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狼的习性

狼的习性

时间:2023-05-31 09:11:4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狼的习性,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狼的习性

第1篇

关键词: 动物喻人 成语 比较

一、引言

Lakoff和Johnson以双域映射理论为基础,提出了概念隐喻的观点,而动物隐喻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很多动物与人之间存在某方面的相似性或相关性。根据双域映射理论,以动物的外部特征、行为习惯、自然习性、与人类的密切度等因素为参照,将其投射到人类世界,构成动物与人的相似喻或相关性转喻关系,从而完成人类对自身的认知。这种动物喻人的认知深刻地体现在人类的语言载体中,特别是凝结人类智慧的成语中。本文依据汉文版《新华成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2013)和维文版《维吾尔语成语详解词典》(新疆青少年出版社,2005)两部词典,选取汉语和维吾尔语动物喻人成语,对其进行分析。

二、动物喻人成语的分类

动物喻人成语既有隐喻类型,也有转喻类型。隐喻类型主要建立在动物的外部形态、动作方式上,转喻类型主要以动物的习性、性格特点为参照,转喻具有相同或相似习性或性格特征的人。

(一)由隐喻形成的动物喻人成语

汉语和维吾尔语中由隐喻形成的动物喻人成语,主要表现为通过动物的外形、动作等来隐喻人的外貌、状态、行为活动。

1.以动物喻人的外貌

动物的外形、声音等外在形态特征投射到人身上,可以隐喻人的外貌外形、声音等特征,其隐喻的喻义分人的正面形象和负面形象两类。

表1:汉语中以动物喻人的外貌的成语

形象 喻义 成语举例

正面 相貌美丽英俊、仪表出众;身材修长、高大、魁梧;声音好听、洪亮 沉鱼落雁、龙眉凤目、龙章凤姿、鹤势螂形、牛高马大、虎背熊腰、人高马大

负面 相貌凶狠、威猛、丑陋、猥琐;身材枯瘦;秃顶;声音难听 獐头鼠目、鹰鼻鹞眼、燕颔虎头、鸢肩豺目、鸟面鹄形、牛山濯濯、鬼哭狼嚎

表2:维吾尔语中以动物喻人的外貌的成语

形象 喻义 成语举例

正面 ―― ――

负面 身形消瘦 ????? ????? ??????(像吃了针的狗,喻骨瘦如柴)

从上表可以看出,汉语以动物喻人外貌的成语比维吾尔语丰富,在隐喻的喻义方面也多一些,并且形象直观,活泼生动。

2.以动物喻人的状态

动物的外在神态、行为状态,与人的某些状态、心理行为十分相似,因此可以隐喻人的某种状态或心理。这些喻人的状态有积极倾向的,也有消极倾向的。

表3:汉语中以动物喻人的状态的成语

形象 喻义 成语举例

积极倾向 精神抖擞、充满活力;威武雄壮、老实、飘逸奔放的样子;眷恋、疼爱的心理情感等 鹤发童颜、虎头虎脑、龙骧虎步、生龙活虎、龙飞凤舞、华亭鹤唳、舐犊情深

消极倾向 衰老、贪婪可恶、鬼鬼祟祟的样子;惊恐惧怕、悔恨、悲凉等心理状态 鹤发鸡皮、鸱视狼顾、虎视眈眈、贼眉鼠眼、呆若木鸡、鸟惊鱼骇、亢龙有悔、猿惊鹤怨

表4:维吾尔语中以动物喻人的状态的成语

形象 喻义 成语举例

积极倾向 欣喜、满意、惊讶、豁达的心态 ???? ?????? ????? ?????????(老牛喜欢刀子)? ???? ???????? ?????????(受到像宰了头骆驼款待客人一样的礼遇) ?????? ????? ????????(猫吃皮牙子般感到惊讶)? ??????? ??? ?????? ??? ??????? ??? ??????(乌鸦聒噪,自得其乐)

消极倾向 狼狈窘迫的样子;担心、自大、幸灾乐祸的心态 ???? ?????? ????????(像掉进水里的猫)? ????????? ????? ?????????(猫挠肚子,心里忐忑)? ??????? ????? ??????(斑鸠仰天飞,得意洋洋)? ??????? ?????? ???????? ?????(幸灾乐祸)

汉语和维吾尔语中都含有以动物的状态喻人的成语,并且都包含积极倾向和消极倾向两种精神状态。汉语中多以“龙、虎、鹤、鼠”等动物的神态来隐喻人的精神状态,维吾尔语中则多以“牛、猫、骆驼、斑鸠”等动物来隐喻人的精神状态。

(3)以动物喻人的行为活动

动物的行为方式、活动方式等,投射到人的领域,可以隐喻人的行为活动。有些行为活动是人们所喜爱的具有褒义倾向的行为,有些则是为人们所不喜欢的含贬义倾向的行为。

表5:汉语中以动物喻人的行为活动的成语

感彩 喻义 成语举例

褒义倾向 信守承若、关心爱护、施展才华、选贤任能、思念亲人、关系和睦、战胜困难、勇猛善战、强大力量、雄心不老…… 范张鸡黍、犬马恋主、犬马相报、犬马之养、老牛舐犊、蛟龙得水、腾蛟起凤、打龙捞凤、素丝良马、走马上任、走马换将、见鞍思马、乘鸾跨凤、鸾凤和谐、鱼水相投、降龙伏虎、驽马十驾、横戈跃马、匹马当先、兵强马壮、老骥嘶风、老马为驹

贬义倾向 偷窃、侵吞、欺压、逃窜、助纣为虐、阿谀奉承、警告恐吓、勾结、不务正业、争夺、见识短、受限制、分离、逝世…… 鸡鸣狗盗、鼠窃狗偷、鲸吞虎噬、鹤轩虎冠、老马恋栈、狗仗人势、抱头鼠窜、狗急跳墙、割肉饲虎、引狼入室、攀龙附凤、吹牛拍马、使羊将狼、杀鸡儆猴、指鸡骂狗、狼狈为奸、狐假虎威、狗彘之行、鸡鹜争食、鼠目寸光、鸟入樊笼、离鸾别凤、龙驭上宾

表6:维吾尔语中以动物喻人的行为活动的成语

感彩 喻义 成语举例

褒义倾向 落叶归根、互相忍让、一箭双雕、安分守己、赏罚分明、努力勤奋、分工明确、知恩图报、果敢坚持…… ??? ???????? ???????? ?????(马走千里,终回槽头)? ?????? ????????? ??? ???????(相互忍让)? ????? ?????? ????? ??? ?????? ?????(和气生财)? ??? ??????? ????? ?????? ??????(一箭双雕,一石二鸟)? ???????? ???? ???????? ??? ????????(不招谁惹谁)? ???? ????? ??????? ??????? ?????? ?????? ????????(胡达明明白白:给毛驴没赏赐双角,给青蛙没赏赐尾巴)? ????? ?????? ?????? ??????(笨鸭子,笨鸟先飞)? ????? ??? ???? ???? ????? ???(毛拉念着吃,乌鸦啄着吃)? ??? ??? ???????? ????????(狗不咬主人)

贬义倾向 懒惰、争名夺利、忘恩负义、强人所难、糊涂、侵占、陷入危险、袖手旁观、消失、挑拨离间…… ??? ??????? ???????? ????? ????????? ????????(狗支猫,猫支尾巴,大懒支小懒)?? ??? ??????? ??????? ????????(狗坐轿子――不识抬举;狗头上不了金盘子)? ??? ????? ???? ?????????? ????? ????? ???(与狗争凉席,与猫争上席)? ????? ????????? ???????????(卸磨杀驴,过河拆桥)? ???????? ???????? ????????????(牛犊再跑,离不开麦草房,不过尔尔)? ????? ??? ????? ??? ????? ?????(毛拉多了羊暴死,龙多不治水)? ?????? ????? ????????(晕头转向,昏头昏脑)? ????? ?????? ??????? ??????(把羊托付给狼)? ?????? ????? ?????????? ????????(才脱狼穴,又入虎口)? ?????? ???????? ??????(强人所难,赶鸭子上架)? ??????? ???? ????? ??????(挑拨离间)

通过以上归纳,我们可以看出,汉语和维吾尔语中,以动物喻人的成语非常丰富,其隐喻的喻体(即源域)和本体(即目标域)所涉及的范围十分广泛,喻指意义也很生动形象。

(二)由转喻形成的动物喻人成语

汉语和维吾尔语中通过转喻形成的动物喻人成语,主要以动物的内在习性、性格特征等为源域,来转喻具有某种特征的人、人的性格品质等内容。

1.以动物喻人的类型

汉语和维吾尔语中都有以动物的习性、性格特征转喻具有某些相似特征的人的成语。

表7:汉语中以动物喻人的类型的成语

人的类型 成语举例

优秀、杰出、高贵之人 龙驹凤雏、人中骐骥、凤雏麟子、祥麟威凤、泛驾之马、熊虎之士、白龙鱼服、龙种凤台、龙子龙孙、真龙天子、鹤鸣之士、南鹞北鹰、吞舟之鱼、朝阳鸣凤、云中白鹤

平庸、卑微、一般之人 不舞之鹤、寒蝉仗马、笼中之鸟、牛蹄之鱼、枯鱼病鹤、饭牛屠狗、孤雏腐鼠、牛童马走、迷途羔羊、脱缰之马、首鼠之士、河鱼天雁、漏网之鱼、无名鼠辈、瓮里醯鸡、瓮中之鳖

各型各色的坏人 豺狼虎豹、饿虎饥鹰、驽马铅刀、害群之马、城狐社鼠、牛鬼蛇神、牛头马面、牛首阿房、过街老鼠、稷蜂社鼠、丧家之狗、一丘之貉

表8:维吾尔语中以动物喻人的类型的成语

人的类型 成语举例

泛指人 ???? ???????? ?????? ?????????(花牛生花犊)? ????? ??????? ????? ????(七个老爷八个兵)

未婚女子 ???????? ?????? ????? ????????(黄花闺女,贞童玉女)

首领、带头之人 ?????? ???? ????(鸡为畜禽之首)

坏人 ??? ????????? ????????(一丘之貉)

在汉语和维吾尔语以动物喻人的类型的成语中,不论是成语数量方面,还是喻体、喻义方面,汉语成语要明显比维吾尔语成语更丰富。

2.以动物喻人的品性

动物的内在习性、性格特征不仅可以转喻某类人,还可以喻指人的性格品质。

表9:汉语中以动物喻人的品性的成语

人的品性 成语举例

超凡脱俗、正直廉洁、勤劳勤恳 鹤骨松姿、鹤立鸡群、素丝羔羊、鸡鸣而起、鸡鸣@耕

小气、徒有其表、志短、不耻、贪婪、歹毒 鼠肚鸡肠、马牛襟裾、马瘦毛长、豺狼成性、狗彘不如、佛口蛇心、鸟声兽心、蛇蝎心肠、狼心狗肺

表10:维吾尔语中以动物喻人的品性的成语

人的品性 成语举例

品行纯洁、性格机灵 ???????? ?????? ????? ????????(女子品性纯洁)? ??????????? ???(机灵,警觉)? ???????? ?????????? ?????????(非常机警的)

嘴馋、贪小便宜、吝啬、胆小、歹毒 ??? ??????? ????????(馋猫似的)? ???? ?????? ??????(贪小便宜,小气)? ???? ?????(胆小如鼠)? ????? ???????? ??????(一毛不拔)? ???????? ???? ????? ???? ?????(蛇的外表光滑,内里歹毒)

在动物喻人的品性方面,汉语动物喻人成语和维吾尔语动物喻人成语都不是很多,而两者在喻体选择上呈现出较大差异。汉语成语中多用“鹤、羊”的习性特征来转喻人良好的品性,用“马、狗、蛇、狼”等动物的习性特征来转喻人不好的品性。维吾尔语中除了用“鸡、蛇”来转喻人的劣性外,还会用“苍蝇、蛇”的某一习性来转喻人性格中较好的一面。

三、动物喻人成语比较分析

(一)动物喻人成语的共性

(1)汉语和维吾尔语动物喻人的成语,都可以通过隐喻或转喻的方式喻指“人”的意义。或由动物的外形、行为方式隐喻人的外貌、行为、心理,或由动物的内在习性、性格特征转喻具有某种特征的人、人的品性等。这是因为动物亦是生命的载体,人与动物关系密切,人们通过观察动物,发现动物与人具有某些方面的相似性或相关性,随着人类认知能力的提高,人们逐渐会用动物的外形、动作方式、习性特征等来喻指人类本身。这种认知是人类所具有的普遍性认知规律。

(2)在汉语和维吾尔语动物喻人成语中,许多动物词语都可以成为两种语言形式的共同喻体。这些喻体有些喻指正面意义,有些喻指负面意义,有些喻体则蕴含褒贬双重喻指意义。在人与动物相处的过程中,人们逐渐熟知动物的各种习性、行为及外在特征,并且由于动物与人的利益发生关联,人们会对其进行主观评价,从而引起人们或喜或恶的情感体验。因此,在动物喻人的成语中蕴含着具有一定倾向的感彩。

(3)在汉语和维吾尔语动物喻人成语中,以动物的行为方式来喻指人的行为活动的成语非常丰富。这是因为从哲学的角度来看,运动无时无刻不在进行着,整个世界都是运动着的,所以不论是人还是动物,运动贯穿其生命的始终。运动的显性体现形式就是动作行为,不同的动作行为蕴含着不同的意义,反映在人类语言中则展现出各种各样的行为意义。

(二)动物喻人成语的差异性

1.从数量上看,汉语动物喻人成语要比维吾尔语动物喻人成语丰富。不论是动物喻人成语的总体数量,还是动物喻体的类型数量,或者是动物喻指人的范围,汉语成语都要比维吾尔语成语丰富。这与两种语言的语言体系、历史源流有密切关系。

2.从隐喻转喻的内容来看,因两民族的生活环境、生产方式、历史背景等不同,动物喻人成语存在着文化上的差异。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动物喻人成语在喻体选择上存在不对应的现象。在汉语动物喻人成语中,喻人胆小怕事的性格,会用“鼠”作喻体,如成语“胆小如鼠”;而维吾尔语则会选择“鸡”作喻体,如成语“???? ?????”(胆小如鼠)。这是因为不同的民族受自己的生活环境的影响对不同动物有不同的关注度。

第二,在动物喻人成语中某类喻体出现空缺现象,即汉语中有的喻体,维吾尔语中没有;或维吾尔语中有的喻体在汉语中没有,这主要是由文化空缺引起的。如“龙、凤”这两种动物,是由汉民族创造出来的汉族独有的动物,在汉文化中有着重要的意义和地位。因此,在汉语动物喻人成语中“龙、凤”经常被赋予褒义色彩,象征着权威、尊贵、吉祥、幸福。如成语“飞龙在天、真龙天子、龙驹凤雏、龙章凤姿”等,都喻指人美好的一面,但在维吾尔语中则没有类似的成语。

第三,动物喻人成语用相同的喻体喻人时,体现出的感彩在褒贬程度上存在差异。在汉语成语中,“狼、狗”喻人时,被赋予贬义的情感色彩,常常喻指人阴暗的一面。而在维吾尔语中,其既含贬义色彩,也有褒义色彩,如成语“???? ????? ??? ??????? ???? ????? ????? ??????(狼有肉共享,乌鸦有肉独吞)”,以狼的行为喻指人能同甘共苦;“??? ??? ???????? ????????(狗不咬主人)”,以狗的行为喻指知恩图报。

四、结语

因人类认知事物有共同的规律,所以动物喻人成语在认知上存在着共性,都可以通过隐喻或转喻的方式喻指“人”。同时,由于不同民族在生产生活、地理环境、历史背景及文化因素等方面存在不同,两者在认知上又存在一定的差异性。

(本文得到新疆师范大学研究生科技创新项目基金资助,项目编号[20141001]。)

参考文献:

[1]潘明霞.汉英“身物互喻”词汇对比研究[D].合肥:安徽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2.

[2]赵倩.人・动物・隐喻[D].西安:西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3]房培.汉语动物成语问题探究[D].天津:天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4]卡依沙尔・艾合买提.动物词汇文化内涵研究[J].新疆职业大学学报,2012.

第2篇

道理:大多数坏人就是坏人,和狼一样,本性难改。要警惕像狼一样阴险狠毒的人,防人之心不可无(对人而言)。我们不能被表面现象所迷惑,要看清事物的实质。江山易改本性难移,狼总是要吃人的,纵然是"狼子",纵然是"颇驯",只要有机会,就会露出它们的本性。

出处:《左传·宣公四年》“谚曰:狼子野心。是乃狼也,其可畜乎?”狼有凶残的本性。比喻凶暴的人居心狠毒,习性难改。

(来源:文章屋网 )

第3篇

狼尾蕨的作用主要有两点:

1、作为饰品装饰:狼尾蕨生长缓慢,具有棕色的根状茎鳞片,半耐寒,用高盆或吊篮栽种,银白色的匍匐茎下垂,叶形优美,形态潇洒,根状茎和叶都具极高的观赏价值,是非常流行的室内观赏蕨类,狼尾蕨还可作为景观植物配植于假山岩石边。

2、狼尾蕨根状茎可入药,有祛风除湿,清热凉血的功效。

狼尾蕨的生长习性:狼尾蕨为长绿草本附生蕨类,喜温暖半阴环境,能耐一定的干燥,土壤以疏松透气的沙质壤土为佳,半耐寒,冬季不能低于五摄氏度。基质宜用泥炭或腐叶土和园土各半混

(来源:文章屋网 )

第4篇

狼世界读后感

一提到狼,马上就能想到狼的凶狠、贪婪和它们凶恶的本性,但是当我在寒假里看了沈石溪写的动物小说《狼世界》后,不仅让我对狼的生活习性有了很大的了解,还让我对狼有了不同的看法。

狼是群居生活的动物,它们有很严格的等级,不同等级的狼吃不同的食物。比如说,如果捕捉到猎物,心脏只有狼酋能吃,新鲜的内脏是由狼酋和出类拔萃的大公狼一起分享的,母狼和老狼吃皮和肉,最后剩下的残羹剩饭是给草狼、残狼吃的。

《狼世界》一共有四个故事,其中我最喜欢“残狼灰满”的故事。

这个故事讲的是:灰满是狼群的狼酋,在与野猪搏斗时,它为了救它喜欢的黑珍珠,而被咬断了一条腿,虽说狼也可以用三条腿奔跑,但可悲的是灰满本来就是一条跛脚狼!现在又被咬断了一条腿,瞬间变成了一匹残狼。当灰满知道自己再也不能做狼酋时,它只能静静地趴在地上等待死神的到来。没有想到的是,到了晚上,一只名叫黄鼬的残狼来给它送食物,灰满无奈地吃了下去,伤好之后,终于有一天,灰满骑在黄鼬的身上,变成了独一无二的双体狼。在它们回到狼群里时,灰满又成了狼酋,为了保住狼酋的地位,不得不和黄鼬结为夫妇。可是黄鼬有了小宝宝后,为了不伤到小宝宝,只能将身体挺直,灰满相信,总有一天,黄鼬会为了它的宝宝,把灰满从自己身上摔落,灰满既不想伤害自己的宝宝,又不甘心做一批残狼,最终它还是选择了捕猎时与猎物同归于尽的方式,维护了双体狼的美名。

我喜欢黄鼬自我牺牲的精神,也喜欢灰满不怕危险的品德。

第5篇

摘要:作为一种交流工具,语言总是与其所处的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人类社会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多种多样的词汇。动物与人类社会的紧密关系,不可避免地被人类赋予一定的联想意义。不同文化背景下,动物词汇的文化意义也不尽相同。因而对动物词汇的理解也要建立在对所属文化的认知基础上。对中西文化中狐狸的不同象征意义的了解,对正确理解、恰当运用有关词汇大有益处。

关键词:狐狸;中西文化;象征意义

[中图分类号]:G0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2)-08-0144-01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对文化起着重要作用。Palmer在An Introduction to Modern Linguistics中写道:语言的历史和文化是相辅而行的,他们可以互相协助和启发。没有语言就没有文化,而另一方面,语言也反映文化。它不仅包含着该民族的历史和文化背景,而且蕴藏着该民族对人生的看法、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语言与文化互相影响,互相作用;理解语言必须了解文化。语言犹如一座高楼大厦,语音是它的地基;语法是它的设计图纸,即结构;词汇则是它的全部建筑材料。如果没有建筑材料,这座大厦也只能是一张图纸。动物词汇是词汇中重要的部分,但是不同文化背景下成长的人群,对其有不同的认知经历,故而赋予其不同的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本文以狐狸为例,对比其在中西文化中的象征意义。英汉两种语言对狐狸的认知表现出各自独特的文化色彩。汉语中狐狸多用来指魅惑的人,如狐媚、狐狸精。《红楼梦》第七十七回中,王夫人说道“唱戏的女孩子,自然是狐狸精了!”而英语中狐狸多用来指机智、敏锐。

一、中国文化中的狐狸

“狐,哺乳动物,形状略似狼,尾巴比躯干长,毛赤褐色、黄褐色或灰褐色。性狡猾多疑,遇敌时能放出臭气,乘机逃跑。多栖于树洞或土穴中,昼伏夜出,捕食鼠类,鸟类、昆虫或野果类。通称狐狸。” 古人在捕猎狐狸的过程中,通过对狐狸的生活习性的仔细观察,发现狐狸有狡猾、多疑、昼伏夜出等习性,因而狐狸在汉语中的文化形象也与其生活习性相关。(一)狐狸比喻狡猾之人。所以汉语成语中有“豺狐之心”用来指那些像豺狼一样凶残,狐狸一样狡猾的人。(二)狐狸比喻多疑之人。狐狸生性多疑,汉语中有“满腹狐疑、狐疑不定。”(三)狐狸比喻行踪鬼祟之人。狐狸昼伏夜出的这个习性,很自然就让人想到鬼鬼祟祟的人。所以汉语中有“鼠迹狐踪”来说明项老鼠狐狸一样行踪鬼鬼祟祟。(四)狐狸比喻之人。狐狸遇到敌人时,放出臭气,乘机逃走。狐狸身上的这种臊气与女人的被同音看待,因而“狐狸精”成为女人的代名词。同时,狐皮作为古代制作裘衣的珍贵原材料,实用价值很高,有“千毛之皮,不如一狐之腋”的说法。这些文化内涵都是由狐狸的生活习性和外部形态直接联想形成的,具有明显的贬义色彩,随着文化的发展,这些具有贬义的文化内涵进一步联想产生了贬义色彩更浓的“恶人”“坏人”“小人”等文化内涵。如狐鸣狗盗、狐朋狗友、狐狸尾巴等。

二、西方文化中的狐狸

英语《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第四版增补本)的fox描述为 (1)a kind of wild animal of the dog family, with reddish brown fur, a pointed face and a bushy tail (2)a person who is clever and able to get what he wants by deceiving or manipulating others

在英语中,狐狸多指聪明的人,能够通过自己的手段得到自己想得到的东西。西方文化中对狐狸的这种认知可追溯到《伊索寓言》中乌鸦和狐狸的故事:乌鸦落在树梢上,嘴里叼了块肉。路过的狐狸看见后,口水直流,很想把肉弄到手。便站在树下,对着乌鸦说:乌鸦大哥,你的羽毛真漂亮,要是你的歌声和羽毛一样迷人,你就是林中的凤凰。听了这话,乌鸦高兴极了。为了一展歌喉,嘴里的肉掉下来了,狐狸跑上去,抢到了那块肉。在这一故事中,狐狸通过自己的智慧实现了自己目的,这也体现了西方文化中鼓励敢想敢做,勇于实践,勇于尝试的独创精神。所以英语中有这样的句子:Fox preys farthest from home.(狐狸觅食,远离洞门);Fox is not taken twice in the same snare.(聪明人不上两次当);The fox is known for its cleverness and cunning.(狐狸的机敏和狡猾是人所共知的)但是随着文化的发展,西方文化中的狐狸有和中国文化趋同的趋势,如a fox may turn gray, but never kind(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又如:set a fox to keep one"s geese(引狼入室)狡猾的狐狸是专门要偷吃鹅的,倘若把鹅交给狐狸去看管,岂不是送羊入虎口,自找祸患。

由此可见,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知会因环境的不同有一定的个性,同时又有一定的共性。英汉两种语言中狐狸的象征意义在其发展过程中,逐渐脱离了对客观事物简单指称的作用,展现两种不同的文化底蕴。只有深入了解了两种语言的文化内涵,才能正确运用两种语言,减少语用过程中的交际障碍。狐狸的象征意义的形成机制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本文作以上对比并不是要试图对这种语言现象进行全面总结,而是希望通过这种对比为准确理解和运用这两种语言提供方便。

参考文献:

[1]、李行健.现代汉语规范词典[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语文出版社,2004

[2]、汪榕培.英语词汇学高级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220-225

第6篇

1935年,奥地利著名的生态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洛伦兹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小鸭、小鹅这类动物,总是喜欢在破壳后的前两天追逐它第一次见到的活动的物体。比如,小鹅第一次见到的活物是母鹅,就去追母鹅,第一次见到的活物是人,就去追人,以为人就是自己的妈妈。而且这个习惯会长期保持下去。如果在这一两天内,将小鹅与母鹅或人分开,那么之后无论母鹅或人与它们再怎么接触,它们都不会再追逐母Z或人了,这是由它们的大脑结构决定的。洛伦兹把这种现象叫“印刻现象”,把小鹅、小鸭的这个时期,叫“关键期”。有一个印度男孩儿,他在只有几个月大的时候就被狼叼去哺养了,8岁时,他才被人从狼窝中救出来。由于多年来与狼生活在一起,他错过了学习语言、行走、运动等能力的关键期,他不会走,不会用手拿东西,只会爬行。他的习性是白天潜伏,夜间活动,午夜嚎叫,而且只会用嘴叼生肉吃。人们努力教育他去掉狼性、恢复人性,但收效甚微。一个简单的站立动作,他花了两年时间才学会,学走路花了六年的时间。17岁临死时,他才学会了十几个单词,智力仅相当于4岁的孩子。

我国的“猪孩”王显凤从小被继父遗弃在猪圈中,吃猪奶长大。她学会了在猪槽中抢食、啃草根和树皮、扒土、蹭痒。一直到8岁,她才被人救了出来。人们发现她不会说话、穿衣、吃饭,习性跟猪一样。专业人员运用各种方法对她进行教育、训练,三年后,她仍然只有值为68的低智商。

“狼孩”“猪孩”都是在8岁时被人发现、解救的,再由专业的教育学家、心理学家对其施以专业的救治、矫正。但是,再好的教育条件,也没能使他们恢复“人性”,他们落下了“弱智”的终身残疾,原因就是他们错过了学习的“关键期”。

脑科学家经过研究发现,自然界中的所

有动物,包括人,在大脑发育的过程中,都有一个“发育计划时间表”:在哪一个阶段哪些技能会先发育,哪些技能后发育。如果家长利用好这个“大脑发育时间表”,在孩子大脑技能正在发育的高峰期,对孩子适时地实施相应的教育,效果就要好得多。反之,错过了大脑发育的“关键期”,家长再对孩子实施教育,效果就要差许多。

与此相反,还有一个例子:二战时,一名叫横井庄一的日本士兵,在东南亚大森林里迷了路。他只好独自一人,像野人一样地生活了28年,失去了说话的能力。可是获救后,他只用了82天,就完全恢复了原来的人类的能力。其原因就在于,在成年之前,他没有错过接受教育的那些“关键期”。

[思考板]

同学们,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要在父母和老师的引导下,抓住成长的每一个“关键期”,好好学习,多读书,读好书。实践证明,如果我们把握住了“关键期”,那么我们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相反,如果我们错失了学习的“关键期”,就会事倍功半。

(小博士)

第7篇

前些天,我看了姜戒写的《小狼,小狼》让我顿时明白了许多道理。这是一本关于蒙古小狼的奇书。全书有几十个世人难以猜度的神秘“狼故事”一气呵成。精灵一般的草原小狼随时随处都能从书中呼之欲出。

陈阵和杨克为了探索狼世界的奥秘,因此掏了一窝狼崽,自己留了一只最壮的,其它的都去见腾格里(天)了。本书写了狼的各种习性、特点,讲了狼的自由独立、强悍卓越、超强的智慧和才能、不屈不挠的高贵灵魂、坚不可摧的团队精神、狼的友情和亲情、狼和草原万物的关系……无不给人心灵强烈的震撼和感动。

在看狼图腾小狼小狼之前,我们华夏民族一直把狼视为冷血动物,我们把很坏的人说成狼心狗肺,把欺负女人的人说成大色狼,说最贪心的人说成狼子野心,把美帝国主义说成野心狼,大人吓唬小孩就说狼来了。但蒙古人却把狼当做神一样供起来,活着的时候学狼,死了还把尸体喂狼。这都是因为狼的生存环境和它坚毅的性格让蒙古人信奉狼。

这本书像磁石一样吸引着我。主要写了:一个北京知青在额仑草原的11年生活,围绕他斗狼、爱狼、养狼……的生活,讲述他对狼的认识和对历史的思考,对人性、狼性的思考,对农耕、游牧型社会的思考,对人道、天道的思考……

书中陈阵和小狼的故事让我一会儿哈哈大笑,一会儿又深深地震撼,小狼出生不久,就被阵阵捕捉并且收养起来。刚开始,它看见狗“汪汪”直叫,就一遍又一遍地学狗叫,但是隔天又忘记了,急得它团团转。看到这里我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小狼很可爱也很执着。后来它听到野狼的嗥声,小狼非常聪明,它挺直胸、竖起耳,仔细倾听野狼的嗥声,接着坐稳身子,开始学叫。不知情的小狼甚至一遍又一遍地学着狼王的叫声:“你是谁家的孩子,快回答!快回答!”虽然最终弄巧成拙,导致狼王放弃救小狼,但小狼仰天长嗥的雄姿以及不屈不挠的精神却深深地感动着我。

在生活中,我们有太多太多要学习小狼的精神。中国有句俗话:狼可杀可拜,但不可养。是啊,狼是多么独立向往自由的、不屈不挠的动物阿。它的团结分工合作、忍耐和智慧,真的值得我们学习。我真的希望中华文明除了龙图腾,再多一个狼图腾,让大家好好的学习狼,对狼有更加深刻全面的认知。在我们的性格成长过程中,要像书中的草原小狼一样,培养更多自由独立,更多的自尊和不屈不挠的特质,让我们的心灵由此变得更加坚强,未来的人生更加精彩!

浙江杭州临安市於潜一小六年级:苏雨桐

第8篇

这是一本描绘.研究蒙古草原狼的书,描述狼的狡猾和智慧、狼的军事才能和顽强不屈的性格、草原人对狼的爱和恨。图腾,知道意思但不清晰,查了下字典,源出印第安语,意为“他的家族”。人们以某种动物、植物或其他物体作为家族或部族的标志。其中书中得出汉族的龙图腾源于狼图腾,狼图腾的深远意义以及对中华文明的影响。希望能让现在的人,有一个具体的信仰,有一种图腾,能成为其精神的积极动力,现在的人迷茫的原因,就是没有具体的方向,就像我们的朋友和身边的人,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及一个很好的信仰,每天都很混沌的过每一天,没有一点动力和积极性。

我还是很喜欢里面的狼和人的斗智斗勇,感受着血腥和不折的精神,读来很振奋。这是一种积极的精神,是优胜劣汰的法则的诠释,是残酷的淘汰,以保持一种相对的平衡、和谐的另一种解释吧!和对手一起成长,感谢对手,感谢在激烈环境下的竞争。即使体无完肤,也心甘情愿。

现在很多人说我们是狼性不足,我们懦弱,我们自私,我们有着很多缺点。可是,我真的希望我们狼性重新足起来,但是我们足起来的的部分应该是博爱,应该是勇敢,应该是责任,应该是睿智,合作,应该是爱惜生命。不要诬蔑了狼性,也不要扭曲了狼性的真正含义。

我不知道蒙古人开始从马背上下来,开始定居生活是进步还是相反,但是我至少知道,我们的草原在恶化,我知道有很多农耕民在不停的开垦,肆无忌惮的向草原掠夺。是不是我们在发展的时候已经忘记什么是发展,我们是不是已经太自私,其实每个物种的存在必定有原因,我们怎么可以赶尽杀绝。再过30年,是不适我们的后辈连什么是草原都不知道了!马背上的民族是不是最终也要消失,是不是生长了成吉思汗,生长了骁勇善战蒙古兵的民族也会消失他们的狼性。

有太多的话想说,可是我却不知道怎么说,但是无尽的敬畏和对蒙古狼的热爱却深深地扎根在我心里。我真想,去一趟蒙古,去看看蒙古包,去听一下真正的蒙古长调,可是我知道他们都已经不在了,那么就让我在梦里好好看看,好好听吧,希望腾格里天保佑草原,希望腾格里天永远保佑所有热爱草原的人的灵魂,以及蒙古狼!请赐予他们厚爱!!《狼图腾》看完了,没有狼这样的教师,近距离的观摩学习,即使社会上的“狼”,也披上了和善的外衣,把一切光明面敬献,而“狼”的生活习性,始终不得而知。但书中身临其境的描绘,说出的不仅仅是规则,还是一种战略方式方法,在新的环境中的演变,揭去华丽的表象,剥出最本质的东西,就是人对人生意义的深化,是一种神话的升华。

第9篇

2、[狼狈万状]狼狈:窘迫的样貌;万状:多种样貌。形容极其困顿窘迫。

3、[狼贪鼠窃]如狼那样贪狠;似鼠那样惯窃。常形容敌人贪狠卑鄙。

4、[狼狈不堪]困顿窘迫得不能忍受。形容十分窘迫的样貌。好听的邮箱名字

5、[狼羊同饲]比喻把坏人同好人一样对待。

6、[狼突豕窜]象狼那样奔跑,象猪那样冲撞。形容成群的坏人乱冲乱撞,到处搔扰。同“狼奔豕突”。

7、[狼狈为奸]比喻互相勾结干坏事。

8、[狼心狗行]心肠似狼,行为如狗。比喻贪婪凶狠,卑鄙无耻。家访工作总结

9、[狼眼鼠眉]形容人相貌凶恶。

10、[狼艰狈蹶]比喻处境困苦窘迫。

11、[狼吞虎餐]形容吃东西又猛又急。

12、[狼飧虎咽]飧:熟食,饭食。形容吃东西又猛又急。亦作“狼餐虎咽”。

13、[狼奔鼠窜]狼群鼠辈到处流窜。形容人四处奔跑逃窜。

14、[狼前虎后]前门赶走狼,后门来了虎。比喻坏人接踵而来。

15、[狼顾麕惊]比喻惊恐万状。

16、[狼顾鸱跱]如狼凶视,如鸱峙立。比喻凶暴者伺机欲动。

17、[狼吞虎噬]像狼虎那样吞食咬嚼。比喻极为贪婪残忍。

18、[狼号鬼哭]形容哭叫的声音凄厉。

19、[狼猛蜂毒]形容人凶狠毒辣。

20、[狼嚎鬼叫]形容声音凄厉。同“狼嗥鬼叫”。

21、[狼顾狐疑]指左顾右昐,存有畏惧和犹豫之心。狼顾,狼走路时常常回头看;狐疑,狐狸本性多疑。

22、[狼奔鼠偷]形容坏人到处扰乱。

23、[狼嗥鬼叫]形容声音凄厉。

24、[狼虫虎豹]①泛指凶猛的动物。②比喻恶人歹徒。

25、[狼嗥狗叫]形容恶人狂呼乱叫。

26、[狼吞虎咽]形容吃东西又猛又急的样貌。

27、[狼顾鸱张]如狼凶视,如鸱张翼。形容凶暴,嚣张。

28、[狼吃幞头]狼衔去人的幞头,吞不下又吐不出。比喻有苦难言,强自忍耐。

29、[狼飡虎食]形容吃东西又猛又急。同“狼餐虎咽”。

30、[狼奔兔脱]形容仓皇逃窜。

31、[狼飡虎咽]形容吃东西又猛又急。同“狼餐虎咽”。

32、[狼子野心]狼子:狼崽子。狼崽子虽幼,却有凶恶的本性。比喻凶暴的人居心狠毒,习性难改。

33、[狼烟大话]漫无边际的吹牛话。

34、[狼餐虎噬]①形容吃东西又猛又急。同“狼餐虎咽”。②比喻残酷剥削搜括。

35、[狼顾虎视]如狼虎视物。形容威严而凶狠。

36、[狼顾鸢视]如狼鹰视物。形容凶狠而贪婪。

37、[狼突鸱张]像狼一样奔突,像鹞鹰一样张开翅膀。形容坏人猖狂嚣张到了极点。

38、[狼子兽心]比喻凶暴的人用心残忍,有如野兽。

39、[狼心狗肺]形容心肠象狼和狗一样凶恶狠毒。

40、[狼奔豕突]豕:猪;突:猛冲。象狼那样奔跑,象猪那样冲撞。形容成群的坏人乱冲乱撞,到处搔扰。

41、[狼烟四起]狼烟:古代边防报警时烧狼粪腾起的烟。四处都是报警的烟火,指边疆不平静。

42、[狼贪虎视]象狼一样贪婪,象老虎一样睁大眼睛盯着。比喻野心很大。

43、[狼狈周章]指仓皇惊恐。

44、[豺狼当路]比喻暴虐奸邪的人掌握国政。

45、[除狼得虎]比喻除去一害又来一害。

46、[拒狼进虎]比喻一害刚去,又来一害。同“拒虎进狼”。

47、[豺狼横道]横道:横在道路中间。比喻坏人当权。

48、[豺狼虎豹]泛指危害人畜的各种猛兽。也比喻凶残的恶人。

49、[如狼如虎]形容勇猛猛烈。

第10篇

1.家养类动物谚语。

在动物谚语中数量最多的是家养类动物谚语,这类动物共出现了十一类,分别是马、驴、骡、牛、羊、猪、狗、鸡、鸭、猫、兔,概括了人类最常见的家禽、家畜品种。家养类动物由于和人关系密切,所以谚语中经常能体现出人们对这些动物习性和特点的了解,这是其他类动物谚语所不具备的特点,例如“铜骡铁驴纸糊的马“”马有三肥三瘦,人有三起三落“”牵牛要牵牛鼻子”等都是谈人类在饲养动物中宝贵的经验;“一天省一把,十年买匹马”讨论的是动物的价值;“按牛头吃不得草“”兔子急了会咬人“”槽里无食猪拱猪”等都是对动物习性的描述。在这十一类动物谚语中,数量最多的是涉及马的谚语。因为在古代,马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通工具,它可以带人跑,也可以拉车跑,一些跑长途的千里马更是极为珍贵。马谚语的内容多以表现马在交通中的重要性为主,比如:“好马不用鞭“”好马不停蹄“”老马识归途”②等。古代家有好马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比如谚语里有“门前系起高头马,不是亲来也是亲”的描绘;另外也有很多对马的自身特点的描绘,如“马不知自己脸长“”人穷志短、马瘦毛长”等。

2.水中动物谚语。

在动物谚语中,水中动物出现的比较少,只有鱼出现次数较多,但也只是笼统地出现“鱼”的称呼,对具体鱼的分类除了简单提到鲤鱼、鲫鱼(“鲤鱼找鲤鱼,鲫鱼找鲫鱼”“开河的鲤鱼赛人参”)外几乎没有其他,说明古代人们对水中动物的了解远少于陆地动物。同时我国古代历史文化中心集中在北方,鱼的种类较少,因此在谚语中涉及较少。有关鱼的谚语主要强调鱼对水的依赖性,如“鱼不可离水,虎不可离冈“”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等。

3.森林动物谚语。

在自然界动物中,有几类大型动物一直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安全,比如老虎、狮子、狼等。在生产力不发达的古代,人们对这些动物是非常畏惧的。以老虎为例,动物谚语中与老虎有关的很多,但内容都是围绕老虎吃人和打虎展开的,表现了人类和老虎的对抗性,比如“关门养虎虎大伤人“”东山老虎吃人,西山老虎也吃人”“人无害虎心,虎有伤人意”是关于虎伤人的“;打虎亲兄弟“”打虎要打头,杀鸡要割喉“”独拳难打虎”是关于打虎的。古文化中,英雄也往往以打虎体现其勇猛,比如武松打虎、李逵打虎等。同时老虎、豹子、狮子虽伤人,但人们敬其气势,所以经常用它们比喻有才能的人,如谚语里有“虎瘦雄心在“”深山藏虎豹”等。而动物谚语中出现的狼是完全反面的角色,比如“狼披羊皮更阴险“”豺狼来了有猎枪”等,人们对狼的痛恨主要是因为狼生活在离人较近的区域,比起老虎、狮子这些深山动物来说,对人类的危害更大,尤其是狼喜吃羊的生物性特点,已经被社会化,成为弱肉强食的代表。

4.神话动物谚语。

有些动物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存在,只出现在神话传说中,这些动物身上有很多的传统文化意蕴,主要有以下三种:龙、凤、麒麟。这三种动物龙在水中、凤飞天空、麟游森林,各有天地,各具特色。龙的形象一般有两种:一是很凶猛的动物,如“恶龙不斗地头蛇”;二是掌管下雨的神物,如“龙多不治水”。凤凰的形象较为单一,只体现了它为百鸟之王的尊贵性,如“凤凰不入乌鸦巢”等。麒麟是传说中的神物,关于它的谚语突出其灵性,如“学者如牛毛,成者如麟角“”草有灵芝木有椿,禽有鸾凤兽有麟”等。

5.其他动物谚语。

除了上述种类的动物,谚语中还有一些其他种类的动物与人类接触频繁,如老鼠、老鹰、燕子、苍蝇、虱子等,由于这些动物品性比较单一,所以谚语中只选取它们的主要特点做简单描述。如麻雀的谚语突出其小的特点“: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乌鸦体黑貌丑,所以有“乌鸦擦粉照样黑“”天下乌鸦一般黑”等谚语。

二、动物谚语的社会文化含义研究

1.在内容上动物的生理属性和社会属性双层表意共存。

谚语以说明事理、传授知识和经验为目的,动物谚语也不例外。动物谚语中的动物首先具有动物的生理属性,然后又被人类赋予了社会文化意蕴,即通过动物来表现人类的思想文化。比如用某类动物来表示某类人:【枪打出头鸟】出头鸟比喻带头人,中国文化中有首先出头的人不会有好下场的说法,类似的说法还有“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再如用动物的动作行为比喻人的动作行为:【毒蛇口中吐莲花】用毒蛇吐莲花的行为比喻阴险的人说好话,【狼披羊皮更阴险】用狼披羊皮比喻坏人伪装自己;还有用动物的处境比喻人的处境:拔了毛的凤凰不如鸡】拔了毛的凤凰比喻权贵之家失去势力,身份和地位便会低于普通人。动物谚语中,动物的社会文化内涵大部分都和它的生理属性相关,因而比较统一,如老鼠因偷吃粮食而被比喻贪婪的小人(老鼠爱打洞,坏人爱钻空);豺狼因偷袭人类而被比喻大奸大恶之人(豺狼性恶,有钱人心狠);蛇因剧毒无比而用来比喻凶狠阴险之人(蛇走无声,奸计无影)。但也有较为复杂的情况。首先在动物谚语中同一种动物可能显示出不同的文化意蕴。比如谚语“乌有反哺之义,羊有跪乳之恩”和“乌鸦擦粉照样黑”中对乌鸦前者是肯定态度,用来比喻孝敬父母,后者是否定态度,讽刺坏人如何伪装都不能遮住丑恶,还有“狗不嫌家贫”和“狗改不了吃屎”中对狗的表现方式也是如此。其次不同种动物也可能表现出相同的文化意蕴。比如“叫唤的猫不抓鼠”“猛犬不吠,吠犬不猛”“不叫的狗才咬人”“吃人的狮子不露齿”中出现了三种动物:猫、狗、狮子,但这三种动物都比喻表面上不露声色、背地里搞阴谋诡计的人。人在和动物的相处过程中,逐渐了解并利用动物,因而赋予了动物越来越多的社会文化意蕴,这些文化意蕴体现了动物世界的丰富性,同时因为它们都是以人作为出发点而出现的,所以也体现了人在自然界中绝对的支配性。

2.在形式上动物谚语经常采用对举的方式来表现其深层含义。

动物谚语在形式上经常是两种动物一起出现,用相辅或相对的方式展示文化内涵。两种动物也可能是动物和动物,也可能是动物和人。下面我们分别来看:第一种情况是两种动物同时出现,共同比喻某一种人,这种方式扩大了事物的指称范围。比如:【前怕狼后怕虎,一事无成白辛苦】【怕狼怕虎,不在山上住】:虎狼同时出现,泛指令人恐惧的事物,虎和狼在其他语汇里也经常一起出现,比如成语里有“虎狼之势“”虎狼之心”等,说明生活中虎和狼是人们最熟悉的食肉动物;【涉浅水者得鱼虾】【池里鱼虾不知大海大】:因为鱼虾是最常见的水中动物,所以鱼虾同时出现泛指水里的小动物。第二种情况是两种动物同时出现,但它们的关系是对立的,用对比的修辞手法突出某一种事物。比如:【乌鸦彩凤不同栖】【凤凰不入乌鸦巢】凤凰极美,乌鸦极丑,凤凰乌鸦对比出现,贬低乌鸦,抬高凤凰,比喻好人不和坏人混在一块,童话寓言中凤凰乌鸦对比出现的例子也很多;【强龙不压地头蛇】【龙不跟蛇斗】,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龙虎是平级动物,可以一起出现,比如谚语里有“龙虎相斗,鱼虾遭殃”的说法。但龙蛇不是平级动物,二者一起出现时,龙比喻地位高的人,蛇比喻地位低的人,成语里也有“龙蛇混杂”的说法。第三种情况是动物和人一起出现,这时候动物表达的意义指向和人是相一致的,动物的出现起到了衬托人的作用,相当于古代的诗歌在创作中的“起兴”手法,只不过起兴是物在前、人在后,而动物谚语中是人在前、物在后,比如【人靠衣装马靠鞍】人马对举,主要指人要注意仪表,【人过留踪,雁过留声】人雁对举,突出好名声对人的重要性,【笨人先起身,笨鸟先出林】人鸟对举,说明勤能补拙的道理。这类谚语通俗易懂,读起来朗朗上口,内容形象生动,所以在谚语中数量很大,现在人们依然在用这种格式创造新的俗语。

三、结语

第11篇

关键词:动物词语;语义表达;英汉对比

动物是自然界的一部分,是人类生活中密切相关的重要组成部分。世界各民族语言中出现了大量有关动物的成语、习俗语、格言等词语,它们反映了不同民族对动物的认识,体现人们对动物大致相同或不同的情感态度,因而这些语言中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内涵。笔者以中华民族传统的的十二生肖动物为切入点,通过查阅词典、文献资料等,搜集整理了大量含有动物名称的相关词语,在进一步分析对比的基础上,探讨这些词语所表达的各种意义,进而挖掘它们隐含的文化内涵。

一、动物词语的语义基础

之所以在汉语和英语中人们借助动物构成各种语言形式,表达丰富的语言意义,是和其生活地域、生活习性、人与自然关系、文化价值观等因素有关联,有着深厚的语义形成基础。

(一)根据形体、生活习性特征表达的语义

英汉语言都有根据动物的形体生理特点及生活习性所形成的词语。它们形象逼真地反映了这些动物的生活规律,以感性认识为基础,从而引申出一定的语言意义,例如,蛇(snake)是一种爬行动物,体形柔软易弯曲,在行走时,蜿蜒曲折前行,因而英汉语言中都有“蛇行(snakeitswaythrough)”。另外蛇能分泌毒液,隐匿于草丛中,因而有“阴险、狠毒”的联想意义,英语中有“asnakeinthegrass”,比喻伪装成朋友的阴险之人。又如,鸡(cock)的生活习性之一是清早鸣叫,因而汉语中有“闻鸡起舞、雄鸡一唱天下白”等词语,英语中有“cock-crow(黎明)”等词语。[1]260根据“蜜蜂(bee)”、“猪(pig)”、“猴(monkey)”等的生活规律和生理特点,英汉语言中都有“忙碌”、“懒惰”、“精明、淘气”等语义。

(二)根据人们对待动物的情感态度所表达的语义

现实生活中,人们和各种动物发生着各种各样的关系,人们对动物形成一定的情感态度,进而影响到这些动物词语的褒贬意义,赋予语言以丰富的感彩。

对待某些动物,由于各民族呈现大致相同或完全相同的态度,体现在这些词语上,它们表达相同的语言意义。例如,英汉民族都把“羊(sheep)”看成一种善良、温顺、柔弱的动物,因而在其意义表达中包含了相同的情感态度。汉语中有“像小绵羊一样温和、乖巧”,英语中有“asgentleasalamb/asmeekasasheep”。“猪(pig)”的生活习性、环境决定了中西文化中都认为猪是懒惰、肮脏的动物,因而有关猪的词语都含有贬义的感彩。

对待另外一些动物,不同民族由于其生活习惯、民族心理、意识形态及文化价值观的差异,产生截然不同的情感态度。表现在这些词语上,它们呈现不同的、个性化的褒贬语义。例如在对待“鸡(chick)”、“鱼(fish)”、“蝙蝠(bat)”等词语方面,由于这些动物名称发音同“吉(luck)”、“余(abundance)”、“福(happiness)”,因而深受中国人的青睐,被赋予褒义色彩。[2]33-36而在英语民族中则无此谐音,这些词语的褒贬色彩便产生分化,英语语言中此类词语多含贬义,例如“chick-hearted(怯懦、胆小)”、“fishwife(泼妇)”等。“龙(dragon)”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上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和丰富的文化传承。在中国人的民族心理和价值观中,“龙”是帝王、权力、富贵的象征,因而汉语中有关“龙”的词语都被赋予积极的含义。如:“潜龙”、“卧龙”、“龙凤呈祥”、“卧虎藏龙”、“望子成龙”等,中国人常以龙的传人、巨龙自称。而英语中“龙”则是贬义,象征魔鬼、邪恶。所以西方人在看到中国人如此钟爱雕刻有龙的东西时会表示诧异。在对待“狗(dog)”的情感上,中国人多持消极态度,含有“狗”的词语几乎都含贬义色彩,如:“走狗、落水狗、癞皮狗、狗头军师、狗仗人势、狗彘不若、狗急跳墙、狼心狗肺”等。[3]391而西方文化中,狗是人们的宠物,人们对狗充满了爱怜、褒扬之词,如:“aluckydog(幸运的人)”、“acleverdog(聪明的人)”、“loveme,lovemydog(爱屋及乌,爱吾及犬)”。[4]269-271

二、动物词语语义表达的对等性特点

对等性是指英汉语言在表达某一语义时,词语中所涉及动物名称的一致性或相同性,其语言中使用的动物名称所代表和体现的相同或相近的比喻、联想意义和文化特征。

(一)英汉语言中有关动物词语的语义完全对等性

不同国家和民族,虽然生活方式、文化背景不同,但由于某些动物的共同体形特征、生活特征或行为习性,人们在表达某一语义时,两种语言会借用同一动物名称。英汉语言中的确存在这些在语义表达和文化内涵上具有对等性的动物词语,他们有着同样的比喻、象征和联想意义。

1.利用动物形体特征形成的语义对等性。例如,根据蛇的体形及运动特点,英汉语言中都用“蛇”表示一种行进路线和行进方式,“蛇行”和“snakeitswaythrough/across(蜿蜒斗折,沿曲折道路行进)”。又如“asslipperyasaneel(像泥鳅一样圆滑)”。[5]293-295

2.由于语言翻译、词语借用和文化交流形成的语义对等性。例如,汉语中有“纸老虎”之说,英语中有“apapertiger”。英语中有“abird’sview”,汉语中就出现了“鸟瞰”一词。又例如:“adarkhorse(黑马)”,“anuglyduck(丑小鸭)”,“bullmarket(牛市)”等。[1]107

3.根据动物的生活习性和行为特征形成的语义对等性。中西方文化中对于“猴、蛇、狐狸、狼”等动物都有相同的态度,因而他们在两种语言中表达着大致相同的意义。例如,英语中可以用“horse”指各类人,“adarkhorse(黑马)”,“awillinghorse(积极工作的人)”,“aTrojanhorse(潜伏在内部的敌人)”。汉语中有“犬马、驽马、响马、马贼、探马、马前卒、老马识途”等。汉语中有狡猾的狐狸,英语里有“asly/craftyfox”,“ascunningasafox”等。又例如:“afishintroubledwater(浑水摸鱼)”,“astimidasamouse(胆小如鼠)”,“asbusyasabee(像蜜蜂一样忙碌)”[6]161-162,“asstrongasahorse(人强马壮)”,“wolfdown(狼吞虎咽)”,“acaseofdogeatdog(狗咬狗)”等。此类例子都体现了两种语言在借用动物名称表达语义的完全对等性。

(二)英汉语言中动物词语语义表达的部分对等性

所谓动物词语的语义表达部分对等性,是指在表达同一语义时,不同语言在使用动物名称会不尽相同。一种语言中有关动物的习俗语、成语、谚语表达相同语义时,在另一种语言里会变为借用其他动物名称的词语。但两种语言在表达同一语义都借助了动物名称,因而在表达形式上是部分对等的。

英语中“owl”是智慧、庄严的象征,例“aswiseasanowl”(猴精)。而汉语里它是不祥之鸟,倒霉、厄运的象征,汉语用“猴”象征聪明、机灵。“bat”在英语里具有消极否定意义,象征盲目,丑陋、罪恶和吸血鬼,例“asblindasabat”。[1]207-217而汉语里“蝙蝠”具有褒义色彩,象征幸福、好运、富裕,因为它和“福”谐音。又例如下列词语里,表达同一意义英汉语言里分别使用不同的动物名称。

Leadadog’slife——过着牛马般的生活

have/holdawolfbytheears——骑虎难下

aflyintheointment——一只老鼠害了一锅汤

ikeacatonhotbricks——热锅上的蚂蚁

likeadrownedrat——落汤鸡

beatthedogbeforethelion——杀鸡儆猴

donkey’syears——猴年马月[8](57-59)

牛饮——drinklikeafish

吹牛——talkhorse

害群之马——blacksheep

对牛弹琴——cast/throwpearlbeforeswine

一丘之貉——birdsofthesamefeather

(三)英汉语言中动物词语语义表达的非对等性

一种语言中有关动物的习俗语、成语、谚语表达某一语义时,在另一种语言里这些动物名称则完全消失,不借助任何动物名称。反映两种语言在表达同一语义时,选择词语的不同,即语义表达的非对等性。由于不同的文化背景,某些动物词语在另一种语言里根本找不到对应的动物名称去表达,这些词语不能盲目的直译和套用。例如,汉语里“白象”是一种电子产品,由于“whiteelephant”在英语里意为“累赘,昂贵而无用的东西”,所以不可译为“whiteelephant”。汉语里有很多有动物名称的词语,英语里不能用具有动物名称的词语表达。例如:

拍马屁——licksb’sboots

蜻蜓点水——scratchthesurface

黔驴技穷——atone’swit’s/attheendofone’srope

马到成功——immediatesuccessuponarrival

英语里也有很多有动物名称的词语,在汉语中不能用具有动物名称的词语表达。例如:

putthecartbeforethehorse——本末倒置

adoginthemanger——占着茅坑不拉屎

acat-and-doglife——经常吵架的生活

raincatsanddogs——倾盆大雨

moneywillmakethemaretogo——有钱能使鬼推磨

三、动物词语体现的文化特征

本研究中涉及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十二生肖动物鼠、牛、虎、兔、蛇、龙、马、羊、猴、鸡、狗、猪以及猫、狼、狮子、鱼、蜜蜂、鸟、蝙蝠等31种动物形成的各种词语,包括成语、习俗语、俚语、格言。就英汉语言中这些动物所代表的语义进行了对比和分析,通过对这些词语的比喻、联想、象征意义的探讨,挖掘了它们深层次的文化内涵。在这些有关动物的词语中,中国文化侧重品德和人格意义,注重他们的内在特征,而西方文化侧重外在形象和体征意义,注重他们的外在特征,因而产生了这些词语文化方面的差别。通过以上研究,有助于更深刻的了解了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中这些动物代表的形象及比喻和象征意义的差异,找到产生这些语言差异的文化根源,避免语言交流的障碍和误解。

参考文献:

[1]HORNBYAS.Oxfordadvancedlearner’sEnglish-Chinesedictionary[M].Oxford:OxfordUniversityPress,1997.

[2]陈美芳.英汉词文化差异对比分析[J].Us-ChinaForeignLanguage,2005(1):33-37.

[3]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现代汉语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8.

[4]张廷芳.狗年话狗[M]//教育与文化发展新论.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

[5]GUYUEGUO.Cross-culturalcommunication[M].Beijing:ForeignLanguageTeachingandResearchPress,2000.

[6]张培基.英汉翻译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1.

第12篇

游潍坊动物园

盖奕冰

记得有一次,我们一起去潍坊动物园游玩。

首先,我们看见的是老虎,它在笼子里转来转去,好像在说:“欢迎你们!快去看看我的伙伴吧!”

进去,我看见了一只狮子懒洋洋地趴在那儿。隔壁是一只母狮子,正在照顾一只小狮子呢!还有一只狼爬在笼子上。骆驼的脸上都刻着不同的记号,有三角、六边形、五角星……可能是代表它们的名称吧!还有两只黑狗熊,在表演节目,逗得大家哈哈大笑。有一只富贵华丽的藏獒住在“别墅”里……

这就是潍坊动物园,一座可爱的动物园。我今天不但很高兴,而且又知道了动物的许多习性。

指导教师 崔梅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