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31 09:11:4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画龙点睛文言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实施,为我们的小学语文教学带来了难得机遇的同时,也对我们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我们只有真正深刻透彻地把握好新课改的基本理念和学科特点,才能引导我们的学生快乐学习,健康成长。
一、合理运用好多媒体,积极开展情境教学
情境教学要把学生放在中心位置,师生间要做好角色转换,教师要扮演好传授者和引导者的角色,引导学生自己探究进步。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多媒体教学是一种截然不同的教学模式,网络技术是这种教学模式的基本教学工具。如,在教学《司马光砸缸》这篇课文时,为了能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我们要鼓励学生对司马光砸缸这个行为的好坏进行分析,并创设教学情境,提问学生如果是他们自己碰到这种情况,应该怎么做。有的学生觉得用石头砸缸有可能会伤害缸里的小朋友,也有的学生好好的缸砸坏了挺可惜……对于司马光砸缸这个事件,学生都提出了各种不同的看法,非常有新意,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新性。在学习《在希望的田野上》时,在导入课堂之前,先为学生播放图片或者视频,展示一幅宁静的乡村清晨,炊烟袅袅,万物伊始,一派其乐融融的美好景象,帮助学生深刻体会希望的田野给他们带来的欢乐与希望。
二、积极运用归纳演绎,提高学生自学能力
归纳演绎指的是把已经掌握的学习方法及认知过程中所获取的知识与旧的知识框架加以重新整合,形成完全不同的新认知体系,掌握新的自学技能,并在新情境中运用它来解决重难点问题,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以《学弈》的教学为例,由于学生对文言文是第一次接触,学起来有一定困难。这就需要教师加以耐心指导,帮助他们归纳学习方法,并逐渐学会如何自学文言文,等到了学习《两小儿辩日》时,教师再启发他们回顾学《学弈》时使用的方法,掌握自主归纳法,如此一来,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归纳演绎法是不断发现、深入内化和自主运用的过程,需要学生不断积累,由量变过渡到质变,才能真正实现学习能力的不断提高。
三、发挥小结“点睛”优势,让学生更好掌握知识
一个好的收尾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教师要重视课堂小结,帮助学生构建完善知识体系,掌握知识的内在联系,例如,学过《秋天的怀念》后,我会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描绘一幅自己心中的秋天之景,深化文章主题,来一个完美的收尾。
总之,在教学中教师要努力为学生营造愉悦的学习氛围,利用多种手段发挥学生主体性,使课堂充满活力,激活学生的内在潜能。
[摘 要]文言文作为我国古代文化的精华,是先人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身为炎黄子孙,我们有责任继承这笔文化遗产,学习它、掌握它。然而,随着文化演进和变迁,学生要理解、学习文言文已经成为一大难题。尤其是现代社会风气日益浮躁,晦涩难懂的文言文让很多人望而却步。笔者根据自己多年来的教学经验,成功摸索出了一条有效提高文言文教学效果的路径——融教于乐。具体做法是预设课程计划,培养学习习惯;采取自主探究法与小组合作法;施行趣味教学,提高教学实效;课堂实时总结,注重教学反馈。
[关键词]文言文;教学;融教于乐;高中
文言文晦涩难懂,学习文言文是有一定困难的。这就对教师的教学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没有学习兴趣,教师需要帮助他们培养兴趣;学生没有持之以恒的毅力,教师要帮助他们坚持到底;学生没有好的学习方法,教师要指导他们如何学习;学生学习缺乏系统,教师要帮助他们构建系统。可以说,教师的责任重大,文言文学习有多困难,对教师教学提出的要求就有多高。
一、预设课程计划,培养学习习惯
所谓预设就是指课堂教学准备阶段的教学计划与安排。预设是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可以说,充分的预设与好的课堂效果息息相关。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教师摸透教材,即充分挖掘教材的深度和广度,把握重点和难点,在教学过程中能够游刃有余地面对各种学情。二是注意收集、准备生成性资源(作者的经历,创作背景和风格等),这些背景知识能够帮助学生理解文章。三是适度安排课堂容量,留有弹性灵活的空间,而不是把课堂四十五分钟塞满。适度的“课堂留白”能弱化“重量不重质”的教学困境,即为了完成预设的教学任务赶时间,而没有关注学生的接受和反馈信息。
教师在预设课程计划的同时,也要引导学生提前预习,养成学生课前预习和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学生的课前预习同时也是自主学习的过程,这个过程要求学生标出文中生字词的音和义,查找相关背景知识,通读全文,划出重点和难点。这样,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地听课,教学效果自然就会高。
二、采取自主探究法与小组合作法
在预设课程计划之后,教师就要根据预设展开课堂。首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生在课前预习的基础上,进一步自主探究,即通过查找资料等手段自行解决文中疑惑,记录关键问题,并带到小组中开展团体讨论。
其次是采用小组合作法互相帮助,进一步释疑。小组分组的原则是“组间同质,组内异质”,即把学习成绩、性格爱好不同的学生有机组合,但是各小组的综合水平和能力要大致相当。小组合作分两步进行,首先是组内合作。这个过程要探讨解决学生自主探究中的疑惑,组员要对这些问题发表观点,征求其他人的意见,并把这些问题和意见记录下来。其次是组间合作,即更进一步的探讨组内合作过程中的疑惑之处。为了提高效率,对于组内已经解决的、组内各成员均没有异议的问题可以弃而不论。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主要职责是组织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以及提供一些指导性建议。对于学生解决不了的问题,教师应该想方设法引导学生思考,而不是代替学生去思考。
三、施行趣味教学,提高教学实效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爱因斯坦)”。这句话千百年来一直被印证着。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学生对知识的兴趣和好奇程度越高,学生所获得的知识也就越多。作为教师,要想切实提高教学效率,就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有许多,例如开展文言文朗诵比赛,让学生在朗诵的过程中体会到文言文的韵律美,从而喜欢上文言文;也可以开展文言文背诵比赛,学生受攀比心理影响会产生一种不服输的韧性,在这种韧性的支持下,学生能高效地解决背诵这个令人头疼的问题;还可以运用抽签式翻译,即全班通过抽签的方式确定哪一段或哪一句由谁来翻译,运用有效方式巧妙地把游戏和知识联系在一起,寓教于乐;利用小组的便利,实行“连坐式”方法抽查知识点,经常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具体做法是教师把知识点写在黑板上,然后采用速问速答的方式,规定一人答错,全组受罚,这样,学生碍于情面或者害怕成为众矢之的而努力记住黑板上的知识点。
四、课堂实时总结,注重教学反馈
课堂总结是课堂教学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然而在实践过程中,却存在着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例如语言习惯“约定俗成”,使总结过程程式化;结构模式过于古板,总是采用“复习、导入、新授、巩固(总结)”的模式等等。
课堂总结有很多种,主要有悬念式、延伸式、探究式和对比式。悬念式是针对要分好几个课时而联系又很紧密的知识块设计的,文言文的学习一般也是分多个课时完成,因此在上堂课设置悬念,激发学生对下堂课的好奇心,是教师常采用的一种总结方法。延伸式则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结束之际,不是结束教学内容,而是把课堂向课外延伸,让学生在课外补充和完善知识。探究式是指教师有意把具有争议性的问题放到最后,引导学生进行研究和讨论。对比式是指教师把现在所学知识与学生以前所学的相关知识进行对比,找出不同和规律,便于学生掌握,如文言文一词多义的解释。
课堂总结要分阶段进行,每节课一小结,每篇课文一结,每章一大结,也就是实时总结。实时总结能有效帮助学生梳理各个阶段的知识点、重点和难点。通过实时总结,教师可以有效把握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时处理反馈回来的教学信息,为文言文有效教学提供保障。
五、结语
文言文的教学工作可以说是任重而道远,本文所提出的一些教学方法和观点只是文言文教学浩大工程里的沧海一粟。教学方法也是一个常说常新的话题,时代背景变了,教育理念变了,甚至科学技术的进步,都会影响到教学方法的改进。我们需要做的,就是不断总结和改进。
参考文献:
[1]董问博,花样翻新 寓教于乐——激发学生文言文学习兴趣小探[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1(1).
[2]刘桂湘,高中文言文教学现状及对策[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1(23).
1.重视对文章内涵的思考,做到画龙点睛
所谓“一千个读者便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因此,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重视课本和阅读教材中文章的阅读理解,将教学的重点放在引导学生对文章进行自主感悟上,让学生按照自己的理解来品味文章的思想感情,结合自己已有的心理体验对文学作品进行再构建和再创造,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文学作品的魅力。比如,在人教版初中语文《我的叔叔于勒》一文中,整篇文章都充斥着拜金主义的强烈震撼,尤其是文章对于失魂落魄而无颜的于勒回家后遭到嫂子冷眼相对这些内容的描写,使得学生联想到自己的家庭,总结出家庭的内涵,对于亲人之间形同陌路的现实以及拜金主义有了自己的理解,这样一来,不仅使得学生更加珍惜自己的生活,热爱自己家庭的每位成员,而且使得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得到显著的提升。
再如,在朱自清《背影》一课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父亲的形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看看文章中是怎样描写父亲这一人物形象,并将这一形象与自己心目中的父亲形象进行比对,在这一过程中,能够引起学生强烈的情感共鸣,有的学生想到了平日里自己与父亲的交流和摩擦,甚至在赏析的过程中眼含泪花。
2.对学生进行适时的引导,帮助学生正确把握知识
在实际的语文阅读教学中,还需要教师给予适当的引导,帮助学生启迪智慧,及时有效地将课堂中的重、难点知识理解消化,同时将那些不是真正语文学科的内容予以摈弃。比如,鲁迅先生的那种半白话文半文言文,学生很难理解,这时,教师可以给予学生适时的点拨,使得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文本的理解,促进学生进行感悟,从而在思想上获得启迪。
要想做好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教师还需紧扣语文教学的主题,避免语文阅读教学中出现本末倒置的现象。比如,在《阿西莫夫科普短文两篇》中,对于“恐龙无处不在”这个文本的阅读中,教师不应该过分地关注恐龙在地球上消失的原因,而应该最大化地发挥阅读文本的实际作用,从而最大限度地优化教学内容,实现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综上所述,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作为整个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内容,其教学效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初中语文教学的成败,因此,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作为重要的教学目标,利用科学灵活的教学手段,为学生制订合理明确的学习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适时、适度的引导和点拨,从而使得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有效性得到合理的实现,以期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作者:马艳琴
初中语文教科书中,每册教材的插图有百幅之多,它配合课文中的主要人物、情节、景物绘制或拍摄而成,是语文教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插图不仅可以增加读者的阅读兴趣,而且还以绘画的视觉形象补充文字描绘的不足,是不可忽视的教学资源。教师在教学中如能很好地利用这些插图,将会对学生的语文学习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还能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遗憾的是,在实际的语文课堂教学中,很多教师对这“特殊的艺术语言”视而不见,弃而不用。那么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语文教师应如何利用课文插图,为课堂教学添一份色彩,增一份新意呢?
首先,教师要读懂文本作者、绘图作者和编辑的意图,并睁大自己鉴赏的眼光,悟出插图的丰富底蕴,读出自己对插图的理解和感受。教师还要充分挖掘蕴涵在课文插图中的知识信息,思考如何利用插图引导学生品评鉴赏,透过插图画面探究和吸收更多的隐含的信息;思考如何利用插图来设计练习,发挥插图的最大功效。
其次,利用课文插图可以直观印证课文内容,有利于学生理解文本、感悟文本。我教文言文《童趣》时,先给学生欣赏插图:人物表情、白鹤的状态及整幅画的布局,然后让学生找出文中对应的文字。学生通过图文对照,体味到了“鹤唳云端”的图景,插图中画家用放大、夸张的手法描绘,与文字完美统一,直观地凸现了童真、童趣的纯朴美好。
再次,教学时,教师要注意交给学生观察的顺序、主次、细节等,通过指导学生观察图画,获得有关的表象和情节的依据,再联系课文文字内容,进行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以补充丰富画面的形象和文章的情节,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最后,利用插图,可以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中外文化名人、学者、民族英雄的插图凝聚着他们的人格美,教师引导学生欣赏他们的画像来感受他们卓越的思想、济世的抱负、旷达的胸怀,引起学生的景仰之情。
总之,插图作为语文教科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好比一枝红杏,教师在教学当中应利用好插图,使这“一枝红杏”显露出墙,让春色满课堂。
关键词:语文课堂教学 艺术 酝酿 构想 驾驭 反思
我认为,语文课堂教学精品的打造贯穿教学的始终,集中表现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的酝酿、构想、驾驭和反思等四个过程。
1、酝酿
所谓酝酿就是教师潜心阅读文本审美体验文本的过程。情感是语文课堂教学的本色,没有情感飞扬的语文课不能算是一堂成功的语文课,而语言又是语文课的生命,只有引导学生捕捉传神的语言品味其妙处,才能保证语文课的质量。为了上出高质量的语文课,就需要教师全身心地投入对课文的阅读,审美体验作者的情感,达到忘我的境界,才能引领学生与作者进行心灵的对话。一般来说,教师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会萌生出许多感受点。
2、需要构想
构想语文课堂教学,需要教师附之以自己的揣测和想象。只有匠心地构想课堂教学,才有可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学生也自然会情不由己地投入对文本的探究,对语文学习产生强烈的亲和力,语文课堂教学的优化也将得到真正的落实。从学生的认知能力、阅读需求、生活经验等具体实际出发,就教材中蕴含的震撼人心的有价值的东西人手,语文教师必须附之课堂教学以个性化的合理的构想,包括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的精心设计与组合。
试举例说明:
从教学内容的构想来看,教学设计②是学生的困惑点,因为课文中没有对“忠毅”作注,这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个疑点,设计这个环节更是为了让学生理解左公身上溢透出来的忠于国家、不屈阉党、舍生取义的崇高的精神品质,给予左光斗“忠毅”的谥号正是对他的褒奖,学生也自然获得了这个文化知识。教学设计④应该来说是学生的发展点,通过理解课文中多处的伏笔照应、衬托和文末的补充说明,让学生意识到行文的严谨是评价文学作品优劣的标准之一,优秀的作品总是凝聚了作者匠心的构思;通过朗读指导学生潜心品味语言的简洁凝练,叙事的扼要清晰,选材的典型鲜明,白描的细微传神,感叹方苞行文雅洁的特点。指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中的精彩片段深刻感受方文“雅洁严谨”的特点无疑将会对他们的写作产生深远的积极的影响。教学设计③新颖别致,既引进了文学评论,又将四者比较阅读,可以说是学生的兴趣点、困惑点和发展点的集合。设计这个教学内容将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阅读提升到审美的层次,优秀的文学作品之所以感人至深,经得起后人的推敲,是因为作家“以自己的揣测和想象附之以血肉”;其实不仅是文学创作需要作家“以自己的揣测和想象附之以血肉”,阅读亦然,要达到学生与文本之间的真正意义上的对话还需教师引导学生“以自己的揣测和想象附之以血肉”,而“自己的揣测和想象”要画龙点睛、合情合理。正如周振甫先生所说“方、戴都掌握到史、左狱中会见的实情,好比骨头架子,各人需以自己的揣测和想象附之以血肉,方苞更妙于画龙点睛,更能把握环境,传达史、左两人高贵的品质和情操,以及埋在人们心里对史、左两人的崇敬之情。因此,方苞对人物的刻画和对环境气氛的渲染,都使人觉得合情合理。戴名世则对这些方面把握得不够。”这个教学内容的设计将对学生学习语文产生革命性的影响,作用不言而喻。从教学环节的设计来看,这四者之间总体上存在着这样的一个特点:由内容到形式,由感性到理性,由一般的感知到深刻的审美,逐层深入,既能体现语文课堂教学结构严谨有序的特点,也能体现二期课改整体阅读教学的要求。
3、需要驾驭
驾驭语文课堂教学,就是需要教师时刻关注学生的“三点”,将之动态推进。无数事实证明,40分钟的课堂教学有其和谐流畅的一面,但更多的是表现为师生之间在认知上的矛盾冲突的一面。前者是相对的,而后者是绝对的。优秀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不可能是按教学构想一陈不变地静态呆板地推进的,而是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时刻留意他们的一个眼神一句发问等及时地不断地寻求学生的“三点”,对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作适当的调整,既可以满足学生的需求,激活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发展学生的学力,又使课堂教学得以张弛有序的推进。
总之,无论是从文本的多义性、丰富性,还是学生之间存在的认知上的差异性,甚于教师与学生之间捕捉感受点、揣摩和想象文本的能力不同等角度来看,语文课堂教学的动态特征尤为鲜明,教师要凭借已有的教学经验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适时地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把握好教学的节奏,而尊重学生的发问,时刻捕捉学生的感受点,循循善诱不断地追问,不失为是应变调控课堂教学的好方法。
高考语文对文言文的考查,从选取文本上看,有人物传记、散文(包括游记散文、情景散文和议论性散文等)。不管哪类文本,都或明或暗地关涉到作者的观点态度,这在议论性散文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是文言文阅读能力的最高层级,是各项能力要求的综合体现。它要求考生在分析、归纳原文有关内容的基础上,以推理的方式,挖掘出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是指作者对文章中所提及到的人物的态度,是歌颂、赞扬、认同、怜悯,还是讽刺、贬斥、反对、嘲笑;也包括作者对文中所叙述事情的态度,是拥护、肯定,还是反对、否定。对该考点,我们需要明白的是,这些观点、态度不是读者阅读时的主观认识,而是作者的思想在行文中的流露。这就要求我们能够根据作者对人物或事件的潜藏有某些隋感认识的表述,分析、概括出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阅读文本时,我们关注的重点不能停留在故事的本身,而应是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作者观点态度的表达形式是多样的,有的开篇明义,直抒胸臆;有的寄寓故事,含而不露;有的通篇叙述,卒章显志……但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作者的观点、态度多体现在议论性的句子中。该考点在高考中常常和其他考点一起考查,多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单独命题的并不是很多。
命题预测
高考语文对文言文的考查,人物传记占主打地位已经延续多年,这正如前几年散文文本占垄断地位一样,经过一个时间的轮回,人物传记考查的比例可能会逐渐变小,各类散文文本会杀个“回马枪”,越来越多地重现在高考试题中,其中议论性散文的比重可能稍大一些。近年来的散文文本日渐升温,并且有加强蔓延的趋势,如2013年高考语文18套试题中,有天津卷、山东卷、浙江卷、江西卷、福建卷、重庆卷共六套试卷对文言文的考查选择了散文,占据三分之一。以后随着语文考查对人文性的日趋看重,文言文考查势必会加大范围和力度,在文本的选择上势必朝多元化发展,应该引起高度重视。
考题回放 (2013年浙江卷第18题)下列对原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这篇赠序的重点不是写丁琰的才干,而是针砭吏治不修、地方官员才德低下的社会现实,进而建议推行古代庠序、师友、赏罚之法,以培养足够的人才。
B.本文首段感慨贤人之少,一唱三叹,再通过古今对比,叹问之间,忧虑国事之情溢于言表,文末由勉励丁琰推及天下为吏者,更使文章深意无尽。
C.作者认为有圣人之道的世人匮乏并且缺少激励机制,学校又严重不足,是造成“今之贤也少”的重要原因,这种见解可谓一针见血,深中肯綮。
D.作者通过南城县令、邑人的评价来称赞丁琰的政绩,为他能得到有司举荐并被任命为淮阴令而发出“得人”的感叹,体现了爱才若渴之心。
【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重点是对文本的整体把握,这个考点大都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这道试题的四个备选答案,有对写作技巧以及表达效果的考查,有对选文思想内容的考查,也有对作者观点、态度的考查,如A项中的“建议推行古代庠序、师友、赏罚之法,以培养足够的人才”和C项中的“作者认为有圣人之道的世人匮乏并且缺少激励机制,学校又严重不足,是造成‘今之贤也少’的重要原因”。因为是单选题,A、C两项或者一对一错,或者全对。这就要求考生通览全文,注重细节,准确做出判断。一般情况下,分析原因的选项错误率相对较高,要么以偏概全,要么强加因果,要么张冠李戴,必须高度关注,如本题C选项。
【参考答案】
18.C(解析:这道题是综合题,重在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翻译能力和关注细节的良好习惯。考生遇到这种题时一定要将选项信息定位回原文,找准答题区间,切不可直接凭借记忆来做题。C选项“今之贤也少”的重要原因是“庠序、师友、赏罚之法非古也”,而不是“士人匮乏并且缺少激励机制,学校又严重不足”,选项表述与原文不一致)
技法点拨
一、删繁就简,锁定重点。
分析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一定要把握文中表述的重点信息。大篇幅文段的叙述重心是什么,议论性文字体现在哪里,这些都要搞清楚,然后将文中不能直接体现作者观点的文字首先剥离,从保留下来的关键信息中分析概括出作者的观点态度。比如议论文的一个段落往往有一个小论点(可能是全文的一个分论点),这个小论点常常在段落开头或结尾部分显示。记叙性文段中的抒情、议论性语句或直接交作动机的句子,一般都是直接表达作者看法或写作目的的关键语句,要重点把握。
二、综合分析,简要概括。
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是通过对人物、事件、事理的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等表现出来的,因而在阅读时,就要从人物的言行、某一事件的叙述、某一事理的说明中,在领悟、分析、综合的基础上,概括、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有些文段中,作者的观点、态度并没有通过抒情或议论表达出来,而是蕴含在所叙述的人物事件之中。这就要求考生综合把握事件的前因后果、来龙去脉,然后从事件的细节中分析、提炼出隐藏信息,进一步概括出作者的观点态度。
三、留心结语,仔细推敲。
近年来高考文言文的取材大多是人物传记。这样的文章,结尾大都有一段议论性的评价语,这往往是体现作者观点态度的所在,如在选自《史记》的文段结尾常有“太史公日”这样的话,其实这就是作者在表达自己的观点或立场。情景散文、事理散文、抒情散文也往往卒章显志,画龙点睛。因此,一定要仔细审读文章的结尾部分,从中推敲出作者的观点态度。抓住了结语,就明白了作者的心迹。
模拟演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按要求完成1~4题。
迁之所记,从汉元至武以绝,则其功也。至于采经摭传,分散百家之事,甚多疏略,不如其本,务欲以多闻广载为功,论议浅而不笃。其论术学,则崇黄、老而薄《五经》;序货殖,则轻仁义而羞贫穷;道游侠,则贱守节而贵俗功。此其大敝伤道,所以遇极刑之咎也。然述序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野,文质相称,盖良史之才也。诚令迁依《五经》之法言,同圣人之是非,意亦庶几矣。
夫百家之书,犹可法也。若《左氏》、《国语》、《世本》、《战国策》、《楚汉春秋》、《太史公书》,今之所以知古,后之所由观前,圣人之耳目也。 (《后汉书・班彪列传》)
司马迁据《左氏》、《国语》,采《世本》、《战国策》,述《楚汉春秋》,接其后事,讫于天汉。其言秦汉,详矣。至于采经摭传,分散数家之事,甚多疏略,或有抵牾。亦其涉猎者广博,贯穿经传,驰骋古今,上下数千载间,斯以勤矣。又其是非颇谬于圣人,论大道而先黄、老而后六经,序游侠则退处士而进奸雄,述货殖则崇势利而羞贱贫,此其所蔽也。然自刘向、扬雄博极群书,皆称迁有良史之材,服其善序事理,辨而不华,质而不俚,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呜呼!以迁之博物洽闻,而不能以知自全,既陷极刑,幽而发愤,书亦信矣。迹其所以自伤悼,《小雅》巷伯之伦。夫唯《大雅》“既明且哲,能保其身”,难矣哉! (《汉书・司马迁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论议浅而不笃 笃:忠实。
B.序货殖,则轻仁义而羞贫穷 序:记述。
C.此其所蔽也 蔽:短处。
D.以迁之博物洽闻 洽:广博。
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史记》缺点的一组是 ( )(3分)
①论议浅而不笃 ②崇黄、老而薄《五经》
③轻仁义而羞贫穷 ④贱守节而贵俗功
⑤辨而不华,质而不俚 ⑥而不能以知自全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②③ D.④⑤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在班彪看来,《史记》存在严重的问题,他受极刑乃咎由自取。
B.“诚令”三句,是惋惜司马迁未能用“圣人”的观点来写《史记》。
C.班固所见刘向、杨雄以来对《史记》的评价,并发表己见,但并未为此后的史学批评、文学批评立下准则。
D.班彪、班固父子对《史记》的评价基本相同,他们认为《史记》缺欠的要害是“是非颇谬于圣人”。
4.把文言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诚令迁依《五经》之法言,同圣人之是非,意亦庶几矣。(5分)
译文:__________ (2)夫唯《大雅》“既明且哲,能保其身”,难矣哉!(5分)
译文:__________
“模拟演练”参考答案
1.A(笃:深刻)
2.C(①②③④均为《史记》缺点,⑤⑥是对《史记》的评价,用排除法即可确定答案)
从“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模式来看,它有利于因材施教、循序渐进,能较好地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较符合学生的学习规律。结合对先进经验的学习和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我就“先学后教,当堂训练”三大步六环节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明确谈谈自己的看法。
第一环节:揭示自学目标
【时间】1分钟左右
【目的】让学生从总体上知道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和要求。
【注意点】
(1)要认真钻研教材,明确教学重难点,准确地制定学习目标,既不降低也不拔高要求。
(2)要层次清楚,简明扼要。
(3)要引导学生认真默看,不要急于切换投影。
以初中语文版文言文《四知》为例,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及作品。2、掌握重点实词的意思,疏通文意。3、理解文章内容,明确人物形象。4、能力迁移:学会阅读短小课外文言文。四个目标将文章所要学习的知识点明确了,不仅层次清晰,而且简明扼要,让学生从总体上知道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和要求,明确学习的方向,在自学的过程中和老师点拨的过程中能有的放矢地高效地学习。因此,学习目标的揭示可以说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和基础。
第二环节:指导学生自学
【时间】1-2分钟左右
【目的】让学生知道自学什么,怎么自学,用多长时间,应达到什么要求等。
【注意点】
自学指导要做到三明确:
(1)明确自学内容。即让学生知道学什么,有的教材内容单一,一般一次性自学;有的教材内容多,可视情况分几个模块自学,但每次自学前都必须写清楚自学的内容(或范围)。
(2)明确自学的方法。即让学生知道怎样学。例如,看书,是边看边独立思考,还是边看书边与同桌讨论解决疑难,自学时,注意引导学生抓住新旧知识相衔接的地方重点看。
(3)明确自学后的要求。即用多长时间,应达到什么要求,如何检测等。
指导自学,要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在课堂结构中,学生自学,是一堂课中的大环节,而自学成功与否又是上好这堂课的基础。要加强学生自学的目的性和实效性,自学就必须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步骤地进行。由于自学内容、方法和要求明确了,有了时间的限制,加上老师对后进生的格外关注,为学生即将展开的紧张的自学提供了基础。学生自学前,教师要抓住知识点靠船下篙,提出问题,突出重点,确定学生自学思考的方向。
以初中语文版文言文《四知》为例,实行小步子,多循环的模式。
自学指导一:(8分钟)
自读课文,达到下列要求。①读准字音,节奏。②结合注释,疏通文意,做到文从句顺。
独立完成:
1、给生字注音。骘 辟 遗 谒 涿
2、用“/”标示出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
①大 将 军 邓 骘 闻 其 贤 而 辟 之。
②故 所 举 荆 州 茂 才 王 密 为 昌 邑 令。
③至 夜 怀 揣 十 金 以 遗 震。
④故 旧 长 者 或 欲 令 为 开 产业。
3、解释句子中加线字的意思。
1)大将军邓骘闻其贤而辟之
2)举茂才
3)当之郡,道经昌邑
4)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
5)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
6)不受私谒
7)故旧长者或欲令为开产业
4、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大将军邓骘闻其贤而辟之。
2)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
3)故旧长者或欲令为开产业。
4)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
自学指导二:(7分钟)
①文中是通过哪几件事来表现杨震高尚品格的?
②阅读课文,说说杨震是一位怎样的官吏?文章是通过什么方法来刻画这一形象的?
③你知道“清官”还称作什么吗?你能列举出古代“清白吏”的事迹吗?(7分钟)
自学指导一从字音、节奏和文言词句等三个方面明确了学生自学的内容,自学指导二的几道题目从文言文的内容理解方面帮助学生理清文章的脉络,让学生初步把握住文章的中心。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看书,能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理解。既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又能有效地克服学生自学中的盲目性。
第三环节: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时间】6―8分钟。
【注意点】
(1)学生自学时教师要加强督查,端正学生自学态度,确保人人高效自学,及时表扬自学速度快、效果好的学生,激励他们更加认真地自学。
(2)重点巡视中差学生,可以给后进生说几句悄悄话,帮助其端正自学态度,使他们变得认真起来。
(3)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不得只关心一个学生或少数几个学生,而放弃督促大多数学生。
(4)教师要巡视,注意搜集座位上的同学出现了哪些错误,并及时分类,哪些属于新知方面的;哪些属于旧知遗忘或粗心大意的,搜集共性的错误,供讲评时用。
学生自学时根据自学指导,通过反复读书、查阅相关工具书等,对问题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在经过独立学习之后,还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与同学讨论或请教老师。教师则通过巡视观察,了解学生自学的情况,及时表扬自学速度快,效果好的学生,激励他们更加认真地学习;但也不排除有少数学生可能不认真,教师不能放过一个学生,不然8分钟时间就要白白浪费掉。要保证每一个学生学习的效果,方式主要是巡视,即在学生自学时,教师要巡回辅导,启发思考,留心观察,广泛答疑,有重点地辅导差生。在学生自学期间,教师尽量不要在学生思考的时候时不时的提示,以免打断学生的思考,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第四环节:检查学生自学的效果
【目的】最大限度地暴露学生自学后存在的疑难问题。
【操作】让中差生尤其后进生用板演或口答的形式,运用自学掌握到的知识解决问题。
【时间】5―8分钟
【注意点】
(1)要解放思想,真正让后进生做演示操作,千万不得搞形式主义,叫优秀生演练,表面上正确率高,实质上掩盖了存在的知识缺漏,不能最大限度地暴露自学中存在的疑难问题。
(2)要面向全体学生,后进生回答问题或板演时,要兼顾全体同学,让他们聆听别人回答问题,随时准备纠正错误。
(3)若后进生回答对了,说明全班学生都会了,老师就不要再讲了;若后进生回答错了,引导中等偏上的学生分析,讲清错因,引导更正、归纳。这不仅对后进生有帮助,而且使尖子生理解更加深刻了。
时下很多课堂都成为少数优秀生展示的舞台,而这种表面上没有问题的课堂恰恰是我们教学中存在的最大的问题。检查自学效果中最先展示的往往应该是中差生,尤其是后进生,他们在回答问题或板演时可以最大限度地暴露学生自学中存在的疑难问题。
第五环节:学生讨论、更正,教师点拨
【时间】6-8分钟
【注意点】学生更正后,教师要做到三个明确:
(1)明确教的内容。教的内容应该是学生自学后还不能掌握的地方,对学生通过自学已经掌握的,坚决不教。
(2)明确教的方式。广泛推行“兵教兵”的教学方式,通过自学已经学会的学生去教那些还没有学会的学生,其间学生之间可以相互质疑,讨论,最后教师再引导、再补充。
(3)明确教的要求。教师不能就题讲题,只找答案,而是要引导学生寻求规律,总结方法,真正让学生知其所以然,帮助学生归纳上升为理论,引导学生预防运用时可能出现的错误。
教师点拨时要弄清楚学生在自学中暴露的问题哪些是个别问题,哪些是普遍问题,个别问题可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或课下个别解决,普遍问题才是教师需要指导的重点。其次教师要在学生总结时进行恰当地启发和点拨,提高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教师点拨的语言要精炼,学生讲清楚的教师决不重复,学生表述不完整的也是先采用“兵练兵”的方式,让会的学生讲,如学生讲对了,教师点点头,表示肯定,不必重复;讲得不完整、达不到深度的,教师才做适当的补充,但都是点到为止,不任意发挥,不高谈阔论。教师对问题的总结也是画龙点睛,短小精悍。
第六环节:当堂训练
【目的】通过完成课堂作业,检测每位学生是否都达到了当堂要求的学习目标。
【时间】不少于15分钟。
【注意点】
(1)课堂作业的时间一般不少于15分钟。
(2)课堂作业要典型、适度和适量。
(3)课堂作业要低起点,多层次,有必做题,有选做题,有时还有思考题。
(4)当堂训练题当堂完成,并力求当堂评讲。
语文课的当堂训练非常灵活,关注学生听、说、读、写、思各种能力的培养,是对课文学习的深化巩固或拓展延伸。有时是对课文的续写、缩写和仿写,有时是展开想像说一段话,有时是结合课文谈体会或展开辨论,有时是进行拓展性阅读或研究性学习……学生要当堂完成任务,并当堂展示,教师给予鼓励性评价。当堂训练是检测每位学生是否都当堂达到学习目的的有效措施,通过及时反馈信息,做到了“堂堂清”。对于完不成任务的学生,课后要主动找来“开小灶”,也就做到了“日日清”。这样即提高了学生学习的效率,又减轻了学生的课外负担。课后学生轻松了,就有时间多读书,只有大量的阅读才能真正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以初中语文版文言文《四知》为例,可以设置能力迁移类的当堂训练,学会阅读短小课外文言文。如:
勉虽居显位不管产业家无蓄积俸禄分赡之穷乏者。门人故旧从容致言。勉乃答曰:“人遗子孙以财,我遗之以清白。子孙才也,则自致辎(zīpíng);如其不才,终为他有。”
1、勉:徐勉,在梁朝曾任吏部尚书。2、赡:供给。3、门人故旧:门生和旧友。4、从容致言:从中调解,向徐勉规劝。5、辎:古代贵人乘坐的车子。
1、解释加点的字词。1)管( ) 2)遗( )
2、翻译文中画线句。
3、在需要加标点的地方用“/”断开。
4、结合文中内容说说徐勉是怎样的一个人?
在开展语文课堂教学实践活动中,为了更为全面、真实的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我制定了《初中语文教学中开展活动情况的问卷调查表》,并对学生开展了问卷调查。通过实际了解和分析,得出了一些明确的结论,对以下三点认识特别深刻。
1.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开展学生活动是全体学生的共同愿望,也是提高成绩的有效途径在问卷中,“你希不希望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开展活动”时,选择“很希望”的,约占有效答卷的80%,选择“一般”,约占20%,没有人选择“不希望”。这足以证明学生对活动开展的渴望。还有同学在建议栏中这样写道:“在语文学习中,我更喜欢在玩中学、学中玩,这不仅加深了对语文的热爱和兴趣,更能学到丰富的知识。而多开展体验型、思维拓展型等类型的活动,帮助我们摆脱沉重的学习压力,以轻松愉悦的心态获取知识,这样的学习方式是我们所希望的。”在“给你一个创意,你能总结出什么类型的活动”一栏中,总结出了自己心中喜欢的活动类型,约占有效答卷的63%,这些总结的类型看起来一点也不稚嫩,充分体现出学生们对课堂教学中学生活动开展的渴望与关注。在活动知识偏好方面的调查中,偏好于成语积累和文言文、课文剧、阅读的占相当大比例。在活动后的收获一栏中,同学们更是津津乐道,像“记得牢”、“积累多”、“笔记收获丰”、“对考试和写作帮助大”之类的溢美之辞比比皆是。由此说明,多开展活动是语文“少教多学”实验成功的有效途径,能为大多数学生接受,且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 语文教学中的活动应该灵活多变,更具有实效性在收到的有效答卷中,针对建议栏的调查,有八成学生对学生活动的开展提出了自己的建议。有的建议:尽可能让学生自主选择活动课的类型,活动时让学生尽可能的自主发言。也有的建议:不需要太过强调纪律的绝对安静,旨在多些同学之间的交流与思考、师生之间的互动。也不应用竞赛、评比、打分等形式来限制活动,让学生在课堂上自由发挥。由此可以看出,学生一方面对活动参与的积极性很高,另一方面也希望老师能够给予他们足够的活动空间。当然,让教师放弃对活动的掌控是不可能的,但是如何在语文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既要做到将一切掌握于“股掌之间”,又要让那些参与者(学生)感受不到这种掌控,确实是我们课题组要研究的一个重要的突破方向。例如,在一次辩论会活动中,学生辩论得面红耳赤,以至赌气、流泪,但最后经老师引导却又携起手来很好地完成了作业任务。由此可见,只要教师课前做好设计,做到有的放矢,并不会影响课堂效率。还有一次活动是组织学生办手抄报,结果,所有学生都在自己的报纸中写好了自己的作文,比单一的作文课布置作业的效果要好得多。追求高效应是活动中要时刻崩紧的一根弦。无论是兴趣、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都必需在目标指引下去引导活动。这应是课中活动遵循的基本原则。
3. 注重拓展语文教学中活动的空间,形成贯穿始终的线索语文教学要求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通过学生活动来达到教学目的,实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维目标,则必须有效拓展空间,把活动当作一根主线贯穿教学始终,是我们教学实践中的基本做法。教师重视在日常教学中开展学生活动,就要压缩讲授的空间,合理分配内容。同学们最喜欢的活动类型是创作型活动和体验型活动,约占总数的63%和61%。受欢迎比率最小的是作业型活动和分析型活动,约占总数的16%和17%。这说明中学生更喜欢动手、动脑兼备的活动,纯动脑类型的活动,例如作业型活动,受欢迎程度较低。当然,这并不是说可以取消这些低得票率的活动,我们应当结合实际,不拘一格的开发出更多类型的学生活动,以落实教学目标。
在“语文课中有没有足够的时间保证学生活动的充分开展”调查中,选择“不足”,约占总数的56%,超过了一半。这也说明我们的老师在开展学生活动时,迫于时间的限制,无法让活动得到充分开展。这也必然造成某些活动环节的缺失,甚至流于形式。“学生活动开展过程中,有没有评价环节”调查中,选择“学生自评、同学互评、教师总结评价”全部三个选项的仅约占总数的12%。在学生活动中,这些评价环节的有机结合,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综上分析,开展语文教学实践活动,让学生能力在活动中提高,特别是语文教学中的汉字活动、读书活动、演讲比赛、课本剧、写作实践……让课堂精彩纷呈。让活动活动内容更具有价值、过程有序、将新课标理念与实际教学相结合、将学生活动的开展与“培养能力”相融合上,将活动作为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素质,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则必须有完备的课前设计和考查、评估、反馈、反思、再设计。而这些就要集众人之力,集思广益,方能做得更好。
教师选用三峡的图片导入,让学生感受三峡之美,体验瞿塘峡的雄伟险峻、巫峡的幽深秀丽,西陵峡的滩多水急。然后让学生细读课文,逐一和图片相对照。教师随机进行总结,认为作者写了三峡的“自然美”。紧接着,启发学生感受三峡的“人文美”。为了达到这一教学目标,教师极尽其能事,选取了大量有关三峡的诗词、神话传说和名人故事,让学生赏析。最后布置作业,结束了本节课。
应该说,教师试图在课堂中努力践行新课程标准,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课的前半部分,紧扣文本,赏析三峡之美。但课的后半部分,越来越远离文本,使课堂少了些许“语文味”。从课堂的后半部分看,施教者教授了一节地理课、导游课,或者是其它什么课,但就不是语文课。
本节课最大的遗憾就是“泛语文化”,所谓“泛语文化”,就是指中学语文课堂教学内容偏离课程标准,脱离教材,游离于语文知识之外,漫无边际地延伸课堂内容的教学行为。从表象上看,表现为课堂教学热闹,学生对文本的解读基本处于失控状态,随心所欲。从结果上看,学生耗费了大量时间而收获不多,对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作用不太明显。
那么,如何才能避免“泛语文化”呢?
一、牵住一个牛鼻子:返璞归真,立足语言,凸显工具性
近几年来,有关语文的性质的争论基本上尘埃落定,工具性和人文性被大家公认为是语文的两大属性。问题是,大家越来越重视人文性而忽视了工具性。语文学习的主要任务之一是学习语言,即学语文就是学语言。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是语文教学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任务,绝对不能因为泛语文化等现象的盛行,而否定或忽视了语文的工具性,就一味致力于审美与情感的感悟和熏陶,或是夸夸其谈人文教育。就如同《三峡》一文,如果教师能够紧紧抓住郦道元运用语言的高超技巧,语文课就一定能远离“泛语文化”的泥淖。
二、紧咬“目标”不放松:设置合理的课堂教学目标
课时教学目标是教师和学生在每一堂课的教学活动中所要达到的结果或标准。我们都知道,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灵魂和宗旨,一切教学设计都是围绕目标而设想的,一切教学活动也都是为了实现教学目标而开展的。如果教学中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学的设计与教学的活动就没有主心骨,像一盘散沙。很多时候在语文课的评价上,听得最多的就是:“这节语文课的教学目标是什么?达到教学目标了吗?”这也是我在教学上遇到的困惑,目标定得过宽,课堂教学落实不了,目标定过窄,课堂教学又太局限,那么每节课课堂教学设计,应该定在哪一个“位置”上,应该把握到哪一个尺度呢?尤其是对于精品课程的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的定位更是经过反复斟酌,最后确定有效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一旦确定,施教者一定要做到心中有目标,课堂上的一切活动都要围绕这个目标进行。如《三峡》的教学目标是很多的,我们不妨将其定位为“指导学生积累文言知识,重视朗读训练,逐步提高文言文的朗读和翻译能力”、“抓住精彩的写景段落,仔细揣摩画龙点睛的词语,把握作品景物描写的特点”。在课堂上,紧紧抓住这两个教学目标,一定会上出“语文味”很浓的语文课。
三、心中要有一本“经”,立根原在文本中
首先在课堂上要保证学生有充分的读书时间。第二,发挥各种读的作用,重视语感的培养。在文学作品阅读教学中,“读”是一种功力强大不可替代的必用手段。文学作品阅读教学中的“读”多种多样,也有多种分类标准。自由读,可用心感受,品味语言;指名读,可检查,可比较,可示范;集体朗读,可互相暗示提示,有助记忆;分角色读,可准确体现人物个性……各种“读”各有千秋,不能互为代替,有所偏废,要善于各取所长,适时运用。第三,让学生放飞想象,投入身心。要引导学生尽可能多地调动自身的知识储备和情感体验,充分想象,有机融合成特定文本的境界。第四,随时记录和交流自己的阅读体会。交流和记录阅读体验是对自己的阅读感受的整理,也是阅读感受的明晰化、细化和深化。开始可以是细部的、笼统的,再逐渐地涉及渐广以至于驾驭全篇,逐渐细化和深化。
当然,回归文本的文学作品阅读教学并不是说不要任何文本以外的东西,只能在文本中打转。立足文本,进入文本是“入”,但这只是文学读解的一部分。完整的读解还要善“出”,跳出文本,与文本拉开一定的距离,以便更深入恰切地感受、理解、评赏文本。在中学文学作品阅读教学中,相关资料的调用是必要和必需的,关键是要使用得当,不能漫无目的地向课外延伸拓展。
关键词:诗性灵动;语文教学;境界
语文是一门语言的艺术,与其他语言一样,也是由言语形式(文)和言语内容(质)两部分构成,具有言本位的特点。文质兼美一直是人们对语言文字的孜孜不倦的追求,“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只有文笔优美、思想深邃、语言精辟、寓意深刻的文章,才堪称经典美文,也是文质兼美的典范。于漪在其教育丛书中认为,语文是最具灵气的,最具人性的,充满了诗性灵动,无论教与学语文,都是一种美的享受。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应将语文的言语形式与言语内容充分融合,使语文课变得更加灵动飘逸,充满激情,富于美感,以促进学生言语思维和语文素质不断提升。
一、现状分析:诗性渐行渐无
语文是学生学好其他各门学科的重要基石,然而,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由于受到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当前的高中语文教学中,还依然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不仅影响了语文文质兼美、诗性灵动、人文美育功用的发挥,也制约了高中语文教学效果与质量的提升。
首先,部分教师尚未完全转变教学理念与思路,积极创新教学模式与手法。素质教育在我国已经施行多年,新课标也对素质教育的目标与要求进行了详细规范,但部分语文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还依然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教学创新性不足,无法充分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与主观能动性。
其次,在创新教学方法与模式的时候,没有充分做到以生为本。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学生是语文课堂学习的主人,教师只是指导者,在进行教学模式与教学手法创新的过程中,一些教师缺少对学生学情充分而深入的了解,导致语文课堂教学设计的目标性与针对性不强,尽管教学形式得到有效创新,却无法有效彰显语文课的灵性与智慧,教学成效也得不到切实的提高。
再次,碎片化的教学窒息了文本的生气。文本是有生命和活力的,语文教学需要“披文入境”,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激发出文本的生命力,使其发挥出强大的艺术和人文感染力,从而促进教学目的顺利达成。然而,笔者发现,不少教师在语文教学中,习惯将文章“大卸八块”,然后逐块进行教学,或者是根据高考要求,从语文课程中抽取重点来讲解。这种碎片式、肢解化的教学,可能强化了语文课与高考对接性,但却直接抹杀了语文教学的诗性灵动之美和人文美育作用。
二、策略选择:唤回灵动诗性
(一)教材挖掘:凸显人文元素
语文学科具有工具性、人文性的特点,在教育实践中,语文的工具性特征通常被作为教学的重点目标。例如,在进行文言文教学时,一些教师往往偏重对特殊句式、虚实词等的阐释,在此基础上,再对文言文进行翻译。入选高中课本的文言文,一般都是文质兼美、内涵蕴意丰富、极具人文教育价值的优秀作品,这种教学方式未充分践行语文教学的人文美育精神,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语文教学的有效性。新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高中语文教W应加强对语文文化精神教学的重视,例如,高中语文教材中的《陈情表》强调至情至孝,而《项脊轩志》则突出至情至性,这些都是具有高度教化价值的人文美育素材,对学生自身综合素质和高尚道德品格的养成,可谓是裨益无穷。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应注重树立人文教学观念,充分挖掘教材所蕴含的人文精神,这是让高中语文教学变得诗性灵动的基础和前提。
(二)内容呈现:强化灵动思维
灵动的言语思维是良好的言语表达的基础,思维清晰的人必定语言条理清楚。因此,高中语文教师要在言语内容教学中,充分贯彻灵动思维的训练。语文的听说最终是为读写服务的,这也是语言学科的共性特征,高中语文教师应深入理解和把握言语内容的内在逻辑,引导学生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去探究内容背后所蕴含的作者的思路与情感,以此来强化学生灵动思维的训练。一般来说,可采用三种方法来训练:一是横向缜密性思维训练,横向缜密性思维强调思维的完整和周密,针对某一问题或现象,学生将其多种原因与结果罗列出来,并按合理的逻辑顺序进行表述;二是纵向性深入思维训练,这种方式也就是哲学上所说的透过现象看本质,学生在原因分析的基础上,层层深入思考,探寻问题的本质,从而升华认知,提高自我;三是的思维训练,唯有比较,方能见真知灼见,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针对学生所学的内容,按照特定主体或逻辑规律,进行分类整理,然后进行的比较分析。例如进行《更衣记》教学时,可设计一些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归纳与演绎的思维训练,比如张爱玲的文字描述非常优美、热烈,然而其议论却往往冷漠,甚至一针见血,针对这个结论,找出文中例句进行评析。
(三)教法甄选:激活想象智慧
形式与内容是统一在语文教学中的,正如朱光潜先生所说,言语形式和言语内容是同时成就的,二者是相辅相成、彼此融合的关系。平实的言语教学形式,可以促进学生分析、比较、概括等逻辑思维的发展,而生动的言语教学形式,则会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促进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发展。对于语文教师来说,如果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不强,则应引导学生学会在审题的基础上,概括出所学知识的主题,然后列表分段落进行内容分析与概括,最终形成清晰的、整体的认识,并用准确简明的语言表述出来。这样将有助于培养学生简明、准确、清晰、连贯的思维习惯。在此基础上,再进行形象表达方式的训练,以促进学生形象思维的发展。针对教学内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充分想象场景画面,并用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方式进行表达,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及灵感。在表达的过程中,学生要善于运用修辞手法进行语言美化。例如,进行诗歌教学的时候,笔者就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在读懂诗歌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诗歌所表达的意象和画面,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味到诗歌意象所描绘的意境,以及诗歌中所蕴含的丰富的情感,从而实现对文本情感层次的解读。
(四)学用结合:放大应用空间
艺术来源于生活,语文教材中所选的课文都是艺术的精华,是智慧的结晶。通过学习和品鉴这些优秀作品,将能有效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但从实际来看,很多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由于过于重视语文工具性教学功能,侧重知识灌输和写作技能培养,导致教学的实用性和创新性不足,学生的想象力、写作灵感和创新思维得不到有效的l挥,使得语文教学枯燥乏味,缺少生动的趣味,学生也无法做到文思泉涌、佳作频出。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应在实用性和创新型教学理念的指导下,从多个维度来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从实用性角度来说,以作文教学为例,“凤头、猪肚、豹尾”是元代文人乔梦符提出的写“乐府”的章法,现已成为优秀作文的“六字标准”。别具一格的开题能让人眼前一亮,而精彩的结尾则会对全文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为此,教师可以按照各个击破的方法,有针对性地进行目标教学,例如,强化作文的开篇与结尾练习,深入理解材料,准确立题等等。从创新角度来说,创新本来就是语言艺术的特点,尤其是在作文教学中,创新更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影响因素。在每年高考中,都会出现一些满分作文,这些作文无不闪耀着创新的精神。高中作文创新性教学,需要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来进行。对于具有一定写作天赋、文笔优秀的学生来说,要加强其作文创新性的培养,引导其打破常规思考,写出立意独到、见解深刻、酣畅淋漓的佳作;而对于普通学生来说,要在保证实用性教学效果基础上,进行适当的创新提升,做到循序渐进、水到渠成。
总之,高中语文教学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任务。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一定要针对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深入研究和剖析,以生为本,改革创新现有的教学模式与方法,以充分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学生语文素质和作文能力的不断提升,从而日渐臻于高中语文教学至高境界。
参考文献:
[1]常玉荣.高中语文现代文教学实用策略浅议[J].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S1).
[2]王晓亭.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求异思维运用探讨[J]. 语文建设,2015,(12).
[3]李倩.高中语文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培养对策探析[J]. 教育教学论坛,2015,(28).
在教学探索与尝试中,笔者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出发,根据课文内容、特征的不同采用不同的导入方法,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极大地提高了语文教学质量。
一、开门见山,直奔课文中心
我们知道,课题是文章的眼睛,一个好的文题对作品有统帅灵魂之功,有画龙点睛之妙,如果我们在课文导入时,注意从课题入手,开门见山,直接板题,并围绕课题提出一系列问题,就能激发学生思维的欲望,引导学生直奔课文中心,使学生在初读时就能对内容较复杂的课文有整体上的把握,从而突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内容较长,所回忆的事情较多,怎样才能让学生较迅速地掌握课文,体会到课文的中心内容呢?在钻研教材中笔者发现,这一课的题目,既表明了文章主要是以空间的变换为顺序记叙的,又点明了文章写了两个地方的生活:百草园与三味书屋。所以在教学这课时,笔者直接板书课题,并问学生:“这个课题告诉了我们什么?”学生略带欣喜的语调回答到:“课文是写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个地方的呀!”“那先写的是哪个地方呢?为什么?”笔者的追问使学生思维更加活跃了:“肯定是先写百草园,从题目上的‘从……到……,一目了然!”“课文的内容与写作顺序真的是如你们所说吗?如果你们猜中了,那你们写文章的水平真的就和大文豪鲁迅差不多了!”学生还没等笔者“下令”读课文,他们就已经一个个急不可待地阅读起来。只一会儿,大家就自豪地笑了起来。“真不简单!你们还能不能找出这两部分的内容中分别回忆了哪几件事,从这些事中,可以看出怎样的心理?”“课文中还写了哪些方面的内容?”……从课题引发出的这些系列问题探讨出来了,那学生对课文的主要内容,写作顺序,甚至是课文的主题也就能梳理出来了!
二、设置悬念,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热情
什么是悬念,心理学认为:“悬念就是人们心理活动的一种想念和紧张心理,这种心理活动具有很大的诱惑力,给人造成一种跃跃欲试和急于求知的紧迫情境。”如果我们把这种悬念引进课堂,特别是引进课堂的导入中,便能使学生从课堂一开始就会在心里产生像谜一样的悬念来,思维高度集中,迫使学生一定要去课文中寻找到谜底,谜底找到了,课文内容也就明白了。
如《奇妙的克隆》一课,笔者设置了这样的悬念:“同学们,每当我们看到《西游记》,便会为孙悟空的一个绝招而拍案叫绝:当他与妖魔作战一旦吃紧,便会从身上拔出一撮猴毛,吹出许多个跟他一样的孙悟空,弄得妖魔晕头转向;每当大家看到中国足球一蹶不起时,便会想如果我们也能像孙悟空那样能“吹”出几个罗纳尔多来多好啊!这些过去看起来是不可思议的事,但今天人类科学的进步却可以使这些神话变为现实,梦想成真。那么这是一种什么技术呢?假如人们不幸得了某种疾病,需要一种人体器官,能不能心想事成呢?下面就请同学们……”笔者话音未落,同学们已经打开课本,飞快地阅读起来。其阅读效果及探究问题的热情就无需赘述了……
三、故事导入,调动学生的注意力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故事是学生最感兴趣的,倘若我们在课文伊始就以故事来导入,则会调动学生的所有注意力。笔者深知其魔力,所以常常根据课文内容来编述故事,从而直接将学生引入所要阅读的课文。
如《桃花源记》一课的导入,笔者是这样引入故事的:“谈到封建社会,同学们眼前就会出现这样的情景:封建帝王,为了争夺天下,不顾人民死活,发动不义战争,到处烧杀抢掠,致使人民家破人亡,生灵涂炭;一旦得到天下,他们又苛捐杂税,层层压榨,人民生活仍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然而在这里老师要告诉大家的却是另一番情景:在封建社会,有一处地方,不为人们所发现;那里不仅景色优美,而且没有战争,更没有剥削和压迫;人们和睦相处,安居乐业,丰衣足食;就连外面朝代的兴衰变迁也全然不知。此地要不是一位渔人意外发现,世人就根本不知道有这个地方。这个神秘的地方就记载在晋代文学家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一文里。现在就请大家来阅读这篇课文,并随那位发现这‘世外桃源’的渔人一道……”笔者话音未落,同学们已经打开课文……这样的导入不仅激发了学生阅读的兴趣,而且也为同学们的文言文翻译降低了难度。
另外,笔者还采用了游戏入境导入法,让学生在快乐的游戏中进入课文;采用入境表演法,让学生在进入课文前就能对课文中的人物语言、动作、神情等特征有深刻印象;采用温故启新导入法,让学生在回顾相关联旧课的内容中进入新课,巧妙地实行知识的迁移……
关键词: 高中语文 教学方法 多样化
在应试理念一统天下的格局中,许多高中语文教师单一地选用灌输教学模式,完全成为应对考试的工具,教师教得非常吃力,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在当前素质化教育理念深入人心的背景下,广大教师要着眼于新课程改革要求进行教学方法多样化的研究,充分认识教学方法多样化的积极意义,贯彻落实到教学实践工作之中,笔者主要针对这方面进行了简要论述。
一、广泛借鉴成功教学经验作为基础
集聚他山之石为己所用,可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得更高。当代高中语文教师一定要善于吸收他人的经验,重点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1.多观摩。高中语文教师要珍惜学习的机会,在观摩课、研讨课、公开课、示范课等各类活动中认真学习他们的教学技巧,将每一节课中所观察吸收的技巧运用到自身教学活动中,为教学方法的多样化创造条件。
2.多阅读。教师不仅要阅读语文教学刊物,而且要研究高中语文教学改革相关的刊物,更要广泛涉猎与教育工作相关的内容,将教育学、心理学等知识与学科教学经验融合起来,形成推动教学工作开展的强大合力。
3.多浏览。网络是巨大的宝库,鼠标轻轻一点可以搜集到海量的信息,无论是高中语文教学方法的改进,还是一些先进经验的介绍,都可以为高中语文教师教学方法的多样化提供丰富素材。广大教师应当利用课余时间积极上网浏览教学网站,浏览知名教师的博客,搜集语文教学改革相关的内容,收集与整理并且筛选出有价值的信息服务于自身的教学工作。
二、立足教学实际吸收精华为己所用
在认真听取他人教学课程、广泛搜集资料信息的基础上,教师必须形成自己的理念,对他人的经验进行改造加工,使其更适应自身的教学。笔者经过认真的筛选、整理、感悟、吸收,在教学工作中体现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运用自主预习法。高中生在运行中必须养成课前自习的良好习惯,依靠课堂的45分钟显然无法全面达到教学目的,基础性内容可以放在课前进行,布置一些思考题让学生在课前对课文的内容有所了解,包括写作的背景、作者的思想等,这些方面可以为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提供良好的基础。笔者要求学生坚持课前预习,将预习作为首要环节,规定预习活动必须制订计划,做到目标清清楚楚,无论是基础知识内容还是课文内容理解,以及一些难点问题的思考,都要带着目标针对性地进行预习,每一次的预习活动结束后都要形成预习成果,包括解决了哪些问题?还存在哪些问题?在预习方法方面有了什么新的感悟体会,久而久之对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将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2.运用课内探究法。高中语文课堂应当更多地体现学生的自主地位,将语文课堂打造成自主探究的课堂。笔者尝试改变教学模式,变教师的灌输为学生的探究,将教师的启发引导和学生的自主探究作用有效融合起来。在这种教学模式中,教学目标任务通常被浓缩成一组思考题,前后连贯、逐层深入,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研究。在学生讨论分析的过程中,笔者深入小组中进行巡视指导,这样保证学生在自主独立地开展思考和相互合作交流研究问题的过程中,可以获得来自教师的画龙点睛式的点拨,这对提高学生学习成效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运用课内探究法打破教师讲解为主的陈旧模式,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拥有广泛的参与空间,他们大胆交流表达观点,相互讨论完善学习成果,不仅有效提高教学目标达成的效率,而且极大地提高学习质量,更兼顾能力的培养。
3.运用筛选递进法。高中语文教学中知识点非常丰富,每一轮的复习如果面面俱到,则难以达到理想效果。笔者在语文复习教学工作采取段段清的方式,每一种类型知识点复习之后进行阶段过关,将尚未解决的知识点提炼出来进入下一阶段的复习工作,通过这样的递进筛选方式确定每一轮的教学重点,使前后教学环环相扣、依次递进,这是筛选递进法开展复习最显著的特征,避免已经掌握内容的重复学习,使时间的运用更高效精练。笔者在教学中运用这样的模式组织开展复习教学,同时要求学生在自我复习的过程中也筛选提炼,师生同步提高教与学的成效。
4.运用形象记忆法。高中语文学习内容有许多知识点需要进行机械记忆,特别是课文中需要背诵的内容,学生在这方面往往觉得难度较大。机械背诵就会前记后忘,笔者将枯燥的背诵活动与形象记忆结合起来,在一些课文特别是文言文的背诵过程中,将每一句的第一个字在脑海中形成形象的框架,一旦思维出现停顿则迅速弥补,有效增强背诵记忆效果。另外,在语文知识点的记忆过程中,笔者还要求他们将机械的内容与形象的事物联系起来,在记忆过程中形成兴奋点,这对于增强记忆效果大有帮助。
5.运用自我总结法。定期对学习方式方法及效果进行评估,帮助学生拾遗补缺,同时进一步提炼和完善学习方法。笔者要求学生每周每月对学习活动进行反思,从学习的方式方法到学习效率进行自我评估和总结,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改进和优化。
三、注重教学反思及时开展改进优化
在多样化教法运用过程中,高中语文教师要注重教学反思,在运用过程中进行改进和提升。一是组织学生交流。要定期组织学生进行学习方法交流,大家交流自己学习的心得体会,讲述自己总结的经验,在他人的经验介绍中吸取有用的内容,运用到自身学习活动之中。二是重视信息反馈。要通过当堂检测与课后检测相结合的方式,及时了解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效率,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采取当堂检测的方式获取信息,这样的信息最准确及时。三是及时调整改进。教师要从教学信息反馈中发觉存在的问题,制定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提高教学方法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顾牡丹.走出高中语文自主性学习的几个误区[J].才智,2010(34).
[2]马炳德.高中语文课堂中多媒体的应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