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31 09:10:3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基础会计学课后答案,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 会计教学 主动性 积极性 启发式教育
陶行知曾说:“民主的教育方法,要使学生自动,而且要启发学生使能自觉,要客观,要科学,不限于一种,要多种多样,因材施教,要生活与教育联系起来。”所以我们应该在教学中注重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一、上好开学第一堂课,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将学生引入吸取会计学科知识的大门。
“良好的开始等于成功的一半”,因此上好开学第一堂会计课,对于培养学生今后学习会计的兴趣尤为重要。我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以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把学生引入会计学科知识的殿堂,认真备课,精选课程内容,收集趣味性强、启发性高的辅助课外材料,确保在第一节课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
二、启发式教育带动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那么什么才是科学的方法?科学的方法是有步骤的,是有线索的。第一步要觉得有困难;第二步要知道困难的所在,就是要找出困难点;用什么方法解决这个困难,这就是第三步,由此想出多种方法解决;有了这些方法,然后选择,这就到了第四步;还必须实验一番,这就是第五步。如果学生都能自主地采用这“五步法”学习的话,那么恐怕老师都要下岗了。虽然学生没有这样的自觉性,但是老师可以引导启发他们。启发式教育的实质在于通过启发达到创新,其基本形式有启发问题、启发猜想、启发归纳。启发问题指在会计实验的设计中,应考虑会计不同岗位的不同职能,不同层次的某一特定情景中真实发生的事件或组织情况。要求学生针对不同情况进行分析描述,确定应采取的措施,指导学生通过观察案例发现问题,运用职业判断得出合理的结论。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尝试过让学生自主学习,课前我预先布置了任务,也就是设立若干问题,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独立或者合作寻找答案,在课上分小组讨论回答这些问题。
三、注意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的同步进行。
会计学是一门应用型的经济管理科学,会计理论教学与会计实验教学是不可分割的,任何一方都不能舍弃另一方而独立存在。要想搞好会计实验教学就必须打好会计学原理的基础。但是,强调会计学的基础理论并不丝毫意味着可以忽视会计实践这个主题。因此,对会计专业的学生和财经类其他专业的学生应根据各年级的情况分阶段进行实验教学。第一阶段,针对学生初学会计学原理的情况,分别在“凭证”、“账簿”章节讲解结束后,着重课内实验,操练如何填制凭证和登记账簿等;第二阶段,在学生学完基础会计课程之后,模拟一个企业进行从审核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登记明细账,作科目汇总表、结账、对账、编制会计报表等一系列基本业务处理实验,形成一个系统性的认识;第三阶段,针对学生已完成大部分专业课,可进行有一定深度的财务会计和成本会计实验,主要锻炼学生处理业务的能力;最后阶段,针对毕业班学生对毕业后的工作处于既新鲜又担忧,更渴望接触实际的心理,可派其去单位进行两个月的顶岗实习,通过对一个工厂的信息流程的解剖,加深学生对信息传递的实际认识,切实体会工厂内部的经济事务处理关系。通过实验教学不仅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论联系实际、使所学知识掌握更牢固,更重要的是能将枯燥的理论变为活生生的现实,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对会计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四、布置弹性作业。
这里的弹性作业有两种,一种为可以不交的作业,另一种为学生自己选择的作业。第一种可以不交的作业我让学生做在准备好的自备本上,这部分作业主要是一些知识点的巩固练习,不要求学生交,我利用课余时间帮学生校对好答案后,“局部”抽查,这样做一举多得,既使学生得到了必要的练习,又让他们感觉这位老师比较有亲和力,比较为他们着想,也减轻了自己的工作量。第二种弹性作业是习题集上的练习,课本上每一章的内容在习题集上都有配套练习,但是一章通常要分好几次课讲完,那么练习也要分好几次布置,考虑到每个学生的接受能力不同,另外为了锻炼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习题集上的练习由学生根据每堂课的进度自己完成,直至这一章讲完再统一收上来批改。这样一来,接受能力较差的学生可以多分几次完成作业,而接受能力强的学生还能有时间预习新课甚至提前完成作业。另外在布置作业时我喜欢用商量的口吻,如果作业较多的话,不要求第二天就交,给学生一个缓冲的时间,让他们觉得老师不是独断专行的而是体谅他们的,以后对学生提要求的时候就给自己留了余地。通过这种充满温情的作业布置方式,使学生感觉到会计学习的过程是轻松愉快的不是严肃复杂充满负担的,同样可以取得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效果。
五、充分利用40分钟时间,减少课后补课时间。
在学生看来,这门学科的内容是抽象的、难以理解的,尤其是这些学生本就是学习上存在困难的,如果课堂教学效率不能提高,需要经常补课的话,则会让他们厌烦,产生逆反心理。在授课过程中,我以目录或标题为线索,对课本中的知识进行系统的梳理,并引导学生对所学的知识点进行讨论、归纳、总结。比如:第一章讲到会计核算的7种方法,我便以7种方法为线索,将全书内容串联起来,使学生明白每一章的知识点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有内在联系的。在掌握了必要的知识后,让学生积极参与会计实务操作,丰富感性认识,熟悉会计工作流程和工作方法,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当然必要的补习工作仍要进行,如默写、疑难习题讲解等,但前提是课上时间要充分有效地利用起来。
教师要教的是人,不但要教人知其然,而且要教人知其所以然。在教学工作中,我一直掌握这么几条原则:知道事情是这样,知道事情为什么这样,知道事情怎么会这样,把事情联系起来看,在行动中追求真理,用真理指导行动。广大会计教育工作者要以宽广的胸怀、开阔的视野、坚强的意志、科学的态度,积极应对时代的变化给我们带来的挑战,不断开拓创新,为培养一流的会计人才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Abstract: For accounting professional,practice teaching is the necessary step to improve the ability of students to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and professional judgments,as well as a necessary means to make the students meet the employment needs of the market,and reach the employing standard of employing units. The concept of "social responsibility" askspractice teaching arrangements be reformed in order to build a structured,well-targeted professional practice teaching framework and to protect its reasonable implementation.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ractice teaching status of accounting professional and builds overall framework of accounting professional practice teaching,and explains organization and implementation essentials of practice teaching taking the case of four basic accounting practices.
关键词: 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整体框架;构建
Key words: accounting professional; practice teaching; overall framework; build
0引言
2007年教育部、财政部的“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中明确指出,要大力加强实验、实践教学改革[1]。“社会责任”理念也要求教师本着对社会负责的态度,一方面要将一批有创造力的学生培养成研究型人才,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为各行业培养实用型人才。对于会计学专业而言,实践教学是学生运用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专业判断的必要环节;也是培养学生适应就业市场需要,达到用人单位用人标准的必经途径。
1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的现状分析
1.1 重理论教学轻实践教学高校教师多自学校毕业即任教,理论功底扎实,实践经验缺失;长期以来,教师普遍重视理论课的备课和教学,对于实践课,很少有充分认真的备课过程。以致于教师自已对实践技能掌握不牢,对实践过程中学生存在的问题不能解释,更谈不上对学生进行启发式的教学,引导学生如何去进行判断,寻找正确的答案。
1.2 实践教学环境制约校内实习缺少对与会计主体外单位的环境模拟;校外实习一是实习基础难找,二是接纳能力有限,三是实习岗位单一[2]。编排合理,内容经典的实践教材一书难求。诸多不利影响了高校的实践教学质量。
1.3 实践教学体系不能满足培养需要从目前各高校开设的实践计划上看,其一,实践内容大多以在一般工业企业为例,缺少对特定行业(如金融企业)会计实践。有的高校还取消了会计手工模拟实习,这对会计学专业的学生了解会计信息的输入和处理、输出过程极为不利。其二,单课程实验较多,课程与课程之间缺乏衔接,各自为政,没有一个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其三,实践教学体系没有根据高校的定位进行设计,教学研究型大学体系与研究型大学、高职教育没有区别。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到,目前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存在诸多不足,原因有主观的也有客观的。解决问题要“纲举目张”,本文就实践教学中的“纲”――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进行探讨,并以四项基本实习为例说明实践框架的组织实施。
2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整体框架的构建
2.1 实践教学分类笔者认为,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可分为基础性实践和创新性实践两类,前者为必修,后者为选修。创新性实践包括指导学生参加商业计划大赛,大学生挑战杯比赛,进行社会调查及指导学生对会计某一专题进行深入研究并撰写论文等,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方式之一。基础性实践包括单项课程随堂实验,单项课程实验室实验,综合实训,以及毕业实习等环节,这些是每个学生毕业时都需要掌握的基础。在组织过程中,经过恰当的教学,同样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提高其职业判断能力。可这些实践教学环节并非简单罗列,各环节之间有着逻辑的先后顺序。因此,有必要对各教学环节进行分析,提出一个整体框架。下文主要对此进行探讨。
2.2 实践教学整体框架构建本文结合南华大学会计系实践课程设置,对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环节进行分析,并整合成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整体框架(见图1)。
从图1可以看出,会计实践教学分为两类,一类为基础实践,一类为创新实践。
基础实践教学中,又分为四个前后紧密联系的阶段。
2.2.1 课程随堂实验教学阶段。在理论教学完成后安排。教师先把具体的操作方法与技巧介绍给学生,然后指导学生亲自动完成。在学生的操作过程中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并结合在实际操作中容易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和讲解。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2.2 单项课程实习阶段。是针对会计学专业主干课程(如基础会计学,成本会计,财务分析,财务管理等)完成之后,在校内实验室进行的基础性实习,运用本门课程的内容进行分析,并写出实习报告。
2.2.3 综合实训阶段。这一阶段,我们坚持手工模拟实习与会计软件实习相结合,一方面,是因为对于南华大学这类教学实践型学生而言,学生毕业后面对的会计工作环境,可能是计算机环境,也有可能是手工环境;另一方面,手工模拟实习能让学生清晰得看到会计数据的中间处理环节,从而对会计信息的生成有深刻的感性认识。综合实训阶段,我们还安排了审计实习,审计实习虽然是从形式上看,虽然是审计课程的单项实习,但由于其内容的综合性,因此安排在综合实训阶段。
2.2.4 毕业实践阶段。综合实训结束后,学生掌握了会计的基本理论与实务,理解了会计处理的标准和操作规范,并形成初步的职业判断能力。此时,再进入毕业实习中的校外实习基地实践,就能有的放矢,迅速将所学知识与实际工作结合起来。同时,学生也可以评价实习企业的会计处理,学习与工商税务部门及与企业其他部门沟通的方式。这一毕业论文是本科学生四年学习的总结与升华,也是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在指导毕业论文时,并不能简单的视为基础实践或创新实践,指导应因人而异。
3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整体框架的组织实施――以四项基本实习为例
张五常曾指出:“任何学术都是从几个单元的基础互辅而成,然后带动千变万化的应用。学得越精,所知的就越基本。若忽略了课题之间的连贯性,就不得其门而入。”[3]会计实践亦是如此,在组织实施别要注意各阶段的联系。
3.1 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整体框架实施要点高校会计学专业每种实践教学都应包括:实践教学的目的,实践项目设计,实践指导手册,实践环境布置及实验总结与评议等,并通过相应的形式组织实现。会计实践教学整体框架组织实施的要点在以下几个方面:
3.1.1 统一的目标体系。实践教学整体框架的总目标是让学生运用理论,掌握会计行业操作规范。阶段实习有阶段目标。随堂实验是检验学生对理论的初步理解;单项实习让学生认识会计,财务管理及成本会计操作流程;综合实训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系统的解决问题并进行模拟操作;毕业实践则是将学生与社会联系起来。
3.1.2 统一的实践基础资料。世界是一个整体,世界是普遍联系的。为了方便教学,会计才会分为基础会计,成本会计,中级会计,财务管理等课程进行讲解。最终,学生要对会计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因此,在实践教学安排中,相关的实践基础资料要统一,并据此编写各自指导手册。
3.1.3 统一师资培训安排。除各课程的随堂实验由任课老师负责外,对于参加其他几个阶段实习指导的老师,要进行统一培训。使指导老师清晰了解每个阶段的实习目标,实习内容,实习流程和实习考核方式。
3.2 会计四项基本实习的组织实施下面以南华大学会计系的四项基本实习为例,说明整体框架的组织实施流程。四项基本实习指会计学专业学生的认识实习,会计手工模拟实习,会计电算化实习和审计实习。
3.2.1 会计认识实习在《基础会计学》课堂教学中,主讲教师将账、证、表扫描,利用多媒体教学向学生展示了会计所用的载体,并在随堂让学生做了填制凭证,过账等实验,但学生对于会计循环缺乏系统认识。会计认识实习弥补学生认知不足。该实习属于第二阶段――单项实习,时间安排是《基础会计学》结课后的数周,其目标是加深学生对会计循环的认知。在实习组织中,南华大学会计系组织学生到实验室查阅以前年度学生手工模拟实习所形成的档案。阅读前,指导学生本次实习的重点在于了解会计数据从原始凭证到记账凭证,再到总账、明细账,最后经过分类汇总,形成会计报表上的信息整个流程;引导学生去追踪具体某些业务的来龙去脉;提示学生注意观察会计实务中会计信息的载体。
3.2.2 手工模拟实习与会计电算化实习手工模拟实习历来是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的重点,是学生对所学基础会计,中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等主干课程的综合运用,以培养学生的职业判断。该实习中,学生3-4人为一组,分别模拟主管,会计,出纳等岗位,实习过程中实行定期轮岗,共同完成一家企业从建账到编报会计报表手工操作全过程。该项实习教学关键在于实习环境的布置。教师负有指导学生,模拟银行,税务机关部门等职责。
手工模拟实习结束之后,学生可以根据同一套资料,通过财务软件来进行处理,从而比较两种模式下的区别与联系。湘潭大学实行的“双重会计实习”[4],北方民族大学实施的“手工+EPR软件财务会计校内实习”[5]的组织实施正是如此。
3.2.3 审计实习审计实了审计实践指导书之外,还需要有被审单位的基本资料。审计中的询问等方法,需得到被审单位的配合。渤海大学李玉珍认为应给学生一套特殊的账,有意识地设计有代表性的案例,让学生去审计[6]。但我们从会计师事务所和历届毕业生反馈信息来看,事务所一般不会将风险大的项目安排给初入职场的毕业生。审计实习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各种审计程序,并规范地编制审计底稿。因此,在本项实习中,我们安排各小组交叉审计本班同学在前述手工模拟实习中完成的财务档案,包括各种明细账、总账、凭证和报表等,同时,教师模拟银行,客户等外部单位,接受函证并回函。学生在审计过程中,对账簿有疑问的,可立即与被审方联系。各组执行审计程序,编制审计工作底稿,同时可以互相查证被审小组在手工实习环节是否有错误。
这四项实习中,所用基础资料统一。如06级学生进行手工模拟实习,再经过电算化实习验证实习结果,该学期审计实习以手工实习结果为基础进行交叉审计。修改后的手工实习资料又可作为07级学生的会计认识实习资料。组织实施难点在于实习所用教材的选用。教材应以会计事项为单元,从多个维度还原每个会计事项,让手工会计处理,ERP中的辅助核算及管理所需信息,审计调查等实习能从中调用数据,各取所需。然而,市场目前还没这样的教材,为此,南华大学会计系组织自编了一套。
学生在完成实验室的实习后,进入企业进行校外实践和毕业论文阶段。这部分实践组织另文规范,在此不再探讨。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z].教高(2007)1号.
[2]樊千.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创新探索[J].中国大学教育,2008,(2):81-82.
[3]张五常.读书的方法[M]. 香港:花千树出版社,2000,(5).
[4]黄昌勇,阳杰.双重会计实习模式探索[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6,(4):60-62.
一、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性。
职业道德教育在会计教育体系中的重要性不同于其他专业。会计所传达的信息是投资者、债权人、政府等各种信息使用者进行决策的依据。而它的专业性又很强,一般没有会计专业知识的人很难发现它的漏洞。如果会计信息的提供者出于各种目的而编制虚假会计报告,其危害的范围和程度将是无法预计和防范的。朱容基总理2001年视察上海、北京国家会计学院时,欣然题写了“诚信为本。操守为重,遵循准则,不做假账。”的十六字箴言,至今仍然振聋发聩。法律治标,教育治本;法律治近,教育治远,;教育和法律,德治和法治,二者只有并举,才能从根本上遏止会计信息造假行为。这就需要加强会计人员的诚信教育,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修养。而会计诚信教育最适当的时机就在于会计从业人员的启蒙教育阶段,要从开始接触会计知识就将这种职业道德内化为个体道德。
二、如何在教学过程中贯穿职业道德教育。
(一)、丰富教学内容。
《基础会计》是会计专业的基础课程,是一门极为抽象和理论性很强的学科。想让学生做到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更好地运用诚信原则,这就需要教师及时地将报纸、杂志、网站所报道的各种新闻和案例作为教学内容,补充教材的理论知识,引导学生识别和判断虚假会计信息,强化会计职业道德观念。这样,一方面可以引导学生更多地关注身边比比皆是的会计信息,而不是光局限于书本知识的学习;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学生树立“诚信为本”的思想,通过各种案例学习职业道德的精髓,从而更好地掌握和运用一般原则。更重要的是,有针对性地指定和指导学生阅读某些报刊、杂志、书籍和网站,传授的是学习会计的方法,培养和锻炼的是学生获取知识、分析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这种能力,不但可以帮助学生在走出校门之后不断地更新和扩展自己的知识面,从而不至于被日新月异的信息社会所淘汰,而且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人格和理念。在会计职业道德的培养方面,传媒的披露和报道带来的震撼和影响比理论灌输和说教更为深刻。丰富教学内容,可以使职业道德教育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革新教学方式。
1、跳出会计学会计,跳出会计教会计。
会计学不光可以联系财政、金融、贸易等经济类学科来教,而且还可以涉及政治、哲学以及自然科学的各个领域。就职业道德而言,在基础会计课程中尤其适宜穿插哲学的教育,使学生形成一个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让学生通过基础会计的学习首先就要明白,只要干了会计就意味着承担了责任和义务,就应以诚信作为做人之标准,把诚信视同生命一样珍贵,宁可不千,也不违背良知。
2、在基础会计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
教师广泛查阅资料,寻找职业道德方面的案例,这些案例要适合于初学者分析,并且要包括正。反两个方面。教学过程中教师指定任务,引导学生围绕案例展开小组讨论,教师抓住时机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通过正面案例的引导作用和反面案例的警示作用来提高学生的会计职业道德。
3、开展会计专题的辩论赛。
在基础会计教学的各个阶段都可以开展会计专题的辩论赛,基础会计的学习中可以针对会计一般原则的命题开展辩论。学生乐意通过辩论的形式积极参与到会计知识的主动学习和思考当中,他们往往不遗余力地查找资料,力争以充足的论据,鲜明的观点表达自己的见解以说服对方。例如,可以让学生就企业的广告费的核算进行辩论。“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要求划分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传统上将广告费归人收益性支出,作为费用列示在利润表内,然而,广告树立了企业的品牌和形象,广告费用无疑会与企业未来各年的销售收入相关,为什么不能资本化为商标这种无形资产呢?”学生通过激烈辩论,可以深刻理解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这一基本原则,在以后的会计工作中做到既不高估资产,也不低估费用。
4、充分利用互联网加强信息沟通。
课堂上的时间是极为有限的,教师在课堂上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叉多为单向交流,学生是否掌握了知识要点,除了课后争分夺秒的问问题,一学期一次的期末考试,以及可以抄袭标准答案的课后练习以外,几乎没有其他的反馈渠道。互联网可以改变这种状态。我在百度上开通了一个财经学习空间,在我校开设基础会计的班级公布地址和密码,其作用相当于一个班级留言板。我每天都会将我认为值得向学生推荐的文章转贴上去,上面有很多关于如何识别虚假会计信息,如何完善监管体制,如何正确运用一般原则一类的文章,学生浏览之后可以随时发表自己的感触和见解,参加讨论。这样可以使学生接触到最前沿的会计资讯(当然包括职业道德方面的最新资讯),也可以了解学生对一些问题的见解和看法。
(三)、改革评价体系
一般课程的评价是由平时成绩以及期末考试综合构成的。由于前述的种种革新的教学方式,便产生了诸多革新的评价方法。
1、平时成绩
传统上,平时成绩一般根据学生出勤率、上课回答问题情况以及课后完成作业情况来评定。然而,这些传统方式存在很大的缺陷,比如说,出勤率高的同学不一定认真听课,认真听课的同学或许理解能力不强,而出勤率不高的同学也许是因为已经掌握了该门课程的知识而希望把时间花在更有价值的地方。至于回答问题以及课后作业完全可以从参考书上或其他同学处找到标准答案,这样得来的平时成绩不能真实反映学生的实际水平。平时成绩应该全面考虑个人接受知识,理解知识,运用知识甚至创造知识的综台素质,尤其是应该重视对职业道德德的考查。
2、期末考试
关键词:会计学;教育问题;改进研究
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9)26-0235-03
市场经济的发展,更加关注企业价值的大小,企业财务决策成为了企业管理决策的核心,会计信息作为财务决策的重要依据,直接影响着企业财务决策的质量和水平,因此,要培养学生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求的能力和素质,会计学成为了商科专业普遍开设的一门学科基础课程。然而,当前应用性本科会计学教育的现状并不乐观,学生获得的会计知识和能力与课程所期望的教学目标存在较大的差距,课程学习之后,大多数学生仍然不具备基本的会计职业分析能力,不会运用复式借贷记账法进行经济业务的账务处理。为此,笔者针对应用性本科会计学教育实践活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探寻改进会计学教育问题的办法,以使会计学教育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使学生勤于思考,善于动手,最大程度地发挥其创新能力。
一、当前会计学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教师的会计理论知识储备不足,学生的会计视野受限
当前,《新准则》正引导着会计学理论教学进行知识更新,《新准则》体现的是我国改革开放、经济融入世界一体化,会计国际趋同、等效发展的必然结果,是国家经济发展状况对企业经济业务和事项的影响情况的具体表现,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中企业会计账务处理的规范操作制度与要求。讲解《新准则》,解析会计学基本理论,不仅可以使学生了解会计学基本理论的原则原理,而且还能够激发学生运用经济学、管理学知识去思考和构建会计知识体系,培养学生的会计职业判断能力。然而,如果教师的会计理论知识储备不足,则不能实现上述教学效果,也不能帮助学生开阔会计视野,就势必影响到学生的商科素质与能力培养,导致商科专业开设会计学课程的教学目标得不到实现。不幸的是,当前应用性本科商科专业的大多数学生认为会计学课程与社会经济现实联系甚少,准则和法规的文字条款让人产生封闭和孤立的感觉,学习起来索然无味,根本谈不上学习是一种乐趣。
(二)课程目标把握不准,教学重心移位
会计学课程是商科专业学生学习财会知识的启蒙性课程,它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会计价值观念、会计职业品格和会计实务操作技能,其具体目标是为财务会计课程的学习奠定理论和实务方面的基础知识。会计学与财务会计在知识体系的构建上是不同的,会计学侧重于会计价值观与会计职业品格的社会成因、会计基本理论体系的构成和会计实务技术基础知识的学习;财务会计则强调会计准则对会计实务操作的指导,其教学重心为会计要素确认、计量和报告的会计职业判断与实务分析能力培养,因而会计学课程的学习与财务会计课程的学习有很大的差异。
在会计学教育实践活动中,由于教师对会计学理论知识的欠缺和对会计学课程教学目标的把握不准确,致使现行会计学教育以会计业务分录编制为重点,并把财务会计课程的业务分录编制大量挤进会计学课程,从而使会计学课程严重增负,导致学生强烈反响会计学课程学习难度太大,会计知识浩瀚博大,会计学习苦海无边。
(三)教学方法呆板单一,教学内容枯燥乏味
会计学教育实践活动中,教学方法不当是普遍现象,学生普遍反映会计学理论概念太多,且不是生活中的常见名词,需要依靠记忆才能牢靠掌握,教师讲授名词概念的法宝就是誊写教案,并要求学生笔记,学生课堂作笔记,课后背笔记,考试复习笔记,实在是枯燥乏味,厌学之极。
(四)结果型教学范式流行,学生学习能力受挫
现代会计强调以会计理论指导下的职业判断为先导,企业应该在准则和制度的规范下采取与本单位实际情况相符合的会计核算制度,即企业会计核算是在职业判断与会计技术相结合的基础上进行的活动。
在会计学教育实践活动中,强调会计业务分录编制的教学活动,使会计学变成了一门财务技术学,然而,教师在把握技术学的教学尺度方面也存在一定问题,教师讲授经济业务和事项的会计处理时,往往注重于借贷方向、金额和会计分录的技术规范,对会计业务处理的原理缺乏分析,对经济业务和事项的性质不能深入剖析。这种“书本式”的“技术规范”教学指导,使学生对经济业务和事项的会计处理不是结合现实经济活动来理解,而是死记硬背,当面临经济业务和事项时不是首先进行分析判断而是执迷于寻找标准答案,与此同时,学生滋生了对会计的高深莫测之感,认为每个数字都是金钱,每笔业务稍有疏忽就要流失资产,学生普遍认为学习会计学课程最需要的是细心和耐心,创新思维派不上用场。由于学生采取过于审慎的态度学习会计学,学习极为变动,难以举一反三,课程“学习到哪里就只会到哪里”的现象十分普遍,束缚了商科学生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创新能力和创造能力发展!
(五)忽略实作教学环节,技能训练缺失
会计学课程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强调实作技能训练,“凭证――账簿――报表”的业务处理流程,需要通过模拟实作才能加深学习印象,以此帮助学生理解书本上的原理知识,把书本上的知识转化成自己真正的技能。但是,当前应用性本科会计学课程普遍没有进行会计业务流程实作教学,学生误以为学会了编制会计分录就等于掌握了会计核算方法体系的运用技能,从而降低了会计学课程的学习质量。
(六)考试命题设计对会计学教育产生导向偏误
由于会计学学历教育考试暂无国家统一标准,应用性本科通行的做法是由任课教师自主命题,自主阅卷,自主评定学生的成绩。考试是课程学习的指挥棒,应考合格取得学分的驱动必然使学生关注试卷题型设计和考察内容。现行应用性本科会计学试卷命题特点主要为:(1)从试题题型看,名词解释、简答题达到30%以上的试卷居多;(2)从试卷内容看,概念记忆和会计分录编制是考察的主要内容。很显然,这样的命题设计不能很好地覆盖会计学课程的知识点,也不能很好地测试学生技能实作水平,必然误导学生机械记忆学习方式的泛化。
二、当前会计学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会计理论知识更新速度快
会计具有社会属性,会计在社会经济活动中充当重要管理者的角色决定了会计理论必然根植于社会经济改革发展的大环境。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经过了三个不同的发展阶段, 即:1978―1992年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准备阶段,1992―2001年进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阶段,2001年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简称WTO)后,经济体制逐渐进入世界经济一体化阶段[1]。在此过程中,会计的社会经济管理职能不断发生着变化,人们对会计的认识由“工具论――信息系统论――管理活动论”发展,会计制度和规范几经修订,1985年颁布实施《会计法》,1992年颁布“两则”、“两制”,1999年修订《会计法》,2000年颁布《企业会计制度》、《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2006年重新修订《会计准则》[2],这就使得会计在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知识底蕴更加丰富,加快了会计理论知识的更新频率。随着会计经济管理职能的扩大,会计教育更加普及,同时也要求会计教育工作者要注重会计理论修养,加快知识更新,以此提高会计教育质量。
(二)教师的知识结构需要改良
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普及化的改革发展,使商科专业为主的应用性本科大学迅速膨胀,商科专业普遍开设会计学课程,由此促进了会计学教育的需求扩张,致使会计学教师一度紧缺,于是,其他学科的教师纷纷改行加入会计学教育行业,一些刚刚毕业的非财会专业硕士研究生也加入了会计学教育行业,这样一来,会计学教师队伍庞大了,然而,教师的素质并不胜任会计学教育工作。教师本身就缺乏会计理论造诣,仅凭懂得会计实务的分录编制原理就从事会计学教育,必然导致会计教学不联系社会经济现实,因而很难驾驭教学,再加上没有从事过财会工作,从来不做账,自然就不能教会学生做账,教师没吃透会计学知识,自然无法从教学方法上改进教学,保障课程的教学质量。
(三)学生不具备职业素质
应用性本科学生生源主要来自普通高中应届毕业生,从学校走向学校,学生没有社会实践经验,不懂得企业管理,从来没有接触过财会知识,因此,会计是个新概念,会计学课程中的专业术语就更加新鲜,这就决定了学历会计学教育不同于职业会计学教育,学历会计学教育要求教师具备较高的会计理论造诣。
(四)实验室教学硬件资源有限
由于应用性本科商科专业学生膨胀太快,学校实验室的硬件条件只能满足财会专业高年级学生进行会计实作训练,其他非财会商科专业以及低年级财会专业则不予考虑会计实作课程安排,会计学是所有商科专业的学科基础课程,教学计划安排会计学课程都是在低年级进行,因而,会计学课程实作训练就没有实验室作为教学保障,加之任课教师有意忽略会计学技能实作训练,致使会计实作教学环节被迫删减。
基于应用性本科会计学教育现状中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解决会计学教育现行问题应以学历会计学教育特点入手,从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加强会计学课程质量控制和改进实验教学三个方面来进行。
(一)提高教师队伍素质
1.提高对会计理论重要性的认识
学历会计学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决定了会计学教育必须帮助学生理解会计的社会属性、社会责任,会计的社会经济管理职能,帮助学生树立受托经济责任观、社会诚信观,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理念,指导学生学习会计准则和制度规范的理论体系,懂得会计是对原则和方法进行选择和运用基础上的会计核算方法体系运用。会计核算离不开理论指导,为此,会计教育工作者需要拓展社会学、经济学、管理学等方面的知识,追踪我国改革开放历史背景,对比研究新、旧会计准则变化中蕴含的丰富知识,以此提升自己的会计理论修养。
2.改进教学方法
会计学作为学科基础课程,其内容结构体现为知识模块组合,即会计价值基本理论;会计法规和会计准则基本内容;会计方法体系;企业经营活动与主要经济业务和事项;借贷记账法实作技术;会计业务流程;会计发展方向。这些内容旨在为学生搭建会计学科基本理论框架和实务操作基础知识。这一结构体系决定了会计学课程的综合性,因而否定了“会计是同数字打交道, 而不是和人打交道”的财务技术观的片面性,说明了不重视会计理论而片面强调会计业务分录编制的教学不可取[3] 。
会计学课程体系的模块化,决定了会计学教育方法不宜采取单一形式,教师应根据课程模块的特点选择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如会计价值观和职业品格教育适宜采取案例教学法,法规和准则学习适宜采取例证法,企业主要经济业务和事项的学习适宜采取流程法,借贷记账法学习适宜采取结构法,会计业务流程学习适宜采取实作法,会计发展方向的学习适宜采取分析法等,在课堂组织方面,应改变“填鸭式”灌输,采取“启发式”教学,将经济业务和事项进行社会生活还原,引导学生贴紧社会经济管理活动,增添学习趣味,并以讲授、提问、讨论、小组协作、实作训练等多种教学形式,激活课堂,促进教学互动,增强教学效果。
3.加强教师培训
会计学教育的普及发展,使精品课程和继续教育等方面发生变革,学校应鼓励教师积极参加精品课程学习和继续教育活动,鼓励教师成为“双师型”、“双证型”人才,促进校企合作,除此之外,还应组织校内公开课,加强教师之间的观摩学习与交流,以此提高教学工作的能力。
4.提高现代教育技术水平
会计学知识体系综合性强,信息容量大,宜采用现代教育技术,增强教学效果。这种做法,也是会计职业发达国家的通行做法,老师提前把大纲、讲义、资料或相关知识等到网上,便于学生预习功课和免费打印后保存教学资料;在上课时老师采用幻灯或投影,节省了大量板书时间,授课速度快,内容涉及面广、课程信息量大[4] 。
(二)加强课程教学质量控制
1.教学大纲质量控制
应用性本科应制定课程教学大纲,以教学大纲规范来控制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进度等,从而防止随意增添或删减教学内容的“扬长避短”行为,维护会计学知识体系的完整性。
2.教研室质量控制
应用性本科应建立学科教研室,指导教案、课件、试卷制作的规范和质量达标,开展教研活动,探讨会计学“重理论、轻实务”或“重实务、轻理论”的教学弊端,树立“能力与素质并重”的先进教育理念,推进会计学教育改革。
3.教学检查质量控制
应用性本科应定期进行教学检查,组织专家随堂听课,检查课堂教学互动情况,召开学生座谈,广泛听取学生意见,促进课程教学改革。
(三)改进实验教学
会计学实验教学可以帮助学生认识会计纸质媒介,学会“凭证――账簿――报表”填制和会计业务流程操作,从感性认识上加深对会计学原理的理解,从而掌握会计核算方法体系。会计学缺少了实验教学环节,就等于纸上谈兵,苍白无力。但是,会计学实验教学并非是离开了实验室就失去了存续的空间。
成本会计教学工作总结一时光飞逝,转眼之间一学期过去了,可以说紧张忙碌而收获多多。同时非常感谢学校的领导和老师对我的关心和帮助,使我在各方面都有进步和提高。以下为我对本学期的总结:
一、教学方面
我承担了20XX级会计电算化1、2班的《基础会计》教学工作。基础会计是会计学的基础课程,是学习会计的起点,对于学习会计学的学生来说,尤为重要。
为了能上好这一门课程,我主要做了以下几点:
1、认真备课、上课和总结。每堂课都做好充分的准备,及时调整和补充课件,课后及时对课件做好总结。
《会计基础》是会计专业学生核心课程,针对学生才学习完“基会”就直接过渡到“初财”且会计准则新修订的实际情况,我在课程准备时力求做到深入浅出;同时,在教学安排中,尽量把准则中新的内容传递给学生。
为了实现学校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方针,让学生能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在课堂时间安排上多调动学生们的实际思考和动手能力;让学生能在动手过程中学习会计知识,以达到学期末学生能独立的对小企业进行做账、登帐和出具报表等实际操作能力。
充分调动学生们对会计学的兴趣和爱好,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多和学生讨论社会中与会计学和经济学有关的新闻和事件,例如:公司上市年报、达芬奇事件等。
此课程也是会计从业资格的必考科目,多搜集考试相关类型和重点,为学生考取从业资格证书做好准备。
2、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
考虑到上课班级人数众多,每次课下课后,我及时与学生沟通,了解同学对这门课程的学习动态并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尽可能照顾到大多数同学的学习进度。
多从本校和网络上听一些知名老师的精品课程,从中发现自己讲课中的不足,以近一步提高自己的上课技能。
3、虚心请教其他老师,找到自己和别人的差距。
在教学上,有疑必问,同时多听老师的课,做到边听边讲,学习别人的优点,克服自己的不足。
4、认真布置作业,做到精读精练。
为了做到习题有针对性、有层次性,我收集各种辅助资料,对重点题目和难点进行详细的答案解析,力求每一次练习都起到最大的效果。
5、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
二、工作方面
我严格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不迟到、不早退、有事主动请假。在工作中,尊敬领导、团结同事,能正确处理好与领导同事之间的关系。
三、今后努力的方向
1、加强自身基本功的训练,优化自己的板书,在课程安排与设计上,力求让自己的教学风格更为简洁明快。
2、对吸收能力慢的学生多些关心,多点爱心,再多一些耐心,使他们在各方面有更大进步,做好教学个人工作计划。
一份春华,一份秋实,在教书育人的道路上我付出的是汗水和泪水,然而我收获的却是那一份份充实。我觉得自己是幸运的,更是欣慰的.欣慰的是我生活在一个团结的充满人情味的教师群体氛围中,尊敬的领导、热情的教师和活泼可爱的学生让我感到了大家庭般的温暖,让我把一生矢志教育的心愿化为热爱学生的一团火,将自己最珍贵的爱奉献给孩子们,用满腔热忱去对待自己的工作和生活。
成本会计教学工作总结二一、实务操作与理论学习同样重要
会计是一门实用型很强的学科,仅仅记住一些理论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要学会应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始终贯彻“理解、掌握、运用”这个思想,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将理论很好地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去。
在我讲解理论的时候,经常联系大量的具体的经济业务,学生很容易理解并记住一些理论知识。但那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学会应用,这也是学习的目的。如基础会计课程中的关键是做会计分录,为了让学生掌握该部分内容。每学一个账户,我都会随机出几个业务题,让学生作会计分录,通过做题,学生会很好地体会该账户的用法,借方记什么内容,贷方记什么内容,期末余额在哪一方,表示什么意思。这样讲完所有的账户后,学生只是理解了各个账户,还不会具体应用,一些账户学生容易混淆它们的用法。因此我首先分类练习,主要分下列几类:筹集资金、供应原料、生产过程、销售过程、利润及分配过程等,每一类让学生做大量的真实业务练习。为了节约时间,通常我读业务题,同时让学生理解分析,然后学生依次按顺序站起来回答,因为每个学生必须站起来回答,所以他们不得不努力思考,站起来表现一个最好的自我,整个教学过程很流畅。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为将知识系统化,给学生某企业一个月的经济业务,带领学生作一遍,再给学生另外一个月的经济业务,让学生自己做。同时提醒学生注意,作练习的时候要考虑该题目考查的知识点,应用那些知识。这样反复练习,可使学生将实践与理论紧密结合起来,从而牢固掌握会计理论知识和实务操作技能。
二、课堂学习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再学习的能力
在学校里,那些自学能力强的学生,往往是出类拔萃的学生。因此对学生的教育,更应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我觉得这个问题在我们学校更是如此,学生自学的能力特别的差,没有主动学习的习惯。从我大学学习的经验来看,学期结束,大部分学生不会看课本,而且即使看也只是看一部分,很少有学生系统将课本看一遍,所以也就很难将所学知识系统化。因此在我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和再学习的能力。
具体说来包括课前预习,每次下课之前我都要求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并且提出一些具体的问题,在下次上课时让他们回答,问题越具体,学生通过看书就回答得越准确。要求他们带着问题去看,看书的过程中要不停地问自己“为什么”。同时,由于我带的班是商务管理专业,在课堂上注重对会计前沿问题的探讨和讲解,尤其注重对财务分析与财务管理的内容的讲解与分析,而且还推荐相关书籍,建议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去阅读和学习。
三、亲其师而兴其学,乐其友而信其道
学生对一门课程的兴趣,在一定程度上源自于对老师的印象。一位优秀的教师除了在教学上要有创新外,在师德师风上的优良品质的塑造也同样重要。因此,我认为学生对老师的好感,更加体现在对学生的课外学习生活的关心与帮助上。在担任05级基课程的教学时,我利用课余时间为学生学习、生活和工作等方面提供了一些帮助,主要有:
(1)组织学生观看“余世维”在时代光华管理学院的《成功经理人》讲座。目的是教会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教会他们要想成为一名成功的经理人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等。
(2)认真听取学生对我的教学方面的意见,与学生交流,商讨改进的措施。
(4)对学习缺乏动力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了解其产生的原因,并对症下药。 当然,对于我们这些青年教师来说,教学经验不是很丰富,还需要今后不断的积累。例如,我将在会计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今后整改的思路与措施总结如下:
(1)进一步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一方面,进一步加强自己的师德师风建设;另一方面,能将科研和教学有机的结合起来,以科研带动教学,以科研方法作为教学的源动力,以科研成果作为教学的奠基石。
(2)根据课程和学员的实际情况,能进一步探索和创新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为真正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做铺垫。
(3)加强网上资源的建设和利用,提高教学资源的利用率,进一步探索新的教学模式,使所培养的人才能更加适应社会的需要。
总之,我作为一名教师是始终把学生的根本利益放在第一位,切实把关心学生的工作做好、做深、做细、做实,让学生满意。
成本会计教学工作总结三会计专业教学工作担负着为国家、社会培养输送会计专业人才的重任,为了培养出更多适合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会计人才,在会计专业教学中不仅要将会计知识传授给学生,还要更多地去培养学生们对会计专业的兴趣和热爱,提高学生职业道德修养,使之能真正成为服务社会的专业会计人才,会计教学工作总结。
一、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引导学生入门开始
对于选择会计专业的学生来说,进入学校学习会计是他们从事会计工作的一个启蒙,在这个时期要更多地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建立学习动机和学习目标,因为有了学习动机就会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培养出学习兴趣。
作为会计教师,在这个阶段的主要任务是要带领学生进入会计领域,领略会计工作的重要。教师在向学生们传授专业知识时不是简单的灌输,而是更多地注重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树立为会计专业奉献终生的人生理想。
为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专业教师需要做多方面的准备工作,比如在讲授“基础会计”时,针对学生刚步入校门,缺乏对会计主体和会计工作的认识,因此在开课之前,首先要对学生进行认识实习,将认识实习作为基础会计学课程的导入课程。首先,带领学生到不同的企业去参观,参观的单位可以选择加工业、制造业、商业企业等不同类型的企业,了解企业的生产流程和会计机构的设置情况,帮助学生建立会计主体的概念。其次,增强学生对专业的认识,聘请有丰富经验的会计人员讲解会计在企业中的作用和如何做好会计工作等内容。认识实习可以列入会计专业教学计划,但实习时间一般不要太长,主要去几个有代表性的单位即可。
二、认真选择与授课对象想适应的教材,合理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目前关于会计学课程的教材比较多,这些教材大多体现了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为指导会计实际工作起了重要的作用。但就内容来说,有的重理论、轻实践,有的则比较注重实践内容的介绍。针对这些情况,教师在选择教材时必须要慎重,要结合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学生的水平,选择与授课对象相适应的教材。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会计学的授课可以充分利用现代技术手段,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教师除了采用传统的讲授方法之外,还可以采用多媒体,制作会计课件作为会计教学的辅助工具。当然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合采用课件教学的,比如企业的生产流程、会计平衡公式、会计的循环组织程序、财务报表等内容可以采用课件教学,因为在这些章节中有大量的图表和程序图,借助多媒体设备可以将复杂信息进行转化和分解,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在利用现代教学手段的同时,教师还要用实物教学法让学生接触大量的凭证、账簿、报表等,加强学生的感性认知,消除书本和现实之间的断层,收到良好的效果。
三、加强实验教学,使课堂理论教学与实践有机地结合
会计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做好会计工作不仅需要扎实的理论知识,还需要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动手操作能力。传统的会计教学比较注重理论知识的培养,忽视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为了使学生毕业后尽快地进入工作角色,适应工作岗位,应该进一步地强化实验教学的工作,工作总结《会计教学工作总结》。
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要从几个方面同时入手,首先,在理论教学中,作为理论课程教师在讲授理论课程时就要注重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并且要强调实践课程的重要性,让学生明白学习理论知识的最终目的是为以后学习实践操作作准备,做好渗透工作,达到实践培养的目的。其次,加强会计实践课程的教学,丰富会计实践课的教学内容,比如,在进行基础会计的实验教学中,针对学生刚接触会计学的实际情况,可以设计简单的会计实验资料;在进行财务会计的实验教学中,可以设计复杂的会计实验资料,也可以分岗位进行实验教学,还可以设置企业一个月的经济业务,对企业一个会计期间的经济业务进行系统的处理,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再次,还可以建立校企合作关系,带领学生到企业去参观了解企业生产流程,到企业财务部去实习,感受企业财务部门的工作氛围和工作组织方式以及业务处理情况。
最后,给学生布置寒暑假作业时其中一项是要求学生利用寒暑假时间开展社会实践,要求学生每一个假期到企业财务部去熟悉一个会计岗位,最后由企业给学生作出实习期间的实习鉴定,这样使学生尽早地接触会计实践。
四、建立完备的会计学科考核方法
会计理论知识的考核可以根据每个单元的内容确定检测试题,检测试题要求有一定的覆盖面,突出重点,尽可能训练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检测结束,给出检测结果,同时归纳出存在的问题,最后将各单元检测的成绩纳入期末总成绩[1]。也可以采用知识竞赛的方式,这种方式下可以在班级内部分成若干个竞赛小组进行竞赛,也可以以班级为竞赛主体在整个会计专业中开展竞赛。小组竞赛方式是全员参与覆盖面广,取胜的学习小组可以用适当的奖品予以鼓励,在教学中要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教师可以将竞赛成绩记录记入平时成绩最后汇总在期末成绩中。班级竞赛方式是在班级中挑选学习成绩优良者参加,这样可以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学生们出于集体观念,都想在竞赛当中为班级争取得好成绩,在这个过程中就达到了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目的,这些方法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效果非常好。
会计实践操作的考核可以根据教学进度进行,完成一个阶段的教学内容就马上进行测试,比如,讲授了货币资金的核算内容,就测试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的登记;讲授了原材料按实际成本计价的情况下发出材料的核算,就测试原材料明细账的登记等等。这种方式既能将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也能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另外,也可以采用分岗位测试的方法,在学生学习完所有的理论知识后,按会计岗位来上实践操作课程,然后按会计岗位进行测试,比如出纳员岗位、记账岗位、会计岗位等所应掌握的经济业务内容,教师给出系列习题,过关的同学发放相应的技能证书,证明学生在校期间对不同会计岗位的掌握程度,这种方法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五、以德立才,注重加强学生会计职业道德的培养
摘 要:笔者结合多年教学经验,总结了“一听二记三练四测”的教学方法,以提高《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教学效果和考证通过率。
关键词: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教学实效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1422(2014)03-0100-02
《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是中职学校计会专业的专业课,也是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必考科目。如何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这是摆在中职财会专业教师面前的新挑战。通过多年的教学经验,笔者总结了“一听二记三练四测”的教学方法。
一、“一听”:学生上课认真听
中职学生思维敏捷,动手能力强,对新事物的接受快,但是大部分学生学习基础相对较差,学习积极性不强,自我学习能力较弱。所以,要求学生课前预习,能做到的并不多,只能在上课中要求学生认真听。如果学生确实能认真听,学生掌握的知识程度会在30%以上。
二、“二记”:教会学生多种识记知识的方法
如教会学生课后画思维导图。由于课堂教学信息量大,学生若采用传统(图1)的线性记笔记方式,会存在笔记记录不全、记录后不易复习、知识掌握效率低等情况。如果课后采用思维导图记录法(图2),可以让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进行梳理,将课堂学习内容图形化,利用线条、符号、词汇和色彩画出自己的思维导图,这样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和理解,使复习更具条理性。因为学生的思维意识不一样,导图的样式会千奇百怪,这样也可以杜绝学生抄袭。学生如果能认真去做思维导图,知识掌握的程度会提高到50%~60%。
教会学生在理解和记忆知识时,要注意以下一些问题:
1.关键词。《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考证的题型是单选题、多选题、判断题各20道,不定项选择题10道。也就是说这些题目都是客观题,那么学生在记忆时,主要就是记关键词,包括前面所讲的课前小测也是要求学生写出关键词为主。关键词能记住,考试中答题的准确度就能拿捏不出错。
2.时间。时间方面的记忆,要注意几个情况:一是无规律的时间,如某法的通过、实施、修订等;二是有规律的时间,如:税务登记中的开业登记、变更登记是30天,注销登记为15天;三是无规律但有道可循的时间,见图3。
图1 传统记录法
图2 思维导图法
3.有前提。很多时候学生在记忆时,往往会忽略了法律法规中的前提条件,这样就容易丢分。如:【判断题】银行不得为任何单位或者个人查询账户情况,不得为任何单位或者个人冻结、扣划款项,不得停止单位、个人存款的正常支付。【答案解析】该说法就忽略了前提“除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外”。
4.陷阱。一些常识问题,中职学生没实践基础,有答题时也很容易中招丢分,这就是专家出题时给的陷阱。如:支票的出票人签发支票的金额不得超过付款时在付款人处实有的存款金额。禁止签发空头支票。这里的陷阱就是“付款时”,可以改为:出票时、签发时、开具时。
三、“三练”:课后要求学生完成练习
包括练习册的习题和老师另外出的练习。而且在练习的过程中,要求学生找到题目对应知识点在书本中的位置,并根据题型不同用不同的彩色笔标示。如果学生确实能按老师要求的去做练习,学生掌握的知识程度会在原有的基础上再提高10%~20%。
四、“四测”:对学生进行测验
一、注重习题的编排、选择、归类,及时讲解练习
我们企业财务会计学科的配套作业是高教社出版的《企业财会会计习题集》,里面的练习是整章的,不分节,更不分课时。所以教师常常是上完整章或者上完一节教材的内容后才开始讲解习题。例如《应收及预付款项》这一章,第一次教学时我是在上完全部的理论知识后,再上习题课,但是如此一来习题量非常大,可能需要连续两到三节课时才能讲评完习题。这样的授课节奏效果很差,因为一是没有将新学的坏账准备、应收票据贴现等知识及时地通过习题的形式进行理解、巩固、掌握;二是等整章上完再统一讲习题,学生早就忘记了“坏账准备”习题原先解题时的思路;三是连续两到三节的习题课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所以我通过将学生手边的习题按课时划分,让学生每节课下来都有对应习题,能对每课时学的知识进行及时复习、巩固。如果配套教材无法满足,我就自行编排习题。如第三章第一节“应收账款”,将其习题分为两块,分别为“现金折扣”“坏账准备”。参考会考题库,高考习题与会计实务编制客观题、计算题、文字分录题和原始凭证表述的实践操作题。做到“课清课结”,理实合一,这样的习题课锻炼了学生的会计实践能力,为今后的就业奠定了基础。
二、激发学生的激情,将“输液式”转化为“参与式”
但在我的教学过程中出现了这样一种状况:单元测试前我出了一份习题,预想着学生迫于考试的压力会认认真真地去完成,上课的时候会认认真真地听我分析。结果很出乎意料,在我卖力地分析着为什么选A,为什么不选B的时候,只有几个成绩稍好一点的附和着,大部分学生就在等着下题的答案,答案揭晓了,一切就完成了。作为老师感觉失败,没有成就感。课后我对上述情况进行了反思,为什么这么重要的考前热身习题课会出现这种惨败的效果。其原因在于:新课与习题课相比,新授课课堂形式丰富、新知识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所以学生一直处于兴奋状态,不容易疲劳,学生自然成了课堂的主角。然而习题课中唱主角的却往往都是教师,学生成了台下听报告的听众。于是在课堂上他们就分成了这么三类:第一类是会跟着老师的步调,专心听讲的;第二类是对这门课不感兴趣的,他们早就心不在焉,等着下课向其他同学借答案抄的;第三类是已经会做练习,不想再听老师“唠叨”,自顾自看书的。如何才能让习题课变得更加有声有色,真正发挥习题课的功能,提高习题课的教学效果?在第二个班级上课时,我吸取教训,转化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心理学上说,浓厚的兴趣可以激发学习的激情,能取得最佳的学习效果。所以我放弃了原先“输液式”的讲解,转化角色,促使学生参与进来,激发学生的激情。在另一个班级的教学过程中,我把班级分成4个大组,像电视中益智节目般,釆用比赛的形式。客观题分成必答与抢答。必答题由笔者随机在每组中指定学生回答,回答不出小组不加分。抢答题由小组选出代表回答,答错倒扣分。并且要求回答的不仅仅是一个答案,而是必须分析出为什么。分录题由各小组代表抽签选号。对于有难度的选做题,加大分值。总分高的组,组内成员全部给予一定的奖励,但是小组里不参与的同学要被红牌罚下。授课形式改变后,使得平时不愿意听课的学生也积极主动起来,开始翻书啊,与前后桌同学讨论答案啊,有时还客串小间谍探听别组的情况,直到下课铃响起同学们还意犹未尽,还主动要求笔者把最后几个问题的答案揭晓并宣布获胜团队。这次课下来笔者感觉课堂气氛、教学效果比第一次课有较大的改进。从效果上来讲,学生不仅弄懂、理解了题目该怎么做,为什么这么做,同时还锻炼了学生的胆量、表达能力,更增强了集体荣誉感,营造了学生互学互助的好氛围。而且在课堂上必答题、抽答题的题型交替进行,使课堂节奏一张一弛,学生、老师都感觉到轻松、愉快。
三、结语
总之,要提升会计教学质量,就必须充分发挥习题课的作用。这需要教师不轻视习题课,根据教学情况不断革新习题课,与新课完美结合,顺利完成会计教学任务。
作者:方琴 单位:浙江省余姚市职成教中心学校
【中图分类号】G420
一、美英澳会计教育的特点分析
1 美国会计教育的特点
美国是会计教育最发达的国家之一。美国会计教育非常重视会计入门教育。美国会计教育改革委员会AEEC在1992年6月公布的《会计教育状况公报》中强调第一门会计课程的重要性,建议各大学在开设会计专业课程之前,应开设一门对会计学做总体介绍的课程,名称可以叫《会计学导论》它主要介绍会计的环境历史、发展、未来、会计信息在企业管理者 投资人和政府管理人员决策过程中的作用。会计入门课程的开设有利于培养学生对会计专业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加强学生对会计专业的认同感,也为学生日后学习其他会计课程奠定了基础。在美国,会计教育界必须根据会计职业界提供的需求信息,订立会计教育的目标。 会计职业界对会计人才的需求信息能通过一定的渠道反映给会计教育界,并不定期地对会计教育状况进行评估。因此,美国会计教育总能培养出符合会计职业界要求的会计专业人才。
2 英国会计教育的特点
作为会计职业起源地的英国,在会计教育方面一直以注重学生素质和能力的培养而著称。 英国会计专业都会在英国高等教育质量委员会规定的质量框架下,围绕着专业知识的构建、认知和智力技能、核心和转换能力、实务操作能力4 个方面提出自己的教学目标。英国会计教育中的课堂教学分为:讲授、辅导、研讨三块。 课堂“讲授”一般分专题进行。老师课堂上讲解的大约只有 30%的课程内容。讲解重点主要是:专题的框架结构、重点和难点、各专题新理论新观点,列出本专题需阅读的参考书章节以备学生课后阅读,大部分参考资料必须由学生自己到图书馆或上网查找后认真学习才能掌握。学生课下需花大量时间阅读查资料做项目。“辅导”课人数较少 一般是辅导员单独针对某个学生或者某个小组进行辅导和解答学生的疑问。内容集中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辅导正在做的作业和讲评已经完成的作业。“研讨” 是课堂讨论。一般由老师预先布置主题,学生课下准备大量资料并进行分析,在课堂上学生提出想法及观点并与同学和老师研究讨论。
3澳大利亚会计教育的特点
澳大利亚的会计课堂教学活动也有三大模块组成,即“授课”、“小组讨论与辅导”、“课堂练习与辅导”。“授课”时讲授课程中的理论与技术问题及其内在联系;同时还针对课本、规定的阅读材料或案例中所涉及的焦点问题进行讲解,做出相应评价;有时还播放录像片或媒体中的各种资料补充说明理论问题或实务与技术问题,并将授课内容与其他学习资料整合起来。“小组讨论与辅导”是学生的必修项目,讨论人数不超过 20人。其目的是配合授课时学生在互动的环境中(与辅导老师和同学一起)进行学习, 是一种双向交流的教学活动。它强调分享思想、讨论问题和促进相互理解。根据授课的进度与内容,每周都布置小组讨论的问题和活动,这些问题和活动上传至网页或列示在课程计划的表格中。学生们必须在“小组讨论与辅导”课前完成所有的问题,并为这些问题各准备一份答案,按时交给辅导老师,这些问题将在小组讨论与辅导中进行讨论。 “小组讨论与辅导”与“授课”方式相比更多地强调了教与学中的“学”。教师在课堂中除讲解相关问题外,主要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与问题展开讨论,做出解释与评述。 “课堂练习与辅导”其目的是帮助学生完成作业,以掌握会计技术方面的分析与应用方法。
二 高职会计专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专业发展定位不准确 我国现行高职会计教育仍然沿用本科教育模式,高职院校没有对专业、社会需求进行分析,发展定位不准,职业性和专门性不强,缺乏针对性;思路不清,培养模式特色不鲜明,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体系尚未形成。现有会计教育无法突出高职高专应用型人才的特色,在人才培养规格、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建设方面没有取得突破性进展。因而,难以培养出操作技能强、理论过硬和实务操作水平高的毕业生。
(二)课程结构设置不合理 由于定位不准确,导致课程设置不合理。高职学生学习三年,一般校外实习在半年以上,所以学生在校学习时间不足两年半,而会计教育仍存在传统大专办学理念,公共基础课面面俱到,忽略了高职教育应培养出应用型人才的层次教育理念,没有从高职会计教育培养人才的基本素质要求需求出发。
(三)教学方式方法落后 目前高职会计教育依然沿袭中职或普通专科会计教学的传统,无法实现会计教育应有的培养目标。大多数教师仍以陈旧的教学方法为主,单方面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而学生缺乏兴趣和耐心。
(四)实验实训体系层次低 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都开设会计专业,但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各高校对实训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目前的会计实践教学形式单一,技术手段相对落后,这与高职会计人才的培养目标不相适应 高职院校忽视了试验实训体系,在这方面投入甚少,大部分学校还停留在传统的手工实训和少量的电算化模拟操作,不仅在模拟实训的时间上不合理不能保证足够的时间,另外实训的内容单一,仅侧重于工业企业日常核算的处理。
三 国外教育对我国高职会计教育的启示
1 根据市场需求确立高职会计教育的目标
高职会计教育的具体目标是什么,高职会计学生应具备哪些能力,我国并没有达成统一权威的认识。根据美国的经验,会计教育目标的制定应由会计教育界和会计职业界共同协商完成,会计教育界应根据会计职业界提供的需求信息,来订立会计教育的目标。由于我国会计职业团体的影响力弱,很少参与会计教育的研究,没有对会计教育状况进行评估的权利,会计教育目标基本上是由教育界凭自己的感觉单方面制定的 因此,我国应鼓励会计职业界积极参与会计教育的研究,经常向学校提供会计人才的需求信息,疏通会计教育界和职业界的联系渠道,制定出高职会计人才培养的具体目标。
2 建立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会计课程体系
围绕职业资格证书设置课程体系。我们已经知道:美国早期会计教育的目标是让学生通过注册会计师考试,英国大学的课程设置与专业团体(如 ACCA )资格考试紧密挂钩。我国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课程设置也可借鉴英美国家的经验,将会计理论教育定位于会计资格证书的培训,如会计电算化合格证书、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初级会计师资格证书,并为学生将来完成中级会计师资格考试做准备。简言之,高职会计教育应围绕职业资格证书来进行课程设置,教学内容随着资格证书考试内容的变化而进行适当的调整和改革这样做的最大好处是有利于学生就业,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 加强学生会计实践技能的培训
实践教学一直是我国会计教学中的薄弱环节。在英国会计专业实训课程一般是聘请会计职业界的专家来讲授,他们的讲课贴近实际,讲解他们在工作中碰到的各种实际问题,课堂气氛生动活泼,可以迅速拉近学校教育与会计实务的距离。目前我国推行的工学结合与英国的做法很类似,让会计学生直接进入生产企业财会部门实习,直接向企业会计人员学习会计实务知识和工作技能,逐步完成由学生到会计职业人员的转变。
4 发挥案例教学的优势
案例教学是一种互动性的教学方式,在国外长期的教学实践中体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它改变了传统的教学观念,在教学过程中有利于促使学生学会沟通与合作,同时也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会计案例分析不是简单地来证实某种观点的对错,重要的是提高分析与决策水平,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判断力,对案例提出的问题,展现的矛盾或冲突,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等等。由学习者独立思考把实际情况与有关理论模式和知识联系起来 做出自己的分析和判断。
参考文献:
[1]陈.美英会计本科教育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财会通讯,综合 2010,(03) (下): 152- 153.
[2]孙晓玲.澳大利亚大学会计教育及对我国大学会计教育的思考[J].改革与战略, 2004,(08): 66- 70.
课程名称
管理学
课程类别
精品资源共享课 ■慕课
主持人
/
教学单位
商学院
基本教学资源
(包括课程介绍、教学日历、教学大纲、教案/课件、重难点指导、作业、参考资料等,可以加附页。)
一、《管理学》课程介绍
《管理学》课程理论性强,涉及面广,起到引导学生专业入门及培养学生初步养成管理思维的作用。自2007年我院陆续开设工商管理、市场营销、国际经济与贸易、会计学、物流管理和会计学(国际方向)等专业以来《管理学》就被列为这些专业的核心专业课。课程组结合本校的定位制定了明确的慕课课程建设计划,提出把建设“优秀的教师团队、合理的教学内容、科学的教学方法、高水平的教材”作为我们的建设目标,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突破口,突出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
二、教学日历
课程组根据《管理学》日常教学中的经验、课程特点及慕课建设要求,讨论通过了一个详实、完整、系统的教学日历,明确了教学周次、每章讲授的主要内容、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时数、每章的学习案例等,对教师的教学、学生的自学提供了参考。
三、教学大纲
课题组在原有《管理学》教学大纲的基础上,完成新教学大纲的修改完善工作。新的教学大纲明确了教学目的和要求、课程内容和学时分配、参考书目等内容。
四、教案/课件
《管理学》各讲授章节的课件已按统一模板完成,课件整体设计美观、内容完整;各章节电子教案均已形成,但暂时未按统一模板进行编排。
五、重点难点指导
《管理学》重点难点已在教学大纲的各章节中明确,但是暂未形成专门的指导性资料;以重难点解析,易错问题解答为内容的微课视频也未进行补充录制。
六、作业
课题组开展了习题库建设,形成了近三万字的习题(含答案)资料,能很好地满足学生课程学习中的练习需要。
七、其他参考资料
首先,形成了《管理学》实践教学指导书,明确了各章节的实践教学,以补充理论教学的不足;其次,形成了简单的《管理学》游戏教学指导书,以增加教学过程的趣味性。但由于时间的关系,这两种参考资料都过于粗糙,仍需要进一步丰富和完善。
拓展资源
(包括教学设计案例库、试题与测评、素材资源库、专业资源链接等,可以加附页。)
一、教学设计案例库
课题组结合《管理学》课程的特点,结合教学实际,进行了案例库建设,形成了八万多字的案例及案例分析资料,共35个案例。案例库按照章节编排,每个章节包括案例介绍、教学功能介绍、问题、知识点链接及案例分析等内容,整个案例库建设全面、系统、细致、详实。
二、试题与测评
课题组进行了《管理学》试题库的初步建设,目前形成了20套试题,每套试题包括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名词解释、简答题、计算题、论述题、案例分析题等不同类型的题目,章节覆盖面达到95%以上,能够保证该课程的测评需要;试题答案正在编写中,预计本月底能够完工。对于教学视频中需要穿插的测试题目,暂时还没有完成,接下来需要进一步完善。
三、素材资源库及专业资源链接
《管理学》的素材资源库、专题讲座库等资源还未进行建设,学科专业知识检索系统、在线自测/考试系统,课程教学、学习和交流工具及综合应用多媒体技术建设的网络资源链接还未开始,这些都需要在接下来的时间尽快启动。
教学理念与
教学方法
一、教学理念
《管理学》本着“新鲜、新颖、轻松”的教学理念,在设计和组织上会更具有简洁性、清晰性、层次性、紧凑性和动态性,不仅把它作为知识的载体,更要让它承担起创设情境、学习引导、发起协作、激发会话的建构作用。
二、教学方法
1.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核心,由以教师为中心转为以学生为中心。以激励学生自主学习为目标,从以教师教为主转变为以学生学为主;从以学生听为主转变为学生以练为主、以亲身体验为主。教师甘当“指导者”、“辅导者”、“助手”,积极采用参与式、互动式、体验式等的现代教学方式方法。
2.注重实践教学,综合运用多种模拟实践教学的形式。模拟实践,或称“准实践”,是一种介于直接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之间的一种特定形式。即在课堂内或校园内,引入管理要素,建立仿真环境,营造管理情景,使学生向实际管理者那样进行模拟决策。具体形式主要有:(1)全程渗透案例分析讨论;(2)角色扮演;(3)情景剧;(4)模拟经营决策;(5)调查与访问;(6)管理游戏;(7)岗位见习等。
3.建立纸质、声音、电子、网络等多种媒体构成的立体化教学载体。课程学习资料《管理学案例集》、《管理学习题库》、《管理学试题库》、管理学多媒体课件、相关参考书目、管理基础网络课程等教学辅助资料全部上网运行。
4.教师及时向学生推荐扩充性学习材料(包括相关学术论文、理论前沿跟踪、企业经营管理实例、各类的相关参考书籍等)并指导学生阅读学习,从而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了良好条件。
5.建立以能力为核心的、开放式的全程考核系统。
(1)注重基本理论的理解、知识的运用、能力的培养;(2)实行开放式考核。一是考核范围开放,二是考核方式开放,三是考试标准开放,四是考核知识点与技能点全面开放;(3)多元性与开放性答案;(4)实行全程化考核。学习过程的全程化考核,平时考核与期末考试。平时考核(课堂讨论发言、课后作业、出缺勤等)、期末考核(选择题、简答题、论述题、计算题、情景模拟题、案例分析题等)
6.设立课程论坛、在线交流、在线测试等在线交流栏目,进一步促进教师与学生的沟通与交流。
人员分工
一、课程建设统筹工作(包括人员分工、资料收集整合、工作协调等):
二、授课视频录制、重难点微课视频录制、字幕整理、电子教案及各章PPT制作:
三、课程介绍、课程教学大纲、课程教学日历、习题库(含答案):
四、案例库:
五、试题库:
六、PPT调整:
七、资源链接等技术工作:
专家组
【关键词】课堂有效性气氛教学法反思
作为中职会计专业,培养的是具有一定专业知识,又具有实际操作技能的会计专业人才,而面对文化基础知识越来越差,学习的积极性也越来越差的生源。如何提高课堂有效性,是摆在老师面前的难题,笔者尝试采取一些措施,向40分钟课堂时间要质量,收到一定效果。
1.营造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
1.1给学生灿烂的微笑,会让你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有些老师为了树立威信,总会“严肃”、“不苟言笑”,然而这反而使学生敬而远之,绷紧的面孔只会带来紧张的气氛,令学生不敢亲近你,甚至引起反感,以至不喜欢上你的课。夸美纽斯曾说过:“孩子们求学的欲望是由教师激发出来的,假如他们是温和的,是循循善诱的,不用粗鲁的办法去使学生疏远他们,而用仁慈的感情与言语去吸引他们;假如他们和善地对待他们的学生,他们就容易得到学生的好感,学生就宁愿进学校而不愿停留在家里了。”微笑能给学生带来温暖,拉近师生距离,“亲其师,信其道”,所以教师上课时教态要和蔼,要面带微笑。“每天都有这样的课就好啦!”这是我在微笑教学中最常听到学生的感触之言。
1.2课堂小幽默,舒缓一下枯燥的学习气氛
小幽默可以分为特地准备型、借机发挥型和随机型,一般课堂常用是借机发挥型和随机型。这两种幽默效果很好,但这要求老师反映敏锐,及时地配合。有一天,我进教室,准备上课,却发现黑板还没擦,为了不影响上课的情绪,我没有直接批评值日生,而拿起黑板擦,边擦黑板边说:“这粉笔灰可有用啦,它能将黑发染成白发,同学们都希望我的头发染白成为一名老教师,所以存心不擦黑板,我可不愿意这么快就变老了。”第二次课时,上课前黑板已经擦得干干净净。一次,学生起立时,不小心绊倒了凳子,“哐”一声吓了大家一跳,我说:多好的开场白!我想这声音肯定在提醒我们你的答案很精彩,不容错过,是吗?让我们洗耳恭听!同学们笑完后都认真听答案。
1.3一些小故事,活跃课堂气氛
在讲课过程中,根据学习内容穿插一些小故事,引起他们对该堂课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例如,讲会计监督与控制时,讲了《扁鹊的医术》这则小故事:魏文王问名医扁鹊说:“你们家兄弟三人,都精于医术,到底哪一位最好呢?”扁鹊答:“长兄最好,中兄次之,我最差。” 文王再问:“那么为什么你最出名呢?”扁鹊答:“长兄治病,是治病于病情发作之前。由于一般人不知道他事先能铲除病因,所以他的名气无法传出去;中兄治病,是治病于病情初起时。一般人以为他只能治轻微的小病,所以他的名气只及本乡里。而我是治病于病情严重之时。一般人都看到我在经脉上穿针管放血、在皮肤上敷药等大手术,所以以为我的医术高明,名气因此响遍全国。” 结论:事后控制不如事中控制,事中控制不如事前控制,所以作为会计人员要提醒企业高层“防犯于未燃”,不要等到错误的决策造成了重大的损失才寻求弥补。
2.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会计专业的教材多以术语、计算公式等呆板方式将知识呈现给学生,传统的会计教学都是以教师为主体,教师讲,学生听,而中职学生基础差,学习能力差,每次有理解不了的内容时,也就是对他们自信的一次打击,久而久之,令他们觉得该学科枯燥无味,望着一张张茫然的脸时,老师讲课也没有激情,所以要有多样化的教学方法,点燃学生“我要学”的热情。
2.1案例教学法
在会计教学中,案例教学被证实是具有卓著成效的,通过大量地案例,让学生分析案例,解决案例中存在的问题,使他们更进一步地提高了对课程内容的认知能力,并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法主要分三步:1、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2、提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机会,条件,指导和帮助学生解决问题;3、组织学生总结、交流、评价、反思。例如:在《会计基础》企业会计等式的关系教学中,"资产与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是企业所拥有的经济资源在同一时点上所表现的不同形式"这一个教学难点,学生不好理解,在教学中可这样设计:1、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你要开公司首先要解决什么问题?2、引导学生分析,帮助学生解决问题:首先开公司要有资金,资金可以自己投入或别的单位、个人或外商投入。若不足也可向外界金融机构借入。3、学生总结:资金来源的两条途径:一是投资者投入形成所有者权益;二是向债权人借入形成债权人权益(负债),这两项就构成了权益。4、启发思考:公司筹足了资金后如何运用呢?5、学生讨论:公司要用筹集到的资金建造厂房、购买机器设备、无形资产、原材料等。6、教师总结:“资产表明的是资源在企业存在、分布的形态,而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则表明了资源取得和形式的渠道。即在任何情况下企业的资产与权益必然相等。”从而得到下面的结论:
资产=权益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通过以上讨论分析,学生理解了“资产与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是企业所拥有的经济资源在同一时点上所表现的不同形式”这一知识难点,从而进一步理解和掌握"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这一会计恒等式。实践证明,通过以案施教,不仅可以突破教学中的难点问题,克服死记硬背的缺点,而且通过学生的积极参与,可以不断培养、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课堂有效性。
2.2互动教学法
互动教学法是指教师本着理论与实际有机结合的原则,遵循教学目的要求,以案例为基本素材,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双向和多向互动,积极参与,平等对话和研讨,并促使学生充分理解所学知识的重要教学形式。
例如讲授编制资产负债表时,我预先设计一间企业的期末余额资料,要求学生自由组合,分成若干小组,先学生阅读教材内容,其次听老师分析内容,然后组里讨论完成报表,最后反思学习成果。资产负债表填制内容复杂,要学生细心、谨慎,并具有较强分析能力,如果只是老师在堂上讲,很多知识学生是很难理解的,老师对每个学生每个问题都去解释也不符合现实,而通过互动教学法,让学生组成小组,师生、生生之间的双向和多向互动,发现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既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培养他们职业判断能力、处理问题能力。
2.3启发教学法
启发式教学,就是根据教学目的、内容、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知识规律,运用各种教学手段,采用启发诱导办法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以促进身心发展。孔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启。”启发式教学,对于教师的要求就是引导转化,把知识转化为学生的具体知识,再进一步把学生的具体知识转化为能力。在会计教学上,经常会用启发性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把问题分解,一个大问题分解成若干个小问题。例如:在讲《会计基础》中错账更正方法时,首先要求学生知道采用错账更正方法的前提,即“如果发现账簿记录有错误,应按规定的方法进行更正,不得涂改、挖补或用化学试剂消除字迹。”第二要求学生知道错账更正方法有三种及每种错账更正方法的适用范围。第三要求学生掌握每种错账更正方法的用法。然后列举若干个经济业务,引导学生分析,分三步来完成错账更正。首先,分析错账是否已经登入账簿;其次,根据登记账簿的错误是发生在记账凭证上,还是发生在账簿上来确定采用那种错账更正方法;最后,按照所选择的错账更正方法进行更正。反复把这种思路讲给学生听,全班同学共同思考几个经济业务,然后分组讨论,最后由单个同学回答,经过多次反复,学生就能把这种思维方式转变为解决问题能力,从而提高课堂有效性。
3.课后反思
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有效性,除了重视课前备课,课中讲究教学艺术外,还要有课后反思,教师在“思”中学,在“改”中探索,在探索中发展和创新。《学记》有云:“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了一个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等于经验加反思。这个公式,从某种意义上反映了反思对教师成长的作用。我们可以通过转换视角去进行反思。比如,可以从学生的视角进行教后反思。“学”必然会反映“教”,学生对某些知识和技能掌握得不好,就说明教师在这些地方教得不好、引导得不好,只有借助学生的眼光来反观教师自己,教师才容易抓到“教然后知困”。又比如,可以从同行的视角进行教后反思。不同的教师对教材的处理方法往往不同,对学生往往会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多请同伴听听自己的课,并要他们在听完课后发表意见,通过“意见交锋”和“思维碰撞”,以引动自己的教后反思。再比如,可以专家的视角进行教后反思。通过与专家对话和阅读专家的文章,用专家的思想来观照自己的行为,以专家的专业视野来审视自己的教学,从而捕捉到更多的“教然后知困”。
参考文献
[1]黄济.王策三主编 《现代教育论 第二版》人民教育出版社
[2]张天宝.《走向交往实践的主体性教育》教育科学出版社
论文摘要:目前传统的审计课堂教学普遍偏重对审计理论的讲授,缺乏对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难以满足培养高素质审计人才的需要,审计教育改革也就成为教育界关注的焦点。以传统审计案例教学模式的缺陷为切入点,对传统案例教学模式进行改进并构建审计案例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加强课后的实践教学,使审计案例教学得以广泛应用和推广成为可能。
0 引言
审计学课程是会计学专业学生的核心课程,该课程体系中既包括审计的理论又包括了审计的实务,课程的技术性及实践性极强。审计教学的根本目的是要求学生掌握审计基本理论,掌握审计的基本技能和方法,理论结合实践,提高学生应用能力。但由于审计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在学生看来比较抽象,难以理解,要求学生对会计知识有较好的灵活运用的能力,教学中普遍存在着老师难教、学生难学的问题。为提高审计课程的教学效果,就必须对传统理论教学模式进行改革,把案例教学进入课堂教学过程中。
1 审计案例教学实施中仍然存在的问题
经过实践,发现审计案例教学法的实施仍有如下问题:
(1)审计案例的选用不恰当。
目前课堂教学的案例均存在着针对性不强,不够系统的问题。教师们在备课时所选用的案例多半都是国外的案例或者是上个世纪的案例,要么不能够有效的跟中国实际相结合,要么就是与现阶段的实际情况不相符,而且很多只注重了会计实务的考核,反而忽略了审计的实务操作。
(2)师资能力不足。
进行案例教学需要授课教师具有渊博的专业的学识、丰富的审计实践经验,但现实情况是,目前高校的审计授课教师大多缺乏审计实践经验,不了解审计的实际工作流程和技巧,很难将较为抽象、晦涩难懂的审计理论放在实际例子中使之具体化、形象化,使之通俗易懂,这是审计课程枯燥、难懂、难学的原因之一,也是制约审计案例教学实施效果的主要原因之一。
(3)学生不习惯、不配合。
长期的应试教育导致学生缺乏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学生不仅积极性较差,而且市场经济的商业化气息更使学业也带上了某种功利主义色彩。学生们学好一门课程通常有种种目的,或是为了拿到高分,或为了将来能找到一份好工作,这导致学生注重追逐高分而忽视能力的培养、注重死记硬背而忽视知识的灵活运用。其结果就是案例教学的参与热情不高或参与了也不配合,导致教师的提问、启示、分析、点评全成了唱“独角戏”,最终又回归到传统教学模式的老路上。
2 审计案例课堂教学模式的改进
(1)精选审计案例,建立审计案例库。
审计案例一般可分为审计理论案例和审计实务案例,前者一般可独立成例,侧重于对审计理论的阐释,不需要有较多的审计实务经验,教师可以通过查阅中、外文献资料,搜集电视、新闻等媒体报道,或浏览相关网站等方式收集;后者则需要具备较丰富的审计实践经验,对被审计单位的实际业务较熟悉,并具备综合运用多门学科的能力。这部分案例最好是根据授课教师本人的亲自实践编成,或由授课教师对来源于审计实践的第一手资料加工、整理,使之符合教学要求。总之,审计案例的编写不能仅靠若干个教师的个人努力,更需要大家齐心协力、集思广益、互通有无,建立比较成熟、系统的审计案例库。
(2)科学设置课程,保证充分的课时。
目前,审计课程并没有象会计课程那样,分为初级、中级、高级会计等不同级次,以反映教学内容的不同难度,而在实际中,由于课时、专业、学生层次等的不同,授课教师经常将同一门审计课讲成审计基础与原理、审计技术与实务、审计理论与实务等多门课程。建议独立开设审计学原理,以讲授最基本、最必要的审计基础理论,其课时应尽量压缩;再单独开设审计案例课,其课时应充分保证课堂讨论的需要。两门课程之间应注意适当衔接。
(3)采取多种方式,提高师资水平。
针对审计教师大多缺乏审计实践经验、实际动手能力差的现状,建议采取以下多种途径提高师资能力和水平:①鼓励教师每隔二年或三年,即运用一学期时间到大型企业的内审部门、会计师事务所或政府审计机构做兼职或脱产实践,以增强实践经验。这要求改变以往主要以课时考核教师工作量的做法,适当压缩课堂教学工作量,增加一定的实践工作量。②加强“双师型”队伍建设,鼓励教师参加cia(国际注册内部审计师)或cpa考试,取得cia或cpa资格。③通过网络培训等方式,补充专业理论方面的新知识,了解市场环境变化给审计带来的影响。④适时聘请实务经验丰富、业务素质过硬的审计实务高手来校进行专题讲座。只有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提高了,审计案例教学有了好的“牵头人”、“领航人”,才能达到好的教学效果。
(4)改变考核方式,获得学生认同。
传统审计课程考核主要采取带有标准答案的期末闭卷考试形式,平时成绩形同虚设,期末试卷的卷面成绩几乎决定了审计课程的最终成绩,这种考核制度不能不导致学生“唯分是图”。以我校为例,专业必修课的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的比例为3∶7,而平时成绩主要依据平时到课率、平时作业的完成情况、课堂回答问题情况等打出,学生之间分数几乎没有差别,根本无法反映课堂讨论情况,更没有包括审计实验、实训等环节。建议改变传统的审计考核形式,专门给课题实践成绩一个固定的比例,在平时成绩、课堂讲授、案例研讨、审计实验等之间建立一个合适的比例。相信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考核方式必然会导致学生对能力的重视,最终引起他们对审计案例教学模式的倾心认同。
3 课堂案例教学建议模式
(1)课堂讲授方式。
以学生为讲授主体,教师进行总结。例如在审计理论课之后开设的审计案例分析课程中,教师提供国内外发生的一些典型审计案件,让学生以课程小组为单位,选取某个案件,查找相关资料,小组内进行讨论、分工协作,并推选代表在课堂上进行该案例的分析。教师对整个分析过程及问题进行概括总结,帮助学生将审计理论与审计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课堂讨论方式。
该种教学形式主要运用于审计实务部分的课程讲授。为使学生充分领会及掌握会计报表审计及审计意见出具类型等知识点,教师根据教学要求编制不同内容的审计案例。可以根据课程内容,分别编制采购与付款循环、销售与收款循环、生产循环、筹资与投资循环、货币资金及会计报表审计等不同内容的综合性审计实务案例。在案例编写过程中,力求既与课程知识点相结合,又贴近实际的审计工作,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进行修订。在教学使用时,为节约时间,可以将审计案例提前发到学生手上,让课程小组先进行课下讨论。课堂上再组织案例讨论,然后教师抽选某个小组进行课堂发言,其他小组进行提问。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可以就关键问题或容易产生混淆的问题让小组之间展开辩论。教师最后对整个过程进行讲评,对案例分析结果进行总结,并就学生们在分析中存在的问题及注意事项进行讲评。
(3)案例情景模拟形式。
即借助模拟现实场景,通过设身处地、寓教于乐的教习方式来强化学生对审计理论、审计程序、审计技能的理解和掌握。主要运用于审计理论课程后的综合案例分析课程。在实际操作时,让每个课程小组编制一个5-10分钟的审计案例情景剧,在剧情中穿插一些违反审计准则的错误行为,然后以小组为单位,模拟演示该案例。其他小组则以抢答方式指出情景剧中的问题,教师最后进行总结。在案例考核时,可以从内容、表演、参与情况等几个方面对表演小组予以评价,从抢答情况及指出问题正误方面对其他小组作出评价。在教学实践中,学生所模拟的案例情景涉及到业务承接、职业道德、货币资金审计、存货审计等诸多方面。角色涉及被审计单位经理、会计、出纳等不同岗位职员及会计师事务所合伙人、项目经理、注册会计师、审计助理等不同层次审计人员。
在教学过程中,实现了情景表演时小组全员参与,问题抢答时全班参与,既活跃了课堂的气氛,又调动了学生参与课程教学的积极性,同时又在轻松的环境下达到了掌握知识的目的。在前述教学形式过程中,教师的引导、总结与评价是极其重要的。“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不能仅仅局限于某一个案例上,而是要通过教师的总结,将案例分析的目的定位在对相应的审计理论的理解上,以及具体审计技术、审计方法的掌握上。
4 课后实践教学
(1)校内模拟审计。
模拟审计是在案例教学的基础上对审计实践各环节的一次综合模拟。目的是为学生创造一个极为方便的接触实际的条件,使学生无须走出校门也能在较短的时间内亲身体验到比较系统、全面的审计工作全过程,掌握财务报表审计的基本程序和具体方法,有利于加强对审计基本理论的理解、基本方法的运用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将专业理论和审计实务紧密结合。
校内模拟审计包括两个部分:手工审计模拟和计算机审计模拟。其中,手工审计模拟主要是结合审计学原理、内部控制、企业财务审计、经济效益审计等专业主干课的学习,重点模拟审计技术方法在实际中的应用。审计模拟中使用的指导教材可以是教师自主编写的教材,强调审计检查、计算、分析程序的基本功训练。模拟实习资料取材于公司的实务,并根据其大量真实的核算资料分析、筛选、增补而成。要求审计实习者完成财务报表审计的基本程序,即从取证到编制审计工作底稿,直至撰写审计报告,完成审计工作底稿归档的全部过程。学生的模拟实习安排在大四上学期进行,共安排8周的时间。这为没有真正接触过审计工作,对审计中的审查程序、专业技术方法、职能岗位缺乏感性认识的学生提供了极好的锻炼机会。计算机审计模拟则是模拟操作相关审计软件,要求学生完成审计工作底稿、审计报告的编制复核、整理任务,掌握相关审计证据的获取方法,模拟审计档案的归档管理。当然,这部分也可以穿插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进行,起到理论结合实践的效果。
(2)校外审计实习。
审计实习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实现理论与实践更好的结合。一方面通过在校期间阶段性的审计实习,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将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和实际相结合,及时了解课本理论与现实工作的差异,弥补理论学习中存在的不足;另一方面毕业实习是学生就业前的一项重要准备工作,可以让学生熟悉将来可能承担的工作,尽快把知识转化成生产力。
审计实习包括在校期间阶段性实习和毕业实习。其中,在校期间阶段性实习主要是根据本课程的进度和学生的不同学习情况及兴趣取向,将学生分批、分期送入审计实践基地接触真实审计实务;毕业实习则是在毕业前(一般在大四上学期期末安排两个月时间)安排学生实习,可以由学校统一安排学生到实习基地参与审计,也可以由学生自己选择实习单位进行实习。在实习期内,每位学生至少参与一个完整的审计业务,从而切实提高其对审计问题的分析与处理能力。
参考文献
[1]汪燕芳.审计案例教学模式探析[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11).
关键词: 农村中职学校 会计基础 支教 教学策略
为改变城乡教育资源不均衡的现状,教育部门推行城镇教师到农村学校支教的政策。笔者作为乡村支教的一员,自2010年夏天开始被学校安排到江门市新会区睦州镇某中职学校担任会计专业的支教工作,每周6节课,至今已有四年。现对三年级《会计基础》课程在农村职校的开展情况进行几点探讨。
一、农村支教学校、学生情况
新会区睦州镇某中专学校是半公立半民办的中专学校,该学校基本以代培性质进行教学,有电大大专班、职中班、幼师中专班,办学规模较小,约有400多名学生,教师10人,上课教室10间。教学设备相比城市学校来说可以是应有的都没有,没有正规的教室,没有投影设备,没有教学资源。学生基本是周边各乡镇的村民,由于父母文化水平较低,对孩子的教育不到位,进入中职学校读书的学生大部分学习基础较差,缺乏正确有效的学习方法,对学习兴趣不大,都是因为读书免学费又可以混张文凭才进入学校的。他们明辨是非的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较差,虽有求学愿望,但往往因为家里的事情多有分心,或放弃学习的情形。如何才能留住学生,如何才能将知识教授给他们,是支教老师急需解决的问题。
二、《会计基础》课程特点及要求
会计上岗证又称会计从业资格证书,是具有一定会计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人员从事会计工作的标志,是从事会计工作必须具备的基本要求和前提条件,是进入会计岗位的准入证。它是会计从业人员必须掌握的初级财务知识,根据财政部的《会计专业》:在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公司、事业单位和其他单位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必须持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书。会计从业资格证考试项目分为会计基础、财经法规与职业道德和会计电算化三门课程,从2013年7月广东省实行三科联考的国家统一考试,江门地区从2014年开始执行,目前本地区的通过率只有30%。为使会计专业的学生能达到财政部对会计人员的要求,中专学校要求会计专业的学生考取会计上岗证,2013年第二学期睦州镇某中专学校安排我上三年级会计专业《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基础课程《会计基础》,全班57人(20人是二年级学生、37人是三年级学生),他们虽然已经学习会计专业知识两三年,但知识掌握得并不全面,实际操作能力较差,通过这类全国性统一考试难度相当大,再加上他们自主性较差,要求学生自主学习的难度较大,所以教学方法方式需要结合当地在校生的实际情况实行。
三、支教课时编排特点
支教学校开设了会计专业课程,但学校没有本专业的教师,教学设备、教学资源较差,学校没有会计实训室,教室没有投影仪、实物投影仪,会计学科是一门特别强调实际操作的学科,在《会计基础》课程的教学过程中,理论联系实际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是教学的主要内容。基本由我校的三名老师包教三门基础课,但由于我们要在原学校教学,因此每周只能安排一天到支教学校进行教学,因此我们三位教师每周只上一天课,共6节,教学课时非常集中,给学生造成视觉、思想上的疲惫。由于每天上同一门会计专业课,如何让学生学习有兴趣,学习主动,是我们需要解决的大问题。
四、支教过程中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些处理技巧
因学校教学条件不好,教学设备有限,学生自觉性较差,我通过各种情境创设,各种教学工具的运用增强教学效果。
1.错账更正方法的教学处理
如讲授“错账更正方法”时,我采用平时老师指出学生书写错误时经常使用的方法:涂改、挖补、刮擦,根据会计法规定,如果账簿记录发生错误,必须按照规定的方法予以更正,更正的方法通常有画线更正法、红字更正法和补充登记法。我用一节课时间进行讲解,同学们都表现出学会的态度,课上例题也会做,但课后作业显示,能正确运用修改方法的不到15人,其他同学都是“张冠李戴”,乱做一通。后来我找一部分学生了解情况才发现,课上同学们担心老师提问时不会,就看着例题回答问题,其实他们没有理解透彻,我看到的都是他们装出来的假象,结果做练习时因为没有答案可抄就不会了。
第二天上课我就这个问题进行改进,第一,表明我的态度:老师提出的问题不会回答没事,因为你们不明白我才来教大家,咱们是一起来学习的,没有高低之分;第二,老师希望你们能真实地表现自己,不会就不会,这有助于我改进教学方法,让大家都学会;第三,课堂上希望大家能积极举手反映自己的不会,多提问题,大家一起解决。这次课上,我发现同学们都有了很大的改变,班上多了许多活跃分子、问题小生、抢答能手……课堂气氛活跃,因为同学们说不怕累,可以课后多做练习,希望我能给多一点作业给他们,于是我一下子就出了10道练习题,分两次完成,第一次分小组完成,做得又对又快的一组全体成员可以加平时分2分,同学评价在黑板上做的同学的结果,找出问题的奖励1分;第二次做5题,由同学们自己独立完成,同学之间相互评改,全部正确的同学奖励3分,做错的扣1分。在小组合作、同学相互评价、奖惩结合的情况下,只用了两堂课时间,同学们就掌握了错账更正方法,而且活跃了课堂气氛,学生、教师成了学习的好伙伴。
2.折旧的教学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