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藤野先生选自

藤野先生选自

时间:2023-05-31 09:11:36

第1篇

内容摘要:《藤野先生》虽然只有三千余字,但所写的内容无论是时空跨度上,还是材料的摄取与组织上,都体现着散文其“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本文从“形散”和“神聚”两方面分析了这篇回忆性散文的写作特色,为我们赏析作品提供了帮助。

关键词:《藤野先生》 散文 形散神不散

作为散文,其最主要的特征就是“形散而神不散”。所谓“形散”,主要指散文的取材十分广泛自由,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表现方法不拘一格,组织材料、谋篇布局等也比较自由。所谓“神不散”,主要是说其要表达的中心思想明确而集中。鲁迅先生的回忆性散文《藤野先生》在这方面就是一个典范,对于我们学习散文写作,尤其是中学生作文,有着重要的借鉴价值。《藤野先生》虽然只有三千余字,但所写的内容无论是时空跨度上,还是材料的摄取与组织上,都体现着散文其“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

《藤野先生》一文,其“形”不可谓“不散”。作品从作者留学于日本东京写起,时年为1902年,当年鲁迅22岁,为了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离别祖国,来到日本留学。1904年8月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医。1906年秋弃医从文,告别藤野先生,离开仙台。回国后,从北京到厦门,在同反动军阀及其御用文人斗争的同时,时常想念尊敬的藤野老师,这在作品的后三段也有体现。《藤野先生》写作于1926年,当时在厦门正是“为了暂避军阀官僚‘正人君子’们的迫害”。这样说来,作品前后跨度也有二十多年;从东京到仙台再到北京、厦门,空间跨度也够广。在选材组材方面,《藤野先生》表现得是更加的丰富灵活了。不仅写与藤野先生交往的一些事情,包括初识藤野、藤野先生帮“我”修改讲义、帮“我”纠正解剖图、关心“我”的解剖实习、向“我”了解女人裹脚,以及分别时师徒二人的依依惜别等,还写了一些似乎与藤野先生无关的情节:有清国留学生在东京赏樱花、学跳舞;有东京到仙台的旅途回忆;有在仙台的食宿情况;还有受到日本“爱国青年”排斥的匿名信事件;尤其还重点写了在讲堂里看电影受到的刺激的事情。其表现形式也是灵活自由的,采用了明暗双线结构的形式组织材料,多种描写方法刻画人物,详略结合的叙事方法,还有侧面描写、环境衬托、类比说明等等。由此可以看出《藤野先生》其“形”之“散”。

《藤野先生》一文,其“神”不可谓“不聚”。这篇文章题为“藤野先生”,但有一半以上的篇幅没有直接写藤野,看来似乎是表达的中心不够集中,其实不然。这篇回忆性散文的主题是为了表达作者对藤野先生的真挚怀念,赞扬了他正直热诚、治学严谨、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的高尚品质,同时也追述作者自己一系列的思想变化,表达了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文中写清国留学生赏樱花、学跳舞是作者离东京往仙台见到藤野先生的缘由。写途经的日暮里和水户表现作者忧国之情,是作者学医的主要动机。写仙台医专的职员对作者的优待是为下文写藤野先生作正面陪衬。写日本“爱国青年”寻衅是为藤野先生作反面衬托。写课堂上看电影是作者与藤野先生告别的直接原因。所以,所有这些都与突出藤野先生正直热忱、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的高贵品质有密切的关系。作者两次易地求学,两次辗转奔波,无不贯穿着一种情怀,那就是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文章开头写对东京的清国留学生的失望和厌恶,是作者爱国思想的表现;即便是往仙台途中记得的“日暮里”,也有“日暮乡关何处是”的家国愁思;记得“水户”,也是因为这里是富有民族气节和爱国情感的抗清志士朱舜水客死之地,这是作者爱国感情的又一表现;对初到仙台受到优待非同寻常的理解,也是强烈的民族自尊心的表现;对藤野先生的敬仰,也主要是因为他能不怀民族偏见,真诚帮助中国学生;最后,把怀念藤野先生的深情化为实际行动等等。由此可见,《藤野先生》要表达的中心思想是明确而集中的,即所谓的“神聚”。

我们赏学散文,必须关注其“形”与“神”。“神”是文章的灵魂、统帅,驾驭着看似散的“形”,并使之为“神”服务。掌握了“形散而神不散”的法宝,你的作品才能够任意挥洒,轻快活泼,如行云流水,舒卷自如。《藤野先生》实在令人击节称叹。

(作者单位:河南省叶县昆阳中学)

第2篇

上周,我们学习了《藤野先生》这篇课文,它选自于鲁讯先生的回忆性散文《朝花夕拾》。这篇课文写的是:青年时期的鲁迅先生去日本留学,当他来到东京时,却失望至极,他看到清国留学生生活的污浊,失望以及不满。当他来到仙台时,受到了特殊的待遇,这里的学校对自己不收学费,还为自己食宿操心。接着,鲁迅便遇见了改变自己一生的老师—藤野先生,在这里作者又与藤野先生之间发生了几件事情使鲁迅学医的信心转变了。第一件是先生为“我”添改讲义,这件事表现了藤野先生对工作的认真态度。第二件事是藤野先生为“我”纠正解剖图,而鲁迅只将解剖图中的一条血管移了一点位置,藤野先生就给改正好了,这表现了先生的细心与认真和对学生严格的品质。后来,藤野先生又关心起“我”的解剖实习,表现了他的热情与诚恳。接着,藤野先生又了解女人裹脚的事,这又表现了先生的求实精神.

在鲁迅身上有两件事真正使他改变志向。一件是匿名信事件,另一件是看电影事件。“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这句话是鲁迅先生擅长的反语,表达了自己的自尊心所受到的挫伤,思想上受到的极大震动,以及改变志向,弃医从文的决心。从这以后,鲁迅觉得医学并非一件要紧事,作者认为应该从精神上救国民,即使身体再健壮,也改变不了愚昧的思想,只有从精神上唤起国民的觉醒,才能救国。

从这篇文章中,我学到了鲁迅先生的爱国思想,也知道了人一生中不能没有导师。

第3篇

[作者] 江苏如东县潮桥乡前进小学 刘剑华

[内容]

一、藤野先生,姓藤野,名严,1874年生于现在的福井县芦原町一位医生家,名古屋爱知县立医学专门学校毕业,毕业后留校任教。1904年,他赴仙台医学专门学校任教。1915年仙台医学专门学校改为东北医科大学,藤野先生到东京学耳、鼻科,以后回到家乡自设诊所。1945年8月11日逝世,享年71岁。他在《谨忆周树人君》一文中写道:“周君来的时候是中日战争之后,那怕过了相当的年数,很可悲的是,日本人还写中国人做猪头三。因此有恶骂风气的时候,所以同级生之中也有这样一群,把周君加以白眼,另眼看待。我少年的时候,曾承福进蕃校出身的野波先生教过汉语,一方面尊重中国的先贤,同时总存着应该看重中国人的心情,所以周君就可以为特别亲切和难得了吧.”由此可见,藤野先生对中国人民比较友好。

二、“但一位先生却以为这客店也包办囚人的饭食,我住在那里不相宜,几次三番,几次三番地说。”这句话中的“先生”指谁?鲁迅先生逝世后,藤野先生在给鲁迅同班同学小林茂雄的一封复信中说,鲁迅“系从邻邦中国来的留学生,故对其与同学之交往,公寓生活之安排,用功之方法,日语之说法,笔记之写法等,均不揣微薄,为使其可安乐度日,尽可能提供了便利”。藤野先生是鲁迅班上的副学级长(副班主任),负责管理生活等方面。由于他对中国人民怀着友好的感情,因此对鲁迅先生“三番五次”劝说的这位“先生”,根据鲁迅先生的同班同学,当时的班长铃木逸太推测:“这位劝告者恐怕就是藤野先生。”因此我们可以认为文中的“一位先生”就是藤野先生。

三、为什么鲁迅先生说“可惜我那时太不用功”?大家都知道鲁迅先生从小就刻苦好学,曾写下“我以我血荐轩辕”的誓言,选择了医学,去日本仙台求学的。为什么在校学习时“太不用功”呢?这与当时日本推行的教育制度和学校的教学内容、方法的弊端及鲁迅先生对这些所抱的批判态度有着密切关系。鲁迅先生在1904年8月29日写给友人蒋抑卮的信中对学校推行的教育制度、教学方法和繁重的课业负担表示了不满。他说:“校中功课太忙,日不得息。校中功课,只求记忆,不须思索,修习未久,脑力顿锢,四年而后,恐知本人矣。”又说:“而今而后,只能修死学习,不能旁及矣,恨事!恨事!”由此可见,鲁迅先生只是不满也不愿读死书,死读书才“太不用功”的。当时,这句话也可能有作者的自谦之意。

第4篇

《阿长与〈山海经〉》:对少年时代文学启蒙的感激

在《阿长与〈山海经〉》中,作者精心撷取儿时与保姆长妈妈相处的几则令人难忘的生活片断,刻画出了一个真实、生动而又鲜活的普通劳动妇女――长妈妈的形象,深情地表达了对这位劳动妇女的怀念之情。

然而,真正使鲁迅对阿长产生感激和怀念的,是阿长寻购并赠送自己渴慕已久的《山海经》。当阿长把装有画儿的“三哼经”的一包书递给自己的时候,“我”的感觉是“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一位没有姓名,满肚子都是繁琐礼节,大字不识的,连《山海经》都说不清楚的保姆,居然给自己买来了《山海经》,这不能不使鲁迅感到意外和惊喜!赶紧打开纸包,看到果然是自己中意的《山海经》时,鲁迅又不禁由衷地感慨:“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可见,年幼的鲁迅已经完完全全被善良朴实的长妈妈的默默的爱震惊了,尽管长妈妈有着这样那样不尽如人意的地方,长得也实在不好看,但掩盖不了她的真诚和朴实。她的故去,足以令鲁迅怀念。所以,在作品的最后,作者用饱蘸浓情的笔墨,为长妈妈的在天之灵祝祷:“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至此,作者把对长妈妈的感激之情化为永恒的怀念。

也正是这一偶然的事件,不仅满足了鲁迅的愿望,让他得到了一生中最初得到,也最为心爱的宝书,同时更激发了他大量买书的热情,“此后我就更其搜集绘图的书”,“《山海经》也另买了一部石印的”,而且,更重要的是,《山海经》作为少年鲁迅的一部文学启蒙书,对他以后的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中的英雄神话,如《精卫填海》《夸父逐日》《大禹治水》《后羿射日》等等,它们所体现出来的那种自强不息、坚忍不拔的大无畏的精神,已深深地刻进少年鲁迅的心中,并且在后来还将其成功地运用到了他的文学创作之中。在他的《故事新编》中,就有取材于神话故事的《理水》和《奔月》等。所以,《山海经》对鲁迅而言,已不只是猎奇,而是成了促其一生精神成长的“宝书”。因此,我觉得这篇文章在表达作者对长妈妈的深情怀念之中,其实更多地包含了对少年时代长妈妈对自己这种无意识的文学启蒙的感激之情。

《藤野先生》:对青年时代人生选择的怀念

藤野先生是鲁迅年轻时留学日本在仙台读书时的副班主任。文中,他是一位严谨治学的学者、一位循循善诱的教师。更重要的是,他正直无私,心胸宽阔,毫无民族偏见。这样的先生自然让富有爱国思想的鲁迅为之感动。

然而,综观全文,我们也可以发现:文章有近一半的篇幅没有直接写藤野先生,而在这中间仅“匿名信事件”和“看电影事件”的文字就占了一半左右。由此可见,文章应该不仅仅只是对藤野先生的怀念与赞美。事实上,如果我们能够联系作者当时的人生经历及留学日本时的生活情况的话,我想我们还可以读出文章所包含的另外一种情感――对自己青年时代人生选择的怀念。

从19世纪末到“五四”时期,鲁迅的生活经历是复杂的,尤其是在这坎坷的经历中,他的思想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在日本留学期间则更为明显。因为那是在甲午中日战争已过去好几年,中国仍被称为“东亚病夫”的黑暗年代,而鲁迅当时是怀着“科学救国”的梦想,进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的。他学医的目的则是为了“救治像我父亲似的被误的病人的疾苦,战争时候便去当军医,一面又促进了国人对于维新的信仰”。从中可以看出,青年鲁迅是把学医看成是能够切实地报效国家、民族的具体途径的。基于这样的思想基础, 却在留日期间经历了“匿名信事件”和“看电影事件”这两次大的风波,最终促使他作出了影响他一生的重大决定。

“匿名信事件”使鲁迅感受到弱国国民倍受歧视的悲哀,从而激发了他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为拯救民族、富国强民的斗争精神;而“看电影事件”更是深深地刺激了鲁迅,让他意识到中国民众的愚昧与麻木,使他深感医学只有解救病人肉体上的痛苦,而要真正解救自己的民族,就必须救治人的精神,必须唤醒民众的觉悟。正如他自己所说:“医学并非一件紧要事,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为不幸的。”于是毅然决定另择新路,“我们的第一要著,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而善于改变精神的是,我那时以为当然要推文艺,于是想提倡文艺运动了”。从此,鲁迅先生弃医从文,用手中的笔来唤醒并教育愚昧落后的民众。

这段经历可以说是鲁迅先生一生中最重要的一次转折。正是因为有了这次“放弃”与“选择”,才使他以文学为武器,与黑暗、腐败、愚昧、懦弱展开斗争,才使他成为20世纪中国最伟大的文学家和思想家,并最终实现了自己崇高的人生价值――为救国救民而奋斗终生。他不愧为民族英雄。而 《藤野先生》讲述的正是鲁迅先生当年这一选择的前后经过。所以,我认为这篇文章除了表达作者对昔日先生的怀念与赞美之外,其实也传达出了作者对这极为重大的人生选择的真挚怀念。

如果说长妈妈为少年鲁迅买的《山海经》是对鲁迅先生最初的文学启蒙的话,那么,藤野先生则是青年鲁迅弃医从文,踏上文学之路的见证人。在一代文豪的文学道路上,他们一个是启蒙者,一个是见证人,也无怪乎先生会如此深情、真挚地怀念他们!

参考资料:

1.王丽《我教〈阿长与〈山海经〉》,《中学语文教学》2002年第1期。

2.马祥《也谈鲁迅先生写作〈藤野先生〉的目的》,《语文学习》2004年第5期。

第5篇

关键词:藤茶(Ampelopsis grossedentata);二氢杨梅素;超声波提取;响应面分析法

中图分类号:S567.5+3;R28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5)02-0416-05

DOI:10.14088/ki.issn0439-8114.2015.02.040

Optimizing Ultrasonic-assisted Extraction of Dihydromyricetin from the Wild Ampelopsis grossedentata in Fanjing Mountain with Response Surface Method

LIANG Li,QIU Lan,ZHANG Liang

(Department of Biological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 Tongren University/Research Center for Conservation and Utilization of Wildlife Resources in Fanjing Mountain/Key Laboratory of Special Wildlife Resources in Fanjing Mountain, Tongren 554300, Guizhou,China)

Abstract: Response Surface Method was used to optimize the extraction of dihydromyricetin from the wild Ampelopsis grossedentata with ultrasonic wave. The concentration of alcohol, the ratio of solid to liquid and ultrasonic time were selected on the basis of single factor experiment with 3 factors and 3 levels of Box-Behnken center combination experimental design. The extraction rate was used as response value for response surface analysis. The conditions of dihydromyricetin ultrasonic-assisted extraction were optimiz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optimal conditions were alcohol concentration 51.00%, ratio of solid to liquid 1∶26 g/mL, extraction time 40.00 min. Under these conditions, the extraction rate of dihydromyricetin was 28.41%. The predicted extraction rate of dihydromyricetin was 28.61%. Through verification test, the relative standard deviation was 1.16% and fit well. It is indicated that the optimized process was stable and feasible.

Key words: Ampelopsis grossedentata; dihydromyricetin; ultrasonic extraction; response surface analysis method

藤茶属葡萄科(Vitaceae)蛇葡萄属(Ampelopsis),学名为显齿蛇葡萄 (Ampelopsis grossedentata), 俗称甜树茶、甜茶藤等,是一种多年生的藤本植物,生长在海拔400~1 300 m的山坡、林中、河滩等阴湿和肥沃的土壤中,是一种典型的药食两用植物[1]。藤茶中含有多种化学成分,包括水分、蛋白质、维生素、多酚和黄酮等,其中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最重要的药理作用,而二氢杨梅素是其中最重要的黄酮类化合物,藤茶系目前国内外发现的二氢黄酮类化合物中含量最高的植物[2],经试验证明,二氢杨梅素具有抗氧化、镇痛、止咳、广普抑菌、保肝护肝、降血糖、降血脂、增强人体免疫力以及抑制肿瘤等多种功效[3],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梵净山位于贵州省东北部江口、印江和松桃3县交界之处,总面积567 km2,主峰凤凰山海拔2 572 m,是武陵山系最高的山体,是一个以珍稀植物和动物为主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986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接纳为世界“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的成员[4]。该保护区植被类型多样,主要有针叶林、阔叶林、竹林、灌丛、沼泽5个类型[5],植物资源极为丰富,达1 800种[4],是非常宝贵的药用植物资源库。目前关于梵净山野生藤茶二氢杨梅素的提取尚未见报道。

本研究以梵净山野生藤茶为原料,在超声波辅助提取藤茶中二氢杨梅素的基础上,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对提取条件进行优化,为开发梵净山野生藤茶及其综合利用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与仪器

试验所用藤茶采自梵净山,将藤茶在60 ℃下烘干,经高速万能粉碎机粉碎,过40目筛,将其装于干燥试剂瓶,贴上标签作为待测样品。

主要试剂:二氢杨梅素标准品(纯度>98%,上海融禾医药科技有限公司);95%乙醇[分析纯,重庆川东化工(集团)有限公司];无水三氯化铝(天津市博迪化工有限公司)等。

主要仪器:GUTEL超声波清洗器(上海冠特超声仪器有限公司);101-3型电热鼓风干燥箱(北京科伟永兴仪器有限公司);FW80型高速万能粉碎机(北京科伟永兴仪器有限公司);KQ-C型玻璃仪器气流烘干器(巩义市予华有限责任公司);电子分析天平(奥豪斯仪器上海有限公司);SHZ-DIII予华牌循环水真空泵(巩义市予华仪器有限责任公司);T6型新世纪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北京普析通用仪器有限责任公司)等。

1.2 试验方法

1.2.1 标准曲线的绘制 准确称取二氢杨梅素标准品5.2 mg,用95%的乙醇定容到50 mL容量瓶中e均,分别吸取溶液0、0.25、0.50、0.75、1.00、1.25 mL置10 mL容量瓶中,精确加入质量分数为5%的AlCl3溶液3 mL,用95%的乙醇溶液定容到10 mL,e均后放置40 min,在315 nm的波长下测定吸光度[6],以标准溶液的含量为横坐标,吸光度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图1),得到的回归方程为:A=78.686x+0.006 7,R2=0.998 9(n=5)。

1.2.2 藤茶中二氢杨梅素含量的测定 准确称取1 g藤茶粉末放入锥形瓶中,按1∶20(g∶mL,下同)的料液比加入50%的乙醇浸泡10 min,放入超声波功率80 W处理40 min吸取提取液抽滤。将趁热抽滤的提取液装于大试管中,抽取0.1 mL于10 mL的容量瓶中,用95%的乙醇定容至刻度摇匀,抽取1 mL于另外的10 mL容量瓶中,加入5%的AlCl3 3 mL,用95%的乙醇定容至刻度e匀,同时做空白液对照,在室温下放置40 min,于分光光度计中测定吸光度[7],其提取率的计算公式为:

二氢杨梅素的提取率=(A-0.006 7)×V×P×K/1 000×G×78.686×100%

式中,A为提取液的吸光度;V为提取液的体积(mL);P为稀释倍数(P=1 000倍);G为藤茶的质量(g);K为二氢杨梅素在总黄酮中的质量分数(K=0.86)[8]。

1.2.3 单因素试验 设置单因素试验分别考察超声波提取二氢杨梅素时乙醇体积分数、料液比、提取时间对二氢杨梅素提取率的影响。①乙醇体积分数。室温(20 ℃)下放置10 min、料液比1∶20、超声时间40 min、超声波功率80 W,乙醇体积分数分别取30%、40%、50%、60%、70%、80%。②料液比。室温(20 ℃)下放置10 min、超声波时间40 min、超声波功率80 W,料液比分别取1∶10、1∶15、1∶20、1∶25、1∶30、1∶35。③提取时间。室温(20 ℃)下放置10 min、乙醇体积分数50%、超声波功率80 W,提取时间分别为20、30、40、50、60、70 min。

1.2.4 响应面优化试验设计 根据Box-Benhnken中心组合试验设计原理,结合单因素试验结果,利用Design-Expert.V8.0软件设计响应面试验,选取乙醇体积分数(A)、超声波时间(B)、料液比(C)为自变量,二氢杨梅素提取率(Y)为响应值[9-12],做3因素3水平共17个试验点的二次回归正交组合设计试验。利用Microsoft Office Excel 2007、Originpro7.5、Design-Expert.V8.0软件来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单因素试验结果

2.1.1 乙醇体积分数对二氢杨梅素提取率的影响 由图2可知,随着乙醇体积分数的增加,提取率逐渐增加。当乙醇体积分数为50%的时候提取率达到最大,继续增加乙醇体积分数,二氢杨梅素的提取率又呈下降趋势,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因为二氢杨梅素为极性化合物,根据相似相容的原理,当溶剂体系的极性与二氢杨梅素的极性相当时,二氢杨梅素的提取率达到最佳。从图2中可以看出,乙醇体积分数为50%时,溶剂体系的极性与二氢杨梅素的极性相当,所以这时候的提取率达到最大,因此,乙醇体积分数为50%时最佳。

2.1.2 提取时间对二氢杨梅素提取率的影响 由图3可以看出,由于二氢杨梅素热稳定性相对较好,在较短的时间内,其结构不会发生太大的变化,在其他条件恒定时,二氢杨梅素的一般提取率的超声波提取时间为20~50 min,随着时间的延长提取率呈现先增后降的趋势,当超声波提取时间为40 min时,二氢杨梅素的提取率达到最大,因此40 min为最佳的提取时间。

2.1.3 料液比对二氢杨梅素提取率的影响 一般情况下,随着溶剂的增加,可以使细胞壁内外浓度差增大,有利于有效成分的溶出,提取效果就越好。从图4可以看出,料液比在1∶10~1∶25之间时,随着溶剂的增加,二氢杨梅素提取率逐渐增大,在1∶25时达到最大,之后随着溶剂的增加,二氢杨梅素的提取率反而缓慢的下降,因此确定料液比为1∶25最为合适。

2.2 响应面试验结果

根据单因素试验结果确定响应面各因素及水平如表1所示。采用Design-Expert软件,选用Box-Behnken模型,以野生藤茶中二氢杨梅素提取率为响应值,设计3因素3水平共17个试验点的响应面试验,试验结果如表2所示。通过Design-expert.V8.0软件对响应面试验结果进行回归分析,以A、B、C为自变量对提取率Y进行数据拟合建立如下多元二次回归数学模型:Y=28.17+1.72A+1.08B+1.79C-0.095AB+0.24AC-1.36BC-6.14A2-3.44B2-2.87C2

为了检验方程的有效性,对藤茶中二氢杨梅素提取的数学模型进行了方差分析,结果见表3。由表3可知,此模型F值为28.93,P=0.000 1,该模型极显著,失拟项不显著(P=0.084 9>0.05),说明建立的模型与实际有较好的拟合度。该方程的回归决定系数为0.973 8,说明有97.38%的响应值符合此模型,校正决定系数为0.940 2,说明有94.02%的试验数据可用此回归模型来解释,其中变异系数为5.08%、精密度为14.365%,说明此方程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精密度[13]。综上所述,该模型能较好地拟合实际超声波提取藤茶中的二氢杨梅素。

为了更直观地表现两个因素同时对藤茶中二氢杨梅素提取率的影响,通过Design-Expert.V8.0对试验因素A、B、C以任意一项为固定值对其余两项进行响应面分析和作图[14],以考察各交互项对藤茶中二氢杨梅素提取率的的影响,结果见图5、图6和图7。

由图5(a)可知,当料液比确定为最佳值1∶25时、乙醇体积分数不变,可知提取时间响应面曲线图比较平缓,在料液比为1∶25、提取时间不变时,随乙醇体积分数的增加,提取率先增大后减小,说明在此条件下乙醇体积分数对响应值的影响比较大。从图5(b)可知,提取时间和乙醇体积分数的等高线呈圆形,说明提取时间和乙醇体积分数对超声波提取藤茶中二氢杨梅的交互作用不显著。

由图6(a)可知,当乙醇体积分数确定为最佳值50%时,提取时间不变,随着料液比的增加,提取率先增大后缓慢降低,当料液比不变时,随提取时间的延长,提取率也缓慢降低,说明在此条件下提取时间和料液比响应面曲线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说明两者增加对二氢杨梅素的提取率影响效果明显。从图6(b)可知,提取时间和料液比的等高线图呈椭圆形,说明提取时间和料液比对超声波提取藤茶中二氢杨梅素的交互作用显著。

由图7(a)可知,当提取时间确定为最佳值40 min时,乙醇体积分数不变时,料液比响应面比较平缓,说明在此条件下料液比对二氢杨梅素提取率影响效果不明显,当料液比不变时,随乙醇体积分数增大提取率先增大后减小,说明此条件下乙醇体积分数对二氢杨梅素提取率影响效果明显,从图7(b)可知,乙醇体积分数和料液比的等高线呈圆形,说明乙醇体积分数和料液比对超声波提取藤茶中二氢杨梅素的交互作用不显著。

综合分析响应面试验结果可知,考虑各因素交互作用可知AB、AC交互作用不明显即乙醇体积分数与提取时间、乙醇体积分数与料液比交互作用不明显,BC交互作用明显即提取时间与料液比交互作用明显。

通过Design-Expert.V8.0对二元回归方程求最大值[15,16],得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51.45%、料液比1∶26.48、提取时间为40.96 min,提取率为28.61%。根据实际情况选取乙醇体积分数为51.00%、料液比为1∶26.00、提取时间为40.00 min,在此条件下重复试验5次测得二氢杨梅素的实际提取率为28.41%,接近理论提取率,RSD为1.16%,说明响应面法建立的藤茶二氢杨梅素提取数学模型具有稳定可靠性,试验结果与模型符合良好。

3 小结

以梵净山野生藤茶为原料,通过单因素试验,分析了乙醇体积分数、超声波提取时间、料液比对野生藤茶中二氢杨梅素提取率的影响。用Design-Expert.V8.0软件中的Box-Benhnken(BBD)中心组合原理设计响应面试验,建立了以乙醇体积分数、提取时间、料液比为自变量,以野生藤茶二氢杨梅素提取率为响应值的多元二次回归数学模型,得出超声波辅助提取梵净山野生藤茶中二氢杨梅素的最佳提取工艺为:乙醇体积分数51.00%、超声波时间40.00 min、料液比1∶26.00,在此条件下实际提取率为28.41%,与Design-Expert.V8.0分析预测值相差较小,RSD为1.16%,因此认为经优化后的提取条件合理可行。梵净山野生藤茶中二氢杨梅素具有一定的抗氧化、免疫、降血脂、降血糖等保健作用。因此,野生藤茶中二氢杨梅素在食品和医药工业中,具有广泛的开发价值。

参考文献:

[1] 钟 梅,陈玉琼.正交优选藤茶饮料的微波提取工艺[J].湖北农业科学,2009,48(2):432-434.

[2] 刘建新,周天达.瑶族藤茶对兔肠平滑肌的影响和解酒实验研究[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1998,4(2):43-44.

[3] 曹敏惠,徐胜臻,倪德江,等.藤茶中二氢杨梅素的提取和应用研究进展[J].化学与生物工程,2008,25(12):17-19.

[4] 周政贤.梵净山研究[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0.

[5] 吴征镒.中国植被[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3.

[6] 姚茂君,黄继红.二氢杨梅素的超声波辅助溶剂提取工艺[J].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2007,26(3):20-23.

[7] 郑 成,高晓明,杨 铃,等.藤茶中二氢杨梅素的微波萃取[J].广州化工,2005,33(2):12-14.

[8] 高建华,罗尧晶,宁正祥.植物黄酮二氢杨梅素的提纯及结晶形态研究[J].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06(1):81-84.

[9] 闫克玉,高远翔.响应面分析法优化槐米总黄酮提取工艺[J].食品研究与开发,2009,30(7):21-24.

[10] 徐红艳,包怡红,杨丽芸,等.响应面法优化超声波辅助提取胡桃楸种仁壳总黄酮工艺[J].食品工艺科技,2012(17):248-251.

[11] 熊建华,吴 琴,林丽萍,等.响应面分析法优化超声提取樟树籽油的工艺[J].中国粮油学报,2013,28(3):65-69.

[12] 罗 丽,梁 琪,张 炎,等.响应面法优化超声波辅助提取沙枣果总黄酮工艺[J].食品工艺科技,2013,34(5):269-274.

[13] 林忠宁,何友建,陆 A,等.响应面分析法优选灵芝超声波提取工艺的研究[J].中国食品学报,2012,12(7):97-103.

[14] 买吾兰江,买提努尔,艾来提,等.响应面超声波提取黄花柳总黄酮工艺[J].新疆农业科学,2009,46(4):867-872.

第6篇

摘要通过野外调查,龙泉市具有观赏价值的乡土地被植物有158种,隶属58科124属,按生态类型可分为6类,即一年生、二年生草本地被植物及多年生草本地被植物、蕨类地被植物、蔓藤类地被植物、灌木类地被植物、竹类地被植物,并探讨了地被植物在城市园林建设上的应用,提出了开发利用建议。

关键词乡土地被植物;资源分类;园林应用;开发利用建议;浙江龙泉

地被植物是指 自然 生长或经修剪后高度在1 m以下,枝叶繁茂,枝蔓匍匐,具较强扩展能力,能较好地覆盖地面并形成一定景观效果的植物[1],包括草本类、灌木类、藤本类、蕨类、竹类等。龙泉市地处浙江西南,总面积30.39万hm 2 ,其中林业用地26.30万hm 2 ,占总面积85.21%,是一个“九山半水半分田”的林区市,植物资源十分丰富,据统计,龙泉市有高等植物184科576属1 800种,蕨类植物36科81属304种,种子植物165科852属1 496种,其中许多种类可作为地被植物资源。对龙泉市乡土地被植物进行了整理,为乡土地被植物的开发利用和研究提供 科学 依据。

1自然概况

龙泉市位于浙江省西南部浙闽赣边境,东临景宁、云和,西接福建浦城,东经118°43′~119°26′,北纬27°42′~28°21′,境内有海拔1 929 m的江浙最高峰黄茅尖,为瓯江、钱塘江、闽江源头。属亚热带湿润季风区,四季分明,温暖湿润,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17.6 ℃,年平均积温为6 446 ℃,年平均无霜期263 d,年降雨量1 700 mm左右,相对湿度79%。土壤种类较多,分布随海拔的不同而有差异。中部低山区一般为红泥土、黄泥土、红泥沙土、石沙土;高山地区为山地黄泥土、石沙土、香灰土。由于地形复杂,相对高度差较大,高山与平谷气温差异较明显,有着多样性小气候环境,动植物种类丰富,有“华东植物摇篮”之称。

2调查方法和评选标准

对龙泉市乡土野生地被植物生长状况进行野外调查,对所调查的植物和其生态环境进行详细跟踪观察记录、分析,同时对部分优良野生地被植物进行引种栽培,筛选并选择最佳的应用方式。根据地被植物在园林中的应用方式,对可入选的地被植物提出以下标准:植株低矮,高度不超过100 cm;全部生育期在露地栽培,覆盖力强,生长迅速;观赏价值较高,在生长环境中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对人畜无害,耐粗放管理。

3龙泉市乡土地被植物的分类

通过野外调查,龙泉市具有观赏价值的乡土地被植物有158种,隶属58科124属,按生物学、生态学特性分类,可以把龙泉市乡土地被植物分为一年生、二年生草本地被植物及多年生草本地被植物、蕨类地被植物、蔓藤类地被植物、灌木类地被植物、竹类地被植物等6类。

3.1一二年生草本地被植物

一二年生草本植物主要取其花开鲜艳,大片群植形成大的色块,能渲染出热烈的节日气氛。主要有马齿苋、刻叶紫堇、石龙芮、天胡荽、积雪草、珍珠菜、画眉草、鸭跖草。

3.2多年生草本地被植物

多年生草本植物在地被植物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多年生草本植物生长低矮,宿根性,管理粗放,开花见效快,色彩万紫千红,形态优雅多姿。重要的多年生草本地被植物有吉祥草、鱼腥草、冷水花、淡竹叶、毛茛、蛇莓、八角莲、凹叶景天、荩草、翻白草、九头狮子草、紫萼、野菊、地念、野古草、狼尾草、石蒜、葱兰、叶下珠、麦冬、青葙、鸢尾类、玉簪类、萱草类等。

3.3蕨类地被植物

蕨类植物在我国分布广泛,特别适合在温暖湿润处生长。在草坪植物、乔灌木不能生长良好的阴湿环境里,蕨类植物是最好的选择,常用的蕨类植物有肾蕨、贯众、有柄石苇、井栏边草、斜羽凤尾蕨、凤尾蕨、波斯顿蕨、石韦、华南毛蕨、阔鳞鳞毛蕨、芒萁等。

3.4蔓藤类地被植物

蔓藤类植物具有常绿蔓生性、攀援性及耐阴性强的特点。如马兜铃、常春藤、油麻藤、爬山虎、络石、葛藤、霹雳、扶芳藤、鸡矢藤、金银花、乌蔹莓、凌霄、积雪草、威灵仙、过路黄、女萎、铁线莲属、木通属、乌敛莓、马蹄金、何首乌、山药等。

3.5灌木类地被植物

灌木类植物植株低矮、分枝众多且枝叶平展,枝叶的形状与色彩富有变化,有的还具有鲜艳果实,且易于修剪造型。常见的有圆头蚊母树、十大功劳、小叶女贞、寒莓、茅莓、扶芳藤、中华绣线菊、美丽胡枝子、臭牡丹、紫金牛、水杨梅、枸杞、金锦香、红花檵木、锦鸡儿、紫叶小檗、杜鹃、八角金盘等。

3.6竹类地被植物

竹类中的箬竹,匍匐性强、叶大、耐阴;还有倭竹,枝叶细长、生长低矮,用于作地被配置,别有一番风味。如阔叶箬竹、箬竹、苦竹、凤尾竹等。

4龙泉市乡土地被植物的园林应用

乡土地被植物对体现城市绿化美化的乡土特色,增加生物的多样性有重要意义。对于空旷绿地可选取一些花朵艳丽、色彩丰富的植物,如三白草、荭草、山酢浆草及刻叶紫堇、毛茛、乌头、翻白草、夏枯草等,突出地被植物的群体美;布置花境,可选择粉花绣线菊、醉鱼草、鼠尾草、过路黄、马鞭草、野古草、画眉草、芒等;在密林绿地下的裸露土壤,可选择贯众、胎生狗脊、蛇莓、活雪丹、落新妇、龙牙草、珍珠菜、皱叶狗尾草、臭牡丹等,可增加植物景观的层次,提高单位面积的绿化量;在行道树下、建筑物的北面或疏林下可选择绣球绣线菊、粉花绣线菊、美丽胡枝子、紫花地丁、马齿苋、鸭跖草、蛇莓等地被植物覆盖地表,提高观赏价值;美化崖壁、棚架和花廊,可选择蝙蝠葛、何首乌、忍冬等;在裸露的山体可以种植野葛、乌蔹莓、马兜铃等乡土地被植物,可以防止山体滑坡、塌方等 自然 灾害。

5开发利用建议

龙泉市自然环境优越,乡土地被植物种质资源十分丰富,但是在城市园林建设运用比较少,如在城区园林建设中运用乡土地被植物只有小叶蚊母、中华锈线菊、朱砂根等,其主要原因是:一方面乡土地被植物没有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同时乡土地被植物的观赏价值和在园林上的应用,还没有被人们,特别是园林设计人员所认识;另一方面乡土地被植物资源调查、引种、驯化、栽培繁育、规模化生产及推广应用还没有形成完整体系。为此,首先要做大量的宣传工作,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特别是园林设计人员的重视,在设计中大量运用乡土地被植物,让人们了解和认识乡土地被植物,为推广应用乡土地被植物做好前期工作。其次,建立一个乡土地被植物研究、规模化生产及推广应用的完整体系,确立乡土地被植物为主、引进地被植物为辅的 科学 绿化观,保证生态安全和绿化事业的可持续 发展 ,要控制大量引进外来的地被植物[2-4]。

6 参考 文献

[1] 夏宜平.园林地被植物[m].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2-3.

[2] 浙江植物志编辑委员会.浙江植物志:1-7卷[m].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1993.

第7篇

《藤野先生》一课,有明暗两条线索: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为明线,作者的爱国主义思想是暗线。教学时,可以采用由主到次、由整体到局部的教学思路,首先弄清文章的主要形象——藤野先生,然后再突破其他相关的问题。要引导学生多朗读,多感悟,多讨论,以便学生更好的掌握文章的主题思想和作者的爱国情怀。

一、引导学生读中质疑

一开始上课,我就引导学生要带着问题朗读课文,要求学生能够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并带着问题再读课文,力争自己能够解决问题。这一环节,我给学生安排了20分钟时间,让学生采用自己喜欢的朗读方式,自由阅读课文,读通、读懂。学生通过朗读、浏览、速读、精读、默读等多种朗读方式,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问题,如:文章写了哪些事情?重点写了发生在哪里的事情?此外还写了什么地方的事情?文章的层次结构该如何划分?文章主要记叙了“我”与藤野先生的哪几件事呢?藤野先生是个怎样的人……我将学生提出的一系列问题有选择的写在黑板上,帮助学生理清学习思路,并积极肯定学生的学习热情,进一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指导学生读中释疑

我先让学生根据黑板上的问题,快速阅读课文,自己找到答案,有难度的问题,小组交流讨论,小组不能解决的我再加以点拨。通过再次朗读课文,学生很快理清了文章的层次结构,也知道了文章写了作者在日本求学的一段经历,重点写了发生在仙台的事情,此外还写到了东京等地的事情。文章中的地点变化:东京——仙台——中国。这一教学环节,有助于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良好学习习惯,学生们自己阅读,自己提问,自己解答,在思想上有了一种成就感,增强了学习语文的自信心。这一课,内容多,篇幅长,还比较难懂,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不要求面面俱到,在分析课文时,由于文章所表现的中心不一样,内容也就不一样,我就力求抓住文章中那些“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性内容,突出问题的实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获得成功体验。我在“吃透”教材,提出关键性问题的同时,还力求“吃透”学生,提出适度的问题。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原则启示我们:备课不但要备“标准”、备教材,更重要的是备学生。不但要想方设法活跃课堂气氛,增进师生的感情,从而保障课堂教学的顺畅;而且还要注意难度,使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从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由此,在设计课堂提问时,要多方面考虑学生心理和思维的差异;知识面的宽与窄、回答问题时的心理状态等,从而结合学情提出难易适度的问题。重点部分,我尽力吃透教材,吃透学生,设计关键性的问题并提出适度、精确的问题,次要部分采用引读、过渡或自由读等的方法一带而过。这样既能使长课文在规定的课时分析完,又能给学生一个整体印象,符合学生的思维特点,同时避免了课堂上的面面俱到而导致的顾此失彼,看似什么都抓住了其实什么都没有抓住的现象。

三、帮助学生读中感悟

由于学生的知识水平有限,文章深层次的东西学生挖掘的力度还不够,此时,我就把主要精力放在辅导学生朗读上,通过朗读关键段落、句子,帮助学生挖掘文章字面背后藏着的深层次的东西。如文章开头所描写的“清国留学生”速成班的其他成员逛公园,赏樱花,梳辫子,学跳舞等事情,学生会觉得这些内容和表达藤野先生的性格特点没有一点联系,对文章也没有什么作用,为什么要写呢,我指导学生反复朗读“但花下……实在标致极了”的句子,帮助学生体会这段文字把“清国留学生”的“精神风貌”刻画出来了,本来是担当着救国重任的留学生,到东京之后,则不思进取,反而追逐时髦,将头发弄得油光可鉴,尤其可悲的是,始终不忘记那条象征落后和耻辱的大辫子,反而将其弄得十分醒目,令人恶心。文章用比喻、反语和夸张,将讽刺之意巧妙地流露在字里行间。同时对学生进行点拨,这也许也是鲁迅为什么要离开繁华的东京的原因所在。由此还可以看出来,文章还有一条线索贯穿全文,并抓住有利时机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态度、情感、价值观。

四、推动学生读中升华

能让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感悟到文章的中心思想和作者所要表达的主要情感,这一节课无疑是成功的,但是如果能触动学生的灵魂,让学生的思想感情随着作者的感情而升华,并能影响今后的行动,我认为这应该是教书育人的完美结合。于是,在课堂的最后时间里,我设置了这样一个环节:鲁迅弃医从文的人生选择对你有什么启示?在这个环节中,学生又将课文浏览一遍,结合文章中的某一点,谈自己的感受。虽然谈的还比较肤浅,比较幼稚,但是学生们都表示了将学习藤野先生的崇高品质和鲁迅先生的爱国精神,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将用实际的行动来捍卫自己的祖国。

第8篇

啊,紫藤花!你常住在这诗集里吧;你是我前周畅游快阁的一个纪念。

快阁临湖而建,推窗外望:远处是一带青山,近处是隔湖的田亩。田亩间分出红黄绿三色:红的是紫云英,绿的是豌豆叶,黄的是油菜花。一片一片互相间着,美丽得远胜人间锦绣。东向,丛林中,隐约间露出一个塔尖,尤有诗意,桨声渔歌又不时从湖面飞来。这样的景色,晴天固然极好,雨天也必神妙,诗人居此,安得不颓放呢!

阁旁有花园二,一在前,一在后。前面的一个又以墙壁分成为二,前半叠假山,后半凿小池。池中植荷花,如在夏日,红莲白莲盖满一地,自当另有一番风味。池前有春花秋月楼,楼上有匾额曰“飞跃处”,此是指池鱼言。其实,池中只有很小很小的小鱼,要它跃也跃不起来,如何会飞跃呢?

自池旁折向北,便是那后花园了。

我们一踏进后花园,便有一架紫藤呈在眼前。这架紫藤正在开花最盛的时候,一球一球重叠盖在架上的,俯垂在架旁的尽是花朵。花心是黄的,花瓣是洁白的,而且看上去似乎很肥厚的。更有无数的野蜂在花朵上下左右嗡嗡地叫着――乱哄哄地飞着。它们是在采蜜吗?它们是在舞蹈吗?它们是在和花朵游戏吗?……

离开这架白紫藤十几步,有一围短短的冬青。绕过冬青,穿过一畦豌豆,又是一架紫藤。不过这一架是青莲色的,和那白色的相比,各有美处。但是就我个人说,却更爱这青莲色的,因为淡薄的青莲色呈在我眼前,便能使我感到一种和平,一种柔婉,并且使我有如饮了美酒,有如进了梦境。

很奇异,在这架花上,野蜂竟一只也没有。落下来的花瓣在地上已有薄薄的一层。原来这架花朵的青春已逝了,无怪野蜂散尽了。

我们在架下的石凳上坐了下来,观看那正在一朵一朵飘下的花儿。花也知道求人爱怜似的,轻轻地落了一朵在我膝上,我俯下看时,颈项里感得飕飕地一冷,原来又是一朵。它接连着落下来,落在我们的眉上,落在我们的脚上,落在我们的肩上。我们在这又轻又软又香的花雨里几乎睡去了。

猝然“骨碌碌”一声怪响,我们如梦初醒,四目相向,颇形惊诧。即刻又是“骨碌碌”地响了。

方君说:“这是啄木鸟。”

临去时:我总舍不得这架青莲色的紫藤,便在地拾了一朵夹在《花间集》里。夜深人静的时候,我每取出这朵花来默视一会儿。

(选自《龙山梦痕》,有改动)

第9篇

这一教学模式直接导致了学生在解答现代文阅读题时,容易出现三个误区:一是用已有的文本记忆代替对选文的感知;二是对似曾相识的题目定性思维;三是对新题目缺少自主思考。下面让我们结合例题进行简要分析。

一、用已有文本记忆代替对选文的感知

阅读教学中,教师对教材中的精读篇目通常情况下都会分析得很全面,从内容的把握到写作手法的分析,从词句的表达作用到中心主旨的归纳。学生对文本的阅读感知程度就不及教师的分析深度,而教师对文本过度的剖析会导致学生丧失阅读和思考的体验,慢慢养成死记硬背的习惯。在具体做题目的过程中就不会去阅读选文,更不会去仔细揣摩内容,就直接用课堂上讲过的与之相类似的知识来回答。

例如,2009年的“平江中学初三零模语文试卷”中有这样一道题目:藤野先生和三味书屋的先生都是鲁迅尊敬的师长,阅读这两段文字后谈谈在鲁迅先生心目中这两位老师的可敬之处。

甲文:

解剖实习了大概一星期,他又叫我去了,很高兴地,仍用了极有抑扬的声调对我说道:

“我因为听说中国人是很敬重鬼的,所以很担心,怕你不肯解剖尸体。现在总算放心了,没有这回事。”

但他也偶有使我很为难的时候。他听说中国的女人是裹脚的,但不知道详细,所以要问我怎么裹法,足骨变成怎样的畸形,还叹息道,“总要看一看才知道。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选自《藤野先生》)

乙文:

第二次行礼时,先生便和蔼地在一旁答礼。他是一个高而瘦的老人,须发都花白了,还戴着大眼镜。我对他很恭敬,因为我早听到,他是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

不知从那里听来的,东方朔也很渊博,他认识一种虫,名曰“怪哉”,冤气所化,用酒一浇,就消释了。我很想详细地知道这故事,但阿长是不知道的,因为她毕竟不渊博。现在得到机会了,可以问先生。

“先生,‘怪哉’这虫,是怎么一回事?……”我合上了书,将要退下来的时候,赶忙问。

“不知道!”他似乎很不高兴,脸上还有怒色了。

我才知道做学生是不应该问这些事的,只要读书,因为他是渊博的宿儒,决不至于不知道,所谓不知道者,乃是不愿意说。年纪比我大的人,往往如此,我遇见过好几回了。

我就只读书,正午习字,晚上对课。先生最初这几天对我很严厉,后来却好起来了,不过给我读的书渐渐加多,对课也渐渐地加上字去,从三言到五言,终于到七言。(选自《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试卷上给出了《藤野先生》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选文,可是很多学生根本不去阅读试卷上的选文,读完题目就直接用老师上课时对这两位先生形象的分析来作答――藤野先生是一个教学严谨、热爱学生、没有民族偏见的老师;三味书屋的先生是一个方正、质朴、博学、和蔼的老师。

这个题目问的是两段文字所表现出的两位先生的可敬之处,而不是问他们分别是个怎样的老师,因此是不能照搬老师上课时的分析的。《藤野先生》的选文选择的是藤野先生关心“我”的解剖实习和向“我”了解中国人裹脚两件事,“解剖实习了大概一星期,他又叫我去了,很高兴地,仍用了极有抑扬的声调对我说道:‘我因为听说中国人是很敬重鬼的,所以很担心,怕你不肯解剖尸体。现在总算放心了,没有这回事。’”从选文中的这一细节可以感受到藤野先生对“我”没有丝毫的民族偏见,反而给了来自弱国的“我”更多的关心和帮助,这才是藤野先生令人敬佩之处。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选文选择的是“我”向先生询问“怪哉”一虫之事,“第二次行礼时,先生便和蔼地在一旁答礼。”“我对他很恭敬,因为我早听到,他是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先生最初这几天对我很严厉,后来却好起来了,不过给我读的书渐渐加多,对课也渐渐地加上字去,从三言到五言,终于到七言。”这些句子都可以帮助学生感受三味书屋先生的可敬之处。

二、对似曾相识的题目定性思维

学生在做非中考试卷的过程中还容易碰到似曾相识的题目,这时他们就会放弃辨析和思考,直接回忆做过题目的答案,定性思维,生搬硬套。

例如,《2010常熟市初三调研测试试卷》选取了《我的叔叔于勒》中的片段,出了一道题目:“‘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这一句中三个分句的顺序能不能换,为什么?”

原文:

我问那个卖牡蛎的人:“应该付您多少钱,先生?”

他回答道:“2法郎50生丁。”

我把5法郎的银币给了他,他找了钱。

我看了看他的手,那是一只满是皱痕的水手的手。我又看了看他的脸,那是一张又老又穷苦的脸,满脸愁容,狼狈不堪。我心里默念道:“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

不少学生看到“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这句话就不去仔细地读题目了,以为与老师上课时讲的这个题目相似:“‘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这句话反应了‘我’当时怎样的心理?”,拿起笔就这样作答:这三个分句的顺序不能换,因为它们反映了“我”对处于贫困之中的于勒叔叔深切的同情和对父母六亲不认的困惑、苦闷和不满。

这个答案虽然不全错,可是没有把两个题目区别开来。前者侧重考察三个分句表达的意思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我”的心理,后者只侧重考察“我”近距离观察于勒叔叔后的心理世界。因此,思考时应该揣摩“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这三个句子的不同之处,“我的叔叔”表明于勒是我的亲人,反映了“我”对于勒叔叔遭遇的同情,“父亲的弟弟”表明于勒是父亲的兄弟,写出了“我”对父母六亲不认、冷酷无情的不理解,“我的亲叔叔”除了重复“我的叔叔”一句外,还多了一个“亲”字,在意思上就更进一层了,三句之间构成层层递进的关系,在情感上也加深了一层,充满讽刺意味。因此,仅仅照搬老师上课时分析的“我”的心理来答题是不全面的。

三、对新题目缺少自主思考

在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下,教师热衷于细致地分析、讲解课文。导致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失去自主性,久而久之,学生在思想上就会养成惰性和依赖性,遇到新题目时总是想着老师课上有没有讲过,是怎样讲的,努力回想答案。即使想不起来也不愿意去主动探究,反而还会担心自己思考的结果与教师课上的讲解不相符合。

还以学生解答“2009年常熟初三调研测试试卷”中的《我的叔叔于勒》阅读题目为例,要回答的问题是:小说中有些语言文字,看似平常,其实蕴含着丰富的内涵。试以语段中“我”的表现为例作分析。

原文:

母亲突然暴怒起来,说:“我就知道这个贼是不会有出息的,早晚会重新回来拖累我们的。现在把钱交给若瑟夫,叫他去把牡蛎钱付清。已经够倒楣的了,要是被那个讨饭的认出来,这船上可就热闹了。咱们到那头去,注意别叫那人挨近我们!”她说完就站起来,给了我一个5法郎的银币,就走开了。

……

我看了看他的手,那是一只满是皱痕的水手的手。我又看了看他的脸,那是一张又老又穷苦的脸,满脸愁容,狼狈不堪。我心里默念道:“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

此题要求以选段中“我”的表现来分析小说的语言看似平常却蕴含着丰富的内涵这一特点。解题时先要从选段中找到描写“我”的表现的句子,然后筛选出看似平常却内涵丰富的句子,最后加以分析就行了。但是,很多学生解题时就缺少这样的思考过程,一看到题目中有“我”的表现这一熟悉的字眼,马上就想到老师上课有讲过“我”是一个对于勒叔叔的遭遇充满了同情,对父母的做法感到困惑和不满的孩子。能直接突出“我”这一形象的句子是“我心里默念道:‘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很多学生就继续在此句上下功夫,选择了这个句子来分析。

其实,这句话只是“我看了看他的手,那是一只满是皱痕的水手的手。我又看了看他的脸,那是一张又老又穷苦的脸,满脸愁容,狼狈不堪。”后的内心独白,分析时不能脱离使“我”产生那样心理的语言环境。于勒叔叔的手满是皱纹,脸又老又穷苦,满是愁容,狼狈不堪,即使他不是“我”的叔叔,见了这样的水手,作为孩子的“我”也会产生同情心,何况眼前这个人还是“我”的叔叔呢。于是心里不止一遍地念“这是我的叔叔”,第二次还加了个“亲”字,包含了讽刺和无耐的意味。所以,应该把这些句子都摘录下来进行分析,答案才会更符合题目的要求。

第10篇

激活学生思维,打造高效课堂,是我们广大一线教师孜孜以求的目标。课堂上,我们都在有意识地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以期开拓学生视野,培养他们健康个性,进而形成健全人格。然而在实际工作中,我们的目标和实际效果相去甚远,这不仅是笔者个人的困惑,相信也是不少同行的共同困惑,为此,笔者进行了一些探索,在此与同行商榷。

一、把学习的主权还给学生

日常教学中,要真正地把学习主权还给学生,突出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必须精心预设能充分激活学生的思维、训练其技能,为学生搭建展示自我的平台,做好学生在课堂上自我展示、自我表现的总策划,由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变为主动探究者。如,教学《藤野先生》,为引导学生感知鲁迅先生强烈的爱国情感,学习并掌握抓住人物特征刻画人物的写作技巧,笔者精心设计了几个问题链,贯穿整篇文章教学始终,第一堂课设置的问题链是:作者描述了清国留学生“赏樱花”和“学跳舞”两个细节,在文中有什么作用?作者离开东京的原因是什么?作者重点选取了与藤野先生交往中的哪几件事?这几件事能体现藤野先生怎样的品质?作者后来为什么要弃医从文?学生在这些问题的引导下,积极探究,并在课堂上各抒己见、畅所欲言,这样学生的思维被激活了,“疑义相与析”,相互质疑,共同探讨,从而自主抓住作者的感情脉搏,感知藤野先生崇高的人格魅力,潜移默化地接受两位伟人情感熏陶。课堂上,对于学生不同的回答,哪怕与对课文的理解背道而驰,也不要忙于纠正,我们应认真倾听,这样才能捕捉启迪学生思维的契机,以引领学生的思维走进深层次的探究和发现,要多给学生一些鼓励,让他们拥有成就感,确保学生的自主探究兴趣,以达到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的教学目标。

二、确保学生的探究乐趣

兴趣是探究的源起,而探究是思维的摇篮。学生只有有了兴趣,他们的大脑才能处于兴奋之中,他们的探究欲望才能被激发出来。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浓厚的兴趣支配下自主获取知识,是我们达到课堂教学目标的重要途径。首先,引导学生进入“角色”。上课伊始,我们以故事、歌曲、激情、图片等方式导入,让学生尽快进入角色,心灵处于愉悦状态,以此激活学生的思维,为课堂教学酝酿良好的氛围。如,教学作文课《怎样写好细节描写》,笔者先向学生播放幽默诙谐的动画短片,并引导学生对短片中精彩的、令人发笑的部分进行深入理解,认识到精彩的细节是短片令人发笑且深思的根本之所在,然后,结合写作技巧作深刻探究,这样学生就理解了细节描写在文章中的重要性,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写作技巧。其次,课堂教学方式要丰富多彩。课堂教学要结合实际,运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以保持学生对学习的新鲜感。可开展一些有利于教学竞赛的活动,如:成语接龙、朗诵比赛、演讲比赛、故事大赛、作文竞赛等,给予优胜者适当奖励,或者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模仿老师提前备课,然后扮演老师,提升学生的能力,挖掘其思维潜能。同时课堂上大量运用多媒体教学辅导技术,以多媒体具声像形于一体的特征,营造宽松、和谐、活跃的课堂氛围,深化和拓展教学内容,调动学生积极的学习情绪,充分激活其思维。最后,倡导学生大胆质疑。朱熹有句名言:“读书无疑须教有疑,有疑却教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教学中,学生的质疑问难作为我们组织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的必不可少环节,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开发学打破砂锅问到底的求知激情,学生养成学生“好问”的习惯,进一步激活学生的思维能力,确保学习探究的乐趣。

三、培养良好的班级学习风气

实践证明,学生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的学习效果才会更理想。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形成良好的班级学习风气,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从而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培养集体荣誉感的方式很多,如在课内或课后开展集体探究活动,以学习小组为单位结成“一帮一”“二帮一”的帮扶小组,结合教学内容以小组为单位开展辩论赛,小组成员在准备过程中,必然要深入探究课文知识,在重点和难点上狠下功夫。如教学《藤野先生》,为了引导学生深入感知藤野先生没有民族偏见、正直热忱、治学严谨的品格,笔者将学生分为5个学习小组,每组选出3名学生,分别就预设问题进行辩论,发表小组的见解,并陈述本小组的理由和依据,并对对方的不同意见进行辩驳。课堂上,学生兴致很高,积极参与,学生不但掌握了本堂课的知识要点,同时还很好的复习了前一堂课的知识要点,效果很好。在这类活动中,我们要注意的是,在学生辩论时,不要过多地干预,辩论之后,仍解决不了的问题,我们再加以引导,这样学生才能真正自由发散思维,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其参与的积极性,真正早就高效课堂。

“激活学生思维,打造高效课堂”是课堂教学中的永恒主题。教学实践表明,激活学生思维的方式很多,其共同点是,注重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来选取适当的激活措施。我们在日常教学中,只有积极探索,大胆创新,合理、恰当地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才能激活学生的思维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而铸就高效课堂,为学生的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第11篇

【关键词】生本教学;以学定教;初中语文;教学方法;创新

一、生本教学、以学定教的理论基础

生本教学、以学定教就是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教学的根本,以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决定教学的目标、内容和方法。这种教育理念的提出有着深刻的根源。

1.人本思想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人类正逐步摆脱愚昧野蛮的生活,开始追寻自由、平等、博爱的现代文明,以人为本,尊重人的权利,追寻人的全面发展,成为现代社会的主题。

2.教育的目的

教学目标在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教育中人的发展才是最重要的,所以才有了生本理念的提出,才有了“一切皆语文”、“功在语文外”的观念和说法。

3.学习的本质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主要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景及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播者和灌输者;所以在教学中,一定要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生本理念,以学定教。

二、生本教学、以学定教的具体举措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是课堂的掌控者,是高高在上的知识的传授者,而学生是服从者,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课堂上“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记”,课堂气氛严肃,师生之间缺乏互动。学生不敢回答问题,不能畅所欲言,发表意见。教学效果可想而知。“生本教学、以学定教”的教育理念倡导我们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在教师的引导帮助下,积极主动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因此,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赏识学生

积极的情感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学会从内心里真正地尊重学生,要用赏识的眼光看待每一位学生的成长。要经常地表扬和鼓励他们。特别是对学习差,有“问题”学生,教师要多一份关心,多一份理解与宽容。这样,学生就会树立起强烈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就会对老师产生热爱、依恋的情感,在课堂上积极配合老师,主动学习。

2.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内容

新课标指出教师要从教教材转向用教材教,因而给教师创设了更多自由选择的空间。因此在备课中,教师要在教学大纲的指引下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内容,甚至根据学生的基础把学生分成不同的层次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实行因材施教,分层教学。总之,教学要围绕着有利于学生的发展而不是围绕考试指挥棒进行。

3.创设和谐民主、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

课堂上,教师要采用多种方法创造出轻松愉悦,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这样学生才能身心放松,畅所欲言,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比如,在教学《藤野先生》这课时,我采用了情境教学法,藤野先生成了一位仍然活着的鲁迅的老师,我用多媒体课件播放藤野先生的事迹,以及他与鲁迅交往的一些片段,让学生把自己想象成一位仰慕鲁迅和藤野先生的采访者,让他们用自己的心灵与文本和屏幕上的鲁迅、藤野先生交流,对话。在想象中,在我创设的氛围中,学生跨越百年的历史尘埃,一席海水的相隔,与这些故去的人物对话。

鲁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情感的积淀有着深刻的历史背景,一些看上去似乎普普通通的教师批改作业,关心中国妇女生活的生活琐事,为什么会让鲁迅记忆如此深刻,如果放在现代社会中,你会感动吗?这个问题涉及面很广,也很有深度,是对当时中国社会的状况,民族情感以及中国人特有心态的一个深入挖掘,学生畅所欲言,激烈争辩,对课文的理解也更加深刻,课堂气氛十分活跃。

4.避免给学生讲标准答案,重视学习的“导”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心中总有个标准答案,习惯于给学生讲标准答案,学生的一点点带有创新的想法都被教师作为错误的答案予以扼杀。“以生为本”就是要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探索,去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能力及创新意识,教师的作用就在于导而不是讲标准答案。

三、结语

教无定法,教无常法,我们语文教师要积极探索,锐意进取。积极倡导“以生为本,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增强语文课堂教学的情趣和活力,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和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党群英.建构主义理论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学理论,(2010)29

[2]肖景申.浅谈生本理念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教育科学,2011(5):39

[3]许传国,汪伟.浅谈生本理念下的语文教学[J].学语文,2011(6):13-14

[4]肖景申.浅谈生本理念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教育科学,2011(5):39

第12篇

在初中阶段的语文教材中,散文所占的比重较大。初中语文散文阅读教学,可以引导学生体验散文的语言美和意境美,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进而逐步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写作能力。

一、引导学生把握散文的形式美

散文具有“形散神不散”的特点,教师要在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阅读,来认真揣摩作者的思路,把握散文内在的行文线索和情感主线,让学生感悟到散文的结构特色和行文之理,从而在大体上把握住散文的形式特点。例如,苏教版九年级下册的《藤野先生》,从结构上来看这篇散文感觉似乎很“散”,从开头写清国留学生看樱花、学跳舞,再写了“我”从东京到仙台学医得到了“物以稀为贵”的礼遇,再写到与藤野先生相识、相处与离别,写到日本教员、日本“爱国青年”的表现,时间跨越20年,写到大小的事情10多件,人物也比较多。但是从文章的内在行文线索上看是按照时间的顺序,以自己的情感经历为线索将繁多的事件和人物串联起来,这既表现出藤野先生没有民族偏见、关心“我”的可贵精神,也凸现出鲁迅先生到日本求学是为了寻求救国救民的革命真理,表现了他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特别是文章开头的两个自然段描写“清国留学生”颓废庸俗生活的内容,表面上看起来好像是游离在主题之外,实际上紧扣主题,充分体现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特点。

二、引导学生欣赏散文的语言美

尽管散文的风格众多,在语言上也各有特色,但是都具有精致的美感。在初中语文散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抓住课文中的精彩词句,加以分析讲解,引导学生对词语和句子的选用进行深入地分析,体会到作者语言运用的精妙之处,从而欣赏散文的语言美,帮助学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初中语文教材中有很多精美的散文,也有很多精美的语言值得学习借鉴。例如,苏教版八年级下册的《紫藤萝瀑布》,作者宗璞写紫藤花“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用了“挨”“接”“推”“挤”四个动词,把紫藤萝花开时茂盛、繁华的景象以拟人的手法进行了生动描绘,带给人生动、活泼、欣喜的感觉,让紫藤萝瀑布的美景犹在眼前。又如苏教版七年级上册课文《春》,作者了大量的叠字:“偷偷的”“嫩嫩的”“绿绿的”等,不仅从形象上表现出了春天里小草嫩绿柔软的特点,音韵上也具有很强的美感。在散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重视朗读教学,“吟哦讽诵而后得之”。引导学生对散文的语言进行反复地朗读,读得正确、流畅、沉浸其中,才能读出文章的味道来,欣赏到其中的美感,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引导学生体验散文的情感美

情感真挚是散文的一大特点,也是散文的内在魅力。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阅读,体验散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不仅能够让学生更好地进行散文的学习,综合提高语言运用能力,也能够通过散文展现的不同情感对学生加以感染,提高学生的思想感情,培养其热爱祖国、热爱生活、善良宽厚等美好情感。例如苏教版八年级上册《背影》,文中所描绘的父亲的背影感动过许许多多的读者。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对课文的教学,让学生了解父亲在母亲去世,自己又赋闲在家,但仍坚持为“我”送行的事件,通过对父亲为“我”买橘子的场景描写,和“我”四次流泪所蕴含的思想感情,深切体会到父亲在家国两茫茫的时候送子远行的复杂感情和“我”对父亲的深情,并通过对课文的反复诵读,体会到父子间浓浓的亲情。

除了叙事之外,写景和抒情也是散文的主要形式。很多优美的散文都是情景相生,由景生情,由情而悟。例如《白杨礼赞》《月迹》等优美的抒情散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对文中的景物描写、名句和中心句、情感变化线索等的把握,体会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而很多写景散文也会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例如《济南的冬天》,“最妙的还是下点小雪呀!”通过对雪景的描写,可以看出作者对济南冬天的喜爱。

四、引导学生感悟散文的哲思美

很多优美的散文在带给人美感的同时,也能够带给人很多思考,给予人向上的力量。教师在散文教学中,除了引导学生感悟散文的形式、语言、情感之美外,还要通过对人、物的特征及生活、场景的深入分析中理解作者的主观感受,感悟散文的哲思美。例如宗璞的《紫藤萝瀑布》,堪称咏物散文中的精品,文章通过对紫藤萝花的精彩描绘,展现其外在形象美与内在意蕴美。通过对文章的反复阅读,还能够感受到这样的哲思:美好的事物是遏制不住、杀戮不灭的,它必将冲破各种障碍勇往直前地流动,人们也应该勇敢地追寻人世间的美好。在《白杨礼赞》中,作者茅盾通过对白杨树“笔直”“力争上游”和周围恶劣环境的描写,表现了白杨树“倔强挺立”“不折不挠”的个性特征,对于当时社会和当今生活中的人们都具有巨大的鼓舞作用。

总之,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我们要重视散文阅读的教学,通过学生的自主阅读和教师的恰当点拨,引导学生把握散文的形式特点,感悟散文的语言美和内在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