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防治心脏疾病的方法

防治心脏疾病的方法

时间:2023-05-31 09:10:4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防治心脏疾病的方法,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防治心脏疾病的方法

第1篇

【关键词】糖尿病;心脏病;防治措施;进展研究

【中图分类号】R58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6-3948-02

近年来糖尿病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快速增长,根据WTO的最新研究结果表明[1],截止到2013年底,全球糖尿病患者已经超过1.8亿,且目前的发病率呈明显上升的趋势,预计在2025年可能会超过3.7亿。糖尿病患者常常会并发心血管疾病,发生心血管疾病的概率大约是普通人群的4倍左右,由于心血管疾病死亡患者超过70%-80%。糖尿病性心脏病是在所有糖尿病所致并发症中属于危害最为严重的一种疾病,主要包括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或微血管病变所致心律失常,糖尿病性心肌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等,这几种疾病之间相互相应,相互促进的关系,形成一种恶性循环[3]。该病往往病情发展较快,病死率较高,极易导致猝死、心力衰竭等症状,且该病发病年龄日趋年轻化,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因此加强该种疾病防治工作显得尤为重要。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该病的防治工作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下面笔者将其防治工作进展进行如下综述报道。

1 糖尿病心脏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其发病机制

糖尿病心脏病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临床至今尚未明确,根据大量文献报道表明[4],心力衰竭终末期患者的心脏主要表现为增生肥大、纤维化,且经组织活检检查显示内皮细胞以及心肌细胞减少,且出现毛细血管密度减少、小动脉壁增厚、毛细血管瘤形成等微血管异常表现。由此可见,糖尿病心脏病的发生与发展与糖尿病引起的心力衰竭密切相关。糖尿病心脏病最先由Rubler等[5]在合并有充血性心力衰竭糖尿病患者尸体解剖中发现,在死者的解剖分析中并没有发现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现象,但经病理研究显示,左心室纤维化,出现明显增大,且小血管伴有不同程度的病变。对于存在心力衰竭患者,通过心脏插管可以观察到患者同时存在充血性表现以及舒张限制症状;对于没有明显心力衰竭患者进行血流动力学检查,结果显示患者的左心室收缩功能正常,但其顺应性降低,但患者的舒张功能改变较为显著。对于患有糖尿病的大鼠心脏进行研究,发现大鼠的心肌收缩速度减慢,延长了心肌收缩时间,心肌舒张也延迟;对于实验性糖尿病犬心脏进行研究发现其心室肌顺应性下降,左心室的结缔组织有所增加。

综合当前的研究,糖尿病合并心脏病的发生可能与以下几方面因素有关:①钙平衡改变、肉毒碱不足或缺乏、游离脂肪酸升高等代谢紊乱。②IGF-I、血管紧张素II、炎性因子等增加,导致心肌发生纤维化。③内皮细胞功能紊乱、冠脉血流运行不畅、微血管病变,导致小血管病变。④心脏自主神经病变。⑤由于胰岛素敏感性降低、高胰岛索血症导致胰岛素抵抗。

2 糖尿病合并心脏病的诊治方法

2.1一般诊治

与其他糖尿病所致慢性并发症的免疫机理有所相似,糖尿病性心脏病的免疫与吸烟、血液流变学异常、高血压、高血脂、肥胖以及高血糖的诸多因素相关。因此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应对这些危险因素进行长期有效的控制。目前临床上常常采用综合药物疗法进行综合治疗,在给予胰岛素或者磺脲类降糖药物时,同时也联合应用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以及降糖药物双胍类药物,可提高降血糖的效果,降低低血糖以及胰岛素血症发生率。一般血压控制的最佳范围介于18.7-20/10.7-12KPa为宜,比如若舒张压在9.33-10KPa以下,则极易导致心肌梗死或者脑卒中。主要是由于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分泌功能失常,常常会伴有水电平衡紊乱、植物神经病变、高血脂症等症状,对患者血压有一定影响,因此在进行降压治疗过程中,应注意这些因素影响。钙拮抗剂、血管紧张酶抑制剂是临床治疗的首选,必要时可适当给予β-受体阻断剂以及α-受体阻滞剂。为了有效减少自由基对机体造成的损伤,可大量采用硒化合物、维生素E、维生素C进行治疗,也可选用降脂、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治疗。

2.2心绞痛的临床治疗

想要预防糖尿病性心脏病患者心绞痛发作,可给予钙拮抗剂、硝酸酯类药物口服治疗;在心绞痛急性发作时,应给予喷雾吸入或者舌下含化硝酸醋类药物。若患者心绞痛发作较为频繁,病情较严重,已经到了难以控制的程度,应静脉滴注硝酸酯类药物。

2.3急性心肌梗死治疗

糖尿病性心脏病患者发生急性心肌梗死时,由于强烈的刺激,患者会产生严重的应激反应,升高患者血糖,极易导致酮症酸中毒,进而影响到患者的心功能以及心肌能量代谢,使急性心肌梗死病情进一步加重。因此当患者心绞痛发作时应注意严格控制高血糖,且应注意避免出席那低血糖风险。一旦患者出血低血糖反应会进一步加剧恶化急性心肌梗死,其对于患者的损害在短期内,相较轻、中度高血糖症状更为严重。因此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应适当将血糖控制标准放宽,空腹血糖可控制在7.8-9.0mmol/L,餐后2h内血糖应控制在9-11 mmol/L。胰岛素治疗是临床较为有效、见效较快,且容易调整治疗方案的一种治疗手段。经笔者临床经验总结,在患者一日三餐前可给予短效胰岛素治疗,在每晚临睡前可采用中效胰岛素,4次/d,给药剂量方面应开始给予小剂量,在连续服用3d后连续测量血糖7次,观察、分析患者的血糖变化规律,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适当调整胰岛素用量。在临床静脉输液治疗过程中,若含有葡萄糖液体(一般1U 胰岛素中含有葡萄糖4g),应指导患者科学、合理饮食,注意血糖以及胰岛素在不同病情变化下的用量调整,提高葡萄糖的利用率。临床医生应嘱咐患者一旦出现低血糖反应,应立即与医生联系,并服用饼干、水果或糖块等食物进行紧急对症处理。

2.4心力衰竭治疗

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表现缺乏典型性,常常出现误诊,杨进刚等研究表明,心力衰竭患者的发病原因主要包括酮症酸中毒、输液过量过快、感染、反复低血糖、利尿过度等因素,因此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应注意积极预防这些高危因素。若患者出现急性心力衰竭症状,应积极控制血糖,其临床处理方法与急性心肌梗死相同。对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为了避免因缺氧、缺血所致乳酸酸中毒现象,最好不要用双胍类药物治疗。低血钾、高血糖极易诱发脑血栓,而过度利尿也会使心脏舒张功能不全症状进一步加重。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应注意这些问题。

3 糖尿病性心脏病药物防治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目前临床上关于糖尿病性心脏病的防治措施进行了大量研究,但收获甚微,虽然有学者研究报道钙离子阻断剂以及β-肾上腺素受体阻滞剂对于充血性心力衰竭具有一定的改善作用,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断剂或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在一定程度上对于糖尿病有防治作用,但并没有研究出一种有效的针对性治疗新药。

中医药治疗强调整体治疗效果,从中医辨证角度进行个体化治疗,对于慢性疾病的防治具有无可替代的优势,尤其是针对具有多因素参与的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疾病而言,更体现出独特的防治优势。中医对于糖尿病性心脏病的认识其实来源已久,中医学者认为该病应属于祖国中医学中“怔忡”、“心痛”、“消渴”、“怔忡”等范畴,正如《医砭》中记载[6],心火太盛,津液耗涸,在下为膏液之消,甚则消及肾藏;在上极易导致膈消,甚则消及肺脏;在中诱发肠胃之消,甚则消及脾脏;在外为肌肉之消,甚则消及筋骨;四藏皆消,则心自焚而死矣……”由此可见,糖尿病性心脏病的发生与发展主要由于肝肾阴虚,气血阴阳不足,痰凝血瘀等所致。临床治疗中应以滋肝补肾、益气活血、清热化痰等为主要原则。李小鹰等基于中医辨证理论,采用紫苏汤、载天王补心丹、载化水丹等加减进行辨证施治治疗,结果均取得满意疗效。

综上所述,糖尿病合并心脏病的发病率较高,且近年来其发病率有明显升高的趋势,加强临床防治工作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低于糖尿病合并心脏病患者尽早积极采取控制血糖、降血压、降脂、抗血小板集聚等基础治疗,同时应重点预防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等症状。中医药治疗糖尿病合并心脏病具有独特的优势,未来可加大对糖尿病合并心脏病患者的中药防治新药研究。

参考文献:

[1] 中国心脏调查组.中国住院冠心病患者糖代谢异常研究一中国心脏调查[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12,22(1):7-10.

[2] 陈名道.心血管内分泌学:内分泌医师面临的挑战[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12,21(5):1-4.

[3] 谢中全.糖尿病心脏病及其防治进展[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12,22(1):4-6.

[4] 胡大一,杨进刚.关注冠心病患者的糖代谢异常[J].中华内科杂志,2012,45(10):793-795.

第2篇

关键词: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

当下我国正在快速地向老龄化社会迈进,心血管疾病做为最典型的老年性疾病,对它的防治刻不容缓。老年心血管病,又称为循环系统疾病,是一系列涉及循环系统的疾病,循环系统指人体内运送血液的器官和组织,主要包括心脏、血管(动脉、静脉、微血管),可以细分为急性和慢性,一般都是与动脉硬化有关。

一、把血压控制好是防治心血管疾病的首要任务

心脑血管疾病就是心脏血管和脑血管的疾病统称,泛指由于高脂血症、血液黏稠、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等所导致的心脏、大脑及全身组织发生缺血性或出血性疾病。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特别是50岁以上中老年人健康的常见病,即使应用目前最先进、完善的治疗手段,仍可有50%以上的脑血管意外幸存者生活不能完全自理,全世界每年死于心脑血管疾病的人数高达1500万人,居各种死因首位。然而最可怕的还是高血压的并发症,每一种都有可能置老人于死地。因此,控制好血压是老年人防治心血管疾病的首要任务。

有许多的老年人,在平日的生活当中缺乏对高血压危害性的认识,没有深入地去了解高血压,致使三高、三低、三个误区存在。所谓的三高就是:患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而所谓的三低也就是:知晓率低、治疗率低、控制率低;三个误区即:不愿意服药、不难受不服药、不按病情科学服药。对这样的情况,老年朋友应该认识到,高血压是过早死亡原因中唯一的、也是最重要的可预防因素。其次要搞清楚什么是高血压?所谓高血压是指:非同日、3 次静息(在清醒、不活动的安静状态下)血压均超过 140/90 毫米汞柱即可诊断高血压。正确的测量血压应该秉承:“三同一原则”,即:同一时间、同一状态、同一侧。这样测量出的血压才有意义。此外还需注意,人的血压存在昼夜波动和季节性波动:白天高于夜间约10%,秋冬高、春夏低;同时,情绪、睡眠、紧张、谈话都可以影响血压。

老年性高血压治疗原则是重视生存质量,强调非药物治疗,主要在于预防心力衰竭与脑血管意外的发生。老年人高血压的主要治疗目的是降低外周血管阻力,提高心脏排血量,保护肾功能。老年人使用抗高血压药物要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用药量,使得血压的下降较为缓慢、稳步。在降压的过程中,要注重老年人高血压的心输出量降低、血管阻力异常的现象,减少各重要脏器由于血压的下降所导致的储备功能下降的现象,增加心脏、脑和肾脏的血流量,防止心肌缺血和脑梗死的发生。老年高血压患者常常合并了多种疾病,如糖尿病、慢性肾病等,因此在选择降压药物的时候要更慎重,不仅关注药物疗效,还要考虑药物的安全性。很多老年高血压病人都伴有不同程度的肾功能损害,不少患者即使没有肾功能不全的表现(如浮肿、夜尿增多等),甚至医院体检也没有发现任何肾脏疾病,但他们的肾功能可能已经很差了。

二、正确用药治疗高血脂至关重要

在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心血管疾病的五大危险因素中,除了高血压,高血脂也是不容忽视的一大隐患。大量证据证明,血胆固醇水平与心脑血管病的危险性密切相关。血脂降低1毫摩尔/升,心血管疾病的相对危险性可降低 50%;低密度脂蛋白 - 胆固醇(通俗理解为“坏胆固醇”)每降低 1 毫摩尔 / 升,冠心病发生风险下降 20%,卒中发生风险下降 20%。冠心病患者不论血脂是否增高,降血脂治疗都可使主要血管事件减少 25%。总之,积极降低血浆胆固醇水平,可显著降低冠心病事件,并能降低冠心病死亡率和总死亡率。对于高脂血症的治疗也是老年心血管疾病防治的重中之重,由于高脂血症是一个终身疾患,故而正确的用药至关重要。

高脂血症的治疗首先是生活模式的改变:摄入总热卡的严格控制;增加运动;放松情绪;胆固醇高应用他汀类药物:舒降之、力普妥,甘油三酯高应用贝特类药物:力平之等。通过服用降脂药物,血脂可以长期控制在正常范围内,但并不等于高脂血症就治愈了。一旦停药,血脂会很快再次升高。在高血压的治疗过程中,当血压长期稳定后,即可试行减少药物剂量和种类,以最少的药物和尽可能低的剂量维持目标血压。而对于调脂药来说,目前并没有证据表明血脂达标后可以减量或停药。临床观察显示,达标后调脂药减量往往会引起血脂反弹。同时,减量也容易动摇患者坚持降脂治疗的信念,不利于长期疗效的维持。因此,只要没有特殊情况,如出现严重或不能耐受的不良反应,就不应减量或停用降脂药。

三、冠心病治疗关键是及时发现、及时抢救

在老年心血管疾病中,急性冠脉综合征是老年人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全球每年约有 1900万人死于心脏疾病。冠心病是一种最常见的心脏病,是指因冠状动脉狭窄、供血不足而引起的心肌功能障碍和 ( 或 ) 器质性病变,故又称缺血性心肌病 (IHD)。冠心病是多种冠状动脉病的结果,但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占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的绝大多数 (95%~99%)。因此,习惯上把冠状动脉性心脏病视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同义词。老年人在劳累、情绪激动、饱食、受寒、阴雨天气、急性循环衰竭或晚上看电视心情紧张等诱因下,会突然发病。部分患者在无任何明显诱因甚至睡眠状态下发生。急性冠脉综合征发作时患者可感觉到阵发性的前胸压榨性疼痛,疼痛主要位于胸骨后部,可放射至心前区与左上肢,亦可伴有其他症状。老年人对心肌缺血缺氧的感觉不典型,有时可能是疼痛以外的另一些感觉,因而可能否认胸痛存在。关键要及时发现,及时抢救。一旦发现老人犯病,有条件应立即吸氧,让其舌下含服硝酸甘油或速效救心丸,并在第一时间联系 120 救护车转送医院,以免延误进一步抢救。

冠心病的正确预防非常重要,专家指出:10个心肌梗死,9 个可被预测;6 个心肌梗死,5 个可被预防。只要平时注意合理饮食,不要偏食,不宜过量。要控制高胆固醇、高脂肪食物,多吃素食。同时要控制总热量的摄入,限制体重增加。此外,生活要有规律,避免过度紧张;保持足够的睡眠,培养多种情趣;保持情绪稳定,切忌急躁、激动或闷闷不乐。还要保持适当的体育锻炼活动,增强体质。不吸烟、酗酒;烟可使动脉壁收缩,促进动脉粥样硬化;而酗酒则易情绪激动,血压升高。积极防治老年慢性疾病:如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做到了这些,冠心病是完全可以避免的。对于冠心病的治疗,目前技术已经很成熟,几乎所有的三甲医院都能安全治疗。方法也是百花齐放、各有千秋。包括:非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术;小切口冠状动脉搭桥术;机器人辅助冠状动脉搭桥术;全动脉血管移植术;杂交心肌血管重建术;内窥镜取大隐静脉、桡动脉;血管吻合装置;激光心肌打孔等。

四、心血管病预防重于治疗

如果一个患者等到哪天有胸痛再去看病,这是非常遗憾的结局;医生不能只当“坐堂医生”,等患者出现症状再去做支架、溶栓、搭桥。所以,健康在你身边时请关心它、重视它、爱护它、珍惜它;建立良好的生活模式是基石;定期的体检是疾病的克星;维护心理健康是生活质量的保障。

参考文献:

[1]刘孟昌,刘国树,张明华. 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心理特点[J]. 中国临床康复,2005,40:87-90.

第3篇

【关键词】疾病预测;老年病防治;临床研究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1-0063-01

老年医学(Geriatric medicine)在现代医学中属于一项重要的学科,现今我国年龄超过60岁的老年人已经超亿,约为我国人口总数的11.7%,我国人口老龄化现象逐渐的凸显出来。在老年患者中,心血管疾病的发病及死亡率占据着第一的位置,老年患者中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包括冠心病、高血压、老年心律失常、肺心病以及老年瓣膜病等等。

1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

本文选择2010年4月~2012年4月间180例年龄超过60岁的老年患者,其中105例为男性,75例为女性;年龄均超过60岁,最高为91岁,平均为73.4岁;将其分为两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基本信息,未见明显差异,可以进行比较(P>0.05)。

1.2研究方法 对本文所选的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的患者根据患者的疾病进行诊治,观察组的患者对老年常见的疾病以及根据患者的自身特点进行疾病预测。

2结果

通过对本文所选的患者进行比较,观察组患者的有效防治率为58.89%,对照组为23.33%,经比较观察组预防老年疾病的几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

3.1高血压及高血压心脏病 老年患者常见高血压心血管疾病,现今,全国约有1亿高血压患者。经过研究指出:脑卒中和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就包括高血压。有研究指出我国心血管疾病防治的重点是防治高血压。

3.2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这一疾病也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而且北方较明显,城市比农村显著;实施脑力劳动的患者比体力劳动的高,男性表现更为突出;老年期后男女患病率基本一致。患有冠心病的老年人发病率和死亡率均显著高于年轻人。美国统计指出大部分心血管病出现死亡的患者年龄超过65岁。

3.3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肺心病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特别时老年患者,通过全国第二次肺心病调查结果显示,肺心病的平均患病率为0.48%,南方低于平均值,随着年龄的增长,换有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几率逐渐的增高。主要的发病因素为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1]。

3.4老年心律失常 由于年龄的增加,心血管系统功能逐渐的衰退,多种传导失常以及异位心律紊乱的发生率逐渐的升高,有研究指出:年龄超过65岁的老年人进行心电图检查异常的达到67.6%,主要为ST-T段改变、心律失常、早搏、房颤、房室传导障碍等。

3.5老年瓣膜病 老年瓣膜病比较多见,主要是由于风湿引起的,其它的如炎性病变、肌功能不全、先天畸形以及钙化等等。老年钙化性心脏瓣膜病主要与年龄有关,属于一种退行性改变,其发病与年龄呈正相关,也可以同时侵及多个瓣膜。年龄超过60岁的患者有1/3存在主动脉硬化,可继发主动脉关闭不全或者主动脉狭窄[2]。

因而,应不断的提高老年心血管并的防治,主要防治冠心病、高血压以及脑卒中疾病,最大限度的降低其发病率及合并症,有效改善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可明显的延长其寿命。

4措施

在对老年心血管疾病防治过程中本文作者提出如下建议:(1)注意饮食。通过对我国长寿老人的研究指出,长寿老人主要食用素食,不暴饮暴食,不偏食,控制动物脂肪的摄入,有助于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鼓励老年人多食用一些容易消化的食物[3]。(2)鼓励戒烟,限量饮酒。鼓励老年人戒烟是很有必要的,由于尼古丁等物质会导致冠状动脉痉挛引起冠心病,限量饮酒能够使血液中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升高,目前认为这对健康有利,但是要把握好度,过量饮酒是有害的。(3)增强体力,适当运动,控制体重。通过对长寿老人的调查得出,经常进行体力活动是保证健康长寿的主要因素,经常进行体力活动能够降低肥胖率,但是要持之以恒,防治体重增加[4]。(4)保持情绪稳定、心胸开阔。这也是能够长寿的另一个因素,喜怒哀乐容易引起心脑血管疾病,老年人更是这样。(5)注意对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疾病进行控制。高血压患者容易合并冠心病,防治糖尿病和高血压的同时也起到防治冠心病的意义,但是在对老年高血压疾病进行诊治的过程中要注意不可快速降低血压,要保证血压的稳定性,还应注意位置性低血压等等。(6)老年人在选择药物预防疾病时首选中成药,主要是调理作用,这样对患者的副作用也相对较小,而且药物之间搭配得当还能够同时预防多种疾病,例如白云山复方丹参片,其不断能够很好的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同时还能有效的预防老年痴呆症,引起内不含有糖,因此糖尿病患者也可以服用。(7)预防血栓形成的西药:首先可应用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循证医学已证明他是最有效的防血栓药。其可以降低老年人出现血栓几率。其他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用药。

心血管系统运用NYN分类法,超过II级的心功能进行积极的强心治疗,对于患有高血压的患者进行口服降压药治疗。肺:常规进行胸片、肺功能测定等检查。肝:常规进行凝血酶原以及肝功能检查[5]。肾脏:化验血BNN、尿常规,如有必要可检查肌酐清除率。老年糖尿病患者需要注意有无隐形糖尿病的存在,常规检查血糖及尿糖,注射胰岛素或者口服降糖药,在输注葡萄糖溶液时应加入一定量的胰岛素。

5小结

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现象逐渐突出,这是引起社会不和谐的重要原因;老年人群为一个发病的高发群体,慢性疾病已经成为对老人造成困扰的主要健康问题。因我国卫生体制尚处于完善阶段,老年患者与其他疾病的患者一样,不管疾病的大小都要医院进行诊治,引起老年患者看病更乱的现象[6]。我国现存的卫生体制无法满足逐渐增长的老年患者的需求,我国的医疗资源配置不合理,需要改进。

建立老年疾病的防治,能够逐渐的适应人口老龄化的需求,使用国内及国际经济环境的发展方向,同时适合政府职能的转型,对国家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潮流起顺应性,符合医院的发展需求[7]。

通过对本文所选的患者进行比较,观察组患者的有效防治率为58.89%,对照组为23.33%,经比较观察组预防老年疾病的几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1]王河宝,曹征.中医体质学说在高血压一级预防中的理论探讨[J].江西中医学院学报.2010,12(05):548-549

[2]刘,陈瑞芳.中医体质学说在糖尿病一级预防中的理论研究[J].新中医.2010,21(09):318-319

[3]柳洪胜,白文,戴中,王少杰.从体质论治原发性高血压病[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0,28(06):312-313

[4]王河宝,曹征.中医体质学说在高血压一级预防中的理论探讨[J].江西中医学院学报.2010,34(05):72-73

[5]刘,陈瑞芳.中医体质学说在糖尿病一级预防中的理论研究[J].新中医.2010,10(09):541-542

第4篇

何佳

随着社会物质生活富裕与老龄化趋势加速,作为“人类第一杀手”的冠心病在我国的患病率也越来越高了。著名心脏病学专家吴英恺院士晚年悟出了一个道理:“预防重于治疗”。作为一个心脏病治疗学专家,他将热情聚焦到冠心病的流行病学调查与预防研究。他认为:“治疗一个病人,常常是十个人解决一个人的问题,而预防疾病则是一个人可以使千人甚至万人受益”。

对于冠心病患者来说,预防更是重于治疗。药物治疗是冠心病防治的基本手段。正确的用药方法:一是尽早,二是规则,三是长期坚持。首先应该尽早用药,才能把疾病控制在早期阶段或发现疾病的阶段。如果疾病发展至心脏、大脑、肾脏等重要的器官受到明显损害再用药,这些重要器官的损害已经不可逆转,生活质量和寿命将受到明显影响,治疗效果也不尽如人意。第二,应该规则用药,按照医生的建议定时定量用药,使身体内的药物浓度保持在有效水平,才能稳定地起治疗作用。如果自行断续用药,不仅会使血药浓度大起大落起不到治疗作用,还可能产生不良后果。比如:不规则服用降压药物会加重加快器官的损害。第三,应该坚持长期用药。冠心病及其危险因素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都是目前还很难治疗的慢性疾病,只有坚持长期用药才可能稳定病情或延缓发展。不能尽早规则、长期用药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担心药物的副反应。如何权衡用药的利弊得失?为了顾虑可能发生的少数副反应而放弃肯定能获得的主要益处是不明智的。可以选择适合的药物品种并及时调整剂量,使副反应减少到最低程度。

冠心病的基本用药有抗凝药、扩张冠状动脉药物、降压药、降脂药和一些疗效确切的中成药。中成药已在各级医院得到广泛应用,有些中成药的作用机理研究也日益明确。如麝香保心丸可以缓解胸闷胸痛症状,被大众认可。根据上海华山医院心血管研究室多年的研究显示:麝香保心丸可以扩张冠状动脉,改善心肌血供,还能改善动脉粥样硬化。麝香保心丸在药物治疗中,主要是起到保护血管、防止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稳定斑块的作用,并且具有“心脏自身搭桥”作用,也就是促进缺血区生长新的小血管,增加心肌血供的作用。这些作用都是需要长期服用方可达到,所以用药方法一是尽早、二是规则、三是长期坚持。心脏就像人体的发动机,麝香保心丸可以提供长期的维护保养,而在症状已经出现再进行急救,虽能缓解症状于一时,但是对于整个疾病的进展,效果远不如长期规则使用理想。

虽然冠心病的患病率在不断升高,但只要我们对冠心病的危害有充分的认识,及早采取措施,规则、长期防治,冠心病并不可怕。

(摘自《查查健康网》)

第5篇

【作者简介】 许毓申,1982年毕业于首都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现任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心内科副主任、主任医师、教授。专业特长为心血管疾病的诊断治疗,冠心病的介入性诊疗技术以及心血管疾病的超声诊断,特别擅长于危重症心血管疾病的救治。

随着药理作用的明确、临床疗效的肯定,麝香保心丸已成为治疗冠心病最主要的药物之一。很多冠心病患者在出现胸闷心痛时舌下含服此药,症状能迅速得到缓解,由此认为,只要随身携带麝香保心丸保驾,在感觉心绞痛将出现前服用,就可以治疗、控制冠心病。其实不然,这要从冠心病的疾病特点和麝香保心丸的作用说起。

冠心病的发展非一朝一夕

冠心病是一种慢性病,供养心脏的冠状动脉由于管壁斑块形成、血管硬化、狭窄等病变,造成心肌血供不足。冠状动脉的病变,是一个进行性的、长期的过程(如图示):随着年龄的增加,血管壁会形成纤维斑块,逐步发展成脂质斑块和粥样硬化斑块,当血管腔狭窄超进50%甚至75%,人在安静时还是可以没有任何症状,但在运动量增加、情绪激动等情况下,就可能出现胸闷、胸痛等症状,严重的情况下,血管上的斑块还会破裂,由此形成血管内血栓,造成严重的急性心肌缺血,临床可表现为心肌梗死。所以,当病人已经出现明显症状时,冠状动脉的病变已经进展到相当严重的阶段了。

“治本”还需长期服用

冠心病的治疗,应该从疾病的早期开始,目的是防止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保护好冠状动脉、保障心脏的血供。可以是非药物治疗和药物治疗结合。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是冠心病防治的前提,保持清淡饮食(低脂、低糖、低盐、高纤维)、适当体力活动、戒烟等是防治冠心病最基本和有效的非药物手段。麝香保心丸在药物治疗中,主要是起到保护血管、防止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稳定斑块的作用,并且具有“心脏自身搭桥”作用――也就是促进缺血区生长新的小血管,增加心肌血供的作用。这些作用都需要长期服用方可达到,所以用药方法,一是尽早,二是规则,三是长期坚持。心脏就像人体的发动机,麝香保心丸可以提供长期的维护保养,如果症状已经出现后再服药急救,虽能缓解症状于一时,但是对于整个疾病的进展,效果远不如长期规则使用理想。

日久更见“保心”成效

麝香保心丸在临床使用了二十多年,积累了很多临床疗效的经验和研究结果。2003年的一项临床研究证实,麝香保心丸连续使用一年的冠心病患者,发生猝死、心肌梗死、死亡、需要作手术或介入治疗的比例明显减少,并且没有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安全性更是得到验证。2004年的一项回顾性临床观察也发现,长期使用麝香保心丸(5~6年)的心肌梗死后患者,生存率明显高于没有使用的对照病人,并且,麝香保心丸的安全性更是得到验证。

虽然冠心病的发生率在不断升高,但只要我们对冠心病的危害有充分的认识,及早采取措施,规则、长期治疗,冠心病并不可怕。

第6篇

答:老年性退行性心瓣膜病是老年人的常见病,是正常心脏瓣膜的一种老年性退行性改变,其动态变化值得重视。这种老年性疾病早就存在,只不过近十年才为人们逐步认识,国内研究此病仅几年时间,因而不少临床医务人员对此病还缺乏了解。老年病专科门诊时,不少病人问及这方面的情况,尤其是疑有该病的老年人更加关心。

问:该病的发病情况如何?

答:老年性退行性心瓣膜病的发病情况,国内、外报告差异甚大。1985年,上海报告发病率为23.07%:1986年北京报告发病率为70%左右;1987年南京报告发病率为25.0%:国外有的资料则高达74%,甚至有的资料提出80岁以上的人,发病率为100%。大多数学者发现,该病的发病除与年龄的增长呈正相关外(即年龄越大,发病率越高),还与性别有密切关系。由于该病主要表现为主动脉瓣退变和二尖瓣退变,因而学者们在这两个瓣膜退变与性别的关系上作了不少工作,发现主动脉瓣退变多见于男性,国外资料,男女之比为4:l,国内为2:1;二尖瓣退变则多见于女性,国外资料,男女之比为1:4,国内为1:3,值得临床工作者注意。

问:该病与缺血性心脏病(冠心病)有什么关系?

答:两者都是老年人的常见病,两者常同时存在,甚至老年性退行性心瓣膜病的发病率还高于缺血性心脏病。老年性退行性心瓣膜病是心瓣膜的老化退变,主要病变在瓣膜,而缺血性心脏病是心脏冠状动脉供血不足,主要病变在营养心脏的血管呈缺血性改变。如两种疾病同时存在,无疑将严重影响老年人的健康长寿。

问:该病有什么症状和临床表现?

答:该病早期几乎无任何症状,只是当出现合并症,如心功能不全、心律失常等时才有临床表现,包括心悸、气短、水肿、早搏等。该病还可能使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发生机会增加。退行性病变(钙化)也可侵及心脏传导系统致传导障碍,因此,该病也是老年人猝死的常见原因之一。听诊发现主动脉瓣或二尖瓣有杂音常引起医师们的警惕,但杂音并无特异性,只能作为诊断的线索。有学者指出,本病引起的钙化性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尤其伴二尖瓣狭窄者,预后不甚乐观。

问:如何诊断这种疾病?

答:由于该病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故诊断要依据心脏听诊,X线检查、超声心动图检查、仔细询问病史及排除原来心瓣膜病等方法。诊断要点如下:(1)年龄在60岁以上;(2)在主动脉瓣或二尖瓣区听诊到明显的杂音;(3)x线检查时见有明显的改变;(4)有典型的超声心动图改变;(5)既往无心瓣膜病变,也未接受过放射线治疗。其中,以超声心动图检查的诊断价值最大。目前,超声心动图检查在我国各级医院基本普及。为避免加重病员负担,可先作认真听诊,筛选出一些可疑对象作超声心动图检查,可提高阳性率。听诊时,病人宜取仰卧位或坐位,应详细记录杂音的位置、强度和范围,这样可为确诊提供线索。

问:该病的发展与预后如何?

答:一般来说,该病发展缓慢,但也有发展比较快的。病情的发展主要取决于患者生理、心理、营养、活动诸多因素的影响。其预后,各人差异甚大,主要与患者心脏本身的状况有关。该病可以作为一种疾病单独存在,也可与其他心血管疾病同时存在。我院的资料表明,单独存在者占63.2%,合并其他病症存在者占36.8%。在并存其他严重心脏疾病的情况下,预后将很差。

问:如何防治这种疾病?

答:本病一旦确诊,即无法治愈,因而关键在于预防。患者应定期复查,动态观察病情变化,防治可能产生的并发症。合并有高血压、冠心病的患者还应特别注意心功能。我院的资料显示,平时爱活动,坚持打太极拳,练气功、体力劳动者的发病率远低于活动少的肥胖者。故我们认为,有效地实施自我保健,加强身体锻炼,合理安排饮食,将延缓心瓣膜的退化进程。有人提出,这些措施最好从老年前期(45~59岁)做起,并持之以恒,还有人指出,适当服用人参蜂皇浆或黄芪有一定好处;此外,灸足三里也可一试。

对该病的治疗,主要是针对并发症进行的。若该病单独存在,则一般不需特别处理。

第7篇

【关键词】 冠心病;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临床特点

DOI:10.14163/ki.11-5547/r.2016.29.128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是由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性支气管炎或者胸廓严重畸形等发展而来, 以上疾病可导致肺动脉高压, 右心室后负荷逐渐增大, 右心出现肥大, 心腔扩张, 最后右心功能出现衰竭, 疾病继续发展可导致全心衰竭[1]。研究发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引起肺源性心脏病的最常见病因, 在缓解期仅有咳嗽、咳痰等慢性呼吸道症状, 但急性期可引起肺源性心脏病或者肺性脑病等严重疾病[2]。目前医院现状来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多见, 但病情复杂, 漏诊误诊情况较多, 现为了研究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特点, 特选156例患者进行研究, 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8月~2016年5月本院呼吸内科156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 回顾性分析患者的病情变化。患者的检查结果符合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的国际诊断标准。排除患有恶性肿瘤、妊娠、严重精神异常及对本次研究的治疗方法有禁忌的患者。其中男91例, 女65例, 年龄42~81岁, 平均年龄(53.1±9.8)岁, 病程6~25年, 平均病程(17.7±5.2)岁;呼吸衰竭患者25例, 心力衰竭患者31例。所有患者与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1. 2 方法

1. 2. 1 治疗方法 对患者采取常规的低流量吸氧, 并且保证患者的呼吸道通畅, 并且结合止咳、平喘、化痰药物, 积极进行抗感染治疗。同时根据治疗原则上述方法效果不佳时采用扩冠、利尿、强心等改善心功能综合治疗。化痰时按照4×103 U/次的计量给予糜蛋白酶, 2次/d, 15 min/次。在支气管痉挛急性期时, 可采用普米克令舒(阿斯利康制药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 H20030411, 规格:2 ml:1 mg)和爱全乐(异丙托溴铵气雾剂, 勃林格殷翰制药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20100682, 规格:2 ml:500 μg)雾化吸入, 持续15 min/次, 2次/d, 每次吸入后漱口清洁口腔。监测患者电解质水平以及酸碱平衡, 并及时纠正。除此之外叮嘱患者戒酒戒烟, 合理安排锻炼, 控制体重水平,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适当的采用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胶囊(长效异乐定)、强心剂及营养心肌, 酌情进行抗血栓、抗凝及调血脂等治疗[3]。

1. 2. 2 护理方法 按照患者需要量补充各种营养素, 保证热量的充足补充, 建议其多食新鲜蔬菜水果, 补充维生素, 若患者不能进食, 可采取肠外营养。调整病房内的温度和湿度均在舒适水平, 并且要保证环境安静, 经常通风, 保证患者睡眠质量。对于痰多的患者, 应该及时帮助患者排除痰液以免引起吸入性肺炎。

1. 3 观察指标 统计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各种临床征象发生情况。

1. 4 疗效评定标准[4] 显效:患者的各种症状基本消失, 生活可以自理;好转:患者各种临床征象明显好转, 症状减轻;无效:患者症状无好转, 且有加重倾向;死亡。总有效率=(显效+好转)/总例数×100%。

2 结果

2. 1 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 经治疗后所有患者的总有效率为89.1%, 死亡率为3.21%。

2. 2 患者各种临床征象发生情况 患者出现频发室早、心脏彩超右心室扩大、左心室扩大、主动脉弓迂曲的比率分别为24.36%、100.00%、60.89%、25.64%。

3 讨论

据统计, 近些年肺源性心脏病的发病率有增高趋势, 在老年人中的发病率更加明显, 肺源性心脏病患者机体长期处于缺氧状态以及酸中毒损伤了血管内皮细胞, 可影响冠状动脉的血液循环, 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因其病情复杂, 临床上诊断率和治疗率均有一定偏差, 现在对于疾病特点的了解成为了研究的重点[5]。

通过临床上的研究表明, 目前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并无统一诊断标准, 多数是通过患者的临床表现和一些辅助检查来确诊的, 比如肺源性心脏病患者若出现心绞痛或者心肌梗死表现, 长期高血压、高血脂则可以考虑伴有冠心病。冠心病一般发展缓慢, 早期并无明显症状, 所以容易造成漏诊[6]。患者出现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后, 心肌细胞由于缺血缺氧而坏死, 会更加影响心脏的功能, 导致疾病恶化, 而且由于此疾病无明显诊断标准, 多数都会耽误及时治疗, 而耽误治疗, 相对于单纯肺源性心脏病来说, 死亡率也相对更高[7]。

本次实验结果表明, 对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患者早期的确诊和及时治疗是控制病情的关键。在临床诊断中, 应注意以下几点:①应注意病史, 出现三高(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的患者, 若同时存在高度肥胖且吸烟的患者, 应高度警惕是否并存冠心病;②注意症状, 若存在心绞痛或胸闷情况, 应引起重视;③重视查体, 比如心尖博动位置、心浊音界、是否存在体循环淤血征象及肺循环淤血征象[8];④应常规行心电图、心脏超声及胸部CT等检查, 明确是否存在右心增大、肺动脉高压状态, 值得注意的是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的患者右心和左心同时扩大, 心电图不一定显示电轴右偏, 但应注意肺动脉压力情况及是否存在肺栓塞, 特别是肺微栓塞。治疗过程中, 若一直抗感染、化痰平喘治疗, 效果不明显时, 同时给予营养心肌、扩冠、强心利尿、扩血管和低剂量低分子肝素抗凝等综合治疗, 可有效降低心脏前负荷, 对患者的缺氧状态起到缓解作用, 从而有效改善患者的血液动力学, 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9,-11]。

综上所述,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具有复杂的临床表现, 研究和分析其临床特点有助于指导临床, 以便综合治疗, 改善患者预后。

参考文献

[1] 鲁忠钵.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临床探析. 当代医学, 2013, 19(17):87-88.

[2] 刘晓. 56 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的临床治疗分析. 中国医药指南, 2015, 13(4):90-91.

[3] 陈柯.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临床探析.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 2014, 6(1):74-75.

[4] 赵云泉, 吕宏, 王俊, 等. 慢性心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的临床诊治分析. 西部医学杂志, 2011, 23(3):462-463.

[5] 贾浩. 30 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诊疗观察与分析. 当代医学, 2011, 17(10):67.

[6] 公爱武. 老年肺心病并发冠心病70 例分析. 齐鲁医学杂志, 2010, 25(1):76.

[7] 刘艳, 乔峰. 老年人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的诊治体会.吉林医学, 2010, 31(12):1664.

[8] 田茂琼. 老年慢性肺心病伴冠心病60 例临床分析. 河北医学, 2012, 18(2):177-179.

[9] 陆国臣. 52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临床治疗.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 2013(8):161.

[10] 陈鹏. 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临床特点分析. 大家健康(学术版), 2015(3):1780-1781.

第8篇

转目 经常转转眼睛,可以加速眼睛局部血液循环,防止眼睛疲劳和视力衰退。眼睛转动时速度要均匀,上下,左右,顺、逆时针方向各4-8次。

旋转手指 手指上经络众多,经常活动能镇静情绪、消除肌肉紧张。旋转时,两手手指分别对接呈空心球状,然后相对应的两根手指开始逐一互相绕着旋转,按顺、逆时针方向各旋转20次。旋转时两手要保持圆球形状,除了正在旋转的手指外,其他手指不能分离,正旋转的手指不能相互碰撞,也不要碰相邻手指。

胳膊画圈胳膊经常抡一抡,能够缓解肩颈部肌肉紧张,防治肩关节疼痛、肌肉萎缩。做这项运动时,两腿直立与肩同宽,左臂由前向后画一个大圈,同时右臂由后向前画一个大圈,各做3次后,再反方向做一组,同时保持上半身放松。

颈部旋转 经常转动颈部,能改善头颈部血液循环,平衡两侧肌张力,增强肌肉力量,并能防治头痛、颈项强直等疾病。

活动时,两手叉腰,两腿开立与肩同宽,然后将头按照顺、逆时针的方向各慢慢旋转2-3大圈,每转到一个方位时可以略停10秒后再转向下一个位置,运动幅度以感觉颈部舒服为准,最好早晚2― 3次。

叉腰旋转 转腰的动作非常容易做,常转能使腰部关节灵活,增强腰腹肌肉力量,对于久坐引起的腰肌劳损、腰骶部酸痛等疾病有很好的防治作用。

活动时,两腿分开稍宽于肩,两手叉腰,先水平画一个大圆圈;再反方向做一次,最好每次转10-20圈,早晚各1次。画圈时要注意膝盖不要弯曲,脚跟不要离地,尽量伸展下肢。

旋转摇膝 上体前弓,双手扶住膝盖(目视前下方),两腿半蹲,两足并拢,分别按照顺时针和逆时针的方向各旋转10-20次。旋转幅度要大,尽量让双腿由弯曲到伸直,再由伸直到弯曲。此法能增强腿部力量,提高膝关节软组织活动能力,还能防治局部软组织炎症。

护心八招

心脏病现在已经成为人类第一大疾病,如何防治它已成为当今研究热点。以下的方法可以帮你降低疾病的产生。

1.举重 近年来研究表明举重可以增加心肌能力、降低血压、去除多余脂肪,因此买些哑铃在家练是明智的方法;

2.宠物 饲养宠物现在已成为时尚,其实动物的陪伴还可以降低血压;

3.乐观 对任何事应该抱着乐观的态度,而长时间的情绪消沉和焦虑极易引发心脏病;

4.参加活动 积极参与当地的公益活动或者加入某个俱乐部可以减轻压力;

5.冥想 每天两次20分钟闭眼冥想可以使心境明亮,消除烦恼;

6.辅酶Q10 每天两次在主食中加入50mg,辅酶010是一种酶制剂,具有细胞代谢和细胞呼吸的激活作用,还可作为重要的抗氧化剂和非特异性免疫增强剂,临床上常用于以下疾病的辅助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高血压,肝炎等。

第9篇

【关键词】 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预防;治疗

随着我国经济和医疗条件的不断发展和计划生育国策的执行,我国的新生儿的出生率较改革开放之前已经有所下降,优生优育政策的实行,也使新生儿的患病率大大下降,提高了人口的素质。但是社会经济的发展,物质条件的不断加强,孕期夫妻的不当生活方式也导致了不良的生活习惯,使很多新生儿出现了很多新型的疾病,其中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的比例并没有减少,这里我们着重探讨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的形成和如何预防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

1 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的形成

先天性心脏病是胎儿时期心脏血管发育异常所致的心血管畸形。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的新生儿生长发育缓慢,抵抗力较低,容易感染,并且导致其他疾病,给新生儿和家长带来生理和心理上的严重影响。疾病的形成有多方面的原因,出了遗传性原因,其中父母的自身原因占一大部分。

1.1 父母有嗜烟嗜酒的癖好 烟酒的危害在现代社会已经越来越明显,由于烟酒导致的各种疾病已经越来越多,父母在孕期没有清醒的认识到烟酒的危害,酗酒、吸烟已经成为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内容,却不知烟酒在孕期会给胎儿造成极大的危害,除了可导致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之外,还会导致胎儿多种疾病,如畸形、智商低下、发育不完全等等。

1.2 父母经常接触各种农药、化学药物,或者父母长期接触放射线或接受放射线治疗,或者长期服用各类药物。药物可以导致胎儿畸形,但很多人心存侥幸,或者在不接触药物或放射线之后很短时间受孕,这样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的几率加大,给孩子和父母都带来了极大的困扰。还有很多孕期妇女在怀孕期间使用化妆品。化妆品本身就含有激素,母亲使用不当的化妆品,化妆品的化学成分会传给胎儿。或者母亲在孕期服用抗生素、苯丙胺、孕酮类等药物,使胎儿患病的几率大大增加。电子科技产品的广泛应用,给人类生活带来了便利,也带来了疾病的风险。长期使用电子产品,会加大对母亲身体的辐射,虽然防辐射服的问世,给广大母亲带来福音,但防辐射服的作用还有待傕商,包括电脑、手机等电子产品,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东西。

1.3 母亲自身身体不适怀孕 有些母亲在孕前没有做好检查预防工作,子宫内有病毒存在,或是母亲患有糖尿病、癫痫等病症,没有积极治疗。母亲在孕期生气、心情不佳、没有调整好心态等一系列问题,都会导致新生儿患有疾病。

1.4 生活工作环境因素也占了很大一部分 母亲在妊娠前和妊娠中的工作或生活环境不适宜怀孕。例如新装修的房屋中,含有大量的甲醛、苯和重金属散发的有害物质,都会导致成人和新生儿患病,也加大了新生儿心脏病的患病几率。父母工作和生活压力过大,情绪受到影响,心绪不宁等等,都会导致新生儿不健康。

2 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的预防

新生儿患有先天性心脏病会给父母和孩子带来严重的生理和心理阴影,会影响孩子的一生,因此,我们要做好新生儿疾病的预防工作,优生优育。

2.1 父母在妊娠前和妊娠期一定要戒烟戒酒,烟酒会导致成人和幼儿的各种疾病这是已经经过科学论证的,切不可存在侥幸心理。酒精和尼古丁已经成为人类的头号杀手,只有戒烟戒酒,才能生出健康的婴儿。

2.2 父母要尽量少接触化学物质和放射线,母亲不要轻易使用药物和激素类化妆品。饮食上,要减少饮食中化学物质摄入,比如罐头、烧烤食品、卤制食品等,这些食品中含有的防腐剂、色素等化学物质往往有致畸作用。

在母亲生病时,服用药物要遵医嘱,不可盲目使用抗生素等各类药品,保持心境平和,尽量少接触电脑、手机等高科技电子产品。

2.3 在怀孕前要做好必要的身体检查,包括妇科的子宫、卵巢检查,以确定身体状况适应孕育下一代。如果检查自身出现问题,一定要及时治疗,切不可在治疗没有完成前怀孕。并尽量避免家中有宠物,避免与宠物接触。

2.4 孕育新生儿的环境因素同样重要,在怀孕前应该找专业的检测机构,检测家中是否甲醛超标,以便及时找到应对的方法,减少新生儿的患病几率,提高新生儿的身体素质,优生优育。

3 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的治疗

第10篇

关键词:心内科会诊;特征;疾病种类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7526(2012)04-0168-01

本文详细回顾了我校附属医院心内科医生在三年中会诊的所有病例,望能给内科住院医生如何处理心血管方面的疾病提供有益建议。

1 详细资料和方法

(1)资料2009年-2011年共为我校附属医院非心内科科室150例病人作了会诊。男性患者81例,女性患者69例,年龄15岁到90岁。会诊在病人床边进行,用4 天完成全部常规会诊,患者收到信息以后10分钟内到医院进行急症会诊。

(2)方法 病例统计:所有会诊病例要详实登记。病人全部资料运用统计分析软件作详尽分析。

2 结果

(1)会诊不同类型 急症会诊38例,常规会诊112例。病人所属手术科室为92例,非手术科室58例。

(2)会诊不同科室妇产科11例,普通外科39例,呼吸科12例,骨科18例,耳鼻喉科16例,神经内科19例,别的科室35例。

(3)疾病种类 高发的心脏病排序是:胸闷5例,高血压31例,冠心病33例,心功能不全13例,心电图 ST- T改变25例,风湿性心脏病2例,心律失常30例,超声心动图有异常发现4例,其他7例。

(4)急症会诊病人组成 心律失常的病人为最多,有15例,占总数的39%,第二是原发性高血压8例,占总数的20%。

(5)常规会诊病人的组成情况:冠心病28例(25%),高血压28例(25%), ST- T改变24例(20%),心功能不全8例(7.4%),胸闷心悸4例(3.5%),超声发现异常3例(3%),其他2例(1.9%)。心律失常53例,在常规会诊总人数中占48.1%。

妇科与外科由于手术前准备进行心内科常规会诊50例,占该二科会诊病人总数的64%,其主要就是对围术期心内科疾病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评估与防治,其中高血压患者31人,心电图不正常:ST-T改变25例,心律失常30例,陈性心肌旧梗死8例,心脏支架置入与冠状动脉搭桥3例,还有其他1例等。其中1例由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手术无法进行。

3 讨论

医学临床过程中会诊较为常见,运用会诊把病人的疾病进行专科评估,能够在某种程度上降低医学诊治可能出现的风险。且还能够提升诊治的效果和病床来回周转几率,防止医疗事故与医疗纠纷的出现。本研究展示心血管和人体各个系统关联紧密,心内科会诊的科室包括所有临床科室,牵涉的病非常多,因此可以证明心血管疾病可以表现在别的系统疾病里面。进行心内科会诊的病人以普外科数量为最多(21.2%),然后是神经内科(11.8%)。手术之前的心脏危险性评价是预防手术病人围术期心脏并发症的出现,来区分哪些病人可以进一步的诊治,比如冠状动脉成形术、内科药物治疗与别的危险因素诊治中获得好处,此种评估的运用来达到使病人围术期情况得到改变,以降低并发症出现的几率。术前风险评估涵盖心血管病危险与手术操作自身的危险,心血管病危险分层可依据相关文献资料来预测重、中、轻度危险因子进行评估,实际措施可根据手术之前心脏评估和诊治流程来开展。应用的措施有对围术期间高危病人取消手术转而干预来降低围术期间风险的出现。

有关医生在手术科室会诊过程中,不但要有综合评判处理合并心脏危险性的手术病人的综合水平;还有不断学习与持续提升此方面的知识与临床治疗经验,来减少病人心脏并发症的出现。同时在预估合并心脏病病人的手术危险情况的时侯,要兼顾外科疾病与心脏病的各种危险,若手术科室急病的危险比心脏病的危险大的时侯,往往是努力尽可能尽快做手术,不要被合并心脏病手术危险情况的可能出现所约束。本人在会诊的时候发现,医生常常对心电图ST-T变化认知肤浅,往往与心肌缺血相联系,甚至麻醉医生常常只是由于心电图ST-T变化而让心内科会诊。事实上,ST-T变化自身并没有诊治的特异性,导致ST-T变化的情况是多元的。所以临床层面要提升对心电图变化的认知。

切实了解心血管和人体疾病的关联程度,综合对人体各个系统的病情进行评价,进而制定出适合病人的科学诊治方案,让病人进行有效诊治。医院非心内科医生要强化对心血管疾病知识的了解,最终推进临床医学的健康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 赵旭东,白燕.综合医院内精神科会诊的回顾性分析[J].中华精神病学杂志,1998,31(4):231-233

[3] Lindenauer PK,Pekow P,Wang K,et al.Perioperative beta-blockertherapy and mortality after major noncardiac surgery[J].N Engl J Med,2005,353(4):349-361

第11篇

【关键词】左室舒张功能障碍;里尔统(CP);早期逆转;护理配合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9320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5126-02

我们知道,慢性心力衰竭是大多数心血管疾病的最终归宿,也是最主要的死亡原因。几乎所有类型的心脏、大血管疾病均可引起心力衰竭。心力衰竭反映心脏的泵血功能障碍,也就是心肌的舒缩功能不全。近年来,舒张性心衰的发病率逐年升高,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杀手。舒张性心衰的发病率与收缩性心衰平分秋色,住院率也出现逐年增高趋势。心衰防治已成为国际心血管领域关注与研究的热点。早期干预胜于晚期治疗,如何早期控制引起舒张性心衰的原发病并纠正早期舒张功能障碍阻止舒张性心衰的发生就显得尤为重要,我们从预防医学的角度尝试了应用磷酸肌酸钠(商品名里尔统)简称CP,逆转心脏早期舒张功能障碍,取得了显著的临床效果,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择2012年2月至8月我科收治的高血压病,高血压心脏病,缺血性心脏病(陈旧性心梗、急性心梗、心绞痛)、病态窦房结综合症、糖尿病、动脉硬化、心脏瓣膜病患者(按WHO诊断标准)中,按照2007年欧洲心脏病学会舒张性心衰的诊断流程,筛选出舒张功能障碍患者总数138人,其中男性93人,女性45人,平均年龄50±6岁;其中接受里尔统治疗组患者109人,男性73人,女性36人,对照组共29人,其中男性20人,女性9人。注:其中部分患者存在多病共存的现象。

12治疗方法与效果

121治疗方法轻度舒张功能减低者CP2g+5%葡萄糖或09%的氯化钠100ml静脉滴注,40-60滴/分,每天一次,连续7-14天为一疗程;中度舒张功能减退者CP2g+5%葡萄糖或09%的氯化钠100ml静脉滴注,50-60滴/分,每天两次,连续7-14天为一疗程。每个输液病人均应用输液泵,以保证输液用药的安全性,应用里尔统前后均用09%生理盐水100毫升冲管,以保证CP药液能全部进入病人的血管内。

122效果经过治疗后的病人所有症状和体征均有明显的改善,许多病人高血压、心率恢复正常,室间隔肥厚减轻,心电图心肌缺血得到改善、肾早期损害改善或消失,治疗前后的肝功能和肾功能、血清离子均无异常变化,见表1、表2。

治疗组E/A比值的显效率是8165%,对照组E/A比值的显效率是1034%(P

2护理

21原发病的护理对高血压病、高血压心脏病的病人给予血压监护,每2h监测并记录,对缺血性心脏病(陈旧性心梗、病态窦房结综合症、糖尿病、动脉硬化、心脏瓣膜病、)给予心电图每日1-2次,观察心率、心律、P_R间期、QRS波群、S_T_T变化情况,并给予多功能监护(心电、血压、血氧饱和度)异常时及时与主管医生沟通,给予必要的处理。

22心理护理由于病人存在多种疾病共存现象,因此心理负担很重,甚至有悲观厌世情绪存在。责任护士了解病人的疾病状况,心理状态,社会背景,文化程度,病人对所患疾病的态度,进行个体化、专业化的、因时制宜、因地制宜的心理疏导。

23饮食指导遵循低盐低脂的饮食原则,三餐不要过饱,遵循886原则,即早饭午饭8分饱,晚饭6分饱,两餐之间加水果或奶制品以防低血糖发生。

24睡眠指导避免观看恐怖暴力、情节跌宕起伏的影视片,忌饮咖啡浓茶、睡前喝250ml温热的牛奶,用温热水泡足,听舒缓的音乐,对促进睡眠会有帮助。

25病情观察治疗期间给予一级护理。每日询问患者的主诉:心悸、胸闷、疲劳、乏力、睡眠障碍等症状的改善程度,观察口唇紫绀程度,检查患者双下肢浮肿的改善程度。监测血压、血氧饱和度,脉搏,心电图的变化情况,为医生提供客观准确详实的资料。

26心理护理向病人讲解疾病的发病原因、成功转归病例,减低病人的忧虑心理,积极配合医生治疗,以收到满意的临床疗效。

3讨论

随着高血压病、糖尿病、心房颤动、肥厚型心肌病、肥胖、人口老龄化、动脉硬化、冠心病等发病率的明显上升,舒张性心衰的发病率也直线上升。如何使舒张性心衰的治疗特别是早期干预原发病,逆转舒张功能障碍,防止舒张性心衰的发生就显得格外重要。通过我们的临床观察,静脉给予里尔统治疗,在治疗原发病的同时,有效改善了血压、减轻了心肌肥厚、心肌缺血等,确实达到了早期干预舒张性心衰即舒张功能障碍的逆转治疗的显著疗效,同时较好地保证了病人的生活质量,CP(里尔统)在防治舒张性心衰的发生和发展中有着不可估量的临床价值。而及时有效的病情观察,周到细致的护理服务,及时为医生提供客观准确的病例资料,对治疗左室舒张功能障碍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也体现了护理在临床中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参考文献

[1]郭继鸿舒张性心衰的新理念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10

[2]李佳蓓,黄岚,祝善俊心力衰竭时心肌能量代谢的研究进展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09,2第18卷第1期

[3]朱朗标,等外源性CP在直视手术中心肌保护的效果-临床研究总医院心外科

[4]胡健,等里尔统对心力衰竭病人心功能影响的临床观察里尔统中国临床报告,1998:45

[5]李天德,等磷酸肌酸对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流动力作用的初步观察里尔统中国临床报告,1998,9:24

第12篇

70岁的心脏――“风雨七十载,转眼我已70岁了,步入了老年人的行列。正是‘人老病多’,高血压、高血糖、血脂紊乱……这几年都相继‘光顾’我的主人,我自己也觉得越来越吃力,要不是植入了一个心脏起搏器,我可能已经光荣退休了。我们心脏的一生,真是劳碌的一生,最佳劳模应该非我们莫属吧。”

冠心病是目前最常见的心脏病。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在美国等发达国家,心脏病中冠心病的发病率逐渐升至首位;上世纪80年代中期,在冠心病死亡率占全球首位的北爱尔兰,每10万人口中,就有540人死于冠心病。上世纪90年代,作为典型发展中国家的我国,选取经济较为发达的城市之一――上海来看,冠心病患者在住院患者里所占的比例,竟然占到了39.18%!也就是说,每5个住院患者中,就有2个是冠心病患者。可见冠心病在全球形势的严峻。

老年人――冠心病高危人群

冠心病的全称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即流向心脏心肌的动脉血管(形似古代西方的皇冠――故称为冠状动脉)因脂肪和纤维组织的积聚,内膜下产生粥样的斑块,并随着斑块体积的增大、破裂引发血管栓塞,最终导致心肌的缺血与缺氧。因此,医学上也称其为缺血性心脏病。

目前,冠心病的高危因素有:

1. 年龄超过55岁;2. 有明确的心绞痛症状;3.血脂紊乱;4. 高血压;5. 糖尿病;6.家族有早发冠心病患者(男性55岁以前,女性65岁之前患冠心病);7. 吸烟;8. 外周血管疾病;9. 脑血管疾病;10. 提前绝经;11. 其他因素(如口服避孕药物等)。

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各器官功能逐渐衰退,血管的弹性降低,再伴随血脂紊乱、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的发生,已成为冠心病的主要患病人群。

女性发生冠心病的平均年龄比男性晚10年左右。绝经前女性很少患冠心病,其发病率显著低于男性,有研究显示,这是由于雌激素对女性心血管有保护作用的结果。

坚持服药 标本兼治

治疗冠心病的原则是通过扩张狭窄的血管,改善心肌的血液供应。因动脉粥样硬化及其狭窄是一个不断加深的过程,冠心病的防治也是一个长期、持久的过程,而药物治疗作为最简单的治疗方法,是所有治疗的根基,也是预防过程中的重要手段。作为高危人群的老年人,一旦确诊,更是要提高警惕,坚持按时服药,防止血管的进一步栓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