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企业税务风险防范

企业税务风险防范

时间:2023-05-31 09:12:2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企业税务风险防范,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企业税务风险防范

第1篇

一、当前时期下企业开展税务风险防范工作的现实意义

当前时期下,企业开展税务风险防范工作,对企业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价值。具体体现在如下两点:

(一)在税务风险防范的前提下为企业挽回必要的经济损失

现代企业积极构建税务风险防范策略,能够促进企业很好地对税务风险加以规避,并及时地发现企业税收管理过程中存在的相关问题,能够促进企业管理变得更加规范化以及合理化,从而使得企业税负水平显著下降,在为企业节约税收的同时,也为企业带来最大的经济效益。现代企业开展税务风险防范工作,能够很好地规避不必要的经济损失,且能够规避税务审计,能够促使企业的纳税风险防控变得更为规范、合理,让企业按照一定的法律法规纳税,从而大大降低了被税务机关处罚的风险性。

(二)税务风险防范能够促使企业的社会职能得以实现

现代企业经营本质上就是经济组织履行其社会职责的一个过程,一般而言,企业所负担的社会职责主要包括3个方面的内容:(1)基于信用形象,以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健康程度加以反映;(2)基于企业经营为企业职工职业发展提供相应的平台;(3)现代企业实际经营过程当中构建和谐的经济管理氛围。企业通过开展税务风险防范工作,能够有效地促使规避企业纳税风险,很好地维护了企业自身的纳税信用。此外,税务风险还可能会造成企业经济损失或者管理人员的变动和流失等。减少税务风险事件的发生概率,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企业相关管理人员工作的失误率显著降低,从而有效地消除了税务风险对企业管理人员所产生的不良影响,从而保证了企业的结构的稳定性,员工的饭碗也能够保持稳定。与此同时,开展税务风险防范工作,还能够营造积极的纳税氛围。

二、当前时期下现代企业税务风险分析

当前时期下,企业主要存在如下几个方面的税务风险:

(一)企业利润被人为操控引起税务风险的产生

根据相关资料可以得知,很多企业,尤其是对于大企业而言,为了进行再融资而发行了股票,对资产进行了重组,从而对实际的经营业绩加以瞒报,有效地规避了企业今后退市后所遇到的风险。甚至为了同市场炒作之间配合,会采取各类手段,例如:基于会计作虚假的报告,或者以关联交易的方式,有针对性地对企业各个时期经营利润加以调整,人为地对利益分配加以控制,从而使得潜在的税务风险产生。一般而言,企业会首先选择会计手段,这样产生的后果势必会导致企业的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受到损失,具体表现在企业账面收入真实度不足,成本从预算至结算过程也处于失真的状态。

(二)企业依法纳税意识非常薄弱

在企业实际发展过程当中,管理者一般会对生产、销售与研发等方面工作的关注与重视度较高,往往对依法纳税、税务风险防范等方面的工作完全忽略了。企业务必要开展依法纳税,然而在实际过程当中,企业为了促使自身的经济效益水平地显著提升,对国家的法律法规不管不顾,并未依法地承担纳税义务。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之下,会做出偷税以及漏税方面的不良行为,从而在很大程度上促使企业的税务风险水平显著增加。

(三)相关税务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水平低下

当前时期下,很大企业税务相关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普遍不高,对国家制定的相关税务方面的法律法规没有进行全面、深入地掌握。我国制定的税务相关法律法规复杂性较高,变幻多端,绝大多数税务相关工作人员并不能熟练地对税务相关业务加以掌握。由于大部分企业税务相关工作人员在税务方面的培训机会非常少,当出现税务上面的棘手的问题,他们就会显得束手无策,常常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此外,由于税务工作人员对国家制定的相关税法不能全面深入地掌握,不能充分地了解税收相关的政策,在实际过程当中就会出现很多方面的突出性问题。虽然企业在主观方面不存在偷税、漏税等现象的故意,然而在对相关税务业务进行办理过程当中,往往由于对相关税法地了解程度不够,从而导致偷税以及漏税等情况时常会出现,最终使得企业出现不同程度地经济损失。

(四)企业管理效力方面的风险

税务风险防范作为企业税务管理的一个重要的组成内容,其税务管理水平地高低又受到企业管理效力的决定。对于管理效力水平低下的企业而言,由于管理者疏于对可能存在的税务风险采取管理方面的举措,往往会存在额外的税负产生。与此同时,管理效力水平较低的企业也不能对税法的变更、税务政策变更对企业所产生的影响,出口退税率的调整对企业今后盈利预期所产生的的影响进行深入地剖析。所以说,企业税务管理无法及时地对企业的税务相关问题做出相应地调整,进而诱发严重的税务风险事件的产生。如:对于进出口贸易盈利方式的企业而言,务必要时刻对进出口税率的调整情况加以关注与了解,且对其中可能存在的税务风险进行详实地分析,根据所调整的进出口税率,来对税款款项加以预判。

三、当前时期下企业税务风险防范及化解对策

针对上述关于当前时期下企业税务风险方面的问题,现提出如下几个方面的风险防范及化解对策:

(一)构建税务风险管理体系

当前时期下,我国企业税务风险管理尚处于初始发展时期,有很大一部分企业均未专门地设置税务管理部门,一些个别的企业虽然构建了税务风险防范体系,然而却未能设置科学规范化的税务风险管控部门,从而使得税务风险管控系统也形同虚设。所以说,企业若要强化税务风险管控,那么就应该积极地构筑税务风险管控体系,以有效规避税务风险,确保企业税务工作能够有序、正常地运行。

(二)提高企业税务相关工作人员的素质水平

企业税务相关工作人员需要接受系统化地专业学习和培训,强化对其进行专业知识、税法、不同种类的税种申报与计算方法等方面的知识地学习与掌握。应该注意将企业税务相关工作人员进行分门别类,包括:税务总监、税务经理、中层税务经理以及税务操作员等方面的层级,并依据层级不同,相应地对税务风险管控方面的任务加以分配。对于职位高的工作人员,其所负责的范围越广,其工作任务也就越多。此外,办税工作人员应该养成良好的业务素养和道德情操,对涉税业务进行仔细地处理,以有效预防人为失误所导致的税务风险事件的产生。

(三)强化企业税务风险意识

企业还提高对税务风险分析评估报告的重视,从分析结果出发,对企业税务风险控制效益及成本进行考虑。在税务风险管理系统下,及时制定出有效的税务风险应对措施,在遇到不能接受的税务风险时,要第一时间使用相应措施加以解除。比如,不能对承担相关风险提供有吸引力的回报,或者是企业无法对该类风险进行控制,则要选择排除或回避。针对有可能发生的税务风险,企业要能够提前预测,并采取解决措施,将其遏制在萌芽阶段。

第2篇

随着我国的经济力量大力发展,促进企业的国内的各个企业与国际接轨日益频繁,带动着我国企业国际化的水平不断提升。企业管理中的内部控制和税务风险防范两方面是作为该管理系统中重要的环节,其中内部管理可以促进企业的管理水平提高,同时可以作为防范税务风险的前提,两个相结合,相辅相成,共同作用贯穿于企业内部管理,也是企业管理能力水平的体现。但是,就目前的市场发现,企业中内部控制的中关于税务风险防范的制度还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待解决,无法支持企业加强税务风险的管理需要。存在问题如企业中的税务风险是否有目的的针对,是否足够重视税务风险的防范,是否缺乏专业的知识去支持,总总的原因影响着,导致的后果就是给企业带来灾难。

二、企业中存在内部控制和税务风险防范的问题

(一)重视度不足

目前我国企业的正常经营中,有部分的企业并没有将内部控制与税务风险防范作为有计划性的安排,都是在紧急的情况下才会对内部控制与税务风险防范的实施临时政策,仅有少数的企业能提出内部控制与税务风险防范的目标,对于能将内部控制与税务风险防范制定出一套完整的制度,那可真是百里挑一了。就现在的企业而言,大多数都是注重生产及销售工作,因缺乏对内部控制与税务风险防范工作的意识,导致在企业中这项工作无法展开的原因。就比如说,在企业中对于员工为企业创造了节约成本的手段或是方式或是规范,但是企业没积极的响应员工的工作,去奖励或者表彰员工,促使了在今后的工作中员工对内部控制与税务风险防范的觉悟低迷,企业的做法无法带领员工的积极行为;再比如,在工作中,因员工的失职造成的浪费,企业没能及时的对这种行为给出惩罚。这样发展的后果就是无法顺利的开展企业内部控制与税务风险防范的工作,或者还存在部分片面的见解,认为企业的内部控制与税务风险防范仅仅是局限在偷税,漏税的行为上。

(二)企业内部控制与税务风险防范制度的不规范

通过调查发现,在众多的企业中发现,企业拥有自己的一套财务管理制度,其中就包含了内部控制与税务风险防范制度,但是极少有将其单独区分出来的企业,整理成完整的一套体系。虽然每年都会有审计工作,但是审计工作完后也没有加以整理,及时的制定成规范作为存档,以便企业在将来做参考使用。况且,在不少的中小企业中,这项内部控制与税务风险防范的制定非常的简单,或者都没有这个制定,这种企业可能考虑人工成本问题,都将内部控制与税务风险防范交给一个会计去完成,可见实行的难度是多么大,特别是在大型企业中,因为这项内部控制与税务风险防范工作考虑的事情就比较多,若是考虑不全将可能涉及到管理制度上的风险。可见,若是企业没有建立一个完整的内部控制与税务风险防范的制度,企业或早或晚将面临着巨大的危机。

(三)管理水平低

就我国目前的情势来分析,我国的企业中很少有专门去制定这个工作岗位,这项工作基本都是交给财务会计去兼职,在这项的管理控制上,单单财务的人员会因为水平的不足,导致企?I的管理水平及质量。而且,财务人员对于内部控制与税务风险防范的专业不够深入,无法根据企业目前的状况制度一套属于该企业对应的制度,促进企业的管理水平。还有是企业中工作时间较长的老员工,没有及时更新原来的知识,仅凭经验去理解处理问题,可能将会给企业的发展带来潜在的危机。

三、加强内部控制与税务风险防范的策略

(一)提高重视度

首要目的要转变管理层的的观念,内部控制与税务风险防范不是偷税漏税的行为,加强内部控制与税务风险防范管理不是给相关的管理部门送礼的观念。要培养该项工作的管理意识,意识作为行动的先要条件,只有让员工产生这项意识,才能在工作中选择正确的内部控制与税务风险防范行为。如何加强管理层人员的重视度,国家及政府可以采用培训的方式进行宣导教育,传导其重要性,从而影响管理层的观念,让管理层意识到提高了内部控制与税务风险防范的水平可以影响到企业的经济效益。如何提高内部控制与税务风险防范,要建立起相应的制度法则,明确好责任人的义务和职责,统筹企业的行为规范,响应国家的政策,为企业长远着想,整体的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二)加强制度的建立

管理制度建立后应将其实施起来,不同形同虚设,根据制度进行评估工作要及时,存在的问题反馈要及时,同时要自己审查自身的规范,为降低企业风险的目的着想。将这个思想传达至每个员工,将责任落实到每位员工头上,要求每一位员工都能有风险的意识,这样当企业遇到税务风险时我们可以追查原因。并且将每一次遇到的审计问题都应该整理成案,保存起来,以便今后的参考使用。有效的做到防范工作,同时遇到问题时,也能做到心里有数,这些都是降低企业风险的因素。

(三)提高水准

要加强企业的管理水平,首要条件是要加强对内部税务人员的专业知识教育。就我国的形式来分析,税务的法律变化见多,那么需要税务人员和管理层的自我学习,自我提升,制定一套属于自己学习方法,将新的法律结合起来形成一套科学的管理方式。同时公司应建立起一套完善的奖罚制度,对企业内部控制与税务风险防范有突出贡献的人员给予及时的奖励表彰,促进员工的积极性,从而培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促进企业的成长和赖以长远发展奠定牢固的基础。

第3篇

【关键词】 企业;税务风险;防范;控制;措施

税务风险是指企业在执行国家税收政策、计缴各项税金及纳税筹划过程中,由于政策执行不规范、税款计缴不准确等原因给企业带来的经济利益损失,轻者追缴滞纳金、罚款,重者甚至追究刑事责任。

企业税务风险主要来源于企业外部风险和企业内部风险。

所谓外部风险主要是指由于税收环境变化给企业带来的经济损失,包括税务执法风险和税收政策变化风险。税务执法风险首先源于税收制度的可伸缩性,因为许多税收制度客观上存在一定的弹性空间,有可能在对同一项税收政策的理解中,企业财务人员和税务执法人员持有不同的观点,往往在这种情况下税务执法人员掌握绝对的主动权,因为执法人员依据职业判断在税法弹性空间内拥有自由裁量权;其次,税务执法人员的业务素质不一,有可能面对同一项经济业务,不同的税务执法人员会给出不同的执法结果,从而造成企业经济利益的流失。税收政策变化风险主要是源于部分税收政策的限时性,税务立法部门为适应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和宏观经济调控,在某一特定时期会对某些行业、产品等给予特殊的税收优惠政策,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税收优惠政策会随之作出调整,包括优惠税率的调整、计税方法的改变甚至政策被取消,因此部分税收政策在长期内不具有可持续性。企业利用税收优惠政策进行纳税筹划在作出投资决策时必须综合平衡风险与收益,否则很可能带来损失。

所谓内部风险主要是指企业纳税管理运行机制不健全给企业造成的经济损失。例如,企业是否设立了专业的纳税管理部门,是否配备了高素质的纳税管理人员,是否制定了必要的纳税风险防范措施等,这些都是影响企业税务风险控制的重要因素。

对企业而言,外部风险是不可控风险,是企业无法操控的,只能通过某些手段加强防范;内部风险主要来源于企业内部,完全可以通过必要的管理措施予以有效控制。因此,企业应从以下几方面加强外部税务风险防范及内部税务风险控制。

一、建立诚信互动的税企沟通机制

通俗地说就是“搞好税企关系”。“搞好税企关系”不能歪曲地认为是采用不正当手段为企业谋取利益,而是要在遵守税法、依法纳税的前提下加强税企沟通与交流,建立和谐融洽的税企互动机制。一方面从政策咨询的角度,企业可以从税务管理部门了解到最新的税收政策及最佳的处理方式,并加以分析应用,在降低风险的同时,增加企业经济效益;另一方面,及时掌握税务检查发现的问题,在某些模糊或新生问题的处理上,结合企业实际情况,提出企业的观点和意见,以事实和充足的依据来取得税务部门的认可和支持,使企业损失降到最低。因此,建立“和谐税企”关系是企业防范外部风险的基本保障。

二、建立健全企业内部纳税管理运行机制

(一)建立专业的纳税管理部门

专业的纳税管理部门是企业加强纳税管理、防范和控制税务风险的基础。现代企业越来越呈现出多元化和集团化发展趋势,涉及到的经济业务日趋复杂,纳税管理难度也在日渐增加。就税务核算而言,每一项经济业务都涉及一项甚至多项税务处理,签订经济合同时涉及到印花税,销售实现时涉及到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如果是进出口业务还涉及到关税甚至双边税收协定等内容;就沟通协调而言,对内,每一项经济业务又涉及到企业内部生产、营销等部门;对外,不同的税种又涉及国税和地税等不同的税务监管部门。因此,专业的纳税管理部门是企业财务管理组织机构中一个重要的支点,纷繁复杂税种的统一核算管理,内外部业务部门及税务监管机构的统一沟通协调,能够促进企业纳税管理高效、稳步运行。

(二)建立职责清晰、分工明确的纳税管理体系

职责清晰、分工明确的纳税管理体系是企业顺利开展纳税管理工作的前提和保障。所谓职责清晰、分工明确就是要保证岗位设置合理、职责划分清晰、工作目标明确。企业可以依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设置税政研究、国地税管理等岗位,尽可能使税务管理工作和企业生产经营有机融合,确保纳税管理体系高效运行。

(三)组建高素质的纳税管理团队

高素质的纳税管理团队是企业加强纳税管理,防范和控制税务风险的核心。税务管理工作的特点是税收政策层次多、数量大、变化频繁,企业税务管理人员必须始终走在税务管理领域的最前沿,在精通企业会计准则的基础上必须时时更新自己的税收法规知识库,落后一步就可能给企业带来经济损失。例如企业税务管理工作未能及时有效衔接最新的税收法规,就有可能给企业造成偷税、漏税的经济行为,也可能使企业能够享受的税收优惠未能及时享受,给企业带来间接的经济损失。同时,税务管理人员必须深入研究每一项税收政策,准确掌握税收政策规范的经济业务内容和范围,面对复杂的经济业务,准确运用相应的税收政策进行税务处理,避免由于政策选择不准确给企业带来纳税风险。因此,建立一支综合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纳税管理团队可以有效避免税收政策变化风险和税收政策选择风险。

(四)制定必要的纳税管理制度

定期的纳税健康检查制度。定期的纳税健康检查可以及时发现和消除隐藏在过去经济事项中的纳税风险。企业应该致力于建立一种健全的纳税健康检查制度,定期组织开展全面纳税自查,序时查找企业涉税业务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制定整改措施,消除隐藏在过去经济活动中的税务风险,从源头上加强税务风险防范。有条件的企业可以聘请有资质的税务中介机构一起开展纳税检查,建立规避纳税风险的长效机制。

定期的纳税分析、报告制度。定期的纳税分析、报告制度可以序时掌握企业纳税变化动态,及时发现纳税异常,促进企业纳税管理工作质量的提升。通过纵向分析,动态掌握企业历史纳税变化情况,找出影响税负变化的异常因素,促使企业持续改善纳税管理工作;通过横向对比分析,准确为自身在同行业中的纳税管理水平进行定位,找出差距,拓展自身的纳税筹划面和节税点,促使自身纳税管理水平得以持续提升,同时实现利用税务管理手段增创企业效益的目标。

税务政策宣传的责任与义务制度。企业纳税风险防范与控制不仅仅是企业财务人员的职责,同时也是企业每名员工的职责。例如:虽然企业负有代扣代缴员工个人所得税的义务,但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人不是企业,而是企业每名员工。因此,加强个人所得税管理必须增强全员纳税意识。再者,企业纳税管理人员不可能参与到企业经济活动的各个环节,部分经济活动的涉税环节就需要其它业务主管人员严格把关,例如:企业在签订经济合同时,合同中的经济行为应该缴纳增值税还是营业税,签订合同的人员必须有一个明确的概念,如果税种在合同条款中签订错误,很可能给企业带来经济损失。因此,企业纳税管理部门必须是多元化税收政策宣传载体,必须加大相关税收法规的宣传力度,使相关人员对税收政策保持高度的敏感性和警觉性,从根源上加强税务风险控制。

三、合理、合法开展纳税筹划

纳税筹划是企业减少纳税支出,增加经济效益的一种重要手段。所谓纳税筹划是指企业在遵守税法的前提下,利用税收制度存在的弹性空间,通过企业组织形式的存在方式或者通过会计核算方法的选择等手段,合理、合法地进行节税和避税。

首先,国家制定税收制度要面对各种行业和纳税人,税收制度相对固定的同时在客观上都留有一定的弹性空间。合理利用税收制度存在的弹性空间进行纳税筹划是企业节税增效的一种有效手段。例如:企业所得税税收优惠中规定,企业可以加速折旧的固定资产包括:1.由于技术进步,产品更新换代较快的固定资产;2.常年处于强震动、高腐蚀状态的固定资产。虽然税法中规定了可以加速折旧的固定资产范围,但是并没有硬性的技术指标来衡量什么是技术进步、产品更新换代较快的固定资产,哪些状态的固定资产才算是强震动和高腐蚀。因此,判断是否属于上述状态的固定资产,只要在不违背税收制度基本原则的情况下,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技术部门的职业判断;只要能够有效证明固定资产符合税收制度固定资产的运行状态,这些固定资产便可以享受加速折旧的税收优惠。

其次,企业通过选择自身组织形式的存在方式也是合理避税的有效手段。新企业所得税法以法人为独立的纳税主体,根据跨省市总分机构企业所得税的缴税办法规定,企业跨省设立的不具有法人资格的企业需要与总机构汇总缴纳企业所得税。根据上述税收制度规定,企业跨省组建分支企业的时候可以合理选择自身组织形式来达到避税的目的。例如:A企业(总机构)当年实现利润总额1 000万元,A企业跨省组建的B企业当年亏损400万元,如果B企业以独立的法人组织形式存在,在不考虑其它纳税调整事项的情况下,A企业当年需要缴纳企业所得税250万元,B企业当年利润亏损400万元在以后5个纳税年度进行弥补;如果B企业以A企业的一个分支机构的组织形式存在,那么B企业可以和A企业汇总缴纳企业所得税,A企业当年只需缴纳企业所得税150万元。由于B企业的组织形式不同,当年所得税纳税支出相差100万元,因此,企业在跨省组建分支企业的时候通过合理安排可以有效达到节税、避税的目的。

另外,会计核算方法存在的多样性选择,也为纳税筹划提供了重要技术手段。会计准则与税收法规之间,尤其与所得税法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会计核算资料是许多税种确定应纳税额的基础,在计算纳税人的应纳税所得额时,税法没有明确规定的,一般适用会计准则的规则和方法。但是,在会计核算中,存在着大量的职业判断行为,不同的职业判断会选择不同的会计方法,形成不同的计税依据,从而影响到纳税人的税收负担。例如:企业所得税法中对固定资产规定了最低折旧年限,因此,企业在确定固定资产的会计折旧年限时可以尽可能采用税法规定的最低折旧年限,从而达到节税的目的。

总之,依法纳税、诚信纳税是企业纳税管理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建立健全的税务风险防范与控制体系是企业依法纳税、诚信纳税的基本保障。每个企业都应该建立满足自身管理需求的内部纳税管理运行机制,促进企业在良好的经营环境中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马黎.纳税筹划在财务管理中的集成化应用研究[J].北京化工大学,2007.

第4篇

关键词:建安企业 税务风险 防范与管控

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的目标是在防范税务风险的同时为企业创造最大利润。随着我国税收制度的不断完善,面对当前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市场经济的竞争环境,建安大型企业如何进行税务风险管理,以期达到最大限度地降低税收成本,提高效益的目的,就成为摆在企业各级领导及财务人员面前的一件大事。建安大型企业税务管理面临的突出矛盾是,一方面大型建安企业组织结构庞大,经营业务多样,经营活动复杂,管理难度大;另一方面税务管理力量相对薄弱,管理资源缺乏,管理环节滞后。目前许多大型建安企业还没有建立起有效的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体系,一些企业尽管在不同程度上建立了内部控制或风险管理制度,但都偏重财务报表目标,而不太重视涉税合规目标。《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及《企业内部控制规范》,重点关注的也是企业经营目标和财务报告方面的目标,税务合规方面的内容比较缺乏或单薄。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有新的思路和新的方法。而建安大型企业点多面广,税务风险防范与管控的任务异常复杂而艰巨。

一、当前大型建安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现状及分析

1.建安企业产品施工的特殊性给建安企业税务风险管理带来难度

建安企业具有经营分布点多、面广,在其提供劳务和建造产品上具有跨区域、工程项目周期长和成本核算程序复杂,各施工地纳税环境差异大,税务风险管理难度高。多数大型建安企业跨省、跨国经营,企业需要面对世界各地层级不同的税务机关及国外税制的管束。而不同管辖区域的税务机关对税法关于建安企业政策规定的理解和执行差异很大,这就额外增加了建安企业担负税务风险的系数,给企业内部税务风险管理带来难度。

2.税收行政执法不规范以及税企信息沟通不及时,不可避免地增加建安企业的涉税风险

税收政策执行偏差的可能性在我国是客观存在的,这就大大增加了企业的税务风险。国家对建安企业外地施工实行施工地和注册地税务机关双重管理的税收政策,各地方税务局都采取“以票管税”、强化税源管理等征管措施,导致企业执行难度大,税企争端多。南京、广州等地方税务局按建安企业营业收入的1%加征个人所得税;四川等地方税务局按2%预征企业所得税,以解决机构所在地和施工地主管税务机关对外出经营建筑企业争抢所得税或都不管所得税的问题。这就要求建安企业每到一地施工都应事前到机构所在地和施工地的地方税务机关详细了解相关的税收管理政策,以减少税务风险。

3.大型建安企业的税务风险通常与做假账或者简单的账面差错关系不大,主要来源于企业管理层的纳税意识和观念不够正确,相关内部风险防范制度缺失或不够健全,经营目标和经营环境异常压力等诸多方面

在施工企业的各项经营活动中,从投标决策开始到竣工结算很容易忽视税务因素,加上施工企业层层转包分包,对项目管理的税务风险意识又比较淡薄,这样就可能增加涉税风险。建安企业是完全市场竞争下的微利企业,我公司一年完成了近30亿的施工产值,完成的营业利润也只有近2500万元, 仅占施工产值的8.3%。如果因税务风险意识淡薄导致税务稽查处罚,企业的税务风险很容易转化为直接利益损失,这样不仅会吞噬企业利润,阻碍商业目标的实现,还会给企业形象带来负面影响。

4.建安企业税务管理力量相对薄弱,管理资源缺乏,管理环节滞后,企业税务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有待提高

大型建安企业点多面广,有的只是在总部设置专门的税务管理机构,有的甚至连总部都没有专门的税务管理机构,只是象征性地配置了税务管理岗位。各个施工地点更谈不上配置专门的税务管理人员,相关的税务管理工作一般都由各项目经理部或分公司财务人员兼任,他们面对我国税法及其相关法规的不断变化,缺少涉税辅导及税法后续教育,对税法的理解、认同和把握有一定的偏差,这从某种意义上说也在增加企业的税收负担。

二、大型建安企业防范税务风险的管控应对措施

1.提高对税务风险管理的认识,加强税务风险管理文化建设

企业应倡导合法纳税、诚信纳税的税务风险管理理念,按照《征管法》及其《实施细则》规定,办理税务登记,准确计算税金,按时申报、足额缴纳税款,规范纳税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在企业内部营造税务风险管理环境,增强员工的税务风险管理意识,将税务风险管理的工作成效与相关人员的业绩考核相结合,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并把税务风险管理制度与企业的其他内部风险控制和管理制度结合起来,将其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一个重

要组成部分,形成全面有效的企业内部风险管理体系。企业的税务风险管理与防范是一个系统的工程,构建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的长效机制建立税务风险管理机制,把税务风险管理意识融入到企业的战略管理过程中,以形成既拥有风险管理防御能力,又有战略管理规划,使税务风险管理和战略管理有效地融合。税务风险管理由企业管理层负责督导并参与决策,管理层应将防范和控制税务风险作为企业经营的一项重要内容,促进企业内部管理与外部监管的有效互动。

2.管理环节前移,变事后管理为事前管理和事中监督,提前发现和预防税务风险,做好日常风险处置预案

税务风险管理是公司税务管理的基本和首要任务。加强对建安企业各项目经理部或分公司税务风险因素的识别和应对,重在事前防范,做好“曲突徙薪”式的工作,这不仅有利于控制风险,也为公司经营提供了通过税务筹划创造价值的可能性和空间。建安企业应全面、系统、持续地收集内部和外部以及各施工地点的相关信息,查找企业经营活动及其业务流程中的税务风险、分析和描述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条件,评估风险对企业实现税务管理目标的影响程度,从而确定风险管理的优先顺序和策略。对于监控和分析到的风险,应仔细分析原因并加以解决。这是一项长期的日常性工作,要实行动态管理。可根据需要在各项目经理部或分公司设立税务管理岗位。

3.强化企业信息管理建设,制定税务风险管理控制流程,明确风险控制点

企业应建立税务风险管理的信息与沟通制度,明确税务相关信息的收集、处理和传递程序;建立和完善税法的收集和更新系统,及时汇编本企业适用的税法并定期更新;企业应根据业务特点和成本效益原则,将信息技术应用于税务风险管理的各项工作,建立涵盖风险管理基本流程和内部控制系统各环节的风险管理信息系统。企业可以利用计算机系统和网络技术建立内、外部及各施工地点的信息管理系统,有效的信息系统能确保企业内、外部及各施工地点信息通畅,能确保企业税务管理部门与其他部门、企业税务部门与企业管理层的沟通和反馈,发现税务风险先兆和实际问题均能得到及时的关注和妥善的处理。企业内部完整的制度体系是企业防范税务风险的基础。企业内部管理制度是否健全、是否合理与科学,从根本上制约着企业防范税务风险的程度。如果企业缺乏完整系统的内部管理制度,就不能从源头上控制防范税务风险,也就无法有效地提高防范税务风险的效益。大型建安企业应结合内控管理体系建设,不断完善企业税务风险管理制度。一是加强内部控制,即“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制约和监督”;二是“利用计算机系统和网络技术,对具有重复性、规律性的涉税事项进行自动控制”;三是制度流程不是一成不变的,建安公司业务和税收规定都是不断变化的,制度流程也要及时进行修订完善。

     4.配备专业的税务人员

由于税务管理的专业性、政策性和复杂性,税务管理工作对人员的素质和能力要求较高,配备合理的岗位和人员,是公司有效管理税务风险的必要条件,要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企业应定期对负责涉税业务的员工进行培训,不断提高其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一般来说,税务管理人员首先需要深刻理解税收法规,这是最基本的专业能力;其次要熟悉建安企业财务、会计处理,因为纳税处理基本以会计处理为基础;最后,还要熟悉建安企业业务以及整体经营战略,不熟悉业务就无法深刻理解某些相关的税收规定, 不把握经营战略则难以发挥税务的事前筹划、规划作用。另外,这些人员还必须具有很强的学习能力,税收政策不断变动,要求税务管理人员不断提高学习、思考和研究的能力,确切说税务管理部门要成为“学习型部门”。

5.利用纳税评估降低税务风险

纳税评估是由税务机关运用数据信息比对分析的方法,对纳税人报送纳税申报资料及提供的相关涉税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合法性进行系统的综合分析评定、核实,从而做出定性、定量判断,进一步对纳税人实施管理和服务的行为。目前很多企业及其财务人员缺乏税务风险防范意识和能力,因不熟悉税法规定或无意之失而造成的税收违法行为时有发生,从而导致企业被税务违法处罚风险增大。因此企业应借鉴税务机关的纳税评估方法,通过分析财务部门各月、季、年申报和上缴的税款情况,财务报表和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主附表之间的逻辑关系等方面的情况,进行内部自检。从故意税务违法风险、非故意行为导致结果违法的税务风险、税收政策调整或主管税务机关责任带来的税务风险、客观上少缴税款的无责任税务风险等方面,采取手工和计算机软件相结合的办法,深入开展宏观税负分析活动。充分利用纳税评估活动,详细剖析容易形成税务违法风险的不同风险点,分别采取相应措施,降低企业纳税风险。

6.建立良好的税企关系,进行有效的信息沟通

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 税收具有财

政收入职能和经济调控职能。政府为了鼓励纳税人按自己的意图行事, 已经把实施税收差别政策作为调整产业结构, 扩大就业机会, 刺激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手段。由于我国人多面广,国家的宏观税收政策具有较大的弹性空间,对政策法规的不同理解及地域差异造成了各地的税收征管模式各不相同,各地税务执法机关也就拥有了一定的自由裁量权。因此, 企业要注重对税务机关工作程序的了解, 加强联系和沟通, 争取在税法的理解上与税务机关取得一致, 特别在某些模糊和新生事物上的处理得到税务机关的认可,减少涉税风险。

7.加强税收法规学习,准确把握税收政策

我国税制建设还不完善,税收政策变化较快,许多税收优惠政策具有一定的时效性和区域性,这就要求企业在准确把握现行税收政策精神的同时关注税收优惠政策对企业经营效益的影响。通过税收政策的学习,掌握税收法律政策变动的情况,审时度势,用足用准国家税收政策,降低不必要的纳税成本和其他成本。综上所述,大型建安企业产品施工的特殊性决定了税务风险控制的艰巨性,企业管理层应充分认识到建安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的重要性,不断增强员工的税务风险管理意识,对税务风险进行科学合理的控制,使企业随着税务风险管理体系的不断完善,在防范税务风险的同时降低企业整体风险,从根本上解决税务风险问题,从而降低纳税遵从成本,为企业创造最大利润。

参考文献:

[1]刘芳,高雅杰,新形势下建安施工企业税务风险,价值工程,2010,(1)

[2]梁露松,企业税务风险防范,企业税务,2010,(6)

第5篇

关键词:税法遵从原则;税务风险;内部控制

市场经济水平不断提高,加剧各个行业之间竞争。企业为了能够在市场竞争中占据稳定地位,做好内控管理工作是非常必要的。通过加强内控管理,调整治理结构,建立完善管理体系,减少不必要风险的问题出现。现阶段,随着我国税法政策不断完善,税务监管力度加大及征管方式越来越科学,企业税务风险管理势必是企业经营发展中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将税务风险融入企业内控活动中,严格按照税法遵从原则,建立完善的税务风险内部控制体系,规避偷税漏税行为,为企业长效发展保驾护航。

一、税法遵从原则下加强税务风险内部控制的意义

从目前情况来看,我国大部分企业在经营发展中,比较注重财务风险、经营风险,对税务风险关注力度低,部分企业在税务部门发现偷税漏税之前,普遍认为自己严格按照税法要求纳税就不会产生税务风险,没有构建税务相关的内部控制体系。在风险管理上,划分为事前预测、事中控制、事后考核,当前多数企业和税务部门工作重点放在事后风险核查,忽视了事前的风险防范,实际上事前预测和事中控制更需要在企业及税务部门一同努力下完成。随着大数据信息时代来临,税务部门征管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企业传统管理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税务风险管理要求。企业为了稳定经营,应结合时展,加强税务管理,严格按照税法要求进行纳税,做好税务风险内控管理工作,通过降低税务风险,增强企业综合竞争实力,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

二、导致税务风险出现的原因

(一)企业内在“人”的因素

当前,部分企业在经营发展中,企业领导比较注重经济效益,忽略税务管理,税务风险防范意识薄弱。在纳税上,为了减少企业纳税成本,会想方设法钻法律空子。与此同时,企业税务人员专业水平和综合素养将会给企业税务风险带来直接影响,如果企业现有税务人员自身专业水平不强,对国家的税法了解不全面,无法科学使用税收政策,将会让企业面临偷税漏税的危机,从而引发税务风险。

(二)缺乏完善的内控体系

通常情况下,导致税务风险出现的原因主要是由于缺乏完善的内控体系,怎样才能利用内部控制降低税务风险发生,关键在于对导致税务风险出现的原因进行全方位分析,并着重于改善企业现有的经营管理体系。然而从目前情况来看,部分企业对税务风险防范必要性了解不全面,没有结合税务风险管理要求,构建完善的内部控制管理体系,无法对税务风险进行预测和控制,给企业经营发展造成影响。

(三)税务风险监督管理不到位

从税务风险角度来说,多数企业领导将此项工作全权交由财务部门负责,企业对税务活动没有进行追踪和监管,缺乏完善的监管体系,没有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和奖罚制度,严重打消财务人员追求税务工作尽善尽美的积极性,财务人员在处理税务过程中,只会对一些简单税务问题进行处理,缺乏对税务政策和税法内容的探究,导致企业采用的税收策略甚至编制的税务筹划方案不科学,容易面临涉税问题。

三、税法遵从原则下的税务风险内部控制体系构建对策

(一)优化税务风险控制环境

企业为了防范税务风险,除了要创建良好的管理环境之外,管理层思想态度将会直接影响税务风险管理效果。企业管理者对风险责任意识将决定企业层面税务风险控制实施效果,并且需要在企业税务风险内控组织结构中将企业战略发展目标融入其中,从管理层到基层由上至下严格按照税法遵从原则纳税,做好税务筹划工作,防范税务风险。与此同时,利用企业业务空闲期,组织开展各种培训工作,加强对财务人员、税务人员,甚至是各业务经办人员进行理念的输入和专业指导,做到人人了解和理解税法,合力在企业内部创建良好的税务风险内控环境。针对企业来说,需要把税务工作同企业财务部门相互分离,即便这样会增加企业经济开支,但是会对税务独立性进行合理安排,同时企业适当引进更为专业人员对企业税务进行筹划与管理,制定详细的税务风险防范对策,科学设定岗位职责,保证各个部门相互监督与管理,尽量减少不必要问题出现,促进企业税务活动的合理性和合法性。

(二)完善内部控制体系

首先,加强税务风险内部控制体系构建,明确各岗位工作职责,将其渗透到企业经营生产活动中。在实际工作中,建议高层直接领导,成立专业的税务风险控制管理团队,由高层领导担任组长,对下属工作进行追踪管理,将财务部门、人事部门、经营部门、销售部门、税务部门等工作职责科学划分,定期汇报各部门工作情况,凡是涉及税务业务的部门,应该重点汇报,将企业税务情况制定详细的风险评估报告,由以上部门一同分析具体业务的性质,对业务的涉税内容做好定性,制定风险防范对策,以备不时之需。其次,以上涉及税务业务的部门,还须定期对企业税务情况进行汇总,总结其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改进,保证纳税工作的有序进行。除此之外,企业在开展纳税活动时,需要针对的税目类型从税法遵从原则入手制定详细的纳税筹划方案,对纳税类型、纳税指标、纳税流程进行具体划分,编制税务操作手册,让企业税务人员可以根据流程进行统一规范处理。而且,加强不同时段税收政策的收集和分析,并与当地税务部门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以期对税收政策的理解趋于一致,以此指导企业具体业务的操作模式,更好地遵从税收政策要求。最后,完善税务风险防范体系,加强企业危机分析。企业处于一个形势多变的大环境中,与各种各样的他方企业打交道,非主观的涉税风险不可避免,在企业面临危机过程中,应该保持冷静,分析危机产生原因,采取补救措施。企业可以邀请税收中介部门参与其中,企业处理税务事宜,并且企业需要表明自身态度,并非故意为之,争取得到税务部门的理解。在税务部门没有将问题全面处理的情况下,企业可以寻求律师帮助,为企业税务争议进行专业分析和指导,减少不必要的经济损失。[2]

(三)加强税务风险控制

首先,加强税务风险预警体系建设,强化税务风险分析和应对。税务风险预警体系对企业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完善的预警体系,能够把税务风险控制在合理范畴内,结合以往的税务风险防控经验,分析税务风险产生原因,并对某一种类型的税务风险进行预测,这也就是税务风险预警体系。根据风险预警体系提供的信息,也可以对税务风险进行监控,及时采取防范措施,降低风险给企业带来的不良影响。企业可以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大企业税收管理司《税收风险分析应对指引》,以企业采购环节、生产环节、销售环节、储运环节、资产管理环节、投资环节、特殊事项及其他一般风险和重点风险为着眼点,进行风险预警制定及风险防范计划,如果发生紧急状况,及时启动应急方案,降低对其造成的经济损失。其次,注重涉税合同的层级评审控制,加强涉税文件执行管理。对于涉税合同,在签署合同之前,需要由专业税务人员对合同内容进行审核,层层把关,针对涉税法规、时间、发票、数额等内容进行审核,以期将涉税合同中税务风险降至最低。加强涉税文件执行管理,业务经办人员理应保持高度税务风险防范意识,注重涉税文件编制,使用精准的词汇,杜绝关键条款的歧义产生。最后,加强税务风险转移。企业可以和税务中介部门合作,在税务中介部门过程中,如果是因为事项引发的税务风险,可以适当减免企业部分责任,从而做到税务风险转移。在企业面对比较棘手的业务时,尤其是在税法政策要求不具体的情况下,需要向专业税务事务所或者会计师事务所寻求帮助。由更专业的人士帮助企业顺利完成纳税筹划工作,节约税务成本,减少税务风险问题出现。

(四)强化税务风险监督

为了防范税务风险,企业可以在内部成立专业的税务管理团队,并安排其对企业涉税业务进行追踪监管。在税务管理团队成立过程中,组长主要由企业高层人员担任,成员包含了财务人员、法务人员、税务人员、审计人员等。内部审计工作需要由专业审计部门负责,对财务核算部门负责的各项纳税情况进行监督管理。税务管理团队对整个企业税务风险内部控制情况进行综合评估,一般性事件则由财务核算部门直接处理,如果是重大事件,需要在税务管理团队配合下,制定详细的专题报告,将其反馈给上级部门,在上级部门审核后决定。企业内部审计部门,需要适当增加税务风险监管岗位,从工作体系、工作经费、专业的工作人员等方面提供有力保障。

四、结语

总而言之,税务风险将会给企业经营发展带来直接影响,好的税务管理体系,不仅有利于控制企业和涉税风险,而且有利于企业合理节约纳税成本。从目前情况来看,各个企业应该对税务风险防范工作高度重视,要求企业严格按照税法遵从原则,制定完善的税务风险内部控制体系,加强税务风险评估机制建设,对企业各具体项业务要有充分了解,从源头做起,采取有效的风险防范措施,降低税务风险发生概率,保证企业稳定运行。

参考文献

[1]易新波.内控视角下的企业税务风险管理分析[J].纳税,2019(4).

第6篇

关键词:新能源发电企业;税务风险;防范措施;具体分析

随着节能减排政策的落实以及绿色经济发展理念的不断深入,国家加大了对新能源企业的扶持力度,旨在优化我国的能源产业结构,改善生态环境污染状况,降低污染物的排放,从而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由于市场经济制度以及法律体系的不断完善,各级税务机关也都加强了新能源发电企业的税务管理工作,对发电企业涉及的巨大税款金额进行管理。这也需要新能源发电企业提高自身的税务管理水平以及法律应用意识,严格按照税法的相关规定进行纳税缴税以及合理避税,建立起规范的会计审查体系以及税务处理部门,解决企业税务管理中的不足之处,提高企业的税务抗风险能力。本文就新能源发电企业税务风险识别及防范措施进行探究。

一、新能源发电企业税务风险的含义

近年来,我国的经济飞速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这一切都是建立在资源能源高度消耗以及生态环境污染破坏的基础上的,为了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降低环境污染和生态环境的破坏,实现节能减排的战略目标,国家大力支持新能源发电企业,旨在优化我国的能源结构,改善生态环境污染的状况。这就使得新能源发电企业的规模不断扩大,数量呈直线上升,也加剧了新能源发电企业之间的竞争,个别企业为了保持企业自身的竞争优势,提高企业的经济收益,做出了偷税、漏税的行为,一般而言,企业税务风险就是指企业涉税行为没有正确的遵守税法的规定,导致企业未来利益的可能损失。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企业的纳税行为不符合税收法规,未缴纳或少纳应纳税款,导致补罚税款、加收滞纳金以及声誉损害等风险;其二是企业生产经营的行为不能准确适用于税法,没有充分利用相关的优惠政策,多缴税款增加了企业的支出,降低了企业的经济收益。

二、增强企业税务风险防范的重要意义

税务风险的种类繁多,给企业带来的影响是全方位的,企业应当对税务风险进行合理预测、评估、规避和化解,加强对税务风险的管控。1.积极进行税务风险防范,有利于企业决策的科学性。及时发现企业税收管理中的问题有利于企业投资决策、财务决策的科学性,并为组织设立形式提供参考,合法降低企业的税负,在节省企业税收的同时提高企业得经济效益。2.积极开展税务风险防范,有利于减少不必要的成本支出。由于不遵守税法的相关规定而遭受税务机关的处罚增加了企业的成本支出,也是企业税务风险中最主要的一种,积极开展企业的税务风险防范,有利于企业严格规范税务加纳行为,并充分利用优惠的税收政策,从而减少不必要的成本支出。3.积极防范税务风险,有利于避免不必要的企业信誉损失。税务风险的出现不但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增加不必要的成本支出,同时会影响企业的良好信誉和声誉建立,一旦企业被税务机关认定为偷税漏税,就会对企业的商业信誉造成极其恶劣的影响,损害企业的商业形象,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4.积极的税务风险防范,有利于避免企业优惠资格的丧失。通过积极的税务风险防范,可以避免企业相关人员收到刑事处罚以及企业一般纳税人资格与开票资格和税收优惠政策享受资格的丧失。

三、新能源发电企业中主要税种存在的税务风险

市场经济体系的完善推动了企业管理结构的调整和完善,尤其是新能源发电企业,经济成本核算在营改增后更为简便,主要涉及的税种包括增值税及附加税、企业所得税、房产税、土地使用税、耕地占用税、契税、印花税、个人所得税,而主要可能涉及税务潜在风险的税种主要是增值税及附加费、企业所得税、房产税、土地使用税、耕地占用税。1.增值税以及附加税。增值税和附加税主要是对基建项目而言,原有的税收政策使得建筑安装发票不可抵扣,而在将建筑安装业内纳入营改增范围后新旧项目交替,简易征收与一般征收方式的选择直接影响到了投资成本的高低进而影响到企业的经营利润,在营改增政策下加强增值税专用发票管理,增加进项税务抵扣便是主要的涉税风险。2.企业所得税。随着营改增政策的不断深入,企业的投资成本较之以往明显下降,如何选择三免三减半税收优惠政策的享受年份,就直接关系到企业所得税税负承担。不仅如此,新能源发电企业大多采用不同地区成立不同法人单位进行新项目建设,为了降低生产成本,不同法人单位之间的资源调配打破了原有人事的归属,甚至于有些单位在新建期间可以不设置管理人员,无工资薪金支出,这就涉及同一控制下关联劳务交易问题,这些都是潜在税务风险。3.房产税。新能源发电企业的经济效益主要依靠于电量销售,即通过发电企业规模扩大以及项目建设的数量增多,以投资开发新项目作为发展的主要途径,建设周期通常在1-2年,即可进行预转固处理,由于预转固是打包计入一项总资产,涉及房产税的房屋建筑物,未单独列示,如何确定房屋建筑物价值是为涉税风险之一。4.土地使用税。新能源发电企业的主要受益在于电量销售,通过开发和建设新项目,通常而言电力企业基础设施规模较大,占地面积较广,土地使用的税务便是主要的纳税种类,土地使用的面积也是土地使用税确定的标准,也是涉税风险之一。5.契税。契税是指不动产(土地、房屋)产权发生转移变动时,就当事人所订契约按产价的一定比例向新业主(产权承受人)征收的一次性税收。新能源发电企业获取土地使用证书的前提条件便是缴纳契税,缴纳的实践以及计算依旧的确定都是税务风险的主要涉及内容。

四、新能源发电企业税务风险的防范和应对措施

1.加强新能源发电企业成本的管控,规范纳税流程。随着市场经济体系的不断完善,新能源发电企业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企业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和紧张,为了保持自身的市场竞争优势,规避税务风险,各企业纷纷加强了工程造价的预算和进度管理,选择对企业最有利的纳税方式,同时严格规范税务管理流程,对增值税发票的管理要尽可能的取得专用发票,扩大抵扣金额,同时也要加强增值税电子发票的管理,设置台账,避免电子发票重复入账。2.严格控制企业所得税流程。除按照实际的各项成本费用外,对于共享和借用的人员、车辆以及各项支出,按照以下原则进行核算:按照人员归属单位发放工资、薪酬及列支其他支出,如出现一个法人单位代管另一法人单位建设项目情况,可以采用签订代管协议,支付管理费方式,而人员所有费用由原单位承担,既可以解决被代管单位企业所得税税前抵扣问题,也可以解决人员费用承担问题;车辆使用也可以采用同等方式,签订租赁协议,车辆各项支出由原单位承担,而被代管单位以支出租赁费方式支付车辆费用。3.房产税的风险防范,可以借助造价部门及中介造价机构测算房屋建筑物价值,作为缴纳房产税依据。4.土地使用税的风险防范,按照土地使用证核发面积,落实好所属地区分类既定单位税额,计缴土地使用税。5.契税风险防范,契税缴纳时间应为土地出让金缴纳后,纳税人依法办理土地、房屋权属变更登记手续之前,企业可以安排好时间点,如可以在办理土地使用证前计算缴纳即可,避免资金垫付降低资金成本;另外,契税计税依据为土地出让金、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地上附着物及青苗补偿费、拆迁补偿费、市政建设配套费等承受者应支付的货币、实物、无形资产及其他经济利益,企业应按照规定准确确定计税依据缴纳契税,避免少缴多缴情况发生,尤其是划拨取得土地,无论其是否缴纳相应补偿费,由于土地权属不发生变更,均不应缴纳土地使用税。

第7篇

自20__年以来,湖北省武汉市地税局按照税源专业化管理改革的总体思路,结合武汉地税工作实际,将风险防范贯穿专业化管理改革的始终,从优化资源配置入手,以风险识别为基础,以风险推送为纽带,以风险应对为重点,依托信息化支撑,通过成立税收风险防范指挥中心,市、区两级实体运作,分级分类税源管理,前置所有涉税事项,变管户为管事,依托税收情报加强税收风险管理,提高了税收风险的预警、应对和处置能力,取得了积极成效。

以风险识别为基础,搭建平台、建立机制、风险分级,实现风险应对的最优化

我国目前的税收风险防范尚处于起步阶段,但发展迅速。国家税务总局在“十二五”规划中已经明确把加强税收风险管理作为税收管理的主要发展方向之一,“以科学的风险管理理论为基础,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持的税收风险管理,可以进一步落实税收征管的科学化、专业化、精细化管理,加强税源监控、防止税款流失”。

武汉市地税局敏锐地意识到税收风险管理是提升征管质量、提高纳税人税法遵从度的有效手段。因此,市局党组果断决策,于20__年元月组建了武汉市税收风险防范指挥中心,市局局长任指挥长,市局副局长任副指挥长。

经过两年多的探索实践,新组建的武汉市税收风险防范指挥中心在税收风险防范实践中大胆尝试,勇于实践、勇于探索、勇于创新,取得了良好成效,为进一步深化武汉市地税税收征管改革闯出了一条新路。武汉市税收风险防范指挥中心以风险规划—分析识别—等级排序—应对处理—监控评估为主要流程环节的税收遵从风险控管体系基本确立,风险分析识别、等级排序、分级应对、绩效评价诸环节的逻辑关系得到进一步明确,并通过制定各类规章制度予以固化,为税收风险防范提供了重要保障。

(一)成立机构,打牢风险防范的关键点。在税收风险防范过程中,武汉市地税局税收风险防范指挥中心设置了综合管理岗、风险信息管理岗、风险分析识别岗和风险应对实施岗,对各岗位的职责进行明确,确保了岗位人员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同时,按照单项性税收风险的管理、系统性税收风险的管理、涉税情报信息类税收风险的管理、依申请或依职权办理涉税事项风险的管理进行分类,制定了启动、办理、处理、反馈的工作流程,为税收风险防范夯实了现实基础。

同时,打造“一个体系”,全面推进风险管理的制度建设。行政执法岗责体系是征管改革的重要内容,充分体现了以风险管理为导向的突出作用。今年,在新的岗责体系应用推广过程中,武汉市地税局将风险管理贯穿于整个岗责体系之中,修订了《风险管理办法》,按风险类别分级、分类、过滤、筛选、排序、推送和应对,出台了《武汉市地税局关于进一步完善征管与稽查协作工作规范的通知》文件,进一步理顺了与市局各处室、重点办、零散办、评估办和稽查局的关系。通过组织专班到各基层单位调研,认真听取基层一线的意见和建议,归类整理并认真回复,优化风险管理系统与行政执法岗责平台的数据共享和传递,推动了风险管理与行政执法的有效融合。

(二)进行风险分级,打牢风险防范的参照点。武汉市地税局在按照规模、行业、事项对税源进行分类的同时,又引入税收风险的大小这个参照系,科学确定一级、二级、三级税源户,将有限的征管资源应用到税收风险最大的纳税人上。并根据税收征管程序和风险管理流程,将税源管理职责在不同层级、不同部门和不同岗位之间进行合理分工,重构税源管理岗责体系,从而形成以规模管理、行业管理和风险管理为特点的税源分类模式。如2013年以行业管理为突破,以分级分类推送为重点,初步建立了房地产行业税收风险指标体系,探索性开展了行业性的风险防范工作。通过数据生成、风险等级排序,优选生成了81户房地产涉税风险企业,并推送至市局纳税评估办公室,建立了房地产行业的风险等级排序、风险分级应对的行业性风险管理机制。通过市局评估办的评估任务审核,共计查补81户房地产涉税风险企业地方税费1.3亿元。

(三)搭建平台,打牢风险防范的支撑点。紧紧依托湖北省地税局税费征管核心软件,搭建市局、区局、税务所(办税服务厅)三级应用平台,发挥信息技术在税源专业化管理过程中的支撑作用。他们自主研发的税源专业化管理子系统,其主要内容涵盖了涉税事项的前置办理、日常税源管理、涉税基础资料信息等方面,并与减免税、行政处罚等税收管理业务进行了有效对接,从而形成了以涉税事项管理为基础的税源专业化管理信息流。行政岗责执法平台,以风险管理为导向,以税源专业化管理为基础,以闭环管理为目标,全面梳理岗位职责和流程,建立起涵盖涉税事项前置办理、“先办后审”事项任务分级推送、日常税源管理、电子征管资料、行政执法文书的应用平台,并与风险管理平台对接,形成了以涉税事项管理为基础的税源专业化管理信息流。挖掘梳理了税源管理过程中可能存在的78个风险点指标,通过税收风

险特征库与原始基础数据库的标准化筛选,实现了税收风险数据的自动化、定时化生成,并将全市各级税收风险管理部门的日常风险应对,全部纳入到了管理系统中,实现了风险管理的全程信息化,完善了税收风险防范评价体系和应用体系。

(四)建立机制,打牢风险防范的着力点。武汉地税通过制定《税收风险防范管理实务手册》、《税收风险防范指挥中心工作方案》以及《税收风险管理实施办法》等风险管理制度体系,建立分级分类处理机制,对于税收风险大、对税源影响大的数据,在系统中直接推送至稽查部门进行应对;对于带有行业性、普遍性的税收风险数据,在系统中直接推送至纳税评估部门进行应对;对于风险较小,带有一般性或个体性的基础性风险数据,在系统中直接推送至基层税源管理岗位应对。系统在相应数据推送至对应部门应对后,实现对应对处理结果的自动统计汇总,为下一步的管理决策提供依据,形成了风险管理信息化的完整链条。比如,针对个人所得税自行申报管理,通过年所得12万元以上个人所得税自行纳税申报的风险识别和比对,共计核实应补税人数1706人,补缴个人所得税1309万元。针对企业所得税核定征收管理,通过对企业报送的财务会计报表及企业所得税核定征收申报表的深入分析,预先设定报表间的逻辑公式条件,通过系统进行批量数据筛查,共计推送企业所得税核定征收风险668户,共计880条数据,核实应补缴企业所得税户341户,共计补缴企业所得税1515万元。

同时,抓好市局、区局、税务所“三级联动”,严格把关风险防控的管理质效。在风险任务推送环节,紧密联合市局各业务处室,优选风险事项,严控风险总量,着力抓好市局、区局、税务所的“三级联动”机制。在市局层面,做好风险事项的分析、推送和考核工作,与各业务处室紧密合作,确保风险事项一个出口、绩效考核一个标准。一是在任务分析阶段,人工对风险数据进行关联性分析,尽可能将风险任务的误伤性降到最低程度,并明确税收风险防范中心与各业务处室的考核职责和范围,严格把控任务总量,实现风险任务过滤式推送。二是尝试在某一时期,将同一纳税人的不同风险在系统中进行汇总,实施风险任务的捆绑式推送,减轻基层和纳税人负担。三是严格把控风险推送的完成时间,实现风险任务的均衡式推送,避免基层在某一时期内超负荷运转。在区局层面,抓好部门之间的衔接配合。在风险任务推送时,各区局税收风险防范中心明确工作任务,明晰各部门职责,分工协调配合,严把质量关和考核标准。在税务所层面,抓好把关责任人。风险任务推送至税务所后,在风险管理系统中可按照各税务所责任人的分工,预先在系统内明确风险任务回复的审核人,由系统进行连带锁定,在回复事项时把好质量关,建立了风险任务在市局、区局、税务所的“三级联动”机制。

(五)实现“五大功能”,着力构建税收情报的聚集点。今年以来,为解决征纳双方信息不对称问题,提高税收征管的科学化水平,武汉市地税局党组高度重视,从战略高度出发,决定在税收风险防范指挥中心的基础上,筹建武汉市地税局税收情报中心,全面发挥“五大中心”功能(即文献中心、期刊中心、数据中心、情报分析中心、税收风险防范指挥中心)。于2013年10月21日召开了税收情报中心的模拟运行汇报会,相关的税收情报分析工作已按照预定计划开展。作为税收情报中心重要组成部分的湖北省数字图书馆武汉地税分馆已建立,通过汇集全国一流的税收专业数字图书资源,将实现图书期刊借阅、数字图书阅览等功能,并承担涉税数据管理、税收理论调研等多项工作。税收情报中心的建立,将实现从情报分析到风险应对的全面升级和创新,为风险管理迈向新台阶打下坚实的基础。

以风险推送为纽带,分级管理、人机结合、信息管税,实现过程控制的最优化

武汉市地税局将风险管理的流程确定为税收风险特征库建设、数据审计、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推送、风险应对处理、风险决策分析和绩效考核八个环节,并以风险推送管理作为税收征管工作纵向互动、横向联动、内外协动运行机制的纽带。

一是税收风险防范管理流程化。通过税收风险防范管理平台,对内部、外部涉税数据开展税收风险防范指标分析、数据挖掘和数据评估,生成税收风险纳税人信息,对相关信息进行分级分类处理,建立指定税收风险各指标专项管理流程。全市地税系统以风险任务工作流的形式,按照市局税收风险防范指挥中心市局相关处室区局(市直属局或市稽查局)区局各科、税务所(市直属局和市稽查局相关业务处室)相应管理岗位操作人员的推送流程,从上至下进行税收风险防范任务数据的分层解剖,通过风险防范管理平台与税费保障系统、税收清结评审系统和税收征稽协作系统的工作任务流转,系统开展纳税评估、涉税调查(检查)、催报催缴和税务稽查等税收管理工作。同时,市局各级风险管理部门对税收风险防范工作任务流转及其反馈信息进行跟踪,全程监控税收风险任务的处理流程和处理结果,及时统计和汇总税收风险防范任务的处理情况,从而形成风险防范、日常管理、纳税评估和税务稽查的整体联动,全程监控。

同时,在风险管理工作中,着力抓好内部、外部信息的比对分析。通过数据的挖掘比对,实现风险管理的全方位监控。一是做好内部现有的各子系统内部数据的关联性结合,通过深入挖掘内部数据之间的逻辑比对分析,查找风险事项,加强风险管理。二是做好外部信息数据与内部信息数据的对比性结合,加大对外部信息的监控力度,实现风险管理向外部延伸。一方面,加强对来自政府其他部门的第三方信息的筛查比对,强化对风险事项的监管。通过取得的土地登记主管部门的第三方信息,对全市共计356条新增土地登记信息,开展了土地登记基础信息的核实及补充录入工作,全市共计补录相关土地登记信息356条,补录土地面积825万平方米,补缴土地使用税5392万元;通过从省公安交管部门取得的车辆登记第三方信息,与全市保险机构代收代缴的车船使用税信息进行比对,共计导入车辆信息近96万条,分析识别比对13.33万条,比对不一致12万条,核查补缴车船税1076万元。另一方面,加强对来自新闻、报刊、网络等媒体的新闻媒介类信息的信息监控,并以《风险信息专报》的形式,实现风险任务网上全电子化推送,及时进行跟踪监控,强化风险管理。截至2013年11月底,已编报了《风险信息专报》12期,共计推送风险任务602条,累计查补各类税款2.4亿元。

二是税收风险分类管理层级化。对全系统的税收风险识别在操作层面分为市、区两级进行。市局主要针对全局性的、方向性的风险进行操作,对全市风险数据的完整性、逻辑合理性进行审核,建立统一的后台技术支撑, 确定风险数据的等级、类别、规模、推送应对的部门以及处理方式,确定市级风险数据的推送方式、频率及各环节完成时限,并运用风险防范管理系统推送至相应部门进行处理。市局下属各区局建立区级风险管理模式,侧重对从市局流转的风险具体应对,结合区局自身管理需要设置的税收风险点,并进行风险处理。同时,按照市、区两级风险管理的界限,建立区级风险指标和任务数据的产生机制、处理机制,应用系统开展区级税收风险基础数据的分析,设计区局风险管理任务模板,将分析结果纳入风险管理平台,生成风险待办任务,并在网上流转,与纳税评审系统进行对接,通过具体应对处理形成上下联动,建立较为完善的风险防控体系。

三是风险推送预警信息化。每个风险管理任务流转环节,市局都确定了风险管理的采用系统自动预警提示和手机短信提醒两种方式,风险责任处理人只要登录系统,就可以及时查看到最新需要处理的风险信息,即使不在电脑旁,也能通过短信查看消息,以便及时处理。对于机考类税收风险指标,税收风险管理平台将直接对风险应对情况进行审核,自动计算工作进度,以此作为下一步考核依据;对于公示类税收风险,各应对部门需在规定时间内,将风险应对情况人工输入风险管理平台,平台将自动汇总人工反馈的处理情况,由相关业务部门负责审核完成情况,给予最终评定。

四是风险应对考核标准化。他们将风险防范工作纳入全市绩效考核,以税收风险管理平台为依托,市局税收风险防范中心按月依据风险指标的特性,将当月生成的风险数据分成机考类风险指标、人机结合类风险指标以及突发性风险指标三种。凡是能够通过系统生成的结果,一律以系统数据为准,不得采用人工数据代替,保证每一条风险应对记录都有迹可循、有案可查。在此基础上,系统对每条风险数据的应对完整性和及时性都做及时审核,确保税收风险得到及时有效化解,风险应对真正落到实处。今年,市局税收风险防范指挥中心共计推送各类风险任务23.10万条,通过风险事项的核查,累计查补各类税款已达4.65亿元,并已全部入库。

以风险管理为重点,分层响应、差别应对、考核评估,实现征管机制的最优化

对不同的风险等级的纳税人采取不同的应对措施,实施差别化管理,是风险管理的重点,也是税源专业化管理的核心。为此,武汉市地税局分级分类进行了税源的科学化管理。

第一,多层面监控重点税源。一级税源户由市局重点税源办公室和市局直属局直接管理,二级、三级税源户按照“规模+行业”模式,由区局重点税源办、重点税源税务所与行业管理所实施重点税源集约化管理。利用重点税源管理平台,实行按月跟踪调查、审核、分析,市局、区局、科所“三级联动”,作为重点税源管理的实体,实时全面监控重点税源企业生产经营和税源税收状况,实现重点税源监控由管户为主向管事分岗管理为主转变。2013年,纳入市局三级重点税源管理的企业共有3898户,占全市企业登记户的2.17%,入库税款488亿元,占当年全市地税税收收入的68.40%。

第二,多方式监控一般税源。对重点税源、零散税源以外的一般税源,按照属地、分事项团队化、协作化管理的要求,从提高税源监控精准度入手,由一般税源所实行专业化分工、团队化管理、流程化控制、优质化服务,变单兵式为团队流程化。各区地税局除重点税源所外,其他税务所为一般税源税务所,将管户与管事相协同,按管理环节和事项,进行专业化岗位分工管理。构建以管事为主、管户为辅的分事项、分岗位专业化管理格局。在一般税源所内,按地段分类管理,实行属地与分类管理相结合,以管事为主,努力把税源监控管理做精、做细,促进管理水平和收入水平的提高。

第三,多渠道监控零散税源。在市、区两级成立零散税源管理办公室,对17万户个体工商户和近8万户零散税收户,实行社会多方联动的社会协税护税管理方式。按街道(乡镇)设立97个税务服务站(点),将办税服务厅服务项目搬到了街道办事处,将办税服务厅的大部分功能都延伸到了服务站,每个服务站派一名税务人员驻站,负责票证管理、代开(代售)发票、电子完税证开具等服务。其他服务,如催报催缴、户管查询、信息采集、调查摸底等工作,则由协税人员管理。同时,在部分重点市场(卖场)建立税务服务点,探索实行市场集中代征税款的控管方式,实现了零散税收社会化、公众化、全民化的大协作,社会效应和管理效应明显。截至11月30日,全市个体零散税收入库34.5亿元,同比增长14.32%;全市私房出租征税户数也从28600户上升到62069户,增长了117.02%。

第8篇

关键词:事业单位;税务风险;管理;防范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改革发展及法律体制的不断健全,事业单位所处经济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不同的经济环境下对事业单位的要求和影响也不尽相同,事业单位的经营范围得到了一定的扩展,使得事业单位在日常综合管理对税收风险管理和防范也十分重要。税务风险也成为了事业单位经营不可忽视的风险。税务风险是指所有在纳税职责范围内所涉及的风险,同时包含一些与受税务影响的相关业务风险。所以事业单位要采取一定的措施来规避税务风险,提升管理水平,使事业单位税务工作规范有序的进行,为事业单位的发展创造条件。

一、事业单位税务风险管理的问题分析

事业单位的税务风险具体可归纳为三个方面:一是事业单位有偷税、漏税等违反国家税收法律规定涉税行为;二是事业单位没有充分、合理的利用税收优惠政策,造成不必要的税务负担;三是税务行政执法不规范产生税务风险。总体上分析,导致问题发生的的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一)事业单位财税管理制度不健全

事业单位的内部管理制度体系的科学、完善,合理直接影响着单位防范税收风险的程度。内控管理制度的不科学、不完善,不合理是发生税务风险的源头,在此制度下就不能更好的提高防范税务风险的效益。部分税务管理人员对税务风险产生的影响认识不够,对税法的认知不到位,防范税务风险的能力有限从而导致在制定税务风险防范措施时出现不科学、不完善,不合理。

(二)事业单位税务管理意识较弱

事业单位税务风险管理人员的职业素养不高,在税收相关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度等发生变化时,缺乏对税务正确处理的能力,从而遭受处罚的风险。随着税法的日益健全及税收稽查技术的不断提高,对于税务管理意识较弱行政事业单位来说,会让他们发生税收风险的概率越大。

(三)事业单位的税务规划不当

税务规划总体目标是在合法节税的同时做到零风险,这就要求事业单位在税务实施过程中监控可能出现的税务风险并及时修正。但是有些事业单位内部税务管理者法律意识不强,企图利用不法手段进行税务筹划从而达到逃税、漏税的目的,铤而走险,最终遭以处罚。

(四)税务执法时不规范导致事业单位产生税务风险

我国税务体系繁多,事业单位税务可能涉及到国税、地税、海关等税务体系,但不同的税务体系对同一种涉税行为可能会出现不同的处理方式。税务机关在行政执法过程中有一定的解释权及自由裁量权,且税务工作人员的素质水平参差不齐,也加大了事业单位的税务风险。

二、提升事业单位税务风险的管理能力及防范措施

(一)逐步提升税务风险管理意识

对税务风险有正确的认识是事业单位在发展过程中有效规避税务风险问题的前提。在明确税务风险产生的原因和可能带来的危害,加强对管理人员的税务风险规避意识的培养,使税务风险管理人员能以积极主动的工作态度管理和预防财务风险,从而达到良好的税务风险管理效果。提升事业单位税务风险管理人员税务风险管理意识,使其能够积极主动承担税务风险防范责任,促使税务风险防范管理工作更加规范和务实,为事业单位的长期稳定发展奠定基础。

(二)制定适合自身情况的税务风险管理体系

为有效地管理和预防税务风险,事业单位可依据自身具体情况制定适合的税务风险管理和防范体系。协调处理所有涉税项目,建立标准专业的涉税事项处理流程。配备专门的税务管理人员,对相关税务信息的收集、传递和处理,确保事业单位税务管理部门内部及与其他部门的沟通和反馈,发现问题及时采取相关措施防范。通过税务管理部门进行税务专业筹划,了解税务各种优惠政策,及时享受税务优惠政策,发挥税务管理部门在防范税务风险中的积极主导作用。

(三)逐步提升税务风险防范人员的综合素质

税务人员的风险防范和管理能力是事业单位有效规避税务风险的前提条件。事业单位想要保证税务风险防范工作有效进行,就须加强对人的重视,通过对税务人员的综合有效管理和培养,促使其风险防范和管理能力得到提升,为事业单位的稳定发展提供保障基础。因此事业单位在管理发展中应加强税务风险防范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升,使事业单位税务风险管理和防范工作都能够顺利进行。

(四)加强员工对财务会计制度和税法的认知,减轻涉税风险

一般情况下,财务会计制度与税法是有本质性区别的。以事业单位经营业务涉及的所得税为例,有些收入会计制度是不予确认的,但在税法上必须确认;而会计制度对有些财务支出会计制度是可以扣除的,但是税法却要求不能扣除,在这种情况下单位在办理纳税时,对相应的项目就要做出相应调整。因此单位就要完善财务会计制度,加强税务相关人员对税法的认识,对一些项目做出相应的调整。总的来说单位财务会计制度越完善,对税法的了解程度越深,掌握的越好,越有利于对纳税金额的计算,从而减少涉税风险。

(五)加强风险评估,加强税务风险控制

单位以主要负责业务流程为主线,仔细分析整个业务流程涉及的税务风险点及风险发生的概率,评估风险的影响程度。对税务风险全面系统的评估,从而有效的降低税务风险发生的概率。与此同时,一切结合实际,将税务制度落实到到位,不断完善税务制度,责任到人,为可能出现的风险作出相应的对策,降低税务风险。

(六)强化在税务风险管理方面的沟通能力

我国关于税务风险管理的条款办法已有不少,虽不同条款各有不同,但条款的目标是相同的。这些条款别强调事业单应建立税务风险管理的信息与沟通制度,事业单位应强化在税务风险管理方面的沟通能力,特别要与税务部门建立一些沟通与协调机制,遇到模糊、较复杂、不明确的的税务问题,应及时与税务部门进行沟通了解,并征求税务部门的意见回复,不能在不明确的情况下处理,这样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税务风险。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事业单位税务管理工作对事业单位的发展有者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有认识到税务管理的重要性,将税务风险管理及预防作为重要工作内容进行,才能够有效规避税务风险,减少不必要的经济和名誉损失。因此事业单位管理人员应对税务风险管理有正确认识,结合单位实际情况制定完善管理措施,改善当前管理问题,才能为事业单位的稳定发展提供良好保障。

参考文献:

[1]冯冬梅.浅析事业单位税务风险管理及防范的问题[J].现代经济信息,2016,(05):267-269.

[2]韩光.关于事业单位税务风险管理实务的思考[J].知识经济,2015,(13):33.

[3]高黎珠.中小事业单位税务风险管理实务研究[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3,(18):151-152.

[4]王金一.税务执法风险防范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

[5]罗佳.中国大型中央企业税务风险管理问题研究[J].财经界,2015(24):349-350.

第9篇

关键词:内部控制;税务风险;风险防范

随着资源和信息流动速度的加快,企业所处的外部环境和自身的内部环境都呈现出逐渐复杂的趋势。在这种情况下,只有注重企业的风险管理,才能将企业的管理工作提升至较高的水平,才能为企业的战略实现和自身价值的最大化提供必要的支撑。在众多的风险中,企业的税务风险防范对企业提出新的要求,不但要在防范税务风险的同时为企业创造更多的税收价值,还要在整体上推动现代企业的价值流转,使之最终处在良性的发展环境之中[1]。而为了实现这一点,就需要建立和健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借助强化内部控制防范和化解税务风险。

一、企业风险与税务风险概述

(一)企业风险概述。风险是对行为的警示。在传统观念中,风险指的是由于“下一步行动”带来损失的可能性以及行动的不确定性。在现代风险管理范畴内,风险主要强调不确定性的状态,即注重过程而非后果。对现代企业来说,企业风险指的是在持续经营的状态下,企业的日常运营管理可能出现的不确定性。这是因为,对企业的经营管理者来说,他们最为关心的便是企业的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两类。对经营风险来说,指的是企业的决策人员与管理人员,由于在经营管理中出现了失误,使得企业的盈利水平发生了负向的变化,并进一步对企业的投资者或者利益相关者产生了消极的暗示――预期收益下降――而产生的风险,优势也指向因为汇率的变动而产生的未来收益的下降或者成本的增加。可见,经营风险与不恰当的目标与战略直接相关。

(二)税务风险的基本含义。在现代企业风险理论中,对“不确定性”予以前所未有的广泛关注。任何一家现代企业都会产生涉税行为,而对这一行为而言,由此产生的不确定性就被统称为“税务风险” [2]。在实际操作中,因为税收征纳行为的单向性和涉税主体的不对等性,现代企业的税务风险往往指向了“传统的含义”。这是因为,一旦企业产生了涉税风险,其后果往往是不乐观的,对企业的经营和发展十分不利。而结果主要表现在:(1)因为税务机关可以对企业的税务行为保留永久追缴权,所以,税务风险在时间上是不可撤销的,而这也被看做是企业税务风险不同于其他风险的显著的地方;(2)如果企业的经济业务致使纳税行为模糊,就有可能导致企业多缴税或者少缴税,而这一现象的出现对企业的经济结果反映是十分不利的。

二、企业主要税务风险及其成因分析

(一)销货与收款环节的税务风险。对大多数现代企业来

说,其销售和收款环节涉及的业务相对较多,账目也较为复杂。在这种情况下,应该将其看做是企业经营业务中最为关键的环节加以对待。而一旦不按销售单供货,或者在向顾客开具账单、记录销售、办理与记录现金与银行存款收入时,未能按照要求办理与记录销货退回、折扣与折让或者提取坏账准备与注销坏账等相关事务,就会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实际收入和利润获取水平,并进一步影响到企业的所得税[3]。倘若企业单纯的为了增加利润,或者为了进一步获得投资者的信任,通过虚构或者夸大销售业务的方式,增加资金投入,也会不可避免的对企业的税务环境产生影响。

(二)材料领用环节的税务风险。在现代企业中,材料领用环节被看做是其进行生产前的重要一环,在这一环节中往往要涉及到计划、安排生产等主要经济活动;除此之外,还要完成发出原材料以及领料单的填制等工作。因此,在这一环节,如果控制缺位,就极有可能使企业的税务风险陡增。例如,当企业的员工去领取材料时,如果不填制领料单,或者领料单在未经审批之前就进行了领料,再或者领料单的填列情况和实际情况有明显的出入,就会因这些不规范的行为给企业的产品成本造成负面的影响,甚至会间接影响到企业所得税的缴纳,这对企业税务风险来说是需要重点关注的。

(三)产成品收发环节的税务风险。在产成品的收发存步

骤,企业的税务风险也极有可能发生。这是因为,在产品完工之后,产成品要完成入库与发出准备。在这一过程中,仓库部门的责任十分重大,不但要对产品点验与检查、签收,还要将相关的信息通知给企业的会计部门。可是,如果仓库部门职员未能尽职尽责,由于多种原因出现了错报或者漏报的情况,使得实际入库数量和计划入库量严重不符,或者由于主观因素使得一些工作人员认为的减少了企业产品的数量,就会引起企业经营待处理财产的损益增加,并进一步降低企业所得税[4]。因此,在装运产品时,一定要要求持出库单完成作业,否则极易引发企业税务风险。

三、内部控制视角下企业税收风险的防范途径

(一)注重信息沟通。对现代企业来说,在进行税务管理时,应该事先考虑到纳税信息能否流动和流动的途径如何,并将这一状况提请相关部门引起重视,以便在必要的情况下采取行动。比如,现代企业为了防范税务风险,应该在一开始就建立起一套企业基础税务的信息系统。这样一来,现代企业不但能够及时、有效的收集相关税收的法规和信息,还能在不断更新系统的过程中,保证企业的内部控制和财务流程更加符合税法的规定和要求。

(二)强化财务工作人员的培训和教育。较长一段时间以

来,我国税务政策持续更换,企业的财务工作人员需要持续不断的学习相关政策、法规,不断熟练业务,才能保证企业的税务工作一致向好。在实际工作中,要不断强化自身业务素质的提升,以便能够胜任企业经营管理策中的经济顾问的角色,并在这一过程中,完成对企业税务业务流程中的实时把控,更好的为企业的经营发展服务。当然,为了实现这一点,还需要现代企业能够为财务工作人员提供更好、更多、更有效的学习空间和更多的培训、教育机会,使之能够应用各种方式和渠道,不断增进学习,提升业务素质。

(三)建立监督体制,财务部门增加监管。在现代企业内部,应该建立起审计监督机制,并相应的成立监察部门和审计业务部门。这样一来,当企业进行经营策略的制定和执行时,要对涉及经营收入外的税务问题加以重点考虑。比如,为了为逃避经营税务风险,可以对外招聘法律顾问,以此实现企业税务工作的正常进行。或者,可以就相关问题询问资深的税务顾问,使之在企业财务部门担当重要的角色[5]。比如,当企业面临特大、重大经营策略时,企业的内部财务部门应该将其向相关法律中介机构进行询问,以此获得正确的处置办法。

(四)增强内部审计,完善税务风险防范系统。为了全面防范企业的税务风险,现代企业需要构建符合其实际情况的内部税务审计制度,并在这一过程中,将企业税务风险的特殊性和涉税事项对企业的重要性考虑其中。比如,可以将企业的内部税务审计独立出来,使之能够为企业其他的内部审计活动服务;或者可以考虑定期、不定期的方行,对企业的涉税情况进行全面的检查,在寻找到税务问题之后,能够及时有效的进行防范和规避。

结语:在我国,对现代企业的内部控制已经成为企业界的共识,其核心内容在于企业对财务风险的识别与控制。因此,在内部控制视角下,现代企业财务内部税务风险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要从业务变动和税收而产生税收上的不稳定性出发,对产生的财务结果进行分析和验证,在必要的情况下要采取措施,树立系统与周全的税务风险意识,使现代企业的税务风险得到有效的控制。文章以此为出发点,对企业税务风险的防范问题进行了系统分析,得出了一些结论,希望这些结论能够指导实践。

参考文献:

第10篇

(一)缺乏规范的企业的经营行为

如果说企业没有深入理解税收政策的话,可能会导致企业依照惯例进行操作,或者说导致承担不应当承担的税款,形成多缴税或者漏税的行为,比方说:在税法之中规定,应税收入的减少需要在一张发票上开具折扣或者折让金额,但是有些企业却作出了相反的规定,却还是依照有关制度进行税金的计算,这就会导致税务风险的产生。如果说地产公司在土地交易的过程中,只考虑出让金,并没有考虑契税等内容的话,在土地开发过程中,因为使用税的缴纳会加大开发成本,造成一系列的资金问题,只有推迟纳税或者采用其他手段尽量缓解资金压力。

(二)缺乏规范的民营企业的财务行为

企业财务行为的不规范,指的是在财务行为方面没有符合税法的有关规定。很多企业都存在这种情况,比方说:企业通过员工报销进行发票的冲抵,对于一些个税缴纳采取逃避政策,或者谁没有规范的代扣代缴行为,这也是造成税务风险的一个重要因素。

(三)其他原因

1.纳税经办人员没有较高的素质,没有深入理解并透彻掌握有关税法精神。虽然在主观上没有想要偷税漏税,但是却没有依照有关规定进行纳税行为,导致在事实上出现偷税漏税的行为,造成税收风险。比方说在如今税法上规定,业务招待费的税前抵扣应当依照实际发生额的百分之六十来进行,而超过的话就要调整纳税。但是由于涉税经办人没有清晰的把握,认为满足了条件就能够进行全额扣除。这就导致企业的纳税风险大大增加。

2.纳税筹划行为的不恰当,这也是税务筹划造成的风险。税务筹划能够给企业带来一定的好处,但是也有风险的存在,尤其是一些负责人对于筹划非常偏好,或者说比较相信利用人脉关系解决一些纳税问题,企业没有重视这些风险,只是盲目的进行税收筹划,产生的后果可能是事与愿违的。

二、防范民营企业税务风险,强化内部控制

依照美国内部控制委员会的有关定义,内部控制包含五方面的内容,分别是内部环境、信息沟通、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以及内部监督。笔者的观点是,可以对于这些方面有针对性的进行改进,从而防范或者减小税务风险。

(一)完善内部环境与控制活动的基础是健全内部控制体系

内部环境可以说是在内部控制中存在的空间方面的界定内容,这主要是在人员安排方面有一定的体现,对于税务风险管理以及税务工作来说,企业应当进行组织的建立,并产生相应的制度,在税务风险管理目标之中,利用董事会的经营计划以及企业战略,并结合税务顾问和有关部门的工作,依照2005年税务总局的有关指引方面的规定,对于企业之中的一些税务问题进行确认,并确认有关税务风险管理策略。另外,通过内控制度的完善,指导日常的纳税事项。具体有如下几点:第一就是企业应当设立税务管理部门或者岗位,在事业部或者管理层等机构,外包纳税事项。第二是企业可以建立一定的风险管理制度,在内部控制体系之中,假如风险防范的有关内容,对于上述指引进行参照,并与企业自身的管理架构以及业务架构相结合,对于税务管理的方法以及流程进行设计,对于税务风险进行全面控制。

(二)防范税务风险需要良好的信息沟通

企业经营管理不仅包含价值流转,还包含信息流转等内容。企业经济信息之中一个重要的部分就是税务信息,在流动中,税务信息才具有一定的价值。在风险管理过程中,要考虑纳税信息的流动途径以及性质,并引起有关岗位的重视,采取相应的措施。第一是应当建立税务信息系统,对于有关税法进行收集,并定期更新,保证企业财务处理流程与新的税法规定相符合。第二是要注意与税务机关的沟通,经常交流一些税务风险事项内容。

(三)强化企业风险控制,加强涉税风险评估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以及其他有关指引都明确的要求了企业的风险管控内容。在税务风险防范这方面来说,其重点在于通过过程来控制全部,并通过风险评估与企业进行信息沟通。企业应当建立一定的风险评估机制,在风险评估之中加入税务风险。税务风险评估能够对于税收有关的内部以及外部风险进行准确识别,并确定企业所能够承受的底线内容,包含可以接受的风险水平以及整体上承受风险的有关能力。在具体内容方面,主要通过应用有关技术方法以及技术原理,定量以及定性分析了系统之中存在的风险,或者潜在的风险,分析特定税务发生的损失范围以及可能范围。在管理决策的过程中提供一定的依据,从而采取有针对性的做法防范或者规避风险的产生。依照澳大利亚国税局在税收管理的过程中,运用风险管理的例子能够证明,企业完全可以进行税收风险评估。

(四)在内部监督之中加入纳税风险防范机制

在企业内部控制中,内部监督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而对于纳税风险来说,预警主要是通过涉税自查以及内部审计来进行的。在内部审计的过程中,要对于纳税事项进行重点关注,并利用有关原则展开判断。另外,企业应当定期检查涉税业务,如果发现问题的话应当及时采取一定的方法。在具体操作方面,企业可以同时检查纳税的有关事项,或者说聘请有关机构来进行检查,避免风险或者隐患的出现,对于一些并购重组等重大事项来说,企业应当进行专项的检查或者评估工作,在决策之中加入税务风险的判断内容。

三、结论

第11篇

(一)经营行为缺乏规范

企业没有仔细研究税收政策,让企业没有按照政策规定的内容缴税,有些企业认为自己所经营的项目不需要缴税,导致漏税的情况出现。比如,相关法律规定,折扣或折让需要开发票,如此才能让应税收入减少,但是一些企业却按照扣除后的额度计算税金,导致很多税务风险出现。比如,房地产公司在获得土地的过程中,重点关注出让金,却忽略了印花税等多项税款,如此就会导致其资金流动不畅,只能延缓纳税。实际上,很多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都比较丰富,涉及到财务活动的方方面面,但唯独遗漏了税务管理,这就导致企业出现了税务盲区,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成为隐患,随时可能爆发税务风险。因此,企业应该在开展经营活动的过程中,加强对与税收有关事项的关注度。

(二)税务行为失常

企业的财务活动常常会与税法相违背,这种现象广泛地存在于企业之中。比如,一些企业明明到了纳税申报的期限,却在各种因素的作用下拖延时间。还有没有按照规定的金额纳税,导致纳税金额不足。此外,在涉外业务方面,相关的手续尚未办理完成,就开始付汇,这种行为就要面临罚款等处罚,相应的负责人也要受到刑事追责。

(三)财务行为失控

企业的财务管理对企业至关重要,但是往往存在着一些与税法相抵触的情况,而且较为普遍。比如一些企业让员工拿差旅费等发票抵消,用这种做法逃避税款。有些企业的款项收入,财务人员让他们交付现金,但不写入账目。也有的企业拖延收入入账时间,人为干预纳税时间。收入和成本有偏差的情况也是企业逃税的一种表现。以上的情况都可以视为企业税务风险的来源。

二、防范企业税收风险的建议

(一)健全内部控制体系

内部环境对于企业来说是内部控制基础。主要内容为制度建设、人员分工等。基于此,企业面对税务问题的时候,必须予以重点关注。有关法律规定,对于一些内部机构较为繁复的企业,如有必要可以在其分支机构设置相应的税务管理单位。对于集团性企业而言,也需要其在其下属企业设定相应的税务管理单位或岗位。当然,企业也可以将税务工作进行外包,聘请专门的税务人员对其进行管理。另外,企业可以对内部的税务情况进行综合分析,重新建立相应税务风险管理制度,科学地制定相应的控制方式,达到对税务风险进行有效防范的目的。

(二)建立良好的信息沟通机制

税务信息在企业经济信息中占据重要地位,需要四处流传才有价值。企业在进行税收风险的防范的时,需要思考如何让税收信息流动起来,让企业中重要部门和岗位对其重视。在进行之前需要打好相应的基础,企业应该主动搜集相应的信息,并定期更新内容,让企业税务活动符合最新的税法的要求。其次,企业要和税务部门进行交流,对企业可能出现的税务风险进行交谈,进而达到规避的目的。

(三)风险评估

各类风险是企业不可避免的,无论哪类风险,都应该对其展开评估。税务风险评估包括评估和评价两部分。主要评估的是某种类型税收风险发生可能性的大小和能波及到的范围。想要达到这个目的,需要使用相应的原理,用定性和定量两种方法对其进行分析,得出的结果可以作为决策的依据。从世界范围内来看,澳大利亚国家税务部门税收风险管控进行了主动实践,在完备的管理知识下,遵循会计准则,运用信息化技术和数理理论,可以在税务风险管理中取得非常好的效果。实践证明,一个企业展开风险评估完全具备可行性。派遣专业的评估人员,按照相应的流程展开评估活动,将得出的评估结果生成报告,然后上交给管理层,作好风险防范。

(四)规范内部业务流程

控制活动是企业管理层面对风险进行的辨别,并针对其所作出的反应。控制活动可以对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起到良好地辅助作用,也帮助保企业资产保值增值。具体来说,企业专业人员对绩效展开分析,传递相关信息等都属于控制活动。相关条令也建议企业需要对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了解,在此基础上对风险管控所需花费的成本以及能够获得的收益进行衡量,制定相应的风险应对方案,合理设定税务管理机制,从各个方面对税务风险进行防控。

(五)建立税务审查机制

企业的内部控制对内部监管具有重要意义。企业正常纳税是其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也是规避税务风险的根本所在。为此,企业应该成立专门的税务审查小组,定期对企业的税务活动展开审查。小组的负责人要有丰富的税务经验和知识,组内的成员也需要具备一定的税务工作技能。要让审查小组具备较强的独立性,如此才能够在审查的过程遇到较少的阻力。一旦发现税务问题,直接上报给管理者,对管理者直接负责。如此才能让发现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也可以从企业外部招聘技能较高的审计人员,对公司的税务状况展开调查,将潜在的风险隐患予以清除。如果遇到重大的并购或重组情况,企业应该高度重视,开展专项的评估审查活动,收集各种潜在的风险信息和数据,可以对最终决策起到重要作用。

三、总结

第12篇

(一)企业税务风险的含义、特点及管理任务

税务风险是企业的纳税行为未按税收法律法规正确有效地执行,从而导致企业未来经济损失,致使经济利益流出企业,并使企业名誉受损,信誉下降。其主要表现为企业未充分利用相关优惠条件、涉税事项管理不合法等行为。税务风险的特点包括:主观性、变动性、损害性、预先性、可管理性。税务风险管理的直接任务是熟悉税收政策,进行税收筹划,防范并降低税务风险损失。

(二)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的意义

企业财务管理可分为日常经济业务的分析与管理和纳税业务的分析、筹划与管理,因此,税务风险管理是企业风险管理的核心之一,加强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

(1)税务风险管理质量直接影响企业风险管理水平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向前发展,企业的组织形式越来越复杂,管理层次也越加复杂化,在企业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的观点指导下,税务风险发生的可能性也越大,因此对企业税务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水平要求就越高。作为企业整体风险管理的重要分支,提高税务风险管理质量有利于降低企业整体风险发生的概率,提高企业整体风险管理水平。

(2)有利于营造良好环境,确保企业正常有效生产税务风险管理有利于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避免企业不必要的损失发生,保证企业经营活动正常有序的进行。有效的税务风险管理可规范企业的各项交易活动及法律行为,避免承受不必要的损失和惩罚,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同时也为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起表率作用。

(3)有利于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遵纪守法是企业存在的前提,企业有效的税务风险管理,可保证企业按税收法律规定正确行事。对企业的纳税义务,正确使用税务筹划方法,合理合法规避税收,降低纳税负担,而不是违规违法偷漏税。这有利于促使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同时也为企业进一步发展铺平道路。

二、税务风险存在的原因

(一)企业纳税指导思想偏离正轨

企业经营的目的是为盈利,因此,很多企业将利润最大化作为其财务管理目标。在进行纳税筹划时,便以期限最迟、税额最低作为其核心指导。在这样的思想指导下,纳税人依法纳税的积极性逐渐被消弱。从表面看,尽管大多数企业都在依法纳税,但却严重缺乏主动性,而且还常常出现忽视纳税合法性现象。他们常常忽略税收政策、不重视税收法规,一切以利润最大为目标,对纳税缺乏风险管理意识,更不存在有效管理的方针,导致甚至加剧税务风险发生。这些现象都可能导致纳税行为偏离正轨,严重时需要在税务管理部门监督下按照税收政策对涉税事项进行重新核算,额外耗费企业人力物力,增加企业的核算成本,还可能因接受惩罚而增加企业的营业外支出。

(二)企业财务管理系统不建全

我国的很多企业没有专门的财务管理部门,或有财务管理部门,但其财务管理系统缺乏税务管理职能,不能进行有效的税收筹划,更不能对税务风险进行整体有效的分析。或财务管理系统在税收筹划与管理上预警水平较低,税务风险意识薄弱,难以对税务风险进行有效的预测与防范。正是因为企业缺少系统的税务风险管理,税务风险防范意识薄弱,使风险信息的收集、识别和交流就得不到科学保证,以至于在申报纳税和缴纳税款中承担不必要的风险支出。

(三)信息传递不及时影响税收筹划效率

税收筹划需要根据企业具体的业务情况进行全局考虑,这需要各业务部门,特别是财务部门及时传递有用的经济业务信息才能完成。而企业的整体管理是一个系统性的过程,健全的内部管理制度是税务风险防范的基础,企业内部管理制度不够完善、职责分工不明确、管理层次复杂、信息传递过程长等,都将导致企业内部控制混乱,影响信息传递时间,影响其传递及时性。过时的信息往往不能反应现实状况,导致信息真实性下降,税收筹划不正确,甚至可能与实际情况背道而驰,严重时可能违背税法而受到法律的制裁,造成不必要的损失。我国目前形式下的很多企业也存在这样的信息传递问题。

(四)部分企业财税核算人员综合素质低

(1)对税法及会计核算法规理解不透部分企业财税人员对税法和会计核算法规理解不透彻,致使企业的税务筹划方法不符合法律规定,甚至有偷逃税的倾向。进行纳税申报及缴纳税款时与法律规定相差甚远。还有的企业重视其内部经营管理,而忽视对税收法规的研究,忽视税务风险控制,致使不确定性的税务风险随时可能发生。

(2)专业素质不达标部分企业财税核算人员的专业素质不达标、他们鲜于关注企业经营活动的实际流程,对税收法规政策的更新变化及会计准则的变化更是懒得了解。企业财税核算人员这样的不作为,导致企业承受潜在的税务风险,这也是导致企业税务风险直接的非常重要的原因。

(3)职业道德素质低下部分企业财税管理人员职业道德素质低下,为自身或本企业利益,违背职业道德,伪造经济业务,虚列财务数据,偷、逃税现象时有发生,逆税收政策而行,从而使企业陷入税务风险危机,降低企业信誉,导致税务风险损失。

三、防范和降低企业税务风险的措施

(一)修正纳税指导思想,提高纳税意识

纳税与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并非矛盾对立的,它们的利益关系应该是方向一致的。依法纳税是纳税人应履行的责任和义务,也是保证企业正常生产经营,实现财务管理目标的前提条件。因此,企业应修正纳税指导思想,将企业财务管理目标与纳税目标协调统一,二者并重,提高纳税意识,积极主动依法税收筹划,依法申报纳税,树立良好的纳税品德,才能有效的防止税务风险,避免税务风险损失的发生。

(二)建全财务管理系统,加强企业税务管理

企业税务管理及税收筹划是企业财务管理系统的职能之一,建全企业财务管理系统有助于强化企业税务管理,防范税务风险的发生。首先,企业应建立税务风险预测机制,根据其财务管理目标确定税务风险管理的目标、对税务风险的承受能力、预期税务风险的来源进行分析。将重要的、影响范围大、发生程度强的税务风险设为重点研究与筹划项目,对其加强监督管理。其次,企业应建立税务风险识别与评估机制,用以分析确定新形式下的税务风险,在税务风险尤其是重大税务风险可能发生时,及时采取措施应对和控制,防止风险损失的发生。有的企业由于一般财税业务处理人员能力限制,对于混合销售和兼营业务等较复杂的经济业务,企业自身往往不能准确预测其潜在税务风险,不能很好的进行税收筹划,也难以制定出预防税务风险发生的相关对策。这种情况,需要企业财务管理部门与相关专家、税务中介机构和事务所联系,结合企业业务实际共同讨论,制定一套完善的税务风险管理与防范机制,预防和降低税务风险的发生。

(三)及时传递信息,提高税收筹划效率

企业业务财务信息是进行税收筹划的主要依据之一,因此,要进行正确有效的税收筹划,就要求有适时的、高质量的信息作为保障,这需要企业各部门及时准确的向税收筹划部门传递高质量信息,以便其作出合法有效的税收筹划,避免税务风险。首先,企业应进行合理的会计制度设计,设置合理有效的内部管理部门和管理层级,缩短信息传递路线,做到信息传递“垂直化”,减少信息传递时间,保证信息传递的及时性。其次,会计部门应及时加工整理信息,并确保会计信息的客观性、真实性,保证税收筹划依据信息的高质量性。再次,税收筹划部门应根据接收到的信息,结合最新税收法规政策及会计准则进行深入分析研究,并根据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税务管理目标,进行税收筹划,制定合理的纳税方案并及时反馈,提高税收筹划效率,最大限度规避风险。

(四)加强企业财税人员综合素质的培养

(1)加强税收人员法规政策学习,提高专业素质作为企业财税人员,既要熟悉企业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同时还应重视税收法规的研究学习,要精通税收法律法规,特别是与本企业缴纳税项相关的税收政策的相关规定,并能运用自如。当会计准则及税收法规发生变化时,企业及相关部门应制定相关培训学习措施,强制会计人员、财税人员认真学习新准则、新法规,以更新知识,正确理解会计准则及税收法规政策的相关规定,为正确税收筹划、规避税务风险打好基础。此外,进行税收筹划,防范和降低税务风险,还离不开企业实际经营业务及流程的分析研究。因此,作为税务管理人员,还应勤于关注企业的具体经营状况、业务流程,具体经济业务及具体发生时间,这些业务应交纳哪些税项等,再结合税法的相关规定,进行合理合法税收筹划,规避税务风险。

(2)培养财税人员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企业财税人员应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素质和大公无私的精神。为进一步提高财税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一方面应加强职业道德的正面宣传和感染力度,培养财税人员崇高的职业道德水准。另一方面,应提高社会监督和处罚力度,努力减少有违职业道德的行为发生,对触犯法律者,给予从重处罚。此外,为规避企业税务风险,使企业能持续正常的经营,企业管理层除自觉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外,在配备财税人员时,也应拔高要求;并在日常经营过程中,加大内部监督力度,一旦有违反税收法律和的损害职业道德的事件发生,则给予相关责任人严厉处罚或解聘,从而提高财税人员对其职业道德的重视,自觉遵守税收法律和职业道德,以便降低税务风险。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