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31 09:12:1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高中化学,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高中;化学;教学;方法;探究;成绩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9-0146-02
一、高中化学教学的现状
1.应试教育下学生忽视了探究能力的培养。化学作为理科中一门实验性较强的学科,对学生的基本能力的首先要求是具备相应的探究能力,而不能仅仅地依靠简简单单的记诵来学习。现实是很多的学生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在这方面的能力十分欠缺。应试教育下很多的学生将学习的重心放在了大量的做题上面,顾不上对化学本身的研究,这是十分错误的方法。大量地做题而不思考,让学生的思维牢牢地被束缚住,不利于创新能力的发挥。缺乏起码的创新能力,无论是在做题还是在思考的过程中,很难充分地发挥想象力,对于问题的解决造成了很多的麻烦,这是当今化学教学中面临的重要问题。
2.学生的成绩与付出不成正比。学生的学习成绩与付出不成正比是化学学习中另一较大的问题,化学在高中的学习中占着很大的比例,很多的学生将学习重心放在这方面,这是一个很合理的做法。但很多的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只是一味将时间放在漫无目的地学习上,缺乏起码的灵活性,这使得很多学生考试后的成绩和自己的时间和精力上的付出不成正比,严重地打击了学习的积极性,不利于培养自身的自信心。很多的学生因此放弃了学业,一味地消沉,没有主观能动性,这对学习化学是极为不利的。所以,在进行化学的教学中,要善于将成绩和付出联系起来,只有找到合理的教学方法,着力地提高学生的成绩才能让学生在化学课堂上活跃起来。
二、衡量高中化学教学质量的标准
1.老师的教学方法。老师的教学方法首先反映的是课堂的教学质量,这是毋庸置疑的。教学的质量和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东西的多少首先取决于老师的教学方法,合适的教学方法能广泛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不合理的教学方法则严重地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给教学带来不利的影响。所以,这对老师的教学要求是,着力地提高自己的教学技能显得尤为重要,在化学教学的过程中,善于及时地启发学生,引导他们在化学中的学习是十分必要的。同时还要善于发掘学生的特点和创作力,因材施教,让学生充分地发挥自己的优点,在化学的学习中充分地融入进去。
2.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的学习热情是决定教学课堂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学生是学习的主力军,是化学学习的主体,如果不能让学生的热情和积极性充分地发挥,就很难在化学的学习中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学生的积极性和热情充分地发挥起来了,就很容易地在考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如果学生没有起码的学习热情,纵使老师的教学方法再精彩也无法取得好的成绩。所以说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决定了教学的质量和效果。老师要善于活跃化学课堂的气氛,在这个过程中增强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
3.学生的考试成绩。在应试教育中,衡量教学质量的最直观的因素就是学生的考试成绩,它能够客观地反映老师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所以说提高教学质量,首先要从学习的平时的考试成绩中说起。将化学的考试成绩作为学习的目标是至为关键的,它是所有的教学活动的中心。无论是采取题海战术或是其他的教学模式,结果都是为了让学生在考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成绩的高低在应试教育中是十分重要的,只有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才能构建真正意义上的化学教学。
三、提高高中化学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1.采取新颖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无论是学习什么学科,兴趣永远是第一位的。在化学的学习中更是如此,浓烈的学习兴趣决定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考试成绩。有了浓烈的学习兴趣,学生能够将枯燥的学科学习转变成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在寓学于乐的学习中,学生收获的快乐和成绩的双丰收。老师要善于积极地引导学生提高学习的兴趣,在课堂的教学中能够通过做实验、看视频等方法,提高学生对于化学的关注,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不能仅仅地将要成绩看作直接的事情,更要善于用各样的方法间接地提高学习的考试成绩,只有如此才能够大力地改进教学的质量,培养学生广泛的学习兴趣,构建化学的优质课堂,让学生的主动性得以充分地发挥,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
2.注重打造高效的课堂。化学的学习和教学中必须要重视高效课堂的构建,只有提高课堂的质量才能够让学生学到真正的东西,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老师要善于采取多种教学方式来打造高效课堂,善于采用新颖的具有吸引力的知识作为引入,达到引人入胜的效果。构建高中化学教学的高效课堂,旨在提高课堂的效率,让学生能够在这样的环境中发挥自身的创造力,让自己的理性思维更好地拓展开,在学习中能够轻松地解决问题,在考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比如老师要善于借助于多媒体的手段,不断地强化对知识的探究和理解,这个过程的学习必定是高效的,对于学生的化学学习有很大的帮助。
3.善于发掘学生的潜在优点。善于发现学生的特质和优点,首先可以极大地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这是教学中的基本方法,也是作为老师的基本能力。只有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才能够让学生对自身的情况有很清楚的认识,增加自身的认知能力。同时这有利于让学生查漏补缺,客观理性地分析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对于学生完善自己和改进自己的学习方法有着更为清楚的认识。化学的学习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反思、不断进步的过程,只有善于分析自己的优缺点,才能够极大地促进学生的进步,这样坚持下来,就能够养成科学的学习习惯,不仅仅能够提升自身的能力,还能够在考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高中化学的学习在理综中显得尤为重要,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理综成绩的好坏,所以一定要充分地认识到学习化学的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在教学中要努力地提高教学的效率,善于将学生能力的培养和考试的成绩结合起来,找到两者最基本的结合点,这是成功的关键。
参考文献:
[1]张海洋.基于理科综合考试的高中化学教学的思考[J].化学教育,2010,31(2).
[2]李亚平.高中化学教学必须处理好三个关系[J].科教文汇,2009,(8).
随着新课改的实施和社会的变化,人们对知识的认识也从理念转为实际。教师在每个科目的教学过程中,会比以前更注重学生对知识点在现实生活中运用的掌握程度,也就是教育学家常说的生活化教学。其中,作为理科学生应当学好和掌握好的化学也不例外,就高中化学生活教学的现象以及教学的方法做出相应探讨。
关键词:
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方法
高中化学对高中理科生来说可能是一门比较困难的学科,化学学习不像物理和数学一样以计算和运用公式为主,也不像生物一样属于记忆学科,它夹杂了计算和记忆两个方面,所以,许多学生在学习化学时感觉比较吃力。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生活化教学来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接下来就高中化学生活化的现象和进行生活化教学的方法作相应的介绍。
一、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现象分析
在当代中国的教育背景中,高中化学教师的教学模式还是比较单一,特别是在竞争激烈的高考模式下,教师还是主要采取以讲课为主、练习为辅的教学模式。这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觉得化学知识枯燥乏味听不懂,从而导致学习质量下降。虽然教师不能改变教学模式,但是可以改善自己的授课方式,即生活化教学。其实,在许多高校中,部分教师已经采用了生活化教学方式并且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成果。生活化教学在未来必然会得到发展和普及,因为其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紧张的高中学习氛围里,如果学生有学习的积极性,那么学习过程对该学生来说也就不会变得痛苦,进而有利于其未来的发展道路。
二、进行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方法
1.课前准备与所教内容有关的生活现象
有的学生一听见化学课就无精打采想睡觉,这在高中并不少见。所以,如何在上课前的几分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对化学充满激情,这是教师需要在准备教案时考虑的。生活化教学在这个方面有着不小的作用。比如,在教学化学反应时,对化学反应速率这一节内容,教师可以通过对铁生锈这个现象来进行探讨,教师可以对铁制用品直接暴露在空气下和不暴露在空气下生锈的快慢进行介绍,使学生感到化学其实就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之中,引起其的学习兴趣。同时,教师在对一个物品进行化学介绍时,也可以采用生活化教学。比如,对硫酸的介绍。硫酸在我国属于禁止交易的商品,教师不可能拿瓶硫酸在课上给学生介绍。所以,为了让学生了解到硫酸的性质并让其留下印象,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与硫酸相关的东西。教师可以通过PPT向学生展示遭受酸雨的环境来介绍硫酸的化学性质,使学生意识到硫酸的危险。
2.在课堂上引用生活实际
学生对一节课内容的吸收理解至关重要,教师应当在介绍知识要点的同时举一些例子使同学们理解并加深记忆。比如,在化学选修三中分子体积的相关教学时,教师可以运用生活中的例子。大家都知道生活在北方的人们在晚上往往会把汽车水箱中的水放掉一部分,因为北方晚上气温低,水箱里的水会凝结成冰块导致其体积变大,如果水箱里的水没有装满则影响不大,如果装满则会破坏水箱。教师在课堂上给学生讲述这个案例的同时向学生提问“为什么水变成冰块时体积会变大”,并让学生从氢键的角度进行回答。在水变成冰的过程中,大量氢键的形成使水分子排列规律,使原本的单位占有率下降,从而体积变大。通过这个过程,学生有了生活常识,也掌握了化学知识。
3.在课后布置相应的作业
学生对知识的运用程度体现了其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尤其是在生活化教学中,教师应该更为注重培养学生将知识运用到生活中的能力。比如,在教师对原电池这一节进行讲述后,让学生通过对原电池发电原理的了解在家中制作简易的发电机,比如,水果发电机。让学生通过家中常有的简易装置对课内所学到的知识进行运用,既检测了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也运用了生活化的教学模式。
4.实验课的使用
正如前文所说,化学不单单是一门理论学科,它是一门需要动手操作的学科。随着现在国家对教学质量的重视,实验室也不仅局限在大学,它开始出现在高中学校里。高中化学的教材中几乎每一节都有实验课题,有能力进行的教师可以将学生带到实验室,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比如,在教学焰色反应时,教师可以将学生带到实验室进行教学,让学生观察各个金属点燃时发出的不同颜色,这比直接记住要更生动形象。当然,教师开展实验课时一定要保证学生的安全,类似于铝热实验等的放热反应或者有危险指数的实验,教师可以采取演示或者播放视频材料的手段,不用将学生带到实验室进行实验。
《龙门专题》是本着授人以鱼,只供一饭只需,授人以渔,则一生受用无穷的宗旨编写的,龙门书局组织编写及出版教辅书籍,包括语文、数学、英语、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九个学科,本套书讲解细致完备,由于本套书是就某一专题进行集中、全面的剖析,对知识点的讲解自然更细致。
《高中化学》是中国高中现阶段化学课所使用的课本,是在教育部的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下编写的,包括人教版,苏教版,鲁教版等几个版本。
(来源:文章屋网 )
关键词:初中化学实验;高中化学实验;衔接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人们通过实验认识物质世界,研究物质间的变化规律,并形成理论,再把这些理论和实践知识运用于探究未知的领域。这就要求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从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转化为多样化的学习方式。通过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的学习过程不再是被动接受课本的结论,而是亲自参与丰富生动的化学实验,经历实践和创新的过程,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化学实验不仅要求重视实验结果,而且要重视实验流程的设计、实验技能的培养、实验现象的本质分析。
本文通过对初中、高中实验的对比,探讨初中生升入高中后如何顺利与高中实验课程衔接,并不断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的措施和方法。
一、初中学段与高中学段化学实验的差异
1.中学化学实验的内容大致分为下列六种类型
(1)化学基本操作练习的实验
(2)阐明化学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的验证和探究实验
(3)物质的制备和性质的实验
(4)测定物质的含量和物理常数的定量实验
(5)联系工农业生产的实验
(6)解决一些综合性的简单问题的设计实验
初中学生刚刚接触化学,虽然他们的理论知识、实践经验都很少。但是初中学生对自然变化和化学实验有着天然的好奇心和强烈的兴趣。因此初中阶段的实验的重点集中在实验基础操作学习,如“药品的取用”“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重结晶法提纯粗盐”等;密切结合生活体验的实验,如“探究影响蜡烛燃烧时间的因素”“净化黄泥水”;简单的物质制备实验,如“实验室制氧气”“二氧化碳的制取”等;一些物质的性质验证实验,如“蛋白质的性质”以及“影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的因素”这样的涉及基础理论的探究实验等。
初中化学实验所使用的仪器比较少,实验的流程、操作简单,突出探究的特点。在学习基本操作的基础之上逐步深入到物质性质验证、物质的制备、基本概念和理论的学习,同时与生活经验结合紧密有利于学生的接受,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2.高中实验在初中基础之上有较大提升,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实验的基本操作,使用的仪器比初中更复杂
高中阶段要学习更加复杂的一些操作,如萃取操作、趁热过滤、蒸馏操作、移液、滴定操作等。
实验的精度要求更高,要求学生的操作更准确。初中和高中具体的仪器使用与实验操作要求见表1和表2。
伴随着技术和经济的发展,数字式传感器实验越来越多地走入中学课堂。该系统包括了传感器、数据采集器、计算机分析软件三大部分。传感器精度高、使用方便、采样速度快,常见的传感器有pH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电导率传感器、滴数传感器等。利用传感器可以更加直观地感受到化学变化过程的物理量的变化,并数字化、图形化;有利于学生开展化学反应基本原理的探究实验,完成研究性学习过程中的很多定量分析实验。
(2)学习的内容更加丰富,实验环境更加复杂
高中学习的内容远比初中丰富,典型的金属、非金属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的性质,常见的有机化合物的性质,各种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有机反应及其副反应。学生在实验过程中除了要去验证所学的物质的性质,还要注重观察不同于课本描述的各种现象,深入探究其原因。实验中学生遇到的有毒有害危险物质更多。需要学生在进行实验时高度地重视实验安全,掌握各种突况的处理方法。
(3)实验现象的记录更加全面系统,实验数据的处理更复杂
初中时要求学生记录好实验现象即可,而高中阶段除了要记录实验现象,还要记录好实验的数据。例如反应中温度的变化、溶液pH的变化等等。其差别见表3:
(4)实验从定性延伸到定量,掌握误差分析的方法
高中实验中涉及测定物质的含量、物理常数等定量实验。要从微观的、定量的、推理的角度来研究物质的结构和变化的规律,发挥理论在教学中的指导作用。这些实验对操作技能的要求比较高,要求所得的结果与理论数值相接近,但因受设备条件的限制,采用的实验方法一般都比较简单,加上学生操作技能和其他因素的影响,实验结果会有一定的误差,这就要实事求是地分析产生误差的原因。
二、初中到高中化学实验衔接要注意的问题
1.加强实验基本操作的训练和培养
由于初三面临中考,许多学校并没有开出足够的学生实验。而是以讲实验替代学生做实验,造成很多初中毕业生的实验基本操作技能非常薄弱。例如,不会正确地使用酒精灯、不能正确地使用试管夹、不会振荡试管、不清楚试管夹和坩埚钳的用途差别,甚至不知道什么是泥三角。笔者甚至见过学生做完镁与热水的反应实验后,因镁片粘在试管内壁上无法取出而束手无策。因此在学生进入高中后很有必要用一到两节课的时间强化实验基本操作的练习,防止在以后的实验中出现意外。
2.培养良好的实验习惯
在高中由于实验使用的药品、仪器越来越多,因此教师应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例如,药品分类摆放要整齐,标签向外,仪器使用前后要彻底清洗,及时地记录实验现象、实验数据。教师要严格要求,认真管理。
3.教育学生注意实验安全
由于高中实验中会用到一些有毒有害的药品、易燃易爆药品、强腐蚀性的药品。因此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细化安全规范,防止出现由于学生不清楚其危险而造成安全事故。
4.延续初中实验的探究要求,更好地与高中所学理论知识相结合,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设计实验的能力
【关键词】高中化学 教育探析 学生
1.创设情境,培养创新意识
1.1 营造一个宽松的教学氛围。营造一个宽松的教学氛围,也就是创造一个自然、和谐、平等的教学环境。在这个环境里,不是单向交流,而是允许学生提出自己的不同见解,这样就有利于消除上课过于拘谨的场面,有利于缩短师生之间的感情距离。在这个氛围里,学生才会勇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渴求解决问题,他们的创新意识就自然而然地得到了培养和发挥。
1.2 激发学生的好奇观念。好奇是创造行为的开始,是学生探索心理的推动力,在创造性思维中具有触发催化的作用,从而成为学生行为的内在动力之一。爱因斯坦说过,他没有特别的天赋,只有强烈的好奇心。学生对事物感到好奇的时候,往往是创造性思维迸发的时候。在人类认识史上,正是个别人对事物或某种现象产生了好奇感、惊奇感,从而导致了重大的发明创造。瓦特对蒸汽冲动壶盖好奇,发明了蒸汽机;巴甫洛夫对司空见惯的狗流唾液的现象感到好奇,通过探索,终于创造了高级神经活动心理学。如果没有这种好奇心理作用的推动,创造性思维也无从产生。
2. 兴趣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能促进学生自觉主动地学好化学,激发他们的潜能,让其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如何才能激发高中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是我们需要讨论的话题。
2.1 把握教学进度,循序渐进,控制教学难度、深度,避免学生因为逃避困难而出现厌学情绪,并且在教学过程中要鼓励学生挑战困难的兴趣,多让其成功,培养其自信心。
2.2 联系生活,化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应该在教学过程中紧密联系身边看得见、摸得着的事例开展教学,激发学生无限的学习热情。
2.3 教学过程中,教师切记不要随意拔高内容、不要一步到位,要从简单入手,多让学生成功,可以经常出些简单的题目让其练习,培养其做对题目的好心情。
3.善于运用言行表情,鼓励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学生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主体意识的形成和主体参与能力的培养。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中善于运用言行表情。一个善意的眼神,一句赞许的话语,一番精彩的开场白,都能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获得终身受用的化学基础能力和创造才能。如在讲授《化学选修1》“合金”时,我便脸带疑惑,很谦虚地向学生讨教:“刚刚老师碰到了一个问题,怎么解释都觉得不够全面,想请同学们讨论一下,帮老师一起解释。”然后,提出合金是混合物,但却为什么有一定的熔点,这下学生们可就热闹了,有的说,合金的形成不是简单的将两种金属进行混合,他们之间是要断裂金属键的,金属阳离子重新排列的;有的说,合金从物质分类上看,有的属于机械混合型混合物合金,有的属于互化物合金,无论那一种类型,只要组成一定时,熔点就一定。最后学生在共同讨论中真正理解了“合金”的含义。这样不但让学生学到了化学知识,也提高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另外,在平时的课堂中,笔者还时常用赞许的话语鼓励学生,如“老师也有同样的想法”“老师觉得你的观点有一定的道理”等等,增进与学生的感情,使每位学生时刻感觉到自己是课堂中的主人。
4.计算机辅助教学
现代计算机对图片的处理能力很高,它可以将原本抽象的内容变得更具体,变静态为动态,对微观事物处理得更宏观,把宏大场景作缩微处理,将枯燥化为生动。比如,在课件《离子键与共价键》中,通过计算机模拟核外电子运动和化学键的方式就获得了很大的成功,为教学质量的提高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5.重视实验教学
化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要学好化学,必须经过不断的实验和分析,而很多化学规律也是在实验中总结出来的。首先,老师要多让学生自己进行实验,并亲自观察实验反应,享受实验现象给他们带来的喜悦与激情,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对于化学现象,老师要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思考,分析现象的本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获得知识的能力。探究性实验就是以问题为核心,探索问题的答案,它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解决问题的机会,集中突出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并激励学生更好地独立地完成作业。通过学生做实验题,老师还能及时获取学生学习的情况,对学生所面临的问题有所了解,并得到教学信息的反馈,以便及时调整教学方案,好查漏补缺,优化课堂教学。
6.依据需要进行探究创新,培养合作精神
学生的化学学习需要源于对化学现象的兴趣和探究。特别是在学生对所学的化学产生大胆的猜想时,教师应该予以正确的指导和合理的引导。不过,如果学生的思路与问题本身发生了偏移,教师就要给予适当的提醒,但决不能干涉学生对问题的思考。例如,我们学习了钠的性质,就可以推测钾的性质。因为他们位于同一个主族,在性质上存在相似性和逆变性,然后再通过实验进行验证。学生在这样的猜想和试验中,定能进行大胆的探索创新,获取自身的学习发展需要。同时,学生在一种充满民主、自由、平等的学习交流环境之中,定能缩短师生间的距离,消除课堂沉寂、拘谨等不良现象。学生也在与别人的交流合作中体会到学习的快乐和团队精神的重要作用。学生在与别人的合作互助中,也会有所收获,真正实现了“博采众长,为我所用”的发展目的。从某种意义上讲,鼓励学生运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获得的化学知识要比教师的单纯讲解来得更为直观,更为深刻。这也促进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在化学教学中运用合作探究性学习方式能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让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体,提高化学素养。学生在与别人的合作探究中也能够满足学习发展的需要,有利于培养他们正确的情感态度和审美价值观。
【参考文献】
[1]《自主学习―学与教的原理和策略》,庞维国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
[2]《探究教学论》,靳玉乐著,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
一、实验现象异常的成因
1. 药品变质造成的实验异常现象
案例:用新制的FeSO4与NaOH溶液反应制备Fe(OH)2时,结果未能观察到白色絮状沉淀,而看到的却是灰绿色沉淀,并逐渐变成红褐色.这种情况是学生可以自己分析得出原因的,操作的关键:1.为什么要用新制备的FeSO4溶液?2.为何将滴管插入试管里溶液的底部,慢慢挤出NaOH溶液?最佳的改进方案:可以在溶液表面封一层苯或封油层以隔绝空气,氢氧化钠溶液事先煮沸以赶出里面的氧气.
2. 滴加与反滴加的顺序不同造成的结果不同
教师或学生在实验中,若将化学试剂的加入顺序变更以后,有可能引起实验现象不明显甚至得到截然不同的实验结果.
如Cu(OH)2的制备是高一的一个学生实验.若按教材要求的方法和步骤,向盛有CuSO4溶液的烧杯中滴加NaOH溶液,可以产生大量的絮状沉淀,但是对该沉淀进行加热时有时就是看不到黑色CuO.实际上,按如上操作一般生成的沉淀只能是绿色的碱式硫酸铜,致使观察不到Cu(OH)2的受热分解现象.所以,建议将步骤改为“向盛有NaOH溶液的烧杯中滴加几滴CuSO4溶液”,确保生成Cu(OH)2过程中NaOH始终是过量的.
3. 药品长期存放变质造成的实验结果异常
实验室中某些药品由于长时间放置因氧化等原因变质,如我们检验Na2SO3溶液中的亚硫酸根离子时可以先加入盐酸,产生气体能使石蕊试剂褪色,但长时间放置的亚硫酸钠会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成硫酸钠而不能与盐酸反应.这样的实验在操作之前教师要先检验药品是否变质.
4. 药品的量的用量不一定越多越好
实验过程中,特别是在学生做实验时由于实验习惯的问题,在取用药品时用量很随意,很容易出现出乎意料的现象.
例如在做银镜反应时,在一洗净的试管里注入1 ml AgNO3溶液,然后加氨水到完全溶解,再滴几滴新配的乙醛溶液后水浴加热几分钟却始终得不到光亮的银镜.分析原因,应该是银氨溶液配制时氨水量未控制好引起的.在向AgNO3溶液中滴加氨水不可过量,教材描述为“氨水加到生成的沉淀刚好溶解为止”.实践经验证明,氨水过量越多,银镜反应的效果越差.所以我个人建议,加氨水时直到最初产生的沉淀溶解到还略显浑浊(不可使沉淀恰好溶解至溶液澄清)为止,这种银氨溶液氧化能力最强,实验效果非常好.
5. 因实验温度控制不当引起的实验异常
温度是影响化学反应速率和反应趋势的一个重要方面.温度的高低往往决定了一个反应能否发生、向什么方向发生等问题.所以,温度的合理控制对实验现象与实验结果至关重要.
例如在做乙醇的氧化实验时,将螺旋状的铜丝加热变黑后,如不迅速插入乙醇,反复几次,并不会看到铜丝变红亮,也不会闻到有刺激性气味.因为铜丝插入速度太慢,使铜丝温度下降后反应就不能发生了.
在实际的实验教学中,除了上述原因以外,所用试剂的浓度大小,试剂选用的恰当与否,酸碱介质环境,仪器的选用及装置是否合理,以及实验操作者自身基本操作是否过关等方面也会引起实验的异常现象.
二、实验现象异常的改进与利用
1 .通过异常现象的分析促进学生培养严谨的治学态度
严谨的科学态度是高质量地完成化学实验的前提条件.学生实验中出现的异常现象,大多是由于实验态度不严谨而引起的.如:试管没洗干净就进行银镜反应的实验,结果看不到银镜出现;用不干燥的集气瓶收集氯化氢或者氨气,长时间收集不满;使用滴管时,一管多用,或者滴加试剂时随意碰到试管壁,导致试剂交叉污染;不按规定的用量取用药品,造成反应现象不明显或不正常等等.如果查明异常现象是由于上述主观原因而产生的,应该借此机会强调良好的实验习惯和规范的操作方法的必要性,使学生养成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
2.利用异常现象进行知识点的转化学习,达到拓展知识的目的
当学生在实验中出现的实验失败或误差较大时,要合理的利用失败的原因将知识点转化到相关知识的应用上,往往学生会对异常的实验现象更加关注,合理巧妙地利用这种心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们教师在这方面可以多加注意这也是教学艺术的一种升华!
3.利用实验异常现象,培养学生观察现象、分析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探究的水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化学教学中,只要学生留心观察实验过程,注意捕捉奇特的变化,就可以发现许多实验异常现象,对这些异常现象进行探究会得到很多重要的发现.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指导学生对见怪不怪的现象着手探究、发现问题.中学化学中异常现象很多,其中很多异常现象都可以成为学生进行探究的极好材料.
通过对各种实验现象的分析、探究,唤起了学生的强烈的求知欲,进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机,将“苦学”变为“好学”、“乐学”,这正是当前教育改革所追求的教学理念.只要我们一线教师善于处理异常现象,因势利导,不但可以化解课堂失误,更会增加学生对我们的信服力,增加我们教师自身的人格魅力.这对于我们教育事业的发展反而提供了一个难得的契机.
关键词: 高中化学 计算化学 静电荷 自由能变化
高中化学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是:“通过以化学实验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1]高中阶段开设的化学实验有限[2],很多化学性质不能通过实验来验证,有兴趣的同学建立课外科研活动小组,在老师的指导下,可以多做一些化学实验,但有些分子有毒,甚至反应以后产生具有爆炸性质的物质,因此对于这些化学反应很难通过化学实验来理解。计算化学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已应用到各个学科,能预测许多化合物的性质,模拟许多化学反应的进程。基于这种想法,我对化合物苯、甲苯和硝基苯进行了计算,希望这些结果能更好地帮助同学们理解这些化合物的性质。
1.研究方法
用化学软件Hyperchem,采用pm3方法对化合物1-3进行优化,以优化得到的化合物1-3的几何结构为基础,计算出化合物1-3的静电荷,然后计算出化合物1-3和硝酸反应的自由能变化。
2.结果和讨论
2.1化合物1-3的原子静电荷。
化合物1-3的原子静电荷列于表1中,从表1可以看出,对于化合物1,苯环上6个碳原子的静电荷都为-0.102,说明苯环上6个碳原子静电荷分布均匀,其几何构型应该很对称的。对于化合物2,由于苯环上增加了一个甲基,原来对称的几何构型,变得不对称,在苯环上6个碳原子的静电荷中,其中C(2)、C(4)和C(6)上的负电荷较多,如果和一个带有正电荷的基团发生反应,应该发生在C(2)、C(4)和C(6)上。这样很容易解释,为什么像甲苯、乙苯等一些化合物和硝酸反应时,主要发生在邻、对位上。对于化合物3,C(3)和C(5)上的负电荷比C(2)、C(4)和C(6)上的负电荷多,所以硝基苯和一个带正电荷的基团反应时,往往选择发生在C(3)和C(5)上。
在课堂上遇到这样的选择题时,老师只是告诉我们,像甲苯、乙苯等分子,在发生取代反应时,主要发生在邻、对位上,而硝基苯发生取代反应时,主要发生在间位上。老师总是让我们记住取代规律,至于为什么,很难给予一个满意的答复。通过这个软件的模拟,我们能更好地理解这些化合物的性质,也能准确判断出取代反应发生在哪个位置上。
2.2化合反应的难易程度
我主要研究了如下几个反应。
首先对以上反应中的各个分子进行优化,获得各个稳定分子的能量,用生成物分子的总能量减去反应物分子的总能量,近似等于这个化学反应的自由能变化(G),计算结果见表2。
从表2可以看出,对于甲苯和硝酸反应,其反应自由能变化是很低的(-24.82 kcal/mol);对于硝基苯和硝酸反应,其反应自由能变化为-20.73kcal/mol,而苯和硝酸的反应自由能变化为-24.33 kcal/mol。因此可以看出,甲苯和硝酸发生取代反应最容易,而硝基苯和硝酸反应最难,苯和硝酸反应的难易程度介于甲苯和硝基苯之间。
3.结语
通过化合物1-3的静电荷分析可以看出,甲苯和带有正电荷基团发生取代反应时,往往发生在邻、对位上,而硝基苯和带有正电荷基团发生反应时,往往发生在间位上。当化合物1-3和硝酸反应时,甲苯和硝酸反应最容易,而硝基苯和硝酸反应最难。这个结论能帮我们加深对教材的理解,尤其是对于我们刚学有机化学的高中学生,不需要死机硬背老师告诉我们的反应规则,在实验条件不允许的条件下,利用化学软件模拟,也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化学是一门具有很强实验性的学科,在化学教学中,很多的概念、原理、规律都是从实验入手来加以验证的,因此,可以说,化学实验是教师开展化学教学活动的基础,是学生学习化学知识、掌握化学技能、提升化学综合素养的重要工具。化学实验教学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学生实验,二是演示实验。演示实验是教师通过实际的实验演示,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思考实验过程,并最终通过实验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的实验教学活动。与学生实验相比,演示实验的有效开展需要教师在课前进行精心的设计和合理的布局,可以说,演示实验的有效开展需要讲究一定的艺术性和技巧性。
一、做好实验前的准备工作
很多教师不愿意在课堂上进行演示实验,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教师认为在课堂上进行演示实验耽误时间,这对于寸秒寸金的高中阶段而言太过于奢侈。虽然与直接的知识讲授相比,通过实验讲解知识会花更多的时间,然而从教学效果来看,通过实验获得的知识与教师语言传授的知识相比更为直观具体,更容易被学生理解和接受,并且会给学生留下更深刻的印象。为此,在化学课堂上适当开展演示实验是非常必要的。事实上,教师只要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实验准备,保证实验在课堂能够顺利高效地进行,这会在很大程度上减轻时间不足的压力。在开展演示实验之前,首先,教师要做到充分熟悉教材,熟悉实验内容、步骤,要明确实验的目的,并且对于在实验过程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思考等问题,教师在课前也要先规划设计好,这样,才能够保证实验的顺利进行;其次,教师在实验开展前一定要认真地准备好相关的实验药品、实验装置,以避免由于药品和装置的问题而导致实验结果的失真甚至失败;最后,教师一定要在课前对所要开展的实验进行事先的预演,关于这一点,很多教师都容易忽视,尤其是一些经验较为丰富的教师。在他们看来,这些实验自己已经做过数遍,没有必要在课前再做一遍。事实上,很多做过无数遍的实验,由于没有在课前进行预演而出现问题的例子并不少见。因此,作为教师,一定要虚心谨慎,务必在每一次的实验开展之前事先把实验做一次,这样可以大大提高接下来课堂演示实验的成功率。
二、注意演示实验操作的规范性
教师所开展的演示实验其实就是教师所做的实验表演和示范,学生在观察教师实验的时候,会把教师的每一个实验步骤和操作记在心里,因此,作为教师,在进行实验操作的时候,一定要力求做到规范,不能忽视实验中任何一个小的细节。例如,在实验中,手拿滴管的姿势、熄灭酒精灯的方法、用试管夹夹起试管的位置等小问题,教师在进行操作的时候都要注意规范科学,这样才能够给学生提供一个最标准的实验操作方式,进而让学生养成科学的实验操作习惯。另外,在进行实验操作的时候,为了让学生看清每个实验步骤,教师要注意把握实验操作的速度,对于一些较为复杂的实验操作,教师可以采取分步骤讲解的方式,务必要在演示实验中清楚地向学生呈现每一个实验操作步骤。
三、注意演示实验中的设疑
问题是引发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索的源头和动力。在开展实验之前,教师如果能够围绕着实验设计一些问题,这样,不仅可以有效指导学生在演示实验过程中的观察行为,同时,也能够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例如,在开展钠和水发生反应的实验时,教师就可以提出问题:为什么钠会浮在水的上面?钠在短时间内融化成一个闪亮的小球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为什么小球会在水的表面迅速移动并发出响声?在钠与水发生反应以后,将酚酞试液滴入溶液中,为什么溶液会变成红色?比起盲目地观察实验,在有了这些问题作为引导以后,学生在观察实验的过程中,眼睛就会知道应该往哪里看,应该注重观察哪些现象以找出问题的答案,思考的方向大致应该往哪里走。这样,学生观察实验的目的性和针对性显然会更强,更容易在实验过程中发现新的问题,而这些对于演示实验教学的效果都会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四、注意引导学参与演示实验
很多时候,演示实验都是由教师操作,这样就容易使学生的参与性较低。为此,教师在进行演示实验的时候,可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让学生上讲台来进行操作,形成“教师搭台,学生唱戏”的形式。很多时候,某些实验要是由学生来操作的话,往往会让学生眼前一亮,更容易吸引学生的眼球。在让学生进行实验的时候,教师也不一定要找那些成绩较好,能够做好实验的学生上台表演,教师也可以找一些基础较差的学生上讲台进行实验操作,如果学生实验获得了成功,就会给学生本人和其他学生带来很大的鼓励,如果实验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错误,教师就可以顺势把这些错误改正过来,这样,会给学生留下更深刻的印象,为以后不再犯同样的错误提供很大的帮助。
演示实验作为实验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传授化学知识,培养化学能力方面具有传统语言讲授所不具备的很多优势。因此,作为一名高中化学教师,一定要在教学过程中正视演示实验的作用,通过不断地努力来提升演示实验教学的科学性和艺术性,为化学教学质量的提升和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提供有利的条件。
关键词:化学教学 教学模式 自主-合作
“自主—合作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质就是将科学领域的探究引入课堂,使学生通过积极主动地参与科学探索过程,模拟科学家解决问题的方式,使学生自主地去体验科学家如何针对疑难情境,学会搜集和加工需要的新信息,以合作、协商、交流的组织形式最终达到问题解决的过程,从而满足学生探究的需要(知其然,知其所以然)、获得新的体验的需要(自我定向、自我监控、自我调节和自我评价)、获得认可与欣赏的需要、承担责任的需要(合作产生的自尊水平)。
一、模式的教学特征
1.模式教学注重通过探究活动获得新知并得到能力提高
模式教学的核心—探究,是以问题为主线,以自主学习为基础,合作学习为手段,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途径,引导学生通过收集、分析和处理信息,设计科学的学科学习方案解决问题,使他们参与并体验知识的获得过程,建立知识间的联系,亲自得出结论,真正做到对知识的知其然以及知其所以然,完成知识的自主建构,进而了解社会,学会学习,获得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和创造能力的提高,并为终身学习和工作奠定基础。它是对将结论先直接告诉给学生,然后再“照方抓药”,通过学生实验或演示实验来加以验证,扼杀学生想象力、创造力的“直灌式”教学的批判。
2.模式教学注重教学素材与学生已有经验的结合
这一结论来自于对皮亚杰的认知结构理论的研究,研究表明教学只有从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生活实际出发,才会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的学习才能是主动的。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先知道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只有了解了学情,才能制订出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教学内容,并科学合理地将教学素材与学生已有的经验有机结合起来。如:模式教学对“化学能转化为电能”这一课的子课题“钢铁的腐蚀与防护”的教学处理时,采用让学生用原电池理论分析生活中的常见现象:家中做菜用的铁锅用水洗过后放置一段时间会产生锈迹,而抹过油的铁锅却没有,切菜的刀不抹油也不生锈。这样从重视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入手,安排教学内容,使学生从生活中感悟知识。
3.模式教学注重多元互动、优势互补
在模式教学中,以学生的动为主体,以教师的导为媒体,以对问题的反馈为载体,以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为内在价值,选择不同水平层次的学生形成学习小组,充分发挥成员的个体优势,形成互补、互助勉励、相互竞争,创设既有合作又有竞争的小组模式。组内、组间和生生、师生之间形成环式交流,课堂上以小组内讨论,推选中心发言人为模式,使课堂教学形成层次性和阶梯性的链状结构。这样就可使每个学生对自己和他人的观点进行反思、判断,拓展了自我的视野。同时,在讨论交流中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得以充分调动,使智力从“常态”跃迁到“激发态”,由此迸发出创造性思维的火花,在这个过程中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也得到了增强。
二、模式的教学程序
1.创设问题情境,激趣生疑发现问题
创设的问题情境既要为学生的学习提供认知停靠点,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心向,能够使学生在学习中产生比较强烈的情感共鸣,增强他们的情感体验。这就告诉我们,应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情感因素和认知需要,选择富有情趣和吸引力的素材,让学生在愉悦、兴奋的状态中迸发出强烈的求知欲望,促使学生在生疑、思疑、释疑的过程中获得知识和能力,最终引导学生富有个性地学习、主动地发展。
2.明确任务,问题探究
在强烈求知欲的驱动下,学生带着问题查找资料、研讨教材,做到边思边议。教师在这一环节中要提供探究问题的背景材料,使学生努力寻找解决问题的线索。有选择性地、适时适当地向学生提供符合教学要求的各种资料和信息,架设新旧知识之间的线索联系,让学生作有意义的选择。要善于点拨、诱导,运用各种方法进行启发、激励,鼓励学生在自主探究的基础上勇于质疑,敢于标新立异提出问题,进一步激化其思想,激活学生的创新灵感。
3.教师引导、合作协商
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创设若干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子问题,引导学生讨论,促进会话;关注学生的交流过程,及时捕捉学生交流合作获取知识过程中的思维暴露、思维碰撞,并因势利导、恰如其分地启发、调控讨论过程。由此将零碎的知识系统化,由部分向整体深化,最终达到使每个学习者的思维成果成为整个学习集体的共享,也达到了释疑解惑的目的。在这样的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及团队意识。
4.反思、总结、归纳
自我反思即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过程不要求系统和全面,关键在于通过评价达到诱发化学思维、优化思维过程,增强思维监控能力,从而提高思维水平。而在反思的过程中,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总结和归纳,把新旧知识联结,构建起知识网络,寻找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和规律。有关于认知与自我调节的研究也表明,大部分的发展性成长和学习经验上的改进发生在源于有效反思和评价探究学习成果之中,这是探究学习最重要的一步。
5.整合内化、迁移发展
教师要组织学生将探索的新知识、新方法同化或顺应于原有的认知图式之中并应用于实践,使其能在新情境下再运用,即进行变式训练,将结论迁移运用于不同的场合。这个拓展性学习过程在加强对新知识理解的同时,也使学生学到的知识得到迁移和发展,学生的能力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自主学习—学与教的原理和策略》,庞维国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
[2]《探究教学论》,靳玉乐著,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
关键词:教学氛围;教学模式;课堂提问
高中化学是高中理科学习中的一门重要学科,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是每一位教师孜孜不倦、不懈追求的目标。那么,何谓高效的课堂教学呢?下面,结合多年的高中化学教学实践,提出几点思考和建议。
一、积极构建生动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
教学实践表明,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参与者、合作者和引领者,在课堂教学氛围构建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课堂教学氛围与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密切相关。因此,高中化学教师必须高度重视课堂教学氛围的构建,积极构建出更加平和、生动、民主、轻松、活泼、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从而更好地引领学生进行合作学习、自主学习、探究学习,提高他们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激发他们开展独立思考和自由表达,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让他们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从而有力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例如,在引领学生进行“Na2O2与H2O和CO2的化学反应”学习中,可以通过Na2O2有趣的化学特性,设计出“吹气生火”和“滴水生火”的化学实验,并引导他们亲自动手,启发和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让他们对化学反应中蕴含的化学知识充满好奇心,从而激发他们浓厚的求知欲和探究欲,激发他们学习化学知识的兴趣,进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
二、积极探索独具个性化的课堂教学模式
新课程改革的主要目的就是构建更加高效的教学课堂,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和整体能力得到有效提升。教学实践表明,积极探索独具个性化的课堂教学模式可以促使教师更加关注学生自身发展特点,更加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创设出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不同兴趣需求的课堂模式,促使教学进入“以学定教,以学促教”的良性循环,更加有利于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构建起良好的互动模式,大大提升课堂教学中相互沟通与交流的质量和效益,从而全面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
例如,在进行“钠的性质”教学时,可以通过充分展示教师独具特色的行为个性,或者满足某些学生爱好个人表现的特点,引导学生到讲台来设计“钠同水的反应”化学实验,有力地吸引学生的眼球,调动起他们的探究兴趣,在观察实验操作之后,对学生提出问题:“为何钠会浮于水面熔为一小球?”“为什么钠球会四处游动,发出嘶嘶的响声?”“此时,如果滴入酚酞溶液,整个溶液将会变为什么颜色?”这样独具个性的教学,不仅增强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同时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非常有利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三、积极创设有效的课堂提问,增强教学效率
课堂提问是一种非常行之有效的教学组织形式,也是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教学手段。我国著名的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曾经指出,创造始于问题。而事实上,教师在引领学生进行课堂教学过程中,创设出有效的教学问题,才能够激活学生的问题意识,更好地促使学生想办法去解决问题,才能促使他们对化学知识进行思考和探究,才能更加有效地生成独特的解决办法,才能更加有效地培育学生良好的独立思考的习惯。因此,高中化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积极创设有效的课堂提问,促使课堂教学气氛和教学效率得到有力提升。
例如,在进行“中和热的测定实验”教学中,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搞清楚实验原理和有关实验操作等重要问题,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创设与“实验用品”和“实验步骤”相关的问题,比如:“为什么要把NaOH溶液一次性倒入小烧杯中?”“为什么不用0.55 mol/L的盐酸,而是用0.55 mol/L的NaOH溶液?”“如何准确读取混合液的最高温度?”“确保实验成功的关键是什么?”等等,引发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好奇和惊讶,促使他们主动思维,在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精神的同时,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总之,打造更加高效的高中化学课堂,需要不断加强对化学知识的研究,关注学生学习品质的培养,有意识地引导他们生成自主探究知识的习惯,养成良好的学习品质,激发浓厚的化学学习兴趣,从而促使课堂教学效率得到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1]马红燕.新课改下如何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构建高效课堂[J].新课程学习,2013(7).
摘要:高中化学课堂高效教学是教育课程改革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作为一名高中化学教师一定要转变观念,科学施教。充分备课,组织好课堂教学,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在轻松愉快中学到知识,提升能力。
关键词:高中化学;高效课堂;组织教学;学生
提高高中化学课堂教学高效性,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促进高中化学的教学改革,有利于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满足高中学生升学需求和促进终身的发展。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体会,谈谈新课程理念下提高高中化学课堂教学高效性的几点认识。
一、转变观念,科学施教
化学课堂教学是化学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共同活动,教学本身是围绕着学习展开,教是为学服务的。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是起引导、组织的作用,突出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主动学习意识,改变过去的满堂灌。教师要以学生为本,依学定教,学生可以用自己的心灵去领悟,用自己的观点去判断,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课堂不再是格式化程序的场所,而是学生自主发展的舞台。课堂教学过程必须尽量减少对学生学习时间的占领,把学习的大部分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生产”知识,只有学生自己“生产”出来的知识才是有生命力的。如:在学习“有机高分子材料”一节时,先列出学习提纲,然后教给学生阅读观察的方法,最终通过得法的阅读和观察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尝试解决内容中的重点和难点。在学生自学、讨论的基础上,自己给出结果,老师总结评价。
二、教师充分备课
教师充分备课是高效课堂的基础,教师根据课程标准系统把握教材,熟练掌握教材的内容;典型题例自己先要做,相关的知识要充分学习。集体备课,发挥集体智慧。让自己既明确整个的目标、重点、难点,也能对每一课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提高备课的有效性,优化教学设计。关注备课中的信息采集,要求有比较大的教学信息量,扩大信息来源,并且要求信息要贴近生活,贴近时代,追寻学科前沿。“把最能体现现代社会发展的知识教给学生,把教学引入学科领域的前沿”。教师的备课应该考虑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备课时应从学生的角度来设计。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个性特点和已有知识水平,考虑到学生的理解能力、接受能力。明确学生在一节课知识与能力的获得过程中需要经过哪些步骤、程序和阶段;让学生懂得在学习的前、中、后选取哪种具体学习方法,使整个学习过程实现最优化。
三、优化讲解,重视课堂讲授的时效性和实效性
首先,把握好时间安排。教师在课堂上要惜时如金,一堂课一般由学习、讲解和练习三部分构成。讲的时间不宜超过15分钟,练的时间不宜少于15分钟。课堂上要少讲精讲。教师要精心安排学、讲、练的内容,以保证各个环节的时间。其次,采用探究式教学模式,让学生主动参于学习过程,体验问题解决的愉快,主要采用问题探究式、讨论探究式、实验探究式等容易让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在亲身体验中获取知识、锻炼能力。课外作业是一个增效过程,着眼于学生的发展。上好实验课,在高中课程标准中列出的实验有观察实验、实验探究、设计实验,不同的实验所具有的功能是不同的,其层次也不相同。高效实验,不一定要学生都亲自动手操作才有效,要看实验的主要目的:是要突出方法、技能,还是现象、反应本质。
四、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和学习氛围
在化学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情感交流是复杂、微妙的双边活动,是特殊人际关系。在教学中如果一方感情受压抑时,在情感上是不会合拍的,教学活动也很难达到理想的境界。所以,即使是教学内容不包含情感因素,也可以对其进行情感化处理,从而更好地达到情感教学的效果。学生回答问题,不论正确与否,都要积极肯定他们的参与,让回答问题成为快乐而不是负担,先做朋友,再做师长。
关键词:高中化学;高效课堂;构建;策略
高效课堂,是当前新课改后对课堂教学提出的要求,提高课堂效率,减少学生在学校的必要学习时间,能够让学生减少课下压力。教师应注意加强课堂上效率的提高,构建高效课堂。高中化学课涉及到比初中化学更为深入的知识,相对来说,学生在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很多复杂的化学知识和公式又比较枯燥,因此,教师更需要寻求合适的方式来进行教学,让学生能够把握住课堂学习时间,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掌握更多知识。本文就此来探讨怎样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构建高效课堂。
一、高中化学高效课堂的要求
高中化学是一门涉及到理论知识和实验知识的技能性课程,因此有其一定的特殊性,想要真正让高中化学课堂变成高效课堂,有这样两点必要的要求:
1. 提高课堂教与学的效率。
高效课堂并不单纯是要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更要求教师注重学生的接受能力,用最佳的教学方式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很多时候,学生在高中化学学习中比较吃力,是由于教师总是停留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中,单纯希望学生仔细听、认真学,但是学生的课堂精力和自主学习能力都需要教师来维护和开发,因而,教师要不断学习,丰富自己的讲课方式,采用多种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最终实现课堂效率的提升。
2. 学生整体素质的培养。
当前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实施下,要求学校教学要重视学生的综合发展,也就是要培养学生的整体素质。高中化学课不仅要提升学生的理论知识水平,还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加上化学课本身就是一门实验性非常强的科目,又需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和创新精神,最终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二、高中化学高效课堂的构建
构建高中化学高效课堂最根本还是要以学生为课堂主体,重视学生的生理和心理需求以及学习兴趣,从学生本身和班级整体出发来调整教学模式,打造因材施教的高效课堂。
1. 以学生为主体构建课堂。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是教学活动的引导者,在学生的学习中,教师应发挥循循善诱的引导性作用,而不是仅仅靠灌输知识来讲课。处于十六七岁的高中生虽然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但是并不是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做到将学习放到生活的第一位。很多学生在高中学习阶段感觉比较吃力,逐渐开始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尤其是像化学这种课程,学困生较多,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关注学生的想法,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来构建高效课堂。[1]
2. 结合多种新的教学模式,丰富课堂构建,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传统说教很难引起学生的高度注意力。当前电脑、智能手机等在年轻一代中的广泛应用已经让学生沉醉于信息时代所带来的先进成果,此时单纯靠没收学生手机来提高学生的课堂注意力并不是最好的办法。当前,有很多教学模式值得教师参考。如启发式教学模式就是将课堂教学变成教师和学生一起动脑学习的思考课,教师通过问题引导和启发学生,让学生的精力集中到问题的思考和解决上来,可以提高课堂效率。当然,单纯的一种课堂模式想全面提高课堂效率也很难,教师还可以多多引入实验教学,让学生自己动手来得出实验结论,这样学生的印象可以更深刻。再者,多媒体教学的引入应该是学生最为喜欢的一种方式,毕竟图文并茂以及视频的加入可以让学生摆脱教师的单一说教行为,尤其在这个读图时代,丰富多彩的教学信息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2]
3. 转变教师和学生的“身份观”,教师应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一般来说,教师的身份通常让学生有一种疏远感,这就是为什么相较年龄比较大的老师来说,学生更喜欢年轻教师,因为年轻教师有活力,与学生的共同语言也较多,易于沟通和交流。教师应该摆脱传统的“夫子身份”,多和学生交流,了解学生的想法,与学生交朋友,拉近距离,这样在教学中,学生因为教师的亲和力,也会对教师所教的课程更能接受。
4. 重视学生学习成果的考察。
学生的学习成果并不是单纯指学生的学习成绩,而是学生通过一个阶段的学习究竟学到了多少内容。对于高中化学来说,对学生的考察首先就应该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理论知识的考察,另一方面是对学生实验能力的考察。在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考察时,教师应注意不能够单纯以成绩来判定一个学生,还要结合其平常的课堂表现来评定。再者,教师应多关心学生的学习过程,平常多注意观察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方式,再结合考察的结果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改进建议。应注意,考察的目的不是评定学生的能力,而是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学习。
高中化学高效课堂的构建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教师和学校共同推进的。教师必须从重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地位出发,借用多种方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也要不断完善自身的教学水平,最终才能达到构建高效课堂的基本要求,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