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学会生活

学会生活

时间:2023-05-31 09:11:4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学会生活,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学会生活

第1篇

生活总是给我们带来重重的困难,磨练我们,总是让我们经受挫折,一次次的让我们尝试着失败。但是,也让我们每个人成长了很多,也让我们学会了如何去克服困难,学会了如何生存。

有位哲学家说过:“向后看才懂得生活,向前看才能生活。”生活并不是像做事一样,做完就结束了,而是像跑马拉松一天一天的。生活就像大海一样,我们永远都看不见边,看不到终点,我们也永远都无法知道我们在海上会发生什么事情。

在生活中我们要积累经验,不能盲目的就过去了,要让自己的生活丰富起来,要让自己的生活一天比一天精彩。在生活中我们要向前走,没有回头路,只有我们勇敢的向前,有自己的奋斗目标,怀着自己远大的理想,努力的去丰富自己的生活。我相信,我们的生活一定会丰富多彩。

在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会遇到困难,没有人能一帆风顺。生活就像大海,人就像大海上的一叶小舟,大海没有风平浪静的时候,所以人也总有欢乐和痛苦、困难和挫折的时候。

我们要学会面对生活,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也许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大多数都是父母来帮我们解决,但我们也不能一直靠他们啊!俗话说的好:“靠山山会倒,靠人人会老。”所以我们不能总靠父母,他们会有一天离我们而去,最好的方法就是靠自己。只有我们自己才能靠得住,才能陪我们一生,才能让我们真正学会如何面对困难,才能让我们真正的学会生活。

生活给我们带来的挫折和困难并不可怕,也不意外,就像家常便饭一样,在不经意之间出现。所以我们要面对困难,战胜困难,不能退缩,要勇敢。只有你勇敢的面对,才可能战胜它。在生活中,我们一定要勇敢。

学会生活,一定要勇敢,只有勇敢,才能战胜困难,取得成功。

学会生活一定也要有坚强的意志,不要被生活中的一点小问题就吓坏了,就放弃了自己原来想要的。

学会生活,要向前看,在向前看的同时也要向后看。

在生活中我们要向前看,毕竟路在前面,并不是不能回头,俗话说:“要勇敢的向前走别回头。”我认为这句话是错误的。路在前方,后面是我们走过的路,但不回头,我认为不对,因为只有经历过多次的挫折,我们才能积累成功的经验,才能成功。我认为偶尔回头看看自己走过的路,回忆一下自己失败的原因,也是很好的,为打倒前方的困难做好准备,积累成功的经验,弥补自己的不足。

在生活中,我们向后看才懂得生活,向前看才能生活。只有向后看我们才能积累经验,积累失败的原因,向前看才能知道自己如何去生活。

第2篇

To心语:

这几天不知是怎么了,以前的几个高中同学突然间都跑过来说喜欢我,想和我交往,不理他们,怕他们以为我不是一个通情达理的人,但我又不想招惹他们,怕被他们粘上。我一直都想有个哥哥来宠着自己,现在愿望不知道可不可以实现?!

我想告诉你一个小秘密:我这人特没自信,总以为自己这也差劲,那也不行。我该怎样做才能对自己充满信心呢?最后想说的是我学的专业是商务信息管理――一个什么都学且没有一样学精通的烂专业。

――河南淇县李 阳

心语:桃花运来了想避都避不开――慢慢挑吧!也许“备选同学”的范围有点小喔,那就再等等也无妨,千万不要有强迫自己的感觉。

说到自信,就要说到你的脖子,像天鹅一样优美的脖颈是自信的展示,先学学天鹅好了。这是外在的表现,而自身的优雅谈吐与知识的快速更新是让他在慢慢了解后所瞠目结舌的,自信如此而已。说起来简单,但做起来是需要时间的,不要着急,慢慢地来,心语相信你一定能做到最好。

抛弃你的“梦想”――想在生活中找一个哥哥,你要记着,别人是没有义务来关心照顾你的,他关心你的目的应该很明确,不要总想着用别人的光芒来照耀自己,你应该在属于自己的光环下自由自在地生活着,或者更可以在别人赞美的目光中袅袅地行进着。

小小的私房话――别管自己学的什么专业,大学里的专业大都与现实工作存在着距离。对于女人来说,一生最重要的专业应该是――学会生活,善待自己!

远远的他

To心语姐姐:

我和我们单位一个有妇之夫相爱了,我想家人知道后是不会原谅我的。他说只要我愿意他会离婚,我离不开他,可嫁给他不现实。我该怎么办?我要走得远远的吗?

――沈阳小 杰

心语:不是人走得远远的,是心要离他远远的。

如果他爱你,他首先就要与你站在同一个起跑线上,才有资格谈婚论嫁。

第3篇

关键词:生活;育德;活动

一、育德目标

人只要生活在世界上,就不可能脱离人群而独自生活下去,就像一滴水珠,如果仅有一滴的话,那么它很快就会干涸,而把它放入大海,它就不会消失。人从来到这个世界中,便注定了要为生而活,这便是生活。有的人生活得快乐,有的人生活得忧虑,有的人生活得平凡,有的人则生活得壮丽。没有一个标准的定律来强求人人一致。

面对大千世界,我们要演绎精彩的人生就要学会如何去生活,人们为了实现各自理想中的生活,就必须去学习、去奋斗,所以说学习本身并不是目的,目的是生活。我们要在生活中学会相信别人,也要学习保护自己;学会竞争,也要学会协同;学会严格,也要学会宽容;学会坚持,也要学会妥协;学会倾听,也要学会表达;学会默默恪守,也要学会分享心灵;学会在挫折中守护理想,在超越中留住平凡!而所有的这些,只能靠自己摸索“分寸”,别人很难教授。

二、活动准备

1.学生技能:培养学生搜集、整理、加工各类信息及资料的综合能力。

2.收集、整理资料:通过书籍、网络、自创等方式获取与主题活动相关的资料,动画《狮子王》片段、录像《课堂五分钟》,针对主题活动的实施步骤,将搜集的资料进一步加工处理并安排到恰当的位置。

3.交流沟通:班主任找部分学生进行交流,鼓励他们在主题活动中敢于发表自己的生活感悟。

在准备的同时要注意以下几方面问题:选择的动画片或影片一定要有吸引力,内容要注意有说服力、有代表性;出示的录像内容应该贴近学生的生活、学习和家庭;班主任找学生谈心时要注意发现其关注点,并鼓励他们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三、活动过程

1.主持人介绍本次活动的主题――学会生活。

2.电脑出示讨论的问题:

(1)学会相信别人,也要学习保护自己;

(2)学会竞争,也要学会协同;

(3)学会严格,也要学会宽容;

(4)学会坚持,也要学会妥协;

(5)学会倾听,也要学会表达;

(6)学会默默恪守,也要学会分享心灵;

(7)学会在挫折中守护理想,在超越中留住平凡!

3.播放动画片“狮子王”片段。

动画片《狮子王》片段中出现的人物:狮王辛巴以及他的朋友丁满和彭彭;

动画片《狮子王》片段的故事梗概:丁满坚持自己的意见不去帮助他的朋友辛巴,他则失去了身边的好朋友辛巴和彭彭,而且自己无论如何也找不到从前的快乐和满足,但在他妥协的一刻,他找到了朋友、快乐和幸福,生活中有时妥协也是一种美。

依据该片段学生展开讨论:

(1)你如何理解故事中丁满的坚持与妥协?

(2)生活中你该如何把握坚持与妥协?

4.出示录像――“课堂五分钟”。

根据该剧情内容学生展开讨论:

(1)你如何看待课堂上的倾听与表达?

(2)你与朋友谈心时应该如何处理好倾听与表达?

5.设计制作网页。

学生依据七个论题任选其一设计制作网页“学会生活――×××××”,如“学会生活――学会竞争,也要学会协同”,网页中体现出自己的想法和见解,也可到网上搜集需要的文字、图片等素材。

6.依据各自的网页发表自己的见解。

四、活动总结(可采取学生总结、班主任总结等多种形式)

学生依次发表自己的见解后,班主任做本次主题活动小结:

生活中不论遇到什么事情我们都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和良好的心态,做到宠辱不惊、心静止水,要敢于面对、善于面对,笑纳人间百态。一生中经多才能识广,百炼才能成钢。祝愿同学们笑对每一天日出的开始,学会生活,用好的心态面对人生、面对未来,一定会品味到生活的美好和幸福。

第4篇

一、课程开发的背景

本校地处城乡结合部,学生参差不齐,家庭教育环境不太好,学生学习自觉性不高,学习习惯较差,生活中娇生惯养,依赖家长,生活能力不强的现象比较严重。尤其对于刚入学的高一年级学生,如何能够迅速适应高中寄宿制生活,培养他们学习、生活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就显得尤为重要。为此,学校以培养学生“学会生活”为载体,开发与开设了《学会生活》系列校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情操,为将来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

通过三年的实践,我们将原先比较隐性的礼仪教育、审美教育、生活技能教育等显性化,开发与开设了《高中生文明礼仪》、《茶艺与养生》、《艺术插花》《香道》、《瑜伽与美容》、《实用生活技能》等系列课程,每个学期保证8课时,内容丰富,螺旋上升。

三年来,相关老师参考有关资料,边实践、边研究、边积累,从课程纲要到目录,从教材到教学参考,都经过了仔细推敲和审核,目前全部编印了单册教材、教案及讲义。学校展望:通过这一系列课程的建设与实施,能帮助学生们更好地面对生活、驾驭生活,真正做一个生活的主人。

二、课程开发实施的经验

该课程的最大特点是以“案例教学”和“实践活动”为主,融知识案例规则和建议于一体,力求最大限度的帮助学生掌握生活技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该课程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主动探究为基本动力,努力做到了重体验、重实践、重实效,通过多种途径搜集信息,教学形式灵活多样,教学评估多维立体。

(一)教学目标要合理、整合

该课程教学的目标不仅仅是着眼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而是在了解高中生现状和学习需要的基础上,以生活知识教学为载体,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首要目标,从而促进高中生在积极主动的探索中逐步增强热爱生活的情感,掌握基本的生活常识和技能,形成正确的生活价值观,各方面素质得到全面提升。

(二)教学内容要多元、开放

该课程注重课程内容和学生生活以及社会需求的紧密联系,课程内容的设置以高中生的实际需求为导向,通过网络、多媒体等多种途径搜集相关的教学内容。此外,教师还深入到茶馆、花店、饭店等拜师学艺,通过实地学习,经过整理归纳,内化成适合高中生实际的教学内容。学校也鼓励学生参与到课程内容的编写过程中,通过主动参与,获取、巩固和深化生活知识和技能,拓展思维,提高生活能力。

(三)教学形式要开放、灵活

该课程教学形式以师生互动交流为主,注重调动高中生自主探究的“内省”能力。在开放式的教学模式下,小组讨论、团体活动、案例分析、情景模拟等不再是课堂讲授的补充,而是一种与相应的教学内容契合的基本的课堂教学形式。比如,学校专门装修了茶艺教室和茶花教室,茶艺教室内挂有大副茶经,全部日式装修风格,教室内摆放了多张茶台及多套茶具,每节课上学生5人一组,亲手操作,进行茶艺表演练习并品茶。开放式的教学形式打破了教师“一言堂”,吸引学生参与教学过程,使作为主体的学生在教师的帮助和指导下自主探究、合作研讨,教学活动民主而富有活力,师生在互动过程中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

(四)教学评价多元

该课程评价是一种多元化的评价模式。其中评价的主体包括教师评价、同学自评、互评等。评价的方法主要是小组或个人作业及作品的方式,即课程结束后,学生提交一份作品设计或做一次公开表演。例如,进行一次茶艺表演,或插一束花、做一道菜等。学校要求教师更多的是关注评价的激励作用。

第5篇

国际教育委员会主席埃德加。富称谨倡导“学会生存”。他认为:唯有全面的终身教育才能够培养完善的人,人们再不能刻苦地一劳永逸地获取知识了,而需要终身学习如何去建立一个不断演进的知识体系——学会生存。教育的四柱: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事、学会生存,而其核心是学会生存。

同时学会生存是当前各国教育所面临的重要任务。传统的教育方式、教育手段、教育内容、教育目的是不能适应未来社会的要求,要求教育以学会生存教育为重点,把教育当作一个长期的发展的工作来看待。终身教育的概念因而产生。教育实践中,生存实验的教育手段也被不断使用。“学会生存”成为当今教育工作的一个热点问题。

另一方面,生存亦是一个人的首要条件,但人的生存是必须具有一定的知识和能力的,而这些能力和知识是要通过教育去培养。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或教师都应该是孩子的引路人,而不是决策者,不管孩子处理问题采取的是什么办法,即使是最次的,对孩子也是有利的。只有在挫折、大败中他们才会不断吸取教训,总结出最好的办法。这样才能为他们今后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下来打好基础。相信孩子们一定会有展翅飞翔的那一天。

“教师的职责现在己经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除了他的正式职能以外,他将越来越成为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加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他必须集中更多时间和精力去从事那些有效果的和有创造性的活动:互相影响、讨论、激励、了解、鼓舞。”教育行为的转变离不开观念的转变,然而,生存并不是吃饱,更高的体现是生存价值。

现在我们的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学生,他们的自我生存能力越来越差了。温室里的孩子,在成长中不能经受打击,一次考试的失败可能就会让一个孩子退缩。而这本书指导我们教师应摒弃旧观念来适应新的形势,学会生活,学会面对挑战,正确引导孩子顺利成长,成才。让学生有生存的意识和能力,帮助学生发现自我,接受挑战,提高生存能力。

教育已不再仅仅关注教师的教学行为,而更注重学习者的学习行为。我们一定得与时俱进,适应变化,达成教育根本的目的——人的自我实现,自我教育。

第6篇

本月份,我根据《品德与社会》教材的指导思想和教学目标,依照教材内容、结合班级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可总结如下:

一、明确课程性质,全面把握课程目标

本课程将“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定为总目标,实现情感、态度、行为习惯、知识技能培养的内在统一,尤其关注正确态度、价值观的形成和行为规范的养成,使学生既学会做事,更学会做人,在做事中学做人,在做人的指导下学做事。在教学过程中,我能全面把握目标,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适应和参与社会的能力,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从而整体地实现课程目标: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会做人。

二、让品德教育回归生活,突出课程的经验性。

道德不是抽象的概念,它存在于生活之中,由于社会生活中处理人们相互关系的需要才产生道德。同时,社会常识和参与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也只有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儿童的现实生活对其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具有特殊的价值,儿时的生活经验会给人的一生带来深远的影响。因此,我们在上课时都特别关注学生的现实生活,教育的内容和形式都以贴近学生生活,反映学生需要为根本。让学生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感受社会生活的美好,懂得社会生活的规范,掌握参与社会生活的知识和能力。我在教学时充分地让学生谈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体会到团结就是力量。

三、追求教学的有效性,打好做人的基础

新的教学目标观告诉我们,培养一个人的品德不在于告诉他遵守多少道德规范、规则,最根本的是要让学生通过这些社会知识、规范和准则形成一定的、基本的待人做事的观念和态度,以及思考问题的取向。这些都是一个具有共生性特点的现代人必须具有的基本观点、基本态度,是他能够融入社会,立足社会,并能在社会生活中不断获得发展的必要条件。因此,我们在教学中有机地对学生进行教育,使学生带着问题走出课堂,走进社会,真正学会生活、感悟生活。

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会更加努力学习理论知识,在工作实践中不断完善自己,与时俱时,教学相长,提高教学与教育科研能力,提高教学实效。

第7篇

【关键词】生命教育;生存教育;生活教育

今年四月,我校举行了“三生”教育主题班会活动,我认为非常及时,非常重要。作为班主任的我首先学习“三生”教育的内涵,理解“三生”教育的实质,我感受颇深,在此一发。

“三生教育”是生命教育、生存教育、生活教育的简称。生命教育是帮助学生认识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健康地发展生命,提升生命质量,实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的教育。在教学中,我们要让学生懂得,我们活者不仅仅是为自己而活,我们的生命还牵扯着太多的亲人,朋友,老师,同学……因此我们没有权利剥夺自己 生存的权利。活着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我们是父母生命的延续,是父母的希望和寄托,我们有义务照顾关心他们。

在我的周围,去年有一名女孩18岁,因失恋服毒自杀。今 年暑期,又有一名女孩14岁,和几个同学在桥上玩耍,因发生争执,跳桥身亡。目睹真人真事,我痛苦万分,花季般的年龄,为什么那么脆弱?为什么把死看的那么“轻松”?父母养育了你,你为什么就轻而易举的离去?作为教师,我认为“三生教育”应从小抓起,教育学生任何做人,任何善待生命,使学生健康成长、成人、成才。培养学生的爱心,感恩之心和责任感,正义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使学生知道有了生命,才有了竞争和拼搏;有了生命,才 会有理想与希望;有了生命,才会有快乐与悲伤;有了生命,才会有对于生命的珍爱。世界如此美丽,让我们把生命珍惜。

“生存教育”是帮助学生学习生存 知识,掌握生存技能,保护生存环境,强化生存意志,把握生存规律,提高生存 的适应能力,发展能力和创造能力。树立正确生存观念的教育 。通过生存教育,使学生认识生存及提高生存能 力的意义,树立人与自然、社会和谐发展的正确生存观;帮助学生学会判断和选择正确的生存方式,学会应对生存危机和摆脱生存困境,善待生存挫折,形成一定的劳动能力 。班主任要挖掘各学科教材的内容,对学生 进行“三生教育”。

如:开展《环境保护知识竞赛》活动,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了解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环保意识,了解一定的自然环境知识,懂得一定的保护自然环境的方法,从身边小事做起,不乱仍塑料袋,节约纸张,节约用水,植树造林。为保护环境,美化家园,做出自己的贡献。结合学校活动,进行校园应急演练,为有效预防及进行控制和减少学校因地震、洪灾、火灾拥挤践踏等安全事故的发生,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理学校安全事故的发生,切实有效降低和控制安全 事故的危害,坚持预防为主,常备不懈的方针,实施生命第一,沉着冷静,统筹协调,分 工 协作,统一指挥,群防群控,及时反映,措施果断的原则,促进各项工作顺利开展,维护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懂得遇到危险不要惊慌,要科学逃生,保住性命。

生活教育是帮助学生了解生活常识,掌握生活技能,实践生活过程,获得生活体验,确立正确的生活观,追求个人、家庭、团体、民族、国家和人类幸福生活的教育。通过生活教育,使学生认识生活的意义,热爱生活,奋斗生活;让学生理解生活是由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个体生活和社会生活,职业生活和公共生活等组成的复合体;帮助学生提高生活能力,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培养学生立足现实,着眼未来的生活追求;教育学生学会正确的生活比较和生活选择,理解生活的真谛,能够处理好学习与生活的关系。

如:思品与社会、语文、科学、安全、劳技等学科 ,都可以对学生进行“三生教育”。在《劳动技术》课教学中,使学生学会煮饭、做菜、刺绣、剪 纸等技能技巧,掌握一定生活的本领。学会生活,在语文学科教学中,向学生渗透“三生教育”。

如:美国女作家,残疾教育家海伦凯勒在19个月的时候因为一次猩红热,失去视力和听力,在这黑暗而又寂寞的世界里,她没有自暴自弃,用顽强的毅力克服生理缺陷所造成的精神痛苦。成为一位学识 渊博,掌握英语、法语、德语、拉丁语、希腊语五种文字的著名作家和教育家。有人把她誉为19世纪与拿破仑齐名的世界伟人。

第8篇

光阴飞逝,一学期的工作又临近尾声,蓦然回首,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我认真学习教材,根据各课教材的教育要点,通过教材分析、结合教学建议,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定好教学目标要点、教学重点、难点,备好课,授好课。尽管执教不同的年级,但我经常和别的教师一起探讨研究。

课堂教学是主渠道、主阵地,是教学教研工作的重中之重,扎实而有效地开展课堂教学,不仅为我才能的施展提供了一个自我挑战的舞台,更是培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学习实践基地。为此我就对这学期《品德与社会》的教学工作进行总结:

一、明确课程性质,全面把握课程目标。

本课程将“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定为总目标,实现情感、态度、行为习惯、知识技能培养的内在统一,尤其关注正确态度、价值观的形成和行为规范的养成,使学生既学会做事,更学会做人,在做事中学做人,在做人的指导下学做事。在教学过程中,我能全面把握目标,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适应和参与社会的能力,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从而整体地实现课程目标: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会做人。

二、让品德教育回归生活,突出课程的经验性。

道德不是抽象的概念,它存在于生活之中,由于社会生活中处理人们相互关系的需要才产生道德。同时,社会常识和参与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也只有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儿童的现实生活对其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具有特殊的价值,儿时的生活经验会给人的一生带来深远的影响。因此,我在上课时都特别关注儿童的现实生活,教育的内容和形式都以贴近儿童生活,反映儿童需要为根本。让儿童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感受社会生活的美好,懂得社会生活的规范,掌握参与社会生活的知识和能力。

三、追求教学的有效性,打好做人的基础。

新的教学目标观告诉我,培养一个人的品德不在于告诉他遵守多少道德规范、规则,最根本的是要让学生通过这些社会知识、规范和准则形成一定的、基本的待人做事的观念和态度等等。这些都是一个具有共生性特点的现代人必须具有的基本观点、基本态度,是他能够融入社会,立足社会,并能在社会生活中不断获得发展的必要条件。

因此,我在教学中有机地对学生进行教育,使学生带着问题走出课堂,走进社会,真正学会生活、强化了感知理解,丰富了想象思维和情感,深化了道德观念,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012年《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总结一文如不符合您的要求,推荐参考以下同栏目文章:【返回 教学工作总结 栏目列表】

第9篇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两相比较,不难得出,生活教育培养的目标与当前素质教育的要求是一致的。我深刻地感觉到,如果运用陶行知先生创立的“生活教育”理论去指导我们思想品德科的教学,必将把素质教育在思想品德学科教育中的实施引向深入。现就陶行知教育思想在中学品德教学中的实践谈谈本人的体会。

一、教学目的:学会生活

在陶行知先生看来,有了生活教育,就能打破“死读书、读死书、读书死”的传统旧教育;有了生活教育,就能“随手抓来都是学问,都是本领”;接受了生活教育,就能“增加自己的知识,增加自己的力量,增加自己的信仰”。

源于生活、回归生活、最终学会生活成为思想品德教学最终目的,即让学生在参与社会生活中,使自己所拥有的经验尽量丰富,明辨是非的能力尽量增强,身体力行的意识尽量提高,在“现代”中不知不觉渗入“未来”。也就是以学生的社会生活为主线,在逐步扩大的学生生活领域中寻求一个点来组织教学。因此,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不仅要教给学生科学文化知识,还要教学生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在学中干,在干中学。

二、教学内容:贴近生活

基于新课程、新理念、新生活的提炼和总结,因此在课堂上我们应构造以发现生活、理解生活、参与生活为核心的生活主题式教学模式,简单来说就是将思想品德课教学分为从生活中来、在生活中进行、回到生活中去三部曲。

针对传统德育的有“课堂为中心,书本为中心,教师为中心”的封闭性弊端,我们可以努力在实践中探索适合学生发展的品德教育,依托教材,发掘教材内涵,拓展学生思维,延伸教育意义,做到源于生活,回归生活,学会生活,让学生在知行和谐统一的基础上,使思想品德课成为学生喜欢的一门生活课程,真正发挥其强大的育人功能。思想品德课教师应将贴近生活、贴近学生、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的社会热点问题引入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正确思想的熏陶。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采取灵活多变的方式创设情境,密切联系鲜活的社会热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例如我在讲到八年级下册第六课第二框“珍惜学习机会”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探究活动:国家从2007年春季开始在全国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杂费,从2008年春季开始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课本费,并且农村初中寄宿生每人每天补助1元的生活费,农村家庭低保户学生(贫困生)每人每天补助4元的生活费。全国将有1.5亿中小学生受益,请同学们谈谈感受。通过这一活动,对学生进行了很好的感恩教育,学会感恩是维系社会和谐美好的心理机制,感恩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缕阳光。

三、教学方法:体验生活

在陶行知看来,“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法,也是教育法,是指教的方法要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要根据做的方法,事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教而不做,不能算是教;学而不做,不能算是学。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在课堂教学中,不难发现这样的现象:老师自我陶醉般地讲课,学生却没有进入相应的状态;老师认为学生完全应该理解、掌握的课堂知识,学生却存在疑问;学生面对老师的问题茫然,老师面对学生的表现惊讶。这些教学预期与教学结果的背离现象,正是传统教学方式局限性的暴露。作为一个学生思想教育工作者,我们也常常遭遇这样的心痛场面:课堂上学生争着说自己如何爱护环境、保护环境、节约用水用电、节约用纸,课下学生乱扔垃圾、乱扔纸屑;课堂上,讨论着该如何孝敬父母,回到家里却仍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小皇帝”。定心反思,还是由于思想品德课没有很好运用我们身边的生活资源,与生活脱节之故。新课程教材本身就是一些活生生的生活事例,如果我们能从这些生活例子出发,引导学生讨论,利用社会实践活动、团队活动,时事新闻等生活资源,让思想品德课回归生活才能起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把教学内容同学生的实际的生活活动结合起来,这对教师就有了新的要求。要求教师尊重学生,注意教学之外的生活,指导学生在实际的活动中学好本领,培养他们的生活能力。

第10篇

著名作家肖复兴曾经说过“读书可以寻找一块洁净的宿营地,能安置我们的灵魂,可以寻找一方明亮清澈的夜空,让我们的梦能毫无顾忌地尽情飞翔。”可见,读书是生活的一部分,学会了读书,就学会了阅读人生。读书可以使学生增长见识、开阔视野、启迪思维,可以使学生积累大量的习作素材,使读书为己所用,为习作所用。要写好作文,就要好好读“书”,指导学生学会读有字书和读无字书。

一、读有字书

这里的“有字书”就是眼睛看得见的、有字的、实实在在的韦。作为老师要积极引导学生重视阅读,为写作搜集更好的材料。鲁迅先生就是酷爱读书的典范,他总是把别人喝咖啡或闲谈的时间用来读书或写作。有人请教鲁迅先生写文章有何经验时,他说只有一条,即“多读多写”。大凡古今中外有成就的作家无一例外都是在青少年时期阅读了大量的书籍,从中获取了丰富的知识积累。

要引导学生多看适合他们年龄特点的各种书籍。无论是诗歌、寓言、童话,还是小说,无论是古代的,还是现代的,无论是文学读物,还是科普读物,也无论是中国作品,还是外国作品,阅读的内容和范围不作限制,越广泛越好。徐特立曾说过“不动笔墨不读书。”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读书过程中随身准备一个记录本,遇到名言佳句、精彩段落就摘录下来,牢记在脑海中,随时积累写作素材以备写作之用。

二、读无字书

有人把社会生后形象地比喻为无字书。的确,这本“书”是人人都必须去面对,认真去“读”的,需要一生的时间,花费毕生的精力。《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从中可以看出,观察周围事物丰富自己的见闻,也就是读无字书,也可以积累习作素材。

常言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材料的积累是写好文章的关键。积累写作素材就要引导学生观察生活。生活是学生实践的葱郁园地,生后是学生作文的源泉。我们要超越课堂,为学生创设活动环境,可以带领他们去踏青,去沙丘上,去小河上,引导他们欣赏大自然的美丽景物,引导他们处处留心皆学问,使他们拥有更多、更真实、更有意义的写作素材。俄国作家果戈里说“只有被我从现实生活提取,并且熟悉的一些东西,才是我写出来的好东西。”只要学生学会观察生活,相信他们会积累很多有价值的写作素材。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习作要求学生观察一种自然现象,如朝霞晚霞,月圆月缺,春风春雨,雾起雾散等,然后把它的变化特点写下来,由学生自己命题。由于学生没有仔细观察,靠看习作模仿,无真情实感,难以打动读者的心。因此,我给学生布置了观察任务,要他们仔细观察一种自然现象并互相交流所观察的结果。经过仔细观察,学生都有内容可写,还各有千秋,并能抓住变化特点,找不到刻意模仿范文的痕迹,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读无字书,不能仅仅停留在观察社会生后上,还要积极参与社会生活、思考社会生活。“在思考中读书,在读书中思考”。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生活,使学生的体验更直接,印象更深刻。思考社会生活,会使我们明白得失,总结出经验教训,感受更加明晰深刻。这样,才能积累出更加真实感人的习作素材。

当然,有字书和无字书要结合起来读,我们要尽可能创造条件,带领学生走出教室、走进社会,多接触大自然,组织参观、游览,使书本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逐步培养学生会学习、能分析、巧表达的能力,使他们博闻强记。逐步提高文学素养,增强写作能力。

第11篇

人的一生是快乐的,幸福的,但更要学会生活,一个学会生活的人,他的人生才是一个完整的人生。

你的生活是你一生唯一的创造,不能再重建,即使只有一天可活,那一天也要活的优美、高贵,墙上的铭牌上写着:“生活是自己创造的。”

因为生活是自己创造的,所以我们要为生活而奋斗。

xxxx六年级:xxx

第12篇

创建生活化的品德课堂,改变抽象化、空洞化的说教式的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果,必须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等方面立足社会生活,使品德课增添时代的源泉和生活的活力,也让学生体验到生活和生命的乐趣,从中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生活。

一立足生活,制定教学目标

现代生活教育理论认为,教育即生活(陶行知)。教育应服务于生活,通过教育使学生学会生活,体验生活的快乐。教师要发挥创造性,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特点,立足生活,制定出具体的、层次不同的教学目标。制定教学目标要讲“近、小、实”,贴近生活、联系实际,尤其要着眼于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和新世纪的需要,着重培养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的基本素质,如创新精神、竞争意识、诚信观念、民主意识等。例如,在设计《我爱我的家》一课时,教材里讲的是编者设计的某个儿童的家庭及家庭活动,在课堂上,教师不应一味去讲述教材里的儿童的家庭生活,而应创建活动情境,引导儿童讲述,交流自己的家庭和家庭生活,家庭文化等,使儿童了解,关心自己的家,感受家的温暖,激发爱家的情感,从而提升儿童的生活,使儿童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二学习内容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由于教学目标的转变,即由教授学科知识转变为以知识为切入点,回归生活,这为教学内容的生活化准备了前提。长期以来,品德与社会课缺乏吸引力,就是教学内容远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它不仅使学习活动与学生的生活实际隔离,也与学生长远发展相去甚远。在教学中,不是教师把理论或对某个问题的看法、感受传授给学生,而是充分挖掘生活素材,设计导致学生自己产生某种体验、理解的思想“碰撞”,让这些“碰撞”去产生它的必然效应。例如上《在餐桌上》一课时,我从学生的生活入手,先让学生选出自己的一日三餐,同学之间互相辨析:这样吃是否科学、合理、有营养?以此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头脑中零散的营养学常识。在此基础上,我扮演营养师的角色进行点评,同时告诉同学们应该怎样吃?为什么这样吃?紧接着,为了深化学生已获取的营养学信息,我又趁热打铁设计了又一环节:“你们想知道老师会怎样选吗?”然后故意选出不合理的配餐,让学生评析。学生马上来了兴致,纷纷告诉我,“老师,你这样吃不好,因为……”“老师,你这样吃不科学,你应该……”大家争先恐后,各抒己见,纷纷引用所学到的知识、稚真的话语阐明自己的看法。“生活化”的辨析为他们创设了实话实说的氛围。

三学习方式的生活化、多元化

陈腐的教学方式是教师“一言堂”、“满堂灌”,这无法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中必须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为此,品德与社会课课堂教学必须向社会大系统开放,向新生活开放,把课堂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同时必须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课堂中增加生活实践的活动量,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做人,学会生活。中国有句古训:“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句话充分说明实践体验的重要性。学生只有经过丰富的生活体验,不断积累,才能把教育要求内化为品质,外显为行为。比如学习《他们需要关爱》一课,教材上安排了“换位体验”活动,诣在让学生切身体验残疾人的困难与痛苦,唤起其内心的同情。在课堂上,学生像残疾人一样,用一只手整理书包,穿衣服;蒙住眼睛从座位走到黑板前“画鼻子”再走回去;像聋哑人一样只能用手势和老师同学交流,不能开口说话;用棉花塞住耳朵,听老师将故事。在充分体验的基础上,让学生交流自己的感受。他们有的说:我想听故事,可是我什么也听不见,只看见老师的嘴巴在动,实在太难受了。有的说:我喜欢唱歌,可是现在唱不出来,太痛苦了。还有的说:我平时画小人最棒,可是今天总把小孩的鼻子画歪……说着说着甚至要流泪了。此时,学生正经历着心灵净化的过程,课堂已成为学生心灵交融的天堂:残疾人需要我们的关爱。

社会生活是品德与社会课的源泉,只有紧密地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教学,才能使教学目标有较高的达成度,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才能使品德与社会课迸发生机和活力,取得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