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人力资源规划的主要方法

人力资源规划的主要方法

时间:2023-05-31 09:11:3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人力资源规划的主要方法,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人力资源规划的主要方法

第1篇

面对宏观经济环境、市场环境和行业环境的快速发展、变化,对中小企业人力资源规划的现状进行分析,发现其存在问题并进行原因诊断,找出具体的制约性因素,进而通过相应的应对对策,减少或者避免人力方面制约因素的影响。从而探索出与中小企业实际相适应的、可有效执行的人力资源规划管理方法。

关键词:

人力资源规划;支撑体系;人力资源需求与供给

中图分类号:

F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4)23008302

在国家经济转型的新时期,中小企业人力资源规划只有与其内部发展管理和外部综合环境变化的实际相一致,并不断进行修正,才能避免中小企业在高速发展中受人才短缺、管理缺陷等人的因素制约。对中小企业来说,人力资源规划管理面临着许多问题,如何解决人力资源规划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是企业推行人力资源规划成败的前提和基础。

1 中小企业推行人力资源规划管理的现状

目前,中小企业在实施人力资源规划管理过程中,存在问题集中表现在企业战略和企业管理理念上,突出表现为对企业人力资源规划的重要性没有清醒的认识、重视程度不够。

1.1 忽视人力资源规划的作用

中小企业把资金、生产和销售看作企业发展的唯一动力,而人力资源的核心地位被忽略。中小企业设立的人事部门的工作局限在薪酬管理、人员招聘和档案管理等内容,中小企业的管理层对做人力资源规划存在着一种普遍性的质疑和困惑,真正意义上的人力资源规划在中小企业还比较欠缺。

1.2 缺乏科学性指导,与企业实际脱离

现在的理论研究者很少涉及对中小企业的人力资源规划管理研究,使其缺乏现成科学理论指导和企业成功经验的借鉴。中小企业在自身发展战略模糊、多变,对企业内外部人力资源需求与供给不清楚的情况下,不顾企业实际情况照搬大公司人力资源规划方法与技术等,致使其人力资源规划脱离实际,生命期短,甚至无法执行。

1.3 支撑体系不完善,实施障碍重重

受外部环境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影响,以及自身问题等因素,中小企业的发展战略模糊、多变,使其人力资源规划没有强有效的战略支撑,发展战略的不稳定性又造成企业的组织结构不断调整、变化,这就更使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性工作复杂多变,对人力资源规划的实施造成制约,使得执行起来障碍重重。

1.4 人力资源规划的可执行性差

中小企业在人力资源规划制定后实施、执行的过程中,受企业发展战略的模糊或不断变化及规划本身缺陷的影响,规划脱离企业实际情况。中层管理人员在人力资源规划实施过程中受知识和技能局限制约不能真正发挥其人力资源管理职能,重业务管理、轻人力资源管理等现象易造成只有人力资源管理部门重视、片面执行规划,这就必然使得其人力资源规划执行起来不接地气,人力资源规划输出结果与规划预期目标南辕北辙。

2 中小企业人力资源规划管理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中小企业人力资源规划存在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企业外部环境和企业内部环境的原因。其根本的原因是受企业内部经营管理环境和条件等影响。中小企业人力资源规划主要受市场环境变化、企业运营环境、企业战略发展规划、专业的技术人才与员工素质等因素制约。

2.1 发展战略的多变性与模糊性

中小企业在成长、发展过程中大多没有稳定的发展战略,特别是在其快速扩张阶段,其过度重视企业的研发与生产、销售管理、售后服务等方面。但在生产、销售、服务管理等方面并没有明确的科学理论和相应人力资源规划管理的成功经验可供借鉴与学习,这就使得其人力资源规划的制定和出台滞后于企业规模的发展,只是简单、被动的根据企业某阶段的侧重板块和销售市场的变化进行人才招聘,就造成了人力资源规划管理的目标性和预见性缺失,必然造成员工需求计划、招聘计划、薪酬福利计划等与之相配套的支撑体系缺乏。

2.2 对人力资源规划管理的认识片面

中小企业的管理层对人力资源规划管理的重要程度、主要内容、制定原则和方法、执行条件等方面缺乏深刻、全面的认识。在制定人力资源规划时简单粗暴,缺乏科学的制定技术与方法,使得人力资源规划制定和实施过程中各部门相互独立、缺乏协作;又对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复杂性和多变性没有清醒、全面的认识等,最终导致人力资源规划与企业发展步伐不同步。

2.3 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缺陷

由于中小企业规模小,其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分工粗、人数少,存在只强调人力资源的使用与管理,人力资源的培训、开发与激励不足。这就使得各级各类员工的特长和潜能不能充分有效的被激发运用起来,也限制了员工职业生涯的规划和发展,在表象上就表现为中小企业的职工流动率远远高于大型企业。正是中小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方法、手段等方面存在的缺陷,使其人力资源规划在制定阶段就存在内容失真、不全面等缺陷,为其执行和实施埋下隐患。

2.4 人力资源管理能力欠缺,水平有待提高

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中精通人力资源规划管理的专业人员少,人力资源业务人员的整体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专业技能需要进行全面、系统的职业培训。一些中层管理者专业知识匮乏,专业性差,缺乏预见性。员工整体素质相对较低是导致规划执行不力的一个重要原因。

2.5 组织内部管理沟通不顺畅

一个规范、有效的人力资源规划的制定过程必然是一个高度复杂的、分工协作的综合过程。企业的中高层管理者和职能部门负责人都要为其贡献聪明才智,制定过程大致有三个阶段:企业战略计划,一系列的专门小组会议,行动计划。而在中小企业这些计划还未能真正落实到实处。没有强有力的战略计划,专门小组会议缺乏相应的讨论,行动计划微乎其微;各职能部门的整合功能小于其职能之和,从而使人力资源规划与生产经营计划出现了不一致性。

3 中小企业人力资源规划的应对对策

人力资源规划不是简单地招人、用人,而要根据企业的发展战略、发展目标、中长期规划以及近期计划等来进行全面的人力资源规划。结合中小企业人力资源规划管理的现状、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等内容,中小企业应主要从以下方面提升人力资源规划管理的全面性和可执行性。

3.1 在明确企业发展战略的基础上,提升对企业人力资源规划重要性的认识

中小企业要在成长发展过程中,制定明确、稳定的发展战略,把人力资源规划的科学实施作为提高效益、实现目标计划的战略高度来认识。各个部门都要把企业的发展战略、发展目标和部门的工作计划、目标统一起来,把部门的工作计划、目标和员工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统一起来。规划协调企业发展中遇到的各种问题,逐步提高人力资源规划的战略地位;针对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和职能部门管理人员强化人力资源规划管理中主要规划内容、规划制定的主要技术与方法以及企业发展阶段和规模特点等方面的专业培训,为制定出符合中小企业发展各阶段实际的人力资源规划提供人力和技术保障,为人力资源规划的有效执行提供管理基础。

3.2 为人力资源规划管理提供完备的支撑体系和平台

中小企业要想提供完善的人力资源规划支撑体系和平台,除了在设立包含薪酬管理、人员招聘、定员定额等内容的人力资源管理职能部门的基础上,增加职能部门间分工协助的综合考核联动绩效管理、激励机制、职业规划等管理内容外,还要建立整个企业的全面人力资源规划支撑体系,如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体系、生产经营计划管理体系、特殊激励福利体系、培训与拓展提升体系等,以全面改善企业员工素质整体偏低的状况。有重点、分步骤的与科研院所合作或者把人力资源管理方面专家请进来,以提升职能部门管理人员综合管理水平和培养高层次、高素质的人力资源规划管理队伍,全面弥补了中小企业的各方面管理缺陷。从而确保人力资源规划制定和实施的成功,为其人力资源规划的实施提供有效运转的支撑平台。

3.3 科学、全面的分析、预测企业人力资源的需求与供给

中小企业未来人力资源的需要是由其组织目标和战略决定的,基于中小企业的发展估计,在对现有的人力资源能力分析和未来需要作出全面的评估后,中小企业管理层要争取为达到其经营规模、经营目标而配备相应的需求数量和结构的人力资源。并根据企业实际发展阶段和规模明确指出需要进行精简的超员超编的领域和部门。并对各级各类人力资源的供给与需求进行对比分析,从而推测制定出能满足企业未来实际情况下人力资源需要的规划方案。科学、全面的人力资源规划不仅能检验现时的人力资源管理是否符合实际,也能为企业未来的人力资源需求与供给提供预测。

3.4 打造中小企业的人力资源信息管理系统

能够导致人力资源规划成功的重要因素就是信息。人力资源信息系统(包括一个追踪求职者的程序,一份技能清单,一个职业规划项目以及员工服务项目)是对组织中的信息流进行整体性的获取、储存、分析和控制,丰富、全面的人力资源信息管理系统可以在最大程度上为人力资源规划提供强有力数据和技术支撑。人力资源规划的模式是实时动态的过程。建立和完善人力资源信息系统,有利于中小企业进行学历背景、能力特长、综合素质等信息收集保存分析和报告,有利于把握整个企业发展走向和洞察整个行业走向,有利于决策者和管理者在编制和调整人力资源规划时能及时准确获得相关的动态信息。

3.5 注重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与发展

中小企业需要实施的人力资源规划是适应企业发展的人力计划,也是为员工提供职业发展的计划。根据“需要层次论”的观点,只有将企业的人力资源规划同员工个人的发展需要和自我价值实现紧密联系起来,将企业人力资源规划的实施与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的实现有机结合起来,才能有效的激励员工干事创业、用心做事。因此,中小企业首先要运用人力资源调查和评估的方法对企业内部现有的人才技能和职务岗位进行评价和分析,并制定工作标准、岗位责任制、工作任务绩效考核标准等,调动现有人力资源的积极性并合理配置现有人力资源。想方设法留住企业核心人才,为他们提供发展平台和自我实现需要,不断丰富其职业生涯规划的内容,如职位、荣誉、福利、待遇等。除此之外,中小企业要力争使企业一直处于不断的发展壮大过程中,这样也能为其人力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和有力保证。

3.6 跟踪与控制人力资源规划实施的全过程

中小企业首先要重点对各部门和全员进行人力资源规划各方面的培训,为各部门能够全面、合理的提出自己未来各阶段的人力资源需求提供保证。然后根据这些人力资源需求制定出的人力资源规划才符合中小企业的发展战略和实际,才能通过其有效实施来为企业的发展壮大提供人力保证。因此,就需要跟踪和控制人力资源规划前的数据信息收集、规划的制定、规划实施与执行等各个阶段。及时发现各阶段发展变化中的偏差并立即采取相应的纠偏措施,这样才能始终保证人力资源规划与中小企业发展战略规划保持融合和一致,从而提高人力资源规划自身运作的有效性。

第2篇

完善人力资源规划的支撑平台;提高人力资源管理者和员工的整体素质;创建灵活多变、动态有序的适合中小企业人力资源规划发展的新模式。

[关键词] 中小企业;人力资源规划;危机;治理

[中图分类号] F276.3[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6-5024(2006)08-0036-04

[作者简介] 刘厚金,华东师范大学法政学院博士生,华东政法学院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公共行政理论与实践、人力资源管理。(上海 201102)

中小企业作为最具有活力的市场主体,在发展区域经济、创造就业机会、满足消费需求以及管理体制创新等诸多方面为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但是,目前由于内外经济环境的迅速变革,中小企业遭遇到前所未有的发展瓶颈。为此,越来越多的企业主、管理层逐渐认识到绩效导向的人力资源管理无疑是突破中小企业发展瓶颈的明智选择。但是,在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管理者普遍对人力资源规划的制定与执行始终存在许多困惑和无奈,使得人力资源规划面临着可有可无与执行不力的困境与危机。人力资源规划不当导致中小企业内部岗位职责不清、人员配置不合理、员工素质结构失衡、发展动力不足等各种问题的困扰,从而束缚了企业发展速度,错失了发展良机。本文试图从当前我国中小企业人力资源规划危机的现状出发,探讨产生危机的原因,并相应地提出了针对危机的治理对策。

一、中小企业人力资源规划危机的现实表象

人力资源规划是企业开展各项后续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的依据,对于整个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的成效具有决定性的意义。人力资源规划就是预测企业未来的目标和环境对人才的要求,以及为完成这些目标和满足这些要求而提供人力资源的过程,其根本目的是通过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促进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当前,我国中小企业人力资源规划面临的危机主要体现在规划缺失严重、脱离企业实际、支撑体系不完善以及执行不力等几个方面。

1.对人力资源规划存在质疑与困惑,规划缺失程度严重。中小企业人力资源规划的危机表现在管理理念上就是对人力资源规划重要性的质疑和困惑。部分中小企业习惯于把资金和技术看作企业发展的唯一动力,一切经营活动均围绕吸收资金和引进技术来展开,而人力资源的核心地位被忽略。大多数中小企业尽管也设立了“人事部”或“人力资源部”,但这些部门的工作人员也仅仅局限在人员招聘和档案管理这些浅层次的人力资源管理内容。真正意义上的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在这些企业基本上不存在,那么,作为人力资源管理基础和前提的人力资源规划更是如此。即使有少数中小企业在做人力资源规划,但在他们中间却存在着一种普遍性的质疑和困惑:明明投入了不少的时间和精力,但为什么人力资源规划并没取得应有的回报?人力资源规划到底重要不重要?等等。还有一些管理者认为“人力资源规划很简单,不就是些招聘、薪酬之类的内容,有时再加点培训方面的东西”、“老总还在拍脑袋定战略,我又怎么搞得出规划(人力资源规划)”、“人力资源规划做了也没多大意义,计划没有变化快,到头来能兑现的也不过十之二三”等。以上便是许多中小企业对于人力资源规划理念的基本写照,正是这种主观意识的作祟,最终导致部分中小企业人力资源规划的缺失。

现实中人力资源规划缺失的中小企业主要可以分为三种类型:一是处于创立初期的中小企业,业务和人员规模比较小,企业内部的分工也不明确,企业考虑更多的是如何生存下来,而不是如何发展的问题,制定人力资源规划对企业来讲没有太大意义。二是企业人力资源处于杂而无序管理阶段的企业,人力资源规划的很多实际工作是一直在进行,但不系统。比如:招聘规划和培训规划等人力资源职能规划,虽然也在进行,但没有统一在一个规划框架下来制定,使各个模块之间不能形成合力,最终导致企业人力成本上升,人力资源不能为战略目标的实现服务。三是家族式或传统式中小企业,企业的竞争和对人才的争夺不是很激烈,企业对人力资源管理的要求也仅仅停留在相关利益群体内部,因此人力资源规划缺失严重。

2.人力资源规划制定缺乏科学性指导,脱离企业发展实际。在人力资源管理研究领域,现有的理论基本上是来自于对管理比较规范的大企业的经验研究。对于这些理论在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的适用性,美国学者通过研究认为,现有的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很少能适合中小企业。由于企业规模小、组织不正规,中小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长期以来很少受到研究者的关注,在人力资源规划方面更是如此。在诸多的人力资源规划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操作中,主要是针对规模大、组织结构健全以及人力资源职能完善的大企业或企业集团,针对中小企业人力资源规划的研究成果以及方法技术很少。这就造成了中小企业人力资源规划过程中缺乏科学的指导与借鉴,使得人力资源规划的技术应用容易出现偏差,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不顾该企业实际情况照搬大企业人力资源规划方法与技术,致使中小企业人力资源规划缺乏适用的环境,脱离实际,生命期短,甚至无法执行;二是盲目进行人力资源规划,不清楚企业发展战略,不了解企业内外部人力资源供给与需求状况,缺少基本的人力资源规划的技术与方法的指导,最终导致整个人力资源规划不具有可操作性。中小企业的人力资源规划不能照搬照抄大企业的规划,而应当立足解决问题,形成具有自身风格和特点的、灵活的规划模式。

3.人力资源规划的支撑体系不完善,规划的实施障碍重重。完善的人力资源规划制定程序应该包括:企业战略确定、内部人力资源现状分析、各部门岗位定编状况和需求分析、制定企业1-3年人力资源规划、制定人力资源规划执行计划及评估。当前,中小企业人力资源规划支撑体系的不完善,致使人力资源规划工作无法实施。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中小企业战略模糊,使人力资源规划受到方向性的制约。企业战略规划应当是人力资源规划的一个根本前提。但是,外部环境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导致中小企业战略模糊,甚至战略缺失。所以,在进行人力资源规划时就会产生规划依据不够充分和明确的弊病。二是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基础相对薄弱,人力资源规划缺乏有力的支撑。一方面,战略的不确定性会带来相对频繁的组织结构调整,使得人力资源的基础性工作(如职位分析、考核等)更为复杂多变;另一方面,中小企业一般“重业务、轻管理”,再加上人力资源管理相对滞后于业务管理,资源配置也不够充分,从而人力资源管理很难形成系统、完整、成熟的支撑体系。在这种情况下,中小企业人力资源规划的实施障碍重重。

4.人力资源规划的执行不力,规划的预期目标难以实现。据《东莞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状况调查报告》显示,被调查企业的战略与规划执行力普遍偏低,仅有40%的企业能够将已经有的规划执行下去,多数企业无法执行或者执行不到位。作为战略规划之一的人力资源规划更是如此。人力资源规划执行不力主要有三种情况:一是在人力资源规划执行的过程中,由于市场环境的变化无常,企业发展战略也随之调整,可能造成人力资源规划不能适应企业发展战略的变化要求而无法执行;二是在人力资源规划执行过程中,由于规划的制定本身存在缺陷,脱离企业实际情况,使得规划的可执行性较差;三是人力资源规划执行过程中需要决策者、业务部门、人力资源部门之间的密切协作,而实际工作中,多数中小企业的直线经理尚未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人力资源管理职能,业务管理与人力资源管理分离。这种“两张皮”的现象容易造成规划工作中人力资源部门一头热,致使规划的输出大打折扣,可执行性较差,预期目标难以实现。

二、中小企业人力资源规划危机的内在原因

我国中小企业人力资源规划危机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企业外部的原因,也有企业内部的原因。本文主要从微观管理的角度分析中小企业内部人力资源规划危机产生的如下原因。

1.企业发展战略的多变性与模糊性,导致规划缺少应有的目标导向

在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活动中,应以战略目标为指导原则和出发点,确保人力资源政策的正确性与有效性。因此,人力资源规划的前提是首先要明晰企业发展战略,而后才能分解到人力资源方面,随后才会有员工需求计划、招聘计划、薪酬福利计划等与之相配套的支撑体系。然而,中小企业一般缺乏比较明确的发展战略,尤其在快速扩张阶段,往往涉足于不同的业务领域,其中不乏许多新兴产业。而这些新兴产业在研发、营销、管理、服务等各个环节没有成熟的经验可以借鉴,尤其是一些新开拓的项目,定岗定编工作不像传统业务那么成熟。因此,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也不可能有明确的规划,视企业自身的发展和市场的变幻而定,缺乏应有的目标导向。

2.对人力资源规划认识的偏差,导致规划脱离企业实际

中小企业对人力资源规划认识上的偏差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大的方面:一是对人力资源规划的重要性、内容、制定方法、程序、原则等认识和理解的不全面。一般而言,做好人力资源管理必须经过三个先后相继、相互影响的重要步骤:明确企业战略规划、制定人力资源规划以及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与具体执行计划。企业的整体发展战略目标决定了人力资源规划的内容,而这些内容又为建立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制定具体的人员补充计划、人员使用计划、人员接替与晋升计划、教育培训计划、评估与激励计划、劳动关系计划、退休解聘计划等提供了方向指引和依据。然而,中小企业的决策者和人力资源管理者没有充分认识到人力资源规划的重要性,也就不可能科学地掌握制定规划的关键技术与方法。继而,在人力资源规划具体制定和实施过程中缺乏足够的认识,各级部门主管和直线经理也未能有效地予以配合。二是对人力资源规划制定的内外部环境缺乏回应,对其复杂性、多变性认识不足。未来企业的经营环境将是:市场变化更加迅速,产品生命周期越来越短,消费者偏好的多元化趋势更加明显,企业因此而进入白热化竞争阶段。在整个的角逐中,自主知识产权或核心技术、管理与市场营销能力、业务创新构成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优秀的人力资源绝对是这场战争中制胜的关键。这就对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尤其是处于基础性的、计划性的中长期人力资源规划提出了更高的挑战。如何使人力资源规划既能适应市场变化导致的人力需求,又能摆脱固定人力架构造成产品成本过高的缺陷,则是人力资源规划所面临的核心问题。

3.人力资源管理的缺陷,限制了规划的制定、实施与持续发展

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上的缺陷,是造成规划危机的主要因素。当前,我国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缺陷主要存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由于企业规模中等偏小,职能部门的划分较粗略,部分企业甚至没有设立独立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有的企业虽然设了独立的人事部门,但往往分工粗、人数少;二是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可能是健全的,但领导的个人意志往往凌驾于制度之上,使得制度形同虚设;三是普遍存在着人力资源使用的短视现象,即只强调人力资源的使用与管理,不注重人力资源的培训、开发与激励。在这种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下,员工是被动的,限制了他们的特长和潜能的充分发挥以及员工职业生涯的发展,因此中小企业员工流动率较高。由于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缺陷的存在,人力资源规划不可避免地存在缺失、规划不全面、无法实施等状况。

4.专业管理者短缺与员工素质不高,制约了规划制定与执行的绩效

尽管大部分中小企业都设立了人力资源管理的职能部门,但其职能的行使普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整体素质不高,专业人员很少,专业知识储备不足,专业技能较低;二是缺乏系统的职业培训;三是许多人力资源管理者土生土长,没有受过良好的专业培训,没有经过正规大公司的熏陶,眼界不高。人力资源管理是一项非常独特的工作,对个人素质、领悟能力和学习能力要求都很高,尤其是人力资源规划的制定,更需要战略的眼光与沟通协调能力。单纯依靠原理、技术或数据处理的培训造就的人力资源管理者所制定的人力资源规划往往缺乏执行上的可行性。因此,高素质、高层次人力资源管理者的缺乏也是中小企业人力资源规划危机的重要影响因素。除此之外,员工整体素质相对较低也是导致规划执行不力的一个重要原因。例如,当前我国部分中小企业员工文化素质低,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缺乏。据统计,全国大型企业每百名职工中拥有的大专以上学历的人员为10.46人,中小企业仅2.96人,只相当于大型企业平均水平的28%。

三、中小企业人力资源规划危机的治理对策

人力资源规划是组织持续发展的保障,其重要性对于寻求发展壮大的中小企业尤为突出。然而,科学制定并有效实施人力资源规划并不取决于公司规模的大小,最为关键的是能否依据企业的发展战略和经营管理特点制定出适当策略。针对中小企业人力资源规划危机的表象与原因,笔者认为改善规划危机的治理对策主要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明确企业发展战略,强化对规划的科学认识,促进人力资源规划与企业战略融合

解决当前我国中小人力资源规划缺失与脱离企业发展实际的主要措施就是要明确企业的发展战略,强化管理者对人力资源规划的科学认识,促进人力资源规划与企业战略的融合。明确企业发展战略要求根据中小企业的生命周期与实际经营情况,确定发展的分期战略。如果长期战略由于市场外部环境的变化难以确定,也应该确定短期或年度企业发展的方向。科学全面地认识人力资源规划是治理中小企业人力资源规划危机的一个有效途径。具体来说,首先要提高人力资源规划的战略地位,企业经营决策层要高度重视,并将其纳入到企业整体发展战略中去;其次要加强人力资源规划的内容、方法和技术以及中小企业规划制定的特殊性等方面的培训,确保人力资源规划的制定和实施切合企业的发展实际。人力资源规划与企业发展战略的融合是中小企业人力资源规划发展的最高境界,人力资源规划的实施最终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与壮大,避免企业内部各种人力资源损耗的滋生和蔓延。

2.推进人力资源管理变革,健全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完善人力资源规划的支撑平台

持续推进人力资源管理的变革,健全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主要是革除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缺陷,为人力资源规划的制定与实施创造良好的运行环境。中小企业人力资源规划必然蕴含着对人力资源管理旧模式的扬弃,甚至是全新模式的构建。这一过程就是人力资源管理剧烈变革的过程。伴随着利益的调整以及对原有习惯的固守,人力资源管理的革新往往会遇到来自各方面的巨大阻力。但是,只有实施有效的变革才能为中小企业人力资源规划建构运转良好的支撑平台。完善的人力资源规划支撑平台,除了其职能部门固有的职位分析、职位设置、绩效管理、激励机制、职业规划等工作之外,有些甚至超出了人力资源管理的领域,比如计划与预算管理体系、企业目标管理体系等。

3.加强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队伍的培养,提高中小企业员工整体素质

加强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队伍的培养也是改善其人力资源规划危机的重要途径。由于企业所面临的外部环境的强烈竞争性,使得人力资源规划的制定更为复杂,这样就要求中小企业人力资源规划的制定者应具有高超的战略思维与良好的实际操作经验。因此,加强培养高层次、高素质的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队伍,提高其整体性的专业素质成为人力资源规划成败的关键。除此之外,改善当前中小企业员工素质普遍偏低的状况,也能大大促进企业员工对人力资源规划活动的观念认同与执行配合。

4.积极开拓新思路,创建灵活多变、动态有序的适合中小企业人力资源规划发展的新模式

由于当前我国中小企业生存环境的多样性与复杂性,要改善其人力资源规划的危机,我们应该积极探索适合中小企业人力资源规划发展的新思路,建立灵活多变、动态有序的创新模式。例如,建立弹性人力资源规划制度与建立多层次、多视角的人力资源规划主线。所谓弹性人力资源规划就是基于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重新评估并规划企业的人力资源,形成一个一般性的人力资源组合,以便在保证企业核心竞争优势的前提下,随时满足由于外部经营环境变化而导致的临时性人力需求目标。所谓建立多层次、多视角的人力资源规划主线主要是指随着视角的改变和关注问题的不同,人力资源规划可以同时拥有多条主线,这些主线可以独立平行,也可以相互交叉。人才招募、人才培养、模块建设、员工关系、利益协调、“空降兵”生存,甚至人力资源变革管理都可以作为人力资源规划的主线条。多条主线的交织构建成一个有效的系统,通过对相互交织的主线进行分析,就可以从不同的维度折射出人力资源管理的内部细微结构,让中小企业在进行人力资源决策时对问题把握得更为精准。只要从上述规划主线的思路出发,即使企业缺乏战略或者战略不清晰,管理者也可以通过转换视角从不同的层面重新审视企业管理系统,寻找并定位人力资源的相关问题,据此制定人力资源规划。

总之,管理者必须正确识别中小企业人力资源规划危机的表象,透彻分析其内在原因,在此基础上,科学制定并有效实施针对性较强的治理对策。如此,中小企业人力资源规划就能够摆脱战略割裂与脱离实际的困境,运转有效的规划活动必将促进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的进展。这些人力资源的良性运作都将有助于我国中小企业突破发展瓶颈,迎接新一轮跨越式发展。

参考文献:

[1][美]加里・德斯勒.人力资源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2][美]詹姆斯・W・沃克.人力资源战略[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3]黄新.论中小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J].湖南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2).

[4]李前兵.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实证研究[J].财贸研究,2005,(3).

[5]牛凯兵.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瓶颈:认识与机制[J].企业活力,2004,(8).

[6]郑海航,吴冬梅.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三维立体模式[J].中国工业经济,2002,(2).

第3篇

关键词:企业 人力资源规划 企业发展

1 人力资源规划教程框架内容

由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出版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培训教程中的关于三级、二级以及一级中关于人力资源规划的内容:一级主要是专门针对高级或人力资源总监的;二级主要为中级以及主管管理者安排的;三级是主要针对的资源管理中的一般管理者。

第一,应当严格按照行政管理理论中的层级理论编写教程,同时还应当充分体现职务与责任相符以及实务与理论相结合的原则。第二,人力资源规划不仅仅是人力资源一个部门的事情,其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关系。第三,人力资源规划与其他五个模块具有整体以及紧密的关系。

2 人力资源规划内容

2.1 狭义的人力资源规划 第一,人员配备计划:为了实现企业内部人员的最佳配置,企业应当根据内外环境的变化而采取不同的人员管理措施。第二,人员补充计划:为了有效的完整以及改善企业中人力资源的数量、质量以及结构,企业都会根据组织运行的实际情况,对于将来可能产生空缺的职位进行补充。如果没有一个合理的科学的弥补计划,就可能由于某个职位的空缺或找不到合适的人选而给企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第三,人员晋升计划:企业在制定职务晋升方案的时候,都应当充分考虑企业的目标、人员的需求以及内部人员的分布等实际情况。对于员工来讲,职位的晋升同时也标志着责任与权限的增加。在企业中,人员晋升计划是最直接也是最有效的激励员工的方式。

2.2 广义的人力资源规划 广义的人力资源规划,除了包括上述三种人员计划外,还包括以下四类计划:第一,员工职业生涯规划:企业通过制定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可以有机的将企业发展与个人发展结合起来,可以形成企业发展带动员工发展,而员工发展促进企业发展的良性循环,从而在提高员工综合素质的同时为企业创造更多的效益,同时还能有效的开发、激励以及留住人才。第二,员工的薪酬激励计划:通过实施此计划,可以更好的选择薪酬激励的措施和方法以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实施此计划除了保证企业、人工的成本符合企业经营现状外,还能够充分的发挥薪酬的激励功能。第三,人员培训开发计划:为了使得员工技能的发展适应企业的发展目标,企业会定期对员工进行有计划的培训,关于培训的策略方案就是人员培训开发计划。其内容包括:培训目标、培训人数、培训的方式方法以及内容、培训费用的预算等。第四,其他计划:如:员工援助计划、安全生产计划、劳动组织计划以及劳动卫生计划等。

2.3 制定人力资源规划的基本原则 第一,与内外环境相适应的原则:在市场经济中,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会遇到一些不确定性因素带来的风险,因此,为了将不确定性风险对企业造成的损失降低到最小,企业的管理者应当具有前瞻性,并且能够及时的预测、分析内外环境变化对企业产生的影响,这也是人力资源规划的基本要求之一。第二,保持适度流动性的原则:适度的人员流动,不但能够有效的改善员工队伍的质量、结构等,还能更好的开发以及利用企业的人力资源,在提高人力资源有效性的同时促进企业稳定、健康的发展。第三,确保人力资源需求的原则:人力规划中需要解决的最核心的问题就是人力资源的供给保障问题。为了保证人力资源能够满足企业的发展需求,人力应当对人员的流动情况、供给状况以及人员流动的损益进行预测和分析。第四,与战略目标相适应的原则:为了实现企业资源能够有效的保证企业目标的实现,人力资源规划必须服从于企业的发展规划。

2.4 制定人力资源规划的基本程序 第一,调查、收集和整理与企业战略决策和经营环境相关的各种信息。其信息包括内部信息(如:产品结构、市场占有率、消费结构、技术装备情况等)和外部信息(如:政治、经济以及法律因素、经营环境以及社会环境等)。第二,为了给预测工作提供准确而详实的资料,应当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确定人员规划的期限并且充分掌握现有人力资源的情况。第三,在分析影响人力资源需求和供给因素的基础上,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并且以定量为主的各种科学的预测方法,预测企业人力资源的供给情况。在整个人员规划中,这也是最难也是最重要的一环。第四,人力资源规划活动的出发点以及终极目标就是达到资源的供求协调平衡。对此,应当制定人力资源供求协调平衡的总计划以及各项业务计划,并提出相应的实施措施。第五,对人力资源规划进行评价和修正。为了了解人力资源规划对企业经营的影响,应当对规划进行有效的评价。由于人力资源规划是一个动态的开放的系统,应当对其各阶段的成功以及最终结果进行监控、监督、协调以及评价。根据信息的反馈情况适当的修正规划,以更好的促进企业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赵福林,刘久涛.浅析现代企业人力资源规划[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09(11).

[2]赵君,梅小敏.企业人力资源需求预测分析[J].社会科学家,2006(S2).

第4篇

关键词:市场;人力资源;规划编制

在我国经济社会进入新常态的今天,企业组织的竞争日趋激烈,以人为本的理念已更多地浸入组织管理之中,人力资源已经成为组织最为重要的资源,是组织获取竞争优势的重中之重。中国有句俗语“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在整个人力资源管理活动中,人力资源规划起着基础性和指导性的作用,因此,组织要生存和发展,人力资源规划是必须首要解决的问题。

一、编制人力资源规划的意义

人力资源规划,也叫人力资源计划,是系统评价人力资源需求,从而拟定一套措施,使组织稳定地拥有一定质量和必要数量的人力,求得人员需求量和人员拥有量之间在组织未来发展过程中的相互匹配,以实现包括个人利益在内的组织目标的活动。

人力资源规划从产生到现在已经有几十年的历史了。从现代工业组织产生以来,人力资源规划就成为了一种管理活动。二十世纪初,人力资源规划的关注点主要集中在生产工人,如何提高工人的生产效率是关注的热点。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管理意识的改变和管理水平的提高,特别是对生产必须的自然资源的有限性和生产性人才的必要性的认识,人力资源规划工作的复杂性也随之提高。经过六十年代的人才供求平衡的研究,到八十年代管理接班人计划、精简计划、组织再造与兼并收购等方面的注重,人力资源规划与组织战略有效地结合起来,人力资源规划的研究日益深入,对组织发展的作用日益凸显。具体说来人力资源规划的作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人力资源规划是组织发展战略与运作之间的衔接点。组织的战略规划包含人力资源规划、财务规划、产品规划、市场规划等,人力资源规划可以协助组织在财务目标、产出目标、产品结构、技术和资源需求等方面完成组织预期的目标。一般而言,组织在确定了业务发展计划后,人力资源规划人员帮助组织设计出切实可行的组织结构,并确定所需要的员工数量和种类,进而设计具体实施方案以达到实现组织战略之目的。

二是人力资源规划是协调组织人力资源需求与供给平衡的契合点。变化是市场不二的法则,组织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并得以发展,必须面对不断变化的市场做出敏捷的反应。对于一个动态组织来说,人力资源需求和供给的平衡不可能自动实现,因此就需要通过人力资源规划的供求预测予以调整,甚至在变化之前及时制定出应变措施已达到消除差异实现平衡之目的。

三是人力资源规划是各项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活动的起点。人力资源规划是任何一个人力资源管理方案得以成功实施的首要步骤之一。在组织的人力资源管理活动中,人力资源规划不仅具有先导性和战略性,而且在实施组织目标和规划的过程中,还能够不断调整人力资源管理的政策和措施,指导其他各种人力资源管理活动,对人员的招聘选拔、报酬福利、教育培训等各种活动的目标与实施做出具体而详尽的安排,以实现系列人力资源管理效用之目的。

四是人力资源规划是人力成本的降低点。虽然人力资源对组织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是他在为组织创造价值的同时也给组织带来了一定的成本开支。通过人力资源规划,组织可以将员工的数量和质量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从而节省人工成本支出,实现人力资源理性管理之经济目的。

五是人力资源规划是员工生产动力的生长点。员工的职业生涯设计和职业生涯发展规划都是在人力资源规划的协助下进行的。借助于合理的人力资源规划,员工能有更多的机会预见到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前景,能有更多的机会参加有利于提升自身素质和工作能力的培训,这样会使员工满意度增加,从而获得一系列意想不到的理想结果,比如较低的缺勤率和流动率,较少的工作事故和更高的工作质量等。

二、编制人力资源规划的内容和方法

人力资源规划根据时间长短,可以划分为两种,即战略性人力资源规划和战术性人力资源规划。战略性人力资源规划主要考虑的问题是人力资源管理的总体目标和配套政策,它从实现组织目标的角度出发,人力资源应该发挥什么样的作用,而且人力资源规划与组织经营计划相吻合,针对组织的各种战略,诸如战略性扩张及收缩、战略性裁员、战略性外包、战略性重组、战略性转移等,制定相应的人力资源规划,并有效地服务于组织战略。战术性人力资源规划主要是为了当前发展需要,较多地考虑微观因素,为达到组织战术目的而制定的人力资源计划,它主要包含以下几方面内容。

岗位职务规划:主要包括组织的结构设计、职位设置、职位描述和任职资格要求等内容,目的是解决组织定岗定编问题。要依据组织远期近期目标,劳动生产率、技术设备工艺等状况确立相应的组织机构、工作标准与规范,进而制定定岗定编计划。

人员配置规划:主要包括组织中每个职务的人员数量、职务变动以及职务人员空缺等内容。具体由人力分配规划、人员晋升规划、调配规划、招聘规划、退休解聘规划等组成。

人员补充规划:该计划目的在于使中长期岗位职务空缺能从质量和数量上得到合理补充,做好人员预测,从人员经验、培训、年龄等各方面适应要求。

教育培训规划:教育培训规划的目的是依据组织发展的需要,通过各种教育培训手段,为组织培养当前和未来所需要的各级各类人才。包括挑选现有员工进行专业知识和工作技能培训,积极涉猎社会上稀缺、组织未来急需的人才等方面。

薪酬激励规划:该计划是为了减少人才流动,提高员工士气,改进员工工作绩效,同时确保组织的人工成本不超过合理的支付限度。一般包括工作政策、激励政策和福利政策等。

职业生涯规划:一般包含个人层次和组织层次两个层面。个人层次的职业生涯规划就是个人为自己设计的成长、发展和不断追求满意的计划。组织层次的职业规划是指为了增强组织成员满意感,而制定有关协调组织成员个人的成长与组织的发展相结合的计划,它强调两者的协调配合,在实现组织目的的同时,实现个人价值。

人力资源规划的编制一般包含以下几个步骤。一是编制人力资源规划的分析阶段,这一部分是编制人力资源规划的前提,即对组织所处内外环境的分析。外部环境包括劳动力市场的供求状况、政策法规等,内部环境包括组织战略目标、主要经营活动以及现有人力资源状况等。

二是人力资源供给需求的预测。需求预测主要进行人力资源数量、质量、结构方面的预测,即为达到组织战略目的,需要多少数量员工,年龄、专业、教育程度、工作经验等方面标准怎样等。供给预测是指对组织现有人员状况作出清晰了解,同时要考虑员工的辞职退休等变动因素。在此基础上明确组织所处的人力资源供需状况,即供大于求、供不应求、或供求相等,从结构数量等方面寻找供需均衡的契合点。

三是规划的制定。即根据人力资源供需情况制定人力资源规划,包含以上提到的岗位、配置、补充、培训等各种规划。需要注意的是,规划的制定不是一蹴而就的,往往需要反复研讨、调整,才能达到为实施组织战略服务的目的。

四是人力资源规划的评估。即对规划的有效性进行评估,从是否达到目的,有何问题,原因在哪里等方面进行,并作出报告。

第5篇

关键词:人力资源;优化配置;规划

中图分类号:F272.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4-00-01

一、人力资源部主要工作

人力资源部目前主要工作包括:人力资源规划、招聘管理、员工培训管理、员工绩效管理、薪资福利管理、人才队伍建设、人力资源基础工作这主要的七部分。

二、人力资源优化配置思路

作为一名人力资源工作者,根据综上所述的工作职责,针对关键性的几点提出自己的一些工作思路和想法:

1.制订、实施总体人力资源规划。HRP是一项系统的战略工程,它以企业发展战略为指导,以全面核查现有人力资源、分析企业内外部条件为基础,以预测组织对人员的未来供需为切入点,内容包括晋升规划、补充规划、培训开发规划、人员调配规划、工资规划等,基本涵盖了人力资源的各项管理工作,人力资源规划还通过人事政策的制定对人力资源管理活动产生持续和重要的影响。

将发展规划细化为长期、中期和短期人力资源规划。短期规划定为3-6个月,将中期规划定为6个月-2年,长期规划则定为2-5年。公司人力资源部正式制定人力资源规划前,必须向各职能部门收集公司整体战略规划数据、企业组织结构数据、财务规划数据、市场营销规划数据、生产规划数据、新项目规划数据、各部门年度规划数据信息。整理企业人力资源政策数据、公司文化特征数据、公司行为模型特征数据、薪酬福利水平数据、培训开发水平数据、绩效考核数据、公司人力资源人事信息数据、公司人力资源部职能开发数据。人力资源规划专职人员负责从以上数据中提炼出所有与人力资源规划有关的数据信息,并且整理编报,为有效的人力资源规划提供基本数据。

我们做人力资源规划可分为以下几个步骤:收集有关信息资料、人力资源需求预测、人力资源供给预测、确定人力资源净需求、编制人力资源规划、实施人力资源规划、人力资源规划评估、人力资源规划反馈与修正。

2.建立人员招聘机制。主要分为内部招聘和外部招聘。我个人认为招聘主要考虑几个因素: 内部提升或向外征聘以何者为先?外聘选用何种方式?外聘所选用的人力来源如何?有无困难?如何解决?如果是内部提升或调动,其方向与层次如何?在招聘前形成书面报告,在招聘后进行总结。外部招聘要建立与对口院校长期合作机制,人力资源部专人负责与此类院校保持联系,对优秀学生进行企业宣传,将有意向的学生纳入实习、工作的招聘数据库中并且每年固定时间进行校园招聘,吸纳优秀毕业生。

3.实施绩效考核管理制度。一般而言,内部因为分工的不同,对于人员的考核方法也不同,在提高、公平、发展的原则下,应该根据员工对于公司所做出的贡献作为考核的依据。这就是绩效考核的指导方法。绩效考核计划要从员工的工作成绩的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对员工在工作中的优缺点进行策定。不但要分出不同的职位等级,在同级别职位中也形成不同等级,比如普通部员分为优秀、中等和一般三个等级,绩效考评结果存入个人档案,并根据表现对这三种等级进行转换从而提高工作积极性和能动性。

4.制订培训管理机制。人员培训计划的目的是为了培养人才,加强对员工进行专业知识及工作技能培训。人员的培训内容,可包括:

(1)第二专长培训:以利于企业弹性运用人力。

(2)提高素质培训:以帮助员工树立正确的观念及提高办事能力,使之能担当更重要的工作任务。

(3)在职培训:适应社会进步要求,以增进现有工作效率。

(4)高层主管培训:进行管理能力、管理技术、分析方法、逻辑观念及决策判断能力方面的培训。

另外对应届毕业生培训和骨干业务人员要进行特别培训。尤其是骨干人才的培训,骨干人才是公司少量的且未来极需的人才,进行专业化培训以避免企业中这种人才的缺乏。应届毕业生要进行入职培训,调配到相应岗位要进行业务培训。培训后要填写培训统计表与绩效考核表一并存入个人工作档案。

5.进行合理化人员配置。项目应有专门的人力资源专员,项目人员出现调动、到岗、离职等情况及时反馈回机关人力资源部。项目员工培训、绩效要形成档案记录,随时归档,做到每个人的工作有可追溯性。项目人事专员协助公司人力资源部对项目员工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职业生涯的规划一方面包括企业了解员工的能力、个性、兴趣、发展愿望,另一方面要帮助员工了解企业。企业要将个人发展愿望和企业的发展方向相结合,企业要给予组织上的支持,并提供职业生涯规划的工具和信息的支持。这样不仅减少了企业人员的流动性,而且将员工职业生涯的眼罩摘掉,明确自己的前途和发展方向。

合理调整生产一线,要按照精干、高效的原则,把不适应生产一线工作的年老体弱人员调整出来,把身强力壮的人员充实到一线岗位上去,使一线的职工队伍始终保持精兵强将的态势,以保证一线人员能有旺盛的精力去完成各项生产任务。要根据实际需要,参照一线的人员数量和工作量,按比例配置辅助人员,使之既能保质保量,按时完成生产任务,又不浪费劳动力。

在人力资源配置过程中,要打破工人、干部的身份界限,真正做到能者上,庸者下。同时也应打破大中专毕业生必须分配到管理岗位上去工作的观念,可以把他们分配到一些技术含量较高的工人岗位上去工作。让他们在实践中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用他们掌握的理论知识去弥补实践中的缺陷,以促进相关岗位的技术进步。

6.考核标准制度化。做到有制度可依,一切按制度办。人力资源管理在公司运营中的价值是促使员工获得一个健康的心态与积极的人生,它应提倡员工共同受益与承担的原则,即互相之间没有必然的服从与应当作为,在平衡这种关系当中,严格的制订这种尊重与分享的规则,必不可少,但所有事情的运行仍需沿循公司的流程,即业务处理的流程与日程须得到彻底的执行,如果未如此,则公司可以考虑放弃这样的员工。

三、总结

公司管理理念是重落实、负责任、求卓越。在这种理念基础上的人力资源管理,要把个人的价值与公司的价值有所结合,并且推动个人进行更广阔的发展。在公司的人力资源规划中必须充分注意与公司文化的融合与渗透,保障公司经营的特色,以及公司经营的战略的实现,和组织行为的约束力,只有这样,才能使公司的人力资源具有延续性,具有自己的符合公司的人力资源特色。

参考文献:

第6篇

摘要:本文主要对编制人力资源发展规划进行了论述。认为其规划的内涵主要包括:人力资源规划应考虑的层次、规划应遵循的原则、规划的步骤、规划的动态性管理等。重点强调人力资源发展规划关键在于实施中,要根据企业的生产变化情况实行动态管理,使之更加贴近生产,从而为企业持续、健康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 :人力资源规划 编制 思考

人力资源规划是一种战略规划,着眼于为未来的企业生产经营活动预先准备人力,持续和系统地分析企业在不断变化的条件下对人力资源的需求,并开发制定出与企业组织长期效益相适应的人事政策的过程。它是企业整体规划和财政预算的有机组成部分,直接关系着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企业的发展。

一、人力资源规划应考虑的层次

人力资源规划的制定是指导如何支配运用人力资源以实现目标的方法与手段。在做人力资源规划前,必须思考三个层次的问题:第一层次,企业的发展目标是什么?为实现这一目标,人力资源如何进行代谢和替换?组织结构如何变化?第二层次,我们的人力资源现状如何?在人力资源方面有何需求?如果存在用人短缺如何补足?第三层次,公司是否有足够的员工?公司是否合理利用了现有的员工?公司是否需要开发现有员工的技能?

二、制定人力资源规划应遵循的原则

制定人力资源规划必须遵循以下原则:一是基于业务目标需求,保证重点领域、重点业务原则;二是根据可行性原则,通盘考虑人力资源供求总量以及时间相匹配的原则;三是必须考虑人均效率提高的原则;四是实事求是原则;五是根据人员历史数据和现状分析原则。

三、人力资源规划的目标

人力资源规划是为了确保组织实现下列目标:

第一,得到和保持一定数量具备特定技能、知识结构和能力的人员;充分利用现有人力资源。

第二,能够预测企业组织中潜在的人员过剩或人力不足。

第三,建设一支训练有素、运作灵活的劳动力队伍,增强企业适应未知环境的能力。

第四,减少企业在关键技术环节对外部招聘的依赖性。

四、人力资源规划的步骤

第一,根据企业的发展规划,结合企业各部门的人力资源需求报告进行盘点,确定人力资源需求的大致情况,进而制定人员配置计划。所谓的人员配置计划,即阐述了企业里每个职务的人员数量、职务变动以及职务人员的空缺数量。通过制定人员配置计划,我们可以比较明确地了解企业未来的人员数量和素质构成,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具体可行的参考。

第二,编制职务计划。职务编制计划应该根据企业的发展规划,结合企业职务分析报告的内容来编制。企业发展过程中,除原有的职务外,还会逐渐有新的职务诞生,因此,在编制人力资源计划时,不能忽视职务计划。职务编制计划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企业的组织结构、职务设置、职务描述和职务资格要求等内容,描述了企业未来的组织职能规模和模式。

第三,合理预测各部门人员需求。在人员配置和职务计划的基础上,合理预测各部门的人员需求状况,包括人员需求的职务名称、人员数量、需要到岗时间等等。这一步骤是整个人力资源规划中最为重要,而又最困难的一部分,因此要加以认真严格地对待。

第四,确定员工供给状况。人员供给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公司内部提升,二是从外部招聘。

第五,制定人力资源管理政策调整计划。该计划中要明确阐述人力资源政策调整的原因、调整步骤和调整范围等。

第六,编制人力资源费用预算。费用预算包括招聘费用,员工培训培训费用,工资费用,劳保福利费用等等。

第七,编制培训计划。培训计划中要包括培训政策、培训需求、培训内容、培训形式、培训效果评估以及培训考核等内容,每一项都要有详细的文档,有时间进度和可操作性。培训计划的制定是为了提升企业现有员工的素质和能力,从而适应企业的发展。从一定程度上来说,培训计划的制定也是为了促进企业的发展。

五、人力资源规划的动态性

第7篇

关键词:人力资源规划 煤炭型企业 发展战略 企业文化

中图分类号:F2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5)09-241-03

在“新常态”经济时代背景下,煤炭企业(以下简称企业)面对着更加严峻的竞争,竞争的主要内容就是人才。企业管理者不但要认识到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更要把人力资源管理提升到企业发展战略高度进行规划。因此,煤炭企业确立人力资源规划,不但符合实现人力资源持续发展的要求,同时也是实现企业的总体战略目标的必经阶段。更值得一提的是,在确立人力资源规划的进程中,要关注人力资源规划的调整和保障机制的建立,才能使规划有效地实施。

本文以人力资源规划相关理论和方法为基础,分析了企业的发展环境和人力资源现状,在既有的人力资源规划方案的基础上提出优化方案、支撑策略、评估调整机制和保障措施,具有一定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一、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弊病

1.企业成员的平均年龄偏大、长病及长伤的员工虽然在单位人员编制范围之内,但在实际生产过程中难以达到岗位要求,同时,近年来新增的年轻员工工作经验不足,难以独立作业,导致人员相对富余的同时,也体现出缺员现象。

2.影响公司发展的重要原因就是缺乏复合型人才,尽管企业的专业技能人才和操作人才数都在不断增长,员工的学历更高了,然而企业缺乏能够掌握专业技能和管理能力的人才,更缺乏在技术发展方向、创新路线指引上提供更好意见建议的人才。

3.受地理位置及薪酬水平限制,企业在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方面存在一定困难。适当地进行战略人才储备,可能会增加当期的人工成本。

二、人力资源管理面临的主要课题

以往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具有行政性和事务性两种特征,现在的企业正向着战略性和专业化发展。因此,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流程和制度也要不断地更新发展。

1.通过建立内控体系,巩固人力资源管理流程和制度,使制度发挥显著的作用。在人力资源管理中事务性的工作和操作性的工作占有很大的比例,所以实现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可以使管理工作更加顺利,高效的实施。与此同时,要不断提高管理职能的专业化水平。完善工作人员的发展、晋升制度,增强奖励和绩效职能。

2.需要不断增强人力资源管理的观念。企业现在针对四类人才提出了新的理念,还需要完备整体性和导向性,使所有的员工都接受。企业领导要成员通过自己在企业的职务来体现在企业的价值,摒弃不健康的价值观念,落实企业对成员的要求和企业发展。

3.明确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功能急需进行。企业的发展壮大需要人力资源部门去聘任、培养,奖励和留住企业所需的相关人才,而不是把工作的重点放在行政工作和事务工作上。因此,人力资源部门应该进一步明确它的“政策中心、管理中心和服务中心”的功能以及在各个分公司的“执行中心”的功能。

4.完善内部培训系统。由于企业内部培训系统的缺陷,又不具有外部师资库,造成企业培训人员不多,全体员工不能享受完整并且专业对口培训。因此,企业要完善培训系统,利用外部师资库,培育造就企业需要的各种专业人才。

5.完善职业规划。企业要帮助和鼓励员工制定员工职业规划,使员工具有长远发展的目标,确定自己未来的发展空间。

三、人力资源规划目标

依据企业战略目标,设置了相应的近五年人力资源战略的规划,主要实施“以人为本”的管理观念,关注人力资源的拓展,确立新的人力资源拓展和管理体系,其中包括以下几方面:岗位分析、薪资管理、绩效管理。落实这些基本的工作,实现管理的制度化和精细化,竭尽全力地创建学习性的组织,为企业员工提供更佳的工作环境,形成员工积极参加、人才展露的局面,进而不断地激发员工的潜在能力,最终使员工与公司共同发展进步。

1.确保公司各项业务持续发展。要以企业战略发展为中心进行人才招聘和培训,形成更加科学高效的选拔人才和任用人才体制。再加之有序发展的职业途径、更加全面的人才培训体制,才可以保证人才的专业水平。对于人才我们需要做到,选拔优秀人才,聘用优秀人才,留住优秀人才,关注优秀人才的发展,尤其是一些重要职位上的人才更要给予更多的关注,保证不会出现人才缺乏,工作无法进行的状况。保证企业的高效,稳健的发展。

2.形成行业人才竞争优势。企业现今已经有了相当规模的管理队伍、专业技术队伍、技能操作人才队伍和后备人才队伍,在企业各项事业中发挥着重大作用。今后企业要增强四个队伍的发展建设,最终建设成为人才的培训、培养、使用基地。

3.从人力资源管理向战略性人力资源转型。企业所创建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要同时展同步,符合现代企业发展的潮流,实现从人力资源管理向战略性人力资源完美转型。要使人力资源配置实现市场化,形成人才的竞争力。企业成员的整体素质才能不断提升,企业的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操作人员、后备人员这四个团队才能更加符合业务能力强,作风好,素质高的标准,才能打造与企业共同发展,结构优化的人力团队。

四、人力资源规划支撑策略

(一)强化人力资源管理建设

1.对结构组织进行规划。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石就是对工作和业务了解的程度。第一,规定每个岗位的责任。了解当前岗位的数量,编纂岗位说明书,细化主管和下属的职责,用合适的方法进行工作评估。第二,规范员工的基本素质。通过素质模型,岗位族群素质模型,评估当前在职员工的素质。对员工进行归类并采取相应的举措。评估合格的员工,可以继续留用或者提升,给予一定的薪资保障;评估不合格的员工将被转移到其他岗位。第三,增强干部管理的工作。在干部管理工作中需要关注下面几点:管理职位不仅应具有专业知识和能力,还要考察在不同岗位和职级的工作业绩;在企业发展稳定后,员工的晋升不可频繁的跳跃,从一定程度上应当精简编制,按照工作量聘用人员。

2.招聘选拔业务。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建立起以《岗位技能说明书》和《员工胜任力素质表》为基本要求的招聘体制。同时,将团队协作能力、人际交往能力也囊括其中,加强选拔招聘的维度。

3.培训工作。为生产部门提供专业的技能培训;为管理部门提供以提升管理水平为目标的专项培训;为研发部门提供以团队为核心的培训内容。成立教学组织,让高层管理者参加到提升下属素质的培训中。以往的学习型部门都是重视个人的行为,获得新的知识和理念,但是却没有层次感,不能很好地去适应变化发展。而教学组织注重组织行为,知识内容和工作经验的传递,最终的目标就是培养优秀的人才。

4.激励战略。开创和企业战略相一致的激励战略,让奖赏制度同企业目标达成一致,与保持企业的竞争力相关联,这样就可以让员工竭尽全力的实行企业的战略措施。创立一个可变可改的奖励体制,奖励是员工薪资的一部分,将多数员工的薪酬同绩效相挂钩,可以激励员工更好地完成工作。创建一个鼓励员工进行合作的体制,让每位员工都有获得奖励的机会,同时要对奖赏中可能发生的不愉快、团队间的不满、和个人的紧张情绪进行关注;创建一个同企业的效益相关联的奖赏体制,奖赏的额度同企业的效益挂钩,促使员工认真工作。

(二)共塑职业生涯规划

职业生涯规划指个人同团体融合,在此基础上分析个人所在的环境和主观因素,以个人本身的素质,专业知识,教育经历,爱好等为基本依据,确定具有阶段性,层级的职业发展规划,使员工可以实现自己的目标。企业为员工提供的职业发展规划是对员工最大的福利。通过职业发展规划,员工可以更深的掌握自己的兴趣爱好、潜力和技能,进而可以更加理性的朝着适合自己的职业方向努力,对自身未来的发展有一个长远的计划和打算,可以正确地把握和设计自己的职业发展计划。

目前,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对职业生涯规划的涉及面还是很少的。该项工作应该尽早开展,并且应该有步骤、有计划的推进。对员工职业生涯规划应采取不同的方法,对于一些掌握基本技能的职位不设置职业规划,次要职位设置一定的相关职业规划,重要的职位设置必要的职业规划。企业应成立职业发展委员会用以帮助员工进行职业规划,主要任务是对精英人士、重要职位人士进行定位,而且对他们的职业发展进行后期的评断。对员工进行一定的辅导,各个部门的高层通过沟通,最终对员工的职业发展给予相应的建议。

1.新进员工同主管领导对话。新进员工加入企业三个月里,主管领导要同新员工进行对话,其目的就是帮助新员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状况,例如职业取向、技能、未来打算等方面,更加明确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

2.对员工的专长和技能进行评估。员工在人力资源主管的带领下填写新员工的《职业发展规划表》,此规划表会囊括多方面的信息:如员工的基本知识、独特技能、潜在能力等,为将来的工作安排提供一定的依据。

3.新员工要掌握所在岗位的技能和从业资格,并不断调整以适应岗位的要求,并且需要完成《能力开发需求表》。人力资源部门每年都会通过《能力开发需求表》、《职业发展规划表》对员工进行评估,了解企业是否给员工提供了合适的、必要的培训并且掌握是否有必要在以后为员工提供培训活动、给予升职机会。更进一步了解员工个体在一年中的表现情况,对员工不同发展阶段给予建议。

五、人力资源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一)人力资源规划的评估与调整

1.人力资源规划评估与调整的指标因素。人力资源规划评估是指对该规划的目标与实际落实情况进行比较的工作。依据经济性、高效性和可行性准则,人力资源规划要掌握核心,对重要的控制点进行评估活动,其中包括以下方面:是否掌握可信的人力资源规划数据、数据是否充足;人力资源环境分析,有没有体现客观性和数据是否充分;企业高层对此工作的关注程度和支持力度;员工总数和结构分析,聘任的员工和预期聘任数量进行对比;员工流动性分析,员工流动状况和现实中流动状况的对比等。

2.人力资源规划评估策略。人力资源规划是一个闭环的程序,所以在落实进程中要进行跟踪,迅速发现存在的差距和问题,并针对该情况给予相应的措施,最终确保人力资源规划和战略规划共同发展。

(1)创立人力资源信息系统,既可以有效的完成存储工作,又可以及时更新企业员工的个人信息,包括健康状况、员工培训和职业发展状况、绩效评估等方面,这些数据对企业制定和落实人力资源规划有重要意义。目前,企业使用ERP系统进行人力资源基本信息的统一管理,包括员工基本信息、薪酬信息、学历信息、劳保使用信息等。通过分析历史的和最新的人力资源的资料,可以了解现行的人力资源规划措施是否可行。

(2)关键指标评估法,是指干扰企业业绩的重要性可量化进行评估,第一,确定重要指标,第二,对各个指标提供可量化的二级指标,最终完成重要点的可测评化。

(3)调研问卷法,指通过让员工完成人力资源部设计的调查问卷,来评估工作的得失,也可针对不同的调研目的来选定填卷人,也可以对教研提纲专门调查,最后通过分析所得数据,做出调研结果,并且可以给出对应的策略和解决方案。

3.人力资源规划调整方法。面对外部人力资源环境的复杂多变和内部的执行状况的参差不齐,企业应该不断调整适合企业发展的人力资源规划,进而保证该规划可以顺利的实施。如果企业的运营环境发生了变化,这时就要进行整顿,企业的高层和人力资源部要合力调整战略,探索更加优质的方案;对于突发状况所进行的人力资源规划,人力资源部门应该从以前案例中汲取经验;如果存在的困难较大,可以请咨询公司或专家给予一定的帮助,协助解决问题。

(二)企业文化对人力资源管理的保障作用

在“战略定位,文化引领,管理提升”发展思路的指导下,新的企业文化提升项目开始推行,2012年4月,“你能,我能,大家能,准能!”为核心内涵的文化体系最终形成。这一文化体系集中了企业上下广大员工的智慧,是对企业三次改革和发展重要时期文化积淀的系统总结和高度凝炼,体现了企业广大员工面对困难“准能”克服,面对任务“准能”完成,面对目标“准能”实现的精神。

企业文化是员工行为规范的内在约束。人力资源管理是以人为本的管理,强调方法与制度措施。企业文化本身对人力资源管理有重要的保障作用,这种保障作用体现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各环节上。

参考文献:

[1] 斯蒂芬.P.罗宾斯.组织行为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

[2] Gary Dessler.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7th) [M].Newjersey:Prentiee Hall,Inc,1997

[3] 赵曙明.人力资源战略与规划[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

[4] 谌新民.人力资源管理概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5] 曹红月,叶文楼等.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和实务[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5.

[6] 严诚忠.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与实务[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1999.

[7] 杨清,刘再煊.人力资源战略[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13.

[8] 曹致泉.GZG集团人力资源战略动态规划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08

[9] 王文富.企业人力资源预测与规划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14.

[10] 王海凤.辽河油田公司人力资源规划研究[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08

第8篇

关键词:人力资源规划 重要性 内容

一、人力资源规划的内涵

人力资源规划的内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人力资源规划是企业所有人力资源计划的总称,是战略规划与战术计划(即具体的实施计划)的统一,狭义的人力资源规划是指为实施企业的发展战略,完成企业的生产经营目标,根据企业内外环境和条件的变化,运用科学的方法,对企业人力资源的需求和供给进行预测,制定相宜的政策和措施,从而使企业人力资源供给和需求达到平衡,实现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有效激励员工的过程。

从规划的期限上看,人力资源规划可区分为长期规划(五年以上的计划)、中期计划(规划期限在一年至五年的)和短期计划(一年及以内的计划)。

二、人力资源规划的重要性

任何企业的发展都离不开优秀的人力资源和人力资源的有效配置。如何为企业寻找合适的人才,留住人才,发展人才,为组织保持强劲的生命力和竞争力提供有力的人力支持成为人力资源部门面临的重要课题。在这种背景下,如果人力资源部门的工作仍仅仅停留在“以人为本”,“人尽其才”这样传统的口号下显然管理只能是一句空话。如果把大部分时间都用于日常性事务的协调和处理,而根本没有时间来研究和预测、分析、制定计划来解决企业的根本问题,这样的人力资源部门自然无法适应企业未来的发展。

在人力资源管理职能中,人力资源规划最具战略性和积极的应变性。组织发展战略及目标、任务、计划的制定与人力资源战略及计划的制定紧密相连。人力资源规划规定了招聘和挑选人才的目的、要求及原则;人员的培训和发展、人员的余缺都得依据人力资源规划进行实施和调整;员工的报酬、福利等也是依据人力资源规划中规定的政策实施的,在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活动中,人力资源规划不仅具有先导性和战略性,而且在实施企业目标和规划过程中,它还能不断调整人力资源管理的政策和措施,指导人力资源管理活动。因此,人力资源规划处于整个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的统筹阶段,它为下一步整个人力资源管理活动制定了目标、原则和方法。人力资源规划的可靠性直接关系着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整体的成败。所以,制定好人力资源规划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一项非常重要和有意义的工作。

三、人力资源规划的内容

人力资源规划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晋升规划:晋升规划实质上是组织晋升政策的一种表达方式。对企业来说,有计划地提升有能力的人员,以满足职务对人的要求,是组织的一种重要职能。从员工个人角度上看,有计划的提升会满足员工自我实现的需求。晋升规划一般用指标来表达,例如晋升到上一级职务的平均年限和晋升比例。

(2)补充规划:补充规划也是人事政策的具体体现,目的是合理填补组织中、长期内可能产生的职位空缺。补充规划与晋升规划是密切相关的。由于晋升规划的影响,组织内的职位空缺逐级向下移动,最终积累在较低层次的人员需求上。同时这也说明,低层次人员的吸收录用,必须考虑若干年后的使用问题。

(3)培训开发规划:培训开发规划的目的,是为企业中、长期所需弥补的职位空缺事先准备人员。在缺乏有目的、有计划的培训开发规划情况下,员工自己也会培养自己,但是效果未必理想,也未必符合组织中职务的要求。当我们把培训开发规划与晋升规划、补充规划联系在一起的时候,培训的目的性就明确了,培训的效果也就明显提高了。

(4)调配规划:组织内的人员在未来职位的分配,是通过有计划的人员内部流动来实现的。这种内部的流动计划就是调配规划。

(5)工资规划:为了确保未来的人工成本不超过合理的支付限度,工资规划也是必要的。未来的工资总额取决于组织内的员工是如何分布的,不同的分布状况的成本是不同的。

四、人力资源规划的功能

人力资源规划的功能,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确保组织在生存发展过程中对人力的需求。组织的生存和发展与人力资源的结构密切相关。在静态的组织条件下,人力资源的规划并非必要。因为静态的组织意味着它的生产经营领域不变、所采用的技术不变、组织的规模不变,也就意味着对人力资源的数量、质量和结构均不发生变化。显然这是不可能的。对于一个不静态的组织来说,人力资源的需求和供给的平衡就不可能自动实现,因此就要分析供求的差异,并采取适当的手段调整差异。由此可见,预测供求差异并调整差异,就是人力规划的基本职能。

(2)是组织管理的重要依据。在大型和复杂结构的组织中,人力规划的作用是特别明显的。因为无论是确定人员的需求量、供给量、还是职务、人员以及任务的调整,不通过一定的计划显然都是难以实现的。例如什么时候需要补充人员、补充哪些层次的人员、如何避免各部门人员提升机会的不均等的情况、如何组织多种需求的培训等。这些管理工作在没有人力资源规划的情况下,就避免不了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混乱状况。因此,人力资源规划是组织管理的重要依据,它会为组织的录用、晋升、培训、人员调整以及人工成本的控制等活动,提供准确的信息和依据。

(3)控制人工成本。人力资源规划对预测中、长期的人工成本有重要的作用。人工成本中最大的支出是工资,而工资总额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组织中的人员分布状况。人员分布状况指的是组织中的人员在不同职务、不同级别上的数量状况。当一个组织年轻的时候,处于低职务的人多,人工成本相对便宜,随着时间的推移,人员的职务等级水平上升,工资的成本也就增加。如果再考虑物价上升的因素,人工成本就可能超过企业所能承担的能力。在没有人力资源规划的情况下,未来的人工成本是未知的,难免会发生成本上升,效益下降的趋势,因此,在预测未来企业发展的条件下,有计划地逐步调整人员的分布状况,把人工成本控制在合理的支付范围内是十分重要的。

(4)人事决策方面的功能。人力资源规划的信息往往是人事决策的基础,例如采取什么样的晋升政策、制定什么样的报酬分配政策等。人事政策对管理的影响是非常大的,而且持续的时间长,调整起来也困难。为了避免人事决策的失误,准确的信息是至关重要的。例如,一个企业在未来某一时间缺乏某类有经验的员工,而这种经验的培养又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实现,那么如何处理这一问题呢?如果从外部招聘,有可能找不到合适的人员,或者成本高,而且也不可能在短时间内适应工作。如果自己培养,就要提前进行培训,还要考虑培训过程中人员的流失可能性等问题。

(5)有助于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人力资源规划对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也很重要。因为只有在人力资源规划的条件下,员工才可以看到自己的发展前景,从而去积极地努力争取。人力资源规划有助于引导员工职业生涯设计和职业生涯发展。

人力资源规划好坏与否,关键在于人力资源规划的制定和落实,整个人力资源规划应在结合企业发展战略的基础上,经过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方式来制定,在达成一致意见后,制定相关的政策和实施计划以指导规划的实施,是一个双向计划的过程。在规划制定后,企业要对人力资源规划加以实施和控制,并适时加以修订,使之适应企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赵永乐.人力资源规划(高等院校人力资源管理系列规划教材)[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1

第9篇

1.以教学人才和教学技能的开发管理为主要功能。高职院校人力资源规划的主要功能是根据人才市场的需求,培养以大专为主的实用型专业人才。所以,其人力资源规划以教学人才和教学技能的开发管理为主要功能,在人力资源规划过程中注重对教学工作量的预测,并在此基础上规划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的内容。

2.人力资源专业分布较为集中。高职院校的教师分布除少量的文化课教师外,绝大部分为面向市场需求的应用型专业,文化同质性强,有利于学校集中开展在职培训开发、不同专业间人员转岗交流、实训与教学的轮岗实践。

3.人力资源流动性差。高职院校人力资源的学历以本科和硕士研究生为主,相对的优势和竞争力较弱,同时高职院校具有教学与实训实践相结合的特点,对本层次人才群体具有一定的吸引力,有利于学校引进和吸纳所需的专业人才。因此,高职院校与一般高校相比具有人员相对稳定的特点。

二、高职院校人力资源规划面临的挑战

1.人力资源水平起点较低。大部分高职院校的人力资源来源于社会各界,也决定了其人力资源规划处于比较低的水平,主要体现在专业教师总量、总体学历水平、职称结构、年龄结构等方面,与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的要求还具有相当的差距。

2.人力资源结构不合理。部分高职院校现有专业技术人员,尤其是教师队伍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职称结构不合理,双师型教师占专任教师队伍的比例偏低。人才队伍的梯队规划难以形成,进而造成学校内部人才资源和物力资源分配上的偏差,不利于人才的引进和培养。

3.人力资源规划落后。部分高职院校还没有认识到教师是一种重要的战略资源以及教师在提升学校竞争力方面的重要作用,相关从事人力资源规划的人员仅仅认识到了人力资源在学校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认识到人力资源是学校重要的战略资源,但在人力资源规划的具体实务,即人力资源规划概念、过程、方法、实施条件、整合措施等方面没有明确的认识。

三、高职院校人力资源规划的改善途径

1.更新管理理念,建立和完善人力资源规划体系。在未来几年中要重点围绕学校人力资源战略建立和完善与战略相配套的人力资源规划体系。具体内容包括:以定量考核为主,兼顾定性考核的人才考核机制;实施目标管理的人才评、聘分离机制;能力至上,开放式的人才选拔机制;激励和约束相结合的人才使用机制;多形式、多渠道的人才培养、人才引进与人才交流机制。

2.增加专任教师总量,降低生师比例。结合学校发展规模、专业设置、学科建设,适度增补专任教师数,逐年降低生师比例,逐步降低教师工作量。应依据每年在校生规模、生源类别,专业学科建设要求、教学计划和大纲,测算出教师需求总量和不同学科教师需求数。确定学校教师数量每年达到的总体目标,并根据实际承受力,制定分年度公共、基础、专业课教师配备比例及补充计划。

3.改善学历结构。加大投入,切实保证各年度师资培训经费的落实,逐年提高师资队伍建设经费,保证教师业务进修、学历提高、学习培训、教研科研所需的经费。加速培养,应制定教师学历未达标者提高的硬性措施,根据实际情况每年选派若干名青年教师,到有关高校(脱产或在职)攻读研究生,以提高教师研究生人数。加快引进,制定激励政策,创造优惠条件,大力引进硕士生和副教授以上的高层次人才,聘任客座教授来校工作。

4.优化职称结构。合理设置教师职务岗位,调整职务结构比例,使拥有高级职称(教授、副教授)、讲师职称、助教职称的教师数量达到合理的比例。要积极争取优惠政策,加快引进教授、副教授的进度。逐步改革学校现行的教师职称聘任制度,实行教师资格制、职务聘任制、评聘双轨制、高职低聘、低职高聘和考核制度。

第10篇

关键词:电力企业;人力资源规划;运用;分析

人力资源可以说是一切资源中最宝贵的一项资源,同时也是一个企业建立建设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前瞻性保证,通过对企业的人力资源的相关研究和分析,预见人才需求的数量和质量要求,通过这种方式来确定人力资源整体的工作策略。伴随着目前我国高速发展的科技和经济水平,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是一个信息主导的社会,不再是传统发展中依靠劳动力生产和发展的年代,而是需要高科技高素质的人才能更好的推动社会的各项进步和发展。在一些比较发达的国家,美国、日本或是一些欧美地区,他们对人才是十分重视的,在这个基础上就要对人才有更明确的规划和要求[1]。因此对现在电力企业发展情况来看,只有制定相应的人力资源规划,严格的按照规划的要求进行落实,才能更好的保证企业或是整个电力行业得到健康的发展。

一、电力企业人力资源规划现状

由于一直以来我国人力资源规划应用在电力企业比较晚,因此目前还处于明显的起步发展阶段,大多数电力企业对人力资源规划的认识还不够全面,特别是现阶段有很多企业都将人力资源规划简单的定义为“被动的填补人员空缺”的方式,将其划分为招聘填补计划,因此在对其进行制定或是落实真正人力资源规划的企业非常少,电力企业也就相对比较缺乏科学的管理理念。总体来说,人力资源规划的基础还相对比较薄弱,比较缺乏对其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或是分析,导致其始终没能得到更好的进步[2]。

二、对人力资源规划的整体发展思路分析

由于企业的人力资源是电力企业一切经营活动的动力源,只有及时更新传统的管理方式和理念,加强人力资源的管理,才能不断提升其有效性,帮助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更好的生存和发展,保证电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想要更好的完善电力企业人力资源规划,建立起完善的政策,才能掌握和有效地进行人员的增补工作,为培训计划的制定提供更大的便利,有效开发和利用电力企业内部的人力资源,同时大大提升现阶段人力资源的效率。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应该加强对人才培养理念的重视,要有爱惜人才和尊重人才的理念,不断对关键人才进行培养和管理,不断建立和完善人才培养机制,为企业营造一个更良好的企业氛围,孕育更多企业的专业性、高素质的人才[3]。

三、完善电力企业人力资源规划的具体对策

(一)加强组织机构体系建设。适应现代公司发展体系建设,不断推进企业组织架构的变革。在企业统一规范完善供电单位机制编制的基础上,要对供电单位的岗位职责和工作标准进行重视:建立起岗位设置的相关指导标准和岗位工作规范,更好的实现岗位标准化管理,贯彻落实劳动定员标准,不断降低生产和运行的营销成本,满足一线员工的岗位需求。

(二)加强新员工引入工作,提升新进人员素质。根据现阶段我国电力企业的发展和队伍结构现状来看,我们要加强对人才引进计划的合理编制。将招聘高校专业对口毕业生作为解决电力企业资源需求的主要渠道。像是一些电力公司需要极强专业性人才和特殊性人才,企业单位就可以适当根据社会需求对社会招聘的方式进行完善,使其能更有效的被引进,不浪费任何一个人才,让其得到最好的发展[4]。

(三)建立起有效地激励机制,完善薪酬分配制度。现阶段我国电力企业正在积极推进改革,加大对关键性核心工作人员和管理人才的激励制度,能更好的吸引和留住现代人才。同时,员工的岗位工资和薪酬标准也应该根据企业的经济收益进行上下浮动,使其岗位职责和劳动贡献呈明显的关联性,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热情。将其主动性不断建立在电力企业绩效考核的评价指标体系,通过科学的绩效方式和标准对员工的业绩进行分析和考核,薪酬制度结合绩效考核的改革,也是现在电力企业薪酬改革顺利进行的一项重要环节。

(四)推进企业人力资源培训标准化建设。根据现在对岗位工作的研究和分析来说,开发并且逐渐完善各类人员的能力培训标准,研究制定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工作水平和能力素质对我国电力企业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帮助,因此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在对新入职人员进行配需的过程中,就要将岗位中需要掌握的知识和技能更好的向其展示,形成一套更为完整的岗位培训标准体系,全面提升各类工作人员的岗位工作能力和专业素质水平[5]。

四、结束语

人力资源规划在很大程度上对电力企业的长久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含义,同时作为整个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对企业技术知识密集的电力行业意义更是深远。因此针对这种情况,电力企业就应该从企业的发展角度上全面对其进行分析,使人力资源规划得到更好的发展和进步,不断满足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和市场竞争的需求,为国家电力企业的发展提供更大的帮助。

参考文献:

[1]张立平.长江电力公司人力资源规划研究[D].重庆大学,2011,36(4)

:357-358.

[2]曹国瑞.天津电力计量中心自动化检测基地的人力资源规划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1,42(6):77-78.

[3]柴青.供电企业中劳动定员分析结果的运用分析[J].人力资源管理,2014,78(12):314-315.

第11篇

关键词:企业战略性;人力资源;规划模型

一、企业人力资源规划现状

当前,我国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认识越来越清晰,管理部门正在由传统的人事管理模式向以推动人才发展的管理模式转型。人力资源规划整体流程越来越规范,企业在员工引入计划、培养、选拔等机制方面更加注重公平、公正,更加注重量化,企业把引入人才与自身的现实目标实现联系起来,人才实用性得到强化,但企业对于将来战略性发展所指定的人才暂时性引进方面重视不足,对长期性、过渡性以及培养性等多类型人才的把握不清晰。企业员工晋升机制相对不完善,虽然路径相对清晰,但具体实施上仍面临许多操作困难,许多员工虽然掌握晋升流程并付诸实际行动,但限于隐性的公司、制度缺陷,员工晋升利益得不到保障。员工培训次数相对不足,培训质量不高,使得员工可持续发展能力得不到保障,培养现有人才与引入人才的成本把握和培养应用性认识不清晰。员工绩效激励主要以工资为主,缺乏整体性的福利激发措施,员工在子女教育、自身医疗、住房等方面得不到保障,工作缺乏积极性。

二、企业战略性人力资源规划模型与应用

(一)企业人才需求规划模型

企业人才的战略性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既涉及到现有的人才管理,同时又对人才需求需要制定发展规划。而企业人才需求需要考量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既要把握企业战略性发展目标、中短期目标等,又要结合企业自身发展条件及市场需求。对于企业人才需求规划模型的建立需要建立对人才需求的预测。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发展需求来采用不同的预测模型。最常用到的是经验预测模型,企业在运行的过程中会总结出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一种比例关系,通过把握这种比例关系可以在今后人员调整方面形成经验性的比例,这种方法是一种经验积累,一般不会出现大的调整波动。

(二)企业人才序列划分模型

企业人力资源需要整合与分类,这有利于形成高效的工作团队。依据企业自身在目标规划、生产要求、技术发展、管理储备等方面的特点,企业可以将人力资源按职能管理和基础生产两部分进行划分。其中这两类的人员依据自身所处的公司角色地位可以进一步细化。企业人才序列划分模型重点是企业人力资源要建立科学化、细致化的分类标准,以便企业有序运行。例如,对企业职能管理人员可以按人员性质进一步细化为核心管理层、干部管理层和基层管理层。生产人员又可以按生产流程或生产角色来确定人员的细化,如可以分为水工、电工、维修工等等。

(三)企业人才供需平衡模型

企业推进战略性人力资源规划的目的在于实现企业发展需求与企业人员供给的平衡,那么建立企业人才供需平衡的模型十分有必要。从人才供需平衡的角度考量,企业人才供需平衡模型会出现三种状况。第一,企业需求与人才供给较为合理。这种情况是一种理想的人才供需状态,多数企业不会长期处于这类状态,企业良性发展或劣势萎缩都会打破人才供需平衡。第二,企业需求大,而人才供给少。这类状态是企业处于高速的生长期,对人才的需求较大,而高素质的人才供应在一定时期内又很难满足企业的发展需求,这就造成了需求大供给少的人力资源状态。出现这类情况时,企业要基于发展目标和人才需求规划来推进人才招聘、培训等一系列措施,也可以通过企业内部员工在不同岗位间的调剂来实现人才的有效应用供给。第三,企业需求少,人才过剩。当出现这一类情况时,企业就需要通过提高发展目标、增大生产规模、合并企业内部机构、建立裁员培训等措施来调整供大于需的人力资源状态。企业人力资源的供需平衡模型既要把握总体的企业需求与外界人才供给,同时也要关注企业内部机构间的人才平衡战略。企业在人力资源规划时要细化至每个部门、每个岗位,不能把企业总体的平衡当作是一种理想状态,当细化至具体岗位时,部门间的人才不平衡才会发现,企业针对内部人才的不平衡才会采取针对性的措施。

(四)有效利用人力资源外包模式

专业化的分工大大促进了社会的发展。企业从根本上说也是专业化分工的产物。在分工越来越细,效率不断提高的今天,企业内部许多行政事务都可以交由专业化的公司来运作,比如说员工的招聘、各种培训、薪资设计等等。通过将日常的管理工作交给专业化程度更高的外包公司等专业机构来运作,企业内部的人力资源管理者可以将更多的精力集中在对企业价值更大的管理实践开发以及战略经营伙伴的形成等功能上。目前,国内的人力资源外包机构有很多,其中实力较强的有北京双高志信人才派遣有限公司、上海朵奈特人力资源有限公司、福建双维劳动保障事务有限公司等。

(五)全面提高人力资源从业人员的素质

企业所面临的外部环境竞争激烈,使得人力资源规划的制定更为复杂,这就要求企业人力资源规划的制定者应具有高超而立体的战略思维与丰富的实际操作经验。加强培养高层次、高素质的人力资源管理队伍,提升整体专业素质,不断增强企业智力资本竞争的优势,成为实施战略性人力资源规划的关键因素。人力资源管理者应当了解企业的经营目标、各业务部门的需求,以及企业职能、产品、生产、销售、企业使命、价值观、企业文化等多个方面,并围绕目标实现的高度来设计对员工基本技能和知识、态度的要求,深入企业的各个环节来调动和开发人的潜能,更好地为业务部门提供增值服务。

结束语:人力资源作为企业的首要资源,在企业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关系到企业的未来发展、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但是,我国绝大多数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能力很弱,人力资源竞争力整体偏低,为在愈演愈烈的全球人才争夺战中占领一席之地,它们迫切需要从战略高度进行人力资源管理,要求其人力资源战略必须与企业战略发展相一致。

参考文献:

[1]李洪涛.分层分类的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模式[J].销售与管理,2012.

第12篇

[关键词]电力企业;人力资源规划管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F272.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28-0099-01

引言

对于企业来说,人力资源规划能够引导企业的发展方向,指导人力资源的各项活动。在这个新的市场竞争环境下,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必须要科学的进行人力资源规划,从而适应时展的要求。在电力企业中,应该科学合理的构建人力资源管理机制,规划适合企业发展的人力资源管理途径,围绕电力企业的总体发展目标,确立长期的发展战略,协调人力资源管理活动,保证企业的长远利益。

1、人力资源规划的意义

企业的人力资源规划是人力资源管理的一个基础部分,企业的人力资源规划的好坏决定了企业在未来的发展。随着电力企业的变革,只有科学的进行人力资源规划,才能适应时展要求者,这是一种战略规划,它是从企业长远发展的角度出发,为企业未来的生产经营活动准备有力的人力资源。?为了确保企业和个人的长远利益,在未来的环境变化中,科学预测人力资源的供给与需求状况,并制定人力资源开发策略,确保企业对人力资源在数量和质量上的需求。人力资源规划确保企业能够获得经济有效的运用。而在电力企业中,人力资源规划是必不可少的,是电力企业政策的一部分,在现代的企业管理中,电力企业的的运行需要人力资源规划的支持,也是电力企业各项管理工作的基础和依据。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目标而言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首先是企业通过对人力资源的合理开发,能够不断提高人力资源的效率,从而获得更大的使用价值;其次,便是通过对人力资源的目标合理开发来进一步调动员工的创造性和积极性;最后,通过人才资源的合理开发,有效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为电力企业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2、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原则

人力资源管理主要是在充分了解人力资源的生理与心理特点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化的科学方法,对员工进行合理的培训,以达到开发人力资源潜能、提高人力资源质量的目的。首先,公司要对人力资源采取科学管理的原则,用定量的方法进行评估,并且制定相关的管理制度,提升人力管理的效率。其次,供电公司要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将人力资源的科学管理放在核心的位置,有效的增强人力资源的合理利用。供电公司要根据员工的具体情况,充分调动员工的责任心和道德感,提升员工的效率,并且激发员工的积极性。最后,供电企业一定要注重发展自身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对公司的人力资源的管理有着重要的导向作用。优秀的企业文化可以有效的激发员工的潜能,使员工对企业有良好的归属感,真正的为企业的整体利益而服务。

3、完善电力企业人力资源规划的措施

3.1 树立科学的人才管理观念

为使电力企业能够在现今激烈的竞争力中处于长久不衰之地,其内部应建立起一种公平公正的政策,以公正的选人、用人,吸纳真正的人才,才能对企业的经济效益得到有效的保证,让企业能够更加快速的发展。首先,电力企业应深刻认识到人力资源管理在企业发展中的战略地位,从战略的高度来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克服传统人事管理中的静态管理,建立“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用人管理机制、人才的发现、开发和使用的评价机制。其次,电力企业要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就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既要着眼于当前生产和工作的需要,又要有长远的战略眼光。因此,作为企业的管理者必须要树立起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充分发挥人才在企业发展中的主导作用,把对员工的教育培训,创建学习型企业放到我们工作的首要位置。完善人力资源规划,建立配套政策,能够及时、有效地进行人员的增补方便培训计划的而制定,有效开发,利用企业内部人力资源,同时调高现有人力资源的效率,要有爱惜人才的理念。

3.2 为了保证员工的工作热情,要不断的完善岗位竞聘制度。

竞争力能够让一个人充满热情而勇于迎接挑战。?在企业中,员工要得以长期的发展,就需要不断的提升技术水平,帮助他们制定、科学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为企业带来更好的经济效益就必须建立起一套适合自身体制的岗位责任制,完善的岗位责任制是一个高速运转的机构,要使其能保持高效的运转机制,应建立起一套适合企业自身的组织体系和岗位设置。加强组织机构体系建设适应公司发展体系建设,推进企业组织架构变革,根据公司发展规划要求,加快管理体制创新变革组织架构在统一规范完善供电单位机构编制的基础上,重点规范供电单位岗位职责和工作标准,建立岗位设置指导性标准和编制典型岗位规范,实现岗位的标准化管理。贯彻劳动定员标准,大幅降低生产、运行、营销、基建等一线岗位的用工需求。

3.3 电力企业要完善薪酬分配制度,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

建立完善统一、规范、实用的绩效考核体系,促进企业绩效和员工绩效的全面提升。电力企业可以推行新的薪酬体制,根据电力企业生产特点按照业绩贡献优先等原则,研究建立与绩效考核、岗位职责、能力素质等挂钩的收入分配机制,促进传统保障型薪酬制度向创新激励型薪酬制度的转变,并注重用好工资总额增量,向高端人才和关键岗位、生产一线及艰苦地区的员工合理倾斜,发挥激励调节作用,大力提升企业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同r,还要建立适用于电力企业绩效考核的评价指标体系,以科学的绩效标准对员工的业绩进行考核,大力提升企业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3.4 全面提升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水平

从人力资源管理的角度出发,人力资源信息系统就是集合了企业中各个职工的数据库和信息源。在企业运行中,可通过简单的搜索可快速、准确的对企业员工进行定位和统计。一是要完善信息系统功能,要统筹考虑“五大”体系建设、福利保障、用工管理等需要,部署开发新的业务功能,提信息高模块之间、系统之间的信息集成度。二是强化人力资源统计,根据人力资源管理新变化、新要求,完善人力资源统计报表体系和审核考核机制,充分发挥统计工作的数据归总、决策服务、审核监督等功能,提高统计管理水平。可以为人力资源相关重大改革和决策提供基础支持,可以有效地将企业中的人力资源进行统计、归纳以及并提供查询。此外,人力资源信息系统也为企业了解业务发展、客户分布、员工特长、绩效成绩等查询提供了便利。

4、结语

综上所述,人力资源作为资源是企业发展的核心,其中人力资源规划是企业规划的重点和中心内容之一。在电力企业中,应该科学合理的构建人力资源管理机制,规划适合企业发展的人力资源管理途径,围绕电力企业的总体发展目标,确立长期的发展战略,协调人力资源管理活动,保证企业的长远利益。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