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31 09:12:2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插上科学的翅膀,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1、今天早上,我跑到学校的大钟楼上,望着蓝蓝的天空和忽飞忽落的小鸟,不禁闭上了眼睛,闻着清鲜的空气,心情特别舒畅。
2、楼上的钟沙哑地敲打了一下、两下、三下……我这才意识到快要迟到了。我猛地睁开了眼睛,可是,周围的气氛变了,不再是像大海一样蓝的天空,而是四周一片漆黑,我想:怎么回事?这是哪儿?我还在钟楼上吗?正当我疑惑不解时,看到那一个蓝绿相间的球体。难道这是太空!我惊讶地望着四周,土星、木星、天王星…环绕在我眼前,真真切切。低头一看,我竟穿着宇航服!我不禁惊呼起来。
3、我驾驶着宇宙飞船,在太空飞驰漫游,只听见“嗖”的一声,一颗陨石从我身旁掠过,这速度如同马达为100000千米/时的赛车一样。转眼间,我又看到了虫洞,虫洞四周都是黑的,如同一面黑色的大镜子!我不禁打了一个寒战,心想要是被吸进去的话就完蛋了。宇宙飞船在我的操控下自由驰骋,来到了木星旁,刚刚接近,身上全是鸡皮疙瘩,凉死了!凉的如同晚一秒离开就会变成大冰块似的。我赶紧偏离方向,一会儿功夫,又到了火星旁,跟书上说的一样,火星上的颜色在慢慢地发生变化,这变化一般人都察觉不出来呢!最后,到了黑洞旁,我本想一掠而过,突然一颗彗星飞了过来,把飞船控制器撞坏了,飞船眼看着要掉到黑洞里了,我用力按着开关,额头上多了几滴豆大的汗珠,我闭上眼睛……
4、嘿!我惊醒了,眼前的,不再是茫茫的太空而是老师那严厉的目光在盯着我!“贡博宇!“你怎么又睡着了!”紧接着听到了全班同学开怀大笑,我不好意思地笑了笑。
5、这次“太空之旅”简直太刺激了!即使是个梦,也让我回味无穷。
(来源:文章屋网 )
▶教学目标
1.展开丰富的想象,写一个科幻故事。
2.能将头脑中天马行空的想象有条理地记录下来。
▶教学重难点
展开丰富的想象,写一个科幻故事。
▶教学策略
1.习作前:创设习作情境。
2.习作中:搭建写作框架。
3.习作后:注重交流评价。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交流印象最深的科幻故事,感知科幻故事的特点。
2.大胆设想故事,描述神奇的科幻世界。
3.将头脑中天马行空的想象有条理地记录下来。
▶教学过程
一、
交流导入,畅谈故事
1.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老师曾看过一部科幻小说《小灵通漫游未来》,书中作者叶永烈幻想的事物,有的现在已经变为现实了。如小说中提到的下棋机器人,现在已经有了。
课件出示:
2.回忆交流,畅谈故事。
(1)提出问题:你印象最深刻的科幻故事是什么?故事里写了哪些现实中并不存在,却看起来令人信服的科学技术?这些科学技术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学生在小组内交流。
【设计意图】用《小灵通漫游未来》中写到的下棋机器人导入,无疑会激发学生的浓厚兴趣。接着,引导学生畅谈自己印象最深刻的科幻故事,为后面的学习做了很好的铺垫。
二
、
打开思路,大胆想象
1.热身练习,引导想象。
(1)提出问题:如果你的大脑可以直接从书上拷贝知识,如果你拥有一个背包飞行器,如果你用时光机穿越时空回到恐龙时代……你会做些什么?
(2)让学生选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展开想象。课件出示思维导图:
课件出示:
过渡语:让我们写一个科幻故事,把自己天马行空的想象记录下来。
2.讨论交流,大胆想象。
(1)提问:在你的笔下,人物的生活环境是怎样的?他们可能运用了哪些不可思议的科学技术?这些科学技术使故事中的人物有了怎样的奇特经历?
(2)提示:放飞想象,你想到了哪些不可思议的科学技术?
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出示:
课件出示:
(3)鼓励学生打开思路,大胆想象:人物有怎样奇特的经历呢?课件出示例子:
课件出示:
【设计意图】有了热身练习的基础,这个环节就让学生天马行空地自由想象:你想到了哪些不可思议的科学技术?老师依然采用思维导图,拓展学生的思维。每一个联结点都可以成为另一个中心主题,再向外发散出无数个关节点。例如,假如拥有恒温衣服,接下来的奇特经历可能是火场救人、去南极探险、潜水、登珠穆朗玛峰等。学生打开了思路,想象的世界便无限广阔。
三、
读写结合,领悟写法
1.了解科幻故事的基本特点。
(1)回顾学过的课文《他们那时候多有趣啊》,思考:科幻小说的三要素是什么呢?
明确:科学、幻想、小说,对应的就是科学性、预言性、文学性。
科幻故事和科幻小说有很多相同之处,我们推测一下:科幻故事的三要素是什么?
明确:科学、幻想、故事是其三要素,即科学性、预言性、故事性。
(2)重点讲述科幻故事的“故事性”:强调故事情节的生动性和连贯性,较适于口头讲述。
课件出示:
科
幻
故
事
科学——科学性:基于现实
幻想——预言性:大胆幻想
故事——故事性:生动和连贯的情节
2.引导学生回忆课外阅读的科幻故事或科幻小说,领悟写法。
(1)引导学生回忆:同学们在课外一定阅读过科幻小说或科幻故事,想一想:哪篇故事的写法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小组交流讨论。教师相机从“科学性”“预言性”“故事性”等方面进行总结。
【设计意图】首先,回顾学过的课文《他们那时候多有趣啊》,意在促进知识迁移。接着,引导学生回忆其他科幻故事或科幻小说,领悟写法。
四、
范文赏析,编写提纲
1.课件出示提纲及范文:
设下悬念,引人入胜。
第一次乘坐飘行车
叶永烈
“小燕也会开汽车?”我可真的不敢相信了。
“这汽车,谁都会开。小灵通,你只要跟我学一分钟,保证会。”小虎子说道,“在我们这儿,飘行车简直像鞋子一样普遍,几乎每家每户都有飘行车,每个人都会开这玩意儿。”
“小灵通,你还是先跟我学吧!”小燕让我看她面前的操纵板,说道,“你看看这操纵板,就明白一大半了。”
运用插叙,衬托这辆车的先进性与智能化。
提到小虎子在看电视,既照应了前文,又写到了高科技产品“小盒子电视机”。
我凑近一看,只见浅绿色的塑料操纵板上,写着:开关、速度、高度……
小燕告诉我:“开车的时候,你把第一个开关朝左一推,车子就开动起来了。你再调节好速度和高度。以后,就只要管管方向盘了,向左拐弯时,把方向盘朝左转,往右转弯时,将方向盘往右转。”
往常,我爱坐在司机旁边,想学学开汽车。可是,司机的座位旁边,总是写着“开车时请勿与司机谈话”。所以,一开车,我就静静地坐在司机旁边,不敢问一句话。可小燕开车时,只顾跟我讲话,我真担心,车子可别出事故。
正想着,迎面来了一辆飘行车,与我们的飘行车头对头,几乎要撞上了。我大吃一惊,还没来得及喊出口,那辆飘行车从我们的头顶上飞过去了。
小燕笑着告诉我:“你只管放心,一百个放心!坐飘行车,非常安全。即使司机闭上眼睛开车,也不会闯祸。因为飘行车装有自动避撞装置,一遇上对面有车子开来,它就会自动向左拐,而对方的车子也会自动向左拐,不会撞上。有时,突然对面出现一辆高速行驶的飘行车,来不及躲开,其中的一辆飘行车就会自动加大气流,从另一辆飘行车上面飞过去。”
“如果飘行车掉到河里或者撞到山上,怎么办呢?”我还是有点担心。
“没关系,飘行车在水上也能飘行,还能爬山。”小燕一边说着,一边故意让飘行车离开了公路,开进一条小河,然后再沿着河岸爬上去,重新回到公路上。
我跟小燕很快就熟悉起来。我发现,她现在也像小虎子似的,很喜欢讲话。只不过她在陌生人面前,才一言不发罢了。
这时,我想起了小虎子,他怎么一声不响呢?回头一看,原来他在用那小盒子电视机收看文艺节目,正看得津津有味呢。
结尾描写了飘行车的透明车壳,以及车内的空调。
语言描写给读者身临其境的感觉。
一系列的动作描写让氛围紧张起来。
通过实验,二手烟的危害显而易见。
不愧是杀手锏,一招“制敌”,也看到了爸爸对家人的关爱。
飘行车的整个车壳,像水晶一样透明。坐在车里,外边的景色像放电影似的,从身边溜过去。太阳光虽然透过透明的车壳,直射到我的脸上,却并不觉得热,大约那车壳是用会吸热的透明塑料做的。车里还装有小型冷气机,非常凉爽。
总评:故事以“我”第一次乘坐飘行车的内心变化为行文的线索,条理清晰。故事的语言描写出色,“我”、小燕和小虎子之间的对话体现了人物的特点,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2.学生编写提纲,写好提纲后,同桌互相交流、评议:是否体现了科幻故事的三要素(科学、幻想、故事)?
【设计意图】古人绘画,有“胸有成竹”之说,我们写作文前也应该做到胸有成竹。出示提纲和范文,让学生欣赏,接着让学生学习列提纲,就是为了让学生在写作文前做到心中有数。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学生根据提纲完成作文。
2.展示习作,师生评议。
3.修改习作。
4.和同学交流,看看谁写的科幻故事奇特而又令人信服。
▶教学重点
学会欣赏作文并进行自我修改。
▶教学过程
一、
动笔起草
1.启发谈话:作文时,有了提纲的约束,按“计划”行事,写起文章来就容易做到一气呵成,写出的文章就容易达到有中心、有条理、有重点等要求。
2.学生独立完成习作,教师巡视,相机对写作有困难的学生进行辅导。
3.提醒已经完成习作的同学尝试修改习作,其他的同学加快写作的速度。
【设计意图】每个学生的情况都会有所不同,我们要做到“因材施教”。对写作有困难的同学予以指导,对速度慢的同学加以提醒,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
二、
指导修改
1.启发谈话。
有人说,好文章是改出来的。这句话有一定的道理。托尔斯泰说过:“必须永远抛弃那种认为写作可以不必修改的想法,改三遍、四遍,这还不够。”古往今来,凡是文章写得好的人,大概都在修改上下过功夫。习作初稿写好以后,我们还要反复修改完善。
2.指导自改,提示修改方法。
课件出示:
修改步骤:
l
自读。
l
自改:“换”拗口、意义不明确的语句,“调”前后紊乱的语序,“添”一些具体内容,“删”多余的内容。
l
自查:对照本课的习作要求,看内容是否奇特而又令人信服。
3.互改习作。
同桌之间或小组内同学之间互相修改。
4.课堂交流。
(1)说一说修改自己作文的过程和体会。
(2)讲一讲修改他人作文的过程和理由。
【设计意图】“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这是《语文课程标准》中第三学段(5、6年级)提出的关于习作的目标。本环节要着重注意两点:一是指导修改方法,让学生知道怎么修改作文;二是通过自改、互改、交流,培养学生自觉修改作文的习惯。
三、
评价欣赏
1.交流展示。
教师引导:你的习作通过自己几次修改,一定有许多精彩之处。请你将自己习作中的精彩之处读给同桌或小组里的同学听听,和他们一起分享你的成果。还要简单说一说这些句段好在哪里。
2.班级评赏。
(1)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优秀习作或片段组织学生评赏。
将习作展示在多媒体课件上,让学生念出来。组织学生评一评,并说明理由。
(2)分组交流自评,畅谈习作收获,分享习作成果。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发现作文的精彩之处,并念给大家听,增强写作自信。在班级展示学生的优秀习作或片段,让学生体验习作的乐趣,并热爱写作文,从而更加努力地写好作文。
四、
课后展示
1.将优秀习作装订成册,并传阅。
2.将优秀习作张贴在“作文园地”,供大家欣赏和学习。
3.将优秀习作推荐给少儿报刊,争取发表。
4.鼓励学生将自己的习作向学校广播站或学校文化长廊投稿,力争展示。
5.鼓励学生把这篇作文编入自己的优秀习作集。
【设计意图】学生写完了作文,并不等于作文课已结束。还要创造更多的机会,提供更多的平台展示学生习作。课后的作文展示是作文课的必要延伸,它的作用是巨大的。学生的习作得到发表或展示,他(她)就十分自豪和自信,从而更加努力地阅读和写作,写出更好的作文。同时,对其他的同学又是一种鞭策。
▶教学反思
本单元的习作目标是“展开想象,写科幻故事”,下面就从两个方面来谈本次教学设计如何达成单元习作目标:
1.如何展开想象?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激发学生的兴趣,胜过说教无数遍。首先,用学生感兴趣的科幻故事引入,激发学生展开想象的浓厚兴趣。接着,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启发学生发散思维,引导学生展开天马行空的想象。最后,在讨论交流的过程中,学生相互启发,从而展开丰富而奇特的想象。
关键词:科学;实验;探究;发现
科学是一门以观察为主的学科,小学科学要提高学生的素质,让学生自行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这是科学的一大目标任务,通过观察掌握大自然的知识,其实就是培养学生发现自然知识的能力,而后者更重于前者,因为大自然奥妙无穷,这就需要我们去观察、去探索、去发现。可见,培养学生的发现能力是多么重要,该怎么培养呢?在教学中引起了深思,现就我的感受谈一点体会。
一、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在观察中培养学生的发现能力
观察是我们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也是获取科学知识的最基本的方法,在科学课中要精心引导学生去观察、去发现,即使是常见的事物,也要引导学生发现平时未发现的点。任何有意识的活动都要经过思维,要多方面去认识事物及其规律,而不能停留在事物的表面上。如,《物体的热胀冷缩》一课,当学生知道水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时,提出气体、固体是否也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呢?这些问题放手让学生联系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和现象(如,自行车胎打足了易爆,水泥路上留缝隙等)自己去观察讨论,做出解释,不要面面俱到地讲解、示范。如果不给学生探索机会的思维过程,这是不科学的,在教学中要鼓励他们像科学家们那样通过亲自观察、实验、思考,去认识其中的奥秘,从而获取知识、发展能力,这不正是让他们自己去展开理想的翅膀吗?
二、小组合作讨论培养学生的发现能力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在一个班里肯定有的学生学习成绩好,有的学生学习有困难,教师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有利于学生发现能力的培养。合作交流是现代人应该具备的基本能力,他会因此而找到探索的兴趣与共事的伙伴,善于合作与交流的往往是能干的孩子,一个乐于合作与讨论的孩子才会因此而成功,由你发现而变成我发现,这种发现能力的传递,从中享受到学习科学的乐趣,相互间的信息传送会使每个人的翅膀动起来,努力展开双翅。
三、利用多媒体培养学生的发现能力
小学科学课是一门科学启蒙性学科,它侧重于学生在探索中学习,在研究学习中保持或发展儿童与生俱来的探索兴趣,培养后天具有的发掘知识的能力。科学课教材侧重于提供大量的科学信息,图文并茂;有许多的图片,形象的模型图与优美的文字相结合,但有些教材却是无法调查实验的。如果借助电教手段,可直接真视大自然的奥秘。如,《植物怎样输送养料》一课,用实验无法进行,而多媒体课件中,叶脉输送的养料、水份涓涓流动,如同血管一样清晰可见,使学生一目了然。利用多媒体既简单可行又一目了然,不仅培养了学生学科学的兴趣,更提高了学生探究大自然的能力,用多媒体为学生插上了理想的翅膀。
四、从课内走向课外,培养学生的发现能力
大自然包罗万象,奥妙无穷,仅靠课本上获取的知识是不够的。因此,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课堂上所学到的方法在课外进行研究。教材中的好多地方可以这样处理,比如,在教学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时,可让学生回家种一粒种子,观察种子的发芽、生长情况,并做记录。还可调查家乡周边的环境情况等。一堂课中不可能对学生感兴趣的问题都进行探究,这就要求老师引导学生到课外去发现,使科学探究活动突破教学时间的限制和空间的束缚。这样既能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又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插了翅膀的小盒
今天,张老师带我们做了一个小实验,名字叫:插了翅膀的小盒。
听张老师说今天要做的实验是:让一个小药盒插上一个小牙签上立在任何地方,说着,张老师便从口袋里取出一个小盒子和牙签。“怎么立呢?”大家的脑中充满了问号。
接着,张老师便把小牙签了盒子里,等张教师要立在手指上的时候,教室里已经鸦雀无声。“张老师能成功吗?”我充满疑惑地想。就在这时,只听“啪”地一声,小盒掉在地上了。
张老师又从口袋里取出两把一模一样的叉子,这下应该可以了吧?我想。只见张教师小心翼翼地把叉子安在了盒子的两边“这不是更重了吗?”有几个同学在那里交头接耳“成功了!”一个同学出乎意料地喊了出来。
随后,张老师又把这个不倒翁立在了小宋的脑袋上,哈!真的立住了。嘻!小宋可成了外星人了!张教师又分别把不倒翁立在了小赵的鼻子上、麦克上、电视的一角上,都成功了……
“告诉大家吧!这个实验利用的是降低重心,让物体更平稳的原理。”张老师说。大家刚才那千般疑云已烟消云散了!
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无疑都是问号??[法]巴尔扎克
关键词: 化学教学信息技术整合
目前,国家教育部门越来越提倡各学科之间的整合,这也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而今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科学知识也再日新月异地更新之中,这些技术如何才能应用到教学中,让学生去学到更多的知识呢?这是教育现代化中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教师普遍认为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的整合,无非是用无声无色的“课件”代替传统的“粉笔+黑板”模式。传统课堂都是教师讲学生记,随着计算机在课堂教学中的广泛应用,便有了文字、图片、声音、视频、动画等多种媒体相结合的“课件”。一时间,“课件”成为评价课堂教学的唯一标准,各级各类公开课、评优课无处不见它的身影。“课件”带给课堂教学很大的冲击力,能起到引发学习兴趣、增大课容量、提高课堂效率等作用,但是这些“课件”并没有根本性地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情形。化学知识随着科技在不断更新中,像纳米技术的应用对传统知识打破原有观念对化学学科产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何让学生在学到基本知识的基础上,了解更多化学的发展呢?要实现化学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就需要解决这些问题。我就信息技术在化学教学中的运用谈几点看法。
一、让辅助设计成为化学教学的辅助翅膀
化学教学中引入计算机辅助设计,有着其他手段不可代替的作用,可以克服人类器官的局限性。计算机辅助设计可以将微观级加以宏观化,变抽象为具体,变静态为动态,瞬间变化可以定格或回放,等等,使学生对事物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更容易学。例如,初三化学《认识物质的微观世界》中介绍物质的组成,这些内容光依靠教师讲,大多数的学生会觉得难理解,借助计算机辅助设计运用三维动画,形象、生动、直观地显示出物质的内部情况,让学生一目了然,打破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强化了直观效果。再如一些爆炸性的实验,如果做实验危险性极大,不做的话学生会没有印象,那就可以通过计算机辅助设计来模拟这些实验。既让学生明白反应的直观想象,又可以知道其危险性,必须小心应对,受到了安全教育。还有一些反应会瞬间完成(如爆炸)或者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发生的反应(如缓慢氧化反应),为了学生能够掌握其变化,也可应用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瞬间定格或者加速快放功能,加以演示。
总之,将计算机辅助设计引入到化学教学中,能帮助学生深入认识物质的结构,增强化学变化的理解能力,从而实现课堂有效教学,同时改变了学生学习的方式,实现了各科之间的整合,传统意义上的“学习”化学转变成为“研究”化学,开辟了培养学生创造力的广阔天地。
二、让课件和网络成为化学教学的增容翅膀
课件和网络的引入大大增加了化学教学的信息量,省时省力的优势是传统手段无法比拟的。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的课件可以集成高密度的知识,优化处理大量信息,能够大幅度提高教学效率。很多难以用语言来描述的抽象的知识,可以通过计算机的模拟功能,化学变化转化为直观的动画。还可以利用文字的变化,如变形、变色、设置出现形式等突显知识的重点。板书和课堂练习题也可以集成在课件中,让整堂课的构想合成一体。此外,网络更是增强化学教学效果不可或缺的手段。譬如,当讲到《奇妙的二氧化碳》一课时,在课堂上学生只能简单地了解一些基本的化学反应,但目前听到更多的是关于“干冰”、“温室效应”等时髦的词汇,学生想要了解更多这方面内容时,就可以请学生在课外自己上网查找丰富知识。再如,日前被很多中国人所关注的龙芯计算机梦兰集团正在开发学龙网,学生就可以在网上自由地学习并自我测试。教师的任务在于发挥课件和网络的价值,让学生学到更多的化学知识。
三、让多媒体成为化学教学的趣味翅膀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心理学家也告诉我们:兴趣是获得成功的动力,是推动人们求知的一种内在力量,兴趣必然引起追求。因此,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是十分重要的。计算机的多媒体化,能使抽象的概念和规律变得具体化,化学反应由静态变动态,无声化为有声,使学生好、快、准、深地把握重难点。值得一提的是,常说好的课从开端开始,我们就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请出一些卡通人物来讲故事的方法,引起学生的兴趣。例如《奇妙的二氧化碳》一课就可以尝试请出一位侦探,让学生来当一回助手,探究“死狗洞”的死因。而在课中,也可以请卡通人物来出题,引导学生学习。现在新的科技,可以实现4维动画,带学生进入一个全新的世界,时时交流,学生会更感兴趣。再如,在谈到《元素》时,预先让学生上网查找关于人类发现元素的故事,课堂上进行交流,互相补充。这样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会了学习。因此,化学教学的多媒体化可以用文字的变化,声音的衬托,动画的演绎等,给学生以美的享受,激发学习的兴趣。
四、让模拟功能成为化学教学探究的翅膀
化学教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简单地以计算机模拟来代替亲手实验,这是不足取的,因为只有身临其境地去做实验,才会有新的发现。但当危险的或者无法真实操作的就可以模拟出来,补足了实验的缺陷。而且,教师可以尝试把那些“来不及做”的模拟实验用于复习,效果会比较好。教师还可以录制一些实验操作的过程,要求学生来查漏补缺。而且,现在的电子白板技术,就加入的化学实验器材和元素表等模块,教师讲题目的时候,可以直接调用,非常方便。总之,计算机模拟技术在化学教学中带给学生更多的探究乐趣。
化学教学与信息技术有机结合,优化了化学教学的过程,给教学提供了一个更为广阔的空间。但信息技术也存在一定的缺陷,化学教学必须从实验出发,注重实用性和时效性,教师要把握好这个“量”与“度”的使用,才能取得最佳效果。教学手段越来越现代化,要求教师必须不断学习,这样才有可能实现教育的现代化,真正为化学教学插上腾飞的翅膀。
参考文献:
[1]齐群.前天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中的一些误区.化学教学,2003.6.
[2]韩建光.我的所思、所做、所感.中国教育学会,2002.
一、创设情境,放飞想象的翅膀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低年级学生是最富有情感的,真情总是激荡在他们纯真的心灵间,但是因为生活经验不足,对事物的认识不深,对于一些意境优美的课文所蕴含的情感难以深入领会。老师只有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结合教材内容,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引学生入情入景,才能让他们插上美丽的翅膀,翱翔在想象的广阔天空里。
1、引入情境。低年级的语文课本中有不少课文是情景交融的,教师可创设情境把学生引入诗情画意的意境中,再配上合适的音乐,接着让学生想象说话。如在教学小学语文第一册《我叫“神舟号”》的开头导入时,教师先出示太空图,这样既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到什么是星空,又激发了学生探索星空奥妙的兴趣。当学生陶醉在这一幅幅美丽的星空图中时,教师启发道:“小朋友们,看到这些星空图,你想到了什么?”这时学生们放飞了想象的翅膀,争先恐后地说:“我想和月亮姐姐打电话。”“我想飞到月亮上看看嫦娥姐姐。”“我想去和人造卫星聊聊天!”……就这样,学生们在抒情的音乐声中尽情地展开了想象的翅膀……
2、画想象画。在这些意境优美的课文中,还可以让学生画想象画。不仅可以帮学生将课堂上刚学的知识内容复习巩固一下,更可以培养他们的想象力。《云房子》的第二自然段介绍了小鸟造的云房子真是千姿百态,除了黑板上造的几种,如果你是小鸟你想造哪几种?先说一说,还可以自己画一画。然后让孩子拿着自己的画,学着课文的语言,介绍自己的“作品”。想象是思维的翅膀,是形象思维的主要特征,也是人创造力的基础。我抓住了这处文字“想象空白点”,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进行了训练。
3、编演动画剧。低年级的课文中童话很多,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将一些童话题材的课文进行分角色表演或改编为课本剧进行表演。如《狐狸和乌鸦》一课,可让学生通过狐狸和乌鸦三次对话,抓住狐狸的动作、表情、语言,演绎了故事的经过。既让学生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又培养了他们的表演和想象能力。接着让孩子续编故事:几天后,乌鸦又得到了一片肉,当她在一棵大树上歇脚的时候,碰巧又被出来寻食的狐狸看见了,接下来他们又会发生什么事情呢?第二天让孩子“编好剧本”,继续编演这个故事。这一环节的设计主要是给提供一个创新的机会,展示他们的理解力、想像力、表演才能以及协作能力,开发学生的潜能。
二、激活思维,培养想象力
小学生的思维具有灵活性、创造性、敏捷性和形象性等品质。思维与想象是相辅相成的。想象力越强,思维就越活跃;思维越活跃,想象力也就越强。教师可采用以下几种方法激活学生思维。
1、脑筋急转弯训练。利用课前三分钟,出示一些脑筋急转弯或开发智力的问题让学生积极动脑,开拓思维。
2、编字谜。在教学生字时,可引导学生根据字音、字形或字义想象编字谜,猜谜。如:学生在记“休”时就说:一个人靠在一棵大树上;用“一点一横长,口字在上方,中间秃宝盖,几字在下方”记住了“亮”。
3、听故事。让学生听一些发明发现的故事,培养学生的创造欲望,比如结合《有趣的发现》给学生讲英国科学家达尔文的故事。也可以让孩子听一些科普类的故事,结合《小动物过冬》这篇课文,给孩子补充各种动物的过冬方式,激发孩子的探究欲望。
三、编童话讲故事,提高学生想象的兴趣和能力
小学生的生活离不开童话,童话使孩子们的想象插上翅膀,童话使孩子们热爱生活,童话使孩子们的心灵变得纯洁。通过编童话讲故事,让学生生活在童话里,想象在童话里,使学生们爱编童话爱讲故事。
1、续编童话性课文的结尾。经过合理想象续编课文的结尾,如:学了《狼和小羊》后,再让学生想一想,狼向小羊身上扑去……接下来会发生什么?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补充故事的结尾。孩子的想象力非常丰富,一个个精彩的故事结尾让老师都觉得很意外。
2、看图说童话写故事。教师在课外找些既生动有趣又有教育意义的图片,来训练学生说话写话的能力和想象的能力。如:《神奇的雨点》、《秋天来了》、《美丽的小池塘》、《啄木鸟的故事》等。先让学生整体感知图意,再对图进行分步观察、想象说话,接着发挥想象编一个自己的童话故事,最后把自己想象出来的童话故事写下来。
四、鼓励学生学会提问,大胆猜想
低年级学生对自己的生活充满着无穷无尽的幻想和各式各样、稀奇古怪的问题和想法。教师要善于“利用”这些宝贵的资源。
1、教学生提问的方法。用“为什么”提问:可以放在句子的中间,也可以放在句子的前面。如:寒冷的冬夜为什么会形成“冰花”?为什么在寒冷的冬夜会形成“冰花”?教学生学会了用“为什么”提问后,再逐步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生活,能对一些自然现象提出问题,进行大胆的猜想。如为什么会下雨?小露珠是怎样形成的?彩虹怎么会有那么多五彩的颜色?
2、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低年级学生正处在学知识长见识的黄金阶段,遇到不懂的事总喜欢打破沙锅问到底。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有丰富的知识,耐心地为学生解答心中的疑惑,只有这样才能培养他们丰富的想象力。同时切忌不能斥责学生,以免挫伤学生求知和想象的积极性。
时下,已成为当今少年儿童乐于参与的一项有益的科普教育活动。通过科幻画创作可以使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自由地翱翔在科技创新和科学幻想的天空里,将美术与各学科紧密地联系起来,同时也使美术课的相关知识得以巩固和提高。所以,作为美术教师,首先要注意科学发展新动向,通过欣赏各种先进的科学知识图片,才能引导学生认识科学幻想画通过细心观察生活,激发创作灵感,启发大胆想象、确立创意主题,最终使学生在科学幻想画的创作上、主题和形式上有个全新的“变脸”,这是我们美术教师肩负教育重责所在。以下是我这几年在指导学生进行科学幻想绘画的一点教学体会:
一、联系生活,启发想象,创作具有实际意义的科幻画作品
生活为科幻画的创造提供肥沃的土壤,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善于观察生活,是科幻画创作的重要源泉。引导学生从多方面,从多角度去观察,敢于质疑,勇于探究。例如:吃、住、行等是与人的生存、生活质量息息相关,是每个人每天生活都离不开的内容,现在的房子是建在地上,以后,随着科技的发展,有没有可能建在空中、海底?或者用树种出房子等等。只有面对熟悉、经常接触的事物,敢于探索,才会有好的创造、发明产生。把不可能变为可能,将今天的幻想,变成明天的现实,它是一种真实反映孩子童心的艺术表现形式。
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生活中的身边小事引发科学幻想,引导学生把平时学习生活中遇到的“不顺手”、“不合理”、“不方便”的一些事物,通过自己的设计、想象,将它们变成了“顺手”、“合理”、“方便”的新事物,并用绘画的手法把它表现出来。
二、思维碰撞,激发灵感,创作极具个性的科幻画作品
相信学生――童心是创新之源,儿童由于所掌握的知识量较少,不易受到现有的经验束缚,因而他们的思维比成年人更加活跃大胆,充满想象力。所以,在科幻画创作过程中要经常组织学生们进行广泛的交流,使学生在“你听我说、你说我听”的过程中思维得到互相启发、相互碰撞,在不经意中挖掘科幻画的创作素材,好的创意的产生。
但是,学生自主思考并不是让学生的思维“天马行空”自由放任,教师应为学生设立一定的思维方向和主题,引导学生学会“有的放矢”,集中于某一个方面进行创新思考、讨论,这样才会有所突破。
三、标新立异,大胆想象,创作丰富的奇思妙想的科幻画作品
少年儿童富于幻想,思路活跃,天真勇敢,在他们身上蕴藏着巨大的创造力。为了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创新意识,让他们从小就尝试手脑并用,把奇思妙想表达出来。用科学知识与绘画艺术结合的形式――“科学幻想绘画”来展示少年儿童心目中未来世界的美好蓝图。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孩子喜欢想象,因为他们的生活本身就充满想像。可见,想象是培养孩子们在生活中,进行奇思妙想的最好“良药”。鲁迅先生也曾热情地赞美儿童的想象,他说:“孩子是可以敬服的,他常常想到星月以上的境界,想到地面下的情形,想到花卉的用处,想到昆虫的语言;他想飞上天空,他想潜入蚁穴……”可见,想象是培养孩子们在生活中,进行奇思妙想的最好“良药”。
一幅好的科学幻想画作品,首先就要有丰富的想象力,要贴近学生实际,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相连,遂能引起学生的共鸣,激发学生开拓艺术创造的愿望。在《未来的住宅楼》的创作中,教师首先引导学生从日常的住宅楼入手,让学生说说自己熟悉的、喜欢的小区楼房,以及它周边的环境,再说说它们有哪些不足之处,希望在哪些地方得到改进。接着让学生说说理想的住宅楼应该是怎样的,有哪些功能,外形会是怎样的……通过在交流中产生出各种境界,激发学生将想象触角伸展到各个领域,鼓励学生展开想象翅膀,大胆想象,大胆表现,要标新立异。通过不断的引导,在学生的习作里,令人惊喜地看到了他们的奇思妙想和丰富的创造力。
四、依据问题,确定主题,创作具有创新意识的科幻画作品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懂得思考,学会提出质疑、研究问题是创新之源。在教学中,对于孩子们提出来的问题,作为老师要蹲下来,与他们一起讨论与交流,耐心启发他们进行科学的正确思考,逐步归纳出明确的创作导向,确定出创作的主题。主题应该具有一定的科学依据,能够运用到正确的科学原理,不要有迷信的内容和唯心的内容,要让他们懂得,你的想法或许是可以通过技术与科学的发展将来可能会实现的。
关键词:起始点;转折点;综合点
数学是研究数与形关系的科学,它的特点是具有抽象的理论性、严谨的逻辑性和广泛的应用性。儿歌是儿童文学作品中的一种体裁,它的特点是篇幅短小精悍、节奏欢快明朗、容易记忆。正是存在如此的差异,小学数学课堂中运用儿歌辅助教学意义重大,成效突出。小学数学知识体系中的关键点主要有知识体系的起始点、转折点、综合点等,数学知识是前后紧密衔接、环环相扣的,能在教学的过程中处理好这些关键点,将会为数学的后续学习插上一对理想的翅膀。本文分析的案例中教者恰如其分地运用儿歌辅助教学,处理好了这些数学知识体系中的关键点。
一、儿歌在小学数学知识体系起始点上的运用——强化记忆,形象生动
用关系符号表示数之间的关系对刚进校门的儿童来说,要从表象中抽象出数字并用新认识的关系符号表示抽象数字之间的关系是有难度的,尤其是对关系符号“>”“
案例:运用讨论、小手比划、游戏等实际操作方式让学生明白关系符号的用法后的一段案例。
师:看来“>”“
生1:“>”“
生2:开口向左大于号。
……
师生集思广益得出了这样一首儿歌:“>”“
师:那么我们现在学说儿歌填填符号3”“2(“>”“
“>”“”“
二、儿歌在小学数学知识体系转折点上的运用——转变思维,寓教于乐
《用字母表示数》是小学数学知识体系转折点上的最重要的内容,这一内容,看似浅显、平淡,但它是由具体的数和运算符号组成的式子过渡到含有字母的式子,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一个转折点——数到代数的一个转折点,也是认识过程上的一次飞跃,渗透着函数思想。本节的教学过程既是新知识的学习过程,更是学生由原有的算术思维水平不断向代数思维水平迈进的过程。
案例:我让学生边拍手边有节奏地哼唱儿歌——《数青蛙》:一只青蛙一张嘴,两只眼睛四条腿。两只青蛙两张嘴,四只眼睛八条腿。三只青蛙三张嘴,六只眼睛十二条腿。
……
师:还能唱吗?看似有困难噢,发给你们一张纸条,试着在纸条上填一填。
学生在纸条上填:
生1:无数只青蛙无数张嘴,无数只眼睛无数条腿。
生2:a只青蛙 b张嘴, c只眼睛 d条腿。
生3:a只青蛙 a张嘴, b只眼睛 c条腿。
生4:a只青蛙 a张嘴, aa只眼睛 aaaa条腿。
生5:a只青蛙 a张嘴, 2a只眼睛 4a条腿。
案例中的儿歌不仅引出了用字母表示数,更进一层引出了数量之间的关系,我通过倾听学生的发言与交流,展现了学生不同的结论及不同的思维层次。这样体现了由具体到抽象、由浅入深,层层推进的意图与特点。既简洁明了,又能发散学生的思维和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理解字母表示数的意义是学习代数的关键。巧用“数青蛙”儿歌很好地处理了数到代数的过渡,学生们在一句句诵读儿歌的过程中,完成了思维水平的提升,完成了从数的具体到字母抽象的过渡,给学生的思维插上了一对理想的翅膀。
三、儿歌在小学数学知识体系综合点上的运用——总结归纳,由繁变简
长度单位的互化是低年级学完长度单位须综合复习的一部分内容,它是小学数学知识体系中一个重要的知识综合点。零零碎碎的长度单位的表象建立后,还要知道相互进率,对低年级的学生来说综合知识的能力较欠缺,将建立起的表象抽象成数也不容易。
案例:我在帮学生建立起零碎的长度单位的表象后,在进行总结归纳时,采用了这样一首儿歌:
长度单位可真多,从大到小听我说。
千米米和分米,还有厘米和毫米。
一千米等于1000米,米分米厘米和毫米,相邻进率都是10。
一千个小朋友手拉手,长度约是一千米。
两臂伸直约一米,手掌长约一分米。
食指宽约一厘米硬币厚约一毫米。
低年级学生年龄小,感性认识还不够丰富,抽象逻辑思维能力还未形成,学习抽象的东西感到困难,教师在教学中采用“猜一猜、看一看、指一指、找一找、比一比、想一想”等活动引导学生逐步建立长度单位的表象和长度观念后,再编成这样的儿歌总结收尾,突破了难点,也便于学生总结归纳,使记忆问题由繁变简,使学生更易从建立起的表象顺利过渡到抽象的数。
运用儿歌辅助教学,要恰如其分地使用,并不是小学数学所有知识体系的起始点、转折点和综合点上都能运用儿歌辅助教学,如两位数的认识也是小学数学知识体系的重要起始点,但在此处运用儿歌辅助教学,则会增加学生的记忆负担,反而对促进学生思维发展不利。儿歌篇幅短小精悍、节奏欢快明朗,读来朗朗上口,在小学数学知识体系中恰如其分地运用儿歌进行辅助教学,有“余音绕梁久不绝”的感觉,对师生而言犹如“雪中送炭都喜悦”!
参考文献:
1、科学赐予人类的最大礼物是什么呢?是使人类相信真理的力量。
2、科学的每一项巨大成就,都是以大胆的幻想为出发点的。
3、我坚持奋战五十余年,致力于科学的发展。用一个词可以道出我最艰辛的工作特点,这个词就是“失败”。
4、一切推理都必须从观察与实验得来。
5、要做的只是以我微薄的力量为真理和正义服务,即使不为人喜欢也在所不惜。
6、科学是老老实实的东西,它要靠许许多多人民的劳动和
7、我要做的只是以我微薄的力量为真理和正义服务,即使不为人喜欢也在所不惜。
8、在新的科学宫里,胜利属于新型的勇敢的人,他们有大胆的科学幻想,心里燃烧着探求新事物的热情。
9、在科学工作中,不愿意越过事实前进一步的人,很少能理解事实。
10、科学是永无止境的,它是一个永恒之谜。
11、一旦科学插上幻想的翅膀,它就能赢得胜利。
12、对搞科学的人来说,勤奋就是成功之母。
13、研究真理可以有三个目的:当我们探索时,就要发现到真理;()当我们找到时,就要证明真理;当我们审查时,就要把它同谬误区别开来。
14、惊奇就是科学的种子。
15、在科学上最好的助手是自己的头脑,而不是别的东西。
16、有弊病时,这些弊病是很快就会消灭的,而谬误的弊病则与谬误始终相随。
17、探索真理比占有真理更为可贵。
18、追求客观真理和知识是人的最高和永恒的目标。
19、我的那些最重要的发现是受到失败的启示而作出的。
20、感谢上帝没有把我造成一个灵巧的工匠。我的那些最重要的发现是受到失败的启发而获得的。
21、没有一个人能全面把握真理。
22、谬误的好处是一时的,真理的好处是永久的;真理有弊病时,这些弊病是很快就会消灭的,而谬误的弊病则与谬误始终相随。如何辨别有希望的线索,是研究艺术的精华所在。具有独立思考能力,并能按其本身的价值而不是根据主宰当时的观念去判断佐证的科学家,最有可能认识某种确属新东西的潜在意义。
23、智力决不会在已经认识的真理上停止不前,而始终会不断前进,走向尚未被认识的真理。
24、既异想天开,又实事求是,这是科学工作者特有的风格,让我们在无穷的宇宙长河中去探索无穷的真理吧。
25、最初偏离真理毫厘,到头来就会谬之千里。
关键词:激活了课堂 开启了思维 拓展信息空间 拓宽课堂容量
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高科技产品已走进了千家万户,信息技术进入教育领域已成为大势所趋,且逐步成为了教学活动中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这可谓是教学领域的一大变革。我们的课堂一改往日的“老师讲,学生听”的模式,有声读物、动画视频、各种资料通过课件走向我们的课堂,使学生的阅读对象从单纯的文字、图片变得丰富多彩,使我们的课堂如虎添翼。新时期,新要求,国家教育部制定的《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要“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也对我们广大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现代化教育手段激活了我们的课堂,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在我们的传统课堂上,我们往往更注重教师的“教”,而把学生当成了“配角”和“听众”,忽视了学生的态度和情感,使得学生思维的灵敏性和灵活性均有所下降,就像有幅漫画里所画的那样“经过我们的教育孩子们都成了一个模子里出来的人”。心理学家皮亚杰曾说过:“一切有成效的活动须以某种兴趣作为先决条件。”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是一种复杂的个性品质,它推动学生去探索新的知识、挖掘新的潜能。但是,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要靠我们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去引导、启动和发展起来的。而现代教育技术有刺激感官的作用,运用媒体,充分利用多种感官实现多渠道信息的传递,加强学生对知识认知的透明度,从而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吸收和消化。两千多年前,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就提出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指出了学习兴趣对学习的重要性。中小学生天真、稚气,好奇心强,喜爱艳丽、动态的景物。在教学新知识时,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选用适当课件、配以教师得当的体态、语言,激发学习兴趣。如:我在教授《黔之驴》一课,把一段动画视频插入了课件。在放动画时我先这样问七年级学生们:“同学们,你们爱看动画片吗?”“爱!”同学们异口同声的回答。这样学生的好奇心就被激发起来了。动画上:蠢笨的驴子只会“一鸣”、“一踢”,而足智多谋的老虎则由“试探”到“断其喉,尽其肉”,都那么真切地呈现在孩子们的眼前,逗得孩子们哈哈大笑,并且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后面的教学及课文的背诵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现代化教育手段开启了学生的思维,为孩子们插上想象翅膀
思维是智力结构的核心,它表现为认识事物本质特征和内部规律过程中的概括、判断和推理。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可以给学生以思维上的启迪,触发学生思维的灵感,为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创造了条件,同时还会营造出一种愉悦、民主、平等、竞争的学习气氛。如:我在讲授教鲁迅先生的《雪》,学生由于受地域的限制,不能理解南方的雪是怎样的特点。我在课件中分别选择了南方的雪与北方雪的图片,学生一看就明白,增进了对文本的理解,有的同学还在议论着自己喜欢哪个地方的雪……这样,利用电教手段在教学中展示出一幅幅美的画面,给学生营造出一块想象的空间,让其想象飞起来。
三、现代化教育手段拓展学生的信息空间,促进与作者的沟通与交流
课文中的许多事物,由于年代久远,时空限制等,使得学生学习课文时,很难把握住作品的意境。利用多媒体能为阅读教学提供详实的背景资料,使学生依据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利用原有的认知结构中的相关经验同化当前学到的新知识,帮助学生较为深入而准确地理解阅读对象。如我在讲授弗兰西斯培根《论美》就充分地利用了电教手段。《论美》一课本是篇议论文,学生往往对此类的课文不感兴趣。我在课前配上优美的萨克斯曲,播放了一组图片:幽静的林间小路、美丽的荷塘、夕阳下的湖面、闻名于世的迎客松、美国白宫、中国四大美女、断臂的维纳斯、民族英雄岳飞……让学生先感受了不同形式的美,而后在通过课文的讲解使同学们认识到真正的美是内在美。在拓展部分我选择了当年的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中的四位给大家介绍,在课件上我插入了英雄的照片,并辅导文字介绍,同学通过教师动情的讲述,看着英雄的照片,如同与他们面对面的作了交流,此时学生才真正读懂了英国哲学家培根的深意。
四、现代化教育手段拓宽了课堂的容量,煅练了学生的能力
现代教育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不仅是教学手段、教学工具的更新,更是教学内容的扩展与改革,这就是现代教育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的另一方面,即现代教育技术作为教本的辅助内容与课本内容相融,扩大课本知识的外延。传统的教学,是以课本为中心,虽然也会涉及到课外知识,但由于时间、空间的限制,能够引导学生学的课外知识很有限。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后就不同了。互联网就像是一部百科全书,里面的知识有如海洋般的深遂宽广,与语文学科整合,可以拓宽语文学习的渠道,采集到广泛的知识,使学生的阅读面、知识面扩大,将课内学习与课外学习资源结合在一起,更好地学习语文。如,观看电视名牌节目,拓展学习领域。如中央电视台的百家讲坛、东方时空、新闻调查、焦点访谈、新闻周刊、世界周刊,还有每年举行的“动中国人物评选”等。这些栏目内容涉及文学、艺术、科学、时政等。学生喜欢观看,并能从中吸收营养,潜移默化地增长了知识,开阔了眼界,提升科学艺术素养,还能养成学生关心现实,关注生活的习惯,能使学生不出校门而知天下事。
当然,制作得再好的课件也不能代替课文讲解,设计得再完美的课件也能应付课堂上出现的突发事件,倘若课件成为“书本和黑板”的简单搬家,教师成为单纯的电脑操作员,只关注屏幕、鼠标、键盘,师生之间在特定情境中富有情感的交流就成为人和冰冷的机器之间毫无情趣的交流。这样“变质”的语文课堂又有何效率可言呢?。这就需要我们语文教师能以新的思考和创造性的劳动,去精心搜集选择适合教材内容的、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的电教媒体;选择适当的教学时机灵活运用电教手段,使语文课堂教学达到最佳效果。
参考文献
你有你的梦想,我有我的梦想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有的想做科学家,有的想做医生,有的想做老师,有的想做漫画家……
我,也常常问自己。我的梦想是什么?这个问题看似简单,但我却想了很久。一天,我终于知道了,我的梦想是帮别人实现梦想。
你可能会觉得这是一个天真幼稚的想法,也可能会觉得这是不可能实现的。这个梦想虽然离我很是遥远,但随着我的不断努力,它一定会向我一步一步地走近。
我想,插上梦想的翅膀,飞呀飞,飞到山区里,建一所小学让那些因为穷没有钱上学的山里娃,能够坐在斩新明亮的教室里上课,让他们能够学到知识,像城市里的孩子一样,好好学习天天向上;飞呀飞,飞到残疾朋友的身边,为失明的人,变出一双双明亮的眼睛,让他们也能看一看这五彩缤纷的世界。为聋哑人变出一个金嗓子一对亮耳朵,歌唱祖国幸福的生活。为身体残废的人装上健壮的四肢,和我们一样尽情的运动。我要把人们的所有痛苦变的无影无踪,把快乐充满人间。飞呀飞,飞到……
有英雄,就有坐在路边鼓掌的人。有梦想,就有帮助实现梦想的人。这是一个多棒的梦啊!
我的梦想,正是由一个个平凡而微小的梦想构筑起来的。这是一个很美的梦想,也是一个美梦。呵呵。
重庆永川区红旗小学六年级:李林蔚
相信自己具有发展潜力就是自信,自信是一个人对于自己能力和价值的自我认识和积极评价。
最优秀的孩子是掌握了学习方法而善于进行创造性学习的孩子。
优秀孩子的第一步是从读书开始的。
1、 读书是一个好习惯。
打开书不仅可以尽览古今中外的历史风云,可以漫游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可以了解纵观宇宙的浩瀚,也可以洞察不可见的微观粒子世界。因此,书籍是有限的人生了解无限世界的一种媒介和有效途径。
读书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
儿童的阅读能力与未来的学业成功密切相关。
读书的习惯需要培养。读书会成为孩子的一种习惯。
四年级是引导孩子养成独立阅读习惯的好时期。要想给孩子提供一条探索世界的捷径,家长应起良好的读书示范作用。
2、数学是未来学习的基础。
数学是科学的语言,是学习科学的基础。
数学是锻炼思维的体操。
科学研究法中的调查、猜想、证明和推理,都遵循数学研究的基本模式,所以数学是学习科学的基础。
小学数学学习的内容有:基本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数学交流和思维能力。
让科学为孩子的成长插上翅膀。
爱学习是一种良好的习惯,养成爱学习的习惯对于孩子将来的学业成功是非常重要的。
学习习惯包括:
持之以恒 守时惜时 劳逸结合 姿态端正 提前预习
专心听讲 爱提问题 及时改错 查询资料 仔细审题
爱好阅读 勤于动笔 认真书写 善于交流 勤于思考
动手做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