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31 09:11:3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藤野先生选自,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上周,我们学习了《藤野先生》这篇课文,它选自于鲁讯先生的回忆性散文《朝花夕拾》。这篇课文写的是:青年时期的鲁迅先生去日本留学,当他来到东京时,却失望至极,他看到清国留学生生活的污浊,失望以及不满。当他来到仙台时,受到了特殊的待遇,这里的学校对自己不收学费,还为自己食宿操心。接着,鲁迅便遇见了改变自己一生的老师—藤野先生,在这里作者又与藤野先生之间发生了几件事情使鲁迅学医的信心转变了。第一件是先生为“我”添改讲义,这件事表现了藤野先生对工作的认真态度。第二件事是藤野先生为“我”纠正解剖图,而鲁迅只将解剖图中的一条血管移了一点位置,藤野先生就给改正好了,这表现了先生的细心与认真和对学生严格的品质。后来,藤野先生又关心起“我”的解剖实习,表现了他的热情与诚恳。接着,藤野先生又了解女人裹脚的事,这又表现了先生的求实精神.
在鲁迅身上有两件事真正使他改变志向。一件是匿名信事件,另一件是看电影事件。“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这句话是鲁迅先生擅长的反语,表达了自己的自尊心所受到的挫伤,思想上受到的极大震动,以及改变志向,弃医从文的决心。从这以后,鲁迅觉得医学并非一件要紧事,作者认为应该从精神上救国民,即使身体再健壮,也改变不了愚昧的思想,只有从精神上唤起国民的觉醒,才能救国。
从这篇文章中,我学到了鲁迅先生的爱国思想,也知道了人一生中不能没有导师。
②一天开完班务会,王老师拿出手机说:“同学们,你们都加入咱班的QQ群了吗?”同学们大多回答已加群。
③“那我给你们发个红包吧。”此言一出,学生们争先恐后拿出手机,准备抢红包。5元钱的红包刚投放到QQ群里,立马被抢光。王老师翻看着抢红包的记录,笑得意味深长。是谁抢的一目了然,她按图索骥,让带手机的学生把手机交出来,没一会儿工夫就收了十几部。
④“抢到了1分钱,手机却被没收了。”被没收手机的同学一脸懊悔。
⑤王桐摸摸口袋里的手机,暗自庆幸:幸亏在QQ群里没有把网名改成真实的名字。奇怪的是,每天都有三五个人在QQ群里发红包,都是网名,不知道是谁发的红包,王桐不敢抢,他害怕又是王老师“钓鱼执法”。
⑥“王桐,你的手机不是没有被没收吗?快去群里抢红包啊,那么多红包,真诱人,可惜我的手机被老师没收了。”王桐的死党邱华说。
⑦“会被老师发现吗?”
⑧“不会,这几天快考试了,老师没时间进群了。”
⑨王桐点开一个红包,居然还没有人拆包,他打开,竟然有200元!他很高兴。他又拆开了一个红包,是100元!他激动得心怦怦地跳,但没再点别的红包,他怕被王老师发现,没收他的手机,那就耽误大事了。
⑩周末,王老师把没收的手机还给了同学们,说:“同学们,课余时间可以当当‘手机控’,也可以用手机做点有意思的事情,比如此刻,在我们班的QQ群里来场红包雨。”
{11}王老师话音刚落,红包雨就开始了。王桐这下抢得心安了。
{12}发红包的人越来越多,抢红包的人越来越少,王桐查看着别人的“手气”,紧皱的眉头渐渐舒展,眼里却盈起点点泪光。
{13}“王老师,谢谢您!”下课铃声刚响过,王桐走上讲台,给王老师深深鞠了一个躬,然后,转身,面对同学们,说:“谢谢同学们,谢谢你们给我发的红包。这些钱给我们家解了燃眉之急。我的妹妹患有自闭症,爸爸妈妈已坚持给她治疗好几年了,把家里的钱全拿到了医院,还借了亲友一些钱,我的生活费已成问题。但我宁愿自己饿几顿,也想让妹妹走出那个寂寞的世界。谢谢老师和同学们!”
{14}“王桐,王老师向我了解了你家的情况后,一时不知道怎么帮助你,王老师就出了这个下策。”邱华说。
{15}“谢谢您!”王桐望着王老师,感激之情濡湿了眼睛。
(选自2016年1月《意林・少年版》)
【我来挑战】
文章多次设置悬念,举一例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版参考答案见第一版)
一般意义上的表现手法,是指使文章整体或部分产生鲜明强烈的印象,达到感染读者的艺术效果的手段或方法。从这个角度讲,表现手法也可称为表现技巧,主要着眼于使文章的整体或部分产生效果。中考现代文阅读中常考的表现手法有对比、衬托、铺垫、伏笔、照应、象征、悬念、借景(物)抒情、托物言志、欲扬先抑、以小见大等。
【常考题型】
表现手法赏析能力的考查题型多为简答题,常见以下几种提问方式:
1.联系全文,说说“××”在文中有什么象征意义?
2.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对第x段中画线的句子作简要赏析。
3.第x段中写到:“××××”这句景物描写形象生动,请分析它在表达感情方面的作用。
4.本文以“×××”为题,却又写到“×××”,这种写法及其好处是什么?
5.文章运用了××的手法,请举一例,并分析其作用。
【解题策略】
理解概念,归类总结效果。
做好这类试题的前提是深入理解每一种表现手法,把握各概念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当然,对于每一种表现手法,不必深究它的定义,即使有明确的定义,也无需死记硬背。另外,每一种表现手法的作用是不一样的,需要考生在平时训练中进行分门别类的总结,梳理各种鉴赏术语。如,对比:将两个相对或相反的事物进行比较,从而突出某一事物的特征,表达作者的情感。作用:鲜明地突出人或事物的特点等,有力地表现文章的中心。
结合文本,简述力求具体。
分析表达手法,不单单要看所给文字本身,要联系上下文才能准确判断。所以,对于表现手法类试题,作答时应具体阐释该手法在文章中的体现,结合人物、结构、中心等,简述时力求做到言之有物,有理有据。如《藤野先生》一文中写到了“几个职员”和“本级的学生会干事(日本所谓的爱国青年)”,这对于表现本文的主要人物藤野先生来说,是否属于赘笔?为什么?
不是赘笔,这里运用了衬托的手法(明确手法)。写仙台医专的职员对“我”的优待,是为了下文写藤野先生对“我”的关心和帮助作正面陪衬。而写日本“爱国青年”对“我”的寻衅无礼,则是为了反衬藤野先生的正直无私,毫无民族偏见(结合文本具体阐释)。
掌握套路,规范答题格式。
语文试题的参考答案往往按点给分,也就是说,答题时有固定的格式,如果格式不对,就使人感到别别扭扭,容易失去“感情分”。对于这类试题,一般的答题模式为:这篇文章采用了……手法,作者通过……(文章相关内容),使文章写得……具体如:
对比: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和××进行对比,突出了人物(事物)……,有力地表现文章的中心。
欲扬先抑:该文采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先……,后……,前后形成鲜明的对比,从而突出了……,有力地表现了文章的中心,使文章的情节曲折,深深地吸引和打动读者。
记叙文语言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多义性。正是这种语言的多义现象,形成了语言解读中的某种张力,拓展了语言表现的空间。词语的再理解就是理解词语在不同语境中的不同含义,或是理解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临时意义或隐含意义等。
记叙文中的人物的形象,因不同的读者会有不同的审美产物。人物的形象,不仅需要读者根据自己的生活和艺术体验进行创造,也需要对那些作品中没有交代的情节进行还原想象。
【技法指导】
一、对词语的再理解,可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1.联系上下文,结合特定语境,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
如《孔乙己》一文中,“他不回答,对柜里说,‘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便排出九文大钱。”这里的“排”字单独看看不出什么妙处,但联系孔乙己是在被人们嘲笑的环境里做出的动作来理解就别有意味了:“排”字既表示分文不少,自己是个规矩人,又是对短衣帮的取笑表示若无其事,以掩饰内心的不安,活画了孔乙己拮据穷酸的本相。
2.注意感彩,结合具体细节,明了词语意义。
如《我的老师》一文中,“我用儿童的狡猾的眼光察觉,她爱我们,并没有存心要打的意思。”“狡猾”一词本是不老实、耍花招之意,在这里是调皮、淘气的意思。“狡猾”一词从侧面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蔡老师温柔、慈爱、可亲、可敬的性格特征,也把一个调皮、淘气的儿童形象写得活灵活现,由此可见作者用词之讲究。
二、把握人物形象,可以从正面描写(即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或景物的状态直接具体地描绘出来)、侧面描写(即间接描写,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绘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等角度入手;也可以从细节描写(即场景、服饰、语言、动作、心理等细节)入手,还可以从分析人物之间的关系入手。
如《藤野先生》,作者通过正面对他衣着的描写,“八字须”“戴着眼镜”表现他生活俭朴;又从侧面写日本具有狭隘民族观念的学生对“我”的排斥,反衬藤野先生品质的高贵。
三、记叙文的情节形象化,可以从四方面入手:
1.借助于线索,使情节明晰,主次分明;
2.揣摩细节描写,使情节具体可感;
3.紧扣主要人物,把握情节对人物塑造的推动作用;
4.紧扣主题,把握情节的取舍、主次。
【阅读训练】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将悲悯化作责任
张慕一
在走川藏路的时候,我们途经一个叫良多的小乡镇,并在那里停歇,住在大路旁一个藏民用碎石盖起的小旅店里。
旅店的大门口,便是静静的街市。一个背着小孩、手挽着首饰的男孩吸引了我的目光,确切地说,应该是他背着的小孩吸引了我的目光。我仿佛是受了某种亲切的召唤一般,微笑着走了过去。
我捏了捏小孩的红脸蛋――“你弟弟真可爱啊!”
这时,小孩忽然躲开了,然后伏在男孩的耳边甜甜地叫了一声:“阿爸……”
我顿时惊诧了,有点不相信我的耳朵。这时,小孩又冲男孩叫了一声:“阿爸……”
我终于听到男孩回应了声:“嗯!”
我问男孩:“这是你的儿子?”
男孩回答道:“是的。”
“那你多大了?”
“19……”
我更加惊讶起来:“你……19岁……儿子就这么大了?”
男孩笑了笑,说:“他是我从山里捡回来的。”
这时,我想我的眼中肯定泛起了更大的好奇,令男孩不自觉地讲了下去。
“前年,我去山里打柴,傍晚回家的时候,经过山路旁一户人家,听到房子里不停地传出一阵阵嘶哑的婴儿哭声,显然孩子哭了很久了。我犹豫了下,就推门进去了。我看到个小男婴躺在炕上虚弱地哭着,好像饿了很久了。我给他喂了点水,而后,我就转身出去找他的家人。走着走着,我忽然看到地上满是暗红的鲜血,再往前几步,远处一群狼围在一起,分食着‘猎物’……我忽然明白是怎么回事了。我不敢再待下去了,于是回到房子抱着孩子下山了……”
“后来呢?”我有些迫不及待起来。
“后来,我就带他回家。向乡亲们一打听,才知道这孩子是一个老人带的孤儿。可是,孩子最后的一个亲人也被狼吃了……”
“然后,你就收养了他?”
“是的,由于我阿爸早就过世了,我认他做‘儿子’!”
“可是,你还这么小,才19岁,连婚都没有结,怎么就愿意收养一个陌生的孩子呢?”
“为什么不愿意?他可是我第一个发现的啊!既然是我第一个发现了他,那我就应该把他养大啊!如果我都不管他,那谁管他呢?”
我的心激动得战栗起来。原来,在他澄净而坚毅的心里,他已然把自己眼前的悲悯化成了一种神圣的责任,并不惜为其操劳一生!这是多么圣洁而博大的爱啊!你、我、他,这凡尘俗世间有多少人,见识过多少悲情之事,然而,又有几人能将眼前的悲悯化作自己神圣的责任呢?
(选自《读者》2010年第14期)
1.仔细阅读全文,概括文章主要的内容。
2.文中画线句中的“战栗”一词有什么深刻含义?请说说你的理解。
3.文中19岁的男孩具有怎样的特点?
4.文章的最后一段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有什么表达作用?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矛盾在哪里
张小失
傍晚,一位老行脚僧人坐在树林边休息,观夕阳落山,听鸟雀归林。忽然,路前方传来急促的脚步声。放眼望去,只见一个满脸杀气的汉子怀揣利刀匆匆走来。
汉子的身影越来越近,老僧人咳嗽一声,道:“施主留步!”汉子像没听见一样,径直走过去。老僧人又喊一声:“施主,你的头掉了!”汉子这才猛回身,恶狠狠地骂道:“老东西,活腻了?”僧人微笑:“老衲何止活腻了?不过,施主的头确实掉了。”汉子倏地拔出利刀:“在哪里?说不出来,先剁下你的头!”
老僧人指指路旁的水坑:“自己去看。”汉子伸头一瞅。老僧道:“看见了吗?那是你的真头,而你的脖子上的,现在不过是颗假头。”汉子怒气未消,持刀逼近老僧人:“说出道理来,否则……”老僧人一把揪住汉子的胳膊,强迫他坐在自己身边,开口道:“水里映出的那颗头,就像你刚出生时的头,纯净无瑕,与世无争;而你脖子上的头,现在里面矛盾丛生,杀机四伏。你的本性已经迷失,正在走向毁灭自己和他人的绝路上。”
汉子似乎有些触动,狠狠地将刀插在地上,扭头看着老僧人。老僧人道:“世界本无江湖,有了人,就有了江湖;世界原本也没有矛盾,有了人,就有了矛盾。”老僧人停顿片刻,忽然转身对汉子大喝一声:“矛盾在哪里?”
汉子一惊,慌乱四顾,张皇失措。老僧人呵呵笑了:“在树上?在路上?在你仇人身上?”汉子接口:“是啊,就是在仇人身上!”老僧人道:“把你的头剁下来,再看你仇人身上还有没有‘矛盾’?”汉子有些泄气的样子。老僧人趁机补一句:“矛盾其实在你自己脑袋里。”
汉子身体一软,头耷拉下来,满脸沮丧和无助的神色。老僧人拔出地上的利刀,迎着天空瞅片刻,赞叹:“多精致的刀啊,里面竟然可以映出夕阳,像花儿一样美丽,却看不见一丝矛盾。如果它是我的,我就用它给花儿松土,给树剪枝。”汉子诚恳地说:“恩人,这刀我送给您了。”老僧人摇摇头:“不,它是你的。”
汉子接过刀,向僧人深深一鞠躬,沿来路返回去。
(选自《思维与智慧》2007年第17期)
1.请你想象一下文末汉子沿来路返回时的心理活动。
2.试从故事中分析出老僧人和汉子各自的特点。
1.(2016·宜宾)下列名著中的形象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C )
A.《海底两万里》中的尼摩船长用海底沉船里的千百万金银来挑起陆地上人们的战争,他是一个故意引起事端、不怀好意的人。
B.《伊索寓言》中《蚂蚁和蝉》里的蝉是一个心胸宽广的施舍者,而蚂蚁则是好逸恶劳的形象。
C.《水浒》中的林冲曾是八十万禁军教头,一直安分守己,循规蹈矩,最后万般无奈,忍无可忍被逼上梁山。
D.《骆驼祥子》中的祥子来自农村,老实、健壮、坚忍,如同骆驼一般,在经历三起三落之后,仍然保持自己的本色。
点拨:A项尼摩船长支持陆地上人们的正义斗争,是反抗压迫的战士;B项《伊索寓言》中的蝉是好逸恶劳的形象,而蚂蚁是勤劳的形象;D项祥子后来变成了麻木、潦倒、狡猾、好占便宜、吃喝赌、自暴自弃之徒。
2.(2016·新疆建设兵团)下列关于文学名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A.“孙悟空三打白骨精”“铁扇公主使诈假借芭蕉扇”“武松大闹飞云浦”“火云洞智取红孩儿”,都是明代作家吴承恩长篇小说《西游记》里脍炙人口的故事。
B.《童年》中外祖母对阿廖沙的影响,她如一盏明灯,照亮了阿廖沙敏感而孤独的心,她还经常讲一些怜悯穷人和弱者,歌颂正义和光明的民间故事给阿廖沙听。
C.《繁星》《春水》是冰心在印度诗人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下写成的,内容包括对母爱与童真的歌颂,对大自然的崇拜和赞颂,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慨等。
D.丹尼尔·笛福创作的《鲁滨孙漂流记》告诉我们:在遇到困难时,必须用坚强的意志和顽强的生命力去战胜它,而首先要战胜的是自己的怯懦和悲观。
点拨:A.“武松大闹飞云浦”是《水浒传》中的故事。
3.《水浒传》最后一回(第一百二十回)写到:宋江喝了朝廷御赐的毒酒,自知遭奸人陷害,将不久于人世,虽然自己“死不争”,但担心兄弟李逵在自己死后闹事,“把我等一世清名忠义之事坏了”,于是唤李逵来,在给他的酒里面“下了慢药”。请阅读下面与此事有关的一段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李逵见说,亦垂泪道:“罢,罢,罢!生时伏侍哥哥,死了也只是哥哥部下一个小鬼!”言讫泪下,便觉道身体有些沉重。当时洒泪,拜别了宋江下船。回到润州,果然药发身死。李逵临死之时,嘱咐从人:“我死了,可千万将我灵柩去楚州南门外蓼儿洼和哥哥一处埋葬。”嘱罢而死。从人置备棺椁盛贮,不负其言,扶柩而往。
(1)从这段文字中,可以看出李逵性格中豪爽、讲义气的一面,从全文来看,他的性格还有愚忠的一面。
(2)《水浒传》中一百零八将的最后结局大都悲惨,原因是什么?请你用一句话概括。
因为他们的投降路线。
4.(2016·丽水一模)请模仿下面对《水浒传》中宋江这个人物的简介,从你读过的文学名著中选择一个人物,作一简单介绍。
宋江,人称及时雨,原为山东郓城县押司。因协助晁盖等逃脱官府缉拿,被其老婆阎婆惜发现。阎婆惜趁机要挟。宋江怒杀阎婆惜,被迫上梁山。后宋江被众好汉推为梁山首领。
示例:林冲,人称豹子头,原为东京80万禁军教头,受高俅陷害,发配沧州看守大军草料场。高俅派亲信火烧草料场,企图将林冲置于死地。林冲忍无可忍,雪夜杀敌,迫上梁山。后成为梁山重要将领。(内容与原作相符,语言表达简明、连贯)
5.名著阅读。
《西游记》第二十七回“尸魔三戏唐三藏,圣僧恨逐美猴王”中的“尸魔”就是“白骨夫人”,她是如何“三戏唐三藏”的?
首先变成一个花容月貌的女子,来山上送饭还愿;接着变成一个老妇人前来寻找女儿;最后变成一个老公公前来寻找女儿和妻子。
6.下面一段话节选自《西游记》第五十九回,读后回答问题。
裙钗本是修成怪,为子怀仇恨泼猴。行者虽然生狠怒,因师路阻让娥流。……罗刹无知轮剑砍,猴王有意说亲由。女流怎与男儿斗,到底男刚压女流。这个金箍铁棒多凶猛,那个霜刃青锋甚紧稠。劈面打,照头丢,恨苦相持不罢休。
“裙钗”指的是谁?她因何“为子怀仇恨泼猴”?猴王为什么要“有意说亲由”?
“裙钗”指的是罗刹女(铁扇公主)。她的儿子红孩儿在火云洞捉了唐僧“要蒸要煮”,孙悟空请观音菩萨帮忙,红孩儿被观音收作善财童子,母子分离,所以她“为子怀仇恨泼猴”。孙悟空对罗刹女虽然“生狠怒”,但还是“有意说亲由”,是因为他要借罗刹女的芭蕉扇去扇灭火焰山之火。
7.(2016·宁波模拟)《西游记》中的孙悟空是我们大家比较熟悉的艺术形象。请根据你的阅读体会,说出他令人赞赏的一种精神,并举例证明。语言要简洁。
示例: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如大闹天宫。(或与恶势力斗争的精神,如三打白骨精)
8.列举《西游记》中唐僧师徒四人在取经路上经历的磨难,举四个即可。
(1)黑松林遇黄袍老怪
(2)黄风岭遭黄毛貂鼠精暗算
(3)牛魔王之子红孩儿抢走唐僧
(4)平顶山莲花洞太上老君炼丹童变成妖精
9.(2016·丽水二模)《朝花夕拾》中,鲁迅描写几位“名医”的行医态度、作风和如何给病人开方等种种表现的文章是什么?文中揭示了这些人怎样的实质?范爱农是鲁迅的挚友,但是,这对朋友最初的相识并不愉快,真可谓是“不打不相识”,这是为什么?请简要概括相关故事情节。
《父亲的病》。揭示了这些人巫医不分、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的实质。他们最初相识是在日本的横滨,作者去接到日本留学的范爱农等十几人,关检时,关吏从他们的行李中翻出了一双绣花鞋;坐火车去驻地时,范爱农一行人没完没了地让座以示尊卑,火车一开,竟然倒了四五人……对此,鲁迅先生心里十分不满,连连摇头。而这“摇头”也引起了范爱农的反感,认为鲁迅先生看不起他们。
10.(原创题)仔细阅读名著片段,回答后面的问题。
祥子昏昏沉沉的睡了两昼夜,__A__着了慌,到娘娘庙求了个神方:一点香灰之外,还有两三味草药,给他灌下去……__A__这才想起去请大夫。扎了两针,服了剂药,他清醒过来,一睁眼便问:“还下雨吗?……”
他躺了十天。刚顾过命来,他就问__A__:“车呢?”
(节选自《骆驼祥子》)
选段中人物A是谁?是什么原因使祥子昏昏沉沉大病一场?祥子问起的那辆“车子”后来的命运怎样?请用简要的语言回答。
虎妞。祥子为多赚钱,在烈日和暴雨下拉车,被暴雨淋坏了身子,大病了一场。这辆车的命运:后来因虎妞难产而死,祥子为筹钱埋葬虎妞而把车卖掉了。
11.(1)《骆驼祥子》是老舍自己最钟爱的作品,该作品有两个女性形象,一个是大胆泼辣而有点变态的虎妞,一个是一步步走向毁灭的小福子。
(2)《骆驼祥子》中的主人公祥子原本以为可以依靠自己的能力实现他的梦想,为了这个梦想他一次次与命运抗争,却以惨败告终。请问祥子的梦想是什么?梦想破灭后,他最终变成一个怎样的人?
他的梦想是拥有一辆自己的车。他最终变成了一个麻木潦倒、好占便宜、吃喝赌、自暴自弃的人。或:他最终变成了一个堕落的、自私的、不幸的无业游民。
12.(2016·湖州模拟)《傅雷家书》是苦心孤诣的教子篇。在傅聪长大成材的道路上,作为父亲的傅雷,从哪些方面给予儿子悉心指导?请结合书信内容具体分析。
傅雷用自己的经历现身说法,教导儿子做人要谦虚,严谨,面对困境不气馁,面对顺境不骄傲,礼仪要得体等;对待艺术要真诚,有艺术尊严,有民族荣辱感,做“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在日常生活中要劳逸结合,正确理财,正确对待恋爱婚姻等。
13.下面列举了《格列佛游记》中的几个情节,请按照格列佛游历的顺序,将其排序。
①遭遇风暴,被刮到一个陌生的地方,那里的居民身高犹如铁塔,在布罗卜丁奈格(大人国),为了赚钱,农夫把格列佛当作小玩意儿装入手提箱里,带到各城镇表演展览,让他耍把戏,供人观赏。
②被放逐到“慧骃国”,因为该国要消灭那里的耶胡,所以格列佛想留在这里的愿望无法实现。
③随航途中遇险,死里逃生,漂到利立浦特(小人国),皇后寝宫失火,格列佛情急生智,用一泡尿把火扑灭。
④格列佛所乘船遭贼劫持,格列佛伐幸逃脱,被一座叫“勒皮他”的飞岛救起。这些人的相貌异常,衣饰古怪,整天沉思默想;总督精通魔法,能随意地召唤任何灵魂。
正确的排列顺序是:③①④②
14.《格列佛游记》是斯威夫特极具讽刺色彩的小说,请概括写出其中两个讽刺性的故事情节。
示例:小人国用跳绳比赛来选拔官员;在“飞岛国”与鬼魂对话。
15.下面的叙述与《简·爱》原著有不相符之处,请改正。
牧师圣·约翰深爱着简·爱,请求简·爱嫁给他并和他同去印度,但被简·爱拒绝了。
圣·约翰并不爱简·爱。
16.(2016·温州模拟)简·爱是大家熟悉的艺术形象。请根据你的阅读体会,写出她身上令人赞赏的某种精神品质,并举一例说明。
精神品质:示例一:追求平等。
举例:“你以为,因为我贫穷、低微、不美、矮小,我就没有灵魂也没有心吗?——你想错了!我的灵魂跟你一样……因为我们是平等的”,这段话体现了简·爱敢于追求平等的精神。
示例二:敢于反抗。简·爱从小父母双亡,寄养在舅妈家,面对舅妈的嫌弃、表哥的欺侮,她奋起反抗。示例三:坚定地捍卫自己的独立和尊严。简·爱在与罗切斯特结婚时,得知罗切斯特的疯妻还活在人间,为了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简·爱强忍悲痛,毅然离开了桑菲尔德庄园。示例四:追求真爱。在桑菲尔德庄园被大火烧毁、罗切斯特身体残疾的情况下,简·爱毅然回到罗切斯特身边。
17.法国作家罗曼·罗兰的《名人传》包括了《贝多芬传》《托尔斯泰传》《米开朗琪罗传》三部传记。其中,贝多芬(人名)饱受耳聋折磨。
18.走进《名人传》。
“我的体能和智力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有增无减……我的青春,是的,我感到我的青春才刚刚开始。我已经隐隐约约看到目标在前,虽然尚不清楚,但正在一天天地接近……啊!如果我能摆脱这种疾病,我一定能拥抱整个世界!……不,我不能忍受下去。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永远不能使我完全屈服。啊,如果能活上千百次那就太好了!”
(1)上面语段中,“我”是贝多芬,“这种疾病”是指耳聋(失聪)。
(2)在《名人传》序中,罗曼·罗兰大声疾呼:“打开窗子吧!让自由的空气重新进来!呼吸一下英雄们的气息。”请结合作品说说你从中呼吸到的“英雄们的气息”。
示例一:《名人传》记述了贝多芬、米开朗琪罗、托尔斯泰三位艺术大师坎坷的生活和艰辛的创作,展现了他们伟大的心灵,人生难免会遇到磨难,生活也并非充满鲜花和欢乐,汲取他们的勇气做我们的养料吧,要想取得成功就必须克服现实生活中的种种困难。示例二:面对挫折与苦难,贝多芬凭借坚强不屈的精神,扼住命运的喉咙,实现了征服与超越;米开朗琪罗敢于直面内心深处无止境的痛苦,创作出了伟大的作品;托尔斯泰以其博大而深沉的爱,抚慰着大众的心灵。
19.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文后问题。
外祖母在家做饭,缝衣裳,在菜园和花园里刨刨地,她像一个大陀螺,被一条看不见的鞭子抽得整天乱转。她闻鼻烟,津津有味地打喷嚏,一面擦脸上的汗,一面说:“好人啊,祝你们长命百岁!阿廖沙,我的心肝,你瞧,我们过得多么安静!多谢上天的圣母,一切都变得这么好!”
以上文段选自作品《童年》,作者是高尔基。在阿廖沙的眼中,外祖母慈祥善良、勤劳能干,而外祖父是个既残暴又慈爱的人,曾用树枝抽得阿廖沙失去知觉,也曾教他认字,关心他成长。
20.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答题。
喊声未绝,曹操身边夏侯杰,惊得肝胆碎裂,倒撞于马下。操便回马而走。于是诸军众将一齐望西逃走。正是:黄口孺子,怎闻霹雳之声;病体樵夫,难听虎豹之吼。一时弃枪落盔者,不计其数,人如潮涌,马似山崩,自相践踏。后人有诗赞曰:长坂桥头杀气生,横枪立马眼圆睁。一声好似轰雷震,独退曹家百万兵。
(1)该段文字选自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作者是罗贯中;除《三国演义》外其余三部古典名著是《红楼梦》《西游记》《水浒》(《水浒传》)。
(2)《三国演义》塑造了诸葛亮、曹操、周瑜、刘备、关羽、张飞等一大批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请从上面列举的人物中选择一位,并结合具体事例或诗文对该人物形象作简要评述,40字左右。
人物:示例一:诸葛亮
简评:在《隆中对》中,通过诸葛亮与刘备在隆中推心置腹的交谈,他心系天下、高瞻远瞩的胸怀跃然纸上。
示例二:诸葛亮:《出师表》通过诸葛亮出师之前的谆谆嘱咐,充分表现了他对后主刘禅的忠诚和希望。
21.名著阅读。
“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这首诗揭示了《红楼梦》中一对青年男女的爱情悲剧。其中“阆苑仙葩”指的是林黛玉,“美玉无瑕”指的是贾宝玉。
22.鲁迅散文集《朝花夕拾》中有温馨的回忆,也有理性的批判。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小题。
(1)根据句子写出相应人物。
【甲】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 “她”是阿长(长妈妈)
【乙】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 “他”是藤野先生(藤野严九野)
【丙】这是一个高大身材,长头发,眼球白多黑少的人,看人总象在渺视。他蹲在席子上,我发言大抵就反对…… “他”是范爱农
(2)下列表述与原著意思不相符的一项是( C )
A.在《父亲的病》中,鲁迅回忆几位“名医”为父亲治病时的种种表现,并由此感叹:这是中国人的“命”,连名医也无从医治的。
B.《琐记》写到,衍太太看见“我们”吃冰,一定会笑着让“我们”多吃点;还让“我”拿母亲的首饰去变卖。鲁迅没有直接批判,但心中是嫌恶她的。
从上学期期终测试情况来看,跟其它平行班级相比较,学生的进步尚比较大。但学生仍然存在成绩悬殊的情况,优秀率不高,及格率80%多,平均分70分左右。
思想表现方面,大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般,处于朦胧状态,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的预习习惯尚未形成,上课学生合作能力差,发言不够活跃。
学习心理方面,有1/4学生学习目标明确,认真勤奋,他们的学习情绪比较稳定,有的尽管基础较差,也能坚持不懈,能有秩序地安排自己的学习,能够及时与教师沟通交流,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有l/3的学生属于鞭策进步型,但学习自觉性和稳定性不足,上课精神不振,回家很少复习功课,需要老师的督促才会有所作为;尚有五六个学生属于不思进取型,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极差,甚至毫无兴趣,需要老师再三强调才勉强完成作业。
二、教材简析
八年级下册四个现代文单元、两个文言文单元,课文的选编主要是从文章的难易程度,以及课程目标这两个方面来考虑的。
第一单元,是以人生为主题组织单元,且均出自大家名家之手。《藤野先生》记录了鲁迅在日本留学的一段人生思想转变历程;《我的母亲》节选自传,叙述了母亲对自己人生的深远影响;《我的第一本书》里诗人牛汉通过对一本书的追述,表明了读书对人生的意义;《列夫托尔斯泰》为我们描绘出一幅大文豪托尔斯泰的“肖像画”,揭示出其深邃而卓越的精神世界;《再塑生命》向我们展示了一个盲哑女孩和她的老师不懈追求人生的一小部分。“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也围绕着我们人生中最重要的人——母亲为主题设计。
第二单元,主要由散文诗构成,这是学生接触的第一个散文诗单元。所选的课文都反映了作者的心灵之声,而且语言优美,内涵丰富,含有哲理,很适合诵读。此外,“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寻觅春天的踪迹,也是一个具有诗化、抒情性的活动。
第三单元,是以人与自然为主题编写的,五篇课文都是科学文艺作品,以不同题材、不同角度,表达了人们对生存环境的忧患与思考。“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是“科海泛舟”,这是一次跨学科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关注科学技术,在科技活动中练习写作与口语交际。
第四单元,以民间文化为主题编写。《云南的歌会》描绘了三个场合中唱歌的情景;《端午的鸭蛋》写的是在平淡的生活中发现情趣,发现诗意;《吆喝》写的是趣味良多的“生活交响曲”;《春酒》描绘了故乡的风土人情;《俗世奇人》写的是两位民间艺人的故事。“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也是围绕以民风民俗为主题设计。
第五单元、第六单元,都是文言文单元,每单元五篇。教学时应当做好以下两点:(一)狠抓诵读教学,使学生读得正确,并逐步养成自觉诵读的习惯。文言单元的背诵量相当大,要求全文背诵的有《与朱元思书》、《五柳先生传》、《马说》、《送东阳马生序》、诗词曲五首、《小石潭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二)倡导探究式的学习,着力培养学生自主领悟的能力。“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是一次小型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要求学生对学过的古诗词作一番梳理,激发学生学习优秀古诗词的兴趣。“背起行囊走四方”的实践活动,主要是培养学生留心观察自然风光、名胜古迹及其楹联的兴趣和习惯,培养在观赏过程中勤于记录,乐于考证的意识。
三、教学目标
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各单元的“单元说明”中都依据这三个方面设计了单元教学目标。本册教材在培养学生的知识和技能并使他们掌握一定的方法方面设计的学习目标如下:
1.要注意把握叙事性作品中的人物和事件,对作品中感人肺腑的形象、惊心动魄的情景和各具特色的语言,有自己的心得和评价;还要努力提高默读的质量和速度。
2.熟读这些课文,要从中了解叙述、描写等表达方式,揣摩记叙文语言的特点。要注意课文怎样抓住特征来介绍事物,理清说明顺序,掌握常用的说明方法,体会说明文准确、周密的语言。
3.默读有一定的速度;能按照要求筛选信息。
4.要先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大意,然后在反复诵读中领会它们丰富的内涵和精练的语言,并积累一些常用的文言词语。
5.要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整体感知内容大意。在反复诵读中,了解借景抒情的写法,体会作品的语言特色。
四、教学措施
1.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以及社会发展对语文的新要求,使学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提高思想认识,陶冶道德情操,培养审美情趣,做到既教书又育人。
2.在语文教学中,要加强综合,简化头绪,突出重点,注重知识之间,能力之间以及知识、能力、情意之间的联系,重视积累、感悟、熏陶和培养语感,致力于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3.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指导学生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发展他们的观察、记忆、思考、联想和想象的能力,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4.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科学地训练技能,全面提高语文能力。每堂课教师根据学生实际精心备课,尤其要备好学生,改变繁琐的教学方式,突出重点和难点。要提倡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尤其是启发式和讨论式,鼓励运用探究性的学习方式。要避免繁琐的分析和琐碎机械的练习。
5.重视创设语文学习的环境,沟通课本内外、课堂内外、学校内外的联系,拓宽学习渠道,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
6.作文教学,贴近生活实际,富有生活气息,灵活命题,形式多样,多写随笔,读书笔记,尝试互批共批,以改促写,有效提高作文水平。
7.实行分层目标教学,根据教学内容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层教学。利用课外实行培优辅差,力争整体提高。
8.引导鼓励学生成立课外学习小组,培养合作精神,开展互助互帮,实行一帮一学习语文,帮助中下生提高学习兴趣和成绩。
9.优化作业管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我管理,加强课代表,小组长的模范带头作用和监督作用,力争做到每课过关,单元过关。
10.作业的布置和批改要有所区别,要因人而异,充分照顾到不同学生的特点。
关键词:阅读习惯;阅读感受;阅读环境;阅读训练;宽容评价
心理学研究表明,能力是在实践中形成和发展的,阅读能力的提升离不开对阅读的重视和平时对阅读的训练。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在实际教学中,因课堂时间有限,在语文课堂上,普遍留给学生阅读的时间不多。在关于阅读的一项调查中发现,一节课学生读书不超过10分钟的占70%以上,其中不足5分钟的要占30%以上。笔者从自己的教学实践和感受出发,浅议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
一、阅读习惯的养成由兴趣激发,由环境保持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语文学习不仅是其他知识学习的基础工具,而且还承载人类普遍情操和中华数千年文化思想的递承。以往的阅读教学中,学生对阅读没有兴趣,很大原因上是过多的内容分析或提问所致。此类分析,或者失之过浅,仅就课文内容的顺序,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地讲或问,而学生对这些内容在很大程度上已经读懂了;或者失之过深,对中心思想和篇章结构等的分析,超越了学生“心理预期”,学生感觉索然无味。
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呢?根据学生的特点,低年级的学生直接兴趣较强,阅读一些带插图的故事兴趣最高,教师可以在此基础上配合讲一些小故事,并告诉学生这些故事是从书上学来的,借此鼓励他们自己去阅读。发展到中高年级时,在阅读的内容上,学生对现实性的事件和身边同龄人的生活较感兴趣,因此教师在书本阅读的同时在课堂教学中补充一些时政类和社会类的新闻事件,引导讨论和分析,既开阔了学生知识视野又训练了学生分析问题、总结观点的能力;在课文教学的形式上,开篇重视导语的设计,过程中可开展一些朗读比赛或朗读接龙、讲故事等活动,并及时进行表扬和鼓励,也能直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以兴趣激发和带动学生阅读的习惯,还要有一定的阅读环境使之长期保持下去。这个阅读环境包括课堂环境和家庭环境。课堂环境中,一天要留出一段时间让学生自由轻松地阅读,一节课中留出一段时间让学生自学、自悟,再留出一部分时间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总结;家庭环境对学生的阅读习惯甚至比课堂环境还要关键,家长在家里的行为直接影响孩子的习惯,如果家长经常在晚上自己看书报而不是看电视的话,孩子自然也就形成了阅读的习惯。相反的是一些家长因为忙或自己没有阅读的习惯,于是孩子就习惯于待在电视和电脑前了。
二、阅读感受和理解能力的训练
阅读教学的本质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平等对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情感体验,引导学生想作者所想,悟作品之内涵,听弦外之声音,让学生与作者、文本产生共鸣,真正悟其真、其妙、其美,这才是我们的教学目的。阅读以感觉为起点,更多地通过直觉思维的方式,达到对语言直接所指与间接所指的内涵完整而准确地把握与再现。这一目标的完成,朗读教学担负着十分重要的任务。通过朗读把文字化作鲜明的视觉形象再现在学生面前,唤起学生的想象,让学生自觉或不自觉的获得语感,引起感情上的共鸣,进而对文章所写感同身受。像《春》《三峡》这样优美的写景散文,像《藤野先生》《背影》这样感人的叙事散文,以至像《巍巍中山陵》《凡尔赛宫》这样文质俱佳的说明文,都应加强朗读,让学生充分接触文章,去感悟作者在文中表达的内容和思想感情。
阅读理解能力是在阅读感受能力的基础上,深入到文章的字里行间去获取其意义的能力。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由表及里地分析方法,如《挥手之间》一文中机场送别场面的描写,表面上看是写送别的情景,实质上体现的是人民群众关心国家的前途命运、向往胜利和自由,以及对的依依惜别之情等。如果在阅读教学中我们教会学生掌握了这种由表及里的分析方法,那么学生便容易领会文章的主旨,进而真正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理解是对阅读的基本要求,是阅读能力的核心。学生对文章是否有准确完整的理解,可以通过续写或扩写等方式检验,比如,《孔乙己》一文中,孔乙己的最终命运怎样?孔乙己最终会不会醒悟?假如你遇到孔乙己,你会对他说些什么?可以让学生选自己感兴趣的角度进行续写,既检验和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也提高了学生进一步阅读的兴趣。
三、以宽容的评价启发学生“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
课标要求:“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这既是教学的目标,也符合中学生阅读欣赏的实际过程。学生在阅读活动中,由于自身的生活经验、社会阅历、文化积淀、理解角度的不同,往往对同一阅读材料的理解带有自己强烈的主观色彩。苏轼在《题西林壁》中写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诗人移动视线,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山姿,进入视野的庐山形象也就各不相同。但不管从哪一个角度观察,给诗人的总是完美如画的感觉。同理,从不同的角度去解读课文,也会有不同的感觉和发现,正如西方人说:“有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多角度解读课文,就是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面对课文进行理解和阅读。它既可以拓展学生的思维,培养想象力,得到新的启示,更深刻地理解课文,把握思想内容,对课文又有一个全方位的理解,进一步达到有创意阅读的目的。
在多元化的理解中,我们应该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会和理解。而宽容性评价就能起到保护学生的积极性、激活思维、发展能力的作用。比如,老师说:“哪位同学还有别的想法?”“请说出你自己的感受!”“你还有哪些发现?”“你还有什么意见?”“你还有什么补充?”对于学生的回答,我们应该多给予肯定,评价也应该是宽容性的,带有激励性质的。而对于理解有偏颇的,我们则应该给予正确的引导……事实证明:教师的恰当引导和宽容性评价,给学生的阅读提供了可能,也有利于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形成。
语文学习是其他学科学习的基础,如何有效地提升学生阅读的兴趣和能力,是语文教学工作者长期研究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