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毛遂自荐的典故

毛遂自荐的典故

时间:2023-05-31 09:12:1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毛遂自荐的典故,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毛遂自荐的典故

第1篇

守株待兔

宋国有个人养了一窝猪,到了冬天猪怕冷,这个宋国人就在猪圈里放了很多的草让猪御寒。有一只兔子半夜跑到猪圈里偷草吃,不料因为天黑看不见,一不小心掉到了旁边的粪池里淹死了。第二天那个宋国人看到了兔子很高兴,于是就天天守在猪圈旁边希望哪天再有兔子偷草吃淹死在粪池里。这就是 “守猪待兔”的由来,猪和株是通假字,所以史书上又称守猪待兔为守株待兔。

毛遂自荐

毛遂是个文学青年,经常写点小文章在网上发表一下,可是百度的吧主和网友们都不喜欢他写的文章,因为写得太烂了。在BBS上混了一两年了,写的文章没几个回帖,吧主也不给个 “荐”字,搞得毛遂很不爽。所以后来在BBS上发文章的时候,毛遂都要在文章题目后面自己加上一个“荐”字。比如《我是一个伟大的小丑》“荐”。们和吧主对他这种自欺欺人的做法哭笑不得,于是就把这种做法称为“毛遂自荐”。

三顾茅庐

三国时,刘备想请诸葛亮出山辅佐他打天下,于是就去隆中请他。刘备的老板刘表一向就对刘备不满,平日里给他准备的饭都是残羹冷炙。这天,刘备吃过饭,到诸葛亮那里坐了没一会儿,肚子就开始疼,一会儿工夫就上了三次厕所。诸葛亮心想,老刘今天身体不好,拉着肚子还辛苦地跑到我这里来看我,很感动,于是就出山了。厕所在农村又叫茅房、茅厕、茅庐。于是后人就把这个典故形容为“三顾茅庐”。

望梅止渴

曹操有一次行军打仗,士兵们走得都很累,没有精神也没有斗志。曹操就骗他们说:“前面有个梅庄,梅庄里有个梅小姐,长得天姿国色,艳美无双,谁第一个到达战场,我就把梅小姐许配给他做老婆。”士兵们一听都来了精神,一个个口水都流下来了,终于在规定时间到达了官渡,打败了袁绍,后人称这个典故为“望梅止渴”。

三人行必有我师也

话说孔子和颜回、曾参、冉子三人打麻将,颜回等三人觉得孔子在鲁国做过官,手里有钱,于是三人一起骗孔子的钱。孔子最后输得血本无归,连裤腰带都押上了。麻将散场后路边的人问他:“输赢如何?”孔子说:“三人赢必有我输也。”山东话行和赢同音,师和输同音,于是传来传去就传成了“三人行必有我师也”这个成语。

第2篇

一个能从历史中学到做事方法的人,无疑是一个懂得借力而行的聪明人。因为阴谋诡计、功利道德,运用于生活中,古今并不相隔。历史的力量可以转化为一种养分,来浸润我们的修养和心智,使之两强。这是一本书封面上的一段话。平平凡凡的一段文字,却清晰地向我们讲解了历史的智慧,历史的真谛。

历史是一种智慧,也是一种宝藏。在无止境的历史长河了,浮现了不少留芳百世的事迹:勾践为复国屈膝在吴王的侮辱之下;刘备三顾茅庐;东方朔毛遂自荐······正因为忍辱负重,越国才行过吞吴;正因为三顾茅庐,刘备才得以建蜀汉;正因为勇敢自荐,东方朔才可以献才及扬长。一个个经典故事,一段段精彩片段,向后人先下了一个个宝贵的人生哲理。一个个历史经验。

巧借历史是一种智慧。唐太宗因借鉴于历朝以来君亡故恶忠言,国破故重专制,而鼓励官员进谏,最终出现了贞观之治。相反,逆水行舟,其则招祸害己。南朝陈最后一任皇帝即陈后主,步商纣王后尘沉迷酒色,最后国破人亡。

世人常言“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这一句恰好说明了历史的价值所在。在漫长的人生道路上,我们并不能预知未来,更不能盲冲直撞,否则,只会惹个焦头烂额。但是我们并非如此空白,因为我们可以借鉴于历史,借鉴于前人,为自己对症下药。

我们不能批判历史,因为我们没有资格;我们不能摆脱历史,因为它与我们相连;我们不能删改历史,因为我们没有能力,我们只能借鉴它,学习它,运用其中的精华为自己的人生指明方向,为自己人生铺砖叠瓦。

第3篇

关键词: 英汉习语 文化差异 翻译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然而习语又是语言文化的精华,它是语言在很长的时间里总结提炼出来的。习语一词的含义甚广,一般指那些常用在一起,具有特定形式的词组,其蕴含的意义往往不能从词组中单个词的意思推测而得。

翻译是文化之间沟通的桥梁,它与文化的关系更紧密。这里所谓“了解”并不是一个概括的了解,而是要真正了解这一门语言的过去、现在和将来,这就包含了历史、地理、风俗习惯、经济基础、政治结构,等等,因此翻译不仅仅是两种语言交流,更是一种文化之间的交流。

一、英汉习语中所反映的文化差异

英语语言文化和汉语言文化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背景,就是由于历史和背景的不同而造成了习语之间的差异。要真正理解习语的意思,就必须了解它所蕴含的历史和文化背景。英汉习语所反映的文化差异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地理环境的差异

习语的产生与人们的劳动和生活密切相关。英国是一个岛国,四周环海,蕴藏着极其丰富的渔业资源。航海捕鱼是英国人生活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英语中有很大一部分习语都与航海和捕鱼有关。如a fish out of water(感到如鱼离水)不自在的人;The water that bears the boat is the same that swallows it up.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而中国位于亚洲大陆,离不开土,同时自古以来中国是以农业为主的国家,因此习语有很大一部分习语都来自农谚,如拔苗助长、瓜熟蒂落等。

2.的差异

在英汉语言中有大量的与宗教有关的习语。古代中国是一个以信仰佛教为主的国家,佛教在中国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它对中国人的影响根深蒂固。与之相反西方人信奉的是基督教,他们认为世界是上帝创造的,世上的一切都是由上帝安排的。与它相关的习语如“God helps those who help themselves.”(上帝帮助自助的人),“God be with you.”(上帝与你同在),也有“Go to hell.”(你滚下地狱去)之类的习语。

3.习俗差异

语言是生活的反应,每种语言的不同都造就了习俗方面的差异,习俗的不同是文化的最重要的差异之一,这种差异来自很多方面,我们最熟悉的就是对待动物的态度。比如在中国,带狗字的习语通常都被认为是贬义,比如“狗眼看人低”、“狗仗人势”、“鸡飞狗跳”等,相反在西方国家,狗是人们最喜爱的宠物,它被看做是人类的忠实的朋友,因此带狗的习语都是表达褒义的,例如a gay dog(一个快乐的人),Every dog has his day.([谚]凡人皆有得意日。)Give a dog a bad name and hang him is true in George’s case,for no one ever has a good word to say for him now.([译文]名声一坏就翻不了身,在乔治身上应验了,因为现在谁也不敢为他说好话。)

4.历史典故的差异

中国和西方各自都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因此历史典故很丰富,如汉语中的“守株待兔”、“拔苗助长”、“亡羊补牢”等,这些习语虽然结构简单,但是不能单单从字面理解它们的意思。许多英语习语源自《圣经》和希腊罗马神话,如“Achilles heel(唯一致命的弱点)”、“meet one’s waterloo(一败涂地)”。

二、英汉习语翻译的原则和方法

关于翻译的原则和标准,古今中外的翻译学家都有着自己的标准。严复提出“信、达、雅”的翻译原则和标准、傅雷提出“重神似不重形似”、张培基先生提出以“忠实、通顺”作为翻译标准,这些翻译理论都相互补充,只是各自强调的内容不一样,但是,都肯定了译文要忠实、精确地传达原文的意思。下面几种翻译方法是比较常见的。

1.直译法

东西方人们对感情、社会和自然界的事物的认知大都是一样的,因此,有一些习语,他们的直观意义不仅相同或相似,而且所蕴含的意义相同。这时如果用直译,则不仅保留了原文的字面意思、象形意义和内在意义,而且保留了原文的形式,易被人们所理解和接受。例如,汉语中的“瑞雪兆丰年”就直接译为A timely snow promises a good harvest;“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直译为be strict with oneself and lenient towards others;英语中的olive branch直译为“橄榄枝”;a tooth for a tooth 译为“以牙还牙”。

2.意译法

意译法指的是按照原文的意思翻译但是可以不拘泥于原文的格式。当因为文化等方面的差异而无法直译的时候,此时,我们就用意译法。例如a skeleton in the cupboard (家丑),pass the buck(推卸责任),打开天窗说亮话(frankly speaking),毛遂自荐(tovolunteer one’s service),Two heads are better than one.(三个臭皮匠胜过诸葛亮。)例如,to volunteerone’s service(毛遂自荐);A fish out of water.(很不自在);You can’t achieve the goal without a risk.(不入虎穴,焉得虎子);in a frantic rush(手忙脚乱);runthe source of supply(涸泽而渔);trust to chance andstroke of luck(守株待兔);keep one’s nose down to thegrindstone(埋头苦干);what is done cannot be undone(覆水难收)。

3.增补法

指的是当原文中词语的理性意义在译文中出现词汇空缺,其联想意义近乎空白时,译者保留原文中词语的形象,而将其深层意义以补充的形式进行增补性翻译的方法。英语习语常以缩略形式出现,添加补充部分可以解释原文的比喻含义、文化特征或文化背景,以及原文的省略部分。例如,a bull in a china shop“公牛闯进瓷器店——肆意捣乱/一动就闯祸”;to shed crocodile tears“流鳄鱼眼泪——假慈悲”;Judas kiss“犹大之吻,背叛行为”;盲人瞎马“A blind man on a blind horse—rushing headlong to disaster”;preparation may quicken the process“磨刀不误砍柴工”。Pandora’s box“潘多拉的盒子。

4.省略法

省略法是指在翻译中,原文中一些词语在译文当中可以省略,没有必要进行翻译。省略的目的让译文变得更加通畅、优美,更加符合文化的习惯。这时我们就可以采用省略法翻译。比如:“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可以翻译成“Man’s fate is as uncertain as the weather”;“滚石不生苔,转业不聚财”可以翻译成“A rolling stone gathers no moss”.

三、结语

习语是民族文化的反应,也是民族语言的精华。由于中西方文化的差异,造成了英汉习语的差异。因此,我们在翻译习语的时候,就一定要深入地了解习语之中的文化,只有运用合适的翻译方法,才能做到既完整地表达原文的意义,又让习语的韵味得以体现。

参考文献:

[1]李娜.影响英语习语翻译语用等值的因素分析[J].时代文学(下半月),2009,3(1):84-85.

第4篇

人物:范蠡,诸葛孔明

时间:21世纪

地点:诸葛家

诸葛:范蠡兄声名显赫,孔明徒羡慕不已啊!

范蠡:像诸葛兄这样千年难得一见的能人,为何不去外面闯一翻属于自己的天地,而在小山村埋没自己呢!

(范蠡啊出身贫寒,但聪敏睿智、胸藏韬略,年青时,就学富五车,上晓天文、下识地理,满腹经纶,文韬武略,无所不精。然纵有圣人之资,在当时贵胄专权、政治紊乱的楚国,范蠡却不为世人所识。)

诸葛:(无奈的)我何不想去外面闯闯,可没有刘黄叔的“三顾茅庐”,何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天地呢!

范蠡:(劝解到)现在是个开放社会一个人在事业上想有所作为,就要时时表现自己,表现自己的才能,展现出自己地闪光点,才能被“伯乐”相中啊!

(范蠡啊在勾践吃了败仗,只剩5000士兵,穷途末路之际投奔越国,“人待期时,忍其辱,乘其败……”他向勾践慨述“越必兴、吴必败”之断言,进谏:“屈身以事吴王,徐图转机。”。被拜为上大夫后,他陪同勾践夫妇在吴国为奴三年,卧薪尝胆,“忍以持志,因而砺坚,君后勿悲,臣与共勉!”范蠡跋山涉水,终于在苎萝山浣纱河访到德才貌兼备的巾帼奇女——西施,西施有“沉鱼”之貌,相传西施在溪边浣纱时,水中的鱼儿被她的美丽吸引,看得发呆,都忘了游泳,以至沉入水底。所以后世用“沉鱼”来形容她的美貌。

西施与王昭君、貂蝉、杨玉环并称为中国古代四大美女,其中西施居首,是美的化身和代名词。四大美女享有“闭月羞花之貌,沉鱼尽雁之容”。“闭月、羞花、沉鱼、落雁”是一个个精彩故事组成的历史典故。“闭月”,是述说貂婵拜月的故事。“羞花”,说的是杨贵妃观花时的故事。“沉鱼”,讲的是西施浣沙时的故事。“落雁”,就是昭君出塞的故事。沉鱼落雁闭月羞花,沉鱼为先。国色天香四大美女,西施居首。西施幼承浣纱之业,故世称“浣纱女”。

西施发愤苦练,在悠扬的乐曲中,翩跹起舞,婀娜迷人,进而训练礼节,一位浣纱女成为修养有素的宫女,一举指,一投足,均显出体态美,待人接物,十分得体。然后,又给她制作华丽适体的宫装,方进吴,在姑苏建造春宵宫,筑大池,池中设青龙舟,日与西施为水戏,又为西施建造了表演歌舞和欢宴的馆娃阁、灵馆等,西施擅长跳“响屐舞”,又专门为她筑“响屐廊”,用数以百计的大缸,上铺木板,西施穿木屐起舞,裙系小铃,放置起来,铃声和大缸的回响声,“铮铮嗒嗒”交织在一起,如醉如痴,

范蠡,功成名就后激流勇退,智者看清局势的眼光特别敏锐!知道自己什么时候隐退,这种人物是值得所有人来借鉴的!可历史的长河里面又有几人能做到呢?)

诸葛:我能奈命如何:“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啊!

范蠡:现在的社会是开放的,只有你自己主动才能让别人见识到你的能力,“三顾茅庐”那是古代的美谈,现在不同了,自己做什么事都应该主动。

(诸葛孔明家的窗外有个人,云雾中她若隐若现,她的形躯,轻盈像惊飞的鸿雁,柔顺像游动的蛟龙。容光焕发如秋日下的,体态丰茂如春天里的松树。忽隐忽现,好象浮云遮蔽着月亮;飘上飘下,好象旋风吹卷着雪花。远远地看她,明洁如太阳刚从早晨的云霞中升起;靠近去看她,艳丽如荷花刚从清水里长出。胖瘦适中,高矮恰好。肩膀匀称有如刀削而成,腰围纤细有如紧束着绢带。修长清秀的脖子,呈现出白皙的皮肤……她像谁,是西施呀!)

诸葛:范蠡兄,那不是西施吗?是你一手塑造了她!

第5篇

关键词:归化理论;异化理论;典故成语

中英两种文化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因此,在汉语典故成语的翻译中,我们应注重东西方文化间的差异及习惯,使文化在传播的过程中能更加的真实。归化理论的应用,能让西方读者能在本国的文化中找到与之相对应的形象特征,更加符合西方读者的阅读习惯。

一、归化理论

归化理论是在1995年由美国翻译理论家劳伦斯.韦努蒂在《译者的隐形》一书中提出来的。归化理论是指要把源语本土化,它采取民族中心主义的态度,使外语文本符合译入语的文化价值观,把原作者带入译入语文化。简言之,就是要求译者向译文读者靠拢,采取译文读者习惯的译语表达方式传达原文的内容,如把“to kill two birds with one stone”译为 “一箭双雕”、“一举两得”就属于归化译法。因为翻译的目的主要是文化的传递与交流,因此汉语典故成语的翻译应以归化策略为主,很多成语在译入语中无法找到相对应的表达方式,有时候即使翻译出来了,也无法将成语本身的内涵表现地淋漓尽致,因此翻译时也需要结合异化的翻译策略。

二、汉语典故成语的定义及特点

汉语典故成语,顾名思义,指的就是在长期的使用和锤炼中形成的,从古代相承沿用下来的,既代表一个故事典故,又是一种现成的话,有着丰富的比喻及引申意义。

(一)四字性

汉语典故成语的特点就是简短精辟,有些成语是从非四字的话语中提炼出来的,成语的结构多为四字短语,音律均衡,节奏感强。如“缘木求鱼”:“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孟子?梁惠王》上篇)。刻舟求剑:“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刻)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由此可见,汉语典故成语的四字性非常明显。

(二)来源的广泛性

汉语典故成语来源广泛,但其主要来源于:(1)历史事件和历史故事,如“围魏救赵”、“负荆请罪”等(2)神话故事,如“夸父逐日”、“精卫填海”等。(3)寓言,如“守株待兔”、“揠苗助长”等。(4)民间传说,如“水漫金山”、“断桥结缘”等。(5)文学作品,如“乐不思蜀”、“三顾茅庐”等。

(三)民族性

汉语典故成语还具有民族性,反映民族特色,典故成语背后都有一个相关的故事,这样的故事或给人启发,或给人警示,含义深刻,内涵深远。如“卧薪尝胆”,出自苏轼《拟孙权答曹操书》,字面含义是“躺在草席上,尝苦胆”,在使用时形容人刻苦自立,立志雪耻图强,最后苦尽甘来。汉语典故成语感彩丰富,思想内涵十分深刻,反映中国文化特点,所以具有很强的民族性。

三、归化法下汉语成语典故的翻译

归化法指导下通常采取意译的翻译方法。意译是指将一种语言所表达的意义用另一种语言做释义性解释,在转换过程中不必拘泥于原文形式,但又忠实于原文意思。

下面笔者通过一些例子对比归化和异化理论指导下汉语成语典故的翻译。

(1)“剖腹藏珠”的意思是剖开肚子把珍珠藏进去,比喻“为了一点小利益而牺牲大利益”。

译文1:“cut open your stomach to hide a pearl”(异化)

译文2:“penny wise and pound foolish”(归化)

译文1采用了异化的方法,直接按照汉语的习惯将其字面意思表达了出来,但是这种译法,虽然体现了中国的文化特色,但会使外国读者,不知所云。译文2采用了归化的方法,从英语中找出了对等语,这样的译法才能更精确的传文达意,使外国读者获得与本国读者相同的感受。

(2)“画蛇添足”的意思为画蛇时,给蛇添上脚。比喻做了多余的事情,非但无益,反而不合适。

钱歌川将其英译为“adding feet to a snake while drawing it”这种译法虽然也能外国读者明白其字面意思,但如果译为“paint the lily”这种地道的英语表达,就更能使外国读者心领神会。有些成语在外语当中很难找到对等语,但有些也能在外语中找到,所以,在能够找到对等语的前提下,翻译时最好能采用归化译法。

(3)“嗟来之食”意思是悯人饥饿,呼其来食。钱歌川采用了直译的翻译方法将其译为“Holla, come and eat!”将其讽刺意味,直观的再现给了读者。K.L.Kiu 与钱歌川不同,它采用了意译的翻译方法,将其译为“A Matter Of Dignity”,将成语的引申意义译了出来。

汉语典故成语当中有许多是包含人物形象的,如“东施效颦“、 “毛遂自荐”、“程门立雪”等,在翻译这些成语时,该如何翻译才能让读者更加准确深刻的理解这些人物形象及成语的内在含义呢?

(1)“东施效颦”

译文1:“Tung Shi imitating His Shi”(异化)

译文2:“Zhungzi’s story of the beautiful Xi-shi’s ugly neighbour, whose endeavours to imitate the hideous that people ran from her in terror.(归化)

译文1是杨宪益先生译的,采用了异化的翻译方法,把东施和西施两个中国的人物形象,采用了音译的形式将其译出,体现了本国文化特色,但是对于西方读者来说,他们不知道西施是谁,也不知道东施是谁,所以杨宪益先生的译文对于文化交流来说,毫无意义。译文2 是霍克斯译的,它采用了归化的译法,弥补了文化空缺,使西方读者能更形象生动的感受人物特点。由此可见,有些时候归化译法要优于异化译法。

(2)“班门弄斧”的意思是在鲁班面前摆弄斧子,比喻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

译文1:“display ones slight skill before an expert”.(异化)

译文2:“show off one’s proficiency with the axe before Lu Ban”(Lu Ban, who is a master carpenter in the Spring and Autumn Period).(归化)

由此可见,归化法在信息传播及文化交流中,能起到更好的作用,弥补外国读者的文化缺失问题。但是,我们也不应抛弃异化的方法,我们应将二者结合起来,互为补充,相得益彰。

四、结语

h语典故成语是中华民族文化的象征,是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随着改革开放和中西方的交流变得频繁,文化传播也变得意义重大。正确翻译汉语成语典故,有助于推动文化的交流和传播,但这并非一件易事,译者不仅应具备深厚的文化底蕴,还应灵活运用翻译方法,力求在翻译时能保留民族文化特色,归化理论的应用给译者提供了很大的理论指导,但译者在翻译时也应灵活应变,最好把异化和归化理论结合起来,使其二者相得益彰。

【参考文献】

[1]Venuti, Lawrence. The Translator’s Invisibility[M]. Lonkon/ NewYork: Routledge,1995

[2]程思琪.从翻译理论看汉语成语的英译问题[D].东北师范大学,2011.

[3]邓维军.杜彦强.汉语文学作品中典故的特征及英译方法[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02):108-110.

[4]杜彬.归化与异化翻译策略下的汉语习语英译研究[D].吉林大学,2010.

第6篇

我们正生活在一个人际交往空前频繁的时代,人际交往越来越广泛。一方面,改革开放的时代需要毛遂自荐,则更需要能说会道展现自我;另一方面,如果说话能力缺乏,就大大地减少了就业机会和制约了工作能力。只有有较强的说话能力,才能适应各种人际交往,才能适应各行各业工作的开展。因此,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已不只是完成语文教学本身的需要,更是推进教学面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为此,我们语文老师责无旁贷,理应率先做好这项工作。

根据本人多年的语文教学经历,浅读一下口语表达的训练形式和语言内容。

一、训练形式

(一)在课堂教学信息反馈中提高口语表达能力。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进行最直接、最广泛、最经常的教学交流,最及时地摄取信息反馈的方式。课堂提问不仅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同时也是培养学生说话技能的重要途径之一。提问时,教师要注意学生作答时语言是否规范,在信息反馈中纠正语病,规范语言,提高学生遣词造句的能力。我们要使每一堂课成为口语训练课,在课堂教学信息反馈中加强训练,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

(二)开设语文活动课,创造气氛,激发学生说的欲望,提高说的水平。要让学生把说话训练当作有趣味的事情,就要调动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说话的兴趣。而活动课是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活动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兴趣的一种形式。开设活动课为学生创造了一种说话情境,使学生“有话要说”、“有话可说”。比如,组织故事会、辩论会、即兴演说等,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说话环境,调动学生说的欲望,使学生积极参与,思维活跃,兴趣浓厚,想说、敢说、乐说,促进其口语交际水平的提高。教师要注意的是,开设活动课要精心设计和组织,使学生真正“说有所得”。

二、语言内容

俄罗斯有句民谚:“语言不是蜜,却可以粘住一切东西。”当然,这是指那些准确、鲜旧、生动的语言。人们运用语言进行谈话,是为了表明自己的思想、主张和感受,从而使别人承认、接受和理解。对于任何一个人来说,说出话来首先应该让别人能够接受,大庭广众,众目睽睽,如果说出来的话别人无法接受,那么他只能引起别人的反感。商业行里流行一句话“货卖一张嘴”,强调推销员推销词的重要,不仅要把自己的意思表达清楚,而且还要有较强的诱惑性、夸张性、趣味性、科学性。一个连语言关都过不了的人,即使怀瑾握瑜、腹藏锦绣,又有谁会来“买”他的“货”呢?我反对那些言不由衷、过分装饰做作的花花腔,但那种让人听来费解的“实在话”也达不到传递情感的目的。把话说清楚,让人听懂,这是最起码的要求;要使别人爱听自己的话,还必须做到语言简洁明快、生动有力、朴素感人。

1.语言要简洁明快。一方面应有精辟的思想,为此应努力引导学生提高自己的思想水平,澄清那些模糊的认识,捋顺那些混乱的思维,使自己的头脑像雨后的阡陌,纵横分明;另一方面,应力求言词准确,长句化短,巧用古语,避免重复。用词准确,能使说出的话言简意赅;若用词不准确就不能很好地表达自己的思想,甚至会闹出笑话,所以只有准确地用字用词,才能“每一个子弹消灭一个敌人”。长句化短,能使说出的话简明通畅。巧用古语,能使说出的话凝练精粹,适当使用文言词语,如成语、典故等,可以收到语言凝炼、以一当十的效果。

2.语言要生动有力。老舍先生说:“我们最美好的思想,最深厚的感情,只能被最美的语言表达出来。”所以,要想把话说好,还要争取做到语言生动感人。①必须增强语言的形象性。所谓形象性的语言,就是能够把所表达的事物、情景等具体形象地呈现在听者的面前,使人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通常地,我们可以通过洗炼、形象化的词语来增强语言的形象性,可以采用描绘性的语句,还可以通过形象化的修辞手法。②必须增强语言的感彩。“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感彩浓厚的语言有强烈的感人力量。语言的感彩,源于说话者的思想感情,只有说话者激情满怀,才能缘情成言,以言传情。

3.语言要朴素感人。有人认为质朴的语言不美,只有多用华词丽句才能给说话增光添彩。这种看法恐怕失之偏颇。孔子主张“辞达而已矣”,意思是说,要用真切的语言准确地表情达意,不必刻意追求艳词丽句。怎样才能做到语言朴素呢?很明显,要使语言朴素,就得避免堆砌词藻。语言的朴素不等于语汇贫乏、说话粗糙,而是指用普通的词语把意思表达得十分精确和生动。朴素的语言,仍能产生神奇的艺术魅力。

漫步于语言的王国,谁能不频频回顾,流连忘返?人类积累了那么多美好的语言,犹如美不胜收的景观,任我们去游览、品评。那明白晓畅的语言,像令人豁然的阳光;那简洁明快的语言,像淙淙流洞的清溪;那生动有力的语言,像拍岸击礁的波涛;那朴素感人的语言,像回味醇香的秋田,以及那宏伟的殿堂,纤巧的亭阁,开阔的原野,深沉的林莽……然而,语言的王国也绝非尽善尽美,仍有干燥的沙漠、浮华的落花,甚至污水,甚至朽木。相信那些睿智的谈话者,会用现代人特有的眼光,去选择自己寻幽访胜的路径。

第7篇

【关键词】兴趣;积累运用;提高水平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它传承了中华5000年以来的悠久文明,而成语则是汉民族语言的结晶,是中国语言艺术中的瑰宝,它在写作和说话中所起的一语中的和画龙点睛作用,内涵丰富、言简意赅,更能让我们对中国的文字文化心悦诚服,所以教授学生学习成语是非常必要的,尤其是在少数民族小学语文教学阶段,教学生积累运用成语更能让人体会到其中的很大好处。

新颁布的《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按照新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提高学生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坚实基础,是学生通往知识殿堂、走向科学巅峰的必由之路,也是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的根基。特别对于少数民族的学生来说,以积累和运用汉语成语为抓手,为了他们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让他们融入到中华民族的大家庭中来,让他们走向全国,走向世界,接受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熏陶,提高他们的语言素养,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显得尤其重要。

在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宝库中,有孕育中华几千年文明的儒家民本理念;以孝治天下的完善道德伦理体系;以善为本的睿智宗教思想;称之为世界瑰宝的辉煌文学艺术成就;散文、诗、赋、词、曲、戏剧等独特的语言文字形态;包罗万象、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中华民族在古代形成的传统精神和中华民族在近代形成的革命精神,无一不在滋润着历代人民大众,在历史发展中融合而成了一个56个民族共同体的精神伊甸园,也结晶了汉语的精华,正如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老师有一段精辟的话:“教语文,必须站在文化的平台上。汉语言文字记载着中华数千年的古老文化,它不是无生命的僵硬的符号,而是蕴涵着中华民族独特性格的精灵。读古人的书能承受古圣先贤的精神遗产,读现代的书,能与同时代人做精神上的沟通交流……使学生受到人类优秀文化的哺育”,而成语则是古汉语和现代汉语中富有鲜活生命力的语言结晶。

一、成语可激发学生朗读兴趣

汉语成语富有抑扬顿挫、和谐悦耳的音乐美,其构词方法灵活多样,词汇丰富,能够反映纷繁的社会现象和表达细腻的思想感情,成语中蕴藏着丰富的知识与巨大的文化,它们结构严谨、言简意赅,成语有很大一部分是从古代相承沿用下来的,通常四个字就可以表达出完整的意思,在用词方面往往不同于现代汉语它代表了一个故事或者典故。成语又是一种现成的话,大都出自书面,属于文语性质的,跟习用语、谚语相近,在语言表达中有生动简洁、形象鲜明的作用,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明快的节奏感,这可以激发出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从而引发他们巨大的兴趣,进而完成教学任务。

二、处处留心,拓宽学习语言渠道

一般的成语都是由一些故事引经据典而来的,或者是历史事实,或者是人文典故,所以要讲解成语都会涉及到一些故事,在这过程中需要学生对教师讲解的故事进行了解,而在理解的过程中又会自然而然地锻炼到学生的想象力,因为他们需要在脑海里形成概念,之后区分,然后理解,这是一个过程,需要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是给予与消化相结合的产物,而激发想象力则是对学生思维附带的一种益处,所以这种一举两得的行为一定要在教学中推广。成语是人们长期以来经常使用,并具有特殊表现力的一种结构比较稳固的短语。它结构紧密,文字简练,是汉语言中的精品,在汉语言的写作和交流中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小学生是学习语言、积累成语的重要阶段,如何让学生学得轻松而又有丰富的积累呢?我以为可依据成语的特点,进行归纳学习和积累。

(一)从课内语境中学习积累成语。小学十二册课本中的现代文,是我们学习语言的标本,每篇课文都有运用得体的成语,老师只要注意引导,让学生留心积累,常读常记就能掌握,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课文语境中出现的成语就是运用成语的示范,在练习中模仿课文进行成语运用积累,就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从古诗文中学习成语。如学习《论学六则》,中的“温故知新”;《游山西村》中的“柳暗花明”;《木兰辞》中的“扑朔迷离”;《卖油翁》中的“熟能生巧”;《桃花源记》中的“世外桃源”、“豁然开朗”、“无人问津”;《晏子两则》中的“挥汗成雨”;《醉翁亭记》中的“醉翁之意不在酒”;“水落石出”;《卖柑者言》中的“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等等,通过学习课文,学生就可以记住其中运用精当的成语。

(三)从讲成语故事中学习积累成语。在成语中有好多属于寓言、历史故事题目,让学生了解了这些故事,就可记住这些成语,如“守株待兔”、“刻舟求剑”、“班门弄斧”、“惊弓之鸟”、“杯弓蛇影”、“悬梁刺股”、“纸上谈兵”、“完璧归赵”、“讳疾忌医”、“毛遂自荐”、“叶公好龙”、“黔驴技穷”、“指鹿为马”、“负荆请罪”、“望梅止渴”、“闻鸡起舞”、“卧薪尝胆”、等,由于这些成语具有很强的故事性,学生记忆就会自然根深蒂固。

(四)根据小学生普遍喜欢动物的特点,运用动物接龙的方式学习成语,是一种不错的积累成语的好方法。如:“贼眉鼠眼、抱头鼠窜、过街老鼠、对牛弹琴、九牛一毛、汗牛充栋、虎背熊腰、虎头虎脑、虎头蛇、守株待兔、兔死狗烹、动如脱兔、马到成功一马当先、老马识途、鸡鸣狗盗、狗急跳墙、狗仗人势”,学生在接龙游戏中即记住了成语,又增添了学习的乐趣,老师又何乐不为呢?

(五)读名著,积累成语,即激发了学生读书的积极性,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又几大的丰富了学生语言,这不失为一举多得。如读《三国演义》,积累“三顾茅庐、乐不思蜀、万事俱备、只见东风、望梅止渴、、赔了夫人又折兵、身在曹营心在汉。”读《水浒传》,积累“鲁智深出家――一无牵挂、林冲上梁山――。”读《西游记》:倒打一耙、白骨精给唐僧送饭――虚情假意”等。

第8篇

关键词:学生;教师;课堂改革;主动性;创造性

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才是真正的主体,是学习的主宰,教师起到的只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学习的作用。如何既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让他们自主地去学习呢?下面就具体谈谈我的做法。

一、创设情景,激发需要

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或从实际问题出发或从学生学习中的问题(错误、障碍等)出发,或从学科中的历史典故出发,通过多媒体创设形成一种情景,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唤醒长期记忆中有关的知识、经验或表象,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情感,进而使学生产生一种内在的需要:学习的需要。例如:在学生陆续进入机房的过程中,我通过教师机循环播放清新悦耳的乐曲,使同学们进入机房就有一种平和舒缓、愉悦的心情。在上课前我让几分钟时间给学生玩一些小的益智游戏,指导他们进行鼠标操作练习、了解计算机界面性能,让他们自然而然地入情入境,给他们创设在“学中玩,玩中学”的轻松氛围。

二、引导探究,学生欲学

对知识的渴求是学生内心深处潜在的一种欲望,教师应充分挖掘、激发这种欲望,以取得有效教学的契机。在此过程中,教师不要限制每一个学生的思维,但也不是任由学生的思维走向歧途。教师一方面要通过启发,给学生以思考的机会和时间,另一方面,教师要采取多种方式,激活思维状态,发挥其“主导”作用的最佳时间。信息技术教学也不例外。计算机对学生本身具有一定的吸引力,学生对计算机有着极强的好奇心,这正是促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心理学告诉我们,兴趣是做好某件事的先导。因此,上课时应充分利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例如:上课时,我首先展示了两幅图表,一张是经过修饰的图表,而另一张没经过修饰处理。学生看后,自然是喜欢经过修饰处理的图表,我看得出,他们那一双双聪慧灵捷的眼眸中流露着求知的欲望,于是我抓住时机告诉学生:“这张图表是利用Excel的图表修饰,大家想不想学?”就在学生急不可待时,我展示了课题:“这一节课,老师就和大家一起来学习《图表修饰——修饰产量增长表》,使我们的图表更加美观、形象、生动、活泼。” 在学习动机、欲望都达到十分良好的状态下,使他们“自主”地探求知识、掌握方法,不失时机地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主动探究,学生会学——培养“课堂小老师”

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只有学会学习,才能具有参与教学过程中去的能力。重视学生学习过程,让学生自主学习,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人终身教育的要求,它体现了叶圣陶先生提出的“教是为了不教”的教学思想。施教之功,贵在授法。“授人一鱼,仅供一饭之需;教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指导学生学会学习,掌握学习方法,形成学习能力,是深化课堂教学改革,让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途径。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必要的时间,空间和相应的条件,让学生全员参与、全程参与、全方位参与。

我在教学当中采用的是“课堂小老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全面参与到教学当中来,给他们搭建一个充分展示自己才能的平台。达到创造一种和谐的沟通环境及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目的。这种教学方法得到了同学们的认可,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同学们的自主学习、探究合作、自我管理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较大的提高。

四、布置任务,体现层次

这一教学环节主要采用的是“任务驱动法”,在设计任务的过程中要考虑以下两方面的问题。

1.创设情境并提出任务。任务是课堂教学的“导火索”,是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表现。这一教学环节主要采用的是“任务驱动法”,我在设计任务时遵循的是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循序渐进的原则。通过创设的问题情境,把所要学习的内容巧妙地隐含在一个个任务主题中,使学生通过完成任务达到掌握所学知识的目的。

2.自主学习并完成任务。自主学习并不是由教师直接告诉学生应当如何去解决面临的问题,而是由教师向学生提供解决该问题的解决有关线索(例如需要搜集哪一类资料、从何处获取有关的信息资料等),并在必要时提供适当的帮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可以采用多种形势,比如分组完成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让学生充分发挥其创造性,使其更高质量的完成任务。实践证明,学生在完成一个他们的实际生活与学习密切相关而且比较有趣的“任务”时,他们会非常专心致志,乐此不疲。他们“亲历实践,深度探究”的行为,也就越来越迅猛。

五、展示评价,学生乐学

评价是学生学习情况反馈的一种有效途径,也是学习者掌握自己学习情况,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和完善其知识结构,提高其综合能力的重要方法。教师在评价学生任务的过程中要本着既要符合现实情况,又要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要注意同时指出学生的优缺点,从而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第9篇

关键词: 政治课 其他学科 渗透

为继续推进素质教育,实施新课程标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政治学科的课堂教学应与其他学科相渗透,运用多方位的知识体系和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政治水平。这就要求政治教师不但要有本学科深厚的知识储备,而且要注意学习其他学科的知识,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一、政治与其他文科类知识的渗透

1.政治与历史

“政史不分家”,如我国经济发展三步走战略、等,对于同一问题,政治和历史是通过不同方式、从不同角度来分析的。政治主要是对现实的分析,内容抽象而深刻,而历史则着重于历史事实的叙述,内容具体而形象。如果单独分析某一政治观点,学生就会感到枯燥乏味,缺乏说服力,而运用历史事实表达政治观点,则会既形象生动,又具体深刻,更有据有理。针对教材内容,教师可以通过介绍历史人物故事进行教学。如在讲述“自尊自信”时,我介绍了战国时期秦国的军队围攻赵国都城邯郸,赵国派平原君到楚国求救;平原君门下食客毛遂自荐,结果他终于劝说楚国同意援助赵国,以说明什么是自信,让学生有所启迪,有所创新。

2.政治与地理

在政治教学中,特别是在时事教学中,经常会牵涉到许多国家和地理概念,如果不给学生解释清楚,他们就不会真正理解一些时事发生的原委,就不利于记忆。比如近段时事热点的半岛局势,就需要给学生讲解朝韩的地理、物产特点及朝韩两国的边界关系。又如在给学生讲授我国人口分布不平衡这一特点时,要充分利用我国人口地理分布图来进行知识的补充,这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有效地记忆政治教学中的某些概念。

3.政治与汉语言文学

在政治课教学中,可以运用格言、谚语、诗歌、寓言典故等汉语言文学的知识,帮助学生理解和学习政治课程中的相关知识。比如“皮格马利翁效应”:皮格马利翁爱上了自己雕塑的一个少女雕像,他把雕像当成是有生命的美丽女郎,日夜倾诉着自己的期望。在皮格马利翁的期望和爱护下,雕像变成了真人,与他“白头偕老”。这告诉我们一个道理,期许的巨大力量能够改变照本宣科的状况,增强趣味,提高学生的能力。又如“井底之蛙”,故事说的是一只井底下的青蛙,只能看到井口那么大的一片天,可是它却沾沾自喜、自高自大,认为自己是宇宙的中心,太阳和月亮、白天和夜晚的存在都是为自己服务的,这启示我们要自尊自爱,不要自高自大。

二、政治学科与自然科学的渗透

数学、物理、化学等自然学科,归根到底,是人类了解世界的工具,掌握这些工具不是我们的最终目的,而是通过学习这些工具,帮助我们认识这个客观世界的一切客观规律及具备改造它的能力。政治的一个教学目的是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因此,自然科学教学的本质精神与政治教学的本质精神是殊途同归的。在政治教学中,讲到低碳可联系化学的知识,如如何减少碳的排放量,为什么二氧化碳的过度排放会产生温室效应,从而加深学生的理解,以便于他们在实际生活中主动践行低碳。可以使用这些自然学科的某些知识来解释政治的某些问题,如数学的无穷概念、物理的相对概念、化学的物质构成概念,等等,都可以用来帮助学生学习一些基本的哲学思想而使其具备基本的、正确的世界认知。

三、政治学科与艺术审美学科的渗透

1.政治与美术

美术对人的感知有调节和支配作用。美术作品,特别是一些漫画作品内容幽默、诙谐、生动、有趣,并都联系实际,反映现实生活,以小见大,寓意深邃,但又能使抽象问题浅显化,便于学生理解、分析。

2.政治与音乐

美妙的音乐使人陶醉,使人兴奋,使人激动,使人遐想……在政治课堂教学中运用音乐,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能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将学生带入书本,进入角色。如在讲授《竞争?合作?》这一课时,我播放了歌曲《众人划桨开大船》,使学生们情不自禁地唱起来,体味到大家齐心协力共克石坚的凝聚力。一曲歌,就像是“一颗点燃学生心灵的火种”,激发了学生的情感,为授课的顺利进行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政治与表演

表演,寓教于乐,寓教于动,形式可以是单独,也可以是两人或小组,或分组轮流进行。学生表演是否精彩并不重要,重在参与。要让学生真正动起来,从而把枯燥的政治理论知识化为生动有趣的实践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学习法律知识时,联系现实生活中的遇到或看到几位不法分子敲诈勒索,你应怎么办?请学生表演。一位学生主动上台,同时表演受害者和不法分子,赢得同学们的阵阵掌声。其他学生跃跃欲试,热情高涨。在情景交融的氛围中,法制意识入脑入心。

四、政治学科与心理学的渗透

虽然思想品德教育和心理教育是两个不同的学科,在具体教育目标、教育基础、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许多方面都是不相同的,但在总目标上却是一致的,都在于塑造一个完整的人,都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思想品德教育和心理的形成规律看,两者间存在十分密切的联系,一方面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是塑造健康心理的基础,个体心理发展的方向受到主体思想的支配,另一方面好的心理状态是接受思想品德教育的前提,思想道德的产生、发展变化都要受到个体心理发展的影响和制约。两者发展的共同需要,促使思想品德教育和心理教育结合起来。因此,政治教师应该对心理学进行深入的研究,将心理学中的一些方法应用到政治教学中。

第10篇

关键词:尧文化;平顶山境内;流传;鲁山;华夏文明;帝尧时期

尧文化的发展对中国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积极影响。事实上儒家思想就是对尧文化的变向传承,它不仅仅是给历代的帝王带来了很大的政治领悟,同时为人民百姓的道德取向与人生修行态度也树立了良好的榜样。

一、早期尧文化的形成和发展

尧文化从意义上来说主要是以唐尧为发展核心,经过数千年的历史沉淀从而成就的一种人文精神。同时也具有一定的政治色彩。本文中选取了几个尧文化的代表,从文化到道德,从生活到社会,或多或少都和当时的政治有着有一定的联系。也正是因为如此,尧文化发展成了中国的传统历史文化。

(一)和合文化

在《史纪》中有记载,尧之所以成了炎黄君主,正是因为他有和合万国的能力。可以说这种精神也是炎黄精神的另一种体现,尧在中间起的是一个传承的作用,从此也成为了华夏文明的重要支柱。迄今为止,在过去的历朝历代都能够找到和合精神的闪光点。也正是因为如此,才有了今天经过千年的历史风雨洗礼都能经久不衰的中华文化。这种和合万国文化、兼收并蓄、去粗取精的思想成为了历代统治者的重要政治手段,也成为了人们的一种处世精神和生活方向。

(二)选贤任能

无论身在何位,一个英明神武的统治者也好,一个下层官吏也罢,选贤任能都是必须具备的品行。尧帝在这方面就做的很好。他把这种思想良好的应用到了国家政治中,尤其是最后尧帝禅位于瞬,这是选贤任能的一个最好的体现。对于帝位的传承来说,他宁可扶持身份低微的舜,也不愿给自己的亲生儿子,这样的思想境界无论是在当时还是说整个古代可以说都是至高无上的,也正是因为尧帝树立了这个良好的榜样,历史上才会出现那么多的感人事迹,使更多的人能人志士在人生的舞台上崭露头角,发光发热。中国历史中这样的故事数不胜数,可以说是贤才辈出的重要基础。

(三)节俭勤政

可以说百姓们衡量君主和官吏是否清明廉洁的重要标准就是节俭勤政。尧当年一百一十八岁时离世,在位九十八年。历史上很少有皇帝在位这么多年,虽然贵为天子,位高权重,但是这么多年以来尧一直都保持着生活简朴的良好作风,衣食皆素,从不骄奢逸。史书《尹文子》也曾有相关描写“衣不重吊,食不兼味”;用此典故来歌颂尧帝的简朴品质。在政治方面有史书说《长城》曾经对尧评价过:品行简朴可以胜过御敌的长城。在勤政方面也有描写说尧帝没做一件事都会深深进行反思,时刻用q荚之胜败来警醒自己一定要生命不止、勤劳不息。尧帝此举为历代优秀帝王和官吏树立了良好的学习榜样。

(四)询刍杜奸

尧在位时,虽然贵为君主但是不仅广纳贤臣还时常询问臣子对自己的意见,若有错误及时改正。无论对方什么身份,他都希望能大家能踊跃发言,进献自己的言论。在《史纪》中有相关记载,说尧在位时经常广泛听取四方官员的建议,在以人为镜,潜心治国。在另一方面,对于奸臣与小人避而远之,嫉恶如仇,从不予接待一旦发现绝不姑息。在晋代张华的《博物志》里曾有记载,说尧的院子里中有一种草,名字叫做“佞草”,相传有了这种草小人就不敢更靠近尧的院子。虽然这种说话没有任何科学依据,甚至还有些迷信的思想,但是却淋漓尽致的体现了当时人民群众的美好愿望,即便是没有,大家也宁愿相信这种草是存在的。史书《寄舅》、《宫池产瑞莲》、《秦人谣》里都曾有相关记载。

(五)陶唐符命

在我国的历史上,每每有明君出现,大家都会把其与尧帝作比较。可见人们盼望能够安居乐业的心,大家时刻都希望着太平盛世能够常在。即便也少不了许多的迷信思想参杂在其中,但是时间久了,就化作了美好的心愿留在人们心中,宁愿相信是存在的。“陶唐符命”源自于《尚书中候》这本书中,据相传陶唐命符和传说中的伏羲八卦、河图洛书都是一种吉兆,这些传说都为尧文化的发展与传承增添了许多的额神奇色彩。总而言之,尧文化是炎黄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对中国的政治生活与文化生活都有着极大的积极影响,不仅如此,对于人们的思想道德取向也有着冥冥之中的引导。特别是对于历代的统治者来说更为重要,因为我们大家都希望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能够源远流长。

二、尧帝在治理炎黄部落时所实行的经济措施

据史书相传,尧帝为民造福最早的时候是体现在注重农业发展上。尧认为民以食为天,因为当时处于原始社会时期,人民生产力严重低下,经常食不果腹,人民生活是当时最重要的问题。相传尧帝十分睿智,指派专门人员时刻观察天象气候,进行规律推测,然后根据相关规律制定历法,用来帮助人民进行农业生产。并且还曾鼓励人民群众兴修水渠来灌溉农田,这一举动大力的推动了当时的农业发展。为了解决夏季洪水问题,尧进行大力投资组织人民群众全力治水。这些故事都很好的证明了尧帝是一个时刻把人民群众放在第一位的人,他十分重视人民生活问题。其次是治国,尧帝提倡以德治国,对于百姓更是爱护有加。史书《淮南子》中曾有相关典故记载,书尧帝本人宽厚仁爱,全国上上下下无论哪里的人民百姓都如同自己的亲人一般对待,给予无微不至的关爱和照顾。然而尧帝对于自己确实十分严格,坚持克己奉公,麻布粗衣,咸菜清粥,以身作则一切从简。《淮南子》中就有相关记载,说尧帝勤俭治国,因此人民百姓也都如亲人般十分敬重他。

三、尧帝在治理炎黄部落时所实行的政治措施

在政治方面,尧是最早推行禅让制的人。这也说明了尧帝是真的为天下百姓而着想,所做一切都基于造福人民百姓。据史书相传尧本是黄帝的后代,他的帝王也是通过世袭制而来的,原本当时尧也准备把帝位传给他的儿子丹朱,但是丹朱庸碌无能,最后经过长期观察尧决定把帝位传给德才兼备的瞬。这完全体现了尧时刻为百姓着想的心。

四、尧帝在治理炎黄部落时所实行的文化措施

尧文化最重要的核心就是和谐。史学家司马迁曾在《史记》中赞颂过尧时代说:九州大地万邦和谐,九族和睦,百姓安康。尧文化丰富多彩,包罗万象,其中社会和谐是尧文化最重要的核心内容,不仅仅对我国古代的文化生活与政治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而且还时刻决定着人民群众的道德取向和行为取向以及处世精神,同时也是历代统治者的一种政治手段。和谐精神并不是说忍耐与迁就。对于祸国殃民的小人,尧会亲自主持刑罚进行严厉惩治,绝不姑息。为了能让大家及时揭发社会的恶行和批评朝政,尧设立了“敢谏鼓”和“进善旌”以及“诽谤木”等,这样可以让老百姓勇敢进谏,畅所欲言,对于朝政勇于批评,只要敢说即便是说错了也没关系。这种行为极大的体现了尧时代民主意识很强。也正是因为尧帝能做到如此,所以才会深受人民群众的爱戴与拥护,大家都为能和尧帝成为邻居而感到无比的荣耀。这也说明了历代百姓在为自己的家乡命名的时候都喜欢用尧这个字,直到今天为止,可以说全国各地都有关于尧的传说和遗迹,已经不仅仅是在山西临汾,山东、河北、湖南、浙江,可以说已经遍布全国各地。甚至说当年的唐朝和如今遍布世界的中国唐人街都和尧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每个地方都有着各自的传说和事迹,这也极大的表明了尧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崇高地位和对中华文化以及世界文化的潜移默化的影响。

五、在平顶山境内关于尧文化的流传

在当今平顶山境内关于尧文化的相关记载有很多,具有神奇色彩的传说更是不在少数,例如:尧帝拒礼、尧帝与鹿仙女以及尧的子孙刘累为尧帝在鲁山建尧祠等等相关传说,尤其以刘累建尧祠的传说流传的最为广泛。刘累这个人在于平顶山地区有确切的记载。据相关记载说,刘累是尧帝的后世子孙,传说中刘累是个很奇特的人,他出生时手掌中就有一个很奇怪的掌纹,仔细看就像他的名字二字,所以才取名为刘累。因为这两个奇怪的纹饰,刘累出生不久便被推选为了当时的首领。因为刘累在年的时候学过一段御龙术,传说后来成为了皇宫中十分有名的驭龙高手。后来当时的皇帝无意中得到了两条神龙,刘累毛遂自荐为其驯服二龙。期初很成功,皇帝大喜,赐其家族为“御龙氏”,后又将今河南赐予其为封地。但是过了几年后突然一条龙死了,刘累恐其被发现,于是将龙烹煮,做成了一道美味的菜肴进献给了皇帝,黄带吃后顿时大喜,命刘累再次进献此菜。刘累无奈之下把剩下的三条龙全都杀了做成了菜肴。可是皇帝已经吃龙成瘾,刘累却再也找不到龙了,恐慌之下携带族人偷偷逃离至当今山西鲁山,从此后过上了隐居的生活。并且之后在鲁山建立了尧祠来祭奠先祖。我们先不管这些神奇的传说有没有什么可靠的历史根据,但是它至少很大程度的表明了尧文化对于平顶山地区的极大影响以及对人们的思想的指引。

六、结束语

在当今社会文化的大背景下,对尧文化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加强对平顶山地区尧文化的挖掘力度,这样不仅很大程度的提高平顶山地区的文化知名度,而且还加深了平顶山地区的文化深度。然而,尧文化作为一种历史文化,我们首要注意的是要保证在对于尧文化的发掘过程中相关资料的可靠性,然后把这些具有可靠性的史记资料作为研究尧文化的主要基础,千万不能只用个人主观的思想对其进行武断的推测,一定要树立好良好的学术意识再对其进行研究。

参考文献:

[1]司马迁,史记.五帝本纪.中华经典藏书.中华书局.2007.4

[2]许顺湛,五帝时代研究.中州古籍出版社.2005:58―59

[3]魏隽如,汤倩,尧文化的发源地、思想内涵及其历史影响[A].河北省首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专辑[C].2007.

[4]宋英民,张文宝,尧文化对后世的影响及其现实意义[J].山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2.04

第11篇

【关键词】:新课程;开放性学习;类型;原则

【中图分类号】G623.2

我国传统教育在九十年代以前的教学模式基本上都是以教师为中心。这种模式的优点是有利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便于教师组织、监控整个教学活动进程,便于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因而有利于系统的科学知识的传授,并能充分考虑情感因素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其严重弊病则是:完全由教师主宰课堂,忽视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不利于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创造型人材的成长。学习方式的改革与转变不是单一的,它与课程、教学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我们在研究学习方式时,是以学习方式作为一个聚焦点,以此辐射到课程、学习资源、学习空间、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评价及教师的专业水平等。新课程改革提出:我国中小学课程要从课堂、教材、知识、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那么,要实现这一功能的转变,我们认为可以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切入进行研究。因此,培养学生的开放性学习习惯的经验很值得借鉴。

开放性的学习并不是说语文课都不在教室里上,而是指充作教学资源的信息不仅仅是来源于教室,来源于教师,来源于课本,学生的视角不再是局限在课堂这个狭小的圈子里,而是放置在一个更为广阔的空间,充分开发学校、家庭及社会对学生发展有益的历史教育资源。

开放性学习的几种类型:

一、故事式学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推动学生自觉学习的强大的内驱力。同学们对文学典故都感兴趣,也都能说出几个文学故事,所以故事式学习很受学生的欢迎。

这种学习主要有三种类型:

(一)直接讲述文学小故事

如让学生收集某一主题的成语故事、文学掌故,先分小组讲述故事,然后每小组推荐一人给全班讲述,评出全班的最佳故事手。

(二)故事擂台赛

先由一位同学毛遂自荐当擂主,其它同学向他发问,如讲一个文学故事,请他对出相关的成语,或说一个成语,请他说出相关的作家、作品等,定时完成,决出最后的冠军。

(三)编写文学小故事

要求同学们搜集文学故事素材,编写文学故事提纲,再写成完整的故事。可以在全班交流评比,也可以在学习园地上张贴评比。故事式学习能提高学生的1:1头表达能力和笔头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它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性。

二.辩论式学习

辩论式学习就是全体学生围绕同辩题,自主选择观点,形成正反两方,运用一定的史实来说明白己对某一历史事件或人物的见解,并力求驳倒对方的论点,它包括课前准备和课堂实施两部分,学生分成了两大派,展开了激烈的辩论。在辩论中,深化了对课文的理解。学生们可以自由选择加入正方或反方,进行自由辩论,最后无论那方胜出都无关紧要,重要地在于辩论的过程。辩论式学习能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批判性、逻辑性、创造性,能提高学生的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是展示学生多方面能力和素质的主要途径。

三.“导游”式学习

很多学生都有旅游的经历,对充当领队的导游先生或小姐都充满了羡慕和敬佩之情。那么在课堂上让学生来充当导游,引导学生学习文学知识,并向学生介绍作家、作品知识,对学生和导游者来说无疑的都具有较大的吸引力,更何况是同学式的导游,大家更愿意合作、交流,抢答发问更加积极。这种学习方法我也称之为“小老师”法。

开放性学习的几个基本原则:

(一)协作性原则

在运用以上教学方式的同时还应该注意培养学生的协作学习能力。通过小组形式组织学生进行学习是很好的一种组织形式。小组协作活动中的学生可以将其在学过程中探索、发现的信息和学习材料与小组中的其它成员共享,甚至可以同其它组或全班同学共享。在合作学习过程中,个人学习的成功与他人的成功密不可分,学习者之间以融洽的关系,以相互合作的态度,共享信息和资源,共同担负学习责任,荣辱同当。与个别化学习相比,协作学习有利于促进学生高级认知能力的发展,有利于学生健康情感的形成。因此,小组合作学习对于促进学习个体的特性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场所,为学习个体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提供了广阔而丰富的空间。

合作学习小组一般由研究兴趣相近的学生自愿组成,每组3―6人。在组建小组时,教师可视情况进行协调,给予帮助。小组合作学习形成了“组间竞争、组内合作”的良性机制,将传统教学的师生之间单向交流或双向交流改变为师生、生生之间的多向交流,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对学习的自我控制,也促进了学生间良好的人际合作关系,促进了学生心理品质发展和社会技能的进步。

(二)发展性原则

开放性指的是非封闭的,多元的、灵活的。开放性学习方式就是指灵活多样的、综合化、富有个性特征的,而非单一的学习方式。这样的学习方式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习者的主动性,而且学习者能根据需要灵活自主地选择某一种或某几种学习方式组合进行学习。它使学生在学习中表现出积极主动、乐于探究、善于合作的特征。面对新的时代要求,开放式教学突破了旧有的以“接受性”、“结论性”为特点的教学方式,它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得到不断发展,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不断增强,并为日后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可以说,开放性学习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最终目标的。

(三)民主性原则

不论何种开放性教学,都应该注意实施过程中的民主性原则,这一点直接关系到开放性教学实施的效果。不仅要求学生个体在相互协作过程中保持民主,而且教师也应尊重学生,既要成为学生的师,也要努力成为学生值得信赖的友。只有平等、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才能使学生形成一种自由的、独立的、主动的探索心态,才能使学生产生最佳的学习状态。教学中,当学生有精彩的表现时,教师要给予表扬和激励;当学生回答有错时,教师更应该给予鼓励,因为他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敢想、敢说,敢于质疑,积极思考,无所顾忌,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获得知识,体验情感,获得人格的发展。

开放性学习强调富有个性的学习活动过程,关注学生这一过程中获得的丰富多彩的学习体验和个性化的创造表现。开放性学习变单一、被动.封闭的学习为多样.自主.开放的学习,是学习方式的重大转变。作为一种新的教学理念,还有许多东西值得一步探索。

参考文献:

[1]王军虎《试论自主学习”课堂教学的开放性》.教育实践与研究(小学版),2002年第1期

[2]钟启泉等主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发展纲要)(试行)解读》,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第12篇

在荧屏上,庞晔说:“我要感谢我的老公,是他用美食抓住了我的胃,更抓住了我的心。我们俩因美食而结缘,是典型的‘饮食男女’,恋情也就色香味俱全……”

“胖探长”狂追“小企鹅”,刻意制造浪漫细节

庞晔1965年出生在江苏省江阴市,父亲从事科技工作,母亲是中学教师。或许是家庭氛围的熏陶,庞晔从小就显

示出过人的艺术天赋,不仅学习成绩在班上名列前茅,而且擅长歌舞、书画,还弹得一手好琵琶。在家里,庞晔最喜欢妈妈亲手做的饭菜,觉得那才是“人间美味”。

1994年9月,庞晔从南菁高级中学毕业后,如愿以偿地走进北京广播学院(现更名为中国传媒大学),成为文艺编导专业的一名新生。在校园里,她走路有点外八字,结果有调皮的男生给她取了个“小企鹅”的绰号。她想起小企鹅是珍稀动物,心里也就释然了。

娇小玲珑、清纯靓丽的庞晔有着很高的回头率,可她记住父母“读书期间不宜谈恋爱”的忠告,自然是目不斜视、心静如水。

读大二时,庞晔去学校食堂就餐,发现有个胖胖的男生在密切关注着她,一有机会就朝她身边凑,吓得她拎着饭盒转身就走。因食堂的大锅菜很不好吃,她以此为借口去学校外面的街巷里找吃的。她渐渐成了“淘食一族”,很少去食堂,再也没撞到那个“不怀好意”的胖男生了。

1996年12月,北京广播学院和北京通州的一家驾校联合举办驾驶员培训班。庞晔看到海报后,当即报了名。在驾校里,她一眼就认出了在食堂里撞见的那个胖男生,原来,他也来学驾驶!庞晔不愿同他搭讪,也就故意躲着他。

驾校在北京郊区的通州,庞晔只得乘公交车去那里。那条公交线上乘客不多,她上车后刚坐定,胖男生就走到她的旁边,彬彬有礼地问:“请问,你旁边有人坐吗?”她假装没听见,他大大咧咧地坐下来,主动同她聊起来。

庞晔出于礼节,就应付他几句。没想到,不聊则罢,一聊反倒拉近了距离。原来,他名叫侍明山,比庞晔低一届,学的是电视编导,来自江苏省南通市,父母都是普通职工。

侍明山的一番“自我介绍”,打消了庞晔的戒备心理。她感觉他是在哪部电影中见过的“胖探长”,就同他开了这个玩笑,他笑着说:“我就是‘胖探长’,任务是保护可爱的‘小企鹅’。”

两人很快就成了谈得来的校友兼“驾友”,令庞晔吃惊的是,他的驾驶技术特别纯熟,简直可以当她的教练了。

在侍明山的真诚帮助下,庞晔顺利地通过了驾照考试,一如往常过着平静的校园生活。没多久,班上的女同学纷纷以祝贺庞晔拿到驾照为由请她吃饭。令庞晔惊奇的是,每次饭局都少不了侍明山。他点的菜特别“对”庞晔的胃口。在饭桌上,他滔滔不绝地聊起一道道美食典故,给各个女生的感觉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美食家!他告诉大家:“来北京读大学之前,我专门拜师学过烹饪。”

一天早晨,庞晔刚走进学校食堂,侍明山就端着满满一饭盒的雪里红炒肉丝出现在她的面前,对她说:“你每天早上喝粥时吃点。”原来,他有个男同学在校外租了房,里面厨具俱全。于是,他就去菜场买了菜,然后借男同学的厨具施展一番。

庞晔的胃不仅被侍明山抓住了,就连自己的心也为他而动。一个月后的傍晚,他约她单独见面,她准时赴约。两人在学校附近的街巷里漫步,走着走着,他第一次以牵手的方式向她表达了爱意。

庞晔急忙抽回手,故作惊奇地问他:“小侍,你连师姐都敢追?”他问明她的生日后,告诉她:“我比你大5岁。从年龄上讲,我应是你的师兄。”

她问侍明山是从什么时候盯上自己的,他实话实说:“我读大一时就发现目标了,觉得你这个人不错,但是迟迟没有下手,主要是苦于没有合适的机会……”他稍作停顿,接着同她耍起了贫嘴:“我可不能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啊!”

那层朦胧的窗户纸捅开后,庞晔深深折服于他的小计谋。原来,他读大学时就会开车了,只是没有驾照。侍明山的一个室友无意中发现“小企鹅”报名参加驾驶班培训,就向他通风报信,于是,他就“动机不纯”地报了名。

拿到驾照后,侍明山为了把庞晔追到手,很是动了一番脑筋,然后想方设法“买通”了庞晔周围的女同学,恳求她们轮流请庞晔吃饭,自己除了作陪外,还暗中买单。

庞晔虽然被侍明山的坦诚和执著所打动,可她以自己还小、还没到谈恋爱的年龄为由相推托。他不急不恼地说:“我知道你这是在考验我。实在不行,我们就作为一般的朋友相处吧。”

1996年12月15日,是庞晔22岁生日。那天下午,她正在自修室里静静地看书,侍明山突然出现在她的面前,说要给她庆贺一下生日。她随他来到学校附近的一家饭店里。菜上齐后,侍明山陪庞晔吃了一会儿,说要出去一下。等他回来时,他的手里多了一样东西,既不是鲜花,也不是蛋糕,而是一只雪白的大馒头,上面插满了火柴棒。他把火柴棒点燃后,要她张口吹灭。待她吹完火柴棒后,他动情地说:“这是我自制的生日蛋糕,希望晔晔生日快乐!”说完,他拍着巴掌唱起了《生日歌》。

歌唱完后,侍明山像变魔术似的变出一小盒炼乳,让庞晔蘸着炼乳吃馒头,说:“馒头没有烟熏火燎的味道,你就放心地吃吧。”这只最便宜也最别出心裁的“生日蛋糕”,终于俘获了她的芳心。

美食开道,“馋嘴丫头”从《开心假日》起飞

1998年6月,庞晔面临着大学毕业,工作地点及单位的选择成了重中之重。当时,北京、上海、广州等地的多家电视台和影视公司都向她抛出了“绣球”。她考虑到自己和男友的老家都在江苏,于是就叩开了江苏电视台的大门,成为文艺部《开心假日》栏目的编导。

侍明山仍留在北京广播学院读大四。此后,侍明山周一至周五忙着学习,每到周五晚上,他就坐火车赶至南京,直奔庞晔的租住屋,弹奏起锅碗瓢盆交响曲,然后给她捧出一道道美食……

一晃半年过去了,庞晔不满足于写稿、编片等幕后工作,总想着有朝一日能走到台前,成为一名光鲜的主持人。当她将这一想法告诉侍明山后,他首先予以肯定,然后告诉她:“成名需要一个过程,就像做出一道好菜离不开恰如其分的火候一样。”他建议她,不妨多做一些基础性、准备性的工作。

此后,庞晔有意无意地在导演面前晃来晃去,遇到没外景主持人的时候,她就自告奋勇地过一把主持瘾。有时因缺少人手,她还可以在节目当中客串一些小角色。

1999年9月,侍明山从北京广播学院毕业后,也走进了江苏电视台,成为一名普普通通的编导。他与庞晔成了同事后,除了出差在外,基本上每天都要给她做好吃的。那一手精湛的厨艺,令她叫绝。

感情的稳定,使庞晔有了更高的事业追求,那就是成为名主持。侍明山提醒她:“打个比方吧,你现在还是一道小菜,要耐得住寂寞。比如,前几年的螺蛳、河蚌什么的,现在都端上了星级饭店的餐桌。”他相信她要不了多久,就会成为一道荧屏大菜。

侍明山一语中的。2000年年初,《家庭互联网》这档综艺节目的主持人因结婚生子不能继续主持下去了。庞晔知道这一情况后,在侍明山的鼓励和支持下,通过毛遂自荐当上了这档节目的主持人。她像杨柳风拂面一样的主持风格,得到了观众的首肯。

主持《家庭互联网》大获成功后,庞晔对家庭的感性认识也就更深了。她渴望拥有一个温馨的小家庭,与爱人朝夕相处,品尝他亲手做的各种各样的美味佳肴。

2001年5月,庞晔穿上了洁白的婚纱,同侍明山牵手走进了婚姻殿堂。两人在南京莫愁湖畔的万科金色家园按揭买了一套房子作为新房,还买了一辆车作为代步工具。

在家里,庞晔喜欢素面朝天,穿着宽松的休闲服,或看书,或写文章,或研究电视节目。侍明山则下厨掌勺,把焖、炖、叉、烤等厨艺全部使出来,给她端出香酥鸭、香松银鱼、碧螺虾仁等美味。她心疼他,他向她保证:“我甘愿做你身后那个默默奉献的新好男人。”她说:“我一定不会让你失望!”

2001年年底,庞晔被江苏电视台领导选中主持新改版的娱乐益智节目《无敌智多星》,该节目以“万元大奖”为包装、“启人心智”为内核,雅俗兼容,老少皆宜。那天下班回家后,庞晔一直担心自己驾驭不住这档节目,侍明山安慰她几句后,一如往常下厨房忙活起来。大约一个小时后,他端上来几道很普通的家常菜,把庞晔拉到餐厅里坐下。

吃了一会儿,庞晔觉得今天的菜没啥味道,就问他:“难道你也同我一样心不在焉吗?”侍明山笑而不答,起身走进厨房端出一盆菜,说:“晔晔,好菜在后头呢。”

庞晔一看,原来是冬菇海参甲鱼汤。她一边拿汤匙打捞着,一边说:“这真是一道姗姗来迟的压轴菜呀。”侍明山接着说:“晔晔,你主持这档新节目,首先要相信自己一定能行,就像这盆迟到的甲鱼汤一样给人带来意外的惊喜。”

或许是这盆浓缩着爱意的甲鱼汤给庞晔带来了更大的自信,一出镜,她就光芒四射。节目播出没几期,观众就接受并认可了这个清丽高雅而又反应敏捷的新主持人。

没多久,庞晔被江苏电视台领导推上名牌访谈栏目《女人百分百》,与著名主持人戴军搭档。几期节目办下来,她那飘逸舒展的台风、糯软圆润的口音,赢得了观众的信赖,使这档节目的收视率节节攀升。

婚姻保鲜秘籍:把柔情蜜意烹成“美味佳肴”

2003年12月,庞晔代表江苏电视台正在北京参加主持人大赛,突然接到央视二套《绝对挑战》节目执行主编杨乐的电话,约她见面聊一聊。

经试镜,庞晔获得了《绝对挑战》节目组的好评,顺利接过了李静和王雪纯的接力棒,成为江苏电视台中第一位正式进入央视的当家花旦。

这意味着庞晔和侍明山从此聚少离多,可他为爱妻的步步高升感到由衷的高兴。为了让她在北京的工作和生活舒适一些,侍明山专门在北京市区租了一套单身公寓,并购置全套的炊具。他关照妻子:“节目组里的盒饭不太好吃,你就抽空给自己开点小灶吧。”

在北京主持这档新节目的准备阶段,庞晔反复思考“如何定位自己”这一问题。侍明山给她解开了难题:“晔晔,再好的菜,天天吃,也会把人给吃腻。你主持《绝对挑战》,就应该挑战自我、大胆创新,每次登台亮相都要给观众以新鲜的东西……”

丈夫的一番话,让庞晔茅塞顿开。她在首次主持这档新节目时,就把自己融入《绝对挑战》的环境和氛围里,展示出较强的应变能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把主持兼编导的双重角色演绎得淋漓尽致。这一“动静结合、文理相融、张弛有节、秀外慧中”的主持风格大获成功,节目组和观众对庞晔寄予了厚望。

庞晔的洒脱与机智、聪灵与慧悟,以及积淀于脑海深处的饱满艺术细胞,使得她很快坐稳了“金牌主持人”的交椅。

庞晔红了,而侍明山仍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小编导,对此他心态平和,只要爱妻飞回南京,他总要抽空驱车去禄口机场迎接。回到家里,他让庞晔好好休息,自己一头钻进厨房,忙着给她张罗好吃的。

庞晔喜欢吃水蒸蛋,为了买到正宗的草鸡蛋,侍明山专门驱车赶至30公里开外的浦口区老山脚下的农家,采购新鲜的草鸡蛋。他还去村民的菜园里挖出新嫩的小葱,回南京的家里做出这道菜,果然鲜美无比。为了让爱妻喝到正宗的鲫鱼汤,侍明山带着垂钓工具,利用业余时间开车去郊外的池塘边,钓到几尾活蹦乱跳的鲫鱼,回家熬出香浓的汤……

庞晔和侍明山每次相见,都有久别胜新婚的感觉。有时,他因工作忙碌,没时间下厨房,就开车带着她去南京的偏僻小巷里寻找美食。

遇到双休节假日,恰巧两人都有时间,侍明山就开车带着庞晔去南京及周边地区的各大酒店、餐馆品尝“镇店菜”。有时,两人还去高淳县固城湖吃螃蟹和白水豆腐,去江宁区东山镇品尝红烧老鹅和骨头汤,去六合区龙袍镇品尝蟹黄汤包等。

在寻找美食的途中,庞晔考虑着千头万绪的主持工作,总显得心事重重的样子。侍明山认真地说:“我们不是为了吃饭而吃饭,是为了兴致而吃饭,所以,心情好才是第一位的。”丈夫的三言两语,很快就让她放下了思想包袱。

2006年,庞晔面临着更大的挑战。3月,她的搭档李佳明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新闻传播系深造,新搭档季小军走马上任,《绝对挑战》又开辟“百万年薪职场争夺战”的新阵地。9月,她入主青海电视台综合频道的全新互动栏目《心动吧》,要结合心理专家对于嘉宾的心理测试,尽可能挖掘嘉宾的潜在心理特征,从而引出嘉宾鲜为人知的另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