路绿化美化净化成效显著,汾江河综合整治、内河涌整治取得阶段性成果,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现代化大城市格局初步呈现。
据悉,佛山市2008年经济发展取得了四个突破:一是生产总值首次突破4000亿元,达到4333亿元,增长15.2%;二是人均生产总值首次突破1万美元,达到10423美元(2008年人均生产总值72975元,增长14.3%,按1:7折算为10423美元);三是工业总产值首次突破1万亿元,达到11658亿元,增长20%;四是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首次突破200亿元,达到227亿元,经济总量居全省第3位(仅次于广州、深圳),居全国所有大中城市第11位。
务实创新 构建和谐
记者在佛山市采访得知:佛山市自主创新体系建设走在广东省省前面,创新能力全国第七,全市已建立“一区六园”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一批省级研究院、国家级质检基地、“一园六中心”孵化体系等公共研发服务平台,产学研合作基础良好,高校驻佛山研究院18个、办事处21个、院士工作室13个、各类省部产学研联盟4家,每年开展产学研合作项目数百项;是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创建市,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居全省前列;有120多家企业参与制定国家级标准200多项;创意产业园发展迅速,禅城陶艺、顺德工业设计、南海信息技术等各具特色的创意园区初具规模。
采访中,记者得知:佛山市社会各项事业协调发展,率先成为全省首个教育现代化试点城市,率先在全省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推行城乡免费义务教育;佛山市注重文化传承发展,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全面推动城乡文化工程建设,持续开展“魅力佛山”系列文化活动;在关注民生方面,佛山市基本解决无房户渔民住房问题,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等保障性住房制度初步形成;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佛山市参加基本养老保险255万人、基本医疗保险234万人、工伤保险182万人、失业保险137万人,在全省乃至全国率先推行全民医保,全征地农民养老补贴制度不断完善;佛山市已建立起四级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城镇登记失业率长期处于全省较低水平。形成覆盖全市的三级公共卫生服务网络,实现“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建成“五网络一中心”的社会安全网络(即社会保障和救济网络,社会治安防控网络、社会公共安全网络、抗击自然灾害网络、防范和处置网络,以及以110为平台的公共安全应急处置中心)和应急管理体制机制,确保城乡社会稳定。
2008年,佛山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494元,增长9.2%;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9656元,增长7.7%;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3494亿元,增长23.14%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居住面积44.7平方米。
经济强市 活力佛山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佛山市区域经济发展特色鲜明,强区经济显著。原广东“四小虎”有“两小虎”(南海、顺德)在佛山。早在2006年,在全国县级综合竞争力排名中,佛山参评的四区全部进入全国百强县前40位(顺德区第2位、南海区第5位、三水区21位,高明区36位)。其中,在广东省8个全国百强县中,顺德、南海、三水三区包揽前三名。
一是制造业发达。佛山市经济以工业经济为主导(2008年三大产业的比例2.2:65.6:32.2,三大产业的增加值分别为95.17亿元、2842.81亿元、1395.32亿元),是广东省、中国乃至国际著名的工业制造业城市,2008年佛山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591.72亿元,占全省的16.97%。经过多年的改革、调整和发展,第二产业成为佛山的主导产业,并逐步向集约化、规模化、簇群化及高级化、适度重型化发展,形成了家用电器、机械装备、金属材料加工及制品、陶瓷及其他建材、纺织服装、电子信息、食品饮料、塑料制品、精细化工及医药、家居用品制造等十大优势行业。同时汽车配件、液晶显示器件、医疗器械、光伏等新兴产业加快发展,配套能力日趋完善的现代工业体系逐步形成。
二是民营经济为主。这是佛山区别于其他城市经济的主要特征和优势所在。2008年,佛山市规模以上民营工业完成工业总产值6162.88亿元,比上年增长21.9%,民营经济的贡献率为60.2%,是佛山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
团结务实重视协调抓好临界创新水平
——20__届高三毕业班工作总结
20__年,我校高中毕业班工作又跨上了一个新的台阶:高考本科上线人数首次突破100,达到102人;上线率首次突破50(参加高考的人数为194人)。全级上本科线的学生超出预测目标20人,其中重点线33人,本科线69人,上省大专线40人,整体上线人数在往年的基础上进了一大步。总分及语文、数学、英语、综合四科均超广州市“C”组同类学校平均水平。高三(4)班的李超明同学取得了黄埔区高考总分历史上的最高分——790分,其中综合科还达到了814分;此外高三(3)班的班学生蔡琳莹语文单科考出846分的高分,高三(4)班的刘婷同学的综合科也获得了800分。本科以上录取人数为113人,比起往年来又是大大进了一步。
除在高考中取得突出成绩外,本届高三学生在高中毕业会考中,合格率、优秀率、良好率均超省市平均成绩;全年级德育考核优良率100,体育达标率100。整体入学成绩在同层次学校中处于中下水平的我们,不但出色地完成了市、区、学校下达的任务,还实现了新的突破,
回顾一年来师生共同奋战的历程,这里面或许会有一些可供大家借鉴的经验。
一、在上级领导的重视和关怀之下,协调各方关系,激发整体的合力。
本届高三毕业班能取得这样的成绩,首先离不开上级领导的重视和关怀。教育局主要领导和校领导参加了几乎所有的高三工作会议,认真听取级长、班主任和科任老师的汇报并作出指示,在物质上和精神都给予高三师生很大的支持。春节刚过,教育局刘局长和章书记就亲身来到高三课室和级组办公室来看望寒假中回校补课的师生,临考前又向高三全体师生作热情洋溢的动员报告;校长邱鸿玮每天都要过问高三备考情况,教研室主任欧步凌和教务处主任周南旋也多次对高三工作给予指导;主管教学的副校长周国强同时也是高三(4)班语文科任老师,区教研室语文教研员毛国群也亲自担任了高三(3)班的语文教学……
今年的高三级组,是一个以中青老师为主的群体,十八名教师中,年龄在四十岁以上的只有五人,其余的都是为二三十岁的青年教师(有的还是第一次教高三),为增进大家的团结协作,级组做了几方面的协调工作:(1)班科协调:定期召开级教师会和班科的联系会,分析学生现状,研究管理和教学对策,班主任除了管理外,还要对学生整体复习备考的指导,协调与师与生之间的各种关系,平衡各科间的复习量与训练量。科任教师除搞好本科教学的同时,密切配合班主任做好学生的管理和个别的思想工作,人人管教管导,目标一致,形成合力。(2)同科协调:同备课组教师在教学上统一计划、进度,共同制定结合学生实际的训练内容等。提倡互相学习交流,形成了老教师主动热情指导,新教师认真虚心学习的良好氛围。备课组定期进行复习备考研究,及时对高考信息资料、改革动态和学生学习情况进行分析,确定和统一每一阶段复习的目标和具体做法,做到集思广益,提高的教学效率。(3)师生协调:教师认真深入学生实际,通过召开学生调查会,找学生谈心,畅通师生信息反馈渠道,深入了解学生思想、心理和学习动态,收集学生对教学的要求和建议,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对策。这样不仅使师生之间关系融洽,目标一致,而且使教学和管理更趋针对性,也更为有效。(4)学校和学生家长的协调:一年来共组织召开了五次全体学生家长会和八次分班分层次家长会,向各位家长
通报子女在校的思想学习情况,级组复习备考计划及其他工作情况,征集家长对子女学习和教师教学意见,指导家长根据实际科学合理地督促子女的学习。家长对子女的期望与学校的目标一致,形成共识,化为合力。
在各级领导的关怀和支持之下,一年来我们在团结协作、增强凝聚力方面所作出的种种工作,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教师的整体意识好,师生关系融洽,家长社会认真配合,教、学双方都能注重各科平衡发展,高三工作的方方面面形成一股强大的合力,为取得最终的胜利打下坚实的基础。二、精心组织,周密安排,研究备考对策,讲求备考实效。
开学初,高三级组就通过工作会议成立了由副校长周国强牵头、高三级长和班主任共同组成毕业班中心小组,并对高三全年的复习备考工作,分别提出了总体和阶段性的目标、要求与计划。整个复习备考工作分三步走:从各科进入高考复习至市“一模”为第一阶段,即系统复习阶段。要求各科教师在本阶段复习中做到全面系统、稳步推进,做到面要到、点要清、线要明,点与点、线与线之间的区别与联系要明晰。在复习巩固基础知识的同时,注意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并妥善处理好会考与高考的关系。从“一模”到“二模”为第二阶段,即综合训练阶段。教学上要求打破原有的各科知识条框,按照高考要求整体训练,侧重培养能力,指导学生在巩固已有的知识基础上,正确地理解、迁移、运用知识,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二模”后到高考前为第三阶段,即模拟提高阶段。要求在巩固发展前两个阶段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高考目标,适应规范化考试要求,提高应考能力,培养健康的应考的心理,强化非智力因素。整体计划与阶段性计划的提出与实施,保证了整个复习备考工作的科学有序,重点突出。为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的备考复习提供了明确方向。
此外,级组还要求每一科都要加强集体备课,积极研究各科高考的新动向,精心组织安排各科的备考工作,讲求实效,教师对每一节复习课的内容、实施办法都要做具体周详的考虑,宁可多花老师一个钟,也不让学生浪费一分钟。根据今年高考改革的新特点,级组经研究确立了以语、数、英、综合四科作为主攻方向的目标,并成立了以颜洁老师为备课组长,物理、化学、生物、历史、政治、地理六科科任老师为组员的综合科备课组,加强综合科的教学、备考研究,为我校这四科最终在高考中取得较好的成绩奠定了基础。
三、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影响,培养学生健康的应考心理。
面临着越来越激烈的高考竞争压力,高三毕业班的学生或多或少都存在着些心理问题;如何在高三阶段最大限度地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最大限度的排除不良心理因素对高考成绩的影响,是我们高三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之一。
在高三毕业班管理工作中,我们始终把对学生的心理教育和心理辅导,看作是提高学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排除学生智力发展障碍和成才障碍的关键。在高三阶段要教会学生学知,学做,学会共同发展,必须相应地提高学生的情感智力(情商)。情感智力包括良好的道德情操,乐观幽默的品格,有面对并克服困难的勇气,自我激励,持之以恒的坚韧性,富有同情和关心他人的善良,具有善于与人相处,善于把握自己和他人情感的能力。因此情感智力是学生终身学习和成才的发展要素。
在对学生的心理教育和心理辅导工作中,我们对毕业班学生心理教育采取的是“教练式的严格要求+母爱式的和风细雨 朋友式的平等相待”的综合教育模式。在具体操作中:首先是心理调查摸清情况,发动班主任分别采用问卷法,谈话法,家访法,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理想,特长,气质,性格,习惯,人际关系等。其次是认真分析学生有无学习障碍,行为障碍,品行障碍,以及特殊障碍,并建立心理跟踪档案。然后根据学生的实际,主要采取以下方法进行心理教育:
1.结合教学法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教育,要求教师在教学计划中,有心理教育和心理辅导的措施和方法,在备课中有具体的心理教育和心理辅导的内容,通过不同的教学途径,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
2.结合德育法德育也同时具有培养学生道德心理品质的功能(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因此德育与心理教育是相互渗透的关系,我们也要求各班主任利用班会课等时间对学生进行道德理想的教育和适当的心理疏导。
3.经验介绍法我们曾邀请几位校友回母校与毕业班的学生开座谈会,给学生们作提高心理素质方面的经验介绍,这种做法贴近学生实际,较受学生欢迎。
4.心理咨询法在充分发挥学校心理咨询室的同时,年级设立心理问题对策小组。另外我们还请华南师大心理系的郑希傅教授和本校心理室的陈玉玲老师给高三学生作了几场报告,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5.寓于活动法毕业班的学习及其紧张,坚持开展一定量的活动很有必要,特别是适量的体育锻炼,对增强学生体质,舒缓学生心理都极有好处。因此,不管学习多么紧张,我们都坚持组织学生进行体育锻炼。
6.优化环境法在加快校园文化建设的同时,促进良好级风,班风的形成。充分发挥学校,家长,社会的合力作用。营造心理教育的物质环境和文化心理环境。
四、分层推进,分类指导,狠抓临界生的转化工作。
我校一直以来是一个生源中等的学校,能否在高考中达到预测的工作目标,实现大面积的丰收,大批临界生的状态如何将成为高考成败的关键。事实上,今年高考本科上线人数能突破一百大关,与级组重视临界生的转化工作有着直接的联系。
在复习备考中,级组的全体教师始终把临界生工作作为重点。市“一模”后,毕业班中心小组在分析总结会上认真分析了全市及本级的形式,提出了“狠抓临界生,提高上线率”的口号,并采取了行之有效的措施。
1.准确分析,科学分类:市“一模”后,级组根据市教研室分析的基本预测线,根据学生“一模”中的成绩,结合以往各次考测的情况,以及对学生今后发展努力的评价,认真细致地进行个体分析,迅速准确地确定了在“省本”、“省专”分数线附近的临界生,逐个分析原因,分析其短期内可能冲线的潜力,然后把名单打印出来,分发给每位任课老师,使他们明确了自己的工作对象和目标。
2.多方鼓励,树立信心:临界生的出现的原因,就大体而言,一是学科发展不平衡,有“跛脚”现象;二是复习方法不当,效率不高;三是非智力因素的影响,如自信心不足、心理不稳定、拼搏精神不足、学习上缺乏动力等。高三级组根据这一情况,采取了各项措施去排除学生在非智力因素方面的消极因素,调动其积极因素。一方面注重面上的思想教育鼓励工作,校长周国强、级组长姜正洁分别向各班主任和科任布置临界生的转化工作,同时各班主任、科任老师与临界生多次谈心,把鼓励和期望送到每个临界生的心坎上,使很多学生在后阶段复习中摆脱了来自自身的或外部的各种干扰和阻力,集中精力奋力拼搏。如高三(5)班的陈少苹同学,“一模”中排名123名,其英语单科成绩74分,“跛脚”现象严重。曾一度信心受损,意志消沉。为了挽救她,班主任陈珂老师及科任老师郑艳平在最紧时的五六月份,多次与其谈心,耐心开导,消除其思想顾虑,终于使她丢掉包袱、轻装上阵,在高考中考出了606的好成绩,英语单科达到619分
。
关键词:城市台;电视新闻编排;改文风
中图分类号:G2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4)04-0137-02
长期以来,我国各级电视台的新闻节目编排已形成了一个固有模式,特别是部分城市电视台的时政新闻节目编排更是缺乏灵活性,平时就是以领导职位高低排排座次。在“走转改”活动中,城市电视台的新闻节目编排也要改一下文风,以突出新闻价值,增强贴近性与可看性。
一、电视新闻节目编排要突破僵化模式
长期以来,城市电视台的新闻节目特别是时政新闻节目的编排始终采取一种僵化的模式,一般分为三个板块,即领导活动和会议、主题报道或小专栏、文化科技卫生体育新闻与社会新闻。在全媒体时代,这种电视新闻节目编排模式的局限性已日渐显现。电视新闻的传播效果如何,是否适合受众心理,编排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现在的电视观众,对电视新闻的接受心理已发生很大变化。流于形式的报道,落入俗套的编排,他们已不再会有什么兴趣。只有采取及时性、交融性、随意性、互动性的编排,才能满足观众对信息的需求、对时效的需求、对真实的需求。
要变被动编排为主动编排,杜绝有什么稿就编什么稿的现象,不断强化编辑的组稿功能,突出编辑在电视新闻节目中的策划、组织和实施作用。改革电视新闻编排的僵化模式,目的是为了实现电视新闻的有效传播。当时政报道更务实、经济报道更贴近、民生新闻更鲜活、社会新闻更好看、整档新闻节目的编排更科学时,城市台电视新闻节目的收视率就会更高。近段时间以来,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改变了以前的编排惯例,领导活动与会议的时段、时长等已在很大程度上让位于民生新闻和社会新闻,并且根据某条报道的新闻价值来决定是否上提要。按照以前的编排套路,负面新闻一般都是放在新闻节目的最后部分,但“2013年1月10日晚,《新闻联播》将央视记者在长沙采访遭到围殴的新闻在开头的提要部分中播出,1月12日《新闻联播》将北京等地的雾霾天气作为头条播出,还配发评论和新闻背景,形成将近10分钟的特稿板块。以往轻描淡写的负面新闻能够作为《新闻联播》的头条播出,并且进行深度报道和评论,这些引人注目的调整不仅仅是形式上的改观,更充分体现了传播理念的深层次变化。[1]”城市电视台的时政新闻节目要想取得良好的传播效果,僵化的编排模式必须打破,并从实际出发对编辑进行大胆的改革创新。
有论者认为:“广播电视的媒介价值是多维度构成的。如果只强调某一个维度,媒介的价值实现就会由理想的立体化而逐渐单一化、平面化,由此必然会引发受众的心理排斥、逆反和受众的流失,传播的有效性也会因此而大打折扣。[2]”当前,城市电视台的时政新闻节目编排,要不断根据观众收视心理的变化去作调整。电视新闻节目的编排,实际上就是编辑对新闻信息内容的筛选和整理,以期限取得最佳的传播效果。因此,编辑在编排时要充分考虑观众对这些信息的接受程度如何,他们会对哪条新闻最关心,哪条新闻应该放在前面。只有在编排上也“三贴近”,才能吸引住更多的观众长期收看你的新闻节目。
二、直播状态下新闻编排要服从于时效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时效则是新闻主要竞争手段。在电视新闻的直播中,有时一条新闻片如果能提早播出几分钟,就能争得首发权。电视直播新闻节目的编辑有时为了抢一条新闻的时效,也可以打破常用的编排模式,让编排首先服从于时效。以前,电视新闻节目的编排只是一门处理“顺时序版面”的艺术;现在,电视新闻节目演播室直播已经很普遍,现场直播也常态化,新闻单片随拍、随剪、随审、随发的现象,已改变了电视新闻采用线性编排的惯例。实行随时插播和直播,能确保重要新闻和重大突发性新闻事件的播出时效。
以绍兴市为例,每台电视机能选择几十个频道收看电视节目,观众可以随时用手中的遥控器变换频道,因此新闻播报的时效性非常重要。面对相同的新闻源,谁反应最迅捷,谁在第一时间把新闻传播到受众那里,谁就能先声夺人。为了追求电视新闻节目的播出时效,现在有的城市电视台还采用了演播室直播与现场直播相结合的多种报道方式,使得电视新闻节目的编排更加灵活多样。特别是那种多元化、复合型的电视新闻节目编排形态,较多地反映出了电视新闻传播的现场性、时效性和纪实性。
电视新闻从表面上看是通过电视终端播发的新闻,但现在的采编播手段已不再仅限于电视技术了,而是可以综合运用多种报道形式,如屏幕上走字幕、主持人口播,或记者用智能手机进行微信、微博等方式的微型化直播。而在现场录制完成送到演播室的片子,由主持人说一句“下面播送本台刚刚收到的消息”后就能进行插播;卫星车已在新闻现场的,可以与演播室进行连线直播“正在发生的新闻事件”。这种电视新闻节目播出顺序首先服从时效的做法,现在已成为许多电视台在演播室直播状态下新闻节目编排的常用手段。在追求时效的插播中,也需要考虑整档节目的结构不至于遭到大的破坏。由于优化组合是阐述新闻之间联系的有效手段和编排技巧,所以插播时要注意前后条新闻之间的衔接关系。这样,观众的注意力就会更加集中,新闻传播的效果也会更好。
说到底,任何一档优秀的电视新闻节目,都不可能会是杂乱无章的拼凑和随意的组合,而应该是秩序、特色、思想、风格的综合体现。对此,直播状态下的电视新闻节目编排也不能忽视。
不同的新闻单片题材、内容与形式都有差别,但也有相似之处。直播状态下的电视新闻节目编排,在确保时效的前提下,对这些新闻单片如何进行有机的排列组合,也很有讲究。除了主次编排、对比编排外,还可以采取其它两种编排方式,即配合编排和穿插编排。所谓配合编排,就是在播报主要新闻的同时,将与稿件相关的同类新闻、新闻背景等作为资料播报,并加入对此类事件的多方评论,提高新闻的说明力;所谓穿插编排,就是在编排时更讲究新闻的错落有致,连续长消息容易使观众倦怠,适时加入短消息则可以实行有效缓解。具体操作时,应将长消息、短消息和主持人的串联词进行合理搭配,从而使新闻的播报节奏更加明快。无论是录播还是直播,新闻资讯化已成为实现新闻传媒告知功能的重要手段,电视新闻节目在编排时也应该突出这一点。
三、编排方式灵活能促使传播效果更佳
电视新闻编辑在编排节目时要有强烈的受众意识,观众喜欢的灵活编排方式,能使电视新闻节目的传播效果更佳。在新闻节目编排的整个流程中,编辑要变被动编排为主动编排,经常能有针对性地指导、帮助记者去采访有价值的新闻稿件。在新媒体的冲击下和日益激烈的收视市场竞争中,受众对电视新闻节目寄予了更高的要求。电视新闻节目只有在内容、形式、内涵等方面不断提高、不断探索、不断创新,才能始终保持其旺盛的生命力。在编排时,头条新闻也要选择好。电视新闻节目的头条可以反映当天新闻的重点、电视新闻所要弘扬的主题,并进而影响观众的思维。因此,编辑在选择头条新闻时要及时了解社会动向、把握舆论导向,同时掌握观众的心理需求。
电视新闻节目编排是一项创造性工作,编排得当,可以为整档节目增色;科学的排列组合,能反映出编辑的新闻意识和文风。编辑在编排电视新闻节目时,既要站在全局高度,又要考虑受众心愿,善于把党和政府中心工作的重点与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结合起来。电视新闻节目的编排也要讲究贴近性, “受众的求近心理指的是受众对于自己所熟悉的新闻容易产生亲切感,并给予更多的关注”[3]。把与普通百姓生产生活关联度大的新闻编排在整档新闻节目的前面,就附合这个原则。
电视新闻节目的编排是否科学合理,对收视率的影响也非常大。因此,从事电视新闻节目编排工作的人需要有很强的责任心和较高的业务水平。只有创新编辑思路,充分运用各种编辑手段,才能编排出更具个性化的电视新闻节目,编辑在把好导向关、政策关、图文关、节目整体关的同时,还要突出电视特性,利用电视媒体的多种视听符号,对电视新闻进行再加工、再挖掘。编辑既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又要立足全局取材,通过具体编排来突出新闻重点。对于一档在固定时间播出的电视新闻节目,编辑如果能把它编排得张弛有度、顺序鲜明、节奏活泼、衔接自然,那么就会进一步激发起观众的收视兴趣,起到良好的传播效果。
电视新闻节目的编排要符合内容传播需要,适应受众收看心理,展示媒体自身特色,既要有章可循,又不能墨守成规。在“走转改”过程中,电视新闻节目编辑首先应该在编辑意图上求新求变,摒弃原有的那种只是把稿件和片子串在一起的做法,而是要更多地去考虑能否取得最佳的收视效果,从而使电视新闻的编排更加活泼,传播手段更加多样。对于城市电视台来说,新闻节目的编排更离不开地域特色、所在频道的定位、节目系统的整体目标、整体设计等。只有充分利用本土化、个性化的节目内容,科学、合理、富有创新地对电视新闻节目进行编排,才能在激烈的收视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当前,要把改文风与电视新闻节目的编排创新结合起来,不断探索,超越自我,精心研究观众收视心理,找准自身定位与优势,使电视新闻节目通过灵活多样的编排后,能为更多的观众所喜爱。
参考文献:
[1] 史安斌.“改文风”与国家电视台的媒体责任[J].电视研究,2013(5).
面对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和某矿集团向“双二百亿”目标奋进、实现新跨越关键一年的发展机遇,某矿党政确立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内部市场化为动力,立足安全发展,立足创新发展,立足和谐发展,坚持固本扩张,推进精益管理,优化产品结构,实现集约高效”的工作思路和建设“富裕、优强、文明、和谐矿区”的战略目标,向企业实现集约高效、做大做强做优目标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一、本质安全当先,建设和谐矿山
心存忧患,才能从容应对各种挑战;居安思危,才能始终挺立时代潮头。如何在新的发展起点上谋求更快更好的发展?这是摆在某矿党政领导和全矿干部职工面前的重大课题。在经过深入的思考后,某矿党政清醒地认识到企业在矿井深部开采、矿井安全投入、矿井生产接续以及原煤成本压力、人员结构性矛盾等方面所面临的主要矛盾和挑战,他们深化基础和基层“双基”建设,坚持“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的理念,建立了“36361”安全教育体系;进一步完善职工安全培训评价体系,推行“安全培训教育问责制”;开展职工安全诚信aaa分级评估,建立“职工安全诚信档案”,为职工的安全诚信“明码标价”,努力提升职工的安全品行层次,塑造本质安全型职工。他们还把工程监理的理念引入矿山安全管理,制定实施“安全监理制度”,锤炼政治素质高、业务技能强、工作作风实的安全监理队伍,夯实本质安全型矿井建设基础。为打造创新型企业,他们鼓励实施“一区一品”创新工程,着力构建安全质量标准化品牌体系,不断增强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设立的创新项目的最高奖励达两万元;并推行“安全隐患市场化”,通过完善现场安全监察机制,促进企业安全管理的提档升级。版权所有
二、内部市场化运作,做精煤炭主业
某矿注重用市场的办法解决发展中的问题。为精细煤炭主业,推动实现集约高效,确保完成集团公司2006年给该矿下达的煤炭产量176万吨,利润4542万元的任务指标,该矿从2006年1月1日起全面推行内部市场化运作。以完善内部市场化制度、价格和市场要素为切入点,成立了内部市场服务中心,建立了矿、区队、班组和个人四级核算体系,让每个职工成为经营指标的承担人和传递人。他们在内部市场化运作过程中注重把握好四个原则:一是不能影响安全投入和安全管理;二是不能冲击各项管理制度;三是不能影响集约化生产;四是不能以牺牲职工利益为代价,以此最大限度发挥人、财、物、信息资源的增值潜力,达到推动生产,保障安全,促进集约,增进和谐的目的。他们研究制定了年度财务、材料、设备租赁、用电、工资分配、异地创业项目等管理的预算标准,实行预算责任制和追究制,完善事前计划、事中控制、事后分析的一体化管理机制,形成了各项指标“自上而下层层包,自下而上层层保,人人都是经营者”的格局,构建了“全员参与,环环联保,当日考核,奖惩兑现”的质量管理体系;并以预算、考核、奖罚控制为手段,完善以成本控制为核心的“人机互保、指标联考”的成本核算模式,形成每个成本主体自主控制的“成本源”。据统计,2006年1月份,某矿实现销售收入3400万元;煤质增收105.4万元。与此同时,他们以咬定青山不动摇的决心,积极应对全年外向收入确保完成3000万元的指标压力,积极推动贵州、山西、新疆等“走出去”创业项目的实施和运作,2006年1月份企业实现外向创收112.64万元。
三、实施主辅分离,推动主辅共赢
围绕年实现营业收入6400万元的经营目标,2005年12月主辅分离后新成立的某物业公司积极应对管理体制的变化,从整章建制入手,超前谋划发展思路,积极盘活闲置土地和房屋资源,强化后勤保障和招商引资,发展配套服务,拓展创业空间。制定了职工食堂专项承包方案,推行“星级服务考核制”、“居民小区后勤服务承诺制”,并利用专业人才的优势,积极拓展外向业务,参与异地办矿建设项目的招标竞标。与此同时,他们积极筹备开设专家特色门诊,挖掘现有的社区医疗资源,积极拓展农村医疗市场和异地创业项目医疗卫生事业,着力在企业内外部打响质量服务品牌。此外,他们坚持市场化、产业化方向,积极实施“大营销”战略,通过劳务经济、股份合作等方式,创新经营体制,积极构建联动互补、资源共享的产业发展链。据统计,某物业公司自2005年12月中旬正式运行以来,创业创效实现新突破,2006年1月份实现销售收入763万元,为推动企业实现主辅共赢开了个好局。
哈尔滨市为贯彻邓朴方同志在第十六次全国残联工作会议上提出的“三个活跃”的指导精神,不断加强残疾人专门协会工作力度,充分发挥了专门协会的主体作用。
工作实施使我们认识到:专门协会是联系、沟通政府、残联和残疾人的桥梁和纽带。加强专门协会工作力度,要对其性质、任务、职能等方面给予定位,明确由一名副理事长分管协会工作。协会的重大活动的重要工作部署,理事会领导都要亲自过问。在突出专门协会的代表性方面,理事会在为其组织上提供保障上,采取了“三个确保”的有利措施。一是确保残疾人在残联的主体地位。二是确保各专门协会组织定位。三是确保资金支持、分工明确、人员到位。市残联专门协会及七区十二县(市)残联专门协会开展了丰富多彩、喜闻乐见的多种形式的活动。这些活动的开展,离不开资金的支持,市残联在财力紧张的情况下,拿几万元改善残疾人活动中心环境,为专门协会开展活动创造条件。几年来,全市为开展协会工作投入资金11万余元。
市残联内设机构为五部一办。这些部门既是残联内设的职能机构,同时也是为各专门协会开展各项工作提供服务的专门机构。五部一办中都安排专人负责与各专门协会保持沟通和联系,对专门协会开展的各项工作和活动都给予积极支持与帮助。
制定对专门协会领导的选拔和任用制度。理事会在选择和任用各专门协会主席、副主席、委员的过程中,做到“两公开、一广泛”。实行社会公开选择制度,选择那些思想觉悟高、政治责任过硬、文化程度高、乐于奉献、年富力强并自愿从事专门协会工作的优秀残疾人及其亲属,来担任专门协会的领导。同时还公开向社会征求对理事会所选择的专门协会领导的意见和建议,基本做到充分听取广大残疾人的意见和要求,最大限度地满足他们的心愿。力求真正做到专门协会领导必须要有广泛代表性、必须要来自本类残疾人中的各个层次、各种行业、具有先进性和代表性的优秀残疾人担任。
理事会与各专门协会协商确定了专门协会的工作汇报、活动安排、总结经验等项制定。要求各专门协会结合本类残疾人的工作特点,每季度向理事会进行一次工作沟通。在与理事会充分交流、探讨并经协商一致后按计划实施。对于重大活动实行一事一报制度。要求各专门协会在开展人数超过50人以上的重大活动前必须将活动计划和安排通报市残联理事会。还规定各专门协会原则上不能开展外事活动,如有此类活动必须提前向残联汇报,并由理事会做出统一组织和活动安排。要结合本类残疾人特点每年开展一至两次小型活动。通过以上制度的落实,规范了各专门协会的工作,使之更加有序、健康地开展工作。
各专门协会开展了具有针对性、实效性的各项教育学习活动。市聋人协会确定了学习型协会的工作方针,成立学习小组、活动小组等并制定了学习计划,每月邀请市残联领导和干部为聋人进行法制教育和业务培训,提高聋人文化素质和专业技能以及理解党和政府的政策水平,同时协会还积极配合残联进行社会调查,深入基层调查聋人犯罪等问题,为残联做好残疾人工作提供依据。
理事会积极采取有力措施,贯彻“三个活跃”精神,支持和鼓励各专门协会开展丰富多彩的协会工作。动力区肢残人协会在残联创办的创业联合体的帮助下,兴办了适合残疾人生理特点,并有发展前景的十字乡工厂,已安置40余名残疾人及60余名残疾人亲属就业,为残疾人自主创业树立了良好的典范。道里区各专门协会发动城区残疾人带动农村贫困残疾人脱贫致富,在生产技术上、资金上给予帮助,在不久前召开的残疾人城帮乡对接会上,专门协会一次捐款2万余元。在全市开展政治交通战役中,市肢残人协会积极配合全市行动,召开会议,部署对残疾人车驾驶员进行法制教育,并发出倡议书,号召全市残疾人车驾驶员遵纪守法,配合全市的整治交通工作。在完成残疾人事业“十五”计划和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立足现有条件,发挥残联内部潜力,为专门协会开展工作在后勤保障、信息联系、资源配置等方面提供服务。使我市残疾人的专门协会工作更具有代表性、实效性,为残疾人全面奔小康努力工作。
【关键词】企业;管理;发展;创新
知识经济时代已经来临,企业的工作环境和工作内容都彻底发生了变化。管理为适应环境的变迁发生了一系列的变革。由于企业运行的外部环境发生的极大变化,为了增强企业的竞争力,进一步推进企业改革,对企业管理模式也提出了更多的要求。
一、管理创新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
1.能够提高人的创造性思维
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企业管理者作为企业的决策者,其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对于企业自主创新至关重要。企业要追求更好的发展,就必须同时思考怎样才能做得不一样和怎样才能做得更好二个问题。这样的思考,就是创造思考。创造主意付诸行动,就是创新活动。因此,对创新而成功的企业来说,要持续成功以及从成功走向更成功,领导管理人员需要强化创造力和创新性,以在这快速变化的发展经济和竞相仿鉴的开放环境中总能走在领先的路上。
2.能够提高企业竞争力
企业是企业家和经营团队价值观的综合体现,产品经营是企业家精神的物化和象征。企业如果通过健全完善各级法人治理结构、构建内部市场化的管理机制、明确职能定位、理清管理思路,着力推出全面计划管理、全面预算管理和全面质量管理等一系列举措来提高企业竞争力。企业变革的核心是创新,而创新的成功来自于变革管理。另外,还可以通过注重区域优势和结构调整,更加注重薄弱环节和成本质量,做到有保有压、有上有下,全力以赴打造企业的市场竞争力。由此可见,企业变革的核心是创新,而创新的成功来自于变革管理。
3.能够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管理是企业的永恒主题,是提高经济效益最显著的途径。创新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不竭动力,也是企业提高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管理创新,将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树立起自身崭新的形象,产生强大的竞争力。管理是银,不断创新的管理才是金。通过宣传提高员工推行全面成本管理的意识,制定切实可行的全面成本管理方法,并在关键的领域和环节取得新突破,切实提高自身的自主创新能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增强企业的软实力,全面提升企业的综合竞争力,才能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二、务实推进企业管理工作创新发展
1.思想观念要创新
当今世界是一个知识奔流、信息密集的社会。科技日新月异,知识增长速度越来越快,更新周期越来越短。作为第一生产力的科学技术,必将推动人类社会的迅猛发展。因此,我们应积极主动地转变思想观念与工作作风,在各自所从事的工作岗位上培养和形成先进的管理理念、优质服务意识、成本效益观念、产品质量第一等观念,增强和提高市场开拓竞争能力。另外,企业进行管理机制的创新应具有前瞻性,目的是切实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增强自身竞争力,向管理要效益。完善经营管理机制。通过学习借鉴国内外先进的管理经验,实现管理思想的创新。
2.管理机制要创新
“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商场如战场,因此,在这样一个“管理为王”的时代,企业在日常的生产运营中就要通过有效的管理得到丰厚的回报,并且利用创新的管理变革方法来提升管理的效果,企业每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和进入一个新的领域,都需要强有力的管理来支撑,企业的改革成果也需要通过强化管理来巩固。因此,我们要积极引进现代企业运作和管理模式,实现管理机制的创新。只有不断建立和完善内部管理长效机制,在制度建设、沟通机制和竞争机制等问题上取得突破,才能使企业内部运行保持稳定、健康。
3.企业文化要创新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外化为员工的态度和行为方式、规章制度、品牌标志等方面,是企业管理的灵魂和基础。作为企业面临的基础问题之一,企业文化的状态几乎决定了一个企业的生存状态和竞争力。可见,企业文化虽然不能直接产生经济效益,却能渗入到员工的骨子中、血液里,最大程度地激发人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执行力。因此,我们要注重企业文化建设,通过企业人性化管理及与员工的良好互动等,在公司员工中营造一种比学赶超的发展氛围,增强他们的机遇意识、创新意识和发展意识,力争以思想上的大解放、观念上的大转变、能力上的大提高,求得认识上的大统一。由此看出,只有当企业文化,特别是企业的精神文化顺应社会发展,融入人们的社会生活,体现时代精神,同时又具有鲜明的企业特点的时候,它才能促进企业竞争力的提升。
4.企业组织要创新
对于创新而言,没有任何东西可以替代完整的组织任何组织都是通过组织设计实现组织资源的有效整合,达到使原来的组织成为一种具有不断创新能力的功能性组织。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科学安排产量指标,强化市场信息收集分析的快速反应机制,把握好产品进入市场和原材料采购的节奏。围绕提高管理效率和经济效益,全面实施ERP工程,将信息化技术充分运用于企业的生产、组织、管理等各个环节,与生产经营融为一体等措施。通过一系列的组织创新,来打破传统的、臃肿的、繁冗的僵化模式,实现更加垂直化、专业化的管理,提高运作效率,提升资源利用率,促使企业整体经营业绩和盈利状况得到改善。
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我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态势良好,为我省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和实现奋力崛起提供了强大动力,注入了持久活力。取得这样的成绩,得益于各级党委、政府的积极推进,得益于非公经济政策法规体系的逐步健全,也得益于生产要素流动和沿海产业转移的加快,这些都是促进我省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的有利因素。
但是,当前我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中也存在着一些不利和不和谐的因素,主要表现在:
观念转变难。对非公经济认识不到位,对推进非公经济发展存在思想顾虑,缺乏大发展、快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思想解放不到位,发展思路不开阔,支持力度不到位,服务意识不到位。少数职能部门对待非公企业管得多帮助少,说得多做的少,没有把非公经济发展真正当作自己的职责和义务。
政策落实难。许多好的政策措施在执行过程中有打折扣和打水漂的现象。2003年省委、省政府出台的《关于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决定》,至今仍有多条措施未得到有效落实。2007年《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推进全民创业的意见》(以下简称1号文件)下发后,少数地方和部门存在以传达代替贯彻、以文件落实文件的现象,缺少具体配套措施,执行不到位。企业家说:“1号文件象春风,春风何时到我家?”文件宣传力度也不够,知晓度很低,根据省工商联发放的调查问卷统计,没有看过1号文件的企业家占44.6%,24.4%的人根本不知道有这个文件。
环境优化难。少数部门收费随意性大,收费标准弹性大,如农产品做一次理化指标检测需2000多元,而且要求一季度测一次;一只压力表只需25-28元,检测费则需50元。少数部门乱检查,同样一种产品,同一个部门层层抽样检查,企业敢怒不敢言。更有少数垄断部门利用特权扰乱市场秩序,如对非公有制企业电力工程指定安装队伍、指定设备、指定品牌,既增加了企业的经营成本,又排斥了企业平等参与市场竞争的机会。
生产要素获取难。资金短缺是头号难题,由于国家信贷规模的压缩和融资渠道的单一,非公有制企业发展资金供给严重不足。2007年1-9月份,全省小企业的贷款只占贷款总额的21.79%,不少企业不得已背负沉重的代价进行地下借贷,发展历程十分艰辛。非公有制企业不仅缺乏人才,用工难也十分普遍。据统计,2006年我省企业用工缺口就达到40万人。此外,电力、土地等要素供给与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之间的矛盾也日益突出,成为制约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因此,要实现我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再上新台阶,必须继续解放思想,务实创新,破除发展难题,实现以下四个方面的突破:
1、解放思想,在认识上有新突破。进一步冲破在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上依然存在的有形和无形的认识障碍,进一步完善有利于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体制和政策措施,进一步营造关心、鼓励、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良好氛围。必须充分认识到,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是缩小差距的捷径,是发展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安徽崛起的必经之路,从而在加快发展上达成共识。在行动上,凡是法律法规没有禁止的,凡是沿海发达地区执行的有利于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措施,我们都要敢于学,敢于用,“不说不能办,只说怎么办”,真正做到“零障碍、低成本、高效率”。
2、加强管理,在环境优化上有新突破。要持之以恒地开展对非公有制企业的治乱减负工作,突出抓好对乱收、乱罚、乱查现象和不正当竞争的治理与查处。解决执法部门超编问题,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制度,从源头上杜绝乱收乱罚现象。建议由省非公有制经济领导小组牵头,对各行业企业的收费项目进行清理,列出收费清单,不在清单之列的费用,企业可以拒缴。建立非公有制企业家评议政府部门工作制度,每年末省政府组织非公有制企业家对职能部门进行评议打分,对前3名给予奖励,对连续两年位于后3名的采取相应措施,促使其改进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