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动物趣闻

动物趣闻

时间:2023-05-31 09:11:3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动物趣闻,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动物趣闻

第1篇

长颈鹿“超级高血压患者”

野生长颈鹿的平均血压为260/160毫米汞柱,最高达到300毫米汞柱。如果按人的平均血压120/80毫米汞柱来说,长颈鹿可谓是“超级高血压患者”了。研究发现,长颈鹿大脑下部的血管部位有一个奇异的调节血流量的阀门――网络,这一网络由动脉和静脉的纤细血管交织而成,网络的进出口处都长着一根极细的血管。它猛低头时,也不会有超量的血液输入大脑;反之猛抬头时,大脑血液也不会急剧减少。实际上多余的血液,均滞留在伸缩自如的网络内以备急需。

另外,长颈鹿还身怀护身绝器――甲胄。医学家发现,具有坚硬外皮的甲胄,不仅担负着保持血管的内外层平衡、排除血管障碍、保护心脏的重任,而且还是抵御外侵的“卫兵”。因此,医学家们形象地称甲胄为“针扎不透的皮制压力瓶”。

螃蟹“横行源于地磁场”

地球上许多动物是依靠地磁场来判断方向的,但是地磁场不是固定不变的。根据古地磁学研究,在地球形成以后的漫长岁月中,地磁南北极已经发生多次倒转,使许多生物无所适从,甚至造成灭绝。

螃蟹是一种古老的回游性动物,它的内耳有定向小磁体,对地磁非常敏感。由于地磁场的倒转,使螃蟹体内的小磁体失去了原来的定向作用。为了使自己在地磁场倒转中生存下来,螃蟹采取“以不变应万变”的做法,干脆不前进,也不后退,而是横着走。

从生物学的角度看,螃蟹的胸部左右比前后宽,8只步足伸展在身体两侧,它的前足关节只能向下弯曲,这些结构特征也使螃蟹只能横着走。

蜥蜴“生儿生女自己定”

众所周知,脊椎动物的性别是在受精的一刹那由父母双方的染色体决定的;而大多数卵生爬行动物,例如鳄鱼或海龟,它们的性别则受孵化时巢穴温度的影响。

澳大利亚研究人员在实验室中喂养了一批雌性的小蜥蜴,在没有天敌和恶劣天气的干扰下,这些蜥蜴通过晒太阳来保持一个较暖的体温,而且生的都是“儿子”。科学家认为,雌蜥蜴具有“保持家族男女数量平衡”的本能,当它们看到实验室中没有一只雄时,就都做出了“生男不生女”的选择。同理,如果想生女儿,蜥蜴将到凉快的地方去孵化。在野生条件下,蜥蜴的两性比例大体平衡。(本刊辑录)

第2篇

育新小学

六年级四班

张羿

① 鹦鹉趣闻——生命经纬

由于“鹦鹉学舌”所引起的发生在人们生活中的小故事也有很多,为人们茶余饭后增添了许多谈资和笑料。据说有个人养了一只鹦鹉,他每天教它说“早上好”和“你好”等礼貌用语。可是这只鹦鹉却金口难开,主人教了很长一段时间,它依然是一言不发。主人实在没有办法,就生气他说道:“你怎么啦?为什么一声也不吭?”第二天,失望的主人再也不愿意教这只鹦鹉说话了,所以早上起来也没有对它说“早上好”。不料鹦鹉见主人没有向它问早安,心中大为不满,突然大声地责问主人道:“你怎么啦?为什么一声也不吭?”

②当授予“劳模”称号的蚯蚓 ——动物趣闻

蚯蚓吞咽下的泥土、腐叶,又以小土粒或蚯蚓粪的形式将其排泄到土表。经过统计测算,在一年中,5000平方米草地上的蚯蚓可以将7~8吨重的土壤带到地表。它们就是这样辛勤地“耕地翻地”的,如果没有蚯蚓,泥土就会变得坚硬,毫无生命力;通过蚯蚓的进食,植物腐叶中成分的分解过程快了,使得其中有用的营养成分渗入土中;另外,它们不断地在土里掘洞,使土壤空气循环流通,也使土壤中的雨水渗透更加通畅。

南美洲平原上的蚂蚁逃生的方法:在南美的旱季里,一场不大的火灾没有人会注意,没有人会记得,也许只是一场火,根本不是灾。豹子可以在树上醒过来绕到跑到火线的边缘之后向其他的方向跑走;这样寻常的火灾连那些羚羊也不会在乎。只是没有人会感觉到在草原里,在那不会高出任何一棵草的地方还生活着蚂蚁。那地下的蚂蚁要怎么样?他们无处可逃。

我站在草地上,一位地上的灰烬的原野,觉得雨季过后这里应该会有小身材的棕狼出没,那时的草还不会很高……就在这样想着,要上车了。因为除了被烧过的土地没有什么可以拍得,脚的踝骨突然很痛,我猛地抬脚,被蚂蚁钳了,我看到了这里还剩下的主顾,南美平原的蚂蚁。

第3篇

【关键词】信息窗;情境;信息

通过“信息窗”创设情境,呈现信息,进而构成问题串,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是青岛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教材的主要特色之一,这是编者为了将课程标准所倡导的教育理念物化在教材之中,使抽象的理念变得能让师生看得见、摸得着之匠心独运的设计,深得有关专家及广大师生的好评,可以说,绝大多数信息窗中呈现的情境与信息,都能体现课程标准中重视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体验从实际背景中抽象出数学问题,并借助具体情境学习和理解数学的理念,符合学生的认知特征,可是,也有个别的“信息窗”值得商榷,本文对青岛版数学三年级上册课本中“动物趣闻――克、千克、吨的认识”创设的“信息窗”,谈几点浅显的看法,以此就教于编者和广大老师。

一、“信息窗”呈现的情境信息及编者的编写意图分析

该信息窗呈现的是学生在一起阅读“动物趣闻”的情境,借助蜂鸟、小狗、袋鼠、蓝鲸这四种动物的质量信息,引出质量的三个单位:克、千克、吨,为叙述方便,先把其中的四句文字信息(图略)进行标号呈现于下。

(1)“世界上最小的鸟是蜂鸟,孵出来时还不到1克呢!”

(2)“世界上最小的狗大约重1千克,”

(3)“最大的袋鼠大约重90千克。”

(4)“1912年在大西洋捕到的一条蓝鲸大约重150吨,它的肾大约重1吨。”

由此可见,“信息窗”呈现的是百科知识内容,为学生打开了了解动物世界的一扇窗户,编者的编写意图应该是通过动物世界的奇闻趣事和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其学习兴趣,开阔其视野,并将数学知识与生物学知识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加强学科间的联系与整合,进而达成教学目的;同时,借助学生查阅资料的背景,渗透学习方法,不再赘述。

二、对“信息窗”中情境信息的几点思考

编者的编写意图是好的,对达成教学目的有一定的帮助,但是,以下几个问题值得商榷。

(一)“信息窗”中信息的语言表述欠严谨

最大与最小这两个词存在歧义,最大、最小是指动物的体型(体积),还是质量或年龄?若抛开此问题不谈,按编者的思路最大、最小指质量,若说文字信息(1)还比较严谨的话(说的是蜂鸟孵出时的质量),而文字信息(2)和(3)严谨性就有点欠缺,是刚出生的小狗和袋鼠,还是成年的或几岁的?不明确这个前提便不具有可比性,诚然,这些信息的表述出自科普读物,但在比较严谨的数学课本中出现有点欠妥。

(二)“信息窗”中的信息欠科学

就是按编者的意图,动物的最大、最小是指质量,文字信息(1)(2)(3)也不科学,其实编者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所以将教材第一版“最大的袋鼠大约重40千克”,改为了第二版的“最大的袋鼠大约重90千克”,这样改后科学性也有问题,因可能有更大的袋鼠还没被人们发现呢!再如,即使文字信息(2)中最小的狗是指成年狗,1千克也不是最小的,据2015年9月12日中新网报道,波多黎各的吉娃娃蜜莉(Milly)狗4岁半,身长只有9.65厘米,体重170克,获吉尼斯世界纪录认证,成为世界上最小的狗,更何况刚出生的小狗还可能不倒170克呢,也可能有更小的狗没被发现,同样道理,蜂鸟也不一定是最小的鸟。

(三)最大最小的表述限制了学生创新发现的空间

编者的编写意图应该有通过动物世界的奇闻趣事,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探索大自然奥秘的欲望,开阔其视野的目的,但最大最小的表述,封堵了学生的探索欲望,关上了学生探索大自然奥妙的大门,因为有了最大和最小,学生就失去了进一步探索更大的和更小的动物的想法与动力,限制了创新发现的空间,束缚了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

(四)“信息窗”对学生兴趣的激发有可能偏离方向

编者的意图是通过动物趣闻激发学生对质量单位克、千克、吨的学习兴趣,但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却未必集中在对质量单位的认识上,有可能集中在“这些可爱的动物到底长成什么样”等问题上,从而在大脑中展开想象,思维飞向了课堂之外,要拉回到课堂上学习质量的单位可能兴趣全无,进而干扰了听课和对质量单位的探索,另外,从心理学角度讲,“信息窗”呈现的大量信息也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再者,“信息窗”下面的卡通问号“你能提出什么问题?”,提问的宽泛性也容易使W生的思维偏离对质量单位的认识,而转向非数学的思考,因此,这样的设计很有可能实现不了编者的编写意图。

(五)“信息窗”中的信息不利于达成教学目标

关于质量单位的认识,课程标准提出了“在现实情境中,感受并认识克、千克、吨,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的教学目标;青岛版教师教学用书也提出了“在操作活动中感受质量单位克、千克、吨,初步建立质量观念”的教学目标,可见都注重学生对质量单位的感受,也就是先让学生形成感性认识,而这就需要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进行观察、抚摸、掂掂或称称等操作活动,而“信息窗”呈现的四种动物,除去狗,其他三种恐怕大多数人没见过,尤其是蜂鸟和蓝鲸,别说是学生,就是编者、老师等成人又有几人见过?学生既不能看,又不能摸,也不能掂一掂、称一称,何来感受,又怎么感知质量单位?

需要指出的是,青岛版教材情境创设之后的设计,借助口香糖、砝码、2分的硬币、花生仁等实物,通过让学生掂一掂,称一称,估一估等操作活动感受1克与1千克,进而借助具体的1袋大米重10千克,10袋大米重100千克,100袋大米重1000千克,通过有层次的数学推理过程,使学生建立起不易直接感知的“吨”这个单位,这种设计既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又符合学生的认知特征,体现了编者匠心独运的设计。

三、关于“克、千克、吨的认识”情境创设之建议

由于克、千克、吨这三个质量单位比较抽象,故情境创设应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联系,建立在他们对质量观念的感性经验基础上进行设计,因三年级的学生几乎都买过东西,起码也跟随家长买过东西,有时买东西需要上称称重量,这些学生是见过的,也就是说学生具有质量的相关感性认识和经验,笔者认为,创设一个买卖东西的情境比较贴近学生的生活,但需精心设计其中的语言信息和问题,限于篇幅,笔者简单谈一下设计建议。

创设一个超市买卖东西的情境,至少要呈现两类商品(多点也可)且满足以下几点。

第一,给出一类个数、形状与单位质量价格相同,但质量(用克或千克明确标注)与体积大小不同,标有不同售价的两种商品,并提出售价为什么不同的问题,让学生探讨原因。

[这是考虑到学生还没建立起质量观念,促进学生自我认知生活中以个数多少论价高低的习惯缺乏科学性,进而主动纠正之而设计;仍留有用比较大小(体积)的习惯进行判断的空间,目的是为下面的第二做铺垫。]

第二,给出另一类形状与单位质量价格相同,质量(明确用克或千克标注)也相同,但体积大小不同,标有相同售价的两种商品,并提出售价为什么相同的问题,让学生探讨原因。

[这是针对第一中的问题,促进学生自我认知与纠正生活中以大小(体积)论价高低的习惯而设计,进而,引导学生通过比较第一、第二中两类商品中标注的其他信息(质量),认识到有些商品售价的高低需要以重(质)量来确定,认识到学习质量单位克、千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激发其探索欲望。]

第4篇

作为农村中学的一名英语教师,深感它对于一节课的意义与作用。对于英语教学而言,课堂教学的第一步即导入环节,是转换学生的语音思维,辅之易于接受的感性材料,把学生引入特定的英语环境之中,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完成对新知识的感知。它应该是我们英语教师每一节课都有的教学环节,而不能因学生素质的高低、备课的是否充分等环节而有所忽视。因为它对于一节课来说有着其它环节无法替代的作用。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

兴趣是个体探究某些事物或进行活动的倾向。兴趣是入门的向导,能促使动机的产生。学生学习有兴趣,就能精力集中,积极思考。因此,教师在上课伊始循循善诱,唤醒学生求知欲望,使他们意识到自己的学习活动所要达到的目标和意义,激发内部学习动机。

2.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引导对所学内容的关注

从心理学角度讲,学生刚上课时心理处于紧张、消极状态。生动、新颖的导入可以使学生自然进入最佳学习状态,形成对新的学习内容的“兴奋中心”,把学生注意力迅速集中到特定的学习任务中,为完成新的学习任务做好心理上的准备。

3.为整个教学过程定下基调,为课堂教学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开端

在中学英语教学中,如何使课文教学有一个良好的开端,让学生在学习新课之前,就对教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促使他们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学习,以期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根据本人的教学感悟及他人的经验,英语课堂的导入可采用以下常用方法:

①情境导入法

即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不知不觉中进入主题。

如在一节英语课中,为了介绍课文中相关的动物知识,教师采用了《森林大王》的故事片段作为教学导入,在生动而又妙趣横生的故事中,激起了学生的好奇心,对掌握相关的动物名称、动物习性、动物种类起了很大的帮助作用,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②设问导入法

这种方法是通过教师和学生间的回答来实现,特别是快速回答,通过师生间的互动能活跃课堂的气氛。这种方法特别适用在对话教学中,如在教学八年级下册Unit 10 I am Going To Be a Basketball Player一文中,在上课开始提问如下问题:What kind of job do like besk/What is your favourite job/Whatwill you want to be等相关问题,将话题先引入到未来职业及个人的愿望,为课文的顺利开展扫除障碍。

③表演导入法

表演是一种艺术,它能以生动的形式使信息直接输入学生的大脑。应用此法导入课文,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但要求教师巧妙安排教材,创设情景,通过表演的艺术形式引导学生在欢乐的气氛中学习新的内容。最好鼓励学生表演完成,教师可以参与演出。如在学习Ann’s birthday party 一文中,我们把教学所想展现的情景预演出来,对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起了非常好的铺垫作用。

④介绍名人轶事导入法

教材中有些课文内容与政界名人、商业巨人、历史名人等有关,教师课前准备一些趣闻轶事讲给学生听。如讲授关于Bill Gates的内容时,笔者就给学生讲述了他在大学时期的一些趣闻和后来辍学经商的故事,并告诉学生经商也要先进大学校门,学生大笑后,我们开始了新课程的学习。

第5篇

欢天喜地过大年,奶奶像个采购员,买来了鸡、肉、鱼、虾各种各样的蔬菜,还有花生、核桃、牛肉干、卤香鸭胗、巧克力等等糖果,家里成了年货摊,我像馋猫一样地天天大饱口福。

乘着大家团聚的时候,我也学着大人的样子,在阿姨的指导下,想露一手,让大家尝尝我做的动物饼干。

我把制作饼干的工具和食物、各种调料都准备好了。我先把面粉倒入金属的桶里,打入鸡蛋,放入蜂蜜,用滚棒的一头使劲地搅拌均匀,不能让它起疙瘩。然后把搅拌均匀的面料倒入塑料袋里,反复地揉成韧韧的面团,再把它倒出来,用保鲜膜包上,用滚棒把它滚平,压成薄薄的饼坯,拿下保鲜膜,就可以印制各种各样的动物饼干了。我选了一个猫样的模型印上去,结果拿下来的时候,我把猫的形状撕坏了,看着我的“杰作”,大家哄堂大笑。姜还是老的辣,经验丰富的阿姨帮我忙。一会儿,像变魔术一样地,一只活灵活现的猫的形象就呈现在我的眼前。我学着阿姨的样子,仔细地印制了小猫、小鸟、蝴蝶、金鱼……各种各样的动物饼干,阿姨把我做的饼干拿去烤了,不一会儿,一阵阵的香味扑鼻而来,使人闻着垂涎欲滴。我赶紧去拿香喷喷的饼干,并把它们点上眼睛、嘴巴和调料颜色,有趣极了。然后,我把饼干分到每个人的手中,让他们尝尝我和阿姨的手艺。

大家坐在一起边吃着香、脆、味甜的饼干,边看着春节大联欢的电视节目,边谈着趣闻,不时发出爽朗的笑声。

三年级:沈辰辰?

第6篇

进入中学的学生,学校换了,教师换了,再加上基础不一,教学的脱节和学习的不适应现象是很普遍的。他们中有的对生物学习感到困难,有的对教师的教法不适应,有的在初中放弃了生物学习, 甚至有的学校干脆取消了生物课,生物学知识基本上是空白,这给中学的生物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所以只有坚持启发性、趣味性,强调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其主动性和积极性。

用生物课的魅力吸引学生注意力

生物学是初中学生的一门必修课,但不是基础工具课,容易被学生忽视。初中学生的学习往往是凭兴趣的,要上好生物课,就必须把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调动起来。但要靠强力把学生硬拉到生物这边来是行不通的,我想关键还在于挖掘生物自身的魅力,把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吸引到生物上来。

生物学研究的对象是生命,是具体实在的事物,在课堂中如果不用实物、模型、标本等直观材料,无论教师的语言怎样动人,逻辑怎样严密,学生始终感到看不见摸不着,学习起来枯燥无味,从而失去兴趣。相反,如果学生面对的是丰富多彩的实物、模型和标本,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认真地观察、讨论、思考、归纳、探索,学习兴趣就会大大提高而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但在条件简陋的农村中学,实物、模型、标本等直观材料相对欠缺。因此,充分运用课本中的插图,能增强直观效果,加强感性认识,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兴趣意义重大。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现代生物科学的发展尤其依赖科学实验。在生物教学中,学生实验教学还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生物学概念,获得生物知识和实验技能,培养观察和实践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

在我们的生活环境中,有各种各样的生物,它们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例如在讲蛋白质代谢途径时,先讲这样一件生活小事:现在我们生活水平提高了,很多同学早上都喝牛奶,但多数都是空腹喝,光喝牛奶不吃其它东西,其实这是不对的。牛奶的营养都浪费了,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先吃点面包再喝牛奶,这样一讲,学生马上来了精神,让生物贴近学生生活,提高了他们学习兴趣。

用逼真的直观教学培养学生兴趣

充分利用实物、标本、模型、实验、录像、图表等形式辅助教学效果很好。如在讲鲫鱼时,就将鱼放在玻璃缸中,先让学生观察其颜色、形状,再剪掉一条鱼的尾鳍和腹鳍,放回水中,观察其运动情况,并与其它鱼对比,了解鳍的功能。再破坏另一条鱼的侧线,用木棍搅水,让学生观察思考:鱼游的方向与水流方向如何,以掌握侧线的功能。讲昆虫的呼吸系统时,把两只蝗虫同时浸入水中,其中 一只身体浸入水中,头部露出水面;另一只头部浸入水中,身体露出水面,观察哪只先死,了解气门的功能。在讲《松杉柏》时,把学生带到校园,分别观察松杉柏的树干、树枝、树叶,找出异同点。在讲较难掌握的《细胞的分裂》时,演示出各期变化的特点,归纳总结并填写“有丝分裂简明表”,编写顺口溜,使教学更加直观、生动,加深了印象,增强了记忆。

用教师的激情调动学生的热情

中学生的个性心理发展还不稳定,在学习在还带有很浓的情绪色彩。若学生对教师感兴趣,那么对他所教的每门课也会产生浓厚的兴趣。因此,老师应该对学生进行感情投资,做到处处关心学生。同时课余时间多深入到学生中去和他们聊天,讲讲生物领域中各种各样的趣闻,帮助解答生活中的一些凝难问题。

语言的艺术性是开启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手段。教师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来描述科学的知识内容,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接受知识,能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间接兴趣,促进能力的发展。例如,在讲细胞膜的结构时,把它比喻成一块双层的蛋糕上(磷脂双分子层)镶嵌着一些果仁(蛋白质分子)。把原本很抽象的知识形象化,能吸引学生注意听讲,且过耳不忘。

导入新课,是课堂教学首要的环节。如果一堂课设计些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或与课堂教学内容有关的趣闻轶事,引起兴趣的疑问,使学生急于想知道其中的原因及道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被悬念紧紧吸引,真正进入学生的角色。

如对初一新生上第一堂课,可采用“先松后精”方式。既先来段精神的开场白,讲“含羞草”等神密的奇花异草,动物的一些特殊行为及彷生学在军事和民用的发展前景,其间插入一些生物学家的趣闻轶事,使学生整个身心都融于生生不息,奥秘无穷的生物界中,学生自然对生物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用实验激发学生的探究积极性

教师要指导学生对各种实验现象广泛观察,使之开阔眼界、活跃思想,培养敏锐的观察能力,还要引导学生分析、比较、概括、推理,发展思维能力,也应通过自制简易教具、标本,开展科技活动,培养动手能力;通过提问、讨论、讲故事等培养训练表达能力。

第7篇

赞比亚自然环境好,当地居民对动物又十分友善,于是,一大群猴子在总统府安了家,总统办公时,总能透过窗子看它们在树间玩耍嬉戏。这天,总统鲁皮亚・班达在办公室外召开露天新闻会。突然,班达感到座椅上方的树上有什么东西落在他身上。吓了一跳的班达仔细一看,原来竟是一只在树上玩耍的猴子撒的尿。

“看,你都尿到我衣服上了!也许,这是你对我的祝福吧!”班达缓过神来后,幽默地对着猴子说。他实际上是对在场的各位记者说的。他的这番话,果然把记者们都逗乐了。猴子往人身上撒尿,这本是一件让人难堪的事,但他却能灵机一动,把这说成一件对他有好处的事,这个总统,还真是善于化“危机”为“转机”!

大家这么一笑,那种令人难堪的气氛就化解了,不仅新闻会可以接着开(不影响他的正常工作),而且记者们写出的这个发生在他身上的趣闻,也给他增添了机智、幽默、亲近动物(爱护自然)的正面形象。这个班达,还真是挺有水平的。他当然知道,猴子往他身上撒尿,那只是一件很偶然的事情――猴子并不会特意通过这种方式来祝福他。猴子只会巴结猴王,而不会讨好总统。或许,聪明顽皮的猴子,说不定还是故意想让他这个老是被其他人前呼后拥的家伙,在这种场合下出出丑呢。但猴子怎么想,那是猴子的事情,重要的是你怎么想。你要是往坏处想,那它就很容易给你带来坏的结果;你要是往好处想呢?它也很容易给你带来好的结果。

其实,很多当总统的,都有这种本事――凡事都往好处想的本事。当过加拿大总理的克雷蒂安,有次乘坐波音737飞机,准备为大选进行宣传活动。飞机从安大略省起飞,在飞往新斯科舍途中,飞行员报告说飞机的轮子掉了,因此飞机不得不紧急降落。飞机安全降落后,克雷蒂安为了化解人们的紧张情绪和对此事的过分关注,便对采访他的记者开玩笑说:“这样也好,我们的宣传活动也因此多添了一站。”

你看这些当总统当总理的人,多会把事情往好处想。凡事都往好处想,就会不让自己的好心情受损害,都会避免自己的思维受到坏情绪的支配往糟糕、危险的方向演变,就会让自己一心一意地不受任何干扰地朝着自己制定好的计划、设定好的目标前进,就会变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就会转危为安、逢凶化吉。这样的人――再坏的事都能往好处想的人,他自然能创造出最有利于自己发展的空间与环境,他也最容易在各种各样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摘自《今晚报》2009.9.11)

第8篇

[关键词] 导入;方法;作用

导入是一堂课的开始,它决定教师能否从上课一开始就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特定的教学环境和过程中来。孔子在二千多年前就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好的导入环节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联结新旧知识,明确学习目的,引起情感的共鸣和交融,达到引人入胜的教学效果。在英语教学当中,特别是围绕某一话题而设置单元的课程,由于以话题为主线,需要创设有意义的语言环境,导入则显得尤为重要。

在本人的英语教学中,主要采用了以下几种导入方法,收到了比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问题讨论导入

根据学生好奇的心理特点,设置一些疑问,提一些富有启发性、诱导性的问题,在学生各抒己见的基础上导入新课。

例如,在教《基础英语》预备级第8单元“WhatIeat”时,先提出:”What did you eat for breakfast this morning?”, 在学生回答“bread, noodles,milk”等时,教师接着问:“你们知道怎样说‘一片面包’,‘一杯牛奶’,‘一碗面条’吗?“,在学生回答后,教师再问:“少许片面包‘和‘少许面包’是不是一样呢?”那么下面,我们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板书课题)。

二、谜语、谚语、名言导入

教师设计、指导学生有目的地猜迷语,或介绍名言警句,从而导入新课内容。

例如,在教第6单元“My favourite animal”时,先让学生猜谜语:“It has got very long nose and sharp teeth and big ears.It has got thick skin and short tail.What is it?”;””It lives in the jungle.It has got a long neck.Its fur is yellow with brown spots.What is it?”。当学生猜出“大象”和“长颈鹿”的谜底后很兴奋,他们带着愉悦的情绪,迫不及待地进入对动物的学习和了解。

又如,在教第5单元“My bestfriend”时,先请学生列举与朋友有关的谚语、格言;再讲解英语谚语:“A friend in need is a friend indeed”,和 “There are 3 faithful friends ,an old wife,an old dog,and ready money”,从而进入对人外表、性格的描述等的学习。

三、趣闻趣事导入

随手摘取一些课外的话题,特别是身边的新闻、趣事等,可能恰好切合教学内容,引发学生强烈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想象,效果也蛮不错。

例如:在教第6单元“My favourite animal”时,可以由当时新闻热播的美国总统竞选开始。教师先提出问题:大家知道2004年的美国总统竞选,克里和布什争得你死我活,他们各自推出了一部以动物为题材的广告片,你们知道他们各人选了什么动物吗?布什选的是一群狼,克里选的是一只鹰,是不是代表他们自己呢?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动物世界吧,你最喜欢的动物是什么?

四、创设情境导入

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可使学生身临其境,感觉不到是在上课,而是在潜移化中获得知识。英语教学需要特定的语言环境,不仅在教学过程中,如情景对话,一堂课开始的导入环节,就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

例如:在教第8课”Famous people”时,先放一段学生熟悉的音乐录音,仿佛把学生带入优美的音乐世界,有的学生说出乐曲名“献给爱丽思”和作曲家“贝多芬”,教师接着问:“谁知道他的生平和事迹?”,引起学生进一步了解他的欲望;还可以给学生欣赏名画“格尔尼卡”,请学生说说对这幅画的理解,然后教师简要介绍画家毕加索的生平事迹,从而导入对其他历史名人的学习。

五、游戏导入

游戏符合学生的特点,既使是中职学生,也乐于参与,因为在游戏活动中,学生不会感到有沉重的学习负担,沉浸在欢乐愉快的情趣中,不知不觉进入新课的学习。

例如,在教3课“My house”时,先请几个学生代表各小组,离开座位站成一排,教师用英语说各人的位置,如“Xiao Wang is between Xiao Li and Xiao Zhao”“Xiao Wang is in front of Xiao Zhao”等,各人快速站好位置,短时间决出胜负。引出对介词这个语法知识点的学习。

六、谈话导入

通过教师与学生谈话的方法导入新课,是经常用到的方法。它比较自然,可消除学生可能产生的一些不必要的顾虑和恐怖心理。

例如,教第4课“My school”时,教师从谈话导入新课:上一单元我们学习了“My house”,了解了一些房间设施和介绍物品位置的介词。今天我们来学习谈论自己的学校,要谈到建筑物的位置,还有学校的科目和学校生活。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第23页的图片,看看学校有哪些基本的教学场地。

导入在教学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方法多种多样,有时可以几种并用。俗语说:“好的开始就等于成功的一半“,又有“万事开头难”之说。难就难在导入既要达到目的,又要自然流畅,恰到好处,最高的境界应该是不露痕迹,这就需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的揣摩、提炼和创新。

参考文献:

[1] 周振铎,自然课堂教学技能与训练,湖南大学出版社1999

第9篇

关键词:课程标准;数学;实践;竞赛;故事;学习

中图分类号:G622.0 文献标志码:A?摇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5-0198-02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教师应根据新课改理念,采取多种有效方法,促进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引发持久学习动力,才能提高教学效益,让学生爱学数学、学好数学。

一、加强动手操作实践,实现大脑协调发展

对于以形象思维为主的小学生来说,数学是枯燥的、严肃的。老师如果把数学知识转化成有形有色的学具操作,学生会倍感兴趣,能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内驱力,变“苦学”为“乐学”。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就有首儿歌:人有两个宝,双手和大脑,双手会做工,大脑会思考。新课标指出加强实际动手操作,让学生摆、拼、剪、制作、测量、画图等,有助于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促进大脑两半球的协调发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在教学《找规律》这节课时,我设计了“涂一涂”、“摆一摆”、“找一找”等操作活动,从学生感兴趣的图片、图形的规律出发,逐步引出了数字中数值的规律再引申到符号之间的规律。由浅到深渗透数学思想。找一找,通过看图片发现生活中的规律,感知规律带来的美。同时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规律。通过学生动手画、摆,亲身感知、体验事物的排列规律,逐步发展其动手、观察及推理能力。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在动手中发现问题,在动脑中寻找规律,解决问题,通过不同的练习使各层面的学生都得到发展。学与教并重,通过课堂实践,效果很好,可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又如教学“圆周长”时,给学生提供了足够的时间、空间和物质材料,除了提供便于滚动的圆硬纸片,纸上画的圆、绳、尺子外,还提供便于折叠的圆纸片。让学生借助己有的知识经验去实践,去操作。有的学生用绳绕圆一周,量出圆周长,有的学生将圆在尺上滚动一周,测出圆周长,有的学生将圆折叠后量出圆周长的一部分,进而计算圆周长,这些方法都很简单,但对学生来说却是个了不起的发明,直到他们发现黑板上的圆用他们的方法不便测量时,教师才适当点拨,启发大家继续通过实验,找出圆周长的计算方法。这样的教学,通过操作,从实物到图形,从具体到抽象,从亲自感知到理性概括,在推理过程中,数量关系与空间形式相互渗透转化,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交替使用,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和谐发展。

二、开展数学竞赛活动,激发兴趣体验快乐

心理学家弗洛伊德认为:“游戏是由愉快原则促动的,它是满足的源泉。”数学竞赛活动课是根据学生的能力、爱好、特长等,组织学生进行数学竞赛辅导,向学生渗透一些较高层次的数学思想和方法,是激发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手段。

竞赛的内容有单项的口算竞赛、珠算竞赛、测量竞赛、解题竞赛等,或进行综合性竞赛。竞赛题目不宜过偏过难,力求照顾大多数学生,让大多数学生都能取得较好成绩,体验竞赛后的成功喜悦。组织多种游戏竞赛活动,把全班分成几个小组,以竞赛形式进行,取胜的一组奖给小旗以资鼓励。如一年级的一节“快乐的一天”,目标主要是巩固20以内数的计算,提高学生的口算速度。因此设计了“送信”、“给大树捉虫”、“给鸭妈妈找蛋宝宝”、“给小动物找家”的游戏,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在课堂内形成一种互相竞争,你追我赶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奋发图强,勤奋好学,培养了坚强的意志和毅力,并从中享受到了学习的兴趣。

竞赛不仅能唤起学生的兴趣,还能激起他们完成学习任务的强烈愿望。小学生天性好胜,都想显示自己的能力比别人强,希望得到大家(特别是同伴)的认可,而开展成功的激励活动正顺应了这一心理活动。因此,在设计以激励为主的活动课教学时,教师可根据学生认知水平的差异,把同一内容分为难易程度不同的层次用分类推进的方法,使优等生“吃得饱”,中等生“吃得好”,学困生“吃得了”。竞赛使程度不同的学生均有成功的机会,并增强了他们参与竞争的信心和进一步锻炼意志的决心,增强了他们的高度责任心和集体荣誉感。

三、讲讲数学故事趣闻,引发持久学习动力

有人对学数学评价更多的是“枯燥”、“无乐趣”等,似乎与“美”毫不相干。但是如果能适时地插入一些数学的故事趣闻、文化知识,那效果就截然不同了。如:韩信点兵。相传汉高祖刘邦问大将军韩信统御兵士多少,韩信答说,每3人一列余1人、5人一列余2人、7人一列余4人、13人一列余6人……刘邦茫然而不知其数。我们先考虑下列的问题:假设兵不满一万,每5人一列、9人一列、13人一列、17人一列都剩3人,则兵有多少?首先我们先求5、9、13、17之最小公倍数9945(注:因为5、9、13、17为两两互质的整数,故其最小公倍数为这些数的积),然后再加3,得9948(人)。

活动中,学生们惊叹于数学的力量,同时对数学的热爱之情油然而生,对于开阔学生的眼界、启发思维是很重要的,同时又会增添许多文化韵味并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有助于学生对数学建立良好的情感体验,引发持久学习动力。

第10篇

咏物诗,以其诙谐幽默、新颖别致、情趣盎然、耐人寻味的风格与内涵而“风流”诗坛,读之神清气爽,引人入胜,回味无穷。古往今来,在我国的诗海里,就有过许多给人以启迪性、知识性、趣味性的咏物诗。

清代文人赵翼,诗作新颖明畅,喜以议论入诗,他的一首描写昔日农家常用来磨面的“石磨”诗,就写得生动形象,有声有色:“路迢迢而非远,石叠叠而无山,雷轰轰而无雨,雪飘飘而不寒。”算盘,一种古人用来计算的工具,一首描绘“算盘”的诗,读之朗朗上口,妙趣横生,而且表明了“算盘”两部分的辩证关系:“正东正西一条河,河南河北两群鹅,多的却比少的少,少的却比多的多。”诗人于谦写过一首咏“石灰”的诗:“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全不怕,只留清白在人间。”这里把“石灰”的性格、特征、志气写得酣畅透彻,淋漓尽致。

咏物诗妙在一个“趣”字上,有的咏物诗以谜的形式出现,诗与谜镶嵌成趣,更是别具一格。如唐代诗人李峤有首描写风的诗,虽然不着一个“风”字,却尽得风吹之妙:“解落三秋树,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层浪,入竹万竿斜。”诗文大大落落,轻快明畅。北宋诗人坡,其诗文清新豪健,挥洒自如,富有色彩,他写的“花影”诗,维妙维肖,连绵婉转,让人耳目一新:“重重叠叠上瑶台,几度呼童扫不开;刚被太阳收将去,却教明月送将来。”还有一首以画为题的诗,诗中有谜,谜中有诗,引人入胜工启心窍:“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诗中藏谜的诗还有很多,如描绘“蜘蛛”的诗:“南阳诸葛亮,端坐军中帐,布下八卦阵,活捉飞来将。”把“蜘蛛”的睿智和生活展示了出来。又如描写“公鸡”的诗,也颇为有趣:“一朵芙蓉顶上载,彩衣不用剪刀裁,虽然不是英雄汉,唱得千门万户开。”

咏物诗中最多的是咏“花”诗。菊是花中之魁,文人墨客都独钟情于它。“幽香四溢洒秋光,风雅怡淡仪态昂,冰心玉体茎茎秀,霜侵绽放蕊蕊香。”孙启鹏的这首诗,把的风骨之态,清丽之姿,写得翠嫩欲滴,形象生动。唐代诗人元稹有一首咏菊诗:“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花花开尽更无花。”花情浓郁,明白畅达。咏菊的诗多,趣闻也多。清代文人费炜,有一次看到一首咏菊的诗,其中两句:“为爱南山青翠色,东篱别染一枝花。”他非常喜欢这首诗,但又觉得后一句“别”字生硬,于是反复吟咏,把“别”的右偏旁勾去,只留“另”字,这句成了“东篱另染一枝花”,两相比较,后者韵味更浓。

咏物诗中,最有趣味性的是咏吉祥动物的诗,如咏龙、咏凤、咏麒麟等。龙、凤、麒麟是人们崇拜的吉祥物,这些吉祥物都是民间百姓根据古代图腾而虚构出来的。请看咏“龙”的诗:“牛头鹿角眼如虾,鱼麟鹰爪蛇尾巴,如要活龙现眼前,九曲三弯总不差。”诗中把集六种动物于一体的龙描绘得活灵活现,栩栩如生。再看咏“凤”的诗:“鸡头鹤颈鹭鸶腿,鸳鸯翅膀孔雀尾,如想绣得凤凰美,五颜七色巧调配。”诗中说明,“凤凰”是由五种鸟类组成的吉祥物,人们描绘得越好,“凤凰”就越美丽。“麒麟”是取八种动物之长汇于一身的吉祥物,民间常用它来镇邪避凶,一首咏“麒麟”的诗,读之,血气壮旺,令人精神:“龙头猪鼻仙鹿身,马蹄狮尾披蛇麟,虎背熊腰威又壮,百兽丧胆鬼神惊。”

第11篇

关键词:新课程;高中生物教学;高效课堂

在课堂教学中实施新课程的理念,有必要加入新的教学策略和手法,要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要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针对这些情况,相关教学工作者应在教学中改变传统教学中的不足,发挥传统教学中的优势,结合新课程的教学理念,让学生在学习生活产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充分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

一、教师要乐于接受知识

学生能否主动接受教师所讲知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传授知识方法和技巧。浓厚兴趣,能加强学生学习自觉性,能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开发他们创造能力;浓厚兴趣,还会减弱学生学习中疲劳,从而提高效率,取得优异成绩。

1.若学生对教师感兴趣,对他所任教这门课也会产生浓厚兴趣。因此,老师应该对学生多进行感情投资,做到处处关心学生,爱生如子。同时课余时间应多深入到学生中去和他们聊天。讲讲生物领域中各种各样趣闻。教师对每堂课开场白应该认真仔细推敲,要使开场白起到激起学生兴趣,从而为传授新知识扫清心理障碍,这就需要根据不同情况、不同内容设计不同导言。如对初一新生上第一堂课,一般可采用先松后精,即先来段精彩开场白,讲神秘奇花异草,动物一些特殊行为及仿生学在军事和民用方面发展前景,其间穿插一些生物学家趣闻秩事。

2.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将书本知识与实际结合起来,使理论再回到实践,这样不仅可使学生培养各种思维能力,更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讲细胞膜是选择透过性膜、大分子不能通过后,我提出淹姜时加入醋和白糖为何糖可进到细胞内部?做酸菜时为何要密封?种菜时为何施肥前一般要松土?当这些问题解答后,学生不但对课本知识领悟得更深,而且对学习生物学产生强烈兴趣。

3.直观手段包括直接直观和间接直观。利用直观教具可使学生对知识领悟得更透切,同时也可激发兴趣。做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之前让学生看看录相,对有丝分裂实验操作过程一目了然,做起这个实验来兴趣非常浓;又如讲叶形态这节时,带学生到生物园地去让他们边看我边讲,这样效果也相当不错。

二、农村高中生物教学改革,还应立足当地经济振兴,把社会需求这一目标作为改革方向

1.因为农村高中办学方向之一,就是为本地区培养发展经济实用型人才,而作为与农村经济发展联系密切生物学科,应为自身教学寻找到一片适于施展其才能靓丽天空。农业是国民经济基础,而农村地区多数以农业为主,依靠种植业、养殖业来发展区域经济。所以种植业、养殖业发展优劣直接关系到当地经济兴衰、社会稳定和进步。而传统、落后种植和养殖技术,使多年劳作农民至今经济收入偏低,无法摆脱贫穷困境。如何让当地农民从贫困走向富裕,如何振兴当地经济,是每个农村高中生物教师应认真研究和解决课题。我们曾经对当地农村种植业、养殖业进行了统计调查,结果发现许多农民还停留于一般传统劳作上,从事科学种植和养殖业人数比例是极低。因此,高中生物高效课堂教学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进程中应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根据当地经济发展需求,调整教学结构,让更多学生学习和掌握实用性较强、对振兴当地经济有利生物学知识。

2.教师应利用生物课堂教学这一主渠道,在推进素质教育进程中,不断拓宽教学知识领域。尽量将课本知识渗透到农作物种植和动物饲养等实用技术中去,与当地经济发展相衔接,以缩短课堂和社会距离。实践表明,将这些知识在课堂上适时渗透,不仅充实和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乐趣,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教师应利用活动课,让学生走出课堂,亲自到田野、菜棚、猪场和鸡舍等进行实践学习,将学到课本知识应用到种植和养殖实际操作中去,做到理论与实践统一。这样使学生在实践高中到了在课堂上学不到知识,拓宽了他们知识视野,延伸了他们与社会相联系知识触角。

三、高中生物高效课堂中的因材施教

1.我们提供给学生们生物教育高效课堂未必是有价值,未必是所有人必须。其实,生活是美,而生活中因为有了生物就变得更美。除了教材原因外,作为老师们我们也要好好对教学进行设计。为此生物教育高效课堂课堂教学应创设问题实际应用情景、通过老师们启发引导学生们进行猜想、试验、操作、讨论去分析问题找到问题实质从而实现问题解决。

2.高效课堂强调从学生们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为学生们提供充分地从事生物教育高效课堂活动和交流机会,促使他们在自主探索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生物教育高效课堂知识和技能、高效课堂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高效课堂体验。所以,我们在教学时,要根据学生们实际设计具有启发性、能激发学生们求知欲望问题情境,使学生们用自己思维方式积极思考、主动探索、创新生物教育高效课堂知识。

第12篇

二、1、动物趣闻

许多动物都喜欢听音乐,据研究人员调查:当播放摇滚乐曲时,牛就会不断的吼叫,兴奋异常。但小鸡比较喜欢欣赏古典音乐。短鼻鳄的速度惊人,可与马匹相比较。一汤匙眼镜蛇的毒液,足以杀死165人。座头鲸的叫声能持续数个月,这个巨型的哺乳类动物能长期发出一种单调枯燥的声音,从不间断。

2、地球能养多少人

据联合国的预测报告,2050年世界人口将达100亿,这件事使得科学家为之忧虑,因为就现有资料,无论怎样计算,地球也难养活100亿人。因素很多,它不单纯是粮食不够的问题,而是人类无限制的发展造成环境恶习化,此外还有生态的破坏,物种的消失,大量的污染等等。其次,人口的增加也导致基础资源的消耗增加,而环境也必然随之恶化。

3、全国最大的衬衫

一件米黄色的巨型衬衫"穿"在了滨江大厦的身上,过路行人抬头仰视,叹为观止。据悉,这是目前全国最大的衬衫。据知情人介绍,这件衬衫高10.5米,宽5.9米,用高技术pv棉制成,是国内一家服装厂专门生产的。巨型衬衫亮相绵阳,主要是生产该服装的商家看中了绵阳这个西部名城,想以绵阳为桥头堡打开中国西部市场。由于衬衫太大,机器没法加工,由12名技术工人用手工缝制而成。衬衫从浙江运到绵阳后,边角有点脏。

商家拿到干洗店,面对盘子般大的纽扣,干洗店员工吓得不敢接件,商家极力劝说,最后干洗店考虑到对方是老顾客才收下了衬衫。干洗店请了16个洗衣工,拿到河边将衬衫洗干净。据商家称,衬衫展出后,总部将申报吉尼斯世界纪录。

4、世界上最大的鸡蛋在乌克兰诞生

鸡蛋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食品之一,一般鸡蛋的重量为60克左右。日前,一只"貌不惊人"的乌克兰老母鸡竟产下一只长8厘米、重156克的"巨无霸"鸡蛋,一举打破了相关的吉尼斯世界纪录。这只"英雄母鸡"住在乌克兰尼古拉耶夫市郊外的一户农家里。它的主人娜杰日达·马秋克当天向记者透露,产下巨蛋的母鸡没有任何特别之处,以前它生的蛋都只有寻常大小。她还表示,她们家19年以来一直养着几十只母鸡,而这样的惊喜还是头一回遇到。她现在已经把"巨无霸"鸡蛋妥善地保存在冰箱里,并希望它被正式收入吉尼斯世界纪录。

5、世界上最大的摩天轮

海河综合开发改造重要项目之一的慈海桥设计方案最终确定。该桥主体建筑为一摩天轮,建成后,将成为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摩天轮,人们登上巨轮,可随着巨轮的旋转,欣赏到海河沿线美丽的风光。慈海桥摩天轮直径为140米,相当于35层楼高,轮外装挂64个360度透明悬挂式座舱,每个座舱可乘坐8个人,可同时供512个人观光。摩天轮旋转一周所需时间为30分钟,到达最高处时,周边景色一览无余,成为名副其实的"天津之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