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松树金龟子

松树金龟子

时间:2023-05-31 09:10:5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松树金龟子,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第1篇

很多一线教师都有着这样的困惑和苦恼:繁重的教学任务、多种的社会角色,使得“草根语文老师”多年来都是处于“低头教书,抬头看分”的尴尬境地,在自己的专业成长上毫无建树。专家告诉我们,专业成长必须要向名师学习,实行“拿来主义”。与其做高山下匍匐的小草,不如将草根深植于高山之上——相信天生我才必有用,向名师学习,汲取他们的智慧,摆脱“教书匠”的俗气。那么我们向名师学什么?怎么学?在实践中又该怎么办?

一.善于学习就是核心竞争力

很多时候我们只看到名师在45分钟内的神采飞扬,舌灿莲花。其实“石蕴玉而山辉,水怀玉而川媚”,名师之所以成为名师首先缘于其深厚的“内功”,他们卓越的思维方式和丰厚的知识积淀是他们长期孜孜以求的结果。李镇西老师说过“一个优秀的语文老师应该是博览群书,视野开阔,学识渊博的人。如果教师的知识储备不够,没有教参就不会上课,对教材的解读与学生一个水平,上课时捉襟见肘,自然不受学生欢迎。”名师应该都是杂家,他们关注的绝不只是狭隘的文学和生活,天文地理科学政治他们都要略通一二,在上课才能信手拈来。努力向书本学习,向生活学习是他们精彩课堂的源头活水。

所以向名师学习,不能只学来一个表演的形式,最重要的是要取法他们的学习精神和学习态度,努力锻造自己的内功,为专业成长打下坚实的底子。

二.凝聚个性才有品牌感召力

名师的教学模式和教学风格,是他们在长期的实践中不断思考摸索出来的,与其风格气质和行为习惯相合。我们普通教师与名师相比,成长环境、个人经历、性格习惯等方面存在诸多差异,所以生搬硬套不行,要把名师身上适合自己的东西萃取出来,“因我施教”。所以我们在学习的同时,先要了解自己、定位自己,想想自己是属于思维缜密型的老师,还是情感充沛型的老师?是善于条分缕析型的,还是擅长综合概括型的?是语言优美型的,还是睿智幽默型的?定位好了再去集合名师的经验,找到契合点,实行“拿来主义”,才是一个比较可行的方法。比如研究余映潮老师的教学,如果不考虑自身的情况,不加思考,每人每课都用,那么余老师的板块式教学势必成了老师们在新时期的教学八股。但是如果把余老师驾驭教材的功夫学过来,再结合自己的风格,想必效果大不一样。我们来看《松树金龟子》的教学片段:阅读探究作家笔下的松树金龟子。教者把这个片段设计成了四步:(1)自由表达:请用精炼的一两句话说说在作家的生花妙笔下松树金龟子给我们的感觉。(2)探究方法:法布尔用什么方法把松树金龟子写成了一个精灵,让我们不由自主地喜欢它?(3)模拟解说:仿照示例,象《动物世界》的解说员一样,以生动简短的语言激情解说松树金龟子的某一方面。(4)诗意总结:作家笔下的松树金龟子到底是怎么样的,给它来一段配乐小诗《松树金龟子之歌》。在这里余映潮老师的主问题设计理念,结合了该教师活泼激情的自身特点,整个教学片段显得重点突出而又鲜活灵动。

所以有思想的学习,才会形成个性品牌,而不是沦为一架只会抄袭的机器。

三.不倦实践成就课堂感染力

草根老师有时会有这样一种倾向,喜欢夸夸其谈于名师的某种理论,但是懒于实践。但课堂是千变万化的,学生也是个性各异的,纸上谈兵永远不会知道某种思想理念的真正优劣。在实践中发现、修正、总结,再进行理论提升,这是一种反复的螺旋式上升的过程,相信在这样的磨炼下,你的功力会日渐深厚,从名师那里学来的东西会慢慢内化成自己的能力。比如学习钱梦龙老师的导读艺术,你有没有真的在课例实践中提高自己“导”的能力?津津乐道于李镇西老师上课时与学生平等对话的艺术,那么我们在自己的课堂上是不是也在努力构建一个对话追问的平台?余映潮老师“板块式、主问题、诗意手法”的阅读教学艺术体系,如果不实践怎么能体会其中的妙处呢?当然实践的过程肯定是痛苦艰难的,因为自己的不成熟可能会让课堂上的自己冷汗频出,但就是在这样的过程中你的课堂教学才会在曲折中一路高歌向前。随着你日复一日地用生动的课堂砥砺你的思想,用鲜活的教学反思积淀你的底蕴,终有一天,能力上升成为艺术,你便真的成就了自己。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名师俨然是面前一座仙雾缭绕的高峰,就让我们这些平凡的草根语文老师植根于巍巍高山之上,热烈地活出自己的风景。

刘小洁,教师,现居江台。

第2篇

[关键词]说明文;科学美;精确美;趣味美;条理美

[中图分类号] G633.3[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6058(2017)16001201

现在的中学生渴望美,追求美,甚至希望创造美。中学生获得美的途径很多,从课堂上、从书本中体味美是其中最主要的方式之一。目前所使用的教材,其中蕴含的美是丰富多彩、千姿百态的,有自然美、人物美以及艺术美等。说明文也很美。

一、说明文的科学美

说明文在内容上具有科学美。丰富的科学知识不仅能让学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也能起到开发智力、丰富情感、美化心灵的作用。说明文所反映的事物多姿多彩,无论是天文地理,还是从宇宙到粒子、中子,无不包含。文艺性的说明文也好,说理比较抽象的实用性说明文也罢,当把科学知识作为说明对象的时候,就有利于学生发现科学的美,进而爱上科学,培养其实事求是、坚持真理的态度。如《叫三声夸克》中,作者用了一个盒子的比喻增添了文章的趣味性,其所表现出来的科学美是很明显的。作者对于物质结构的说明并没有因为有生动的比喻而变得似是而非,他言必有据,据必确凿,既没有夸大缩小,也没有弄虚作假,使学生在了解这一科学的同时,体会到它的美,喜爱上科学。而一些科学小品文,在趣味性的基础上表现了浓厚的科学性。如《松树金龟子》,作者从观察入手,对松树金龟子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婚恋、发音、死亡和繁衍等进行了科学的说明,对可以确定的内容,用的是非常肯定的语言,而对没有观察到的方面,用的是不确定的语言。科学的说明,增添了说明文的可信度与魅力。这就使学生在了解松树金龟子各方面情况的同时,也知道了做事要实事求是,尊重事实。

二、说明文的精确美、趣味美

说明文的语言具有精确美、趣味美。说明文具有科学性,这也决定了其语言的精确性。要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并且保证严密的科学性,必须要有精确的语言。高尔基曾说:“作为一种感人的力量,语言的真正的美,产生于言辞的准确、明晰和动听……”说明文的语言并不像文学语言那样形象、含蓄、富有音乐感,也没有议论文语言那么强的逻辑性,说明文有其独特的语言特征,那就是简明准确、通俗生动,这也是说明文语言美的主要特点。如《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中写纪念碑“从地面到碑顶高达37.94米,有10层楼那么高,比纪念碑对面的天安门还高4.24米。纪念碑是用17000块坚硬的花岗石和洁白的汉白玉砌成的”,用精确的数字准确地写出了纪念碑巍峨、雄伟、庄严的特征;《巍巍中山陵》中写平台运用了描法“当阳光灿烂时,远处方山如屏,秦淮似带;近处村舍相望,田圃纵横,道路津梁,行人车马,无不纤细入微,仿佛眼前展开了一轴工笔长卷。而当日出日没之际,在晨烟夕雾的迷蒙中,城犹潜蛇,山若伏鳖,馆阁楼台,隐约参错,远峰近树,依稀可辨,人们又好像面对着大幅的泼墨山水”,非常生动形象。说明文反映的内容有很强的科学性、专业性,要把这些专业性很强的科学知识深入浅出地介绍给读者,语言必须通俗易懂。如《叫三声夸克》中,用了一个比喻:“有一种礼品盒,看上去只是一个盒子,不知道里面是空的,还是装了什么东西。打开来看看,里面又是一个盒子。好奇心驱使,打开这个盒子,里面仍然是一个盒子……盒子里装盒子,不知道最里面的盒子里面到底是什么。”这样一来,原本很难理解的科学道理,变得易懂有趣。

三、说明文的条理美

说明文在结构上具有条理美。说明文要严格按照客观事物固有规律来安排说明的结构,构成系统的逻辑美。不同的说明文,根据说明的内容、角度的不同,其顺序也不相同,它们的篇章结构各有特色。如《人民英雄永垂不朽》采用了以瞻仰者本人的活动顺序为主,以纪念碑的方位顺序为辅兼顾其他顺序来组织材料的方法,层次清晰,主次分明,使读者对纪念碑巍峨、雄伟、庄严的全貌留下完整、具体而清晰的印象。《巍巍中山陵》按由外到内、从总体到局部来展开说明,先说明中山陵园的地理环境,后说到陵园的总体设计,再说到陵墓,把中山陵“巍巍”的形象说得很清楚。《国宝――大熊猫》按由果到因的逻辑顺序来安排组织材料,加深了读者对大熊猫是国宝的了解。

第3篇

关键词:园林植物;病虫害;调查;综合治理

随着荥阳市城市框架的不断拉大,城市绿化面积也在逐年增加,高标准、高质量的园林绿地也逐渐走入了人们的生活,既美化了环境,又为人们提供了良好的生活环境。但园林植物常常遭受到病虫害的侵袭,从而影响了它们的观赏效果。为求快速抑制害虫的发展,在防治措施上长期使用高效、高毒的化学农药,使植物与昆虫之间形成的生物链平衡关系受到破坏,害虫的抗药性增强,为害加重。同时天敌数量锐减,导致植物生长不良甚至死亡。针对这种状况,我们深入荥阳市各处园林绿地,对园林植物虫害的发生规律进行了调查。

1 调查对象和方法

1.1 调查对象

调查对象为荥阳市植物园、荥阳市刘禹锡公园、荥阳市象棋公园、荥阳市各处街头游园绿地、市区主次干道行道树等。

1.2 调查方法

调查方法采取普查与取样2种方法。普查是对全部调查对象中的各种植物进行全面调查。调查各种病害的发生情况和防治情况,对整体的情况进行全面的了解;取样是对发生病害的植株进行取样调查,调查发生的种类和危害程度。

2 危害荥阳市园林植物的害虫种类

2.1 红蜘蛛

危害树种有桧柏、侧柏、油松、月季等,发生时间为4月初。

2.2 蚜虫

危害树种有国槐、栾树、桃树、杨柳树、松树等,多发于夏季。

2.3 介壳虫

危害树种有云杉、胶东卫矛、金叶女贞、西府海棠、白蜡等,多发于高温高湿季节,一般在3月中旬、5月中旬、8月中旬和10月中旬易发病。

2.4 蛀干害虫

如松六齿小蠧、柏肤小蠧、合欢吉丁、花曲柳窄吉丁、光肩星天牛、锈色粒肩天牛等,多发于5~7月间。

2.5 地下害虫

蝼蛄、蛴螬、地老虎、马陆虫等,常年都有危害。

3 园林植物害虫的综合防治办法

3.1 苗木检疫

通过行政手段对苗木实行统一管理,加强园林植物的检疫工作,以防止本地病虫害对外地扩散和新的病虫害侵入本地。

3.2 组织建设

强化组织管理,建立组织领导机构和防治监测队伍,完善药械的配备工作。

3.3 园艺措施

(1)选育和推广抗病虫害能力强的优良树种。(2)按不同立地条件选择不同树种和密度,营造混交绿化效果,避免树种单一化。(3)用无病虫害的壮苗进行绿化。(4)采取中耕、除草、施肥、灌水和修枝等措施加强对中幼龄林的管理,促进植物生长。(5)及时清除绿地中的病虫木,改善卫生条件。通过上述措施,可以使植物生长健壮,抗病虫能力增强,各种天敌昆虫、有益微生物和鸟类等天敌明显增加,从而提高了整个植物系统对病虫害的控制能力;园艺环境卫生条件的改善,减少了病原物和害虫的种群数量。

3.4 化学防治

以生物农药、无公害农药、特异性农药、低毒、低残留农药为主,因地制宜的选择和灵活机动的防治方法。

3.4.1 喷药防治措施。对于一些食量大、繁殖代数多、虫口密度大、来势猛,能在短时间内吃光、吃花树叶或黄叶、焦叶、落叶等,严重影响园林景观的园林植物害虫,采取喷药防治措施。

3.4.2 埋药和浇灌防治措施。埋药和浇灌防治措施主要是将铁灭克、涕灭威、呋喃丹等长效、内吸、广谱的颗粒剂农药埋施在地下植物吸收根最多处,通过植物根系对药液吸收、运输、传导到植物的各个部位,使害虫在取食时中毒死亡来达到控制其危害的目的。

3.5 生物防治

引进园林植物害虫的天敌,并为其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多栽植蜜源植物,多使用生物制剂(如BT乳剂)和对人、植物、天敌安全、不污染环境的药剂(如灭幼脲),控制植物病虫害,从而增加益鸟、寄生蜂等天敌和其他有益生物的数量,以达到可持续发展的治理效果。

3.5.1 天敌昆虫。应用较多的寄生性天敌昆虫有赤眼蜂、肿腿蜂、姬小蜂、蚜小蜂和天牛蛀姬蜂等;捕食性天敌昆虫有蒙古光瓢虫、异色瓢虫等。除人工释放外,在生产中应注意保护生态环境,为天敌的繁殖创造条件,从而提高自然界各种天敌昆虫对害虫的控制作用。

3.5.2 益鸟。利用挂人工鸟巢的方式招引大山雀、啄木鸟和灰喜雀等益鸟,可以明显降低食叶害虫和蛀干害虫的密度。

3.5.3 性外激素的应用。应用白杨透翅蛾性信息素、舞毒蛾信息素制作的诱捕器,捕杀杨透翅蛾和舞毒蛾效果良好。

3.6 物理防治

3.6.1 人工捕捉幼虫、成虫。当害虫的数量小时,可根据害虫的各自特点进行捕杀。

3.6.2 黑光灯诱杀。金龟子、蝼蛄、地老虎等的成虫对黑光灯有强烈的趋向性,根据当地实际情况,于成虫盛发期可置黑光灯进行诱杀,晴朗无风闷热天气诱集量尤多。

3.6.3 利用蝼蛄趋向马粪的习性,圃地内挖垂直坑放入鲜马粪诱杀,还可在圃地栽蓖麻诱集金龟子成虫。

3.6.4 糖醋液诱杀。在春季用糖、醋、水按1∶3∶10的比例配成糖浆,加入0.01%的50%甲胺磷或0.5%的90%的敌百虫液,于晴天的傍晚放在草坪内的不同位置诱杀(注意液体一定要有专人负责,以免造成其他伤害),在每200m2幼苗地放置一盘,次日取回,可有效诱杀金龟子和地老虎。

3.6.5 毒饵诱杀。667m2用碾碎炒香的米糠或麦麸5kg,加入90%的敌百虫50g及少量水拌匀;或用50%的甲胺磷乳剂60g混匀,傍晚撒于花木幼苗旁,对蝼蛄、地老虎的防治效果很好。一般在傍晚无雨天,在田间挖坑,施放毒饵,次日清晨收拾被诱害虫,并集中处理。

(收稿:2013-06-27)

参考文献:

[1]徐明慧主编.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3.

[2]宋建英.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5.

第4篇

【关键词】 森林虫害;被害调查;防御方法

森林发生严重虫害,多半是由于某种原因使生物失去了平衡状态而引起的,最好采取补救维护生物平衡的办法,作为防治对策,这个对策不是以害虫为对象进行根治,而是设法把昆虫密度控制在不危害林木的范围内,然后再借助于自然界维护并恢复生物的平衡。林业和农业不一样,除了生产木材(林木的有形价值)之外,还有保安林和风景林对人类的作用。因为森林的机能是多方面的,所以如何来确定被害程度很难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但是在苗圃,可以采用与农业相同的方法来进行防治。

1.森林虫害的类别

(1)昆虫的分类

昆虫按照所属位置决定它是哪一类别,决定这种体系的工作叫做昆虫同定,按照同定手法,明确各群各种之间的类缘关系,查定其系统,作出分类体系。这一门学问就叫做分类学。分类主要是以形态学为基础,最近从生态学、生理学、生物地理学、细胞学、遗传学等方面加以研究,形成了分类体系。

昆虫分类体系,是以种为基本单位,按顺序再分出大的单位,即:种、属、科、目、纲、门的分类群,再进一步细分下去为:属上为族,科上为上科等。

(2)应用上的类别

对某种程度害虫的类别,在林业的实际工作中难以全部判断出来。在实际应用上,对所经管的树种,想把害虫数固定下来是比较困难的,综合被害形态,被害部位,被害时期加以研究,进行种名的同定乃至推定,就比较容易。

应用上按加害形态分类比较方便。如食叶害虫、穿孔性害虫、虫瘿害虫、吸吮性害虫、球果/种子害虫、食根害虫等。

2.森林虫害的被害调查

在林业经营上和森林保护上,对森林虫害要早期发现,早期防治。要考虑有效的防治方法,以减少危害程度。同时在防治虫害时,要掌握虫情,并采取适当措施。因此,必须了解被害原因和被害范围。

(1)发现虫害的标志

1)叶色的变化:在林地和苗圃内,叶子变了颜色,或者其他异常现象,往往是发生了害虫。不用说枯死,即使叶子稍微黄一点变了颜色,也要彻底进行调查。

2)叶量减少:松毛虫和金龟子类等食叶性害虫时,叶量变少,树冠和林冠变得稀疏,这时从远处就可以望见树木的叶子发生变化。

3)梢端异常:松树粉蠹虫和松树粉小蠹虫的后食性,或松树的食心虫以及松毛虫幼虫的食害等。根据害虫的习性,梢端枯死,是早期发现的信号。

4)地面的虫粪:毛虫类和其他食叶性害虫以及穿孔害虫中,有的在危害时,把粪排在外部,所以从地面上堆积的粪便就可以看出是受虫害。

5)林内声音:食叶性害虫严重发生时,由于林木高大,直接看不到虫体和被害叶子时,根据大量害虫吃叶子的声音、虫粪和叶片落下的声音也可以知道是害虫发生。

6)树皮穿孔和损伤:粉蠹虫类的穿入孔,象鼻虫类脱出孔。天牛类产卵痕迹和脱出孔,蝙蝠蛾类的粪便排出孔等,都是虫害的标志。

7)根的食痕:苗木和幼树有时发生异常现象,这是由于切根虫伤害了根部,叶子颜色虽然没有变化,但是根部受害的时候也很多,在移植时候,要看根部有无异常现象发生。

(2)现地调查

1)原因:首先要根据被害的形状、标志的确认、采集的害虫等,明确是否是虫害。害虫的名称判明以后,就要调查害虫的生活史,习性等,然后决定对策。

2)实况:林地被害面积不大时,要进行全林每木调查,根据株数和材积来计算被害数量。面积大时,要选出被害程度的标准地,推算全林被害程度,也就是说,用标准地法,推算全林木的被害数量,用被害面积表示被害情况。

3.森林虫害的防御方法

(1)直接防治法

1)机械防治法:有扑杀、刺杀、烧杀、耕耘、遮断等方法。这是用人力和简单的工具来扑杀方法。利用昆虫习性来诱杀的方法。例如,松毛虫的幼虫可以利用越冬习性,在树干周围用稻草围起来诱杀。

2)物理防治法:利用加热或声波和超声波使局部环境发生变化,或给昆虫以刺激杀伤或诱杀法。这是包括灯光诱杀法。加热法是对为害加工材的昆虫进行的一种有效方法。

3)化学防治法:使用化学药剂(广义的农药)用杀虫、避忌、引诱等手段防治的方法。

以林业害虫为对象的农药中,最多的是使用杀虫剂(包括杀壁蚤剂)。防治药剂有如下各种。

①按作用划分:消化中毒剂(毒剂)、接触剂、渗透性杀虫剂、熏蒸剂、其它(避忌剂、引诱剂、不妊剂等)。

②按使用形态划分:粉剂、微粒剂、粒剂、水和剂、乳剂、溶液(油剂)、原体溶液(微量撒布浓厚液)、熏烟剂。

(2)间接防治法

1)林业防治法:相当于农业耕种防治法,这些也叫做生态防治法。在林地内创造一种环境,使可能危害的昆虫不能繁殖,因此考虑如下几种经常防治法。

①尽量使特定的昆虫不能大量发生,使生物相尽量复杂化,例如营造混交多层林。

②更新穿孔性害虫的繁殖场所的过熟林分,特别是早期除去被害木。

③培育适地树的林木,使林木健壮成长。

2)生物的防治法:保护利用天敌生物的防治法。保护和繁殖在有的天敌,或者从外地输入有力的天敌。鸟兽的利用、保护和繁殖,寄生虫或扑食虫的利用和繁殖,撒布病原微生物等。

最近,由于农药对环境污染带来的有害的影响,因此,各国都在关心生物防治法。日本很以来,就使用黄疆病菌,试用巢箱招引益鸟使它定居,利用寄生蜂等。其次,几年前就开始对于松毛虫细胞质多角体病毒的利用已经进入实用阶段。

参考文献

[1]冯宏武等 论如何做好营林建设工作[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8年26期

第5篇

一、以教学目标代替学习目标

有些老师在设计学案时直接把教案的目标嫁接到学案上来。教案的编写对于我们所有老师来说是轻车熟路,我们都知道教案目标的编写是为老师上课服务的,而学案强调的是学生的学教师的导,引导学生学什么、怎么学,是对学生学习的检测。也正因为如此,在我们的学案目标中会发现“培养”“训练”“引导”之类的陈述。这些词都是描述教师的教。如果把描述教师教学行为的词语代替学生学的行为,那么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预期变化和结果就无法检测。

二、以其他学科目标代替语文学习目标

例:1.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探索自然的兴趣。(《宇宙里有些什么》)

2.了解古代的科学成就。(《梦溪笔谈》)

3.了解一些气象学知识,学习识别天气。(《看云识天气》)

在基础教育的“六大领域”(包括语言、数学、科学、艺术、历史和社会、体育与健康)或领域中(还包括技术和社会实践),语文无疑是最重要的学习领域。但是在语文学习目标制订过程中,往往会牵扯到其他学科。如上反映,例1则是科学学科的学习目标,例2则是历史学科的学习目标,例3则是气象学科的学习目标。语文课程具有区别其他课程的本质属性,它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担负着不同于其他课程的目标任务。所以定要把握好语文的特定性目标。

三、以“大”目标代替“小”目标

例:1.感悟宋词优美的语言及深邃的意境。(《破阵子》)

2.通过本课学习,养成良好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能力。(《再别康桥》)

以上几个目标虽是一堂课的学习目标,但定的都很“大”。并不是一堂课所能达到的。以课程目标代替一堂课的学习目标是学案设计中不可小视的问题。“课程目标是学生学习某一课程期间应达到的水平,教学目标是一节课或几节课中学生要达到的要求或标准。”学案的目标则也是针对某一小段的学习而定的。而课程目标的实现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绝非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建立在每次都能很好地完成学习目标及教学目标的基础之上。

四、以抽象概述代替具体表述

例:1.了解词的大意,感悟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卜算子・咏梅》)

2.感受课文中准确的说明,生动细致的描写。(《松树金龟子》)

学习目标的设定是为了让学生明确学生学什么和怎么学,因此目标的陈述应该是具体的、明确的。以上两个例子就是含糊不清的。学生到底怎么去“感悟”“感受”?针对此问题,学案中应尽量避免这些词的出现,要用“能记住”“能说出”“会运用”“解决”“问题”等可检测的明确用语,并指出重难点。学习目标是对学生通过教学以后应该达到的行为状态的一种明确而具体的表述。他强调的是学生的学习结果,通过学习能说什么或做什么。这样除具体明确外,也可观察、可检测。

以上就是在学案目标设计上存在的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影响了学案的高效性、学生的学习效率。为了追求学案目标的科学化、高效性,就上述问题我们可以稍做努力。认真学习课程目标并把它转化为具体的学习目标。如把课程目标中的“提高欣赏、评价能力”转化为学习目标中的“说出你认为美的句子美在何处”。也就是要明确具体学什么内容。

第6篇

关键词:养护;修剪;施肥;浇水;病虫害

中图分类号:TU98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0)-07-0177-1

0 前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对绿色家园的渴求,许多城市都将城市绿化作为一项重要的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到政府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中来,绿化建设投入力度不断加大,城市园林绿化的面积不断提高。

对于城市园林绿化来说,建设过程固然十分重要,但在绿化工程结束后对园林绿化进行养护则更加重要。只有加强后期对园林绿化的精心养护,才能保持现有的绿化成果,才能充分体现绿化的生态价值、观赏价值和人文价值,才能使之真正成为城市的亮点,市民休闲的好去处。

后期园林绿化的养护应该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园林植被的修剪

1.1 树木的修剪

园林绿化种植的树木包括行道树和观赏树两类。

1.1.1 行道树 一般选择的是梧桐树和垂柳、松树等树种,其作用主要是吸尘、除噪音等生态功能,因此,对这些树木的修剪,主要受季节的影响,一般多选在春秋两季对其枝桠进行修剪,修剪的时候需考虑公路和走廊走向、宽窄、周围建筑物高低的影响;在市区公路干道,为了不影响交通,行道树的分枝点应控制在2.5-3.5m以上。下垂枝不宜过低,至少应该保持离地3.5m,以避免纸条碰到车辆,走廊两侧的垂柳等树,也要保持其离地至少2.8m,以免碰伤行人。相邻树木间的高度落差不要太大。对长势倾斜的行道树,应该通过修剪进行调节使倾斜得到一定的纠正。

1.1.2 观赏树 主要功能是供人欣赏,大多具有一定的造型。因此,对观赏树的修剪应该做到勤剪,一般2-3周修剪一次。在修剪时,应依照其原先的走势,对其突出的枝叶进行修剪,以保持其原先的造型不发生变化。

1.2 灌木的修剪

灌木的修剪一般比较注意时间的选择,常根据树木开花类别、坐果时间来进行:应于开花前重剪,有利于促发粗壮的枝条,促使当年多开花、开好花;有些灌木应在花后1-2周内适当修剪。

1.3 绿篱的修剪

绿篱的修剪应该在其生长至30cm高时开始修剪。按设计类型3-5次修剪成雏型。剪口在规定高度5-10cm以下,这样可以保证粗大的剪口暴露,最后通过大平剪修剪表面枝叶,注意绿篱表面(顶部及两侧)必须剪平。前后修剪间隔时间不宜过长。如果过长,绿篱就会失形。时间选择上应注意避开中午、雨天、强风、雾天修剪。

2 施肥

如果绿化后不能给予植被以肥料,就会造成植被因营养不足而死亡。施肥包括基肥和追肥两种。一般基肥以有机肥为主,包括粪肥,饼肥、堆肥等,施肥的时间以秋季为宜,这样可以促发新根,提高贮藏营养水平,来年植被会长的更茂盛。基肥的施肥应该深一点,至少达到40cm。此外,在植被生长旺季,由于需要的营养量较大,因此,还需要在这个季节进行“追肥”。追肥一般选择化肥做肥料,常采用根施法和根外追肥两种方式。新栽植被追肥的次数一般一年一次,个别的可以一年两次,对于树龄在6年以上的高大乔木,则可以选择3年追肥一次。

3 浇水

在植被栽植和施肥后,必须及时浇水,才能保证植被存活和肥料营养的吸收。春季我国北方地区常干燥少雨,为使植被顺利发芽,必须及时满足植被对水的需要;夏季气温较高,是新梢生长和坐果的重要季节,由于地面蒸发量大,此时植被必须经常浇水,灌水量应达到灌饱灌足,适宜的灌水量一般应达到土壤最大持水量的60-80%。冬季严寒多风,气候干燥,应该在入冬前,给植被灌一次冻水,以防止冬季被冻死。

灌水的方法,可以选择盘灌法,即向树盘内灌水,这种方式适合行道树,比较省水。也可以使用喷灌法,这种方法适用于大片草坪。在灌水的时间选取上,夏季一定要注意应该选择在早上和黄昏时分,切忌中午进行浇灌,因中午温度较高,一旦灌入冷水,会使地表温度迅速下降,造成植被根部吸水困难,反而导致植被生理干旱甚至缺水死亡。

4 做好病虫害的防治工作

园林植物的叶、花、果、根都会经常受到病虫害的侵袭,导致园林植物病虫害的种类非常多,其中虫害主要有天牛、木虱、潜叶蛾、潜叶虎、介壳虫、金龟子等;病害主要有:根腐病、锈病、黑斑病、白粉病、炭疽病等。如果不做好防治工作,园林植物就会因为病虫害而死亡。常用的防治虫害的药物有敌百虫、敌敌畏、新硫酸、速扑杀、倍硫磷等,均能达到较好的杀虫效果。常用的防治病害的药物有托布津、多菌灵等。喷施药物的方法有喷粉法、喷雾法、熏蒸法。药物不同,选取的浓度也不同,一般常用浓度在1000-2000倍。此外,在喷施时,应该注意,有些药物对人畜有轻微的毒害,有些药物则毒害较大,操作上一定要注意安全。

除了药物防治外,栽培上要经常清理枯枝落叶,保持清洁,同时要排除渍水,必要时修剪后喷药。

最后,园林绿化的养护还应做到防风、防沙、防冻和中耕除草等。总之,园林绿化的养护是园林绿化系统工程中的重要一项,在整个园林绿化工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是一种持续性、长效性的工作,需要我们广大的养护人员在工作中认真负责、精心管理,才能保证城市园林绿化的长期效果。

参考文献

[1] 王希亮,现代园林绿化设计施工与养护[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第7篇

关键词:活力教育;语文阅读;微创;为教学;为学生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05-025-1

一、微创:从追求“表面繁荣”走向“实际价值”

(一)“为教学而变”的微创――追求“表面繁荣”

在上公开课的时候,我们通常会以上课气氛活跃为目标,而使教材开发有变化。例如苏教版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写作主题是《观察和描写事物的特点》,习作训练中有这么一道题:仔细观看下面的图画,根据图画,编写故事,说明寓意,题目自拟。

教学中,我对这个要求进行了“偷工”、“加料”,将之改造成:

仔细观察图画,根据图画,编写一个“有意思”的故事,说明寓意,题目自拟。不难发现,我加入了“有意思”一词,更能松绑孩子的心灵,放飞孩子自由的思绪,学生们就会为把故事编的有意思而竭尽全力。不少学生当堂就描写了“大鸟如何健美”,“小鸟怎么弱小可怜”,“山林生活怎么快乐有趣”的内容,推动课堂气氛到。

每次上公开课,我们慢慢地形成一种惯性的思维模式:上课要有耳目一新的创新,就要对教材进行二度的“微”开发。“怎样变”首要成为开课的核心因素。教师站在自己的立场上,刻意“微创”教材,却颠倒了“教育为学生”的本质。

(二)追求“实际价值”:“为学生而变”的微创

1.“二变题目”的微创:拓展学生丰富的写作空间

从课堂氛围看,学生对于看图编故事的题目比较感兴趣,这种题目符合了初一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精神。但是初一学生会犯生活片面的毛病,说林中生活方式好,就不敢写林中生活的危险等等。

于是,我再次把题目改为“仔细观察图画,根据图画,进行充分想象,编写一个有意思的故事,说明寓意,题目自拟”,增加了“充分想象”一词。再次呈现课堂时,学生积极地展开“充分想象”,有人写风雨霜雪带来的痛苦,也有人写失去自由的痛苦,还有人写忍受饥饿病痛的折磨,更有人写到在笼中的鸟儿享受主人的宠爱、旷日的悠闲等。可见经过题目的再度小开发,学生也认识到生活本身就是丰富多彩的,都是有苦有乐,有悲有喜,有得有失的。

2.“整合教材”的微创:培养学生咬文嚼字的能力

在上《国宝――大熊猫》的公开课,同学们积极回答大熊猫的有关知识,让不少老师都称赞不已。在赏析语言的环节中,为了能让学生深入理解“形象生动的说明”,我再重新设计了“赏析语言”的板块:

(1)比较课文和《辞海》对大熊猫形体的不同说明。

(2)比较课内不同段落文字对于“体色”的说明。

(3)比较赏析“修改后的第4节”和“原第4节”。

整节课学生都是围绕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准确运用修饰语来展开思考的。通过这样的比较,学生真正理解了要使语言生动形象,就要善于运用动词、形容词来修饰和运用排比的手法。学生在积极举手、畅所欲言的快乐中对于知识的掌握有了更进一步的提高。

二、“为学生而变”的微创策略

(一)把握课程标准――“微创”的度量尺

初中语文阅读教材的二度“微创”应遵循《语文课程标准》的课程目标和内容、实施建议,以此衡量二度“微”开发教材是否“适度”。如七年纪下册的语文课本中多次出现让学生学写应用文的题目。若教师认为书写应用文这类题型不经常考试,很有可能就“删除”此题,不作为练习对象。但是新课标在“写作”这一“课程目标与内容”中明确提出“根据生活需要,写常见应用文”的目标。况且“应用文”在现实生活中颇具实用性,且比较贴切学生生活实际。学生经常会接触到《入团申请书》、《请假条》、《证明》等。因此“会写常见应用文”也成为生活中学生交往、交流的书面工具。

(二)立足学生立场――“微创”的奠基石

对初中语文阅读教材的“微创”,还应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适应学生的认知水平,密切联系学生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例如在上《我们家的男子汉》时,谈到“他好久没说话,潦草地吃着山楂片,神情有些沮丧。”时,请学生思考“潦草”和“沮丧”这两个词的妙处。有部分学生不能马上回答出来。我就说那么“潦草”换成“随意”,“沮丧”换成“难受”,哪个效果更好?问题就迎刃而解了,课文中的词语更好,更能突出他失败后沮丧的心情和失望的神态。可见二度开发并非都要大动作,虽然有时只是几个词语的替换,却能体现出教师的理念,以及教师对教材、对学生的深入理解。

(三)正确处理教材――“微创”的催化剂

二度“微创”并不表示只要对单节课做一些改变就可以了,要能做出实质性的变化,仍然要以教材的系统为基础。例如上文中《观察和描写事物的特点》中所展示的,这道习作训练正是在学习了第三单元的说明文《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巍巍中山陵》、《凡尔赛宫》、《黄鹤楼》、《于园》、《诵读欣赏》后要让学生“懂得描写事物要抓住特点,在观察时注意观察事物的特点”而安排的。学生明白了“写景状物要抓住特点”,以此推彼,“写人记事”也要抓住人物的特点。因此教会学生“观察和描写事物特点”的方法将对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思维产生深远的影响。

第8篇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2B-0014-02

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从学生的成长过程说,是潜能(敢想、敢说、敢做)的激发,精神的丰富,内心的激荡,个性彰显与主体性的弘扬;从师生共同活动的角度来说,是经验的共享,心灵的碰撞,视界的融合与灵魂的对话。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呢?

一、构建互动的师生关系,实现有效的对话教学

在传统教学中,老师习惯性地满足于讲授而剥夺了学生参与讨论发表意见的机会,教师是教学中的主角,课堂上只是主角的“台词”,几乎没有学生的声音,没有学生与教师的对话,也就是不让学生思维主动发展。《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标》强调: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应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在语文教学中,构建互动的师生关系,实现有效的对话教学,可以为师生提供师生沟通、生生沟通、生本沟通的平台,为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创设条件,从而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精神,让学生的智慧和潜能迸射和喷发出耀眼的光辉。

1 生本对话

“生本对话”即学生与书本对话。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课堂上把读书的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有时间读,或朗读、或默读。把阅读感悟的机会还给学生,在阅读教学中,我首先让学生读书10~20分钟,使其能整体感知课文内容。通过阅读,首先了解内容大意,解决“写什么”的问题;其次弄清文章脉络,了解作者写作思路,解决“怎么写”的问题;最后弄清文章中心,了解作者写作意图,解决“为什么写”的问题。并引导学生深入文本,细致地感受语言,推敲文字,激发想象,体味作者的思路和情感,使学生在阅读和品味文本中自然地迸发出思维的火花,真正让学生参加阅读实践。如赏析朱自清散文《春》时,学生一般能理解写蜂蝶是为了衬托春花的万紫千红,香味浓郁,却没有深刻理解作者的意图。我通过引导学生揣摩作者用词之妙――“花下成千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用“闹”和“叫”比较,学生则明白:“叫”只有声音,没有情态,亦无感情可言;而“闹”则不仅有嗡嗡的声响,而且呈现一派喧嚣沸腾的热闹景象。这样,学生通过与文本对话,既能对语句的意蕴理解透彻,又能领悟文本和作者表达的旨趣,真正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以及整体把握的能力,生本对话是师生对话的前提和基础。

2 师生对话

在语文教学中营造一种平等的对话关系是非常重要的。“师生对话”有利于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搭起了教师与学生平等沟通、成为朋友的平台。“师生对话”教学,可以使师生彼此分享思考的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丰富教学内容,实现教学相长。如,我在教《天上的街市》时,首先用聊天的口吻问学生:“同学们,你们喜欢逛街吧,能说说为什么喜欢吗?”有的说:“喜欢,因为街上的商店里有很多东西,可以买自己喜欢的衣服。”有的说:“可以去超市买自己喜欢的食品。”有的说:“还可以去书城买书。”我说:“对,今天,人们是幸福的,可以自由自在地到街上购买所需物品。可是,八十一年前,中国的街市又是怎样的呢?当时的中国处于军阀混战时期,人间的街市成了剥削阶级罪恶的温床。那里有傲慢的阔者,妖艳的女人,趾高气扬的外国巡捕,徘徊的乞丐,拉客的妓。有诗写道:‘眼儿泪流,心中作呕,游闲的尸,嚣的肉,满目都是骷髅,满目都是灵枢。’你们知道这首诗是谁写的吗?它就是我国现代杰出作家郭沫若先生写的《上海印象记》。面对黑暗的现实,诗人感到愤怒、苦恼、彷徨,但他没有悲观。没有失望,他在不倦地探索和追求美好的生活,于是写下了《天上的街市》表达他的理想。今天让我们一起欣赏这首诗。”听了我的导人语,学生们兴趣盎然,激情满怀,他们学习的兴趣被调动起来了。

在进行品读欣赏体会意境环节时,我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找出写得好的词语或句子,或提出疑问,让老师与学生一起进行感悟与探究。学生们提出了许多问题,如为什么是街灯“现”了,而不是“亮”了?天街上有什么?……我又补充问题:“天街是怎样的美丽?天街有怎样珍奇的物品?请同学们展开想象的翅膀,看谁想得美,想得奇,想得好。”这样,我和学生就问题互相畅所欲言,从推敲语言到发挥美好的想象。总之,这节课里我和学生一直处在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状态中。我把思考的权利还给学生,把表达的权利还给学生,让我深深地感到与学生对话的快乐。

3 生生对话

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的重要途径,学会合作是新世纪中学生必具的能力。“生生对话”则是合作学习理念的体现。学生之间互相提问,就为学生提供了交流的平台,磋商的机会;创设共同参与的环境,也为学生营造了一个自主探究的氛围。我在教学《三颗枸杞豆》时,让学生彼此间提问,男生向女生提问,女生向男生提问,学生对此非常感兴趣,大家都跃跃欲试。有一个学生提出了我备课时没有想到的问题:“为什么三叔不送我鸡蛋或红枣,而是送我枸杞豆呢?枸杞豆有什么含义吗?”我立即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学生们各抒己见。课后学生围着我说:“老师,我们觉得这样的教学方式很好。”又如在作文讲评课中,让最佳作者朗读自己的作文后,其他学生则可以自由地辩论,评价其优劣,并阐述理由。然后对照自己的作文,找出优劣点,并发表自己的新见解,交流自己的作品在立意、谋篇、选词、造句等方面的特色。课堂上,学生其乐融融地讨论,激烈地争论,争先恐后地发言,每一个学生都在参与,大家都在共同学习。总之,生生对话教学,能让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

二、重视课堂教学的活动形式

1 自由选择学习内容及学习方式,主动参与学习活动

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智能组合,有自己的智能强项和智力弱项,也有与此相应的独特的认知方式。面对同样的学习要求,学生会凭借自己的经验,用自己的方式去思考和解决问题,从而产生不同的学习需求。因此,应允许学生在一定范围内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来选择学习内容,根据自己的习惯来选择学习方式。如教学朱自清的《春》一文时,我要求学生读课文:可以朗读,可以默读,也可以几个人轮读,但要用你最喜欢的方式。这时,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被调动起来了,各自都在用自己最喜欢的读书方式津津有味地读这篇散文。接下来我又让学生按自己的需求去研读课文,喜欢“雨”的就研读课文第六段,喜欢“风”的就研读第五段,喜欢“花草”的就研读第三、四段。最后安排几道题目让学生自主选择一题完成:画一幅春季美景图,收集一些春季的图片,学唱一首春

的歌,讲一讲春天里发生的故事。整个教学过程,学生体验到自主学习的快乐。

2 开展交流,学会合作学习

在课堂学习活动中,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和智力倾向。因为不同的个体有不同的思考问题的方法、解决问题的策略,所以教师必须创造条件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展示和发展自己的个性。教学中根据学习活动和需求,按组内异质、同质的要求,把全班分成若干学习小组。在群体学习中,组织学生开展交流讨论,鼓励学生将自己的学习方法、思维过程等展示出来,让不同思维个体的学生互相受到启发,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和发展。在课堂教学中分小组进行交流研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口语交际能力,探究能力。

在教学中,尤其是在教学重点、难点时,若能组织学生集体合作,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更有利于发挥每个人的长处。在合作中,学生之间互相启发、相互讨论,从而共同探索,思维由集中而发散,又由发散而集中,个人的思维在集体的智慧中得到发展:这样学生间相互弥补、借鉴、启发、点拨,形成立体的交互的思维网络,让每个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发展其创造力。

三、重视学习环境的创设

学习环境是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场所,为了支持学生的探究,要多创设适合学生进行主动探究学习的环境,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和情感的投入,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1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主动探究学习

创设质疑情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调动学生去观察思考、激发学生主动地学习,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独立自主地发现、分析、解决问题,成为学习的主体,具有重要的意义。学生只有能发现和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才能让学生真正施展自己的才能。如教学《丰碑》一文时,我为学生创设的问题情境是:“为什么当将军知道冻死的老战士就是军需处长时,会愕住了,而且久久地站在雪地里,眼睛湿润了,还向军需处长敬了一个军礼。”提出这一问题后,引导学生。这时学生的思考被激活了,纷纷提出可以通过理解以下的小问题来解决老师的问题:军需处长的职责是什么?军需处长冻死时的神态、穿着怎样?军需处长为什么会冻死?军需处长的死说明了什么?学生通过自己提出的这些小问题,并通过自己探究理解寻找到这些小问题的答案,进而弄懂老师创设的问题。

2 营造展示舞台

开辟富有诗情画意、有声有色的语文活动课堂,能给学生营造一个展示自己风采的舞台。教学中可以进行常见的角色扮演,让学生充分展示自我,施展才华,发挥个性。针对现今的教材中的课文,故事性强、情节有趣、多角色对话的特点,教学时可设计“当一回演员,亲自演一回”的表演活动,让学生通过阅读感悟,选择课文中自己喜爱的角色,然后仔细研读课文,理解、想象文中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从更深的层次上把握角色,有创造性地进行表演。但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运用活动形式进行教学要注意,活动的内容和形式不能脱离课文内容,应有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领悟、理解;教师要根据活动的内容及学生的水平,做好指导,设计活动的最终目的是提高教学效果。

3 开阔视野,拓展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