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31 09:12:1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自传怎么写,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滴扶老师:
您好!我叫王四英,现在喀什监狱服刑,我想把我一生的悲剧和失败全部写出来。可我文化有限,只能求您帮忙,我不知该怎么办?
我1969年出生在四川一个农民家庭里,19岁结婚,20岁出门打工,打工路上真惨。我26岁离婚,然后一个人闯世界。几年辛苦奔波,总算成为一个成功女性,多少人围着我转,经人介绍,我认识了一位英俊潇洒有学问的男朋友。但这是一个圈套。我和这个男人一起生活了几年,做了无颜面对人民的事,害死了别人,也害死了自己的孩子。我好悲哀!我想写一个自传让与我一样遭遇的人,接受教训,不要像我这么无知,这么傻,这么做人。一失足成千古恨,后悔莫及呵。望回信告诉我答案,拜托了。
此致
敬礼!
喀什监狱二监区一分监区王四英
二、回信: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王四英:
您好!我认真地读了您的信。首先,我认为,您想把自己一生的悲剧和失败写出来,让与您一样遭遇的人接受教训,不再踏上歪门邪路,好好改造,重新做人,这个动机是好的,也是值得鼓励的。但是,如何达到这个目的呢?我给您提个醒:一、最根本的一条是,您在高墙内要从思想上总结自己一生,自己到底什么地方错了,灵魂深藏的罪恶在哪里?自己应该如何改正?如何从每一件小事改起,而且天天改,时时改,把自己彻底改造好,把监狱当成一所让自己重新做人的学校;二、踏踏实实地劳动,力争得表扬、立功,能年年获得减刑,这一方面能充实自己,一方面能看到自己的光明前途;三、订一个学习计划,在监狱里读书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天天写改造日记,时间一长,定有进步;四、在打下一定的文化基础后,自己可以拟一个写《自传》的提纲,然后按提纲每天写几百字和上千字,哪怕写得不通顺,有些粗,这都不要紧。您只管写下去,到您刑满出狱前,一定把草稿写出来;五、您应该把您写《自传》的动机、目的、方法向管教您的干部汇报,我相信,他们一定会扶持您的,因为您写好了,亦是一份教育其他服刑人员的好教材;六、只要您真心地写,持之以恒地写,不断地修改,不断地补充,我想您是会从写不好到写好的,从写得短到写得很长的,从写得不生动到写得很丰满的。您认为如何?您将会在写作中提高文化,同时在提高文化中把《自传》写出来。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祝您
“我把自己作为案例进行剖析”
记者:您的新作《岁月与性情》(长江文艺出版社2004年7月版)被出版方称为是您继《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之后的第二部纪实文学作品。我记得您曾说过,写作《妞妞》是想“与生命中一段心碎的日子告别”,对于您来说,“它不是一本书,而是一座坟,垒筑它是为了离开它,从那里出发走向新的生活。”我觉得,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妞妞》的写作是一种“为了忘却的纪念”。那么,这第二部纪实文学作品的写作动因是什么?
周国平:事实上,在我迄今为止的生命历程中,我经常有为自己写自传的念头。我喜欢活得明白一些,不是糊里糊涂地活着,而写自传就是一种让自己活得明白一些的方法。通过写自传,我可以比较系统地回顾和反思自己走过的路。之所以现在拿起笔来写,则和年龄有关。明年我六十岁了,所谓花甲之年,虽然我完全不感到自己竟这么老了,但遗憾的是我无法否认年龄。我想,我与其自欺欺人地回避它,不如坦然面对它。有了这样一个健康的心态,我便发现年龄成了一个契机,现在正是认真总结自己的大半生的合适时机。
记者:您新作的副标题叫“我的心灵自传”,很耐人寻味。它让人意识到,这本书与常见的追忆往事的传记一定有所区别,这种区别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周国平:你把《妞妞》称作“为了忘却的纪念”,那么,这本书也许可以称作“为了反思的回忆”。作为自传,当然离不开对往事的追忆,但是,我希望得到更多。我的目的是自我认识,往事只是藉以自我认识的材料。之所以称为心灵自传,我在序言中作了说明:“我想要着重描述的是我的心灵历程,即构成我的心灵品质的那些主要因素在何时初步成形,在何时基本定型,在生命的各个阶段上以何种方式显现。”我的心灵历程包括两条主线,一是智性生活,一是情感生活,二者构成了我最看重的人生价值,也大致体现了我的个性面貌。这两条主线贯穿于全书的四部中,即儿时记忆、北大岁月、农村十年、走在路上,依次写了童年和少年时期、大学时期、毕业后在农村锻炼和工作的时期、回到北京读研究生和从事哲学研究工作的时期。第二部在全书中所占比重最大,其中较多篇幅回忆了郭沫若之子郭世英,因为他是影响了我一生的人,我一生的精神追求方向正是在他的影响下奠定的。
记者:在这本新作的《自序》中,有这样一段话:“我对人性的了解已经足以使我在一定程度上跳出小我来看自己,坦然面对我的全部经历,甚至不羞于说出一般人眼中的隐私。”您在书中坦率陈露自己少年时代性意识觉醒后的排解方式、两次离异等称得上是“绝对隐私”的内容。近年书市有不少描写隐私的作品引起广泛争议,您如何看待可能出现的议论?
周国平:性、爱情、婚姻方面的经历往往被视为隐私,这过于笼统了。按照这种观点,任何人写自传都必须舍弃生活经历中一个极为重要的内容了。我不愿意这样。但是,我掌握两个原则。第一,我只写那些对于自我认识是必要的经历和细节,那是无法回避的。第二,尽最大可能防止对相关的人造成伤害。在写这些内容时,我自己真不觉得它们是什么隐私。比如性觉醒的风暴,哪个男孩没有经历过啊,看一看周围,又还有多少成年人没有经历过婚变?就我写作时的心态来说,我真不是把它们当作隐私来写的,而是当作一种值得关注的人性现象。我把自己作为案例进行剖析,在那些写隐私的书中,有几本这样做了?这倒不是我比别人勇敢,的的确确是因为我已经站得足够高,可以不把一般人眼中的隐私看作隐私了。所以,不应该笼统地说写没写隐私,关键是写什么,怎么写。自炒隐私作为卖点,或者纠缠个人恩怨,互相攻讦,我对这类行为鄙夷之极。我的书中有没有一丝一毫这种东西,严肃的读者看了自有公论。至于有些人因为心智或趣味的限制曲解了我的书,我不会去理睬。理解是基本前提,在这一前提下,我才会认真听取任何批评。
“围城已成为我的天堂”
记者:我最近一次见到您,是在今年五月举办的桂林书市上。那天天气炎热,您在展馆外广场临时搭建的凉棚下签名售书。我看见您幼小的女儿亲昵地搂住您的脖子轻言细语――那是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一幕图景。我相信每一个被《妞妞》打动过叹惋过的读者,都会为这其乐融融的场景感到由衷的高兴。能谈谈您现在的家庭生活吗?
周国平:感谢你的善良。我现在的家庭生活十分美满,贤妻娇女,其乐融融。
在妞妞离去五年后,我又做了父亲。我感谢上苍把啾啾赐给我,使我的全部父爱在这尘世间有了着落。随着女儿的诞生和成长,我们的家有了一个非常实在的核心。我又原形毕露,成了一个不可救药的恋家的男人和痴情的父亲。一切诱惑退避远处,围城成为我的天堂。啾啾九个月时,海德堡大学邀请我担任客座教授。我说,我怎么能够和我的才几个月的女儿分离半年之久呢,如果不能全家一起来,就算了吧。于是,我们一家都受到了邀请。我们住在离举世闻名的古城堡仅一公里的山坡上,在那一片美丽的风景中度过了许多个白昼和黄昏。一到假期,我们推着童车游览世界,胖嘟嘟的啾啾先后出现在魏玛、维也纳、萨尔茨堡、巴黎、罗马、佛罗伦萨的大街上。我坐在国际会议的庄严讲台上演讲,会议厅门口突然传来啾啾喊爸爸的脆亮话音。当时我有点慌乱,语无伦次,幸好她妈妈带她离开了。
从啾啾会说话开始,我和红都当上了她的秘书,辛勤地记录她的言论。当然,我是欲罢不能地要做这件事,孩子真是天生的诗人和哲人,她的奇思妙语令我无比惊喜,我从中读到了未受文化污染的人类心智的原本。
我的生活真的过得很安静,每天无非是读书和写作,日子仿佛在重复,但我丝毫不觉得枯燥。
“在我的写作之国中,我是不容置疑的王”
记者:许多年前,您就对人们“精神生活的普遍平庸化”即“信仰生活的失落、情感生活的缩减和文化生活的粗鄙”等做出批评,整体看来,我觉得时至今日,这种状况仍然没有明显的改变。而阅读您的作品,却让我感觉到您有一种令人钦佩的“安于智性生活和情感生活”的精神定力,这种“定力”因何而来?
周国平:其实很简单,我的确感到读书、写作以及享受爱情、亲情和友情是天下最快乐的事情。这也可以说是我人生的两大幸运所在。“定力”不是修炼出来的,它直接来自所做的事情对你的吸引力。所以,也可以说,我的定力来自我的幸运。
这是我的亲身经历的一件事,发生在半年前香港半岛酒店的西餐厅里。
当时,一个有传奇经历的亿万富翁经朋友介绍找到我,客气地对我表示敬意之后,希望我能帮他写自传。他说自己经历那些故事相当精彩。于是,我请他说说。
他从12到15岁前后四次偷渡香港,最后一次成功登陆香港后,从学徒做起,吃了不少苦。说到艰难处,眼圈都红了。攒了一点点钱后,他回到内地准备做点小生意。他说,常常为了搞关系而对大陆干部低三下四,像孙子一样卑躬屈膝。
有一次在饭桌上,他和一个管纺织品配额的官员喝争执了两句。那领导大概也喝得有点高,激动起来竟顺手抽了他一巴掌。他当时一下子被抽傻了,不过很快就清醒了。酒醒后的他不但没敢还手,甚至没敢露出不快。
经过几秒钟判断后,他当即决定把自己另外半边脸也迎了上去。因为他担心那个能决定自己生意成败的领导还想顺便抽自己另外半边脸。这个商人提高声音说,我就等他抽回来,整整有一分多钟。
他叹了一口气,端起可能是世界上最贵的咖啡,沾了一下嘴唇,幽幽地说,“能忍过来的,就能够成功!那次抽我一巴掌后,我得到了一个单,至少赚了一百万。”
讲到这里,他脸上泛出成功商人的光芒。我问他现在生意有多大,他说不多,大概有五亿左右吧。 “五亿资产”——我愣了一下,接着听到他说,如果由你主笔,我给你30万元,但我要你把我的奋斗历史写活,带出思想。
我婉拒了,不是因为他的经历不够传奇,也不是他给的钱不够多,而是我认为至少得花四个月写这样一本书,且要听他讲述整整一个月的故事,不得不停下我的博文写作,对不起我的读者,也不太划算。
他看我没有答应,先是吃惊,后是不快,他收起刚才回忆自己经历时的谦卑,转而咄咄逼人地问道:你现在一个月赚多少钱?你现在搞这些事有什么意义?值得吗?文人都是太清高,为了赚钱,我可以让人抽耳光,你怎么就不能帮人写写自传?
那天,我没有告诉他:如果想赚30万,对我来说,当然也有一些路子。不瞒你说,我曾经就是他故事中那些让他低声下气的干部之一。他的故事中有我,我的故事中也有他。但是,为啥我能理解他赚钱付出的代价,他却无法理解我为了让更多像他一样的人更好、更有尊严的赚钱而付出的努力?
半年前那个商人的故事以及对我的质疑,至今言犹在耳,我有时也会反思,我们的理想还如此遥远,会不会同我们的韧性、意志与决心有关?那个商人被人抽了左脸而伸出右脸,最终赚了一百万。如果能够推动自由、法治与民主的中国向前走一小步,条件是你少赚一百万,或者让你伸出自己的左脸,你是否愿意呢?
他出生在一个贫寒之家,为了赚钱补贴家用,他13岁就辍学进了一家工厂打工。16岁那年,他干活时因意外碰触高压电,被烧成了焦人。经过医生的全力救治,他虽捡回了一条命,却从此失去了一双手和一条腿。来探视的亲友毫不避讳地跟他父母建议:“像你儿子这样五体不全,到街上去行乞,养活自己是不成问题的。”这些话语就像一把剑刺在他心上。是啊!自己还能做什么呢,他每天在痛苦中挣扎。
妈妈每天像照看新生儿一样地照看着他。一日三餐,母亲先把他喂饱,然后自己吃一点残菜剩饭。别人的母亲在喂孩子吃饭时总是充满着快乐与期待,因为她的孩子会长大。但他的母亲不管如何喂他,他的手和脚永远都不可能再长出来。这对一个母亲来说有多痛苦!可他从没见过母亲在他面前流过泪,更没抱怨过什么。母亲总是安慰他说:“儿子,不要老是去想失去了的东西,你要多想想你拥有的。记得拥有,就会拥有……”母亲的话让他如醍醐灌顶,他暗暗发誓:“我再也不能活在忧伤和悲痛中。”
母亲不在时,他怎样吃饭?为了不让母亲操劳过度,他尝试了很多种办法,终于“攻克”了难关:他在短手臂上设计了一个伸缩工具,能够把饭送进嘴里。他想,一个人只要把自己拥有的都利用好,就没有做不到的事情。以后,他又学会了洗澡、刷牙、洗脸……
他一直作着独立生活的准备。在家里呆了7年,他虽然很少出门,也没有朋友,但他没有一天生活在寂寞、孤独和无聊中。只有小学文化的他开始用嘴巴练习写字,渐渐地,从散乱不整到各就其位.从歪歪斜斜到端端正正,从口水如涓流到自如地含稳笔……每一个小小的跨步,都使他对未来更有信心。
有一天,他无意间从电视上看到介绍卢浮宫收藏的名画,他惊喜地赞叹:“世上怎么会有这么美的画!如果有一天自己也能画出这么美的画,就算没有饭吃,也心甘情愿!”卢浮宫的名画透过小小的电视屏幕唤醒了他的艺术冲动。就在那一刻,他立志要当一个画家。
从此,一年300天以上,他都咬笔作画。嘴巴伤痕累累,阵阵犹如利箭穿心般的刺痛,几乎让他咬不住笔。因为视线与画布之间的距离太短,他便请人削去画笔笔杆,绑上竹筷子,为的只是更稳地咬住笔杆和便于视野开阔地作画。
24岁那年,他离开家人独自前往外地求学,他先在一个残疾人绘画班,得到启蒙老师指点后,又用自己的诚意打动了著名画家吴炫三,到美术学院旁听他的课。正当他全心全意学习绘画的时候,他的右眼又在一次意外的碰撞中失明了。
但他没有抱怨,依然执著于绘画。绘画之余,他每月抽出时间去慈济医院作义工,到学校、到少年犯监狱去演讲。他的开朗、幽默、机智的个性和不向命运屈服的抗争精神,深深地吸引住了一位漂亮的姑娘,她走进了他的生活,成了他最忠实的伴侣。幸福的生活点燃了他的斗志与激情,他的作品得到了广泛的认同和好评,多次获奖。终于,他成功举办了个人画展,还加入了世界口足画会。
从此,谢坤山的名字在台湾岛几乎无人不晓。
之后,他用嘴咬笔写出十多万字的自传《我是谢坤山》。自传出版后,很快成为了畅销书。有人把他的自传改编成电视剧,由他饰演主角。美国《读者文摘》获悉他的事迹后,也对他进行人物专访,用十多种语言推出他挑战生命极限的传奇故事。谢坤山趁热打铁,又在东南亚等地巡回演讲超过2000场,每一场演讲都博得了台下学生的阵阵笑声和掌声。
演讲结束,许多人好奇地问他:“你失去了那么多,为什么还能如此快乐?如此成功?”谢坤山答道:“记得拥有,就会拥有。所谓成功,就是利用自己的所有让自己快乐的能力!”
一份能表现个人特色,引起主管兴趣,争取到面试机会的简历表,是攸关你未来的重要关键,然而初入社会的毕业生,要如何写好第一份个人简历表呢?
对初入社会的毕业生,写第一份简历表是面对工作的第一关,但通常都会为哪些东西该写那些不该写而头痛?「我连打工的经验都没有,怎么办呢?「脑筋经历一片空白,又该如何?别慌!以下的几点建议足供参考:
好恶程度会因人而异的东西不要写(例如:宗教、支持的球队、偶像等),因为你无法预估甄试者的喜好,如果只因征选者特别讨厌哪支队伍、哪个政治人物而使你丧失面谈的机会,岂不冤枉?
另外,工作经验的部分,有下列几个变通的好方法:假如你想当个记者,写一写你对新闻的看法,或是自己找个题材做篇报导,都能证明你即使没有相关的工作经验,却有担任该职务的能力。
将毕业专题或研究报告的内容摘要出来,告知招聘者你对该行或某项专业已有相当程度的认知也是个好方法,或是将你研究的过程写出来,譬如说:如何去搜集信息?碰到哪些问题?如何解决?小组间如何沟通协调?这些信息都可以显露出你发现并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与其它成员沟通协调的模式,相信能让招聘者更清楚你的个人特质、做事风格和能力。
写简历表的步骤:
步骤1 认清自己
当你下笔写简历前,请先想清楚下列问题:什么是你最在乎、想要的(经验、薪资、成就感…)?什么是你最不能忍受的(受限过大、加班…)?什么是你与众不同的(优、缺点)?什么事情是你最得意的?什么事情是最失败的?如何处理及后续改进?
步骤2 认清职务与企业
清楚了解所应征的职务是什么?该职务做哪些事情?必须具备什么样的条件和能力?如果还是不了解,可以询问从事该行业的亲朋好友或学长学姐们,或者是学校的生涯规划单位、辅导室,相信一定可以理清你的困惑;再来就要搜集你想进的公司的相关信息了。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文化,所要挑选的人员特点和条件自然也不相同,所以掌握得愈周全,脱颖而出的机会愈高。
步骤3 突出特色卖点
找到你最理想的职务和企业,找到自己最突出的卖点,列出所有要项,千万不要有遗珠之憾,列出你所能提供企业所想要的特点,想想用何种方式适度地去包装、行销,接着就可以进行步骤4了。
步骤4 挑选制作适合的简历表
身残志坚 女孩通过知识改变命运
2014年冬天来得特别早,寒假才刚开始,大别山就一片苍茫萧条了。天津商业大学大二学生徐璐在老家西屋里,扶着床沿,艰难地坐了起来。她从床头柜里取出纸和笔,颤抖着手,给近在咫尺的父母写遗书。
“亲爱的爸爸妈妈:
对不起!请原谅女儿的不孝。当你们看到这封信的时候,女儿正在天堂里微笑着看着你们了……”
泪水打湿了信纸,徐璐再也控制不住情绪,失声痛哭起来。她怕父母听到,就用毛巾紧紧捂着嘴。
稍微平静一下,徐璐想到了不久将会出现的情形――自己的灵柩前,父母声嘶力竭地嚎啕大哭,同样患有肌无力的弟弟在地上挣扎……
徐璐不敢继续想下去了。她愤怒地将笔扔得很远,纸,也被她撕成了碎片。“啪!”徐璐使出浑身的力气,给了自己一个耳光。她的内心深处,一个声音传来:“我不想死!我不能死!”
徐璐1991年7月生于安徽金寨县斑竹园镇长岭关村。她的个子长得很快,脚后跟却逐渐无法着地,而且越踮越高。父母病急乱投医,分别为她在12岁和16岁时动过两次大手术。病情非但没有改观,双腿反而完全丧失力气,行动异常艰难。弟弟很懂事,经常陪姐姐说话,还想方设法逗她开心。
徐璐试图通过读书改变命运。因为走得缓慢,她每天要早起一个小时。课余时间有限,徐璐不敢下教学楼,中午一顿恨不得吃完全天的饭。课堂上,肚子不争气地咕咕叫。为了不影响听课,她买了很多风油精,不时擦一下太阳穴。
经过艰难的两年高中苦读,高三地狱般的魔鬼训练突如其来。徐璐好累,她想歇一歇!装病逃课那天,她躺在床上,泪水顺着脸颊流了下来。她不知道自己得了什么病,也无法预测自己能支撑到哪一天。母亲在房间里进进出出,羸弱的身影、焦急的神情,触动了徐璐内心最脆弱的那个角落。那年高考,徐璐考了487分,没有达到三本分数线。平时,徐璐都是班级前三名,论说考个一本、二本没有太大问题。可是,她的压力太大了,临场发挥失常。
为了考上个好大学,为自己的将来争取更好的医疗条件,徐璐选择了复读。从复读第一天起,她就和月亮有了一个美丽的约定――每天在月亮隐没之时起床,在日记本上画枚月亮;如果这一天按照计划充实度过,晚上再画一枚。
偌大的教学楼里,徐璐一个人爬行着。她的右手紧紧抓住刺骨的铁把手,左手大拇指和食指的关节处撑着左大腿,身子像弓一样用力弯曲,艰难地蠕动着。一步、两步、三步……每上一个台阶,她的头都要使劲向上抬一下。借助头部与颈部的力量,帮助身体尽量保持直立。天亮了,徐璐爬上了最后一个台阶,第一个来到教室。
日记本上的月亮越来越多。2012年秋,徐璐以文科575分的成绩,被天津商业大学外国语学院录取。来到天津,还有近距离的北京,她觉得自己的病就有救了。
可是,在赶赴学校报到的当天火车上,徐璐就摔了三跤,从大学校门口到学院途中又摔了六跤。看着父亲离去的背影,徐璐问自己:“我能好好照顾自己吗?我真的可以吗?”
患病步后尘 姐姐带弟弟一起攀登
大学独立生活第一天,徐璐成功探路宿舍到食堂。宿舍楼前的三级台阶可以求助路人帮忙扶一下,食堂门前五级台阶需绕到最左边墙角,扶着墙去买饭。在食堂端饭的时候,她发现自己有些吃力,断定在食堂坐着吃饭是不可取的。而且,食堂内人多,她很容易被绊倒。
第一周,徐璐不敢到食堂买饭,一个人躲在宿舍里不敢出来。饿了,就泡包方便面。天津秋天的风很大,她走不稳时会摔倒在地,这时候她就抱住路旁的小树。一次跌倒,她爬了半个小时,才紧紧抱住一个垃圾桶。
教学楼在圆厅4号楼四层,楼梯扶手在左,右边是墙。徐璐只有扶着右边楼梯才能使上劲。这样,爬教学楼,她只能右手扶墙,左手扶着大腿,像蜗牛一样,一步一步慢慢往上爬。而且,每爬一步,她都要格外小心,以防手滑从楼梯上摔下去。每天上课,她要5点起床,用40分钟爬上四楼的台阶。
能爬楼了,但走路姿势不雅,徐璐就在校园小径和沟渠内练习走路,窄小的沟渠内,徐璐没走几步就得停下来。空间实在太小了,她不能甩腿,只能尝试向上抬腿迈步。一个月后,徐璐双臂和双腿近乎夸张的摆动幅度变得很小了。
更让徐璐兴奋的是,学校物业经理找她做家教。拿到第一份工资80元,她一个劲地说多:“叔叔,一个小时20块就够了。”对方郑重地告诉她:“孩子,你要记得,你的劳动成果是值得的。”接连摔跤,徐璐没哭;被楼扶手划得血如泉涌,她没哭;成为班里第一个找到家教的人,她流泪了。
2014年夏,在天津商业大学维权宣讲活动中,徐璐荣获“最佳宣讲员”荣誉称号。不久,她以3500票获得校园网络人气最高的“自强之星”,并收到了奖学金。
当年寒假,徐璐比进入大学前瘦了20斤。母亲见到女儿,心疼得哭了。弟弟徐航见了她,并没有喊“姐姐”,也没站起来,只是怯生生地望着徐璐。徐璐打算用奖学金给弟弟买滑板,谁知弟弟突然吼了一声:“你烦不烦啊?!”眼睛盯着电视屏幕,再不吱声。徐璐觉得奇怪,继续逗弟弟,徐航烦了,猛地把手一甩,差点把她从椅子上摔下来。快吃晚饭时,徐航用手吃力地撑着自己的双腿,勉强站了起来。看着弟弟摇摇晃晃地拿着碗,踮着脚尖走向厨房,徐璐哭了。
直到那时,徐璐才知道,弟弟可能患上了和她一样的病。寒夜里,徐璐怎么也睡不着:“我真的好害怕。难道弟弟要步我后尘吗?他以后怎么面对周围异样的眼光?”自从弟弟患病后,经常逃课打游戏。从不沾酒的母亲,用白酒灌得自己酩酊大醉。
徐璐好心劝说弟弟,然而徐航总也听不进去,姐弟俩发生了有史以来最激烈的争执。徐璐气得扇了弟弟一个耳光,苦求弟弟:“你能不能争气,不要天天打游戏。”徐航踮着脚尖,面无表情地挪出房间……徐璐嚎啕大哭,抹著泪水给弟弟写了一封长信:“弟弟,对不起,姐姐真的不是有意要打你,我不想眼睁睁看着你堕落下去。原谅姐姐吧,姐姐一定不会放弃你。”
从此之后,徐璐不再为了拯救自己而生活,她要成为弟弟的榜样。为了救助弟弟,她求助当地媒体。在好心人的帮助下,姐弟俩到医院检查,被确诊同为肌无力患者。
向最高处攀登 我们是“力量组合”
怎样才能让弟弟重新振作起来呢?偶然间,徐璐看到了湖北卫视《大王小王》节目,试着拨打了热线电话。她想让栏目组拍摄自己独立生活的视频,告诉想对弟弟说的话。直播现场,徐航一直沉默不语,消极配合。但是,当他看到姐姐跌倒了拼命挣扎无助的画面时,眼眶红了……徐航的心锁被姐姐打开了。
徐航又走进了校园。第一次月考,他就考了年级第二名。录制的这期节目播出后,他们的故事被更多的人关注。一些粉丝感慨地说:“姐姐,你知道你和徐航的故事震撼力有多大吗?你知道你们的力量能鼓舞多少人吗?”徐璐决定写一本自传,把爱像阳光一样撒向更多的人。然而,一个没有文学基础的英语专业的学生,能完成这个使命吗?
徐璐拿出当年学爬楼梯的劲头,一个字一个字地推敲,历时两年,完成了《向最高处攀登》这本长篇自传体小说。
“罗斯福说过,当有人诽谤你的时候,你忙着回应,这些诽谤的话要不了多久就会变成真理;如果你不理他,坚持做你自己要做的事,要不了多久,这些话都会变成废话。”唐骏一边这么对记者讲述当时的想法,也一边坦陈:“之前没有回应,不代表没有想法,当时其实觉得很无辜,不过选择那时解释,我也难以做到现在的平淡和调侃。”
对往事的自白,他都写在了新书《重新出发》里了,他觉得什么事情都需要回头看,需要从一个更久的时间节点来审视,“那段经历确实对我有影响,但是若放在30年的历史中看,影响似乎又没有那么大了,我不想要那段经历,但是经历了,就要尽量用阳光的心态去看待”。
从此,他也算是被拉下神坛的凡人了,“我想将我的选择,我的创业,还有我经历的风波,把这过程中的感悟和大家分享,过去想给人们留下完美的印象,现在心态更放下来了,我自己也更加轻松了,我可以调侃地说我不是一个完美的人。但是作为一个普通人,能走到今天已经很了不起了,普通人走到今天有运气但是更要有努力和奋斗。也许 18岁到 40岁的人,都能有所收获。普通的唐骏可以做到的,他们也可以”。
不过,普通也并不是他所言的轻松,唐骏也希望大家不要只看到他的跳跃而忽视他为跳跃打的基础。“在微软的十年是我打基础的十年,每个人的第一份工作都是打基础,需要踏踏实实,基础打好,平台够大,跳跃的时候才有东西垫着,不会摔得很惨。”
唐骏说自己做事的方式就是喜欢看得更远,而非只顾眼前,而这个远,他也通常会给自己设定三到五年的目标去跟进,“不会多虑那么多,想了我就去做,而且尽量做到极致”。
他也坦言,自己行事的方式受到自己阅读的影响,“我喜欢精读,不喜欢泛读,尽量吸收精华,我看的书不能算太多,但是我会将一段时间要看的随时带着,有时间就看,我更愿意称这个过程为‘抠书’ ”。唐骏喜欢看名人传记,“这种和人生相关的文字,总能从里面找到意义,我们的工作是和不同的人打交道,而看传记,可以消化为和自己打交道。这其实很有用,如果我从小职员重新再来一次,我相信自己依然可以做得很好”。
除了阅读,他说自己另外的爱好是“时刻保持在运动状态”,打篮球、打高尔夫、吹萨克斯……“处在运动状态,能不年轻吗?家人受我的影响也喜欢运动。在公司,我也会每年开两次运动会,并且要提前两个月进行训练,每周三次,每个项目都要全员参与,最后的比赛只是检验成果的过程”。
他说这是自己阳光健康的生活态度。
《抉择时刻》
小布什自传中处处透露阳光心态
“在自传中,小布什总统并没有按时间顺序写自己的人生历程,而是别出心裁,挑选了决定其总统生涯和个人生活的 14个重大决策,详述了每个重大决策幕后的细节。让我们看到若干“其然”背后的“所以然”, 包括应对“9・11”恐怖袭击、出兵伊拉克和阿富汗等。有人说如果你是小布什的粉丝,我敢保证你会喜欢这本书;如果你不是他的粉丝,你也能从中找到更多信息想痛扁他。这本书我精度了 N本,他的心态特别好,我把它称为小布什的阳光。我自己也经历了学历门风波,也在学习他心态的调整。不用和自己过意不去,也不和别人过意不去,幸福就是一种心态。心态好,事业上也能发展,周围的人也会喜欢你。他还非常幽默,不到一定境界,也做不到幽默和调侃。”
《从优秀到卓越》
与我自己的感受心照不宣
“是不是卓越的企业都有所谓的特殊“卓越气质”?发展的瓶颈是不是真的难以突破?这本管理类的书讲的不是一家企业的故事,而是收集了 28家公司过去 50年,甚至更早的资料数据,进行了大范围的定性和定量分析,意义特别大,更让我觉得神的地方在于它总结出从优秀到卓越,只需要做两件事:简单和勤奋。这一点和我自己的人生心照不宣了,我一直觉得要做人简单做事勤奋,那么做企业简单在于商业模式的简单,管理架构的简单,勤奋在于细节。多琢磨一下,多用心,机会就会更多。”
用《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
来对照自己
“看到书名,大家会以为唐骏怎么喜欢看成功学的书啊,其实,这本书的意义并不在于需要逐条学习,而是对照和鞭策自己,也许你并不能同时拥有七个高效能的好习惯,但是没准你将一条做精致就可以成功,如果全部都学,那是复制,而人是无法复制为他人的。”
《茶花女》
文艺书里有人心
“在我上世纪 80年代上大学时,有 2年时间,狂读文学书,将大仲马、小仲马、莎士比亚等当做至宝,很多人觉得读了会忘记,没有用,其实现在我也回忆不出书中的细节,但书是文化,如果不读书,就没有深度。书中的情怀和感动,会沉淀和渗透到血液中,让你潜移默化中受到影响。书中描写的人心有电影电视无法表达的细腻,其实,我做管理就是要读懂人心,而创意就是超前读懂人心,如此看来怎么能说它无用呢?上学时,我也可以算是典型的文艺青年了。”
《重新出发》
是不断挑战,也是敢于放弃
从普通程序员到微软中国区总裁,从盛大总裁到新华都总裁兼 CEO,再到港澳资讯董事长,首次实现中国商界的 MBO,他屡次重新出发,他被称为中国第一职业经理人,在这本被称为自传的书里,他讲述了自己 20年的职场风云和 50年的人生感悟,首次详细讲述了 “学历门 ”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尾。讲述了自己与众多商界名流交往的趣闻轶事,也分享了自己的商业智慧和人生经验。他说: “曾经也想将自己塑造的完美,但其实,我只是一个普通人,现在我已经能放下来,调侃自己,我不怕重新出发,这本书严格来讲不算自传,只是将自己的经历与感悟与年轻人分享,希望大家能吸收到对自己有营养的内容。 ”
曹雪芹在谈到他的毕生心血之作《红楼梦》时,说了这样几句感言:“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堪称是作者的肺腑之言,泣血心声。没有这样的“痴”,没有这样矢志不渝生死与之的“痴”,又怎么能铸就这座世界文学史上的奇峰呢?
其实,何止是他?大凡世间一切不朽之作,无不是这样“痴痴”地完成的。
清意画大师朱耷,成就极高,在中国绘画史上占有特别重要的位置,赫赫有名的“山人”就是他老先生的文号。他的画,自由、狂放、疏简、怪诞,风格独特,出神入化,对后世影响极大。为人熟知的郑板桥、吴昌硕、潘天寿、张大千、齐白石等画坛巨擘,无不受惠于他。
朱耷平时是绝对不作画的,他没有情绪,他不在状态,任凭你贵为王侯,富比邓通,也休想让他拿起画笔。可是他好酒,只要备此二升,即可让他顷刻间完全换了个人一样,进入到另一世界去。只见他神采飞扬,欣然泼墨,一边狂呼乱叫,一边笔走龙蛇。他作画怪极了,什么都可以做笔,有时拿个笤帚疙瘩猛扫,有时拿块抹布大抹,直弄得个乱七八糟惨不忍睹,就在观者的心脏将要爆裂之际,他却飞快拿起画笔,刷刷几下,一幅或奇崛,或秀美,或枯寂,或惊骇的山水、花鸟、竹石等绝妙无双的伟大杰作便诞生了。
航空动力学大师冯•卡门先生,在科学界享有极高的声望和受到广泛的尊敬。他的《自传》中记录了一件自身的“痴故事”。
夜已经深了,可是,他和助手弗兰克仍在紧张地运算着他的数学方程式。猛然间,弗兰克想起这是他回家的最后一班电车了,便霍地跃起,急匆匆朝车站赶去,冯•卡门脑子还在运算中,糊里糊涂就跟着也一同来到车站。
车站人很多,也很乱,但冯•卡门什么也没有看见,他正在那美丽迷人的数学方程中“游泳”。忽然,他的大脑中一团火花爆亮,灵感来了,他梦寐以求的数学公式仿佛就在他的眼前出现,真是奇迹呀!他兴奋极了,差点就喊了出来。他什么也顾不得了,趴在即将开动的电车车厢上就写起来,好像这车厢就是他的运算本一样。他写呀,写呀,飞快地写,恨不能让公式瀑布一样从他的笔端飞流而下。
时间很快就到了,售票员大声催促他离开,车马上就要开走。然而,沉醉在疾速演算快乐之中的冯•卡门无法停下来,他一面发疯似的继续推导方程,一面请求着:“请再等一会儿!”“请再等一会儿!”售票员修养还真的不错,耐着性子等他,时间飞快地流逝,而他的笔也飞快地在走。终于,一行行论证缜密的数学方程倾泻到车厢上。
冯•卡门先生写在车厢上的公式,就是著名的“紊流的力学相似原理”论文,他的这一理论,对各种飞行器的成功上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艺痴者,技必良。只有痴,才能进入物我两忘,心驰神往,神乎其技,神乎其神的境界。“痴”,是创造之态,因为神来之笔正在每个人绝妙的手中。
(从容摘自《河北日报》2011年9月2日)
周彩芹为什么说母亲裘丽琳像贾母
新版《红楼梦》的贾母扮演者周采芹,是我国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周信芳的二女儿,横跨好莱坞、百老汇与伦敦戏剧界的知名演员,出版过颇受欢迎的自传小说《上海的女儿》,她的弟弟周英华是好莱坞炙手可热的高级中餐馆Mr. Chow的老板,她的外甥女周佳纳就是刚跟基努?李维斯传出绯闻的华裔女郎。
即使再简单的描摹,周采芹的经历也可以写满一张纸。在新版《红楼梦》的首次记者招待会上,一个跟周采芹有些关系的女孩子――周佳纳,则为浓墨重彩的《红楼梦》加注了弦外之音――互联网上到处都是大名鼎鼎的基努?李维斯与周佳纳半裸上身海边嬉戏的照片。于是,有媒体在会上公开问周采芹:“您对周佳纳的恋情怎么看?”
周采芹话锋一转立马反驳道,“你们为什么会对这件事感兴趣?基努?李维斯是大明星?可是,那又怎样?”她的态度上完全没有痛心疾首抑或长辈的愤怒:“在法国海滩边,你能看到多少人都赤身,who cares!”
在周采芹的记忆里,父亲周信芳是家庭里最威严的一个,“一开始,他甚至不懂得如何在公众场合表现对我的亲昵,每次接我放学回家,他不会拥抱我,而是默默地走在前面。”但实际上,一家之主是母亲裘丽琳,她在周采芹心里是个贾母似的人物,掌握财政大权,主管孩子的教育,父亲就只是找她拿些钱去买书,“他只喜欢在阁楼上读书,生活上的事情就糊涂得很,甚至分不清10元和100元的区别。”
之后,也是这位贾母似的母亲做主将17岁的周采芹和12岁的周英华送到了英国,周采芹去念英国皇家戏剧学院,周英华去了寄宿学校学画画,业余则在餐馆打工。周采芹担负起照顾弟弟的责任。时至今日,周采芹也搞不清楚,从小疼爱她的母亲怎么能这么决绝地忍受骨肉分离之苦。“大约是像我母亲那样,身体里潜藏着强悍的因子方能成事吧。我们家族的女人,或多或少,都有这样的个性。” 后来,他们姐弟俩明白了母亲的用心良苦,并承接了上一辈传奇故事的书写方式,继续跌宕起伏。
弟弟周英华用艺术家的眼光和想象建构了他的餐饮王国,率先做出了伦敦第一家概念设计餐厅,周采芹形容他的餐厅,从灯光到一个杯子,都是艺术的。在Mr. Chow餐馆的主页上,关于老板周英华的一切都烙下了衣香鬓影好莱坞的印记。他的前妻,Tina Chow(周天娜),是上世纪80年代时尚圈的风流人物,是李察?基尔的前女友,是第一个公开承认感染艾滋的名流,他们的孩子便是周佳纳,如今几近成名的上东区名媛。
跟周采芹细数这些打上传奇标签的家族分子,她提醒说,“不要忘了,我还有一个最伟大的父亲。”她认为“传奇”两字不过是别人赋予的虚幻,而真实,她又语带自豪地承认,没错,我们的生活决不平凡。
摘要:近年来,教育叙事研究已开始成为高校教师的教育研究方式和专业发展方式。高校教师的叙事研究主要包括“关于教师的叙事研究”与“教师的叙事研究”。“关于教师的叙事研究”的具体流程包括:确定研究问题——选择研究对象——进入研究现场——收集经验资料——整理分析资料——撰写研究报告。在“教师的叙事研究”中,经验的叙事研究要求教师先做事后叙事,教师自传研究要求讲述“我”作为受教育者经历的教育事件、作为教育者经历的教育事件,阐释“我”在教育经历中形成的教育信条。
关键词:高校教师;叙事研究;教师叙事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610(2014)02-0099-05
高校教师的研究者角色,既是现代高校的教学、科研职能使然,也是当今高等教育改革对高校教师提出的基本要求和教师自身专业发展的必然要求。高校教师的研究既包括以培养人和教师专业发展为导向的教育教学研究,也包括以学科建设为导向的科学研究。本文仅讨论高校教师的教育教学研究,“即教师通过对自己所从事的教育教学实践的不断考察和反思,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逐渐成为研究型教师”[1]。近年来,随着“教育研究的叙事转向”[2],叙事研究已开始成为高校教师的教育研究方式和专业发展方式,因为“叙事研究是针对微观层面的教育存在,由一线教育工作者(尤其适合中小学一线工作者)参与或进行的,适合教育一线工作者阅读,旨在改进教育实践的教育研究”[3]。涉及高校教师的叙事研究,除了教师对学生的叙事研究,大致还有三种情形:一是理论研究者以高校教师及其叙事文本为对象开展的“旁观者”叙事研究,是“关于教师的叙事研究”;二是高校教师作为研究者以其他高校教师为研究对象所开展的叙事研究;三是高校教师本人基于自己的亲身经历,以叙事的方式开展的“当事人”叙事研究,是“教师的叙事研究”。笔者将第一种、第二种情形统称为“关于教师的叙事研究”。高校教师的叙事研究主要包括“关于教师的叙事研究”与“教师的叙事研究”。正确认识与熟练掌握叙事研究的程序是高校教师有效开展教育叙事研究的先决条件,否则会难以开展甚至会导致零叙事研究[4]。本文在借鉴教育叙事研究程序的相关研究基础上,阐释高校教师如何做教育叙事研究。
一、高校教师如何做“关于教师的叙事研究”
高校教师除了进行“教师的叙事研究”,能否和有必要从事“关于教师的叙事研究”?笔者首先从教师学习共同体的角度来讨论这个问题,然后阐明“关于教师的叙事研究”程序。
(一)教师学习共同体意义上的“关于教师的叙事研究”
“教师学习共同体是教师基于共同的目标和兴趣而自发组织的、旨在通过合作、对话和分享性活动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团体,它是由学习者(即教师)及其助学者(包括教育专家、学校领导、学科教研员、骨干教师等)共同构成的。”[5]它以教师专业发展为根本目标,以教师自主、自愿为前提,以合作、共享为核心,以共同愿景为纽带,使教师凝聚在一起、互相交流、共同学习,因而是教师群体专业成长的有效组织形式。教师学习共同体成员的共同追求与愿景,自主自愿、合作共赢的氛围,专家引领、结伴合作的方式使“关于教师的叙事研究”成为共同体成员的重要教研活动。对共同体之内的其他教师进行“调查的叙事研究”或“叙事的教育人类学研究”不仅可行而且必要,这种调查研究不仅对作为调查研究者的教师具有促进专业发展的学习借鉴意义,而且对被调查者本人也具有专业发展的意义,“因为即使在‘叙事的教育人类学研究’中,教师本人在叙述自己的教育生活史时,这种叙述将使教师自己进入一种‘自我建构’的状态,将使教师形成教育的‘自我意识’”[6]19。从教师学习共同体的视角看,“关于教师的叙事研究”是高校教师学习共同体工作、学习、研究与发展的重要形式之一,高校的精品课程(群)建设、教学团队建设、学科建设等为“关于教师的叙事研究”提供了众多机遇。
需要指出的是,在教研的意义上,尽管高校教师既可以而且有必要做“关于教师的叙事研究”,但应该以“教师的叙事研究”为主,即使是做“关于教师的叙事研究”也要服务于教师个人及团队的专业发展,这是高校教师开展教育叙事研究的职责所在。
(二)“关于教师的叙事研究”程序:笔者的观点
对“关于教师的叙事研究”程序,笔者的观点是:叙事研究是一个从叙事准备到经验收集,再到意义诠释的过程,具体流程包括:确定研究问题——选择研究对象——进入研究现场——收集经验资料——整理分析资料——撰写研究报告。
钟铧:高校教师如何做教育叙事研究
高校教师进行“关于教师的叙事研究”首先要根据价值性原则、新颖性原则、可行性原则,采用不断聚焦的方法来确定一个值得研究、能够研究的问题,并将问题经过研究设计转化为课题,这需要高校教师对教育研究热心、对教育问题敏感、具有教育理论素养。关于研究对象的选取,教师需要采用综合抽样策略,即以目的抽样方式为主,兼顾就近和方便的方式选择一个或几个研究个体作为研究对象,将愿意合作、能够为研究问题提供丰富信息的个体作为研究对象。进入研究现场意味着走进高校教师活动的时空,与其密切合作、相互对话,以便获得“原汁原味”的现场资料。作为研究者的高校教师可通过同事、朋友等个人关系进入调查现场,凭借与研究对象间的良好个人关系,尽快融入现场生活,这种方式易于取得研究对象的合作和信任,利于研究的深入开展。在研究现场收集资料,形成现场文本是叙事研究的基础工作。现场文本主要是研究者与研究参与者共同创造的代表现场经验的各种文本。教育叙事研究现场文本的来源多种多样,如研究对象的教育故事、生活故事、自传、札记、录音(像)材料,研究者与研究对象之间的讨论、对话、访谈的文本,研究日记,研究者所做的现场笔记,有关文件、照片、记事簿,研究对象个人或者与他人、家庭、社会的交互作用中形成的作品、生活记录以及信件等。整理与分析资料是叙事研究由现场文本向研究文本转换的极为重要、复杂的环节,分析研究资料的过程包括阅读现场文本、编码转录故事、重新讲述故事等三个步骤[7],陈向明教授关于对质性资料进行情境性分析的程序的说明亦有重要指导意义[8]。在这一环节研究者要注意尊重事实,让资料自己说话,避免研究者原有偏见的影响;要重视从所收集的资料中寻找出“本土概念”。研究报告或研究文本既包含研究者对所收集到的“事”的故事性描述,也包含研究者对“事”的论述性分析,既要细致、详尽的描述又要整体、深刻的分析。“呈献给读者的研究文本可以灵活多样。它的正文一般包括研究的背景和意义、研究对象的选择、研究实施过程、研究的结果与分析四个部分。”[9]
二、高校教师如何做“教师的叙事研究”
“教师的叙事研究”包括经验的叙事研究和教师自传研究,下面分别阐释高校教师如何做“教师的叙事研究”。
(一)经验的叙事研究:先做事后叙事
“所谓经验的叙事研究,就是行动者以‘教育自传’的方式提交自己的行动研究报告或经验总结报告。”[10]13从叙事研究的过程来看,“经验的叙事研究”是一个高校教师先做事后叙事的过程。其中的“做事”可理解为高校教师的行动研究。杜威的经验构成观对于分析“经验的叙事研究”所叙述的内容具有启发意义[11]:
经验包含一个主动的因素和一个被动的因素,这两个因素以其特有的形式结合着。只有注意到这一点,才能了解经验的性质。在主动的方面,“经验”就是尝试——这个意义,用实验这个术语来表达就清楚了。在被动的方面,“经验”就是承受结果。我们对事物有所作为,然后它回过来对我们有所影响,这就是一种特殊的结合。
……
当一个活动继续深入到承受的结果,当行动所造成的变化回过来反映在我们自身所发生的变化中时,这样的变动就具有意义,我们就学到了一点东西。
因此,高校教师对于自己的行动研究不仅要关注一系列单纯活动,还需要关注活动的结果,以及自己是否有意识地实现这种结果。高校教师为了教育教学实践的完善,在教育教学实践工作(诸如课程建设、课堂教学、实践教学、毕业论文指导等)中,寻找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并实施解决问题的方案,或一次性解决,或经过循环反复,最后解决问题,通过反思提高了自己的专业能力、转变了教育理念、增强了专业自信,这就是高校教师的教育教学行动研究。如果高校教师有意识地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行动研究过程进行资料收集和叙事性分析,形成叙事研究报告,这一过程就是“行动的叙事研究”或“叙事的行动研究”。
“经验的叙事研究”是以高校教师的行动研究为核心内容、以叙事研究为表达手段的教学研究。它的基本特征是高校教师叙述自己教育生活中的“经验事实”,亦即叙述具体的、个人化的、生活化的“问题解决”。具体而言,高校教师要“讲述”自己怎样遇到了教育问题,遇到了什么问题,自己是如何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的,在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中是否发生了另外的教育事件,是否有值得叙说的细节,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败都有什么样的收获,今后遇到类似问题该怎么解决,等等。一些教师在“叙说”故事时,有时感到无话可说。分析其原因,关键是缺少叙说之前的行动(研究),因为“教师能够叙说的与值得叙说的,不过是在改变了自己的教学活动之后产生的‘记录’冲动与‘反思’冲动。”[6]19如果高校教师不采取行动(研究),不改变自己的教育教学习惯、行为,教育教学生活“平平淡淡”、“一如既往”,他(她)自然会感到无话可说,只有当他(她)创造了自己的教育实践,获得了内心的觉悟,才可能创造出自己能够叙说、值得叙说、愿意叙说的教育故事。
有了“事”之后如何叙述呢?刘良华提出叙事研究并非具体的研究方法,“它是质的实证研究的一种写作方式”[12]。撰写“经验的叙事研究”报告既要显示出“教育自传的精神”——“讲故事”的精神,又要遵循“科学研究的形式”——科研报告格式要素。具体而言,高校教师的“经验的叙事研究”报告可参照比较标准的实验研究报告的格式并在这种格式内部保持教育自传讲述个人故事的书写风格。经验的叙事研究报告一般包括问题的提出(“我”遇到了什么问题)、问题研究的过程与方法(“我”是怎样解决问题的)、研究的结果与讨论(“我”解决得怎么样)等三个部分。[10]16
(二)高校教师如何做自传研究:以笔者的教育自传为例
教师自传研究是高校教师通过自传叙事的方法描述自己的个人生活史,发现、反思、重塑“自我”,从而促进个体的专业成长。刘良华认为教师的“教育自传”包括“我作为受教育者经历的教育事件”、“我作为教育者经历的教育事件”、“我在教育经历中形成的我的教育信条”等三个部分,这种“教育自传”包含着教师当下的日常生活中的“教学事件”和“生活事件”。[6]19刘良华的《教育自传》[13]是如此框架;在笔者《关于教师面子观的教育叙事》一文中,教师面子观的叙事基本上按照教育自传的从受教育者到教育者的完整框架来展开。[14]尽管如此,笔者认为高校教师的教育自传完全可以将他(她)作为受教育者的经历或作为教育者的教育经历作为一段教育(或学习)生活史来进行回顾与反思,不必是从受教育者到教育者的完整叙事框架。例如,笔者曾于2010年对自己20年来的高校教师专业生活进行了自传研究,仅涉及“我作为教育者经历的教育事件”, 笔者在对自己作为一名高校教育学教师的专业生活经历的回顾与反思中,明确了“通过教学与科研的联姻实现专业成长”的教育信念。
教育自传研究的成果体现为传主的自我跟踪式叙事,它有两种基本叙事结构:其一,开放式叙事,即叙事主体不变但叙事主题变[15],具体而言,它以传主的经历和发展为线索,由传主的多个故事来表达不同的主题,包括传主不同时期的观念、态度、立场和思想等,典型的研究成果可参阅徐继存的《教学论的自识与反思》[16];其二,封闭式叙事,即叙事主体、叙事主题皆不变,如《关于教师面子观的教育叙事》,它是笔者以教师面子观为主题对自己从小学生到高校教师在不同时期关于教师面子的回顾与反思。
刘良华认为“自传的撰写始于传记事实的收集,终于传记事实的选择和解释。自传的写作过程大体呈现为两个程序:一是收集和整理传记事实;二是选择和解释传记事实。”[10]15李源将教师撰写教育自传的步骤归纳为“回顾(人生经历);关注(重要事件);反思(行为信念);重塑(自我形象)”[17]。比较两种观点,前者的“收集和整理传记事实”与后者的“回顾(人生经历)”词异义同,前者的“选择和解释传记事实”可与后者的“关注 (重要事件)”、“反思 (行为信念)”、“重塑(自我形象)”相匹配。基于上述理解,高校教师的教育自传研究程序包括两阶段(四环节):
首先,“收集和整理传记事实”:“回顾(人生经历)”。这一阶段主要是高校教师采用自由回忆,查阅日志、信件、档案、旧报纸、旧杂志等方式收集自己做孩子、做学生的故事,自己做家长或做老师的故事,用“年谱”的形式整理收集到的传记事实。在笔者的教育自传《在教学与科研的联姻中成长——一个高校教师的教育自传》[18]81-84(下文简称《成长》)中,笔者主要回忆了从教20年来的高校教学生涯、科研生活及外出学习经历等,还查阅了学生所写的评语。需要注意,教育自传的人生经历回溯取决于研究任务的需要,例如高校教师要研究教育见习智慧[19],只需回顾自己在学生时代经历的教育事件足矣,而要研究教育实践智慧、教育信仰智慧,则须追寻自己作为教育者的教育足迹,无需追忆学生时代,否则会画蛇添足、弄巧成拙。因此,这一阶段首先需要高校教师明确自己的研究目的和任务。
其次,“选择和解释传记事实”:关注(重要事件)、反思(行为信念)、重塑(自我形象)。第一,要从个人生活史中选择有重大个人意义的事实资料,这些选择出来的资料包括关键事件、重要他人和时代精神。关键事件是高校教师个人生活史中的重要事件,该事件对其教育观念、专业态度和专业行为产生重要影响。“重要他人是指对个体的社会化过程具有重要影响的具体人物。”[20]寻找影响自己的“重要他人”是教育自传的任务与内在精神,高校教师的教育自传的核心就是回忆自己的亲人、老师、朋友和同事等对自己成长的影响。在教育自传研究过程中还要回忆、描写相关的时代精神或时代背景,因为它是我们成长的外在环境。在笔者的教育自传《成长》中回忆的关键事件、重要他人有笔者入职失败的教学经历、考研同事的影响,北师大的学者型教师及其影响,实现教学与科研联姻的代课经历,“时代背景”资料有笔者原所在单位的“养老院”气息、北师大的学术精神、升本后学校的科研政策变迁等。[18]81-84
第二,要反思重要事件或关键事件。高校教师通过对重大教育事件的分析和反思,了解隐藏在事件后的教育信念,并完善或重新确立自己的教育信念,为自己的成长提供一个更有意义和值得努力的方向。高校教师自传中的“自我反思”不仅包括当时的自我认识,还包括“当时的心理感受”和“事后的忏悔”。在笔者的教育自传《成长》中,除了描述关键事件,还呈现了当时的心理感受,如[18]83:
在我的代课获得学生的好评后,十几年来非常想听却从未听到的话,我“听”到了。我还行!虽然很少上过好课,但是今天我就上出了学生欣赏的好课!还有什么比这样的事更令人高兴的呢?晚上我兴奋得睡不着觉,就起床写下长达几页的日记。好几天我都处在被学生认可的良好感觉中。
同学们写的那些小纸条我至今保存着,我经常地拿出来看看,重温一下旧日的辉煌与喜悦。这次偶然的成功经历影响深远,它使我走上了以科研改进教学的道路。
刘良华认为“此类心理描写实际上是将教师的个人教育理论、个人教育信仰‘附着’、‘涂抹’在某个具体的教育事件上。它促使教师在‘反思’某个具体的教育事件时显露或转换自己的个人教育理论以及个人教育信仰。”[6]20
第三,高校教师可以在反思“旧我”的基础上,进行专业发展规划,以图重构一个“新我”。“对于历史上发生了的,我们已经无力改变,而对于未来可能发生什么,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现在的认识和行动。在此意义上,未来不是我们要去的地方,而是我们要创造的地方。”[21]由是观之,高校教师在教育自传中规划未来还是有价值的,例如笔者的教育自传在反思科研困境的基础上明晰了今后的科研之路——为解决问题而研究、进行系统的科研规划[22]。当然,教育自传作为叙事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旨在于回顾个人生活史,对于“故我”形成解释性理解,因此,展望未来、构建“新我”当属“锦上添花”,在教育自传意勾画未来有时甚至给人“狗尾续貂”的感受。如何描述自己的专业规划呢?既可以有专门的文字描述,也可以隐含在自我反思中。
三、结束语
关于研究成果的形式,高校教师的教育叙事研究成果(文章)往往学术味浓重、故事性寡淡,与中小学教师的叙事性文章故事性突出、学术味不足形成鲜明对比。这一特点与现实的高校科研政策、发表环境有一定关系,具而言之,高校教师须发表文章,他们撰写“故事性”文本易遭轻视,难以在高档次期刊发表,而具有学术论文格式的叙事研究文章,显得有学术性,易被视为研究成果,并易被高端期刊青睐。
“人类讲述并倾听着故事,我们用叙事进行交流和理解人与事件,在叙事中有我们的思考与梦想。”[23]愿高校教师在理解教育叙事研究的性质、掌握教育叙事研究的程序后,基于“教书育人”的本来职责[24],能够根据教育叙事研究的类型选择特定的程序,通过有效的教育叙事研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升教育实践水平。
参考文献
[1]王枬,唐荣德.论教师的教育叙事研究[J].中国教师,2009(9):4.
[2]丁钢.教育研究的叙事转向[J].现代大学教育,2008(1):10.
[3]董美英,金林祥.教育研究范式的探寻:对教育叙事研究热的反思[J].现代大学教育,2009(2):3.
[4]钟铧.低劣的叙事研究与高等教育叙事研究的条件[J].现代大学教育,2013(3):55.
[5]袁维新.教师学习共同体的自组织特征与形成机制[J].教育科学,2010(5):59.
[6]刘良华.改变教师日常生活的“叙事研究”[J].全球教育展望,2003(4).
[7]王攀峰.教育叙事研究刍议[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2(8):8-9.
[8]陈向明.教师如何作质的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162-173.
[9]傅敏,田慧生.教育叙事研究:本质、特征与方法[J].教育研究,2008(5):40.
[10]刘良华.教师如何做教育叙事研究[J].中国教师,2009(9).
[11]杜威,J.民主主义与教育[M].王承绪,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153.
[12]刘良华.教师研究与专家研究的大同小异[J].上海教育科研,2010(9):8.
[13]刘良华.教育自传[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6.
[14]钟铧.关于教师面子观的教育叙事[J].中国教师,2012(23):50.
[15]这一界定与薛晓阳关于开放式叙事的观点恰恰相反,他将开放式叙事界定为“主题不变但主体变,即围绕一个研究主题,但选用的叙事题材,包括人物、故事或情景不断变化”。参见:薛晓阳.教育叙事研究的方法论清理与批判[J].现代大学教育,2012(6):69.
[16]徐继存.教学论的自识与反思(上)[J].当代教育科学,2011(15):10-15; 徐继存.教学论的自识与反思(下)[J].当代教育科学,2011(17):13-16.
[17]李源.自传研究与教师专业发展[J].现代教育科学,2008(5):66.
[18]钟铧.在教学与科研的联姻中成长——一个高校教师的教育自传[J].高教发展与评估,2011(2).
[19]李润洲将教育智慧区分为教育见习智慧、教育理性智慧、教育实践智慧与教育信仰智慧等至少四重境界。教育见习智慧是指教师通过学生时代对其教师的经验的社会学习而习得的教育智慧。参见:李润洲.教育智慧的四重境界[J].上海教育科研,2013(5):18.
[20]吴康宁.教育社会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244.
[21]刘晖.他们眼中的地方大学治理——珠江三角洲四所地方大学校长叙事探究[J].教育研究,2007(5):46.
[22]钟铧.一名高校教师的科研生活自传研究[J].现代大学教育,2012(1):50.
[23]利布里奇,A.,等.叙事研究:阅读、分析和诠释[M].王红艳,主译.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8: 译者前言.
一、走向母语
母语是民族的文化载体,母语教育就是传承和发展民族文化。母语教学就是要让民族的文化影响孩子的心灵,并给他们持久的震撼和精神洗礼,让他们在体验中被源自心灵的生命启迪照亮。每位从事母语教育的老师,都有责任以合适的方式,让儿童在母语的照耀下快乐成长。
1 字词――语言的推敲
现在母语教学被大量挤压,好好写字、积累语词常常被看作落伍的做法,讲解课文也只停留在告诉学生文章写了什么故事。我们却很少去关注课文是怎么写的、为什么写、为什么这么写不那么写,这么写的背后意蕴着什么。孩子读过课文《丑小鸭》后,还以为这就是安徒生童话,有些老师也没有读安徒生的原著,更没有主动结合安徒生的人生经历、文学观念、审美趣味,引导孩子走进名篇、走进原汁原味的名著,去发现原译文文字背后的意蕴。
比如,课文中丑小鸭的外形是“嘴巴大大的。身子瘦瘦的,羽毛灰灰的……”有许多老师在教学时,用它和丑小鸭变天鹅后的美丽进行对比。但原译文却只用了一个词――“又大又丑”。安徒生那么爱小鸭,小鸭在他眼中仅仅是特别而已,所谓的大和丑,只是世俗世界里人们对它的评价。课文中的细致描写,根本不符合作者的初衷,教师怎么能将此处设置为讲读训练的重点呢?再比如,课文中说“只有鸭妈妈疼爱丑小鸭”,那么究竟是怎样疼爱的呢?接下来说“鸭儿们欺负小鸭”,又是怎样“欺负”的?如果教师在此处做想象训练,对学生进行细致点拨、扩写,再与原译文比较,让孩子们和安徒生直接对话,这将是多么扎实的语言文字训练。同样的操作还可用于理解天鹅的“高贵”、小鸭的“惊奇”和“羡慕”。这些语词的背后,安徒生都进行了细腻的描绘,而课文却用一个个语词抽象地概括了。
这种“嚼字”,寻找语言的密码的方式,在我们的课堂上随处可见。如品析原译文语言的第一课时中,我们结合原译文中丑小鸭出生环境的描写,和学生一起变换散文与诗歌的格式,体会安徒生语言的诗情和意境;结合小鸭的“成长”过程中所遇到的野鸭的讽刺、大雁的调侃,公猫、母鸡的自以为是,玩味安徒生语言的幽默。又如在重读原译文时,对“能”与“不能”、“世界”与“广大的世界”,以及小鸭在世俗世界与天鹅世界两个“藏”字进行推敲、品味,体会安徒生诗意的幽默语言中蕴含的无穷意味。继而,再透过小鸭成为天鹅后的心理描写的词句。揣摩小鸭那颗幸福而谦卑的心,让安徒生丰富语言中的含蓄内敛,缓缓流入学生的内心世界。我们希望通过阅读教学,特别是高年级的教学。在把握语文的工具性外,再添加一丝人文、文学的影子。
2 文学――语言的艺术
文学是人类真善美的语言呈现形式。童话大师安徒生通过语言塑造形象,描绘意境,表达现实生活,传达生命的体验,它所带给儿童的不仅仅有优美的语言,更有情感的熏陶、精神的颐养。然而近几十年来,小学语文不谈文学,只谈文字。文学在小学阶段甚至被定为超纲、超课标。但我们认为失去了文学的语文,是枯燥的、刻板的、僵死的,而语文应该是灵性的。当然,我们不必刻意为语文阅读课堂贴上文学的标签,但那些属于文学作品范畴的文本,尤其针对高年级学生而言,我们认为在教学时可以给儿童播下文学的种子。小语教育在保留语言文字优良传统的同时完全可以适当加入文学教育的元素。
那么,语文阅读教学课堂如何加入文学元素呢?
从教学的角度来说。文学就是语言的艺术。推而言之,小学阶段文学就是语言训练的艺术,这些训练重在感悟、体验情感和语感。小学课文原文大多数都有文学味,由于种种原因在人选课本时进行了删改,失去了原来的面貌。但如果阅读教学离开“文学味道”,仅仅进行语言训练,阅读课堂有可能变得味同嚼蜡。基于语文要带给学生语言、文字、文学的初衷,我们力图使阅读教学走出咬文嚼字的局限,引导学生爱上文学,深入文学,在文学的路上走得更远。
我们教学《丑小鸭》没有停留在让学生理解故事情节的层面上,而是通过比较阅读的方法,将课文与原译文比较、将原译文与安徒生自传比较,让学生领悟安徒生语言的魅力、丑小鸭与安徒生之间的隐喻关系。语言的外在表现力,文本的内在隐喻性,构成了文学赏鉴的两大特质。而这,正是这一课谋求回归文学、回归母语的最突出表现。为了凸显安徒生语言的魅力,我们的教学设计没满足于提取原文的精彩片段,让学生感受安徒生的语言是能够让人看到画面、听到声音、获得感觉、呈现形象、表达心灵的层次上。而是通过反复阅读与请教专家。确定以安徒生童话中“诗意、幽默、丰富、含蓄”的文学表达特点进行切人。这就抓住了安徒生作品核心的语言风格,即和其他童话作家的最大不同。诗意好比安徒生童话中的阳光,照得童话暖洋洋的;幽默好比童话中的盐,让童话有了筋道与别样的味道。含蓄当中,思想的力量伴随着丰富的语言植入读者的心灵。教学时,我们抓住这些内容。悄无声息地将文学的种子种在了学生心中。
为了让学生徜徉在充满文学味的阅读课堂中,我们精选教学内容,在设计上也力求巧妙无痕。比如,为了理解原译文中小鸭决心飞向天鹅的心理,我们采用采访的形式。追问小鸭:这些天鹅,可能会像鸭子公鸡那样欺负你,甚至弄死你。你为什么说“没有什么关系”,而要决心成为天鹅呢?孩子们深思后给出了我们满意的回答:“我认为以前那些鸭于、鸡群、女佣人都是很平庸的,当我见到天鹅的时候,我认为天鹅是最高贵的。虽然不知道能不能成为天鹅,但,哪怕死,能死在他们手里我也心满意足了。”在此基础上。我们一起总结:原来,在小鸭心中,宁可死于一时的绚烂,也不愿意像鸡呀、鸭呀那样苟且地生活。听着小鸭的话,面对小鸭的决心,我让学生上前将先前板书的“苦难中拥有梦想”改为“苦难中追求梦想”,升华了学习主题。
可以说,正是因为有了这文学的味道。《丑小鸭》的教学冲破了段落大意、主要内容、中心思想的樊篱。没有因为追求所谓的语文素养而流于技术,反而因为想象力的培养,诗意氛围的营造,让语文的学习插上了金色的翅膀,语文课堂也变得妩媚起来了。
二、走向儿童
基础教育的出发点是儿童,最终归属也是儿童。语文阅读教学就是通过促成儿童语文素养的成长,从而实现其精神世界的生长。因此,我们要将阅读教学的眼光转向学生、回归儿童。
1 回归儿童
现在的小学语文教学课堂普遍存在“浅化、窄化”的问
题,对儿童的认识没有与时俱进。还以为他们对外界认识一无所知,因而陷入“少慢差费”的教学怪圈,为社会所诟病。为此,我们的阅读教学力求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探索有“深度”的课堂,期待着能够为学生提供生长的空间,而不是限定出入的范围。当然,对于深度。我们最终是指向“深入浅出”。
比如,在《丑小鸭》教学中,我们认为“深入”就是对主题的选择与把握。“高贵”源自安徒生原作中对天鹅的描写,但它决不仅仅是天鹅外貌的简单概括。每一只天鹅的背后都有一个丑小鸭的故事,每一个成功幸福的背后都有交织着梦想与隐忍、执著与谦卑的情怀。所以我们解读为“高贵应当是苦难中保持对梦想的追求,幸福中心怀谦卑之心”。这样的解读,借助文本的力量,就超脱了故事情节的躯壳,内化为我们学生精神成长之树上的一枚饱满的果实,饱含着人生的智慧与琼浆,最终会与学生成长过程中那一个个促成其走向“高贵”的事件一同瓜熟蒂落。
然而,这样的深入还必须“浅出”,即遵循人性普遍的价值基础和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基于童话的特点教学童话。基于儿童的特点教童话,让儿童在童话世界中徜徉。在教学设计的时候,我们立足于对儿童天性的洞察。设计出适合儿童的话题,使儿童自然参与教学过程。比如,讲到小鸭童年受尽苦难的时候,我们问学生:“若是你,你愿意永远在这个环境里吗?你会怎么做?”学生走进文本,道出自己的心里话:“我要寻求出路,找到适合我,不受欺负的地方。”讲到小鸭逃过猎狗追赶、“舒了一口气”后说的一句话时,我们与学生一起表演“舒了一口气”的动作,再进行朗读,于是学生读得绘声绘色、有滋有味。
实践证明,要达成深人浅出之效,必须让儿童参与课堂教学的“前测”,参与对未知的方向性探究。我们的阅读教学中,教师设计的问题绝大多数都以学生的前测为依据,课堂不是重复学生的认知,而是让学生既能生成,更有生长。这就是回归儿童。
2 尊重儿童
我们究竟怎么学习母语?这个问题到现在答案也是莫衷一是,我们一线教师有时候也很茫然。比如。课标中明确指出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这没有错。但现实中很多人把母语仅仅当成了交际工具,问题就大了。母语一旦变成了单纯的交际工具,语文的教与学就会失去对儿童内心世界的关注和灌溉,最终的结果就是连语文的工具性也大打折扣。
就阅读来说,今天任何一个语文教育者都不会忽视鼓励学生读书。但是对于儿童的阅读,什么是最重要的?如果阅读的功能仅仅停留在理解与提取上,等同于一种生活的技能,那么再多的量的积累所达成的恐怕也仅仅是知识累加,而无法内化于心,流之于思,导之以言。能否摆脱功利化的阅读,至关重要。
《丑小鸭》一课的教学,我们将其定位为名著导读,就是想通过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引导学生整体阅读原译文《丑小鸭》,同时还要读安徒生的自传,让我们的学生通过亲近安徒生童话,步入纯美的儿童文学的世界,体味到阅读的乐趣。
我们在具体的阅读指导中,对儿童的尊重有两处极为明显。一是让学生猜测教材编者在改写时删掉了原译文中的哪些描写?学生大胆展开想象,发言十分踊跃。我趁机告诉学生:把细节语言和人物语言加进来,文章就会有滋有味。这样一来,由学生已知的内容,自然链连接到要教学的原译文上,而且学生的猜想大大地调动了学习的热情,课文和原译文的对比更是吸引了孩子们的眼球,进而使他们自然地走进了这节导读课。二是在教学小鸭“飞翔”一段,我拿出课文中有关描写,告诉学生,课文一共168个字。是根据译文的1000多字改编的,删掉了五个情节。如果让你改编教材,你认为哪一个环节坚决不能删掉?当我们把主动权给学生的时候,他们给出了精彩的答案:描写小鸭“决心飞向天鹅”的一段坚决不能删掉,写“小鸭飞翔后的心情”坚决不能删掉……学生的理由非常充分,“没有决心,怎么能体现小鸭对梦想的执著追求?没有成功后的小鸭的心理描写,怎么知道小鸭心灵的高贵?”这样,整个教学环节都处处体现对儿童的尊重、呵护与启蒙。
三、走向专业
我们的教学,源于儿童、基于母语。要让儿童先有情感,再产生品质。同时,品质又支持语言学习的兴趣与情感――双向流动,奔流的语言就与丰富的情感共同构筑了高效率的阅读教学。然而,这情感、这品质、这高效的课堂关键还是教师,也就是说,关键还要看“教师自身”。
1 不迷信教材和权威
面对课程改革一波一波的浪潮,面对浪潮当中风起云涌的各种流派,教师首先要抱定真我不放松。对于课程、教材、教法,在兼收并蓄的基础上,敢于提出自己的理解,坚定自己正确的信念,而不是盲从、迷信。
比如对于教材,我们不否认教材是教学的依据,但我们也应当客观地看到教材中,许多名家经典文章限于篇幅常常不得不进行删改。比如,安徒生的原作《丑小鸭》有6000多字,但编入北师大版三年级教材中后只剩下500多字,有的版本改到400字,放在二年级。许多生动的内容,尤其是那些诗意的语言、幽默的对话和精彩的故事情节,以及安徒生寄托在丑小鸭身上的心灵轨迹、执著信念等,一系列有震撼力的东西都难觅芳踪了。对于这样的教材,作为老师,难道我们要盲从、迷信?
许多学生早在孩提时代,就已从爸爸妈妈口中听过丑小鸭的故事了,如果读了教材中的“丑小鸭”,以为安徒生童话就是那个样子,可能就再也没有重读原文的兴趣了,他们无疑将失去一次亲近文学的机会。教学《丑小鸭》之前,我们曾做了一个随机调查,发现1000多位中小学教师中仅有几个人读过《丑小鸭》的原文。出于责任感,我们拿出勇气,对教材加以再开发。
我们从原译文中解读到,并应用于教学中的那些语言密码上文已经涉及,这里不再赘述。其实,原文中值得推敲玩味的语句太多了,为了教学的需要,相当一部分没有用上。“苦难中追求梦想。幸福中怀有谦卑”是我们提炼出来的小鸭的高贵精神。但如果没有对原译文一遍一遍不厌其烦的深入解读,“苦难”、“梦想”、“追求”、“幸福”、“谦卑”这些散落的珍珠,是不可能被有效提取出来的。有人说这一课博大与精彩。若说如此,备课的我们也同样经历着蛹化成蝶、凤凰涅的过程。
作为语文教师,也许我们不足以在学术上有多么高的建树,但要有教育的良心。要有对经典的敬畏之心,要有让经典以经典的方式影响孩子一生的决心。如此,我们就能坚定自己的信念,通过深入阅读,追本溯源,旁敲侧击,互文解读,和学生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我们就能够在课堂之上屹立不倒。
2 坚守自己的路
语文教师要有自我,关键是要读书。但通过读书使自己有丰厚底蕴的教师依然只占少数。很大程度是,许多语文教师没有坚持,没有养成阅读的习惯。
当然,现在教育行政干预过多,做一个读书的老师确实不容易。但我们既然改变不了别人,那就只有改变自己――在沉重的教学负担中,尽可能找到平衡点,横下心来用阅读丰厚自己,把引领儿童跨入文学的殿堂当作平常的事。也许,习惯了就平常了。平常了,最终或许就造就出不平常来。
学校管理者要通过阅读把语文教学与教师的生命体验结合起来,并积极倡导每一个语文教师都来读儿童文学,读更多的经典,写儿童文学笔记、书评,把自己读到的故事讲给孩子听,把经典的童书大声读给孩子听。组织班级读书会,和孩子们一起分享儿童文学,提笔写自己的教学随笔和生活感悟,甚至进行儿童文学创作。
从小到大,我就与书结下不解之缘。不管是童话书、故事书、作文书都要细读一番。小时候,我常常让妈妈给我讲故事,看童话书。童话书里那一幅幅有趣的图画,一个个生动的故事,都给予了我智慧与快乐,让我充满了对未来的美好憧憬;进入小学,随着年龄的增长和思想的日趋成熟,读书的欲望愈加强烈,兴趣愈加广泛,读书给予了我无穷的乐趣,成为我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假如你不去读书,也就不可能获取知识,没有知识也就不能立足这个激烈竞争的社会。正是如此,我在书的陪伴下,一天天进步,一天天成长。
我最喜欢看的书是海伦.凯勒的自传——《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它让我的心深深地震撼与感动了。虽然海伦.凯勒双目失明,双耳失聪,但是她凭着惊人的毅力,考进了大学。一个聋盲残疾人,她为何能取得如此大的成就呢?面对不幸的命运,她并没有低头,而是以惊人的毅力和顽强的意志,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坚持坚持再坚持,乐观地走完了属于自己光彩的人生道路。读了这本感人肺腑而又意味深长的书,我深深地感到:连一个残疾人都能坚强快乐地生活在这个世界,那我们这些比海伦健康得多的广大青少年也是否要拥有一颗不屈不挠的心呢?是否应该以微笑面对眼前的种种挫折呢?想到这里,我惭愧极了。每逢我遇到困难都不敢正视、面对,而去逃避,所以每次都被困难“战胜”。我还记得有一次,我测验的作文写离题了,扣了20多分。当时我非常伤心,无精打采,只会唉声叹气。但并没有想办法来战胜这次的挫折,最后当然被这挫折战胜啦!但读了《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本书,我恍然大悟,我明白了人只要有永不言败的精神,在坎坷中不断前进,就一定可以把困难“战胜”!《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本书令我受益匪浅,让我从中找到了学习的动力我找到了自信、乐观。一部好书能让我们受益终生,它不但让我们增长知识,还能使我们看透人生,理解人生,感悟人生!
读书不仅令我获得某种道理,还让我认识了大千世界。读《动物百科大全》,我认识了世界十分罕见的鸟:秃鹰、岩鼠等;读《世界地理气象》,我认识了“草原之国”埃塞俄比亚的当地风情;我也懂得了“什么是风暴”、“龙卷风是怎么形成的”等知识。书简直让我大开眼界。
古人说,书可“医愚”、“增智”、“明理”。我愿与书交朋友,读书将与我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