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七年级上册历史试卷

七年级上册历史试卷

时间:2023-05-31 09:11:1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七年级上册历史试卷,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七年级上册历史试卷

第1篇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所选答案的字母序号填入下面的方框内,每小题1分,共16分)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选项 1、十一长假,小聪参观了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遗址,他去的是A、陕西省 B、北京市 C、云南省 D、浙江省2、下列选项不属于北京人特征的是A、保留猿的特点 B、使用打制石器 C、人工取火 D、采集和狩猎3、很多人爱吃米饭,水稻种植在我国有很长的历史。下列哪个地方的居民最早吃到米饭A、北京周口 B、陕西半坡村 C、山东大汶口 D、浙江河姆渡4、2005年,宋楚瑜先生率领亲民党大陆访问团祭拜黄帝陵。与黄帝一起被奉为中华民族“人文始祖”的传说时代的人物是A、炎帝 B、禹 C、尧 D、舜5、夏朝和商朝的暴君分别是A、启、桀 B、桀、纣 C、汤、桀 D、汤、纣6、史载:“封建亲戚,以藩屏周”。这反映了西周A、实行禅让制 B、实行分封制 C、确立世袭制 D、推行郡县制7、在西周社会中,工匠属于A、国王 B、奴隶 C、平民 D、贵族8、“朝秦暮楚”反映了哪一时期的历史现象A、西周 B、春秋 C、战国 D、秦朝9、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的标志A、煮盐业的兴盛 B、纺织业的进步 C、铁器的广泛应用 D、奴隶主转化为奴隶10、作家余秋雨曾写到:“就在秦始皇下令修长城的数十年前,四川成都平原上已经完成了一个了不起的工程。而它至今还在为无数民众输送涓涓清流。“修筑”这个了不起的工程”的是A、禹 B、李冰 C、商鞅 D、汉武帝11、氏族聚落时期人们最主要的生产活动是A、狩猎 B、采集 C、农耕 D、游牧12、禅让制度的依据是A、财产 B、武力 C、才能 D、门第13、公元前16世纪比公元前21世纪( )A、晚500年 B、早5000年 C、早500年 D、晚5000年14、郭沫若说:“一片甲骨惊天下。”主要因为甲骨文是A、商代的文字 B、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C、目前我国发现最早的比较成熟的文字 D、字母文字的起源15、中国人自称是“龙的传人”龙的形象突出地反映了( )A、中国人善于想象 B、华夏族是由不同部落融合而成的C、中华民族的锐意进取精神 D、中华民族的团结友爱传统16、我国历的战国时期的起止时间是( )A、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 B、公元前472年—公元前221年C、公元前473年—公元前221年 D、公元前474年—公元前221年二、非选择题(17题13分、18题8分、19题13分)17、(1)列举春秋时五位霸主(5分)(2)“退避三舍”表现了 信守诺言; 敢于问鼎中原,大有取代天子之势; 不忘战败耻辱,卧薪尝胆; 稳定内政之后,提出“尊王攘夷”的口号,他们最终成就各自的霸业。(4分)(3)“春秋五霸”到“战国七雄”数量的变化是因为:战国初年, 国分裂为 、 、 三个国家。(4分)18、某校初一年级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受到诸子百家思想的影响而采用不同的管理方法。分别说出以下四位班主任的思想主张可能受到哪个学派的影响,并分别说出这些学派的代表人物。(8分)(1)张老师认为管理班级应该尊重学生的特点,顺应自然,不可过多干涉学生的言行。

(2)王老师主张制定严厉的班规,然后学生绝对服从老师的管理和纪律的约束。

(3)李老师认为老师要爱惜学生,主张因材施教,用道德教育来感化学生。

(4)赵老师认为师生之间、同学之间要互助互爱,反对同学中以大欺小、以强凌弱的行为。 19、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材料一“秦孝公用商鞅,坏井田、开阡陌,准许土地自由买卖。” 引自《汉书》材料二“努力种田织布的人可以免除徭役;在战争中立下军功的人按功劳大小封爵、授田、财宅,废除没有军功的贵族的特权。” 引自岳麓书社《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商鞅变法的内容(不得照抄原文)和时间。(4分) (2)在当时的背景下,秦国的贵族、新兴地主阶级、平民各自对商鞅变法持何种态度?请说明理由。(6分) (3)商鞅变法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为什么?(3分)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1C 2C 3D 4A 5B 6B 7C 8C 9C 10B 11C 12C 13A 14C 15B 16A二非选择题17(1)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 (5分) (2)晋文公,楚庄王,越王勾践,齐桓公(4分)(3)晋,韩赵魏(可颠倒)(4分)18(1)道家,庄子 (2)法家,韩非子(3)儒家,孔子 (4)墨家,墨子(各1分)19(1)承认土地私有,奖励生产,奖励军功,公元前356年(4分)(2)贵族反对,因为变法废除了贵族特权;新兴地主阶级支持,因为变法确立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土地私有权;平民拥护,因为变法有利于提高他们的社会地位。(6分)(3)成功的(1分)经过变法,秦国富强起来,国力大增,为以后兼并六国打下坚实的基础,变法目的已达到,所以是成功的。(2分)

第2篇

2017七年级历史下册不同区域的经济发展试题

知识冲浪

一、请填入一个你认为最恰当的答案

1、东南沿海地区指_____省、______省和______省。

2、我国最早设置的四个经济特区是: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

3、我国目前面积最大的经 济特区是______省。

4、______地区已 成为我国新兴电子工业基地和全国最大的家用电器产地。

5、我国两大著名的股市是______和______。

6、______流域是我国重要的农副产品生产和出口基地。

7、___ ___是长江流域发展的“龙头”,也是全国最大的______中心。

8、甘肃______成为我国著名的航天城之一。

9、西北地区盛产优质_______,被誉为“白金”。

10、为了合理利用水资源,吐鲁番人兴修了______进行灌溉。

二、请选择一个你认为最佳的选项

11、我国的哪个地区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巨大的发展潜力。请选择…………( )

A、东部地区 B、中部地区 C、西部地区 D、北部地区

12、我国经济特区最集中的地区在…………………………………………………( )

A、华 东地区 B、东部沿海地区 C、东南沿海地区 D、西部内陆地区

13、位于福建省经济特区是……………………………………………… …………( )

A、深圳 B、珠海 C、汕头 D、厦门

14、已成为我国新兴的电子工业基地和全国最大的家用电器产地的是…………( )

A、珠江三角洲 B、长江三角洲 C、山东半岛 D、辽东半岛

15、已成为我国最大的综合工业基地和高新技产业基地之一的是………………( )

A、珠江三角洲 B、长江三角洲 C、山东半岛 D、辽东半岛[来源:学科网Z2017七年级历史下册不同区域的经济发展测试题K]

16、已成为我国的一个国际性港口城市,港口货物吞吐居全国第一位;也是全国最大 的工业中心和商业中心的城市是………………………………………………………( )

A、 广州市 B、杭州市 C、上海市 D、天津市

17、我国西部地区人口仅占全国的约22%,但土地面积约占全国的………………( )

A、27% B、37% C、47% D、57%

18、西部的 x疆克拉玛 依市和四川的攀枝花市已分别成为了我国著名的…………( )

A、石油工业城市和钢铁工业城市 B、钢铁工业城市和石油工业城市

C、都是石油工业城市 D、都是钢铁工业城市

19、世界上海拔最高和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是 ………………………………………( )

A、青藏铁路 B、兰新铁路 C、京九铁路 D、成昆铁路

20、既是我国许多大河的发源地,也是我国生态建设的重点区域的地区是……( )

A、东部地区 B、中部地区 C、西部地区 D、东北地区

读图分析

三、读图分析题

21、读《珠江角洲城市分布图》,完成下列要求:

(1)在图中填上下列内容:香港、澳门、广州、深圳、珠海

(2)说说看:珠江三角洲 地区发展经济的优势。

活动探索

四、根据 下列要求,完成相关活动

22、请大家讨论一下后,试说明我国东、中、西部地区发展经济的有利不不利条件。

23、我国已经并网发电的浙江海盐秦山核电站和广东深圳大亚湾核电站,这两座核电站为什么首先建立在我国的东部沿海和南部地区,你知道原因吗?

2017七年级历史下册不同区域的经济发展测试题参考答案

一、请填入一个你认为最恰当的答案

1、广东 福建 海南 2、深圳 珠海 汕头 厦门 3、海南 4、珠江三角洲

5、深圳股市 上海股市 6、长江 7、上海 工业 8、酒泉 9、长绒绵 10、坎儿井

二、请选择一个你认为最佳的选项

11、C 12、C 13、D 14、A 15、B 16、C 17、D 18、A 19、A 20、C

三、读图分析题

21、(1)、略

(2)、答题要点:

① 交通方便,有陆上铁路公路交通,临海、海上交通也便利;

② 接近港、澳,有利于吸引外资、技术和人才

③ 当地劳动力资源丰富,气候宜人,农业基础好等。

四、根据下列要求,完成相关活动

22 东 部 中 部 西 部

优 1、 交通方便(海、陆、空、江河);

2、 教育发达,人才丰富、科技力量强;

3、 3、工业、农业基础好;

4、 气候等自然条件好;

5、 劳动力资源丰富。 1、 陆上交通方便;

2、 能源、原料丰富;

3、 农牧业较好;

4、 具有承东启西的区域优势。 1、 能源资源丰富;

2、 地域广阔;

3、 有一定的畜 牧业。

缺 能源、原料缺乏 。 1、 人才、技术、资金缺乏;

2、 交通不十分方便;

3、 工业基础较薄弱。 1、 交通落后;

2、 人才、技术缺乏;

3、 工业、农业落后;

4、 水资源缺乏。

23、答题要点:① 东南地区工 业发展快,耗能量大;② 该地区缺乏常规能源;③ 核电站的建设地区适应性强。

看了“2017七年级历史下册不同区域的经济发展测试题”的人还看了:

1.2017七年级历史下册期末试卷及答案

2.2017年七年级历史下册期中考试卷

3.2017七年级下册历史卓越的工程试卷及答案

第3篇

1.考古人员在北京人遗址中发现了大量木炭和几处较大的灰烬堆。这说明北京人

A.会建造房屋 B.会使用天然火 C.会制造彩陶 D.会种植水稻

2.小刘同学通过对河姆渡原始居民的干栏式房屋和半坡原始居民的半地穴式的房屋进行 比较,归纳出这两种建筑风格不同的原因,你认为正确的是

A.我国南北地域自然环境有重大差异 B.种植农作物的需要

C.为了宏扬个性 D.不 属于同一原始居民

3.图片与文字一样承载着历史,一图胜干言。关于下列图 片反映的历史信息较为准确的是

A.聚族而居 B.原始农业 C.贫富分化 D.采集狩猎

4.标志着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公天下”变成“家天下”的是

A.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

B.禹死后,启继承父位,成为夏朝第二二代国王

C.约公元前1600 年,商汤灭夏,建立商朝

D.武王伐纣灭商,建立周朝

5.恩格斯说:“农业是整个古代世界的决定性的生产部门。”春秋战国时期农业生产的发展体现在

①铁器的使用,标志着社会生产力的显著提高②牛耕得到进一步推广③商鞅变法④都江堰是文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6.右图的连环画讲述了春秋时期哪位霸主的故事

A.齐桓公 B.晋文公

C.吴王阖闾 D.越王勾践

7.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的变法。他的变法措施中体现了

A.儒家思想 B.法家思想 C.道家思想 D.墨家思想

8.右图的秦代砖文为“海内皆臣,岁登成熟,道毋饥人,践此万岁”。其中“海内皆臣”所反映的历史信息主要是

A.疆域辽阔,人口众多

B.国家一统,中央集权

C.法律严苛,覆盖全国

D.交通发达,经贸昌盛

9.在中国历,国家大一统的观念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基础,这种国家大一统局面的形成开始于

A.炎黄部落联盟的组成 B.尧舜时期“天下为公”的传说

C.儒家思想的影响D.秦、汉巩固国家统一的措施

10.对下面两幅图片的理解最为准确的是

A.春秋争霸 B.战国争雄 C.百家争鸣 D.秦的统一

11.作为“千古一帝”的秦始皇,下列属于他的功绩的是

①灭掉六国,实现统一 ,

②创立了一套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

③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

④采用科举制选官

⑤修建阿房宫和骊山陵墓

⑥修建灵渠

A.①②③⑥ B.②③⑤⑥ c.①③④⑤ D.②④⑤⑥

l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最突出的积极作用是

A.促进了西汉时期教育事业的发展

B.确立了儒家学说作为封建正统思想 的地位

C.巩固了国家大一统局面

D.限制了其他多科 t思想的传播和发展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题,第1 3题1 0分,第14题9分,第1 5题7分,共26分

1 3.某校初中历史兴趣小组开展“商鞅变法”专题学习,请你参与下列活动。

商鞅变法的措施: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

以免除徭役,根据军功的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建立县

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去管理。 一一摘自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

【角色扮演】

(1)根据上述材料同答,假如你是生活在商鞅变法时期秦国的一位农民,你是否支持商鞅变法?为什么?(5分)

【理解学习】

(2)根据上述材料指出,商鞅变法确立中央对地方管理的措施 是什么?(2分)

【方法探究】

(3)对商鞅变法的评价, 黄鹏和刘芳产生了分歧(见下图)。你认为评价历变法(改革)成功或失败的方法是什么?(3分)

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孔子办学不问出身贵贱,先后培养的学生有3000人。他对不同的学生,给以不同的教育。学生冉求胆小,遇事退缩,孔子有意识的教育他,凡是要抓紧,马上去做。学生仲由敢作敢为,但不够稳重。孔子怕他冒失,就叮嘱她凡事要多请教父兄以后去做。…学生樊迟向他请教怎样去耕田种菜,他认为学习那些只是没有出息。

(1)上述材料反映了孔予的什么教育思想?(2分)

(2) 结合所学内容,孔子教育学生应有怎样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根据孔子对教育的贡献,请你用一句话对他作一简要 评价?(4分)

(3)根据上述材料说一说孔子教育思想中的不足体现在哪里?(2分)

(4)孔予的思想对我国历史有什么影响?(2分)

1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左传》中记载:“昔武王克商其之国者十有五人,姬姓之国者四十人。”《荀子.儒效》说 :“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

(1)材料一反映了西周实行怎样的政治制度?(1分)

材料二:

(2)材料-反映出秦朝采取的是什么政治制度?(1分)

材料三:“臣闻殷周千余岁,封子弟功臣,自为枝辅。今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卒有田常、六卿之臣,无辅拂,何以相救哉?事不师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

-----秦儒生淳于越

(3)说一说材料三中的儒生对材料二的制度持什么观点?西汉建立后,汉初统治者采取什么政治制度?(2分)

材料四:主父偃说上日:“古者诸侯地不过百里,强弱之形易制。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缓则骄奢,易为,急则阻其强而而合纵,以逆京师……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子弟,以地侯之。彼 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上从之。

第4篇

关键词:高效课堂;初中历史;复习方法;课堂教学;高效性

新课改理念下,传统的历史边缘学科地位依然暴露,类似于会考科、非会考科的观念以及初中历史是边缘学科依然存在于很多学生的观念中。那么,应怎样指导学生掌握历史的复习方法,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呢?

高效,就是在比较短的时间里,用比较小的投入,得到尽量大的效率效益。何谓高效课堂?所谓高效课堂,就是在具体的一节课中学生能达到厚积知识、破难解疑、方法优化、能力提高、学习高效的境界。那么,在期末短短的两三节课里,如何帮助学生掌握历史基础知识,以及对历史知识的整体、系统把握,对历史知识的梳理与应用?

一、“试卷结构”的分析

以“2011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初中历史考试说明”为例。题型和题量:

从题型和题量来看,初中历史的期末检测主要考查主干知识,基础性题目的比例较大,因而在复习中应加强对解题方法的指导。

二、历史复习方法的指导

(一)让学生学会记忆历史知识

《广州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科学业质量评价标准》(以下简称《评价标准》)对学业水平达标的要求之一是“知道与了解”。新课程摒弃对知识的死记硬背,因此,教师必须让学生博闻强记,在脑海里有丰富的历史知识储备,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历史素质。比如我在讲授科举制的完善,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是关键人物时,指导学生进行知识归纳:唐太宗——扩充国学规模;武则天——开始殿试,首创武举;唐玄宗——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考试内容。虽然这句话有点“恶搞”,但也反映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创新,学生在笑声中掌握了首创武举的人是武则天。另外我还从中点拨,武则天——武举,都有个“武”字,可以快速地记忆,从而实现课堂的高效性。

(二)让学生学会系统地掌握历史知识

历史学科的每一部分内容都是相互联系的,具有完整的知识体系,并不彼此孤立。教师要注意教会学生把零散的知识纳入知识体系,进行系统的掌握:一是掌握“横”的线索,可寻找同一历史时期不同区域或不同方面历史事物之间的联系,分析其相互作用和影响,并进一步归纳出这一时期的历史阶段特征。二是掌握“纵”的历史线索,可寻找同一大专题或小专题下的各时期中外历史相关内容进行联系综合,分析其相互关系,比较其异同点,分析其异同的原因、影响,并尝试将各部分知识迁移重组,形成“纵”的专题线索。如中国近代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我就用“横“的线索来进行梳理。

另外,面对外国的侵略,中国人民的抗争,中国近代化的探索的联系,我就用“纵”的线索来梳理。

这样,通过用两个表格的列表,就把9课书的基本的历史知识用“捉住主干”的方式进行梳理,从而使学生从心理上减轻负担,增强学习历史的兴趣和信心,从而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当然,在实践过程中,应注意“纵”“横”交错。如果学生能像教师那样把教材分析透彻,既做到宏观把握,又做到微观细研,那么教学效率必然会大大提高。

(三)让学生学会阅读历史资料

学生现在获得知识的途径主要是教科书等文字资料。如何让学生快速有效地把握文字资料,是需要解决的一个主要问题。为此,对于课文,则要求学生做到“三步走”:首先,全面浏览课文,搞清有几目内容,有哪些专栏,有哪些图片、史料和表格;其次,细读每段课文,概括出主要内容,找出基本的历史知识要点,并向全班介绍;再次,精读重要段落,结合小字、图片、史料、表格、注释,加深理解,解答疑问。那么,在做题时要学会找出关键字词。

比如选择题:“魏主欲变北俗,……曰:……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以上,习性已久,容不可猝革。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家降黜。”它是指北魏孝文帝规定鲜卑族人必须接受什么( )

A.汉姓 B.汉服

C.汉语 D.汉字

解题思路和方法:首先通读全文,然后找出关键字,这道题目的关键字词有两个,“北语”“语音”,由此可得出答案选C。

经过一系列的训练,学生能比较迅速地统揽题目,把握到知识要点,从而大大提高了解题的速度和质量,轻松学习,高效掌握知识。

(四)结合单元测验卷,让学生学会解题思路的方法

在复习当中,针对每一种题型进行分析指导,特别是解题的方法、解题思路、回答问题规范化的分析和指导。

1.解选择题。正如前面所举的例子介绍到,要懂得查找关键

字词。

2.做配伍填空题,道理也是一样的。比如七年级上册有道题目,如下:

配伍填空题(每空1分,共5分)

( )法家A.兼爱、非攻

( )道家B.民贵君轻

( )墨家C.主张改革,提倡法治

( )儒家D.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 )兵家E.事物都有对立面,能相互转化

看到这样的题目,首先是通读全部题目内容,查找关键字,如“法家”对“法治”;“兵家”对“战”;“道家”,对“对立面”,一下子5分的题目已经保证能拿3分,剩下2分,也很容易解决。

3.做材料解释题,要提升学生答题的审题能力,锻炼学生答题的语言组织能力,使其书写必须工整、规范作答,养成良好的习惯,有利于在考试中减少不必要的失分。

例如材料分析题:

材料一:下面是古代著名的中西路上交通图。

材料二:公元前1世纪的某一天,古罗马的执政官凯撒大帝穿着灿若朝霞的丝绸长袍进入剧场,在场的百官及贵妇人都惊叹不已,认为凯撒大帝的长袍美妙绝伦,于是穿中国的锦衣绣服成为当时男女贵族的流行时尚。

请回答:

(1)请说出材料一这条著名的交通要道的名称。它的开辟与西汉哪两位历史人物直接相关?(4分)

(2)这条路线会经过西亚、河西走廊、新疆、欧洲、长安等地,请按从东向西的方向排列这些地名。(3分)

(东)长安( )( )( )欧洲(西)

(3)你认为材料二的情景真实吗?请说出理由。(3分)

(4)这条通道在当时发挥了什么重要作用?对我们今天的现实生活又有什么价值?(5分)

解答读图材料题,可以根据问题看材料,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甚至有些答案能从材料中找出答案。学生通过读题、审题,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分析,明确该用什么知识来回答这些问题。答题的内容找到了,那么就要看分答题。有几分,就要答几点,这样也不容易因为没找到答题要点而失分。

总之,让学生掌握历史学科的学习方法和复习方法,教师就应具备高水平的系统学习和研究历史的能力,并通过教与学的互动过程,把这些能力逐步转化为学生自己的能力,实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做到既“授人以鱼”,又“授人以渔”,大大提高课堂效率。

参考文献:

第5篇

一、选择题

1、阿拉伯人的长袍多为白色,是为了()

A挡风沙B美观C反射阳光D遵守伊斯兰教的规定

2、下列比例尺中,的是()

A1:1000B1:500C1:2000D1:10000

3、地球赤道的周长约是()

A4千米B4万千米C4000米D4米

4、麦哲伦环球航行没有经过下列哪个大洋()

A太平洋B印度洋C大西洋D北冰洋

5、经纬网中,经线和纬线的形状组合正确是()

A半环状、圆圈B直线、直线C圆圈、直线D半环状、弧形

6、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

A0°经线B180°经线C20°W、160°ED0°纬线

7.地球表面海洋和陆地的比例是()

A.各占二分之一B.三分之二海洋

C.三分陆地七分海洋D.四分之一陆

8、面积的洲是()

A.亚洲B.北美洲C.南美洲D.非洲

9.面积、水温、水体最深的大洋是()

A.大西洋B.太平洋C.印度洋D.北冰洋

10.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米,死海海拔-400米,两地相对高度是()

A.8844米B.9244米C.12844米D.2108米

11、分层设色地形图上,绿色地区表示的地形是()

A.高原B.山地C.丘陵D.平原

12、全球的火山地震带是)

A.东非裂谷带B.喜马拉雅山地带C.环太平洋地带D.大西洋海岭

13、下列关于人口迁移论述不正确的是()

A.农村人多地少到城里打工B.农村环境比城市更加恶化导致人口迁出

C.城里有更多的就业机会D.城市教育事业发达吸引农村人口

14、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和分布最广的语言分别是()

A.英语、汉语B.汉语、法语C.汉语、英语D.法语、日语

15、世界上大河中下游的地形主要是()

A.高原B.盆地C.丘陵D.平原

16、太阳能够垂直照射的最北界线是()

A南回归线B北回归线C北极圈D南极圈

17、世界上面积的盆地是()

A四川盆地B塔里木盆地C刚果盆地D吐鲁番盆地

18、“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所描述的气候类型是()

A温带大陆性气候B高山气候C温带季风气候D亚热带季风气候

19.规模与最有影响力的全球性国际组织是:()

AUNBOPECCWTODAPEC

20、世界上最长的山脉是()

A安第斯山脉B喜马拉雅山脉C落基山脉D昆仑山脉

21、世界的高原()

A巴西高原B西伯利亚高原C黄土高原D青藏高原

22、世界面积的岛屿

A台湾岛B格陵兰岛C马达加斯加岛D格陵兰岛()

23、北极圈(66.5°N)以内,主要居住在北冰洋沿岸的土著居民是因纽特人。()

A白种人B黑种人C混血种人D黄种人

24、“冬季下雨;夏季干燥”是哪种气候的主要特征()

A亚热带季风气候B温带季风气候C地中海气候D热带雨林气候

25、“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是哪种降水类()

A地形雨B对流雨C锋面雨D台风雨

26、下面的四幅图中,表示地球自转方向的是()

A、B、C、D、

27、把地球划分为东、西两半球的经线圈是()

A、20°E和160°WB、0°和180°经线圈C、20°W和160°ED、本初子午线

28、下列地名全都是亚、欧两洲分界线的是()

A、乌拉尔山、乌拉尔河、白令海峡B、里海、苏伊士运河、土耳其海峡

C、乌拉尔河、里海、土耳其海峡D、乌拉尔山、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

29、世界上热带和寒带面积的大洲分别是()

A、北美洲、南极洲B、亚洲、欧洲C、南美洲、南极洲D、非洲、南极洲

30、划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依据是()

A、人口多少B、经济发展水平C、开发历史早晚D、军事力量强弱

31、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关于政治、经济等方面问题的商谈是()

A、南北差距B、南南合作C、南北对话D、和平与发展

32、在地中海气候区,许多树木的叶子比较小,表面多为“蜡质层”,以减少水份的蒸发。这种树林被称为()

A、温带落叶阔叶林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C、亚热带常绿硬叶林D、热带雨林

33、有关气温分布的说法错误的是

A、非洲大陆最炎热B、一月份,大陆等温线向南方突出

C、夏季,大陆气温比海洋气温高D、沿海湿润地区温差大

34、我国藏族人民信仰的宗教是()

A、基督教B、伊斯兰C、佛教D、喇嘛教

35、北半球的12、1、2三个月是什么季节()

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

二、综合题

1、读等高线地形图,完成下列各题。

(1)、判断出下列地形部位:A________B________E________

(2)、该地形图的等高距是_______

(3)、A地在B地的_____方向。如果A、B两地的图上距离是4厘米,那么它们之间的实际距离是______千米。

(4)、想要登上A处最省力的路线是____(C或F),因为该路线等高线较_____,坡度较_____;选择D线路,你可能溯水而上,因为该处是______。

2、读“地球运动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当地球公转到______(字母)位置时,北半球获得太阳光热最多,这一天为北半球的______日,此时儋州市的昼夜长短情况是_________________。

(2)当地球公转到a位置时,太阳光线直射在______(纬线)上,此时,南、北极圈内将分别出现______和______现象。

(3)9月22日或23日时,地球公转到______(字母)位置,此时,太阳光线直射在_________________(纬线)上。

(4)当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由b位置转到c位置时,北半球的季节由______季过渡到______季。

(5)当我们在愉快的过暑假时,澳大利亚正处于______季。

3、读图4,回答下列问题。

(1)A、B、C、D四地中,气温年变化最小的是________地。

(2)四地中,降水季节分配比较均匀的是________地。

(3)A地气候类型是________气候。

(4)B地的气候特征是________。

第6篇

关键词:课改背景 必修Ⅲ“区域地理教学” 教学策略

一、新课改对高一区域地理知识的新要求

进一步深化新一轮课程改革后,学业水平考试已由浙江省考试院主管,教育考试院明确指出“学业水平考试成绩是高中生毕业的基本依据,也是高等院校招生录取和用人单位招聘的重要参考依据”。与以往地理会考条目要求不同,下表三个认识,是高中地理学业水平考试新增的内容和要求

根据《学业水平测试条目》,新增区域地理知识中有一个a考试要求的条目,即识记美国的地理位置、首都,在地图上识别美国的领土组成。如《2013年浙江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41题的第(1)题为识记类型。题目具体如下:

41.下图为世界某区域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五个b要求,即简述、比较地理基本概念、规律、原理和地理事物的特点(包括分布、结构、演变、成因等)。如41题第(4)小题美国农业生产布局最主要的特征是区域农业专门化为此类要求。

两个d要求,“亚洲地形、气候、水系的特点及相互关系”为综合要求,可分解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亚洲地形特点是以高原和山地为主,地势中间高、四周低。气候特点是类型多样,季风气候显著。水系特点是呈放射状。第二部分是相互关系的梳理,亚洲地形总特点是地势高、地表起伏大,中高周低导致河流呈现放射状向外流,地形决定河流流向,河流流向反映地势高低。复杂地形决定气候类型多样,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

《认识欧洲》中“欧洲西部地形、气候的特点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要求学生了解欧洲西部以平原地形为主,冰川地形广布,理解深受大西洋影响温和湿润气候特点。运用所学知识,将气候各要素联结形成一个统一整体认识。如下题:右图为欧洲西部大不列颠岛农业地域类型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23、24题。

23.图中所示风带是

A.东北信风带 B.盛行西风带

C.东南信风带 D.极地东风带

24.M所在地区农业发达的自然条件是

A.市场广阔 B.光照充足

C.海上交通便利 D.气候温和湿润

在高中地理必修课程体系中,必修Ⅰ和必修Ⅱ分别从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和人类对环境的影响两个方面阐述了人地关系。通过两册书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有良好的人地观,在此基础上学业水平测试新增认识大洲、认识地区、认识国家。我们有些老师对区域内容比较排斥,认为学业水平测试,地理考察的重点都是必修Ⅰ和必修Ⅱ的内容,从2013年浙江学业水平测试卷来看,新增区域地理知识部分考点分值达10分。补充区域地理知识,是为了提高高一学生运用知识原理解决具体区域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是为了满足学业水平考试作为高校招生重要参考的需要。

二、高一区域地理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惑

1.高一学生面临区域地理知识断层的问题

我省在义务教育阶段实施综合课程,分别开设了属于理科综合的《科学》和文科综合的《历史与社会》学科,并没有安排专门的地理课程,相关的地理知识分散于《科学》与《历史与社会》两门综合学科中。《科学》中安排少量自然地理知识,《历史与社会》学科中在教材的七年级上册和九年级第二单元安排了少量的区域地理及人文地理知识,以上两门学科中都没有系统安排区域地理的教学内容。进入高中,高一地理课程在必修Ⅲ中涉及世界地理中的德国、美国,我国西北地区、洞庭湖、珠江三角洲等内容,可见区域地理知识并没有被编排进相应的教材,教材体系的衔接问题导致学生区域地理知识断层。

2.缺少适合高一学生用的区域地理针对性教材

新课程改革后,“一标多本”即目前高中地理有人教版、鲁教版、湘教版、中图版等四个版本的教材。目前我们使用的湘教版高中地理教材的编写依据是《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作为湘教版的区域地理知识补充教材,又有不同版本,由于今年是教材改版的第一年,必修三的课本没有作相应的改动,补充区域地理知识,就我们身边就有多套区域地理知识教本,如北斗系列王树声地理教学研究室《区域地理》,吴祖良地理教学研究室编著的《世界地理与中国地理高考必备知识读本》等,每套各有千秋,令人眼花缭乱,但高一学生恐怕都难选择,针对性不强。

3.初中区域地理知识与系统地理知识缺少有机整合

初中的课程设置,使我省高中学生的区域地理知识相当缺乏(比以前初中时用浙江教育出版社的《社会》教材时更加缺乏),这给高中地理的学习带来很大的困难。地理教师都知道,区域地理与高中系统地理本身是融为一体的,是难以分割,但初中系统地理知识却分散在《科学》教学中,而科学老师是没有受过专业系统地理熏陶的,造成学生系统地理原理、规律的掌握碎片化、不系统。

三、高一区域地理教学的实践探索

1.利用主要经纬线,进行区域宏观定位

区域定位方法包括经纬线定位,相对定位和区域典型特征定位。从学生反馈的信息表明,认识区域时,学生不知图示和区域的位置,加上高一很多是从高三轮转下来的老师,习惯于知识点的挖掘,教学目标随意加大难度,个人觉得区域定位不宜过难过细,高一同学的定位能力知道有赤道、回归线和极圈5条特殊纬线,经线有本初子午线、60°E、90°E、120°E、150°E、180°、知道亚洲南起赤道北至北极圈、西起60°E,东边150°E,脑海里有四条经纬线亚洲大部分在框内了,与欧洲经线相关的主要有0°、30°E、60°E和北美洲的经线90°W、120°W,如60°E经过乌拉尔山,120°E经过杭州,尼罗河、长江、密西西比河等河口在30°N附近,以他们为参照,利用地理事物之间的相对位置进行定位。这三个大洲的定位是为气候服务的,整个高一,气候这部分知识始终比较尴尬,在教材中没有完整气候类型、气候成因、气候分布的教学内容安排,但在后面许多内容中有涉及,如大气运动中大气环流对气候影响中分析地中海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成因;在《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中的自然带分异规律,需结合气候类型的分布,气候分布判断就需要经纬线定位。必修Ⅲ要学习亚洲、欧洲西部及美国,三个区域都有气候特征、分布、成因的教学要求。当然还可以利用海陆轮廓形状、河流、湖泊、人文建筑进行定位。代表性的如巴黎埃菲尔铁塔、凯旋门,埃及金字塔,美国自由女神像,意大利轮廓想靴子,阿根廷的轮廓像踢足球的脚弓;五大湖、中国青海湖都有自己的轮廓特征;河流的源地、形状、注入的海洋等特点确定区域地理位置。

要想提高学生定位能力,教师必须重视读图、填图,培养地理空间的整体定位意识和能力,综合考虑经纬度、区域轮廓、相对地理位置、特殊地理事物等信息加以判断。

2.根据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抓住区域知识各种联系

一个区域是多种要素的综合体,而且各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区域的纬度位置一般影响该地区的热量;海陆位置和大气环流影响该地区的降水;气候和地形因素影响该区域的水文特征、作物种类分布;气候、地质条件影响该区域水热资源、生物资源和矿产资源。资源的分布又与工业分布又有一定联系。如对欧洲西部这一区域的研究(右图:欧洲西部地区),可以从以下几个联系中加以把握。

(1)理解区域地理事物因果联系,即这种地理事物或现象为什么在那里的问题。欧洲西部为什么是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典型分布区?因为该区终年受盛行西风控制,又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形成终年温和多雨的温带海洋性气候。

(2)理解区域地理事物时间上的联系,即从地理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把握欧洲西部以平原地形为主特点。教学时首先呈现新生代冰期大陆冰川覆盖欧洲大范围、遭受侵蚀,后进入温暖期冰川融化,冰碛物堆积,波状平原由此形成。

(3)理解人类与区域地理环境的联系,即辩证认识人与环境的关系:怎样使某一地理环境要素有利于自然环境和人类生存发展。西欧农业生产活动中,种植业不占重要地位,原因是西欧终年温和湿润的气候不利于粮食作物的成熟,但利于牧草生长,加上地形平坦,发展乳畜业的自然条件优越。

区域知识联系到什么样的程度,毕竟是学业水平测试,基本知识掌握,不追求难度。

3.善用区域比较法,提升分析区域问题的能力

比较法就是对不同地区的自然和人文地理要素进行对照、比较和分析,范围上可以是总体的比较也可以是某一要素或现象之间的比较。根据学科指导意见:“要求学生不再局限于区域特征的描述,而是能从不同角度对不同时空尺度的区域基本特征进行比较”。

如必修Ⅲ“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属于学业水平最高的综合要求,即“运用所学知识和观点,将学习和生活中出现的地理现象及地理事实的各个部分、各个方面、各种因素联结起来,形成统一整体的认识。”这部分内容教材是以德国鲁尔区的兴衰作为教学案例的,主要考查的是工业区位因素以及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策略,并应用到生活形成统一整体的认识。在教学中我采用比较分析法。第一步:结合地图册《鲁尔区地理环境》和《鲁尔区工业区位》两幅地图,自主探究,归纳得出德国鲁尔区兴盛的区位因素,第二步:呈现19世纪鲁尔区鼎盛时的图片和20世纪50年代鲁尔衰败不堪的图片,形成强烈的对比,且呈现背景材料,由学生合作学习,讨论分析总结出鲁尔区衰落的原因;第三步:进行角色扮演,假如你是“鲁尔人”,请献计献策,提出整改的措施;通过这三个环节学生培养了读图能力及从地图中获取和整合地理信息的能力,但应用能力呢?第四步:这是最关键的,推而广之,鲁尔区作为传统工业区的典型代表,它的问题,措施都有其典型性,通过这个案例,我们把传统工业区的兴衰治理与中国东北老工业区中的辽中南地区(参阅必修Ⅲ63页)列表比较:

作为知识的深化。通过以上环节可以提高学生结合材料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区域可持续发展观念。

在教学实践中,笔者感到学生区域知识落实、区域问题探究能力的培养是一项复杂艰巨的过程,虽然上述教学实践可以提高高一学生解决区域问题能力,但学业水平考试要求下仍需进行多方位的教学探索。

四、实践后的反思

1.如何抓住区域社会热点,挖掘地理原理

从2013年浙江学业水平测试来看,试卷不容易,整张试卷时政热点为背景材料的题目多达15个题,彰显生活中的地理,有用的地理。学生只关注课本知识,且现在大多是是寄宿制学校,限制了学生信息来源,因此老师对于社会热点的选择,如何挖掘与教材知识联系点也摆在了我们面前。

2.如何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地理学习需要

学生个体差异较大,具有不同的发展潜能,部分同学课外知识丰富,对区域知识非常感兴趣,老师补充区域知识正是想求知的内容,但对于必修Ⅰ和必修Ⅱ学习困难的同学(未来可能高二分班时学习文科的同学),老师补充区域知识,加重了负担,地理怎么又增加三个认识区域考点,心理已经蒙上了阴影。

3.如何合理安排课时开展区域地理教学

根据学科教学指导意见,第一节认识大洲5课时,第二节认识地区4课时,第三节4课时。我们学校三块认识区域的大致安排:认识大洲――以亚洲为例3课时,认识地区――以欧洲西部为例3课时,认识国家――以美国为例3课时,第二学期的长假和学校各项考试会对这个课时安排有冲击,课时不能保证。

当前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和学业水平考试刚起步的形势下,认识区域、区域基本知识有点“散”,但我们老师不能“乱”,认真研究学业水平考试标准,帮助学生加强对区域的认识,掌握区域地理研究方法,减轻学生负担,提高教学质量与效率。

参考文献:

[1]《浙江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标准》,浙江教育出版社,2013版;

[2]《地理教学》――关注区域分析与综合培养地理空间与综合思维能力2013第16期;

[3]《浙江省普通高中学科教学指导意见》,浙江教育出版社,201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