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南辕北辙的道理

南辕北辙的道理

时间:2023-05-31 09:10:3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南辕北辙的道理,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南辕北辙的道理

第1篇

1、知道寓言是一种文体,初步掌握寓言学习的目标与一般方法。

2、理解“盘缠、把式”等词语的意思。理解南辕北辙的意思,其中蕴含的道理

3、通过现代文与文言文对读,培养学生古文阅读的兴趣,更好地理解寓意。

4、有感情地复述寓言。

教学准备:

《南辕北辙》一文古文阅读材料;春秋战国十大愚人寓言故事材料;

教学过程:

一、了解寓言,明确方法。

1、 大家知道哪些寓言故事?(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小结:寓言是世界各国人民都十分喜爱的文体,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很多寓言故事,如“刻舟求剑、揠苗助长、掩耳盗铃、叶公好龙”等等,外国也有《伊索寓言》《克雷洛夫寓言》等。)

2、 回忆一下自己读过、看过或听过的寓言故事,你能发现寓言故事都有什么共同点吗? (教师小结:寓言是一种文体,“寓”是寄托的意思,它总是通过一个简短的故事告诉人们一个道理。)

3、 根据寓言的这些特点,你觉得我们在学习寓言时应该有什么样的目标?(除了要理解读懂故事,还要能明白其中的道理。)

4、 根据我们自己提出的目标,你们以为怎样才能更好地读懂寓言?(教师小结:剖析矛盾反思生活。)

二、分析学情,扎实基础。

1、 出示课题:(板书:南辕北辙)齐读;学习“辕”“辙”:看这两个字有什么共同点?(车字部;形声字;)查字典理解这两个字的意思(辕—车前驾牲口的部分;辙—车轮轧过的痕迹,车行的一定路线);在桌上写写这两个字。

2、 了解学情:有多少人早就知道这则寓言?指名讲这个寓言故事。

3、 初读课文:既然大家都对这个故事有了一定的了解,相信,我们能更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学生练习,检查,并落实对“盘缠、把式”的理解。

4、 检查初读:读了故事,你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人?要求结合课文语言简单说说。

三、抓住语言,剖析矛盾。

1、 感情朗读:现在你能把那人的固执可笑、自以为是的行为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吗?通过师生对读、同桌对读、男女对读等形式加强朗读训练,丰满人物形象。

2、 探究原因:

(1) 强化后果:那人这样的一意孤行,导致的结果是:

出示句子,齐读:楚国在南边,他硬要往北跑。谁都知道,他的马越好,车夫的本领越大,盘缠带得越多,他离楚国也就越远。

根据句式,练习说话:虽然他的马很好;车夫是个好把式;带的盘缠多,但是他却到不了楚国(离楚国越来越远了)。可以换成其他关联词语再说说吗?(改用“尽管……可……”再说一说。)(板书:虽然…但是….;尽管…可…)

(2) 探究原因:为什么会导致这样的结果呢?

3、 根据句式说话: “因为     ,所以,虽然     ,但是     。”

4、 讨论小结原因:那人的致命错误在哪?(方向错误,如果方向错了,条件越好,可能离目标就越远了。)

四、联系生活,揭示道理。

1、 这则寓言出自《战国策》,当时魏王想攻打邯郸,季梁为了劝阻魏王编的一个故事。

(1)出示古文,教师范读。

(2)讨论,季梁编这个故事想告诉魏王什么呢?魏王的哪些行为和南辕北辙中的那人相似?

2、 我们在生活中是不是也有这样的例子呢?你能举出生活中这样的例子吗?

3、 总结寓意:这则寓言故事现在已经成为一个成语了,你能说说这个成语的意思吗?那么这个寓言想通过这个人的可笑行为告诉我们什么呢?

4、 我们的生活中也有像故事中那样的人,也有像魏王这样的事,如果你想告诫他,给他讲这个故事,你会有感情地、意味深长地讲这个故事吗?练习有感情朗读;指名朗读。要求有讲的语气,有意味深长,话里有话的感觉。

五、举一反三,拓展延伸。

1、 小结学法:刚才我们是怎样学懂这个寓言的?

2、 补充阅读:《掩耳盗铃》。

3、 作业选做:

(1) 阅读《寓言故事:春秋战国十大愚人》(主要有:买椟还珠、杞人忧天、南辕北辙、画蛇添足、郑人买履、揠苗助长、守株待兔、邯郸学步、刻舟求剑、掩耳盗铃),思考其愚在何处,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2) 有声有色地,意味深长地讲述寓言故事。

板书:

因为: 楚国在南边,他硬要往北跑。 (方向)

所以:

马跑得快

虽然  车夫是个好把式   (条件)

带的盘缠多

但是 离楚国越远 (结果)

教学反思:

《寓言二则.南辕北辙.滥竽充数》是大家都相当熟悉的课文,多次备过这一课,也上过这课。以前总是一则一则地学习这个故事,把故事情节分析得很透,让学生反复朗读,品味语言,去引导学生体会其中的寓意。

再次备这课,思考最多的是:像这么故事情节简单,语言平实的,学生又早就知道的寓言,应该让学生学习什么?能不能通过更简单的办法让学生理解寓意呢?能不能让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掌握寓言学习一般方法呢?我想对此进行尝试,经过反复思考,我把这一课的教学目标定位在:教给学生寓言学习方法,引导学生自己读懂寓意。

于是,我在课的开始就强调了寓言这种文体的特点,引导学生从文体特点明确它的学习要求和学习的一般方法。然后引导学生很快阅读第一则寓言“南辕北辙”,分析人物行为的与众不同,分析事情结果产生的原因,并引导学生用“因为…所以 …虽然…但是…”有说清离楚国越来越远的原因,从而总结出寓意。接着,引导学生用同样的方法阅读第二则寓言,自己总结寓意,关联系生活进行反思。

但试教后,感觉得整节课有些仓促,有些干瘪,不够丰满。于是,又重新备了这课,用两课时时间完成,第一课时学习《南辕北辙》一文时化更多的时间,把古文的阅读展示出来,通过古文的阅读更好地理解寓言这种文体的特点,理解这则寓言的寓意。然后引导学生意味深长地复述故事。最后,小结寓言学习的一般目标与方法。在第二课时,引导学生用同样的方法阅读《滥竽充数》,并补充进行课外阅读。

第2篇

坚持了一个多月,开始有点儿泄气。也许是因为成绩不太理想吧。

这无疑是有点儿打击了积极性,从一开始的兴致高涨,到渐渐地地发现努力好像也没有多大的进展。

其实认真地想一想,真的是应该停一下,想一想,反思一下,到底是出现了哪些问题,可以去修改一下,改进一下自己的方式方法。

这就是所谓的磨刀不误砍柴工的道理。

如果没有回头去查一下具体的步骤,原因的话,那只会一直在原地转圈,只会照样觉得没有进步,也会因为没有进展而被打击了积极度。

还有一个就是想一想自己真正地喜欢哪一种类型的,不能是人云亦云的,随波逐流,跟风做,结果却不一定是最为适合自己的。

如果没有找到属于自己的定位,那反而会越来越迷茫,有时候可能就是南辕北辙都不知道,相当于是在做无用功了。

也许,有些跟潮是会不错,可是也要看个人的兴致,如果让自己越来越不开心,越做也会越迷茫了。

所以,别想太多,循心而为就是了。

第3篇

在暑假里,我不知不觉的迷上了《百家讲坛》这个电视节目。然而,这期的题目是《两宋风云》,就是南宋和北宋时发生的事。其中,《将帅失和》这一集令我感受最深。

“将帅失和”这是一件发生在南宋时的事。据说,当时宋高宗派了书生张浚作为攻打金军的主帅。然而,这位“书生张俊”只会纸上谈兵。在一次会议上,张浚建议用主力去攻打金军,可久经沙场的大将——曲端,却建议踞城坚守。但张浚并没有听他的的建议,而是坚持自己的意见,结果打了败仗。后来,他在人的怂恿下,杀害了老名将曲端。

其实,这个故事和我们学过的:《南辕北辙》,《扁鹊治病》等故事,都是讲述了同一个道理:人,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听取别人正确的意见和建议,才会成功。没错,聆听,是人与人和谐间的通道;是通向成功的桥梁;是那些执迷不悟的人的回头船。我曾经听说过这样一件事:一个调皮的小男孩,他不听父母的劝告,独自一个人到池塘去游泳。结果溺水身亡了。就这样,因为不懂的认真的聆听,结果,导致了血的教训。所以,聆听,是多么的重要呀!要是人人都学会认真地聆听他人的建议,那么,这世上就不会有那么多执迷不悟的人了。

看了这个故事后,我明白了:无论做什么事,都要耐心,认真的聆听他人正确的意见或建议,才能成功。来,让我们一起学会聆听他人的建议吧!

高明区荷城第三小 李慧欣

本文系本站用户原创文章,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第4篇

/u/1683487831

目前,中国陷入了“目标驱动”怪圈。目标手段颠倒。一提人民币国际化,马上加速全力推进,难道是为了国际化而国际化;一提金融改革,全国从上到下,从南到北,遍地争当“金改”特区;一提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别管能否与文化搭边,先把产业搞起来。没有文化,何来产业?如果本末倒置,最后肯定南辕北辙。

严介和

省略/yanjiehe

我们现在很多年轻人,只想着飞起来,不落地,只懂进不懂退,只懂上不懂下,这样的人是不会成功的,这跟跳舞是一个道理——舞者的舞步时而抬脚,时而落地,舞至也不乏跳跃,但舞蹈之美在于有起有落,只有落地,我们才踏实。地,是一切生命之本!

姜汝祥

省略/jiangruxiang

“新执行力”与“老执行力”的区别:1,新执行力把模糊心态上升为行动哲学,强调人生“三有逻辑”:有问题才有机会,有差异才有合作,有冲突才有双赢。2,新执行力不再把执行责任完全推给员工,而是强调领导者要帮助员工训练行动方法,方法到位,则员工将自主成为创新型执行人才。

王利芬

省略/wanglifen

过上好日子路径千千万,继承遗产、嫁人、攀附权贵、丧失尊严、算计别人、走黑道等等都能过上好生活;但靠奋斗、才能、创造创新等过上好生活才能真正体会成长的快乐、能力的获得、对事物本质的认知、精神境界的升华,且阳光地生活;这也回答了为什么全世界尊敬后者而不是前者。

出井伸之

省略/nobuyuki

一个企业里如果仅有“上意下达”(即上级下达指令)的话,必定会导致竞争力的丧失。“从上往下”的创新,一般都比不上“从下往上”的创新。在我看来,现在仍一味依赖“上意下达”的日本企业失去竞争力是非常自然的。只有不断从基层获取新的信息才能不断提高企业竞争力。

王冉

省略/wangran

Facebook上市,我们都只是看客。真正应该思考的是,引领全球的为什么是苹果、谷歌、Facebook?除了一流产品,最重要的是它们无一例外都拥抱普世的价值观,那就是自由信息,公民权利,让世界更小更扁平,让个体更自由更强大。一个社会,一个国家,如果没有这样的价值观,就不可能诞生世界级的互联网公司。

俞敏洪

省略/yuminhong

想钱想疯了并不是坏事,因为想钱的人一定会努力挣钱,挣钱就推动了经济活力,推动了就业,社会进步和创新。只要不是去抢钱、偷钱、贪污钱、挣不义之钱,挣到的就是好钱。中国几千年不鼓励挣钱,所以出了很多秘密拿钱的坏人。中国未来要多多鼓励正直的、靠谱的挣钱人。

董藩

第5篇

饱受调控的全国房地产市场近期渐呈回暖势头。有报道称,杭州、南京、深圳、上海城市,纷纷出现新楼开盘即售罄的“反常现象”。

最新统计的一系列数据不断验证上述判断,如价格方面,来自中国指数研究院的数据显示,6月份全国100个城市新建住宅平均价格环比上涨0.05%,这也是自2011年9月以来房价首次环比上升;再如成交量方面,以上海为例,6月份该市新建商品住宅与二手住宅成交面积均创2011年2月以来17个月新高,其中新建商品住宅成交面积已经接近五年来月均成交量。

因应楼市回暖势头,不乏心忧者顾虑房价会否反弹,毕竟一旦预期反转,很容易导致价格走势沿自强化轨迹超涨超跌。加之中国的房地产调控此前屡现“空调”陷阱,反映的现实就是:2008年全国房价也曾一度出现回落迹象,但是很快,这种回落报复性地催生出2009年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销售额、成交均价疯狂增长42.1%、75.5%,以及将近24%,三项增幅均大大突破历史峰值,并在紧随其后的2010年,迫使“史上最严”房地产调控不得不发。

那么时下出现的楼市回暖究竟会不会再次演变为2009年那一幕?答案显然是否定的,道理很简单,因为本轮房地产调控之所以一改过往疲弱态势,最直接、最敏感的因素即在于限购政策。因此,只要房地产调控仍然坚守限购底线,由其压制的房地产市场基本走势绝无可能迎来拐点。

自去年底以来,为了稍稍缓冲楼市低迷不利影响,全国起码已有三十多个城市相继“微调”调控政策,而中央政府对此动向基本采取默许姿态,唯独对于或将涉及放宽限购的五个城市一律勒令即刻改正。由此可见,“限购”是政策底线。

在限购政策毫无松动的情况下,楼市回暖无非来自前期积压的刚性需求,以及宏观经济景气度下行所引致的货币政策日渐放松,客观上给予了房地产市场放松调控的想象空间。而这两点,前者本身就是一次性的,至于后者,只要决策层始终坚持目标不变,总体仍处低位盘整的楼市回暖将后续乏力。

目前真正的危险反倒是反应过度,矫枉过正。事实上,在此之前,本轮房地产调控其实已经逐渐显露打压过甚的初步迹象,如今年1—5月,房地产投资增速下滑至18.5%,创金融危机以来新低,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更是降至20.1%,创近十年以来新低。

如果时下仅仅因为恐慌性心理,毫无必要地再度加码楼市调控,哪怕单就楼市调控本身来看,紧随其后的供应量下降,以及整体经济硬着陆风险必然倒逼调控政策改弦更张,无不恰与原定目标南辕北辙。因此,当下真正明智的做法,还是淡然面对市场短期、小幅波动,一如既往,保质保量地把保障房建设等长效措施落到实处,推及长远。

第6篇

【总述】

议论文写作的基本要求就是“一议一话题,一话题一中心”。可是,在实际的议论文写作中,却有许多学生由于审题不仔细,不是开篇就转移话题,与命题意图和写作要求南辕北辙,就是写至中途便信马由缰,与文章的中心论点越来越远,或者干脆抛开文章的中心论点一气呵成,下笔千言却离题万里。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文中出现多个话题,论述平分秋色,面面俱到,没有重点突破。②中途转轨。写着写着,中途撇开中心,横生枝节,岔出别的话题,致使文章出现旁逸斜出的突兀之感。③在某一段里硬将几层意思塞进来,以致破坏了段意的单一性、内容的完整性。为此,在写作中我们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一、准确理解话题含义

一般性的话题要准确理解话题中涉及的各个概念的含义。例如“自信”,它的意思是“自己相信自己”。它与“自立”(不依赖别人,靠自己的劳动而生活)、“自强”(自己努力向上)、“信念”(自己认为可以确信的看法)、“信条”(信守的准则)等话题有相似之处,又有着本质的区别。再如“诚信”,就不能理解为“信任”“忠诚”;“和谐”就不能理解为“团结”“合作”;“坚韧”就不能理解为“忍耐”;“位置与价值”,就不能理解为“位置与作用”。比喻性的话题要准确理解话题的比喻义,如写“清流与活源”,不是讲水利建设,而要联系社会生活中具有“源”与“流”关系的事物和道理进行阐述。再如“路”“根”“桥”等话题,都应注意它的比喻义和象征义。

二、严格把握写作范围

严格把握写作范围,有利于对话题的切分,有利于在话题范围内找到适合写作的最佳切入点。如“出人意料和情理之中”,就是微观和宏观、现象与本质、偶然和必然的结合,凡是针对“意料之外”的现象阐述其在“情理之中”的,都视为符合题意。这样,写作范围确定后,文章内容的构建,大体可以把握了:可采用描述判断式,说明某某事情是出人意料的,又是情理之中的;可采用说理概括式,论述某些出人意料的事,为什么又在情理之中的;可采用推论提醒式,利用情理的内在规律,减少不利的意外,创设更多的奇迹。再如“自嘲”,应该是对自己来一番解剖或幽默,而不应该将视点落到别人身上。

三、谨防话题无意转移

考生要按试题指定的话题作文,并要做到一以贯之。但有的考生却在写作过程中,有意无意地将笔墨转移到其他上面去了,再也收不回。例如,有同学写以“根”为话题的文章,由树根到树干,由树干到树枝,由树枝到树叶,然后写到小鸟和树叶一起欢唱,最后飞向蔚蓝的天空。这样写去,离“根”早已十万八千里了。

四、自始至终凸现题意

如果自拟标题,你要想方设法暗合或点明话题,那么在行文中只要扣住标题来写,就不会偏离话题;同时,尽可能在开头开门见山,点击话题,标明主旨,结尾又画龙点睛,照应开头,构成首尾圆合之势,这样基本上也就扣住了题旨;此外,为避免中间行文偏题,我们可在文章中间反复出现主旨句。

第7篇

如果按照这样的标准,我们努力理解孩子的意图,满足孩子合理的愿望,肯定孩子的成绩,反倒有违“挫折教育”的原则。

我搜索了相关的资料,大部分文章都把挫折教育,片面地理解成给孩子增加挫折,使之受到教育。很多文章还耸人听闻地说:某个孩子因为很小的事情自杀,就是因为挫折教育不够。

在我看来,挫折就是我们前进中遇到的失败和不顺利,所谓的挫折教育,就是让孩子在他自然而然遇到的挫折中,获得警醒和教育,而不是刻意累计挫败。

很多人以为,今天的孩子太幸福了,根本不知挫折为何物,所以当家长的必须“人为”制造出一些挫折来让孩子承受,以此锻炼他们的抗压能力。

其实,孩子从来就不缺少挫折,琐碎的、平常的挫折随处可见。打个比方,两个孩子玩游戏,甲请求:“把铲车给我玩玩,好吗?”乙回答“不”。那么,甲的愿望没有达成,就是遭遇了一个小小的挫折。如果你仔细观察,就会发现面对这种情况,孩子的反应各不相同。有的孩子会继续请求,或者想别的办法,总之要把铲车拿到手;有的孩子则困窘得很,不知如何是好;有的孩子甚至会哇哇大哭,或者请求大人支援……

等孩子大一点,考试不如意,遭到批评和嘲笑,和同学闹矛盾,不小心丢了东西等等,都算是挫折。

因此,挫折教育,并不是人为增加挫折的分量与次数,而是教会孩子积极地面对挫折、化解挫折。

铲车的事情,前几天就发生在小朋友麦粒儿和鹏鹏之间。我带麦粒儿去公园玩沙子,麦粒儿借铲车,遭到了鹏鹏的拒绝。麦粒儿非常困窘,来向我求援。我问麦粒儿是不是想要那铲车?她点头。我继续试探:“你去和鹏哥哥说,好吗?”麦粒儿摇头。以我对麦粒儿的了解,再逼迫她,她也不会去的。于是,我在征得她同意后带她去借。我牵着她的小手来到鹏鹏身边,蹲下来,对麦粒儿说:“你和鹏鹏说吧!”麦粒儿的语气还有点虚弱,但勇敢多了:“鹏鹏,把铲车借给我好吗?”这回鹏鹏给她了。我顺势应了一句:“你看,再和鹏哥哥说一遍,他就给你了。”

我们来假设一下,假设麦粒儿来向我求援,我给她这样的“挫折教育”:“你这么大了,这么点事都处理不了,还来找大人,羞不羞啊?现在我管你,以后谁保护你啊,自己想办法!”我想,这样只会使麦粒儿更困窘,下次遭到拒绝,更不知所措。

其实我并没有直接帮麦粒儿解决问题,只是认真听了她的困难,然后,带她到鹏鹏身边,鼓励她去说。说到底,我只是给麦粒儿壮壮胆。最后,帮她总结出一个成功的经验:再说一遍,结果也许就会不一样。

真正的挫折教育,就是我们给孩子足够的爱、理解与鼓励,让孩子学会多种化解挫折的办法,和孩子一起总结成功经验,这样,孩子抗挫折的能力才能增强。也只有这样,孩子才会越挫越勇。

第8篇

关键词:幼儿读经;特色教育;实施建议

中图分类号:G6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2)34-0166-03

当前一股传统的文化热潮正在我国涌流。从《百家讲坛》到《于丹心得》;从孔子学院到国学课堂;从私塾重现到幼儿读经……这一切都在表明传统文化正在逐渐回归我们的主流文化。当然这股热潮也席卷到了幼儿园,许多幼儿园也纷纷开设了国学班、蒙学课堂。一时之间,对于幼儿读经是否适合幼儿,是否应该将其加入幼儿园课程中,社会各界人士对其众说纷纭,彼此针锋相对,据理力争。

一、幼儿读经

幼儿读经最早是由台湾王财贵教授于1994年率先提出的,旨在把中国的传统文化纳入基础教育之中,运用自创的“填牛说”、“记忆说”为教学方法让幼儿读经,并将他的方法概括为六字箴言“小朋友,跟我读”[1]。幼儿读经也在王财贵教授的身体力行的宣传下越来越被更多的人所熟知。随着“读经班”的数量和规模的迅速扩大,已从台湾扩展至中国大陆,并引起了很大反响。

二、幼儿读经利弊之争

在幼儿读经运动轰轰烈烈开展的同时,这次的读经运动也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在幼儿读经的各各方面都争议不断。

1.赞成读经的理由。在众多的学者中有人高举支持幼儿读经大旗,其中以郭家奇和任继愈为主要代表。例如任继愈曾在《经典教育:孩子们的“维生素”》中提出“如果说语、数、等知识科目是‘药’,可以帮助人治疗‘无知’这个病症的话,经典教育就应该是‘维生素’,缺少了维生素,机体就会出问题。服药的作用可能立竿见影,学习了这些知识科目,人就会变‘无知’为‘有知’;而维生素却潜移默化、点滴渗入每个细胞,以保障机体的健康。”[2]详细地阐述了幼儿读经对于当代幼儿的重要性。

2.反对读经的理由。与此相对,还有许多学者认为幼儿读经是“违背科学的主张,复古倒退的教育”。这其中以刘晓东教授为代表。他曾在他的《儿童教育中的南辕北辙——兼评幼儿读经现象》一文中写道“我们不应把成人需要的东西、成人看重的东西,不分青红皂白地强制地灌给儿童,美其名曰‘填牛’。无论是儿童读经还是超前识字,无论是‘填鸭’还是‘填牛’,都是南辕北辙”。[3]强烈的反对幼儿读经。

其实,幼儿读经之所以被人们批判,其中一个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读经的方法过于刻板,是一种填鸭式的教育。幼儿被迫死记硬背一些根本不知所云的经典,不利于幼儿的身心发展。更让幼儿对中国的传统经典产生了厌恶的感觉。但是幼儿读经的方法并不仅仅是王财贵教授的所提倡“填牛式、记忆说”。尤其是当幼儿读经引入幼儿园中,广大的幼儿教师可以运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去改良。例如与音乐活动、故事活动、表演游戏相结合等,让幼儿更容易接受经典,理解经典的含义。

三、幼儿读经作为幼儿园特色课程应注意的问题

1.教材的选择应符合幼儿的身心发展。幼儿读经的主要目的是要培养幼儿高尚的品格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而并不是要培养出一代国学大师,所以幼儿读经的教材要以激发幼儿的兴趣为主,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也为未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所以对于教材的选择就应该更加严格、正规。教材的内容要具有可读性、文学性和艺术性,那些说教意味特别强,愚忠君臣思想要避免选择。

《论语》说:“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幼儿的品格教育可以从诗歌、童谣开始,因为诗歌、童谣的语言,音韵和谐,押韵,念起来给人以乐感。浅显优美的诗歌,虽然幼儿不一定懂得它的含义,但是在诵读的过程中,孩子们会逐渐体会到语言的美感,感觉到读诗是一件有趣的事情,从而培养了爱好语言的情感。最终促进了他们求知的愿望。

2.教师的素养成为幼儿读经的重要因素。杜威曾在《我的教育信条》中指出“我认为老师不是简单地从事训练一个人,而是从事于适当的社会生活的形成。”他甚至还说:“我认为老师总是真正上帝的代言者,真正天国的引路人。”[4]可见,杜威对于教师的要求有多高。教师只有充分地认识到幼儿的世界和幼儿的生活,充分地认识人类的文化财富,尤其是充分地认识这几种因素在教育过程中的有机联系和辩证关系,才能真正的实施教育。

其实一门课程想要成功的实施,教师的教学素质显得尤为重要。在现代中国,拥有深厚国学素养的人本身就少,而这少数的一部分人基本都在大学中从事研究工作,所以真正配备到幼儿园中教幼儿是不可能的。这就使得幼儿园随意配备教师,而在这些教师的职业经验中可能从未接触过读经,更别提教学了,这就可能再对幼儿进行教育的过程中出现对经典的理解偏差,造成很坏的影响,并且这种错误的理解很可能会伴随幼儿一辈子。所以要想使幼儿读经开展下去,就必须提高教师的素质和修养。

例如,幼儿园的管理人员可以聘请学习与国学相关专业的大学生作为老师,但在进行教学之前要先对其进行培训,让其了解幼儿的需求,教学方法应符合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或者将园中具有扎实的专业功底和广泛的文化阅读兴趣的教师送到国学班进行学习后,让其具有一定的国学基础再教学。这样做可以尽量避免教师因素成为幼儿读经的障碍物,但是这个过程依然是不易的,需要更多的人去努力。

3.传统文化与特色的教学方法相结合。不可否认的是,让幼儿按照传统的背诵方法读经,有可能会造成复古教育的不良后果。基于对幼儿读经的重新理解,教学方法更应该创新,与现代新颖的文化进行整合。曾看到过一位幼儿教师讲的大班社会活动——孝顺的小黄香。虽然这位教师并没有将它贴上国学的标签,但是这位教师却是将中国的传统文化与现实生活教育完美的融合到了一起。这个活动大致过程是:①请小朋友观看成语故事动画片——黄香温席,提问黄香为父亲做了什么事情?②而小朋友们为爸爸妈妈做了什么呢?③我们要学习黄香的什么品质?在这个活动中,教师将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与道德教育联系在一起,把传统的文化故事与现代伦理相结合,通过生动形象的表达方式,使幼儿把握做人的基本道理。这个活动中没有一味的进行说教,而是将传统文化进行科学处理后变成适合现代幼儿的课程,使传统文化焕发出不同的光彩,这种方式是值得肯定的。当然,幼儿教师也可以采取游戏、唱歌、编排话剧、观看图片、电影等形式,来增加读经的趣味性,进而实现读经的最大值。

4.课程评价形式应灵活多变。幼儿读经应该依照幼儿的兴趣而定,不应该强制,兴趣不大的幼儿可以鼓励但切不可强迫。这时幼儿园中可以把幼儿读经作为特色选修课程,让幼儿自主进行选择。

而作为一种教育活动,就应该有一定的考评形式以保证其实施的效果。但是还不能采取考试这种硬性的方式,所以有一些开展读经课程的幼儿园就逐渐摸索出了一些比较好的考评方式。例如:有的老师制作了“真棒”、“还行”、“加油”、“别泄气”四个档次的卡通评价贴纸,由本人、老师、同学及家长根据学生读经的实际情况,分别选择相应的卡通评价贴纸贴在有关的表格内。让教师、幼儿、家长共同进行评价。[5] 还比如幼儿园组织开展朗诵,邀请家长一起参加,给朗诵优秀的幼儿颁发证书,以此来增加幼儿读经的兴趣,这些都是很值得肯定的方法。

幼儿读经作为幼儿园特色课程中的一种,正在一线的幼儿园中火热开展,但是情况依然很不乐观,由于在读经内容的选择,幼儿教师的素质,教育方式等方面还存在不少的问题有待解决。这就需要一线的幼儿教育工作者及广大幼儿教育爱好者共同努力,将幼儿读经的优势发挥出来,打造出适合当代幼儿的“幼儿读经”活动。

参考文献:

[1]陶继新.王财贵关于读经的大胆说法[N].中国教育报,2005,(5).

[2]任继愈.经典教育:孩子们的“维生素”[J].北京教育(普教版),2005,(2).

[3]刘晓东.儿童教育中的南辕北辙——兼评幼儿读经现象[J].学前教育研究,2002,(3).

第9篇

贫穷会对人的生活造成一定影响。我们老祖宗耳提面命,谆谆教导,“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在各个版本的奋斗故事中,几乎都有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穷”能生“志”。但一个不容否认的现实是,穷人家的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或多或少会受到一定的心理创伤。

贫穷在一定程度上阻碍着他们培养昂扬向上的自信力以及阳光豁达的心理养成。经济层面上的困厄,更易带来自卑感和惶恐感,以及与之相生相伴的过分矜贵、脆弱的自尊心。物质上的贫困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精神上的贫困。揆诸现实,不得不说,对于贫困家庭孩子的心理关怀,多数情况下都是缺位的。精神帮扶、心理干预的不到位,让这些贫困生只能独自体悟“穷”与“志”的大道理。一旦他们走不出认知泥沼,建立内心防御机制来化解因“穷”滋生的种种负面情感,就易形成性格上的某种极端缺陷。

对于一个人的发展而言,只有内心健康,具备豁达自信、厚重致远的健康心理,才能摆脱因贫穷给内心带来的种种困厄,告别精神层面上的匮乏与穷困。有关部门以及整个社会在为贫困孩子提供经济帮扶的同时,更要提供丰厚、温情的精神支持,用心理关怀化解他们内心的自卑与自我矮化。有了这种发自内心的精神帮扶、善解人意的关怀,才能让豁达温暖的阳光照进贫困生的心底,让他们得到真正的心理成长。

(关 越)

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

“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一句,语出《荀子・大略》。荀子指出,是否尊重教师,是一个国家盛衰的晴雨表。先秦诸子百家尽管在如何治理社会乱象上开具的处方不同,但在尊师重教上则完全一致。作为儒家代表人物的荀子,对先秦诸子的尊师思想做了集大成的阐释。

荀子高度尊崇礼法,认为老师是礼法的守望者,是社会秩序的看护人。他认为学习就是要学习懂得礼法,遵守礼法,而老师,就是以身作则、以己示范的人,是礼法的代表者和体现者。在荀子看来,如果没有教师,不懂得礼法,一个人即便有其他能力,也只能偏离正道,流于匪辟。

“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精辟总结了中华民族尊师的思想渊源,也对此后中国社会尊师重教风习的形成,起了至关重要的推进作用。它既是我国古代社会尊师传统的提炼,也是鉴察历代政治得失的一个重要指数,今天依然是我们社会文明程度的风向标。

(徐 梓)

靠抓阄分专业 前途岂是儿戏

近日,湖南某大学通过大类招生入学的学生面临着细分专业的问题。学院领导经讨论决定成绩排名前200位的学生可自选专业,其余学生抓阄分专业。此举引发社会的广泛质疑和讨论。

抓阄抓的是运气,选专业则关系一个大学生的职业乃至人生走向,以抓阄分专业,“冷门专业”不愁生源了,但对学生来说公平吗?抓阄是随机的,看起来公平,但它无视学生的意愿、学习成绩、综合素质,这显然极度不公平。大类招生的一大好处是避免高考生报志愿的盲目性,提供更多专业选择空间,而抓阄分专业的做法恰恰把盲目性发挥到了极致。南辕北辙,莫过于此。

第10篇

一、谋局

动态的市场中,你永远不知道你眼前的竞争对手还是不是以前那个弱不禁风的对手。所以,谋局最忌轻敌,谋局阶段再谨慎也不为过。既不可急于进攻,也不可一味防守,在不断地观察与试探中寻找合适的开局。

品牌竞争战略是总指挥,每一个营销战役的胜败决定了市场的最终格局。品牌战略是谋局的开始,如果对大势判断有误,再好的执行都将南辕北辙,如果不了解竞争对手,所有的炮火都将失去准心,消费者研究是品牌战略的核心,大多数时候我们把“以消费者为核心”当做一句口号,而真正合理、有效、精准的品牌战略必须要基于消费形态的特征、进化趋势。

一场营销战役中,首先要决定的是品牌将以什么形态出现在消费者面前,将与竞争对手产生的差异是什么,是主攻还是主受,火力应该集中在哪一个方向上,需要做好哪些基础的防守以防后院起火谋求攻守平衡,这就是谋局。

二、算局

中局对抗关键在“算”,多算胜。棋力的高低核心不在于布局多漂亮,在于能将棋局推算到多远,以确保对手的每一步棋都在自己的计算和掌控之中,以确保胜利是来自必然而非偶然。

把伟大的品牌构思落实到市场上,把策略优势转化为市场优势,需要步步为营的计算、策划和执行。

当你把棋局推算得越远,你就更加有可能权衡不同下法的利弊,从而实现利益最大化,这也是弥补或扭转不利开局的机会所在。每一个营销战役都不应当是自娱自乐,不要自认为我的营销方案创意无限、天下无敌,要确保赢得战役,就必须要做到不断的揣摩、推演、模拟,从而寻找利益最大化的营销方案,此为算局。

三、定局

尾盘定局的关键是“快、准、稳”。确定胜势就应尽快完成绝杀,这就要求棋手以最快的速度、最少的步数完成胜局,能够用两步完成绝杀的,就绝不用三步完成,因为任何多余的步骤都可能暗含变数。当然,“快”绝不是唯一的要求,落子“准确、稳健”是确保胜利的关键,三思而后落子。 市场是动态的,内外部环境、竞争对手、消费形态时刻都在发生着变化,这就要求营销执行工作也应该要做到“快、准、稳”,把每一个阶段性的战役落实到位,赢得每一个战役的胜利,此为定局。

人生如棋局局新、营销如棋步步险!

大到品牌战略的制定落实、小到每个营销活动的策划执行,都需要具备缜密的棋局意识,做好“谋局”、“算局”、“定局”工作,让每一个营销步骤都执行到位、落地有声。

棋手成长为棋王需要漫长的成长和纠错道路。

第11篇

一个人快乐不快乐,与外界有关,但更重要的是取决于自己的内心。心大者快乐,是不争的事实。所谓心大,即能装下各类的事情,对于任何的事情都能应对自如,始终做到心转境,自己做自己的主人。尤其是遇到挫折和不如意的时候,能够用智慧转化,化被动为主动,化险为夷。猝然临之而不惊,无辜加之而不怒。

《千字文》中说:“性静清逸,心动神疲。守真志满,逐物意移”。一个人若是内心躁动不安,那么,想得到快乐则无异于痴人说梦,南辕北辙。因此,一个人要做到内心安静、充实,才能时时、处处觉得快乐安详。

读钱钟书先生的《管锥编》,里面有这样一则小故事。“东郭有乞儿,行歌于道。或哀之曰:‘子服腐矣!’曰:‘譬如袒;’‘子履敝矣!’曰:‘譬如跣’。‘羹残而炙冷矣!’曰:‘譬如饥’。‘子病矣!’曰:‘譬如死’。‘子病而死矣,则又何说焉?’曰:‘譬如不死。’”大意是:东城有个乞丐,每天边走边唱。有的人说:喂,你的衣服破了。乞丐说:那我就只当是光着膀子呢。别人又说:喂,你的鞋子破了。乞丐说:那我就当光着脚呢。别人说:喂,你要的饭都是残羹冷炙。乞丐说:那我就只当是饿着呢。别人说:你病了!乞丐说:那我就当我死了。别人说:你病的快要死了,看你还怎么说?乞丐说:那我只当我没死。

看看这个乞丐的心是多的大啊,在旁人看来那些根本不堪忍受的恶劣条件和环境,在他的眼里,都算不了什么,都被他一笑而过,轻松面对,不纠结于吃穿用度,每天做个快乐自在的人。虽然是做了乞丐,处于社会的最底层,但仍旧是每天边走边唱,无忧无虑。

《管锥编》里还有这样一则小故事。“魏人有东门吴者,其子死而不忧。其相室曰:‘公子爱子,天下无有,今子死而不忧,何也?’东门吴者曰:‘吾尝无子,无子之时不忧,今子死,乃与向无子同,臣奚忧焉?’”这个姓吴的魏国人也算是心够大的了。他的爱子死了,但是他毫不悲伤。别人不解其意,问他那么宠爱自己的儿子,儿子死了为什么悲伤呢。他说我从前也没有儿子,没有儿子的时候我没悲伤过。如今儿子死了,这与我从前没有儿子时候的情况是一样一样的,我为什么要悲伤呢?

看来,心大者,任何事情在他们的眼里都变成了平常的事,不大悲大喜,不心惊肉跳,而是坦然处之,轻松为之。即便是面对常人难以忍受的困境,窘境,也泰然自若,不喜不悲,不忧不惧。孔子说:君子不忧不惧。星云大师曾回忆他的母亲,说他的母亲虽然不识字,但心胸豁达,乐观善良。小的时候,星云看到他母亲的衣服破了,于是就说:母亲,你的衣服破了。母亲微笑着说:不是衣服破了,而是布不够了。母亲这种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深深地影响了幼小的星云大师,才使得星云成就了后来的人生境界。

我们不能够做到每个人都有大心,因为大心是慈悲心,菩提心,是佛的境界。但是,我们都可以让自己的心大起来,不锱铢必较,不鸡毛蒜皮。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将让你的人生充满了乐趣,充满了友情,充满了温馨,充满了幸福。所以,大心者,快乐之人;拥有大心,也就拥有了轻松与惬意。一个人快乐与否,与外界的关系不大,主要取决于自己的内心。明白了这个道理,就要修炼自己的内心,让自己的心大起来,包容万物,有海纳百川之量,有尊贤容众之德。快乐不能期望别人给予,快乐始终掌握在自己的手里。(编辑:果宝)

第12篇

(一)教师层面的原因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都希望通过自己的口将所有正确的道理和事情传授给学生,但学生往往不领情,偏偏朝着相反的方向去做。一旦学生犯了错误,教师就着急了,我说过这样做是不对的,明知不能这样做你为什么还要做。脾气好的教师会把道理再讲一遍,脾气不好的教师先一顿拳脚再说。这里面教师这样做其实有一个心坎过不去,那就是认为学生挑战了自己的权威和尊严。细想一下,我们的道理是讲出去了,但我们有没有注意过学生愿不愿意听,他们能不能接受,他们是不是愿意按照我们的意愿去做每一件事。我们面对的毕竟是有思想、追求独立、崇尚个性的活生生的新时期的学生,这种填鸭式的德育说教对他们几乎没有什么用处,他们也是处于对教师的害怕而在应付,有时甚至会引起他们的反感或引起他们的逆反情绪,那教育效果和我们的教育初衷就南辕北辙了。

(二)学生层面的原因

我认为,学生犯错误、做错事是因为他们不知道这是错事。有些教师就会说我给他明明说过,他知道的,他这是明知故犯。确实教师说过,学生知道这是错误的,但他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他不知道这件事为什么错,错在哪里,所以只有等他做过了他才知道错了,教师找上来了才知道错了。因为道理是教师的,还没有变成学生的,我们应想办法把教师的认识变成学生的共识。因此,我认为不但我们的课堂教学忌讳填鸭式,德育工作也忌讳填鸭式的教育方式。

二、对策探究

填鸭式不行,那该怎么去教育学生呢?难道学生犯了错误我们就坐视不理吗?当然不能,填鸭式不行,我们可以借鉴课堂教学中的一些成功的教育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变通。俗话说:“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我们的课堂教学中不是有启发式、合作式、独立思考式等教学方法吗?这些方法在我们的德育教育中同样实用。

(一)启发式德育教育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启发式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依据学习过程的客观规律,引导学生主动、积极、自觉地掌握知识。在启发式教学中,教师不是把现成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而是通过巧妙地启发学生,使他们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去推出新的概念和法则。因此,在德育教育中,学生犯了错误,我们可用启发式的教育方式帮助他认识自己的错误,帮他分析犯错误的动机,犯错误的过程、犯错误的后果,不及时认识错误的后果,对班级和其他学生的影响。这样,不但犯错误的学生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其他学生也认识到了。只有将道理变成学生自己的,他才能明辨是非、善恶,他才能避免犯错。

(二)合作式德育教育

新课程标准指出:“必须改变单一的接受性学习方式,强调学习方式多样化,重视自主探索、操作实践和合作交流等学习方式的运用,使学生获得多元的学习机会和体验。教师要改进教学的方式和策略,为学生完善学习方式提供有利条件。”德育教育也应如此,改变教师的“满堂灌,一言堂”,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合作交流提高德育教育的效果。学生犯了错,可以用合作式教育方式帮助他,让教师和全班同学帮助他分析这件事情的前因后果,结合自己分析犯错人的所思所想,并能提出避免犯类似错误的意见建议。这样既教育了犯错的学生,让他知道自己错在哪里,有何后果,今后如何避免犯类似的错误,又给全班学生上了一堂有具体事例,生动易懂的德育课,还避免了教师空洞的说教,可谓“一箭三雕”。

(三)自我反省德育教育

如果出于保护学生的自尊心、面子,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的考虑,我们可以采取自我反省教育法。这一方法我个人认为魏书生先生做得比较好。他让学生写说明书,这说明书不同于一般的检查、检讨,不是让学生简单地承认错误谈认识,而是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反思自己内心深处正确、错误两个观念主导下的自我的激烈交锋,引导学生反思在犯错误时的心理活动,再加以教师的正确引导,让学生明白这次是错误的自我压倒了正确的自我,占了上风。从这次以后,让正确的道理占据学生的心灵,学生下次再遇到类似的情况,就要正确的自我占据上风,压倒错误的自我,他就会做出正确的选择。这样我们也就不必再担心学生屡次犯类似的错误。

三、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