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质量管理与质量控制

质量管理与质量控制

时间:2023-05-31 09:11:3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质量管理与质量控制,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质量管理与质量控制

第1篇

关键词: 管理方法 质量目标 全面质量管理 质量否决权 三次设计法 QC小组法 统计方法

1、质量的控制

1.1 质量指标

质量指标的指定,任何一个企业要想搞好质量就必须要制定一个目标,要针对目标采取相应的措施,对于目标的完成要定期和不定期的进行评估,要明确我们已完成了多少,还有多少未完成,完成过程中采取了那些措施,采取了那些常规性措施,采取了那些不常规性措施,解决的问题中,那些是在问题出现的源头解决的,那些又是在过程中解决的。未完成的项目要找原因,是问题根本不能解决还是我们采取的方式、方法不对,质量指标的制定要把影响质量问题的各个环节都要考虑到,采购部门影响到采购的外协、外购件质量,技术部门涉及到对于影响质量的技术工艺的改进,凡影响到质量的这些部门都要与质量指标挂钩,要做到全员皆质量。质量指标的制定使我们有紧迫性、目的性。

1.2 一次交验合格率

对于这个问题,有很多企业都未重视它,以至于产品的质量不能得到保障,产品出厂后可靠性差,产品的维修率高。对于我们所做的产品在厂内经检验员严格检验后,还是有一个隐含性质量问题在里面,何为隐含性质量问题呢?它指我们目前无检验手段、无检验方法或无法进行常规检验、无法进行全部检验而造成的质量问题。我们怎样把关呢?靠抓我们的一次交验合格率,一次交验合格率要求要把影响质量的各个问题进行归类,分别统计他们的一次合格率。我们要从我们的合格率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

1.3质量问题的分析报告

对于质量问题的分析周期应是越短越好,因为这样便于我们及时的把问题解决,及时把质量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但周期过短,数据无可比性,不能较客观的反映问题,也不利于我们采取相应的整改措施。因此这个时间段选择在一周最合适,既便于我们统计数据,分析问题。也符合我们的习惯。 对于质量问题的周分析报告要做到数据真实,统计准确,分析彻底。当然,不能只做周质量问题分析报告,对于一月我们还必须做月质量问题分析报告,以便我们及掌握质量动态的大趋势。

2、质量的管理方法

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摸索出适合自己发展的管理方法,很多企业都在模仿海尔的模式,研究格力的经验,但他们中没有一家能够像海尔、格力这样驰名,因此寻找适合自己的管理方法就显得迫切。我下面重点介绍几种方法,零缺陷管理方法、QC小组法、全面质量管理方法。

2.1零缺陷管理方法。

零缺陷管理方法是指通过各工序严格按操作规程实施空调在制造过程中所有的项目都达到我们所要求的标准,对于不能达到标准要求的实施惩罚的管理方法。

零缺陷要实施就必须要涉及到公司的一个制度,即实行制造产品的部门经济承包责任制,承包后要求做出的产品必须达到公司的标准,对于不能达到公司的标准,质量控制的相关部门有权对其进行考核、有权对其提出纠正。制造产品的部门必须要对其整改。

2.2 QC小组法。

QC小组,即质量管理小组,是指在生产或工作岗位上从事各种劳动的员工,围绕企业的方针目标和现场存在的问题,以改进质量、降低消耗、提高经济效益和人的素质为目的的组织起来,运用质量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开展活动的群众组织。

(1)QC基本原理。在质量管理中,人的作用表现在知识技能和积极性两个方面,是产品质量的决定因素。员工处于生产第一线,他们对影响制造质量的因素最清楚。因此,要用一顶形式将从事某一孤立的操作工和有关人员组织在一起,共同管理产品质量,研究影响质量的问题,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2)QC小组的活动程序。

1)选题。QC小组活动课题的选择,一般应:根据企业方针目标和中心工作;根据现场存在的薄弱环节;根据用户(包括下道工序的)需要。

定目标值。课题选定以后,应确定合理的目标值。目标值的确定要:注重目标值的定量化,使小组成员有一个明确的努力方向,便于检查,活动成果便于评价;注重实现目标值的可能性,既要防止目标值定得太低,小组活动缺乏意义,又要防止目标值定得太高,久攻不克,使小组成员失去信心。

2)调查现状。为了解课题的目前状况,必须认真做好现状调查。在进行现状调查时,应根据实际情况,应用不同的QC工具(如调查表、排列图、折线图等),进行数据的搜集整理。

3)分析原因。对调查后掌握的现状、要发动全体组员动脑筋,想办法、依靠掌握的数据,集思广益,选择适当的工具,进行分析,找出问题的原因。

4)找出主要原因。经过原因分析以后,将多种原因,根据关键、少数和次要多数的原理,进行排列,从中找出主要原因。在寻找主要原因时,可根据实际需要应用排列图、关联图、相关图、矩阵分析、分层法等主要分析方法。

5)制定措施。主要原因确定后,制定相应的措施计划,明确各项问题的具体措施,要达到的目的,谁来做,河时完成及检查人。

6)实施措施。按措施计划分工实施。小组长要组织成员,定期或不定期地研究实施情况,随时了解课题进展,发现新问题要及时研究、调查措施计划,以达到活动目的。

第2篇

1、房屋建筑工程的施工工艺

1.1 施工工艺概述

施工工艺就是指在建筑施工中依据设计的方案和工程施工的标准,按照施工的先后顺序进行施工。在房屋建筑工程中施工的基本原则是:按照先地下,后地上;先结构,后围护;先主体,后装修;先土建,后专业的总施工顺序进行施工。

(1)基础施工工艺流程。首先是平整施工的场地,往后依次是:定位放线、桩点放线、桩基础施工、桩帽及基础梁模板、钢筋及柱插筋、桩帽及基础梁砼浇筑。

(2)主体框架施工流程。它施工的主要顺序是框架柱钢筋绑扎,电气暗配管,框架柱模板施工,框架柱砼浇筑,有梁板模板架构与施工,框架梁及板底层钢筋绑扎,电气暗配管,梁板上层钢筋绑扎,梁板砼浇筑,土方回填工程等。

(3)装修的施工流程。分为室内和室外装修,室内首先是天棚、墙面抹灰,其次是楼地面垫层、内外墙面砖、室内地面砖、室内大白乳胶漆。外装修自上而下与内装修同步进行。

1.2 钢筋工程

(1)人员准备。工作人员要求有熟练的钢筋绑扎技术,每人需配备必备的工具,用于现场施工控制钢筋绑扎以及钢筋垂直度控制;后台钢筋加工人员需要经过专门培训,要具有相关的工作经验和资质,特殊工种必须有上岗证,例如电焊工。

(2)机具准备。所有的施工机械要按施工阶段总平面图进行合理的布置,并且施工机械要在施工前调试到位,并安排专人负责,项目部由机械员专职负责,保证机械的正常使用及精确度的调整,施工工人要准备好必备的诸如钢筋钩子、撬棍、扳子、绑扎架等相关的加工工具。

(3)材料准备。钢筋的采购必须要符合施工生产的标准,要有相关的质量证明书或试验报告单,钢筋力学性能复试报告;同时钢筋的质量要经过钢筋技术员验证合格后方可使用,钢筋检验合格后,分规格、种类码放整齐,并做好防潮的准备。

(4)钢筋放样与切断。钢筋的放样必须要求有具体的技术人员负责,依据使用的技术要求和施工的设计方案,技术员及施工班组长必须详细阅读结构总说明,梁、柱、板说明及设计变更和图纸会审记录,详细了解图纸中的各个环节,如果出现问题要与设计者联系及时解决问题。钢筋的切断必须要使用正确的机械,严格按照机械的使用说明及参数进行正确的操作。使用前应检查所有的机械安全问题。

1.3 模板工程

房屋建筑施工中,钢筋工程和模板工程是工程施工中较为复杂的。混凝土工程、维护墙砌筑工程、脚手架工程、外装饰工程、内装饰工程及屋面工程等都是随着流水作业、穿插施工的。而工程模板的拆除,底模及其支架拆除时的混凝土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并有拆模申请单,经项目技术负责人签字后方可进行。

2、房屋建筑施工的管理

2.1 施工的组织计划要求

对工程施工的组织与控制的管理,是施工管理的首要职能,是保证施工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进度计划目标的控制,是一项系统目标的控制。明确控制施工进度的目标,编制综合进度计划,并且要按时间和进度下达月旬工作计划,认真编制劳动力、材料、周转材料、构件和机械设备供应计划,逐项落实,保证现场施工顺利地按照施工程序和施工顺序进行。可以运用先进的网络计划技术,编制项目施工总进度计划,对施工进行管理,在施工过程中应经常检查施工进度目标进展情况,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对照计划目标分析原因,制订解决问题的技术管理措施,更好地控制工程进度。

2.2 施工现场平面管理

它是科学组织施工、维护施工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良好施工秩序,能够减少施工的浪费、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提高施工的安全生产和施工的效率、降低工程消耗。施工总平面布置是随着工程施工的进展而变化的,要实时的进行施工平面管理的调整、补充和修改,施工平面管理是项动态管理,这样施工的平面管理具有阶段性特征。

2.3 加强施工技术的管理和调度

技术管理是施工中的一切技术活动和有关科学研究进行的组织和管理。技术管理的主要目标是在施工过程的所用技术指标要与国家规定的指标相一致,保证施工的过程中不存在施工质量的问题。建立良好的施工技术活动和施工秩序,进行文明施工是施工技术管理的首要条件;不断推进技术进步,促进多、快、好、省地完成施工任务。施工是一个动态管理的过程,原定计划和方案的平衡状态随时有可能打破,必须及时进行调整和合理的调度,使施工达到新的平衡。施工调度工作要及时发现问题,平衡不协调因素。

2.4 质量控制点的设立和工程质量预控

质量控制点是对工程施工的某些施工内容、项目、重点和关键部位、薄弱环节等进行监控,并在一定时间和条件下进行重点控制和管理,保证施工过程处于良好的控制状态。由于对工程施工的影响因素较多,例如人的因素,物的因素、材料因素、施工操作与程序、施工时间、质量通病、技术参数、施工难度较大的重要部位和环节等,均可作为质量控制点,对施工质量进行重点控制。工程质量预控是针对质量控制点或分部分项工程,预先分析施工中可能出现的质量问题,分析可能的原因,提出相应的对策,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预先控制,以保证施工的质量。

3、房屋建筑中的混凝土质量控制

3.1 浇筑前的质量控制要点

(1)结构用混凝土在施工前要有实验室的施工配比试验,并在签发的配合比通知单后,施工要严格按照配比实施。当施工中原材料有变化时,实验室要重新配比试验并签发通知,配合比通知单应附配套的砂、右、水泥、外加剂及配合比试块强度试验单。

(2)混凝土的坍落度应严格按试验报告中的坍落度标准控制,严禁随意增加用水量。制备混凝土时,首先应根据工程对和易性、强度、耐久性等的要求来确定混凝土的配比,合理地选择原材、混凝土设备进行施工。

(3)浇筑混凝土前应再次检查施工面的准备,确保模板和钢筋位置、标高、截面尺寸与设计相符,且支撑牢固,拼缝严密。

3.2 浇筑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要点

(1)设置灵活多变的鉴定制度。保证每天都要坚持检查的制度,根据实际的情况,实时的调整监督的计划并记录在案。严格控制浇筑质量,检查混凝土坍落度要与施工要求相一致,在监督搅拌好的混凝土时,要注意是否有加水的现象,对出现的问题和不合格的混凝土要坚决退回。

(2)振捣质量的检查。在混凝土浇筑成型时,如果没有振实,在外观上会产生气孔、麻面、蜂窝、孔洞、裂隙等质量问题,这种外观情况比较好处理,但如果振捣不符合要求,就会在混凝土的内部产生蜂窝、孔洞,导致存在的内在质量问题,就不好处理。这种混凝土内在质量缺陷,是引起混凝土结构物破坏的主要因素之一。混凝土振捣是浇灌的重要环节,质检员应采取相应的有效措施,使混凝土振捣良好。

(3)保证混凝土的质量,还应监督混凝土的倾落高度,具体为:自由倾落高度不应超过2m,竖向结构倾落高度不应超过3m;否则就应使用串筒、溜槽,使混凝土沿其下落,同时保证混凝土在出口处的下落方向应垂直于楼层或地面。

(4)保证混凝土的外观。使用优质的模板和合理的施工工艺是保证表面平整度、垂直度和光洁度达到要求,为保证混凝土表面平整度、垂直度和光洁度达到要求的关键。要严格控制模板拼缝、预埋件和预留孔位置应符合钢筋混凝土施工验收规范的要求。保证模板缝在0.5cm以下,采用黄油水泥拌和物补缝;当模板缝小于lcm而大于0.5cm时,采用快硬性砂浆封堵。模板的刚度是保证混凝土表面的平整度、垂直度的先决条件,模板在重复使用前应进行模板刚度校准,对变形过大的模板应停止使用。

4、结语

随着时代的进步,全面质量管理的深入发展,对于施工程序的控制管理也必须加强,提高房屋建施工程序的控制水平。注重新技术、新工艺的先进性和适用性是保证工程质量不断提升的必要条件。在工程整体的生存和发展角度,科学管理,规范施工,才能推动房屋建工程的市场健康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建祥.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验收规范实施手册[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2]唐余庆.浅析混凝土的质量控制[J].商品混凝土,2006(5).

第3篇

要控制好项目工程质量,就要明确企业质量控制和项目质量控制的关系。施工企业对工程质量的控制和项目经理部对工程质量的控制虽然互相密切相关,但又是两个不同概念和层次的管理。其区别表现为在管理主体、对象、内容、手段诸方面有着明显的差别。企业质量管理的主体是企业的各职能部门,而项目质量管理的主体是项目经理部及其所属机构或职能人员;企业质量管理的对象是总体施工任务,而项目质量管理是针对具体的施工项目及相应的人和物等生产要素,重点是工序质量的管理;企业从总体角度出发,就质量管理的目标、方针、组织、制度、重点工程等进行管理,而项目质量管理的内容渗透到项目施工的全过程,它在时空和项目施工交织在一起。因此,项目质量管理是工程合格质量形成的主要因素;企业质量管理则是间接管理和控制,主要以监督、检查、检测、指导为手段。所以,施工企业质量管理以组织性宏观管理为主导,而项目质量管理以控制性微观管理为主导。项目管理克服了传统的企业管理存在的弊端,使各生产要素得到优化配置。因此,在工程项目施工中,对一切直接或间接影响工程质量特性形成的因素进行管理都是项目质量控制的范畴。

二、项目质量控制的要求

1.项目质量控制要有明确的控制主体。项目质量的控制主体是项目经理部,为了实施项目质量控制,项目经理部应根据工程具体情况组织起质量管理小组或专职质量检查管理人员,负责项目质量的监督、检查、指导和验收。将专职质检管理人员设在项目经理部,正是项目管理的基本要求。

2.项目质量管理要有明确的目标。所谓确定的目标有两方面的意义,一是要求被控对象要按预定的轨道和方向进行;二是控制活动不能超出一定的资源限定条件。所以在明确整个工程的质量目标后,项目经理部在制定质量管理计划时,就要以目标为依据,对实施工程过程中各种要素进行科学合理分析,制定保证实现目标质量切实可行的、有效的、经济的计划、措施和采取相应的技术标准。

3.项目质量控制要按预定的计划和技术标准实施。控制活动其实质就是检查施工中实际发生的情况与预定的计划、技术标准相比较是否存在偏差,偏差是否在允许范围内,是否采取有力的整改措施,所以没有计划和标准,就无法进行控制。项目质量控制就是要将人们的质量管理活动纳入到按计划和技术标准进行中来,变不自觉的行动为自觉的行动。

4.项目质量控制要求在时间和空间上是一种连续的,全面的管理。控制应对被控对象的所有要素和投入产生的全过程进行全面的管理。因此,项目质量控制不能“单打一”、就事谈事,必须从分析项目对象的基本特点着手,找出影响工程质量的规律性的东西和其主要矛盾,进行全面的和有重点的管理。质量控制管理应随着施工的延续而延续,并随着交叉施工的展开而扩大,在全过程控制中,特别需要重视对工序质量的控制。

三、目质量控制的基本内容

1.工作质量的控制。在项目质量控制中,人、机、料、法、环这五大要素,人是决定的因素。管理、施工及操作人员自身素质的高低对工程质量起决定性的作用。人员素质高低对工程质量影响的表现形式就是工作质量,因此对工作质量必须进行严格管理。岗位教育和技术交底是保证工作质量的前提,要通过岗位教育和技术交底树立全员的质量意识,同时要实行竞争机制,激励机制和奖惩机制,这样才能提高工作质量,以达到保证工程质量的目的。

2.工程所用原材物料的质量控制。工程所用原材物料是形成工程实体的原料,也是工程质量形成的基本要素。保证原材物料按质、按量供应和使用是项目质量控制的重要内容。对原材物料的质量控制应采用“三把关,四检验”的制度,即材料供应人员把关,技术质量检验人员把关,操作使用人员把关;检验规格,检验品种,检验质量,检验数量。

3.施工机械设备的质量控制。施工机械设备一般不直接用于工程实体,因此对工程质量不产生直接影响,但不能忽视它的间接影响。所以在工程方案的确定中,选用先进的、可靠的、适用的、符合技术要求的设备,对保证和提高工程质量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特别对带有计量的设备,要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使其达到额定的性能,以满足工程质量的要求。

4.施工工序的质量控制。质量控制最基本的内容是工序质量的控制,工序质量控制的目的就是要发现偏差和分析影响工序质量的制约因素,并消除制约因素,使工序质量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以确保每道工序的质量。工序质量具有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的特点,不稳定性是因人工操作所致,而不确定性是指工程施工不象工业产品的工序那样可以事先确定。工程施工工程量大,共同操作的人员之多及交叉施工的存在,使施工的工序具有连续的相互搭接的特征,控制好工序质量,就要做到对每道工序,每个工作全面实施监督操作、检验把关、预防和检测检验相结合的管理控制方法。

5.产成品保护养护的质量控制。施工周期长和多工种交叉作业的存在,决定了工程施工产成品保护的重要性。分项工程的完成对单位工程来说仅仅是产品完成过程中的一个工序,对已完成分项工程的保护养护对整个工程有着决定性的作用,所以要严格按照规范及操作要求保护养护好已完成的分项工程。

总之,项目质量控制与企业质量控制不同,要控制好项目工程质量,就要赋予项目经理相应的权利,明确其相应的职责;项目质量管理中要以人为本,要以提高全员素质和质量意识为前提抓工作质量:在施工全过程中,要严格目标计划和规范的执行,要严格操作规程,要严格按规范管理,要严格实行奖惩制度,要严格检查检测手段,这样才能有效地控制项目工程的质量,发挥其在工程项目管理中的作用,多创优质工程提升企业在市场上的信誉。

第4篇

在我国现阶段经济建设中,各行各业的工程建设、产品制造、社会服务等方面都提出了“质量”含义,进行以质量为根本的经济建设活动。无论产品质量、工程质量、服务质量都具有相类似的内涵评价标准,我们需要提供一种能满足一定检验标准的有价值的有形或无形产品或服务。为了达到预先设定的质量目标,我们必须在实际工作中施以质量控制和监督,最终达到保证质量和提升经济效益的目的。

一、质量控制的内涵国际标准化

组织在ISO9000:2000《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中给出了一个定义,质量是指“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它没有将质量限定于产品或服务,而是泛指一切可单独描述和研究的事物,它可以是活动或过程,可以是产品或服务,也可以是组织、体系或人以及以上各项的组合。质量的含义,一是能够满足客户的需要,并符合一定的预设质量标准;二是质量也意味着合格或者没有缺陷。

在实际工作中,为了让产品或服务达到质量的内涵标准,我们必须进行全过程的质量控制。质量控制是指把实际测得的质量特性与相关标准进行比较,并对出现的差异或异常现象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纠正,从而使工序处于控制状态。具体是为了监督质量形成过程,消除质量各环节上引起不合格或不满意效果的因素,使产品或服务达到质量要求、获取经济效益而采用的各种质量作业技术和活动。在企业领域,质量控制主要是企业内部的生产现场管理,是指为达到和保持质量而进行控制的技术措施和管理措施的活动。在服务和管理领域,质量控制是指针对服务现场的措施和状态予以的现场检测和纠正,以达到服务对象感觉满意的程度。

从本质上说,质量是我们提供的产品或服务的外在展现评价,而质量控制则是为了达到质量目标的内部控制活动。质量是企业和部门生存和发展的第一要素,这已得到国内外大多数企业认同,质量目标是企业和部门追求的目的和努力的方向,而质量控制则是确保达到质量目标的有力措施,目前质量管理已经逐步发展到统计质量管理和全面质量管理阶段。

二、质量控制对经济管理工作的意义

经济管理的含义包含两层:一是宏观概念,统指政府在履行宏观调控上所进行的各种活动;二是微观概念,指在企业和部门中凡是有关生产、经营等各方面的管理工作。宏观经济管理与微观经济管理的目的都在于保证产品或服务质量,提高经济效益。这些工作的开展需要依靠统筹规划、工作实施以及质量控制,因此作为经济管理工作范围内的组成部分,质量控制对经济管理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1、质量控制可以促使经济管理工作更有效率。只有实施质量控制工作,企业和部门的经济管理工作才会更有效率。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竞争的加剧,企业和部门的领导早已感到市场竞争的压力,他们也清楚地认识到产品或服务质量的重要性。缺乏质量保证的产品或服务,会让企业和部门遇到很多问题,如产品的返修、服务的投诉、甚至对顾客进行的赔偿。

如果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让产品或服务带给顾客的是放心使用和满意的评价,那么我们就能更专注于企业发展或部门的建设,从而给整体经济管理工作带来更高效率。因此,作为企业和部门领导,他们就要选择一种管理模式来加强企业的质量管理。从工程角度看,多数企业为规范质量控制选择了运用国际ISO9001等标准进行管理;从检测实验室看,多数单位选择了质量管理资质认定体系和实验室认可体系,相应的其他各类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几乎覆盖了所有大中型企事业单位。而对政府部门,由于提供的是无形社会服务,因此更多依靠制定更加完善的业务操作流程与考核规定来进行质量控制。

2、质量控制是评价经济管理工作好坏的必要因素。质量控制通过监控与调整预设质量目标的过程,达到提供符合质量要求的产品或服务,从而为企业和社会带来经济效益。经济管理工作的好坏,需要有质量控制的标准来参与评价。实际工作中,不进行质量控制或者形同虚设的质量控制很难对经济效益和健康管理带来促进作用,这也反映了经济管理工作离不开严格的质量控制。将质量经济效益分析作为评价企业和社会经济管理工作的重要手段之一,具有重要意义。质量管理和质量控制是否有效,一定会在企业和部门经济效益是否提高上做出反映。企业和部门在开展质量管理活动时,如果经济效益都提高了,那么质量控制就是有效的。反过来,良好的经济管理工作也必须拥有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否则评价经济管理工作的效果将会片面,整个经济管理工作也缺乏进步的推动力。

3、质量控制可推动经济管理工作更上新台阶。在质量控制工作的推动下,企业和部门提供的产品更完善,政府部门提供的服务更满意。从社会的角度看,我们的经济管理工作会越做越好,实际工作将更上新台阶。依照市场营销理论,消费者需要的是满意的产品,同时随着更多满意产品的出现,消费者的期望也不断提高,这反过来会促使企业和部门更加注重质量控制,于是企业和部门相互之间自发的竞争在质量控制的作用下,会推动整个社会产品质量的不断进步。经济管理工作的目的就是提升效益包括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因此经济管理工作也获得了进步,表现在管理水平的提升、管理秩序的完善、经济状况变得更好等方面。由此可见,经济管理与质量控制是既相互制约,又相互促进的两个方面。

三、质量控制在经济管理中的运用

1、从经济管理的战略层面树立正确的质量控制观念。质量控制是一项工作,也是一种观念,它在帮助企业和部门提供更高比率的合格产品的同时无疑也会增加企业和政府的运营成本与管理难度。因此,要想把质量工作真正做到实处,我们必须在经济管理的战略层面树立正确的质量控制观念。首先是领导的认识问题,要对质量控制有正确的认识和端正的态度。正确的认识,就是说企业和部门的质量控制是关系每个企业和部门生存发展的重要因素,其产品或服务的好坏将影响到广大的顾客群体。因此,开展质量控制工作,是为了规范管理、提升管理水平,还是只为了拿张认证证书装点门面的形象工程,这是一项原则问题。质量控制本身就是为了提升管理水平服务社会的,这个观念是开展质量控制工作的前提。

有了正确的质量控制观念,就是说既然企业和部门选择了这样的管理模式,就要有踏实接受的态度。作为企业和部门的管理者,要明确各个部门的职责和权限,制定出具体的质量目标和完成质量目标的实施计划,通过质量目标的分层次展开,以实现企业和部门的质量控制。因此,质量控制是一个“全员参与”的工作,而出发点必须是企业管理层对质量控制的正确认识。

2、依据经济管理总体情况制定适当的质量规范标准。适当的质量规范标准,是企业和部门实施质量控制的依据。要在工作中制定适当的质量规范标准是极为重要的,为了提升经济管理的效益,我们制定的质量规范标准必须要适当,过高的标准不容易执行,过低的质量标准又不利于管理工作的整体进步。在推行质量管理工作中,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不要走捷径照搬照抄,以此来建立质量控制体系文件。目前,国际通行的质量标准ISO9001已经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基本的、必要的质量监控模板,而针对各行业情况,企业和部门也需要增加一些附加的质量控制标准,以满足自身的需要。

适当的质量规范标准应将质量控制贯穿于质量形成的全过程(即质量环的所有环节),并且以质量形成存在的问题预防为主,通过采取预防措施来排除质量环节各个阶段产生问题的原因,以获得期望的经济效益。

3、提高经济管理效率,建立闭环的质量控制系统。为了有效地提高经济管理的效率,我们针对质量控制方面需要建立一套闭环的质量控制系统。这套闭环的质量控制系统进行质量过程监控,同时出现问题要能及时和自动提醒,以减轻质量控制的工作压力。闭环的质量控制系统不仅应具有发现问题的能力,还要具有灵活性,即如果出现批量的质量问题,质量控制系统将提醒企业和部门管理者问题也许不在于某个产品出现质量问题,而是系统流程上存在问题,从而促进企业修改完善质量标准。

四、总结质量控制对提高企业和社会的经济管理水平有着重要作用,质量控制是现代企业和政府部门需要重视的工作之一。认清质量控制与经济管理的关系,督促企业和部门领导树立正确的质量控制观念,设定适当的质量目标和规范标准,并建立有效的闭环质量监控体系,保证企业和部门提供的产品或服务达到顾客满意,以最大化地实现企业和部门的经济效益。

主要参考文献:

[1]李在卿。质量目标的建立与存在的问题分析。CNAS技术研究论文集,2008。

第5篇

1.完善监测技术体系

环境监测方法标准和技术规范是实施监测活动和质量管理的技术依据,完善的监测技术体系对提高监测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1.1 加强科学研究,及时跟踪监测技术的发展

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先进仪器设备的开发与引进,以及新的监测领域和监测因子的扩展,时常出现监测方法、技术规范滞后或新旧方法之间可比性有差异的情况。应加大前沿技术的科学研究力度,及时跟踪监测技术发展状况,保证监测工作有据可依。

1.2 实施监测仪器准入制度,保证监测依据可靠

一些新的监测仪器在投入市场时,存在监测方法和操作规程缺乏或不完善的情况。应借鉴环境监测方法标准制、修订管理模式,建立准入和技术审定制度,明确仪器生产方提供技术规则及验证数据的职责,解决当前由使用方制定技术规则的倒置现象。

1.3 稳定监测技术水平,保证监测数据的可比性

虽然一些监测机构具备紧跟监测技术快速发展优势,购置了先进的仪器设备,但在缺少统一监测方法的情况下,为保证监测数据的可比性,有必要强调监测技术的相对稳定性和应用的一致性。

1.4 建立监测方法验证机构,保证工作标准质量

应改变由方法制修订者选择方法验证方并提供验证数据,缺少验证数据监督环节和有效性确认程序的状况,参照标准样品定值管理模式,逐步设立监测方法验证机构,保证方法验证数据的公正性和客观性。

2.补充建立量值溯源基准体系

基准是量值溯源和量值传递的基础,在分析测试、质控考核、仪器校准、方法验证和技术仲裁等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环境监测系统除使用国家基准或国外基准外,还有一些不具备量值溯源条件的监测技术。

2.1 建设基准实验室,补充国家基准

针对没有国家基准的仪器或参数,应结合环境监测能力建设实际状况,逐步建立具有环境监测特色的基准实验室,填补量值溯源的空白点,解决环境监测工作中的实际问题。

2.2 建立量值溯源规程,健全行业技术体系

对于还没有建立检定或校准规程的仪器、系统或参数,应加快环保行业技术体系建设,制定量值溯源技术规程,并建立相应的技术审定制度。特别需要尽快填补应急监测仪器、自动或在线监测系统等技术体系空白。

2.3 恢复质控实验室,承担质量控制重任

在标准样品基体、种类和浓度范围有限的情况下,对标准样品过度依赖的质量控制模式造成了质量控制工作的空白区或盲点。应尽快恢复质控实验室,恢复或建立配制质控样品、分装样品、实施仪器校准、验证检定/校准结果或标准样品性能等功能,满足质量控制工作需要。

3.建立监测质量控制指标体系

质量控制指标是评价质量控制结果的依据,是使质量控制措施具有真正实施意义的基础。当前,因质量控制结果评定依据不明确而无法判断监测数据可靠性的现象时有发生,不仅造成质量控制的漏洞,而且直接影响环境数据的科学性和权威性。

3.1 重视质控措施研究,强化监测过程的质控

应在监测方法研究与建立中,注重质量控制措施的研究与要求,改进过度依赖结果控制质量的思路,强化过程控制和全程序控制意识,建立更加完善的监测技术体系。同时,应不断探索新的质量控制措施和模式。

3.2 注重质量活动策划,逐步实施项目/任务管理

针对当前环境监测工作中质量控制策划相对薄弱的状况,应强调开展质量控制活动策划的意识,建立明确的质量控制目标和任务,特别应建立按照项目或任务实施管理的模式,改变模糊管理的状况,强化质量控制数据分类统计,实现质量控制数据与监测结果同步审核和报送,并实施定量考核。

3.3 建立质控指标体系,完善质控评价体系

当前,环境监测系统质量控制指标体系研究相对薄弱且滞后,严重阻碍了质量控制活动的开展。应广泛开展技术研究,尽快建立针对不同监测领域、监测方法、监测因子、质量类别、质量控制手段甚至不同监测环节的质量控制指标体系,同时完善质量控制评价体系。

3.4 建立质量控制目标意识

应树立质量控制指标与质量控制目标相协调的意识,确立适宜的质量控制措施和质量控制指标,区别对待不同监测领域、监测方法、监测手段和技术条件下的质量控制活动,扭转质量控制指标一刀切的思想,允许多层次质量控制指标并存。

3.5 参考监测方法验证数据,建立自身质控指标

方法验证数据是方法可行性的说明,应充分注意其与质量控制指标的差异。每个实验室应根据自身特点和实际情况,在满足一定控制标准的条件下,建立质量控制指标。组织质控考核时,也应根据考核范围和工作需要,确定合理、可行的质量控制指标。

3.6 合理使用标样不确定度,加强统计方法应用

应深入研究和了解各种标准样品不确定度的含义、计算方法、质量控制水平,明确其与质量控制指标的区别,谨慎对待并合理使用。应加强数理统计方法在质量控制中的应用,选择科学、合理、具有说服力的评价依据,摆脱对标准样品定值结果的过度依赖甚至盲从,提高质量控制活动的公信力。

4.提高环境监测人员技术能力和水平

应该看到,监测人员的理论基础、技术水平、工作经验、接受培训和学习的机会,以及各地区的发展和装备水平等存在不均衡的状况。提高监测人员的技术水平和质量管理意识,完善考核机制,是提升监测质量的有效措施。

4.1 加大培训力度,加强技术交流

举办技术培训班是实施技术培训、促进技术交流的有效手段。应根据监测技术发展的实际需要,有效策划和设计培训内容,把握技术培训的主干线。

4.2 丰富培训形式,提升培训实效

针对日益发展的监测仪器培训需求,应建立并发展互动式和跟班式培训制度,设立专项培训基地或开放实验室,有效解决监测人员的技术水平滞后于能力建设速度的现状。开发各种教学或培训课件也是普及监测技术、推广规范操作技能、丰富教学模式的有效方法。

4.3 建立再教育机制,激发在岗培训热情

针对环境监测机构进入机制不完善、监测项目众多、监测手段差异较大等实际情况,应充分考虑环境监测科学的实验性,建立再教育机制,激发在岗培训热情,对开展具体监测项目的能力给予切实可行的技术支持。

4.4 强化考核机制,完善持证上岗考试办法

随着监测领域的扩大,监测方法和监测项目的增多,实施环境监测人员持证上岗考核工作的程度和难度都在不断加大。应进一步完善考核机制,完善试题库,改进考核方式和管理模式,加大监督力度,有效把握考核工作质量,促进技术水平提高。

4.5  提高要求,提升质管人员素质

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人员既是质量管理活动的策划者和运行维护者,也是技术人员实施质量活动时的重要技术支撑者。应着力提高质量管理人员的基本要求和素质水准,促进监测质量提高。

5.有效运行环境监测质量体系

实践证明,建立并有效运行质量体系,是全面提升管理水平和工作质量的重要手段。

5.1 强化体系管理,促进管理与技术有机融合

质量体系是全程序质量管理模式和先进质量管理理念的具体体现,实现了质量管理与监测技术的有机融合,使管理程序化、程序制度化、制度法制化,实现各负其责的规范管理,充分发挥质量体系所具有的独特优势和效能。

5.2 体现特色,建立适合自身发展的质量体系

结合当前环境监测系统质量体系建立和实施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建立体现环境监测工作特色和技术特点的质量体系框架已成为质量管理的重要需求。《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技术导则》(HJ630-2011)兼容了现有实验室管理的基本要素,并纳入了适合自身发展的特性要求和合理解释,不仅可以成为环境监测系统质量管理的重要依据,更将改变质量体系的监督主体,体现行业特色。

5.3 实施有效管理,注重自我完善

应通过工作计划、日常监督、审批/审定制度、内部审核、管理评审等环节和手段,有效促进机构内部管理机制自我完善和发展,实现从被动到主动的重要转变,体现自我约束行为,表征自我管理意识的提高。

6.建立健全监测质量监督机制

建立健全监测质量监督和考核机制,是开展质量监督活动的重要环节,也是保证监测质量的重要手段。

6.1 推行网络化管理,实行全国一盘棋协调机制

全国环境监测系统是一个整体,共同承担着环境质量监测、污染源监督性监测、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应急监测以及重大环境调查监测等任务,为体现全国一盘棋的整体思路,保证监测技术一致性和数据质量可比性,非常有必要建立面向整个监测系统的质量监督管理机制,实现全国范围内的统一协调。

6.2 利用通用管理模式,促进各领域共同发展

环境监测机构同时承担着多个领域的监测任务。质量体系是通用性的管理模式和手段,能将各个监测领域、各项监测任务整合到同一个管理操作系统中,成为协调各领域共同发展的重要媒介。

6.3 开展监管方法研究,建立长效质量监督机制

针对当前环境监测系统以单项目、单领域、零散型监督为主的现状,应加强监督模式和管理方法等方面的探索,建立长效质量监督的机制,开展质量检查、同步监测、比对监测、能力验证以及质控考核等多种形式的质量监督活动。

6.4 配合开展技术研究,提升质量监督实效

应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树立以提升技术水平为目标的工作意识,在实施质量监督的同时,开展监测方法、操作条件以及质量控制措施等多方面的深入研究,切实解决管理与技术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和难点,提升质量监督活动的实效。

6.5 建立质管评价体系,有效实施监督与管理

第6篇

关键词:高层建筑质量管理 管理措施 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TU97文献标识码: A

前言: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和需要,建筑业在国民经济中比重越来越大,其对经济的拉动作用也越来越明显。近年来,国家对建设工程质量控制尤为重视,质量问题一直是消费者投诉热点。加强质量管理,针对影响工程质量品质的一些关键问题,从技术、人事制度上建立更有效、更科学的管理体制,明确每一个施工人员的目标责任,从而达到进一步提高质量管理水平的目的。要根据建筑工程质量目标,制定相应的质量验收标准。严把材料质量关,采购的材料要符合国家规范标准和设计要求,严格执行材料验收制度,确保工程质量。

一、高层建筑施工质量管理措施

1.1领导重视严格执行建筑工程建设程序

领导的重视与否是搞好建筑工程质量工作的重要前提,建筑工程主管部门应高度重视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工作,以对人民负责和对历史负责的责任心真正把工程质量工作落到实处。

严格执行《建筑工程建设程序管理规定》和有关文件,把好项目立项、报建、开工、竣工验收等重要关口,任何项目上一阶段工作未完成,不得批准进行下一阶段的工作。严格工程设计审批制度,未获批准的项目不准开工,严格按照分部、单位工程进行质量评定,任何工程未经验收不得投入使用或进行下一阶段施工。工程验收时必须有建筑质量监督机构的评价意见。

1.2做好施工预案

施工单位应针对高层建筑的特点编制严谨、详尽的施工组织和管理方案,用来指导整个施工过程。内容包括:施工工序的安排,各工种进入工地的时间,关键部位的施工方法,对易出现的质量问题提出预控措施,制定出成品保护措施等。

1.3工程项目质量管理

工程项目质量管理是指“确定质量方针、目标和职责并在质量体系中通过诸如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使其实施的全部管理职能的所有活动”。质量管理是下述管理职能中的所有活动:确定质量方针和目标;确定岗位职责和权限;建立质量体系并使之有效运行。

1.4工程项目质量管理原则

对施工项目而言,质量管理,就是为了确保合同、规范所规定的质量标准,所采取的一系列的检测、监控措施、手段和方法。在质量控制过程中,应遵循以下几点原则:质量第一、以人为核心、预防为主、坚持质量标准。

1.5高层建筑施工质量控制的重点

其中包括:高层建筑“三线”控制、高层建筑的强度控制、高层建筑裂缝的控制、高层建筑钢筋质量控制。

二、建筑工程项目质量控制

工程项目质量控制是指为达到工程项目质量要求所采取的作业技术和活动。工程项目质量要求则主要表现为工程合同、设计文件、技术规范规定的质量标准。因此,工程项目质量控制就是为了保证达到工程合同、设计文件和标准规范规定的质量标准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手段和方法。建筑工程项目质量控制按其实施者不同,包括三个方面即业主方面、政府方面、承建商方面,这里的质量控制主要是指承建商方面的内部的、自身的控制。

2.1工程项目质量控制的过程

任何工程项目都是由分项工程、分部工程和单位工程所组成的,而工程项目的建设则通过一道道工序来完成。所以,工程项目的质量管理是从工序质量到分项工程质量、分部工程质量、单位工程质量的系统控制过程。也是一个对投入原材料的质量控制开始,直到完成工程质量检验为止的全过程的系统过程。

2.2工程项目质量控制的依据

质量控制的依据分为共同性依据和专门技术法规性依据。

共同性依据是指适用于施工阶段、且与质量管理有关的通用的、具有普遍指导意义和必须遵守的基本条件。主要有:工程承包合同文件、设计文件、国家和政府有关部门颁布的与质量管理有关的法律和法规性文件。专门技术性法规包括各种有关的标准、规范、规程、规定及定额等,是针对不同专业、不同性质质量控制对象制定的各类技术法规性的文件。有以下几类:工程建设项目质量检验评定标准;有关工程材料、半成品和构配件质量控制方面的专门技术法规性文件;有关材料验收、包装和标志等方面的技术标准和规定;施工工艺质量等方面的技术文件;有关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等质量规定和鉴定意见。

2.3工程项目质量控制的工作程序

在工程项目的施工阶段,为了保证工程施工质量,应对工程项目的施工生产进行全过程、全面的质量监督、检查与控制,即包括事前的各项施工准备工作质量控制,施工过程中的控制,以及各单项工程及整个工程项目完成后,对建筑施工及安装产品质量的事后控制。

2.4质量控制的内容与常用方法

根据工程质量形成的时间阶段划分,其质量控制相应的划分为事前、事中及事后控制。根据控制的主体对象不同又分为对人的控制、施工机械设备的控制、材料的控制、施工方法的控制、施工环境的控制以及施工工序的控制。

2.4.1事前控制

事前控制即对施工前的准备阶段进行的质量控制,要求预先进行周密的质量计划,一方面强调质量目标的计划预控,另一方面是按质量计划对质量活动前的准备工作进行控制,它是整个质量控制的关键。建筑工程质量控制的事前控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对工程勘察、设计的质量审查控制;对工程参建各方主体质量行为的控制;对工程所需的材料的质量控制;对工程施工用机械、设备的审查;对施工方法、方案和工艺进行审查:审查与控制施工环境与条件方面的准备工作情况;组织设计交底和图纸会审,并下达各部位的质量标准;把好开工关。

2.4.2事中控制

事中控制是对施工过程中质量活动的行为约束,即质量产生过程中各项技术作业活动操作者在相关制度的约束管理下,去完成预定的质量目标。另一方面对质量活动过程和结果,还有来自企业内部管理人员的检查检验以及来自企业外部的工程监理和政府质量监督部门等的监控。事中控制虽然包括自控和监控两个环节,但关键还是企业增强质量意识,建立和实施质量体系,充分发挥操作者自我约束、自我控制,把坚持质量标准作为根本,从而达到质量控制的效果。在工程项目的质量形成过程中,事中质量控制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工序的质量控制、质量控制点的设置及工程质量的预控。

2.4.3事后控制

事后控制是对于施工过程所完成的具有独立的功能和使用价值的最终产品及其有关方面的质量进行控制,它包括对质量活动结果的评价认定和对质量偏差的纠正。事后质量控制一般有以下内容:对整个施工阶段的工程质量进行验收;审核提交的质量检验报告及技术性文件;审核提交的竣工图;对于工业建筑还要组织联动试车;整理各分项工程的检查验收数据及报告;建筑工程项目的技术档案应齐全完整。

在建筑施工企业中运用先进的质量管理理念和方法,各种质量管理标准的实施和认证不是为了一次性达标,而是要建立一个持久运行的质量管理体系,落实到企业所承建的一个又一个工程项目中去,有效地进行工程项目的质量管理,不断满足甚至超越顾客对质量的要求,这是对我国建筑施工企业自身做大做强,也是建设和谐社会所应承担的历史使命。

第7篇

公路事业的快速发展,是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也是构建更加完善的公路交通体系的内在要求。以质量控制为中心的公路施工管理,强调了质量控制在公路施工管理中的重要性。本文立足于对公立施工管理的认识,首先分析了公路施工管理中质量控制的重要性,并在此基础之上,从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施工技术的落实、施工材料的控制三个方面,阐述了以质量控制为中心下公路施工管理的策略。

关键词:

公路施工;质量控制;管理;策略

公路建设的加快,是基于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现实需求,强调推进公路事业发展的重要性。公路事业的发展,其前提是公路质量的有效控制管理,提高公路的运行效率、使用寿命。从实际来看,现代运输物流业等的快速发展,公路建设对质量控制的要求日益提高,构建高质量的公路线,是公路发挥其重要作用的重要基础。本文立足于对公路施工质量管理的重要性认识,就如何提高公路施工质量控制,提出了几点建议。

1公路施工管理中质量控制的重要性

公路施工管理涉及面广,强调管理工作全面而有效开展。质量控制是公路施工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确保公路后期运行安全的重要保障。“质量控制”作为公路施工管理的生命线,其在公路管理的组织与开展中,表现出显著地重要性。在笔者看来,公路施工管理中质量控制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1质量控制是强化施工管理,确保公路后期安全运行的重要保障质量控制涉及到原材料质量、施工技术扥各方面工作,质量控制的狠抓落实,是公路施工工程稳步推进的重要基础。首先,质量控制强化对原材料采购、储存等各环节的管理工作,严格控制施工中偷工减料等问题的发生;其次,质量控制涉及诸多利益点,监理人员以权谋是,收取好处费,对质量控制工作缺乏有效开展。因此,积极开展质量控制工作,是营造良好施工管理环境,规范并引导各方行为的有力保障;再次,公路项目具有特殊性,强调施工质量的有效控制。公路施工技术不到位、施工质量不符合设计要求,在后期的运行上,极易由此引发安全施工。于是,质量控制不仅仅是公路施工管理的“生命线”,更是构建安全公路事业发展的有力支撑,强调以质量控制为中心的公路施工管理的重要性。

1.2质量控制的系统性、全面性,是公路工程施工稳步推进的重要基础公路施工质量是工程稳步推进的重要基础,也是成本控制管理的重要内容。在质量控制中,原材料的控制尤为重要,而这又与成本控制直接相关。在确保施工质量的基础上,原材料的采购要严格符合工程设计需求,最大程度地降低成本支出,提高工程成本管理的有效性。与此同时,质量控制工作的全面性开展,能够及时发现施工建设中存在的隐患,在第一时间有效进行处理,这对于提高工程施工效率,缩短工期,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质量控制工作的全面开展,夯实了工程施工有序推进的基础,对于有效控制工程成本支出、提高工程施工效率,都起到重要的现实作用。

1.3质量影响因素多元化,强化质量控制是公路施工管理的内在要求质量控制是对各个影响因素实施有效控制的过程,强调控制管理的有效性。在公路施工中,过程质量的影响因素多元化,无论是施工技术、施工材料,还是自然环境、地质结构等,都会对施工质量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构建以质量控制为中心的公路施工管理,是管理工作基于内在需求的表现,更是构建良好施工环境的有力保障。

2以质量控制为中心下公路施工管理的策略

在公路施工管理中,质量控制管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如何切实有效的开展施工质量管理,涉及到多方工作的务实开展。在笔者看来,以质量控制为中心的公路施工管理,应强化施工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落实施工关键技术控制,抓好施工材料管理,从本质上提高公路施工管理水平,构建更加良好的公路施工环境。

2.1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强化施工质量管理体系的构建以质量控制为中心下的公路施工管理,应强化施工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与完善,突出质量控制为导向下,相关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首先,进一步明确工程质量管理的流程,并明确各部门、各人员的职责,让质量控制责任到人、到部门,营造良好的施工管理环境;其次,依据工程施工设计方案,以及工程的实际情况,建立相应的管理体系,确保管理制度的执行切实施工管理的现实需求;再次,强化管理领导责任,确保质量控制工作在施工管理中的有效开展。无论是在管理部门的建立,还是在人员配置等方面,都要有效落实;最后,制度的建立、质量管理体系的构建,要遵循科学合理性原则,提高制度与体系的实用性,便于在施工管理中有效执行,提高制度体系的执行力度。

2.2落实施工技术控制,强化质量管理重点工作的开展在施工质量控制中,关键施工技术的落实,直接影响到施工质量控制的有效性。施工企业要在思想上,清楚地认识到施工技术落实,在施工质量管理中的重要性,提高技术落实的主观能动性。(1)强化施工技术交底过程的管理工作,确保施工技术落到实处。一方面,要提高施工技术人员对工程项目的认识,特别是对关键施工要求的认识,是确保施工技术提前准备,有效落实的重要基础;另一方面,狠抓落实关键技术的落实工作,强调技术到人、技术责任到人,确保技术与责任双重到位;(2)强化施工质量控制要点的技术落实工作。在沥青搅拌、摊铺、压实等施工环节中,要严格施工操作流程,严格控制施工技术落实,确保施工各环节质量过关。例如,在沥青混合材料的搅拌过程中,要严格控制搅拌过程的温度,并且各混合材料的配比严格按照工程设计要求(3)强化施工人员的技术培训等工作,确保施工人员技术到位、岗位职责到位,规范施工中的技术行为,这对提高施工质量至关重要。

2.3抓好施工材料管理,保障公路施工管理的质量基础施工原材料控制管理,是一项复杂而系统的工作,也是质量控制管理的重要基础。在实际的管理工作中,施工材料的控制主要在于路基施工回填土、沥青路面两个阶段的工作。首先,在路基回填土施工阶段,要严格依照工程施工要求,确保施工回填土能够满足工程设计标准,确保路基施工的质量。做好进场材料的检验工作,检查其是否符合施工设计要求;强化回填材料的存放管理工作,避免管理不当,而造成杂物等参杂在回填材料之中;其次,沥青路面摊铺阶段,强调施工各项技术落实到位的同时,也要强化对沥青质量的有效管理。如,强化对沥青标号的检验;注重沥青路面粗集料与细集料颗粒的均一性检验,等等。这些工作的有效开展,都是公路施工质量控制管理的重要基础。

3结束语

总而言之,以质量控制为中心的公路施工管理,强调化质量控制作为“生命线”的重要认识。当前,我国公路建设加快,构建高质量的公路运输线路,是公路发挥重要作用的基础。在公路施工质量管理的过程中,要切实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强化施工质量管理体系的构建;二是落实施工技术控制,强化质量管理重点工作的开展;三是抓好施工材料管理,保障公路施工管理的质量基础。

参考文献

[1]金英.极强公路施工质量管理的几点看法[J].黑龙江交通科技,2010(01).

第8篇

【关键词】质量管理;质量第一;工程质量目标;质量控制;建议

1. 健全质量管理机构,落实质量管理责任制施工企业中标后,为了加强路桥工程施工项目的质量管理工作,按照分级管理、层层负责的原则,建立项目经理部、施工工区、专业工程施工队三级质量管理体系。

质量控制,严把工程质量关,提高工程质量抽检合格率,才能保证工程进度按计划目标实现。当工程质量与进度发生矛盾时,进度必须服从质量。但如果只抓质量,不抓进度,对施工企业来说,毫无效益可言,再好的质量也就没有依托。在工程施工中,要做到以质量促进度,以进度创效益,所以,最关键的是抓好工程质量管理工作。

施工企业要建立强有力的工程质量自检机构,从上到下,认真进行工程质量自检,严格进行质量控制,使“企业自检”成为质量保证体系的第一关,只有通过“企业自检”这一关,才能更好的进行“社会监理、政府监督”,严把工程质量关。

承包人必须同业主、设计、监理单位密切配合,通过各方的协作配合,齐心协力抓好工程质量管理工作,坚决落实“政府监督、社会监理、企业自检”三级质量保证体系,确保工程质量目标的实现。以项目经理为质量第一责任人,由质检负责人全面负责质量管理工作,具体业务工作由质检处负责开展,并组建工地试验室、质量自检组、资料整理组,分工协作各负其责;施工工区以各工区主任为质量第一责任人,由质量自检员负责该区的质量自检工作;专业工程施工队以各队队长为质量第一责任人,由质量自检员负责该队的质量自检工作,并制定各自的岗位职责,做到质量责任,层层落实并制订质量管理工作规章制度,使工程质量管理工作有章可循。

2. 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的思想

认真做好质量管理的前期准备工作工程开工后,项目经理部根据质量管理工作方针和项目的质量目标,全体员工的质量意识学习教育,为使质量管理工作顺利开展,要认真做好前期准备工作。

2.1认真学习合同文件、技术规范,落实岗位职责进入工地现场后,需认真组织参加施工的全体人员学习合同文件、技术规范,依据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本工程的实际,制定全体施工人员的质量责任明确岗位职责,并制定详细的质量管理工作计划,确保质量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2.2各个单项工程开工前,要对参加施工的全体人员进行工程施工应知应会教育,并严格考核,做到工程施工严格按设计与“技术规范”操作。通过教育与考核,实行全体施工人员持证上岗、挂牌作业。

2.3各个单项工程开工前,要组织人员对原材料、机械设备、施工工艺、检测方法和可能遇到的质量问题及预防措施进行充分的施工前准备,并认真进行检查,确定完善后,再进行施工。

3. 严格执行质量控制程序,确保工程质量目标的实现

3.1制定严格的质量控制程序根据工程的合同要求,在工程施工中,制定严格的质量控制程序。在每个单项工程开工前,必须编制上报“开工报告”,在工程施工中,首先由施工企业进行质量自检,自检合格后,报请现场监理工程师抽检,抽检合格方可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在工程施工中,要严格按质量控制程序操作,使各项工程的质量自检工作能够有条不紊地开展。

3.2认真做好工程施工技术交底工作,明确各项工程的质量目标在各个单项工程开工前,项目经理部要认真编制《施工组织设计》,编制详细的施工工艺方案,并且明确质量目标。通过认真细致的技术交底工作,使参加施工的全体人员明确设计意图,明确工程施工技术标准及操作细则,明确工程的质量目标,使各项工程质量目标及质量控制落实到最基层的全体施工人员身上,为开展工程全面质量管理工作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3.3认真做好试验路段的施工,确定切实可行的工程施工方案在各个分项工程全面开工前,遵照施工技术规范的要求,认真做好试验路段的施工,确定各项工程的施工技术方案及质量控制措施,确定具体的施工操作方法,用于指导全线工程的施工。

4. 加强施工现场的质量控制

4.1认真做好工程施工测量,是现场质量控制的主要项目。在工程开工之前,项目经理部要组织技术人员对导线点、中桩和高程进行反复测量,使之达到闭合要求,保证中线和高程误差在规定允许的范围之内。在施工过程中,要重点对路基中线及各个桥涵构造物的平面位置、高程、预制构件的几何尺寸等进行严格控制,使各项测量成果均控制在规范允许的范围之内。

4.2加强对原材料的质量控制,认真做好工地试验工作。项目经理部要成立工地试验室,并配备业务精通、工作认真负责的专职试验人员,认真开展工地试验工作,为工程质量控制提供可靠的依据。加强对原材料的质量控制,严把原材料质量关,杜绝不合格的原材料进场。要求钢筋、水泥、钢绞线、防排水材料等外购原材料进场时要有出厂合格证,同时由业主指定的试验室进行试验,合格后方可进行原材料的定购。在施工过程中,根据“技术规范”要求的频率对进场原材料进行检测试验,以杜绝不合格材料进入工地。

加强对混凝土、砂浆等半成品材料的质量控制,在不同标号及水泥砂石料不同时工地试验室要分别做出配合比,在施工现场挂牌作业,严格按试验室确定的配合比进行施工,并根据“技术规范”的要求取样,进行试块的制作及试验,确保试验数据真实、准确、可靠,以确保其工程质量符合技术规范的要求。加强施工现场的试验检测工作,在各项工程施工过程中,认真进行试验检测工作,对达不到质量标准的施工项目,及时分析原因,调整施工工艺及时进行补救处理,确保工程质量控制由试验检测数据说话,避免凭经验办事等盲目的质量控制。

4.3认真履行质量合同,加强各个单项工程的现场质量控制。在工程施工中,加强各个单项工程的现场质量控制,确保工程质量目标的实现。路基土石方工程,要重点做好路基压实度的控制;桥涵构造物工程在做好强度、几何尺寸等主要技术指标控制的同时,还要做好外观质量的控制;路面工程做好基层及面层的强度、稳定性、平整度等主要技术指标的控制。

4.4运用全面质量管理方法,加强工程质量控制。在工程施工过程中,运用全面质量管理的知识,采用因果分析图、鱼刺图等方法,对工程质量影响因素进行认真细致的分析,确定质量控制的措施和目标,使工程质量控制有的放矢,达到事前预防、事中严格控制,扭转事后检测达不到标准的被动局面,提高工程质量控制的水平和效率。

5. 进一步搞好施工项目质量管理工作的几点建议

(1)作为中标后的施工企业,须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充实项目经理部的质量管理工作人员,制定全体施工人员的质量职责,使质量管理工作贯彻于整个工程施工之中。

(2)强化施工队伍的质量意识教育,加强施工队伍的岗前培训,层层分解质量目标,使质量目标落实到最基层的施工人员身上,落实到各个单项工程及各道工序上,确保质量控制落到实处。

(3)充分发挥工地试验室的作用,通过认真细致的试验检测工作,为质量控制提供可靠的依据,切实做到试验数据指导工程施工,使各项工程的质量控制有据可查,真正起到工地试验的作用。

(4)正确处理进度与质量的关系,只有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严把工程质量关,提高工程质量抽检合格率,才能保证工程进度按计划目标实现。当工程质量与进度发生矛盾时,进度必须服从质量。但如果只抓质量,不抓进度,对施工企业来说,毫无效益可言,再好的质量也就没有依托。在工程施工中,要做到以质量促进度,以进度创效益,所以,最关键的是抓好工程质量管理工作。

第9篇

关键词:质量控制;市政工程;项目管理

中图分类号:TU99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明确项目质量控制是项目经理的重要职责

在工程项目上,项目经理是企业法人代表在项目上的全权代表,所负责的项目拥有与公司经理相同的责任和权力,所以项目经理不仅要管好人、财、物,管好工程的协调和工程进度,取得一定的经济效益,更重要的是要抓好工程质量的控制,创造一定的社会效益,为企业赢得声誉,开拓更广阔的市场,这样企业的发展才能有后劲,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对项目经理而言,项目质量的控制,不单是对项目本身负责,更重要的是对企业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所以项目经理和项目经理部要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的思想,把认真抓好工程质量当作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

2.企业质量控制和项目质量控制的界定

要控制好项目工程质量,就要明确企业质量控制和项目质量控制的关系。企业质量管理同项目质量管相比,其形式、内容和性质都发生了变化,所以在面对两种质量控制时要分析两者的异同之处,这样才能为项目质量管理提出明确的目标和范围,使项目工程质量得到合理有力的控制。

市政施工企业对工程质量的控制和项目经理部对工程质量的控制虽然互相密切相关,但又是两个不同概念和层次的管理,在管理主体、对象、内容、手段诸方面有着明显的差别。企业质量管理的主体是企业的各职能部门,而项目质量管理的主体是项目经理部及其所属机构或相关职能人员;企业质量管理的对象是总体施工任务,而项目质量管理是针对具体的施工项目及相应的人和物等生产要素,重点是工序质量的管理;企业从总体角度出发,就质量管理的目标、方针、组织、制度、重点工程等进行管理,而项目质量管理的内容渗透到项目施工的全过程,它在时空上和项目施工交织在一起。因此,项目质量管理是工程合格质量形成的主要因素;企业质量管理则是间接管理和控制,主要以监督、检查、检测、指导为手段。所以,市政施工企业质量管理以组织性宏观管理为主导,而项目质量管理以控制性微观管理为主导。项目管理克服了传统的企业管理存在的弊端,使各生产要素优化配置,项目经理负责制的涵义更明确地阐明了工程质量目标的实现是项目经理的主要职责。因此,在市政工程项目施工中,对一切直接或间接影响工程质量特性形成的因素进行管理都是项目质量控制的范畴。

3.项目质量控制的要求

控制是一定的主体,为实现特定的目标对所控制的对象采取的计划、监督、检查、引导和纠正,使其处于稳定状态的连续管理行为。所以对市政工程项目质量控制的基本要求有:

3.1项目质量控制要有明确的控制主体。

项目质量的控制主体是项目经理部,为了实施项目质量控制,项目经理部应根据工程具体情况组织起质量管理小组或专职质量检查管理人员,负责项目质量的监督、检查、指导和验收。将专职质检管理人员设在项目经理部,正是项目管理的基本要求。

3.2项目质量管理要有明确的目标

工程总的质量目标已由工程承包合同或任务书所明确规定。为了实现总目标还必须有许多分目标,分目标是实现总目标的具体步骤,例如为了达到某项城市道路工程的优良,就必须要达到各种预埋管线、路基、基层、路面等分项工程优良,这样才能形成整体工程的优良。所谓确定的目标有两方面的意义,一是要求被控对象要按预定的轨道和方向进行;二是控制活动不能超出一定的资源限定条件。所以在明确整个工程的质量目标后,项目经理部在制定质量管理计划时, 就要依据相应的技术标准,对实施工程过程中的各要素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制定切实可行的、有效的、经济的计划措施,来保证目标质量的实现。

3.3项目质量控制要按预定的计划和技术标准实施

控制活动的实质就是检查施工中实际发生的情况与预定的计划、技术标准相比较是否存在偏差,偏差是否在允许范围内,是否采取有力的整改措施,所以没有计划和标准,就无法进行控制。实际施工中,经常会发生这样的情况,准备创优质工程却没有计划和措施;准备克服某项质量通病却没有预定的标准;甚至有了计划和标准也不执行,施工中只凭经验和想当然,这样工程质量的控制就失去了意义。项目质量控制,就是要将人们的质量管理活动纳入到按计划和技术标准进行中来,变不自觉的行动为自觉的行动。

3.4项目质量控制要求在时间和空间上是一种连续的,全面的管理

质量控制应对被控对象的所有要素和投入产生的全过程进行全面的管理。因此,项目质量控制不能就事论事,必须从分析项目对象的基本特点着手,找出影响工程质量的规律性的东西和其主要矛盾,进行全面的和有重点的管理。质量控制管理应随着施工的延续而延续,并随着交叉施工的展开而扩大,在全过程控制中,特别需要重视对工序质量的控制。

4.项目质量控制的基本内容

市政工程质量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但可以依据“TQC”中人、机、料、法、环五大要素管理的理论和对施工全过程进行一般性的分析,明确项目质量控制的内容。

4.1工作质量的控制

在项目质量控制中,人、机、料、法、环这五大要素,人是决定的因素。管理、施工及操作人员自身素质的高低对工程质量起决定性的作用。人员素质高低对工程质量影响的表现形式就是工作质量,因此对工作质量必须进行严格管理。岗位教育和技术交底是保证工作质量的前提,因此要通过岗位教育和技术交底树立全员的质量意识,这样才能在质量上形成你追我赶的自觉行动,才能形成人人关心质量,个个重视质量的风气,同时要实行竞争机制,激励机制和奖惩机制,责权利相结合,这样才能提高工作质量,以达到保证工程质量的目的。

4.2工程所用原材料半成品的质量控制

工程所用原材物料是形成工程实体的原料,也是工程质量形成的基本要素。保证原材物料按质、按量供应和使用是项目质量控制的重要内容。对原材物料的质量控制应采用“三把关,四检验”的制度,即材料供应人员把关,技术质量检验人员把关,操作使用人员把关;检验规格,检验品种,检验质量,检验数量。

4.3施工机械设备的质量控制

施工机械设备一般不直接用于工程实体,因此对工程质量不产生直接影响,但不能忽视它的间接影响。所以在工程方案的确定中,选用先进的、可靠的、适用的、符合技术要求的设备,对保证和提高工程质量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特别对带有计量的设备,要定期进行检查维护和标定,使其达到额定的性能,以满足工程质量的要求。

4.4施工工序的质量控制

质量控制最基本的内容是工序质量的控制,工序质量控制的目的就是要发现偏差和分析影响工序质量的制约因素,并消除制约因素,使工序质量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以确保每道工序的质量。工序质量具有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的特点,不稳定性是因人工操作所致,而不确定性是指市政工程施工不象工业产品的工序那样可以事先确定。市政工程施工工程量大,隐蔽工序多,共同操作的人员多及交叉施工的存在,使市政施工的工序具有连续的相互搭接的特征。控制好工序质量,通过做到对每道工序,每个工作实施全面监管,设置专职质检员检验把关,采取预防和检测检验相结合的方法来管理控制项目全过程

5.结束语

总之,项目质量控制与企业质量控制不同,要控制好项目工程质量,就要赋予项目经理相应的权利,明确其相应的职责;项目质量管理中要以人为本,要以提高全员素质和质量意识为前提抓工程质量;在施工全过程中,要严格目标计划和规范的执行,严格操作规程,严格按规范管理,严格实行奖惩制度,严格检查检测手段,这样才能有效地控制项目工程的质量,发挥“工程项目管理”的作用。

参考文献 :

第10篇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管理

现代人们对居住环境要求的提高为城市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发展基础,同时也为建筑工程施工企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我国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应抓住这一机遇,促进企业的快速成长与发展。作为影响企业市场竞争力、市场口碑的关键,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是企业管理工作的重点。如何针对现代建筑工程施工特点开展施工质量控制工作是建筑工程施工企业面临的首要问题。笔者多年从事建筑行业,对现代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积累了较为丰富的施工经验。因此,笔者以自身经验出发,通过多国内相关文献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分析和论述了现代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控制工作的方式与重点。

1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控制对企业发展的影响分析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控制工作是现代建筑施工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根本。作为施工企业,项目工程施工的最终目的是为投资商提供满足设计要求的建筑物。而在这一过程中,需要以质量、成本等多方面因素为基础开展企业的管理工作。施工质量作为建筑施工企业赢得市场口碑、赢得市场认可、赢得企业发展机遇的关键对企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在20世纪建筑工程施工市场中,常会看到由于施工企业质量问题造成的烂尾楼现象。这一现象不仅造成了许多施工企业的破产,同时也对投资商、周边建筑安全产生了影响。在现代建筑企业的经营与管理中,施工企业必须认识到施工质量控制与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以此为企业的发展奠定基础。

2 现代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控制与管理的基础

2.1现代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理论的应用——施工企业提高质量管理水平的基础

预防性施工质量控制理论在我国建筑工程施工领域的应用仍处于起步阶段。虽然,越来越多的施工企业认识到了预防性质量控制理论的重要性,但是受多种因素影响,其具体实施仍存在很多的不足和问题。针对这样的情况,我国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应加强对预防性施工质量控制理论的认识与学习。通过对预防性施工质量控制理论的认识与学习,促进企业预防性施工质量控制理论的应用,为企业施工质量管理水平的提升奠定基础。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应根据工程的实际特点对影响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各项因素进行分析与探讨。明确影响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各项控制点与控制内容。在此基础上,强化施工过程的监督与执行。通过针对影响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因素的控制,有效预防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问题的发生,提高质量控制效果。

2.2构建完善的施工质量管理体系——促进施工质量控制工作开展的重点

在建筑工程施工企业质量控制与管理工作开展中,完善的质量控制管理体系对施工质量控制工作的开展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为了实现企业施工质量控制工作目标,现代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应加强自身施工质量管理体系的完善。针对企业质量管理架构、工程实际情况进行施工质量管理体系的构建与完善。以具有针对性、符合企业与工程实际情况的质量管理体系促进施工质量管理工作的开展。

3 现代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控制重点

3.1强化建筑工程施工材料管理

在对影响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因素分析中可以看出,施工材料对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材料是否满足设计施工要求是现代建筑工程施工企业质量管理与控制的基础工作。首先,在工程中标手,施工企业即应着手材料控制与管理工作。以材料采购管理为基础保障采购材料符合设计施工要求。此外,还要强化材料进场的检验、存放管理以及使用前的检验等。通过针对材料质量的管理工作为保障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奠定基础。以现代建筑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材料管理为例,首先,供应商供应钢筋应符合设计钢筋径要求。其次,施工企业应在材料进场过程中加强检验与复核,确保进场钢筋直径与设计施工要求相符。钢筋材料进场后,根据不同直径进行分类存放,且存放过程中应注意防雨防潮,避免钢筋表面锈蚀的发生。在钢筋架施工前还应对钢筋径、钢筋表面进行二次检验,确保施工用钢筋符合设计施工要求。通过各个环节的控制与管理保障建筑工程施工用钢筋满足设计与施工要求,保障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现代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应针对施工材料的重要性,强化材料控制与管理。通过材料控制与管理实现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目标。

3.2以技术管理为重点保障工程施工质量

现代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革新、抗震等级要求的提高以及设计方案的变化使得施工企业缺乏粗够的施工经验。因此,施工企业必须加强技术管理以保障施工质量。首先,根据砖混结构与混凝土框架浇筑结构变化带来的技术革新,施工企业应加强自身技术学习。同时针对工程建筑所采用的技术方式进行技术管理体系的完善。在施工过程中,施工企业还应根据施工基础参数、现场施工技术要求与注意事项等进行严格的控制与管理。通过技术控制与管理是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各项参数能够满足设计要求,实现技术管理对质量控制的促进作用。

3.3科学设置质量控制点以保障工程施工质量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点是施工过程中质量控制与管理的基础依据、是有效避免质量通病发生的重要工作。现代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应在工程技术交底阶段开始进行质量控制研究与探讨,以工程实际情况为基础进行质量控制点的设置。针对工程所在地域的气候条件、工程施工中影响质量的基础因素等进行质量控制点的完善。通过科学设置质量控制点使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监控人员能够依据质量控制点对施工过程进行严格的监控。通过科学设置质量控制点保障影响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各项因素、基础参数等处于受控状态,以此保障工程施工质量。

4 结论

综上所述,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控制工作是现代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寻求发展、赢得市场的重要能力。随着现代建筑工程技术的革新以及设计标准的提高,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应更加注重质量管理工作的重要性。通过对现代施工技术的掌握、经验的积累以及现代施工质量控制理论的应用,促进企业施工质量管理水平的提高。从自身质量管理能力的提高入手,促进企业综合市场竞争力的提高,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郑晓峰.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控制工作——影响企业发展的关键[J].工程建设信息资讯,2010,9.

第11篇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管理

现代人们对居住环境要求的提高为城市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发展基础,同时也为建筑工程施工企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我国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应抓住这一机遇,促进企业的快速成长与发展。作为影响企业市场竞争力、市场口碑的关键,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是企业管理工作的重点。如何针对现代建筑工程施工特点开展施工质量控制工作是建筑工程施工企业面临的首要问题。笔者多年从事建筑行业,对现代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积累了较为丰富的施工经验。因此,笔者以自身经验出发,通过多国内相关文献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分析和论述了现代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控制工作的方式与重点。

1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控制对企业发展的影响分析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控制工作是现代建筑施工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根本。作为施工企业,项目工程施工的最终目的是为投资商提供满足设计要求的建筑物。而在这一过程中,需要以质量、成本等多方面因素为基础开展企业的管理工作。施工质量作为建筑施工企业赢得市场口碑、赢得市场认可、赢得企业发展机遇的关键对企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在20世纪建筑工程施工市场中,常会看到由于施工企业质量问题造成的烂尾楼现象。这一现象不仅造成了许多施工企业的破产,同时也对投资商、周边建筑安全产生了影响。在现代建筑企业的经营与管理中,施工企业必须认识到施工质量控制与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以此为企业的发展奠定基础。

2 现代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控制与管理的基础

2.1现代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理论的应用——施工企业提高质量管理水平的基础

预防性施工质量控制理论在我国建筑工程施工领域的应用仍处于起步阶段。虽然,越来越多的施工企业认识到了预防性质量控制理论的重要性,但是受多种因素影响,其具体实施仍存在很多的不足和问题。针对这样的情况,我国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应加强对预防性施工质量控制理论的认识与学习。通过对预防性施工质量控制理论的认识与学习,促进企业预防性施工质量控制理论的应用,为企业施工质量管理水平的提升奠定基础。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应根据工程的实际特点对影响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各项因素进行分析与探讨。明确影响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各项控制点与控制内容。在此基础上,强化施工过程的监督与执行。通过针对影响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因素的控制,有效预防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问题的发生,提高质量控制效果。

2.2构建完善的施工质量管理体系——促进施工质量控制工作开展的重点

在建筑工程施工企业质量控制与管理工作开展中,完善的质量控制管理体系对施工质量控制工作的开展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为了实现企业施工质量控制工作目标,现代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应加强自身施工质量管理体系的完善。针对企业质量管理架构、工程实际情况进行施工质量管理体系的构建与完善。以具有针对性、符合企业与工程实际情况的质量管理体系促进施工质量管理工作的开展。

3 现代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控制重点

3.1强化建筑工程施工材料管理

在对影响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因素分析中可以看出,施工材料对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材料是否满足设计施工要求是现代建筑工程施工企业质量管理与控制的基础工作。首先,在工程中标手,施工企业即应着手材料控制与管理工作。以材料采购管理为基础保障采购材料符合设计施工要求。此外,还要强化材料进场的检验、存放管理以及使用前的检验等。通过针对材料质量的管理工作为保障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奠定基础。以现代建筑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材料管理为例,首先,供应商供应钢筋应符合设计钢筋径要求。其次,施工企业应在材料进场过程中加强检验与复核,确保进场钢筋直径与设计施工要求相符。钢筋材料进场后,根据不同直径进行分类存放,且存放过程中应注意防雨防潮,避免钢筋表面锈蚀的发生。在钢筋架施工前还应对钢筋径、钢筋表面进行二次检验,确保施工用钢筋符合设计施工要求。通过各个环节的控制与管理保障建筑工程施工用钢筋满足设计与施工要求,保障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现代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应针对施工材料的重要性,强化材料控制与管理。通过材料控制与管理实现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目标。

3.2以技术管理为重点保障工程施工质量

现代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革新、抗震等级要求的提高以及设计方案的变化使得施工企业缺乏粗够的施工经验。因此,施工企业必须加强技术管理以保障施工质量。首先,根据砖混结构与混凝土框架浇筑结构变化带来的技术革新,施工企业应加强自身技术学习。同时针对工程建筑所采用的技术方式进行技术管理体系的完善。在施工过程中,施工企业还应根据施工基础参数、现场施工技术要求与注意事项等进行严格的控制与管理。通过技术控制与管理是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各项参数能够满足设计要求,实现技术管理对质量控制的促进作用。

3.3科学设置质量控制点以保障工程施工质量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点是施工过程中质量控制与管理的基础依据、是有效避免质量通病发生的重要工作。现代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应在工程技术交底阶段开始进行质量控制研究与探讨,以工程实际情况为基础进行质量控制点的设置。针对工程所在地域的气候条件、工程施工中影响质量的基础因素等进行质量控制点的完善。通过科学设置质量控制点使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监控人员能够依据质量控制点对施工过程进行严格的监控。通过科学设置质量控制点保障影响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各项因素、基础参数等处于受控状态,以此保障工程施工质量。

4 结论

综上所述,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控制工作是现代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寻求发展、赢得市场的重要能力。随着现代建筑工程技术的革新以及设计标准的提高,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应更加注重质量管理工作的重要性。通过对现代施工技术的掌握、经验的积累以及现代施工质量控制理论的应用,促进企业施工质量管理水平的提高。从自身质量管理能力的提高入手,促进企业综合市场竞争力的提高,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郑晓峰.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控制工作——影响企业发展的关键[J].工程建设信息资讯,2010,9.

第12篇

【关键词】市政工程质量管理 工程质量

一、项目质量控制的要求

控制是一定的主体,为实现特定的目标对所控制的对象采取的计划、监督、检查、引导和纠正,使其处于稳定状态的连续管理行为。所以对市政工程项目质量控制的基本要求有:

1.项目质量控制要有明确的控制主体。

项目质量的控制主体是项目经理部,为了实施项目质量控制,项目经理部应根据工程具体情况组织起质量管理小组或专职质量检查管理人员,负责项目质量的监督、检查、指导和验收。将专职质检管理人员设在项目经理部,正是项目管理的基本要求。

2.项目质量管理要有明确的目标。

工程总的质量目标已由工程承包合同或任务书所明确规定。为了实现总目标还必须有许多分目标,分目标是实现总目标的具体步骤,例如为了达到某项城市道路工程的优良,就必须要达到各种预埋管线工程、路基工程、基础工程、路面工程等分项工程优良,这样才能形成整体工程的优良。所谓确定的目标有两方面的意义,一是要求被控对象要按预定的轨道和方向进行;二是控制活动不能超出一定的资源限定条件。所以在明确整个工程的质量目标后,项目经理部在制定质量管理计划时,就要以目标为依据,对实施工程过程中的各个要素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制定保证实现目标质量切实可行的、有效的、经济的计划、措施和采取相应的技术标准。

3.项目质量控制要按预定的计划和技术标准实施。

控制活动其实质就是检查施工中实际发生的情况与预定的计划、技术标准相比较是否存在偏差,偏差是否在允许范围内,是否采取有力的整改措施,所以没有计划和标准,就无法进行控制。实际施工中,经常会发生这样的情况,准备搞优质工程却没有计划和措施;准备克服某项质量通病却没有预定的标准;甚至有了计划和标准也不执行,施工中只凭经验和想当然,这样工程质量的控制就失去了意义。项目质量控制就是要将人们的质量管理活动纳入到按计划和技术标准进行中来,变不自觉的行动为自觉的行动。

4.项目质量控制要求在时间和空间上是一种连续的,全面的管理。

控制应对被控对象的所有要素和投入产生的全过程进行全面的管理。因此,项目质量控制不能“单打一”、就事谈事,必须从分析项目对象的基本特点着手,找出影响工程质量的规律性的东西和其主要矛盾,进行全面的和有重点的管理。质量控制管理应随着施工的延续而延续,并随着交叉施工的展开而扩大,在全过程控制中,特别需要重视对分项工程及检验批质量的控制。

二、项目质量控制的基本内容

市政工程质量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但可以依据“TQC”中人、机、料、法、环五大要素管理的理论和对施工全过程进行一般性的分析,明确项目质量控制的内容。

1.工作质量的控制。

在项目质量控制中,人、机、料、法、环这五大要素,人是决定的因素。管理、施工及操作人员自身素质的高低对工程质量起决定性的作用。人员素质高低对工程质量影响的表现形式就是工作质量,因此对工作质量必须进行严格管理。岗位教育和技术交底是保证工作质量的前提,因此要通过岗位教育和技术交底树立全员的质量意识,这样才能在质量上形成你追我赶的自觉行动,才能形成人人关心质量,个个重视质量的风气,同时要实行竞争机制,激励机制和奖惩机制,这样才能提高工作质量,以达到保证工程质量的目的。

2.工程所用原材物料的质量控制。

工程所用原材物料是形成工程实体的原料,也是工程质量形成的基本要素。保证原材物料按质、按量供应和使用是项目质量控制的重要内容。对原材物料的质量控制应采用“三把关,四检验”的制度,即材料供应人员把关,技术质量检验人员把关,操作使用人员把关;检规格,检验品种,检验质量,检验数量。

3.施工机械设备的质量控制。

施工机械设备一般不直接用于工程实体,因此对工程质量不产生直接影响,但不能忽视它的间接影响。如压实机械的选型、检测设备的精度要求,均对工程实体的质量造成间接影响。所以在工程方案的确定中,选用先进的、可靠的、适用的、符合技术要求的设备。特别对带有计量的设备,要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使其达到额定的性能,以满足工程质量的要求。

4.分项工程/检验批的质量控制。

质量控制最基本的内容是分项工程/检验批质量的控制,分项工程/检验批质量控制的目的就是要发现偏差和分析影响分项工程/检验批质量的制约因素,并消除制约因素,使分项工程/检验批质量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以确保每一分项工程/检验批的质量。分项工程/检验批质量具有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的特点,不稳定性是因人工操作所致,而不确定性是指市政工程施工不象工业产品的工序那样可以事先确定。市政工程施工工程量大,共同操作的人员之多及交叉施工的存在,使市政工程施工的分项工程/检验批具有连续的相互搭接的特征,控制好分项工程/检验批质量,就要做到对每道分项工程/检验批,每个工作全面实施监督操作、检验把关、预防和检测检验相结合的管理控制方法。

5.产成品保护养护的质量控制。

施工周期长和多工种交叉作业的存在,决定丁市政工程施工产成品保护的重要性。分项工程的完成对单位工程来说仅仅是产品完成过程中的一个工序,对已完成分项工程的保护养护对整个工程有着决定性的作用,所以要严格按照规范及操作要求保护养护好已完成的分项工程。如沥青路面的施工中对已铺筑完成的面层,控制好终压的温度及开放交通的温度、水泥稳定碎石基层须封闭交通并充分养护七天后,方可进入下一分项工程施工等。

三、企业质量控制和项目质量控制的界定。

要控制好项目工程质量,就要明确企业质量控制和项目质量控制的关系。企业质量管理同项目质量管理相比,其形式、内容和性质都发生了变化,所以在两种质量控制时要分析两者的异同之处,这样才能为项目质量管理提出明确的目标和范围,使项目工程质量得到合理有力的控制。

市政施工企业对工程质量的控制和项目经理部对工程质量的控制虽然互相密切相关,但又是两个不同概念和层次的管理。其区别表现为在管理主体、对象、内容、手段诸方面有着明显的差别。企业质量管理的主体是企业的各职能部门,而项目质量管理的主体是项目经理部及其所属机构或职能人员;企业质量管理的对象是总体施工任务,而项目质量管理是针对具体的施工项目及相应的人和物等生产要素,重点是分项工程质量的管理;企业从总体角度出发,就质量管理的目标、方针、组织、制度、重点工程等进行管理,而项目质量管理的内容渗透到项目施工的全过程,它在时空和项目施工交织在一起。因此,项目质量管理是工程合格质量形成的主要因素;企业质量管理则是间接管理和控制,主要以监督、检查、检测、指导为手段。所以,市政施工企业质量管理以组织性宏观管理为主导,而项目质量管理以控制性微观管理为主导。项目管理克服了传统的企业管理存在的弊端,使各生产要素优化配置,项目经理负责制的涵义更明确地阐明了工程质量目标的实现是项目经理的主要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