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读研究生

读研究生

时间:2023-05-31 09:11:21

读研究生

第1篇

问题是,导师如何指导?指导不得法,指导等于 不指导,甚至比不指导还差。因为它有可能误导或束 缚学生。

读书是自学的基础,离开读书,自学无从谈起。 所以,导师对自学的指导主要是读书的指导。读书指 导具体有:

一、为什么读书

读书的目的有多种,有为文凭而读书者,有为知 识而读书者,有为休闲而读书者,有为完善自身而读 书者,有为读书而读书者。无论为什么而读,只要在 读书,就值得尊重,应该支持。作为导师,首先在读书 目的方面应有所引导。上述几种读书观,有功利的, 有超功利的。为文凭、为知识、为休闲、为完善自身都 是功利的,为读书而读书是超功利的。人非圣贤,要 完全超功利,谈何容易!能在功利的追求过程中读点 书也就不错了。问题是既要功利又不读书,企图通过 混文凭、偷知识的手段达到功利。作为导师,应引导 学生从功利走向非功利甚至超功利。超功利也许是 种最大的功利。

二、读什么书

首先读本学科的经典书和特色书。所谓学科经 典,就是在该学科起奠基作用或开拓了新领域、新境 界、划分了新时代的著作。所谓特色书,是指那些在 研究对象、研究方法、论证方式上与众不同的著作, 它能引人思考、给人启迪。读这些书能掌握本学科的 必备知识,了解本学科的学术进展和现有高度。熟悉 本学科的学术路径和话语系统,从而打下本学科的 思维和行为烙印。其次读本学科相关的书。相关书, 指扩大视野,扩充境界的书,如学文学者,史、哲是相 关书,学经济者,政、法是相关书,学语言者,哲学、逻 辑是相关书。再次读素质书。学文科的,读点普及性 的理科书,学理科的,读点普及性的文科书,无论学 文还是学理,都要读一点人文、社会科学的书。任何 学科都有自己观察世界的独特角度,多了解一个学 科,就多一个观察世界的观察点,观察问题、思考问 题才会全面。不要画地为牢,只读专业方向方面的书。

三、怎么读

怎么读,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读法,是精 读,还是泛读,抑或是别的读法?二是读的过程,即读 书过程中如何思考。

先说读法:

1)精读。本学科的教材和经典书一定要精读。达 到了如下程度才能叫精读:主要观点、典型例证能够 背诵,论证过程、论证方法能够借鉴、贯通。通过精 读,打下扎实的本专业基础,学习各家发现问题,解 决问题、汪明问题的方法。

泛渎。本学科的非经典书和相关书可以泛渎。 精渎解决基础问题,泛渎解决知识面问题。只有精 读,没有泛读,除专业基础外,别无所知,失之于 “固”。只有泛读,没有精读,就难以打下牢固的专业 基础,只知道一些野狐禅,作为饭后谈资,失之于 “浮”。什么是泛读?浏览全书、读感兴趣的章节、读前 言后记、读内容提要、书名、作者名、版本信息等就是 泛读,人的精力有限,时间有限,通过泛读,迅速增大 专业信息储存量,以供研究时使用和参考。

3)缩读。缩读是精读的后续阶段。将书中的重 点、难点摘抄出来,记在l~2张纸上,并反复记诵, 称为缩渎。厚厚的一部书,压缩为几张纸,精中选精, 成为自己记忆深处的知识,成为自己思想观念的一 部分,不会随着年代的流逝而散失,这就是缩读删繁 就简的妙处。

再说渎书过程。

一般人读书,重在吸收前人的成果和思想。研究 生读书,除学知识外,还要培养研究生的怀疑精神, 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所 以,导师对研究生读书过程的指导应包括:

1)说了什么?哪些是前人说过的,哪些是作者的 独创?如果自己来研究,会有这些独创吗?如果没有, 是什么原因导致的?是思维方式、思维能力问题,还 是学术功底问题?如果是思维方式、思维能力问题, 怎么改进?如果是学术功底问题,如何提升?

2)书中的观念对不对?对,对在哪里?为什么对? 错,错在哪里?为什么错?怎么改正?自己有能力改 正吗?论文的题目就出来了。

3)书中的观念好不好?好,好在哪里?不好,不好 在哪里?如何改进?

4)论据与论点是否相符?论据是哪里来的?是否 可信?是否完善?自己能否找到这些论据?如果找不 到,是什么原因?是没想到,还是阅读面不够?

5)论证过程有无缺点?逻辑上有无漏洞?

如此质疑,方可培养学生不惟书,不惟师,不惟 专家的精神,培养学生的怀疑意识。在怀疑质问中发 现问题,也就培养了好的思维方式(立体思维方式), 提高了发现问题的能力。

四、督促和评价

大多数人都有一定程度的惰性,因此激励和督 促是必要的。学生读了多少书,读得怎么样?导师通 过榆查渎书笔记可以得到了解。学生每两个星期交 一次读书笔记,导师将阅读读书笔记的意见写在笔 记本上。着重检查:发现问题了没有?发现的问题有 无意义?是否对发现的问题进行了初步解答?解答得 如何?如不能解答,原因是什么?是知识问题还是思 维能力、思维方式问题?从而有针对性帮助学生弥补 自己的不足,让学生在读书中,在与老师的交流中提 高自己。

检查既是督促也是评价。督促督其懒,促其勤, 评价,评其质,审其值。在学生笔记的末端,老师可对 其笔记的质量进行评价。这种评价应以褒奖为主,帮 助学生树立自信,激励学生更加勤奋地读书、思考。 不足之处,在笔记的批语中指出即可。高明的学生需 要严厉的批评,以戒其骄慎其思。一般的学生需要适 当的表扬,以引其趣增其信。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自 信是最好的催力。有了兴趣和自信,学生自可成才。

五、培养读书习惯

第2篇

【关键词】阅读意识兴趣时间内容

阅读在中学生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科学的阅读不但可以扩大他们的知识面、提高对语言的兴趣,而且还可以形成一种语感。现在很多中学生对“阅读”的理解走进了一个误区,他们认为阅读花的时间长,见效又慢,划不来;还有一部分学生是缺少阅读的意识,他们没有阅读兴趣,不知道该读什么书籍,自己不会找合适的时间阅读,从而导致了阅读能力越来越低下。

因此,要培养中学生的阅读意识,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我认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教师要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有激发自身阅读兴趣的意识。

经过调查发现,有的学生从小就喜欢阅读,有的学生是在不断的学习过程中慢慢发现阅读的快乐,从而产生阅读兴趣,而有的学生从小就没有阅读的意识,在漫长的学习过程也没有发现阅读的乐趣,慢慢地就越来越疏远了阅读。更有甚者,有的学生偏向理科,打心里排斥阅读,更没有培养阅读兴趣的兴趣了。

2、教师要引导学生多阅读对他们身心健康发展有益的文章,例如一些美文、名著等,从而加强学生选择优秀阅读内容的意识。

高中是人生最宝贵的时期,不管是为了考试还是提高自身素养,我们都不能放弃阅读。不仅如此,我们还要有高质量的阅读,那么好的书籍就是我们提高阅读质量的保证。

3、合理的时间是阅读质量的有效保证,合理安排时间是中学生会学习的表现,教师要提高学生的阅读时间意识,引导他们合理安排自己的读书时间。

学生的阅读时间大都是根据自己的情况而确定的,但有一点是他们的共同感受,那就是现在的阅读时间太少,他们都希望学校能够多给一些自由阅读的时间,来保证他们的阅读数量和阅读质量,真正达到阅读的目的,收到应有的效果。

教师要在尊重学生吸取知识的选择,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的同时,还需要对他们进行理性的阅读指导,从而加强他们提高阅读能力的意识。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

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首先,我们要时刻关注孩子阅读的转型期,如到了小学、初中、高中,每一个阶段都有可能出现阅读兴趣的断层期,做好适当的引导,让他们在不同的阅读中都能找到乐趣,把乏味的阅读变成有趣的工作。对于已经长大了而没有养成阅读习惯的孩子,像我们现在的很多中学生,我们可以借用罗拉 ?偊b 罗伯老师在《中学生阅读策略》这本书中提到的有关方法:先让他们写出自己对阅读的兴趣的认识,然后对学生的阅读兴趣说明进行分类,最后找阅读意愿低下的学生谈话,在谈话中发现他们的问题所在,并逐步把他们引导到喜欢阅读的路上来。我们要加强和他们的交流,尽量让他们“开口说话”,这样我们才能找准突破口,对症下药。

其次,我们要加强对学生阅读内容的指导,很多学生觉得名家作品离自己太遥远了,因高不可攀而对其失去兴趣,在学习的压力下他们不再喜欢名著,而是选择那些可以愉悦心情的书籍,对此,我们可以在课堂上多举一些名著的例子,让名著对学生产生吸引力。好的书籍是我们提高阅读质量的保证,我们要引导他们有选择地阅读,真正让书籍变成学生生命的养料、生活的美餐,让他们吸取了书籍的营养后茁壮成长。

再次,中学生有了阅读意识和正确的阅读内容后,我们要尽量多提供一些时间来保证他们的阅读量。我们前面提过“对现在的高中生来说,要挤出大块的时间来阅读,那是很困难的一件事情,他们的课余时间基本上都被各科的作业和学习任务所打乱、分割。”他们的共同感受,那就是现在的阅读时间太少,他们都希望学校能够多给一些自由阅读的时间,来保证他们的阅读数量和阅读质量。因此,学校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每周排出几节供学生专门阅读的课,让他们毫无顾忌的自由愉快地阅读。

对于阅读能力的培养,除了给他们自由的阅读时间和阅读内容指导外,我们还可以进行一些有目的的训练,如前面提到的在阅读课上我们可以要求学生围绕阅读目的和提出的问题,独立自主地收集、筛选、分析和综合各种所需要的信息;让学生有敢于挑战权威的勇气,不要把学生束缚在答案上,特别是在文本阅读上“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要让学生有继续创造的信念和决心,给他们多一份勇气,多一份自信。只有在自信中,他们才能阔步前进,才能在阅读的广阔天空中自由地翱翔。

第3篇

【关键词】大学生;移动阅读;互联网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6)01-204-02

当下,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十分迅猛,社会进入了高速发展的移动互联网时代。移动互联网深刻影响着人们的出行,娱乐,学习等方方面面,彻底改变了人们的思考模式和生活方式。特别是在3G、4G网络发展日趋成熟现在,移动用户数量已超越桌面互联网用户,成为网络时代的主要力量。移动阅读作为一种新兴的阅读方式,正悄然改变着人们的阅读习惯和阅读方式。高校群体是新时期思想最为活跃、最具有时代气息、勇于挑战乐于接受新事物的人群,高校大学生对于网络的熟悉和好奇,使移动阅读成为大部分大学生学习和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精神活动。但是,移动阅读在带来便捷、丰富的咨询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隐患。目前移动阅读的内容繁多,糟粕不齐,如何筛选内容,引导大学生正确高效地利用移动阅读来帮助生活学习,正成为一项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

一、移动阅读的特点及发展现状

移动阅读是指通过电子设备或移动终端的阅读方式,包括了新闻、图书、报纸、小说、杂志等形式。移动阅读具有实时高效,便捷快速,资讯丰富,随时随地可阅读浏览等特点。移动阅读内容来源广泛,其“资源+服务”的供应模式在互联网的支撑下显示出得天独厚的优势。移动阅读近年来呈井喷式发展,主要有以下三个因素:1.国内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是移动阅读的基础,近年来,由于IT技术和网络服务器硬件技术的不断提高,互联网技术得以高速发展。另外通讯技术的提升,使得4G网络逐步普及,而移动互联网所带来的不仅是移动用户的庞大基数,还有数据传送通道的极大加强,让网络服务更加便捷,更加高效。2.网络咨询资源的极大丰富。如今的网络咨询早已不是当初搜狐、网易等门户网站独占天下的模式,而是各大新闻、书籍、报纸、杂志等大型网站和各专业型咨询网站并存模式,而且开放的互联网还使得各类咨询每天源源不断地涌入,真正让互联网成为了包罗万象的“大仓库”。3.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飞跃提升,电子设备呈现进入快节奏的的换代趋势,移动终端如手机、便携式微型电脑等更是日新月异,移动设备在大学生中的覆盖率几乎达到了百分之百,智能设备的普及率也在百分之九十以上,大大增加了大学生移动阅读的几率。4.移动阅读内容是数字模式,从原材料的采集到用户的读取,几乎都是在网上完成,不仅缩短了制作时间,还省去了排版、印、物流等环节,大大降低了读者的阅读成本,成为了大学生阅读的首选方式。

二、大学生移动阅读现状

根据中国出版研究所的《第八次全国阅读调查》数据表明,2010年中国国民包括书刊和数字出版物在内的各种媒介的综合阅读率为77.1%,其中23.0%的国民进行过手机阅读,3.9%的国民在电子阅读器上阅读,电子阅读器的接触率增长幅度达到200%增幅最大。大学生每天使用手机和电子阅读器接触互联网的时间越来越多,方便、及时、自由的阅读方式在学生当中十分盛行,数字化阅读以其先进性正在成为一种趋势和习惯,使大学生移动阅读成为一种普遍现状。根据《中国移动阅读用户研究报告2014》显示,大学生约占移动阅读数量的70%。手机、PAD、PSP等电子设备的巨大覆盖率也让大学生群体成为移动阅读的生力军。社交平台如QQ、微信、微博等近年开始流行,搭建了声音、影像、图片、文字共融的新型媒介,进一步满足了大学生各种各样的阅读需求。

从内容和时间上看,大学生使用手机移动阅读的内容是多种多样的,而且阅读时间和频率都不低。根据某高校“移动阅读的行为方式及目的”调查研究分析数据显示,主要阅读内容前两位分别为“时事新闻”(占33.7%)和“生活娱乐信息”占(24.5%),排在第三位的是“搜索调查服务”(占17.3%),排第四位的是“图书阅读”(占14.6%),“报刊订阅”排在倒数第二为8.1%,“学术专业信息”仅为1.8%排名最后。大学生移动阅读每次持续的时间低于15分钟的占到33%,每次持续阅读时间在15-30分钟的占到51.8%,每次持续阅读时间在30分钟以上的占到15.2%。调查表明,大学生每天使用移动终端阅读一次以上的就占到了62.9%,而每周使用不到一次的只有7.3%。整体来说,移动阅读在时间上呈现碎片化、休闲化、即时化的特征。

数据表明,手机阅读新闻仍是大部分人的第一选择,这也符合大学生好奇心强,接收新鲜事物的能力强,热衷关注社会动态热点的特点,而占了24.5%的生活娱乐信息一类,则大多是QQ、微博微信等网络社交媒体的空间,这说明网络社交已经成为大学生人际交往的重要组成部分。搜索调查服务则大多是学生利用网络查找资料,随着百度、360综合搜索、搜狗等搜索引擎的不断完善,上网搜索资料已成为学生寻找问题解决办法的首选途径。特别是“百度一下,你就知道”的深入人心,以及衍生出来的的百度知道,百度文库,百度百科等工具,也彻底“俘获”了大学生。而这些功能全部都可以在手机客户端轻易实现,所以手机上网搜索调查就显得举足轻重了。排第四位的“图书阅读”则绝大部分是各类型的小说,这也是部分学生沉迷于手机阅读的主要原因。至于最后两位的“报刊订阅”和“学术专业信息”,本应该是大学生最应该关注的部分,却成了学生“不待见”的部分,问题的原因确实值得我们深思。

三、移动阅读影响分析

移动阅读对大学生来说是一把双刃剑,利用得当,会使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变得无比轻松自在;利用不当,则会有让大学生陷入网络泥潭的可能。

一方面,移动阅读可以补充丰富大学生的知识体系。移动阅读的显著特点就是实时、便捷、丰富、自由。学生可以通过电子通讯设备随时随地自由阅读,无论是国家社会大事还是时下最新热点,学生们都可以及时了解,网络信息传播力的巨大优势也体现在这里,而且电子通讯设备还打破了传统纸质媒体的信息传达模式,从“有什么才能看什么”到“想看什么就有什么”,这是信息传播着与接受者之间突破性的飞跃,这样学生就可以通过移动设备随时随地阅读自己感兴趣的内容了。另外,移动阅读还能带来诸多益处,比如随时随地上网查询信息;通过社交软件联系亲朋好友;遇到困难时第一时间上网搜索解决办法等。

另一方面,移动阅读也会对大学生造成极大的危害,主要有以下两点。第一,过于频繁地通过手机等通讯工具,会占用学生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影响课堂效率,甚至影响身体健康,长时间下去还会造成学生遇事不主动思考,养成依赖的心理。第二,现在有很大一部分大学生通过移动终端看小说,不分昼夜,乐此不疲,不仅无益身心健康,还会严重影响学生的生活学习。

大学生如何控制移动阅读的时间和内容,如何高效地利用移动阅读的无限资源,更多地享受到移动阅读带来的快乐和益处,成为了许多专业人士和高校教育者极为关注的问题。而高校图书馆则可以在解决这个问题的途径上进行探索。

四、结论

大学生移动阅读的发展趋势始终是一种以内容为核心,以社交关系为纽带,注重分享、交流和互动的移动阅读新模式,它的发展速度快、发展空间大,不受时间和地域的限制,因此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在引导学生更好地利用移动阅读的优势方面,高校图书馆应该注重移动阅读资源的定位、读者兴趣的挖掘和信息的智能推送,提供精细化服务满足读者需求,提升与读者的粘合度,引导学生理性思考,使移动阅读走上高效化、科学化的深层次发展轨道,反过来不断地完善移动阅读的功能和职责。

参考文献:

[1]龚花萍.大学生阅读现状调研与分析[J].江西图书馆学刊,2011(5).

第4篇

关键词:体育锻炼;江西省;在读研究生;现状;体育人口

中图分类号:G8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3612(2008)01-0102-04

An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f the Physical Exercise Condition of College Graduates of Jiangxi Province

HUANG Yongfei1,LIU Dongmei2

(1.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 Southern Jiangxi Normal University, Ganzhou 341000, Jiangxi China; 2.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 Jingangshan University, Ji'an 343000, Jiangxi China)

Abstract:The investigation analyzes the physical exercise conditions of college graduates of Jiangxi province by means of literature review, questionnaire, interview, and statistical methods. 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 physical exercise has not been paid due attention to by the administration, that there is a great demand for physical exercises among graduates, that the number of graduates who exercises regularly is relatively low, that significant gender difference exists, that graduates' major way of exercises are exercising in company, that the mostpracticed exercises are ball games, that they mainly exercise in the afternoon and evening on the playground at school without firm regularity, that their cost on physical exercises is relatively low, and that significant gender difference is found.

Key words: physical exercise; Jiangxi Province; inschool graduates; current situation; number of people exercising regularly

研究生教育是培养高素质专门人才的高等教育最后阶段。高素质人才是指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的人。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培养身心健康人格完整的人,学校体育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研究生体育也应是研究生教育的重要内容,应贯穿研究生教育的全过程。然而,近年来在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频频有硕士、博士等高学历人才因身体原因英年早逝[1],给家庭、单位乃至国家带来重大损失。本文试图通过全面调查研究江西省高校在读研究生体育锻炼现状,指出江西省高校在读研究生体育锻炼的规律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初步对策,为高校研究生的体育教育改革及体育工作提供参考。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选择南昌大学、江西农业大学、江西财经大学、江西师范大学、华东交通大学、江西理工大学、南昌航空工业学院、赣南师范学院的在读硕士研究生为调查对象。调查分析了江西省普通高校在读研究生体育锻炼的现状。

1.2研究方法

1.2.1问卷调查法问卷信度采用重测信度法求得,所得系数R=0.827,经检验显著水平P

问卷调查采取分层随机抽样,发放问卷采用现场调查和委托调查两种方式。发放问卷时间为2006年5、6月两个月。发放问卷900份,收回问卷765份 ,收回率为85%;去除无效问卷46份,有效问卷为719份,其中男390份、女329份,有效率94%。

1.2.2访谈法从研究目的、问题、方法等访谈了体育教育界的专家。同时,就有关问题面对面或通过电话访谈了部分研究生管理部门的领导及部分研究生。1.2.3数理统计法应用SPSS11.5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研究生体育工作情况

2.1.1研究生体育课开设情况高校对开设研究生体育课重视不够,通过访谈得知,江西省高校所有具有研究生培养资格的高校都没有开设研究生体育课。调查有20.72%的同学上了体育选修课,79.28%的研究生没有上体育课。访谈得知,很多高校利用双休日为本科生开设了素质拓展课程,体育课是素质拓展课程之一,20.72%的研究生是通过为本科生开设的双休日素质拓展课程选修体育课程。对79.28%没有上体育课的研究生进行进一步的调查,问及“是否希望开设体育课”时,从表1可见,有30.88%研究生希望开设体育课, 43.51%的研究生认为无所谓,25.61%的研究生认为没必要开设体育课。因此,大部分研究生还是有上体育课的需求。

2.1.2研究生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情况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体育活动,对于调动研究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营造校园体育锻炼氛围是非常有利的。从表2看,8.2%学生回答研究生院(处)经常开展课外体育活动,65.8%学生回答研究生院(处)有时开展研究生课外体育活动,26.0%的人回答研究生院(处)从不开展课外体育活动。结果表明,各高校没有足够重视研究生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和开展。

2.1.3研究生体育俱乐部(社团)情况研究生体育社团是课外体育活动的一种组织形式。它既是研究生体育锻炼的载体、人际交流的平台,又是实现终身体育的途径之一[2]。研究生通过参加体育俱乐部可以学习体育技能,提高体育运动水平,培养体育运动的兴趣。结果表明,拥有研究生体育俱乐部(体育社团)的学校较少。从表3看,回答学校有体育俱乐部(体育社团)的研究生只有18.5%,34.1%回答其学校没有研究生体育俱乐部(体育社团),不清楚是否有的占47.4%。

2.2研究生体育人口的分析体育人口是一项重要的社会体育指标,反映人们对体育的参与程度及亲和程度。研究生体育人口反映了研究生对体育的参与程度与亲和程度。体育人口必须满足三个条件:一是每周身体活动频度3次以上;二是每次身体活动30分钟以上;三是每次身体活动强度达到中等程度以上。[3]

从表4看,江西省高校在读研究生体育人口为12.38%。江西省高校在读研究生体育人口明显低于2001年全国群众体育调查中具研究生学历的体育人口(26%)[4],说明在读研究生群体参与体育锻炼与全国群众体育有研究生学历的群体比还有很大差距。这可能与在读研究生年龄特点,对体育锻炼的认识不同有关。江西省高校在读研究生体育人口存在非常显著的性别差异(P

2.2.1每周体育锻炼的频数体育锻炼的频数是指参与体育锻炼的次数,是界定体育人口的重要指标。从表5看,每周参与体育锻炼3次以上者为23.9%,每周参与体育锻炼1~2次的为40.06%,偶尔参与的为33.38%,从不参与的为3.48%。锻炼频数存在非常显著的性别差异,每周参与体育锻炼3次以上的男研究生明显好于女研究生。这可能与男女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爱好不同有关。关注、引导女研究生参与体育锻炼,也应成为学校体育教育改革的重要课题。高校体育教育,一方面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体育锻炼。另一方面,要采取有效措施为研究生参与体育锻炼创造条件。

2.2.2体育锻炼的时间体育锻炼的时间是指研究生每次参与体育锻炼的持续时间,也是界定体育人口的重要指标。从表6看,每次参与体育锻炼半小时以上者为55.8%,参与体育锻炼的时间存在非常显著的性别差异,锻炼时间在半小时以上的男研究生明显高于女研究生。这可能与男女研究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体能不同有关。不同学科之间研究生也存在显著性差异,自然科学研究生比例明显高于社会科学研究生,这可能与从事不同研究领域研究生对体育锻炼的认识和可支配的时间不一样有关。

2.2.3体育锻炼的强度根据《中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与研究》,用体育锻炼后的身体感觉来界定体育锻炼的强度[4]。调查结果表明:研究生每次参与体育锻炼后的身体感觉中等以上出汗者占较大比例。从表7看,研究生参与体育锻炼后微微出汗以下的占42.14%,中等出汗以上的占57.86%。体育锻炼后身体感觉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P

2.3.1参与体育锻炼的形式体育锻炼是一项综合性的社会活动,在锻炼中可以结交朋友,切磋技术,获得提高。从表8看,研究生以结伴锻炼为主,有69.54%的研究生选择结伴锻炼,5.84%的研究生选择在俱乐部教练指导下进行锻炼,这种体育锻炼方式将成为一种新趋势。因此,高校建立体育俱乐部将受到学生的青睐。

2.3.2参与体育锻炼的运动项目从表9看,研究生经常参与体育锻炼的项目位次为羽毛球、跑步、篮球、乒乓球、足球、排球、跳绳、健美操、网球等。球类项目是研究生参与体育锻炼的主要项目,这与大、中小学学校体育教学内容有关。特别是羽毛球运动倍受研究生的青睐,这可能与项目本身的特点有关。其次是跑步、散步项目,也是研究生经常参与体育锻炼的项目,这可能与研究生学习时间及项目本身特点有关。一方面,研究生学习阶段学习时间安排较分散,余暇时间不一,难以找到合适的体育锻炼伙伴;另一方面,跑步不需要器材和消费,不受伙伴的限制。

平均选择系数=单项选择人数/单项平均值,单项平均值=总选择人数/项目总数。

研究发现,男、女研究生经常参与的体育锻炼项目既有共性又有差异。共性表现为小球类被大家广泛接受,跑步项目也因机动灵活的特点被男女生共同接受。差异表现为男生倾向于选择篮球、足球等具有激烈对抗性、竞争性和个性特征的锻炼项目;而女生倾向于选择健美操、跳绳等趣味性强和有音乐节奏的锻炼项目。

2.4研究生参与体育锻炼的时段、时间规律及场所

2.4.1参与体育锻炼时段从表10看,研究生体育锻炼时段多选择下午和晚上。研究生体育锻炼时段选择的规律性,一方面与研究生的早晚生活起居规律有关。调查显示,研究生七点以后起床的占76.6%;另一方面与学校作息时间安排有关,绝大多数学校的浴室开放在下午以后,选择下午锻炼方便洗澡。参与体育锻炼的时段存在非常显著的性别差异(P

2.4.3参与体育锻炼的场所从表11看,参与体育锻炼的场所多选择在学校运动场。体育锻炼场所选择存在非常显著的性别差异(P

2.5研究生体育锻炼的消费情况从表12看,研究生参与体育锻炼的消费较低,这与文献的研究结果一致。[6,7]这主要受研究生经济承受能力及消费观念等影响。研究生体育锻炼消费存在非常显著的性别差异(p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1) 江西省各高校对研究生体育工作重视不够。虽然研究生对体育锻炼的需求较大,但学校没有有效地引导和组织研究生体育锻炼。

2) 江西省高校在读研究生体育锻炼的状况不容乐观。体育人口仅为12.38%,明显低于2001年全国群众体育调查中具研究生学历的体育人口,体育人口存在非常显著的性别差异。

3) 高校在读研究生选择以结伴锻炼为主,参与体育锻炼的内容以球类项目为主,研究生体育锻炼时段选择在下午和晚上,锻炼的规律性不明显,锻炼的场地以学校运动场为主。研究生体育锻炼的方式和项目选择存在非常显著的性别差异。4) 研究生的体育消费较低,体育消费存在非常显著的性别差异。

3.2建议1) 开设研究生体育专项选修课。体育教学中教师应更加关注女生学习状况,引导女生积极参与体育运动。2) 加强宣传,提高研究生对体育锻炼重要性的认识。高校应充分利用正反两方面的事例,加强对研究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宣传和思想动员,提高其对体育重要性的认识;从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和提高体育技能入手,帮助树立终身体育的观念。

3) 加大体育场馆等体育设施建设力度和对现有场馆实行每天开放制度。4) 鼓励发展研究生体育俱乐部(或体育社团)。高校要在政策和资金上给予研究生体育俱乐部以必要的扶持,促使其茁壮成长和发展壮大。

5) 尝试走高校体育社会化路子。正确引导研究生的体育消费,助其树立正确的体育消费和健康观念。

参考文献:

[1] 浙江在线互联网站•天天健康频道.

[2] 高岩松.高校研究生体育俱乐部刍议[J].体育学刊,2001(3):88.

[3] 卢元镇.体育社会学[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1:77.

[4] 中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课题组.中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与研究[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1.

[5] 张丽君,等.高校研究生的体育态度、动机、兴趣的调查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3(2)82.

[6] 陈小华,徐彩桐,等.高校在读研究生生命质量和体育投入研究[J].体育科学,2005(2):59-63.

[7] 林建军,徐晓艳,等.浙江省高校体育消费结构的统计分析[J].浙江体育科学,2002(6):4-6.

[8] 徐波,姚武.对可设研究生体育课的调查[J].体育学刊,1998(3):34.

第5篇

摘要:本文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通过对受试者进行阅读测试、问卷调查和访谈,运用SPSS10.0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本研究得出以下结论:阅读策略运用和阅读效率有很高的相关性,元认知策略与阅读效率的相关性最高。

关键词:阅读策略 阅读效率 成功阅读者 不成功阅读者

一、引言

20世纪70年代末期,国外许多语言研究者开始意识到阅读策略的重要性,阅读研究的重点由“阅读结果”转向“阅读过程”(Anderson 1991)。对阅读过程的研究可以从根本上了解阅读者的阅读心理历程及使用策略的情况,揭示阅读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阅读效率。

在我国,二语阅读策略的研究成果也不少,这些研究虽然角度不同,但均为中国语境下的英语阅读教学提供了有效的数据和有益的启示。阅读策略虽然已被越来越多的语言研究者、教授者、甚至学习者所重视,但中国大学里的英语阅读教学现状却不容乐观。目前仍有相当一部分教师或学生对阅读策略知之甚少,尤其不知如何教授或运用这些策略,重视阅读结果,忽视阅读过程,后果是阅读教学效率低,学生阅读能力差,英语阅读教与学均失去了其应有的动力和积极自主性。本文试图通过研究,调查中国英语专业学生阅读策略的使用情况,重点探讨阅读策略运用与阅读效率的关系,成功阅读者与不成功阅读者使用策略的差异,以期有助于提高英语阅读教学的质量。

二、研究设计

1. 研究对象。本研究的对象为英语专业三年级本科生,150人。作为三年级的学生,他们的知识结构相对稳定,对阅读有了一定的理解和认识,能够较为自如地表达阅读的心理过程;且笔者一直教授他们精读、泛读课程,对他们的阅读水平和阅读习惯有一定的了解,能保证调查的顺利进行,获得真实可靠的数据。

2. 研究工具。本研究采用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定量研究包括五次阅读测试和一份问卷调查。测试材料难度相当,题材广泛,问题形式包括选择、判断、填空、问答等。问卷调查的48个问题采用从“完全或几乎完全不适合我的情况”到“完全或几乎完全适合我的情况”的五个等级形式,涉及三大策略:元认知策略,认知策略,社会/情感策略。定性研究是对其中五位成功阅读者和五位不成功阅读者的访谈。

3. 数据收集和分析方法。本研究持续了九个月。首先,对受试者进行五次阅读测试,获得他们的阅读平均成绩,然后展开问卷调查,测试和问卷调查的数据采用SPSS10.0进行统计分析。访谈主要是对成功阅读者和不成功阅读者的英语学习背景、对阅读的态度和观念以及策略使用情况进行了解和分析,以印证定量研究的数据。

三、研究结果和讨论

表1策略与阅读效率相关系数:

1.阅读策略运用与阅读效率的关系。为了获取阅读策略运用和阅读效率的关系,笔者采用了相关系数分析(表1)。从表1可以看出三大阅读策略和阅读效率均达到了显著相关,其中元认知策略和阅读效率的相关性最高(.256),具体是自我管理(.390), 自我评估(.320),计划(.310),自我监测(.304),和选择注意(.280)。这些数据表明元认知意识较强并较多使用元认知策略的阅读者其阅读成绩好于元认知意识较弱较少使用元认知策略的阅读者,能够管理和评估阅读过程和效果的学生阅读效率普遍较高,这与其他学者的研究成果是一致的。O’Malley(1985)等曾经指出,元认知可以帮助学习者掌控学习过程、结果、和学习方向,使学习者清楚应该学什么,怎么学。Paris(1984)也曾指出,只有了解和掌握了元认知策略的阅读者才知道如何阅读,如何运用认知策略和社会/情感策略。

从定量分析的数据看,认知策略与阅读效率的相关性也较高(.221),显著性较高的为推测(.370),拓展(.353),归纳(.253)(见表1)。这表明推测、联想以及归纳总结对阅读效率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定性研究进一步证实了定量研究的结果。访谈中,五个成功阅读者均表示他们在阅读中经常调动已有的知识信息以及个人经验猜测未知的信息,推测阅读结果,并把材料中的各部分新信息联系,然后把新旧信息加以归纳总结,以准确地获取阅读材料中所包含的显性及隐性信息。

2. 成功阅读者与不成功阅读者策略运用的差异。笔者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见表2)研究成功阅读者与不成功阅读者策略运用的差异。结果显示成功阅读者和不成功阅读者在元认知策略方面差异最显著(3.62), 具体表现在自我管理(3.88),计划(3.48),自我监测(3.22),自我评估(3.06)和选择注意 (2.79)策略方面。数据与Rubin(1975)和Naiman(1978)的研究结果相一致,对五位成功阅读者和五位不成功阅读者的访谈也进一步印证了他们在这些策略使用上的差异。成功阅读者大都会制定阅读计划,除了完成课内老师布置的阅读任务外,还大量阅读各种体裁和难度的英语材料;能够合理管理自己的阅读活动,比如选择安静的阅读氛围,专注于阅读材料等;阅读过程中,不断地调整阅读速度,检查理解材料状况;根据阅读目标有选择性地阅读;阅读结束后通过自我提问或做阅读练习对阅读效果进行自我评估,发现问题和不足,以更好地提高阅读效率。而不成功阅读者恰好相反,他们没有适合自身的阅读计划,阅读时不能做到自我管理和监测,很少对阅读效果进行评估,这样阅读问题就会越积越多,造成他们可能阅读量也较大,却进步缓慢。

成功阅读者和不成功阅读者认知策略的差异也较显著(2.19),主要表现在拓展(2.97)和推测(2.89)两种策略上。对于访谈中的问题“你认为背景知识,语法及语篇知识是否可以促进阅读?”成功阅读者和不成功阅读者的答案都是肯定的,不同的是成功阅读者阅读时能够把当前的阅读材料和背景及语法语篇知识联系起来,最大限度地对词汇或内容进行联想和推测;相反,大部分不成功阅读者却不能将背景知识及语法语篇知识运用于阅读。不成功阅读者透露不能自如运用拓展和推测策略的原因,一是因为背景知识贫乏,二是因为语法基础等较为薄弱,三是阅读时太过紧张,完全忘记了把已有的知识与当前的阅读联系起来,合理拓展和推测。

四、结论

1.主要发现。结合定量数据和定性分析的结果,本研究得出以下结论:

①阅读策略运用和阅读效率有很高的相关性。元认知策略与阅读效率的相关性最高,其次为认知策略与社会/情感策略。

②成功阅读者与不成功阅读者在元认知策略和认知策略方面存在显著差异,而在社会/情感策略方面差异不显著。

2. 教学启示。本研究不仅为中国语境下英语阅读策略的研究提供了真实有用的数据,而且对英语阅读教学和策略培训也有一定的启示:策略教学应融入到日常阅读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使学生清楚什么是学习策略,如何灵活有效地运用这些策略;尤其是对那些不成功阅读者,教师应该鼓励他们运用成功阅读者所使用的策略,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在阅读时也能有效地使用这些策略,从而提高所有英语学习者的阅读水平和语言能力。

参考文献:

[1] Anderson, N.J. Individual differences in strategy use in second language reading and testing[J]. Modern Language Journal, 1991(4): 460-472.

[2] Naiman, N.M. Frohlich,H.H. Stern, & A. Todesco.

The Good Language Learner [M]. Toronto: Modern

第6篇

教师启发学生明白阅读的目的性和重要性,使学生从被动、被迫的阅读,转变为主动、积极的阅读,使学生具有强烈的阅读愿望,使阅

>> 提高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探索与实践 提高幼儿阅读能力的实践与研究 提高阅读能力的实践与探索 提高学生英语听说能力的实践与研究 提高不同层次学生学习能力的研究与实践 提高学生工程能力评价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学生阅读能力提高的关键在于阅读实践 通过阅读实践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加强阅读与写作 提高学生语文实践能力 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提高初中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实践研究 优化阅读教学 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教学实践与研究 大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提高策略与实践探究 对提高中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实践与思考 提高小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实践与探索 提高大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实践 提高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实践探索 在实践中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 提高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实践探索 用英语报刊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实践探索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木子书屋()等网站,名著名篇、纪实小说、网络文学……徜徉在种类繁多、信息量大的“书海”里,同学们原有的对新知识、新事物的好奇心和欲望可以通过网上阅读等得到最大的满足。当然,在选择读物时老师从一开始就引导学生坚持拒“黄(色)”绝“非(法)”原则,挑选好书,教会学生懂得辨别是非美丑,培养学生自我选择的能力。强化激励,优化环境,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另一法宝。在阅读活动中,老师创设积极、宽松的课堂氛围,真诚地鼓励、表扬学生,鼓励人人畅所欲言,让学生品味到阅读的甘甜。当然,老师对那些学生“想领悟而领悟不到,虽经研究而研究不出来的部分”要加以补充、归纳。总之,在阅读课堂中,教师平等的态度、亲切的微笑、积极的鼓励和真诚的点拨,加上流畅的语言,定能唤起学生强烈的阅读兴趣和富有创造性的思维活动。

二、从我爱读到我会读

从“爱读”出发,通过阅读实践达到“会读”的境界,是要求教师教会学生掌握阅读方法。当代学生要读的作品委实太多了,这就需要教会学生制订适合自己的阅读计划,掌握有效的阅读方法和建立好的阅读习惯。

1.制订阅读计划。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就读年级的特点和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制订阅读计划,目的是使学生的阅读更具有计划性和操作性。阅读计划的内容包括准备阅读的书目、可利用的时间、自检方式三部分。在执行过程中,老师根据学生制订的计划加以督促落实,收查读书笔记、召开读书交流会、撰写读书札记是常用的方法。

2.掌握有效的阅读方法是提高阅读效率的有力保证。一般我从以下两个方面向同学们提出要求。(1)掌握快速阅读文章的技巧:①阅读时,必须明确阅读的目的和任务,以此来调节自己的阅读行为。②对阅读材料整体感知和把握阅读过程的策略:包括辨明文体;认识领会标题及注释对文章内容的提示或概括作用;学会抓主旨语句等。(2)学会积累式阅读。要求学生坚持立足课内、辐射课外的原则,通过老师推荐的优秀网站或课外读物,使学生的知识面向深度、广度发展。如我讲到《葫芦僧判断葫芦案》一文时,向学生大力推荐《红楼梦》网站(http://),里面分人物品评、诗词欣赏、经典对白等栏目,集文字、声音及影视于一身,学生可以通过这个网站对《红楼梦》有一个全方位的了解,积累了不少文学常识。

任何习惯的形成,都必须经过持久的训练。所以,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反复实践,使学生逐步做到习惯成自然,并探索到适合自己的阅读方法。此外,教师还须经常表扬有良好阅读习惯的学生,让他们介绍自己的做法,使同学们学有榜样,赶有对象,从而促进同学们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第7篇

第一阶段:2009年1月—12月 以活动激发诵读动力。

在开展课题实验之初,我们就先探讨如何让实验老师与学生尽快地投入到课题的实验中去。通过访问和与学生交谈,我们发现学生比较钟情于活动,活动能激发他们的动力,触发他们的思维,为此,我们选择了形式多样的诵读活动。

第二阶段:2010年1月—2011年12月(两年时间)活动实践,探究诵读的有效策略。

从2010年上半年开始,各实验教师结合自己班的实际,在指导学生诵读经典的实践中,研究诵读经典的有效策略,以诵读经典来建设自己的班级文化,形成自己的特色。

第三阶段:2012年1月—5月 总结反思,形成研究报告。

二、研究策略

1. 注重理念先行

实验初期,我校有6个实验班,每个年级一个实验班。首先,课题组对实验教师进行了学习培训,让实验老师对课题有个正确的认识,然后再讨论课题实验的开展。通过学习,实验老师明确了课题开展的目的、意义,知道了如何充分利用《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精选读本》这本教材,开展诵读经典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兴趣,帮助学生积累更多的古诗文,明白了如何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灵活运用教材,让它与语文课堂教学有机结合起来,相得益彰。在课题实验中,我们还根据需要,选派教师参加总课题组组织的培训学习,如2009年6月14日组织实验教师参加区“小学生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研究”研讨会;2010年12月8日组织实验教师参加区“小学生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研究”阶段性汇报会;2011年4月14日—15日组织实验教师参加区“小学生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研究”实验汇报会;2011年6月8日—10日组织实验教师到佛山市禅城区参加总课题组举办的广东省小学语文“小学生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研究及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的研究”课题观摩研讨活动。同时,在课题实验中,我们还注重实践交流,定期召开实验教师交流会议,让教师通过学习、实践及与同行交流中不断认识自我、发展自我、构建自我、超越自我,从而不断促进教师自主学习,最终使教师得以专业得以发展。

2. 注重与实际结合

我们要求实验教师参与诵读活动,深入有效地开展诵读活动。首先是确保诵读时间。利用课前一分钟让同学领读,利用早读与晚读的时间组织学生朗读,当学生对诵读古诗文有困难时,我们及时给予一定的指导,利用下午1、2节的课间时间进行古诗文吟诵,利用每周的阅读课,指导学生进行阅读,还有就是发动家长进行检查、督促,做到课内外相结合,使诵读经典成为学生的精神食粮。其次是背诵、摘抄。有的班级不但要求学生读,部分内容如古诗、名言等,也会要求学生背诵,还有就是进行手抄报的设计,写读书笔记,举行硬笔字书法大赛等,目的就是让学生积累更多的语言文字,丰富学生的知识。

3. 注重以活动激发兴趣

单纯让学生进行读、背等诵读形式,学生很容易出现厌倦情绪。于是我们根据诵读情况举办一些活动来激发学生的诵读积极性,如开展古诗背诵比赛、“爱我中华诗歌散文朗诵”比赛、“中华经典古诗文吟诵”大赛、庆祝“‘六·一’儿童节暨诗歌朗诵”表演、班际诗歌朗诵会等,这样,不仅丰富了学生的校园生活,还让学生在形式多样的活动中做到“乐读”、“美读”,在读中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形态美、意态美和韵律美,在感受中景仰祖国的悠久文化,受到情的感染、美的熏陶。如六1班梁思梅同学在日记里写道:通过活动,我感受到诗的魅力,感受到中华传统的魅力,这是一种无法抵御的魅力,有着一股淡淡的香味,这是经典的魅力。五1班黄雅枝同学在日记中写道:中华传统文化,是华夏民族经过几千年沉淀下来的,是我们每个华夏子孙都应该认真阅读、用心感受的!

第8篇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不断开展,网络学习行为受到越来越多教育者的重视,而网络阅读作为网络学习行为的一种,因其共享性、开放性和互动性等特点,得到了很多用户的青睐。在Web 2.0时代,Twitter在美国的盛行,不仅改变了互联网生态,使信息内容向着微观化、多样化、实用化、实效化、高效化与集成化的趋势发展,也改变了人们的阅读方式,使人们将空闲时间利用起来。至此,微阅读进入到人们的视野。

对微阅读的研究是有必要且意义重大的,“微阅读把握住了Web 2.0时代的‘自由、开放、共享’的文化主题,使得细微服务、细小存在、分散个体的文化传播登上了大雅之堂。”微阅读的出现和发展改变了人们众多生活习惯和文化观念,也为教育信息化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微阅读不但可以用于支持教育信息资源的共享与聚合,而且可以支持教育教学中的社会互,甚至提供了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微型学习。对微阅读的研究有助于丰富网络学习行为的内涵,有利于促进学习者的知识发展,对远程教育以及教育信息化具有革新作用。

一、微阅读概述

“文章也好,书刊也好,要求更精、更短、更实用——读短东西成为偏好,一个微阅读时代来临了。”微阅读的兴起受到了很多人的关注,对微阅读的研究涉及广泛,包括计算机、新闻传播、图书馆、商业、政治、教育等多个领域。纵览目前的研究成果,不少研究者针对特定社会性软件的特点展开调查,探讨了微阅读的前景与特征。

微阅读的概念,早在2009年就已出现,目前,人们普遍认为微阅读是指借手机短消息、网文和短文体生存的一种新兴的阅读方式,阅读口袋书、手机报、Twitter等,都代表微阅读。微者,小也,微阅读反对的是鸿篇巨制,反对的是八股长文,反对的是言不及义。而简单、快捷、单刀直入、直取目标就是微阅读的追求。

从微阅读的阅读内容来看,不仅仅是文字,还包括了文本、图片、音频、视频等一切能记录知识的符号。而链接使所有的符号融合成一体,构成了一种多媒体的表现形式。

二、微阅读特点及存在的问题

1.大学生微阅读行为的特点

微阅读不但具有传统阅读的特征,更具有多层次、多维度的特点,例如:其阅读内容的丰富性,阅读方式的虚拟性,阅读过程的互动性,阅读环境的开放性,阅读行为的共时性等。

大学生作为主要的网络使用者,微阅读的兴起,拓展了大学生阅读的空间和渠道,丰富了学习生活。大学生微阅读行为在网络环境下具有多种特性,最重要的就是用户在使用过程中不仅仅只是一个单一的个体,更是一个群体。重视微阅读信息的生成性以及由此构筑的人际网络,用户可以不断地从中摸索经验、分享心得,利用零碎的时间片段在一些并不适于集中注意力的环境中进行微阅读行为。

微阅读传播的主要是较小的内容单元,主题较为单一,内容相对简单,绝大多数的用户认为微阅读的易用性较强,是日常生活中放松心情的良好方式,同时,使用者意识到微阅读不仅仅具有娱乐性,还是拓展知识的平台,能够主动关注有利于自身发展等方面的内容。

2.大学生微阅读行为存在的问题

当然,对于微阅读,同样有许多人持怀疑的态度,认为微阅读只能是“伪阅读”或“浅阅读”。从研究现状来看,目前,对微阅读的总体研究较少,尤其是微阅读在网络学习方面的研究,人们对其关注有余,但有力度的研究不足,在微阅读刚刚起步的情况下,对当前大学生对微阅读的态度、行为等的调查是有意义的。微阅读是人类学习行为的一种,是主动的学习过程,是由阅读者根据不同的目的加以调节控制的学习,阅读者对微阅读内容的选择受到自身兴趣爱好、动机等因素的影响。

其次,由于大学生正处于人生发展的转型期,思想尚未成熟,自我控制能力不强,内源动机不足,微阅读过程中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容易产生迷航现象。同时,由于缺少系统性和科学性,阅读质量较差。就微阅读目前的实际状况来讲,由于漫无目的和随意性阅读所占比例比较大,阅读结构不合理,缺乏思辨性、系统性和科学性,对个人信息化素养和专业知识素养的培养作用有限。

就目前调查来看,更多的用户认为微阅读是获取信息的好方式,例如:新闻、微博等内容。知识类的相关内容受到的关注较少,原因在于大学生对其能够提高学习效果的能力有所怀疑。

三、促进大学生微阅读行为的策略

行为意向反映个人从事某项行为的意愿,指的是个人从事某项行为的主观机率。据此,我们将微阅读用户分为三类,分别是使用者、浏览者和参与者。使用者类型的用户通过有目的地查询和收集信息,为自身所要进行的工作提供帮助;浏览者则有着更多的“娱乐”目的,没有明确的目标,随机浏览信息;参与者不但在阅读过程中使用信息,更参与了信息的生产和传播过程。

Web 2.0主张的是用户既是网站内容的浏览者,也是网站内容的制造者。在阅读模式上体现在由单纯的“读”向“写”以及“共同建设”发展,读者由被动地接收互联网信息向主动创造互联网信息发展。

为了更好地促进大学生微阅读行为的发展,提出以下建议:

1.深入了解微阅读特征,以及当代大学生进行微阅读的基本情况

不同于传统阅读的线性特征,微阅读是一种基于网络的、社会化的阅读,以人为核心,以用户自身兴趣为出发点,自主选择,并可以共享交流的阅读。微阅读是一个动态的互动过程,研究微阅读行为时要充分考虑使用者之间的沟通,以此提高微阅读的效率和质量。因此,对大学生微阅读行为的基本情况调查研究,有助于促进大学生健康、有效地利用网络资源。

2.重视教育者的指导作用,提高大学生的信息素养

微阅读行为以阅读者为中心,重视个人的需要。但是,适当的调控有助于调动大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因此,不能忽视教育者对个人微阅读行为的预测、控制、激励和引导,只有有效引导和控制大学生的微阅读行为,根据学习者的个性特点和学习需求采取相应的对策,才能顺利实现提高大学生信息素养的目的。

3.即时掌握大学生微阅读的需求,加强微阅读资源建设

内容是微阅读的根基,提供丰富合适的微阅读内容,可以提高大学生微阅读的兴趣,提高读者的阅读质量。在资源建设方面,不应只局限于文字内容,合理整合视频、图片、音乐等多种媒体形式,并且要从学生的需要出发, 为学生提供更多优秀的微阅读平台和微阅读资源,供学生免费学习和下载,满足学生多方面的需求。

四、结束语

技术手段的革新对教育产生深远影响,从第一代的函授远程教育,第二代的广播电视远程教育,到第三代的网络远程教育,微阅读的出现和发展又将为教育带来什么样的机遇和挑战?微阅读的参与性、创造性、协作性决定了它的“微”中见“大”,学习本身是一种“碎片式”学习。虽然微阅读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但不可否认,微阅读提供了过去没有的一种阅读方式,使人们将空闲时间利用起来成为阅读常态,契合了现代社会快节奏的生活需要,符合当代大学生的心理诉求,微阅读必定会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得到长远而积极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2714082.htm.

[2] 郝兆杰.微博在“C程序设计”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电化教

育,2011,(1).

[3] 曾妍.移动阅读在图书馆实行的可能性分析[J].图书馆建设,2009,

(2).

[4] 郑燕林,李卢一.微博客教育应用初探[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0,

(2).

[5] 林书兵,徐晓东.微博客及其教育应用探析[J].电化教育研究,

2010,(3).

[6] 耿晓光,安东梅.微阅读对于图书馆服务的“长尾”效应[J].图书馆

杂志,2010,(12).

第9篇

【关键词】行动研究 听读习惯

一、问题的发现和确定

我们学校地处城乡结合部,学生大都是农民工子弟,家长平时忙于生计,没有时间辅导孩子学习,甚至不知道如何辅导。由于家庭内部因素、环境因素等影响,很多学生因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自信心产生了抵触学习的心理,除了在课堂上有限的时间内学习英语外,回家后根本不听、不说、不读、不写。教学中,学生是主体,教师起主导作用,在教学双边活动中,教师在教学中热情再高,水平再硬,如果学生缺乏学习动机,终是难以完成教学任务,更谈不上提高教学质量。在每次联考或质量检查中,英语总成为重灾区,也成了我们学校的薄弱学科。

我们知道,英语是一门语言学科,任何一种语言能力的形成,都离不开语言材料大量有效的输入与积累。语言学的观点认为语言首先是有声的,学习外语必须先从听和说入手,在听和说的基础上才能有效地学习读和写。

基于以上的认识,笔者决定采用行动研究的方式,对初一新生英语听读习惯进行系统的培养。行动研究作为一种教学理论研究方法,发起于国外,近年来开始受到国内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重视,是教学实践者为改善教学活动所进行的一种系统的反思性研究行为

二、行动方案的制定

(一)听读材料选择

1. 教材中的对话和阅读文章

教材是学生的第一学习资料,教材中对听读训练也非常重视,内容形式多样,教材中的对话和阅读文章,能让学生掌握句子停顿和断句的能力,对话中的各种角色朗读,也能让学生身临其境。

2. 朗朗上口的英文歌,chant, 英语小诗

这些材料深受学生喜爱,而且这些材料有助于锻炼语音语调,培养朗读的节奏感。如 Rain, rain, go away. Peter and Mary want to play. Rain, rain, go away. Come again the other day.这首诗歌暗含了双元音/ei/,“Twinkle, twinkle, little star”,这首诗歌韵律,节奏感强,透过简单的音符与旋律,刻画了生命纯真的美丽样貌。

3. 《新概念英语》短小精悍的文章

这些文章若能认真地听读,甚至背诵出来或使用自己的语言复述出来,持之以恒,一段时间后英语语音语调和表达能力也会突飞猛进。

(二) 听读的指导

1. 听的指导

心理学测试表明, 人们通过视听觉所获取的知识占全部知识的80%以上。学习英语是从“听” 开始的,只有听清楚了,听明白了,才能模仿,才读的准,读的好。因此,培养学生认真听教师或者录音的示范发音,用心听他人说英语是至关重要的。初一开始,就要学生认真听示范发音,听清后再模仿。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笔者认为应该着重培养学生两种听的习惯。

(1)仔细听的习惯。做到开口前先要听;学习新课的过程中不忘听;在巩固环节中适当听;课余时间经常听。

(2)善于倾听的习惯。初一学生虽然模仿能力仍然较强,但缺乏较好的自控能力。有的学生一听教师示范发音,就急于开口模仿,轻声跟读,由于没有静心倾听,一方面没有注意语言、语调、重音等导致自身发音不准,另外一方面还影响了其他学生听音。因此,在初一英语教学的起始阶段,教师就要训练学生养成静心倾听的好习惯。

2. 读的指导

与语文朗读一样,英语朗读也可以培养学生优美的语音、语调,以及良好的语感。在平时的教学中,可以采用这些方法来培养学生良好的朗读习惯:

(1)录音机跟读 我们的教材都有配套的录音磁带,磁带发出的纯正的富有感情的录音,引导学生在家里晚上睡觉前或晨读时,或者课堂上跟读。这样在原声带良好的示范下,能起到纠正和培养学生语音语调之效。

(2)课堂上分角色朗读表演 初一新生表现欲较强,在课堂上开展分角色朗读,体会不同人物的声音特点,比如男声的大气淳厚,女声的甜美婉转,老声的苍劲威严,童声的可爱稚嫩等。学生在表演的过程中既激发了学习英语的兴趣,又在表演中不知不觉地学习了地道的英语表达。

(3)培养领读“小老师” 平时在课堂中,注意寻找音质响亮,语调优美的学生,让其在早读课中,英语课前三分钟的时间里起到领读示范的效果,通过树立榜样,激发更多的学生知道标准发音的重要性,从而在整个班集体内形成天天标准朗读的良好习惯。

(4)有节奏的朗读 在教材中,我们都能见到各种chant,让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配上适当的肢体语言,比如有节奏的拍手声、击打桌面声、甚至是鼓点声等,形成一种快乐的学习氛围,培养初一新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如果能把一些难度较大的课文也改编成变成朗朗上口的chant, 学生的朗读热情将进一步高涨。

三、实施行动研究与过程监控

(一)英语听读能力调查

第10篇

关键词:名著阅读;英语;兴趣培养;阅读水平

中图分类号:G65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7)09-0092-01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指出:语言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接触和了解英语国家文化有益于学生对英语的理解和使用,有益于加深学生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热爱。为了使学生理解中外文化的异同,更好地培养跨文化语言交际能力,牛津初中英语译林版选取了多个名著选段,这些名著都是适合初中生阅读的经典作品。那么怎样让学生们走进名著阅读,与这些名家进行心灵的对话,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水平呢?

一、设计巧妙的开场白,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例如,T:I have read a book recently.It’s an English novel and it is very interesting.Can you guess what book it is?学生争相发言,说出了好多书名。教师接着继续用她优美的语音语调描述:The story happened in an amazing place.Anything could happen there.You can see many interesting animals and people there.Don’t be surprised,all animals can talk like people.The wonderful place is called Wonderland.说完,好多学生都猜到了书名――《Alice in Wonderland》。学生们的眼睛似乎一下亮了起来,一些学生更是迫不及待地要和同伴交流了。

二、充分利用影视资源,引领学生阅读文本

例如,T:Now we have known the title of this book.Then what happened to Alice and what happened in Wonderland?Let’s enjoy the beginning of this film.故事_始,主人公爱丽丝看到一只兔子在看手表,一边急忙赶路一边嚷着:“来不及了,我要迟到了,要迟到了……”故事设置的悬念一下子吸引了学生们,他们迅速沉浸其中。接着,在教师精心设计的问题引导下,学生们带着浓厚的兴趣走进了文本阅读。显然,教师精选的这段影视资源强化了学生的阅读动机,对课堂的导读活动起到了促进作用。

三、渗透学习方法和技巧,增强学生阅读技能

在阅读名著过程中,学生遇到的最大障碍是生词。例如,T:After reading Chapter Two,do you have any difficulties?S:Yes,I have many new words,and I can’t understand some sentences.教师接着追问其他学生:“How do you deal with the new words while you are reading the story?”小组交流讨论后,师生得出了解决生词的方法:1)Guess the meanings from the context.2) Look them up in a dictionary.3)Guess the meanings according to the suffix, prefix or compound words.4)Find them in the word bank of the book.5) Pay no attention to some unimportant words or proper names.学生只要掌握了处理生词的基本方法,就能更好地投入到作品的有效阅读中。

四、进行小组展示,品味语言魅力

任何一部经典作品都富有自己的语言特色。在《Alice in Wonderland》中,也有很多著名的句子。这些语言有的地道精练,有的幽默风趣,有的充满哲理,认真品味这些句子,会让人回味无穷。例如,T:The book is so interesting. Now let’s share some wonderful sentences and tell us why you like them.接着各个小组分享了很多他们觉得好的句子,并简要说明了理由。例如:I’ll decide where it goes from here.(体现爱丽丝独立自由的个性)Begin at the beginning and go on till you come to the end,then stop.(红心国王喜欢废话连篇的说话习惯让人发笑)Off with her head!(红心女王的名言,说明她凶残暴躁的性格)It’s no use going back to yesterday because I was a different person then.(充满了人生哲理)通过小组展示,学生们从自己独特的角度感知品味了作品中的句子。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阅读名著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量,改善学生的阅读技巧和策略,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感和阅读习惯,享受阅读的乐趣。同时,阅读名著还可以让学生理解英文的思维方式,提高他们的写作兴趣和能力。文章从设计巧妙的开场白、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充分利用影视资源、引领学生阅读文本,渗透学习方法和技巧、增强学生阅读技能,进行小组展示、品味语言魅力四方面,指出通过阅读名著能提高学生英语阅读水平。

参考文献:

[1]王亚琼.读简本小说 促英文写作[J].咸宁学院学报,2006(05).

[2]赵辉.赏析英语名著简写本,提高英语综合运用能力[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9(03).

[3]吴诗玉,王同顺.汉语阅读能力和英语词汇与语法水平在英语阅读中的优劣补偿研究[J].国外外语教学,2005(04).

[4]鞠秋红,王文宇.英语阅读中母语思维与英语水平之间的关系研究[J].外国语学院学报,2012(03).

第11篇

1 读研成本

1.1 机会成本

机会成本指因选择考研而“放弃”的机会所折合成的成本。通过中国新闻网挂网调查3个月显示,2015年已签约的本科生的平均薪资为3694元,从签约单位所在城市来看,选择在“北上广深”就业的本科生签约月薪为4364元要比省会城市的月薪(3692元)高出672元,比地级城市及以下的(3162元)高出1202元[1]。通过这组数据可以看出,本科生的就业薪资还是不错的,那么这也显示出,考研的机会成本不低。考虑到调查数据存在一定的偏差性,我们结合招聘会市场常给出的薪资作为参考,结合网上问卷调查将本科生毕业前三年的月薪均值暂定为3500元,那么三年就是126000元。

1.2 非机会成本

非机会成本主要由读研时期的消费成本以及此成本的投资收益损失费用两部分组成。

1.2.1 消费成本

据2014年《青岛早报》公布,山东省物价局、省财政厅、省教育厅联合下发的研究生教育标准称山东省高校研究生学费每年最高将达到8000元,专业硕士学费最高可达一万元[2]。三年读研学费即24000元。青岛高校研究生住宿费每年均值在1000元左右,学生生活费因个人差异而存在着较大差别,我们通过数据调查取均值按每月人均800元计,每学年在校时间取10个月,则每学年生活费为8000元,三年生活费、住宿费、学费之和即51000元。

根据相关调查,我们得知备考一年的资料成本大约在3000~4000元[3],更有甚者高达几万元。除购买考研资料之外,考生们还需交考研报名费150元,到报考学校进行复试,交通费用也由此产生。根据有关调查,考研期间的交通费用大约在800元。即其他成本共为950元。

综合以上两点,我们可以看出读研的消费成本C消费=51000+4000+950=55950元。

1.2.2 投资收益的损失费用

根据上面我们得知,读研的消费成本为55950元。如果这些费用不投资于教育,而是用于其他投资,那么研究生三年的非机会成本又将获得多少收益呢?我们以最基本的银行存款来进行假设,目前2015年的三年存款年利率为4.68%。所以三年所得利息为i=C投损=A×4.68%×n=55950×4.68%×3=7855.38元。

1.3 小结

读研总成本=机会成本+非机会成本,结合我们上面的理论,C成=C机+C非机。再根据我们调查到的数据C机=126000,C消费=55950,C投损=7855.38。则读研总成本C成=126000+55950+7855.38=189805.38(元)。

2 读研收益

2.1 读研期间所节约的生活成本

读研和工作不一样,读研期间居住宿舍,用餐食堂,虽有花费,却远远不及工作的花费数目。下面我们来算一下读研三年将会节约的生活成本,相关数据以青岛地区为例。衣,一年节约费用约为2000元;食,一年可节约2400元;住,一年的房租为12000元[4](此处是以合租为参考标准);行,一年节省的交通费用为960元。

综合上面的数据,我们可得C节=C节’×3=(C衣+C食+C住+C行)×3=(2000+2400+12000+960)×3=52080(元),即三年节约生活成本为52080元。

2.2 读研期间奖学金收益

伴随2014年秋季自费读研政策的施行,研究生奖学金制度也随之出炉。根据《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关于完善研究生教育投入机制的意见》(财教[2013]19号)文件,从2014年秋季学期起,将现有的研究生普通奖学金调整为研究生国家助学金,用于补助研究生基本生活支出。研究生国家助学金范围覆盖全国研究生招生计划内的所有全日制研究生。硕士生资助标准不低于每生每年6000元。具体标准由各级财政部门会同高等学校主管部门确定,并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和物价变动情况,建立资助标准动态调整机制[5]。读研三年即为3×6000=18000(元)。

2.3 毕业后薪资收益

从终生收益总和来看,到60岁,研究生收益总和比本科生收益总和高655574元。由于终身收入涉及时段较长,中间变数较多,所以上表只能粗略的代表终身收入预期。不过,毫无疑问,从长远来看,研究生薪资收益远大于本科生。(表1)

2.4 小结

根据C收=C薪+C节+C奖,在考虑研究生毕业后终身薪资收益的情况下,C收=2280244+52080+18000=2350324(元),相比于读研成本189805.38元,可以明显看出收益大于成本。

3 总结

第12篇

国务院常务会议近日部署完善研究生教育投入机制,决定从2014年秋季学期起,向所有纳入国家招生计划的新入学研究生收取学费。全日制学术学位研究生收费标准,原则上每年硕士生不超过8 000元、博士生不超过10 000元。

政策影响权利,权利影响生活。研究生再无“公费”一说——对于刚刚参加完考研的大四学生和正在准备考研的大学生而言,这是一则值得关注的消息。许多大学生网友在看到这样的新闻之后,发出了这样的感慨:本来想考研或读研的,这样的政策一出,还是决定不去考虑上研究生的事了。

高学历教育,是一块敲门砖。越是贫困家庭的孩子,这个敲门砖的作用就越发明显。许多贫困家庭的孩子,无法完成“拼爹”,只能“拼学历”。可是,研究生的自费政策,无异于抬高了研究生教育的门槛,提高了贫困人口向上流动的经济成本,让原本逼仄的向上通道愈发狭窄。如果“拼学历”都如此昂贵,那么,终有一天,普通人家的孩子可能什么也拼不了。

但是,研究生全部纳入自费,在笔者看来,虽然在短期之内可以对一些家庭构成经济压力,但是从长期来看,研究生自费是一种大势所趋。研究生全部纳入自费,并不需要全面被否定,仍然需要多个角度来解读。

一者,研究生教育阶段并非义务教育阶段,政府在法理上,也不应该继续为研究生提供学费。在理论上讲,研究生教育是一种“精英教育”。它和中小学教育以及幼儿园教育等“大众教育”,都有着很大的不同,在受众面上不可同日而语。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这样讲,免费的研究生教育因为受众较小而成为“少数人的福利”。而政府和国家站在公共利益的层面上,更应该在中小学包括幼儿园阶段实现“义务”。让研究生不再免费,可以将更多的教育资金节省下来,用到其他方面。

二者,我国当下的研究生教育体制,需要改革,完全的公费,并不利于激发研究生的“研究潜能”。无须讳言的是,当下研究生教育体制之下,无论在读研究生搞不搞学术,学术搞得如何,都基本会如期毕业。这样的研究生培养体制,和本科教育,没有质的区别。相反,欧美等许多国家的精英教育,就是完全自费。但是,说是自费,其实也并非自费。他们的研究生教育方式只是把学费以助学金和奖学金的形式发放下来了。在这样的体制之下,取得奖学金或是助学金,便可以成为研究生努力的目标。竞争意识自然会被激发出来。

研究生收费教育改革,从全部公费到部分自费再到全部自费,每一个步骤都存在争议。但是,笔者要说的是,任何一项制度,在所有人面前,都有公平性的一面。如果研究生的奖学金和助学金发放得合理,大学、学院和系、所都不存在克扣奖学金的现象,则完全的自费就不需要单方面的批判和全面的否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