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

时间:2023-05-31 09:11:2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

第1篇

【案例】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是我在一次课堂教学展示活动中执教的语文课。课文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七八岁时的巴迪写了一首诗,妈妈的评价是“精彩极了”,巴迪非常高兴,觉得妈妈真是爱他,而爸爸则不屑地评价说“糟糕透了”,令巴迪很难过。后来,巴迪成长为了一个著名诗人。长大后的他才真正体会到爸爸和妈妈的评价都是对他的爱,“精彩极了”是对他的赞赏和鼓励,“糟糕透了”更是对他鞭策和深深的期待。“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都对他的成长起到了巨大的作用。“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都对他寄予了殷切的期望。

小班化的教学环境使我可以关注到全体学生的情绪动态。初读课文时,我观察到全班有近二十个孩子对于父母截然不同的评价感到非常疑惑,对于爸爸的评价更是非常反感,觉得爸爸真是不懂孩子的心意,不懂得鼓励孩子,是个粗暴的爸爸。为此,我没有马上切入正题,而是提出几个问题:“巴迪的爸爸为什么要说‘糟糕透了’?巴迪听了爸爸的评价后心理和行动上有了什么变化?”让他们带着问题去细细地读课文:“巴迪真的很糟糕吗?”这一问题使学生的学习热情被激发起来了,一只只小手纷纷举了起来,他们异口同声回答:“不糟糕。”作为巴迪的同龄人,他们都觉得巴迪那么小就能写诗,很棒。原来爸爸的批评是想激励巴迪,让他更努力。

接着我又引导他们通过朗读来感悟和比较爸爸和妈妈所表现出来的两种不同的爱。学生们很直观地发现,母亲对于这首诗的赞赏是扑面而来、热烈欢腾的,对巴迪起到了鼓励的作用。孩子们理解了这是一种感性的爱,一种最朴素的、出自母亲本能的母爱。而相反,从父亲“糟糕透了”“扔”等字眼当中能很强烈地感觉到父亲冷漠、粗暴的态度表象下是深沉的、厚重的父爱,是父亲对巴迪的激励和鞭策,更是父亲对巴迪的殷殷期望。这是爱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是一种更深厚的爱的表达。“孩子们,你们知道了吗?爱你,不仅仅是表扬!批评更是一种爱护!你理解这种爱吗?”此时,我看到班上几乎所有孩子的眼睛都发亮了,原先不理解爸爸,认为爸爸是个粗暴的人的孩子逐渐认同了他的做法。

从这个课例中,学生们知道对巴迪的成长发挥作用的既有“精彩极了”,也有“槽糕透了”,既有热烈直接的母爱,又有冷漠表面下的深深父爱。两者的有机结合显示了爱的不同表现形式。这是每个孩子成长过程中必须遵循的规律,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每个孩子都要学会体会母爱和父爱的真正表达,认识到批评你的人不一定就是对你不好,不爱你,而表扬你的人更是在对你的赞美中投入了深深的爱。其实爱既需要慈,同样需要严,严格的爱和慈爱的统一、和谐才是真正的爱。我的这一番话,让这些平时骄傲的小公主、小皇帝听得不由得动容起来,一脸的认真和感动。

在课的最后,我和学生们一起找寻生活中的类似经历。小班化教学模式对于教育教学是一种优势。它可以使教师关注到每一个孩子的行为表现,关注其思维动态,使教师更好地掌握学生的学情。为此,我让学生们把生活中类似的经历写一写,并在四人小组中发表见解,给予他们充分的时间进行交流,这也激活了他们对生活的回忆。我把他们写的东西收上来查看,发现30多个孩子都有和巴迪类似的经历。为此,班上的一个孩子还侃侃而谈:

平时学习中,老师对我的教育是既有表扬又有批评。有时“表扬”这股风太强了点,我会变得有一点骄傲;有时“批评”这股风太大了,我也会觉得很自卑,感觉自己什么也做不好。很多人一定希望生活中只有表扬,不过我并不这样认为,我希望这两股风可以不断地向我吹来,可以时时提醒我“加油”“注意”“小心”,使我把握学习中这艘小船的风帆。

我很欣慰孩子们能从课文学习联系到生活实际,让自己的思想认识随着学习得到了升华。小班化环境下的师生交流不仅顺利地达成了知识技能的学习目标,也为他们进行了一次人生的教育。

【分析】

1. 从感性到理性的过渡,通过对文本细节的关注,了解内在的心声

从心理认知角度来看,人最容易接受的是自己感受过的事物,其次才是自己理解的事物。爱是一种情感,情感是不能用说教、命令和收买来获得的。对于10多岁年龄段的学生而言,他们已经能够理解一些比较深层次的感情,而教师要引导孩子们去主动关注,进而乐意去理解较为内在的情感。小班化环境下,由于学生人数少,课堂上老师的关注面相对集中,教师更能了解学生的心理活动和心理感知,便于教师引导和进行教学活动。因此,在《“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的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去体会父亲为什么要这样评价的理由。通过寻找父亲不经意的动作等细节描写后,我又让他们回忆畅谈,并提问:你生活中受到过类似的批评吗?一双双手刹时此起彼伏地举起来了。“当我取得成绩时,妈妈表扬我的时候,爸爸就会提醒我不要骄傲。”“是的,我妈妈对我比较严厉,但她很关心我。” 有了情感的融合,学生自然而然地就理解了父亲深沉的理性的爱。

如今的孩子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倍受家长的疼爱和呵护,使得他们只知获取爱而不知付出爱,确切地说,他们不知道该怎样表现爱。小班化环境下的教学模式使教师能有针对性地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进行行之有效的引导。有一次,班里一位学生摔了一跤,磕掉了半颗牙齿,我立即联系家长,并送孩子上医院。第二天,我对全班学生说,某某同学昨天受伤了,大家一起来关心他、帮助他。午饭时,我细心地帮这位学生挑出肉里的碎骨头,提醒他吃慢点。学生们受到感染,都主动来帮助他。慢慢地,班里形成了一股友爱之风。通过对本文中爸爸妈妈的爱的理解,孩子们在我的引导下,逐渐从感受到自己被长辈的宠爱,到感受、理解爱,再到主动付出爱。

2. 从现象到本质的变化,通过对人物言行的认识,理解背后的情感

当我们说到爱的时候,大多数人立马想到的是被爱。尤其是孩子们,总是要求大人随时关注、呵护自己。所以,我们要教育孩子,让他们认识到不但接受爱是人的需要,付出爱也是人的需要。教学中,我把父母的评价抽离文本,集中呈现父母对巴迪的爱,这给学生们带来了一种强烈的情感冲击和思想感受,引发了学生积极思考,让学生从自我的小圈子里跳出来,懂得这个世界是由集体促成的。每个人除了自己的需要,还要重视和满足别人的需要、感受。而小班化环境下的教育教学,更能捕捉到学生细微的情感变化,为教师的正确引导提供更直接的资源。

小班化环境下,由于教师的教学设计更具体,学生更能通过对文本和读者之间的媒介物——语言文字的理解,体会作者蕴涵在文本中的思想感情,获得与作者感同身受的体验。在教学《“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一课中,我着重从作者一系列的动作与心理描写中关注到巴迪在父母不同形式的批评和表扬中发生的情感变化。在教学中,我利用小班化的教学模式,抓住文本中的突出意义,提升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现象是父母亲对待同一首诗的两种完全不同的评价,本质即他们的目的是一致的,那就是对孩子的爱!透过现象看本质,就能看到文章中爱的不同层次的表达,爱的不同表现方式。本文非常细致地描写了主人公及其父母的各种表情、言行,所以我在细读文本后把教学重点放在了引导学生关注描写人物的语言、动作及神情上,再结合学生平时长辈们的爱的表现形式,引发了学生的情感共鸣,取得了极佳的教学效果。

3. 从个性到共性的统一,通过对实际生活的迁移,发挥德育的作用

第2篇

一、利用多媒体播放图片、动画等资料创设情境,从而感情朗读。

我听过一位老师在上《浅水洼里的小鱼》一课时,为了让同学们读好:"用不了多久,浅水洼里的水就会被沙粒吸干,被太阳蒸干。这些小鱼都会。"她是这样进行教学设计的:

师:(大屏幕出示句子)用不了多久,浅水洼里的水就会被沙粒吸干,被太阳蒸干。这些小鱼都会。(生朗读效果一般)

师:(利用多媒体播放"蒸"字的演变过程)边放边讲解:"蒸"字的下面原来就是一团熊熊燃烧的大火,假如你就是"蒸"字的中间部分,上面用盖子盖得严严实实的,下面再用大火来烧,你的感受是什么呢?

生1:我一定难受得要命。

生2:我一定就像热锅上的蚂蚁,急得团团转。

......

师:哦!浅水洼里的小鱼的感受和你们一样,它们这时既着急又难受啊!有谁能来读出小鱼们的感受吗?(顺势把句子中的"吸干""蒸干"""标上红色。)

(教室里的气氛马上活跃起来,同学们七嘴八舌的读了起来。)

师:(等同学读完以后)谁能来给全班同学分享一下你的感受呢?

老师利用多媒体展示图片--"蒸"字的演变过程来创设情境,让同学们充分体会到浅水洼了小鱼的焦急、难受,以及它们在浅水洼里即将面临的悲惨命运,从而让同学们有了身临其境的感受,真正做到了有感而发,这样的朗读才可谓"有感情"。

二、灵活运用文本中的某个语段,反复朗读来创设情景,从而感情朗读。

巧妙利用文本中的个别词语、句子、标点符号,甚至有时为了创设情景的需要,老师还可以在文本中添加词语,从而创设情境,让学生充分体会到当时主人公的感受,达到感情朗读的目的。

比如:《"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中有这样一段:七点。七点一刻。七点半。父亲还没回来。我实在等不及了。我敬仰我的父亲。他是一家影片公司的重要人物,写过好多剧本。他一定会比母亲更加赞赏这首精彩的诗。

一位姓胡的老师为了让同学们读出当时小巴迪等待父亲的焦急心情,他是这样设计的:

(利用大屏幕出示)七点。七点一刻。七点半。

读到"七点一刻"的时候同学们已经把巴迪的焦急心情用朗读充分表达出来了,而胡老师并没有就此打住,而是耐着性子继续往下读,同学们心情的焦急程度也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深,课堂上的感情朗读一下子到了,这使我们不得不承认胡老师的利用添加词语的方法创设情景相当成功。

三、模仿文本中人物的动作来创设情景,从而感情朗读。

文本中有些人物的动作描写,对于学生把握文章的脉络,体会人物的处境,都有着重要的作用。我们只要善于抓住这些动作描写的词语或句子,让学生们大胆模仿,他们一定能体会到当时文本中人物的感受,从而创设情景,有利于学生该段的感情朗读。

例如:《从现在开始》这篇文章中,有这样一个语段:第二个星期,轮到袋鼠上任了。他激动说:"从现在开始,你们都要跳着走路!"听了袋鼠的话,大家直摇头。可是又不得不服从命令,只好苦练跳的本领。

老师为了让同学们读出其他动物的无可奈何,她是这样设计的:

师:袋鼠是怎样走路的?

生:跳着走路的。(边说边跳了起来。)

师:好!你们就这样学袋鼠跳一分钟吧!

生:(同学们开始跳得很高兴,越跳越没有劲了,还没有坚持到一分钟大部分同学都先后停了下来。)

师:对于那些不擅长跳着走路的动物来说,它们的感受和你们现在的感受一样,你们来读读动物们的感受吧!

生:(自由朗读)

师:谁来与大家分享一下你们的感受呢?(指名朗读)

生:(很有感情的朗读了这段,很多同学对"跳着走路"、"直摇头""不得不服从命令""只好苦练跳的本领"等处读得非常好。)

这位老师如果前面没有前面"跳一分钟"这个教学环节的设计,我想:同学们是不会体会到跳着走路的苦衷的,也就更不能对这段语句进行感情朗读了。

四、朗读文本中的有些人物对话时,老师可以根据需要在对话前加上相关的提示语创设情境,从而感情朗读。

在我们的语文文本中,有很多的人物对话,让学生读好人物对话,不但有利于学生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更有利于学生积累语言,锻炼口头表达能力。

在《蓝色的树叶》这篇课文中,有很多李丽和林园园的对话,为了让同学们读好李丽和林园园的第一次对话,从朗读中体会出李丽的焦急、羡慕而又无奈的心情。我是这样进行教学设计的:

(出示第一次对话内容)

李丽小声对林园园说:"把绿铅笔借给我用一用行吗?"

林园园吞吞吐吐的说:"我还没画完呢。"

(在同学们的朗读效果不理想时,我是这样提示的:)

师:(提示语)李丽看到林园园画了绿绿的树叶,她也想画一些树叶。于是,她鼓起勇气对林园园说:

生:(接读)把绿铅笔借给我用一用行吗?

师:是啊!这时的李丽多么着急啊!看到别人都完成了老师布置的任务,而她的树叶还没有画呢!于是,她焦急地对林园园说:

生:(接读)把绿铅笔借给我用一用行吗?

师:这时的李丽不但焦急,而她又是那么的无可奈何,她多么希望林园园能答应她的请求啊!于是,她对林园园央求道:

生:(接读)把绿铅笔借给我用一用行吗?

通过我三次不同的提示语,同学们读得越来越有感情,把李丽的感受在朗读中充分的表现了出来,达到了感情朗读的目的。

第3篇

一、潜心钻研自蓄知识之泉

她十分推崇俄国作家车尔雪夫斯基的一句名言:“教师把学生造就一种什么人,自己就应该是这种人”。她从不满足于日复一日的常规教学,而是孜孜不倦的学习先进的教学理论,探索教学规律,学习借鉴语文教学专家的经验,新课改的春风吹遍了龙山大地,于是,又摆在教师面前一个最大的难题,那就是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整合,教师必须要学会制作课件,于是,她每天研究电脑,先从基础知识入手,慢慢的简单的课件会制作了为了不让自己手生,她每周坚持做一个课件。上课是教师向学生传输知识的最基本形式,她每天上完课后,都要以书面的形式写一个教学反思,每大周结束后,进行整理。她本着在总结中前进,在前进中提高的原则不断的丰富自己。教书育人的艺术,是她刻苦钻研,虚心学习的结果,是她苦练基本功,勇于探索和实践的结果。

二、锐意教改喜收丰硕之果

新课改伊始,她先转变了教学观念,把学生看作课堂学习的主人,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的学习活动为主,使全体学生都能真正地参与到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在教学形式上,她采用“自主探究”的教学模式,并主动参加了小学计划性自主学习的课题研究。她曾主讲的综合实践活动课《我爱家乡》、阅读课《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等都充分体现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实践。课生动,有兴趣,容易懂,记得住。她所任的班级,总是呈现出“尖子生冒得出,后进生不落伍,中等生迈大步,”的喜人局面。

三、精心育人赢得赞誉之声

尽管她已经有了自己的家庭,但她把精力还是放在了学生身上。端午节,把妈妈婆婆一起叫来,为她的学生包粽子;她和爱人要一夜不眠,要煮好200多个有汁有味的茶蛋。6点钟,带着热乎乎的茶蛋和粽子,她准时赶到了学生的寝室。当她把热粽子和茶蛋送到学生手中,很多孩子感动得哭了。她们在她送的茶蛋上画满了笑脸,高兴地把这些茶蛋叫做能给他们带来好运的“滚运蛋”,他们把茶蛋放在兜里,带进书桌,总也舍不得吃。八月十五,她为他们买来了月饼、葡萄,她的50个学生,有的父母身患残疾,有的来自单亲家庭,有的失去了父母双亲……她深知她的学生比同龄的孩子多一些沧桑,多一些辛酸的过去。所以,她带这个班的总体构想是让孩子们能成为相亲相爱的一家人,用关心、爱护、激励的风,鼓起他们自信、自尊、自立、自强之帆,把孩子们从贫寒家庭背景中磨练出的倔强,转变为他们长大成人的性格优势。她每天早出晚归,把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记挂在心上。经常去食堂,了解学生的伙食情况;走进学生的宿舍,帮他们一起整理内务……

四、甘做红烛燃烧生命之火

2000年初,24岁的她成了一名准妈妈,严重的早孕反应让她痛苦不堪。她带的学生六月初就要参加升初中考试了,她教三个班的语文课,上复课时,她一天要连续站上六节课,还要上晚自习,跟早读,晚查寝……一天坚持下来,腿肿胀得像根木头。平时穿36号的鞋,那时买39号鞋穿还挤脚。随着考试临近,同学们的情绪也极易波动,如何让同学们保持平和的心态,在复习阶段能有效提高成绩,这些都是毕业班班主任面临的工作考验。就这样,她克服了种种身体不适,没有误过一节课,没有放松过对班级的管理。学生们被她这种忘我的精神感动了,学习更刻苦了,纪律更严明了。

她的孩子在2004.8.28日正式上幼儿园了,一年多来,她没有接送过一次,甚至连儿子的班级都找不到。她同事赵老师的姑娘和她儿子在幼儿园同一个班,一天赵老师跟她转诉他姑娘的话:“爸爸,沈钧韬他没妈妈,每天都是他爸爸接送他,我们从来没见过他的妈妈,你说他多可怜!”听见这话,她的心情十分复杂,禁不住潸然泪下。她的确不是一个好妈妈,她真的很对不起她的儿子。一天,无意间听儿子唱到“世上只有爸爸好,有爸的孩子像个宝……”她一下抱起儿子,泪水再一次滚落下来。是的,儿子现在不知道她为什么哭,但她相信,长大后,儿子会懂她的,也一定会理解妈妈的――因为她是50个孩子的“合格妈妈”呀!

五、矢志不渝浇绽荣誉之花

多年的播种,换取了诱人的果实。02年她被农场授予“十佳辅导员”、“优秀教师”的光荣称号,04年被农场授予“优秀教师”、“三八红旗手”的光荣称号,并在分局举办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推进会议上做课改经验交流,同年,被分局教育局授予“数学学科骨干教师”,“小学语文学科带头人”的光荣称号,05年被分局、农场授予“优秀教师’、“优秀少先队辅导员”的光荣称号,06被农场评为农场首届“十佳教师”并在分局举办的说、讲、评大赛中获一等奖,受到各级领导的高度评价。07年荣幸的评为分局级“十佳教师”。她的教学设计《火烧云》曾在省教育学会上获一等奖。并多次指导学生获奖。08年再获“分局级模范教师”光荣称号。09年在参加的课题研究成果《在小学学科教育中开展的课题研究》被评为优秀教育科研成果壹等奖。同年她参加的课题研究《多种教学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研究》被评为教育科研成果壹等奖。09年她参与的黑龙江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新课程下小学生计划性自主学习行动研究》课题验收合格。在课题研究中因成绩显著被评为该课题研究的先进个人。2010年12月她在全省小学语文阅读活动中,积极组织引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取得了优异成绩,被评为先进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