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老年人的护理诊断

老年人的护理诊断

时间:2023-05-31 09:10:4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老年人的护理诊断,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老年人的护理诊断

第1篇

关键词:胃镜;老年

21世纪是全球老龄化的世纪,日渐成为当今社会一个突出的问题,我国将老年期起始年龄定为60岁,老年人作为一个特定的群体,上消化道疾病高发人群,胃镜诊断和治疗术是消化内科最重要的诊疗手段之一[1],已经成为诊治消化系统疾病的常规方法,早期对老年患者进行胃镜检查,明确诊断并治疗对改善预后、延长寿命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老年人往往由于机械性、心理性应激及一些其他因素而导致胃镜检查不能顺利完成,所以了解这些影响因素及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对胃镜检查进行护理干预,提高胃镜检查的成功率明确诊断有重大意义。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2年1月~12月,我院共行老年胃镜诊疗术325例,包括门诊和住院患者,男188例,女137例;年龄60~81岁,平均73岁。

1.2方法

1.2.1认知干预 大多数老年患者对胃镜检查的认知不足,或者还只是停留在表面,不了解胃镜检查的意义和过程,而对此感到恐惧。所以主动与患者接近,了解其对检查认识程度、心理状况。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者解释胃镜检查的目的、优点及操作过程,交谈时态度真诚,语调亲切,耐心回答患者提出的问题[2]。

1.2.2行为干预 老年患者多合并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等疾病,检查前必须严格了解有无胃镜检查禁忌证,护士应充分评估患者对检查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准备程度。向患者及家属说明检查的目的、必要性、不良反应,介绍检查前准备、操作步骤、时间及已成功的许多病例,减轻患者的焦虑程度,使其积极配合检查,从而保证检查的顺利进行。将患者送至胃镜室后,用口服局麻咽喉部,嘱患者取左侧卧位,放入口垫,如有假牙要取下假牙,并用纱块住口垫,并有专人扶住,切忌脱落由于老年人各脏器功能减退,易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必要时心电监护仪的监测可以增加胃镜检查的安全性,同时降低老年人的紧张情绪和不安心理。术中护士有意识地紧握住患者的手,使患者树立信心,必要时可让亲属陪伴,增加患者的安全感。

1.2.3情绪调节 医务人员精神饱满、仪表端庄、热情周到。在检查过程中加强与患者沟通,分散患者的注意力;播放轻松愉快的音乐为患者创造一个轻松和谐的检查环境,提高主动配合能力,达到检查的预期效果。

2结果

通过护理干预,294例患者对胃镜检查过程的满意度为100%,胃镜检查成功率100%,胃镜检查并发症3%.

3讨论

老年人的病理生理特点[3],老年人自主神经反射的反应速度减慢,反应强度减弱。其压力反射反应、冷刺激的血管收缩反应和改变后的心率反应均启动较慢,反应幅度较小,不能有效地稳定血压。高龄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的退行性变在于脑萎缩,脑血流也随之下降,围术期易发生中风等脑血管意外事件。胸壁僵硬、呼吸肌力变弱、肺弹性回缩力下降和闭合气量增加会使老年人呼吸功能降低,因此容易形成老年性"低氧血症",在接受胃镜检查时,易导致缺氧;老年人的喉反射能力下降,易发生误吸引起肺部感染。心理方面老年人社会活动交流减少,认知障碍,又缺乏倾诉对象等,容易产生抑郁、焦虑、孤独感、无用感,甚至有负罪感或被遗弃感等不良情绪。

胃镜诊断和治疗术是消化内科最重要的诊疗手段之一,已经成为诊治消化系统疾病的常规方法。胃镜检查是胃管通过咽部插入食道、口腔、胃入十二指肠来检查其各部位的病变,胃镜检查对于机体是一个比较严重的应激性,在胃镜检查过程中,患者往往会出现各种躯体应激反应,严重者使检查无法顺利进行;部分患者因害怕而回避检查,从而耽误疾病诊断。老年人由于组织器官功能、免疫功能的降低易受环境及潜在致病因素的影响,表现为对疾病抵抗力的全面衰退,因此其应激时产生的不利影响大于中青年患者。人们对插入的胃镜有排斥心理,加之老年人对胃镜检查相关知道缺乏了解,存在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引起心理性应激反应的发生,表现为恶心、呕吐和紧张恐惧,在各种应激源的作用下,容易引起机体内环境的不稳定,使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体内去甲肾上腺素释放增加,导致血压升高,心率增快,甚至自己拨出胃镜,影响检查的成功率,增加并发症的发生。胃镜检查并发症是指在做胃镜的过程中及其检查后容易引发的疾病,如出血、下颌关节脱位、喉头痉挛引起呼吸抑制(一过性血氧饱和度下降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临床技术操作规范·消化内镜学分册[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4.

[2]苗红宇.老年患者胃镜检查的护理配合要点[J].南方护理学报,2004,11(12).

[3]王拴勤.浅谈老年患者的麻醉特点[J].实用医技杂志,2007,14(2):210-211.

第2篇

【摘要】 老年人的特点是机体抵抗力低,应激能力差,因此患病时病情发展快且临床症状不明显,往往贻误诊断和治疗,因此护理人员应从心理上给予支持治疗;从用药方面给予正确的指导;从疾病知识方面向病人及家属做好宣传教育;从食物摄入方面做好种类搭配的指导工作。同时以热情的态度关心老年人,了解各种需求让老年人感到自己存在的价值,愉快接受治疗和护理。

【关键词】 老龄化;应激;并发症;饮食护理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老年病人疾病不断的增加,老年病防治护理,康复越来越引起社会的关注。由于老年患者机体抵抗力下降,应激能力差,所以病情发展快。有时临床症状体征不明显,甚至完全阙如。病情突然恶化而难以预测,这给临床工作带来一定困难,因此熟悉老年人生理、心理、病理特点,如何为老年人提供最佳护理。通过临床的护理观察与实践总结出老年病人的护理体会,现报告如下:1 心理护理

老年人平时渴望健康长寿,但系统脏器功能衰退,多病又是老年人共同特点,一旦有病迫切希望迅速健康,是共同心理特征,但情况往往相反。许多老人适应能力差,不能适应医院的条件,患病后怕失去独立生活能力,怕孤独,易产生急躁易怒失望情绪。根据这些情况,我们要以热情态度关心老人心理护理。了解患者的各种需求,让患者感到自己存在的价值,愉快接受治疗护理。并且护士言行要稳妥,操作熟练能及时发现老年人心里问题,随时给予咨询和相应医疗护理措施。同时分析心理病症的难点要点,帮助老人正确认识疾病,关爱老人,常与老人交谈,缩短老年病人与我们距离,增加老年人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愿意把心里话倾吐出来,提高战胜疾病信心。2 用药护理

老年人用药特点种类多,数量多,发生不良反应多,给药必须慎重。在一定程度上,老年人的脏器功能退化,新陈代谢发生紊乱,对药物吸收能力下降,承受不了药物不良反应,因此会直接影响治疗效果。详细观察用药后反应,及时记录,老年人自己服药易漏服或误服。护士必须亲自为病人服下口服药,输液时的输液速度也要严格控制,以免引起负荷过重反应。要勤于观察发现病情变化及时处理。老年病人对药物耐受性、敏感性均与年轻人不同,在护理工作中应注意用药安全,加强用药管理,保证给药途径畅通。3 预防并发症护理

老年人患病后卧床时间长,抵抗力低,主诉往往不多且出现晚,极易发生褥疮、肺炎,血管栓塞等并发症,因此要熟悉老年病人的并发症多,病情多变,错综复杂的特点,严密观察病情,加强呼吸道泌尿道,皮肤,血管等处护理,预防并发症发生。4 疾病护理

尽量把疾病知识补充给老年人,尽量说一些浅显易懂的词汇,让患者了解自己的疾病。知道自己的治疗方案,让患者轻松面对疾病,同时对患者及家属进行疾病知识宣教,让他们接受并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工作。同时告知家属多抽出时间陪伴老人,缓解老年人孤独的心理状态,促进早日康复。5 饮食护理

老年人脾胃虚弱,胃肠功能减退,唾液分泌减少,神经反射性活动减退。再加上牙龈萎缩,牙齿脱落,咀嚼功能差,因此应给予易消化富有营养的饮食,对高血压,心脏病,高血脂的病人,要多食蔬菜水果和富含维生素的低盐饮食,糖要适量,控制动物脂肪,避免生冷不洁、辛、酸、麻辣等刺激性食物,并帮助老年人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如暴饮暴食等口味偏咸的食物也应控制摄入。6 总 结

由于老年患者特殊性,护理老年患者除了要有专业护理知识外,也要多观察平时的生活起居。及时发现老年患者的异常变化,一定要再用药、心理、饮食等各个护理环节方面相结合。总结出最好的护理方法,配合医生以最好最快治疗方案促进医疗工作顺利进行,使老年人的健康,得到保障。

第3篇

老年内科疾病,有些是年青时所患疾病的延续,但多数是比较具有老年特征的疾病。一般老年人患有多种内科疾病,平常比较稳定,一旦发热、感染就会把潜伏的其他疾病症状加重。由于老年病人不能完整叙述病史,症状不典型,如老年肺炎可以不发热、白细胞不高,只表现精神萎靡、食欲不振等,给诊断带来了许多困难。老年人往往还有生活习惯的改变、性格的改变等现象,如早起的,变得不起早;爱说的,变得沉默、易怒等。因此,对老年病人要及早发现异常变化,早诊断、早治疗,防止潜伏疾病症状的加重。诊断老年内科疾病可采用先进仪器如同位素、CT、B型超声波及态心电图等检查,提高疾病的诊断率。用先进仪器进行检查,不但要求医务人员熟练掌握其操作方法,还应根据老年人记忆力差、反应迟钝等特点,需要护理人员简明扼要地把检查中的注意事项耐心、详细、反复的交待清楚;检查中注意观察不良反应,使老年人能合作、准备地配合检查,及早得出明确诊断。积极治疗、精心护理,使老年人早日康复。如何在了解内科老年住院患者心理和生理特点的基础上实施临床护理,是需要不断深入探讨的课题。现对2007年7月~2008年2月我院收住的130例内科老年住院患者的护理体会,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130例中男80例,女50例,其中65~69岁67例,70~74岁43例,75岁以上20例。病因依次有心血管疾病60例(冠心病、原发性高血压)、脑血管疾病33例(脑梗死、脑出血)、呼吸系统疾病23例(慢性支气管炎、肺部感染、肺源性心脏病)、糖尿病11例、其他3例。其中合并2种以上疾病者43例(占31.6%)。

2 护理措施

2.1 临床护理:

老年人患病后卧床时间长,抵抗力低,极易发生坠积性肺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泌尿道感染、压疮等,在病情允许时,应适当地进行锻炼,通过适当运动有利于增强体质,提高机体免疫力,改善心脏功能,促进血液循环。因病程长,体质弱,消耗蛋白质及热量多,加之牙齿脱落或残缺不全,应给予适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软质饮食,少食多餐。由于老年患者睡眠时易受环境、情绪等因素干扰,造成入睡困难,长期的睡眠不良,病人性情烦躁,从而加重原发病,影响治疗效果,故应做好睡前护理,提供一个安静、整洁、舒适的休养环境,保证患者充足的、高质量的睡眠。由于老年患者常伴有多种慢性病,病情易出现变化,在临床护理中,做到预见性护理,对减少并发症,保证患者安全是十分重要的。如血压波动是发生脑血管意外的重要原因,因此在治疗时要缓慢降压,尽量稳定在正常范围。由于夜间心肌供血减少,易发生心律失常、心绞痛,甚至出现心跳骤停。夜班护士要对每位患者做到熟悉病情,提高责任感和警觉性,进行预见性护理,及时为医生提供准确可靠的病情信息,以便做出正确的诊断和治疗。

2.2 心理特点及护理措施

2.2.1 需理解患者,为护理工作奠定基础老年人因资历高、贡献大、经验足故特别喜欢周围人尊敬他,要求别人依从,脾气固执,自尊心强。他们需要安全,希望有经验的医生为其看病,熟练的护士为其打针、发药。根据老年患者的这些特点,护理人员接待病人时态度要和蔼,热情认真,动作要迅速,操作熟练准确,使病人一进病房就感到有好转的希望。要用和蔼轻松的语气和患者交谈,尽量满足患者的要求,同时也争取家属配合做好患者的工作,取得患者的信任,使其精神上有一种美好的寄托,更好地配合治疗。

2.2.2 解决患者的需求,改变患者心理状态老人特别怕孤独,因病离开家而住院,感到一切陌生,把健康的希望寄托在医务人员身上。而医务人员与患者缺少沟通,自然引起患者孤独、寂寞感,久之烦躁不安、易怒。护士要主动劝告患者处病不惊,“三分治疗,七分休养”,时时关心体贴他们,使其感到像在自己家一样,同时适当安排家属探视,鼓励老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2.3 善于稳定老人的情绪,避免不良刺激老年患者住院期间考虑问题很多,最忧虑的问题是自己的疾病是否能够治愈,并十分注意观察家属和医务人员对其疾病的态度,怀疑隐瞒疾病的严重程度或担心医务人员能否精心治疗等,遇到这类患者要帮助病人树立恢复健康的信心,遵守医嘱,坚持治疗,调动病人积极的心理因素,提高内在的自身康复能力。多关心体贴病人,经常和病人谈心,掌握疾病的发生规律,减少复发,有利于早日康复。

2.2.4 良好的护理道德与适当的有益活动有益于老人身心健康维护老年患者的最佳心理状态,时时、处处、事事给予理解、尊重、同情、体贴,护理上做到有情、有礼、有心、有益。安排一些有益老年人身心健康的活动,如下棋、老年保健知识讲座等。

3 结果

依据内科老年住院患者的心理和生理特点,要进行心理护理、临床护理和用药护理并用,我院对收住的130例患者的精心护理,均得到了比较满意的治疗效果,问卷调查的结果显示患者和家属对护理的满意率达96.0%。

参考文献

[1] 姚景鹏.内科护理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8

[2] 仇丽华,周燕.老年患者的心理需求及护理[J].中日友好医院学报,2000,14(3):242

第4篇

关键词:社区老年人;痰湿质体质;中医护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R248.1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007-2349(2016)11-0106-02

体质是个体生命活动过程中,在先天遗传和后天获得的基础上表现出来的形态结构、生理机能和心理状态等综合的相对稳定的特质[1],同时也受后天生活环境和生活习惯的影响。痰湿质是中医9种常见的体质类型之一,在老年人体质中占了一定的比例。许多现代研究表明,在老年人中,异常体质与年龄基本呈正相关[2],通过对社区目标人群进行筛查,用中医体质辨识,筛出痰湿质体质的老年人,给予相应的中医护理干预,能使偏颇体质有效改善,降低风险性疾病对他们健康的危害,使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得到改善。基于此,笔者于2014年07月、2015年09月,2次对昆明市吴井社区居民中60 岁以上老年人进行了中医体质辨识调查,并进行相应的中医护理干预,取得很好的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对象与筛出方法

1.1对象选择2014年、2015年昆明市吴井社区2次参加健康体检的60岁以上的老年人为调查对象,共计289例,其中男101例,女138例;年龄60~69岁118例,70~79岁92例,80以上29例。

1.2筛出方法中医体质诊断标准:依据《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3],运用中医体质辨识表对体检者进行中医体质辨识。由一名中医正高级职称和一名中医中级职称的在职执业医师对参加体检的社区老年人进行《老年人中医药健康管理记录表》问卷调查,内容包括身高、体重,体质指数,腰围,血压,并填写基本资料,包括血型、文化程度、既往史、家族史、生活环境、情感状态、体育锻炼、饮食习惯、饮酒情况及常规生化检查、B超、心电图、X光胸片。

1.3筛出结果参加体检的社区老年人偏颇体质所占比例较高,其中居于前五位的体质类型分别是:平和质79例,为27.54%;8种偏颇体质210例,为72.46%,依次为:阳虚质21.26%、气虚质18.20%、瘀血质7.0%、阴虚质6.5%、痰湿质6.1%、特禀质5.1%、气郁质3.6%、湿热质4.7%。

2健康干预方法

2.1方法在2014、2015年体检筛查出痰湿质体质者,相应的给他们建立了家庭健康档案,每月对老年痰湿质体质者随访一次,动态地了解健康干预情况的落实,并间断性按中医的整体观念对个体施行中医体质护理,至2016年体检复查时老年痰湿质体质各项评分已降低,痰湿质体质为3.4%,有效率为50%。

2.2健康干预

2.2.1饮食痰湿质体质常喜食肥甘厚腻食物,如肉类,糯食,甜食,油炸类食物;五谷蔬菜类食物摄取量不够,饮水较少,男士多有嗜烟、饮酒习惯,这些饮食习惯在体检问卷调查时就可看出有很大的共性,在做健康指导时首先要改变不适宜的饮食习惯,指导老年人多吃富含优质蛋白的食物,诸如牛奶、鱼肉,对猪肉、牛肉、羊肉的摄入量要控制,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建议肥胖者(多为痰湿质体型特质)的油脂每日摄入不超过25 g[4],以免助湿生痰,应以清淡为原则,戒除烟酒,饮食应有节制,不可过饱或过饥,过饱伤脾胃之气,过饥致气血来源不足。喜饮茶者适宜多饮乌龙茶、普洱茶[5]。据报道称饮茶和太极运动结合可以改善老年人体质和血脂异常[6],对痰湿质有较好调适作用。

2.2.2运动与锻炼痰湿质体质者大多懒动喜静,动则汗出,自觉气不够用。调查对象都是60岁以上老年人,体检结果显示90%以上有不同程度的骨质退行性改变,如骨质疏松、骨质增生、颈椎病等,锻炼选择的方式很关键,不恰当的运动无益且可能导致机体意外伤害,老年人的运动方式以散步首选,其次可以练习太极拳,每天定时锻炼1 h,自觉微微出汗即可,运动时间尽量选择下午5~6点,不建议做登山、跑步、骑自行车等对膝关节磨损较大的运动,坚决避免踢球、打篮球等激烈运动,关键是要养成定时运动的习惯。

2.2.3药膳痰湿体质的特点为头昏脘闷、身重乏力,汗出困倦,久睡不醒、口中黏腻、大便不爽。常见于居住地潮湿,喜食肥腻食品之人。除改变饮食习惯外,日常饮食以芡实、莲子、薏苡仁、怀山药、赤小豆、冬瓜等利湿健脾药材为主,可做成芡实莲子粥、薏米怀山粥、薏米冬瓜汤、陈皮薏米粥日常服用以祛逐痰湿。

2.2.4情志调理中医强调整体观,认为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形是神的外在反映,而神是形之主宰,《素问・举痛论》“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情志刺激可影响五脏六腑之功能,七情内伤导致脏腑气机阻滞,情绪与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指导老年人精神要保持淡泊宁静,起居规律,避免欲求过多、思虑过甚,自我调控情绪,适应社会环境,鼓励老年人多与外界交流,可以寄情琴棋书画,听音乐,游览青山绿水,陶冶情绪,振奋精神,做到静神少虑、处世豁达、平静生活,达到“修性以保神,安心以全身”。

2.2.5中药汤足浴温胆汤:茯苓30 g,陈皮20 g,法夏10 g,枳实10 g,竹茹10 g,炙甘草10 g。这个温胆汤是罗大伦博士经常用于泡脚的方子(当然也可以服用)。其认为一般体内有痰湿的人,脾胃吸收的能力还不如脚底经络吸收的好,增加新陈代谢,加强脂肪燃烧。每晚用热水泡脚,相当于人为地给身体加热,加速血液循环和身体代谢,这样不但可以有助睡眠,而且也能较好的代谢水湿,燃烧脂肪。

3讨论

中医体质辨识应用于健康体检中,可根据个人体质分为正常体质和偏颇体质。正常体质相当于健康人群,偏颇体质相当于亚健康人群。健康人群和亚健康人群,一般没有异常指标,或者某些指标仅有轻微的变化,但又尚未达到临床疾病的诊断标准。中医体质学认为,痰湿体质是由于津液运化失司而痰湿凝聚表现出的以黏滞重浊为主的体质状态,形态特征为体型肥胖,腹部肥满松软,面部皮肤油脂较多,喜食肥甘厚腻之食,舌苔白腻、脉滑等,易患消渴、中风、胸痹等病症[7]。老年人具有正气内虚、肺脾气弱的体质特点,这是老年人容易形成痰湿质体质的原因。有资料显示,痰湿体质较容易发展演变为代谢综合征、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等疾病。对痰湿质体质老年人及时给予中医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变偏颇体质,可以做到“未病先防、欲病早治、既病防变”,有效提高老年人的健康水平。在临床工作中,痰湿质体质者对中医护理干预依从性较好,只要多和其交流,耐心宣教,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我国现已进入老龄化社会,促进老年人的健康对社会和谐发展有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王琦.9种基本中医体质类型的分类及其诊断表述依据[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5,28(4):1-5.

[2]朱秉臣.1075例老年人体型与体质关系的分析[J].湖南中医杂志,1988,3(5),5.

[3]王琦.中医体质学2008[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452-466.

[4]陈君石.黄建始.健康管理[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7:333.

[5]邹磊.饮茶与体质的关系[J].茶博览,2011:63.

[6]窦├.饮茶与参加太极运动对老年人体成分和血脂水平的影响[J].体育研究与教育,2012,27(3):113-114.

第5篇

【关键词】 老年性痴呆;预防;护理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老年痴呆症患者也随之有增加趋势。老年痴呆又称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组病因尚未明了的原发性退行性脑变性疾病[1,2]。多发病于老年人,其起病缓慢,病情不可逆转,其主要影响老年人的智能及记忆,导致患者出现近记忆障碍,认知及情绪受到严重影响。传统的观念认为老年人认知或记忆能力减退属于正常现象,而忽略了老年痴呆病的诊断,导致老年人生活质量降低,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伤害等。因此,临床上对老年痴呆病人应予以预防及正确的护理。笔者收集我院老年病房2008年1月-2009年1月入诊的34例老年痴呆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预防措施及对所有患者进行护理干预,讨论其护理方法。以便给临床上预防和护理老年痴呆提供相关的参考信息。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收集我院2008年1月-2009年1月入诊老年病房的34例老年痴呆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诊断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对老年痴呆病的诊断标准。随机分为两组,其中护理干预组(观察组)资料:共17例,男性7例,女性10例,年龄65-87岁,平均年龄(77.6±10.3)岁;其中合并高血压病者4例,合并冠心病患者2例,合并糖尿病患者5例,合并肺部感染患者3例,无并发症患者3例。对照组:共17例,男性8例,女性9例,年龄59-85岁,平均年龄(75.1±9.9)岁;其中合并高血压者3例,合并冠心病患者3例,合并糖尿病患者4例,合并肺部感染者2例,无并发症的5例。两组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表现为近记忆障碍,情绪波动不稳,不认识亲人朋友,不能正确叫出亲人及自己的名字,常表现为乱扔东西,乱发脾气,食异物,嗜睡等。所有患者发病前均未服用抗精神病药等。

1.2 方法 对照组进行常规的药物治疗及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护理干预,包括:助患者保持良好的日常生活习惯,加强对患者的监护,减少其伤害等。对两组患者进行随访观察,并记录比较两组患者病情发展情况。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病情发展缓慢,3年内死亡2例(11.8%),对照组死亡4例(23.5%),具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

3 讨论

3.1 预防措施:(1)合理营养,对于老年人尤其是有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并发症的患者应合理膳食,严格控制钠的摄入,减少患者因饮食不当而导致的并发症等,保证足够的营养,定时定量饮食;(2)参加适当的活动,老年人打太极、慢跑等,多参加户外有氧运动,整体性全身活动外尤其应该锻炼手指等的活动度;(3)增加老年人兴趣爱好,丰富其晚年生活,强化老年人的大脑活动,加快血液循环等。勤用脑促进脑细胞的新陈代谢[3]。(4)一旦发现老年人记忆力减退、认知功能障碍等情况应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服用治疗药物,防止病情进一步加重。(5)早期治疗患者的心血管、脑神经等躯体疾病,尽早消除导致患者脑供血不足的疾病的发生,以减少患者老年痴呆病发生的诱因。

3.2 护理 老年痴呆是一种慢性疾、进行性精神病,其病程长,病情隐匿,且目前临床上没有特异性的药物进行治疗。因此,做好老年痴呆患者的护理工作尤为重要。笔者认为其护理方法可从以下几点入手:(1)心理护理,早期予以患者心理指导,消除或减少患者对疾病的恐惧,因老年痴呆病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记忆障碍,护理人员应指导患者及其家属帮助患者回忆,并开导患者,改善其不良情绪等,同时应该积极与患者进行交流、沟通,减少患者自伤或伤人行为。使患者身心处于最佳状态,并结合药物治疗[4];(2)情感护理 老年人患者易唠叨、重复。脾气变化无常,经常表现为坐立不安、焦虑等,临床上应该为患者提供一个安静、轻松的环境,同时耐心的倾听患者的唠叨[5],尊重患者,给予患者关怀,与其谈心,可适当的陪同患者做合适的锻炼如打麻将、打太极等,增加患者生活乐趣,同时使患者大脑活动增加,促进其血液循环等,尽量延缓病情发展;(3)药物护理 指导患者及其家属用药原则,嘱患者家属督促患者按时按量按疗程服药,同时仔细观察患者服药后的反应等;(5)安全护理 部分患者因出现妄想幻觉等,而出现伤己或伤人等行为,应积极加强患者的安全护理,防止其自杀或伤人等事件的发生;(6)生活指导 指导患者合理膳食,加强营养。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戒烟、戒酒等不良嗜好,生活作息规律[5-6]。并指导患者正常的日常护理,保持个人卫生,减少其他并发症的发生,对于大小便失禁患者,应及时清洁身体,勤换衣裤,保持皮肤清洁,防止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

综上所述,老年痴呆患者病情复杂,应早期积极予以合理的护理干预及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延缓患者病情的进一并恶化,有效的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郝伟,等.精神病学,第6版 [J].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6(6):55.

[2] 邱秀春.浅谈老年疾病的预防与护理[J].护理研究.下半月版,2003,17(9):1072. .

[3] 李立群.90例老年痴呆症患者护理分析[J].现代护理,2010,23(6):159-160.

[4] 高娟碧.循证护理在提高老年性痴呆患者生活质量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6,5

第6篇

老年外科急腹症发病急骤,病情复杂多变,老年人由于生理老化和功能衰退,免疫机能低下,反应性差,症状体征常不典型,易延误诊断,加重病情。我们对我院2006年10月―2009年10月收治的45例老年外科急腹症患者实施了系统完善的护理,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45例老年患者中,男31例,女14例,其中60~75岁者39例,75岁以上者6例。其中:急性阑尾炎15例,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6例,粘连性肠梗阻5例,结肠癌并肠梗阻5例,直肠癌并肠梗阻6例,急性胰腺炎2例,脾破裂1例,胆石症5例。手术治疗36例,非手术治疗9例。

2 临床特点

2.1 临床表现不典型

老年患者对腹痛敏感性差,伴有糖尿病的老年患者感觉功能减退更为明显,因此,发生急腹症时,患者常呈现临床症状、体征与病理变化不平行的独特现象。老年急腹症患者由于机体反应低下,局部症状少,全身症状一般也较轻。有的患者腹腔已有明显的化脓感染,发热却不明显;发生腹膜炎时,不一定引出典型的腹膜刺激征,有可能延误诊断,丧失抢救良机。为此,建议症状不典型的老年急腹症患者早期住院治疗,以便随时观察病情变化。

2.2 病情变化快

老年患者体质虚弱,脏器发生退行性变,各种屏障功能明显减弱,机体免疫功能和抗感染能力下降,因而病情变化快,全身感染中毒症状较重,病情凶险,患者会迅速发生休克、多器官功能衰竭,甚至死亡。

2.3 病因与青壮年不同

老年急腹症常见原因为胆道疾病、急性阑尾炎、肠梗阻、溃疡病急性穿孔和急性胰腺炎。本组中6例非结石性急诊胆囊病例为胆囊扭转、胆囊穿孔等。由恶性肿瘤引起的老年急腹症明显高于青壮年。闭孔疝、血管性急腹症(腹主动脉瘤破裂,肠系膜血管阻塞)等疾病明显增多。某些老年急腹症同时并存两种外科疾病,如结肠癌并存急性阑尾炎等。

2.4 并发症多

老年急腹症患者多同时伴有多种疾病,常造成症状重叠,掩盖急腹症的体征,增加了诊断和治疗的复杂性。老年急腹症患者术后最常见的是肺部并发症,其次是心血管并发症。术后多系统器官功能衰竭常是老年急腹症治疗最棘手的问题。

3 护理方法

3.1观察神志和生命体征:老年人免疫机能低下,反应性差,易出现意识障碍、休克等现象,应密切观察病人的神志和生命体征。

3.2 观察腹痛情况:密切观察腹痛性质、程度、范围的改变,腹痛的部位有无转移,有无放射性疼痛及放射的方向及部位,仔细观察病人的表情和姿势,及时发现病情,及时处理。

3.3 观察有无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老年人体液量明显低于青年人,自身调节及代偿能力又差,失水量即使不多,也常可造成脱水,且脱水时也常不感到口渴,故必须给予注意。老年人由于中枢神经系统和肺、肾等器官的功能降低,对体液酸碱平衡的调节能力亦低下,因此在患病时易出现酸碱平衡失调,其中以代谢性酸中毒较多见,应密切观察。

3.4 肺部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老年人多伴有慢性支气管炎等肺部疾病,致使肺功能下降、咳嗽反射能力差,术后易出现肺部并发症,故术后应指导并协助病人作有效咳嗽及深呼吸,鼓励病人床上活动,协助翻身叩背,病情允许时尽早下床活动。痰液粘稠不易咳出时,给予超声雾化吸入或遵医嘱应用祛痰药。

3.5 心脏病的观察及护理:老年人的心脏储备、代偿功能都有所下降,且常有心血管疾病,因此应加强巡视,密切观察生命体征,注意有无心慌、胸闷、气短等先兆症状,并严格掌握输液的速度和量。

3.6 切口的观察及护理:密切观察切口有无渗血渗液、有无切口疼痛及切口愈合情况。老年人由于机体抵抗力差、营养不良,极易发生切口感染和裂开,故应严密观察。指导病人咳嗽时按压伤口,腹部常规用腹带加压包扎。如病人术后3~4d仍诉切口疼痛不适,则应及时检查和处理。切口裂开与病人体质弱、营养不良和腹内压增高及切口对合不佳等因素有关,应设法减轻和消除诱发切口裂开的诱因,并加强全身支持疗法,改善体质,促进切口愈合。

3.7 做好预防褥疮的护理:老年人皮肤肌肉松弛、对外界刺激的反应迟钝,再加上术后活动受限,极易发生褥疮,因此术后要指导并帮助病人勤翻身多活动,避免局部皮肤长时间受压。密切观察病人的皮肤情况并做好交接班。对于因切口疼痛而不敢翻身者,可遵医嘱给予止痛剂。

参考文献

[1] 陈宏伟.外科急腹症48 例临床诊疗分析[J].生物磁学,2005,5(14):22-23

[2] 杨坷坷,李志军,陈琳洁,黄厚章.系统性红斑狼疮伴发急腹症的诊治思考―附例临床分析[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06,6(12):86-87

第7篇

关键词:老年病抑郁精神护理

2010年7月13日,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向社会了《2009年度中国老龄事业发展统计公报》。该公报显示,2009年,全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到1.6714亿,占总人口的12.5%。有关方面预计,“十二五”期间,全国老年人口将突破2个亿,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例将超过15%,老龄化的速度将进一步加快。

根据联合国的传统标准,一个地区60岁以上老人达到总人口的10%即标志该地区进入老龄化社会。显然,一个严峻的事实摆在我们面前:我国在生产力水平尚不发达、社会保障机制尚不健全的情况下提前进入了老龄社会。老年人的生活保障成为一项艰巨的任务,其中,建立完善的医疗保障机制是当务之急。

1老年性疾病诱发抑郁倾向的现状分析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成为老年人口的高发病症。与此同时,气候变更、环境恶化导致的恶性肿瘤在老年人中的发病率也日趋增高。上述老年性疾病的共同特点是:病程长,一旦染病将伴随终身,目前的医疗技术尚无法彻底战胜上述顽疾;此外,老年人的身体免疫力、抵抗力都远低于年轻人,因此,上述疾病的并发症也经常困扰这些病人。

常年承受老年病侵袭的人,临床当中表现出焦虑、恐惧、烦躁等负面情绪的比例很高。严重的因此而多愁善感,并最终形成抑郁症。针对这类状况所发生的比例,国内许多同行均进行了系统研究。中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邱忠霞和王涤非等对入院的150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了抑郁状态评价,抑郁严重指数>0.5的诊断为抑郁,结果表明抑郁患者56名,占入选病例的43.1%,其中男性22例,女性34例[1]。武汉总医院的李娟和刘伟等采用抑郁自评量表对200例恶性肿瘤和150例良性疾病的老年患者分别进行了调查评定,结果显示老年恶性肿瘤住院患者抑郁发生率为62.5%,SDS平均(52.0±10.4)分;老年良性疾病住院患者抑郁发生率为26.7%,SDS平均(44.9±7.7)分;两组患者抑郁发生率均高于我国正常人群15.1%-22.5%的比例[2]。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的袁瑾选择54例高血压病患者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和抑郁量表进行评定,患者年龄范围65-82岁,结果表明,焦虑21例,占38.8%;抑郁17例,占31.4%;焦虑合并抑郁14例,占18.9%[3]。

除了上述临床样本分析以外,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研究所的陈翠玲和中国人民大学老年学研究所的唐丹等对北京3个社区170位60-85岁的老年人进行了间隔为20个月的追踪研究,进行了觉知日常环境控制感、领悟社会支持、自评健康状况、抑郁状态的测查。通过抑郁与各变量的交叉滞后分析表明,老年人的自评健康状况对抑郁的发生和抑郁程度的增加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4]。

由上述研究结果不难看出,自身疾病已成为诱发老年性抑郁的一个主要因素。从我院的诊断实践来看,作为高校附属医院,我们主要面向上万名师生员工提供医疗服务。在每天接诊的病人中,退休教职工占绝对多数,其中,因自身健康原因导致心理恐慌、精神忧郁的老年患者比例超过50%。

因此,针对老年病人,尤其是慢性病患者,除了提供必要的药物治疗外,心理疏导和精神层面的护理也是不可或缺的。从某种程度上说,后者的重要性甚至高于前者。目前,在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精神护理已成为一项重要的护理措施。例如,Taiwan的Shu-LingChen和Hui-ChuanLin等在老年休养所研究了音乐疗法对于老年人的治疗作用,结果表明,这种整体音乐疗法可以使老人们从集体活动中获得力量,从而提高生活质量。因此,他们建议应该把这种音乐疗法与日常护理融合在一起。

2老年抑郁症患者的精神护理策略

2.1探求根源、因势利导

焦虑、抑郁情绪的形成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如:疾病类型、病人病史、性格类型等。一般而言,患有严重疾病、发病多年、性格内向的人产生抑郁倾向的几率很高。因此,作为护理人员,应首先找到“病源”。多年患病、病情较重的病人,因需要长期协助、常年用药,很容易产生依赖性心理,从而欠缺对自身状态的客观评价。这类病人一旦感觉不适,很容易与自身疾病建立主观联系,陷入恐惧、焦虑的精神状态,进而加剧身体不适感,影响到疾病治疗。对此类病人,护理人员在加强日常护理的同时,应当循循善诱,讲解基本的医疗常识,助其建立客观的病情识别方法。还有一类病人,病情不重,但病程较长,性格较为敏感、抑郁倾向明显。入院后对陌生环境,如医护人员的基本操作,甚至气味都可能产生不良反应。有的患者性格内向,期望通过医护人员的反应判断自己病情,从而处于疑虑、烦躁、焦虑的状态之中。对于此类病人,护理人员应当注意观察,与病患加强沟通,除了正常的病情交流,还可以谈天说地,制造一种融洽、平和的气氛,消除其心理阴影。

2.2提高日常护理质量,多管齐下

精神护理的效果如何是建立在良好的生理护理基础上的。人在得病之后,整体期望是:尽快获得治疗,并且获得最好的治疗。因此,敏感、脆弱是病人中普遍存在的心理状态,某些情况下会产生过激的心理反应。这就要求护理人员一定要心态平和,并要尽快、准确地掌握病人病情的变化,并采取及时的治疗措施。

2.3为患者自护与家庭护理提供指导

我国人口众多,医疗资源、医疗水平与医疗需求之间尚存在巨大缺口。高等级医院人满为患,社区医院门可罗雀,高效、可靠的社会保障保障机制尚未完全建立。因此,老年病患者多数时间均在家中活动。因此,患者自身的心理调节和家庭的精神护理尤为重要。

3结论

在我国日趋紧迫的老龄化进程中,因慢性病导致的心理健康受损是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针对老年抑郁症产生的不同症结,广大医护人员应当因势利导,在完成基本的医疗救助同时,利用自己的专业素质,实现老年病人的心理疏导,加强及时沟通,为建立医院+家庭的综合护理模式提供技术支持。

参考文献:

[1]邱忠霞,王涤非,马贺军.抗抑郁及心理干预对老年&型糖尿病抑郁的影响[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5,20(6):456-457.

[2]李娟,刘伟,徐琳.老年恶性肿瘤住院患者抑郁状况调查[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07,17(4):270-271.

[3]袁瑾.老年高血压病焦虑抑郁症状的临床识别和治疗[J].中国使用医药,2007,2(12):19-20.

第8篇

        1  老年人的心理特点

        1.1敏感的自尊

        人的价值感和自尊心紧密联系在一起。老年人具有较深的资历和阅历,喜欢周围的人恭顺他。可是一旦住院,处处受约束,当不甘“任人摆布”的心理与现实发生矛盾时,自尊会变得更加敏感和强烈,也极易受到伤害。

        1.2孤独感

        老年人因病住院,对周围的环境感到陌生,家人往往因工作、家庭等事情不能陪护,医护人员又不能时刻照顾在身边,情感脆弱的老年病人极易产生孤独感。

        1.3焦虑、猜疑和恐惧

        病人的焦虑主要来自身体不适、家庭因素、经济压力、医院环境等方面。恐惧主要来自疾病对生命的威胁。病人怕误诊、误治,怕检查、治疗及护理操作带来的不适。猜疑是一种消极的自我暗示,影响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判断。老年人若长期处于此种不良的心理状态,会导致心理失衡,直接影响治疗,不利于身体康复。

        1.4退化表象

        (1)自我中心加强:一切以自我为中心,以一切事物和人际关系是否有利于自我存在为前提,常被指为自私自利;(2)依赖性加强:老年病人生活自理能力丧失或降低,需要别人的照顾,但过分依赖使老年人对自己能做的事也懒得去做,这种心理不利于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3)兴趣狭窄:只关心自己的身体,不仅对以往兴趣事物表现淡漠,更无增添新兴趣的动机;(4)强化角色:老年人往往在病情好转或接近痊愈时,仍然安于患者角色,小病大养,自信心减弱,不相信疗效,对原来担任的社会角色恐惧,不愿出院。

        2  护理

        2.1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必须了解老年人的心理状态,对待老年病人态度要亲切、关心、体贴、诚恳、言语温和。尊重他们,不要用床号代替姓名,不要勉强老年人改变他们长期形成的习惯和嗜好。经常向他们讲解创建和谐社会奔小康中的成就,介绍报刊登载的关于社会上长寿老人的生活经验和防止衰老的措施,使他们既认识到衰老是一生中生理发展的必然过程,又懂得延长寿命的科学方法,从而对恢复健康树立信心。

        2.2生活环境护理根据老年病人的生理心理特点、应安排一个与之相适应的舒适安全、安静、防止各种噪声生活环境。夜间睡眠时,室内最好保持有弱光,以防夜间病人起床时发生意外。

病床应低些便于老年病人下床。地板应平坦、干燥、防滑处理、以防病人摔跤。病人床上被褥要轻,衣着鞋袜要适宜。   

        2.3个人清洁卫生老年人皮下脂肪减少,表面小动脉硬化,汗腺萎缩,分泌减少以致皮肤干燥、脆薄、有皮屑起皱纹,易于破损、干裂,而引起感染。故老年人每天应用中性肥皂擦洗皮肤,并给涂以油脂,受压局部给予按摩以增进血液循环预防压疮。对某些老年病人生活习惯较懒散,护理人员应协助和督促他们更换衣服、洗脚、剪指(趾)甲,注意个人卫生。   

        2.4营养与饮食护理牙齿是对食物进行机械加工的器官。老年人常有牙齿脱落或有龋齿、咀嚼不便,应给予软食并应指导注意饮食的均衡。老年人基础代谢降低,运动量低于年轻人,每日的热量摄入应相应减少,蛋白质以豆、肉、鱼、蛋、牛奶等为主,脂肪供应以淀粉为主,并应多食含维生素、钾、钙、水果和蔬菜,钠盐入量每天不要超过10g。为增强肠腔运动机能,应给病人适当增加富含纤维素的食物,少食胀气的食物。在烹调方法上,要注意色、香、味,照顾到病人的口味,习惯和爱好。在进食时应指导病人细嚼慢咽,咀嚼时避免讲话,防止因空气进入而引起哽噎,每顿饭不要过饱,最好少食多餐。吸烟和过量饮酒对老年人不利,嘱病人戒烟酒。   

        2.5适当活动老年病人因机体功能衰退,往往好静不好动,特别是住院时间较长的慢性病病人,在疾病恢复期,护理人员应劝导病人进行功能训练,宜根据病人的爱好,组织他们在室内外散步、下棋、打拳。并进行指导以增进其身心功能。对一些久病卧床的病人应经常给予被动运动,如更换卧位,活动肢体,以保持血液循环通畅和肺部呼吸通畅及防止关节僵硬和肌肉萎缩。   

        2.6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老年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和感觉系统功能降低,机体反应不敏感,对疾病的痛苦反应不明显,有时病理改变严重,自觉症状轻微、不典型,在出现两种以上的疾病时,一种疾病有可能被另一种疾病所掩盖。因此,护理人员必须掌握老年人的病理生理特点,善于观察及早发现并发症,及时注意病情变化。在询问病史时,老年病人由于耳聋记忆力差,而回答病史含糊、主诉不明确,因此护理人员要仔细观察病情,协助诊断。

        2.7用药护理应根据老年病人的用药史,慎重用药,密切注意药物过敏反应,特别是对慢性病病人因为用药品种多、剂量大、时间长,加之本身肝肾的吸收、排泄功能减退,所以要特别注意药物过敏的发生。据统计老年人发生药物反应的人数是一般成年人的2倍多,因此用药必须慎重,对老年病人可先给予略低于成人的治疗量,然后根据病人的反应,调整药量,发现有药物不良反应时应立即报告。输液时应注意输注速度,并定时记录出入量,必须注意病人的心、肺、肾功能情况,防止发生肺水肿。   

        2.8加强预防保健及护理咨询老年人由于机体不同程度的衰老性改变,容易患病,故医护人员在病人住院期和出院后均应向病人及其家属进行健康指导,使他们了解引起疾病的原因和预防措施,只认识到有规律的生活起居、适当的运动、合理的饮食和禁戒烟酒等对增进机体功能、防止动脉硬化的重要性,并进行预防保健知识的宣教,为老年人服务。

第9篇

随着全球社会人口的老龄化,老年人越来越多,根据各地老年人健康普查表明,79.1%的老年人至少有一种或一种以上的慢性病,因此老年人患病就诊的人数也相应增加,老年患者身心衰老,情绪易受客观因素的影响,护理任务重、难度大,心理护理要求高,从某种意义上讲,老年患者的心理护理比躯体护理更重要,现将在实际工作中通过语言、行为、态度、表情和姿势等改变患者的心理状态和行为,使他们积极配合治疗,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促进早日康复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我院2007年6月~2010年9月收治老年住院患者156例,年龄61~75岁,其中男86例,女70例,慢性支气管炎、哮喘、肺心病46例,高血压、冠心病、心肌梗死、脑动脉血栓形成68例,糖尿病、肿瘤42例。

1.2 患者的心理特点:老年患者来院就诊或住院治疗,经常表现出精神过度紧张、前顾后虑、忧郁、焦虑、消沉、惊恐不安、孤独、固执不合作等心理变化,加之五官失灵,行动不便,心理上常处于痛苦不堪的状态,不良的心理又会加重患者的病情从而形成恶性循环。因此,护理人员必须掌握老年患者的心理变化特点,减轻其心理压力,鼓励患者树立信心和勇气,配合治疗,争取早日康复。

2 心理护理

2.1 理解与尊重:由于衰老、病痛及生活和社交能力的减退,老年人的自信心也随之丧失,从而导致老年人产生自悲和不受尊重的感觉,因此,护理人员要理解与尊重老年患者,尊称他们,耐心倾听他们对护理的要求和意见,经常用非语言与患者沟通,如点头、微笑、抚摸等,注意自己的仪态、动作表情,给予患者以亲切感和信任感,能做到尽可能予以满足,限于条件做不到要予以耐心的解释,应以深切的同情心。理解和安慰患者,营造相互尊重、信任合作的氛围,使他们产生安全感、舒适感和信任感以消除各种不利的心理因素。

2.2 关怀与帮助 :老年患者年老体弱,力不从心,缺乏自理能力,对诊断治疗疑虑较多,对预后更担心,因此,护理人员应关心他们,经常与老年人交流、交谈时注意使用科学通俗易懂的语言,根据患者的知识水平,自然坦诚地解释与说明疾病的发生、发展与转归,使患者了解病情治疗和护理措施,解除其顾虑。特别是身边无亲人的老年人倍感孤独寂寞,护士应热情关心他们,经常了解患者的生活所需,使其把心理所想说出来,及时做好心理疏导。护理人员应细心观察主动提供帮助,帮助洗脸、梳头,对步履艰难者应搀扶或给轮椅助其检查和室外活动,详细交待服药方法,要像对待自己的兄长、姐妹、父母一样使他们感到家的关怀和温暖,达到改善患者的心理恢复健康的目的。

2.3 增强信心:老年患者在生理、心理诸方面都处于衰退阶段并发症多,慢性病长期住院恢复缓慢,病房生活单调,有些疗效不明显的患者,经不住长期疾病折磨而出现抑郁,消沉情绪,甚至产生轻生的念头。护理人员要以诚恳的态度耐心疏导与患者建立平等信任的关系,要细心观察分析患者的内心活动,协助患者创造良好的病房人际环境,鼓励病友相互关心,交流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鼓励家属多探视,对悲观失望的患者要进行诱导,有针对性地鼓励患者,激发患者的自信心,转换不良心境。经常告知患者病情的细微变化,精神状态,使其精神上得到支持,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与毅力,只有增强信心才能早日康复。

总之.护理人员高应掌握老年患者的心理变化特点,并根据各类型患者的不同心理表现来进行积极正确的心理护理,将护士良好的服务态度,高度的责任心和丰富的专业知识,较完美地展示给患者,使患者对护士产生良好的心理效应,以使护理更富有成效,做到心理护理与躯体护理并重。

第10篇

【关键词】老年病科; 护理工作; 体会

【中图分类号】R5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2)01-0201-02

老年病科是收治老年性疾病病人的综合科室。老年病人年龄大,病情重而复杂,死亡率高,病程长且伴有多种疾病,临床症状不典型。要求护理人员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多学科护理知识。笔者将做老年病科护理工作体会介绍如下:

1 老年人的生理特点: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的机体出现一系列衰退性的变化,主要表现为组织器官储备能力减弱,各种功能衰退,免疫功能下降,对内外环境的适应能力降低,容易出现各种慢性退行性疾病,如听力下降、视力减退、反应迟钝、平衡功能减退,精神活动能力减弱,运动反应时间延长,学习力、记忆力减退,人格改变,情绪变化等。

2 老年病人患病的特点。

2.1 发病缓慢、临床表现不典型。由于老年人感受性降低,往往已患严重疾病,自觉症状或临床表现却还不明显。据统计,35%-80%的老年人发生心肌梗塞时无疼痛表现,常呈无痛性急性心肌梗塞;很多老年人发生严重感染时却不发热。因此老年疾病因其症状及体征的不典型而容易被漏诊或误诊。

2.2 多种疾病同时存在。约有70%的老年人同时患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疾病,而且各种症状的出现和损伤的累积效应也随着年龄的增大而逐渐增加,因此老年疾病病情错综复杂。故治疗和护理老年人时要有整体观念,综合考虑影响老年人健康转归的各种因素,制定全面的治疗护理计划,满足老年病人的健康需要。

2.3 病程长、恢复慢、并发症多。由于老年人免疫力低,抗病与修复能力差,疾病往往病程长、恢复慢,且易出现意识障碍、水电解质紊乱、运动障碍、多器官功能衰竭、出血倾向等多种并发症。

3 护理老年病人的体会:

3.1 老化带来的一系列生理、心理变化及老年疾病的特点决定了从事老年护理专业人员必须具备一定的职业素质:要有高度的责任心、爱心、细心和奉献精神,老年人说话啰嗦、重复,交流困难,易激动,护士要耐心的倾听患者的主诉,准确评估老年患者的健康状况,为及早明确诊断提供依据,以免延误病情。还要有“慎独”精神,在任何情况下都能自觉地对老年人的健康负责;还要有准确敏锐的观察力,能及时发现老年病人各种细微的变化,做到防微杜渐,确保高质量的医疗和护理服务。

3.2 保障老年病人的用药安全是老年病科护理工作者的重要责任之一。老年人的组织器官及其功能出现生理性衰退,在药效学和动力学方面发生改变[1],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增高,加之老年人常多种疾病并存,同时服用多种药物,更增加了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机率。有报导用药5种以下,不良反应发生率8%,5-10种药品,不良反应升至50%-60%,甚至更高。故在执行医嘱,指导患者用药时注意剂量准确,给药及时,“每天3次”的口服药物一定每8小时服药1次,以保证体内稳定的血药浓度,达到治疗效果。指导正确的服药姿势端坐或站立,躺着服药,药物容易黏附在食管壁上,不仅严重影响疗效还可能刺激食管,引发局部炎性反应,严重的甚至损伤食管壁。老年患者经常忘记按时服药,护士要做到发药到手,服药到口,以避免误服,注射用药严格配伍禁忌,控制输液滴速,并及时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养成阅读药物说明书的习惯,掌握药物的作用、副作用、剂量、用法及注意事项,特别掌握老年病人的用药剂量。出院时要交代患者的家属帮助患者按时服药,要告知用药方法:除口服外,对一些有特殊要求给药的要交代清楚并教会患者如何用药。如硝酸甘油要舌下含服,不能吞服,而有些药片或胶囊必须吞服,不能咬碎或压碎。

3.3 老年病科护士要具备多学科护理知识:老年病科是一个综合性科室,收治范围广,如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心脑血管系统疾病等,且一位病人合并多种疾病,或兼有内分泌、神经系统疾病[2],急危重病人多,病情变化快而复杂,死亡率、猝死率高。一种简单的临床表现可以是多种病因,如没精神可以是心力衰竭、呼吸衰竭、电解质紊乱、低血糖等,要求护士必须掌握多学科护理知识,才能满足工作需要,病情观察认真仔细,具备一定的分析判断能力,具备娴熟的应急能力,有效地做好急救处置,准确使用各种监护仪器、急救设备等。

3.4 重视基础护理和心理护理。老年人机体免疫力低下,容易发生多种并发症,基础护理尤为重要,肺功能减退,咳嗽反射差,痰粘稠不易咳出,久病卧床或重病患者易发生坠积性肺炎[3],要经常给患者翻身叩背;按摩骨隆突及受压部位预防压疮;不少患者皮肤瘙痒要经常给予温水擦洗后涂抹润肤膏,预防抓伤;做好口腔护理以增加食欲、预防口腔感染及口臭,促进疾病的康复。老年人感情脆弱,易激动,恐惧、紧张、孤独、失落是老年病人的心理问题,特别是离退休老年病人,习惯了被人尊重,患病后更感到孤僻、怀旧,在乎医护人员的态度和语气,要注重对老年患者的心理疏导和尊重,给以更多的同情,服务周到,言行谨慎,用尊敬的称谓。做好老年病人心理护理有时可达到药物治疗效果。

老年病科护理工作特点及老年病人的特点,要求做老年病科的护理人员真诚和蔼的对待病人,理解宽容病人,耐心倾听病人的叙述,把爱心献给病人,尊重每一位病人。

参考文献:

[1] 刘艳, 高英 ,宋奕等.老年病人护理中常见差错与缺陷的原因分析及干预 [J].中国临床研究:2010 .23 (10)936-937.

第11篇

关键词:  老年病  抑郁  精神护理

        2010年7月13日,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向社会了《2009年度中国老龄事业发展统计公报》。该公报显示,2009年,全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到1.6714亿,占总人口的12.5%。有关方面预计,“十二五”期间,全国老年人口将突破2个亿,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例将超过15%,老龄化的速度将进一步加快(信息来源:新华网)。

        根据联合国的传统标准,一个地区60岁以上老人达到总人口的10%即标志该地区进入老龄化社会。显然,一个严峻的事实摆在我们面前:我国在生产力水平尚不发达、社会保障机制尚不健全的情况下提前进入了老龄社会。老年人的生活保障成为一项艰巨的任务,其中,建立完善的医疗保障机制是当务之急。

        1  老年性疾病诱发抑郁倾向的现状分析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成为老年人口的高发病症。与此同时,气候变更、环境恶化导致的恶性肿瘤在老年人中的发病率也日趋增高。上述老年性疾病的共同特点是:病程长,一旦染病将伴随终身,目前的医疗技术尚无法彻底战胜上述顽疾;此外,老年人的身体免疫力、抵抗力都远低于年轻人,因此,上述疾病的并发症也经常困扰这些病人。

        常年承受老年病侵袭的人,临床当中表现出焦虑、恐惧、烦躁等负面情绪的比例很高。严重的因此而多愁善感,并最终形成抑郁症。针对这类状况所发生的比例,国内许多同行均进行了系统研究。中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邱忠霞和王涤非等对入院的150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了抑郁状态评价,抑郁严重指数>0.5的诊断为抑郁,结果表明抑郁患者56名,占入选病例的43.1%,其中男性22例,女性34例[1]。武汉总医院的李娟和刘伟等采用抑郁自评量表对200例恶性肿瘤和150例良性疾病的老年患者分别进行了调查评定,结果显示老年恶性肿瘤住院患者抑郁发生率为62.5%,SDS平均(52.0±10.4)分;老年良性疾病住院患者抑郁发生率为26.7%,SDS平均(44.9±7.7)分;两组患者抑郁发生率均高于我国正常人群15.1%-22.5%的比例[2]。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的袁瑾选择54例高血压病患者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和抑郁量表进行评定,患者年龄范围65-82岁,结果表明,焦虑性障碍21例,占38.8%;抑郁性障碍17例,占31.4%;焦虑合并抑郁性障碍14例,占18.9%[3]。

        除了上述临床样本分析以外,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研究所的陈翠玲和中国人民大学老年学研究所的唐丹等对北京3个社区170位60-85岁的老年人进行了间隔为20个月的追踪研究,进行了觉知日常环境控制感、领悟社会支持、自评健康状况、抑郁状态的测查。通过抑郁与各变量的交叉滞后分析表明,老年人的自评健康状况对抑郁的发生和抑郁程度的增加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4]。

        由上述研究结果不难看出,自身疾病已成为诱发老年性抑郁的一个主要因素。从我院的诊断实践来看,作为高校附属医院,我们主要面向上万名师生员工提供医疗服务。在每天接诊的病人中,退休教职工占绝对多数,其中,因自身健康原因导致心理恐慌、精神忧郁的老年患者比例超过50%。 

        因此,针对老年病人,尤其是慢性病患者,除了提供必要的药物治疗外,心理疏导和精神层面的护理也是不可或缺的。从某种程度上说,后者的重要性甚至高于前者。目前,在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精神护理已成为一项重要的护理措施。例如,Taiwan的Shu-Ling Chen和Hui-Chuan Lin等在老年休养所研究了音乐疗法对于老年人的治疗作用,结果表明,这种整体音乐疗法可以使老人们从集体活动中获得力量,从而提高生活质量。因此,他们建议应该把这种音乐疗法与日常护理融合在一起。

2  老年抑郁症患者的精神护理策略

        2.1 探求根源、因势利导

        焦虑、抑郁情绪的形成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如:疾病类型、病人病史、性格类型等。一般而言,患有严重疾病、发病多年、性格内向的人产生抑郁倾向的几率很高。因此,作为护理人员,应首先找到“病源”。多年患病、病情较重的病人,因需要长期协助、常年用药,很容易产生依赖性心理,从而欠缺对自身状态的客观评价。这类病人一旦感觉不适,很容易与自身疾病建立主观联系,陷入恐惧、焦虑的精神状态,进而加剧身体不适感,影响到疾病治疗。对此类病人,护理人员在加强日常护理的同时,应当循循善诱,讲解基本的医疗常识,助其建立客观的病情识别方法。还有一类病人,病情不重,但病程较长,性格较为敏感、抑郁倾向明显。入院后对陌生环境,如医护人员的基本操作,甚至气味都可能产生不良反应。有的患者性格内向,期望通过医护人员的反应判断自己病情,从而处于疑虑、烦躁、焦虑的状态之中。对于此类病人,护理人员应当注意观察,与病患加强沟通,除了正常的病情交流,还可以谈天说地,制造一种融洽、平和的气氛,消除其心理阴影。

        2.2 提高日常护理质量,多管齐下

第12篇

关键词:老年 呼吸道感染 病因分析 预防措施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2.092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2-0074-01

老年人的身体各项机能都有不同程度的衰退,自身的抵抗力和机体免疫力也全面下滑,因此容易患各种病症,而一般性的呼吸道疾病在弱势人群中更容易发病且治疗难度较普通成年人的更大。近年来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尤其是上呼吸道感染在老年人中的发病率日趋上升,尤其是在冬春季节和季节交替变更时期,因此做好老年人的呼吸道感染的预防工作会有效地减少呼吸道感染的患病情况,不仅对老年人的身心健康有益,减少相应的经济损耗,而且能够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营造健康轻松的社会氛围。

1 呼吸道感染概述

呼吸道感染主要分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和下呼吸道感染,是冬春季节的多发病征,在老年人、儿童等弱势群体中发病较多。在临床研究中,上呼吸道感染包括的范围较大,是对鼻腔、咽喉急性炎症的总称,包括普通感冒、病毒性咽炎、喉炎、疱疹性咽峡炎、咽结膜热、细菌性咽-扁桃体炎等疾病,而本文主要是对普通感冒类的呼吸道感染和下呼吸道感染如肺炎来分析研究。

上呼吸道感染较多的是普通感冒,此类病症俗称“伤风”,又称急性鼻炎或上呼吸道卡他,多由鼻病毒引起,其次为冠状病毒、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埃可病毒、柯萨奇病毒等引起。呼吸道感染一般潜伏期长短不定,根据机体的免疫情况和身体机能的不同及病原种类不同决定的。病情发展较急,发病同时或短时间后如数小时就会出现打喷嚏、鼻塞、嗓子干痒、咳嗽、流清水样鼻涕等症状。在检查和诊断时除了对病症外在表现的观察之外,了解病史,进行血常规或者病原学检查等之后做出临床判断,再根据具体病因和病情严重程度用药治疗和护理。下呼吸道感染包括急性气管―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肺炎、支气管扩张等。是由病毒、细菌、支原体、衣原体、军团菌等微生物感染引起。

2 老年呼吸道感染常见病因分析

从医院病患相关数据中看出,老年患者上呼吸道感染的主要原因是细菌和真菌感染,进而引起下呼吸道和肺部感染。最常见的老年人肺炎致病原是肺炎链球菌,还有流感嗜血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而老年人如果长期处于养老院、疗养院或者医院,尤其是长期医院治疗,会造成全身或者局部的免疫功能减退,使得各种病菌趁虚而入。环境因素成为老年呼吸道感染主要因素之一的原因除了它能使老年人身体机能减弱之外,环境内容的复杂性存在更多的致病病原体,种类和数量都较多。另外,大多数老年人长期使用抗生素类药物或者其他对身体副作用大的药物治疗会使机体产生抗药性,在病原体的感染之后容易引起全身性的并发症。老年人自身的身体素质较差或者体制较弱也会在普通的病毒或者真菌存在的环境中轻易患病,并且在后续治疗中维持时间较长,效果相对不大。经相关研究分析得知,老年人的心态和情绪对患病几率的提高也有一定的影响,如秋冬季节,如果老年人长期处于悲伤、消极等情绪就更容易感染呼吸道类疾病,而疾病的产生会加重负面情绪的发展,如此形成恶性循环。

3 老年呼吸道感染预防措施

3.1 环境方面。老人的住所卫生环境和空气质量需要得到重视,经常保证空气清洁和开窗通风,有条件的地方可以使用可靠的空气净化装置和监控设备。在秋冬季节尤其注意灭菌消毒,减少与各种呼吸道致病菌接触的机会。对于需要住院或者在养老院和疗养院的老人,需要从探视人群和医院管理上来进行环境改善。陪护多和探视人群多会造成空气污染严重,另外很多致病菌会在室内空气飞沫间进行交叉感染和反复感染,因此需要最大控制探视人员、陪护人员等环境内出入人员的数量和情况,并在日常管理中也做好定时通风和空气消毒。

3.2 老年人自身方面。老年人的身体机能和心理心态都与抗病力和免疫力的强弱有关,因此,老年人自身也需要积极配合调理身体,多活动身体,控制饮食,戒烟和少喝酒、少接触对身体有害的物品。在平常的生活中和患病的治疗时期中保证心情愉快积极和健康,改善自身已经产生的焦虑、紧张、悲伤和情绪低落等不良情绪和心理压力,不仅对患者早日康复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也能提高自身抵抗力。而周围人包括老年人的家人朋友和护理人员都需要对老年人多给予一些关注和尊重,及时发现老年人的身体健康问题和心理问题才能及时排解。

3.3 药物预防方面。对于一些可以进行药物预防或者其他医学预防措施的呼吸道疾病如老年人的肺炎,就可以通过疫苗接种来预防肺炎球菌和流感嗜血杆菌的侵害。药物预防还体现在对生病老年人方面,如老年人在某种疾病手术后在医生的指导的下及时服用相应的消炎药和预防呼吸道感染药,将感染控制在未出现苗头之前。另外,一些患有高风险疾病如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老年人需要常备呼吸道疾病治疗药物防患未然。

3.4 护理方面。全方面的护理包括家人和护理人员对老人的身体健康维护和调养情况,也包括对身体有恙老年人的照顾。在饮食上注意有针对性的营养补充和身体机能调理,除了进行食物调养之外,也可以进行营养品和营养药品的补充;对患病老年人和重症老年人的护理则需要专业的护理知识,家人也要经过专业医师和护理师的指导之后进行系统的正确的身体护理。

4 小结

本文主要对呼吸道感染包括普通感冒和肺炎两类主要病症进行患病原因分析和预防措施的制定,根据不同的病因来有针对性地系统地进行预防,如针对患者所处环境病原菌较多而进行转换环境和环境质量清洁控制的处理,如果患者因为心理原因加重病情,就需要进行专门的心理辅导和治疗来缓解这一原因带来的影响。老年人呼吸道感染一般病情较为复杂,在预防时需要进行全方面的防备,才能有效预防呼吸道感染。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