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解剖学重点

解剖学重点

时间:2023-05-31 09:11:5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解剖学重点,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解剖学重点

第1篇

1将基础与临床护理全方位相结合的系统解剖学教学的必要性

1.1传统护理专业系统解剖学教学模式的弊端

传统的系统解剖学教学模式以教师为教学中心,采用教师讲授课本知识,学生被动接受的方法来教学。这种教学模式有3大弊端非常明显。其一是传统系统解剖学教学模式僵化,传统的系统解剖学教学理论课由教师利用多媒体授课,实验课则由学生先观看示教、再观察标本。这种模式因缺乏交流及每个学时要掌握的内容多而导致理论课上学生跟不上教师的思路,把握不住章节重点;而实验课上学生自认为完成课堂任务后就无所事事,浪费了宝贵的学习时间。其二,传统系统解剖学的教学模式内容繁多、趣味性较少而让学生觉得枯燥无味。学生无法真正对系统解剖学的学习感兴趣,自然缺少学习动力,学习效率也会大大降低。其三,传统的系统解剖学教学模式以教师为教学中心,抑制了学生能力的培养。在被动接受的学习状态下,学生无法仔细思考自己所学知识,更无法将其运用到实践当中。这使得学生自学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提升受到了抑制,不利于护理专业学生的进一步发展。

1.2将基础与临床全方位相结合的护理专业系统

解剖学教学模式的优越性将系统解剖学与临床护理全方位地结合在一起,可以有效避免学生把握不住重点的现状,并且以学生为教学中心,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思考问题的方式自主学习,重视实验教学及课后问题反馈。这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还可以大大增强学生对系统解剖学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除此之外,通过课后问题反馈也有利于增强系统解剖学知识的系统性,为学生的学习查漏补缺。

2与临床护理相结合的系统解剖学教学实践

2.1紧密结合护理专业特点,精选教材内容

系统解剖学是一门基础课程,学生对系统解剖学的学习效果关系到以后各门专业课程的学习。系统解剖学的学时有限,如何让同学们在有限的时间内将系统解剖学这门课程学好,这就要求护理专业系统解剖学的老师精选教材内容。根据护理专业的特点,选取重点在课堂上作详细讲解,而对与临床护理关系不大的内容选择略讲或不讲。比如,在讲解骨学时,可以重点讲解易骨折的四肢骨而减少颅骨内面观的相关内容;讲解肌肉时,应以注射相关肌肉为主要内容;而在讲内脏时则对临床上常见的胃插管、导尿管等临床护理操作作详细讲解;在讲解脉管系统时把重点放在与注射和急救有关的血管上[2],而对于背部肌肉和视器的构形等可由学生自学。为了更好地选取教材内容,了解教学重点所在,承担护理专业系统解剖学教学的老师应该加强与附属医院护理工作者的合作,主动学习护理学的相关课程,详细了解护理专业的特点,不局限于本课程的教学内容[3]。通过精选教材内容,从而使授课教师有更多时间讲解一堂课的重点难点,为学生课后复习章节内容缩短了时间、提高了效率。

2.2采用PBL教学模式

问题教学法,又称PBL教学法(problem-basedlearning,PBL),由美国神经病学教授Barrows于1969年在加拿大首创,现已成为国际上一种十分流行的教学方法。艾家骥教授的实验证明了该方法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较,在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思维及终生学习能力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不失为护理专业系统解剖学的一大良方[4]。PBL教学方法由教师对每一章节的重点难点提出针对性问题,由学生自己去寻找问题答案,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取得成果,既增强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加深他们的学习印象[5]。系统解剖学教学内容相对枯燥乏味,需要记忆的名词、概念又很多,对于刚刚进入大学的大一新生来说相当无趣。采用PBL教学模式后,教师在课前提出问题,让学生分组查找资料,组内讨论得出答案,再由每组随机选取代表在课堂上对本组讨论作总结发言,最后教师评价总结的方式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而不是一味被动接受知识,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以调动,学习效率自然提高。PBL教学模式的实施有效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增强了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去除了传统教学模式中死板的教学风格。

2.3重视体表标志的感性认识

人体系统解剖学的名词是抽象的,学生只看书本自然很难理解教材内容。触摸体表标志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如在讲骨学时,可以触摸一些重要的骨性标志,例如胸骨角、腰椎脊突、髂前上棘、髂嵴、坐骨结节、髌骨等;在讲授肌学时,将臀大肌的学习与临床护理相结合,讲解与肌肉注射有关的一些体表标志;学习脉管系统时,让学生找准并触摸心尖搏动点的位置、全身主要动脉的体表搏动点及急救时压迫止血点的位置等[2]。对体表标志的触摸并不止于学生自己身上,对于在自己身上难以触摸到的体表标志,学生之间可以相互触摸,以加深对概念的理解。通过对体表标志的学习不仅可以让学习氛围更生动,而且提高了护理专业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重要是为学生将来临床实践奠定了理论基础。

2.4重视实验教学

系统解剖学的教学分为理论和实验两部分,且实验占据很大比重。对于与临床实践密切相关的护理专业来说,实验课程的学习更是重中之重。随着实验教学理念的不断更新,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以及教学管理的逐步规范,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学生的创新意识已经是培养合格人才的重要举措。进行护理专业系统解剖学实验教学时,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由学生自主观察标本模型,教师从旁引导,建立起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教学模式,真正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同时,此种教学方式要求具有与护理专业相配套的实验标本模型。护理专业系统解剖学的实验教学与一般的医学专业不同,它除了要有一般医学专业实验教学所需的标本和模型外,还需要与护理专业相关的标本模型,如与导尿术、穿刺术等相关的标本模型[6]。此外,画图也是学习系统解剖学的一种有效方法,通过学生自己绘制解剖学图纸,让学生更加清晰、形象地记忆人体解剖学各个部位的结构。积极开展具有护理学专业特色的系统解剖学实验教学,既帮助学生系统性学习理论教学内容,更提高了护理学专业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新性。

2.5重视课后问题反馈

由于大一新生的专业基础知识薄弱,学习系统解剖学具有一定的难度。学生对于教师每节课的授课内容肯定会有许多疑惑。教师指定负责人定期收集学生的课后疑难问题并予之解答,同时也可以创建用于教师与学生课后互动的交流软件,使学生的疑难问题得到及时解答。这样可明显降低学生学习系统解剖学的难度,及时查漏补缺,增强了学生知识体系框架的完整性。

3小结

护理专业系统解剖学的学习目标是为学生奠定坚实的专业基础。系统解剖学的教学应与护理专业的自身特点紧密结合,通过精选教材内容、PBL教学模式、体表标志的触摸、实验教学学生自主观察并课后绘图以及课后反馈等方式,可以使系统解剖学与临床护理全方位地结合在一起。此种教学模式增强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全方位的提升,有利于护理专业学生的系统解剖学学习;此种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护理人员的基本技能,有利于培养护理人员对学科发展的学习和适应能力,能更好地符合国家未来所需要的医卫人才要求。

参考文献:

[1]倪秀芹,李显,曲丽辉,等.“三明治”教学法在护理学本科专业系统解剖学中的应用[J].解剖科学进展,2015,21(6):675-676.

[2]陈惠华.高职护理专业系统解剖学教学探讨[J].成功(教育版),2008,(8):237.

[3]陆莹,张作涛,唐中生,等.中医院校护理专业人体解剖学教学内容改革与实践[J].局解手术学杂志,2013,22(1):108-109.

[4]艾家骥.解剖学实验教学在护理专业学习系统解剖学中形态学的构建与应用研究[J].中国卫生产业,2011,8(11):74-75.

第2篇

【关键词】护理应用解剖学;课程改革;信息技术;深度融合

1开展护理应用解剖学课程的意义

护理应用解剖学与基础护理中如各种、卧位,在急危重症护理中如心肺复苏术,在外科护理中如胸腔穿刺术、气管切开术,以及在妇科护理中如尿失禁的解剖学应用等都息息相关[5]。通过开展该课程,使同学们了解其中的解剖结构,同学们更能掌握对患者的护理评估、护理诊断和护理措施。教学过程中其知识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职业教育指导思想,以“临床上有用、够用”为原则,运用注重临床护理的“三基”,即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为基础,与临床护理岗位职能要求结合,有利于护生立即适应岗位需要[6];遵循护理专业技术人员执业资格考试大纲的基本要求,有利于护生的可持续发展,且根据我院护理专业“重实践、强能力、应用型”的人才培养模式,规范护理技能操作,能全面提高护理专业学生综合能力,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评判性思维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高等护理人才。

3开展护理应用解剖学教学的必要性

由于大部分护理专业人体解剖学课程一般安排在新生入学第1学期开课,其后将不再开课,新生对于解剖学知识的运用会随着时间渐渐忘记,这将不利于之后基础护理学、儿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等的学习,故在新生入学的第4学期开设护理应用解剖学,既能将第3学期上的基础护理学知识进行巩固和强化,又能为第5学期的内、外科护理,儿科护理学做铺垫,在不减少人体解剖学课程授课时长的情况下增加护理应用解剖学授课内容,丰富同学们的解剖专业知识,其学习效果远比只学习人体解剖学课程更明显。

4实施方案

由于解剖学教学课时安排有限,在《人体解剖学》的基础上增设了《护理应用解剖学》这一专业必修学科,教师在教学内容上的安排便需要重新策划。

4.1重塑教师的知识结构

未增加护理应用解剖课程之前,对于护理专业本科学生的教学模式跟临床医学相似,为突显护理专业特色,在保持人体解剖学知识连贯性的基础上,重点讲授涉及护理技术操作相关的应用解剖特点,为此教师必须加强相关的专业知识学习,完善和重塑教师的知识结构。对于解剖学教师要进行护理专业知识终结性考核培训,内容包括教学技巧、解剖理论(包括与护理技术操作、治疗、护理诊断和生活护理等需要的应用解剖内容)、增加临床护理实践知识等。

4.2制订和规划教学过程

根据护理本科人体解剖的课程教学大纲、课程标准、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分析教学形式和学习资源的利用,归纳出护理操作技术所有的的重点和难点,还要根据护理应用解剖的教学思路对微课进行规划。微课是课程的一种形式,因而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环节。通过教学设计,教师明确微课教学的目标,充实微课视频的内容,同时采用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在具体的教学策略方面注重对职业技能以及运用能力的培养,设定教学情境,布置项目,按工作流程分解工作任务,完全以学生为主,教师进行补充说明及指导。护理应用解剖课程的建设内容是按专题和系列围绕某个知识点而设计的,能更好地满足学生对不同知识点的个性化学习、按需选择学习,并且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课前、课后可以通过“微课”进行自主学习;课堂上老师主要是指导学生进行项目实践、协助解决项目制作过程中重点问题,想办法引导学生进行交流探讨、进行制作分析等,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4.3研究教学内容

由于学时有限,对于护理应用解剖学用书的内容需要作出调整,在第4学期讲授护理应用解剖学26学时,与基础护理学同步教学,教学内容包括表面解剖、生活护理应用解剖、插管技术应用解剖、穿刺技术应用解剖、注射技术应用解剖和急救技术应用解剖以及周围神经损伤应用解剖等几个板块,结合板块将人体解剖学知识重组,着重护理操作技术的解剖学基础,强调基础知识的临床应用。

4.4课程考核方式

课程考核方案由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组成,各占总成绩的50%。形成性考核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由平时考勤、平时作业、课堂案例分析讨论以及课堂互动得出形成性考核成绩;终结性考核在学期末以闭卷考试的形式进行,出题方式和出题内容参照护士资格考试,贴近临床,体现岗位需要,更好地为专业服务。

第3篇

关键词:中职;生理解剖学;以生为本

在中职生理解剖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以生为本,以学定教,根据学生已经掌握的生理解剖学的程度选择教学策略。教师要针对教学内容以及中职学生的专业特点选择教学方法,扬长避短,因材施教,提升学生的生理解剖学的综合实践能力。

一、以生为本,以学定教,根据学生的实际技能选择教学策略

1.以生为本,了解学生已经掌握的生理解剖学知识以及技能

在中职生理解剖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了解学生已经掌握的生理解剖学的理论知识以及学生采用生理解剖学实际操作的能力。在授课开始的时候,教师要根据需要教学内容了解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根据专业特点引导学生扬长避短,引导学生思维深入发展。教师要掌握学生对生理解剖学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通过直观形象的教学让学生能够在教学的过程中积极思考,主动探究。

2.以学定教,积极改进创新教学方法

中职生理解剖学要想真正做到以生为本,就要优化课堂教学模式,善于将课内教学延伸到课外,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环节巧妙地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操作中,提高技能。中职生理解剖学的教学效果取决于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能力积极改进教学方法,让学生将解剖学知识和临床知识有机结合起来,提升能力。教师要融合现代教学理念,快乐教学,让学生在课堂上积极思考,在课外延伸探究。

二、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引导学生突破重点、难点

1.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改进生理解剖学课堂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中职生理解剖学的教学过程中,因为生理解剖学中有些教学内容比较抽象,这种时候单凭教师的口授,学生很难完全理解。而多媒体课件的使用可以最大限度地优化教学质量,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多媒体课件集文、图、音像、视频于一体,将抽象的教学内容以动态的形式展现出来,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获取知识。教师在使用演示课件的时候,要把握教学重点,融合学生的接受能力,多样化的多媒体课件的呈现方式使学生充分发展能力。如,在“肌细胞的收缩功能”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采用多媒体课件演示肌细胞结构模拟图,并让学生看清骨骼肌细胞的微细结构。然后学生采用视频或者动画演示肌细胞的收缩功能,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教学过程,自然容易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2.多媒体课件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突破教学重、难点

在生理解剖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运用多媒体课件提高生理解剖学教学质量。教师在教学中将微观变得形象可感,将需要抽象思维思考的地方变得形象可感,降低学习生理解剖学的难度。多媒体课件使教学难点降低,视频的精彩以及形象可感的图像更容易让学生进入思维空间。如,在“呼吸生理”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采用多媒体课件演示呼吸道的全景图,呼吸过程的动画以及人工呼吸的模拟图像,这样学生通过观看音、形、视频能够较好地了解呼吸的过程、原理以及规律,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很容易地深层次地掌握教学的重点,阶梯形地突破教学的难点。

三、合作学习,让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地位

1.合作学习,可以调动所有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中职生理解剖学微观情境多,语言表达难,在一些有难度的教学内容的学习过程中,单凭学生个人的思维能力是无法掌握教学内容的。此时教师就要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到交流讨论中,降低学习难度,并在讨论的过程中集思广益,逐步掌握教学知识。在合作学习小组进行分组的时候,教师要注意采用同组异质的原则,使小组内成员能够集合不同类型的学生,取长补短。

2.合作学习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参与机会

生本理念下的中职生理解剖学的教学,教师要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善于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在学生单独思考无法解决的时候,教师可以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理解。如,在“细胞膜的物质转运”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在利用计算机技术模拟Na+、K+、葡萄糖等物质通过细胞膜的运动过程后,让学生思考细胞膜的结构和物质转运的实质和主动转运、被动转运的特点,在学生单独思考不能解决问题的时候,教师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对这一抽象、枯燥的问题结合多媒体课件的演示进行讨论、

思考,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不但能全员参与,而且学生通过讨论可以积极思考,进而在教师的引导下掌握教学内容。

四、前置性作业,实现先学后教

1.前置性作业重在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以生为本的教学就要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参与度,让学生在动手操作、动脑思考中更好地完成教学。而前置性作业可以实现先学后教,从而让学生提升自学能力,掌握生理解剖学的相关技能。在前置性作业的设置上,教师要照顾到每一个学生,力求简单、低入、根本、开放,尽量让每一位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或者课前小组合作学习能够完成。

2.前置性作业的设置要注重有效性

在前置性作业的设置上,教师要善于抓住知识主线,找准教学的重难点,让学生通过课前自主学习了解相关知识点。对自己不太明白的生理解剖学的问题,教师要指导学生在课本上进行备注,方便学生在课堂重点探究。在前置性作业的完成过程中,教师要加强指导,让学生掌握完成前置性作业的方法,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在课堂上做好前置性作业的延伸,举一反三

生理解剖学的教学教师要举一反三,课堂授课要抓住前置性作业做好延伸。同时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要因材施教,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有所收获。

总之,中职生理解剖学要以生为本,以学定教,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采用相应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善于通过多媒体课件进行辅助教学,让学生能够降低学习难度。在遇到学生独立无法解决的学习内容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增强合作意识,并通过激励性评价训练合作技能,提升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谭雨.在人体解剖学教学中灵活运用教学法[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1(07).

第4篇

关键词: 解剖学 学习方法 学习记忆 教学效果

人体解剖学是医学院开设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主要是系统地讲解人体正常的解剖结构,只有掌握了正常结构,才能理解人体的生理和病理变化,才能为后面学习其他医学课程奠定坚实基础。凡是进入医学院校学习的学生,无论是什么专业、什么层次的学生,都要学习人体解剖学。因此,解剖学学得好不好,直接影响接下来的课程学习,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推理记忆法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解剖学的成绩,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培养学习兴趣

解剖学是一门学习难度较大的学科,名词繁多,同时,解剖学也是医学生进入医学院校学习的第一门重要专业课。因此,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显得尤为重要。教师除了要具备高尚的道德、渊博的知识外,还应大量学习,运用先进的教学工具,注重教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与时俱进,用美德、知识、新科技、新生活吸引当代学生,提高学生对解剖学的学习兴趣。首先,教学要富于趣味性,兴趣是培养学生学习解剖学的前提。教师可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消除学生听课疲劳;其次,联系临床以达到理论联系实际,拓宽学生思维;再次,多媒体教学,生动形象地展现抽象难记的知识;最后,多提问,诱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思考等。

二、引导学生调整学习的心态

人体解剖学是重要的基础课程之一,与其他基础课及临床课有密切的联系,现代教学已从传统的传道授业的学习观,发展到既重视知识、技能的学习和掌握,又强调学生的生理、心理。解剖学是医学生最早接触的专业课,这对尚未完成学习模式转变的学生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因此,学生会有焦虑、烦躁等情绪。此外,学生的职业角色尚未建立,缺乏职业认识和信心,专业思想尚不稳定,表现为学习动机不明确,主动性差,加之学生对学习标本存在在厌恶、恐惧、回避等心理,从而直接影响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普遍存在各种心理障碍,这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和人才全面素质的培养。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应告诉学生遇到困难在所难免,犹如人生并非一帆风顺,因此,我们需要有平常心态。比如:在人体解剖实习时,学生第一次看到实验台上的骨头心里很害怕,心理也紧张,谁也不敢摸骨头,这时老师走下讲台,拿起一块骨头就像艺术品一样欣赏并饱含感情慢慢讲述骨头的形态、构造、骨性标志,并在自己身上比划以示人体的正常位置,学生的恐惧心理会不知不觉被老师的亲切举动和生动有趣的讲解驱散,同时课堂气氛变得活跃起来,于是学生也慢慢拿起骨头,认真触摸,仔细观察,并放在自己身上量一量、比划比划。解剖学内容繁多,许多内容之间看似没有本质的、必然的和规律性的联系,给我们的学习带来了诸多困难。但我们可以发现许多知识之间其实存在某些必然关系。因此,在前面的学习过程中还未能解决的问题,可能会在课后加强实习课和后面课程的联系比较中得到解决。在学习中找出问题,在问题上找出解决的方法,不是回避问题,而是带着问题学习,融会贯通,加强理解,终究会醍醐灌顶,豁然开朗。学习的过程也是一个历练心理的过程,“为学者,读书为本,做人为上”,是心理成熟的一个磨砺阶段,关键在于学习的心态,怎样看待问题,解决问题。因此,研究人体解剖学教学中学生学习心理障碍的表现和产生的原因,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采取有效的措施和方法,让学生避免和消除心理障碍是教师在教学中不容忽视的问题。

三、应用推理记忆法强化教学效果

解剖学是一门形态学,实践性强,教学中利用直观教学法,在此基础上进行推理、联系。如讲到女性生殖系统的子内膜的周期性变化关系时,我就采取了记忆法。将月经周期性的增生期与卵泡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分泌与卵泡成熟排卵黄体形成,月经期与黄体退化,白体形成一一挂钩。然后由卵泡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雌激素分泌增多,子宫内膜在雌激素作用下由基底层增生修补功能层,内膜增至2-4MM,由卵泡成熟“排卵”黄体形成引出另外一大串黄体退化,白体形成引出另一段教学,学会了推理记忆法就可化整为零,应用时化零为整,掌握重点,把以前所学知识联系起来,不必强记一大堆知识,更不要死记硬背不奏效,这就是推理记忆法的精髓所在。

(一)掌握学习方法和记忆。

解剖学是形态科学,要遵循形态学的认识规律,其学习方法主要是观察。在观察过程中理解、记忆,也要利用课余时间到实验室观察活体和尸体联系,这样我们就可以慢慢理解。解剖学又是一门相似形态学,内容通过相应的方法,可以留下较深刻的直观印象,容易记忆。充分利用各种学习资源中的图片和实验室里面的模型标本,把抽象的文字变成形象的图像,把平面的图像变成立体的物像,从挂图、模型、标本、尸体到活体,要多看、多摸、多观察、还要多思考,教师还可以适当组织学生收看录像教材,里面有大量精美图片可以减低学生的学习难度并加深学生的记忆。在解剖学的学习过程中,学生普遍认为解剖学内容繁琐、结构复杂、抽象难懂;名词术语繁多、概念多、数值多、描述复杂,但记忆的诀窍大而有之,教师既要加强直观教学,更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要求学生自己能在身上,会认、会找、会描述出骨性、肌肉标志等,做到学以致用,收到较好的效果。在多年的教学中,我发现了“推理记忆法”。

(二)尸体联系活体。

解剖学要联系实际标本,我们要学解剖知识最终应用到活人身上,因此在实习过程中把尸体与活体联系起来,就可以对人体解剖产生兴趣,同时通过触摸尸体和活体,加深对书本知识的理解,把学到的形态结构尽可能地在自己身上或同学身上弄清楚,这是活的东西,因为将来服务的对象是活人。做到观察标本与活体摸认相结合,把形态学活,全面地认识人体形态结构,从而增加感性认识,提高学习兴趣。

(三)适当结合临床。

基础医学院最终是要为临床医学服务,解剖学的发展和医学的发展紧密相关,结合国家医疗卫生发展的需要和实际应用,注意结合临床工作实践,在学中用,在用中学。充分利用同学们在临床工作的优势,把解剖知识学活,把学习和临床工作结合起来,提高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比如弄清楚在工作中和各种常见病症相关的解剖学知识;再比如给病员做解剖学基本知识的宣传教育普及工作等。另外在学习中遇到问题,要注意开展同学之间的帮学活动,注意随时请教临床上的医护同事。

教师在课堂讲授知识要把实验室标本、活体触摸及必要的临床应用联系起来,如怎样计数肋骨和椎骨数,昏迷病人怎样穿插胃管,有的小儿为何熟睡时张口呼吸,法医学上怎样断定婴儿是产前或是出生后死亡,足球运动员容易损伤哪侧半月板,等等。在解剖学实习教学中,要适当地结合临床,对于形态的结构的东西,教师教学生一要看、二要摸就能明白了,也能感知,这样可以通过实践,加深对理论知识理解和记忆,提高学生对本门课程的学习兴趣,同时通过实践,掌握和巩固理论知识,避免它们成为脱离实际和死记硬背的知识。

(四)注意体表、外形和归纳。

学生及时发现和理解某些知识或概念之间的关系,能更好、更全面地掌握解剖学知识。要做到纵横联系,进行丰富想象,充分发挥创造性思维的特点,揭示某些知识点之间的必然联系。横向联系方面,如心和肺均具有“一尖、一底、二面、三缘”结构,左肺分两叶、左房室口有二尖瓣,右肺分三叶、右房室口有三尖瓣,这样对比记忆,就很容易记住而不混淆。纵向联系方面,主要结合人体的循环途径或某些生理过程阐述。例如,胃癌患者口服核黄素后为什么尿呈黄色。在这一体内过程中,依次经过了哪几个系统,各系统又依次经过了哪些器官和感受器,有哪些器官或结构可进行横向联系比较,哪些器官和结构是重点,其位置、形态及结构如何,以此途径为基础,可变换其他体内途径,举一反三,这种通过创造性思维得出来的结论,将会受益终身。同时,注意分析归纳法以理解形态特征。运用联系思维,改变死啃书本、硬记名词的方法。例如肝门、肺门、肾门等名词分别出现在消化、呼吸、泌尿系统里,如果以实质性脏器的“门”进行归纳总结,记忆这些名词也就简单了。又如中空性管道食管三个狭窄、输尿管三个狭窄、男性尿道三个狭窄分别出现在消化、泌尿、生殖系统里,进行归纳后,掌握起来就容易了。

(五)抓住学习重点,主次分明。

第5篇

文章编号:1009-5519(2007)12-1889-01 中图分类号:R19 文献标识码:B

1 正确运用解剖学多媒体课件

21世纪是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计算机以其先进的性能在科技、国民经济以及生产生活等各个领域被广泛应用,当然教育领域也不例外。解剖学教学自从运用了计算机辅助教学(Computer Assisted Instruction,CAI)后,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传统的解剖学教学上课需要大量的挂图,讲解器官的形态、位置毗邻时需要频繁更换挂图,这样既浪费时间又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而多媒体课件图文并茂,形象直观,切换不同的图片只需鼠标点击即可,方便快捷,且学生易于掌握。因此教师在讲授过程中正确熟练利用CAI课件上的文字、图片、动画、视频,即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学生也是一种美的享受。

2 注重板图与解剖学多媒体课件相结合

板图艺术是很强的教学手段之一,尤其是在解剖学教学中,可根据教学内容随时使用板图,将教材上很抽象的内容变得简单、直观。在解剖学教学过程中,适时、灵活地运用板图具有由繁到简、突出重点的特点,使得抽象内容形象化、直观化,从而达到提高解剖学教学质量、优化形态学教学效果。

3 结合活体及体态语进行教学

解剖学的研究对象是正常人体,而学生学习解剖学的目的就是为了把所学到的解剖学知识正确运用到活生生的人体上。这就要求教师在讲授过程中充分结合活体。例如运动系统中全身骨性标志、肌性标志,要求学生能在自己身上触摸到;消化系统口腔内结构如腭、腭垂、腭扁桃体、舌等,学生可以互相观察,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教学中除结合活体讲授外,教师还可以利用体态语进行教学。准确地形象运用体态语可以使难懂难记的知识点变得简单、直观、有趣。多运用一些恰当的、准确的体态语,教师教“活”了解剖,学生也学“活”了解剖,使解剖学教学变得不再枯燥、乏味。

4 理论教学要与实践相结合

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解剖学就是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形成、发展起来的,因此教师要提高学生的认识,强调解剖实验的重要性。因为实验中有些学生怕福尔马林的刺激,有些学生有迷信观点害怕尸体,而影响学生观察尸体标本或局部操作。针对学生害怕的心理,教师应耐心地解释与说服,对学生进行心理关怀。解剖学理论知识是以繁多的名词概念和复杂的描述性语言堆积起来的,仅靠阅读教材、学生复杂的想象来理解,有时候是难以理解的,且不能将解剖知识三维立体化,即不能将人体结构准确在活体定位。但是通过教师讲授或学生阅读教材,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理论知识后,对于难点、重点知识再通过观察标本、模型或局部解剖操作,可以加深对知识的掌握,对难以理解的结构、位置可以达到“百闻不如一见”的效果。理论结合实践是一种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也是一种学习方法,在解剖学实验教学中,学生潜移默化,逐渐掌握此观点和方法对于学习其它医学课程和以后的临床工作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收稿日期:2007-02-02

第6篇

1及时改进教学内容,迎合畜牧兽医职业需要

根据国内农业院校动物解剖学课程设置尧动物医学与畜牧业的迅速发展尧饲养动物品种发生较大改变等方面的变化,相应调整及优化动物解剖学的核心内容。

1.1完善课程设置,突出解剖学的重要性

为使课程设置更具科学性和合理性,根据国内农业院校课程设置模式,经课程组的申请和学院的慎重考虑,将合并在一起的家畜解剖学及组织学课程再次分开设置成为2门独立课程,更加突出了动物解剖学这门课程的重要性。

1.2准确选用教材,整合教学内容

首先,考虑到饲养动物的种类多与范围广的特点,及时更新选择了高等教育出版社的国家野十一五冶规划教材畜禽解剖学,教学内容能适应和满足新形势的需要。其次,以常见的大家畜和家禽解剖学内容为基础,考虑到牛尧羊尧马等家畜的饲养逐渐增加,相应深化牛尧羊尧马等家畜的系统解剖构造曰同时,随着宠物行业的迅速发展,选择性地将部分宠物与小家畜解剖学作为辅助和参考学习内容,适当增加兔尧犬和猫的系统与器官结构的比较解剖学内容,上课时尽量结合目前宠物饲养与动医行业的特点,讲解相关的教学内容[5]。最后,由于农业机械化程度的深入,散养役用家畜的饲养比例越来越少,而另一方面,伴随规模化养殖业的发展,肉用畜禽依然是养殖的主要对象,适当增加学时,加强讲授家畜的运动系统内容。

1.3优化教学大纲,及时更新教案

针对理论课程学时合理编排动物解剖学大纲,并依据教学大纲重新修改和完善教案,将教学内容尧学时分配尧重点难点及其他教学细节安排更为准确和清晰,让每一堂课的教学目的与内容变得更为明确和具体。

2努力改善教学手段,注重加强实践教学

2.1针对动物解剖学实验课程教学,完善实验内容和教学手段

实验课教学强调以实物标本为主,结合使用教学模型尧解剖视频尧多媒体图片播放等多种方式作为直观形象教具,从眼观尧手触尧心想尧脑记多方面结合增强学生记忆,启迪思维,提高教学效果[6]。首先,为增强学生对实验课的兴趣,实验课程尽可能少用福尔马林浸制标本,逐步增加更多其他标本类型,包括塑化标本尧干制标本尧新鲜标本及标本模型。其次,购置了畜禽解剖学的教学录像,视频可以更加全面和清晰地显示畜体的系统组成结构与器官形态特征,教学实习期间每天均会播放至少2个学时的录像,通过解剖录像弥补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的不足,让学生对畜禽解剖有全面和整体的认识。

2.2鼓励学生亲自动手参与解剖实践

实验课期间教师示范解剖并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解剖操作,以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和实验能力。购置鲜活小家畜与家禽供学生亲自动手解剖,通过亲身操作不仅能让学生熟悉畜禽解剖的过程和必要的准备工作,使学生深刻记忆畜禽解剖学的理论知识,而且可让其掌握一定的解剖技巧与技能,将畜禽解剖学知识深深烙入学生的心里。

2.3延长教学实习时间,增加鲜活畜禽解剖内容

考虑到理论课时的缩减,有针对性地增加了教学实习时间。将原本3d的解剖学教学实习延长至5d,这样便可以将原来安排辅助或选取的部分理论教学同容通过以实习教学的形式加以补充,从而拓宽了该课程的理论知识和实习内容,使学生能够从原来品种单一的畜禽解剖转变为现在品种多样的畜禽解剖实习。

3创新改进教学方法,注重提升教学效果

动物解剖学重点讲解畜禽有机体结构与器官解剖特征,理论课主要引导学生进行联想,强化课堂得到的感性知识,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实验课采用观察和解剖畜禽实物尧课堂问答与讨论相结合的方法,理解和掌握理论知识,培养学生亲自参与实践尧主动获取知识与掌握技能的能力。

3.1及时改进教学课件,提升教学效果

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特点,通过形象生动的课件,强化畜禽的形态与结构性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整体想象力,将被动尧传统和生硬的教学变得更为积极尧现代和鲜活的教学。当前,学校均采用多媒体形式对学生进行授课,学生上课时在很多情况下主要通过老师制作的CAI课件来获得信息,CAI课件质量成为学生学习的关键因素。因此,以常见畜禽解剖内容为基础,强化核心内容,根据畜牧兽医职业的内容进行适当修正,对CAI课件加以完善。

3.2增加标本种类

考虑到福尔马林浸制标本的刺激气味对学生的影响,陆续购置了猪牛的教学模型及塑化标本尧畜禽解剖学录像,不断增加标本种类,既有家畜浸制标本和解剖模型,也有塑化标本和新鲜标本。教学模型和塑化标本可以清楚地显示家畜机体的结构和系统的组成,便于加强学生对家畜的机体结构尧器官形态与位置关系的掌握。新鲜标本既有系统器官标本,也有零散器官标本以及鲜活畜禽,运用新鲜标本便于向学生清楚显示系统的组成及器官的形态特征,可以强化学生对畜禽器官大体解剖特征的理解和记忆。

3.3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教学内容

第7篇

[论文摘要]本文针对如何提高高职护理专业系统解剖学教学水平的情况,提出了紧密结合护理专业特点、精选教材内容,重视体表标志教学,重视解剖与其它基础医学学科的联系,病例式教学法的应用,重视画图,重视标本模型考试六个方面的意见,以供参考。

人体解剖学是研究正常人体形态结构的科学。如何针对护理专业的特点,把解剖与护理融为一体,在深度和广度上满足护理专业的要求,成为解剖学教师不断思索的问题。本文就如何提高高职护理解剖学教学水平从六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1.紧密结合护理专业特点,精选教材内容

目前医学高职院校注重培养学生护理专业知识与技能,学生都希望今后能够成为一名有用的医护工作者,因此,教师要强调解剖学在医学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它与其他医学课程的紧密联系,还应强调与临床实践密切相关的知识点,与护理临床应用相结合,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学习解剖学的重要性,提高学习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除了要体现系统解剖学的特点,全面了解人体的结构,掌握主要器官的形态特征、功能及其相互作用,还要增加与护理操作、治疗、病情观察、抢救知识、护理诊断和生活护理等需要的应用解剖学内容。例如,在运动系统中,要重点讲解易骨折的四肢骨、常用注射的肌肉、易脱位的关节;在内脏系统中,重点掌握与常见疾病护理相关的内脏知识,如插胃管、导尿管等各种护理操作;脉管系统中,重点掌握与注射和急救有关的血管,如表浅静脉注射、动脉注射等。对涉外护理专业,则要求老师们应把常用的解剖专业英语词汇在上课时重点介绍给学生们。

2.重视体表标志教学

人体解剖学学习的是正常人体的结构,护理人员面对的是活的标本,掌握常用的体表标志及深部结构在体表的投影,对以后掌握规范的护理操作具有重要意义。学习时要求学生对照自身和相互对照,进行体表标志的观察和触摸,并给学生讲解—些重要的标志在临床上的应用,使学生十分直观地理解和掌握书本中抽象的描述。如在讲骨学和肌学时,可以触摸一些重要的骨性和肌性标志,例如胸骨角、髂前上棘、髂嵴、坐骨结节等;如学习臀大肌时就结合临床护理,讲解与肌肉注射有关的体表标志;学习关节时,讲解并表演关节的运动和脱位表现;讲解呼吸系统时讲解如何触摸甲状软骨、环状软骨和颈段气管;讲解脉管系统时,让学生找准并触摸心尖搏动点的位置、全身主要动脉的体表搏动点及急救时压迫止血点的位置;讲解视器时请同学互看对方的双眸,辨认角膜、虹膜、瞳孔、结膜和巩膜等结构。

3.重视解剖与其它基础医学学科的联系

系统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生理、病理和药理等其它基础医学有紧密的联系。教师不能仅在自己的学科领域进行深入的钻研,还要对其他学科加强了解,在备课和讲授中提高融会贯通性。例如通过了解胚胎学,联系胚胎发生,让学生理解器官的不对称分布。消化管在发生时逆时针方向旋转使得胰、脾、胃与肝分别处于的消化管左右两侧;横结肠和升、降结肠反折向上,位于十二指肠前方的冠状面内;与此同时支配食管与胃的左右迷走神经成为前后的位置关系。心在发生时顺时针方向旋转,导致心的2/3位于人体正中矢状面左侧,1/3在右侧。例如通过联系药理知识,讲解药物在体内的循行,有助于消化系统和血液系统的掌握。

4.病例式教学法的应用,将临床病例与解剖知识结合起来在教学中

基础课的学习目的就是为了临床各科的理论教学及临床实践打基础,解剖学除了是基础医学课,更渗透到了内、外、妇产、儿科学、神经病学、影像等几乎临床的各个学科。在讲解解剖学知识的同时,联系临床,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讲解肝门静脉侧支循环,解释肝硬化出现呕血、便血原因;讲解眼的结构,解释一些青光眼、白内障的眼部疾病;讲解神经系统病例有核上瘫与核下瘫,脊髓半横断损伤、内囊出血、脊髓灰质炎、桡神经损伤等。

5.重视画图

画图在系统解剖学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是多媒体无可比拟的,不但老师要自己画图,还要让学生也动手画图.画图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兴趣,还能提高学生动手能力,有利于开发学生的观察、想象和形象思维能力等。例如在讲述最复杂的脊髓内部结构或者脑干内部结构过程中,画图可以促进学生的理解,在讲解眼球壁、女性生殖器等,可以随讲随画,吸引学生注意。

6.重视标本模型考试

标本模型考试是检验实验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手段,也是督促学生掌握知识的一个重要途径。高职学校培养的学生,要求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在解剖知识方面,更要重视人体解剖学的实验教学。认识解剖模型和标本是人体解剖学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可逐渐培养学生的空间形象思维能力。要认真地对待标本考试,并将分数计入期末总评中。

参考文献

第8篇

【关键词】中职;解剖学;教学;分析;探讨

中职解剖学基础教学课程中的课时安排相对较少且教学数量被过度重视,教学质量则会被忽视,课时数量缩减与教学目的和教学准则相违背,此时中职教师应该正视中职教学现状,不仅要向学生教授课本知识,还应该在立足于教学实践的基础上逐一举例,做到言传身教、授之以渔。中职解剖学基础教学要求教师能够对基本教学内容和基本临床护理操作知识等熟练掌握,之后在此基础上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进行讲解,以至达到预期教学效果。

一、解剖学基础教学中,应对运动系统体表骨性知识和运动系统肌性知识等进行重点讲解

众所周知,人体中有206块骨和大约600多块骨骼肌,中职解剖学基础教学中,教师不必对所有人体骨和人体骨骼肌进行全面系统介绍。较为正确的做法是应对各个小结中骨性标志知识和相关肌性知识等进行重点讲解,此时教师需要讲解的主要内容包括露骨骨性标志和躯干骨骨性标志以及对应四肢骨骨性标志等。颅骨骨性标志主要有枕外隆突、乳突、下颌角、翼点,躯干骨骨性标志则分为第七颈椎棘突、胸骨角、剑突、全部胸腰椎棘突和肋弓,四肢骨骨性标志与前者不同,其主要分为肩胛骨下角、桡/尺骨茎突、髂嵴、髂前上棘、耻骨结节、坐骨结节、股骨大转子。

应该了解到,全身肌性标志有咀嚼肌、胸锁乳突肌、胸大肌、腹直肌、肱二头肌、三角肌、股四头肌、臀大肌、小腿三头肌。上述人体骨性标志和人体饥性标志均在整体临床护理工作过程中起到辅助定位作用,可以对人体深部器官位置和血管以及相应神经走向等进行准确判定,在一定程度上为临床穿刺定位提供科学合理依据。中职教师在教授解剖学课程时应对每个课时进行详细教授,对学生进行引导,使学生能够从自身部位中找到正确位置,这样即可有效联系到临床实践,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若找到体内三角肌且同时指出人体肌肉注射正确部位即为人体内部三角肌中部,通过此种方法能够有效突出此类标志的重要性,以便使学生能够深刻记住这类知识。

二、人体器官形态结构和功能以及与相应临床护理流程相结合

此条中首要一点就是将人体消化系统、人体呼吸系统、人体泌尿系统、人体生殖系统中各个人体器官形态结构和人体器官功能相互联系,在此前提下将人体器官功能和临床护理知识相互联系起来,将学习顺序安排妥当,为后续解剖学知识学习奠定基础,所以我们在四大人体系统教授过程中应该将人体器官形态结构―功能―临床护理相结合的课时教学放在第一位,教师在人体器官形态结构讲解时应将人体脏器体表投影知识等进行重点讲解,进而联系临床以至能够为护理诊断工作提供科学化依据与合理化依据。

1.顺序教学法

中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主要运用顺序教学方法,此方法对学生掌握以及有效吸收知识更为有利,且使学生在课程思路方面更清晰,掌握更牢固。人体消化系统教学中,教师通常都会按照器官顺序进行讲解,其基本教学顺序为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大肠,教师在讲授此类知识的同时也应重点讲解人体脏器形态结构知识和人体脏器功能知识以及二者之间的联系等。胃壁结构特点教学中,胃底腺主要细胞分泌胃蛋白酶原,之后在此基础上会适时参与蛋白质分解功能,还需要注意的一点是,胃底腺壁细胞会分泌出盐酸和内因子等物质,此时盐酸则具有杀菌功能和激活人体胃蛋白酶原功能,内因子会对将回肠维生素B12吸收效能提升到最大限度,教师要将临床护理进行课堂教学融入,当胃粘膜出现损伤状况时,胃酸分泌会有所减少且会出现消化不良等状况。细菌生产繁殖会使人体胃酸分泌过多,会侵蚀胃和十二指肠等部位致使溃疡病状等产生。

2.脏器大体形态结构基础教学及体表投影基础教学相结合

人体重要内脏形态结构知识讲解和相应人体体表投影讲解等显得尤为重要,便于内外科护理系统疾病诊断教学和系统疾病护理教学等,内脏体表投影记忆工作也会从中受益,内外科护理疾病诊断效率和诊断质量也会有所提升,二者是互相影响、互相促进的和关系,这也是解剖学基础教学得以长足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单就人体脏内结构与人体内脏功能而言,人体器官毗邻压缩则最为适宜,综上所述,中职教师在讲解解剖学知识时要侧重于内脏大体形态结构知识教学及人体体表投影知识教学等,在消化系统中胃、十二指肠、阑尾、肝脏、胆囊、胰腺的大体形态结构和体表投影;在呼吸系统中肺的大体形态结构和体表投影;泌尿系统中肾、输尿管、膀胱的大体形态结构和体表投影;生殖系统中、输精管、前列腺、卵巢、输卵管、子宫的大体形态结构和体表投影。

三、人体神经系统教学和人体脉管系统教学综述

1.人体脉管系统教学要点分析

应按照以够用教学原则进行中职解剖学基础知识教学,人体脉管系统检测时,护理专业学生和专业临床医生之间存在较大差别,中职护理专业需要重点掌握好人体全身血管分支和具体浅表静脉走行,细小人体血管动脉血分布知识和人体静脉学收集范围知识等,教师只要稍有提及即可,在教学中插入护理常用静脉注射部位及动脉止血部位,动脉血压的测量,丰富课堂教学。而对于心脏,在讲授中需侧重于讲授心脏的大体形态结构、入口与出口及心脏的体表投影,这样可以为临床护理内、外科心脏系统疾病的讲授打下基础。

2.人体神经系统教学要点分析

应该了解到,人体神经系统知识对于中职护理专业学生而言极为困难,本人从多年教学经历中发现,在进行解剖学基础教学中不能对人体神经系统知识进行盲目讲解,这样就不会达到预期教学效果和预期教学质量,中职护理专业学生在课堂学习中会屡不清头绪,基本知识也会难以掌握。教师在讲解人体神经系统内容时应对中枢神经系统答题形态和对应概念着重讲解,不必拘泥于临床护理关系知识讲解中,脊髓内上、下行纤维素知识、脑干内的神经核团知识、内脏神经、脑和脊髓传导通路知识等通通可以略讲,要详细介绍中枢神经系统的形态结构及周围神经的主要分布,这样就使神经系统一章浅显易懂,有利于学生记忆深刻。

结束语

解剖学基础课程是我们在进行整体中职护理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点操作环节,从实际角度而言,其实一门专业性较强的学科,解剖学基础教学内容应该与具体临床护理需要等教学知识紧密相连,最为常见的即为护理注射技术教学、穿刺技术教学、插管技术教学和急救技术教学以及相应诊疗技术教学等,上述教学内容教授过程中均会在不同程度上应用到解剖学基础知识。

参考文献:

第9篇

关键词 执业兽医;动物解剖学;教学创新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14-0327-02

动物解剖学属于动物医学、动物科学、中兽医、动物检疫、动物药学等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程,学习这门课程可以让学生掌握动物机体形态结构的知识,为今后专业课的学习奠定重要基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转变,畜牧养殖业的深度与广度已发生悄然变化,同时自2010年起执业兽医资格制度已在我国全面推行,这些变化对动物解剖学课程的教学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是执业兽医资格制度的推行将使动物解剖学内容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为加强国家兽医队伍建设,更好地与国际执业兽医资格实行制度接轨,自2010年起,我国全面实施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兽医专业应届毕业生及相应学历兽医从业人员需要通过执业兽医资格考试才能取得执业兽医资格证书,获得执业兽医资格证是从事兽医事业的前提条件。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制度有效地推进了我国兽医体制改革,更加从严规范了兽医执业的准入门槛,对相关从业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职业技能与水平要求。动物解剖学作为执业兽医资格考试中兽医基础理论考试内容之一的课程,其教学内容具有畜禽种类多与知识内容广的特点[1]。在这种新的形势下,执业兽医需要掌握更为全面与丰富的动物机体结构知识,以适应兽医技能水平高及养殖业迅速发展的要求。二是依然存在的传统教学问题也促进动物解剖学的教学创新与改进。传统教学问题与新的职业要求并存:由于家畜解剖学教学内容较多,且主要是形态与结构学的内容,显得枯燥难学与难于记忆;实验课所用浸制标本具有较强刺激性气味,许多学生不愿接触标本,极大地影响了教学效果[2]。此外,进入21世纪后,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饲养宠物已成为人们生活的一种潮流,各种类型小动物已逐渐成为人们的日常伴侣,例如犬、猫等各种宠物及赛马的饲养逐渐兴起,促进了宠物医生及赛马等兽医职业工作的发展,他们的诊疗动物种类已经不局限于传统饲养的家畜,这些变化反映出改进动物解剖学教学内容的重要性与急迫性[3-5]。传统教学方法与手段已显现出不少的弊端:在新的网络与信息时代,运用传统呆板的“注入式教学方法”已使学生对上课颇感厌烦,难以在短时间内有效地掌握教学内容,学生容易产生“被灌”的感觉,传统的单一教学手段已不能适应当今教学发展的需要[2,6]。

动物解剖学是学生进一步顺利学习和拥有扎实专业知识的重要基础课程,加强动物解剖学教学是培养高质量畜牧兽医人才的一个重要环节。因此,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教学质量及满足市场对专业人才的新要求,这是摆在动物解剖学任课教师面前的现实问题,有必要对动物解剖学教学进行一些新的尝试与探索。近些年笔者主要根据以上情况对动物解剖学教学进行了以下完善与改进。

1 及时改进教学内容,迎合畜牧兽医职业需要

根据国内农业院校动物解剖学课程设置、动物医学与畜牧业的迅速发展、饲养动物品种发生较大改变等方面的变化,相应调整及优化动物解剖学的核心内容。

1.1 完善课程设置,突出解剖学的重要性

为使课程设置更具科学性和合理性,根据国内农业院校课程设置模式,经课程组的申请和学院的慎重考虑,将合并在一起的家畜解剖学及组织学课程再次分开设置成为2门独立课程,更加突出了动物解剖学这门课程的重要性。

1.2 准确选用教材,整合教学内容

首先,考虑到饲养动物的种类多与范围广的特点,及时更新选择了高等教育出版社的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畜禽解剖学,教学内容能适应和满足新形势的需要。其次,以常见的大家畜和家禽解剖学内容为基础,考虑到牛、羊、马等家畜的饲养逐渐增加,相应深化牛、羊、马等家畜的系统解剖构造;同时,随着宠物行业的迅速发展,选择性地将部分宠物与小家畜解剖学作为辅助和参考学习内容,适当增加兔、犬和猫的系统与器官结构的比较解剖学内容,上课时尽量结合目前宠物饲养与动医行业的特点,讲解相关的教学内容[5]。最后,由于农业机械化程度的深入,散养役用家畜的饲养比例越来越少,而另一方面,伴随规模化养殖业的发展,肉用畜禽依然是养殖的主要对象,适当增加学时,加强讲授家畜的运动系统内容。

1.3 优化教学大纲,及时更新教案

针对理论课程学时合理编排动物解剖学大纲,并依据教学大纲重新修改和完善教案,将教学内容、学时分配、重点难点及其他教学细节安排更为准确和清晰,让每一堂课的教学目的与内容变得更为明确和具体。

2 努力改善教学手段,注重加强实践教学

2.1 针对动物解剖学实验课程教学,完善实验内容和教学手段

实验课教学强调以实物标本为主,结合使用教学模型、解剖视频、多媒体图片播放等多种方式作为直观形象教具,从眼观、手触、心想、脑记多方面结合增强学生记忆,启迪思维,提高教学效果[6]。首先,为增强学生对实验课的兴趣,实验课程尽可能少用福尔马林浸制标本,逐步增加更多其他标本类型,包括塑化标本、干制标本、新鲜标本及标本模型。其次,购置了畜禽解剖学的教学录像,视频可以更加全面和清晰地显示畜体的系统组成结构与器官形态特征,教学实习期间每天均会播放至少2个学时的录像,通过解剖录像弥补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的不足,让学生对畜禽解剖有全面和整体的认识。

2.2 鼓励学生亲自动手参与解剖实践

实验课期间教师示范解剖并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解剖操作,以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和实验能力。购置鲜活小家畜与家禽供学生亲自动手解剖,通过亲身操作不仅能让学生熟悉畜禽解剖的过程和必要的准备工作,使学生深刻记忆畜禽解剖学的理论知识,而且可让其掌握一定的解剖技巧与技能,将畜禽解剖学知识深深烙入学生的心里。

2.3 延长教学实习时间,增加鲜活畜禽解剖内容

考虑到理论课时的缩减,有针对性地增加了教学实习时间。将原本3 d的解剖学教学实习延长至5 d,这样便可以将原来安排辅助或选取的部分理论教学同容通过以实习教学的形式加以补充,从而拓宽了该课程的理论知识和实习内容,使学生能够从原来品种单一的畜禽解剖转变为现在品种多样的畜禽解剖实习。

3 创新改进教学方法,注重提升教学效果

动物解剖学重点讲解畜禽有机体结构与器官解剖特征,理论课主要引导学生进行联想,强化课堂得到的感性知识,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实验课采用观察和解剖畜禽实物、课堂问答与讨论相结合的方法,理解和掌握理论知识,培养学生亲自参与实践、主动获取知识与掌握技能的能力。

3.1 及时改进教学课件,提升教学效果

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特点,通过形象生动的课件,强化畜禽的形态与结构性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整体想象力,将被动、传统和生硬的教学变得更为积极、现代和鲜活的教学。当前,学校均采用多媒体形式对学生进行授课,学生上课时在很多情况下主要通过老师制作的CAI课件来获得信息,CAI课件质量成为学生学习的关键因素。因此,以常见畜禽解剖内容为基础,强化核心内容,根据畜牧兽医职业的内容进行适当修正,对CAI课件加以完善。

3.2 增加标本种类

考虑到福尔马林浸制标本的刺激气味对学生的影响,陆续购置了猪牛的教学模型及塑化标本、畜禽解剖学录像,不断增加标本种类,既有家畜浸制标本和解剖模型,也有塑化标本和新鲜标本。教学模型和塑化标本可以清楚地显示家畜机体的结构和系统的组成,便于加强学生对家畜的机体结构、器官形态与位置关系的掌握。新鲜标本既有系统器官标本,也有零散器官标本以及鲜活畜禽,运用新鲜标本便于向学生清楚显示系统的组成及器官的形态特征,可以强化学生对畜禽器官大体解剖特征的理解和记忆。

3.3 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教学内容

针对动物解剖学具有内容多和记忆难的特点,理论课教师根据课程内容布置一定的作业让同学完成,以便让学生在课后花费一定时间进行强化和巩固。实验课期间,通过布置作业、绘制实验报告,进一步强化学生对解剖实验内容的记忆。

通过以上的教学创新与改进,不仅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效率,让学生掌握更为丰富和广泛的动物解剖学知识以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而且促进教师提升了授课水平,激发教师对本课程教学发展的探索精神,进一步深化和发展了教学理论,切实提升了动物解剖学课程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4 参考文献

[1] 孙裴,魏建忠,李郁,等.基于执业兽医资格考试进行兽医传染病学教学改革的初探[J].河北农业科学,2010,14(1):160-162.

[2] 陈耀星,马云飞,王子旭,等.动物解剖学课程的建设与教学实践[J].高等农业教育,2004(3):66-68.

[3] 贺俊平.提高动物解剖学教学效果的研究[J].现代农业科学,2008,15(12):178-179.

[4] 宋宏立,刘文霞,史蓓蓓.对提高动物解剖学教学质量的思考[J].现代农业科技,2010(10):21-22.

第10篇

关键词:高职影像专业;人体断面解剖学;教学模式;教学质量

人体断面解剖学是研究正常人体的一门重要学科,它是通过对人体不同方位断面上器官结构的形态、位置以及它们相互关系进行研究的科学[1]。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进步,解剖学在医疗领域的发展为高职影像专业学生提供了更丰富、专业的知识,为了使断面解剖学的课程设置更为合理,教学内容更全面,教学方法更完善,教学效果更为理想,我们通过对近几年的教学实践进行了总结,以期更好地提高教学效率。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以我校2012级影像班为研究对象,该班级中有高职生共计67名,包括33名男生和34名女生,最大年龄为23岁,最小年龄为21岁,平均年龄(22.56±1.11),人体断面解剖学课程授课老师主要为影像科人体断面解剖学资深医师。

1.2方法

1.2.1修订大纲,突显专业特色

由于人体断面解剖学是近年来兴起不久的一门学科,因此我国在这门课程的教学内容设置上还处于初级阶段,教学模式和教学大纲设置都还不是很成熟[2]。通过本校近几年的教学实践和总结,并结合着高职影像专业的特点和学校实际情况,对教学大纲的制定采取了一系列改进措施,突出高职培养学生的实践性和实用性特征。

1.2.1.1加强实践,提高动手能力

人体断面解剖学是一门需要大量实践的课程,对于人体断面解剖学的学习要重点突出其职业要求,这样才能在教学中更有方向的加强学生的对临床影像相关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本校通过多次带领学生到医院影像科实习,实际观摩,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将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临床实践中去,加强学生的理解和掌握,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1.2.1.2根据职业特点和要求设置教学重点

由于高职院校课程设置特点,本课程的课时安排不是很充分,因此要设置好教学重点,以做到轻重有序,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学到更多重要的知识。要根据职业特点和要求设置教学重点,比如说脑是人体中最重要的部分,而它的知识也比较复杂、抽象,而在临床应用上又非常广泛,因此要加强脑部学习的课程安排。并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多媒体、实验室、标本等工具提高教学的具体性,先讲述重要脑的血管、基底核、内囊、脑室、鞍区等结构,再逐层讲授头部的水平断面、冠状断面、矢状断面等等,完成脑部教学之后再进行胸、腹、盆部、四肢的断面层教学[3],这样循序渐进,提高教学效率。

1.2.2教学模式实现“理论实践一体化”

人体断面解剖标本所显示的是静态的、二维的人体结构,对于学生尤其是刚入校的新生来说比较抽象,学习起来难度也就比较大。传统的方式是先教理论再看标本,这样就会在理论教学的时候学生难以理解,记忆自然也就很浅,再看标本的时候理论也都忘了。因此要改变这一教学模式,根据我校的教学实践总结,“理论实践一体化”是一种非常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所谓“理论实践一体化”就是把整个教学过程安排在带有多媒体的实验室进行。在理论教学的时候结合实践活动,通过实践活动来加强学生记忆,在实践活动中融入理论教学,以加强学生的理解。这样将理论和实践按一比一的比例结合起来就使得抽象的知识变得具体化,缩短了理论与实践的时间和空间距离,满足了医学课程实践性的要求[4],并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动手能力。

1.2.3考试模式倾向实践应用

传统的人体断面解剖学教学注重理论,考试模式也主要是名词解释、选择题和问答题等等。而人体断面解剖学是临床的cT和MRI等影像诊断的基础,为形态学的范畴,最重要的知识点是识别人体形态结构。因此在考试模式上,我们采用标本考试和填图考试来代替传统的名词解释、选择题和问答题等等,这样可以加强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为以后的职业需要奠定基础。

1.3教学效果评定方法

以实验报告(绘图)、标本考核和期末考试综合评价的记分方法,按1:3:6的比例计算期末成绩,同时采用问卷调查统计分析学生的学习收获情况。

2结果

从期末综合测定成绩来看,有60%的学生成绩为优秀,15%的学生成绩为良好,17%的学生成绩为及格,8%的学生成绩为不及格。统计分析问卷调查反馈信息显示,88%以上的学生认为具有良好的学习兴趣,也得到了较大的收获,自身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效率有很大的提高,对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比较满意。

3讨论

科学合理的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高职影像专业在人体断面解剖学教学中应结合专业特色和培养方针制定完善的教学体系,如教学方案、教学大纲、教学计划等。同时,应积极改进教学方法、优化教学内容、改革传统的考试模式,积极运用“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加强学生的理解和记忆,从而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李友坪.医学高职影像专业人体断面解剖学教学实践与探讨[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9,09:151+153.

[2]钟斌,浦洪琴,黄秀峰,黄昌盛,黄何华.关于非医学影像专业开设《人体断面解剖学》课程的探讨[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10,03:420-422.

[3]卢慧,陆环,吴江东,杜佳彦.影像本科方向班人体断面解剖学教学方法探索[J].四川解剖学杂志,2010,01:59-60.

第11篇

【关键词】 护理专业;人体解剖学;教学改革

护理专业学习解剖学的目的是掌握主要器官的形态特征和功能,为学习其他医学基础课和专业课奠定基础,同时也为准确地实施各项护理操作提供形态学基础。随着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对护理人才的知识结构、临床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护理人员不仅要具备宽厚扎实的医学基础知识和临床专业知识,还要有丰富的社会人文知识和较强的临床实践能力。护理专业解剖学教学必须紧紧围绕护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将以医学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向“突出护理、注重整体、加强人文、体现社区”的课程体系转变,革新教材内容,完善教学手段和方法,努力提高教学质量,以满足培养跨世纪高素质护理人才的需要。

1 大胆革新解剖实验指导,突出临床应用特色

首先以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为主线,以临床护理实践为引导,根据护理专业的解剖学教学特点,自编实习指导,突出与临床护理操作密切相关的解剖内容,如体表标志和体表投影,与注射、穿刺、插管和切开技术相关的局部解剖学基础知识。使学生对操作中的解剖学要点做到心中有数,如操作部位的选择、结构层次、毗邻及角度和深度的掌握,使学生能够通过学习加强与护理专业的联系,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护理专业的教学需要,为培养合格的护理人才打下良好基础。

2 注重培养学生临床思维和操作能力

护理技术操作70 %的内容与解剖学相关,其中抢救技术100 %与解剖学有关。护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要对患者进行多种技术操作,操作的准确性和合理性非常重要,而准确性、合理性是和解剖学密不可分的,因此护理专业的解剖课教学更应该注重实践。如何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灵活,把学与用结合起来,突出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是解剖教学中,尤其是实验课教学探索的课题之一。

体表的骨性和肌性标志是临床操作中非常关键的定位标志,实验课教学重点之一是培养学生在活体触摸体表标志的能力,并把触摸体表标志作为课程考核的一部分。把护士的素质教育融于标本观察的实践中,教会学生在观察尸体标本、模型的同时,要在自己或同学的身体上观察、触摸、辨认这些标志性结构[1]。这种从标本到自身,从自身到标本的过程在理解的基础上形成的知识结构,避免了单纯的机械记忆和操作的盲目性,提高了临床操作技术的成功率,培养了运用知识的能力,也提高了护士的自身素质。

3 培养学生在标本上演示护理操作的能力

在实验教学中模拟临床操作,能让学生体会到学以致用,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例如,可以在模拟臀大肌注射时用注射器向穿刺部位注射染料,然后再进行局部的解剖操作,观察染料的分布情况,注射针扎入的深度及针头与臀区血管、神经的关系。操作结束后请大家总结臀肌注射的最佳部位、深度、角度及易损伤的血管和神经。模拟临床护理操作要注意防止学生片面追求操作练习,忽略解剖的结构观察。

4 结合课堂讨论,引导学生自主查阅资料

在实验课教学中,课堂讨论能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分析问题结合课堂讨论,引导学生在课外时间利用网络资源、图书馆查阅资料,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2]。如在讲授肝门静脉系统解剖时,引导学生就临床肝硬化治疗新进展、肝门静脉系统与临床肝硬化病人可能出现的症状的解剖解释等多方面问题引导学生查阅资料,在课堂上进行分组讨论,并针对问题进行归纳总结,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上来,形成一系列系统知识。

5 适当应用多媒体小结学习内容

在每节实验课结束前应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重点和难点的小结,它以图文并茂、声像俱佳、动静皆宜的表现形式,提供了比课本更丰富、形式更多样的多媒体素材,使抽象的、不易理解的内容通过多媒体形式生动、形象、直观的表现出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增强了学生对抽象事物与过程的理解及感受,较好地解决口头讲授和板书无法实现的教学重点、难点,给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优化了课堂教学结构,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6 改革考试环节,促进学生能力的培养

除了在教学中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外,课程结束考试时将传统的笔试为主改为笔试加技能考核,笔试占60 %,技能考核占40 %,主要内容包括在活体上进行体表标志和体表投影的定位;以同桌的同学为对象,准确的在活体上触摸和指出题目要求的内容;在标本上演示及叙述局部操作的解剖学要点。每个学生从十个内容的试题中抽取一道题,当场回答,老师按学生掌握的程度打分。对于还未掌握该结构的不得分,对于不能正确触摸或指出结构者,给一半分,回答正确者为满分。在考核后对于回答不正确的学生当场纠正,至其正确掌握为止。这种现场考试的方法督促学生在学习中注重对活体资源和教学标本的应用,既能使学生加深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和理解,又能强化学生的动手操作的训练,调动了学生观察标本、模型的积极性。这对于解剖教学质量的提高起到促进作用,也为将来学习临床医学课程打下良好的方法学基础。

通过以上多方位的护理解剖实验教学改革,使解剖学实验教学效果提升一个台阶。

参考文献

第12篇

关键词:解剖学外科护理学教学方法知识模块

随着医学模式和护理模式的转变,护理专业的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不断涌现,对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是对高校护理教育提出了挑战。在有限的学习阶段怎样培养出适应时代需求的高素质护理人才?为此,笔者在近5年的《外科护理学》教学中,将外科护理学知识与解剖学知识整合成知识模块进行讲授,现将自己的教学体会浅析如下:

1.相关解剖学知识模块的强化

《人体正常解剖学》是在第一学期讲授,而《外科护理学》是在第七学期讲授,有相当一部分同学对解剖学知识已经生疏。根据学生已有的、教学内容所涉及解剖学知识的多少设计一个教学框架,即“已知的基础解剖学知识(学生复习)-疾病相关的解剖学知识(整合后交学生预习)-解剖学知识的应用(课堂教授)”。同时也对每节课的时间进行合理分配,即解剖学知识的应用只讲授3~5分钟,剩余的时间讲授《外科护理学》的基础知识。

2.将外科护理学知识和解剖学知识整合成知识模块

2.1临床表现与解剖学结构、功能特征整合成的知识模块。巧妙地设计解剖学知识与外科疾病临床表现的转化点,提高知识的转化率,即知识-能力,以症状推导病机来培养学生逆向思维。例如讲门静脉高压症护理一章,运用解剖知识分析“呕血”“便血”“腹水”“脐周静脉曲张”“脾肿大”等症状产生机理,巩固和加深了门静脉的组成及与腔静脉交通的知识。

2.2护理体检与腹部体表标志整合成的知识模块。外科患者的一些阳性体征要靠体格检查方能获得,根据人体体表的标志,可以准确地描述患者症状和体征的部位。例如:阑尾点(麦氏点)位于脐至右髂前上棘的连线中外1/3交界处,麦氏点压痛是急性阑尾炎的重要体征,亦可随阑尾位置变异而改变,但始终表现为一个固定位置的压痛[1]。再如:胆囊的触诊部位在右腹直肌外缘与肋弓交界处(即胆囊点),将拇指置于此点,嘱患者缓慢深吸气,使肝脏下移,若患者因拇指触及肿大的胆囊引起疼痛而突然屏气,称为Murphy征阳性[2],是胆囊病变的典型体征。

2.3护理诊断、护理措施与解剖学组织结构特点整合成的知识模块。护理程序是整体护理工作的核心构架,护理诊断是护理程序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确应用护理诊断是搞好整体护理、提高护理质量的基础。将护理诊断和解剖学知识融为一体,既锁定了护理诊断的分类又明确了相关因素,进而使护理措施的制定也更有针对性。例如:外科术后需长期卧床的患者,预防褥疮的发生是一项重要的护理内容,把人体浅表组织的结构特点和护理诊断及皮肤护理整合成一个知识模块,提出护理诊断为“皮肤完整性受损:与长期卧床,骶尾部供血不足,营养不良有关”,根据相关因素制定具体的护理措施:协助患者翻身,每2小时一次;指导病人正确的翻身方法;在骨突处置小垫,以防局部受压;每天用红花乙醇按摩骶尾部,预防褥疮的发生;给予充足的营养。

2.4手术前、后的护理措施与解剖学结构、功能改变整合成的知识模块。外科患者手术后,局部的解剖学关系和生理功能发生了变化,术前、术后的护理诊断也会发生相应改变,而护理重点必须随之转移。例如:癌患者,术前主要的护理措施是常规护理、皮肤准备、心理护理(目的是减轻或消除患者对癌症恐惧的心理压力)等;而术后主要的护理措施是疼痛护理、心理护理(目的是减轻或消除患者因躯体形象发生了变化而产生的心理压力)、患侧上肢的功能锻炼(解剖学知识提供了科学的指导依据)等。

2.5外科护理技能操作与解剖学结构特征整合成的知识模块。把常用的外科护理技术操作与解剖学知识整合成知识模块,在讲授外科护理技术的同时导入该知识点与解剖知识的联系。例如:把从鼻腔到胃所经过各个器官的解剖学特征和鼻饲术整合成一个知识模块等,以知识模块为单位讲授鼻饲术,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使学生真正做到清楚的、有目的操作,避免或减少因临床护理技术操作不当所带来的护患纠纷[3]。再如:将解剖学方位术语上下应用于外科护理实际操作,遵循从上到下的原则,就不会漏掉细节[4]。

3.注重与护士职业资格考试相联系的解剖学知识

《外科护理学》是护士职业资格考试的必考科目,其中包括相当一部分解剖学知识。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既要完成《外科护理学》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教学任务,又要与国家《护士资格考试大纲》中涉及的解剖学内容相联,为学生能顺利取得护士职业资格证书打好基础,增强就业的竞争力。

4.小结

以知识模块的形式讲授《外科护理学》,首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清晰地显示了外科护理学与解剖学知识的密切联系,增强了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造就适应2l世纪需要的合格的护理人才。其次,这种教学方法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要精通外科护理学的基础知识和扎实的解剖学知识,还要有很强的组织能力和教学基本功,有利于督促教师付出更大的努力来提高自身的能力及知识水平,紧跟当今护理教育发展的要求。

参考文献

[1]曹伟新.外科护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251

[2]曹伟新.外科护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