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31 09:12:1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农村现状,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 农村 广告媒介 传播形式
在我国,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对广告媒介的研究近年来已逐渐成为热点。在大中城市,各种广告媒介得到了空前发展,为城市经济飞跃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与城市相比,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广告媒介研究和开发一直被忽视。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经济的发展直接关系到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对农村市场的开发决不能忽视,对农村广告媒介的研究和开发更显紧迫。
一、农村广告媒介现状
笔者于2008至2009年先后对四川地区8县12个乡镇广告媒介现状进行问卷式调查,具体深入到22个村级单位(其中13个村位于丘陵地区,9个村位于山区),51个组级单位,总计7830户农村家庭,34625名村民中收集数据。调查发现当前农村广告媒介的开发以及农民对广告媒介的信任度都有了很大改观,传统广告媒介已基本深入农村,新型媒介也开始得到普及,广告媒介的消费已逐渐成为农民日常生活的重要内容,信息传播渠道呈多元化倾向,农村市场的媒介化已成为大势所趋。但由于我国地域广阔,农村受所处地域环境、经济发展状况的限制,广告媒介基础设施、传播形式依然非常有限,这点在经济落后的内陆地区更为严重。
(一)电视成为主要的广告媒介
由于电视对受众的附加条件少,因而在农村是最普及最受欢迎的媒介。此次调查的四川省22个村7830户村民,主要集中在山区和丘陵地带,电视拥有量约为90%,也就是每10户约有9台电视。其中有12.72%的用户使用卫星电视接收节目,平均接收约48套节目; 80.21%的用户使用闭路电视接收节目,平均接收约42套节目;数字电视基本没有使用;由于条件限制,仍有部分村民还在使用原始的天线电视,平均接收约27套节目。村民最爱看的节目有中央台的新闻联播、焦点访谈、黄金剧场,中央7台的节目和四川台以及一些地方电视台的节目;另外一些娱乐性比较强的频道如湖南卫视比较受年轻人的欢迎,这些电视频道推出的广告信息到达率也最高,村民接受度最高。调查显示,目前电视已是农村最普及和最具影响力的广告媒介形式,农民的很多商品信息都是通过电视获得。如何充分开发适合农村受众的电视广告,做好电视媒介在新农村建设中应起到的作用,是值得深入探讨的课题。
(二)有线广播在农村走向衰落,无线广播开发不足
有线广播由于对文化水平要求不高,并且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可信度, 80年代中期以前在农村非常普及。但自80年代末期以来,由于电视以及紧跟而来的各种广告媒介形式的出现,有线广播开始走向衰落,无线广播以新的形式进入了竞争激烈的城市媒体大战,但对于地形复杂,人口分布零散的农村来却无暇顾及。在对四川省8县12镇的调查中,很多乡镇的广播站基本已没有开展或者很少开展广播工作,在21个村级单位中,有18个村级广播站已经不开展工作。而无线广播频率覆盖又很难达到,农村广播媒介的发展基本已处于停滞状态,广播广告也就无从谈起。
(三)纸质广告媒介在农村仍极为薄弱
在城市,纸质媒介对我国广告市场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但由于其对受众文化程度有一定要求,纸质广告媒介在农村的普及一直非常薄弱。调查显示,34625名农村人口中,文盲半文盲占13.77%,小学文化占26.41%,初高中文化占41.64%,其中小学文化程度以下人口主要集中在山区。对“你是否有看报、看杂志的习惯”一栏,95%以上的村民选择了“否”。这一点在镇一级和经济文化相对发达的农村地区要好一些,但调查表明,农村居民不看书、看报的比例基本也在90%左右。究其原因,主要有两点:农村居民由于文化程度和生活习惯的限制,几乎无读书看报的习惯。其次,针对农村生产建设、生活状态的纸质广告媒介的缺乏,无法引起农村居民的兴趣。农民主要关注的是与他们生活紧密相关的广告内容,而现在的纸质媒介刊登的广告针对农村居民的内容很少,导致纸质媒介这一重要的广告媒介在农村开发不足。
(四)户外广告媒介发展迅速,但形式较为单一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农村的户外广告媒介经过近年来的发展,虽比八九十年代有了很大的改善,但形式依旧单一。农民接触最多的户外广告媒介除了墙体广告外,就是近年来兴起的车身广告。墙体广告媒介几乎深入到每村每组,在“常见的广告媒介”一栏中,有95%的人选择了“墙体广告”,可见墙体广告在农村受众中的影响。
在调查的21个村51个组中,乡村公路在村一级单位基本都已覆盖,在组一级单位覆盖率也达到80%以上。穿梭于乡间的汽车车身广告、站牌广告,已开始成为农村广告媒介的又一主要形式。
(五)新型广告媒介的开发力度不够
新媒介如电脑和手机等近年来来慢慢成为广告媒介中的新生力量,在农村也已有所增加,但由于农村人口的文化程度、经济状况、尤其是宽带的普及等限制,所占比例非常低。由于此次调查的主要是山区和丘陵地区农村,网络的覆盖率基本为零,电脑的使用也就可想而知。四川省于2002年成立“四川农业信息网”,开辟了22个栏目,但宽带难以普及,以及相对昂贵的上网费用,实际普及率并不理想,商家广告信息到达率也就可想而知。据有关资料显示,当前我国农村互联网渗透率仅为3%。在四川地区,即便是信息化建设相对较好的成都周边村镇,每百户农民计算机拥有量也不到3台。手机的使用和其网络覆盖的普及,使手机在农村普及率大大高于电脑,调查显示,有80%以上的家庭基本拥有一个手机,但由于农村人口文化程度的限制,以及手机作为广告媒介在信息管理上的不到位,农村居民对手机广告基本持不信任态度。
另外,电影长期以来深受农村居民的喜爱,随着“电影下乡”活动的开展,以电影这种媒介推出广告信息在农村有较强的影响力。但由于地方政府和商家对电影这种广告媒介的重视程度差异较大,电影这种广告媒介在各地的推行情况也就有很大差异。
调查表明,电视、户外媒体(墙体、车身广告)、纸质媒介等广告媒介是农村居民接触度较为频繁和信任度较高的。另外,随着新农村建设的进一步推进,农村居民整体文化水平和消费水平的提高,新媒体(网络、手机)必将成为极具潜力的广告媒介,在农村中青年一代中占据较大比例。还有就是电影广告媒介,在农村比较受欢迎。但总体来说这些广告媒介在当前我国农村市场中的开发仍很不足,未充分发挥其广告媒介的优势。
转贴于
二、农村广告媒介开发的建议
(一)电视广告媒介的进一步开发
目前,电视在农村的普及率和影响力,已成为我国政府建设新农村、公布政策消息、普及科技文化知识、提高农村人口素质的有力工具;也成为了众多企业进军农村,开发农村市场的首选广告媒介。但目前真正具有地域针对性的电视频道仍十分有限,虽然中央台和各省级电视台,以及一些区域性电视联盟已有一些专门针对农村人口的电视节目和广告信息推出,但我国幅员辽阔,农村人口众多,单凭几个频道很难满足需要。因此,建立针对性强,具有地域特色的区域性电视媒介,是十分必要的。我们可以采取政府牵头、企业经营的模式,加强农村电视接收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区域性电视网络,开设专门的农村频道。这样一方面地方政府可以根据地方实际情况,更快捷更集中地公布政策消息、普及科技文化知识;另一方面广告企业也可根据农村实际 情况有针对性投放广告。这一点可以借鉴CCTN(中国县、市级电视广告网)的经验。它将11个省600多家县(市)级电视台链接成网,购买是每晚19:30—21:00的黄金时段,以省为单位进行整体投放。这不仅提高了本地频道的关注度和忠诚度,更有效的到达目标受众,为广告主节省了大量的广告费用,同时也增加了县(市)级电视台的收益。
(二)农村纸质广告媒介的开发
纸质广告媒介在农村发展的薄弱,虽然和当前农村人口的文化程度、生活习惯有关,但最主要的是针对农村的纸质媒介非常缺乏,农民很难接触到与自己生活息息相关的报刊杂志。正因为农村普遍文化水平不高,所以对书本知识十分信任,书报、杂志在农村有很强的信任度。尤其随着青少年一代的成长,他们的文化程度普遍比父辈要高得多,所以纸质广告媒介在农村的市场将会增大。各地方政府和报刊企业都应该重视和发展农村纸质广告媒介,办一些专门的农村报刊,在输入外来商品、知识、科技文化信息的同时,也可以将当地商品信息向外输出。另外企业可以将在城市兴旺发展的DM杂志等类似纸质广告媒介推广到农村,并将产品广告、逸闻趣事、科学常识、涉农公益性广告融为一体,这样既得到了效益,又为农村发展建设做出了贡献。
(三)农村新型广告媒介的开发
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深入,城乡一体化进程的推进,电脑和手机等新型媒介,(紧转第146页)(紧接第128页)在农村的普及将会进一步提高,将会像电视一样成为农村广告媒介的主要形式。政府在新农村建设中应重视这一领域的相关工作,做好网络覆盖等相关基础设施建设工作,组织并指导相关企业涉入此领域,做好监管工作,建立健康的可持续发展的良性信息环境。政府部门可以利用网络宣传政策法规、普及农技及文化知识,商家也可以运用巧妙的方式宣传自己的商品。比如根据不同的播种季节、妨害阶段,农药、肥料商家可以在普及农技知识的同时,推广自己的商品广告信息等。此类广告由于其时效性、灵活性、区域针对性、费用低等特点,对大型商家和地方性中小型商家都很实用。
(四)交通工具和其他广告媒介的开发
据调查,我国绝大多数农村都基本达到了村村通公路,这给交通工具这一广告媒介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前景,如能充分利用这些广告媒介,将会给商品广告带来极高的传播效应。还有公路两旁的站牌、户外广告牌,也是很好的广告媒介形式。有条件的商家还可以自行组建彩车,深入乡镇进行宣传活动,这种形式在一些地区已有采用,效果十分理想。
另外,近年来各地方政府都在号召送文化下乡活动,政府可以与商家联合,开展文艺演出、电影下乡等形式。虽然目前电视已基本普及,但农民对文艺演出、流动电影这种形式还是很欢迎的。在演出和放映期间播放相关广告信息,既丰富了农村文化生活,又达到了商品广告的的效果。
三、总结
近三年来,笔者对我国农村尤其是四川地区农村广告媒介做了深入的调研,深感近年来我国农村建设的成效,农民生活水平、文化程度、消费观念日趋提高,农村广告媒介形式也出现日新月异的改变,农民接触新事物、新知识的渠道越来越多。但这对于一个占总人口56%以上农业大国来说,还是很不成正比的。总的来说,我国农村广告媒介还处于一个初级发展的阶段,这就需要我们政府、广告业界深入农村,依据农村的具体实际状况,开发出符合国情的农村广告媒介,以此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进一步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步伐。
参考文献
[1] 李红艳.乡村传播与农村发展[M].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7,第1版
我自1991年参加工作,扎根农村的小学教育,25年的教学生涯,历经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几经课程改革,目睹农村小学的教育变迁。所教的学生有“80后”“90后”“00后”,再过两三年将迎来“2010后”的入学。时代不同,经济不同,每一代人都有不同的特点,教育的方式和方法也发生着变化,现在农村小学的学生主体,正是“00后”的孩子,他们的思想、价值观与我们有许多的不同,农村教育也正面临着巨大的冲击。
一、农村教育现状
1.农村经济水平提升冲击了农村教育。近几年,农村经济有了快速的增长,农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特别是外出务工的农民工增多,农民口袋里的钱越来越多,再加之国家免除学生的学杂费和书本费,使得农民更加需要优质的教育资源,而农村教育的滞后满足不了他们的需求,他们把目光转向城区小学。许多农民工也在城里买到住房,而工作也相对在城区固定,使得农村许多孩子转学到城里就读,只有少部分实在没有劳动力或是有特殊情况的家庭还留在农村,农村小学学生人数急剧下降,有的农村教学点只有几个学生一个班,极大地浪费了教育资源。还有的教学点招不起学生,被迫停办,而城区小学学生人数爆满,达到七八十人一个班。而留守在农村的孩子,大部分是家庭没有背景,或是父母缺少文化知识,不重视教育,对孩子的教育也缺乏长远的打算,或是孩子的成绩不理想,使得农村的教育质量得不到提高。
2.农村教学点分布不均,学生上学困难。20世纪70年代,各个村都办起了学校,虽然那时许多教师是村里有点知识的人,即后来的民办教师,现在他们已经全部退休,但他们确实为农村的教育做出了不少的贡献。而这批教师退休后,能分配到农村的教师人数减少,许多大学生根本不愿去落后的农村,加上农村生源的减少,许多教学点没有几个学生,就一步一步进行合并,使得村小越来越少,分布也不均,有的两三个村才有一个村小,使得孩子上学非常远,有的孩子上学要走2~3小时,冬天天不亮就要起来打着手电筒去上学,遇到下雨天更是半只裤管都是湿的,就算成人天天这么走,都会烦,何况是学生。
3.农村师资的严重不足阻碍了教育的发展。农村的师资严重不足,一个村小往往只有一个教学班,教师负担重,天天必须去上课,风里来雨里去,连请个假都非常困难,所以都想去好点的学校任教,农村教师有些能力的就往城里挤,农村学校就成为培养好教师的摇篮,培养一批优秀的就走一批,新分来的大学生一般不会去村小,有的去看一眼转身就离开,等待下年再考。留下来的,一般在一两年内都会去考公务员,实在没有考上的,即使留下来也不会专心教学,更别说去村小任教。农村中心校的教师也严重不足,十所有九所教师都缺编,大班额现象非常严重。其次,农村中小学教师老龄化严重。农村教师特别是中小学教师大都是过去的老教师,他们由于年龄偏大、学历偏低,真正有益的专业培训少,这样的教师队伍构成严重制约农村教育的发展。再次,农村中小学教师学历层次偏低,教师工资待遇不能保障,学校的教学设施简陋,教学基本仪器不足等也是不争的事实。这些现实问题都严重影响了农村教育的质量。
4.农村家长的认知水平影响着教育。农村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存在着许多误区。有的家长没有什么文化,在改革的大潮中几经闯荡,确实也混出了不小的成就,他就认为孩子读不读书其实都没有关系,向孩子灌输读不了书就早点出去打工挣钱的思想,只要有力气哪有找不到工作挣不到钱的道理,无形中给孩子助长了不好好学习的观念,使教师不容易把这部分学生教好。
总之,影响农村教育现状的原因是复杂多样的,农村教育面临着诸多的困难,如何解决这一难题?
二、有效改变农村教育的策略
1.国家出台了许多政策,诸如提高农村教师的艰边补贴,每年定向招收大学生等,然而,农村的教育还是处于极艰难的境地,只有从根本上解决办学点的问题,解决师资问题,从治本的目的出发,才能彻底解决农村教育面临的困境。
2.加大政策的倾斜力度,提高农村教师的地位,让教师愿意来农村做教师;重新规划农村教学点,划定范围进行招生,扩大教学点的规划和班级。
3.提升办学品位。有的农村学校教师办学品位不高,我们要转变行政职能,强化校本管理,注重管理效能,促进学校自主发展。各个教学点的教学资源配备齐全,并共享教学资源,特别是教师周转房的配备,让教师有地方吃,有地方住,能安心搞教育。
(一)家庭暴力是导致婚姻家庭破裂的导火索。家庭暴力在农村家庭中的发生率远高于城市家庭,对于家庭暴力,大部分人持否定态度。家庭暴力的直接受害者是妇女、老人和儿童,尤其是妇女。它不仅给妇女带来了极大的身心伤害,由此引发的婚姻家庭问题也成为影响家庭和社会不稳定的因素。
(二)非法同居,婚外情上升,成为婚姻家庭的主要问题。对外开放以来,受西方文化影响,西式婚恋性观念传入我国,并逐步从大中城市人群渗透到农村外流人员,农民工大军将这些观念带到农村,非婚同居、婚外情、试婚等在农村的土壤上生长起来,并在一定程度上被逐渐接受。
(三)未婚先育问题。如今,在部分农村地区未婚先育现象呈上升趋势,相当一部分农村青年先生育再结婚,这不仅是对传统婚育制度的冲击,也是对现行婚姻生育政策的挑战。未婚先育不仅仅是对我国婚姻生育政策的挑战,也是对我国户口登记政策的冲击,最直接带来的问题是非婚生子女的户口问题,以及日常生活中非婚生子女的心理问题等。
(四)由于家庭关系处理不好导致婚姻失败。在农村,大部分青年婚后与公婆一起生活。但许多家庭存在着代际关系错位的问题,尊老不足、爱子有余就是具体表现。往往一家人在照顾小孩的问题上产生分歧,过于关注小孩但不重视老人的需求,引发亲子之间的冲突。
(一)历史原因。中国社会经历了漫长的封建时期,封建思想在一些人的头脑中根深蒂固,尤其在农村,大男子主义、男尊女卑等封建意识还有滋生的土壤,并且直接影响婚姻家庭。由于农村的传统生活习惯,青年人结婚后基本都和公婆一起生活,长时间生活在一起,由于鸡毛蒜皮的小事也会引发冲突。
(二)社会原因。改革开放以来,农村产生了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城市的快速发展,为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了就业机会,从而造就了农民工这样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的劳务收入已经成为农村、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农民工逐步脱离了世代依存的土地,但由于各种社会的、历史的原因,还不能完全融入城市,在这样一种不稳定的状态下,农民工群体的离婚率正在逐年上升。农民工婚姻家庭的快速解体,不仅给家庭成员带来不幸,也随之带来了一系列子女抚养、单亲家庭关爱缺失等社会问题,给社会的和谐稳定埋下隐患。
(三)法制建设方面的原因。我国法制建设是稳步发展,但是,还有相对不完善的地方。在婚姻家庭问题上,受道德约束的地方多,而受法律约束的少。新婚姻法尚不够完善,缺乏对婚姻善意一方有效的救济措施。
农民家庭中,对确因感情完全破裂而要求解除婚姻关系的也无可厚非,但是,婚姻的蒂结与解除不仅仅涉及夫妻本身,它还影响到其他家庭成员的生存状况,因此,建立广泛的婚姻保障机制,让暂时出现裂痕或仍有挽救余地的婚姻关系得到及时修复,帮助农民们渡过婚姻危险期,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应当从多方面采取措施,保障婚姻家庭,提高家庭和谐度。
(一)宣传和弘扬社会主义婚姻家庭观。充分发挥各媒体、社会团体、各单位的作用,加大力度宣传社会主义婚姻家庭观,要对市场经济大背景下的婚姻家庭观念进行积极地引导,大力开展一些弘扬家庭美德、良好道德的活动,倡导社会新风,创建和谐社会。
(二)普及法律知识,强化相关法律求助措施,加大维权力度。加强《婚姻法》、《妇女权益保障法》和《婚姻登记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宣传,要将这些法律法规纳入普法总体规划,要采取多种形式,让广大群众弄懂、弄通相关法律,提高维权意识,学会运用法律来保护自己。
高龄务农、疾病缠身困扰空巢老人 在石柱县三星乡,记者见到69岁的老农兰其中时,他正费力挥动锄头修整田坎,由于患有严重的冠心病和腰椎间盘突出症,老兰隔几分钟就要停下来休息一下。
2014年独子车祸过世后,本该颐养天年的兰其中,承担起养活一家人的重担,他一人捡了7户农民的土地来种,一年辛苦下来仅1万多元收入。“一大把年纪还在种地,也是没办法,不种地就没收入。自己辛苦点还可以为孙女负担学费、生活费,剩下的钱用来买药、治病。我和老伴每月有160元养老金,只有不住院,生活才能勉强维持。”兰其中说。
子女外出务工无法承担赡养责任,“老而自养”高龄务农的人目前不少。石柱县大歇镇黄山村76岁的村民冉岁兰总共种了两亩玉米地,她以前还种点水稻,但身体实在吃不消就放弃了。
冉岁兰5个子女长期在外打工,老人独居近10年。“比起别人自己还算幸运,我还有儿女,虽然不常回来,但可以打电话,村里有的独居老人连个打电话的人都没有。”她最怕生病没人管、没钱治。“去年6月,我在玉米地除草时,高血压犯了,直接倒在地上,幸亏过路人把我送到卫生院,输了3天液。”
疾病缠身是不少高龄空巢老人面临的共同问题。开县五通村黄桂淑老人笑称自己是“开药店”的,因为患有各种慢性病,家里备了10多种药品。
黄桂淑今年75岁,她说今年差点死了两次。“今年正月十五刚起床,冠心病犯了,整个人天旋地转,我拼命爬到门口,喊邻居帮忙,才把我送到乡卫生院。但我没有人照料,卫生院护士人手也不够,就不准我住院。开药后,就要我回家。”
在开县临江镇齐圣村,村党支部书记熊尚兵说,村里老人本应靠子女供养,但子女们又要抚养下一代,经济负担非常重。而且年轻人大多在外打工,对老人日常生活根本没法照料。辛劳一辈子的空巢老人遭遇着“养儿难防老”的尴尬。
“养儿防老”受冲击,市场养老难“补台” 记者在重庆石柱、开县、涪陵、南川等地,走访近百位高龄空巢村民发现,随着农村大量劳动力外流,传统的“养儿防老”作用受到冲击,家庭赡养功能弱化。
在开县关面乡小园村,近年来发展美丽乡村,许多农民住进新房,生活有了很大改善。80岁农民熊朝寿的3个儿子都搬进新村,自己却在1公里外用塑料搭起简易窝棚,独自生活。
家里建起新房,为啥还独居?熊朝寿的回答让人意外:“儿子们都打工去了,家里一个人都没有,我不能守着空房子过活呀。新村离田土比较远,我人老了,爬坡上坎不得行,只有搭个棚子,在附近种点玉米、马铃薯,把生活维持住。”
“我们村独居的‘空巢老人’超过110人,老人们居住分散,他们一天到晚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小园村支部书记陈仁明说,以前在村里,除了靠子女养老之外,村民也有相互扶持、邻里互助的传统,现在农村人口流失,传统社会关系也在淡薄,老人想要买点药、送点粮食,村里人都是不给钱不帮忙。
一方面,传统养儿防老、互助式养老难以应对农村日益沉重的养老需求;另一方面,作为补充的市场化养老体系发展难度很大。在重庆南川区,全区60岁以上老龄人口超过12万人,老龄化率达到17%,其中仅农村空巢老人就有8500多人。据统计,南川区市场化养老院有床位1600多张,但空置率接近40%。
“一边是养老床位空置率高,另一边大量农村老人有养老需求,住不进养老院,反差的背后是高企的养老成本、传统居家养老观念,使大多数农村高龄老人很难进入市场化养老体系中。”南川区民政局局长杨兴明说,区里新增一张床位,平均成本要9万元左右,养老消费价格偏高。老人住养老院,月平均花费1200元左右,这对很多农民而言,价格难以接受。
“在很多地方,养老产业炒得热,但其实尚未找到商业盈利模式,而且很多农村老人觉得,有子女还到养老院去,是件丢人的事。”杨兴明说,区里5家民办养老院全在城区,乡镇一级都没有,更别说办到村里。为降低市场化养老成本,政府每个床位补贴5000元,但吸引力仍然不足,每年补贴资金花都花不出去。
关键词 农村防雷工作;现状;落后原因;对策
中图分类号 S16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01-0398-02
雷电是一种大气自然现象,雷电是带电的云层间或带电的云层对大地之间迅猛放电过程,产生强烈的闪光并伴随巨大声响的天气现象,雷电不仅发生频率高,且年年都有发生。雷电灾害是中国十大自然灾害之一,气象部门对最近10年的雷电数据统计分析显示,雷电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大多发生在城市,而90%的人身伤亡发生在农村。农村成为雷击事件高发区,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深入,必须加强开展农村防雷减灾工作,保证农民生命安全。配电、通讯、电器等迅速普及而大都没有采取防雷措施,成为农村防雷新的安全隐患。
1 农村防雷工作现状
通过对农村雷击事故调查分析,农村雷电灾害频发的原因主要有房屋无防雷装置、防雷知识缺乏。
1.1 建房屋前均未考虑雷击风险因素
由于经济、认识不足等原因,农村建房一般都没有进行雷电风险评估,对所建房屋的选址具有一定的随意性,常常把房屋选在易遭雷击的山上或地下富含矿物、地下水丰富的雷击高发区域,造成安全隐患。
1.2 房屋没有防直击雷措施
农村的房屋主要是砖瓦结构,新建房屋虽然基本上是钢筋混凝土结构,但大多数均没有考虑雷电防护问题,没有安装基本的防直击雷措施(避雷带、避雷针)和接地网,根本起不到直击雷防护作用[1]。
1.3 进入房屋的线路无防雷措施
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居民楼越盖越高,家用电器也越来越多,但是由于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不足,有线电视、家庭电源线、电话线等线缆都是由电线杆架空支撑的,没有特殊的防雷保护措施,而直接通过墙体进入室内,增加了农民住宅电器设备遭雷击的几率。
1.4 农民野外防雷意识淡薄
很多农村雷击事故都是在农民田间耕作或躲雨时发生的。野外作业的农民在雷雨到来之时找不到躲避雷伤害的建(构)物,从而增大了其遭受雷击的概率[2]。
2 农村防雷安全工作落后的原因
2.1 内在原因
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落后、农业生产模式及地理环境等现状造成农村雷灾隐患较大。资金缺乏导致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十分落后,建筑物防雷装置很少,信号防雷、电源防雷措施更是无处可寻,不能有效防范雷电灾害。农民受教育水平低也是造成农村雷电灾害的重要原因之一,在外劳作的农民遇到雷雨天气经常躲在大树下或小亭子里,而铁制农具的使用也容易导致雷击。多数农民以封建迷信思想解释雷电现象,而不是从科学角度解释,也不懂得雷电是可以防御的[3]。
2.2 外部原因
农村防雷减灾工作的硬件条件不足,技术支持、公共服务及组织管理能力弱,导致农村雷击灾害发生频繁。
2.2.1 农村缺乏防雷科普教育。受自身文化水平的限制,农民缺乏自我防护能力,防雷常识掌握较少。难以在农村进行集中的防雷知识宣传工作,受众对象相对较少,成了宣传普及的薄弱环节。
2.2.2 村民住宅的设计和建设未能认真执行防雷安全技术规范。农村防雷工作投入较少,农村建筑物几乎没有防雷装置。为节约资金,民房大都由农民自行建设,未经过正规设计、标准化施工、技术评价和质量检测。各种线路纵横交错,屋顶随意安装蓄水箱、太阳能、空调室外机等,在无有效的防雷措施的条件下,极易发生雷电灾害。
2.2.3 农村的公共设施大多不符合防雷要求。农村电力、电信等基础设施建设未达到防雷标准。低空纵横交织,强电弱电线路缠绕,远距离架空入户,保险丝擅自换成铜丝等现象普遍存在,导致家用电器损坏和火灾事故发生。架空,又无雷电防护措施,是雷电感应的主要通道。据调查,多数雷击灾害就是雷电流通过这种线路入室后引起的[4]。
2.2.4 对农村地区防雷减灾的重视程度不够。由于经济原因,防雷技术服务的专业队伍未能在广大的农村地区组建,没有制定防雷减灾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缺乏适应农村需求的物美价廉的防雷产品。
3 对策
3.1 增强农民防雷意识
加强对农民的宣传教育,引导农民破除迷信思想,认识到雷电的危害。在修建房屋时要进行合理规划,避开地下有金属矿藏的地区、河沙与山石交界或水田与山石交界地区,处于上升气流迎风面的地区等易遭受雷击的区域;居民楼的兴建应尽量远离电力系统的高压输电线路,根据输电线路的电压和当地的地形条件确定其最适远离距离。
3.2 增加避雷设施
可以选择经济实用的短针加避雷带。建房时将房屋预制板的钢筋焊接在一起,用扁钢将每一块预制板相连,最后从2个屋角引下与接地极焊接。可用2 m的镀锌圆钢接地极,离房屋外墙1 m左右,每隔4 m打1根到土里,然后用镀锌扁钢焊接在一起构成接地体。接地体上端覆盖0.8 m以上的土屋以保证安全。金属门窗要与接地体用钢筋焊接,以防止外界有雷雨急对流天气[5]。
3.3 增加电线的防雷设施
受各种因素的限制,农村的外线入户不可能采用地埋走线。可以在入户前的最后一根电杆上将绝缘子铁脚接地,以它的冲击闪络放电电压,泄放过高的雷电电压,起到保护的作用[6]。
3.4 加强电器防雷措施
如果没有有效的防护措施,在遇到雷雨天气时应将电源与天线插头拔下,最好不要收看电视。对于屋顶安装的水箱、热水器等设备的房屋,必须做好防雷处理,可以将其金属外壳与房屋避雷带作等采用焊接的方式进行电位连接,同时要求焊接点保持在2点以上,而且雷雨天气时禁止使用。
4 结语
导致农村雷击事件频发的根本原因是农村防雷观念的淡薄和防雷管理的不到位,其根源是农村防雷基础设施单薄和缺乏防雷宣传教育。气象部门应进一步提高雷电预警预报的准确率,使农民提前做好雷电防护工作,在雷雨天气时不到野外劳作。加大宣传力度,普及防雷知识,推广实用防雷技术,从而提高农民的防雷意识、防灾避险与自救能力,减少农村雷灾损失。
5 参考文献
[1] 梅卫群,江燕如.建筑防雷工程与设计[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8.
[2] 广东防雷网.中国科协第十一届年防雷减灾访谈记录[EB/OL].(2009-09-01)[2011-12-01].http//gdfl.省略/2007ZHENG WU/2009-0901.htm.
[3] 庄涣斌,林娜.粤东地区农村防雷的现状与对策[J].汕头科技,2009(2):61-64.
[4] 董德文,申红石.农村防雷的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J].硅谷,2009(1):192.
[关键词] 农村土地流转 现状 问题 对策 农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 F30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4)04-0015-01
农村土地流转是指不改变土地所有权性质,不改变土地农业用途的条件下,农户有权利将土地承包经营权转让给受让方,或是利用转包、出租、互换、入股的方式,流转给受让方。越来越多的农民利用土地流转的方式来改变家庭生产效率低的问题。针对此情况,国家也先后通过颁发《农村土地承包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对农村土地的流转进行管理。
一、农村土地流转的现状
由于自身发展的需要以及政府的大力支持与鼓励,农村土地流转数量逐步攀升,规模不断扩大,流转形式也更加丰富,释放了土地使用权的同时,也提高了土地利用率。以下是现阶段土地流转的现状:
1.土地流转集中在个体农户间
由于农村市场的封闭,土地流转还没有办法按照市场需求来实行,再加上农业投资的低回报率等因素的制约,农业投资还不活跃,土地流转也仅仅是局限在个体农户小规模的交易中。另外,由于城市经济发展,农民拥有其他就业渠道,对于土地的依赖程度降低,因此土地流转没有一个较强的动力。
2.土地流转过程中容易形成纠纷
土地流转集中在农民间,在转让过程中相应的合同、手续往往存在较多的问题。近年来农业经济效率的提高,造成一些出让方农民单方面终止合同,使受让方蒙受重大损失,所以纠纷不断。另一方面,受让方由于缺乏科学种植的经验,往往造成土地破坏,土地质量下降,这些也阻碍了土地流转的正常实行。
3.土地价格评估偏低
对于土地价格的评估要从土地质量、土地开发程度等方面进行专业地分析,而现行土地流转中的定价主观性较强、随意性较大。缺乏科学的管理规范和合理的定价体系,很难保证交易双方的利益达到平衡。
二、农村土地流转的问题
根据我国土地制度的要求,以及现有的土地风格模式,使得农村土地流转存在一系列的问题:
1.农村土地权属边界比较模糊
根据现行的法律规定,我国农村土地是归“集体”所有的,农民是按户拥有土地的经营权,并且农民能转让这个经营权。但对于“集体”的解释是不明确的,包括社区合作组织、居民自治组织、党支部等都有土地权属,从而很容易引起权利的纷争。
2.土地流转形式无序、散乱
由于土地流转集中在个体农户间,土地流转信息也较为闭塞,无法确定信息的准确性和高效性,因此,无法做到土地较大规模的聚集。个体农户间很难主动接触到大的农户或集团,出租或是转让几亩田地这样的小规模流转更是比较困难;而大的农户也不愿意花费大量的精力来与小型的个体农户进行谈判。虽然,政府在土地流转方面一直做着中介组织的工作,但往往运作起来缺乏秩序,效率也不高。因此,较为落后的农业信息和无序的中介活动也严重阻碍了农业土地流转。
3.土地流转影响农民生活保障
由于我国的社会保障还不能覆盖全部的农村区域,农户将土地转让后将会面对没有基本生活保障的问题。特别是在通过土地流转收益不高的情况下,大多个体农户会选择保留原有土地,哪怕让土地闲置下来。在一些经济发展较为落后的村庄,这种情况较为普遍。作为个体农户,他们非农业就业机会本身就较少,又没有较好的社会保障制度,他们大多会选择保留现有土地。
4.土地流转影响粮食生产
虽然《土地管理法》明确规定农用地的流转不能改变农业用途,仍有很多土地被用来旅游开发、建立鱼塘、圈养牲畜等。另外,一些土地为了能实现增值,过度开发,农药滥用,不仅破坏了生态环境,还是粮食安全受到严重威胁,产量和质量良方面的情况都很危急。
三、农村土地流转问题的对策
介绍了影响农村土地流转方面的一些因素,下面是根据这些因素做出的思考,希望从中找到解决的方法:
1.保障土地流转合法利益
从资源、环境、生态等方面关注土地流转后的土地发展,保障农业土地安全,让农民对于土地流转放心。另外,针对土地产权关系,提供法律和制度上的保障。维护农民产权利益,从土地的产权属性、功能属性、供求关系三个方面入手,保障农民实现土地流转的合法利益。
2.建立、完善土地流转中介组织
不管是针对农村土地流转在私人利益方面的要求,还是针对土地流转带来的资源、环境、政治等方面的利益述求,都要求建立土地流转制度,并在实践中完善。建立土地流转制度,不能忽视土地流转中介组织的建设。建立一个高效的中介组织,加速农业信息化,为土地流转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帮助土地流转市场化、组织化,这是土地流转制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3.建立完整的社会保障体制
建立完整的社会保障体制,结合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的具体情况,将社会保障覆盖到全部的农村地区。在保障农民的日常生活的同时,鼓励农村发展。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同时也推动了土地流转制度的快速运行,加速农业规模化大发展。
4.加强对农用土地的监管
为了保障流转土地的农业用途,需要加强政府的监管力度,明确受让方的责任和惩罚标准。对于一些过度开采、耕种的行为要进行教育、劝导,增强农户、企业对于环境保护、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并严格监管。
四、土地流转对农业发展的影响
金沙县安底镇老场村、桃园村是贵州省国土厅高标农田整治项目,通过集中整治,彻底打乱了原有的土地面貌和地界,我中心抓住这一机遇,通过多种渠道联系涉农企业入驻,目前已有贵州省省级育苗企业金沙源隆林业专业合作社、金沙奇强蔬菜专业合作社和金沙太子参种植专业合作社在此地落户,从2013年起三个企业在这里集中流转土地2000余亩,农户获土地流转费140余万元,务工收入200余万元,企业创收近千万元,实现了农民在家门口就能就业创收,一方面解决了农民家里老人孩子无人照看的的现状,另一方面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案列。
总结
农村土地转让是农村农业发展中重要的一环,改变原有个体农户小规模的落后生产方式,集中土地进行工业化、先进的管理,将会是今后农业发展的大趋势。结合现有的土地流转现状和问题进行分析,找到解决方法。然后,通过政府、企业、农户各方面的努力,解决现有的农业问题,展现出作为一个农业大国的优势。
参考文献
[1]包宗顺.农村土地流转的区域差异与影响因素--以江苏省为例[J].中国农村经济,2009(4)
[2]李长健.农村土地流转国内外研究综述与展望[J].广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0(4)
关键词:农村教育;幼儿教育;教学现状;教学方法
引言:
农村地区教育教学工作一直是我国教育的薄弱环节,不仅是因为其本身的教学设施与教学资源的落后与匮乏,影响了教师的教学能力与教学素质;同时虽然农村对教育的重视程度有所提高,但是因为学生的家庭经济原因与学习成绩原因而造成的生源流失情况依然很严重。因此做好启蒙教育工作,培养幼儿的学习习惯与提升幼儿的学习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对此如何高效地开展农村幼儿教育教学工作,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将是现代农村幼儿教育成果的关键。
1农村幼儿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1乡村幼儿园教师资源少:
由于农村教育教学环境与社会经济环境的影响,使得农村幼儿教育的教师资源少,且没有更多的教师资源进行更新换代,导致农村幼儿教师一方面教学压力大、教学任务重;同时教师自身的教学设计与管理能力弱,无法提供更加全面、有效、科学、系统的幼儿教学指导,严重影响了幼儿教育的整体质量。
1.2农村幼儿教学教具资源少:
农村幼儿教育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学校所保有的教学器具以及教学资源陈旧。一方面是幼儿难以接受到更加现代化、多样化的幼儿教学资源;另一方面是教师对新的教学方法、教学资源的管理控制能力弱,影响了现代化的教学资源利用效率。同时不健康的教学器具更容易渗透到农村幼儿教学环境中,对幼儿产生严重的影响。
1.3农村幼儿教育过程容易受到地方文化影响:
农村地区一般具有一定的封闭性与落后性,使得农村环境尤其是民俗环境对教育教学活动带来了多方面的影响。尤其是少数民族文化与民族意识对幼儿的认知习惯与日常行为准则具有显著影响。同时地方文化意识对幼儿教育的重视程度与认知深度也会影响其对幼儿教育的关注度与投入度,进行对幼儿教学质量与教学情境产生多方面作用[1]。
1.4幼儿语言表达能力有限,小班小朋友基本听不懂普通话:
幼儿本身就需要接受语言表达能力的引导与培训,加之农村地区主要是以方言来进行语言交流与日常对话,其中还夹杂着部分少数民族语言,使得幼儿对普通话的发音与听力具有一定的障碍,一方面影响了幼儿接受更加标准化的语言培训,同时也增强了幼儿教师的教学难度,促使幼儿园需要在语言习惯与语言标准教育方面投入更多的教学精力与活动安排。
2提高农村幼儿教育教学质量的措施与对策
2.1强化农村幼儿素质教育理念,做好幼儿教育规划与管理:
为了做好农村幼儿教育教学工作,首先应该强化农村幼儿素质教育理念。一方面应该提高农村社会对幼儿教育的重视程度,提高家长对幼儿教育方面的投入;另一方面制定好农村幼儿教育教学计划,将农村幼儿教育过程化、系统化、考核化,进而实现农村幼儿教育标准化与科学化,使得农村幼儿教学过程有规划、有方向、有目标。
2.2加强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培训,优化教师的教学综合素质:
加强对农村幼儿教师的教学培训,优化教师在幼儿教育过程中的组织与管理能力。不仅需要提高教师对现代幼儿教育方法以及教育理念地掌握与拓展,还应该提升教师对农村幼儿教学活动的设计与创新能力,提升教师对幼儿教学情境的创设与管理能力。此外还应该做好教师的薪酬制度设计,进而激发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同时也有利于引进一些新的教师资源[2]。
2.3巧用民族文化习俗与农村社会环境因素,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在组织农村幼儿教育教学时,教师还应该巧用当地民族文化习俗与农村社会环境因素,使得幼儿教育与农村环境结合起来,避免幼儿教育与社会实践之间脱节,影响幼儿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性与有效性。同时利用好民族文化习俗可以有效地做好民族文化传承,保障少数民俗文化精神与文化形式可以在幼儿教育中生根发芽,优化幼儿教育的整体质量。
2.4加强对幼儿表达能力地培养,重点做好幼儿普通话的教学培训:
在幼儿教育教学中,教师首先应该强化对学生普通话基础发音与表达习惯的培养,尤其是应该帮助幼儿掌握正确的词汇表达与口语发音。主要可以通过营造普通话的教学语言环境与口语表达实践来进行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培训,提升幼儿语言兴趣与学习热情,促使学生养成更加标准的语言习惯,实现幼儿教育的标准性与辅导性[3]。结束语农村幼儿教育是农村系统教育的起始阶段,也是培养学生学习习惯与认知能力的关键节点,因此一方面应该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制定幼儿教育教学目标、优化幼儿教育过程;另一方面做好幼儿普通话教育、民族民俗文化教育、日常生活习惯与认知习惯教育。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好农村幼儿教学工作,提升农村幼儿教育的综合质量。
参考文献
[1]钟柳《农村幼儿园教育现状与对策分析》[J]未来英才,2016(16)270-270
[2]谭凤《新时期农村幼儿教育现状及发展对策分析》[J]中华少年科学家,2016(27)
一、农村住户调查概论
(一)农村住户调查的含义与意义
农村住户调查是统计调查的一个方面,是农村统计调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以农村家庭为调查对象,以其家庭的生产、收入、消费、积累为主要内容的一项综合的社会经济调查。
农村住户调查的目的是通过对农村居民家庭各种来源的收入和各种项目的支出资料的收集,来反映农村居民物质和文化生活、农村社区、农村产业结构及农村经济等变化情况,第一手原始收支台帐资料在监测农村贫困状况、农村小康实现建设及农业现代化进程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为各级党政领导研究农村经济问题,制定农村经济政策,指导农村经济工作,编制国民经济计划提供依据提供了翔实的基础依据。
(二)农村住户调查资料来源
农村住户调查涉及的范围很广,内容十分丰富,包括生产、生活、消费、交换等诸多环节,它的资料来源主要是依赖我们抽中记帐户所登记的现金收支帐和实物收支帐以及对记帐户进行的一次性访问调查,即俗称的“两帐一表”。现金帐天天记,实行收付实现制;实物帐季度记,包括农畜产品、自产自消、家庭各种实物往来等;一次性调查表年末记,包括农村社区和农户家庭基本情况等。
(三)农民人均纯收入统计口径及其计算方法
农民人均纯收入包括农村住户当年从各个来源得到的总收入相应的扣除所发生的费用后的收入总和。按人口平均的纯收入水平,反映的是一个地区或一个农户农村居民的平均收入水平。计算方法:
纯收入=总收入—家庭经营费用支出—税费支出—生产性固定资产折旧—赠送农村外部亲友支出
从公式可以看出,农民人均纯收入包括其日常生活消费支出和购置生产性固定资产支出,了解到这一点就会对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概念有一个更新的认识。
二、全区农村住户调查网点现状
农村住户调查属于典型的抽样调查,网点代表性的高低是影响农民人均纯收入数据质量的关键。因此,选好、巩固好、维护好农村住户调查网点就显得十分重要。目前,我区农村住户调查网点的现状主要表现:
(一)网点代表性一般。
1、从地域看住户调查网点代表性
我区被省局抽中6镇作为调查点,抽中率达86%,分别分布在塔山镇耿集村、汴塘镇汴东村、*镇泉东村、江庄镇大路村、大吴镇湖里村、青山泉镇姚庄村,共拥有耕地286.5亩。其中:可以开展农田水利灌溉的仅耿集、湖里两村计67.6亩,占抽中点全部耕地的23.6%。整体农业基础较为脆弱,基本体现了我区农业生产布局的现状。
2、从抽中户数和人口规模看住户调查网点代表性
据住户调查基础资料提供:我区农村住户调查网点中常记帐户总计60户,常住人口245人,其所在全区农村总户数和农村人口中的比重分别为0.06%和0.07%,其中整半劳动力194人,在校学生56人,扣除在校生实际有条件从业劳动力仅155人,劳养比为1:1.58。劳动力文化程度普遍不高,以初中文化水平居多,占105人,占从业劳动力比例为68%。虽然抽样调查理论上符合省调查方案要求,但是实际上这一比重明显有些偏低,代表性不强。详见表一:
3、从收入渠道看住户调查网点的代表性
从工资性渠道获得收入的就业人口为87人,其中本地从业52人,外出从业35人,从业多在制造、建筑、三产服务和煤矿采掘等领域,工种苦脏累,待遇相对较低,但是相对于家庭经营其收入相对稳定。
从近年农民纯收入内部构成看,一是工资性收入对我区农民人均纯收入的贡献呈逐年持续稳定加重态势。2007年占农民纯收入的比重是55.3%,这说明我区近年大力实行招商引资工业兴区社会成效显著,为我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地转移提供了广阔的就业领域;二是通过政府部门对外出就业的宣传引导和培训,我区外出务工也逐年增多,住户调查网点中外出从业人员占其总人口比重为14.3%,劳动部门资料显示07年我区农村外出从业人员达6.05万人,占总人口比重16.8%,二者比重悬殊不大,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农村家庭经营属于小生产单位,规模小,科技含量低,增收能力不强,再加上由于自身小农生产上的局限,对技术和市场信息把握不准,碰上自然灾害和市场突变,自身规避自然灾害和市场风险的能力欠佳,经营上的季节性、随意性和风险波动性的因素较大。因此,相对于外出务工收入此块为农增收力度薄弱。扣除家庭常规种植,我区住户调查网点中自营性家庭经营19户,其中加工业5户,运输业3户,批零贸易业5户,养殖业6户,占全体抽中户32%,所占比例不是太低,但普遍存在经营规模小、小型家庭作坊式加工业多,增加值不高等情况,与我区农民家庭经营现状相符合。
(二)网点记帐业务相对成熟
我区此轮调查网点在05年开始记帐,至今已经将近4年,有些网点在区划前就有过记帐经历,对此项调查工作应该不陌生,但是由于受记帐任务琐碎和记帐补贴低的影响,记帐户存在消极应付心理,不重视,不愿记帐,少记、漏记现象经常发生,直接影响住户调查数据质量。
三、存在的问题
(一)调查规模偏小。我区农调样本户仅60户,其他县(市)100户,在小规模样本里偶然因素影响较大。一是农村居民家庭经营以及从业存在的季节性、随意性因素和生活消费上像住房、医疗消费等存在的很大偶然性因素,容易造成个别指标有时忽高忽低;二是调查样本户中除去种植业,60户的家庭经营内容有所不同,有些客观原因引起的中途换户,造成农村居民家庭生产的收入、支出数据难以连续,影响抽样调查的代表性。
(二)宣传培训不够。目前,社会上对“统计”知之甚少,不看重统计工作以及统计从业人员,群众对农民人均纯收入概念及其统计口径不了解,主观上认识不够,往往认为“纯收入”就是纯而又纯的收入,是年末“盘点”存进银行的收入。每年的记帐培训只是到村级辅助调查员,对记帐户没有列入年培训计划。
(三)经费缺乏。我区记帐户每月记帐补贴仅10元,辅调员50元,相对周边县偏低。记帐工作繁琐,记帐补贴待遇低,很难调动其记帐积极性,记帐户配合程度差,辅调员工作不积极,记帐质量缺乏有效保证。
四、几点建议
(一)进一步加大对住户调查的宣传培训力度
让“统计”二字深入人心,扩大群众重视意识。首先,必须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让全社会重视统计,让群众了解统计;其次,业务培训继续向基层记帐户推进,只有具体涉及统计调查的相关单位自身熟知统计调查业务,才能更好的从源头上把握统计调查数据质量。三是各级政府应适当提高统计从业人员待遇,从政治上、生活上关心他们,进一步增强其工作积极性。
(二)加强对调查数据进行科学合理评估
调查是一项基础性工作。调查上来的数据的真实性,必须正确对待,不能遮掩回避。全区60户的调查规模,难免由于农村居民经营和从业上存在的随意性和部分生活消费上很大的偶然性,造成数据时高时低,影响指标代表性,再加上外出从业人群收支少记、漏记、难记等因素。因此,针对调查汇总数据进行符合事实的科学合理的综合评估是目前统计调查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三)增强同记帐户感情交流
农村住户调查需要同调查户的感情交流,这是农村住户调查工作特殊性的必然要求。在老百姓身边,只要你俯下身子,实实在在的去宣传和工作,朴实的农民朋友会给你深情的回报。
关键词:农村小学德育现状;对策
小学阶段处于人的发展基础阶段。儿童的品德行为处在“质”的变化过程中,由低级向高级发展,可塑性强。小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不仅是现代精神文明体现,也决定着我国未来的社会面貌和民族精神。当今世界的竞争是科学技术的竞争和民族素质的竞争,德育具有重要的奠基意义。一些国外腐朽的人生观和生活方式悄然渗入儿童的思想,社会上黄赌毒的泛滥都对小学生的思想构成严重的威胁,独生子女以自我为中心的自私行为的养成,农村留守孩问题行为的产生,致使德育工作有具有紧迫性。
1 小学德育的现状及形成原因
近年来农村小学的德育工作得到了改善和加强,但农村小学德育工作还存在许多问题。大多数学校重智育轻德育,重形式轻效果,重校内轻校外,重灌输轻导行的情况依然存在。以致学校育人观念淡化,德育工作弱化,学生道德素质退化。导致一些小学生是非不明,善恶不分,不思进取,贪图享受,厌学逃学,进出娱乐场所,盗窃斗欧,违纪违法事件时有发生。出现这些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学校教育中心偏离,德育工作弱化。多年来,农村小学教师一直无法走出应试教育怪圈,学生成绩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老师的晋级加薪。于是,“不管黑猫白猫,考得高分是好猫”。由于应试教育,德育时间和空间受到挤压。这是学校德育工作弱化的根本原因。一些学校的品德教育课形同虚设,长期被挪作它用。有些学校上品德课也是走走过场,没有专门的品德教师。二是教育方法陈旧。普通的思想品德教育限于每周一节的思想品德课、晨间活动、班会等,形式单一,学生缺乏兴趣,缺少实践活动,例如:参观示范田、访问爱国教育基地等。学生课业负担过重,教师追求分数,也是阻碍德育进行的重要原因。三是社会道德失范和周边环境失调。社会导向的模糊和新的价值观念以及复杂的社会情况影响了青少年学生的价值取向,西方腐朽没落的生活观念的渗入和社会消极现象的存在给青少年学生的成长带来了消极影响。同时,学校周边的环境与学校育人要求不协调,录象室、桌球室、游戏机室、网吧摊点遍布。所有这些,无疑对涉世不深,自控力差,易受暗示的青少年学生产生诱惑和影响,这也是青少年学生违法犯罪的诱因。五是家庭教育缺失。大多数青少年品行不良、违法犯罪与家庭教育失有很大关系:一种情况是单亲家庭。家庭破裂的孩子得不到亲情温暖和应有的管束,容易受坏人的引诱和利用,进而走向邪路;二种情况是部分家长溺爱子女。家长满足孩子各种要求,使孩子从小养成自私、任性、好逸恶劳的不良习惯;三种情况是部分家长言行不检点。家长对社会怨气多,沉缅于赌博和声色犬马,对学生负面影响很大;四种情况是隔代管理。外出打工经商的学生家长把子女大交给其祖父母、外祖父母代管或托亲朋照看,这些“留守少年”离开了父母的教养,失去了应有的管束和控制,难免不良风气侵蚀。
2 改变农村小学德育现状对策
一是学校确保德育主导地位。面对日益复杂的社会形势,学校领导和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应该从提高民族素质,事关国家安危的高度来认识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性,不断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更加自觉地把学校德育工作放到“以德治国”、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突出位置。使德育为首、育人为本在全体教育工作者的思想上定位,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公识。同时,确立正确的教育理念,遵循教育规律,采取切实措施,坚决扭转重智育轻德育,“一手硬、一手软”的不良倾向。二是彻底摆脱应试教育束缚。在为学生“减负”的同时也要为教师“减负”。据调查,在农村小学教师中由于担心教学质量而整日吃不好睡不香者大有人在,尤以45岁左右中年教师最为突出。此外,在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中由于工作压力大,家庭负担重,个人收入有限,他们往往感到身心疲惫。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在农村中小学教师身上大力弘扬人文精神,落实人文关怀,不遗余力地为他们减轻工作压力,消除心理障碍,为全面推行素质教育铺平道路。学校对教师的评价方面要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把政治理论水平、育人效果、师德作为衡量教师的重要内容,而不是单一凭分数论高低。三是增强德育工作的实效。要增强德育实效,首先观念要更新,方法要创新,要坚决摈弃赶时髦的应景教育、形式主义的花拳绣腿、教条主义的空洞说教。要根据不同对象设置教育目标,分层施教,层次递进,避免“一刀切”。充分利用德育资源配合教育教学,组织好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走向社会,体验生活,陶冶情操。教师在学生管理中坚持民主原则,多对话,多交流,少批评,少训斥,以情动人,以理服人,为人师表,使说服教育和自我教育相结合。充分发挥课外活动优势,把德育观念、德育要求、道德标准融化在具体生动有趣的活动中。四是健全德育科研和督导评估机制。每学期组织一两次大型德育观摩和交流活动,抓好典型,以点带面。建立竞争机制。对“德育先进学校”采取年度考核制,取消德育先进学校终生制。同时,学校也要相应制定德育工作评估方案,细化内容,强化督导,严格考评,考评结果要与教师评优、晋升、奖励挂钩。对德育工作成绩显著的学校和教师要给予表彰奖励。五是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经常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爱家乡、爱学校教育。引导学生共同为搞好校园文化建设出力。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熏陶,提高素质。把学校真正办成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人才的基地。六是加强与家庭沟通联系。通过家访让学校德育走入家庭。学校发动教师定期进行家访活动,使学校的教育要求为学生家长所了解。除了班主任的家访之外,学校还应定期召开家长会和向家庭发放各种宣传资料,学校少先队也加强宣传力度,利用校外墙报、广播的宣传媒体向家长和社会宣传教育知识。
当前,农村小学德育工作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关注农村的小学德育教育,关爱农村的孩子们,努力探索并正确把握新时期学校德育工作的特点和规律,明晰思路,科学决策,把学校德育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农村小学德育工作的现状分析和对策思考》
摘 要:近年来,随着物价的逐年上涨,农村百姓为满足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加之城市化发展进程,大批农民进城务工,由于自身条件限制他们无法将其子女带入城市,由此产生了一个弱势群体――农村留守儿童。如今,留守儿童的生存与教育状况,已经成为一个社会问题。本文通过深入甘肃省部分农村小学实地调查留守儿童的教育现状和问题,并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具体分析其存在的原因。
关键词:留守儿童;教育;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4-136-01
伴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西部农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教育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教育存在的不足及所面临的许多问题和困难。近年来,随着物价的逐年上涨,农村百姓为满足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加之城市化发展进程,大批农民进城务工,由于自身条件限制他们无法将其子女带入城市,由此产生了一个弱势群体――农村留守儿童。如今,由于家庭教育的缺失致使农村留守儿童问题逐渐凸显,而留守儿童的教育状况,已经成为全社会倍受关注的焦点问题。那么,在我国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的教育现状又是怎么的呢?笔者通过调查了解,谈以下几点:
一、学校现状
通过近五年的灾后重建工作,当地农村教育的基础设施建设已日趋完善,受各方援助,如今的陇南各县学校,教室教具配备基本充足,计算机教室,图书,体育器材,多媒体教室,各学科仪器可谓是应有尽有,加之近年来各项优惠政策的落实,学生食宿得到了最大保障。但是教师队伍的数量和质量严重不足,首先是优秀教师不愿意进来,农村学校有相当一部分教师是民办转公办或村聘教师,学历不合格,没有经过正规的师范教育,凭经验施教,观念落后、教法陈旧,甚至胡乱施教,误人子弟。在笔者所在的县区,曾经就出现过好多闹出笑话的老教师,如把平行四边形说成是“扯边形”的,还有分不清“末”与“未”两个形近字,在教授解方程时,把“未知数”说成是“末知数”。其次是部分农村教师因为方方面面的原因,缺乏工作责任心,在平时的工作中马马虎虎,粗心大意,更谈不上创新与教学研究了。最后由于学校给教师提供外出学习培训、交流的机会特别少,多数教师不能进行专业的进修与学习,没有新的教学理念,运用不了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跟不上新形式下的教学改革,导致教育科研和教学创新的步伐永远带后。
二、家庭现状
在西部农村地区,由于家长大多是农民,思想观念落后,加之文化水平又不高,平时为了忙于挣钱,照顾老人,对于子女的学习状况漠不关心。笔者记得在一次走访过程中就发现,当问及其子女的学习情况及要校表现时,父母竟然连自己的孩子上几年级都不知道,至于学习情况,就更谈不上了。有部分家长虽然平时也想去辅导自己孩子的学习,但是往往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因为,现在子女所学的课程,基本上是没有能力进行专业指导的,大多家长总怕因为自己的误导害了孩子,所以在孩子的学习方面也是很少进行指导的。还有一些地理位置僻远,与外界社会极少联系的家长还普遍认同读书无用论,认为孩子在家劳动是天经地义的事,而送孩子去上学是一大损失,再加上受市场经济的影响,近年来,大学生就业整体状况不容乐观,这就更坚定了那些背负着很大债务供孩子读书家长的弃学信念,因为在他们眼里,既便是辛辛苦苦供孩子上完学,毕业后也很有可能无法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这对他们而言就会总担心这种较高的教育风险投资能否得到回报。特别是那些家庭比较困难而成绩又不好的孩子,大多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后,便纷纷外出打工,很少有坚持上高中的。另一方面由于灾后重建,导致物价极速上升,因为无法满足巨大的生活开支,所以,大量的农民纷纷涌进城市务工,成为我们所说的“农民工”,于是便出现了大量的“留守儿童”,他们则由其爷爷奶奶照顾。子女和家长长期的分离,在生活、学习等方面都受到影响,尤其是亲情缺失,使得留守子女的这一群体存在着巨大的心理创伤,性格也变得较为孤僻,在学习、生活中遇到困难时,不愿与老师交流、沟通;由于缺少家庭的约束,很多孩子学习成绩普遍偏低,厌学、逃学、甚至出现辍学。在笔者所在乡镇的中学,几乎每学期都有十几名学生因为各种原因离校外出的,大多连初二都不能读完,而在这些众多的辍学生中,笔者就发现,有近90%的学生都是父母在外地打工的留守儿童,甚至有好多学生离家出走都半年多了,家长都不曾知道。
三、社会现状
由于留守儿童是近些年在整个农村地区才出现的弱势群体,尽管国家在这方面做了很大努力,但是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整个社会由于物力,财力,人力等不足的原因还不能完全解决这些问题。加之社会上的一些不法商贩,在学校周围经营不正当的网吧,酒吧等,严重影响学校的正常教育教学秩序,这更使得一部分学生及早地离开校园。加之现代信息技术的普及,手机的使用已不再是大人们的专利,如今的校园,随处可见学生们三五成群聚在一起,不是在为了讨论学习而争得面红耳赤,而是在为了怎样玩转手机,如何尝试游戏争得不分高低。由于手机的便捷,这更让学生拥有了比进网吧玩电脑还方便的网络工具。尽管学校一再强调不准带手机进校园,可是往往越禁止,这种现象好像还越来越多。如今父母全在外地,大部分学生都为寄宿学生,带手机是为了方便与父母联系,这有错吗?一句话,问得老师半天也答不上来。的确,手机就是为了通信的方便,但如今飞速发展的信息科技,却让手机的功能变得异常强大。聊天,浏览网页,看电子书,打游戏……应有尽有。学校可谓是想尽了办法,但学生玩手机、泡网吧的现象却是屡禁不止。社会的不良影响,致使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已越来越严重。
[关键词]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对策
“十一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关键在农村,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以下简称*州)是一个农业经济地域,目前,*州的个别农村居民还尚未解决温饱问题。我国国情问题专家胡鞍钢指出:农村的问题,主要不在于资金的匮乏和物质资源的缺少,而在于知识的贫乏和人才的短缺。*州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关键是要充分开发当地的农村人力资源。本文在对*州农村人力资源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开发的基本对策。
一、*州农村人力资源的现状
*州位于湖南省的西部,总面积15462平方公里,是典型的老、少、边、穷地区,是全国14个贫困地区之一。*州辖吉首市、泸溪县、凤凰县、花垣县、保靖县、古丈县、永顺县、龙山县共1市7县。其农村人力资源现状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特征:
(一)农村人力资源总量丰富
农村人力资源是指农村人口总体所具备的能够从事社会经济活动的劳动能力的总和。据州统计局统计,2004年末,全自治州总人口266.6324万人,农业人口221.11万,农业人口占到了总人口的82.9%。可见*州农村人力资源在数量上是十分丰富的。
(二)农村人力资源综合素质较低
与*州农村人力资源丰富的数量相比,其综合素质是比较低的。主要表现为:第一,国民受教育程度低。据*省2005年统计年鉴的统计,2004年湖南省平均每万人口中在校学生数分别为:普通高等学校学生93.39人,中等学校学生792.62人,普通小学学生645.83人。而据*州2005年统计公报的数据,*州2004年平均每万人在校学生数,大学生为71人,中专生为62人,普通高中生为133人,初中生为548人,小学生为991人。这还是一个总体的比较,如果拿农村的人口进行比较,其差距会更加明显。第二,科技素质低,农民接受现代科技的能力不强,农业新技术、新品种难以在农村大范围推广。第三,观念落后,传统的自给自足、因循守旧的观念十分严重,不愿承担风险及接受新生事物。
(三)农村人力资源外流现象严重
由于*州地处老、少、边、穷地区,农村基础设施落后,农村生活环境不优越,农民生活水平长期比较低下。据湖南省2005年统计年鉴的统计,2004年湖南省农村居民平均每人纯收入为2837.76元,而*州仅为1600.78元,只占全省平均水平的56.4%。很多稍有知识和才能的人都不安心于农村本土生活,希望走出大山,纷纷流失到长三角、珠三角地区。这就使本来就较落后的*农村更缺乏智力的支撑。
(四)农村医疗卫生设施短缺
在*州农村,农村卫生工作人员和医疗设施不够充分,难以满足广大农民的医疗卫生和保健需要。据湖南省2005年统计年鉴的统计,2004年湖南省各市、州、县卫生工作人员与床位数,*州在各项指标上仅高于张家界市,居倒数第二。无论从人口数量还是土地面积,*州都要高于张家界市,因此实际上人均所享有的医疗卫生设施是不占优势的。在这种条件下,农民患了小病不能得到及时治疗,严重影响了农民的身体健康,因病致贫、因贫致病的恶性循环在农村地区比较普遍。
二、开发*州农村人力资源的基本思路与对策
人是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最有活力、最宝贵的资源。根据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教授哈比森的研究成果:“人力资源是构成各国财富的基础,资本与自然资源是被动的生产要素。只有人才是积累资本,开发自然资源,建立社会、经济和组织,并推动国家经济发展的能动力量。”可见,只有积极开发*州农村人力资源,才能有效地促进*州农村经济的发展。(一)把人力资源作为发展*的第一资源加以战略考虑
1986年以来,农业部对口定点扶持武陵山区的*自治州和湖北恩施自治州给予了一些倾斜政策。这一举措虽然在促进*州农村经济增长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是*州农村经济的发展步伐同其他地区的发展还是很不相称的,这就需要对此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长期以来,关于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缺乏足够的重视,*也不例外,而事实上只有解决农村人力资源开发问题,从而提高农民素质,才能有效解决农村问题。
长期以来,我们谈到人口往往只把它当作负担和“包袱”,而没有看到人力资源同时也是一种最重要的资源。不可否认,人口数量的确是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因素,但并不是决定因素。我国至今没有实现现代化的根本原因不在于过大的人口数量,而在于人口质量的低下。我国改革开放的实践也证明了发展最快的区域恰恰集中在沿海人口密度最高、人口素质最好的地区,如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因此,我们既要正视*州农村人口压力的现实,更要开发利用好其人力资源。只有将人力资源作为第一资源加以战略考虑,对人力资源进行有效的开发和利用,才能变人口“包袱”为社会财富,促进当地农村经济的腾飞。
(二)大力发展教育,提高*州农村人口素质
教育是人力资本投资中最重要的一项,它对经济发展和收入分配都有至关重要的影响,舒尔茨就认为“教育投资的增加会减少个人收入分配方面的不平等”。教育从两方面影响收入分配:一方面教育可以通过提高受教育者的素质和能力直接影响人们的收入水平。一个人受教育的程度与他的收入水平呈正相关关系。另一方面,现阶段教育资源的分配将会影响未来收入分配的状况。因此,大力发展*州农村教育,发挥教育向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辐射功能,将对*州农村经济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1.要大力发展农村地区的基础教育。地方各级政府要牢固树立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必须落实到义务教育上来的思想,要坚持将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扫除青壮年文盲作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努力提高农村总体人口的文化教育水平。要调整农村基础教育办学方向,在发展以基础教育为主的同时,增加农业生产技术的课程,加强对学生劳动技能的培养。基础教育的发展可以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大力利用国内及周边地区的各种有效资源进行。如鼓励东部省、市地区、县在*州的对口区、县建设农村寄宿制学校,进行联合办学等。
2.在基础教育得到改进的同时,以现有的*民族职业技术学院为基础,加强职业教育的发展。职业教育是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桥梁,是振兴农村经济的必由之路。对于那些由于各种原因而无法进入高等学校的农村孩子,可以充分创造条件,让他们有机会上技工学校、职业高中,加速知识更新,提高他们的劳动技能和适应知识经济发展要求的能力。同时,要充分利用职业学院的优势,一方面对留在土地上的农民开展农业科技知识的普及;另一方面对向城镇转移的富余劳动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
最后,要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地办好高等教育,在办好普通高等教育的同时,积极发展函授、业余、夜大等多种形式的高等教育。充分利用吉首大学的资源,发挥吉首大学的优势,培育大批自己的人才,形成一定规模的人才群体,为地方农村经济发展服务。
(三)积极引进人才,为农村经济服务
近年来,国家和地方政府虽然在吸引人才去基层、农村创业方面出台了一些相关政策,但政策的吸引力不够。这些政策多侧重于“限制”人才外流而较少“吸引”人才内流,这都不利于提高广大农村的经济发展水平。*州各级政府一方面要制定具体的奖励政策,鼓励本地区外出打工学习的人员学成后回家乡服务,既支持他们在家乡的企业工作,也鼓励他们自己创业,用他们学到的先进的技术服务于家乡的经济建设,从而带动周围的乡亲们共同致富。另一方面要制定一系列切实有效的政策,创造良好的生活、工作条件,引进一些农村经济发展中最急需的专业人才。引进人才是一项相对投入少,见效快的人力资本积累举措,这对人才紧缺的*州农村来说尤为重要。当地农民可以通过他们了解和掌握一些先进的理念和技术,从而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在引进人才的过程中,可以采取多种灵活有效的方法,如项目指导、合作研究等。在利用这些专业人才的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还应当为其配备自己的助手,近距离地学习,为造就农村本土的人才队伍作好准备。
(四)发展农村卫生保健事业,增强农民身体素质
关键词:农村;防雷;防御措施
中图分类号 P42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6)07-130-02
1 农村防雷的现状
农村的经济条件相对比较落后,几乎没有什么高层建筑,一些农村自建住宅往往成为空旷地区的制高点,就目前农村住房来看,绝大多数农用住房的选址比较随意,有的农户把房屋建在山上,有的建在地下富含矿物质的雷击高发区域,并且这些农村自建住宅绝大多数没有防雷设施,加之缺少政府等相关部门的指导监督,导致大多数房屋建设不科学,防雷设施常常被忽略。近年来,随着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及家电下乡的大量普及,越来越多的家用电器涌入农村,但是,这些电器设施往往没设防雷装置的保护,甚至连最基本的接地都没有,且这些线路的架设不规范,雷电波很容易通过这些信号线路等进入房屋内部,存在着极大的防雷安全隐患。夏季是强对流天气增多,雷电灾害高发的时间段,而这时恰恰也是农忙季节,农民在田间地头活动的时间长、频率高,雷电灾害极易发生。由于大多数农民的文化程度较低,再加农村的雷电知识的普及和防雷宣传的力度不够,导致农民防雷意识淡薄,雷电知识贫乏,大部分农民根本不知道什么是防雷,许多人连最基本的防雷常识都不了解,有些农民遇到雷雨天气时直接在大树和亭子下避雨,有些农民扛着金属农具在雷雨天气下走路,有的农民赤脚在田地里劳作,这都大大加大了雷击的风险,总之,防范能力低下是农民遭雷击伤亡的主要原因。
2 农村防雷的措施
2.1 农村住房的防雷 我国农村基本上都是自建住宅,大都是根据主人的意愿随意建造的,没有施工图纸,缺乏正规设计,更谈不上防雷设施的设置。大部分农户还装上了不锈钢栏杆及金属防盗窗,金属材料的大量使用,又加大了遭受雷击的风险。因此,农村应从建房开始就严格按照房屋的雷电防护标准来设计,这就要求政府各有关单位紧抓农村的雷电防御工作,要做到防雷装置与房屋施工同时进行,验收合格后再投入使用。而已建住宅则可在屋顶四周做一圈避雷带,小面积住宅也可加装避雷短针,这样造价也不多,大多数农民也能接受。另外,平时各农户也要注意,打雷时,尽量关闭门窗并远离金属栏杆、门窗等。
2.2 电器设施的防雷
2.2.1 架空线路的防雷 随着农村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类电子产品的大量使用,电视,电脑,冰箱等各种家电已经广泛普及,电力线路、通信线路在农村已经形成网络。由于农户缺乏防雷意识和必要的防雷常识,大都将电源线和网线等线缆架空敷设,甚至直接挂在树上,卫星天线直接设立在房前屋后或者屋顶、各种线路掺杂在一起,布线混乱犹如蜘蛛网一般。据不完全统计,农村的雷灾事故有1/3都是由室外架空线路引入雷电流引起的。因此,可在线路的入户处安装电源和信号避雷器,屋顶或屋角安装2处或多处避雷针,各种天线、太阳能等与避雷针相连接。雷雨天气时,尽量关闭所有电源并将插头拔掉。
2.2.2 太阳能热水器的防雷 家用太阳能热水器具有环保、节能、廉价等优势,在城乡得到了推广和普及。但是在农村,太阳能热水器一般安装在屋顶而又未采取任何防雷措施,一旦遭受雷击,强大的雷电流就会沿着金属管道和水进入浴室而造成人员伤亡。这就需要单独为太阳能热水器安装防雷装置,包括避雷针、引下线、接地装置等,并建议雷雨天气时尽量不要使用热水器。
2.3 田间农作时的防雷 近年来,农民在田间地头劳作时遭受雷击的事件屡见不鲜。田间劳作时大多置身于空旷野外,其次,有的农民赤脚在农间劳作,更有甚者,有的农民直接把干活时所用的锄头等金属农具扛在肩头,这就大大增加了遭受雷击风险的概率。农民在田间劳作时,若遇雷雨天气,尽量不要在大树及孤立的棚屋和亭子下避雨,而是应该想办法尽量降低高度,双脚并拢下蹲并丢掉手中的金属用具,或尽快找到安全场所,尽量减少自己在空旷野外的时间。另外,农民在户外活动或田间劳作时也要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做好雷电防护工作。
3 农村防雷工作的建议
3.1 加强对农村防雷减灾知识的普及 可通过手机短信、电视,报纸、喇叭,电子显示屏等多种形式,加强对农民防雷减灾知识的宣传力度,也可以利用“气象日”、“科技周”等载体摆放一些生动形象的宣传画、发放一些通俗易懂的小册子等形式来引导农民对雷电灾害的认识,提高广大农民群众对雷灾的认识,加强对雷电灾害的防范能力,从源头上减少雷击伤亡事故的发生。
3.2 加大对农村防雷公共产品的供给 资金的短缺严重阻碍着农村防雷工作的开展,要改变这种现状,建议政府有关部门加大对农村防雷装置建设的资金投资力度,加大对公共产品的供给,进一步落实和完善农村的防雷减灾工作。
3.3 安装最基本的防雷装置 农民的住宅建设需要加强防雷安全监测,安装避雷带,引下线,接地装置等最基本的防直击雷装置。
3.4 注意感应雷和雷电波侵入的防护 规范走线方式,并在线路入户处安装电源和信号避雷器,避免雷电流沿着入户线路进入室内。
参考文献
[1]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2010[J].
[2]马虎臣,李红光,任金爱.新农村房屋设计与施工[M].北京:金盾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