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31 09:11:5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望海潮柳永,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望海潮》,词牌名,秦观、王恽、柳永、曹冠等均有写。一百零七字,双调,前片五平韵,后片六平韵,一韵到底。也有于过片(下片的起句)二字增一韵的。以此作为词牌名的词还有秦观的《望海潮》、黄岩叟的《望海潮·梅天雨歇》等。
望海潮
柳永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岳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来源:文章屋网 )
一、柳永开创了描摹城市繁华景象与市井风情的先河
在这方面,最具代表性的作品首推歌咏杭州繁华景象与市井风情的《望海潮》:
“东南形胜,江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烟柳”三句总写钱塘之繁华富庶,前两句尽展街巷河桥的美丽和居民住宅的雅致,“参差十万人家”一句,转弱调为强音,表现出整个都市户口的繁庶。“市列”三句,“珠玑”“罗绮”两个细节,便把市场的繁荣、市民的殷富反映出来,“竞豪奢”三个字又极尽刻画肆间商品琳琅满目,商人比夸争耀,穷奢极欲。杭州的繁华与美丽,第一次在柳永笔下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现,令人目不暇接。最可贵的是,《望海潮》一词,打破了“词为艳科”的藩篱,开启了词坛歌咏都市风貌与市井风貌的新纪元。这一切得益于他长期生活在烟柳画桥、满目繁华的都市里,对都市生活有着丰富的体验。
二、柳永第一次将社会最底层的歌妓全面展现出来,并表示对她们不幸命运的同情
凡所存在,即可人词——浅谈柳永词题材创新
文 张 丹
唐五代敦煌民间词,原本是歌唱普通民众心声,表现他们喜怒哀乐,到了文人手中,词的内容日益集中于表现文人士大夫的审美情趣。至柳永方一改文人词的创作路数,增添了新的社会生活内容。他将都市风貌、市民生活和失意文人的羁旅愁情带进词的领域,借词尽抒眼中景、心中事、胸中情。
一、柳永开创了描摹城市繁华景象与市井风情的先河
在这方面,最具代表性的作品首推歌咏杭州繁华景象与市井风情的《望海潮》:
“东南形胜,江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烟柳”三句总写钱塘之繁华富庶,前两句尽展街巷河桥的美丽和居民住宅的雅致,“参差十万人家”一句,转弱调为强音,表现出整个都市户口的繁庶。“市列”三句,“珠玑”“罗绮”两个细节,便把市场的繁荣、市民的殷富反映出来,“竞豪奢”三个字又极尽刻画肆间商品琳琅满目,商人比夸争耀,穷奢极欲。杭州的繁华与美丽,第一次在柳永笔下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现,令人目不暇接。最可贵的是,《望海潮》一词,打破了“词为艳科”的藩篱,开启了词坛歌咏都市风貌与市井风貌的新纪元。这一切得益于他长期生活在烟柳画桥、满目繁华的都市里,对都市生活有着丰富的体验。
二、柳永第一次将社会最底层的歌妓全面展现出来,并表示对她们不幸命运的同情
在这类词中,柳永将笔端伸向歌妓们的内心世界,为她们诉说心中的苦闷和忧愁,把她们的身世之悲、遭遇之惨、内心之苦、感情之真如实道来。柳永一生仕途失意,坎坷潦倒,导致他对这些生活在繁华都市生活后面因各种原因不得不以脸面、甚至身体换生活的女子内心深处的酸甜苦辣有着深刻的体会。如,《锦堂春坠髻慵梳》:
坠髻慵梳,愁娥懒画,心绪是事阑珊。觉新来憔悴,金缕衣宽。认得这疏狂意下,向人诮譬如闲。把芳容整顿,恁地轻孤,争忍心安。
依前过了旧约,甚当初赚我,偷剪云鬟。几时得归来,香阁深关。待伊要、尤云殢雨,缠绣衾、不与同欢。尽更深、款款问伊,今后敢更无端。
这首词以代言体的方式塑造了一位泼辣、傲气不拘礼法的市井女性,她对负约不归的郎君既埋怨又数落,并且设想等他回来时该如何软硬兼施地惩治他,以使他今后再也不敢无端造次,这种泼辣爽直的性格,直抒其情的写法,正符合市民大众的审美趣味。
同时柳永还有一些关心同情歌妓的不幸、替她们表白独立自尊人格及脱离籍愿望的作品。如,《少年游》“一生赢得是凄凉,追前事、暗心伤”深情诉说了她们的不幸遭遇;《迷仙引》“已受君恩顾。好与花为主。万里丹霄,何妨携手同归去”摹拟一个妙龄歌妓的口吻,道出她厌倦风尘、追求爱情的心声。
三、抒写羁旅行役之苦,表现羁旅行役情怀
现存柳永213首词中,羁旅行役词就有70首。在柳永词中,那些以秋暮雨霁为背景的作品,几乎都是以天涯游子身份嗟叹羁旅行役愁苦的。《木兰花慢》写那“依危楼”的思乡客,遥望无边原野,“纵凝望处,但斜阳暮霭满平芜”;《卜算子》写那“登临”“楚客”,远眺重叠峰峦,“万重烟水,雨歇天高,望断翠峰十二”;《定风波》写那“伫立长堤”的游子,“骤雨歇,极目萧疏,寒柳万株,掩映箭波千里”,词人准确地把握了秋暮雨霁则视野顿宽的特点,把纵目远眺、感慨万千的抒情主人公引进画面,抒写坎坷困顿而壮心未泯上的游子情怀。南宋陈振孙说柳永“尤工于羁旅行役”(《直斋书录解题》卷二一)真可谓评价精准。
柳永和所有的封建士子一样,把功名仕宦作为毕生追求的理想。他自视颇高,认为“定然魁甲登高第”。然而“流连坊曲”的浪子行径使他屡试不第,晚年及第后又仕途偃蹇。柳永的羁旅行役之作,往往是他壮心勃勃地追求继而厌倦至困惑的情绪的流露。《夜半乐》《曲玉管》都是此类佳作。这类词常把地理风光的描写与思乡怀人的感情,风尘劳碌的生活和怀才不遇的愤懑融合在一起,表现出封建社会失意文人的伤感悲凉。
这一切创新都使得柳永堪称宋词发展史上的里程碑式人物,他掀开了词史新的一页,对词的内容有开拓之功,也为后世文学的发展提供了借鉴。
(作者单位 陕西省杨凌示范区杨凌高新中学)倒,导致他对这些生活在繁华都市生活后面因各种原因不得不以脸面、甚至身体换生活的女子内心深处的酸甜苦辣有着深刻的体会。如,《锦堂春坠髻慵梳》:
坠髻慵梳,愁娥懒画,心绪是事阑珊。觉新来憔悴,金缕衣宽。认得这疏狂意下,向人诮譬如闲。把芳容整顿,恁地轻孤,争忍心安。
依前过了旧约,甚当初赚我,偷剪云鬟。几时得归来,香阁深关。待伊要、尤云殢雨,缠绣衾、不与同欢。尽更深、款款问伊,今后敢更无端。
这首词以代言体的方式塑造了一位泼辣、傲气不拘礼法的市井女性,她对负约不归的郎君既埋怨又数落,并且设想等他回来时该如何软硬兼施地惩治他,以使他今后再也不敢无端造次,这种泼辣爽直的性格,直抒其情的写法,正符合市民大众的审美趣味。
同时柳永还有一些关心同情歌妓的不幸、替她们表白独立自尊人格及脱离籍愿望的作品。如,《少年游》“一生赢得是凄凉,追前事、暗心伤”深情诉说了她们的不幸遭遇;《迷仙引》“已受君恩顾。好与花为主。万里丹霄,何妨携手同归去”摹拟一个妙龄歌妓的口吻,道出她厌倦风尘、追求爱情的心声。
三、抒写羁旅行役之苦,表现羁旅行役情怀
现存柳永213首词中,羁旅行役词就有70首。在柳永词中,那些以秋暮雨霁为背景的作品,几乎都是以天涯游子身份嗟叹羁旅行役愁苦的。《木兰花慢》写那“依危楼”的思乡客,遥望无边原野,“纵凝望处,但斜阳暮霭满平芜”;《卜算子》写那“登临”“楚客”,远眺重叠峰峦,“万重烟水,雨歇天高,望断翠峰十二”;《定风波》写那“伫立长堤”的游子,“骤雨歇,极目萧疏,寒柳万株,掩映箭波千里”,词人准确地把握了秋暮雨霁则视野顿宽的特点,把纵目远眺、感慨万千的抒情主人公引进画面,抒写坎坷困顿而壮心未泯上的游子情怀。南宋陈振孙说柳永“尤工于羁旅行役”(《直斋书录解题》卷二一)真可谓评价精准。
关键词:柳永;词作;影响
中图分类号:I207.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4)01-0171-03
柳永是我国北宋词坛上一位杰出的作家,也是我国宋代文学史上第一位专力写词的专业词人。他一生落拓不羁,蔑视礼法,所以在他所处的那个年代,他为世人所不解,甚至是被正统文人冷落和嘲笑,在他身后,作品也大多散佚。我们现今所能看到的柳作只是其庞大作品中的一部分。在他存世的这些作品中我们可以窥见宋词的锦绣斑斓,也从中感受到作者那颗柔情万种的心,足见其才华横溢,文思富赡。他的词对后世的影响也颇为广泛。“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就是后人对他最大的肯定。也是后世无法超越和企及的巨大成就。
一、柳词在内容方面的开拓
晚唐以来,词主要作为娱宾遣兴的工具载体,内容不离离别相思、风花雪月。北宋前期词坛,文人们主要写传统题材内容,风格上承袭了花间、南唐词一路。柳永和别的词人不同,将城市风光、市民生活和羁旅行役等题材写进词中,打破了以往词作题材传统,为词的内容增添了新鲜元素。柳词的内容分为五类:女性题材词,103首;羁旅行役词,59首;都市题材,27首;咏物咏史词,13首;颂词,11首。在内容方面,柳永有着十分重要的开拓意义:如在描写女性题材时,能够对歌妓的内心世界进行真实地刻画,把她们的情感生活、个人遭遇及心理感受通过词作向人们细致地传达,而且柳永同情歌妓们的命运,平等地与她们相处,这更增加了柳词描写爱情意识的含量和分量。不但如此,柳永长期奔波在外,出入于风尘之中,饱尝羁旅之苦,为人们留下了大量的羁旅行役词。此类词冲破传统楼阁庭院的范畴,其视角转向自然、社会,通过选景,烘托悲凉气氛,表现沉郁感情。其词作内容开拓方面表现如下。
(一)描写繁华富庶的都市风光词
柳永的词作在描摹城市繁华景象与市井风情上也着力探索用思颇深。我们知道柳七郎所处的生活年代,时值北宋盛世,由于战乱纷争刚刚结束,农业和手工业得以发展,商业经济日益繁荣,这便进一步促进了城市的繁华,于是便出现了一些较为繁华的城市。柳永正是用他那支灵动神奇的彩笔,一一描绘过当时的汴京、洛阳、益州、扬州、金陵、杭州等城市的繁荣景象与市民的游乐情景。如在《迎新春》描写汴京的节日盛况:列华灯、千门万户。遍九陌、罗绮香风微度。十里然绛树。熬山耸、喧天箫鼓。”《瑞鹧鸪》铺叙苏州的富庶景象:“万井千闾富庶,雄压十三州。触处青娥画舸,红粉朱楼。”在这其中最富代表意义的首推《望海潮》: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萧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此词首叙形势之胜,来历不凡,凝重有力。次状都市之盛,形象可感。以下用“云树”、“怒涛”叙钱江之状阔,以“珠玑”、“罗绮”显市民之殷富,层层铺叙,显现繁华景象,下片前半专咏西湖,先景后人,动静结合,点面兼顾,具体入微。最后转为颂词,虽美郡守,实衬西湖美景。全词总分结合,经纬严密,虚实相间,层次分明,堪称是柳永用词体写就的杭州赋。杭州的繁华与美丽第一次在柳永的笔下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现,令人目不暇接,梦魂牵绕。《望海潮》一词,打破了词为艳科的藩篱,扩大了词的内容,提高了词的境界,开启了词坛歌咏都市风貌与市井风貌的新纪元。
(二)对歌妓和市井女性思想感情的表现
在柳永的传世作品中,我们可以发现一个特点;那就是他描写底层女性的笔墨较多,比如歌妓和市井女性,而且用心独特。可见,他是比较偏爱这类题材的,由于当时的北宋都市繁华,商业发达,文人士大夫狎妓之风盛行。柳永也深受影响。更何况他精通音乐,可以变旧声为新声,且其词音律美妙。由于他这些音乐天赋使他更具浪漫的气质,故多以女性为描写对象,喜爱描写才子佳人的爱情。他在乐章集中总是以才子自居,所谓“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又由于柳永经常出入秦楼楚馆深受歌妓们的喜爱。柳永追求功名道路上备爱挫折,屡受打击,于是出入于烟花巷陌、秦楼楚馆也应是其科举功名上遭受挫折的心理慰藉,然而柳永和别的词人不同的是,他对歌妓的态度是平等的态度,是尊重和理解的态度,是关心和同情的态度。正因如此,柳永在描写这些歌妓的处境、遭遇、理想时,坦白直率,真情投入,没有丝毫寄托,没有表现任何含蓄,如《定风波》:
自春来、惨绿愁红,芳心是事可可。日上花梢,莺穿柳带,犹压香衾卧。暖酥消,腻云。终日厌厌倦梳裹。无那。恨薄情一去,音书无个。 早知恁么。悔当初、不把雕鞍锁。向鸡窗、只与蛮笺象管,拘束教吟课。镇相随,莫抛躲。针线闲拈伴伊坐。和我。免使年少,光阴虚过。
这首词民间词风味十足,以平民化的口吻出之,具有浓厚的民歌色彩,和传统的诗词写法迥然不同,作者对待感情的的态度是大胆直白的表述方式,毫无保留、无所顾忌的写作风格。从思想上看,这首词摆脱了封建思想的束缚和羁绊,是对封建礼教的控诉和挑战。从艺术上看,这首词通过平易的语言,白描的手法,既丰富了词的题材内容,又大大增强了词的表现力。
(三)直抒羁旅行役的落寞失意的情怀
“羁旅”主题并不是柳永的独创,在陶渊明的作品中以及唐诗里羁旅就是一个很重要的题材,但将这些多入于诗的羁旅穷愁主题移入词中开拓这便是柳永。
柳永大量创作羁旅行役词也是有其深刻原因的:首先就当时宋代社会现实而言,文士治国是宋代政治的象征,但当时考场作弊之风盛行,而且决定文人命运的权利最终还是掌握在统治阶级手中。像柳永这种出身低微的文人很难实现其抱负,只能浪迹天涯,感慨自己的怀才不遇。柳永在追求功名屡屡受挫,写羁旅行役词,表达了柳永无奈、凄凉、感伤等多种复杂心绪。
柳永羁旅行役词中悲愁主题特别突出,我国古代诗人刘禹锡在他的诗中写到“自古逢秋多寂寞,我言秋日胜春朝。”他认为秋天是充满浪漫,富有生机的。但柳永和大多数人一样认为秋天是万物萧条、秋风萧瑟的,容易让人产生悲凉惆怅之情,柳永在词中通过描写晚秋日暮这种特定景象和表现游子的乡愁的无尽感伤与读者产生了共鸣,这也是他的词作受欢迎的原因之一。由于柳永四处漂泊,足迹遍布大江南北,关塞山河,所以在他的羁旅行役词中还有大量描写祖国风光的词。如《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惨,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此词章法结构细密有致,写景抒情浑然一体,作者通白描手法,以平常语出之,抒思乡之情,发怀人之感,成为词史上的丰碑。
二、柳永在词体方面的开拓
晚唐五代的士大夫中寄情于词的人,一般只是填词写短小的令词。虽然张先、欧阳修等人也写了许多慢词,但张先等人的慢词题材仍局限在恋情和宴饮聚会之作,表现手法极其单调,另外,北宋前期慢词大都有句无篇,初期词作不乏情景交融、细腻优美的诗句,如张先“潇湘故人未归,但目送游云孤鸟。际天秒。离情尽寄芳草。”(《熙州慢・赠述古》)空灵淡远、含蓄蕴藉,但整首词的境界却往往显得颇为一般。张先素有“张三影”的雅称,这是因为他们在创作慢词时,注重警句的锤炼与安排。但一旦关系到谋篇布局,张先则显得有些力不能及,慢词作品往往缺乏一种内在的神韵将其联系在一起。第四,堆叠实字,呆板痴重,慢词由于篇幅长、字数多,这个问题显得尤为突出。张先等人的慢词作品中,堆叠实字的现象就比较突出,看张先、欧阳修的慢词作品,基本上都是由实字组成,显得密集堆砌。后来柳永在慢词中大量使用虚字,使整篇词作显得空灵而有秩序,歌唱起来也更为和谐美听。直到柳永出现,致力于慢词的创作,弥补了慢词创作中的不足,从此确立了慢词在词坛的地位,大大推动了慢词的发展。
柳永大力创制的慢词,就其革新的内容而言,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将令词衍为长调。如《长相思》本双调36字,柳永变为双调103字;《浪淘沙》本双调54字,柳永变为三叠144字,以及《安公子》《定风波》等这类长调在《乐章集》中约有近90首之多。二是柳永创制的新调慢词如:《望海潮》、《一寸金》、《倾怀》等。特别是柳永的自度曲《戚氏》此调在《乐章集》入“中吕调”,共212字,是柳永词字数最多的一调。这样,从一系列作品中我们就可以看出慢词到了柳永手上才真正成为一种成熟的文学样式。这也为苏轼在后来词中“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提供了很好的条件。从《乐章集》还可以发现,柳永的慢词除一小部分是对前代的继承,其余绝大部分是柳永首创的。
三、柳永在手法上的开拓
除去在内容和词体方面的独到贡献,柳永在词的创作手法上也是独树一帜,可圈可点的。其开拓意义表现在铺叙和点染两个方面。
柳永在铺叙手法运用方面大胆突破词的传统写法,不仅变小令为慢词长调,而且通过词来更多的社会内容,并且用平易的语言,同时引入大量的俚语、俗语入词,形成了与别的文人不同的风格。如《望海潮》写杭州,但并不直接写,开始先介绍其优越的地势特征和重要的历史地位,接着写人家,写钱塘江,写西湖,写人物活动,等等。通过情与景的有机结合,进而展示市井生活的百态状貌,直率自然,不避俚俗,不粉饰,不雕琢,为市民所喜爱。
点染既可使作品主题明晰,又能使其得到渲染烘托,而被表现的更加生动、更加多姿。李煜《虞美人》中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清平乐》中的“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等。这些词中的点与染,或以景物作渲染烘托,使作者的愁情表达更为形象,或点染交叉变化,使人物的外在表现和内在的心理活动和谐统一都收到了很好的艺术效果。然而,柳永词中的点染则又较唐五代词中的点染内容更为丰富,手法更为灵活,审美也更具特色。如《雨霖铃》便被视为点染的成功典范。上下两片,在结构上共有六个层次,即每片三层构成。上片分为写景、送别、别后之景三个层次;下片分为总括离愁、想象离愁、别后悲思三个层次。此六层之间,层层生发,环环相扣,给人以强烈的艺术感染。上片开头即点,如用:“寒蝉”点季节,“长亭”点地点,“晚”点时间等,但最为特色要数“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两句。“念去去”为“点”,点明此次分别是渐去渐远。“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便是“染“,衬托出千山万水之遥和深沉凝重之愁,极富韵味和感染力。以上的例子表明柳词中的点染,由于是用在长调之中,因而较之李煜等唐五代词人中的点染是具有更为丰富与更富于变化的特点。换句话说,就是柳永不断地艺术实践,丰富与升华了点染这一艺术技法,而此,即为柳永表现在词学艺术史上的又一贡献。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从中分析出这样的结论,那就是柳永的词是富于艺术生命力并且源远流长的。后人在对其词的研习中总结出他对词的创作各方面开拓功绩显著,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样的巨大成就,柳词是担得起这样的评价的。他以其独到的视角,细腻的情感,畅叙自我的襟怀,感动他人的心扉,每一字每一句都浸透着他智慧的灵光和生命的感悟,词就是他人生的延续,他虽不为当世的文人雅士所认同,但却在后世的研究者眼中找到了自己的价值和灵魂。可见,柳词不仅在当时受到民众的喜爱,时至今日依然青春永驻。尽管宋代文人们指责它“词语尘下”、“声态可憎”、“为风月所使”,但他们实际上又偷偷地从中吸取了许多写作经验和艺术技巧,特别是关于慢词长调的写作经验,足见柳永是极具研究价值的。他联系了宋及唐词坛的创作成果,是一位特立独行的风流人物。研究其功绩对我们今人的创作也是大有裨益的。
参考文献:
〔1〕谢桃坊.柳永词赏析集[M].成都:巴蜀书社,1996.8.
柳永名词如下:
1、《定风波》。
自春来,惨绿愁红,芳心是事可可。日上花梢,莺穿柳带,犹压香衾卧。暖酥消,腻云享单。终 日厌厌倦梳裹。无那!恨薄情一去,音书无个。早知恁么,悔当初、不把雕鞍锁。向鸡窗、只与蛮笺象管,拘束教吟课。镇相随,莫抛躲。针线闲拈伴伊坐。和我,免使年少光阴虚过。
2、《望海潮》。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萧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3、《鹤冲天 》。
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贤,如何向?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荡。何须论得丧?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寻访。且恁偎红翠,风流事,平生畅。青春都一饷。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来源:文章屋网 )
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共收录柳永、苏轼、辛弃疾和李清照等人的词作8篇,分别是:《望海潮》、《雨霖铃》、《念奴娇・赤壁怀古》、《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声声慢》和《醉花阴》。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的第四单元是古典诗歌。其中,第17课主要编排了宋词,它们是:《雨霖铃》、《念奴桥・赤壁怀古》、《声声慢》、《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苏、辛、柳、李这四位词人是宋词的集大成者,分别是宋词豪放派和婉约派的代表人物。教材所收录的这几首词既是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的集萃,又是语言美、意境美和情感美的典范。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可以从语言美、意境美和情感美三个方面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品读和鉴赏宋词,自然而然地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
一、品味语言美
(一)语言的音律美
词与诗的最大区别就是词与音乐的关系密切,词在产生之初就是配合音乐吟唱的,因此词是一种具有音律美的文学体裁。词的语句长短参差,韵律错综变化,看似无诗之韵律规整,实则富有抑扬顿挫的音乐美。李清照《声声慢》用了不少双声叠韵字。如“将息”、“伤心”、“黄花”、“憔悴”、“更兼”、“黄昏”、“点滴”等,都是双声:“冷清”、“暖还寒”、“盏淡”、“得黑”等,都是叠韵;“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七组共十四个叠字。《望海潮》中多有《望海潮》中多有由数字组成的词组,如“三吴都会”、“十万人家”、“三秋桂了”、“十里荷花”、“千骑拥高牙”等,或为实指,或为虚写,均带夸张的意味,读来也琅琅上口,颇具韵味。
(二)语言的图画美
词的语言细腻形象,词的篇幅也很短,必须用最精练的语言,寥寥几个字把人物、景物以及情感展现出来,同诗一样,词的语言也具有画面美。但是词比诗篇幅略长,词所呈现的往往不是一张图画,而是一幅画卷。比如《声声慢》,“最难将息”,首先看到的是个未能入睡的女子,“晚来风急”,天渐晚渐冷,这个女子独自人“三杯两盏淡酒”依然无法消除寒冷,“守着窗儿”,倚在窗边的她,看到“雁过也”,还看到了“满地黄花”,听着细雨滴滴答答。这样顺着词句塑造起一个孤独凄婉的女子形象,不仅具有静态的画面感,更有动态的镜头感。读者的脑海中浮现出一组动态的镜头,仿佛身临其境,自然而然就能体会到那种“怎个愁字了得”的愁苦情感。
二、感受意境美
意境指抒情性作品中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活跃着生命律动的、韵味无穷的诗意空间,是经过作者的心灵化之后的物我合一的体验状态。宋词是一种诗歌体裁,它以语言文字承载着诗人的思想与心灵世界,王国维认为:“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在宋词的教学中,语文教师要着重引导学生感受词的意境美,因为意境的创设直接影响到作者情感的表达,是激发学生审美情感的重要突破口。宋词的意境幽深婉约,最能言说人生复杂细腻的情思。
(一)把握词的意象
在词的创作中,意境创造的前提是意象的设置,意境是情与景、虚与实的不同层面的有机结合,只有了解了词的意象层面,然后以此为基础,才能好好地品味词作的意境美。比如《雨霖铃》,教师要先让学生找出文中出现的客观景物,“寒蝉”、“长亭”、“都门帐饮”、“兰舟”、“暮霭”,这些单独的客观景物描写并不能引发学生的感情,教师应该把它串联起来,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解读各个意象,并在意象解读中带领学生带着自身情感体验一步步进入到组合成的整个意境里,去揣摩那山水间蕴含的深厚情感。
(二)掌握词的艺术手法
感受宋词的意境美,还要掌握宋词中艺术手法的表达作用。宋词在艺术上融诗文辞赋于一炉,表情达意的艺术手法更加精湛,铺叙用典、对比反衬、比喻象征等手法是宋词的一大特色。如《醉花阴》中比喻的巧妙运用是这首词广泛传诵的重要原因。下阕写菊,并以菊喻人,但全篇却不见一“菊”字。“东篱”、“把酒”、“暗香”、“黄花”,或用典或借代,“菊”的色、香、形态俱现纸上。最后一句“人比黄花瘦”更是以花喻人的千古佳句。词中比喻不着痕迹,有烘云托月、藏而不露的韵味。《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连连用典,上阕赞扬在京口建立霸业的孙权和率军北伐、气吞胡虏的刘裕,表示要像他们一样金戈铁马为国立功。下阕借讽刺刘义隆表明自己坚决主张抗金但反对冒进误国的立场和态度。最后还借廉颇自况,抒发未能实现自己怀抱的感慨。《念奴娇・赤壁怀古》借古抒怀,将写景、咏史、抒情融为一体。《望海潮》用铺叙的手法展现了杭州的繁华、西湖的秀丽和市民的游乐场景。《声声慢》里用“秋风”、“过雁”、“残菊”、“梧桐”、“细雨”等景物和“寻觅”、“喝酒”、“望雁”、“观花”、“独坐”等动作反衬出作者极度孤寂与悲凉的心境。这些艺术手法的运用营造出宋词旷达幽深的意境美,是语文老师要重点讲解和引导学生感受的部分。
三、体味情感美
宋词之所以能够在中国古代文学史占据一席之地,不仅在于它细腻生动的语言和旷达幽深的意境,更重要的是词中充盈着作者丰沛的情感。相比诗,词的形式、题材和世俗性,都使词能够自由地释放人的全部情感,如果说唐诗显示了中华民族的雄大气度,那么宋词则充分表露了国人的内涵和底蕴。宋词中一些伤春悲秋、离愁别绪、怀古思今之作往往蕴含着词人伤生伤世、忧国忧民的深厚情怀和对人生万物的通达感受。以生活中随意碰触到的一景、一物、一事为载体,把它们联想刻画成或美丽壮阔、或清幽凄幻的各种形象,来承载词人内心深处的情感。人类的情感是相通的,宋词虽然年代久远,但它所表达的情感内容与现代人的情感体验具有共同性。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完全能够体味词中情感美,教材选取的几篇宋词都体现了古人有代表性的人格理想和生命感悟,学生对这种情感的把握有利于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和审美情趣。
(一)生活情感
词起源于民间,属于民间文学,多以世俗生活为题材。进入文人阶层之始,是一种由歌妓们在樽前花间配合着丝竹演唱的小曲,一度成为抒发儿女之情的专门文学体裁,后来爱情与相思成为词的一种重要题材。柳永和李清照均为婉约派的代表人物,他们的词将儿女情长表现得淋漓尽致。《雨霖铃》以种种凄凉、冷落的秋天景象衬托和渲染离情别绪,活画出一幅秋江别离图。作者仕途失意,不得不离开京都远行,不得不与心爱的人分手,这双重的痛苦交织在一起,使他感到格外难受。整首词情景兼融,时间的层次和感情的层次交叠着循序渐进,一步步将读者带入作者感情世界的深处。
李清照作为闺阁中的妇女,在封建社会的种种束缚下,她的活动范围和生活阅历有限,却将闺怨词发展到极致,是我国最伟大的女词人。《醉花阴》是作者早期和丈夫分别之后所写,它通过悲秋伤别来抒写词人的寂寞与相思情怀。《声声慢》写于作者晚年,丈夫去世后作者饱受颠沛流离之苦,晚年孑然一身,寄人篱下,亡国之恨、丧夫之哀、孀居之苦凝集心头,抒发了作者极度孤寂和悲凉之感。
过去我们认为儿女情长难登大雅之堂,高中语文教材却选了三篇与情爱有关的经典宋词。除了这三首词语言和情感的表达非常自然优美外,我们现在能够正视对学生的情感教育也是一个重要原因。爱情是人类最美好的情感之一,追求美好的爱情是灿烂人生的一部分。要让学生懂得真正的爱情是灵魂和肉体的完美结合,是事业前进的动力,是生活美满的象征。同时引导学生珍重亲情和友情。生活中的爱情、亲情和友情是完美人生的组成部分,有了这三种情感,即使物质贫困,精神上也是富有的。
(二)生命情感
宋代的文人善于站在哲学的高度对生命和人生进行理性的思考,把对生命无常的了悟、对人生缺憾的醒觉、对历史烟云的感叹寄予在诗词作品中。苏轼是这方面的翘楚,他的诗词具有浓厚的思辨色彩。《定风波》通过野外途中偶遇风雨这一生活中的小事,于简朴中见深意,于寻常处生奇警,表现出旷达超脱的胸襟,寄寓着超凡超俗的人生理想。“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情”,这饱含人生哲理意味的点睛之笔,道出了词人在大自然微妙的一瞬所获得的顿悟和启示:自然界的雨晴既属寻常,社会人生中的政治风云、荣辱得失又何足挂齿?一切归于自由、和平、宁静、恬然自适。
苏轼的很多词在超逸脱俗之外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语文老师可以适当拓展,比如我们熟知的名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所表达的既生于现世又超脱现世的洒脱情怀。宋词中这种通达的人生感悟对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有重要意义。我们常说“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只有坚持对自身的超越和完善才能获得真正的人生自由,在一种寓意于物而不守制于物的精神状态下,领受大千世界的无穷之美。
(三)爱国情感
在宋朝南渡之后,词中忧家忧国的感慨多了起来,辛弃疾便是“爱国词派”的代表人物。他对国家的前途命运密切关注而又满心担忧,词中满溢着对家国的忧患。《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都是这方面的代表作。“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这些慷慨激昂的词句,淋漓尽致地抒发了作者报国无路、壮志难酬的悲愤,人们至今犹可强烈地感受到词人心中翻滚的那一股爱国热忱。
说教式的爱国主义教育早已引起学生的反感,但辛词所包含的深厚的爱国情感却是对学生自然而然地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极好范例。现在的学生生活在和平发展的年代,狼烟四起的峥嵘岁月对他们来说太过久远。物质生活的丰富,随之而来的是享乐主义的滋生,对国家民族责任感的淡漠,辛词中充满着慷慨激昂的爱国主义思想情感,通过艺术的表现形式传达出来,对他们有着振聋发聩、扣击心灵的巨大作用。
宋词洒脱、多情、与音乐相和,是更具美感的文学形式,赏析宋词是一种审美娱乐过程。我们在讲解宋词的时候,不能单纯地把它当作古诗文的篇目来解读,还要通过引导学生领悟其中的语言美、意境美和情感美,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
参考文献:
[1]翁晓君.刍议高中语文教学中宋词的审美鉴赏[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1,(05).
[2]朱少山.高中语文宋词的教学策略[J].语文月刊,2013,(03).
[3]杨奕蓉.论宋词对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D].华中师范大学,2007.
[4]周桦.论宋词与中学语文教学的情感教育[D].华中师范大学,2003.
[5]林霓.浅析宋词教学中审美情感的培养[J].文学教育,2010,(04).
[6]唐致文.宋词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教师教育研究,2010,(02).
[7]张常清.谈谈宋词教学的着力点[N].广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0,(01).
[8]李桂萍.由“诗庄词媚”谈宋词教学的显与隐[N].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2009,(04).
[9]买丽娜.在审美教学中提高学生学习宋词的兴趣[J].考试周刊,2009,(27).
关键词:霜;柳永;离别;羁旅;思妇。
“霜”,是自然界的产物,本与人的情感无关,但在柳永的词中却赋予它丰富的内涵,离别的痛苦、羁旅的艰辛、思妇的愁情……
在柳永的词中,“霜”这种自然意象经常出现,如: “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八声甘州・对潇潇》)“霜天冷,风细细。触疏窗、闪闪灯摇曳。空床展转重追想,云雨梦、任欹枕难继。”(《婆罗门令》)“嫩菊黄深,拒霜红浅,近宝阶香砌。”(《醉蓬莱》)“偶露凄清,正是登高时节。东篱霜乍结。”(《应天长》)“人寂静。夜永清寒,翠瓦霜凝。疏帘风动,漏声隐隐,飘来转愁听。”(《过涧歇近》)“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望海潮》)等21首词中都存在“霜”这一自然意象。词人通过“霜”来展现自己的内心感受,表现羁旅行役之艰辛,引发游子的思乡怀人之情。柳永也借晨霜经太阳即化隐喻人生短暂,哀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恶劣。
这类“霜”意象的词从内容上大致可分为三类:
一是表现离愁别绪。霜,出现于秋季,遇太阳而化,自古至今,这一自然意象在古诗词中就被披上了伤感的外衣。在柳永的词中,表现离愁别绪是典型的一种类型,此类词中,“霜”这一意象也经常出现,为离愁更增伤感。如《采莲令》:
月华收,云淡霜天曙。四征客、此时情苦。翠娥执手送临歧,轧轧开朱户。千娇面、盈盈伫立,无言有泪,断肠争忍回顾。
一叶兰舟,便恁急浆凌波去。贪行色、岂知离绪。万般方寸,但饮恨,脉脉同谁语。更回首、重城不见,寒江天外,隐隐两三烟树。
斜月西沉,霜天破晓,执手相送,情何以堪!这首送别词,既表现了心上人的无限依恋,也抒写了将行人的感怀。把送别和别后相思的情景层层铺开,深刻而细致地写出了人物的不舍、怀念的感受。上阕将离别的时间定在月落云收,霜天欲曙之时,离人去去情苦,居人依依不舍,而“霜”这一意象更增加了两人内心的伤感、痛苦;下阕写离人别后无限惆怅和不尽的留恋,而无人可与诉说愁苦,只能恨别吞声,其哀其痛,更是不能忍受,“寒江”,既与上阕的“霜”相呼应,又异曲同工地勾起了词人内心的思念、不舍,为离别更添了几分痛苦。
二是传达羁旅行役之苦。柳永一生仕宦失意,命途多舛,他的羁旅穷愁之词俯拾即是,这类词充满了人生的失意之感,在意象的使用上,也是尽其所能地使用伤感、悲凉者,“霜”意象就是期中一种。《鹤冲天》:“闲窗漏永,月冷霜华堕。悄悄下廉幕,残灯火。再三追往事,离魂乱,愁肠锁。无语沈吟坐。好天好景,未省展眉则个。”背井离乡,羁旅异地,想起往事,内心充满了离乱、愁苦,“月冷”、“霜华”、“残灯”,这些外在的事物无不增添词人内心的愁苦。
三是体现思妇之情。离情别绪是诗词的传统题材,这类词在柳永《乐章集》中也占有很大的比重,其中体现思妇情感的也不少。这些词在描述思妇幽怨、思念情感之时也不乏生动的自然意象的运用。如《斗百花》:
飒飒霜飘鸳瓦,翠幕轻寒微透,长门深锁悄悄,满庭秋色将晚,眼看菊蕊,重阳泪落如珠,长是淹残粉面。鸾辂音尘远。无限幽恨,寄情空“歹带”纨扇。应是帝王,当初怪妾辞辇,陡顿今来,宫中第一妖娆,却道昭阳飞燕。
飒飒霜飘鸳瓦:飒飒,本为风雨之声的象声词,此处专指深秋之风声;鸳瓦,鸳鸯瓦,即成双成对的瓦。飒飒霜飘鸳瓦,是说深秋的冷风吹动鸳鸯瓦上的霜花,长门宫一派深秋之萧瑟气象。
十里桂花香
诗经“七月流火,九月授衣”,这里的七月相当于现在公历的十月,金秋十月江南也开始秋凉,此时正是桂花开放的季节。
桂花是很讨人喜欢的,尤其是桂花的香气,“十里桂花香”有些夸张,但桂花香气浓烈友好,让人心旷神怡,香气确实很远都能闻到。省城南昌的大学或者单位的大院子里到处是桂花,一些中小城市甚至把桂花当成街树,满院子满大街都是桂花的香味。上帝是公平的,给了桂花超乎寻常的香味,却夺走了桂花诱人的身姿,让它变得很小,花瓣如米粒一半,小小的一朵,如果孤独的开在树枝上很仔细也难找到它的所在。不过桂花不自甘寂寞,一团团、一簇簇围着细弱的小树枝一圈一圈的长,尽管只是淡淡的黄色,在绿色的叶子中显示不出艳丽,但是桂花以花多取胜。花尽管多,看起来却很有次序,一点不拥堵,没有半点艳俗。忍不住去摘,但只要半支,一圈花一片叶足以,插在上衣口袋,香气阵阵袭人。古人也喜欢桂花,描绘桂花的好诗、好词很多,如柳永的《望海潮》:“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古人喜欢桂花,很早以前就有种植,南昌青云谱的山人纪念馆有棵老桂花树,据说是唐朝种植的,花开花落已上千载。
上中学时哥哥不知道从哪里弄来一棵桂花,种在院子里,没等到花开我就离开了农村老家。那年秋天我回省城参加司法考试,回了趟家,此时正值十月,家里的桂花开得很繁盛、香艳。春节时回到老家,桂花树依旧青翠,在酷寒的严冬保持一副青春的样子,仔细看桂花竟然还星星点点绽放在枝头,只是颜色淡了些,香气被冬季的寒气给禁锢了,不过凑近了鼻子,约略还能闻到些香气。这是一棵四季桂,一年要开好几回花,秋季开的花赶上寒冷的冬天干脆就留在树上,陪同母亲树一起过冬,还留些淡淡的香向人们提示母亲树的存在,以免母亲树过于寂寥。后来父母也搬到了县城,农村的房子被空闲,桂花再无人采撷,有人也罢无人也罢桂花年复一年照旧是花开花落,兀自长成了大树。城市新开发的小区要大桂花树,据说像家里那么大的一棵可以卖很好的价钱,桂花树被人惦记终究贱卖了。我想这老桂花树长在乡村也罢长在城里也罢,终究都是花开花落,丝毫不减一份香气。
看着家里满树的桂花,总希望摘下些把香味带到北京。父亲说小时候用糖腌桂花,在桂花树下铺上布,和奶奶一起用棍子打落桂花,把桂花收集起来撒上白糖腌。我摘了些装满小玻璃罐,用白糖把罐口封住,到了北京桂花仍然如鲜活一般,泡茶时放几朵,泡过几道水香气犹存。桂花还可以做糖、做各种好吃的食品,北京有道菜叫“桂花藕”,莲藕孔隙间塞了糯米,蒸熟切成片,几朵可怜的桂花困在黏糊糊的汤汁里,没有一点香气,天啦!可怜的桂花到底受了怎样的蹂躏?我用开水泡几遍都有香味,在这菜里竟然半点香气都没有残存,桂花没有了香味还有什意趣?所谓桂花藕只是徒有些虚名,白白糟践了桂花,这样的菜我不屑吃。
桂花一般生长在黄河、淮河以南,在淮北地区桂花室外越冬有困难,因此烟台发现一棵露天生长的桂花树就可以成为新闻。北京不见桂花,即便是盆栽的也少见,国家图书馆里用很大的盆栽种着桂花摆在过道里,桂花只有星星点点,香味也暗淡许多,像黛玉进了贾府有些病怏怏的。桂花只属于南方,让我这个生活在北方的南方人对于故乡多了些眷恋,记忆深处的桂花香总是诱惑我在金秋的季节产生回家的冲动。
作者:王瑜
2014年9月24日草于首都机场
描写秋天的成语
金风送爽、雁过留声、秋色宜人、天朗气清、一叶知秋
春种秋收、春兰秋菊、春花秋月、秋色宜人、秋风过耳
秋风萧瑟、秋雨绵绵、一叶知秋、一丛金黄、一丛火红
秋意深浓、秋兰飘香、秋雨绵绵、春花秋月、秋风过耳
丹枫迎秋、枫林如火
描写秋天的古诗词
1、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李峤《风》
2、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王绩《野望》
3、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李白《玉阶怨》
4、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李白《秋浦歌》
5、感事悲双鬓,包羞食万钱。——欧阳修《秋怀》
6、云山行处合,风雨兴中秋。——高適《送魏八》
7、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马戴《灞上秋居》
8、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王维《山居秋暝》
9、山中夜来月,到晓不曾看。——元好问《倪庄中秋》
10、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白朴《天净沙·秋》
11、想边鸿孤唳,砌蛩私语。——王沂孙《扫花游·秋声》
12、日落征途远,怅然临古城。——李百药《秋晚登古城》
13、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张籍《秋思》
14、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林杰《乞巧》
15、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杜牧《秋夕》
16、明月青山夜,高天白露秋。——李峤《同赋山居七夕》
17、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杜甫《登高》
18、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张籍《秋思》
19、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程颢《秋日》
20、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元稹《》
21、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刘禹锡《秋词》
22、汉臣曾此作缧囚,茹血衣毛十九秋。——汪遵《咏北海》
23、秋草六朝寒,花雨空坛。——朱彝尊《卖花声·雨花台》
24、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柳永《望海潮·东南形胜》
25、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朱熹《劝学诗》
26、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苏轼《阳关曲》
27、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曹丕《燕歌行》
28、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王昌龄《长信怨》
29、壶中若逐仙翁去,待看年华几许长。——李觏《秋晚悲怀》
30、渐老多忧百事忙,天寒日短更心伤。——李觏《秋晚悲怀》
31、渐秋风镜里,暗换年华。——王国维《满庭芳·水抱孤城》
32、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王勃《滕王阁诗》
33、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李白《峨眉山月歌》
34、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叶绍翁《夜书所见》
35、寄言俦侣,莫负广寒沈醉。——文征明《念奴娇·中秋对月》
36、独自开门,满庭都是月。——厉鹗《齐天乐·秋声馆赋秋声》
37、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李贺《马诗二十三首·其五》
38、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39、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白居易《望月有感》
40、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李贺《李凭箜篌引》
41、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张九龄《感遇·兰叶春葳蕤》
42、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43、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李贺《雁门太守行》
44、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王维《积雨辋川庄作》
45、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46、渐滴作秋声,被风惊碎。——张辑《疏帘淡月·寓桂枝香秋思》
47、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晏殊《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
48、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杜甫《秋兴八首·其一》
杭州国庆旅游景点1、杭州西湖
西湖位于杭州市区西面,南北长3.3公里,东西宽2.8公里,总面积5.6平方公里,环湖一周约15公里,苏堤与白堤把全湖隔为外湖、里湖、岳湖、西里湖和小南湖5个部分。
西湖风光秀丽,景色迷人,自古以来就是名胜。“天下西湖三十六,就中最好是杭州。”
西湖三面环山,秦时西湖还是一个海湾,北面宝石山,南面吴山,隔水相对是伸出海湾的岬角。海潮带来大量泥沙,日积月累,直至隋朝时将西湖与海水隔开,这种由古代浅海演变而成的湖泊在地质学上称作“泻湖”。
西湖风景优美,历代文人墨客吟咏极多。宋柳永有词《望海潮》形容杭州:“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重湖叠献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可见宋时西湖盛况。
南宋画院中的画家马远、陈清波等,画了许多西湖风景画,这些山水风景画的题名就是西湖十景的由来。清康熙帝南巡时题十景,勒石镌碑成了名胜,一直沿用至今。十景为:苏堤春晓、平湖秋月、柳浪闻莺、花港观鱼、双峰插云、三潭印月、南屏晚钟、雷峰夕照、曲院风荷、断桥残雪。
近几年来,随着旅游事业的发展,景点的整修,1985年评选了西湖新十景:虎跑梦泉、龙井问茶、云栖竹径、满陇桂雨、九溪烟树、吴山天风、玉皇飞云、宝石流露、阮墩环碧、黄龙吐翠。这新老十景的题名,使西湖充满了诗情画意。
西湖四时有花,四季景色不同,晨昏各异令人流连忘返。
杭州西湖如今已名闻世界,被誉为东方的瑞士。
2、千岛湖
位于中国浙江淳安县境内的千岛湖,距杭州、黄山各150公里,是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后花园,景区内碧水呈奇,千岛百姿,自然风光旖旎,生态环境佳绝,因湖内拥有1078座翠岛而得名。
千岛湖因其山青、水秀、洞奇、石怪而被誉为“千岛碧水画中游”。它的湖区面积573平方公里,湖中拥有形态各异的大小岛屿1078座,平均水深34米,能见度最高达12米,属国家一级水体,被原新华社社长穆青赞誉为“天下第一秀水”,整个湖区分为东北、东南、西北、西南、中心五大湖区。千岛湖碧波万倾,千岛竟秀,群山叠翠,峡谷幽深,溪涧清秀,洞石奇异,还有种类众多的生物资源,文物古迹和丰富的土特产品,构成了享誉中外的岛湖风景特点。近年来,经过大规模的改造和建设,已形成了品位较高、内涵丰富的羡山、屏峰、梅峰、龙山、动物野趣、石林六大景区的14处景点。
3、西溪
西溪,古称河渚,“曲水弯环,群山四绕,名园古刹,前后踵接,又多芦汀沙溆”。如今的西溪国家湿地公园坐落于杭州市区西部,占地面积10.08平方公里,分为东部湿地生态保护培育区、中部湿地生态旅游休闲区和西部湿地生态景观封育区。西溪集生态湿地、城市湿地、文化湿地于一身,堪称中国湿地第一园。
西溪湿地以独特的风光和生态,形成了极富吸引力的一种湿地景观旅游资源。湿地内河流众多,水渚密布,温度适宜、雨量充沛,植被繁多,大面积的芦荡,众多飞禽走兽,到处鸟语花香,空气清新。在西溪,你可以泛舟湖漾港汊,可以垂钓河塘柳荫,秋风中可以观柿听芦,冬日里可以探访梅花,也可以在初春时踏青漫步,在夏日下采菱赏荷,其中的野趣妙意,真是令人流连忘返。
杭州国庆节人气餐馆隐泉日式餐厅(最隐蔽)
推荐理由:隐身于古运河畔。穿过成片的竹林,沿着蜿蜒的小道,在灌木丛中发现了入口。内里有如北京四合院的天井,堂前有一汪清泉,池底用各色鹅卵石拼出日文店名。出品的日料以食材新鲜、口味地道而著称,特别是刺身和寿司,叫人赞不绝口。
推荐菜品:三文鱼 摩托罗拉卷
地址:丽水路青莎古镇内100-2号
灶丰年间(最农家)
推荐理由:店名虽不起眼,里面却别有洞天。装修风格极具农家特色。一进门就看见的大灶头,墙上的老式年画,以及青花瓷的餐具,都让人想念童年的乡下外婆家。菜品也都是富有特色的农家味,让人念念不忘。
推荐菜品:红烧鸡爪 外婆糖年糕
地址:杭州定安路126号
花房主题餐厅(最田园)
推荐理由:餐厅位于风景区内,整体装修都是温馨的田园风,空气清新,花草环绕,一间林中小屋,耳边好似响起了那一首花房姑娘。除了让人称赞的环境之外,美食也颇得好评,眼睛与胃都能一饱口福,引得回头客无数。
推荐菜品:桂花山药 花房椰奶虾
地址:龙井路4号(昆龙度假村对面)
国庆节杭州旅游美食推荐吴山酥油饼
精白面粉为原料,成品起酥,层层叠叠,色泽金黄,脆而不碎,油而不腻,入嘴即化。相传乾隆游吴山的时候也品尝过,民间有“吴山第一点”之称。
葱包桧
用上等白面粉制成春卷皮,在裹上油条、小葱段,在平锅上反复压扁,烘烤到金黄,有香味飘出,再涂上辣酱或甜酱即可。杭州人最喜欢吃的小吃之一。
猫耳朵
也是用上白的面粉做成形视“猫耳朵”的面瓣。再配上鸡丁、火腿丁、香菇、干贝等佐料烹制,汤鲜味美、十分可口。
杭州小笼
用鲜肉或虾肉拌在鲜肉里做馅。馅里再加上皮冻。用面皮包裹制成,放在特制的小蒸笼里蒸,每笼有十个。称为“鲜肉小笼”和“虾肉小笼”。小笼包皮薄汁多、鲜香滑韧。
正在央视热播的28集电视连续剧《十万人家》,展示了当代浙商创业的独特风采,令人耳目一新。对于在改革开放中前行的中国来说,用影像直面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现实,记录并反映当下转型期的中国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十万人家》由导演陈国星执导,磅薄大气,着意描写当代转型社会生活,通过丰富多彩的人生故事,表现了当下社会共有的价值追求、现代观念,该剧所作的努力弥足珍贵。
《十万人家》围绕浙北水乡古镇钱塘展开,写家族企业挣脱传统的束缚获得成功转型与发展以及沈万家和两个女人间错综复杂的关系,题材较新,富有创意。片名取自柳永词《望海潮・东南形胜》。“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具有厚重的情感内容与思想力量。作品虽贯穿其中的并非云树绕堤、重湖叠、怒涛卷雪,亦非十里荷花、菱歌泛夜。剧中有水乡风物、石桥小街、古建民居,有丝绸缂绣、春蚕、蚕戏小曲,这些带有民族地方色彩或地域特征的民俗风景以至传统风情,并没有被进行浅层或狭隘的呈现和渲染。该剧不沉湎于往昔旧事,更没有将文化形式化或符号化。中国改革开放和加入全球化进程风雨兼程,这些时代背景由剧情迅速地展开,主创者含有一种内在的感情律动,将聚焦点放在近年社会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上,同时肯定并颂扬“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奋斗品格,以此帮助人们认识和理解当下社会转型发展所蕴涵的国家历史、现念与精神。
如果说17世纪至20世纪是欧美诸强国兴起以至演出世界霸权大戏时期,那么,21世纪中国的崛起已不仅露出兆头而且成为不争的事实。令人尤感欣慰的是,《十万人家》将新的大国崛起的历程和新的国民人生故事传奇有机结合在一起,通过点点滴滴的构筑和形象叙事丰富了剧情,主创者源于内心、充满激情的创作令观众深受感染。作品集中讲述沈家三兄弟变化过程及其家族兴衰的故事。时代不断改变,人物的性格也在随之变化。大哥沈万忠是三兄弟中最强悍的一位,但为了利益不择手段,他的惟利是图成为他惊世骇俗的自私宣言;老二沈万全缺乏高远的人生目标与追求,罔顾公理与商业游戏规则,最终断送了企业发展的路途。老三沈万家本性善良,与美丽而具女强人特性的韦娟、同春的关系,使他戏份较多,也获取了更多受众的眼球。然而,他所着意于对生活深刻而细致的改造,更考验着他的忠诚度。在父亲的眼光先于一切、居高临下地注视下,一切现实的外在现象,经过过滤、筛选,都被传统的精神统摄起来、凝聚起来。我们看到,不仅薪尽火传的传统美德在沈万家身上得以体现,而且,更重要的是,万家将共同富裕视作他追求的社会理想。在“十万人家十万股东、万家公司万家财富”背后,是作为这个人物底线的伦常之情,是他最高人生价值的追求。在沈万家看来,都市商战蕴涵一种商道,而商道即人道,人道则真正意味着一份沉甸甸的社会责任。个人理想融入社会理想,企业家的价值在社会变革与转型中实现,在社会责任和义务的前提下充分彰显。
近30年中国社会与经济高速发展为世人瞩目。中国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加入全球化的进程,中国不再脱离世界孤立地发展,而越来越变成了世界之中的一部分,创造了一个新的巨大的现实空间和理想空间。面对经济全球化,中国赢得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有了快速的经济增长,但在开拓与发展上,也存在新的问题。 在道德伦理方面,该剧对现实父权文化的某种批判或超越,具有重要意义。 剧中身历数十年创业史的沈百弦思维缜密令人钦敬,但他的病逝及其对子女的凝视见证了另一个世纪的逝去――遵古守旧、不寻求任何改变的思想,已与当代中国不断开放的社会潮流和全球性趋向格格不入。对转型与发展问题的探讨,该剧将现代工商业发展带来的社会观念和价值观念的巨大变化和中国固有的伦理传统相对照,强调再向传统与惯性力量迁就和妥协就没有出路。更富有意味的还在于,《十万人家》将意识形态、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联系在一起,科学发展观成为当下及未来不断发展的商业与经济社会共有的价值追求,并构成了奠基当代社会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基石。《十万人家》通过社会进步和民族工业前行中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思考,表现并揭示了人和人、人和自然的关系,是一种和谐的关系,这种思想在当下具有前瞻性的意义。
关键词:柳永;《八声甘州》;孤独 ;人生价值
在宋代词人中,柳永无疑是一个颇为奇特的存在,一方面其词作传播广,“凡有饮水处皆歌柳词”,其拥趸者上至达官贵人,下至贩夫走卒,刘克庄评其“相君未识陈三面,儿女多知柳七名”。另一方面历代评论者对其毁誉参半,准确地说应当是毁多誉少。对其推崇者,如郑焯说:“屯田,北宋名家,其高深处不减清正清真,长调尤能以沉雄之魄,清劲之气,写奇丽之情,作挥棹之声。”《乐府馀论》也称“柳词曲折委婉,而中具深沦之气,虽多俚语,而高处足冠恒流”。鄙薄者则称其“好为俳体,词多黩”(刘熙载《艺概》),“唯是浅近卑俗,自成一体,不知书者尤好之。予尝以比都下富儿,虽脱村野,而声态可憎。”(《王灼《碧鸡漫志》)
无论毁誉,大家都承认柳永是北宋巨手,如近人吴梅说:“余谓柳词仅工叙铺而已,每首中事实必清,点景必工,而又有一二警策语为全词生色,其工处在此也。……余谓柳词皆是直写,无比兴,亦无寄托,见眼中景色,即说意中人物,便觉直率无味,况时时有俚俗语,皆率笔无咀嚼处。……且通篇皆摹写,追述别恨,见一斑已具全豹,正不必字字推敲也,惟北宋慢词,确创自耆卿,不得推为大家耳。”(《词学通论》吴梅P49)
吴梅菲薄柳永之词无寄托,只写别恨,与此相反,叶嘉莹却认为“柳词最大的特色,就是把才人志士失意的悲伤跟相思离别的感情完全糅合在一起了。”(《唐宋词十七讲》p240)叶的这个评价是精准的,直指柳永羁旅词的特点,将这一特色表现得淋漓尽致的当推《八声甘州》: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怎知我,倚栏杆处,正恁凝愁。
词作开篇,即将一幅晚秋衰败之景呈现在我们面前。暮雨、冷秋、霜风,读罢寒意顿生。冷雨初歇,碧空如洗,本是令人神清气爽的景象,然而极目所眺,映入眼帘的却是落日西斜、残阳如血、关河冷落、衰草连天,袭上心头却是缠绵不尽的愁思。
柳永“红衰翠减”一词词,固是应景之语,但未必不含深意。“红衰翠减”出自李商隐的《赠荷花》:“世间花叶不相纶,花入金盆叶作尘。唯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此花此叶长相映,红衰翠减愁杀人。”此诗是李商隐感叹人生际遇,不是人意播弄就是天意难违,正是“良辰未必有佳期”。李商隐一身高才,却一生沉沦下僚,心中郁结不得志之苦,而柳永也是“平生自负、风流才调”(《传花枝》)却科场仕途艰难,在此柳永暗有以己比李之意,两人俱是千古失意人。
“苒苒物华休”意谓美好的事物慢慢消逝了,其实消逝的不仅是长江两岸的繁花翠枝,消逝的也是词人的青春年华。回首青春年少时,在逍遥快意。当时的――东京,繁荣奢糜,《东京梦华录》云“凡京师酒店,门首皆缚彩楼欢门,难任店入其门,一直主廊约百馀步,南北天井两廊皆小子,向晚灯烛,荧煌上下相照,浓妆数百,聚于主廊面上,以待酒客呼唤,望之宛若神仙……大抵诸酒肆瓦市,不以风雨寒暑,白昼通夜骈阗如此……九桥门街市酒店,彩楼相对,绣相招,掩翳天日。”(《东京梦华录》P47_48)“凡百所卖饮食之人,装鲜净盘合器皿,车檐动使,奇巧可爱……其正酒店户,见脚店三两次打酒,便致借三五百两银器……其阔略大量,天下无之也。以其人烟浩穰,添十数万众不如多,减之不觉少,所谓花阵酒池,香山药海,别有幽坊小巷,馆歌楼,举之万数”。(P87)在东京柳永是如鱼得水,音乐才能得到最大程度地释放,也获得了大众的认可。“耆卿居京华,暇日遍游妓馆。所至,妓者爱其词,能移宫换羽,一经品题,声价十倍,妓者以金物资给之。”(《醉翁谈录》丙集卷二)《避暑录话》卷三也说到“柳耆卿为举子时,多游狭邪,善为歌辞。”对此柳永并不讳言,直道“帝里风光好,当年少日,暮宴朝欢,况有狂朋怪侣,遇当歌,对酒竟留连”(《戚氏》)对这种恣意狂放的生活,他十分怀念,那时的他多么自信,即使科举失利,也并没有放在心中,认为不过是“明代暂遗贤”,自许“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更高调地宣称“青春都一饷,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鹤冲天》)然而“奈何两轮玉走金飞,红颜成白发”(《看花回》),曾经意气风发狂傲不羁的少年现如今已是白发萧然,不得不感叹“许是老了”!(《传花枝》)
面对此景,“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此语本自高蟾的《秋日北固晚望》:“何事满江惆怅长,年年无语东流。”为何惆怅,李煜的“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可能是最好注解。满腹惆怅地柳永不由得有些怨恨这自顾东流的长江了,不由得质问长江:面对物是人非,你怎么能如此冷漠,连一声呜咽都没有呢?表面看来质问长江实是不通情理,其实这正是中国古典诗词的一种惯用手法――无理实有情,如“庭树不知人去尽,春半还发旧时发。”“无情最是章台柳,依旧烟笼十里堤。”均属此类,在怨责庭树、章台柳时,表达的是诗人浓郁难解的愁思怅惘。当柳永在怨责江水无情时,也正是他在哀叹青春不再,快意人生的渐行渐远。
上片写词登高临远的所见所闻,衰败秋景中愁绪无边,郁闷之情难以抑制,下片甫始,却说“不忍登高临远”,只因“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婉转带出情怯之意。“中国古诗里登高望远的‘望’字能引起很多联想。一是眼中的望,是看见的望;一是心中的望,是期盼的望;余此之外,‘望’字还有别一种情意上的解释,有一种望而不得的怨望之意。”(叶嘉莹《古典诗词讲演集》P191)这里是词人登高,意欲一解思乡之情,然望而不得,乡关难近,归思不仅没有得到缓解,反而更为强烈。于是不由躬身自问“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
这是柳永的自问,也是他的自答,多少难言之悲概尽在其中。蒋勋曾说“淹留”有点煎熬和折磨的意思。是啊,为什么这么多年来四处漂泊,忍受着宦游羁旅的煎熬而不回到日思夜想的故乡?
无拘无束、“遇良辰,当美景,追欢买笑”的生活是词人所向往的,但是那个时代,文人唯一的出路是入仕,柳永尽管多情浪漫,但还没达到罔顾世俗的程度,奉儒守官的世家出身,也迫使他正视现实,不得不走上求仕之路。早年恣意狂荡的生活,成为柳永求仕最大的阻碍,为此,柳永不得不收敛天性,尽量使自己的行为与当时社会主流靠拢,经过平康里,看到旧日情人,“娇波艳冶,巧笑依然。有意相迎。”却也只能“漫迟留,难写深诚。”一切都因“名宦拘检,年来减尽风情。”(《长相思》)
为了能入仕,柳永四处奔波,拜访权贵要人,送上干谒之作。广为传诵的《望海潮》被称为写景名篇,其实是投赠当时的杭州郡守孙何(一说孙沔)之作,词作的结尾“千骑拥高牙,乘醉听萧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却是不折不扣的奉迎,在柳永的笔下,杭州的繁华安乐,是郡守的治理有方,一个政绩斐然、风流儒雅、前途无量的郡守形象跃然纸上。对郡守尚且如此,对皇帝当然更少不了颂圣之作,宋人王湖之曾言柳永于皇佑年间,因老人星现,作《醉蓬莱》一词献上,词中直道“正值升平,万几多,夜色澄鲜,漏声迢递。南极星中,有老人呈瑞,此际宸游,凤辇何处。度管弦清脆。”吹捧之意立现。柳永的拜谒换来并不是官职俸禄,更多的是羞辱和不屑。最著名的当属拜访晏殊之事,据现代学者考证此事并不属实,但千百年的流传至少证明了世人对柳永的鄙薄。当年杜甫困守长安,为谋一官职,献赋玄宗,投赠权贵,曾感叹道“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羹与冷炙,处处潜悲辛。”个中滋味,想来柳永也是尝尽。
心高气傲的词人不得不敛起羽翼,曲意奉承,本就令人扼腕。以此换来的又是什么?在睦州做团练使推官之时,虽有政绩,获得知州吕蔚赏识,向朝廷举荐,然而朝中有人做梗,升迁一再无望,只有在底层沉沦,辗转各地,柳永是真的厌倦了!常常发出“驱驱行役,苒苒光阴,蝇头利禄,蜗角功名,毕竟成何事。”(《凤归去》)的质疑,认为“这巧宦,不须多取”,(《归思乐》)“干名利禄终无益”。(《轮台子》)
既然已厌倦了宦游,向往的是“会须归去老渔樵”“把酒听杜宇”,是“画堂歌管深深处,难忘酒盏花枝。醉乡凤景好,携手同归。”(《看花回》)为何还在这里犹豫徘徊?对酒当歌,固然十分率性快意,然而也正是这样的轻狂,才有了世人皆谤,仕途艰难。更何况年岁渐高,“归云一去无踪迹,何处是前期。狎兴生疏,酒徒萧索,不似少年时。”(《少年游》)归隐山林,听起来颇为高雅,然而现实是残酷的。当年陶潜归去来兮时,家里还是有几亩薄地,生计是不用着急的,只是清贫些罢了。而柳永中出身为官宦世家,却是家道中落,唯有踏上仕途,拿几个微薄的俸禄,养家糊口。正是现实的无奈,使得柳永欲回不得,欲留不甘,只能低吟浅唱,一抒心中郁结之意。
羁旅在外,心中牵挂的依然是魂牵梦萦的爱人,“想佳人,妆楼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这个佳人,是柳永渴望早日回乡的原因,也是他在外奔波历尽屈辱而不放弃的支撑。他心疼她过尽千帆皆不是的失望和悲伤,不由猜想,失望太多的佳人大概也生了怨恨和怀疑吧。于是苦笑道“争知我,倚栏杆处,正恁凝愁。”是啊,也许你正在埋怨我久久不回家乡,正在怀疑我贪恋他乡的风景,却哪里知道我却是愁绪满腹,千回百转的心事无处诉说。至此,我们猛然发现,这两个相爱的人,这两个苦苦思念着对方的人,并不是心有灵犀两心相知的。这种无人理解的苦闷,柳永在《定风波》中明确唱出:“此情怀,纵写香笺,凭谁与寄。算孟光,争得知我,继日添憔悴。”
站在高楼之上,柳永辗转反问,这些年来的生活有何意义?这样的人生有何价值?苦闷郁结心中,无人理解。的确这世间爱人常有,知音难觅,天地虽大,自己其实是孑然一身,不由生出“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之感。
这是一曲孤独者的自语,是柳永在孤独寂廖中对人生意义的叩问和追寻,正是这欲说还休的缠绵中迸发出的理性光辉,击中读者的内心,赢得了坡的赞赏,赢得后人的推崇。
参考文献:
[1]王兆鹏、姚蓉评注 柳永词[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
[2]叶嘉莹,唐宋词十七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
[3]叶嘉莹,古典诗词讲演集[M]河北: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
[4]吴梅,词学通论[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
[5]吴熊和,唐宋词通论[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 1989年
一、信息技术开拓了教师诗词鉴赏知识的视野
唐诗宋词是综合性极强的学习内容,涉及语文知识的方方面面。正因为诗词教学内容上的多样性、多元性,教学方法必须灵活,所以,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我们就可以借助各种媒介为教学提供丰富的信息,把单纯的课本知识向课外生活拓展,拓宽诗词教学的空间。
语文教师通过丰富的网上资源,储备自己的诗词鉴赏知识,教学时就能厚积薄发、纵横捭阖,既扩大了课堂教学容量,又把知识性、趣味性寓于一体,增强了师生之间的交互性和教学的趣味性。教学时借助各种媒介,这样教师与学生之间能轻松地教学,使寓教于乐变为一种可能,进一步成为教学现实,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学习兴趣。
二、信息技术为学生学会鉴赏诗词,能够自主学习、自主鉴赏提供了帮助,充分体现了自主性、个性化的学习原则
在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发挥计算机学习工具的优势,人机互动,借助丰富的网上资源收集资料,主动获取知识,将网络上的语文资源充实到语文教材中,给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平等参与教学活动的机会,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平等参与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喜悦,得到身心智力的发展,充分体现了我们课堂的动态性和开放性。这样我们可以说,多媒体教学使每个学生都掌握了一把打开诗词知识宝库的钥匙。
课上完后,可由学生从网上自选其他的同类诗词去自学,为学生学习古诗词扩大了课堂教学容量,提供了广阔的语文学习空间,体现了课内外的有机结合。
三、信息技术可以优化诗词教学过程,切实提高教学效率
1.创设和谐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人对某种事物产生兴趣,就会积极主动地探索。学生对所学诗词内容感兴趣,学习积极性就会明显提高,才能乐于接受,此所谓“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诗词鉴赏课上,我们积极运用信息技术能使诗词教学过程呈现出情景交融、形声并茂、生动活泼的美景,不仅为学生提供认知的感知材料,而且可以把学习中的疑难之处再现情境,启发学生对表象进行分析、综合、概括,使其思维向深层发展,给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把学生的兴趣激发出来。
如《春江花月夜》一诗,教师在教学中,可借助多媒体让学生感受潮来时浪涌岸滩的声音,让学生感受月夜潮水浩浩荡荡的壮丽之美。通过创设视听情境,调动了学生的视听感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代替枯燥乏味的口授,营造了学生主动学习的良好氛围,使师生仿佛身临其境,教学效果自然事半功倍。
2.实现创作者与欣赏者的情感交流,拓展训练学生丰富的形象思维能力
由于诗词鉴赏需要具有极大的想象空间,所以对古诗词感悟的核心就是通过对形象的感知,引发学生产生联想和想象,理解其深层意蕴,从而把握字里行间的点点情丝,使读者与作者在思想感情上相互交流、形成共鸣。所以我们必须努力促进学生从抽象思维到形象思维的发展。
如教北宋柳永的《望海潮》一课,可制作优美的课件图片进行观赏,一是鸟语花香的江南胜地杭州的美景,配以优美的音乐,使学生赏心悦目;二是展现汹涌澎湃的钱塘大潮,这样形象直观的画面既能帮助学生理解语言,又培养了想象力,激活了学生的形象思维,使学生触景生情、浮想联翩,产生语言的形象感,更进一步体会到柳永富有诗意的语言所产生的魅力,使学生最终真正理解文学形象所蕴含的思想内涵和艺术境界。
一首诗词就是一幅美丽的画,在老师的提示下,在多媒体音乐的伴奏下,调动他们熟悉的知识、场景、生活体验,把它们和诗词联系起来,进行再创造。如教学《雨霖铃》时,可以启发学生联想自己送朋友时的心情、场景来理解词人送别时的心态、动作,这样,学生就可以打破时空限制,把自己和词人联系在一起,相同的心情让学生很容易就产生了共鸣。
笔者认为,诗词中想象的对象可以是现实生活中已存在的,但个人尚未感知过的新形象,也可以是现实生活中尚未有过、还有待创造的新形象,所以想象具有创新的特征和内涵。在课堂教学中,恰当运用多媒体,结合教材内容,凭借想象因素,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翱翔于想象的王国,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力,意义无疑是深远的。正因为如此,爱因斯坦才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步的源泉。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在古诗词教学过程中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条件。因此,我们要不断探索,挖掘潜力,发挥互联网信息技术所提供的有声有色的教学模式,让信息技术在以后的诗词教学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让学习成为学生的乐趣而不是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