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31 09:11:2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中国狼爸,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引子:“狼爸”萧百佑最近很红,由于创下了“一门三北大”的奇迹,他被请到“鲁豫有约”的直播间。介绍“狼爸”成功经验的《所以,北大兄妹》一书也持续热卖,以“打”为法宝的“中国狼爸”再次引发人们对中国国产教育模式的讨论。
创下“一门三北大”奇迹的“狼爸”萧百佑成为媒体争相采访的红人、访谈节目的座上宾,比他的成就更惊人的是他的豪言壮语:比如,孩子上大学前不要朋友;如果你们谈恋爱,我就到你女朋友或者男朋友家里面,当着对方的父母大小便,我先把自己的形象毁了再说,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狼爸”的确很成功。他在塑造孩子生活习惯、学习习惯,甚至人生态度上都有可取之处;但这种教育方式更核心的秘密,一大部分是用时间汗水换取成功,更残酷的部分则是用冷暴力来对抗人的天性。它对社会的负面意义要比正面意义大。因为很明显,大家都要做“狼爸”,那事实上大家都做不了“狼爸”。“狼爸”只有在一群绵羊式爸爸的群体里才可以彰显自己的成就。大家都学得昏天黑地的,你要想出人头地,除非把睡觉的时间也搭上了。如此一来,中国高考的难度还得往上提一截。
“狼爸”的存在,只能逼迫更多的家长做“狼爸”。要不然,他们的孩子就可能在竞争中落伍。“狼爸”越成功,社会的负担越重,这意味着除了提高门槛以外别无他法。那么所谓的减负、高考改革还有意义吗?这岂不是给“狼爸”们留一个更好的发挥的空间?显然,“狼爸”们的成功,他们在民间的号召力会最大限度地抵消教育改革的成就,将教育往死胡同上引。
勤奋在任何时候、任何国家都很重要,在美国要想考上哈佛,也同样需要刻苦学习;但东亚式的勤奋最大的问题是不以人生,而以一张卷子作为目标。“狼爸”的目标可能是北大,更多的爸爸的目标可能是有一个体面的工作。所谓的勤奋只是不停地在有限的知识里反复、在熟练度上加码,而不是对新知识的追求,在一次次重复中走向了教育的反面。
一门三北大确实荣耀,但哪怕以最世俗的标准去衡量,也不能得出北大学子一定会成功的结论;哪怕他们的人生路很成功,但他们是否快乐愉悦、是否平和从容、是否有责任敢担当呢?这都是未知数。我不知道“狼爸”的孩子未来怎么样,“狼爸”的教育方式到底能支撑孩子们走多久,但就世界范围来看,中国式的教育并不是成功的。“狼爸”的孩子也许足够坚强,但就一个社会而言,他们不可能在这样的重负中健康前行。
拿什么来拯救孩子,又拿什么来阻止“狼爸”。在“狼爸”的豪言壮语中,是一个孩子羸弱的权利,是在藤条和鸡毛掸子底下颤抖的童年,是对个体尊严、个体多样性的漠视。勤奋好学是一种可贵的品质,但是在重压之中、拳头之下,就不是一件好事。这不以“为他好”的表面现象而转移,至少,人身控制、精神折磨也是对人性的摧残,有违文明发展的大势。
(选自《钱江晚报》2015年7月30日)
关键词:虎妈狼爸;儿童社会化;家庭教育;教育方式
中图分类号:C91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27-0085-02
在大众媒体传播渲染下,华裔蔡美儿携其作品《虎妈战歌》从天而降。尔后媒体又将“狼爸”萧百佑及其撰写的家庭教育一书《所以,北大兄妹》带入百姓视野。在当今快乐教育、赏识教育理念大行其道之时,媒体热议的虎妈狼爸式管制教育,在育儿书市场上再度流行并催生出众多耀眼的“成功范本”。强悍管制教育理念催生出一个个成功育儿的案例,是纯属偶然巧合还是其具有普世的价值?在儿童社会化过程中,这种教育理念能否代替快乐赏识教育使青少年走向成功,其可行度几何?这些都是我们应该深思的问题。
一、对“虎妈”“狼爸”的评析
“虎妈”蔡美儿在其作品《虎妈战歌》中列出了她对女儿的十项要求,如不准在同学家留宿,不准参加玩伴聚会,不准留在学校玩,不准看电视或玩电脑游戏,每门功课至少得到A,必须学习钢琴或小提琴等。她还详述如何把两个女儿调教成全A生,并让女儿们成功登上卡内基音乐大厅。
“狼爸”萧百佑是位商人,他不准孩子看电视,不准孩子自由上网,不准孩子随意开空调。他在其书《所以,北大兄妹》中大赞:“藤条是个好东西,打了不伤筋骨,但非常疼。只有疼了,孩子才能记住!”他表示:“孩子是民,家长是主。打是一种文化。”在他的棍棒教育下,他的三个孩子先后被北京大学录取。
在媒体的渲染下,被冠以“虎妈”“狼爸”标签的蔡美儿、萧百佑是凶神恶煞的,除了打骂之外,不会干别的,实则不然。他们的打骂是较为理性的打骂,是讲规矩的打骂,而不是不问青红皂白地一顿乱打乱骂。打骂之外,他们也讲柔情[1]。
《华尔街日报》在《虎妈战歌》的书摘《中国母亲为何更胜一筹》中,将该书定位为“父母如何管教孩子”的育儿手册,在蔡美儿看来这本书实则是一位母亲的心路历程、一部回忆录、一种带自嘲的反思。书中的部分并不是母亲看到女儿钢琴技术进步的成就感,而是和小女儿的激烈争吵让她认识到自己的管教过于严厉,转而让孩子做出自己的选择。蔡美儿认为,她这种在外人眼中有些严苛的教育,实质上是帮助孩子掌握人生的最初选择权。因为孩子年幼,不了解社会,不可能理性思考,更不可能做出正确的选择,家长要帮助孩子,肩负起这个责任。闲暇时间蔡美儿会和女儿们趴在床上读书,一起做中国菜,和孩子们一起去旅行,教孩子们游泳、打牌。
萧百佑也并公众眼中的“野蛮父亲”。他从三岁起,就和子女沟通好家规,一旦犯规子女们就清楚地知道,爸爸会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用什么方式打哪个部位、打多少下、打的力量有多重。萧百佑认为,孩子身上有三个特性:动物性、人性、社会性。在12周岁之前,孩子身上动物性的特点表现得比较强烈,必须用“打”的方式才能让孩子懂得是非道理。在他的孩子12岁之前,他都是以打为主,但孩子到了12岁后,为人品行已经基本成型,就不会对孩子动手,而是完全依靠说教[2]。
诚然,蔡美儿、萧百佑对子女管教严厉,但是绝非媒体片面渲染下的野蛮、不近人情的形象。子女的相继“成功”有其严厉管教的原因,但绝不可泯灭他们为人父母的通达一面。
二、从社会学视角分析“虎妈”、“狼爸”事件
所谓社会化,是指个体在与社会的互动过程中,从生物人转变成社会人,并通过社会文化的内化和角色知识的学习,逐渐适应社会生活的过程[3]。人的社会化发展贯穿每个人一生,大致经过婴儿期、儿童期、青年期、成年期和老年期。其中,儿童期是人的社会化发展的关键期[4]。儿童进行社会化的第一个基本单位是家庭,它对一个儿童个性的形成、特定心理品质的培养以及行为方式的调节等方面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个人和家庭的交互作用,儿童获得语言、思维、情感等能力和最初行为的方式,逐步了解社会、掌握生存能力。
(一)“虎妈”“狼爸”教养方式分析
父母通常采用的教养方式大抵分为:民主型、权威型和放任型。民主式的父母关爱性强,注重理性,以就事论事的态度与子女进行双向的沟通,乐于和子女讨论并解释管教的理由;权威式父母以绝对的标准控制子女,对子女较少接纳,强调服从,常以体罚的方式达成让子女服从的目的;放任式的父母容易接纳子女的各种要求,并给予子女许多自由而少加控制[5]。
1.权威型教养方式分析。“虎妈”在教养女儿的过程中,对女儿们的生活及学习做出严厉的要求,一旦女儿们表现欠佳,将会受到严厉地斥责。“狼爸”与其子女沟通家规,约束子女的行为,一旦他们违背家规,将会受到约定好的处罚。可见他们的共同特点是对孩子严格要求并施之斥责和体罚。
从教养方式分析,“虎妈”“狼爸”具有一定的权威型教养方式表现。他们以绝对的标准要求子女,以体罚的方式达到让子女服从的目的,通常表现为棍棒式教育。“虎妈”、“狼爸”正是通过严厉的斥责或者体罚对其子女的“不当”表现进行管教的。正如萧百佑所说:“12岁之前的儿童动物性表现为多,依靠理性的说教难以产生明显效果。”严厉的棍棒教育能使这一阶段的儿童较为顺利地接受父母的引导,有助于减少克服“父令子不从”的现象。
然而,过度的权威型教养并不能起到有效作用,只能适得其反。对孩子动不动就打骂,成天板着面孔,还自认为是一种好心,殊不知这种严厉打骂对孩子的心理容易造成心理创伤,并且造成孩子缺乏蓬勃朝气与自我判断力,形成唯唯诺诺的性格。
2.民主型教养方式解读。民主型教养方式中,父母对子女不是压迫而是说服,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来让孩子懂得做人的道理;父母尊重孩子的人格,能够平等积极地与子女进行心灵沟通;家庭充满了民主的气氛,大家是友好协商而不是父母独断独行、专横跋扈。在较多公众眼中“虎妈”、“狼爸”是一副凶神恶煞、专横跋扈的形象,用成套的家规禁锢孩子的天性,动辄就对子女表现欠佳的行为进行斥责。然则,深究会发现“虎妈”“狼爸”民主、通达的一面。“虎妈”在与小女儿激烈争吵之后,反思到自己对女儿管教过于严厉,放弃了让小女儿学习小提琴的打算而允许她学习颇感兴趣的网球。“狼爸”直言到:“在其子女12岁之后就不会采用‘打’的教养方式,而是依靠与孩子沟通进行说教。”同时,“虎妈”“狼爸”都会在闲暇时光与其子女一同旅游、休闲、唱歌、做家务等,增加彼此之间的感情。“虎妈”、“狼爸”的家长作风中带有民主的风格,并不是单纯意义上的训责与体罚。父母不考察自己子女的特殊情况,一味严加管教容易激化父母子女之间的矛盾,造成他们之间的对立与冲突。
在儿童时期,过多依赖民主式教养方式不能起到较好的效果。因为这一时期的孩子思维较简单,不能准确把握父母的意图,只是凭借天性去做事。从这一角度来看,儿童社会化阶段父母为与子女建立良好的心灵契合,诸事与子女进行协商的愿望是美好的,但操作起来难度较大。因此在儿童社会化过程中,实施民主型教养方式的同时要辅之以权威型教养方式,才能事半功倍,起到良好效果。
笔者认为,“虎妈”“狼爸”的教养方式是以权威性教养为主、民主式教养为辅,这两种教养方式都能从他们与子女的交互中找到原形。对“虎妈”“狼爸”简单定位为不称职父母、只重体罚父母是有失偏颇的。
(二)基于“虎妈”“狼爸”现象分析家庭教育对儿童社会化的作用
家庭是一种具有婚姻或者血缘关系的日常生活的最小社会细胞。家庭和儿童密不可分,两者既有亲情关系、经济关系,又有教育关系。家庭是人社会化的开端,家庭对儿童的影响比任何其他社会元素的影响都要早,并对他的一生具有重要的意义。其教育功能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难以替代的。家庭教育,不像学校教育那样正规,是以无意识的自然的隐形教育为主。“家庭为儿童提供了第一次人际交往、第一种人际关系、第一次社会规范、第一个社会角色”[6]。
在“虎妈”的要求下,女儿们学习音乐、网球、游泳等技能,这些基本生活技能能够让女儿们更好地进行社会生活。同时“虎妈”规定女儿们不准抱怨,这其实是在培育女儿们的耐挫力和坚持不懈的意志品质,培养她们的独立意识与精神,让她们学会自己解决问题。“狼爸”在子女的智力、学业、行为习惯等方面付诸较大心血,子女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北大,在学业、智力上取得建树,为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虎妈”“狼爸”为子女倾注心血,是在培养子女掌握基本生活的技能,养成独立生活的能力,完成从生物人向社会人的转化,即儿童社会化的过程。“虎妈”“狼爸”从小就与孩子订立“家规”,让孩子们遵从,这在一定意义上是在培育子女的契约意识和法纪观念。培育儿童的契约意识和法纪观念同样是儿童社会化重要的内容。
教育家裴斯泰洛齐认为,家庭生活是真正的教育中心。家庭教育总是把情感渗透到教育过程中,对儿童的个性、情感、思维、认知、行为技能等方面的发挥起着不可取代的作用。孩子一生下来,最先感知到的是自己的父母、家庭成员和家庭环境。家庭成员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是孩子模仿和学习的对象,因此家庭教育在人的一生中起着奠基的作用。“虎妈”“狼爸”在对其子女进行社会化教育中,努力唤醒、发展和激发孩子的潜在力量,让他们学习基本生活技能、促进自我观念发展、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培养高尚的道德品质,奠基人生发展的根基,从而实现子女的不断发展。
三、“虎妈”“狼爸”事件的启示
“虎妈”“狼爸”教育下的子女取得了某些方面的“成功”,尤以学业为著。对于他们的社会舆论形成鲜明的两极:趋之若鹜的热捧与深恶痛绝的批评。他们以打骂管制为主的教育理念在引发热议的同时,也应该带给我们的是对于家庭教育的重要启示。
(一)从教育方式差异看“虎妈”“狼爸”事件的启示
在我国,有些父母依然受残余封建家长制思想的影响,对子女过多干预、过多保护。这些父母一直秉持着“为了孩子明天”的信念刺促不休,为子女报各种各样的辅导班、特长班、提高班,精心为子女下一步发展做出安排。一旦子女表现欠佳,轻则一顿说教,重则一次体罚。殊不知,这种严厉的“家长”做派在一步步吞噬孩子的好奇心和兴趣,把孩子一步步培养成完成计划、目标的机器,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孩子自我意识和自我教育能力的发展。
过分权威的家长做派很容易导致孩子缺乏朝气,造成子女的胆怯、懦弱、退缩、自卑等不良行为,甚至在一定条件下引起子女心理失调与心理障碍。父母严厉惩罚式教养也往往使孩子形成粗暴、野蛮、敌对、说谎等不良个性特征,严重地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
“虎妈”“狼爸”在某种程度上属于权威教养型的父母,但是他们懂得在适当的情况下,与孩子沟通交流,了解子女最真实的想法,增进彼此的感情。更重要的是,他们能对孩子强烈地抵制做出自我反思,权衡子女的想法,而不是一味强制地要求子女服从。因此,对于那些一直高擎自上而下管束教育的家长应适当给孩子“松绑”,不能过多干预和保护。
(二)从教育目标差异看“虎妈”“狼爸”事件的启示
《论语》有云:“学而优则仕。”自古以来,我国对学业尤为重视。伴随文化的传承,现代社会的很多父母依然把子女成绩上的优劣作为子女发展的成败。在很多父母眼中,“虎妈”“狼爸”的子女在学业上建树斐然,这就代表着成功。他们的教育目标就是考上名牌大学,谋取稳定工作。而国外父母却一直秉持自由教育风格,让孩子顺其自然地发展,目的是培养孩子的想象力、操作力和创新思维。
从中西方教育目标的差异可以看出,很多人眼中的“虎妈”“狼爸”的成功并不是全面意义上的成功,是狭隘片面的。人生的丰富多彩怎能仅仅用学业上的建树来描绘?正如哈佛大学前校长萨默斯说:“哈佛两个退学的学生比尔盖茨和马克·扎克伯格改变了世界。”对于一个孩子的长远发展而言,重在培养孩子的想象力、操作力和创新思维,能够让其更适应社会生活。而学业上的成就不一定能够代表创新思维与能力的斐然。从高等学府走出的莘莘学子若只是一个个“纸上谈兵”的说客,在实践中不懂得变通、老气横秋、缺乏活力,社会何以发展与进步?
“虎妈”“狼爸”的子女能否在其他方面做出辉煌成就我们尚无法考证,笔者仅对那些视考上名牌大学为教育终极目的的想法做出否定。教育目标不能仅仅局限到上名校方面,更大的层面应该在于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操作能力、创新思维上。因此,父母在对子女进行教养过程中,要培养子女的兴趣,给他们适当自由空间,对他们的表现给予赏识与肯定,让他们自己在与家庭、社会的交互中自然发展、学会生存。“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如是说。
四、结语
“虎妈”、“狼爸”的强制管束教育短期来看是有明显效果,尤其是对于子女的学习成绩而言。但是这种教育能否成为社会的普世价值将却值得商榷。毕竟每个孩子天性和所处的家庭环境、社会环境是不同的,虎妈狼爸式的教育方式是不能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每位父母不能将所谓媒体热炒的“成功模式”信手拈来,成功不能模仿,更不能复制。笔者依旧倡导:父母应立足子女自身情况,以赏识教育为主,辅之以管束理念,因材施教,才能在当下培养出优质人才。
参考文献:
[1]徐怀谦.虎妈·狼爸·犬子[J].啄木鸟,2012,(2).
[2]韩艳,陈力华.虎妈狼爸:教育只需棍棒?[J].神州,2012,(4).
[3]郑杭生.社会概论新修[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
[4]张加勇.家庭教育对儿童社会化发展的影响[J].泰安教育学院学报岱宗学刊,2005,(2).
虎妈:蔡美儿,耶鲁大学法学院的华裔教授。她在教育女儿的问题上自有一套原则,即树立严格的家规,两个女儿在其督导下,出类拔萃。
狼爸:萧百佑,信奉“棍棒教育”,他的4个孩子中有3个考上了北京大学。他说,他教育的核心观念并不是要打孩子,而是“建立良好的家规,让孩子形成良好的习惯”。
鹰爸:何胜烈,自我要求严格。为了孩子健康成长,他制定了一系列“凶狠”的教育计划,从小磨练独子。尤其是“雪中训子”让他备受关注。他的训儿理念是:当幼鹰长到足够大的时候,鹰妈妈就会狠心地把幼鹰赶下山崖,幼鹰往谷底坠下时,拼命地拍打翅膀,趁此掌握了基本的飞翔本领。
“另类”家教应全盘否定
尹建莉(畅销书《好妈妈胜过好老师》的作者):虎妈太过于强势,也比较自私。她要把自己的成功复制到孩子身上,用自己有限的能力设计孩子无限可能的未来。她教育的目的是成功的孩子,而不是一个“幸福”的孩子。她家庭的整个教育价值取向是家长的,不是孩子的。
网友(家长):“狼爸”教育方式的最大弊端,就是把人当工具一样对待,用同一个模式去套。“中国为什么难出大师?这就是很重要的一个原因。人都有各自成长的轨道,当然这个轨道是有一些共性,比如‘狼爸’讲的要跟孩子讲道理、定规则,这肯定是需要的,但打孩子这种方式不可取。我小时候被父亲打过,至今还有心理阴影。”
2012年第一期网络调查(上海市妇联):对于为什么会产生“鹰爸”、“狼爸”、“虎妈”现象,63.3%的受访者认为这是因为社会转型过程中异常激烈的竞争影响造成的。而第二个原因,则可能是因为父母更多地把自己的梦想加在了孩子身上。
凌军辉(新华社记者):虎妈、狼爸、鹰爸……越来越多的家长尝试着从动物行为中寻找灵感,并从中提炼出“严厉管教”“棍棒体罚”“极限训练”等教育理念,手段残忍。虽然动物教育学其中蕴含着“逆境训练”等合理因素应该大力弘扬,但如果家长走向极端,真把孩子当“动物”一样教育,追求极端式训练效果,那可真是舍本逐末、缘木求鱼了!
“另类”家教亦有“道”
“另类”家教的智慧性一面
孙云晓(中国家庭教育学会理事,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研究员、副主任):虎妈的教育能取得一些成功,原因有三:其一,她对孩子很有爱心,很投入;其二,她本身是耶鲁大学教授,素质很高,在日常教育方面有表率的作用;其三,她虽然她对女儿的要求非常严格,但与孩子平时的关系却很密切。
熊老师(家教专家):“虎妈”之所以能顺利执行严厉的“家规”,是基于她能处理好亲子关系,她与两个女儿平时相处关系融洽;“狼爸”强调孩子触犯“家规”而受罚,不会因为自身情绪化而打孩子,能做到这一点需要一定的自身涵养;“鹰爸”为曾经被医生定为极有可能成“脑瘫”的早产儿子制定了一整套循序渐进的体能训练,使儿子趋于正常人,这也得是智慧型家长才能做到的事情。
“另类”家教重视言传身教
茗子蔡(家庭教育指导师):生活中,“虎妈”注意自身的言行举止,在教育孩子方面与孩子爸有分歧时,绝对是关起门来协商。“鹰爸”感恩社会,到处救灾捐款捐物做善事;他自我要求严格,身为公司老总,与职工一起做200个俯卧撑的自我惩罚,这些都给被教育者做出了榜样。
卢梭(启蒙思想家、教育家):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启蒙老师,自身有着什么样的价值观念,什么样的生活方式,甚至包括一些细小的生活习惯都会在孩子身上烙下深深的印记,家庭教育中对孩子影响最深入,最全面的,并不是一些空洞的说教,而是父母以身作则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
“另类”家教也重视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
周莹(家长):“虎妈”在两个女儿练习乐器时,恩威并施地让她们坚持,再坚持,练就了她们的毅力;“狼爸”的“棍棒教育家规”只用到孩子12周岁——性格与习惯未养成之前执行;“鹰爸”“凶狠”的教育计划中,如要求小多多如何做到有礼貌也处处体现了对孩子良好习惯的培养。
“知心姐姐”卢勤: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不是没有道理,很多坏习惯往往是从小养成的。所以,做父母的要有一个信念,孩子无理取闹,绝不能让他得到好处,尤其是第一次!好习惯是“养”出来的,坏习惯是“惯”出来的。
给孩子有限制的爱,重视孩子的成长
曾仕强(台湾智慧大学校长,台湾交通大学教授):
爱子女必须给子女合理限制。20世纪已经过去了,我们总结20世纪,大家都承认,我们过分地宠爱子女,只给他爱,没有给他限,是20世纪最大的祸患,也是亲子教育最大的杀手。21世纪,我们人类要觉醒,爱小孩就要给他合理的限制。自律是自主的先决条件。我们设限,首要的就是让孩子学会自律。做父母就要先管好自己,爱限兼施。
于丹(著名文化学者,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孩子的成长比成功更重要。现在社会上关于成功的教育太多了,我们几乎把成功作为人生的终极目标。但我始终认为,成长比成功更重要。成长是一个过程,成功是一个结论;成长是相关于生命的评价;成长是一个内在的系统,成功是一个外在的体系。我更希望孩子注重心灵,注重自我,注重人格,而并不是那么在乎外在的标签。一个人的生命要成长,两个人的爱情要成长,一个群体的建设,一个社会的发展,都要成长。从一个人到一个国家,“成长”是最健康的力量,也是最恒久的力量,它不依附于外在,而是你自己内心的一种状态。
茗子蔡(家庭教育指导师):
中国的父母们需要更多的智慧、需要在对孩子的教育中融入更多的积极因素来伴随孩子一起学习成长,找到适合孩子个性的最佳教育方法。
【关键词】严格 关爱 教育
狼爸教育现象的出现,再次引发人们对教育的思考:教育的目的是什么?该如何教育孩子?
首先,我们分析狼爸教育的亮点:(1)注重爱的付出,坚持教育连贯性和一致性;(2)制订家规,做到交流与惩戒相结合;(3)注重为孩子规划设计人生,注重教育的可操作性,注重与学校教育的配合。这些做法好像都没问题,问题在于对孩子教育和惩戒的度的把握,狼爸能较好地把握了这把尺度,是因为他了解自己的孩子;另一方面,不可否认,他的强势约束也确实对孩子的心理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这种教育下的孩子在某些方面会很优秀,但在另外一些方面可能会有更难弥补的缺憾。为了把孩子培养成人才,他处心积虑地为孩子设计人生,这也确实减少了孩子的困惑,另一方面他确实剥夺了孩子思考选择的机会,这些都是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所必须的磨炼,他的这种做法是培养人才,而不是培养孩子本身。在家他是主,而孩子是民,只有服从。这无疑会压抑孩子的天性,剥夺了孩子快乐的童年,势必对孩子的心理健康产生不好的影响。
狼爸教育现象的意义在于所引发的人们思考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人才,还是培养人。狼爸为了孩子的成才,长期经营,无悔地付出,浓浓的父爱在孩子的心理上产生了积极的作用,孩子接纳了他的教育方式,严格的家庭教育与良好的学校教育产生了合力,出现了较好的效果。不少家长看到这种教育方式所产生的效果,看中这种教育方式较强的可操作性,怦然心动,却没有思考更远更深一些。
教育不仅要关注对孩子知识和才能的培养,同时更应该关注的是孩子作为一个人的发展和完善,帮助孩子完善道德品格和提高精神境界。帮助孩子学会体悟人生的快乐与幸福。防止孩子在复杂的社会现象中迷失方向。
由于片面追求教育的功利功能。导致一些教育行为产生偏差。为了把孩子培养成人才,不顾及孩子的尊严、个性、需要、兴趣。正是由于这种观念,致使这种狼爸教育方式的复苏,使原本贫乏和单调的孩子精神和生活世界更加乏味,阻碍了学生的发展和完善。破坏了人的和谐发展,这不利于学生作为人对自己的丰富和完善。孩子在教育过程中感悟到的恐怕只是枯燥。
清楚了这一点,还要寻求适合孩子发展的教育内容和教育形式,并且教育必须具有连贯性,一致性。这便于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孩子的情况不同,秉性不同,教育的方式也要随之调整。可以想象:思想独立,性格各异,需求不同的青少年长期在一起,出现一些事是必然的,学生也是在一次次面对这些和处理这些事的过程中,经历艰辛和磨难,体验快乐与痛苦,承受成功和失败,学会选择与坚持,懂得变通与反思,能够总结与展望,达到理解与宽容,进而在认识社会和他人的同时,逐步认识自我,在这个过程中,及时的教育和引导是必不可少的。
狼爸教育启示我们,教育方式虽然不是教育的核心,但长期关爱孩子和付出心血却是教育的必备条件。当然,教育应该关注孩子的成绩,但绝不仅仅是成绩,还有孩子的心理状况,与他人合作的能力等。为此,教育各项工作都要落在实处,教育者通过从细微的切入口,一尘不染走进孩子的心灵,用圣洁的爱照亮孩子心里的世界,也只有走进了孩子的心理,了解他的真实想法,读懂他的心理渴求,才能真正做到在他最需要的时候,及时地给予帮助。这些是以无私的大爱为基础的。表现为要严格要求学生,这一点,狼爸做得到位,并且做到了越位。严格不是严苛,对不同的孩子,能承受的严格方式和严格程度不同,要慎重,不要因为爱学生,而对学生产生了伤害,要把握好这个度,需要教师不仅有爱心和责任心,还要有耐心和包容心。当学生感受到这些,无论你以何种方式进行教育,对他而言,都是严格的;学生不是不懂,往往是自控力不够,所以出现了反复。即使现在的他感觉不到,将来总有一天他会想起来,对那时的他,我们教育的威力还在。只要我们付出了耐心,爱心,责任心和包容心,教育契机总会出现,要有耐心,要等待,对于这时的我们,清醒和冷静很重要,冲动只会使原本尴尬的处境更困难,要换个角度或换位思考一下,再找解决办法,最终达到帮助学生完善自我和感受幸福,感悟人生,感恩社会和他人的目的。作为教师,我们要倾己所学,用自己的大爱和修养,化解学生心头的无助与冷漠,吹去他们自私的浮尘;用学识和人格之光,照亮学生心中清新和谐的天地,用高度的责任心和恒心去不断寻找适合不同学生的教育方式,学习教育的必备技巧,选准教育的视角,学会多角度的思考问题,拓宽教育的途径,寻求学生的接纳点,遇事要立足于学生的发展和完善,不受外界的干扰,用真知,真情,真爱去感化学生。而不要草率或过激,莫让关爱变成伤害。
狼爸教育方式有可取之处,但不宜推广,因为,教育不是教条,没有一成不变的模式,教育是心灵的呼唤,教育是爱的付出。离开具体环境的模仿真的会对孩子造成伤害。
【参考文献】
[1]萧百佑. 所以,北大兄妹[M]. 上海三联书店出版.
“《狼图腾》——这是世界上迄今为止唯一一部描绘、研究蒙古草原狼的“旷世奇书”。阅读此书,将是我们这个时代享用不尽的关于狼图腾的精神盛宴。因为它的厚重,因为它的不可再现……”这是这本书的荐言,刚看的时候,感觉真有点夸大其词,但是,当我一口口品着这盛宴的时候,才发现是真的名副其实。说实话,我很喜欢这本书。
“任由蒙古铁骑和蒙古狼群纵横驰骋的游牧草原正在或者已经消失,所有那些有关狼的传说和故事正在从我们的记忆中退化,留给我们和后代的仅仅是一些道德诅咒和刻毒谩骂的文字符号。”确实,我们汉人总是对狼十分厌恶,“狼狈为奸”“狼心狗肺”……从这些词语中,从人们心中都能感受到我们对狼的那种与其说是反感还不如说是恐惧,汉人害怕狼,也恨狼。我不知道这是为什么,反正在我读这本书之前,我对狼的认识也是凶狠狡诈的一种食肉动物,一种能吃人的动物,一种让我毛骨悚然的动物。当我读了这本书之后我才知道“狼——特别是蒙古草原狼——这个中国古代文明的图腾崇拜和自然进化的发动机”是那么的智慧,是那么的精明,是那么的顽强,是那么的团结,是那么的可爱……说实话,我喜欢上了狼,像主人公一样,深深地被狼吸引。
主人公——陈阵,是一名北京知青,跟着老阿爸——像只老狼的毕利格老人与狼打交道。打围,掏狼崽……陈阵在与狼打交道的同时,在一点一点的感受着游牧民族,感受着崇尚狼图腾的游牧民族。狼是那么精明智慧,让陈阵不由得时时思考着游牧民族与农耕民族的战争,不由得时时思考着游牧民族胜利的原因。有时,竟会惊奇的发现蒙古族打天下的战术,好多都是和狼打围的战术类似。毕利格阿爸告诉他这个汉人儿子,人处处学狼。
后来,陈阵迷狼迷的“走火入魔”了,竟然冒出“养狼”的想法。他觉得那样会更深入的了解狼,后来,经不住对狼的追求与好奇,和一位知青——杨克,一起掏了一窝狼崽。就这样,一直小狼被人养着。但这是不合草原规矩的,而且,在少数民族养狼,本身就违反民族政策——在羊群旁边养狼,只不是有意招狼,破坏生产吗?但经过几个月与小狼的相处,陈阵一点也不想让小狼离开自己,小狼就像他的儿子一样,更何况要自己亲手杀了儿子,这让他怎么下得去手啊…后来,事情终于有了转机,领导对养狼好像特别有兴趣,听陈阵说想要把狼和够配在一起,看能不能配出一种蒙古狼狗,就算是做一个实验。领导看着那只比母狼还养的壮实的小狼,也同意了。这时的小狼可比刚掏回来的小狼大多了,狼皮也大了,还说当时真该把所有狼崽都让陈阵养呢!老人说,哪有那么简单。
狼崽越来越大,陈阵在它身上探索下的东西真的受益匪浅。但狼毕竟是狼,小狼有狼的血性与野性,它为自己那不羁的灵魂而付出了代价。当他把自己弄得遍体鳞伤,奄奄一息时,陈阵为它的最后一刻赐予了狼的尊严。
在书的尾声,作者把“狼”与“龙”可信的合在一起,狼——飞狼——龙——飞龙。龙只是人们把狼美化、神化了。作者把“狼图腾”与“龙图腾”无机而又巧妙的结合在一起,这也寓意着无论游牧民族还是农耕民族,都是中国不朽的伟大民族!
狼——本是我十分厌恶的,看了《狼图腾》后,像陈阵一样,我特别喜欢狼,特别崇拜狼。
突然发现,什么事情都不是绝对的,此时不喜欢的不一定永远不喜欢,事情是在变化的,人的想法也是在变化的。我喜欢这种变化,十分乐意所有都这样变化着。
【关键词】《狼图腾》 跨媒介叙事 狼性精神 改编
目前在国内外市场中,小说改编电影的作品纷呈多样,两种媒介的特点带来了叙事风格的差异,其间蕴含着共同的叙事性同样值得深究。跨媒介叙事也逐渐成为新起的研究对象,何为跨媒介叙事?即讨论不同艺术媒介之间的异同,探讨图像、声音、文字等多种媒介如何整合共同完成事件叙述,还探讨一种媒介向另一种媒介文学的转化和变异。本文以小说《狼图腾》和电影改编版本为研究对象,从主题、情节人物、叙事语言和辅助手段四方面对两者的异同和作品特色做简略的分析,由于篇幅所制,未能深入挖掘之处在此不再赘述。
姜戎所著小说《狼图腾》以狼为叙述主体,讲述了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一位知青在内蒙古草原插队时与草原狼、游牧民族相依相存的故事,曾再版多次,被译为39种语言在全世界发行。2015年初,这部以狼为叙述主体的经典小说被法国名导让・雅克・阿诺改编成电影,在中国重新掀起了一股“狼图腾热”,因电影与原著相比改动较大,故两者的对比一直为时人津津乐道,其间褒贬不一。
(一) 主题上的差异是两者最大的不同点,小说《狼图腾》将重点放在了狼性的民族主义与民族性格上,不单只提倡中国人学习狼顽强勇敢的精神,永不屈服、决不投降的意志,学习狼利用身边有利条件团结协作的特点,改掉骨子里羊的温顺的品性,作者还将其背后的意蕴上升到文化论的层次,隐隐宣扬了一种民族优劣论,将草原文明与农耕文明、游牧民族与农耕民族相比较,将两者暗喻为狼和羊,而且明显赞同狼性的民族复兴方式,同时对后者带有一定的批判性。
电影上映后,蒙古作家郭雪波等一些作家曾站出来批判:“狼从来不是蒙古人的图腾。”,“宣扬狼精神是反人类法西斯思想”,狼是否为蒙古族的图腾这个论争一直未能有最终定论。然而法国导演却巧妙地避开了这个饱受争议的话题,将电影《狼图腾》定位于环保的主题上,着重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狼与羊,狼与人,在草原这个大环境之中需保持一种生态平衡。电影这种改编的方法实际上是与其商业性质相吻合的,用时下最热门的环保问题作为卖点来吸引观众,更加容易获得观众的认同感,能够引导观众的价值取向,又不会引起民族主义价值观的冲突和争议。不得不称赞其用意之巧妙,淡化了图腾崇拜这一原著的重要内容,同时将主题上升到人类大爱的高境界中去,表现出一种更为广阔的对人类的终极关怀的价值观。
(二)在情节方面,电影着重呈现了小说中陈阵一人偶遇狼群、狼羊大战、掏狼崽、人马狼大战、陈阵养小狼、飞狼突袭、包顺贵带队猎杀狼等具有代表性的故事情节,对于原著中陈阵和毕力格阿爸多次的对话、陈阵独自思考以及草原生活片段都简缩为几个镜头或者直接忽略,这是由电影时间的局限性所决定的,小说叙事线索跨越时间较长,线索复杂,如果只是照搬原著,难免显得拖沓和单调,为了紧凑性和连贯性,电影进行了取舍,以陈阵与狼结缘为主线,与阿爸和女主角嘎斯迈的感情为两条辅线,同时淡化了和阶级斗争的背景,仅以包顺贵的形象和生产队开荒的景象时不时提醒观众社会背景的存在。然而美中不足的是,陈阵和毕力格阿爸的台词相比于原著富有深义的对话,显得肤浅了许多,流于表面并不能引发人们看小说时产生的共鸣。
至于人物设定,小说中许多蒙古牧民形象在电影中被精简为三四人,为了突出陈阵绝对主角的地位,并将观众视线吸引到狼的身上,增加了一个女主角嘎斯迈与男主角的感情戏,为此甚至设置嘎斯迈丈夫巴图在战狼时的牺牲,甚是来得突兀,而杨克更是成了鸡肋角色,个人认为这是落了俗套,硬生生将一部以狼和草原为题材的作品变成了平庸的陈阵知青写照,使得其他人物形象并不丰满。再来看看主角陈阵,原著中的他无时无刻不处于两种文化的矛盾和冲突中,对自己民族的文化思考带来的无力感和游牧文化对他的冲击是他思索和痛苦的根源,这也是为理性叙事辅助的方面,但是在电影里,陈阵的深层思考无法表现,转化为一个只关注狼生存状态的知识分子,等于是重构了主人公形象,相对来说,虽然符合自然主义的主题,但难免浅显了一些。
(三)从叙事语言的角度来看,小说的叙事语言不同于电影的表现性语言,小说作为文学文本决定了其语言具有想象性和抽象性,有一个时间线索穿插在其中,引导读者发挥想象去填补空间的空白,去思考文本想要表现的深刻内涵。而影视作品的叙事语言则比较复杂,它是由话语、图像和背景音乐构成的声响所组成的,所以电影语言有着与小说语言完相异的具体性和直观性的特点,这样观众思考和想象的维度就要比小说浅得多。
但是在电影中哲理性话语改编为感性叙事,大段大段的对话和一成不变的画面会令人感到枯燥无味,所以其并没有加入过多的旁白,而是增添了人物语言中的生活气息,进一步通过场景和音乐,从视听方面来体现环保主题。
(四)值得肯定的是,在电影辅助手段方面,阿诺的《狼图腾》真实再现了小说中的草原原貌和战斗场景。姜戎在小说《狼图腾》中细节描写丰富,叙事宏大,对狼群的动作和人物的表情描写都细致入微,而电影由于不具备小说的想象空间无法展现出来,所以导演将较多心思花在对俯拍航拍长镜头的处理上面,采用3D实景拍摄,为观众展现了美丽壮阔的草原盛景和生动形象的狼群姿态,并专门驯养了3年的草原狼,只求最大可能保证画面感的真实,这也是这部电影的成功之处。
无论是以狼为题材新颖的小说《狼图腾》,还是改编较大的电影《狼图腾》,都算得上是经典的作品,受众在面对他们时所获取的关于自然关于文化的思考,就是他们的价值所在,两者思想性和艺术性各有优劣,其间叙事的不同正是契合了各自特点之处,值得进一步考究。
【参考文献】
[1]姜戎. 狼图腾[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 2004
[2]王学谦. 《狼图腾》与新世纪文学的生命叙事[J]. 文艺争鸣,2005,02:65-70
【关键词】情商;智商;家教;核心;教育策略
一、引言
1979年以来,中国开始普遍实行“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的政策,越来越多的家庭成为“六大行星围绕小太阳转”的模式。大多数家长对独生子女的“爱”超过了孩子自身的需要,他们每时每刻关注着孩子的摸爬滚打、冷暖起居……在物质上应有尽有,在情感上百般呵护,使孩子从小就接受了不良的心理暗示,容易产生“自我为中心”,认为自己的是全家唯一的主人,其他人都要听从他(她)的摆布。这也难怪有人打趣说:“现在的家庭真是4+2
二、现状及成因
(一)现状
当今,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几乎成为中国家长的情结:一些老人把生活的重心放在孙辈身上,对孩子过于溺爱,为孩子“全方位服务”,不管孩子的要求是否合理都给予满足;有些年轻的父母抱着“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观念不放,整天为孩子的学习忙得气喘吁吁。不是吗,有例为证:
(1)2013年7月15日东南早报《国内新闻・社会》刊载:武汉的徐女士从儿子Jerry半岁至五岁半4年间累计花费近12万元,先后为他报了17个培优班,包括英语、数学、识字、声乐、画画、手工等课程。
(2)2016年3月18日的海峡都市报《天下M国内》报道:“近几日,记者以家长的名义申请了几家少儿英语培训机构的试听课,发现有一些穿着尿不湿、尚未入园的小朋友,由家长带着出现在培训机构。因为年龄太小,这些小朋友对家长有着极高的依赖,当被要求进入教室时,不愿和大人分手,当场哭鼻子。
(3)2016年4月7日的广州日报报道了一个有关“神童”和他母亲的故事:1983年6月,魏永康出生于湖南省华容县,因为母亲曾学梅包办了他的一切饮食起居和生活细节,加上从小的悉心教育,从2岁起,魏永康就被人称为“神童”,他的学习天分和智商确实让人叹为观止:2岁掌握1000多个汉字,4岁基本学完了初中阶段的课程,8岁进入县属重点中学读书,13岁以高分考入湘潭大学物理系,17岁又考入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硕博连读。然而,在“智商”教育一路凯歌之时,曾学梅对魏永康的“情商”教育似乎并不怎么看重,甚至完全忽视了。像古时“伤仲永”一样,神童魏永康并没有在长大后依旧延续神奇。脱离了母亲的照顾后,他完全无法安排自己的学习和生活。2003年7月,已经读了3年研究生的魏永康,连硕士学位都没拿到,就被学校劝退了。从此,“神童”魏永康和母亲曾学梅就陷入了命运的漩涡之中!
类似的案例比比皆是,不胜枚举。
(二)成因
不管是普通孩子还是“神童”,在学习上被拔苗助长、在生活上被照顾过细包办一切,其实是一种走极端的失败教育,然而这恰恰是许多中国家长的常见情形。形成重智商轻情商教育的原因,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点:
(1)至今,中考和高考招生录取主要以分数高低为准绳而“一锤定音”,以致举国上下的“素质教育”往往成为“雷声大雨点小”的举措。
(2)近年来,广大家长对家庭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但普遍缺乏正确的教育观念和科学的引导,因而不惜牺牲孩子快乐的童年生活,盲目地追求“提前学习”、“超前教育”,使孩子们“伤”在了起跑线上。
(3)导致有的家长对情商教育不够重视的主要原因,是功利思想在作祟。一般说来,智力表现具有显性与直观的特点,人们很容易通过分数等外在形态考察孩子的智商,并乐于为这种容易见效的智力投资效劳;而对于需要长期努力并且效果不大明显的情商培养,则不愿费心劳神。
(4)有些家长受“树大自然直”传统观念的影响,认为孩子大了自然懂得如何为人处世,不必特意花力气去管教孩子。
(5)有的家长因种种缘故未能上大学,就把自己早年没有实现的愿望强加在孩子身上。
综上所述,我认为教给孩子学知识、学技能不应是家教的最终目的;强化对孩子的情商教育,引导孩子正确做人做事、树立人生目标,才是家教的核心。
三、强化情商培养的教育策略
(一)更新教育理念,正人必先正己
目前,“情商重要还是智商重要”正在引发中国社会的热议。按照美国最大的课程专业组织――视导与课程发展协会(ASCD)报告的说法,孩子有了各种情商上的能力,就能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建立良好的学习动力,控制情绪并懂得自我调节。研究和实践证明,情商是人最重要的社会能力,一个人成功与否,80%取决于情商。因此,家长们一定要更新教育理念,改变重智轻德、重身体轻心理、重技(技巧技能)轻能(创造能力)的错误观念,务必把引导孩子学习做人、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放在首位,以更好地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
常言道,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再说,孩子具有模仿的天性,其言行无一不受父母行为方式的影响。所以,成功的家教,应该首先是父母的以身作则,即“正人者必先正己”,以使孩子耳濡目染。比如,教孩子读书,家长自己首先要成为一个爱读书的人;教孩子节俭,家长自己也必须不尚奢华才行……
一向喜欢看喜剧片的我最近迷上了热播剧《金太狼的幸福生活》。这是一部由宋丹丹、李小璐、范明、王雷领衔主演的现代生活喜剧。李小璐在剧中饰演一个善良、心直口快的报社记者小米,成天和宋丹丹的妈妈王淑华唇枪舌战。宋丹丹饰演的是一个丈母娘的角色,她把一个刀子嘴,豆腐心,双重性格的丈母娘,演绎的完美无缺,她那种夸张、大胆、真实的表演,让人忍俊不禁。演员王雷饰演的角色是一个对老婆“忍”、对丈母娘“捧”,对老妈“撑”,对自己“狠”的男人金亮。
《金太狼的幸福生活》非常贴近老百姓生活,有非常真实的一面,但也有夸张的一面,剧中每一个角色都有一面非常可爱,但也有让人痛恨的一面!有时候表现的非常通情达理,有时候却非常的蛮不讲理。宋丹丹在剧中既是一个麻辣岳母,也是一个可爱的老妈!细细的品味这部电视剧,剧中的每一个人都是那么可爱,给观众带来无比快乐的同时,也给人带来了很多感动和感悟……在现实生活中,和我们身边最亲密的人相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我们需要更多的交流和更多的包容和更多的理解!
《金太狼的幸福生活》没有回避百姓生活的一些敏感问题,用非常积极乐观的态度,传递给观众一种积极、乐观进取的生活理念——“工作和生活都要抓,并且都要抓好”,要有乐观的心态去追求和维护属于自己的幸福。
金太狼的幸福生活的经典台词语录一:
1.怎么个意思,姿态很优美,表情很严肃,这个造型摆多长时间了?
2.光着屁股跑马拉松,是丢人又现眼。
3.你路过这儿,你就随便进来看,你当我这儿是博物馆呢?你路过这儿,没事进来溜达溜达,你买票了吗你?
4.一个股长还好意思说呢,在北京一个处长算什么呀,从阳台上随便掉一个花瓶砸的都是局长的脑袋,处长都没有资格挨砸,你股长一边排队去。
5.你今个租完房,我明个就派100只蚊子,200只苍蝇,300只土鳖,我放你屋,我天上飞的、地上爬的、海陆空三军,我全放你屋,然后你一睡觉就爬你身上,吸你的血,吃你的肉,吓死你!
6.姑娘你几岁了啊?不用说,90后吧。你以为你是90后就可以胡言乱语啊?你以为你是90后你就可以装脑残哪? 你看看你自己像个女孩子样没有?你以为你画个烟熏妆你就是大熊猫啊?你以为你梳个朋克头你就爆米花儿啊?穿的跟个调色板似的……
7.二百九就是她有时候有点二百五,有时候有点三八,有时候有点二。
8.金家规矩:守国法知礼仪,尊老爱幼讲规矩,孔融让梨要学习,岳母刺字讲忠义,吃穿不在贵,品质第一位,笑不漏齿,吃,不出声,少吃肉,多喝汤,既减肥来又健康,节约用水少用电,地球才能永远转,物质条件很重要,精神文明不能忘,骑马要骑千里马,戴花要戴大红花,有个老头去赶集,腰里别个洗脸盆,虽然不是好买卖,一日夫妻百日恩,百日恩……
金太狼的幸福生活的经典台词语录二
不做亏心事,我不怕鬼敲门
老婆我特别愿意哄你,真的,我哄你上瘾了,一会儿我不哄,我都受不了了我。
别说人了,母鸡母狗母蚊子,我都不多看一眼。
就你这个人真叫王八蛋,我现在后悔死了
我跟你说我这一辈子,干的最错误的一件事,就是跟你结婚,的最正确的一件事,就是跟你离婚
第一,证据;第二,搜集证据;只有证据充分了我们才能起诉对方。
为什么,这是为什么呢,为什么事儿到我这儿都乱七八糟的,到你这就什么都办不成呢
怎么个意思,姿态很优美,表情很严肃,这个造型摆多长时间了
光着屁股跑马拉松,是丢人又现眼
你把金家老祖宗的脸,把你爹我金太柱的脸,那是从东北是丢到了祖国的首都北京啊!
小子,你就是油梭子发白-短练
这老话儿说得好,这一个男人哪,要是端了丈母娘家的碗,你就得一辈子服人家管;你要是吃了丈线娘家的米,你一辈子都还不起呀。
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我害什么怕呀,晚上打个雷就把我吓死了,那我早死了我跟你吃冰拉冰,我没话跟你讲了咱俩呀,我什么都不跟你说了
米范:我路过这儿,顺便看看,你看你这一套,王淑华:你路过这儿,你就随便进来看,你当我这儿是博物馆呢你路过这儿,没事进来溜达溜达,你买票了吗你
二百二十伏那是电压,你拿我当二傻子蒙呢你
男:猜我什么座的女:你呀,肉做的
爹亲娘亲,不如钱亲哪,没钱亲娘都不亲,小白菜呀,地里黄呀,两岁三岁没了娘呀
她妈那是唱戏的吹胡子,假生气,假瞪眼
一个股长还好意思说呢,在北京一个处长算什么呀,从阳台上随便掉一个花瓶砸的都是局长的脑袋,处长都没有资格挨砸,你股长一边排队去。
一张热脸贴个冷屁股
再者说了这么些年,我参加了那么多次婚礼,每一次我都凑的那么多份子,你要是不举行婚礼,我都收不回来了
别看你今天闹的欢,就怕你明天拉清单
你今个租完房,我明个就派100只蚊子,200只苍蝇,300只土鳖,我放你屋,我天上飞的、地上爬的、海陆空三军,我全放你屋,然后你一睡觉就爬你身上,吸你的血,吃你的肉,吓死你!
金太狼的幸福生活的经典台词语录三
你千万别管你妈,你就管好你自己得了。泼出去的姑娘嫁出去的水。不,不,泼出去的水嫁出去的姑娘,知道吗?用不着任何人管我,无所谓,真的。你妈这一辈子,就是孤老而死的命,就是不招人待见的命。我呀已经决定了,我这一辈子后半生就打算年年月月天天,以酒洗面。
你路过这就进来看看啊,你当我这儿是博物馆呢?你路过这,没事儿就溜达溜达,你买票了吗你?
那妇科还不如肛肠科呢,肛肠科起码他男女老少都看,妇科,他一天到晚,他....哎呦喂,这这这,他这不是流氓嘛?
晚报是晚上看的,早上就应该看晨报,要看自个儿买去!
姑娘你几岁了啊不用说90后吧你以为你是90后就可以胡言乱语啊你以为你是90后你就可以装脑残哪你看看你自己像个女孩子样没有你以为你画个烟熏妆你就是大熊猫啊你以为你梳个朋克头你就爆米花儿啊穿的跟个调色板似的...
口里口外,刀子板带
阳光明媚,矿上开会。骑马要骑千里马,戴花要戴大红花。
小米对穆版说:您就大人不记小人过,宰相肚子能骑自行车!
【王淑华】现在住在一个屋檐下了,咱们也算是一家人了,怎么了,我摸摸他的经济实力都不行啊?【金亮】哦,行行,我不是这个意思。【王淑华】让摸不让摸?【金亮】让摸让摸。
根据你我双边的关系来看,咱们俩之间的战争已经到了一触即发的级别,咱俩的战争怎么打都行,不管是打机关枪还是扔手榴弹,但是我们不能伤及平民百姓,你明白我的意思吗?
我就想成为一个有智慧的,快乐的骗子,我在你面前,我得成为一个像灰太狼那样的好老公,就是随时可以拿平底锅拍的那种;在我爸面前得当个孝顺儿子,在你妈面前我还得当个好女婿,你说我容易吗我?
历高,素质高,工资高,三高……大眼睛,双眼皮,一看就是文化人!……”就是啊,这媳妇哪找去啊
女的吧,一般都这样,就这东西我可以不要,但你不能拿走。。。
只要你在我身边,我觉得这就是个家。我从来没想过要放弃咱俩的婚姻,你以为遍地都是灰太狼啊?你说要没有我,你生气了你找谁出气去呀?你拿这平底锅拍谁去呀?我永远都是那种你拿平底锅拍完之后,我还能给你笑的那个人,我还能给你跳钢管舞。
米范:你出去找一份这样的工作,让我很痛心,明白吗?我现在好歹也算京城律师界的一线;咱闺女,这么年轻,将来也肯定是新闻界的一姐;咱女婿,更不用说,现在已经是人称金一刀了。有我们,你还用出去工作吗?王淑华:我工作怎么了,说不定以后我就是助理届里的一助了好有实力的一家人
金太狼的幸福生活的经典台词语录四
二百九就是她有时候有点二百五,有时候有点三八,有时候有点二。
你别老说你一把屎一把尿的把我拉扯大了行吗,合着我小时候啥也没干,净拉屎撒尿了。”
对待姐弟恋,王淑华说了~我决定不躲了,他决定不怕了,让爱像绿草一样滋长着
米小米:从你跟我在一起,你就没一句真话,金亮:我说了这么多谎话里,但是,至少有一句是真话,ILoveYou~米小米:ILoveYou,Too~~~
自从这几年做了妇产科医生以后,名声鹤起,这很多外国友人,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带着他的太太,来做破腹产啊、接生啊,现在坊间有个流传,都说小子是京城妇产—金一刀!”
那怕下一秒就是坎坷,这一分钟我们也要快乐!
迟到的才是大腕。2.人家嫁女儿都挣钱,凭什么我嫁女儿就要赔房子。3读书,读书,读的都是输。
等你孩子周岁的时候,你孙子正好一岁零三个月了,你带着俩孩子一块儿出去玩,大的管你叫爷爷,小的管你叫爸爸,这大马路上一走,人家说这俩孩子双把儿吧?这是谁啊?这是您的儿子还是孙子呀?你说,这是我儿子是小的,这是我孙子是大的
你怕冷,我给你当被子;你怕热,我给你扇扇子;你怕蚊子,我整宿不睡觉,光着膀子坐床边引开敌人!结果你又不高兴了,说我跟母蚊子暧昧不清!米儿,那咬人的有公蚊子吗?
你把什么穿在身上,儿子说:牛,爸说:你把牛穿身上干吗,儿:小米不属牛吗,她让我穿的,爸:你爸我属什么,儿:爸您属什么来着,爸:我属驴
世界这么乱,装纯给谁看呀!
人不分高低贵贱,纲不举不张,没规矩不成方圆
金家规矩:守国法知礼仪,尊老爱幼讲规矩,孔融让梨要学习,岳母刺字讲忠义,吃穿不在贵,品质第一位,笑不漏齿,吃,不出声,少吃肉,多喝汤,既减肥来又健康,节约用水少用电,地球才能永远转,物质条件很重要,精神文明不能忘,骑马要骑千里马,戴花要戴大红花,有个老头去赶集,腰里别个洗脸盆,虽然不是好买卖,一日夫妻百日恩,百日恩…..
你狗肚子撑不下二两香油啊
上联:五福百福全家福;下联:千春万春满堂春
老婆我特别愿意哄你,真的,我哄你上瘾了,一会儿我不哄,我都受不了了我。
别说人了,母鸡母狗母蚊子,我都不多看一眼。
就你这个人真叫王八蛋,我现在后悔死了
【关键词】家庭教育;《喜福会》;差异;启示
一、教育目的的比较
《喜福会》中所描写的四位母亲,在40年代带着旧中国的苦难和传统文化,从中国大陆移居美国。这些在美国出生长大的孩子们自幼接受的是美国的文化,在她们看来,母亲的想法与行为既荒唐又可笑,于是双方各执己见,互不相让,从而产生了很深的矛盾。影片中君不愿按苏的要求弹琴时,妈妈说:“女儿只有两种,孝顺的和不孝顺的。只有孝顺的女儿才可以住在这个屋里。”君顶嘴说:“那么我希望不是你的女儿。你不是我妈。”她认为自己不是她的奴隶,这不是在中国,这句话表达了她强烈的独立自主的意识。
与美国相比,中国的家庭教育更趋向于把孩子培养成材,对孩子唯一的要求就是要他们集中精力把学业搞好,却忽视了孩子的天分。美国家庭教育倾向于个人本位,在孩子成长路上,父母更多地担任支持者的角色,而不是决定者。中国家庭教育目的倾向于家庭本位,子女的意愿常常容易被忽视,家长往往以自己的目的置换子女的意图。其二,目的的侧重点不同。中国家庭教育注重子女知识的培养,美国注重子女各种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由此,也就形成了不同国家的教育结果。中国家庭教育目的看重的是结果,功利性较强;美国家庭教育目的看重的是过程,要求孩子在学习过程中各种能力的发展。
二、教育方式的比较
影片中母亲要按中国传统的价值观塑造自己女儿的性格,按照自己的期望教育女儿,而接受了美国文化的女儿,无法接受中国传统价值观。女儿薇弗莉在各方面都可以算是一个成功的美国人,但唯独在感情方面,她始终过不了母亲那一关。第二次婚姻她想勇敢找寻自己的幸福生活,但母亲这个形象在她心里却如同一座大山。带男友回家吃饭的那晚,薇弗莉一直在观察母亲的表情,母亲如果不开心,她连结婚的事都不敢提。
父母对自己的孩子有着与生俱来的爱,这是中国和美国父母所共有的,所不同的是两国父母的表达方式不同:其一,中国父母承担了对孩子的无限照顾责任,美国父母对孩子的照顾则是有限的。在中国家庭里,孩子的出生意味着家长对孩子承担一辈子的照顾责任。孩子小时候为他们的教育操心,长大后为他们的婚姻和工作前途操心。在美国,父母抚养孩子到18岁便已尽到了做父母的责任,很多孩子选择在年满18岁后自己出去独立生活,其二,中国家长通常采用家长主导决定型的教育方式,美国家长通常采用民主、开放的教育方式,父母尊重孩子的人权。
三、启示
我国的许多家长把教育的目标简单地定位于智力教育,而忽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在学校里,学生不参加社会实践,不参与社团活动,没有机会锻炼自己的社交能力、沟通能力。结果当学生走出学校后不能适应社会,没有生存和自我发展的能力。家长们总是把学习书本知识,考上好大学看作是最光明正大的人生之唯一“正道”,而其它能力和素质的历练都是“不务正业”。中国大多数孩子们都体会不到学习的乐趣,他们能够体验到的,是枯燥乏味的上课、做作业。于是学生便本能地逃避或减少这种痛苦,而把更多的时间用在那些能给他们带来兴趣的网络游戏上。为什么中国有成千上万的少年儿童玩网络游戏成瘾?他们为什么不对学习上瘾?这值得我们认真反思。如果学习带给孩子的都是痛苦的体验和回忆,那么他们怎么能够不厌恶学习呢?林书豪从小接受美国教育,这让他在接受中国传统家庭教育之外,得以接触很多国内教育所欠缺的东西,譬如多样化的课外活动、丰富的户外训练、多元文化的交叉学习等等,这使得他从小就兴趣广泛,个性坚强。这样的教育模式避免了像国内很多孩子出现的沉迷电子产品、性格消极自闭的现象。
一本《所以,北大兄妹》的问世,使得崇尚彪悍教育方式的中国“狼爸”被大家所关注。这位狼爸教育孩子的口号是:“三天一顿打,孩子进北大”。儿子萧尧曾说:“爸爸无疑是成功的,但我们也失去了童年时该有的快乐。”说到底,“狼爸”只是在快乐地享受自己的成功,而没有看到孩子的忧伤。他以为成就了自己,就是成就了孩子。中国的素质教育本已命若琴弦,自由精神与独立人格,已成稀缺资源。中国家长认为孩子犯了错误就应该严厉地进行惩罚,使孩子下次不敢再犯。其实惩罚也是一种艺术,既要让孩子受到教育,又不要伤害孩子的心理健康。有些家长把严格的教育理解为专制,不知不觉中把自己变成暴君,而把孩子变成惟命是从的懦夫。他们以为孩子不听话就应该以粗暴的方式对待他们,这种做法的后果不但不能让孩子正确地认识自己,反而使孩子对父母甚至对所有人产生怨恨。那些认为“混棒底下出孝子”“玉不琢不成器,人不打不成材”的观念是十分有害的,可以导致孩子产生心理问题,像抑郁、自暴自弃、甚至自杀。当孩子出现错误时,要用讲道理的方式教育孩子,遇事要适度宽容,用善意的态度,委婉地批评孩子。正确的惩罚具有一种力量,它一旦发挥作用,效果就是长久的。
美国的家长尊重孩子的想法,让孩子去决定自己的和事情,与孩子建立起一种民主平等的亲子关系。孩子犯错误,总是耐心听解释,然后给孩子讲道理。他们对孩子说话时大多使用礼貌用语。而在中国的许多家庭里,存在着家长专制的做法,家长用自己的意志来主宰孩子的一切。比如,处理孩子放学晚归这种事情,有的家长是等孩子回家后,劈头盖脸一顿臭骂,勒令以后不准晚归。这种处理方式过于急躁,孩子不但没有体会到家长的爱心,反而对家长产生了抵触情绪,认为小题大做,管得太宽,由此以来就产生了隔膜。家长应经常平等地与孩子多交谈,可以在他所了解的范围内,就一些事情征求他的意见。家长应该与孩子建立一种民主平等的朋友关系,尊重孩子作为独立人的尊严,让孩子自己去体验蕴含在生活中的道理。
现在社会的发展需要高素质的人才,而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培养高素质人才很关键的起点。每个家庭可以采取适合自己的家庭教育方式,但由于家庭背景不同、父母的知识结构学历层次不同、孩子的个性不同,适合一个家庭的教育方式,并不一定适合另一个家庭、另一个孩子。我们要吸取美国的先进教育方法,并结合中国的传统教育方法,形成中国特色和西方气息兼备的教育方法。
【参考文献】
常说父爱如山,母爱如水。父爱没有母爱中的温柔,但是父爱却能够让我们感受更深刻。父爱通常会表现在我们看不到的地方,让我们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到父爱的温暖。但是有时候我们感受到父爱时,却身处疼痛之中。
常言道:“棍棒底下出孝子。”这句话虽然是古时封建社会的家训,大多数现代人并不认可。但是在现代社会中,仍然还有人这样教育子女。就如去年备受争议的“中国狼爸”,他就是用“打”来教育子女的,结果他的三个子女中有两个被他“打”成了博士,有一个被他“打”成了硕士。他这样教育子女是否可取呢?谁也不敢给出肯定或否定的回答。
回想起在我童年的时候,我爸爸也是这样教育我的。因为我爸爸说过,爷爷也是这样教育他的。每当我犯了很严重的错误时,爸爸就会二话不说地挥起他那大巴掌向我打来。也正是因为这样,有时只要爸爸一发怒,我就不敢吭声了。
大约在我7岁那年,我正和与我同岁的表弟在玩耍。我由于调皮,就突然对他说:“你头上有蜘蛛!看镖!”随后立即从地上捡了一块石头朝他头上丢去。谁知表弟居然只是“嗯?”了一声,来不及躲。结果他头上被我扔了一个大包,那血就像流汗一样从他头上流了下来,当时我惊呆了,就连后来怎么回家的也不知道。只记得回到家后爸爸问我怎么回事,而我也答不上来,随后爸爸就挥起他那蒲扇一般大的巴掌向我打来。我被爸爸一阵狂风暴雨般的打了一会儿后,又被他拽着去表弟家,一个劲的向表弟的爸妈道歉,还让我向表弟道歉。也正是因为这一件事,这一次教训,我才能一直在心中铭记着一个道理:不要随便开别人玩笑!
后来,爸爸不知道打过我多少次,甚至有几次是眼里含着泪水来打我的。但我认为这些都是值得的。如果一个人没有被教训过,他怎么能记住、明白一些道理呢?每当爸爸打我时,都是我犯错时,而事后我也能记住这些教训,从而学会了很多事情。在我大约13岁时,爸爸和我在一次闲聊中对我说过:“你以前总是怪我打你,其实我都是为了你好,现在你长大了,许多事情都明白了,我以后不会再打你了。”尽管我当时不太相信爸爸说的那番话,但是后来爸爸真的没打过我了。而我也学会懂事了,很少惹怒爸爸了。
俗话说:“打是亲,骂是爱。”是啊,哪个父母不爱自己的孩子呢?哪怕是“中国狼爸”也一样,难道他在教育孩子时真的不心疼吗?我爸爸打我时也一样,有时候他并不是真的很想打我,只是因为我总是犯错。现在大部分人都说不要用拳脚来教育孩子,而由于家长对孩子的过分溺爱,结果现在出现了一个个“富二代”、“少年犯”。所以我认为还不如像我爸爸教育我一样,让孩子受到一些疼痛,这样才能使他明白哪些是应该做的,哪些不应该做的,孩子才能更懂事。但是有时用拳脚教育孩子也会物极必反,所以不能太过分。
不过,我自己有我自己的感受,我在拳脚中感受到了父爱,那是伟大的、无与伦比的父爱!
初三:mbciwaityou
作为1982年生人,你认为什么是中国中产最关心的话题?
应该是围绕着经济可持续性发展,另外是生存环境的改善,根治空气污染。
除了家乡沈阳,你最喜欢中国哪个城市?
我常年在国外演出,去过的中国城市很有限,但是杭州、深圳给我的印象很不错,北京上海也越来越有国际大都市的氛围和气魄。
你对什么“上了瘾”?
除了钢琴就是看足球。
你眼中的奢侈品价位应该在多少以上?
这个也有规定吗?没有吧……真没有吧……
通过什么媒介来了解时尚资讯?
可能看时尚报刊杂志比较多,所以一般都通过其中的内容来了解。
你如何定义时尚?是否热衷于时尚?
时尚最重要的就是要创新,不创新就难谈时尚。很多大品牌不断推出新款,才能满足人们对时尚的追求。我算是关注时尚,并且与很多时尚品牌、时尚杂志也保持着很好的联系,经常出席他们的活动。
你是一个目标明确,并向着目标努力的人吗?
是的。没有明确的目标就不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不可能成功。在目标确立后,要讲求步骤、方法,恒心和毅力也很重要。
最闪亮的明星、最具魅力的男士、最成功的钢琴家,你最喜欢哪种评价?
毫无疑问是最后一个,因为我就是弹钢琴的,其他的评价都是买一赠一的营销策划。
对于其他人给你的评价或者音乐家之间的比较,你以什么态度应对?
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当然有时候也会在嘈杂的声音中观察一下自己的路是否有偏差。
现阶段回顾过去,你的黄金十年如何划分?
我觉得我的任何十年都是黄金十年。
请用一个词形容你的这个阶段。
这就是人生。
当下:时尚幽默的80后
盛夏的北京,东四环外一个庄园里鸟语花香。几年前,郎朗在这里给父母买了一套豪宅。出现在眼前时,这位平常在舞台上西装笔挺、只露侧脸、沉默寡言,在百度图库里几乎所有照片都面容僵硬、目光坚定的钢琴家完全变了个人――Armani Exchange黑色紧身T恤、水磨牛仔裤加红色帆布鞋,风趣、幽默,反应迅速,“我是典型的双子男”,聊八卦或聊人生正经事他都擅长。
刚刚瘦了身的他,一点不显胖。但当天摄影师听到他反复强调的一句话是:“你站得还不够高,再高点,从上往下拍,这样可以显脸瘦。还有,拍侧脸哦,你看我在台上的角度,都是侧脸。”
“你还挺臭美的,很少男人会指导摄影师怎么拍自己。”记者说。
他立刻双眼放电挑眉头:“男人就不可以臭美吗?最主要是底子好,看,我自己弄的发型。”时尚、自信、张扬,郎朗早已不是当年那个躲在父亲背后会弹琴的天才神童,他是一个80后,一个从韩剧里走出来的时尚青年。
是的,他和其他单身男人一样,爱逗女孩。“我连女朋友都没有呢,哪了解女孩子啊!”但郎朗并不是对女朋友没有想法,他非常清楚自己想要找什么样的女朋友,“女人啊,有句话叫什么来着?在外是个贵妇,在家是个啥来着?嘿嘿,我喜欢的女人嘛,是白天清纯,晚上性感型的,嘿嘿。”沉溺在对女朋友的幻想中,他傻笑了一会儿。
这个对未来女友的设想和几年前郎爸多次在媒体面前说的完全不同。此前,郎爸不止一次代替郎朗发言,甚至对媒体表示,自己和郎朗就像捆绑在一起连体似的,谁也离不开谁。2005年,他对外宣称“皇家女才配得上我儿子”,然而到了郎朗资产到达1.5亿元的6年前,郎爸话锋一转,说对未来儿媳没什么要求,只要是中国人,而且听话就行了。
过了而立之年的郎朗已经逐渐走出了郎爸的影子,拥有了自己完全的独立话语权。事实上,在最近十年里,“据郎父郎国任透露”的字眼越来越少见于媒体。他接受采访时几乎很少有父亲在旁坐阵,即使偶尔出现,郎爸也不再像以前一样代替郎朗说话了。
郎朗长大了,他脑子里的鬼主意蓄势待发,被束缚的小鸟找到自由就野了起来。没错,现在的他可以自如地面对媒体,他会尽情谈他对音乐的态度,讲自己对生活的体验。他被《华尔街日报》这样描述:“打眼的发式,前卫的衣装,炫目的技艺――朗朗有时不像古典音乐家,而更像是摇滚明星。”
但是与摇滚明星不同的是,郎朗有着与绝大多数古典钢琴家一样纤长的手指。相对于形象而言,郎朗更在意自己的双手。他的大手看上去结实有力,指尖处因长期弹琴而微微磨破表皮,拥有健康肤色的他,唯独双手皮肤略显苍白。就是这样的一双手,在钢琴的黑白键上弹出震惊世界的音乐。2012年,他的手指被威廉王子称为“金手指”。而早在2008年,保险公司就已经针对郎朗的背景音乐会提供了价值五百万元的食指意外伤害保险。
如此“值钱”的双手,在二十几年前开始,就一直没离开过钢琴,那时候的这双手,只是一双稚嫩的小手。
回忆:压抑与成长
“我就是不明白,成天把命运放在嘴边,那命运就能决定你的一切吗?也能决定你的水平吗?”对于大家认为郎朗是因命运而成功的言论,郎朗这样反驳。
1999年,17岁的郎朗出现在芝加哥拉文尼亚音乐界明星演奏会上。国际音乐大师、著名小提琴家艾萨克・斯特恩在开场前这样介绍郎朗:“你们将会享有一个美妙的时刻,你们将听到一个最有才华的新人的演奏……”大师的美誉让所有人不曾想到这是在介绍一个少年。演奏结束后,听众全体起立,雷鸣般的掌声经久不息,郎朗的名字从此开始被更多人知道,凭借这次演出,他登上了音乐演奏的国际舞台。
所有名人的故事似乎都充斥着巧合与冥冥注定的桥段,他也不例外。如果不是因为当晚突然身体不适的安德鲁・瓦兹无法参加演出,郎朗也不会紧急代替他与芝加哥交响乐团合作演奏那一曲柴可夫斯基的《第一钢琴协奏曲》,更不会感受到现场著名指挥大师艾森巴赫那不可思议的魅力。如果这些都没发生,今天的郎朗或许……“不过当一个人注定是音乐家,那么他早晚都是音乐家。”郎朗在假设了许多个“如果”后这样说,“如果他的音乐不好,就算再多的机遇,我想也无法成为音乐家。”他并不完全否认命运,但他不能屈服于命运。这正是郎朗的父亲郎国任在郎朗童年时期便给他灌输的观念。
一直拥有音乐梦想的郎国任在发现儿子3岁时就有超常的音乐天赋后,几乎把业余全部时间放在儿子的钢琴学习上。5岁的郎朗在沈阳少儿钢琴比赛中获得第一名后,郎国任几乎看到了天才儿童在音乐道路上闪耀着无与伦比的光芒,他毅然决定要将儿子培养成国际钢琴大师。在郎朗9岁的时候,郎爸决然辞职,带着郎朗去了北京,在棚户区租了一个只能放下一架钢琴和一张床的房间。郎爸对朗朗的要求几近严苛,每次上厕所不许超过3分钟、每天至少练琴5小时,即使要上学清晨5点也必须起床练琴……
“不成功便成仁”,这在郎朗童年时期被郎爸的影响下,几乎成为他的座右铭。在北京,9岁的郎朗因一次贪玩没有准时学钢琴,就被父亲歇斯底里地教训了一通,不但狠揍了他一顿,还拿着皮鞋打他,直到他的头被皮鞋后跟的铁钉子打破。最后郎爸打累了,丢出一包药说:“你还有脸呆在北京吗?要么你就死,要么你就回沈阳。”郎朗的音乐梦想还没成功,自然说什么都不回沈阳,父亲便说,“那你就死吧,吃药还是跳楼你自己选。”
当时他们住在11楼。郎朗害怕极了,从11楼阳台跳下去的情景简直无法想象,他绝望地拿起药打算吃下去。这时候委屈一下子全上来了,他不甘心地哭喊着:“我为什么要死!我没有错!”
就在父亲这种被杨澜形容成“压榨孩子,硬逼他们成长的反面典型”式教育下,郎朗愤怒地放弃了钢琴。3个月的时间里,无论父亲好言相劝还是大动肝火,都无法重新让郎朗走回钢琴前面。最后,郎朗4岁就认定他一定能成为钢琴大师的朱老师从欧洲赶到北京,鼓励和劝说下,郎朗终于改变了主意。“其实我就是太爱音乐了,不然说什么都不练了。”郎朗说。
郎爸却并未因此而改变分毫,他的教育依然采取他经常提及的“军队式教育”,郎朗没有再做激烈的反抗,但这并不代表他心甘情愿如此,父亲将培养郎朗成为“世界第一钢琴家”当成自己的事业,这样的“阴影”让郎朗的童年充满了练琴的压力。
“其实在家长给予的压力下练琴,孩子就会完全失去沉浸在音乐里的那种乐趣。这种方式不好,如果我不是太爱音乐,我早彻底放弃了。”郎朗终于对父亲的教育提出了反对意见。
2012年,郎爸所著新书《我和郎朗30年》的新闻会,杨澜称其为“压榨自己的孩子,硬逼他们成长的反面典型”;教育家称郎爸是一个殉道者,与其说郎朗成功,不如说是郎爸以功利之心成功塑造了郎朗;大多数人在了解郎爸严酷教育方式后将这位自认为伟大的父亲称为“狼爸”……当各种铺天盖地的质疑声砸来的时候,郎朗站出来严肃地说:“我爸不是狼爸,是郎爸。”
郎朗承认,他对父亲曾经有非常矛盾的情感,憎恨、感激、无法摆脱同时又无比依赖,幼年的郎朗就这样纠结着。而另一方面他又特别清楚,没有父亲就没有他的今天。这种矛盾心态一直到父亲出书,才开始有所改变。“我现在知道了,我爸对我如此严厉,其实是因为他心里一直坚信我就是独一无二的郎朗,成功是必然的事情。”过了而立之年,郎朗学会了换位思考和理解。
自信:音乐界的大事要偶像完成
如果从成就来看,显然,现在郎朗的成就比郎爸期待中的还要出色。《纽约时报》评价郎朗为“古典音乐界中最闪亮的明星”;美国《人物》杂志评价他为“最具魅力的男士”;德国《世界报》评价他为“当今最成功的钢琴家”……郎朗确实有非常多的自信的理由。在这些殊荣中,如果让郎朗作为一个刚过而立之年的男人身份来选择,他更喜欢“最具魅力的男士”这个称号,“你不觉得我确实挺有魅力吗?”郎朗摆了一个极酷的pose,双眼凝视着某处,此时他完全像是一个韩剧里耍酷的富二代出场。
“可你刚刚还说你最喜欢的是‘当今最成功的钢琴家’这个评价。”
郎朗愣了一下,转了转眼珠随即狡黠地说:“我是看在我们私交的份儿上才告诉你的。你说男人过了30岁,得多重视自己的魅力啊!跟我多接触,你很快就能知道我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渴望被别人了解,用自己的语言和行动来阐述一个完全真实的郎朗,这是郎朗现在最乐于表达的事情。
有人形容他为疾驰的骏马,也有人将他的奋斗史当成教材,有人说他懂得混圈子混身份。这种种外界发生的事都没有影响他,他只会陶醉在自己的音乐之中,即便练琴时被邻居投诉,他也从未退缩过。提到这里他眼神发亮,说:“到后来我们搬走了,邻居还觉得很失落呢,因为听不到我的琴声了。”
你的邻居会觉得当年成天听着你练琴很幸福吗?“我觉得会吧,要是你的话你不会吗?我如果专门为你演奏一段,你觉得你会不会很激动?”郎朗调皮地说。
用郎朗的话来说,我为什么不自信?
“两天前我才在杭州举行生日音乐会,棒极了,整场都在雨中完成,观众那个兴奋呀,知道吗,音乐会一结束,雨也停了。太神奇了!那简直就是西湖的另一大奇景,不是有个花港观鱼吗?这个就叫雨林齐奏!”无论说到什么话题,只要一扯到音乐上,他就激动得手舞足蹈。
“这个时代已经没有很多年轻人去欣赏古典音乐,我们需要改变的就是古典音乐的image,不能再如此死气沉沉。作出改变不简单,所以需要一个偶像来完成这个音乐界的大事。”眼花缭乱的技巧和夸张具有戏剧性的肢体语言,是郎朗现在对古典音乐演绎所作出的改变。唱片的黑色包装模式、老气横秋的音乐家装扮,都被郎朗果断从古典音乐给人的初始形象中一条条删除,改变,why not?
非议:没有完美,只有beautiful
2012年,郎朗的演出超过120场,在中国大多琴行老板、钢琴老师和演出商的眼里,40场的演出已经不少了。同年福布斯中国名人榜郎朗排名第17位,年收入达8300万,而早在4年前,郎朗就已经在纽约卡内基音乐厅旁斥资上亿元买了一套豪宅。十年间,他不但成为了一位中国富豪,他开始关注商业投资,关注公益事业,参加慈善演出,并在美国成立了“郎朗国际音乐基金会”。
“真正成功的人,会在后面的道路上继续追求更高的境界,所以成功才会翻倍。这世界没有完美,只有beautiful,了解细枝末叶的不完美,才能将成功翻倍。”郎朗说着打了个响指,他对自己这句话满意极了,“这是不是可以成为郎朗语录?”
郎朗并不是不知道,在成就感包围着他的时候,质疑声也风起云涌,英国《金融时报》对郎朗每年的120场演出提出质疑,认为他的演出频率完全无法保障演出质量,并提出郎朗是鼓吹自己素养浅薄的人。首席乐评人克拉克在此报评论说“郎朗是个没有文化的音乐家”;在听完郎朗与伦敦交响乐团演奏的贝多芬《第一钢琴协奏曲》之后,他说,“如此肤浅的演奏令我作呕”,“他对音乐毫无谦卑,毫无修养”。……郎朗对这些评价几乎不闻不问,“我想谈论的只有我的音乐,这些完全不理解我音乐的人说的话我是不会理会的。”
沈阳、北京、柏林……郎朗往返于各种商业演出路上,有人批评他“太过商业化,这样会沦为工匠而不是大师”,郎朗对此无所畏惧,巴伦勃依姆的赏识、西蒙拉特尔的垂青加上每张音乐专辑都稳居全球古典音乐排行榜之首,演奏会票房长踞世界票房第一,这全部是郎朗无所畏惧的底气。
从被郎朗称为同样闪耀的刻苦练琴时期到成为音乐神童,一步步走到今天的成就,无论外界再多质疑声,成功都在他这里翻着倍地滋长着,至少在今天,还没有人能让郎朗觉得有被超越的压迫感。
世界上对我们最好的莫过于父母了。我是一个很让父母操心的孩子,从小学一年级到小学六年级,我的妈妈不论刮风下雨都是照常姐送我。我很爱她,因为她为了我、为了这个家付出了一切,但她毫无怨言。
每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有出息。看看我们中国的“狼爸”萧百佑怎样教育他的孩子,“三天一顿打”我觉得父母的教育方式不同,但是他们都是为我们好,看在眼里痛在心里啊。
知道我们第一任老师是谁吗?当然是我们的父母了,想想我们学的第一句话一定是爸爸妈妈叫我们的。
爸爸妈妈我想对你们说:“我爱你们,今后我一定努力学习,不辜负你们对我的期望。十几年的养育之恩,心中的千言万语,化作一句爸爸妈妈我爱你们。
爸爸妈妈请你们相信,也请你们放心。我长大了,会懂事的、不会再让你们会碎了心,在班里我会做老师的好学生;在家里做你们的好女儿,做好未来的接班人。
河南商丘民权县民权县第一初中初一:姚清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