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31 09:20:5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怎样才能教育好孩子,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南宋时期大学问家朱熹所作的《观书有感》: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大意是说,方方正正的池塘就象一面明亮的镜子,天光云影、湖光山色倒映其中,景物清晰可见,这都是因为有源头清澈的活水。思想源头的活水是什么?就是不断学习,只有不断学习才会获取新知识。《不输在家庭教育上》确实是一本很好的教育书籍。书中有一句话使我感触颇深:只有不懂教的父母,没有教不好的孩子。现就对《不输在家庭教育上》的学习情况谈几点体会:
当今社会的年轻父母,在教育孩子方面确实很难去做,因为现在是竞争的社会,作为父母总是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输给别人家的孩子。我们这一代父母是小皇帝的父母。多少父母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倾注了半生心血。一切以孩子为中心,指望孩子成龙成风。只要孩子将来能够出人头地,当父母的就脸面生辉,无尚光荣。但孩子怎样才能出人头地,怎样才能让孩子成才,也使当父母的非常头痛。
读了《不输在家庭教育上》一书,使我受益匪浅。最吸引我的是书中父母课堂这个栏目,因为在家庭教育这个新课题上我们这些毫无经验的父母应该是学生,只有掌握了家庭教育的理念,才能教育好我们的孩子。书中有几句话很有道理:好父母都是学出来的;好孩子都是教出来的;好习惯都是养出来的;好成绩都是帮出来的;好沟通都是听出来的。确实,没有天生的成功父母,也没有不需要学习的父母,成功的父母都是不断学习提高的结果。只有学习和掌握现代家庭教育科学知识和方法,才能扮演好家长这个角色,孩子的健康成长才有基本的保障。
在这本书中确实为我们展现了许多民主的、客观的教育方法,比如家长应该做孩子的朋友、应该尊重孩子的意见等等,给我们这些做父母的确实不少启发。
关键词:树立榜样;自制能力;加强自信
一、教育者以身作则,为幼儿树立榜样
研究证实,幼儿期的孩子具有相当强的模仿能力,即与其接触的任何人都会成为孩子潜在的模仿对象,尤其是家人或老师。在学校环境中,幼儿与老师的接触较密切,因此,老师的一言一行都会让幼儿产生浓厚的兴趣,并加以模仿,所以,老师必须特别注意自己的言行,并为孩子做好表率,由此引导让孩子养成良好的品德习惯。作为老师,必须随时督促幼儿改掉自身的坏习惯,尤其要帮助幼儿改掉学校外学到的脏话或粗话。此外,充分利用同学间的监督作用,彻底改掉幼儿的坏毛病或坏习惯。若发觉幼儿存在不良行为,杜绝立刻横加指责,此时老师应该使用温柔充满爱心的口吻去告诫孩子,向孩子说明怎样才能做好孩子,同时查出引起孩子不良行为的具体原因,由此制订相应的教育手段。家庭在孩子的成长过程占据着重要地位,而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对孩子的成长有深远的影响,因此对幼儿的品德教育必须从父母做起,同时配合学校进行品德教育。此外,父母可利用接送孩子或参加家长会等机会与老师交谈,借此学习教育孩子的方法,进而配合学校对孩子进行品德教育。
二、孩子自制能力的培养
在幼儿时期,必须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自制能力,以确保孩子成长过程能够勇敢应对各种挑战与困难。在学校环境中,老师必须时刻起到表率作用,始终坚持说到做到的原则。考虑到幼儿总会注意一些新鲜的事物,老师可制作多种新奇有趣的教学工具并适时应用到教学活动中,由此引导幼儿把注意力集中到学习中。教学过程中若孩子走神或不专心,老师可利用一些不易察觉的动作(如微笑或眼神等),让孩子自觉发觉并改正自己的错误。此外,孩子若想做好自己,首先必须拥有一份勇敢的品质,即勇敢承认并改正自己所犯的错误,如此才能够不断完善自己。若孩子犯了错误,老师不应横加指责,而是让孩子主动承认错误。如果孩子不肯承认错误,老师应当耐心地引导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能勇敢承认及改正错误。注意千万别让孩子因犯错误而产生自卑心理,要很肯定地告诉孩子,知错能改的孩子同样也是好孩子。
三、加强孩子的自信心
众所周知,个人的奋斗目标是建立在自信的基础上,一旦人失去了自信,也就没有了动力,因此,从小培养孩子的自信心是幼儿教育的一项重要教学任务,此外自信心需要平日的积累与培养。当前大多数幼儿都缺乏自信心,具体表现为胆怯,例如:不积极参加集体活动等。作为幼儿教师,应该利用各种实践活动,让孩子认识到到自己很棒,让孩子找回自信心。例如实践活动过程中,老师应多赞赏那些不爱参加活动的小孩,同时以发小礼品的形式对积极参加各项活动的小孩进行适当的奖励,由此让小孩在活动中不断培养自己的自信心。此外,老师严禁用一些消极的言语对孩子进行指责,以免伤到孩子的自尊心,使孩子更不自信。
此外,孩子刚进入校园时,总会对一切事物产生浓厚的兴趣,例如在老师扫地时,孩子也会帮着扫地或整理课桌。尽管孩子的能力有限,但老师也应当热情欢迎他们来帮忙,并表示很高兴与他们一起劳动,同时对热情参加劳动的孩子加以鼓励,如此一来可让孩子认识到助人为乐及帮助他人是一件幸福的事情。
参考文献:
[1]王迎兰.发挥政府对幼儿品德教育的干预作用[J].教育导刊:下半月,2011(6).
《陪孩子一起成长》读后感
---二年二班---丁广俊
随着孩子的一天天长大,自己也开始逐步关注孩子的教育问题。最近,我读了一本书叫做《陪孩子一起成长》,加上自己这几年在教学中的一些切身体会,深深知道教育孩子是一件大事,身为父母这是必不可少的一课。而且教育的成功与失败事关孩子的一生,把孩子教育好了,不但自己省心,也不会给社会造成负担。同时也是对孩子一生的承诺。但是怎样才能教好孩子?这是每一个家长都在考虑的问题。
“爱要学习,爱是从学习中来的。”在自己的教育过程中,以及在自己教育孩子的点点滴滴中慢慢领悟了这句话的深刻内涵,非常认同并深深为之信服。
如何去培养孩子的这种感恩的爱的能力,让孩子一开始就沐浴在知恩、感恩,知道付出与回报的氛围中,结合自己在教学中的一些所见随感和一些切身体验,我想可以从以下几点做起:
首先,家长不要对孩子过于溺爱,干预太多,为孩子打理一切事物;现在都是独生子女,一个个视同珍宝,溺爱过度,不舍得放手,恨不得所有的事情都为孩子打理顺畅,孩子过着衣食无忧,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皇帝般的生活,殊不知这样会慢慢抹杀孩子的自主自立能力,迷失了自己的个性,不但成为家庭的负担,也成为社会的负担。因此应该锻炼孩子的自理自立能力,不要有求必应,更不要无求先应,不要让孩子拥有的东西来得太容易,父母还可以经常给孩子讲一讲自己的工作艰辛,生活的不容易。
第二,加强孩子与外界的交流,避免孩子吃“独食”;我们现在很多的孩子都是真正意义上的“家孩子”,在家里可以一手遮天,出来了家门就一无是处,缺乏与人交流的能力,不会和陌生人打交道,这也成为以后社会交往的绊脚石,慢慢转化为宅男宅女。因此,在孩子刚刚学习与人交往时,不要担心自己孩子会在这个过程中吃亏受欺负,其实这也是孩子在积累社会经验,从中他会学会一些结交新朋友的技巧和与人交往的经验,因此父母应该舍得放手,实践出真知。
第三,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孩子的教育与人格养成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在良好习惯的养成上要为孩子做出榜样,如果家中有老人,有好吃的要先给老人吃,逢年过节给老人买买礼物,经常给老人打打电话,身教的力量远远大于言教。不要毋以恶小而为之,毋以善小而不为。潜移默化的教育更有说服力和影响力。
在这里我也只是一个新手,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也是摸索着一点一点积累自己的经验。教育的路很长,作为孩子的母亲,我还要继续探索,继续为之努力,希望每一个孩子都成为父母的骄傲。
一、加强师德修养,做学生的表率
榜样的力量是非常大的,作为班主任必须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言行带动影响学生。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不让学生做的,自己不去做。做好学生的工作,必须细致,必须要有耐心和忍心。有些学生做错了事,没有当面抓住他是不认帐的,说得不在点子上,他是不会心服口服的。因此,不论在学生身上出现什么问题,都要作深入的了解,细致的分析,审慎的处理,要使学生进步,不是一次两次谈话就能解决的,一定要时时、事事、处处多关心、多爱护、多帮助、多教育、多尊重、多鼓励、多肯定、多支持、多记载、多分析、只有这样,才能取得教育学生的良好效果。例如,要求学生注意楼道卫生,那么就不能对楼道烂纸视而不见,把它拾起来,放到垃圾桶去,这比说教更起作用。所以班主任的良好行为,对于学生的影响,起着示范性作用,胜过空洞的说教。
二、爱岗敬业,努力提高教学水平
班主任应精通自己所任学科的教学业务,有强烈的敬业精神班主任对自己所担任的课程,要做到认真备课,板书工整、批改仔细、辅导认真负责。具备扎实的学科知识和教育知识,并积极投身于教育教学改革的实践。要努力在繁忙的教学工作之余,不断汲取先进的文化科学知识和教育科学理论,自己有一桶水,才能给学生一碗水,要努力将有智慧、有价值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在教学态度上表现出的一丝不苟的精神,对学生能产生很大的感染力。只有这样,班主任才有威望,学生才会听你的。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像老师那样在听课和完成作业时,做到严肃认真,才能把教学这一学校中心工作做好。
三、积极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
有的老师把学习成绩和纪律较差的学生称为“差生”,这是不公平的。“优等生”的优点常常表现得较明显,易被人发现。比如学生成绩好,遵守纪律等,但这些学生也有缺点,比如比较自私、骄傲、不爱劳动,不愿意帮助别人等,这些却常常被忽略。“后进生”有许多优点,也同样像“优等生”的缺点那样常常被忽视。班主任要善于使他们身上消极的一面向积极的一面转化,要公正客观评价他们。要坚信我们的学生本质上是好的,尽管有的学生看起来有不少毛病,甚至惹人生气讨厌。班主任能不能发现他们的优点和长处,会不会诱导、转变“后进生”是问题的关键。我认为转变“后进生”应从三方面入手。第一、了解和掌握后进生产生的原因,也有家庭环境的影响,社会环境的影响。第二、选择相应的方法千方百计地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注意对后进生的态度。要与他们坦诚相待,交知心朋友,要让他们表现自己,发扬他们的长处。第三、要巩固在转变后进生工作中的成果。
四、要取得科任老师的积极配合
这是能否带好一个班的关键因素之一。班主任在校长、行政的领导下,把全校统一的要求在班内具体化。实现这些要求,仅靠班主任一人是不行的,科任教师分担了其他课程的教学任务,他们和班主任同在一个讲台,面对同一个班的学生,如果他们能和班主任通力一致,把学校总要求和本班具体化的规定有机地融合在教学工作中,严格要求学生,那么教学效果大超过班主任一人的力量。因此要取得科任老师的积极配合,就要经常与科任老师进行交流和沟通,创造条件帮助科任老师了解学生,搞好学科课堂教学工作;经常主动征求科任老师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并尽可能采纳实行,从而提升班级管理的质量和效果。
五、合理运用好“公平效应”
班级管理实践证明,学生对班集体的关心程度,学习积极性的高低,与班主任能否运用好“公平效应”,使每个学生在班集体中感到公平,有着很大的关系。公平感是一个心理感觉,但在班级管理工作中却能体现它的存在,班主任能否平等对待每个学生,既反映了教师的师德,也是管理好班级的重要手段,因此班主任对待学生必须一视同仁。班干部和普通学生一样,优等生和后进生一样,老师子女干部子女和普通家庭子女一样。只有这样,学生才感到教师公平,才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和班级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另外,还应正确恰当公平地评价学生。每个学生都希望得到老师的理解和尊重,希望自身的存在和价值得到承认。因此,班主任在平时表扬、批评学生时,在家访或其他场合评价学生时,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上进心,特别是对生进生身上的闪光点和他们点滴进步更应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使之成为激励学生进步的动力。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还要注意应可能创造条件,为每个学生提供为班集体服务,施展自己聪明才智的机会,使学生都感到被教师重视和关注。
六、充分发挥家长的作用
读了《人民教育》的文章《让教育回归“常识”》,我深深的折服于“光头校长”的教育胸怀和教育智慧。他根据实际情况把办学目标定位在培养正派的,有一技之长的人上。把那些有希望进入大学的苗子转到附近的重点中学,同时把重点学校认为考不上大学的学生换到自己学校来,因此,他的学校的升学率一直是“零”。但他学校的环境十分整洁,师生举止也很文明,我想他是“光荣的”,因为在他的学校里人人成功,各得其所。孩子们虽然没有取得高的分数,但是人人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达到了自己的最佳发展高度,这是以承认孩子的个性和原有基础为前提的。在这样的学校里,每一个学生都拥有一个自己的空间,曾经看不到希望的人找到了自信,找到了支柱,享受了人应该享有的一切。这样的学校教育回到了教育本身:当它面对生命时,不是急于得到肤浅的、一时的成绩,而是着眼于人复杂而又长久的生长,为“人”奠基。
这位校长的事迹,不由得使我想起了唐朝大诗人白居易《琵琶行》中的名句:“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轻拢慢捻抹复挑”是琵琶弹奏的精湛技艺,它与教育艺术要达到的境界极其相似!这位校长不仅在“拢”、“捻”、“抹”、“挑”上用了心思,关键是他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在“轻”,“慢”,“复”上下了功夫,以静待花开的耐心去悦纳每一个有着无穷可能性的生命。
慢是教育的真谛。慢,需要平静和平和;慢,需要细致和细腻;慢,更需要耐心和耐性。教育是慢的艺术。“慢”绝不是懈怠。既然是一种艺术,那就要留足等待的时间和空间。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个性,有他的智商、情商。如果不遵循其身心发展规律,教育就会出问题。人是可以化育的,但要根据其特性特长,潜移默化,循序渐进,而不能急功近利。我们要顺应孩子的天性,保护好孩子们良好的个性,要有一个等待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瑕疵,但是我们要学会包容。
我们面对的是活生生的个体,尤其是面对小学生,由于他们的年龄偏小,动手能力差,所以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速度要放慢。慢下来,教师才能注意到每位孩子的困难并及时给予帮助。在“慢”的艺术中最重要的是保护好孩子的童心、好奇心和想象力。我读过马宇歌的故事,知道马宇歌刚会下地跑时,曾蹲在潮湿的地上,两眼盯着一只快跑的蜈蚣,在众人的注视下,忽然以迅雷不及掩耳的动作,把那条小虫子捏起来放到了自己嘴里。马宇歌的爸爸马弘毅先生敏锐地感到“孩子能够对陌生的东西这么好奇,并勇于接触,那绝对是好事儿。”并想方设法保护孩子的好奇心。问题是我们的老师很多时候不能意识到这是好事,甚至会在不经意间伤了孩子的好奇心。下乡听课的时候,坐在一个又一个教室之中,我想的最多的就是每一个人,一个又一个的人,有时我甚至会忘了自己确切的“听课任务”,而把目光长久地落在某一个孩子身上,我发现在自己的目光中,常常洋溢着忧虑和悲情,因为我们的孩子好奇心和想象力在经不经意间被忽视了,被伤害了。有时,课堂上一个微小的成功也会让我眼睛湿润,情绪难以抑制――我知道,我们这些做教师的人期待的就是每一个孩子幸福、充实的童年生活,以及课堂上淡淡的、自然流淌的人性的美。
教育最核心的问题就是它到底会对学生的一生有什么样的影响,它成全的是什么样的人。教育其实也是一种互相寻找、发现,彼此增进理解的过程。我们经常无法对自己的教育行为做出恰当的判断,也无法洞悉一个成长中的儿童最需要的究竟是什么,我们不知道怎样才能恰到好处的保护和帮助他,那就让我们时时提醒自己,克制自己,改变自己的否定性思维,让我们一点一滴的变得阳光一点,积极一点,主动一点,以一种淡泊的心境、博大的胸怀包容学生的坏习惯和错误,学会期待,期待一种美好的境界。
我相信有了慢的艺术和足够的耐心去期待,每一个生命都会尽情舒展,就让我们在爱的阳光下,静待每一个生命绚丽花开。
【关键词】一年级数学 学习方式 学习习惯 实践能力
一年级的数学教材,给我的印象是:它就象是一本卡通故事书,每一课学习内容、每一道练习题都可以用一个小故事来把它表达出来,并把知识融入到学生的生活当中,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相连。
在实际教学中,我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式和学习习惯,初步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和分析现实生活,用数学的方法去解决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还有学生独立性、互动性和创造性等方面的培养。怎样才能使学生愿意学并学好数学呢?
1.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愿望
刚入学的一年级孩子,大部分都受到学前教育,所以说,他们对数学并不是一无所知,但对于学习数学的兴趣却是不尽相同的。因此,在上第一节数学课《生活中的数》时,我先让学生观察他们新的学习环境——教室,让他们寻找教室中的数,又领学生到校园进行参观,寻找校园中的数,然后告诉学生:这就是数学,其实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使学生对数学逐渐产生了亲切感。
2.有意识创设活跃的学习氛围和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
“好玩”是孩子的天性,怎样才能让孩子在玩中获得知识呢?我针对每课不同的学习内容,编排设计了很多不同的游戏、故事。
如:在上“认识物体和图形”一课时,我让孩子带来了 许多物体和图形,先让他们以小组为单位介绍自己带来的物品,后放到一起数一数,看看每种物体、图形各有几个。这样不仅使学生认识了数,还为以后的分类课打好了基础,更培养了孩子的合作学习习惯。再如:上《小猫钓鱼》一课时,先让学生观察猫家四兄弟的不同神态,再让学生戴上小猫的头饰,进行模拟表演,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让他们自编、自演故事,真正使学生在 “玩”中获得了知识。
3.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观察、思考、解决问题
大家都知道本册数学教材的练习题中,有很多题的答案都不是唯一的。这就需要我们抓住时机,鼓励学生多动脑筋,勤思考。刚开始,当我问道:“谁还有不同的方法?”时,很多学生的表情都很茫然,这时,只要有学生能通过思考来回答问题,不管他答对与否,我都给与相应的鼓励,表扬他是个爱动脑筋的孩子。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当我讲《跳绳》这一课时,大多数学生都列算式为:2+6 (2个摇绳的,6个跳绳的),这时,有个小女孩却胆怯怯的举起了小手,她列的算式是:4+4 我故作惊讶地问:“你为什么要列成4+4呢?”
她说:“有4个小男孩,4个小女孩,共有8个小朋友在玩跳绳。”我当时特别高兴,就借机说:“你真是个爱动脑筋的好孩子,棒极了!”并奖给她一个“智慧果”。然后,我对其他孩子说:“其实通过这幅图还能列出很多不同的算式,谁还能做一个爱动脑筋的孩子?”经过这一启发,学生的思维顿时活跃起来,最后一直深挖到根据衣服、袜子的不同颜色来列算式,甚至更有的学生列出了连加算式。从这以后,在每每拿出一道题,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去寻找不同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可见,只要我们能适时抓住机会,并加以正确引导,相信孩子们是有潜能可挖的。
关键词:幼儿园;半日活动;细节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的教育是为所有在园幼儿的健康成长服务的,是教师以多种形式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幼儿生动、活泼、主动活动的教育过程。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幼儿一日生活中的各项活动对幼儿发展有重要的价值,既有生活活动、游戏活动,又有学习活动;既有自由、自主的选择性活动,又有组织、有指导的教育活动;既有幼儿与玩具、材料等物的交互作用的过程,又有幼儿、同伴之间的相互影,为了让孩子们每天快乐地来园,快乐地离园。教师既要做很多的工作,又要有充分的准备,那么我们应该怎样来安排幼儿的一日活动才会更合理呢?
一、教师在一日活动中所起的作用
老师在整个半日活动中扮演的应该是一个引导者的角色,而非是一个控制者的角色,孩子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收放自如的游戏活动,他们是有自主性的。但是,怎样才能使一个班孩子的常规与自主性达到比较好的平衡状态?也就是说自由与纪律二者关系如何协调?老师在其中的角色定位及作用应该是怎样的?这些问题值得我们深思。例如,某班孩子的社会性发展较好,孩子相互交际能力很强,孩子们坐在一起总会津津乐道地谈论自己喜欢的东西,其实,这时的孩子们是充满激情与活力的,他们在发挥自己与人交际的本能。但是,此时的教室就会显得杂乱无章,明显缺乏了纪律性。多数情况下老师会选择直接制止孩子们吵闹,打断他们的交谈,达到安静的效果,但这显然对孩子的个人发展无益。
因此,教师应时刻寻找促进孩子发展的契机,经过思考,我认为幼儿是需要天性的自由表现的,但是缺乏纪律性的自由并不是真正的自由,而是放纵。老师既不能一味地打断制止孩子的交谈,也不能任由他们无序讨论,老师可以将自由框范在有准备的环境中。首先,老师可以要求孩子们交谈时声音应该放低,这是在集体场合,大喊大叫是不允许的,这是自由交谈活动的前提条件。其次,老师可以事先收集好孩子们平时感兴趣的一些话题,采用集体讨论或者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然后在老师的带领下个别分享,这样孩子们的自由交谈活动是有目的的,既能够发展他们的语言交谈能力,也能够增强孩子们的秩序意识,整个活动是有教育意义的。其实,自由与纪律并不是一对矛盾体,反而是同一事件不可分离的两个方面,自由活动是形成真正纪律的重要方式,而真正的纪律也必须建立在自由活动的基础上。
二、教学活动的完整有效
教学活动显然是幼儿园生活的主体部分,也是教师教学能力的体现。组织好一次教学活动,不仅需要课堂上灵活的应变能力,更需要老师课前的充分准备,认真备好教案、做好课件当然是必不可少的,还要备幼儿,提前思考抛出的每一个问题孩子可能会怎么回答,而老师又要怎么去接。教师对幼儿回答问题的反馈能力,需要从平时的教学活动中不断积累经验。同时,教师还应该充分了解自己班幼儿的发展水平,因材施教,针对孩子的不同特点实施不同的教学手段,对于胆大积极的孩子尽可能多引导,激发他的创造潜能;对于胆小怯场的孩子,可以多用表扬、鼓励的方式引导。
三、生活环节注重细节
对于幼儿园的小朋友来说,无论是生理还是心理都处于萌芽发展阶段,生活环节对于幼儿园孩子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在繁琐生活环节中孩子们能学会很多本领,养成一些良好的习惯。老师不仅是要组织好一个教学活动,生活环节也马虎不得。比如,像盥洗、进餐这样的环节,老师必须注意好各种细节,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如饭前便后要洗手、用餐不说话、饭后漱口等,老师提出的要求应该明确,一定要让孩子们事先明确要求,他们才能按要求去做,所以常规往往是在琐碎的生活环节中培养而成的。
幼儿园教师与其他的老师不一样,因为我们面对的是一群可爱的孩子,身正为师,我们的一举一动都会给孩子带来很大的影响,所以如何用正确的方式、教育手段来引导孩子向正确的方向发展是需要我们老师不断学习和努力的。
参考文献:
我儿子刚读初中,特别迷“快男”苏醒。儿子追星挺专业的,快男比赛期间,他还在学校组织了“醒目”(苏醒迷的代称)团,领着他们团友在北京多个公共场所为苏醒拉票,西单商场、王府井、天安门都去过。儿子穿着他们自己在淘宝网定制的苏醒衫,手里高举苏醒的大幅海报,大声地向路人喊着:“支持苏醒,请为苏醒投票……”回到家,儿子还鼓动我们为苏醒投票。
看孩子如此疯狂,我有些不解,甚至担心儿子这么追星是不是有点儿过头了,所以,我决定要先了解孩子的偶像――苏醒,再决定怎么教育他。一天晚上,儿子正在看“快男”比赛,电视里苏醒正深情演唱,儿子看得目不转睛。我悄悄坐到儿子身边,说:“我也看看,我儿子这么喜欢的歌手一定有过人之处。”儿子马上兴奋起来,“苏醒是这个舞台上最出色的,上次他还为自己的一个音没唱准向观众道歉,他还第一个勇敢地站上PK台。我特别佩服苏醒,我觉得他特男人。”听着儿子滔滔不绝,我知道了苏醒在他心中的位置。于是我认真地看了苏醒的表演,果然他唱功很好,也很会表演,我也对这个大男孩萌发了好感。
从那以后,只要有苏醒的消息我都会格外留意,知道后我就马上告诉儿子。只要苏醒有新专辑发售,不用儿子说,我都会帮他买回来。现在,因为苏醒,我和儿子逐渐成了无话不谈的朋友,话题也从苏醒的歌延伸到他成长中的很多方面。我们谈到了理想、未来这些以前未谈过的话题,我对儿子多了很多了解,儿子对我也多了很多理解。
追星并不一定是坏事。苏醒是有优点的,我不反对孩子追这样的“星”。在我看来,苏醒不但是小帅哥,还是个好学的孩子。我查到苏醒的学习成绩一直非常优秀。他在读初中的时候,是年级的第一名。他的英语很出色,雅思考了8.5的高分。我告诉儿子,要向苏醒学习,无论做什么都要坚持并且精益求精,要高标准地要求自己。渐渐地,儿子从最初迷恋苏醒的歌深入到钦佩他的人格。儿子学习比以前认真了,还常练英语口语,说既然自己那么喜欢苏醒,英语也不该说得太差。
对于怎样才能处理好孩子追星的问题,我的做法是,首先要了解孩子的偶像,判断这个偶像值不值得孩子去追。其次,如果孩子喜欢的是一个“优质偶像”,那就要挖掘偶像的优点,帮助孩子正确追星。像苏醒这样的阳光明星,完全可以成为孩子的榜样,偶像的力量正激励着我的孩子成长进步。
(摘自《中国教育报》)
一、用心研究课堂、研究学生,做研究型教师。
我知道只有以上美好的愿景是远远不够的,我们面对的不是机器,不是听众,而是有独特思想、个性奔放的孩子,他们有的文静,有的调皮;有的反应很快,有的反应很慢;有的处处表现优秀,也有的学生整节整节的课连头都不抬;面对性格迥异、水平参差不齐的学生,如果我每天只是拿着课本和教参到班上去照本宣科肯定是不行的,那么怎么做才能够让每个学生都有所发展?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什么样的课堂才能够让这些口味不同的学生都喜欢呢?
“书中天地大”我决定向书本学习,在《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中我不仅明白了实践是让学生学习的最好途径而且知道了一节好课要用心备一辈子;李镇西老师的书告诉我怎样才能做一名幸福的老师;走近陶继新老师让我知道教师要宁静致远。每次看到好的教育案例我都会想这样的方法用在我的学生身上是不是合适?对于我的学生是不是还有更好的教育方法?好的想法随时记录下来,自己不成功的做法也及时反思、时时改进,就这样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总结,在总结中提升。
我们班中有一个特别聪明但是也超级调皮的男孩子――文远,每次上课他认真听课的时间超不过五分钟,不是和同桌说话就是手中拿着东西在玩,以前遇到这样的学生我不是大声训斥就是找家长,可是在不断的学习过程中改变了我对这类学生的认识,其实只要我们多点耐心,像文远这样的孩子是可以变成好学生的。每次上课之前都耐心的告诉他上课的基本要求,做得好了对他伸出大拇指;做得不好了就用眼神进行提醒。对于文远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也细心的指导,慢慢地文远表现得越来越优秀,在上学期结束的时候他已经成了一名小组长。
二、用情关爱学生,做学生人生的领路人。
从“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到“学为人师,行为世范”。这朴实的话语里凝聚着教育责任,蕴藏师者的风范。在我们严格要求自己,处处给学生做出榜样的同时,我们也要静下心来关注每个学生的成长,倾听每个孩子的心声。
同时在教书的同时一定别忘了育人。不知道大家是不是和我有同样的感觉,所有的学生对自己的老师都特别信任,所以在学生告诉我们一件事情或者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向我们倾诉时,我们应该教会他们怎样做才是正确的,什么样的认识是错误的。所以,身为教师,必须把育人放在第一位,贯穿于教学的全程,以身示范,关注细节,呵护学生,做学生心灵的引路人。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任乡村中学校长时,看到一名低年级的小女孩摘下了花房里最大的一朵玫瑰花。他走过去蹲下,拉住小女孩的手,微笑着问:“你能告诉我,这朵花要拿去做什么用吗”,小女孩害羞的说:“奶奶病得很重,看不到花,我想把这朵花送给奶奶看一眼就还回来”, 苏霍姆林斯基被深深地感动了,他又摘下两朵大玫瑰,送给小女孩,说:“这一朵是送给你的,因为你有一颗善良的心;这一朵是送给你妈妈的,感谢她养育了你这样的好孩子”。
这就是最著名的教育案例《三朵玫瑰》的故事,面对这个“摘花” 的场面,苏霍姆林斯基没有不假思索的、用最简单的方式来处理,而是从孩子的错误中挖掘闪光点,在孩子的心里种下了一颗爱的种子。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学识是教师的基础,而师德是教师的灵魂。作为一名教师,要照亮别人,首先自已身上要有光明;要点燃别人,首先自己心中要有火种。一个好教师,不仅要有过硬的专业技能,更要有人格的感召力。高尚的师德就是最好的教材,是一股强大的精神力量,对孩子的教育是潜移默化的、巨大深远的、甚至是受益终生的。对于师德的表现,我认为最重要的是行为表现,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比任何语言都更有说服力。教师每个细小的行为表现都会成为孩子模仿的样本,所以说“教育无小事,事事皆教育;教师无小节,处处皆楷模。”作为教师的我们来说,必须在日常教学与生活中不断检讨自己的言行,是不是符合一名教师的标准?是不是对孩子们起到示范的作用?在不断的检讨中净化自我、提升自我!
人常说:“没有梦想的人生是乏味的,没有创造的生活是平庸的,没有燃烧的事业是无奈的。”那么,怎样才能在平淡的人生中活出一份精彩呢?我认为,应立足于我们这份神圣的事业。
首先,要不断钻研业务、更新理念,热爱幼教事业。既然我们选择了这份职业,就要对自己的选择无怨无悔,积极进取、无私奉献,力求做好本职工作,尽职尽责完成每一项教学任务。不断学习充实自己,因为“予人一瓢水,自己须有一眼泉。”这是一种工作的态度,也是为师的根本。
在这个岗位上我已工作了十五年,在这十五年里我虚心求教,向身边的老师学习业务;向书籍学习为人、为师的道理;向高等院校学习专业的知识和先进的教育理念;不断挑战自己,超越自己!虽然没有做出惊天动地的大事,但却脚踏实地默默耕耘了十五载。十五年来,用真心去对待每一名幼儿;用真情去感动每一位家长。看着一届一届成长起来的孩子,我心中有着一种说不出的欣慰。当我在街偶遇这些曾在我怀抱中呢喃的孩子时,我常会驻足目视许久,尽管他浑然不知,尽管他已认不出儿时的老师,但我依然记得他……我想,这就是一位老师对孩子最真、最朴素的情感吧!勿须言表,这颗心自己明白就好。
爱心是师德素养的重要体现,高尔基说过:“谁不爱孩子,孩子就不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好孩子。”崇高的师爱表现在对孩子一视同仁,绝不厚此薄彼上,应让每个孩子都感受到――老师是爱我的。在班里,我会将机会轮流给大家,让每个孩子都能得到表现和锻炼的机会。对于在“值日生”工作中弱小、能力差的孩子,我会征求其他孩子的意见,采取一帮一的方法,帮助完成任务。对于班里淘气的孩子,我会用特殊的方式与他沟通,给予幼儿理解与引导,培养他健康的个性,教会他恰当的表达方式。爱一个孩子就等于塑造一个孩子,而厌弃一个孩子就等于毁灭一个孩子。慈祥的笑容、亲切的言语、文雅的举止、以及善解人意的目光,比声色俱厉的严格更能贴近孩子的心灵,更能彰显教育的效力。
身教重于言教,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孩子的思想、行为和品质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教师应时时刻刻为孩子们做出榜样。凡是教师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凡是要求孩子不能做的,自己坚决不做。以身作则、做出表率,才能让孩子心服口服,把老师当成行为的标尺与典范。我们班里的孩子,在老师的带动下养成了许多好习惯,比如:老师每次用完水都会将水管关好,孩子们也是如此。有一次,有位外班的小朋友在我们班上完卫生间之后没有关水,几个孩子听见水流的“哗哗”声抢着去关阀门;有时孩子会给我带块特别的巧克力或糖,我会装进兜儿里,并告诉他们要留给心爱的女儿,所以每次更换新口味的点心时,孩子们都会不约而同的带回去给妈妈尝尝。这些生活中的小事儿,对孩子们起着“润物细无声”的教育作用,让孩子们懂得了水资源的珍贵和回馈亲人的关爱……
用一片赤诚之心培养人,用高尚的人格魅力影响人,用崇高的师德塑造人。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素养,才能培育出文明、礼貌、健康、自信的新一代。也只有不断完善自我,才能无愧于这太阳下最光辉的职业!谨记: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大计,师德为本。
人在具有个性的同时,也需要承担相应的责任。当今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更高,需要德才兼备,即要有高尚的品质和社会应变能力。而学生面对的转变之一,就是心里健康教育。经调查发现有不少学生存在严重的逃避心理,作为教育工作者,我把纠正学生的逃避心理大胆的投入到了教学实践中。下面就如何纠正小学生的逃避心理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学校教育:老师要给予充分理解、尊重与引导
孩子在学校里,除了学业的优秀能给他带来成就感外,老师的关注与重视是他最大的心理满足。有的孩子经常碰到上课时老师不给他提问,不给她展示自我的机会,自己鼓足勇气与老师讲话时老师也是一副漠不关心的表情,甚至大吼学生的错误。于是为了维护自己的自尊心,学生索性就保持沉默,课堂上不再积极回答问题,不再关心班集体的事。怎样才能改变学生的这一逃避心理呢?
(一)当孩子产生这种心理时,老师不应该责怪学生,而应该顾及学生感受,站在学生的立场,以一种温和的态度与孩子进行交流,不要制造压力,让孩子在轻松自由的学习中感受到老师的关心与尊重。时常以聆听者的身份耐心倾听孩子的心声,让孩子感到自己的烦恼得到了重视,就会毫不隐瞒的把自己的态度,与想法讲出来。等孩子情绪稳定之后,与孩子一起冷静的分析事情的利弊。如果问题的主要原因在孩子,就要合理利用孩子争强好胜的心理因势利导,帮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提高孩子自我认识缺点的能力。比如我班上的一名女同学,叫程莹莹,从一年级时学习就很优秀,但不知何故,她慢慢的疏远了与同学的关系,不愿与人交流。老师问话时,总是一言不发。家庭作业经常不完成。经耐心询问了解到,该生主要是因为对家庭教育的不满,她认为自己的父母没文化,对自己总是无休止的唠叨,而年龄不断增长的她,根本不认同他们的观点,认为父母很烦人,令人讨厌,甚至让她觉得自己的家庭让她在同学面前很丢份。她觉得同学们看她的眼光也很异样,都不愿与她交朋友,而造成这一切的就是他的家庭。于是把自己封闭起来,回家之后什么话也不说,即使自己遇到烦心事也是一个人闷在心里,默默承受着。针对她这一情况,我常与她一起谈心,倾听她心里的故事,也讲述我自己的故事,适时地开导她,引导她,帮她驱散心里的阴影,建立自信心,并发动班里的同学一起帮助她,让她觉得她不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而是生活在友爱的班集体。慢慢的她不再逃避,不再把自己封闭的严严实实。逐渐开始了她阳光般的生活,也学会了微笑着面对困难。
(二)面对这样的学生,除了上述的理解宽容之外,还应该注意因材施教。我应该让每个学生在自己的能力基础上有所进步,得到合理的发展。所以,对待部分学困生,应该降低难度,少做几个题目。我通常的做法是,谁最差我罚谁多做。每一个人都是有上进心的,但是,由于教师的方法不当,某些学生的上进心很容易被埋没,甚至被扼杀。因此,造成部分学生害怕学习、逃避学习。当那些所谓的学困生能完成低层次任务的时候,我就应该给予肯定、鼓励、甚至是奖励,这样一来,他们自然就会追求更高的层次。不再选择逃避,而是变被动为主动。比如我班学生刘雨祥,经常不完成作业,于是我就降低难度,允许他比别人少写一遍,有不会做的题时,可以留到学校再向老师请教,允许他比别人晚交作业。刚开始他还认为老师对他特殊照顾,心里很美,但时间长了,就觉得不对劲了,最后终于战胜自己,完全能和其他同学一样按时完成作业了。
二、家庭教育:父母当好孩子的引路人
面对当今社会的激烈竞争,每个做父母的都希望自己孩子能出人头地,所以一味的追求优异成绩,而忽视了孩子品格方面的教育,致使有些孩子心理上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偏差。比如有的家长在孩子回家后第一句话就是今天学习怎样?如果孩子回答不满意时,父母就会把狂风暴雨般的巴掌落到孩子娇小的身躯上,随之而来的是各种带有讽刺,挖苦意味的“教育”,让孩子承受地狱魔鬼般的待遇。这,岂能是现代文明社会的待遇?孩子自尊心遭到伤害,内心被极度的恐惧感充斥着,从而害怕学习,逃避学习,在心理上出现阴影,也就是理所当然的事了。相反,有的家长视孩子为掌上明珠,过分的溺爱孩子,从来不给孩子锻炼的机会,什么事都是父母包办。孩子不懂的与人交往,交际关系处理不好,家里来了客人都不知道如何招呼。或者干脆就想,反正
父母会替我做,我无须做这些,把逃避说成是理所当然。这样的孩子将来怎样在社会上立足呢?我认为家长当好孩子人生的引路人,是孩子受益一生的事。多给孩子创造表现自我的机会,适当的放开手,给孩子一片自己的空间,让他们学会独立,而不是逃避。
三、社会帮助:让爱撑起一片蓝天
孩子除了学校,家庭之外,还要接触社会。我现在提倡的是和谐社会,人与人之间应该充满爱,让孩子感受到初步接触社会并不是很难的事。周围的人多给孩子一些关爱,让他们感受到自己也是一名社会成员,自己也是被尊重的,从而,树立阳光般的人生态度,积极的接触社会,融入社会。在这种积极的氛围里,孩子是愿意表现自己的。这样孩子不健康的心理就会大大好转。
曾经看过一则广告,母亲端着白开水说:“孩子们,喝水了!”可孩子们却躲起来了。为了孩子的健康,让孩子们多喝水,这有不对的地方吗?后来母亲把白开水换成果汁,再叫孩子们喝水,孩子们蜂拥而至。在教学上,作业对部分学生(尤其是学困生)来说,就如同这白开水,索然无味。怎样能让白开水变甜?让学生喜欢做作业呢?无疑加糖就能使白开水变甜,而让学生喜欢做作业的“添加剂”,我认为就是――激励性的语言。
俗话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这句话道出了教育活动中一个非常朴实的真理。每个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肯定,而学生更重视老师对他的评价。老师的充分肯定往往可以激起学生向更高的层次迈进的信心;老师的一次赏识,也许就能引发出学生创造的源泉;老师的一句鼓励,足可以唤起他“抬起头来走路”的自尊;老师的一句赞扬,说不定就点燃了他内心要求上进的火花。善于把表扬作为工作艺术的教师,就意味着赢得了教育上的主动权。因为这样做,容易建立起融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有利于学困生的转化。
当我有了以上的认识以后,我便千方百计地挖掘和努力发现
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充分利用各种方式予以鼓励。上学期,很多学生的课堂作业不能及时完成,也有相当部分学生的作业是“两天打鱼,三天晒网”。面对这种情况,我用了很多方法,但效果不佳。这学期开学后不久的一次偶然的表扬,却让学生喜欢上了做作业。学校要求双分制,分作业质量分和书写分,书写一般分为:优、良、中、差四个等级。批改作业时,杨央的作业是又对又工整,看了非常舒服,于是我发自内心地在书写分上写了“真棒”。作业本发下后,杨央高兴地说“我的作业得了真棒。”周围的同学聚过去看,“哇!”然后眼神里充满羡慕地问我:“老师,要怎样才能得到真棒?”看到这种情况,我说了得“真棒”的标准,并结合当前学生感兴趣的“QQ农场”,说:“5个100分或2个真棒可换1个苹果,10个苹果可换1朵玫瑰花。比比一学期谁得的玫瑰花最多?”学生们听后都兴致盎然,说“我一定要好好做作业。”此后,作业越来越好,学生们越来越喜欢做作业。平时最不愿做作业的叶盛,也非常自觉地做了,并且一次比一次好。再如,有些同学已经很认真地学了,但作业总是差一点就得一百分。于是,我便在他们所做的题旁边写上:“再努力些,成功就在你眼前!”或“加油,你一定会成功的!”等。对那些基础差的学生,我总是尽量发现他们的闪光点,用激励的语言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你一定行!”“今天的作业比上次进步了,加油!”“今天你上课非常认真,作业有进步,好好学哦!”等。不管什么批语,我都允许学生再次订正,改好后仍然可得100分,这种方法我们称之为“改后100分”。这样,学生感受到老师对他的肯定,学习有劲,做作业也就“顺手拈来”。从那以后,再也没有学生缺交作业了。“水不流不活,人不激不跃。”倾注欣赏的话语像一阵阵及时的春雨,把学生的学习热情浇灌得越“长”越高,从而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让这枯燥无味的“白开水”――作业,加点“添加剂”变甜了,让学生喜欢了。
(作者单位 江西省赣州市会昌县会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