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31 09:11:2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读研究生,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读研究生国家有补贴。根据《研究生国家助学金管理暂行办法》第四条博士研究生资助标准不低于每生每年10000元,硕士研究生资助标准不低于每生每年6000元。
扩展资料
第五条中央部门所属高校博士研究生资助标准为每生每年12000元,硕士研究生资助标准为每生每年6000元。
第六条地方所属高校研究生国家助学金资助标准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部门会同教育部门确定。中央财政按照博士研究生每生每年10000元、硕士研究生每生每年6000元的标准以及普通本专科生国家助学金分担办法,承担地方所属高校研究生国家助学金所需资金。
第七条各级财政部门会同教育部门建立研究生国家助学金资助标准动态调整机制,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和物价变动情况,适时调整资助标准。
(来源:文章屋网 )
国务院常务会议近日部署完善研究生教育投入机制,决定从2014年秋季学期起,向所有纳入国家招生计划的新入学研究生收取学费。全日制学术学位研究生收费标准,原则上每年硕士生不超过8 000元、博士生不超过10 000元。
政策影响权利,权利影响生活。研究生再无“公费”一说——对于刚刚参加完考研的大四学生和正在准备考研的大学生而言,这是一则值得关注的消息。许多大学生网友在看到这样的新闻之后,发出了这样的感慨:本来想考研或读研的,这样的政策一出,还是决定不去考虑上研究生的事了。
高学历教育,是一块敲门砖。越是贫困家庭的孩子,这个敲门砖的作用就越发明显。许多贫困家庭的孩子,无法完成“拼爹”,只能“拼学历”。可是,研究生的自费政策,无异于抬高了研究生教育的门槛,提高了贫困人口向上流动的经济成本,让原本逼仄的向上通道愈发狭窄。如果“拼学历”都如此昂贵,那么,终有一天,普通人家的孩子可能什么也拼不了。
但是,研究生全部纳入自费,在笔者看来,虽然在短期之内可以对一些家庭构成经济压力,但是从长期来看,研究生自费是一种大势所趋。研究生全部纳入自费,并不需要全面被否定,仍然需要多个角度来解读。
一者,研究生教育阶段并非义务教育阶段,政府在法理上,也不应该继续为研究生提供学费。在理论上讲,研究生教育是一种“精英教育”。它和中小学教育以及幼儿园教育等“大众教育”,都有着很大的不同,在受众面上不可同日而语。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这样讲,免费的研究生教育因为受众较小而成为“少数人的福利”。而政府和国家站在公共利益的层面上,更应该在中小学包括幼儿园阶段实现“义务”。让研究生不再免费,可以将更多的教育资金节省下来,用到其他方面。
二者,我国当下的研究生教育体制,需要改革,完全的公费,并不利于激发研究生的“研究潜能”。无须讳言的是,当下研究生教育体制之下,无论在读研究生搞不搞学术,学术搞得如何,都基本会如期毕业。这样的研究生培养体制,和本科教育,没有质的区别。相反,欧美等许多国家的精英教育,就是完全自费。但是,说是自费,其实也并非自费。他们的研究生教育方式只是把学费以助学金和奖学金的形式发放下来了。在这样的体制之下,取得奖学金或是助学金,便可以成为研究生努力的目标。竞争意识自然会被激发出来。
研究生收费教育改革,从全部公费到部分自费再到全部自费,每一个步骤都存在争议。但是,笔者要说的是,任何一项制度,在所有人面前,都有公平性的一面。如果研究生的奖学金和助学金发放得合理,大学、学院和系、所都不存在克扣奖学金的现象,则完全的自费就不需要单方面的批判和全面的否定。
不同学校软件工程研究生所需学习毕业的年数不同,但一般为2至3年。
软件工程是一门研究用工程化方法构建和维护有效的、实用的和高质量的软件的学科,涉及程序设计语言、数据库、软件开发工具、系统平台、标准、设计模式等方面。
在现代社会中,软件应用于多个方面,典型的软件有电子邮件、嵌入式系统、人机界面、办公套件、操作系统、编译器、数据库、游戏等,这些应用促进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也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生活效率。
(来源:文章屋网 )
1、研究生和博士不是都是硕士。
2、研究生包括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不过我们通常说研究生一般指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直接叫博士了。研究生是学历,硕士、博士是学位。
3、考研指的是考取硕士研究生。考博是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4、考取方法:
硕士研究生是在本科毕业取得学位后通过硕士研究生统一入学考试考取的,毕业后就是硕士学位。
博士则是在硕士研究生毕业取得学位后通过博士研究生统一考试考取的,毕业后就是博士学位。硕士和博士都有在职和全日制的。
读硕士,硕士一般读2-3年,最多不能超过5年;硕士之后如果还想读博,则通过博士考试,博士研究生一般为3年。
(来源:文章屋网 )
【关键词】 研究生教育;教育成本;投资收益率;回收期
一、研究生教育成本及投资收益的研究价值
2008年,由于世界金融危机的爆发,国家为缓解就业大学生压力,进一步扩大了2009年度研究生的招生规模,这就使本已捉襟见肘的研究生教育资源更加紧张,人大、北大、北师大等高校相继出台了“自费研究生”的收费方案,学费额每年5 000元~12 000元不等。那么,花几万元读研到底值不值, 是选择读研还是就业? 自费读研的成本和收益的研究就显得越发重要了。国内学者也对教育投资问题日益关注,而且已经有一些专门对研究生教育投资收益的研究。其中,孟东军、褚超孚(2004)估算出2003 年本科生、硕士生、MBA、博士生教育的收益率分别为:73 %、72 %、109 %、- 5 %。本文从研究生个人的视角来审视当前中国研究生教育的成本与收益问题,帮助毕业生判断究竟是就业好,还是读研佳?
二、研究命题的提出
为了将研究生的教育成本与收益问题具体细化,以便有的放矢,本文提出了三个研究命题。
命题一:攻读研究生的收益是否高于投入成本,即读研值不值的问题。
在2008年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大学生就业形势越发困难,导致越来越多的本科毕业生加入到考研大军中来。目前,考研人数早已突破百万,同时各大高校纷纷开展学费改革,减少公费扩大奖学金,研究生在校的教育成本呈上升趋势。另外,研究生供给的增加也加剧了研究生就业的难度,工作难找已不单是本科生问题,许多研究生都忙于考取各类专业资格证来为将来的就业增加砝码。研究生学习究竟值不值已是毕业生所面临的现实问题,投入大量的时间考研,同时还要承当屡考不中的考试风险和三年的无工作收入状态,这都是选择读研之路的投入成本。
命题二:如果研究生的收益高于成本,什么时候这种收益才能弥补学习的成本,即投资的回收期问题。
如果命题一得出的结论是读研有益,那么这种“益”什么时候才能被感知,什么时候才能抵销投入的前期成本。如果读研收获的知识是厚积薄发型,即对毕业研究生工作若干年后的收入才有显著贡献,那么读研的投资回收期就可能会比较漫长。但并不是所有研究生家庭都是殷实富裕的,如果家庭经济情况不好,尽早的收回投资现金流无疑对他们来说是大有裨益的。
命题三:研究生的投资收益率是多少,即人力资本投资收益率与资本市场投资收益率的比较。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宋国青(2007)认为,目前中国物质资本投资的平均回报率为8 %~9 %。如果研究生的人力资本投入的收益还比不上物质资本投资收益,那么为什么要将有限的资源投入到研究生教育中呢?所以,从合理配置社会资源的角度出发,也很有必要来测算一下研究生的投资收益率。
基于此,笔者希望得到:(1)用量化数据来证实研究生的收益高于成本;(2)研究生教育投资的回收期数值;(3)研究生教育的投资收益率数值,并且该值高于资本市场投资收益率。
三、研究生教育的成本收益分析
(一)成本分析
从经济学的角度看,教育是一种生产活动,是需要考虑投入产出关系的投资行为。由于教育活动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经济活动,因此,其成本有自身的特点。本文在此仅计算出针对研究生个人的成本,而不考虑政府对教育这种正外部性产品的投入补助。
接受研究生教育服务,必然要用一定的成本费用来换取这项服务的收益。本文将研究生个人教育成本划分为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直接成本包括两部分:一是考研期间的费用,包括信息查询费、教材和辅导资料费、参加辅导班费、报名费等;二是读研期间的费用,包括学费、住宿费和书本费、生活费等。间接成本包括两部分:一是机会成本,即个人因接受硕士研究生教育而放弃的工作收入;二是因投资研究生教育而放弃的利息收入、工作经验和晋升机会的损失、风险成本、就业成本、时间成本和心理成本等。风险成本是指在就读研究生期间,由于市场变化和社会各领域对人才需求的不确定性而承担的风险。比如此次全球金融危机,对就业造成很大的冲击。因为吃穿行是每个人都要面对的事情,所以在进行成本分析时,生活费不予考虑,并忽略个人间接成本的影响。
假定当前一个本科生准备考研,硕士研究生学制为三年,那么个人投资于研究生教育的成本由考研期间的费用和读研期间的费用组成,成本的净现值用公式表示为:
C: 个人投资于研究生教育的成本净现值;C1:考研期间的费用;Tn:硕士研究生第n年的费用(假定每年期初支付费用);i: 贴现率。
1. 考研期间的费用(C1)
研究生考试是一个高门槛的考试,每一个考研的人为了能在考研大军中获胜,不但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还发生一定的支出,从查找报名信息、购买教材和辅导资料、参加辅导班到支付报名费都是考研过程中的花销。笔者通过对调查问卷进行分析,在剔除极大值、极小值的影响后,发现考生的平均考研花费为1 200元,取C1=1 200元。
2.硕士研究生每年的费用(Tn)
首都经贸硕士研究生的学费是每年5 000元,其中公费研究生的学费全部由学校承担,自费研究生的学费全部由研究生个人承担。无论由谁承担,学费都是一种成本。在目前学校研究生收费改革的形势下,研究生收费是必然的趋势。本文在这里忽略公费、自费的影响,假定所有的研究生每年都要支付5 000元的学费。
根据调查问卷的结果,每位研究生每年住宿费为750、1 200、1 500元不等,在这里取均值1 150元,平均每位研究生每年书本费为320元。
读研期间的费用,由学费、住宿费和书本费组成,因此取T = 6 470元。综上所述,可得到投入成本表如表1所示。
3.贴现率(i)
贴现率以银行现行的贷款利率为准。因为大部分研究生没有收入来源,无论是考研期间的费用,还是读研期间的费用,都假定他们选择用银行贷款来支付费用。现行银行本币贷款六个月以内利率为4.86%,六个月至一年贷款利率为5.32%,一年至三年为5.4%,三年至五年为5.76%,五年以上为5.94%。因为研究生教育投资期限长,一般为三年,在教育期内投入的资金无法转移,均为沉没成本,所以本文选择三年至五年期利率为贴现率,即i=5.76%。
通过公式(1)的计算,得出C=19 572元。
(二) 收益分析
研究生的教育收益可分为预期未来增值收入、学术能力提升、奖学金收益、社会认同感等。其中,社会认同感指的是由于中国社会对高学历的价值认同而产生的潜在收益。例如更多的升迁机会、更高的尊重。考虑到工作经验和晋升、学术能力提升、社会认同感这些成本和收益一方面难以货币化计量。另一方面它们与未来的收入都有很高的正相关性,所以本文假定这些非货币类成本和收益都能在研究生教育的机会成本和预期未来增值收入中得以体现。
对于读研的收益分析,本文主要是通过本科生毕业后的年薪与研究生毕业后的年薪之间的差异来分析的,采用的数据是中华英才网第九期薪酬调查报告的数据再经北京统计局的北京市人均工资增长率调整后的薪酬数据。
根据调整后的2008年收入数据,本研究得到了研究生同本科生的年薪比的趋势图。
如图1所示,随着横轴年龄的增加,研究生的年薪增长速度在工作后的前六年中对工资增长的贡献是显著的。也就是说,研究生的高学历和高技能可以在工作的初始阶段带来一个强劲的上升动力,笔者把这一工作时期称为上升期。但是,这种学历驱动到了33岁以后就骤然停止,研究生和本科生的收入比值稳定在1.6∶1的水平上,笔者把这一工作时期称为定型期。这种变化可以用经济学中的信息不对称理论来解释,由于组织对新入职的员工的性格、品行、能力都不了解,就只能依靠他的学历来判断这个人的能力高低,于是高学历的人就容易得到表现和晋升的机会。上升期的高速加薪趋势是一个职场新人的工作能力逐步展示和逐步被组织认同的过程,当工作六年后,一个人的性格、品行、能力就都已经能被组织充分认识了,这时期学历的价值信号作用失效,于是研究生们的加薪速度和本科生们趋同了。因为在上升期中研究生有更多的机会晋升,他们就能以相对高的职位和薪金水平进入定型期,所以在定型期里研究生的平均年薪能稳定的高于本科生,大约是4万元的水平。正是由于这些持久的工资优势,所以读研的收益还是远高于成本的,图1在感性层面上回答了命题一,读研是值得的。
根据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收入数据,用SPSS软件的散点图分析发现,年龄对本科生和研究生收入的影响呈分段线性函数关系,在上升期即33岁以前随着年龄的增加,收入水平呈现出快速上升的势头,到了定型期即33岁以后,收入水平就随着年龄呈现一种缓慢递减的趋势。
笔者决定以年龄作为一个反映工龄的自变量来与因变量收入作回归分析。假定本科生的收入为income1,研究生的收入为income2,年龄为year。对年龄33岁以下(含33岁)数据进行回归,得到的回归方程Income1=-76 620+5 123*year,回归方程的R2=0.902方程拟合度很高,t值为9.109说明回归系数显著,方程拟合良好。Income2=-224 104+10 744*year,回归方程的R2=0.978方程拟合度很高,t值为16.226说明回归系数显著,方程拟合良好。对年龄在33岁以上的数据进行回归,得到的回归方程为Income1=122 737-1 140*year,回归方程的R2=0.990方程拟合度很高,t值为-35.988说明回归系数显著,方程拟合良好。Income2=189 368-1 696*year,回归方程的R2=0.972方程拟合度很高,t值为-20.782说明回归系数显著,方程拟合良好。
本科生及研究生学历平均年薪对年龄的回归曲线如图2所示。可以发现,研究生的年薪整体上显著高于本科生。在33岁前的上升期阶段,研究生的收入线斜率大于本科生收入线,表示该阶段研究生的平均工资增长率高于本科生,而后在33岁后的定型期阶段,研究生和本科生的年收入开始以同等的速度缓慢的下滑。这与图1的分析结论是一致的。
(三) 回收期的计算
投资回收期是指以投资项目经营净现金流量抵偿原始总投资所需要的时间。采用的数据来自上文分析所用的研究生收益与成本数据。研究生的学制为三年,项目初始,即第零年的投资是考研期间的费用,C1=1 200,第一年到第三年是硕士研究生每年的费用,T=6 470,第四年研究生就业领取工资,营业净现金流量使用上文分析得出的两年收益数据。
因为首先读研期间不能工作,研究生不能获得他们本科同学的工作收入。其次,研究生工作后的收入减去本科生的收入才是读研后体现出的增量现金流。所以,投资回收期的计算应充分考虑到机会成本因素。根据研究生投资项目的现金流量计算表可知在12年后,读研产生的收益才能弥补成本。投资回收期(PP)=(12-1)+ 13 006÷24 266=11.54(年)。也就是说,要在毕业八年六个月后即大概在35岁左右,研究生们才能弥补因读研而损耗的所有资源。这八年时间在个人的生命周期中,正是风华正茂的黄金岁月,有多少人愿意坚守八年的清贫(相对的)生活,难怪许多本科生们选择了直接就业。但是,曾说过“风物长宜放眼看”,如果一个理性人能以长远的眼光来看问题,就会发现一个26岁不毕业的研究生的工作生命是34年,头8.5年处于投资回收期,而后还有25.5年的投资回报期,长久来看这个人力资本投资还是合适的,研究生教育的价值是长期的。
(四) 投资收益率的计算
以上的分析解决了命题一和命题二的问题,但是投资的方式多种多样,除了人力资本投资,还可以将资源投入到资本市场进行间接投资,也可以直接投资于实体经济。笔者并不知道人力资本的投资是否合适,所以需要知道研究生的投资收益率是多少,只有人力资本投资收益率高于资本市场投资收益率,才能证明将资源投资于研究生教育是值得的。
首先,计算每年的净现金流量值NCFn。将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年份作为投资的初始年即第0年,将第n年的研究生年薪减去本科生年薪,求得第n年的净收入。由表1可知研究生教育的直接投入成本,净收入减直接投入成本就得到了净现金流量值。
接着,将净现金流量值代入公式(2)中,即可求得研究生人力资本投资的内含报酬率IRR。
因为人力资本投资在个人的工作生命周期中一直发挥着作用,这种投资的效益类似于复利,所以可以用投资的内含报酬率来替代人力资本投资收益率。
根据研究数据,笔者求得人力资本投资收益率为13.75%。将资金投入到研究生教育的收益显然高于长期储蓄。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宋国青教授认为,中国目前物质资本投资的平均回报率为8 %~9 %,这也低于人力资本投资收益率,说明在中国高级的人力资本要素还是稀缺的,研究生的扩招还是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当前,中国许多产业存在着投资过剩的矛盾,资源重复建设导致资本的边际收益不断下降,很有必要增加教育的投入来提升人力资本的质量,推动产业结构的升级,以高智力结构的现代服务业来替代高污染高能耗的旧产业,实现节能减排、构建和谐社会。
四、结论
从本文的分析结果上看,虽然研究生教育投资的回收期长达12年,但按现有的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的收费标准,个人攻读硕士研究生还是有较大收益的。近些年,由高校本科扩招带来本科生就业难,工资水平下降,促使本科生迫于就业压力而选择考研,出现了“考研热”现象。“考研热”是在个体理性预期下作出的合理选择,不是社会的盲目跟风,而是内在经济利益驱动的理性选择。并且,从社会总体角度来看,将资源投入到高等教育中是合适的,能带来社会的整体帕累托改进。
【参考文献】
[1] 孟东军,褚超孚. 我国研究生教育学费标准和实施方案初步研究[J]. 中国高教研究,2004(2).
[2] 加里・贝克尔. 人力资本投资[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
[3] 詹姆士・J・海克曼. 提升人力资本投资的政策[M].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
[4] Mincer.J.Schooling. Experience and Earnings .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for the National Bureau of Economic Research.1974.
[5] Martin Weale.A Critical Evaluation of Rate of Return Analysis [J].The Economic Journal. 1993.(103).
[6] P. Bennell.Rates of Return to Education in Asia: a Review of Evidence [J] . Education Economics. Aug. 1981.
[7] 朱国宏. 中国教育投资的收益:内部收益率的衡量 [J]. 复旦教育,1992(3).
[8] 陈晓宇,闵维方. 我国高等教育个人收益率研究 [J]. 高等教育研究,1998(6).
[9] 李实,丁赛. 中国城镇教育收益率的长期变动趋势[J]. 中国社会科学,2003(6).
[10] 陈建军. 上市公司投资回报率走高[N].上海证券报,2004 -11-2.
[11] 宋国青,卢锋. 经济转型成长与资本回报率演变――中国改革开放时期资本回报率估测1978-2005[R]. 专题研究报告, 2007.
[12] 中华英才网第九期薪酬调查报告[EB/OL].salary.省略/result9/index.asp.
留学生:虽然国内研究生一直处于扩招态势,但报考人数也在不断攀升,竞争仍非常激烈;国外读研一般都是申请制,当然竞争也同样激烈,除了语言能力外,他们还比较注重申请者本科阶段的GPA成绩。那么,国内考研和出国读研究竟应该怎么选?选择出国读研的都是哪类人?
张淑娟:要在国内考研和出国读研中作出理性的选择,我们就必须要对两者的优劣势进行理性的分析与比较。
先说国内考研,其优势主要体现在学费与生活费相对较低,而劣势部分则体现在以下几点:第一,国内考研竞争日趋激烈;第二,文凭的含金量和学历受企业的认可程度越来越受质疑;第三,欠缺实际操作的训练和职场实践机会。
再说国外读研,其劣势主要体现在学费与生活费成本较高,而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第一,能够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让思维更加广阔,而且国外的研究生教育一直保持了很高的水准,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研究和实际操作能力;第二,国外硕士学位采用申请制,而非残酷的一考定前途,而且申请国外研究生,可选院校以及专业也多,各国每个院校对学生要求不同,学生可根据自身的情况制定合适的留学方案,因此申请难度相对较小;第三,国内的研究生学制通常是2-3年,以3年居多,而国外的研究生学制一般是1-2年,两者相比,赴国外读研可以比国内的同龄人早1-2年硕士毕业,开始职业生涯。
综上所述,学生应根据自身的经济情况、学习目标以及职业规划,结合国内外读研的优劣势,作出对自己最有利的选择。
目前,中国主要选择出国读研的人有三类:第一类,是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有更高的学术追求,希望到国外接受更好的教育;第二类,是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学生,由于国内研究生尤其是热门课程的竞争非常激烈,导致录取率低,而国外有些优秀学校采用宽进严出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深造的门槛,符合他们的需求;第三类,是明确想读研,出于双保险考虑的学生,做国内和国外读研的两手准备。
留学生:目前,比较热门的留学目的国有哪些?它们在学制、费用、申请条件及方式上有何不同?
陈军:研究生最热门的留学目的国依然是以英语为母语的国家,例如美国、英国、澳洲、加拿大。第二梯队是新加坡、法国和中国香港。第三梯队就是韩国、日本、德国等。
学制上来说,一般是1年或者2年,但是也有个别项目,例如范德堡大学金融项目是9个月,以及澳洲有一些项目是1.5年的。在四大最热门留学国家里,美国和加拿大的研究生项目多以1年或2年为主,英国基本上都是1年制,澳洲有1年、1.5年以及2年之分。
费用上来说,因为学制不同(1年或2年)、专业不同(例如法学研究生学费普遍偏高),以及学校地理位置不同(大城市生活费用更加高)等因素的影响,所以具体费用很难一概而论。但是均摊来说,最贵的是美国,1年大概需要40万人民币,要是你读的是一个2年的项目,大概下来需要80万。而最便宜的当属香港研究生,1年总的费用是30多万。
申请条件上来说,除了普遍需要的文书(简历、推荐信、个人陈述或者小论文)、本科成绩单、语言成绩(IELTS或者TOEFL)之外,一般还分为需要考G(GMAT或者GRE)派以及不需要考G派。一般美国、加拿大、香港都需要考G,而英国跟澳洲更多的是不需要考G。当然也有例外,如很多美国的法学专业就不需要考G,而英国伦敦政经大学的金融项目却需要提供GMAT成绩。
申请方式上来说,以前还分为网申以及纸申,但是随着网络的普及和环保意识的增强,现在绝大部分学校都采用网申方式。最简便的一些项目,从申请到录取都只需要通过网络操作即可完成。然而也有很多的项目,申请阶段是需要寄送学校官方成绩单以及存款证明的。甚至还有个别的学校,如今年英国帝国理工大学的会计项目,递交网申之后,连推荐信都要密封寄送过去,实属罕见。
总的来说,因为国家不同,学校总量繁多,所以学制、费用、申请条件及方式这些都很难一概而论。这也是为什么申请工作是一门非常细致的活,以及对从业者专业性要求极高的原因所在。
留学生:对申请读研的学生,国外院校一般会对平均成绩、相关语言考试成绩等有所要求。如果学生现在已经在读大四或者已经毕业,没办法再改变平均成绩,那是否就意味着他要与申请失之交臂了呢?
陈军:语言成绩的话,还是很多项目会有最低分要求的。比较常见的有要求雅思最低7分,托福最低100分。这也很容易理解,语言是学习的基础,学校会认为一个学生的语言成绩必须达到某个成绩才能够胜任课堂的学习。但是对于GPA和G考这些,绝大多数学校是没有最低分数要求的。
对于那些成绩已经成为既定事实的,一方面得客观承认这会对申请有所影响,另外一方面,要知道国外大学的录取从来都不是一刀切的,硬件条件只是占了他们整个录取标准的一部分,当然具体占多少,不同学校会有不同的标准。举个例子,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金融项目给我们的答复就是:test scores account for about 40% of the whole admission review while the other 60% rest on evaluation of the applicant's soft characteristics such as analytical skill, communication skill, motivation to pursue his/her goal. 从这个回答可以看出,硬件条件只是占了40%,其他60%是考察你硬件之外的软性技能。所以申请者一定要通过文书体现出你申请学校所看重的能力。
陈军: 纠结于公立大学跟私立大学的情况,大部分发生在高、本申请阶段。研究生阶段的话,很少有学生会特别在乎公立大学或者私立大学:一是因为学费的差距没那么明显;二是研究生阶段,私立大学的教育质量普遍比公立大学更加好。
研究生阶段的话,“中国式标准”的特点是非常看重综合排名,简单说就是美国看US News,英国看TIMES,澳洲看“”。虽然在业内,注重排名的选校方式经常受到质疑,但是我认为选校看排名还是有一定道理的。因为US News以及TIMES的综合排名,它们的基本规律就是排名越前,名气就越大,中国人的熟悉程度就越高。而且由于信息不对称,中国企业招人时普遍也是参考综合排名。连用人单位都参考综合排名,学生以及家长如何能够不参考呢?
所以,我的个人建议是,对于职业规划是毕业回国的学生,为了满足中国企业喜欢名校的情结,可以适当看重综合排名。但是对于那些想要留在美国工作的学生来说,其实更加重要的还是看重专业排名(例如TFE排名)以及local frame。
专业排名方面,乔治亚大学的市场营销硕士,该项目在research 这方面绝对是美国先驱,地位就类似西北IMC。硕士生通常是在导师的带领下一起做项目,这些项目都由一些大公司所赞助的,例如Coca-Cola、IBM 、 Microsoft,所以学校把名字都改为了Coca-Cola Center。整个项目非常紧凑,就业前景也是所有项目里面最好的。但是这所学校的综合排名是60位,在中国的名气远远不如排名前30的纽约大学和排名前10的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假如要回中国就业的话,你可以选后两所,假如你想要留在美国工作,那就必须是乔治亚大学了。
local frame方面,大家都知道《越狱》里面的天才Michael Scofield,他在剧中的设定是Loyola大学毕业的。为什么是Loyola University?因为这学校在波士顿就有着非常好的local frame。但是它的排名却一直徘徊在综合排名100之外,2017年也只是勉强跻身99名,所以又有多少中国学生会知道或者选择它呢?但如果说你毕业之后是打算在大Boston地区就业的话,那这所学校是非常值得考虑的。
留学生:根据一项调查报告显示,中国学生普遍好读商科,平均每10个申请出国读研的中国学生中,就有7人选择商科,这7人中又有5人选择金融。在专业选择上,你认为这种功利性值不值得提倡?
张淑娟:实际上,商科不管是在国内,还是国外都属于热门专业,大部分中国留学生在专业选择上会有就业问题等比较现实方面的考虑,这样无可厚非,而且有些学生确实对商科很感兴趣。对此,我个人的意见是:第一,不提倡不考虑学生特点,盲目跟风地选择热门专业。
第二,在专业的选择上,应结合多方面的考虑,选择一个真正有利于学生成长的专业。
郭梅晋:商科普遍被认为未来就业前景和预期收入都不错,然而实际上并不是这样的。某些商科的专业,比如Marketing 和Business,其实就是中国大学里的市场营销和工商管理,这一类的专业门槛相对比较低,不少海外的大学专门开设这类专业就是为了招收国际学生。但现实情况是,很多学生在办理出国留学这件事情上并没有做充分的准备,导致在专业选择上不知所措,一般的中介顾问也没有能力为学生做规划,在没有明确的职业人生规划的前提下,学习一个(自以为)相对轻松,也不会太水的专业已成为很多学生的无奈之举,因为“商科”已经变成了一个“不会吃亏进可攻退可守”的专业选择了。
留学生:很多学生是在经过几年的大学学习,对未来有了更清晰的规划后,才选择跨专业出国深造的。对这类想要转换专业的学生,你有何建议?他们需要做哪些准备?
陈军:第一,一定要找合理的专业转。因为研究生毕竟是小众学位,你想转但是不一定有这样一个专业让你转,例如你想学外贸,国外就没有这个专业。第二,大部分的专业是会有背景要求的,也不是你想要转就能够转的,例如法学研究生硕士就要求你本科必须是法学专业。第三,假如真的要转专业,必须提前了解要转专业所需要的学术、活动以及实习等等要求,并通过学习(修读第二专业、辅修甚至旁听等等)、活动等体现出你已经具备目标专业所必备的素质。
留学生:国外研究生都是如何给导师“打工”的?学校一般都会提供哪些实习机会?
陈军:国外某些专业或者学生会有机会协助导师进行课题研究、实验,为导师的项目做一些基本的工作,辅助导师编写论文,等等。导师也会给这些学生对应的payment,所以学生一般都会戏称教授是他们的boss,他们是给教授“打工”。
实习机会的话,不同国家有不同的政策规定。以美国为例,学校一般会安排在毕业前后进行2种实习,分别是CPT和OPT。CPT安排在毕业前,目的是锻炼学生去相关公司工作的能力,为以后的实习打下基础;OPT安排在毕业之后,OPT的工作内容要求与所学专业领域相关。另外,很多大学会跟企业有合作,课程设置里面就涵盖了到企业实习一段时间的机会。
留学生:以美国为例,美国的教育体制与我们有着很大的差别,美国大学本科阶段许多学生会参与co-op计划,提前接触到实习和本专业的实操,无论是对以后的实习还是就业都大有裨益。而研究生的课业压力远远大于本科生,许多国内毕业的本科生去到美国念硕士,光是完成作业就要每天看书到凌晨,更别说找时间去融入美国社会了,结果往往只能匆匆应付完学业,所以一度有“研不如本”的说法。对此,你怎么认为?
陈军:研究生学位是属于职业导向性的学位,所以单纯从学术上来说,一两年的研究生学习肯定是比不上四年的本科学习的。但是研究生也有自己的优势:一方面,你能够花更短的时间跟更少的金钱就拿到学位;另一方面,在研究生阶段,学生的学习目标更加明确,职业规划更加清晰,学习起来更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留学生:其实无论是在国内读研,还是出国读研,学生们最终的目的还是增加自己的就业竞争力。尤其是在留学“精英化”逐步向“大众化”扩展的今天,他们怎么才能将出国读研的价值发挥到最大化呢?关于就业他们该如何给自己定位?
张淑娟:赴国外读研,除了专业方面的学习外,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那就是它可以提升逻辑思维、学习能力与动手能力,进而将自己出国读研的价值发挥到最大化。为此,我认为学生应该在国外读研的过程中,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要明确自己未来的发展目标与做好远景规划,要立志在研究生阶段积累到尽可能多的收获和成果;第二,要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加深思考深度;第三,要培养科研能力,积极参与社会实践。
至于未来就业的定位,我觉得留学生应清楚认识到:虽然他们与国内读研相比,会具有一些优势,但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竞争依旧会很激烈。因此,在国外留学时,学生应该对自己的职业有初步的规划,并定好未来的发展方向,与此同时,结合自身特点、兴趣与特长等找准自己的定位,在学习中不断成长。
陈军:第一,不要为了读书而读书,而是有选择性地去读。要注重对于职业相关的最前沿的知识或者技术的学习。第二,注意专业领域上人脉关系的培养,这个可能短期看不出效果,但是对于你长期职业规划是有直接帮助的。第三,最大程度地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最理想的情况是能够达到native的水准,这样才能确保以后的晋升不会因为英语而受到限制。第四,尽量在毕业之后留在国外工作一点时间,一段国外的工作经验会给你一个更高的平台。
就业的话,建议学生应该摆正好心态,从找到自己兴趣或者适合自己的工作开始,把目光看长远一些,毕竟对于很多行业来说,只有经验跟学术完美结合才能有更多的发展空间。
留学生:有一部分学生选择赴海外读研的原因之一是为了移民,他们出国后在这方面可享受哪些待遇?
张淑娟:每个国家的移民政策与移民项目有所不一,因此,基于留学国家的不同,学生在完成学业后,在移民的选择上将有不同的待遇。
关键词: 研究生 职业生涯规划 辅导员
随着我国研究生教育的快速发展和研究生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高校的未来发展定位,研究生已经成为高校工作的重要目标群体,而研究生职业生涯规划是研究生培养过程中日益突出的问题。为进一步做好研究生教育工作,切实了解研究生目前真实的职业生涯规划情况,以便更好地为广大研究生提供职业生涯服务,经过前期精心设计和准备,笔者通过问卷的形式对研究生进行了调查,并据此进行科学的分析和研究。
一、目前研究生职业生涯规划基本情况
1.调研样本的基本情况。
此次共有来自南京航空航天大学14个学院的612名2011级硕士研究生参与调查,各学院参与调查的人数为该学院2011级硕士生总数的30%左右。问卷共30题,内容主要涉及:研究生基本情况、心理状况、教育管理及培养、职业生涯规划、价值观等。
2.关于读研动机。
为了有针对性地开展新生入学教育,正确地引导新生对研究生生涯进行规划,并促进研究生新生健康全面地发展,我们首先要明确学生考研动机和选择南航读研的原因,据此调查新生通过研究生阶段的学习最想获得什么。如果新生缺乏对研究生学习的正确认知,那么他们的研究生生活有可能一开始就处于迷茫状态,不知道何去何从。
大部分研究生选择读研有明确的目标。有27%的新生是为了发展自身素质;31%的新生出于就业压力考虑;有19%“热爱做学问”;但仍有23%的研究生处于从众心理或其他原因选择了读研。
3.关于生涯规划。
研究生阶段和本科阶段存在着许多不同之处,当学生考研目标完成,进入研究生阶段进行学习时,存在诸多困惑和不确定性。因此,对未来学习、工作、生活是否有良好的规划会直接影响到研究生自身的发展。
只有41%的研究生表示“自己有明确的目标和打算,并能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并适时调整”,其他学生没有明确的目标和方向。
4.对于就业的预期。
就业是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分析研究生对就业的基本看法,针对持有不同就业观点学生群体进行相应就业指导,引导学生正确地看待将来所要面对的压力,端正心态,提前做好心理准备,有利于激励学生在研究生阶段积极进取,拥有一个充实、有意义的研究生生活。
大部分研究生对就业没有做好心理准备。只有27.29%的学生有明确的意向单位,且对该单位有所了解,并能针对该单位的用人标准,不断地提升自己的能力,为就业做好充分准备。另有7.84%的学生准备进一步深造。
二、目前研究生职业生涯规划中存在的问题
根据上述数据分析,可以发现,从研究生自我因素来看,目前研究生对于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还存着许多问题。
1.考研动机不纯。
相当一部分人(31%)是为了回避就业压力而考研,23%是从众心理,也有一部分学生是不满意目前的工作,辞去工作后读研。这些学生在考取研究生后,就认为肯定能找到比本科生更好的工作。一部分人仅为文凭而读研,并非对专业本身感兴趣,毕业后也不想从事与专业相关的工作。这就使很多研究生在考研时盲目地选择专业,因此这部分研究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既无前瞻性又无目的性。
2.在读研期间没有合理的计划。
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有相当一部分研究生(比例为59%)不清楚自己读研期间的发展计划,甚至有2%的研究生对此一点都不了解。一方面可能是因为学校未提供适当的职业生涯辅导,另一方面也体现了学生本身对职业生涯规划认识不足。因此,硕士研究生在入学初期就应该在导师、辅导员的指导下制订好读研期间的整个发展计划,并有目的、有条理地完成。
3.没有认真考虑过自己未来职业的发展。
可以看出,只有35%左右的硕士研究生对未来自己的职业发展有明确的意向,接近10%的研究生从未考虑过自己未来职业的发展。未考虑的原因是多样的,一些学生认为船到桥头自然直,只要拿到了研究生文凭,以后总会找到好的工作,实现职业抱负;还有一些学生对自己认知不清,定位不明,因此不知道自己要什么,怎么去实现自己的职业期望。
4.研究生的价值观偏颇。
现在的研究生生源结构趋于年轻化、直升化。本科毕业读研的研究生很多从未参加社会实践工作,对社会环境不甚了解,对工作有较高的期望值。调查显示,只有8%的研究生毕业后选择深造,其他都选择直接就业。毕业生就业时往往关注的是薪水和发展空间,而企业在注重高学历的同时,更注重毕业生的人品、团队意识、责任意识、对岗位的认同度等,大多数研究生毕业后往往不能满足用人单位的要求。
三、从辅导员角度探析研究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路径
《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指出:“辅导员、班主任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学校从事德育工作,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研究生辅导员工作的首要目标和核心任务应该是对研究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而研究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开展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因此,研究生辅导员应高度重视研究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针对以上调研结果,结合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就业工作实践,研究生辅导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工作。
1.辅导员应成为研究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引导者。
研究生辅导员应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积极向学生渗透职业生涯规划理念,帮助学生树立职业生涯规划的观念,强调每个学生都是可育之才,积极鼓励学生通过发现和发展自己的先天素质与潜能,在未来事业中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辅导员应引导学生认识自我、分析自我,帮助学生寻找个人核心价值观,了解自己的职业性格、兴趣和才能;帮助他们运用科学的发展观树立正确的职业生涯规划观念和职业理想,将现在的“专业学习”的观点转变为“职业准备”的观点,从“知识积累”转变为“职业生涯资源积累”。
2.辅导员要帮助研究生了解自我、经营自我。
自我认识是职业生涯规划中的第一步,也是关键性的基础工作。职业生涯规划只有在对自我充分了解的基础上才能进行,才能制定出符合个体特点、符合个性性格、能力特长,以及兴趣爱好的职业生涯策略。只有关心自己的成长和未来的发展,才会主动进行生涯规划,才能积极规划自我,才能在规划的指导下逐步走向成功。因此,帮助学生了解自己,显得尤为重要。在了解自我的基础上辅导员也应该帮助学生经营自我,鼓励学生在学习专业课程的同时选修非专业类课程,例如艺术类、人文类选修课,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和兴趣;为学生搭建平台,鼓励学生针对自己的能力特长、兴趣爱好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文体活动;邀请成功人士特别是校友举办成才讲座,让学生自己去感受和感悟,有所感悟才能有所触动,才会有所行动。
3.辅导员要积极开展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
综合能力是用人单位选择学生的依据。用人单位不仅考核其专业知识技能,而且还考核其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辅导员一方面开展课外活动,构建多方位、多层次的学生发展平台,如职业生涯设计比赛、合唱比赛、科技节、素质拓展训练、模拟招聘等。另一方面加强对研究生社会实践活动的辅导,为研究生提供必要的职业技能训练的机会,帮助他们学会与他人合作。目前,有些学校组织学生参与的暑期“三下乡”活动、“青年志愿者”活动、社会暑期实践、研究生助管等,都是职业训练很好的形式。这些活动的开展与实施,启发学生对自身生涯意识和对工作及社会环境的认识,从而帮助学生了解自我、规划自我,合理制定自己的生涯发展规划,不断发挥自我潜能。
4.辅导员要建立研究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个性化服务体系。
研究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是从纵向上,辅导员应针对研究生不同的发展阶段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要注意做到区别对待,各有侧重。在研究生一年级阶段,职业生涯教育可以主要讲授职业与职业生涯的基本理论、自我认知等。在研究生二、三年级期间,则应有针对性地进行就业指导,侧重讲授求职技巧、就业政策等。二是从横向上,辅导员应针对不同的研究生个体提供不同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研究生辅导员主要工作职责是对研究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及日常事务管理,因而对研究生各方面情况相对比较了解,清楚学生的心理状况。辅导员正是可以利用此优势接受研究生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的个体咨询。
5.辅导员充分发挥导师的引导作用,全方位实现研究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由于高校研究生实行导师负责制,导师是研究生发展的引导者、促进者,甚至是人生价值的构建者,对研究生具有全方位、终身性的影响。导师帮助研究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可以使研究生走更符合自己专业发展的道路,将自己的专业和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紧密相连。因此,辅导员在导师和研究生中的桥梁作用就显得至关重要。辅导员应在对研究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过程中积极邀请导师加入,依靠学校的鼓励政策为导师搭建职业生涯教育的平台,使导师在承担专业知识的教学科研之外,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成为研究生人生与职业方面的导师,两者共同构建研究生的职业生涯教育体系。
参考文献:
[1][美]杰弗里·H·格林豪斯.职业生涯管理[M].王伟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关键词】省属高校;研究生;就业问题;对策
0 引言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研究生招生规模不断扩大,研究生就业问题也日益凸现,尤其是在科研平台、研究经费、师资力量、办学条件都相对薄弱的省属高校培养的研究生,其就业竞争力日益缺乏,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全国研究生毕业人数逐年增加,竞争日益激烈,大部分公司的招聘研究生需要“985”、“211”学校甚至海外教育背景,省属高校的研究生因而直接被一票否决,根本得不到面试机会,即使有能力也找不到理想的岗位;2)一些大型国企、外企由于编制逐渐额满,接受毕业生的能力逐渐减小,因而“优中选优”,首先考虑了名校研究生;3)择业地区过于集中,就业竞争加剧,大多数研究生都优先选择发达城市、沿海城市或者省会城市作为工作地点,从而导致就业行业相对集中,就业范围狭窄。因此,如何缓解研究生就业压力尤其是省属高校研究生的就业压力,提高研究生就业率成为省属高校亟待解决的问题。
1 省属高校研究生就业难的原因
1.1 总体供需失衡
随着研究生不断的扩招,规模迅速扩大。据统计, 2000年全国招生研究生6.5万人,2012年增加到47.76万人,平均每年递增18.1%,直到2013年,研究生报考人数高达130万[1]。但是, 社会对研究生的需求却没有明显的增长,无法提供足够的岗位给研究生,特别是某些热门的专业岗位人员趋于饱和,不升反降。在这种大环境下,无论对研究生群体还是个人都是不利的。另一方面,目前企业招聘研究生,动则需要“985”、“211”名校教育背景,在这种趋势下,省属高校研究生已毫无竞争力可言,直接被挡在了门外。
1.2 研究生教育质量下降
近年来,我国研究生招生人数不断攀升,而高校师资、教学设施、科研设备的扩展速度却没有跟上,尤其是省属高校,很多导师根本没有供学生研究的项目与课题,从而使得学生的能力得不到锻炼和提高。此外,导师指导的研究生过多,很多研究生几乎是处于“放羊”状态,一年中只能和导师见几次面,有力指导根本无从谈起,且无法在实际的项目中得到锻炼,如此培养出来的研究生的质量和水平不得不引起质疑。同样由于省属高校缺少科研项目的驱动和科研平台受限,教师甚至管理者对新的科学技术发展没有充分的认知,导致研究生课程设置跟不上技术进步,培养内容和环节跟不上技术更新,脱离社会需求。这些都造成了省属高校研究生就业难的问题。
1.3 研究生自身的原因
研究生自身所存在的种种原因也限制了其就业能力和就业取向,主要表现为:1)很多省属高校的研究生读研动机不明确,并不是为了科研兴趣而读研,或者为回避就业压力而读研,或者跟风读研,对入学的学校不加考虑,抓着就读。调查数据显示,因为科研兴趣而选择读研的研究生比例逐年降低,2013年仅为4%,而抱着单纯的就业目的而读研的人所占比例超过了50%。读研的动机不科学,直接导致了研究生对科研兴趣不高,努力程度不够。2)研究生自身不注重个人能力的提升,包括组织、沟通、领导、创新能力和学习能力等。研究生群体普遍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较高的知识水平,但是一部分研究生忽视了个人能力其他方面的提升,使自身缺乏核心竞争力。3)有很多省属高校的研究生往往心理期望过高,每个人都想进入好的企业,到经济发达、工资待遇好的大城市发展,直接面对“985”、“211”高校的研究生的竞争,往往被淘汰,出现了“有地方没人去,有人没地方去”的现象。
2 促进省属高校研究生就业的对策
针对目前省属高校研究生就业所出现的问题,本文提出以下几点对策,可以一定程度的缓解省属高校研究生的就业压力,提高就业率。
2.1 以制度调控研究生供需平衡
相关部门应该出台相关政策,控制供需失衡的局面,主要手段有:1)适当调节研究生招生的地区分布,引导研究生向生源地就业,并增加西部就业的优惠政策,缓解发达城市及东部地区就业压力。2)出台扶持企业吸收省属高校研究生就业的相关政策,如对接纳学生见习和实习的企业给予税收优惠或专项补贴,以调动企业吸纳学生实习的积极性,引导企业为未来发展选择、储备人才。3)鼓励优秀毕业生自主创业,优化创业政策。在新增就业岗位不足情况下,鼓励毕业生自主创业自谋出路,同样可以促进研究生就业,通过简化审批程序、提供低息或无息贷款、实行税收优惠或一段时间内的免税政策等,鼓励学生自主创业。同时,鼓励举办多种形式的创业培训,指导帮助个人自主创业。
2.2 加强研究生教育改革
学校要根据自身发展定位和社会对不同专业的研究生的需求,制定科学的发展规划并制定具体改进措施。对于省属高校,改进的主要措施有:1)以研究生培养为抓手,提炼学科方向,整合科研力量,培养科研团队、创建科研平台。目前省属高校科研力量薄弱主要因为学校(院)难以凝练研究方向,因而难以获得资金投入,基本没有科研平台,教师在科研方面单打独斗,因而在指导研究生方面,无课题、无平台、无精力,学生素质难以得到提高。2)明确培养目标,提炼专业特色,确定人才服务面向。省属高校在制定研究生培养方案时,除了跟进科学技术的发展,还要着眼于行业需求和特色,充分利用区域优势,考虑地方特色需求,有目的为所属区域和地方经济发展输送高端人才,争取最大可能就地“消化”研究生。3)实行导师和研究生淘汰机制。以科研经费、科研平台、往届学生就业率等指标对导师进行考核,适当提高考核门槛,不符合条件的导师要限制或者暂停招收研究生。以专业能力综合评估排名为基准,对学生实行一定比例的淘汰,剔除“混学位”的或能力的确较差的学生,以此提高研究生整体素质。4)建立校企联合办学或合作培养机制,吸引科研院所和企业一线高级技术人员参与研究生培养工作,充分发挥科研院所和企业在工程技术实验设备和科研经费等方面的综合优势,着力提高研究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并提高了研究生将来在联合院所或企业就业的可能性。
2.3 注重研究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研究生综合素质的高低对其就业有决定性的影响,研究生在校期间既要加强理论学习又要增进社会实践,以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为根本目标。在学识方面要做到: 一是具有哲学的高度。研究生是国家培养的高层次人才, 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担负着经济发展、科技进步、民族振兴的重任,要深刻认识到自身的历史使命和重大责任, 要从全局、大局分析,考虑问题。二是具有专业的深度。做学术要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忍得住寂寞, 耐得住清贫, 在深入学习的基础上力求有所建树。要瞄准科研的最前沿,把自己研究的领域向纵深推进。三是具有基础知识的广度。在专业学习外,要了解时事, 关注民生,扩大自己的知识面。
3 结语
省属高校研究生就业竞争力相对薄弱,为此,政府要通过政策调整、优化地区人才配置,学校要不断提高教育质量,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研究生个人应该积极进行生涯规划,努力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着力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只有这样才能使得省属高校研究生就业难的问题有所改观。
关键词:研究生 心理压力 原因 对策 导师
中图分类号:G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5(b)-0240-02
2012年5月,清华大学一名研究生被诊出患有急性精神障碍,就医时不辞而别。失踪三日后被发现浮尸河中,警方排除他杀嫌疑,判断是跳河自杀身亡。家属称其精神变化导致轻生的原因“可能是学业压力大”,同学也证实,时常听到严俊说论文有难度,怕无法顺利完成。对于严俊的死,家属分析,可能缘于毕业前产生的一系列压力。因心理问题导致休学、退学、甚至自杀的事情时有报道。这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促使我们关注研究生的心理压力状况,探询其压力产生的原因,以便寻找解决的对策,避免类似的悲剧再度重演,让研究生为我们民族的伟大复兴和全面建设小康目标作出应有的贡献。
1 新时期研究生心理健康问题现状
从总体上来看,大部分研究生的思想和心态是表现为健康向上的。但是,由于研究生正处于学业、求职、恋爱、婚姻等人生的关键阶段,与本科生相比,不仅要承受来自学术和就业上的压力,更要承受日益增加的来自经济和家庭责任的巨大压力,因此关注研究生心理健康显得尤为重要。不断出现的研究生自杀事件表明研究生的心理问题,它直接影响着高校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影响着研究生家庭的健全和社会的稳定,已经成为影响到研究生成长成才的一个重要的因素。
2 研究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
2.1 当前研究生教育中出现的问题是研究生心理问题凸显的客观原因
教育规模扩张过快,人才培养质量难以同步提高。自高校大扩招以来,我国高等教育规模先后超过俄罗斯、印度和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实现了高等教育大众化,用10年时间走过了其他国家30年、50年甚至更长时间的道路。高校招生规模迅速增大,即过快升级可能导致高校教师的质量呈下降态势,而招生人数增幅过大,可能导致学生的素质下降,师资队伍建设赶不上大学生的增长,高等教育总体教育教学质量降低。
2.2 来自社会各个方面的压力是研究生心理问题凸显的重要原因
2.2.1 经济压力
随着研究生收费制的实施,很多研究生要缴纳高昂的学费,而现在很多学校研究生的学费达到了上万,这对刚毕业的本科生来说是个很大的压力,而且有些研究生在本科生阶段已经办理了助学贷款,所以在他们读研期间,背负了巨大的经济压力。而虽然高校提供研究生补助,但是这些补助是难以满足日常生活所需的。部分研究生为了减轻经济负担,花了大量的时间去做兼职。
2.2.2 学业压力
随着研究生的招生规模不断扩大,招生学校也加大对研究生培养的管理力度。为此,培养单位在学业和科研方面对研究生毕业提出了更高的限制条件。每个硕士生导师带的学生数量也在逐渐增加,导师总体能力不足以应对扩招的局面,就出现的放羊的现象,导师没有时间指导学生,只能依靠师兄带师弟的模式或者自己去摸索,很多研究生出现了焦虑的心情。
2.2.3 就业压力
随着我国高校扩招以来,我国的大学教育已经有精英教育转为大宗教育。研究生已不再是“黄金女儿不愁嫁”。如今研究生的就业形势是,找个工作不难,但是找个理想的工作不容易,很多研究生不得不“低就”。研究生读研、读博都是付出了很大的代价,他们读研的动机都决定了他们对研究生毕业能找到一个好工作报了很大的期望,而现实却给了他们研究生的心理落差,很多人开始失眠、焦虑。心理问题也随之产生。
2.2.4 情感压力
现在的研究生由于学业、科研压力大,生活圈子较小,而研究生阶段都是小班教学,能接触到的人很有限,特别是女研究生,在网络上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女专科生是小龙女,女本科生是黄蓉,女硕士是李莫愁,女博士是灭绝师太”。这些位于社会金字塔结构中的中上层的被人们视为精英群体的女硕士研究生,却成为了婚恋塔下的困难户。
2.3 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滞后是研究生心理问题凸显的次要原因
当前,很多学校并没有把心理健康纳入研究生的培养方案中,而心理健康教育只是针对本科生开设,而负责研究生思想政治的老师缺乏心理专业知识和技能,使得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滞后。
3 研究生心理健康问题对策
3.1 研究生要加强自我认识与自我教育,提高心理承受能力
一方面研究生在学习和实践中要不断加深对自己、对社会的认识,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学会调控自己的情绪,不断提升自我调控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另一方面,研究生要加强自我教育,积极学习和掌握心理健康的有关知识,培养自己的辩证思维能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同时研究生也应该努力提高自我心理承受能力,遇到困难时多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3.2 学校应建立和完善研究生的心理咨询体系,实现心理健康教育规范化
建立和完善研究生的心理咨询体系是开展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种基本形式。一方面,研究生刚入学时对新生进行心理健康调查并建档,掌握研究生新生心理健康的基本状况,以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或咨询或治疗的针对性;其二,针对实际情况及时开展经常性的心理咨询,并特别注意做好新生入学适应和毕业生就业的心理咨询,有针对性的做好咨询和指导,避免产生心理障碍。
3.3 充分发挥导师在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
导师参与是研究生心理教育一个不可或缺的因素。但是,目前导师在研究生心理教育中的作用并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研究生在学期间,远离父母,联系紧密、接触最频繁的就是他们的导师,导师成了他们最得以亲近、依赖和敬仰的人。因而,导师在研究生的成长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和影响力。因此,我们要高度重视兼充分发挥导师在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通过对导师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培训,培养导师对研究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增强导师与研究生进行心理沟通的技巧,提高导师对研究生心理问题的敏感性和洞察力,使导师自觉地将对研究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到带教职责中,拓宽导师对研究生关心、指导的范围。
参考文献
[1] 湖北省教育厅思政处,湖北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为了不应逝去的生命—— 湖北省高校大学生自杀情况调研简要报告[C].全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论坛论文选编(二),2008.
首先,请允许我代表学校对各位同学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对各位同学进入华理深造表示最热烈的祝贺。
前面储炬老师讲到她是26年前进入华理,现在算算,我应该是近30年前,也是坐在这个大礼堂。客套的话我就不多说了,我仅仅想和大家谈谈心,或者把这次开学典礼的致辞当成新生入学后研究生的第一课,以一个老研究生的经历和意见同大家进行交流。
1. 为什么要读取研究生
我想第一个谈的问题是,我们为什么要读取研究生。许多人尽管已经考取研究生了,但是他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读研究生,可能是父母需要、就业形势需要,或是因为对某一事情比较喜好,所以去读研究生。因此,当你成为研究生以后,还没把这个问题想清楚,很难想象在今后3~4年的黄金时间内能做出什么成就。然而这个道理没有几个人知道,当他知道的时候已经60、70岁了,已经没有能力再做什么了。而如果一个人在年轻时,在刚刚踏入这个门槛的时候就知道这个道理,那么到他60、70岁的时候也就不需要想这个问题了。我想,这里面相当一部分同学读研是为了解决就业问题,拿个文凭将来好看一点,只有极少数的人是为了追求真理,为了从事真正的科学研究,其兴趣真正在科学研究。当然,这里要强调,研究生不仅仅是专门培养科学家的,它同样培养政界、商界、社会管理等方方面面的人才。但是“研究”是你人生和事业的第一步,如果没有研究,你不可能对这世界、人生、社会有更加深刻的了解,不可能对规律有更好的认识,也就不能把握规律,更谈不上去顺势对其调控和运用。
1.1人的价值与工具
我想,在这里涉及到一个人的人生观问题,包括如何度过你的人生,包括我是谁,我如何为人。在与大学生的接触中,我发现很多问题大家没有考虑过,比如说个人价值取向与个人价值实现的关系、什么是你的兴趣、什么是你的职业等。我举两个例子给大家思考,我不想提出答案,因为所有肯定的答案都是对别人的误导,我们更多的是给予启发、给予疑问。比如价值取向,有人想,我将来要成为一个能在蓝天上飞翔的人,那时我才能感到自己实现了价值,因为希望能看到更多的大海和世界,这就是其需要的人生价值。所有人都希望天马行空,不受拘束,但同时别忘了你的另一个角色是一个工具。你是人类的工具,也是家庭的工具;是社会的工具,也是种族的工具。比如说,从小你父母会对你说,好好读书,我们家境不好,你将来读了研究生,毕业了我们就能过好日子。这就说明你既是自己的工具,也是你家庭的工具。有人说,我不想承担这个责任,那不可能,一个正常的人在发挥工具作用的同时,也在实现价值,要把这两者紧密的结合在一起。有的人只愿意成为工具,而忘记了自己存在的价值;有的人只记住了他存在的价值,而忘记了自己必须承担的工具角色。
1.2四类人
我把学生大概分为四类,有一类是只做他感兴趣的事情,从来不想将来的职业和立身之本。在本科阶段,这样的学生比比皆是,我称之为游手好闲者,纨绔子弟。还有一类,他们的目标只有工具色彩的职业,拼命学习工作,而自己没有兴趣。我问过很多同学,你最希望干什么,除了吃饭、生存以外,很多人都不知道。这里面相当一部人都是苦行僧,他把一切的苦难都放在自己身上,不知道在这世界上他存在的独特价值,此类人,难有超凡脱俗的想象。还有一类人,他既有职业追求也有兴趣追求,他非常明白的知道自己的兴趣此生不可能成为将来的职业。比如说他喜欢开摩托车开得飞快,但他知道,开得再快也不可能到方程式去比赛,同时他也很明白专业职业是自己的立身之本,在专业学习和工作岗位兢兢业业,很有敬业精神。因此,这样的人会把职业和兴趣处理的很好,我称之为社会中坚。我讲个故事,我有个朋友,是日本金泽大学的副校长,同时在日本东京大学做教授,他的职业是研究生物化学,也是位非常有名的生物化学家,同时兼职三得利公司的董事,在中国市场的技术和营销,主要来自他的贡献。我问他,你的兴趣是什么。他说是中国明史,他能说出明朝时代各个官吏的俸禄和家具摆设等,也发表了许多相关论文,但是他说自己发稿从来不是为了拿什么学位,只是源于兴趣爱好,表达出自己对中国明史的独特研究。因此,他的所有业余时间不是生物化学研究,就是琢磨明史——他本来也想读明史专业,但读了明史就没有饭吃——上班时候对生物化学感兴趣,下班后就不愿动它了。所以我讲,他能很好地处理个人兴趣和个人专业、职业之间的关系。还有一种人,专业、职业就是他的兴趣,兴趣、乐趣就是他的专业、职业。这样的例子有很多很多,我就不多举了,这类人中往往会出现天才,因为他们不需要有人去逼迫,就会有一种上升力,有一种吸引力引导他,所有的付出他觉得都是快乐的,所有的快乐都和他的幸福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因此我提醒各位,你想想自己属于哪一类人,你应该如何处理好学习与工作的关系,如何度过今后3~4年时光。
2. 如何读好研究生
一、招生计划
我校2018年共预计招收全日制博士研究生172人左右,具体人数以教育部下达指标为准。
二、报名条件
我校2018年博士研究生招生方式分普通招考、硕博连读两类,报名条件分别如下:
1、普通招考考生:
已获得硕士学位人员(初始学历须为普通全日制本科毕业)或统招全日制应届硕士毕业生(最迟须在2018年6月前获得硕士学位)。
未获得硕士学位的同等学力人员须获得学士学位6年或6年以上,具有高级技术职称,并满足以下条件之一:
(1)近三年以第一作者发表两篇(含两篇)以上被SCI、EI、ISTP收录的学术论文。
(2)近三年作为主研人获得过三等奖(前五名)一项、或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前五名)一项、或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前三名)一项、或省部级科技进步三等奖(第一名)一项。
(3)近三年作为主持人完成验收或在研科研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73、863、S863)一项。
报考专业原则上应与原所学专业相同或相近。
2、硕博连读考生:
按《燕山大学研究生硕博连读管理办法》(燕大校字[2015]133号)执行。
三、报名流程
所有考生均应主动向所报导师了解所在学院导师招生排序原则(排序原则由各学院在网报前拟定,由学院通告学科所属导师,并由学院负责解释),了解清楚并经导师同意后再进行报名。报名采取提交纸质报名材料、网上报名、现场确认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三个环节缺一不可。
1、提交纸质报名材料:
(1)普通招考考生下载《燕山大学2018年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普通招考报名登记表》(见附件一)和《报考燕山大学2018年博士研究生专家推荐书》(见附件二)(由报考专业领域内的两位正高职专家(不含报考导师)推荐,并加盖推荐人所在单位公章),按要求填好后,连同本人居民身份证复印件、硕士毕业证书和硕士学位证书复印件(无硕士毕业证书者提供本科毕业证书复印件,同等学力者提供本科毕业证书和学士学位证书复印件,应届硕士毕业生取得证书后补交)等材料,在2017年12月20日前交至(EMS寄达)燕山大学研究生招生办公室。
同等学力考生还需同时提交职称证书、或科研奖项等材料复印件。
(2)硕博连读考生下载《燕山大学2018年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硕博连读审批登记表》(见附件三),按要求填好,经学科考核小组对硕士论文开题情况进行考核并签署意见后,连同本人居民身份证复印件、本科毕业证书和学士学位证书复印件等材料,在2017年12月20日前交至燕山大学研究生招生办公室。
2、网上报名:
普通招考和硕博连读考生均须在2017年12月11日-20日期间登录河北省教育考试院网站(hebeea.edu.cn),选择相应栏目,按网站要求认真填写所有报考信息,不得有误。
未在规定时间进行网上报名的考生不能补报,其提交纸质报名材料无效。
3、现场确认:
普通招考和硕博连读考生均须在规定时间内(拟定为2018年3月)来我校进行现场确认,届时将进行资格审查(查验考生居民身份证原件及相关学历学位证书原件等材料)、缴费(根据省财政文件规定,报名费为160元,不含体检费)、图像采集、领取《准考证》和体检。
未进行现场确认的考生,其网上报名信息无效。
四、入学考试
1、普通招考考生凭《准考证》(现场确认时领取)和本人居民身份证参加初试,初试时间拟定为2018年3月,初试科目及其参考书目参见《燕山大学2018年博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
2、硕博连读考生不进行初试,直接进入复试。
3、硕博连读考生和初试成绩达到我校复试分数线的普通招考考生,按报考学院的要求参加复试,复试时间拟定为2018年5月,复试形式以综合面试为主。
五、录取事宜
中医研究生教育是我国中医学教育机构中较高层次的教育,肩负着为国家培养中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重任,中医研究生的素质直接关系到我国中医学事业的长远发展,所以如何培养和造就高层次中医高层次人才一直是值得我们关注和思考的问题。作为中医药大学研究生对中医研究生教育有一些自己的体会和思考。
一、中医研究生教育的不断扩招是否影响了生源质量
中医研究生教育已经开展三十余载,面对日新月异的知识更新和科学技术革命的冲击,中医不断面临新的挑战,为了适应国家对新世纪中医人才的需求,中医研究生招生规模不断扩大,招生数目逐年增加。统计资料表明我国研究生报考除2008年有所下降外,其余年份均呈上升趋势,研究生的录取数量也是逐年增加的,为了鼓励考生报考中医研究生,很多中医专业开始作为研究生招生时的照顾专业,录取分数低,对中医类研究生的招收条件逐渐放低。为了更好培养中医高素质人才,对中医研究生人才选拔采取鼓励和政策性偏向,是否会降低中医人才素质呢?我们知道中医的深造需要有扎实的中医基本理论、对中医经典的研读以及过硬的临床技能等,但是我们所招收的中医研究生很多是达不到这种要求的,如果再降低选拔标准是否会更加影响生源素质呢?当然研究生的素质不能仅仅从这一方面来衡量,希望从这一角度能引起大家的一些思考。
二、中医研究生现状的思考
当前不断增加的中医研究生群体中,也正弥漫着不少功利、浮躁、应付的学风。有些同学说学中医的毕业太难找工作了,读研究生就是为了一个高学历,为了一张文凭,将来找一个好的工作;也有一些同学说看大家都在考,自己也就考了,根本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读;也有一些工作过一段时间的,他们有部分是对现在工作不是很满意,为了拿个高学历换一份好点的工作,也有的因为学历低不好升职称;只有很少一部分同学是为了研究、提高自己,突破自己而读的研究生。自身读研究生的动机还没有清楚,何谈认识到国家培养研究生的目的呢?所以研究生群体中不乏有滥竽充数,不认真进行研究生理论的学习和研究生课题的研究,这直接影响了国家培养中医研究生的初衷。
三、 培养中医研究生的师资力量
我们知道中医的学习不是一朝一夕,中医研究生的培养更是不易,不仅要求学生有较高的中医素养,一个优秀的中医导师更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国中医研究生教育已经发展很多年,也培养出了大量有着丰富临床和科研经验的导师群体,但是导师素质毕竟参差不齐。这就导致了学生争相报考知名导师,出现扎堆效应,另一些导师却无人问津的现象。随着中医研究生的扩招,一些招生的中医药研究机构中导师数量不足,出现一个导师带多个学生的情况,也出现一些科研能力不足,还不够资格带研究生的导师带学生情况。还有就是有重要课题或经费充足的导师带的研究生会多一些机会进行实验研究,还可以参加一些有意义的学术交流会议,但是有些研究生三年足不出户,眼界不开阔,造成思维的局限性,坐井观天又何谈创新呢?所以如何进行课题及导师的分配也是培养高层次中医研究生的重要一关。
四、学中医的研究生该如何创新
中医研究生的培养不同于本科教育,培养高层次中医研究型人才是最主要的目的,因此,创新精神的培养就尤为重要了,只有不断创新,我国中医事业才能更好的传承和发扬光大。医学科学的变革不仅要求现代医学教育应培养出知识面宽、基础扎实、专业精通,并集预防、治疗与保健于一体的医学人才,更要培养适应性好,具有较强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新型医学科技人才,即知识、能力和素质协调发展型人才;为适应现代医学的发展趋势,必须将教育的视野从智力领域向非智力领域扩展,更多地注重研究生思维模式的培养,更多地致力于发现和开发蕴藏在研究生身上的潜在创造品质,提高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1]。中医医学研究生的教育亦应该如此,但是中医也有其自身独特性。纵观历代有成就的医家,中医药研究生应该向他们学习,通晓经典,遍涉医文史哲,深究先秦诸子,宋明理学,经、史、子、集无不披览,具有扎实的国学功底,再加必要的现代科学技术手段,拓宽思路,引进和借鉴现代科学的最新成果,从而验证中医药理论哲学基础的科学性,先验性[2]。然而有相当多的研究生连《黄帝内经》、《伤寒论》、《神农本草经》、《金匮要略》等中医经典都读得不多,没有把中医的根留住,没有了学术的源泉,又怎能深入研究呢?所以中医研究生想要在中医方向有所创新,中医原著的研读是必修的。
五、中医现代化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