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儿童动画

儿童动画

时间:2023-05-31 09:12:2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儿童动画,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儿童动画

第1篇

关键词:动画艺术;成人思维;儿童思维;融合;思维范式

动画的发展是随着摄影而发展起来的,与其他艺术形式相比,动画艺术思维的独特性就在于它的思维形式是综合性的。动画艺术的创作思维基于人类对于整个世界的初步认识和初步形成的思维上的,简单而形象的表达了最初的世界,其接近于涉世未深的儿童的思维模式。并且动画的主要对象是儿童,在创作的过程中除了要思考成人思维之外还需要思考儿童思维,二者同样重要,但在动画的中还是以成人思维为主线。

一、动画创作的成人思维

1、动画故事情节设置思维

动画通常是以讲故事为基础而展开的,所讲述的故事的情节和技巧是获得观众称赞的关键因素之一。动画的情节不同于电视、电影的情节,他不是以现实为基石,而是在想象力的基础上进行天马行空的发挥。同时,动画故事情节的设置应与常规的思维相反,逆向思维给观众带来冲击感,推动故事的发展,例如在哪吒传奇中,哪吒在距离纣王遥远的地方,无意中射出轩辕箭,轩辕箭直奔纣王而去,这看似不可能的事件正是哪吒与纣王的争斗的开始,从而推动故事向后发展,哪吒终于从一个小孩子长成一个大英雄。

2、个性和人性设置思维

动画内的物体例如有生命的动植物等是现实存在的,但是还有一些幽灵、魔法、天外空间等是完全虚构的,在动画中,凡是你能想到的事物都可以出现。动画看似完全脱离了现实情景,但是不管它是如何的自由表现,动画依然遵循着其本身创作规律。在多样化的动画人物和事物的背后,仍然需要考虑人性和地区文化的制约。每个角色必须设定有其独特的鲜明的个性,可以通过特殊的场景下,突出角色的个性。例如,在僵尸新娘中,僵尸本来是很恐怖的角色,但是在阴暗的环境下,僵尸却可以为了爱情放弃一切,突出了僵尸奋不顾身的个性。

二、动画艺术的儿童思维

1、动物思维

据统计可知,以动物为主角的动画故事是最受儿童所喜爱的。在儿童成长的过程中,会受到社会规范化的强力影响,从而导致儿童产生反叛心理。儿童是幼小的,力量不足,需要别人关怀和依赖别人的。而动画中会说话的动物与儿童十分相似,但是动画中的动物具有强大的能力,可以化险为夷,反叛坏人,儿童在无形中就会产生崇拜心理,从而对动物产生喜爱之情。

2、拟成人思维拟成人思维不同于成人思维,是儿童从其角度来思考成人的世界。儿童眼中成人的世界是儿童所想要的世界,与成人所告诉他们的世界相悖,是在儿童的幻想中所形成的世界。对于儿童而

言,成人是一种厉害的象征,因此他们在接受社会教导的过程中,会产生一种英雄崇拜心理。而此时,动画中的动物本身就具有特异功能和厉害的变形技巧,他们最终都打败了强敌。动物这种反抗和取得胜利的行为符合了儿童的崇拜心理。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大部分儿童会痴迷于过家家游戏,儿童会扮演成家长照顾孩子,儿童心里渴望确认自己在家庭中的占主导地位,宫崎骏的电影千与千寻就是以孩子为了家庭的恢复而努力奋斗,克服诱惑,最终全家团圆为主要故事情节的。

3、仿逻辑思维

许多人认为,儿童年龄较小逻辑思维较弱,但是其实儿童很早之前就形成了自身的逻辑,只是不同于成人的逻辑。儿童在对于成人无法接受的特殊情节时,可以坦然接受。并且在儿童的思维中,会形成先入为主的抽象逻辑,并且他们会在动画中检验这种逻辑。例如动画喜羊羊与灰太狼中,每一集的最后灰太狼都会被喜羊羊所打败飞向天空,嘴里还大声喊着我还会回来的,在儿童思想里,善良的喜羊羊就应该打败灰太狼,但可能已经去世的灰太狼还是会复原,这种不同于现实逻辑的仿逻辑思维,给动画填上了丰富多彩的一笔。

三、动画艺术成人思维与儿童思维的对接

动画艺术创作过程中,需要儿童和成人的共同参与,成人思维是创造动画的主要组成部分,儿童思维是接受动画的主要组成部分,二者共同构成了动画艺术。

1、思维的对接

成人创作者需能够自然的模拟儿童思维,才能够实现动画艺术儿童与成人思维。首先,成人创造者需要进行天马行空的想象,想象越离谱越接近于儿童思维。其次,成人创作者要自然的模拟儿童思维,就得加深对儿童方方面面的了解。最后,成人创作者需要有打破常规成人思维的勇气,大胆幻想,努力实现思维的对接。

2、语言的对接

语言是思维的主要表现形式,动画可以通过增加动画人物的心理语言,让儿童更加深刻的感受人物形象。同时,还可以在动画中加入模拟现实的声音,例如脚步声、雷雨声等,大大增加动画似真似幻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方明星;对话与融合—动画艺术成人思维与儿童思维的对接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2]罗天乐.浅析动画的艺术语言[J].科技资讯,2009,(27).

[3]李南,成人动漫与儿童动漫的区别——由《悬崖上的金鱼公主》引发的思考[J].《新闻窗》,2009(6):30-31

第2篇

《童心再现》

第一集童心再现之隐形衣的诞生

编剧:李欣容

人物介绍:

主角:童飞——一个iq低于同龄人的七岁男孩子,有使迷失心灵的人恢复本性和真善的超能力。

魔力武器:1、童心使者变身棒——日常形状是童飞随身携带的一支钢笔.

技能:它有神奇的魔力,可以使童飞变身为童心使者。同时,因为它聚集宇宙的正义之光,所以具有无比强大的力量。在关键的时候,指向哪个人的心,就可以使他恢复善良和本性。

2、时光再现心形锁——日常形状是童飞脖子上挂着的家门钥匙.

技能:用心形锁照耀出的光可以使时光回退到任何时间。再现那一时间的场景,用以追寻迷失本性的原因。

3、影子记事本——日常形状是童飞衣兜里随身携带的记事本。

技能:能够智能分析此人的心灵状态。同时变身为智能笔记本,对应采取的对策做相应的分析。

4、童心再现水晶球——日常形状是空灵犬身上的球形挂缀儿。

技能:能够重现所有的罪恶,水晶球再重现罪恶之后会溢出月光之水,迷失者喝下这水便会陷入自我反省状态,即而恢复本性。

使者坐骑:空灵犬——日常状态是童飞的宠物狗,瘦小地可以被童飞放入怀中带入学校。

变身后为一只勇猛异常的坐骑,童飞骑着它可以与邪恶斗争,维护正义。空灵犬嗅觉灵敏,只有它能够发现心之恶魔潜藏在哪里。同时,它有光一样地奔跑速度,于时光之间来去自如。也可以幻化作光速旋转魔力武器。

空灵犬通人语,智商很高,它时刻保护着日常生活中弱智的童飞。

空灵犬会与主人同步变身。

反面主角:心之恶魔——他是火星上派遣到地球来破坏人的心智的恶魔。他本身的形状是脸像巴掌大的一块心型面包。四肢在周围伸开着,很短很短。他可以于空气中来去自如,隐身在空气中,或是直接潜入人的心灵。掌控人们去做坏事。他是童心使者的敌人。

黑暗精灵——是心之恶魔的帮手。来自黑暗世界,被心之恶魔召唤而来,是各种黑暗花的精灵。一集召唤一个,在第一集被召唤的是黑玫瑰精灵,有幻化为玫瑰锁链以光速旋转的本领。

本集配角:小美——童飞班里的同学,温柔善良,爱哭,懂事。

小美父——潜心钻研科学的科学家,隐形衣的研制者,因为被心之恶魔掌控心灵而迷失自我。

其他配角:童飞的老师,小美父的导师,小美母,其他同学若干。

下面是剧本正文:

【校园门口/清晨】

傻傻的童飞怀揣着空灵犬走进学校。

老师:童飞,你衣服里装着什么呀?

童飞不说话。空灵犬将它的小脑袋从童飞的胸口里露了出来,又赶紧缩了回去。

老师上前给他脖子上挂了一个布兜,然后把空灵犬拽了出来,塞进那个布兜里。

老师:童飞呀,我说了你多少次,不要把它带到学校来,你就是不听。

老师看了看躲在布兜里全神贯注望着她的空灵犬,心软了。

老师:不过看样子这个小家伙还挺乖的,以后你就把它放进这个布兜里再带进来吧,别总挺着肚子,怪难看的。

老师转身走了几步,又突然回头对童飞说:不过,你要向我保证它会乖乖地不乱叫喔。

童飞笑着答应说:喔,好的。

老师无奈地摇摇头,走了。

童飞看着布兜里的空灵犬,摸摸它的头,傻笑着,往教室的方向走去。

【淡出】

【教室】

童飞走进教室,同学们都在座位上坐好了。他走到自己的座位上坐了下来,空灵犬从布兜里一跃跳了出来。它从童飞的书包里叼出童飞的书,一本本摊在书桌上,用爪子将书全部摆正,然后又跳回到布兜中,继续乖乖地待在里面,只把小脑袋露在外面,敏锐地观察着周围的一切。它的目光停留在童飞的同学小美的脸上,小美的头耷拉着,眼神里放射出忧郁的目光,看上去好象有很重的心事,空灵犬看着她叫了一声,小美回头看着空灵犬,空灵犬咧开嘴向小美友好地笑了一下,小美被空灵逗地开心了,也回了一笑,但是当她回过头去的时候,脸上又重新现出愁容。空灵犬向上望了望童飞,童飞出神地看着她,若有所思。

【淡出】

【放学后/下午】

傻傻的童飞挎着空灵,跟在同学小美的身后,小美一路走着,穿过马路,拐到另一条平行并列的路上,她走到一栋大楼前,正巧遇到从单元门口走出来的老师。

老师看到小美,关切地俯下身子对小美说:小美呀,刚才我去过你家了。你的爸爸经常这样吗?

小美看着老师,无奈地点了点头说:恩,是的。妈妈走后,爸爸就一直是这样,总是喝醉酒,躲在他的实验室里,整天都不管我。

老师心疼地看着小美,说:小美,你放心,老师会想办法的。你先回去吧。

小美点了点头,走了进去。

身后的童飞笑地对老师说了声“老师好”也便径直跟了进去。

【淡出】

【小美家】

小美家的门大开着,小美的父亲很凶狠地在客厅里讲电话。

小美将本已走进门里的脚又收了回来,关上门独自坐在了楼梯的台阶上。童飞抱着空灵犬安静地坐在了她的身边。小美的眼睛凝神注视着前方。

【学校门口/一年前】

小美走出校门,爸爸微笑地站在那里,小美跑过去。

爸爸:放学了?

小美点了点头。

爸爸微笑地抱起了她。

然后微笑着对旁边的小朋友说:要不要一起去家里玩儿呀?

小朋友们纷纷不好意思地微笑着摇头回应。

爸爸抱着小美向家的方向走去。小美被爸爸抱着,回头跟童飞以及其他同学挥手再见。

【小美家/一个月前】

小美家的电话铃响了,小美的父亲走过去接起了电话。

【小美家/29天前】

小美的父亲将自己独自关在实验室里,闭门不出。

小美的爸爸对着实验台上的半成品隐形衣发着狂:为什么还不能成功?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

小美的爸爸疯狂地了实验台上所有的东西。

小美一个人在饭桌上吃着方便面。眼睛里流下了伤心的眼泪。

【淡出】

【小美家/此时】

小美从台阶上站起,走到自己家门前,推门走了进去,童飞也尾随其后跟了进去,小美走进爸爸的实验室,这时小美的爸爸刚好从里面推门走了出来。

原本很安静的空灵犬看到小美的爸爸之后似乎像是发现了什么,突然狂叫了起来。

童飞的双眼盯着小美的父亲看,他的眼睛里很明显地闪着蓝色的光。

童飞拿出心形锁,对准小美,心形锁发出奇异的七色光芒,小美被定格在原地。童飞取出平日里放在衣兜里的钢笔,闭上眼睛,钢笔立即变成了蓝色的使者变身棒。

童飞开始变身,他双眼紧闭,身体在原地飞速旋转着,口中默念:

童心再现!

使者变身!

眨眼间童飞已经由傻乎乎的童飞摇身一变成为了童心使者。童心使者身穿金黄色铠甲,手中举着金黄色的使者棒,那使者棒散发着金黄色的光芒,灿烂夺目。

空灵犬也随着他一起变身,浑身穿有黄白相间的绒毛铠甲,头上戴着很帅气的犬形钢盔,他满身英气地立在童飞的左边,眼睛放射着正义的金光。

童飞将心形锁对准小美的爸爸,被心形锁的金色光芒照耀的他立即抱着头蹲了下来,他头痛异常,最终他瘫倒在一旁,不停地抽搐着,过了一会儿,他不再抽搐,开始突然地站立,他的眼里泛着红光,他的声音已经变成了心之恶魔的声音,他狞笑着对童心使者说:

臭小子,好久不见了。

童心使者微微一笑,说:心之恶魔,你终于现身了。我就知道是你搞的鬼。

心之恶魔:在火星上的时候,你就喜欢跟我做对,害地我在火星上没有了藏身之地。现在来到地球,你又跟随我到这里,好吧,让我们继续较量吧。这一次,我不会再输给你这个小孩子的。

心之恶魔狞笑起来。

童心:童心使者会出现在宇宙空间中任何需要我出现的地方,哪里有你,哪里就有邪恶的心灵,而我的使命就是帮助人们找回迷失的心灵,维护宇宙间的正义。

空灵犬随即狂叫了几声,声如洪雷,心之恶魔(小美爸)后退了几步。他站定后,便从身上取出一枝黑色的玫瑰花,开始念起了咒语,召唤黑暗世界的精灵来协助他。

倾刻间,黑玫瑰精灵现身了,头戴黑玫瑰形的头盔,眼睛里放射着红色的光。

她单膝跪倒在心之恶魔(小美爸)的面前。

心之恶魔狞笑着,下命令说:去将童心打败!

黑玫瑰精灵:遵命,主人!

黑玫瑰精灵转身面对童心,顷刻间已化作一条黑玫瑰锁链,旋转着将童心和他的空灵犬围困在中间,那黑玫瑰锁链越转越快,以至变成了一团黑色的旋风烟幕将童心和空灵围在里面无法脱身。

心之恶魔在外面狞笑着,神态很夸张,得意忘形。

童心双手合十,紧闭双眼,整个身子在锁链的包围之中旋转着。

童心口中默念着:童心再现,空灵变身!

话音刚落,身旁的空灵犬已经化作一阵金黄色的旋风从锁链的空隙之中飞了出去,在将黑玫瑰锁链团团包住,它飞速地旋转着,不一会儿便听到了黑玫瑰使者苦苦的哀求声:别转了,我受不了了。

只听哗啦一声,黑玫瑰锁链从空中掉了下来,瘫在了那里,立时化为了一滩黑水。随即又化为一团黑烟消失在空气中。心之恶魔(小美爸)顿时“啊”的一声昏倒在地上。童心将变身棒指向小美爸,金色的光束照耀着小美爸,不一会儿,小美爸的胸前便发出黑色的一团光,心之恶魔便从小美爸的体内飞了出来,恢复了原形——一块巴掌大的心型面包,短小的几乎看不到的四肢在周围伸展着,他的眼睛和嘴巴都在面包上集中着,很滑稽。从小美爸体内跳出来之后,他就立即以光速一蹦一跳地飞走了。

飞向空中的心之恶魔边飞边回头喊:童心,你等着吧,我还会回来的!哼!

心之恶魔恶狠狠地说着,没有看到前边的塔尖,便硬生生地撞了上去,撞得眼冒金星,赶紧调整一下,冒着金星逃掉了,消失在宇宙的天际中。

第3篇

[关键词] 《极速蜗牛》;美国;儿童电影;主题特色

成功的儿童动画电影作品在带给观众娱乐之余能够在观众心中留下难忘而深刻的东西,美国儿童动画电影凭借自身独特的主题选取与立意特色获得了世界范围内儿童以及成年人等受众群体的喜爱与认同,这是因为这些主题能够让影片本身的内容跨越地域文化的差异以及时空的局限而进行传播,在体现自身民族文化思想的同时引发儿童乃至成年人的心理共鸣。

电影《极速蜗牛》内容梗概及其主题

在一个普通住宅区的青草丛旁边,生活着安于现状的菜园蜗牛。这群慢吞吞的蜗牛在西红柿园内朝九晚五工作以享受来自大自然的馈赠并躲避着乌鸦和人类等强大天敌的攻击。然而,在这群普通的蜗牛中却有一个有着奇异想法的家伙。特伯,作为一只平凡的蜗牛,它拥有正直、善良、可爱等诸多美德,同时有一个貌似天方夜谭的目标,它渴望自己能够成为一只极速蜗牛并成为一名赛车手,并且它对方程式赛车手盖・尼耶极度崇拜,梦想能够获得风驰电掣的体验。通过一次偶然的意外,特伯被吸进了涡轮增压的发动机中,液态的一氧化二氮浸泡了特伯的全身,这使他成为一只独特的赛车蜗牛:它的眼睛是可以自如开关远光灯,不小心碰到墙的壳子还会发出与汽车一样的防盗警报声,利用意念能够控制自己的身体播放出动感的汽车音乐,蜗壳上的蜗轮还可以发出绚丽的LED灯光,虽然看不到身体任何部位能够变成车轮,但是它走过的地方都会留下轮胎印,而更重要的并且是特伯最希望发生的是,他获得了可以与方程式赛车相媲美的220迈左右赛车级速度。刚刚变异的特伯不懂得如何来控制自身的速度而捣毁了蜗牛们生存的菜园,于是一直维护他的哥哥与他一起被蜗牛群赶出了那片一直生活的天地。在哥哥被乌鸦抓到后,情急之下的特伯利用自身赛车一般的速度救下了哥哥。然而兄弟刚刚团聚就被一个卖墨西哥卷饼的小胖子抓走了。刚好这个年轻人是一个喜欢用蜗牛赛跑的人。特伯在跑道上展现了惊人的速度,并且觉得这个小胖子是自己的知音。后来他们参加了真人参加的赛车比赛,并且一举击败了自己的偶像、世界第一的赛车手,特伯与卖墨西哥卷饼的小胖子一起实现了各自的梦想。

从《极速蜗牛》中的内容可以很容易发现这部电影和许多美国动画电影的主题具有相通之处,即小人物也拥有大梦想,并且在追求梦想的过程中不能轻言放弃。对于熟悉美国动画电影的观众而言,《极速蜗牛》不免具有主题陈旧、剧情俗套的特点,但是也正因为如此,《极速蜗牛》具有成为美国儿童动画电影代表并以这部动画电影为参考来探讨美国儿童动画电影主题特色的可能。事实上,将一只蜗牛拿到人类世界的赛车大赛中获得冠军的梦想所具有的难度是显而易见的,但是作为一部儿童动画电影,所有能够出现的结局都是合理的。并且在《极速蜗牛》中所出现的墨西哥裔美国人如同这只蜗牛一样具有梦想,同时也遭受着鄙视,墨西哥人和蜗牛特伯的遭遇以及经历与动画影片中“梦想再大也不言大,梦者再小也不言小”的主题十分贴合。如果人类的梦想需要作出一个宣言,这个宣言可以是长篇大论,也可以十分精炼,而无论是在长篇大论还是精炼的语句中都必然会有诸如“梦想再大不言大,梦者再小不言小”这一类话语,这句存在于《极速蜗牛》影片中的经典对白能够让观众对影片的体会更加明朗和清晰,并且让观众感到回味无穷。在承载着观众的感动同时,《极速蜗牛》之类的美国儿童动画影片也承载着人类没有来得及实现的梦想,即使这些具有梦想主题的美国儿童电影因为过于俗套而难以再激起观众走上慷慨激昂的逐梦之旅,但至少能够带给观众一份愉悦和憧憬,而这一主题正是美国文化价值的体现,同时也是美国文化通过美国儿童动画电影进行传播的重要渠道与方式。

从电影《极速蜗牛》看美国儿童动画电影的主题特色

(一)本土文化性特色

任何一个民族都具有独特文化,这种文化就像人类个体的行为与思维模式一致性,美国文化的渊源包括清教主义、自由主义和个人主义,特别是作为美国文化价值核心的个人主义在激烈的资本主义社会竞争中渗透到了生活、政治以及经济多个方面,并且衍生出了竞争意识。从《极速蜗牛》来看,蜗牛特伯具有自主的动机和自主的选择,它希望通过自力更生来实现自我,在它曾经崇拜权威但是到最后权威也被粉碎,在其强烈的成功欲望下,个人自由与机会均等是它实现自身价值的保障,而竞争则是它实现自身价值的途径。电影一开始,特伯旁若无人地处在自己的世界中,它反复观看着赛车录像带并幻想自己能够成为赛车手上台讲一些获奖感言和成功经验。这种角色扮演的行为延伸到了白天推番茄的工作中,这种看起来貌似是小人物痴心妄想的偏执受到了其他蜗牛的嘲笑,但他仍旧迷恋自己的偶像,不仅没有让同类的思想影响到自身的选择,而且也不断用“no dream is too big,no dreamer is too small”这句话来激励自己。它和其他蜗牛的差异表现在它会在夜晚偷偷练习赛车并会为一点进步而欢呼雀跃,同时也在于它具有非凡的勇气,它肯为了一个小番茄而采取螳臂当车的行为甚至差点丢了性命。从这里可以看出,《极速蜗牛》不仅通过塑造一个我行我素的蜗牛体现出了美国的个人主义思想,同时也表达出了美国儿童电影中一向推崇的个人英雄主义。在这种个人主义和英雄主义情结的推动下,特伯对其他具有速度的五只蜗牛进行了挑战并表现出了张扬和不屑,在自己获得赛车比赛资格后,它的哥哥不无担心地提出了一个假设:“明天,如果你令人惊奇的速度不在了,你怎么办?”特伯轻松答道:“那我就享受今天。”电影中的这一回答表现出了深思熟虑后的坚定,这并非得过且过的思想,而是要表达一种不留遗憾的态度。

(二)成人化特色

美国儿童动画电影主题特色的成人化体现在主题内涵多元化以及平民化两个方面。由于动画电影的内容具有生动夸张以及天马行空的特点,所以动画电影一直是稚气化和儿童化的代名词。早期的美国动画电影将受众定位于低龄儿童,所以故事情节简单且主题单一,但是随着时展以及科技进步,社会大众对动画电影的挖掘以及认识也在不断提高,并且由于动画电影充满想象力的表现形式具有其他类型电影所难以比拟的优势与特性,所以动画电影不仅能够得到儿童的喜爱,同时也能够带给成年人以感动和感悟。在《极速蜗牛》中,特伯的勇敢与坚持都令人动容。一只蜗牛用自己的努力和坚持演绎了自己的人生之路,其中电影里有一个桥段是特伯和自己偶像的对话,自己的偶像告诉自己所有小人物能够取得成功的故事都是假的,现实是残酷的,而现实的残酷性表现在小人物只能够面对失败。正如盖・尼耶所言,在现实中小人物往往会面对更多的失败,即便事实如此,如果《极速蜗牛》仅仅将儿童定位于受众,那么便没有必要向儿童传递梦想破碎的声音以及现实的残酷性,但是这个桥段的必要性表现在这句话结合最后的结局能够带给成人以深思。儿童的思想就像一张白纸,动画电影应当向儿童展现出美好的一面,而成人则经历了现实的残酷甚至对现实都普遍具有悲观的情绪,结局对这一桥段的否定在于带给成人以启示,即要成功就必须要具有失败的心理准备,因为走向成功的路上布满了荆棘,当这条路走得十分艰难时,生活的本色就会显露出来。由此可见《极速蜗牛》的主题并不仅仅在于对梦想的追求,同时也表达出了一个人在追求梦想过程中应当具有的态度。蜗牛特伯所追求的东西在现实社会中是不可能实现的,但是成年人却有着分辨是非的能力并且能够相对准确地找到自己努力的方向,所以《极速蜗牛》中所表现出的这一态度对于儿童而言或许仅仅具有娱乐性,但是对于成年人而言却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在《极速蜗牛》中有一个十分容易被人忽略的主题,即“do it your own way”,对于特伯而言,这句话理解为在比赛中不要模仿汽车,作为一只蜗牛应当像蜗牛一样比赛。而对成年观众而言这句话的意义则体现在找准自身的定位,在努力的过程中没有必要去羡慕自身所没有的东西,而需要通过坚持和奋斗来实现自身的价值,在这种理解中,《极速蜗牛》所表达的主题充满了哲理性。另一方面,美国儿童动画电影主题的平民化也让其具有成人化特色。从《极速蜗牛》来看,菜园内30分钟的演出内容十分接地气,也十分生活化,从蜗牛所具有的生活状态以及蜗牛与西红柿所具有的关系都可以让人联想到人类社会。而与特伯精神具有互文性的墨西哥人也十分具有平民化特点,可以说,特伯和自己的哥哥以及墨西哥人和自己的哥哥是社会中同时存在的两类人,哥哥勤劳本分并且能够很好胜任自身工作,而弟弟具有很多鬼点子并且追求个性和自身的梦想,而无论如何,哥哥总是扮演着照顾弟弟、迁就弟弟的角色,追求安稳者与追求冒险者之间的矛盾总是贯穿始终的,追求安稳者总是被嘲笑,但是他们蕴藏着巨大的能量,而追求冒险者在关键时刻会出现气血不足的情况,此时的安稳胆小者总能迸发出自身巨大的能量来帮助自己关心的人振作起来。蜗牛特伯是动物界中小人物的代表,而墨西哥人蒂托则是人类社会底层人民的代表,他们的互相扶持以及彼此成全会让人感动,他们所获得的成功令人欣慰,而更重要的是如许多美国儿童动画电影中所表达出的主题立意一样,在背后默默支持他们的亲人所表现出的亲情也令人动容,相比较而言,这种亲情更容易被成年人捕捉和感悟,并为之动容,在此过程中,成年人成为美国儿童动画电影的重要受众群体。

综上所述,通过《极速蜗牛》可以看出美国儿童动画电影主题对美国本土文化思想的表达,在此基础上,美国儿童动画电影不仅不乏欢乐与笑声,同时也能够通过自身所蕴涵的普世的价值观来打动成年观众。总体来说,以《极速蜗牛》为代表的美国儿童动画电影在重视文化传播的同时有深谙观众心理与人类永恒心理诉求,通过对自身艺术取向的坚持以及不断开拓创新形成了一套独特而稳定的价值观与风格。虽然仅从《极速蜗牛》主题来看不免落入俗套,但是影片本身所表达出的对梦想的追求以及对亲情、友情和信任情感的推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 毛雪茜,吴恒易.论美国动画电影的创新之路[J].电影文学,2011(10).

第4篇

摘要:江西本土原创动画片横亘了广阔的社会文化及历史的内容。而当广阔久远的历史和儿童遭遇时,江西本土原创动画片做到了尊重儿童内在精神的需要,和儿童的精神之间建构了亲密的联系,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层面:第一,心灵的构建;第二,意志力的形成;第三,智力的培养。

关键词:儿童;心灵;意志力;智力

在儿童教育和培养的过程中,传统的视域似乎存在着一定的误区,即过度的强调面向应试的智商及应试能力,而忽视真正把儿童推向健康成人之路的精神建构过程。尽管,当下社会,教育似乎被提高到一个无以复加的高度,我们不难发现的仍是以高考为指挥棒的传统思路的再现。于是,作为教育的实施者实际上面临着史无前例的挑战和难度。

江西本土原创动画片在创编过程中,密切关注到了儿童的精神发展的内核及层次性,建立了和儿童本位相关的积极联系,这实际上是一种人的观念解放的产物,也是五四以来中国知识分子所倡导的人道主义的具体表现。江西本土原创动画片与儿童的精神联系总体而言表现为以下三个层面:第一,心灵的构建;第二,意志的形成;第三,智力的培养。

一、心灵的构建

儿童的心灵在成长的过程中,不断进行变化和发展,而外界所提供的资料实际上指引着儿童心灵及精神发展的方向,而且,从童年对人的一生的影响情况来看,最初的奠基会对建筑最后的成型具备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所以,从教育者的角度来看,教育过程中的每一步都关系到儿童的精神动脉。“儿童好像很弱小,其实他内在蕴藏着一种强大的精神能量和潜能,他的发展不需要成人给他增加什么新的内容,只需要给他提供发展的环境和条件。”①这样的要求似乎不称其为要求,而无要求反而又是最大的要求。也就是说,教育者自身必须做好足够的前期的备案工作,其对儿童心灵的建构才可能呈现健康的起点。

江西本土原创动画片在儿童心灵建构的过程中,努力展现了三个层面精神要素对于儿童的重要性,即爱、善、美。爱、善、美是三个极具包容力的概念,三者又可以高度凝练于爱的主题内涵之中,或者说三者是同构在一起的。这三个概念对个体的人,对整体社会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爱、善、美兼具的教育理念对儿童心灵的正面引导将在儿童的未来生涯中生根发芽,造福儿童、造福社会。

《天工开物・开心岛》讲述了世界上最古怪的发明家开心博士带着孙女朵朵,驾驶着自己研究的寻宝船周游世界到处寻宝的故事。在经过加勒比海时,他们遭受海盗的袭击。逃亡中,意外地来到了一个奇特的海岛――开心岛。整个故事的核心就在开心岛上展开。

开心博士一行及其遭遇却始终追求着人生大义――即爱、善、美的主题。

文本的两条线索特别能说明这个问题。第一条线索为开心博士一家和葡萄熊一家从对抗走向合作的关系过程。葡萄熊一直把开心博士一家当作外来入侵者,并相应的采取排斥乃至敌视的态度,但开心博士表现出的友爱和包容最终化干戈为玉帛,使得最初的芥蒂全部解除。第二条线索为开心岛的成员和海盗斗智斗勇的故事。海盗及其贪婪,甚或狠毒,但开心岛的成员最终用爱和智慧使浪子回头。在这两条线索中,爱的力量表现了及其大的感召力和表现力,爱改变了世界的存在方式,因为有了爱,善和美才最终得以实现。

儿童在逐渐社会化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地面对各种难以预料的事件,而恰当妥帖的处理原则是爱、善、美的原则。从现实功利的角度来看,爱、善、美的原则并不一定带来正面价值,但从长远的心灵建构及社会文明的角度来看,爱、善、美的原则一定昭示着一种动人的力量。

另外,作品所强力宣扬的爱的观念实际上已经感染了作品内部的人物,无论是多多,还是小猪、葡萄熊都及其天然地展现了爱对他们的影响。可见,爱、善、美是一种具有影响力和辐射力量的道德旨归,因此,我们也不难推测,作品在播出之后,将对接受者形成以善和美为原则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倘若如此,善莫大焉!江西本土原创动画片也算是在其社会意义层面做出了积极贡献。

二、意志力的形成

意志力是人格中的重要组成因素,对人的一生有着重大影响。人们要获得成功必须要有意志力作保证。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来支配、调节自己的行动,克服各种困难,从而实现目的的品质即为意志力强的表现。“当儿童实践了自己的意愿,内在就形成了力量。这既是意志形成的过程,又是实践意志的过程。实践了,才能发生在身上,然后在和他人疏离的空间和时间里统合出来:一个独立的人,一个可以感觉到自己力量的人,一个触摸到本质和法则的人,开始在这样的循环中被自己创造出来了。”②

因而,从儿童幼年起便培养起强大的意志力对于儿童的精神生命来说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意志力的形成将最儿童的人生产生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作为具有教育意义的文艺产品,江西本土原创动画片也在以隐形的方式思考着如何有效的唤醒儿童意志力的觉醒,并最终内化为其生命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从《天工开物・开心岛》的剧情来看,创编人员始终抓住了意志力这一对于儿童精神世界健康成长的重要部分而展开。整体而言,作品对儿童意志力的培养大致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得以显现:

第5篇

因模仿《喜羊羊与灰太狼》动画片情节,江苏两个孩子被同伴绑在树上点火烧成重伤。日前,被严重烧伤的孩子将点火同伴及动画片制作公司告上法庭。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海县法院综合案情,确定点火的李某的法定监护人赔偿原告李浩冉、李浩损失的60%;《喜羊羊与灰太狼》的制作公司承担原告损失的15%,赔偿原告三万九千多元;另外的25%的损失责任由原告的监护人自行承担。

骗子的剧本

在外省报纸上刊登征婚广告,待人上钩后按事先写好的剧本与来电女子沟通,获取其信任后再以开店、父亲生日等名义让人送花篮、寿匾等贺礼,最后再找人假扮花店老板进而实施诈骗……这是广东警察在查获一起诈骗案时发现的骗子写作的“剧本情节”。这伙盘踞深圳、东莞两地的诈骗团伙按11天剧本式诈骗的套路不到一个月成功骗6女获11万余元。

冒名生子疑云

2013年12月16日,在佛山打工的陕西人王小军在东莞本地网站发帖求助称:“他人冒用我夫妻名义在东莞万江医院登记生小孩,导致我和怀头胎的孕妻在老家办理准生证受阻”。原来记录显示,2011年3月,他们的孩子还在东莞万江医院打过疫苗。东莞市卫生局相关科室负责人说,此前也有冒名登记生孩子的投诉案例,需要当事人向公安机关取得相关证明方可更正。

共赴死亡的约定

因为父母反对结婚,年轻的情侣感觉走投无路于是约定共赴黄泉。2012年年底,王江勇在广州黄埔出租屋内将女友捅死后,开煤气欲殉情,被及时发现并抢救。之后,自杀未遂的王江勇被检方指控犯下故意杀人罪。近日,广州市中院宣判指控罪名成立,鉴于二人行动系因感情而起,判处有期徒刑13年。

父母与儿子的抢房大战

河北武邑人潘永奎为了争夺父亲在京的一处房产,在河北老家,收买法官,法官不顾不动产案件管辖原则做出错误判决。依据武邑法院、衡水中院的3个错误判决,潘永奎将父母赶出家门。这起案件最终得以纠正,2012年下半年,3名法官被判刑。近日,两位无家可归的老人向北京东城法院,状告买房人和儿子,欲讨回已被变卖的房子。

第6篇

关键词:动画;教育;孩子

一、国内教育问题

这种教育问题不仅体现在教育事业上,而且在影视作品中也很突出①就中国对儿童电影本身的定义而言,过于强调了教育性,而忽视了儿童电影中的娱乐性。相反美国在《电影术语词汇》中把儿童电影定义为“具有专为吸引儿童及供儿童娱乐的内容及处理方法的故事片

在21世纪初中国政府看到动画业的巨大市场,开始大力扶持时,才发现中国动画已经失去了它的中坚力量和原创力。何时新一代的“原创中国”动画风才能出现?既不好莱坞,也非日式风,而是真正属于中国人自己的动画形象和动画故事,这是每一个人都期待的。长期以来,国产动画创作大都局限于改编动物童话、民间神话、古代故事,缺少反映,青少年现实生活的题材。为了孩子多彩的生活,我们不应该只有神话故事、民间传说和寓言故事。缺乏与我们现实生活贴近的题材。

由于动画产生的年代局限性,多少存在明显的说教色彩,缺乏亲切感和童趣,这只能说是成人眼中的动画形象。中国现在一直提倡人性化教育,但是这一教育方式与孩子们目前接受到的教育色彩明显的动画主题是相背离的。我们也应该从孩子的视角考虑,尊重孩子的选择,不要把大人的思想强加到孩子身上。

国内动画制作者一般把动画局限于动画电影,动画电视片。可是动画就其应用而言,还涉及广告、游戏、家具设计、工业设计、多媒体等很多相关行业。这些行业已经形成比较完整的产业链,具有资本增值潜力。虽然现在已经有向这些方面发展的倾向但是制作上还是不够娴熟。笔者认为国内应该加大这些方面的投资,国家应该颁布一些这方面的有利政策。

每个国家在制作自己的动画片时都是基于自己本身的文化传统及文化习惯。中国动画发展面临很多困难,例如创新力弱、政策不够。很多孩子的思想因为教育的缺陷被禁锢起来了,完全没有自己的一点想法。没有好奇之心,没有创新精神。

当你看到这些孩子的作品时,都会很痛心。因为从他们的作品上看不到一点他们的个性,所能看到的全部都完全一样的想法和过硬的功底。有句话是这样说的“教师是学生灵魂的工程师”中国的教育仿佛把学生的灵魂都调试到同一标准上。

这就是为什么许多的中国动画题材都取自中国古代神话,而且居然一点改动也没有。水平的降低,直接导致了收视率的下降。观众在看电影之前,对剧情十分清楚,没有太大的吸引力,没有创新,就好像一个失去了内心,空有一具躯壳。不管再漂亮却没有内容,经不起推敲。正如迪斯尼所说:“由于对象的不同,时代的不同,观点的不同,任何时代的故事讲述者都会在核心材料的基础上对故事加以改编。”②从这可以看出动画的出路在于创新,而不是一成不变。

动画是一种通俗艺术,是一种大众文化,不受民族、国家和语言的限制。为什么同样是动画,美国动画、日本动画受到很多人的喜欢。中国动画却远远的落在了后面呢?因为美国动画很能表现个人价值,人间亲情、重视环境保护以及人与自然共生、共荣等。在最广泛的程度上又能得到世界观众的认可。美国动画的教育是通过融在其中的文化精神起作用的,而我国不少动画都是用字幕或旁白直接说出来教化主题,深度的思想内容在很大程度上并不是通过丰富的情节和画面自然流露出来的。相比之下中国动画比较肤浅,不能够承载沉重的思想主题。对自身文化显得不够自信和重视,导致民族文化在动画电影中的缺失。

二、悲与喜的严重失衡

中国动画多喜欢以喜剧结尾。传统的儿童本位或单纯的觉过多强调儿童动画中的逗乐元素,对悲与痛的一面很少触及,忽视了儿童的真实感受。笔者认为悲剧文本对儿童具有重要的成长价值,儿童需要而且能接受悲伤,在遵循儿童发展特征的基础上渗入成人的审美意志与文化期待,儿童本位与觉在动画创作中的复合使用,强化和凸显悲剧类文本的价值。儿童动画悲剧性题材的叙述方式,实现儿童哀而不伤的替代性满足,塑造儿童社会的真实存在,并由此实现儿童动画的美育功能和艺术使命。

国内动画故事往往平铺直叙,过于直白甚至无所谓故事,缺乏感染力。把动画故事的作用仅仅指向儿童的视听感官,忽视了儿童的情感层面,尤其是对乐与趣的过多强调,对悲与痛的一面很少触及。实际上,创作者低估了儿童的理解能力。反观当下的动画市场,悲剧性文本所占比例呈严重不足,生存空间狭窄。本文试从儿童劣势视角的聚焦以及传统圆满意识的束缚两方面分析,强调儿童本位与角的介入,探讨悲剧性题材的表述方式,实现儿童动画悲剧性文本叙述中儿童哀而不伤的替代性满足的提升,塑造儿童社会的真实存在。

三、孩子应该受到尊重

在万物的秩序中,人类有它的地位;在人生的秩序中,童年有它的地位;应当把成人看做成人,把孩子看做孩子。这在儿童动画中则表现为承认儿童具有独立的人格,语言体系和生活态度,尊重儿童和包括儿童接触和使用媒介需求在内的各种方式。中国的“儿童本位”聚焦于儿童的局限的劣势视角看待儿童。儿童自然存在的特点很容易让人把他们建构为被动的脆弱的。因此儿童动画中也应该一直非常注重正面的励志的题材的叙述。

教育性的动画在国内动漫产品中占有极大比重,然而由于“说教”致使自身发展与市场推广举步艰难。

笔者在对国内教育动画实践现状与研究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认为教育动画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在国内相关理论研究缺失状况下的盲目实践导致严重的“娱教失衡”,是影响国内教育动画发展的真正根源所在。我们不应该把动画当作,糖衣药片——就是娱乐一会儿,说教一会儿。这是对寓教于乐的歪曲。本该“以娱乐为目的”的一般题材动画尚且如此,以教育为目的的教育动画更是“说教严重”“有教无乐”,成为教育动画的问题所在——“娱教失衡”,即:娱乐与教育没有达到平衡的状态。由于“娱教失衡”致使教育动画在市场推广中屡屡受挫。寓教于乐,既劝谕读者,又使他喜爱,才能符合众望”符合少年儿童的欣赏情趣,适应不同年龄层次少年儿童的欣赏需求,做到知识性、娱乐性、趣味性、教育性相统一在中国传统文化客厅里,纯娱乐是没有地位的,连侧身站立的地方都没有,即便有,也得适应寓教于乐。(作者单位:武汉纺织大学)

参考文献

第7篇

一、概念界定

动画的定义首度被广泛认可是在1950年,由加拿大动画大师诺曼・麦克拉伦提出:“动画,是基于人的视觉原理而创建出的运动图像,人的视觉系统在一定时间内连续快速观看一系列相关联的静止画面时,就会把这些画面感觉成连续的动作,动画是针对暗藏于画面之间的空隙加以操控的艺术。”然而当今世界各动画节在选片时界定动画的范畴所使用的区分动画和其他类型的视频的标准,是根据国际动画组织(ASIFA)在1980年南斯拉夫的萨格勒布会议中,对动画(Animation)一词所下的定义:“动画是指除真实动作或方法外,使用各种技术创作活动影像,亦即是以人工的方式创造动态影像。”

动画片则被认为是美术片的一种,亦称“卡通(cartoon)”,是将一张一张绘画逐格拍摄而成,人物造型一般用单线平涂的方法,它既能表现现实事物,又能表现幻想虚构的事物。王泉、杨泠(2003)认为动画片是指面向大多数观众、进入主流市场的商业片,包括在电影院放映的动画电影长片和在电视上连续播映的系列动画片,他们从不同视角对动画片进行定义。

动画片最普遍的定义来自于它的制作方法。动画(Animation),又叫动漫,英语中也称为卡通(Cartoon film),即活动漫画,是以图画表现人物形象、戏剧情节和作者构思的影片,它是美术电影中最基本的形式,采用逐格摄影(又称定格摄影)的方法,将一系列相互之间只有细微变化而动作连续的画面拍摄在胶片上(电视动画则摄录在磁带上),然后以每秒24格的速度放映出来,连续放映时,由于视觉残像原理能获得形象活动自如的艺术效果,充分发挥了真人实物所难以表达的夸张和幻想。在我国,动画片又叫作美术片,可分为包括水墨动画片、木偶片、剪纸片、折纸片等。

《世界艺术百科全书》对动画片的解释是:英语称为“卡通”(Cartoon),含义是活动漫画。是以图画表现人物形象、戏剧情节和作者构思的影片,美术电影中最基本的形式。它采用“逐格摄影”(又称“定格摄影”)的方法,将一系列互相之间只有细微变化而动作连续的画面拍摄在胶片上(电视动画片则摄录在磁带上),然后以每秒二十四格的速度放映出来,能获得形象自如的艺术效果。

辞海这样解释“动画影片”:用图画表现艺术形象的一种美术影片,曾沿称卡通片。摄制时采用逐格摄影的方法,把许多张有连贯性动作的图画,依次一张一张的拍摄下来,连续播放时,就在银幕上产生活动的影像。

二、相关研究

(一)动画片的特点

研究者朱俊莹(2005)指出动画片重要的特征有两点:①它们的影像是用电影胶片或录影带以逐格记录的方式制作出来的。②这些影像的“动作”是幻觉创造出来的,而不是原本就存在,再被摄影机记录下来的。这种幻觉就是“视觉暂留”现象。当人们看到一件物体时,即使它马上消失了,它在人的视觉中还会停留大约十分之一秒的时间,所以当投影机以每秒二十四格的速度投射在银幕上,或录像机以每秒三十格的扫描方式在电视荧光屏上呈现影像时,它会把每格不同的画面连接起来,从而在我们脑中产生物体在“运动”的印象。所以动画并非是“会动的画”的艺术,而是“画出来的运动”的艺术。在动画片的制作中,研究物体怎样运动(包括他们运动的轨迹、方向,以及所需的时间)的意义,远大于对单张画面安排的考虑。从这里也可以看出动画和漫画的重大差别。

(二)动画片的影响

一些研究者认为,动画片对孩子产生的积极影响主要有:①开发孩子的想象力。②培养孩子的幽默感。③带给孩子快乐。 ④满足孩子的求知欲。 ⑤净化儿童的心灵。

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动画片也不例外,既有它的积极意义,也有其不良影响。不良影响表现在:

①儿童具有强烈的模仿倾向,而且区分信息的能力很弱,特别是年龄小的儿童几乎没有区分能力,对行为与其后果间的联系也不甚了解,因此经常发生一些悲剧。

②长时间收看动画片,相对就减少了户外活动的机会,使儿童失去了很多与实际生活接触的机会。

③长时间看动画片,对儿童身体也会造成一定的伤害。

既然动画片对儿童心理生理有这么大的影响,家长的正确引导就变得非常关键。如何为孩子选择好的动画片?怎样的动画片是好的动画片?专家认为,好的动画片应该具有启迪智慧、陶冶情操的作用,适合该年龄段孩子的心理发展水平。健康的动画片以其形象性、娱乐性、教育性等独特魅力,带给孩子动感十足的视听享受,使他们开阔眼界,增长见识,并促进其感知能力的发展。

动画片对儿童发展不利的一面表现为:①对儿童心理的发展产生不利影响。②对儿童的身体发育产生不良影响。③如不加以正确的选择和引导, 将对儿童的行为产生不良的影响。

不少研究表明,动画片对幼儿语言发展有独特的积极意义。白兴娣(2001)认为动画片是发展幼儿口语表达能力的有效工具。陈璐(2002)认为动画片可以发挥对幼儿言语教育的最佳效应。吴振东(2002)认为电视美术片可以增强幼儿学习语言的兴趣、扩展幼儿的词汇量、培养幼儿倾听能力和习惯、丰富幼儿各种不同语言风格的感性认识。作为宣扬向善的人性美的儿童电视美术片,因其来源于儿童文学作品,而这些儿童文学作品中又蕴含着积极的思想情感,可以使幼儿得到情绪上的放松,对幼儿积极的社会情感的体验有积极作用。

动画片也能给幼儿带来一些不良影响,现有研究主要集中在“动画片鼓励暴力行为”上。任频捷(2002)对8-15岁的儿童做过一个研究。他认为:①犯罪比率的升高与暴力性动画片播放比率的升高呈现正相关性;②男孩子喜欢模仿动画人物的暴力动作,易造成游戏间危险因素增加。刘文颖(2009)认为过多收看动画片也会对儿童的身心造成消极影响:影响儿童健康;沉迷动画片使儿童阅读困难;动画片直观形象性特点使儿童左脑功能受削弱。

王淑宁(2008)认为动画片对儿童社会性发展的积极影响有:首先,动画片可以开阔儿童的视野,丰富他们的知识,使他们能够有效地了解社会并接受社会所公认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其次,许多动画片中都强调积极的人生态度,另外,动画片在促进儿童语言学习,丰富词汇方面也有重要的作用。如陈华锋、彭聃龄(1995)研究了学前儿童从动画片中伴随学习单词的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幼儿在无人指导的情况下观看有字幕的动画片,可以帮助他们学习词的形音联系和形义联系。也有很多研究者认为,动画片丰富多样的内容能够发展儿童的想象力,有利于儿童逻辑思维的培养。

但是,动画片在儿童的社会认知方面也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一些研究发现,虽然动画片中的事实来源于生活,但总是生活经验的夸大,由于儿童受理解力和经验所限,会使儿童错误的理解信息。

马晓红(2008)认为动画片在德育上对人的影响有:①德育的标准超越了社会发展水平,回避了正常人性的需要。②动画角色塑造的刻板化误导了德育对象对不良内容的接收和内化。性别角色刻板;角色功能定型;角色人格定位。

仲伟玉在《影视教育》中指出动画片对青少年美育的影响有:①动画片有助于培养青少年健康的人生观和正确的价值观。②动画片有助于激发青少年的审美情感。③动画片能促进青少年想象力的发晨。

(三)如何看待动画片

动画片既然是孩子生活中不可或缺的, 那如何让孩子从动画片中得到积极的影响, 避免减少不良影响, 这是我们做家长最需要重视的一个问题。专家认为, 好的动画片应该具有启迪智慧、陶冶情操的作用, 适合该年龄段孩子的心理发展水平。健康的动画片以其形象性、娱乐性、教育性等独特魅力, 带给孩子动感十足的视听享受, 使他们开阔眼界, 增长见识, 并促进感知能力的发展。

首先, 家长要对孩子观看的动画片进行筛选。其次, 家长要适当控制孩子看动画片的时间。家长有空时可以陪孩子看看动画片, 给他解释其中的一些情节, 以增长孩子的知识。另外, 在孩子看完动画片后, 可以有意识的让他讲给其他小朋友听, 这样不仅锻炼了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 也能使孩子们之间的关系更加融洽。

参考文献:

(一)专著

[1]徐寒.世界艺术百科全书[M].吉林:吉林文史出版社.2006年第四卷第30页.

[2]《辞海》缩印本.1989年版,上海辞书出版社,第536页.

[3]黄术村.现代动画艺术创意与技法[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杜.2001,6―9.

(二)期刊

[1]汪少明,方拥军.黄冈师范学院学报[J].当代动画片的特征综说,2008.

[2]薛梅.上海大学学报刍议[J].当前我国动画业面临的竞争新态势,2005(3).

[3]肖伟,宗传玉.徐特立研究――长沙师范专科学校学报[J]. 浅谈动画片对儿童成长的影响,2008(1).

[4]郑德梅,赵婷.传播务实[J].动画片的审美特性与儿童心理,2009(3).

[5]张静,徐婿英.想象力、泛灵论及其它――浅谈动画片[J].中国电视,1999(9).

[6]高梅.电视是我们的好伙伴[J].少年儿重研究,2004(2).

[7]白兴娣.利用动画片进行语言教学初探[J].山东教育,2001.

[8]张华锋,彭聃龄.幼儿从电视中学习单词――一项伴随学习的研究[J].心理学,1995.

第8篇

关键词: 动画片 伦理导向 知性与趣味性

当下某些国产动画片在伦理导向上出现了问题,一个是内容问题,一个是方式问题。内容是指价值导向出现了偏离,一些不健康的、的、暴力的、是非善恶不分的伦理价值观有所增多。方式是另外一个问题,是指在灌输伦理道德和价值观时,仍然采用成人化、中国化的方式,教育痕迹明显,娱乐性、趣味性被挤压,动画片本身不堪重负。前一个问题是原则问题,是本质问题,后一个是技术或认知问题。两者一个是里,一个是表,既要有正面的价值导向,又要有显示正面导向、正面价值的恰当的方式,表里统一,方为上乘。在这其中,当然第一个方面是最根本的,如果没有正确的价值导向根本无从谈及其他,第二个方面,即使价值导向正确,但如果把动画片当成教化的工具,也就失去了动画片的本位价值。

作为一个被动看动画片的家长,我也时不时地看上几部动画片,有些长篇的动画片更是时不时跳入视线中。国产动画片是个不太景气的产业,这其中因素很多,批评声音也比较多,但多集中于技术、制作理念等方面。对于我,感触最深的或者说最无法忍受的则是近几年几部动画片中所呈现的伦理导向危机问题。所谓伦理问题,就是善恶是非问题、好坏问题等,动画片中出现的伦理问题改变了以往的伦理次序,即善恶不分、善恶一家,好坏不分,好坏一体。在700多集的长篇动画片《喜洋洋与灰太狼》中,羊们虽然天天和灰太狼斗智斗勇,但斗智斗勇显得很有规则,很是客气,遵守游戏规则。羊儿们似乎并不是对狼疾恶如仇,倒像是玩一种猫捉老鼠的游戏,也像是玩yo-yo球游戏,一放一收,持续不断。同样的,《开心宝贝》也是如此,敌我双方没有剑拔弩张,没有你死我活,都是不痛不痒,动画片有多长,拉锯战或持久战就有多长。我到现在为止,也没看到《喜羊羊》的结尾,或根本不知道结尾是什么。这样的电视剧没有价值立场,无非就是和稀泥,拉大锯。如果说无原则还可以忍受的话,那么原则错误就很难忍受了。俗话说,邪不压正,再怎么样,正的一方面总不能被邪的压倒,但有些动画片就这样做了,比如《福五鼠》,完全颠倒了角色,老鼠被塑造成又正义又勇敢又智慧的形象,而猫则与之相反,贪婪、残忍、懒惰。于是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猫战胜老鼠,而是老鼠战胜猫。如果要塑造一般的敌对形象,当然是可以的。但制作者有意颠覆常识意义上的形象设定,让人难以接受,成年人尚可理解,但这种反常的颠覆会误导儿童,以致使他们搞不清在生活当中谁善、谁恶,究竟应该以哪类形象作为自己的偶像,这种流毒、贻害是很可怕的。

像《喜羊羊》这类动画片在艺术性上也乏善可陈,没有情节,前后之间缺乏张力关系,只不过是日常流水账,所以就是动画肥皂剧、无机剧。随便什么时候看,随便从哪儿看起都行。

中国动画产业在上世纪有一批相当优秀、家喻户晓、老孺都喜闻乐见的作品,比如《猪八戒吃西瓜》、《小蝌蚪找妈妈》、《大闹天宫》、《铁扇公主》、《哪吒闹海》等。小时候看的动画片,像《大闹天宫》、《黑猫警长》等,都是善恶分明、阵营鲜明,情节紧张,惩恶扬善,大快人心。现在的动画片不温不火、不好不坏,且长得要命,究其原因,在于整个社会。不仅仅是动画片如此,也不仅仅是动画片中的价值导向出现了问题,而是整个社会大环境出了问题,社会的价值导向出现了问题。以前的动画片是英雄主义式的,明晰的善恶立场是最基本的线索。当整个社会有一个英雄崇拜情结的时候,必然就有一个正确的价值取向。但现在,整个社会价值导向发生转变之后,在合理与不合理、善与恶之间没有了严格明晰的界限划分,人的心里无法再为善、恶是非做出判断的时候,动画片的制片人也是处在一个含混、尴尬的处境中。非此即彼、非你即我的判断标准连大人都不相信的时候,也就无法再灌输给孩子。采用橡皮糖式的、拉拉扯扯式的观念和价值结构或许也是成年人一种随波逐流、玩世不恭的做法。当年北岛的“我不相信”是对现实的反思和不满,那一代人不相信的是恶会长存,但现在恐怕“我不相信”已经完全走向了反面。正是因为这样的“不相信”,所以才导致整个社会价值体系失范。即使你相信,也没有用,现实常常跟你开讽刺性玩笑。

但是,儿童总归是单纯的,也正处于价值判断的形成时期,因此,无论成人世界怎样,都不能把那种负面的东西弥漫在儿童的世界中。无论怎样,我们应该给他们一个正确的价值导向。社会总得靠进步的伦理观、价值观引导才能稳步向前。没有崇高,就得呼唤崇高。动画片也是文学艺术的一种,任何文学艺术,都以人类的精神为主旨,无论在哪种社会制度,在哪种社会发展模式中,都应该将追求正义、真理、真善美作为人类精神的根本命题。

但崇高或正面的伦理导向并不等于说教,也就说,它不应以一种家长式的训导方式硬塞进动画片中去。动画片是一个特殊的产业,它的受众主要面向儿童,儿童最主要的是童趣、童心,而不是老夫子。即便动画片的受众主要不是儿童,动画片本身的特点也应该是面向具有儿童心理的受众。好的动画片,不仅孩子爱看,大人也爱看,成为一种加深亲情的家庭盛宴。这也是一个正常的现象,每个人,无论年龄多大,内心的童真是其最渴望保存的最干净的圣地。这就要求,动画片制作的逻辑起点应始终从儿童本位出发。中国的动画片喜欢承载太多教育内容,这不是不可以,但要适当削减,且要有灵活的教育方式,以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进行。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教育孩子,如果总是用大道理,板起面孔,孩子也不爱听,收效亦甚微。动画片更是要注意这个特点,即不能勉强地塞进一些说教性内容、明显的说教性内容,凌驾于动画片本位之上,否则片子就沦为教育的传声筒了。如何将童趣、童心与伦理结合起来,这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我国的传统习惯,这个不多说,在其他文艺文本当中也常见。另一个原因,在于当下的社会。社会发展迅速,各方面事物瞬息万变,现在的儿童接收到的社会信息刺激太丰富,他们的心理是怎样的,他们在想什么,以及他们喜欢什么都需要成年人去研究、去考察。因此,揣摩、理解当代社会儿童的心理需求是一项重要的事务。可以说,不懂儿童心理,总是以大人的姿态去写去制作,那只会把儿童当做自己眼中的他者,以这样的姿态去看待儿童,无疑戴上了大人的有色眼镜,必然就谈不上真实,更谈不上本质真实。大人是能指,压制了儿童这个所指,使得所指的意义被压抑,得不到正常的体现。

像《猫和老鼠》、《小蝌蚪找妈妈》、《大头儿子小头爸爸》、《小呆和老呆》之所以能成为大众喜闻乐见的动画片,在我看来,最主要的在于这些动画片看起来似乎就如同出自儿童之手,似儿童拍出的东西,它的叙述者就是从儿童的视角出发,体现乐趣、亲情与温暖,非常自然、非常顺畅。有些动画片虽然也想表现儿童的趣味、儿童的日常生活,但显得造作,矫情,于是显得幼稚,比如《淘气包马小跳》、《大耳朵图图》等。前者是从儿童文学改编而来,这个儿童文学本身就很幼稚。童趣、童真不等于幼稚,童趣、童真是一种天然的智慧和幽默。幼稚是失却了儿童本身的真实的做法,是成人居高临下硬是把自己模仿成儿童来写作的做法,拍出的动画片自然也幼稚。《大耳朵图图》中的图图的表现尚算真实,但片中大人往往以自己的姿态掩盖了整部动画片的童趣,也显得矫揉不堪,叙述语气、叙述视角包括叙述动作都成人化,让成人看来虚假、无趣,让孩子看来太累。传统文化中尊卑有序的家长式的教育模式和中国的教育体制、教育理念在动画片中的投射是显而易见的,观念上的不解放最终导致儿童艺术的低迷。

第9篇

由上可知,儿童动画音乐与学前教育音乐课有着许多共通之处,以下对将儿童动画音乐运用于学前教育音乐课的可行性进行分析。第一,儿童动画音乐旋律大都简洁明快,易于上口,随着孩子反复观看动画,音乐也潜意识地进入孩子记忆,通常动画看完了,主题曲也能够哼唱了。从学前教育心理学角度来看,如果教师以与儿童平等的身份,在课堂中使用儿童共识的动画音乐作为教学素材,便可以比较容易获得儿童的信任和亲近,无形中也吸引了儿童的注意力,教学效果显著。因此,对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来说,掌握儿童动画音乐大有裨益。在上述优势推动下,学前教育专业音乐基础课中引入儿童动画音乐作为授课内容,便具有实际可操作价值。第二,儿童动画音乐为了方便儿童模仿记忆,在创作时往往采用简单的音乐元素和写作手法,如节奏变化较少,篇幅较短、配器较简单、重复段落较多、歌词通俗简练等,而这些特点对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作为音乐基础练习内容来说,非常适合。因为学前教育学生要求的是全面综合的能力,音乐技能只是他们应具备的能力之一,所以学前教育学生基本上是只通过高考选拔,不需要参加艺术专业统考,因此95%以上的学生进校前从未接触过钢琴、声乐、舞蹈、乐理、视唱练耳等课程训练。要想在有限的课时安排下在一张“白纸”上做出美丽的图画,内容的选择是非常重要的,儿童动画音乐恰恰符合这一需求。第三,儿童动画音乐的画面感能够促进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音乐感知能力的提高。正如前文所述,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对音乐的认知从进入大学才开始,而音乐是抽象的、时间的艺术,通过动画具体的画面、情节对音乐进行感知,其接受能力将会快速、大幅提高。第四,儿童动画音乐能够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经调查观察发现,学前教育学生由于习惯于文化课的上课认真听、做笔记,下课做作业,考试前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对于音乐的学是找不到头绪,摸不着“窍门儿”。这样的问题普遍存在于新生之中,他们刚入学,对音乐缺乏了解,在这种情况下,面对突如其来的系统的钢琴、声乐、舞蹈、理论等课程的学习,加之每天枯燥乏味的练习,逐渐对音乐基础课产生畏惧、厌倦的情绪。而儿童动画音乐既耳熟能详,又形象有趣,练习难度也不大,自然能够帮助学生,大大提高他们对音乐基础课的学习兴趣。

二、儿童动画音乐在学前教育音乐基础课中的实施方案

学前教育音乐基础课培养的是学生具有综合音乐技能并能灵活运用的能力,因此,在教学中琴法、声乐、舞蹈、乐理、视唱练耳等课程的整合是必要的,儿童动画音乐则扮演“主线”的作用,将这些课程串联在一起,形成完整统一的音乐基础课课程体系,达到培养综合性应用人才的目的。下面以《海绵宝宝》主题曲为例进行讲解:第一步:基础理论知识。

1.视唱:看着谱子,跟着《海绵宝宝》动画片片头曲进行演唱。

2.节奏训练:“三连音”练习,主要采用唱节奏、拍节拍的方式。《海绵宝宝》主题曲以“三连音”为基本节奏,以这首乐曲为例,使学生掌握“三连音”的节奏型,并且通过音乐实例的学习,即使日后忘记“三连音”的节奏,只要哼起《海绵宝宝》就会记起“三连音”。第二步:琴法学习。

1.识谱:由于学生通过基础理论知识环节的学习,对这首乐曲已经产生较深的印象,识谱任务可以轻松完成。

2.演奏练习:旋律此时已经非常熟悉,在演奏时比较容易,左手伴奏都是半分解和弦,演奏难度也不大(见谱例1)。但在左手练习时应注意这种伴奏类型的使用效果,为即兴伴奏积累素材。谱例1:

3.风格把握:在演奏时联想《海绵宝宝》动画的形象、情节,聆听自己的演奏,检查是否符合动画要求的情绪、速度等。第三步:声乐学习。

1.运用正确的演唱方法演唱这首乐曲。

2.自弹自唱:结合琴法学习内容,一边弹奏一边演唱这首乐曲。第四步:舞蹈学习。首先观看《海绵宝宝》动画,结合动画印象,使用老师教授的舞蹈基本动作,感受音乐情绪,分小组编排适合学前儿童学习的舞蹈。舞蹈动作要求简单、易学,能够形象地表达音乐思想。第五步:展演。展演内容有课程展演、音乐故事展演、游戏展演三个部分,这三个部分均根据幼儿园教学形式设定的。课程展演即学生设计安排一节课,例如《海绵宝宝》唱歌课等,由3名同学扮演老师,其余同学扮演幼儿园小朋友,进行时间为10分钟的课程示范。音乐故事展演则由全班同学组成,编写一个关于海绵宝宝的故事,手工制作海绵宝宝头饰、场景布置等,在故事展演中将所学的琴法、声乐、舞蹈穿去。游戏展演是由学生自由分组,每个组根据《海绵宝宝》的主题曲设计一个适合学前儿童玩耍的游戏。这三个展演活动可由学生自行选择,教师根据学生表现进行点评。上述五步按顺序依次进行,每一步都为下一步打下基础,第五步实为上述四步的综合展示,不仅通过展演考查学生对音乐基础知识的掌握,还提高了学生想象力、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海绵宝宝》仅是一个范例,学前教育专业教师还可以根据教学需要选择其他一些动画音乐作为教学内容。例如初学时可选用《西游记》(动画版)的片尾曲《白龙马》等;练习附点八分音符加一个十六分音符的节奏可以选用《哆啦A梦》主题曲《叮当猫之歌》、《喜羊羊与灰太狼》主题曲《别看我只是一只羊》等;练习切分音节奏,可选用《熊出没》主题曲《我还有点小糊涂》、《大头儿子小头爸爸》主题曲等;练习乐感或演唱表现力可选用《芭比娃娃之真假公主》插曲Free、《名侦探柯南》插曲——小艾篇等。

三、结语

第10篇

[关键词] 动画片; 少年儿童; 暴力; 文化生态环境

ツ壳,随着全球动画产业的繁荣,我国动画产业也获得了大的发展,动画市场如火如荼,国产动画片与进口动画片争相上场,蜂拥而至,都希望以自身实力占领更大的消费份额。在数量众多,目不暇接的动画产品中,不乏优秀的作品,也有粗制滥造之作。在感受动画市场繁荣的可喜局面的同时,也悄然地弥漫着让人不安的一些因素,那就是动画产品内容日趋复杂化、成人化,充斥着暴力、阴谋、欺诈,弱化了那些纯真、可爱、简单的主题内容。

ザ画产品面对的主要消费者是智力和心理都处在成长阶段的少年儿童,在当今信息泛滥的社会生活中,这些祖国的下一代每天都在享受着形形的“影视传媒大餐”,所有节目中动画片是他们的主要选择,可谓首要精神食粮。因此,动画产品的优劣影响着孩子们身心的发展。动画产品的题材内容该怎样选择,创作应遵循怎样的艺术标准和道德标准,现在成为孩子家长关心,有待政府部门管理,呼吁创作者重视的命题。

ヒ弧⒍画产品内容成人化的度在哪里

ニ孀琶教宓娜找娣⒋,学校和图书早已不是仅有的获取知识和信息的途径,从报纸、电影、广播、电视到互联网络,这些大众传媒囊括了看、听、说、动、玩于一体的丰富内容,传播的信息被不同文化程度的受众所接受。影视艺术以其强大的吸引力占据了人们大部分休闲时间,而影视之窗也如潘多拉的魔盒,在人们着迷于它引人入胜的魅力的同时,也被它的负面影响所困扰。少年儿童是影视消费的一个特殊群体,又是影视动画的主要消费者,随着欧美、日本等进口动画片的引入,小观众们的视野中不再仅仅是《拔萝卜》)《骄傲的将军》《没头脑和不高兴》《小蝌蚪找妈妈》等情节内容简单的国产动画,似乎是一夜之间的事情,动画片的内容不可阻挡地“成熟”了起来。在欧美、日本的动画片中,有相当比例的内容会涉及欺骗、暴力、犯罪、爱情、阴谋、成长的烦恼等,如《名侦探柯楠》中每一集都是一个完整的犯罪案例,《狮子王》表现了权利的争夺和阴谋,《变形金刚》则是以打斗为看点的“卡通动作片”,这些毫不避讳的内容在引起和满足孩子们好奇心的同时,也让家长们有点手足无措。有些人认为:让孩子提前了解和体验成人世界的一切,没什么不好的,他们相信孩子会懂,也应该懂。这种论调不能说是错的,但也不敢完全苟同,毕竟青少年儿童是心智发展不完善的一个群体,影视节目刻画的“虚拟”世界在一定程度上潜移默化地影响着青少年儿童的价值判断、性格和行为的形成,而成人则无法预料这种无度的信息输入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我们也深信没有谁会希望自己本该天真可爱的孩子像大棚蔬菜一样,因外部的因素而早早地被催熟,我们有义务保护孩子们在相对“纯净”的文化环境中,以“顺其自然”的形式快乐地成长。

ザ杂谝恍┒画大片来讲,除了动画内容的成人化趋势,其消费群体也日益成人化,逐渐模糊了成人和儿童影视消费年龄层次的界限,动画大片吸引的不仅是少年儿童,还有看着动画片长大的成年人,也可以说动画产品已不再是少年儿童的“专利”,而是观众泛化的,大小皆宜的消费品。例如,在观看《狮子王》《人猿泰山》《汽车总动员》等片子时,吸引的不只是孩子,还有他们年轻的父母。在这种现状下,动画成人化的趋向似乎无可挽回,在没有合理有效的解决方法之前,只有在动画产品消费时需要家长加以辨别和监管,选择适合自己孩子年龄段的动画片。

ザ、暴力无处不在,童心无处可藏

ブ泄的动画在发展初期,由于中国的国情一向注重艺术的“教育”功能,因此出现了很多以培养孩子优秀意志品质为目的的动画片,比如《拔萝卜》是表现团结的、《骄傲的将军》是教人要谦虚的、《差不多》是教人做事要认真的等。国外的动画片也不乏优秀的典型,如《鼹鼠的故事》中,顽皮可爱的小鼹鼠既热心又充满智慧,洋溢着天真烂漫的童趣;《蓝精灵》通过一个个小故事,让小孩子学习如何同伙伴们相处,互相关心,相互帮助,团结友爱;《机器猫》中充满了奇思妙想和创造发明,并巧妙应对了所有孩子都可能经历的各种挫折感。观看这些优秀动画片的小观众在欣喜于奇幻的动画世界的同时,他们的意志品质,甚至包括性格、气质等都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ニ孀哦画的产业化,商业化,利润的追逐和文化精神的追求逐渐成为两难的选择,为了获取高的收视率和商业利润的最大化,动画片的生产者首先考虑的是生产成本和利润,而题材内容只能沦为获取利润的媒介。在动画片题材内容成人化的前提下,其表现手法也自然地趋于成人化,最突出的就是“暴力”内容比例的飙升。为了吸引小观众的眼球,“暴力”的表现手法和情节内容在动画世界中泛滥开来,《变形金刚》《奥特曼》《虹猫蓝兔七侠传》等都是充斥暴力和血腥的动画片,就连形象可爱的《喜羊羊和灰太狼》中每一集也少不了打打闹闹的内容,只是表现形式温和一些罢了。动画片中的教育性被眼花缭乱的暴力冲淡、取代,一副要将动画片娱乐进行到底,暴力到底的阵势。这些动画片中的暴力行为,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暴力”的合理化,邪恶的一方使用暴力搞破坏,正义的一方使用暴力打败邪恶,暴力成为解决问题最直接有效的途径或者成为惟一的合理的方法。这种暴力文化为思想单纯的少年儿童建立起明确的、突出的、单一的价值标准,他们并不能判断出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的价值标准的差别。少年儿童正处于一个学习和模仿的心理成长阶段,他们很容易受到暴力动画片的影响,不仅是行为的简单模仿,还有性格与心理冲动,暴虐的变化。因观看暴力内容的动画片引发少年儿童暴力行为的信息,常见于各类媒体上,家长们纷纷表示担忧,教育专家也在呼吁对动画暴力内容的关注。据相关研究,如果少年儿童长期观看类似的片子,就难免有错误的认识,难免把“暴力”作为解决问题的手段,难免漠视暴力造成的后果,难免将人性迷失在暴力中。因此,如何保护青少年儿童的纯洁心灵少受点污染,使我们祖国的下一代多一点爱心,少一点冷酷,不仅是教育者的责任更是全民的责任。

ト、绿色文化生态环境的摇曳

ゴ统社会中有着相对统一的价值观念体系,大众传媒、社会宣传和学校教育之间相对容易保持高度的一致性。文化环境的单一,使教育者对孩子们所获取信息的量和质相对容易控制,能够最大程度地引导孩子们树立健康的价值观、人生观,道德观。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到来和媒体的高度普及,电视、电影、网络等提高了孩子们认知世界和获取信息的效率,加速了他们社会化的进程。大量传播的信息形成了一个极具影响力的文化环境,在新的文化环境之下,一方面传统的社会结构和文化观念受到冲击,从单一的,有限的信息输入转换为多元化的、无限的信息传播。另一方面,大众传媒使人们更多地接触到外来文化,本土文化和西方文化发生碰撞和激荡,追新求异是人之本性,在有多样选择的前提下人们的价值取向由单一趋向多元化。媒体传播的大量信息都是面对全体大众的,为快速有效的传播,冲破了依据年龄和阅读能力的界限来划分层次和内容,孩子们可以同成人一样看到所有传播的节目,在这种境况下,传统格局中由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维护的绿色文化生态环境土崩瓦解。

ブ泄的文化传统中,非常注重对下一代的教育,对教育环境也尤为重视,古代就有“孟母三迁”的故事,那位伟大的母亲无非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在一个良好的环境中成长,用自己的方式抵御外界不良因素对孩子的影响。在当今社会,每一位父母也同样渴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在相对良好的氛围中长大,但面对无处不在的媒体,“孟母三迁”已不合时宜。

ピ诖笾诖媒迅猛发展的大背景下,我们面临着同相对封闭的传统教育环境截然不同的全新的教育环境,这一新变化是家长和教育者需要共同面对的一个挑战。大众传媒传播信息的速度快、容量大,信息丰富多彩,一方面开拓了孩子们的眼界,丰富了生活,为他们的学习提供了所需的资料。同时也正因为信息的“丰富性和多样性”,使教育的环境更加复杂化。因为,大众传媒中各种信息都可能存在,真实的和虚假的、科学的和愚昧的、健康的和污秽的、积极的和颓废的信息同时并存。我们无法过滤掉,更无法保证孩子们会不接触到不良信息。对孩子们的暴力行为我们也无从考证是“人之初,性本恶”,还是人为地在他们幼小的心灵播下了“恶”的种子,维护良好的文化生态环境,加强孩子们对不良传媒信息的免疫力,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

ピ诤A康拿浇樾畔包围之下,我们无法把文化生态环境变成一杯纯净水,此时媒介素养就显得尤为重要。1992年美国媒介素养研究中心提出:媒介素养是指人们面对媒介信息时的选择能力,理解能力,质疑能力、评估能力、创造和生产能力以及思辨的反应能力①。这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等各方对青少年儿童进行引导。家长是保护孩子的第一屏障,选择合适的节目给孩子看,需要家长具备一定的媒介素养,尽可能使孩子远离暴力的、不健康的动画节目或其他影视节目。同时,因为在大众媒介面前,少年儿童不可能与成人一样很好地理解和接受媒介信息,家长和学校要注意帮助孩子逐渐建立良好的媒介素养,从而更好地认识、利用大众媒介,增强孩子对不良信息的有效免疫是维护绿色文化生态环境的第一步。

サ比,对文化生态环境的维护,仅仅靠家长和学校是远远不够的,相关制度的完善和高效的行政干预,通常会事半功倍。针对影视节目中的暴力、血腥,等不良内容,一些国家已经制订了电影分级制。我国在这方面行动滞后,一些教育者、文艺工作者、普通的网民和家长都在呼吁和渴望,能够尽快地建立和完善影视分级制度或动画分级制度,有效地维护文化生态环境,让孩子们观看到合适的动画节目。

注释:

ア 转引自邱沛篁、蒋晓丽、吴建主编:《媒介素质教育论集》,四川大学出版社,2004年8月版,第145页。

[参考文献]

[1] 李镇.中国动画60年“观念系统”浅议[J].当代电影,2009(12).

[2] 齐蔚霞,韩卫娟.动画中暴力因素对儿童的影响[J].中国电视,2007(06).

[3] 彭玲.文化心理学研究对动画文化发展的深刻影响[J].社会科学,2006(09).

[4] 石同云,章晓英.美国电影审查与分级制度(上)[J].电影艺术,2004(03).

[5] 石同云,章晓英.美国电影审查与分级制度(下)[J].电影艺术,2004(04).

[6] 张浩月.儿童保护与电影分级制度[J].电影新作,2004(06).

第11篇

动画片的美术设计风格包括如下几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文学基础。所谓的文学基础主要就是指根据动画片的整个故事情节对美术设计风格进行定位,如果设计人员的文学基础较差,无法充分的理解动画片的整个故事情节以及基本内涵,将会无法对动画片的美术设计风格进行科学的定位,将会导致美术设计风格定位的偏差,影响到动画片的良好发展。因此,要求美术设计人员还具有一定的文学基础。第二,定影基础。所谓的定影基础主要就是指,由于动画是三维立体的作品,其中包含着很多的镜头语言。因此,美术设计人员在进行动画片美术风格设计的过程中,应该具有一定的定影基础,充分的了解镜头语言,才能够设计出与动画片相符合的美术风格。

2动画片美术设计风格的发展脉络

我国的动画片美术设计风格是经过长时间的发展的,其具有较为清晰的发展脉络,具体分析如下:第一,剪纸片风格。在动画领域,其出现最早的就是剪纸片风格,典型的代表为1958年的《猪八戒吃西瓜》。第二,折纸片风格。所谓的折纸片风格主要就是指,利用儿童折纸的方式进行人物的塑造,在当时影响较大,受到广大儿童的喜好,实现了我国动画美术设计风格的发展。第三,水墨风格。水墨动画片是我国动画片美术设计领域的又一发展和进步,该种设计风格的优势在于将动画片的美术设计风格与我国的传统文化进行了有机的联系,使其成为整体,一方面能够表现我国的传统美学思想;另外一方面能够使动画片的画面更加具有美感,实现了动画行业的良好发展。此外,在发展中还形成了多种的美术设计风格,需要设计人员结合实际的工作情况对其进行充分的诠释。

3动画片美术设计风格的诠释

鉴于美术设计风格对动画片发展的重要作用,在实际的工作中,应该采取有效的措施对动画片的美术设计风格进行更好地诠释。通过利用多种行之有效的策略能够对动画片美术设计风格进行良好的定位,使其得到更好的发展,下面进行具体的分析:

3.1充分的吸收流行元素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也相应地促进了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审美观念也在发生不断的变化,观看动画片的主力军——儿童的审美需求也越来越高。因此,鉴于此种情况,在对动画片美术风格进行设计的过程中,应该充分的吸收流行元素,将当今较为流行的元素融入动画美术风格的设计中,以更好地吸引儿童观看,具体包括如下几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做好市场调查工作。美术风格设计人员应该对近几年来动画市场的情况进行调查收集多方面的数据,了解受众的观看心理以及受众的喜好。第二,将现代化的流行元素融入设计中,结合受众的喜好及心理进行科学的设计,能够有效地提高动画片美术风格的设计效果,进一步提高动画片的市场影响力。可见,优秀的动画美术设计风格有利于受众欣赏独特的现实潮流,同时也会引导他们创造新的时尚潮流,提高受众的审美观。

3.2注重把握观众的观看需求

由于动画片的主要受众人群为儿童,而儿童在成长的过程中会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其中动画片对儿童的影响颇大。因此,在进行动画片美术风格设计的过程中,应该充分的把握观众的观看需求,宣传积极向上的内容,实现对儿童的教育意义。例如,美术设计风格包括很多种,但是,一些设计风格过于的负面,如在色彩上过于阴暗,影响到儿童的情绪,这类美术设计风格无法满足观众的观看需求,会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不利于动画产业的发展。可见,在进行动画片美术风格设计的过程中,设计人员应该结合儿童的观看心理以及从儿童健康成长的角度出发,科学的对动画片的美术风格进行设计。

3.3利用现代化的设计技术

随着我国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应用于动画片美术设计中的先进技术也越来越多,其效果越来越好,实现了动画产业的发展。因此,在进行动画片美术风格设计的过程中,应该利用现代化的设计技术开展设计工作。例如,计算机技术、3D立体影像、多媒体技术,修图技术等等都是目前在动画片美术风格设计中应用非常广泛的技术。在实际的设计工作中,美术设计人员应该结合动画片的特点、内涵以及故事情节科学的选择多种设计技术,以提高美术风格设计的效果,实现动画片美术风格设计工作的顺利开展和高质量地完成。

3.4注重设计中的创新

在进行动画片美术风格设计的过程中,还应该注重设计的创新,创新是一个产业发展的不竭动力,也是社会发展的根本保证。因此,设计人员应该做好动画片美术风格设计的创新工作,具体应该做如下几个方面的努力:第一,设计人员应具有发展的眼光,结合目前动画片美术风格的发展现状,结合社会的发展形势以及人们审美需要的变化对动画片美术风格设计进行创新,这样才能够促进动画产业的良好发展。第二,设计人员应该加强学习,积累经验。由于很多的设计人员是刚走出校园的学生,缺乏设计经验。因此,在实际的设计工作中,应该通过有效的学习,积累丰富的设计经验,这样才能够做到更好的创新,进而促进整个动画产业的发展。

3.5将传统观念与现代观念进行有机的融合

实际上,现代美术风格设计观念是在传统设计观念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此,在设计中,应该将传统观念与现代观念进行有机的融合。在实际的设计工作中,设计人员不能盲目地追求现代化的设计风格而忽略了传统的设计理念,在追求动画片美术风格设计个性化的同时应该充分的了解到美术设计的民族特性,构建属于我国的特色动画片美术设计体系,这样才能够促进我国动画片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4结束语

第12篇

关键词:服装造型;动画人物;塑造;角色

一、引言

对于动画人物来说,一个合适的服装造型是十分重要的。动画人物的服装造型的灵感来自于现实生活中的服装设计,现在的传媒介质多种多样,在大荧幕上塑造一个具有深刻内涵、反应社会现实状况的角色,在这个时候服装造型对动画任务起到了塑造作用。不像现实生活中的服装那样,现实生活中的服装最重要的因素是是否实用,动画中人物的服装造型不讲究实用性,往往是比较夸张的,它使动画片的特性得以更好的体现。

二、服装造型对动画人物的塑造作用分析

在动画的视觉效果方面。动画人物和服装造型之间存在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动画人物的成功塑造离不开服装造型,当然服装造型离开了动画人物也失去了其特有的性质。在动画片中,动画人物的服装造型,使动画人物的性格特点得以完美的展现,它是向观众传达视觉信息的一种特殊媒介。从一个动画人物的服装造型中,我们可以看出这个动画人物的工作领域、社会地位、性格特点、个人喜好、民族和故乡所在地。

比如美国的一个动画公司制作了动画片《花木兰》,在我国的北宋时期,女儿郎花木兰替代年迈的父亲从军,这个故事流传至今,深受人们的喜爱。在从军过程中,花木兰的服装造型应该与女装差别很大,在动画片中,将花木兰的服装造型按照男装的标准设定。在北宋时期,男子的服装造型一般是将头发盘起来,在这部动画片中,花木兰的服装造型表现为高高竖起的发型,穿着盔甲手握宝剑,在骏马上疾驰沙场,看起来威武不凡。这个服装造型完美的塑造了花木兰的性格特点:孝顺、勇敢、敢于打破陈规。在北宋时期,女人是允许参军的,而这样的服装造型,很好的掩饰了花木兰的女人身份。在《花木兰》这个动画片中,服装造型对花木兰人物的塑造是这部动画片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在推动剧情发展方面。在不同的环境和场合中对服装造型的要求也是不用的,比如在葬礼中,人物一般都要穿黑色的衣服。当动画人物的服装造型与其所处的环境格格不入时,这时就会产生一个鲜明的对比。比如,一个在大街上行乞的老人,穿着破破烂烂的衣服,当他看到为贫困山区儿童献爱心的时候,他从破旧的口袋里拿出一张皱巴巴的一元纸币。虽然一元钱不多,但对以行乞为生的老人来说是很珍贵的,这时老人破旧的衣服与他为贫困山区儿童献爱心时候的光辉形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很大的程度上突出了行乞老人的性格特点。

《流浪儿童》是外国的一个著名作家所编著,主要讲的是一个流浪儿童无意之中进入到了国王的宫殿,然后被一个女仆发现,女仆是一个好心的人,给这个流浪儿童洗澡,并给了他好多吃的东西。在这部动画片中,流浪儿童的服装造型是推动动画片剧情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流浪儿童的裤子上打了好多补丁,但是还有好多洞,鞋子也是密密麻麻的补丁,孩子的上身穿着一件亚麻布的衬衫,衬衫比较大。好心的女仆带他梳洗完毕后,又给孩子找了一身干净合适的衣服和一双合脚的鞋子,这让流浪儿童雀跃不已,他从来没有穿过这么好的衣服。流浪儿童打满补丁、满是洞的裤子,不合体的衬衫使我们的脑海中浮现出了这个流浪儿童的画面。

在决定动画人物的色彩方面。设计动画人物的服装,在色彩方面通常遵循以下一个原则:同种颜色的相互配合、颜色近似的相互配合、形成强烈对比的颜色相互配合。动画人物服装的色彩搭配是决定动画片场景色彩的重要因素。一般在动画片中,场景画面中的重点是角色,而人物的重点是人物的服装造型。由此看来,服装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物的色彩属性,使人物在场景中更加突出。在动画片《三个和尚》中,三个和尚的服装色彩搭配的很好,他们服装的颜色分别是纯红色、纯黄色和纯蓝色,强烈的颜色对比使三个和尚更加突出,与场景中的其他事物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在对动画片环境的构成方面。动画人物的着装可以构成动画片的事件环境以及时间、地点、天气等画面。在动画片《国王与小鸟》中,国王的服装造型是很有特点的,国王的服装造型体现出了当时法国人的着装风格特点。在这部动画片中,国王穿的是法国典型的“三件套”,这“三件套”在当时的法国上流社会的交往中是必不可少的,国王的服装造型体现了国王的社会阶层和性格特点,从侧面指出了动画片所处的年代。我们可以具体的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第一,国王头上的那顶皇冠表现出了国王的身份地位;第二,国王的穿衣风格和路易十六相似,从侧面表现出国王的性格特点与路易十六也是相似的。在这部动画片中,国王的性格特点是专横、霸道,为了得到他想要的东西不择手段。国王看上了地位低微的放羊女孩,但是这个放羊的女孩爱的却是一个打扫烟囱的男孩,国王为了得到这个放羊女孩,用自己的国王的身份威胁放羊女孩和扫烟囱的男孩。在这部动画片中,各个动画人物的服装细节体现了事件所发生的年代――法国的大革命时期。

三、结束语

动画片中人物的完美塑造与人物的服装造型之间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人物塑造与服装造型之间是相互依存的关系;服装造型表现出了动画片人物的性格特点,突出了人物的性格。动画人物的服装造型在动画的视觉效果方面、在推动动画片剧情的发展方面和在构成动画的环境方面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秦明亮.动画造型与设计艺术[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2]吕江.卡通造型设计[M].江苏美术出版社,2008.

[3]郑巨欣.世界服装史[M].浙江摄影出版社,2000.

[4]李永平.服装款式设计[M].湖北美术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