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病句练习

病句练习

时间:2023-05-31 09:11:3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病句练习,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病句练习

第1篇

1.秋天到了,铺满了厚厚的落叶。

___________________

2.这条弯弯曲曲的小路笔直地伸向密林深处。

___________________

3.“六一”节的那天,他加入了少先队员。

___________________

4.上课铃响了,校园里马上顿时安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

5.听完故事,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宁静。

___________________

6.香山的秋天是令人向往的地方。

___________________

7.我的脑海中浮现了两年多前刚刚发生的事情。

___________________

8.姐姐最爱看舞蹈和音乐。

___________________

9.老师有时经常教育我们爱惜粮食。

___________________

10.在第二十八届奥运会上,我国体育健儿顽强拼搏的精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每天早上去公园锻炼身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接到“三好学生”奖状,高兴极了。

_________________

13.小朋友都应该上课专心听讲的好习惯。

_________________

14.晶晶从小养成了讲卫生。

___________

15.艰难的向高峰攀登。

_________

16.我们学校的诗歌朗诵比赛。

____________

17.树上结满了许许多多数不清的果子。

________________

18.我的老师布置的所有一切作业都做完了。

_________________

19.我把教室打扫的整整齐齐。

___________

20.我们要做到节约用水的好习惯。

______________

21.宽敞的草原一望无边。

__________

22.联欢会上,大家表演了一个个精彩的节目。

__________________

23.迎面走来了一位须发花白的老奶奶。

________________

24.乌云和大雨一起从天空中倾泻下来。

________________

25.天夜里吹来稻花香一阵。

___________

26.中国人口是世界上最多的国家。

_____________

27.爸爸讲的许多雷锋动人的故事。

_____________

第2篇

也许是认知水平的局限,也许是口语习惯上的误导,一些学生在造句或作文的时候难免会留下五花八门各式各样的病句。这时候,作为语文教师自然不能听之任之,适时地对学生进行病句修改的训练,无疑是非常必要的。

修改病句不仅是对学生开展句式练习的一条有效途径,更是对学生后续作文造势的一项保障措施。而有些学生一旦碰上这种训练就会唉声叹气,避之唯恐不及的。其实不然,因为修改病句也是有诀窍可言的,那就是“一读、二找、三改、四查”。我把它称之为“病句修改四步法”。

“一读”,就是将出示的病句轻声读上几遍,明白表达者的意图,这样修改起来才会有针对性。而病句们都擅于伪装,并不是一眼就可以被识破的,所以,“读的接触”这一环节是无法省略的。学生只有在以思促读的基础上才能了解到句子的病因究竟出在何处,那么第一次读后还有模糊感觉的话,就得读第二次第三次,甚至更多次,直到没有疑窦为止;否则,像蜻蜓点水般的浅尝辄止地读上一遍,就急着去修改,势必会把句子弄得面目全非。

“二找”,就是找出句子的病因。只有在读懂句子原意的基础上找出了病因,才能有对症下药的解决方法。句子的病因概括起来有: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累赘、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等。确定病句属于哪一种类型,这一步很重要,也很关键,如同写作过程中的审题,惟有明确其要求,下笔时才能有的放矢紧扣主旨。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修改病句时,必须让学生知道病句真正的症结所在,以便修改工作的顺利展开。

“三改”,就是在找出句子的病因后所实施的“手术”。实施“手术”时,教师应该让学生掌握修改上的技巧,如“增、删、调、换”等符号的使用。实际操作过程中,要针对不同的句子病因,采用合适的方法,原则只有一条:在不改变句子原意的前提下,用最简捷的路径,把病句修改好。修改之前,最先要考虑的就是不能违背句子的原有精神;否则,订正出来的句子就会失去价值。

“四查”,意为修改完了,还要再来一番“检查”工作,以保证“质量的过关”。众所周知,一些数学练习中有验算,目的无非就是检查做对了没有。而病句修改的练习时也可以用“验算”的方式来检查效果。当你把这个病句修改好了,还应把“答案”再轻读几遍,看看是否已切除病根已毫无歧义了。

综上所述,只有合理有效地采用了“一读、二找、三改、四查”四步法,才能轻轻松松地攻克“修改病句”这一堡垒!

第3篇

一、字音

字音方面通常考的是声母、韵母、声调,还有就是音近字、多音字。这些东西看起来庞杂无序,但是,如果我们能够注意平时多积累,也就是利用平时零散的时间不断地练习,尤其是对那些平时出现的误读字(音近字、多音字)要特别地加强记忆和巩固,这一看似很难的板块很容易就能攻破。

二、字形

字形方面主要考的就是形近字。做好这类题目,最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利用平时的零散时间经常不断地练习。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在平时容易出现的错别字,因为它的形相似,有时音也相近,所以,我们要从它们的形入手,考虑它的含义,从它们的词义去推断其字形正确与否。还有一个捷径就是熟记《当代汉语出版物中最常见的100个别字》,因为这100个别字是近10年以来出错频率最高的。做到了这些,那么,解答字形一类的题目,就不容易出差错了。

三、近义词辨析

近义词的辨析在学生眼中是很难的。首先看实词,实词的辨析主要是分析词义。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点:一是从语素上分析。因为两个词含有的语素,有相同的,也有不相同的,我们在辨析时,一定要重点分析不相同的。二是通过组词或者找出它们的反义词来理解和分析。三是通过分析形声字的形旁来辨析。四是注意运用排除法,将容易辨析的词语先行排除,逐渐减少选项。其次看虚词,虚词的辨析应注意以下两点:一是从句子的关系入手,选择恰当的关联词。二是看句子中的关联词是否搭配。

四、成语辨析

成语辨析题就从以下八个方面着手:一是感彩。弄清成语的褒贬性质,切莫褒义贬用,也莫贬义褒用。二是成语含义。弄清成语的真正含义,切莫“望词生义”。三是词义轻重。弄清词义的轻重,切莫用词失当。四是一语多用。弄清成语的多层意思,不同语境相同运用。五是形容对象。弄清成语描述的对象,特定对象特定描述。六是语体色彩,弄清语体色彩,不同语境不同运用。七是搭配恰当。弄清短语或句子中搭配的成分,搭配应恰当,不能相互矛盾。八是合乎习惯。弄清其在实际运用的使用习惯,不能违背。总之,成语题的准确率与积累和经验分不开,甚至取决于积累和经验。只要注意在平时里用那些零散的时间多记就行。

五、病句修改

历年的高考试题,都不乏语病的检测题。《考试说明》也明确规定考生必须学会辨析和修改六种病句: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要做好这类的题目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从考查的题目类型来看,病句修改的类型有:①对句子进行是否有语病的判断。②让考生在原来的句子上进行修改。③判断题目对病句的分析正确与否。④让考生对病句的修改正确与否进行判断。

第二,我们要具体看一下考查的知识点。①语序不当。定语和中心语倒置,定语置于状语的位置,状语置于定语的位置,多层定语语序不当,多层状语语序不当,关联词语位置不当,主语和宾语倒置,分句的顺序颠倒。②搭配不当。主语和谓语搭配不当,动词和宾语搭配不当,定语与中心语搭配不当,状语与中心语搭配不当,主语与宾语搭配不当,关联词语搭配不当。③成分残缺。缺主语,缺谓语,缺宾语,缺必要的附加成分,缺少关联词语,缺介词。④赘余。主语多余,谓语多余,宾语多余,附加成分多余,关联词语多余。⑤结构混乱。句式杂糅,语句杂糅。⑥表意不明。指代不明,句子歧义。⑦不合逻辑。自相矛盾,概念交叉,强加因果,多次否定引起混乱。⑧对应不当。前面有正反两面的词语后面只有一个方面的词语。⑨偷换概念。

第三,辨析与修改病句的方法。我们不要求考生死记病句的类型,但一定要学会找出病因,并加以治疗方可。辨析病句的方法有:①语感审读法。即对句子细致审读,从感性上觉察语句的毛病。也就是说,按习惯的说法审察一下读起来是否别扭,如果别扭,那么别扭之处便是病灶。②紧缩法。即先去掉句子的枝叶部分(定、状、补),剩下句子的主干,看一下主干是否有毛病,主干若无,再行审视枝叶部分。③造句类比法。即按照原句的结构造一日常用的句子,然后进行比较,有无问题便能一目了然。④逻辑分析法。即从事理上进行分析,进而发现问题。这类病句往往从语法上找不到毛病,所以必须从概念的使用、判断、推理等方面考虑是否恰当,语句的前后顺序、句间关系是否合适。因为病句的辨析常以判断正误的客观题型出现,所以,还要特别留意句子中的介词、程度副词、两面性的词语、指代性的词语、否定句和带有否定意义的词语、并列短语的句子、句子中的“是”字、特殊短语等等。

修改病句的方法可以用四个字来概括,即增(成分残缺的)、删(赘余的)、换(用词不当的)、移(语序不当的)。但有一点必须告诉大家:修改不是再造,修改时一定不要改变原句的本意,能调整的决不增删,能改动一处的决不改动两处,修改也需简要、高效。

六、语言连贯题

所谓的“连贯”,指的是在语言表达方面要让句子与句子之间的组合与衔接做到话题要同一,句序要合理,呼应自然。语言不连贯属于语病的一种,只是没有“病”得那样严重而已。我们只要勤于思考,并按照一定的规则对其进行调整,语句就会变得简明、通顺。这类题型的能力层次为D级,属于较高层次的“应用”类,它的知识点较为隐蔽,因而做起来比语病修改要困难一些。

解这类题目要做到:一是话题的同一性,即陈述的对象要一致。二是行文的照应性,即行文的结构和内容上,要做到前后呼应。三是格式的一致性,即注意句式的结构要相同。四是分承的对应性,即在行文中,前面提出几个并列的方面,后文也要按照前文提起的顺序,依次加以表述。五是事理的逻辑性,即在行文中要遵循逻辑(包括生活的、自然的、思维的)。六是风格的趋同性,即行文中前后的语言风格或平实,或生动,或庄重,或简约要趋于同一。此外,还有情景氛围的特定性,事情的先后顺序性,叙述角度的同一性,叙述交代的周到性,行文围绕中心性,音节的和谐性,语言的习惯性,意境的一致性……在解答这类题目时,只要将上述的各个方面都考虑周到了,就肯定不失分了。

第4篇

一、基础知识的复习

1.生字的复习

在总复习时,每位教师都要汇报自己在平时听写时学生普遍写错的字,由负责拟写生字复习教案的老师汇总,编写出教案后,由执教者引导复习。主要步骤是:先由学生自己翻出平时听写本,把自己写错的生字找出来,分析错误的原因与同学交流。再汇报自己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错别字。最后做老师精心设计的形近字、多音字练习,对易错的字进行巩固,汇编出形近字、多音字大全。

2.词语归类复习

先由学生收集本册近义词、反义词、各类成语,教师归纳在一起,从而唤起学生的记忆。活动前先拟写计划,组长执笔记录。收集后,教师上复习课引导分类汇总,我们把成语分为数字成语、含动物的成语、历史故事成语、神化传说成语、含修辞的成语,等等。在网上搜索趣味语文习题,由李明珍老师负责设计,提出设计方案。由于成语复习比较枯燥,所以要考虑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有兴趣学习。全组老师针对她的教案提出自己的观点,进行讨论,最后达成共识,形成教案。上课时,看哪个组材料收集得多,收集得全,进行奖励。收得不全的小组在听其它组交流时要补充自己的资料,同样要汇编成六年级上册近义词、反义词、成语大全。再设计出封面、目录。活动后有总结、感悟。这样,使学生在自己动手收集的过程中,锻炼动手能力、团结协作能力。

3.病句的修改

首先找病因:在组内先讨论病句的类型,就像医生给病人看病一样,只有查出病因,才能对症下药。我们要求负责教案的老师在教案中全病句的类型,进行练习设计:(1)成分残缺;(2)用词不当;(3)词序颠倒;(4)重复嗦;(5)不合事理;(6)前后矛盾;(7)分类不当;(8)关联词错误。然后开出药方、对症下药,如:成分残缺的要“补”;用词不当的关联词错误的要“换”;词序颠倒的要“调”;重复嗦的要“删”。值得注意的是修改病句的原则是不改变原意,同时以最简洁的方法修改,因此,修改前必须读懂句子,明确句子表达的意思,找到病因后修改,修改后还要细致检查,因为有的病句不止一处有语病,还要看有没有将意思表达清楚,有的病句不止一种修改方法,只要表达清楚即可。所以我们要教给学生如下修改步骤:(1)读句子、理句意,(2)查、排、审找病因,(3)改句子、保原意(改得少、改得巧)进行改病句练习。每一类病句都要全,而且练习形式要多样。可采用各种形式的比赛进行,激发他们的竞争意识,进取意识。

在进行基础知识的复习时,由于基础知识内容多、量大,复习较为繁琐,我采用分层次复习法,简单的知识要求学生在家里完成自主复习,教师抽查,如字、词的复习。词语的理解可放到课文复习中,并要求学生上学必须带字典,不懂的字、词要会自己查,或小组商议、讨论,直至理解。同时,教师还要不断地扩大学生的阅读量,从文章中找出关键词语,让学生分析理解。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又可开阔学生的眼界。对于基础知识中比较复杂的语法知识,虽然只要求学生了解,并在此基础上运用,但如果老师单纯地讲,有些问题就会错过。

二、阅读理解部分的复习

阅读是借助具有客观意义的文字符号,理解阅读材料的意义,从而了解作者思想、感情的思维活动;是搜集处理信息、获取知识、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形成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

学习阅读以获得阅读知识、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养成良好阅读习惯、掌握阅读方法为目标。小学生学习阅读的具体要求是:学会运用朗读(诵读、背诵)、默读和精读、略读、浏览等多种阅读方法,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知识积累、生活体验理解词句的意思,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领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并有自己的见解;能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能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同,扩大自己的阅读面。

以读懂一段话为例:

自然段就是指在文章里提行排版空两格为标志的一段文字。在自然段中的句子间有一定的关系,有的一个或几个句子可以组成一个意思,分析段中句子间的关系,有利于理解段落的内容。段落中句子间的关系常有以下几种形式:

1.总分关系

有(1)总叙分叙、(2)分叙总叙、(3)总叙分叙总叙几种,阅读时抓住了中心句就了解了段落的内容,如:

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行船的速度极快,来往船只多,他操纵自如,毫不手忙脚乱。不管怎么拥挤,他总能左拐右拐地挤过去。遇到极窄的地方,他总能平稳地穿过,而且速度非常快,还能作急转弯。两边的建筑飞一般地往后倒退,我们的眼晴忙极了,不知看哪一处好。(《威尼斯的小艇》)

这段话是由“总叙分叙”形式构成的,全段围绕“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这一内容(中心句)叙述。

2.并列关系

围绕一个内容,从几个方面进行叙述,这几个方面是相互并列的,如:

“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映水中;桂林的山真险啊,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桂林山水》)

这两段话分别从“静、清、绿”“奇、秀、险”写出了漓江水、桂林山的特点。

3.递进关系

段落中的句子在意思上一层更进一层,或者是在范围上由小到大,或者是在程度上由轻到重等,如:

第5篇

第二轮复的指导思想是:夯实基础、突出重点、提高能力、养成规范、回归课本。紧扣考纲中的知识点和能力点,以专题复习和训练为主,适度穿插综合训练,突出语言表达运用、古诗文鉴赏、现代文阅读和作文训练四大块的内容,进一步加强知识积累和方法的总结归纳,发挥考生自身的主动性,查漏补缺,建立知识网络,全面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强化得分意识,培养应试能力。

具体措施

精研各省市最新《考试说明》以及最近三年的高考真题,力争搞好专题性的突破,如病句辨析、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诗歌鉴赏、语言知识运用和表达等。对于没有列入突破专题的,如字音、字形、词语辨析、成语、文学常识等比较零碎的知识点,考生可以把它们贯串于平时的复习中,日积月累,循序渐进。

一、病句辨析

语病试题,一般有相应的规则,考生只要熟记病句类型,运用检查病句的方法,就能解决问题。一般来说,“语法判断”是解答病句题的最主要的解题方法。这是一种以不变应万变的应试策略。在第二轮复习中,考生要特别注意熟悉这种解题的套路,要按“梳理病句类型――突出重点病句――挖掘重点病句常见错误”的步骤复习。

二、古诗文鉴赏

1.对于古诗词而言,一是分类掌握古诗词的特点,比如边塞诗、讽喻诗、山水诗、怨情诗等,了解一些诗人的时代背景,做到知人论世,掌握每一类诗歌的思想内容。二是从表达技巧和表现手法两个方面来强化。考生要熟记相关的常用术语,通过适当地练习,明确表达技巧、表现手法的具体特点,了解运用某种手法和技巧的具体作用。

2.对于文言文来讲,一是抓好课文中出现的重点实词、虚词、古今异义词、典型文言句式等内容,认真归纳梳理,分门别类,时时翻阅熟记。二是精选练习题,总结答题技巧。三是强化翻译,规范方法。对文言文的翻译要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要注意词的通假、活用及虚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等,要抓住关键词、得分点。

三、语言文字运用

强化答题技巧,针对相关题型做好积累与归纳。对客观选择题,要巧用筛选法、排除法、代入法、分析语素法等,要重视第一语感。一旦作答,没有绝对把握,决不随意改动。对考查语言运用能力的主观性试题,考生要注意审题,即注意分析题目背景、考查方向、情境设计、设问角度等。具体复习时,要针对不同类型的题进行训练:

1.压缩类题目:新闻抓导语,概括抓特征,描写抓特点,议论抓观点,推理抓结论,信息抓关键词。

2.扩展类题目:认真审题,读懂题干;多用手法,丰富内涵;定位填补,丰富句意。

3.选用句式题:语意要流畅,意境要和谐,情调要统一。

4.变换句式题:认真审清题目要求,分析原句特点,明确做题的“方向”。

5.仿写句式题:话题的一致性,内容的确定性,修辞的限制性,句式的相似性,事理的逻辑性。拟写的句子,不仅要做到“形似”,还要做到“神似”。

6.语言表达准确:要符合情境,符合语法、逻辑,符合对象特点。

7.语言表达鲜明:观点明确,色彩分明,修辞恰当。

8.语言表达生动:多用描绘性的词语和具体形象的写法,多用贴切的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格,要倾注自己的主观感情。

9.语言表达简明:无多余的词语,无歧义。

10.语言表达连贯:根据表达的需要,依据时间、空间、难易程度和心理变化等顺序,保证文段的整体语脉和内部层次的连贯性。

11.语言表达得体:注意场合,注意对象,注意目的,注意方式,注意身份。

四、现代文阅读

现代文阅读的复习,一方面要培养在较短的时间内读懂文章的能力,另一方面要熟悉各种题型,掌握解题技巧。无论是相对简单的论述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还是难度较大的文学类文本阅读,考生都要从如何读懂文章和如何答题两方面备考。在做阅读题时,考生要先认真通读一遍文章,读完之后要想一想文章的主旨和结构思路是什么?这篇文章想要表达的是什么?文章的写作目的和动机是什么?文章怎样达到写作目的的?在第二轮复习中,考生要先自己认真解答阅读题,然后再与答案比较,探究答案形成的理由。只有这样不断将自己的答案与标准答案反复比较与琢磨,才能弄清自己的失误所在,准确把握试题的意图,缩小与标准答案的差距。解答现代文阅读题,可按以下几步来做:

1.巧用信息,整体把握。做题时可先看看文章的作者、写作时间和文后注释等内容,同时特别要浏览一下后面问了哪些问题,从题目的选项中揣度文章主旨大概是什么,明确作者的主要写作意图后,再整体把握全文。

2.认真审题,预测推想;浏览首句,了解梗概。

3.确定区域,圈点勾画。先看题目涉及到文中哪些段落或区域,和哪些语句有关,再仔细弄懂这一段每一句话的意思,进而理清段落之间的关系,了解行文思路。

4.摘录原文作答。很多问题的答案其实就是原文原话,考生要大胆摘录引用。

5.规范答题,标出次序,语言简练,全面到位。

五、作文写作

在第二轮复习中,考生除了要在审题、立意、选材、文体、结构等方面反复练习与多做储备外,还应有意识地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的训练:

1.培养审题和立意能力。审题须准,立意须稳,在此基础上力求新和深。近年来,高考作文题日趋开放。考生在作文时一定要仔细地审题,对题目内容了解得越透彻,写出的文章就越有分量。

2.要有材料意识。即随时储备材料、熟悉材料,形成自己的特色材料。要多挖掘自身材料,多关注社会材料,多整理书本材料;要注重思想和生活的积累,从内容、语言、体裁上寻找自己的特色。在这一备考阶段,考生可按道德、亲情、成长、友情等进行分类,做好素材储备。

第6篇

长期以来,教师批改学生作文都是采取全批全改,详批细改的方法。好像不这样就是失职;好像只有这样,才是培养学生作文能力的好方法。于是,教师整天埋在作文里,为批改学生作文废寝忘食;而学生拿到作文本,只是瞧一眼分数和批语了事。这次作文出现的毛病下次照样出现。

回顾过去的做法,我深感到它有以下弊病:1.教师包办代替的做法,剥夺了学生修改作文的权利,让学生养成依赖思想;2.没有学会修改作文的方法,没有养成修改文章的习惯;3.学生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的能力得不到锻炼。一句话,传统的批改方法是“低效劳动”。叶圣陶先生说:“文章要自己改,学生只有学会了改的本领,才能把作文写好”。这就道出了培养学生自改作文的重要性。

二、培养批改作文能力的做法

1.教育学生明确修改文章的意义。过去,在作文教学中,写作文是学生的事,批改作文是老师的事,所以学生写完作文一交了事。针对这一情况,首先讲清修改文章的重要性。如我国唐代诗人杜甫曾有“语不惊人死不休”之说;而我们所常用的“推敲”一词即来自唐代诗人贾岛对诗句“僧敲月下门”中一字的反复斟酌修改。古今名家尚且如此重视修改文章,更何况我们呢?通过教育,使学生明确修改文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懂得这不仅是作文基本功训练的重要内容,而且又是语文基础知识字、词、句、段、篇的综合练习。

2.有目的有计划分段进行训练。为了有效的培养学生自改作文的能力,我在教学时,按照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原则分三个阶段训练。

第一阶段:修改句子训练。

首先,提高学生鉴别好句和病句的能力。结合阅读教学和基础训练,给学生讲有关句子的知识,总结出好句的标准和病句的类型。好句的标准是:1.完整;2.通顺;3.简明;4.生动;5.不写错别字,正确使用标点。学生常出现的病句类型有:1.句子成份残缺;2.用词不当;3.词序颠倒;4.词语搭配不当;5.前后矛盾;6.重复杂糅。

其次,教给学生修改病句的方法。把改病句的方法归纳为三个字:读、找、改。读——认真默读全句,了解句子的基本意思;找——找出错误的地方和原因;改——使用修改符号动笔修改。

第二阶段:修改段落训练。

改段同改句一样,必须先让学生掌握段的知识。根据学生在写段中出现的毛病,归纳出写段的四项要求和安排层次的四种方式。写段的四种要求是:1.有中心;2.内容具体;3.言之有序;4.语句的通顺、连贯。安排层次的四种方式是:1.景物描写:先面后点(或先点后面),由近及远,先上后下,先外后里(或反之);2.场面描写:先总后分,先景后人,先静后动(或反之);3.写事: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写;4.人物外貌:先整体,再局部(或反之)。我边讲边让学生作修改练习,先让学生改有一种毛病的段,再让学生改有多种毛病的段。

在该段训练过程中,要求学生遵循以下顺序改:1.通读全文,明确段的中心,看意思是否符合文章要求,不合要求者删,不具体的要补充。2.理清层次,看叙述是否有条理。3.逐字逐句修改。这样,修改的效果明显地好了。

第三阶段;修改全文训练。

第7篇

一、心态。如果你下定决心要走gwy这条路,那么就要有毅力和不怕挫折的决心。我是从大三就开始准备公考的。大三的时候,还有课,所以没有太多的精力复习,只是有空的时候上论坛,看看公考消息,看看q友们的经验,做做q友们问的题目…当时,我身边有一个06年考上jc的哥哥,他总是鼓励我,给我讲有什么该注意的地方,给我买书,教我读报纸…真的很感谢他…

二、行测。行测是一门比较容易提高的科目。在大三的时候,我就去试考了省考和深考,当练笔…因为当时没有系统地复习,成绩都只是50来分…到了大四,我每天晚上都去自习室,做的就是行测…做题、练习的目的就是为了提高速度的同时提高准确率。在两个月内,我做了10本教材,10套卷子……而且我把我所有做错了的题目都抄到了一个本子上,写下解题的方法,分析当初做错的原因…如果哪天,我很累,不想去看书,我就拿出我的错题本,看看以前的错题…功夫不负有心人,在08年的国考上,我的做题速度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在很多人都埋怨做不完的时候,我很庆幸自己做完了…但是因为压力太大,成绩不是很好…因为国考要到广州考试,就在那两天,让我极度厌倦了广州这个城市,所以1月份的广州市考,我没有参加…很幸运,今年的广东省考提前到了3月份举行…可是在2、3月的时候,恰逢春节,回老家,出去玩,浪费了1个月的样子…很是后悔啊…就在剩下的10天,做了华图省考的那本教材…因为我报的是检法系统,所以在那10里,我主要是看<法律基础知识>…因为时间太短了,法律基础知识考得并不好…但是行测,可能是因为国考的时候的基础,考得还不错,有70+…而且做完了还有时间检查…所以我觉得,行测真的要做题…练感觉…

三、申论。对于申论,我真的没有怎么复习…就是从大三的时候开始,每天都有看南方都市报的社论,并分析了社论是怎么写的…至于教材,我一本都没有看过…临考的前两个晚上,背了在论坛上下载的所谓的模板就上阵的…每次申论都不会太丢人…省考还在70+…所以,我觉得平时的积累挺重要的…申论不需要像行测一样搞题海战术…只要知道官方语言怎么说,句子怎么组织,分数一定不会低…还有就是,要学会抄材料…材料是专业人员写的文章,我们的语言是不可能比他们地道的…拿到卷子,我是先看问题,然后看材料的时候就把我认为有用的观点句子或者论证观点的句子划出来,在旁边表上能回答第几问…等你开始做题的时候就会感觉得心应手了…

四、面试。面试最重要的就是心态…如果你太紧张的话,你的分数一定不可能高…一定要放松…是你的就是你的…不是你的,强求也没有用…只要你发挥好了,如果真的是被黑了,也没有遗憾…自己是有能力的,总有一天会成功的…所以,面试前的准备也很重要…很多人去参加面试辅导班…如果你的平时在学校,比较少发言,没有什么经验,我觉得去上一下是有好处的…如果你觉得自己口才还可以,就找人模拟面试…这个很重要,面试技巧在模拟中会提高得很快的…如果你没有同伴帮你模拟,那么你可以自己对着镜子说…效果会差一点,但是总不没有练习要好一点…在真正面试的过程中,礼仪方面的我就不啰嗦了…论坛上有很多…说说我的一点感受吧…我认为,在面试中,声音一定要很响亮…声音响亮有两个好处。1、可以消除紧张的情绪…2、让考官觉得你很自信…所以,无论你内心到底会不会答那道题,当你开口回答问题的时候,声音一定要很响亮…

如果你面试过了,体检和政审就不是你努力可以改变的了…以平和的心态面对公考,你会有不一样的感受,也会得到意想不到的结果…

最后,感谢论坛在这一年来的帮助…也祝各位公考成功…谢谢~

再说几句关于国考、省考、和深圳市考行测的复习问题吧......

我认为:复习国考的时候就一定要系统地复习、系统地做题;考省考的时候就可以只做套题;考深圳市考的时候就得看那本黄皮书加系统复习"病句"加做省考的模拟套题或省考以前的真题了......

因为从08年的省考题型看,越来越接近国考...把国考复习扎实了...省考就肯定不会低分...而以前的省考题型是和市考很接近的...市考又没有很多的复习资料,复习的时候就可以做省考的模拟题或以前的真题...但是,要注意的是市考比省考多了深圳市情的考察,所以,黄皮书不能丢...它可以帮你增加10-15分的样子...另外,很多人复习市考的时候,往往会忽略了对病句的复习......这个却恰恰是市考的拉分关键......你想想,通过国考和省考的复习,很多人都对除了病句外的其他题型,练得很熟了,你是没有多大的优势的......所以,病句的复习是很重要...要多翻翻以前高考的病句复习资料,把高考时的感觉找回来......

第8篇

关键词: 高考难点 辨析病句 “二步走”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高中语文课程……使学生有效地运用祖国语言文字。”

结合课程标准,高考考试大纲对句子的要求之一是“辨析并修改病句”,并指出病句的类型为六大类,能力层次为E级(表达应用)。从1991年开始,病句的辨析或修改年年皆考。而近10年来,高考病句的考查多为客观题——只要求辨析,不要求修改,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考试的难度。但初中阶段的考纲却未要求考查句子成分,导致高中阶段的“辨析并修改病句”这一考查点的难度增加。事实证明,“辨析并修改病句”这个知识点,是高考考点复习中的一个重点,更是一个难点,诸多教师尚感困难,学生更感难上加难。

孟子说:“教也多术也。”古人言:“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如何用一定的方法对付这个考点,是高中教师必备的技能。下面我就多年的经验,与同行共勉。

一、巩固理解句子成分的知识

初中阶段的考纲并不考查句子成分,导致很多学生在这一方面的知识缺陷,因此,巩固理解句子成分的知识很重要。因为这不但是应对辨析病句这个考点的需要,而且是理解文言文特殊句式中的倒装句式(高考考点之一)的需要。

句子的基本成分有六种,如何落实,如何更适合学生理解和巩固,可采用歌诀加例子的教学方法。

1.歌诀记忆

主谓宾,定状补,主干枝叶分清楚。

定语必居主宾前,谓前为状谓后补。

碰到定补难划分,与谁密切就谁属。

状语还可置主前,逗号分开心有数。

让学生背诵记忆歌诀,尤其是“定语必居主宾前,谓前为状谓后补”一定要牢记于心,因为在文言倒装句式中时常用到。给学生解说:主语、谓语、宾语,为句子的“主干”;定语、状语、补语,为句子的“枝叶”。并且介绍各种成分的标示符号:主语用双横线,谓语用单横线,宾语用波浪线,定语用小括号,状语用中括号,补语用尖括号,即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

2.例子巩固

因涉及成分较多,为方便学生系统理解,所举例子尽量涵盖六种成分。多年来,我灵活应对,信手拈来,如:

国庆节前一天,得了一等奖的我和一个同窗多年的老同学满怀豪情地到新名流超市买了一部我梦想多时的红色的折叠跑车。

黑板上满满二行的文字,叫学生划出句子的各种成分,学生深感为难。但经教师的点拨、分析,学生豁然开朗。

先引导学生,例句中讲的最主要的信息是什么,用最简洁的语言说出来。经讨论、引导,学生明白,句子的主干是:我买跑车。

然后结合歌诀,让学生逐一明白:“我梦想多时的”、“红色的”、“折叠”是修饰或限制“跑车”的,作“跑车”的定语;“得了一等奖的”修饰或限制“我”,作“我”的定语;“和一个同窗多年的老同学”、“满怀豪情地”、“到新名流超市”修饰或限制“买”,作“买”的状语;“一部”既可修饰或限制“跑车”,又可补充说明“买”的情况,即它既可归属定语,又可归属补语,但更靠近“买”,即与“买”关系更密切,所以归属补语为佳;“国庆节前一天”,以“,”分开,是表示时间的状语。

再解决学生疑点:“和”是连词还是介词。“我买”还是“我和同学买”,一是只有一部,二是我梦想多时的,三是和同学去只是我买的一种方式,是我偕同学一起去买而不是我一个人去买。

全句的成分标示为:[国庆节前一天],(得了一等奖的)我[和一个同窗多年的老同学][满怀豪情地][到新名流超市]买了〈一部〉(我梦想多时的)(红色的)(折叠)跑车。

只用一个例子,可谓一箭三雕,既让学生巩固理解句子成分,又让学生明白“和”字是连词还是介词的区别,为理解倒装句式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运用妙招巧辨病句

所谓病句,是指那些语言表达有语法错误或逻辑错误的句子。简单地说,就是有毛病的句子,或有问题的句子。

《考试说明》指出病句的类型为六大类: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但每一大类又分若干小类,超过50小类。不要说学习掌握50类情况,单就背诵这50种类型都不是件容易的事。然而偏偏又不要求背诵这众多的情况类型,而是要融会贯通,诊断“病情”,开“处方”,这就使这一考点难上加难。

好在近年来的高考,病句的辨析为客观题——只要求辨析,不要求修改,这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学生的负担。但没有一个好的方法,学生往往只能碰运气。经多年钻研总结,我认为,辨析病句有妙招,只需两步走。

第一步:运用压缩提干法,提取每一分句的主要信息,看搭配有无问题。这是至关重要的一步,即压缩掉每一分句的“枝叶”(定状补等附加成分),把每一分句的“主干”(主谓宾等主要信息)提取出来,达到化繁为简、搭配直观之效。

通过对每一分句压缩提干,很多语病会显露出来,一些选项被排除,离正确答案近了很多。在这一关,“替代法”是相当实用的“武器”,因为这能起到简化内容的作用,使判断达到相当直观的效果。尤其是在静默读题判断时,内心完全可用“谁”、“什么”、“哪里”等代替很多繁杂的内容。可惜很多学生就是不会用替代法压缩语句而判断不了语病。因此,学会用替代法对句子进行压缩提干,在辨析病句时,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下面结合一些高考实题对这一方法进行“实战演习”。

例①(2013广东卷):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有关部门负责人强调,利用互联网造谣、传谣是违法行为,我国多部法律对惩治这类行为已有明确规定。

B.为满足与日俱增的客流运输需求,缓解地铁线路载客,近日,广州地铁三号线再增加一列新车上线运营。

C.神木县属陕北黄土丘陵区向内蒙古高原的过渡地带,境内煤矿资源主要分布在北部的风沙草滩区,生态环境非常脆弱,一旦破坏,短期内难以一时恢复。

D.最近纽约市颁布了一项禁令关于禁止超市、流动贩卖车、电影院、熟食店等销售大剂量含糖饮料,以控制日益严重的肥胖现象。

辨析如下:

A项通过压缩内容,提取主干后为:有……人强调,……是违法行为,法律……有明确规定。可看出每一分句都没有问题,暂定为正确答案。

B项压缩后为:为满足……需求,缓解……载客,……增加一列新车……运营。可看出“缓解……载客”因成分残缺而导致搭配有问题。判定B项有语病。

C项压缩后为:神木县属……过渡地带,……资源……分布在……,环境脆弱,短期内难以一时恢复。可看出前三个分句没问题,最后一分句“短期内难以一时恢复”因句式杂糅而显示出搭配上的问题,正常应为“短期内难以恢复”,或“难以一时恢复”。判定C项有语病。

D项压缩后为:……颁布了一项禁令关于……,以控制……现象。可看出前一分句因语序出错而显搭配问题,正常应为“一项关于……的禁令”,判定D项有语病。

通过以上辨析,B、C、D三项均有语病,所以A项为正确选项。

实践证明,压缩提干法,是判断语病的最佳方法,可谓是辨析病句的“重型武器”。

第二步:审视各分句内部或分句与分句之间有无逻辑、照应、歧义、重复、颠倒等问题。有些病句往往不是一步就能辨别对与错,必须在第一步的基础上,再审视各分句内部或分句与分句之间有无逻辑、照应、歧义、重复、颠倒等问题。虽然六大语病类型中有诸多不同的语病小类,但其实很多语病小类可归为逻辑、照应、歧义等范畴。如:

强调联合制作的大戏,让人们不仅看到中国戏曲的整体进步,而且看到中国戏曲在现代化进程上迈出的可喜一步。

这属“语序不当”大类中的“分句位置不当”语病小类,正确的应该是先可喜一步,再整体进步,这完全可归为逻辑语病。

例②(2012广东卷):D.今年广东天气形势复杂,西江、北江可能出现五年一遇的洪水;省政府要求各地要立足防大汛、抢大险、抗大旱,做到排查在前、排险在前、预警在前,确保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辨析如下:

第一步,通过压缩内容,提取主干后为:……天气形势复杂,可能出现……洪水;……要求……,做到……,确保……安全。乍一看,各个分句都没什么问题。

第二步,再审视各分句内部或分句与分句之间有无问题。经过辨析,“做到……”这个分句内部存在逻辑顺序错误,应为“预警在前、排查在前、排险在前”。

例③(2010广东卷):A.“低碳生活”这一理念,经过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建设的成功和失败的实践,无可争辩地证实了这一理念的正确。

辨析如下:

第一步,通过压缩内容,提取主干后为:……理念,经过……实践,证实……正确。初看,每一个分句似乎都没问题。

第二步,审视各分句之间,我们可以看清整个句子的逻辑:理念……证实正确。这样的句子显然是病句。正确的应该是“理念……证实是正确的”。

再用一些典型的非高考题加以说明:

例④:投资环境的好坏,服务质量的优劣,政府公务人员素质的高低,都是地区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辨析如下:

第一步,通过压缩提干,每一个分句都不存在问题。

第二步,审视各分句之间的关系,可看出整个句子出现问题:好坏、优劣、高低都是保证。

这属“搭配不当”大类中的“一面与两面搭配不当”语病小类。即“好坏、优劣、高低”是两面,“都是”为一面,这完全可归属于“照应”问题。

例⑤:美国政府表示仍然支持强势美元,但这到底只是嘴上说说还是要采取果断措施,经济学家对此的看法是否定的。

辨析如下:

第一步,压缩提干后,每一个分句都没有问题。

第二步,审视各分句之间的关系,可看出整个句子有问题:……,是……还是……,经济学家是否定的。

这属“表意不明”大类中的“指代不明”语病小类。即经济学家否定“只是嘴上说说”还是否定“要采取果断措施”,确实指代不明,而这却可以归为“歧义”问题。

例⑥:我的拙见,挣钱才是硬道理。

这属“成分赘余”大类中的“主语赘余”语病小类。“拙见”是“我的见解”之意,所以“我的拙见”归属“重复”问题是完全可以的。

例⑦:焦裕禄这个名字对青年人可能还有些陌生,可四十岁以上的人却是很熟悉的。

这属“语序不当”大类中的“主客倒置”语病小类。正确的应该是:青年人对焦裕禄这个名字可能还有些陌生,可四十岁以上的人对焦裕禄这个名字却是很熟悉的,这是“颠倒”问题。

另外,定语、状语、虚词(关联词)的位置不当,也可归为“颠倒”类。

《考试说明》指出的六大类语病本身存在非常复杂的情况,加之许多学生的语言使用又处于一种“亚健康”状态,没有系统而又操作性强的方法是难以驾驭辨析病句的。实践证明,学会“二步走”的妙招,掌握搭配、逻辑、照应、歧义、重复、颠倒等六种情况,无论是在平时练习还是在高考中,对付病句的辨析都是可行而又高效的。

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艾伯特·詹奥吉指出:“创造就是和别人看同样的东西却能想出不同的事情。”一代教育大师陶行知先生说得好:“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愿广大教师勤于探索、善于总结,创造出更多的妙招。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考试大纲的说明.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第9篇

以原教学大纲、教材和新《课程标准》为依据,充分利用现有的教材,面向全体学生,切实抓好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复习,对班级的学生状况做简单的分析,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使好、中、差不同的学生都能得到提高。

二、复习目标:

(一)、基础知识方面

1、能利用拼音帮助识字、阅读和学习普通话;能根据拼音正确地写出已学过的汉字。

2、掌握本册学的103个生字,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字义,并会规范地书写,能正确认读学过的多音字。

3、查字典,会运用部首、音序、数笔画查字法熟练地查字。

4、辨别同音字、形近字,进一步提高正确使用汉字的能力。

5、掌握56个词语,理解词义,一部分会口头或书面运用。

6、进一步掌握部分词语的近义词或反义词;掌握已学的成语;了解和认识一些常用的格言。

7、能够改写句子、修改病句和缩句;能正确使用一些常用的关联词。

8、进一步掌握学过的标点符号及一些常用的修辞方法。

(二)、阅读方面:

会背诵指定的课文;能借助中心句,正确领会课文的中心思想;能分清文章中的事实和联想;了解科普文章的语言特点,学会阅读科普文章。学会积累词语,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三)、作文方面:

掌握有详有略地记事和先概括后举例写人的写作方法,能写感谢信和修改自己的作文。

三、复习内容:

主要包括本学期学的15篇必学课文,15篇选学课文,7次习作训练和7个单元练习,作业本1、2上的配套练习。

(一)基础知识

1、汉语拼音

汉语拼音是识字和学习普通话的重要工具。要求学生能正确地认读声母、韵母和整体认读的音节;能正确地书写大小写字母;能正确地拼读音节。主要题型如:

(1)选择正确的读音

(2)给专用名词加上声母

(3)看拼音写字、词、句

(4)确定字的音序、音节等。

2、汉字

对于教学目标中规定的字要做到会读、会写、会组词。了解形声字的构造。能区分常见的同音字、形似字;书写时做到笔画清楚,字形规范,不写错别字。掌握常见字的音、形、义;特别要了解多音字、多义字在不同词语中的意义。主要题型如:

(1)把字写得正确、端正、匀称

(2)改错别字

(3)确定字的部首,除部首外还有几画

(4)辨字组词

(5)多音字组词

(6)选择正确的字填空等。

3、词语

理解、掌握课文中规定的词语,做到会读、会写、会运用。会辨析一些近义词的反义词。能够理解多义词在特定语言环境中的含义。主要题型如:

(1)把词语补充完整,并解释所填字的意思

(2)照样子写词语

(3)根据意思写词语

(4)用词造句

(5)找近义词或反义词

(6)选择恰当的词语

(7)辨别每组词语中不是同一类的词

(8)把可以搭配的词语用线条连起来等。

4、句子

(1)了解常见的句式(陈述句、反问句、感叹句、肯定句、双重否定句)及其作用。了解句式变换的几种形式(陈述句与反问句的变换;肯定句与双重否定句的变换);能根据语言环境和表达的需要选择和变换句式。

(2)认识句子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设问、反问等修辞方法,能在具体语境中辨别所使用的修辞方法。

(3)能用关联词语造句,在句子中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并列、转折、因果、条件、递进、选择、假设等)。

(4)要能正确地修改病句,病句的类型主要是:用词不当、句子成分残缺、前后重复和矛盾等。复习时,要安排修改一段话的练习(标点、字、词、句、标点等)。

(5)扩句和缩句。扩句,是在句子中添加恰当的词语,使句子表达的意思更加清楚。缩句,是把句子中附加成分删去,使句子简洁明了。复习的时候,要讲清要求和方法。

5、标点

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要能结合语境,了解标点符号的用法,特别要了解分号、引号、省略好号、破折号的作用。

(二)阅读

主要是:能借助词典,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基本的说明方法。

1、课内阅读:

落实背诵和默写,把背诵和默写的段落交给学生,让他们自我检查、相互检查,选择易错字、重点词语或中心词句进行按原文填空的练习。背诵与默写要使学生基本做到人人过关。

2、课外阅读:

(1)阅读能力的培养落实于平时的教学积累中,必须扩大课外阅读。

(2)配合单元的阅读重点,巩固并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有意识地选择了较为典型的阅读材料。如“找出短文的中心句、体会中心”的片段,“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的片段等。

第10篇

【关键字】病句;类型;标志;做题

辨析并修改病句,是语言运用的重要方面,自然成为高考语文的重要考点。高考语文《考试大纲》要求考生掌握的病句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层级为E表达应用――指对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运用,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表达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①。在这项内容的考查中,辨析病句的考查一般使用客观性试题,修改病句的考查一般使用主观性试题。只要我们细心,多观察,问题就能找到。

病句一般分为无标志性的和有标志性的。

没有标志的:

筛选主干,看是否成分残缺或搭配不当

例受网络泡沫破灭的影响,加之强劲对手不断涌现,雅虎的市场份额开始减弱,互联网搜索市场逐渐形成谷歌、雅虎和微软MSN鼎立的局面。(“减弱”改为“缩减”)

有标志的:

一、关注介词

1、淹没主语

当句子以介词“为了、由于、通过、经过”等开头时,要检查句子是否缺主语。

例:通过举办“七彩云南夏令营”“七彩云南野外科学考察”等活动,让青少年在大自然中培养了环保意识。(删“通过”或“让”)

2、搭配不当

例第24届世界大冬会开幕式的文艺演出有“相约冰城” “和谐世界”“青春与未来”等四部分组成。(“有”改为“由”)

3、介词结构残缺或赘余

例城市发展论坛的与会专家认为:我国城镇化研究对城镇化过程中公共政策的负面影响明显被忽视。(删“被”)

4、主客倒置

例焦裕禄这个名字,对我很熟悉。(名字对人不能熟悉)

5、位置

例“神州”四号飞船返回舱在内蒙古中部地区安全着陆。第二天,中国各大报纸关于这起震惊世界航天界的大事都做了详细的报道。(“关于”此介词短语不能放在主语的后面)

二、关注副词(一些意义重复使用的词语)

例2007年,山东省累计完成资源税收入28.9854亿元,同期同比增长10.95%,增收28.485亿元。(“同比”就是“同期相比”)

小心:(十分)酷爱、(十分)悬殊、(过于)溺爱、(内心)由衷地感谢……

三、关注两面词

成败、升降、好坏、优劣、能否、是否、

例生态学家高吉喜博士指出,能否防治沙尘暴的关键是改变人与自然的关系,改善生态环境应以生态恢复为主,生态重建为辅。(二对一,“能否”对“改善”)

四、关注否定词

1、否定词的位置

例我们如果把自己国内的事情不努力搞好,那么在国际上就更难有发言权了。(“把”字句的否定副词应该在“把”字之前)

2、小心另外特殊形式

(1)反问句式,反问句本身是一层否定

(2)表否定意义词,如:禁止、否认、忌、放弃、避免、防止、仿造……

(3)固定搭配:不可同日而语、不可等闲视之、无时无刻不

例如何防止展览会的贵重展品免遭盗窃,这是西方国家深感头疼的事。 (“防止”和“免遭”表双重否定,等于肯定,意思相反。)

五、关注关联词

1、关联词的搭配

例尽管你的礼品多么微薄,但在农民心上,却象千斤重的砝码。

(此处应用确指的“这么”,“无论”和“不管”后应用不确指的“多么”)

2、关联词位置不当

当分句主语前后一致时,前一分句关联词应放在主语后;

当分句主语不一致时,前一分句关联词应放在主语前。

例由于技术水平太低,这些产品质量不是比沿海地区的同类产品低,就是成本比沿海的高.(两个分句的主语不同,分别是“质量”,“成本”,所以“不是”应放在“质量”前)

3、上下句的关系

“三鹿奶粉”事件说明,诚信教育已成为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它不仅关系到国家的整体形象,而且体现了公民的基本道德素质。(不仅和而且后面的内容交换)

六、关注代词(人称代词、指示代词)

例西班牙将投资8.2亿欧元,在我省建立世界上最大并最具竞争力的硅金属工厂,其生产能力、技术手段和产品质量,均将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其”指代不明)

七、关注数词

1、集合名词错与数词搭配

例七彩瀑布群,位于香格里拉县尼汝村的一个群山深处,一条名为“尼汝河”的高原融雪河流和陡峭的山峰造就了这一旷世奇观。

(“群山深处”不能用“一个”修饰,集合名词错与数词搭配)

2、数词与前后的词语搭配不当

(1)确数前加“至少”“最高”“超过”“不少于”“高达”“平均”一类词。

例近日国际黄金价格再次出现波动,截至上周末,国际黄金市场的价格上涨的最高点已达290美元以上。(“最高点”一词,后面搭配的应是确数,而“290美元以上”是一个概数)

(2)“降低”“减少”“缩小”后不能加倍数。

例我们的语文教材本子几乎是世界上最薄的,比几个主要国家同类教材少好几倍。(数量减少不能用倍数表示,应改为几分之几)

3、数词与修饰语是否搭配

例由于办学成绩突出,国内外80多家新闻界报导了我校。(中心词与修饰语不搭配。“80多家新闻界”应改为“80多家新闻单位”。)

4、数词与前后内容构成歧义

例学校要求我们3月20日前去报名。

(有歧义,“3月20日前去”可以理解为“20日这一天去”或“在20日之前去”。)

八、看时态助词

强调:看时态助词,检查是否患有前后矛盾病。“已经、立刻、正在、刚刚、将要”等副词常用在动词前表示动作发生的时间,“着、了、过”等助词常用在动词后表示动作的状态,混用词,就会造成语病。

例该店青年服务员正努力保持和发扬了传统特色。(“正”表示行为动作正在进行;“了”表示行为动作的完成,前后时态矛盾。)

九、关注多义词

由“前去”、“新生”、“保管”、“不适当的”、等多义词引起歧义。

例“这辆车没有锁。”“锁”既可作名词,又可作动词,这句话既可理解为自行车没有“配锁”,也可理解为自行车有锁而没有“上锁”。

十、关注几个字

(一)关注――表示并列关系的词、短语和句子――“和”

用表示并列的连词“和”、“与”、“跟”、“同”、“以及”……

1、种属(交叉)关系

例经过整改,这个单位的人员安排、生产计划以及科室人员的配置,都达到了上级的要求。(“人员安排”与“科室人员的配置”有交叉)

2、语序 并列的词按照先后、轻重、缓急、大小、因果等顺序排序。

例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具有特殊的作用,因此应发展和重视家庭教育。(改为“重视和发展)

3、前后搭配

例中国欢迎包括国际互联网企业在内的各国投资者在中国开展业务,也希望外国投资者尊重并承担中国的公众利益、文化传统、法律和相应的社会责任。(只能“尊重传统”“承担责任”)

4、表意不明

例他背着总经理和副总经理偷偷地把钱存入了两家银行。(“和”字两种词性,导致含义不同。)

(二)关注表判断的“是”

“是、成为、变成”:关注主宾搭配或是否杂糅。

例据市房地产开发协会在房交会上的统计,约有85%的被调查者在两年内有买房计划,但如何让这些购房者变成买房行动,是开发商们最头疼的问题。(将“购房者”改为“购房需求”)

(三)关注助词“的”

滥用助词“的”使主语地位丧失。

例贝多芬的一生创作了许多著名钢琴变奏曲。

(“的”使“贝多芬”的主语地位让给了“一生”,删去“的”。)

十一、多层定语、多层状语

定语:领属性+数量词+动词性短语+形容词性短语+名词性短语+中心语

例 各国都将保护水资源和加强水资源的开发作为头等大事来抓,这是具有重大意义的一项增强创新优势、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举措。 (应为"是一项增强创新优势、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具有重大意义的举措")

状语:目的+时间+地点+范围+情态+对象+中心语

例巴甫洛夫整天忙于做条件反射的实验,他总是把动物用绳子缚在实验室的架子上。(表对象的介宾短语“把动物”要放在其他介宾短语后)

十二、检查是否结构混乱(杂糅)

(一)两种说法结合在一起说:

例关于课外阅读,这位教育专家提出如下建议:诗词、小说最好推荐给初中生比较合适,曲赋和笔记文学则最好推荐给高中学生。

强调:几种常见的杂糅格式:

1、本着……为原则:本着……原则以……为原则

2、是为了……为目的的:以……为目的;是为了

3、原因是……造成(引起、诱发、作怪):

4、由于……所决定的:

(二)句子前后粘连

例许多水果都有药用功效,如柠檬中含有柠檬酸、柠檬多酚及维生素C等成分具有很强的抑制血小板聚集 的作用。(在具有前加“,使它”)

其实,总结起来就是关注:九个词、三个字、两个语序和一个杂糅。

相信同学们掌握了这些规律后,一定可以轻松做对病句题。

参考文献:

第11篇

在20世纪末人们反思语文教育百年发展经验和教训的过程中,有人曾对语言教学提出尖锐的批评意见。有的学者认为语文教育之所以出现严重偏差和失误,就是照搬了西方语言学理论和语言教育理论,将其硬套到汉语言研究和汉语言教育中。如在语文教科书中编入系统的语法、修辞等知识,教师对这些概念性知识进行详细讲解并要求学生记忆,在此基础上进行反复大量的操练。在日常评价和中小学生毕业考试的语文试卷中,这样的试题也占据了重要的比例。在这样的背景下,生动、鲜活并富有生命体验的文学作品被肢解成了毫无生命力的语言碎片,教师分析、分析再分析,学生模仿老师的套路操练、操练再操练。因此,语文课成了语言分析课、语言操练课,学生宝贵的时光和青春淹没在了无休无止的试卷中。因而也就没有时间读书,没有机会互相交流那些经典课文的神韵、意义,更谈不上探讨文章中所蕴含的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典型体验和智慧。在学生眼中,优美的文章不再焕发亲和力与生命力,只是进行语言分析操练的例子而已。

暂且不讨论这样的批评是否符合事实,或者类似的批评是否太言过其实,但是发挥的警醒作用较为显著,提醒并促进人们重新思考、认识语言教学在语文教育中的功能与价值。

有的学者认为,近现代以来的西方语言学理论很难适用于汉语言研究和语文教育,不应该在这条路上继续前进,这是一个方向性的错误,而应该改弦易辙,从我国传统语言研究着手,充分吸收和运用传统语言教学理论,再造当下语言教学。

也有的学者认为,可以沿用原来的语言学理论和语言教学理念,但要改造原来的语言教育学的过程与方法,不是要求学生死记硬背那些语言概念,而是让学生从大量鲜活的语言现象和语言运用中逐渐总结、概括语言特点和规律,从而提升自己的语言能力。

当然,还有学者和教师认为应保留原来的语言教学,因为淡化语法、修辞知识等语言教学,使教学没有抓手,无法操作。特别是在重点词句的教学以及作文修改中,学生如没有这方面的知识,教师讲这些内容时学生就听不明白。更有人认为,当下的语言教学不是多了而是少了,不是淡化而应大力加强,可借鉴我国20世纪50年代的做法和外国语言教学经验,把文学和语言教学分开,专门编写语言教科书。

坦率而言,面对这些观点和争论,很难做出简单的判断。因为如果没有深厚的语言学修养,不熟悉西方语言学理论在我国传播和研究发展历程,以及中小学语言教学历史,则无法做出深入的分析和恰当的判断。至少于我而言,这个问题令人敬畏。也正如我曾经感慨的那样,站在语文教育“大象”前,除了深感敬畏和渺小之外,只能如盲人摸着象腿或象鼻认为是大象全部一样。

难能可贵的是,广大的语文教师和学生,从他们自身教育学体验中总结出来的认识,为我们提供了研究的基础和视角。如很多教师和学生曾感叹,在中考和高考准备阶段,如果带领学生集中练习修改各种各样的病句200道试题,这时给出一个非常正确的句子,大多数学生也会迅速判定这是一个病句。同时,也有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有的教师在为学生讲病句类型时分析得头头是道,但是自己写出来的文章却病句连篇,而且正是自己讲过的那些病句。因此,语言知识到底发挥了什么作用,怎么学才有用,成为探讨语文教学的本源问题。

在语言学面前,我是门外汉,只是曾经读过乔姆斯基等学者写的一些书。除此之外,我指导研究生做过一些简单的探索。如病句修改与中考、高考中学生阅读和写作能力相关性分析,以及小学三四年级学生作文中的病句、修辞、错别字的量化分析,一些研究结论非常令人寻味。例如,在三四年级学生作文中常见的修辞方法比如比喻、拟人、排比等大量出现,并且得体恰当。学生说不出来使用了什么修辞方法,但可以很熟练地使用。另外,在初中和高中阶段,如果让学生判断是什么修辞方法很容易出现错误,但是如果让学生从表达效果的角度进行表述却很容易。还有一个令人深思的现象,那些阅读量多、写作能力高的学生,往往在基础知识部分,如字音、字形、字义和修改病句方面出现错误并丢分。我们试图从这样的角度去解释、探索语言教学问题,但深知其复杂与艰难,有时令人望而却步。

王丽波老师是山西晋中学院文学院的教师,2012年9月受教育部资助,来北京师范大学做高等院校青年骨干教师国内访问学者,我有幸成为他的指导教师。近日,丽波老师说他的专著《我国语言教育的两次转向研究》就要在语文出版社出版了,想请我为他的专著作序。我当初不敢答应,一是因为我觉得还没有为别人的著作写序的资格,二是我在这方面的确没有什么研究,故不敢妄加评述,但是,丽波老师恳切之情难却,只好从命。

第12篇

[关键词]预设 对外汉语教学 常用副词

[中图分类号]H1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3)01-0195-02

一、研究的意义及思路

(一)选题意义

语用学预设理论是从话语生成的视角研究语言的。话语的产生和理解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单纯从语义角度来研究这个过程显然是不够的,而语用学则提供了一个较为科学的角度,就是结合具体的语境研究话语的交流。

所谓“预设”,简而言之,可以理解为是“前设”或“前提”。从背景的角度对话语的生成和理解加以研究,无疑是最科学、最有意义的。据上所述,可见,预设的理论及方法对语言教学是最具功效的,特别是就对外汉语教学而言,更有意义。

(二)研究对象及思路

本文立足于对外汉语教学。

选择的学生群体:汉语达到中级水平的外国留学生群体。

选择的研究教材。上述学生群体学习中实际使用的教材:对外汉语本科系列教材(一年级教材)《汉语教程》第三册上 杨继洲主编 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

选择的要研究的词语:上述教材中20篇课文中的常用副词:白、不料、便、反而、果然、好在、毕竟、竟然、其实、仍然,等等。

研究的总体思路是:选出常用副词后,在上述群体中进行使用调查,对调查结果做认真分析,归纳语误的类型及成因,探讨如何引入预设的理论及方法。

(三)研究方法及语料

1.预设的相关方法。运用预设的逻辑推导方法,明确具体词语的前提、背景,以便在教学中使学生能结合这一背景很好的生成语句及理解语句。

2.实证研究的方法。本项研究首先对汉语达到中级水平的外国留学生群体进行选择出的常用副词使用情况调查,以明确语误的实际情况,特别是语误成因,在此基础上探讨引入预设方法提高教学质量的问题。

3.语料来源。本文语料来源有北大CCL语料库检索系统(网络版) ;《汉语教程》第三册上 杨继洲主编 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

二、预设及本研究侧重运用的理论及方法

(一)预设

预设起源于逻辑学,由德国哲学家、现代逻辑奠基人弗雷格于1892年提出。它是指说话者说出某个特定句子时所做的假定,是交际双方已知的共有或背景知识。预设一般分为两大类:语义预设和语用预设。[1]

(二)预设的类型

1.语义预设。语义预设指的是依附于语言的表层结构,是句子意义得以形成的基础,其根本特征是无论在什么样的言语行为中,句子本身及其预设应是恒定的。[2]

下面举例阐述语义预设的概念:

第一组:a:他的手机被摔坏了。

b:他有一个手机。

第二组:a:他的手机没有被摔坏。(a的假命题)

b:他有一个手机。

第三组:a:他的手机被摔坏了。

b:他没有手机。(b的假命题)

由此可以看出,命题b是命题a的预设,即“他有手机”是“手机被摔坏”的预设。[1]

2.语用预设。语用预设是关于交际言语活动的预设,是将预设看成是交际双方预先设定的已知信息。[3]

下面可以举例阐述语用预设的概念:

甲:徐老师的女儿考上了研究生。

乙1:太好了!她这么厉害。

乙2:徐老师是谁?

乙3:徐老师还有女儿?

这个对话中有两个语用预设应该被谈话者所知,其一是徐老师,另一个是徐老师的女儿。如果两个预设都被谈话者知道,那么回答应该是乙1,如果不认识徐老师,不知道徐老师有女儿,谈话则不能很好地进行。

(三)本研究侧重使用的理论及方法

由于语义预设只涉及语义逻辑的真价值问题,不涉及语言交际过程,所以其用途受到限制。目前,语言学研究者均把研究重点放在语用预设方面。本项研究是针对对外汉语教学的,当然主要是运用语用预设的理论及方法。

三、预设分析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意义和作用

(一)预设分析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意义

以往的汉语教学,特别是对外汉语教学,往往是静态地进行词汇及语法的教学,学生,特别是外国留学生就很难有效掌握所学词语及语句,也自然会常常出现各种语误。

预设分析有以下意义:首先,预设分析从一个新的角度入手,丰富了汉语词语和结构的理论研究,为词义及语法意义的研究提供了辅助和补充。其次,对教学中难点词语和结构的预设分析, 从话语生成的角度为语言点的教学及练习设计提出了有益的探索。

(二)预设分析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作用

在此项研究的前期,我们在外国留学生中级班开展了一项系统调查。用词造句练习:80人参加。

下表仅列出三个词语造句情况

词语 造句正误情况

反而 正 31%

误 69%

毕竟 正 52%

误 48%

病句举例:

他不想去上课,反而留在了寝室。

毕竟昨天下雨了,我就不想去锻炼身体了。

下面将以这两个病句作为例子,具体阐述预设分析在对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作用。

1.反而。“反而”有时和“不但”“不仅”等词语配合使用,构成“不但不……反而”的格式。比如下面几个例句:

经过一系列的打击,他反而振作起来了。

吃了这个减肥药,她不但没瘦,反而胖了几斤。

“反而”的预设为想要达到一种预期,不但没有达到,还造成了不想得到的结果。

用以往的静态教学方法,简单讲授“反而”是个表转折的词语,多数学生学过之后仍然不会使用。在用反而造句时,产生病句的比例很大(见上表)。比如:

他不想去上课,反而留在了寝室。

这正是由于留学生对“反而”的预设认识不够,只注重了反而的转折含义,从而造成了语误。

2.毕竟。“毕竟”作为语气副词,通常解释为:“为表示追根究底所得的结论”“有加强语言的作用”等,但并未揭示出这类副词的全部含义。其实“毕竟”这个词具有特殊的背景含义,它的使用应在一个大的“让步转折”的框架中,如下面的例句:

病句“毕竟昨天下雨了,我就不想去锻炼身体了。”只存在“毕竟”肯定的部分,但很难明确体味出与肯定部分相悖的另一方面,也就是说,本应有的预设在此句中无从寻找。可见这类语病仍然反映出,预设意义在教学中的重要性。

通过上述分析,要说明的是,对这个副词的教学,必须要结合话语背景,引导学生明确这个词语的预设义,并结合情境加以练习,才有可能使外国留学生真正掌握其用法。

四、结语

通过将预设的概念引入对外汉语教学中,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对词语及一些结构理解更加准确,以便于区分近义词。也可以让学生加强对词语及结构的意义和用法的理解,更加容易学习和掌握汉语词汇的用法。

【参考文献】

[1]弗雷格.意义与所指 (On Sense and Reference)[M].1892.

[2]宋瑶,郭兰英.简议语义预设及其特征[J].科技信息,2008(36):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