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31 09:20:5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职业道德培训,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微课程;职业教育;道德培训
随着无线网络的覆盖,移动通讯技术的发展和社交媒体的兴起,以开放、共享为理念的开放式教育资源的出现契合了《规划》的发展要求。微课程便是其中有益的尝试,虽然目前仅仅处于起步阶段,尤其是如何与公安民警的职业培训相结合,仍是一个没有相关经验可以学习借鉴的全新领域。但是,在网络信息时代的今天,微课程作为一种以在线学习或移动学习为特点的全新教学模式,与传统授课模式相比,具有其不可替代的优势。
一、什么是微课程
微课程的“微”,意在指内容上的“精”,是运用建构主义方法化整为零,利用微课为主要形式,以在线学习或移动学习为主要手段的一个系统性的课程体系,具有完整的教学环节,包括课程设计开发、操作实施、评价反馈等教学全过程,具体指将原课程按照学生学习规律和教学任务及教学目标要求,对教学内容重点与难点部分进行选择、分解,制作成一个或若干个与教学内容相对应的微课,并将之优化组合,构建成包含教学目标、任务、方法、作业、测评、互动与反思等在内的一个完整的课程体系。这里出现了个新的相关概念———微课。微课指以时长5至10分钟的视频、PPT等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某个教学环节而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即一个微课程根据教学内容的多少,可以由1至若干个微课共同组成。
二、为什么要推广微课程
1.网络科技改变着传统教育,微课程顺应了这一发展趋势。当前我们大众生活俨然已进入了一个“微时代”,“微文化”悄然兴起,形式多样,如微博、微信、微访谈、微电影、微小说等。这些“微文化”适应了当今日益增快的工作生活节奏,实现了以最短时间便捷获取更多信息的需要。在这种背景下,利用一切可以被利用的碎片时间而进行的“微学习”应运而生,改变这人们的学习方式。作为对传统教学模式的一种有益创新,微课程,顺应了当今网络科技时代的发展趋势。
2.微课程“学习知识在课外,内化知识在课堂”,更符合学习规律。传统教学模式中,知识传递(课程导入、知识讲解、布置作业等)在课上,知识内化(理解运用、完成作业等)在课下,课堂上因受到时间的局限,每个学生由于基础水平、理解能力存在差异,导致知识传递效果也因人而异,微课程的出现使这一难题迎刃而解。微课程将众多知识点分化为若干个微课,学生在课下或校园散步时通过电脑、手机等方式,依照自己的学习节奏自主学习,便于不同基础的学生学习掌握。微课程知识传递(自主学习、自定进度、整理收获、提出问题)在课下,知识内化(展示交流、协作探究、完成作业、教师检测、一对一个性化指导等)在课上,微课资源还可供不同课程重复使用、供不同的教学要求分解优化组合,使教师把主要精力放在与学生互动交流中,降低了教育成本同时也满足了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
立足于自身所承担的教学任务,如何利用微课程这种全新教学模式,对传统的说教式的民警职业道德教育进行改革,缩进与学员的距离感,克服说教的冷硬感,笔者认为,必须着力做好以下四个方面:
1.将教学内容转化为学习任务单,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员探寻答案过程时领会掌握。学习任务单的制定,依据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要求,将教学内容重点、难点及其他知识点转换成问题,帮助参训学员发展自主学习、独立思考能力。以笔者的《人民警察职业道德与纪律》课程为例,目前我院这门课程主要开设在初任培训中。课程伊始,我会先向学员提出一个问题:为什么选择成为一名人民警察?每位学员心中肯定都有自己的理由,在学员轻松、自由的回答完第一个问题之后,无需去进行评判,而是再向他们提出第二个问题:你了解警察这一职业吗?通过《警察职业的特点》这一微课,以多媒体形式向学员展示警察这一职业的“五高”特点。在学员有所震撼和触动之后,我再提出第三个问题:你刚刚所说的选择从警的理由,足以支撑你面对这样一种“五高”职业吗?通过这一系列的提问,帮助学员反思自己从警的动机,端正入警的态度。
2.准备好发展高级思维能力的学习资源,并上传到学院的网络教学平台上。即将关键知识点通过微课的形式生动、灵活、系统的展示出来。每一个微课都必须紧贴教学目标,微课与微课间必须系统地展示出民警职业道德培训的课程体系。例如,我院每期培训班都成立专门的摄影团队跟拍学员在校培训期间的精彩瞬间,在讲授《人民警察职业道德规范》中第十条“团结协作”这一知识点时,可以截取其中学员共同协作、克服困难、完成挑战的图片或视频制作专属于学员自己的微课,在更加亲切、真实的氛围中强化学员作为我们公安队伍大家庭中的一份子所必须具备的团队意识。
3.设计好学生为主体的课堂学习模式。微课程的知识内化过程在课上进行,如何让学员成为课堂上的主体,真正实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的,实现知识内化的教学目标,需要教师的精心设计和及时的跟进指导。仍然以《人民警察职业道德规范》为例,其中第五条为“文明理性”。为了切实让学员理解并掌握何为文明执法,通过视频和新闻报道(如“山东女司机撞人后脱衣阻拦施救”)情景再现,模拟在这4种情形下,民警该如何应对,该怎样文明执法,怎样才能做到理性平和、文明礼貌、诚信友善,同时又能维护法律的尊严。情景剧式的微课程通过教师创设特定的情景,由学员作为导演、编剧、演员,亲自参与其中,在教师给定的主题下自由选择剧情的发展走向,随着剧情冲突的不断变化发展,从民警执法的角度,以及执法对象和其他相关角色包括围观群众的多个视角综合考虑,互相借鉴,换位思考,从而更加客观的理解文明执法的实质。
那么教师职业道德体现在哪里呢?首先是为人师表,因为教师的行为应该成为学生的表率,孔子曾说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同时还要爱岗敬业,团结协作,廉洁重教等。当教师力图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时候,我们必须知道我们的行为能够给学生做出什么榜样,我们自己拥有什么样的个人素质和特性,教师的职业道德如向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个人的素质,作为肩负二十一世纪重任劳任的教师,更应该努力提交个人素质,关于这一点,也许是我们中一部分人不太重视的,总认为只要教好本学科就行了,仅把教育看作传播知识唯一途径。其实教育的内涵很多,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有完满的自我,需要我们每一个教师清楚地意识到自已对学生所具有或应该具有的影响,这就要求我们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去肩负起更多的道德和人类的责任。下面就教师职业道德如何提高,谈谈我个人的一些认识:
一、责任心
做为一名优秀的教师,要有一种高度的责任感,我们受托于社会,学生的父母,这种受托人的责任使我们的教育充满了深刻的意义,我们是在履行一个受托人的责任,这种责任需要我们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和牺牲精神。
二、学习
我们要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因我们生活在知识爆炸的年代,当今高新技术发展飞速,面临着时代的挑战,我们如果用昨天的知识来教现代的学生去做明天的事,那就太可悲了,我们必须让知识永放光明,这种学习不只是教师在进入课堂教书以前要做的事情,真正的教师总是在寻求机会学习更多的知识不断拓展我们的教育,教学能力。如跟踪我们所教课程的最新进展,让那些课程保持足够的新奇和激动,以便让热情洋溢的教育活动一天一天,一年又一年地持续下去。所以我们争做一名“研究性”者,而不仅仅是“教书匠”,我们的大脑必须不断得到充电和滋养,必须依靠自已而不是他人来培养获取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试想,如果一个教师停止学习,他就摧毁了一个教师沟通无知与知识,绝望与希望之间的鸿沟的一个主要途径。因此,我们要努力学习去充分掌握我们听教的一门课程,并对这门课程有足够多的知识,以便能独立对经进行思考,得心应手地运用它,特别是我们教语言的老师,更应该具有广泛的知识。
三、爱心、耐心、同情心
我们在教育实践中需要培养对学生的爱心,以我们高尚的思想和人格魅力去感化学生,只有老师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上对学生倾注爱心,尤其是那些品学较差的学生,学生才能从心底里亲近你,尊重你。有了爱心,而应有足够的耐心,这种耐心常常体现在我们要有一种控制我们在工作中的挫折感和疲劳感,特别是那种来自于艰苦的、得不到补尝的和得不到欣赏的劳动,或者是那些来自不能很快地或很好地学习的学生,即我们经常所提到的“差心”,我们更应该具有耐心,如在我们平时的教学过程是朵愿意承认学生在努力获得知识过程是的局限性,真诚的以一种宽容的态度对待学生的错误观念和错误的理解,我们如果轻率地把学生的错误看作是愚蠢的表现,这就使学生感到灰心丧气,甚至感到自卑,这样老师和学生之间竖起了不可逾越的障碍。我们对学生平时的进步,哪怕是一点点进步要给予充分的赞赏和肯定,决不能表示蔑视和嘲笑,耐心可以引起和赢得学生令人渴望的回应:更努力地学习,但是当我们不时对学生感到失望时,也常常会产生一种得不偿失的烦燥情绪,这也是很正常的,这时我们就需要以坚忍不拔的意志去坚持做我们的工作,“我不能坚持下去,但我将坚持下去。”另外,我们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对学生需要适当地表示一种同情心态,这并不是指无原则的迁就,正是有这种同情心,可以帮助我们体验和分享学生的喜、怒、哀、乐,经常作一点换位思考。那些忘记了在训练过程中要达到熟练水平是多么艰难的人,将永远不会成为一个成功的、快乐的教育者。
四、纪律性
教师和学生一样必须具有纪律性,榜样和言辞具有同样的作用。期望在学生身上看到的优点,首先必须在教师身上显示出来:勤奋、准时、可靠,已在一个勤奋和准时的教师能够有充分理由期待他们的学生也具有这些优点,纪律常又多种形式来表现:行动安排、行动准则、示范行为、明确的期望以及赏罚分明的制度。
五、创新精神
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是人们行为规范和准则的总和,是调整人与人之间、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准则。良好的职业道德是行车安全的重要保证。驾驶员除应具有一定的驾驶技能和道路交通法规知识外,还应有良好职业道德,才能确保安全行车。驾驶员职业道德是调整驾驶员在职业活动中与他人、社会的行为规范的总和。这种行业行为规范是用善恶标准来评价的,其依靠社会舆论、信念和传统习惯来维持,它是驾驶员与旅客、货主、同事及领导等一系列关系的总和。驾驶员职业道德从属于社会公德,并受社会公德制约。
一、汽车驾驶员职业的特征
汽车驾驶员是道路运输行业客货运输作业的主要人员,汽车运输具有快速、机动、分散等特点。(1)流动分散性。汽车运输的特点是点多、面广、线长和流动分散作业。(2)独立操作,联系广泛。由于汽车运输分散,汽车驾驶员通常是一个人独立工作,要独立处理运输中遇到车况、路况、交通状况和气候等问题,为了寻求客货源还要与旅客、货主和各方面人员发生联系。(3)意外因素突发性。汽车行驶途中遇到的情况复杂,尤其是在部分地区道路仍处于混合交通状况,人们的交通法规观念淡薄,时常遇到行人或自行车突然横穿马路,自行车绕越水坑和避风、避尘,对方来车违章驾驶、强行占道等突况。
二、目前汽车驾驶员职业道德的困惑
1教育与培训力度不足。(1)缺乏加强对机动车驾驶员职业道德的教育力度。现在驾驶培训学习,年度审检安全学习、片组学习等职业道路教育缺乏强有力的宣传和教育力度,导致汽车驾驶员队伍的职业道德素养的下降。比如车辆后牌照不装,明显的目的是想肇事后方便逃跑。给逃逸案的侦破带来难度,对这些现象的教育、处罚力度均不能令人满意,在教育时教员不能说明之所以然,去透析职业道德与安全的关系,导致许多汽车驾驶员缺乏对职业道德与安全关系的理解,不能充分认识到职业道德与安全的必然联系。(2)驾驶培训者的年龄缺少适度控制,造成驾驶培训初学者低龄化比例增大,社会闲散人员居多,生源素质不高。年龄较小的学员,身心、思想、观念、行为正处在养成阶段,是非辨别能力不强,势必对职业道德的认识不足。而部分社会闲散人员更易受不良风气影响,难以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意识。(3)驾驶培训学校驾驶培训课程设置不尽合理,重驾驶技术的训练,轻职业道德的教育,加之考试的导向作用,驾驶培训教学中对职业道德教育普偏重视不够。
2公安、交通等管理机构对驾驶员职业道德监督重视不够,约束不力,缺乏必要的监督、教育、考察机制,难以引起驾驶员对职业道德的重视。在许多违章现象中,执法人员在纠正违章时追求“经济”忽略“违章是导致交通事故的必要条件”。对罚款数额大的违章项目处罚、纠正,而对几元的处罚项目视而不见,助长了交通违章大幅度增长。这样,执法不严妨碍了汽车驾驶员良好的职业道德的培养。
3,社会不良风气对驾驶员的影响较大。驾驶员是社会成员之一,社会不良风气难免对驾驶员造成影响,甚至在一些驾驶员身上表现明显。“特权”思想在交通活动中的表现。公检法等特种车辆及政府机关车辆,不论执行任务与否,在交通活动中无视交通法规的存在。“有钱通天下”的思想作怪。机动车驾驶员违章驾驶的处罚,现在基本上以经济手段为主,因此,部分自以为有钱的人就“为所欲为”,违章只要罚钱就可以,发生交通事故可以用钱去解决等思想的深入,势必导致这部分车辆驾驶员的职业道德低下,不把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放在交通活动中的首位。
4驾驶员的自身修养有待提高。目前导致过度疲劳驾驶、超速超载违章驾驶、车辆带病行驶、盲目超车等现象的加剧。这也是驾驶员对职业道德缺乏深刻的理解,更是诱发交通事故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汽车驾驶员职业道德创新机制构建
1自律机制。汽车驾驶员职业道德自律的认知系统是指驾驶员获取道德知识、增强职业道德自律意识的方法、渠道和手段。因此加强驾驶员行业自律机制建设势在必行。驾驶员职业道德七戒:(1)高速行车、违章超车、转弯猛拐,视交通安全于不顾;(2)只顾自己行车,随心所欲,不顾他人安危,抢道争先;(3)乱用喇叭,城区内喇叭长鸣,污染环境;(4)平时不注意保养车辆,车况不良,车容不洁;(5)让非驾驶员开车;(6)乱停乱放车辆、影响交通;(7)酒后开车,开车肇事后不保护现场、抢救被害人,而是驾车逃窜。只有牢记驾驶员职业道德七戒,才能安全行车。
2法律法规机制。在汽车驾驶过程中,遵章守法、安全行车是汽车驾驶员职业道德的重要内容。这是由汽车驾驶员的职业特点决定的,也是汽车驾驶活动能够正常进行的基本保证。遵章守法,就是要遵守有关交通和运输法规及行业规章制度。安全行车主要是指保障旅客乘车安全、货物完好无损地运送到目的地,并确保自身和车辆的安全。在全社会大力弘扬社会公德、职业道德的当今,汽车驾驶员只有对本职岗位的热爱,才能树立敬业精神,才能以“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的姿态投入到实际工作中。优质服务的前提是爱岗敬业,不热爱自己专业的人就谈不上敬业,也就谈不上优质服务。
3技术优化机制。技术高标准是加强驾驶员职业道德素质建设的根本保证。汽车驾驶员要提高运行效率,确保行车安全,必须掌握过硬的技术,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增强自尊、自信、自强意识,勤奋学习新知识、新技术,学习和掌握科学技术文化知识,钻研驾驶操作技能,才能具备独立地处理行车中所遇到各种突发事件的能力。
4监督机制。只有加强对权力的监督,才能从根源上遏制腐败。在有效的监督下,权力的滥用才能有所收敛,对驾驶员的压力才能减轻。一方面要求驾驶员自律、遵守交通法规,另一方面,执法人员做到客观公正地履行职责,遵守职业道德。从严管理,有错必究,违章必究,打破经济杠杆,流动和固定相结合、经济处罚和扣证教育相结合,严格按法规执行。杜绝交通违章的产生,就能降低交通事故的发生率。
摘 要:职业道德是所有从事工作的人员在职业活动中应该遵守的基本行为准则,加强农民工职业道德建设,是提高广大农民整体素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要求,加强农民工职业道德教育意义重大,提高农民工的职业道德素质势在必行。
关键词:农民工;职业道德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要想尽快从农业道路过渡到工业化、科技化、智能化的道路上来,提高各个岗位上的员工职业道德素质是最为关键的问题,而这些员工中百分之八十来自农村,也就是说,目前迫切需要的就是提高农村农民工的职业道德素质。
职业道德是所有从业人员在活动中应该遵循的基本行为准则,建设良好的道德,可以反作用于经济基础,对于提高服务质量,建立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落实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纠正行业的不正之风都具有其他手段不可替代的作用。在现实社会中,无论你是农民还是工人,从事何种行业,都无高低贵贱之分,都是社会中的从业人员,是作为社会中的一分子进行活动的,都具有社会意义,同样具有社会责任感、使命感和光荣感。加强农民工职业道德建设,是提高广大农民整体素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要求。农村、农业、农民问题是国家非常关注的“三农”问题,只有不断提高广大农民自身的职业道德素质,才能让他们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发挥好主力军作用,更好地承担起历史赋予的重任。因此,加强农民工职业道德教育意义重大,提高农民工的职业道德素质势在必行。
目前,我国农村人口种多,农民工分布散落,在30年改革开放的推动下,亿万农民走出农村,进城务工或在乡镇企业就业,已经成了一支大规模的劳动大军,并且分布在了全国各个大小城市,要从整体上提高农民工的职业道德素质,还存在一定的困难,但是提高农民工职业道德素质刻不容缓。怎样提高我国农民工的职业道德素质呢?
首先,农村成人教育学校必须做到这三点:第一,高度重视对农民工的职业道德教育工作;随着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工业化的推进和城镇化的发展,全国已有超过1/3的农民劳动力转移到非农产业,农民工能否被城市、企业和其它行业接受,取决于农民职业道德修养的高低。农民工是中国当代较为庞大的城市从业人群,他们脑中没有现代职业道德的观念,左右他们行为的是从父辈那儿继承的传统职业理论和人的本能。现代职业道德规范、科学发展观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相继推出,从客观上就可以建立与现代职业道德规范、科学发展和社会主义荣辱观相一致、又能突出责任的现代社会职业活动评价体系,为加强农民职业道德教育和培训奠定了理论基础。第二,加大农民工职业道德的宣传力度;进一步引导农民工职业道德建设工作,尽量做的全面,因城镇村乡人的差异,有的宣传只能蔓延到城镇交界的边缘,而不能进入广大农民工的巢穴区,因此,进一步宣传就是带着明确的侧重点,拓宽思路,注意承传与创新的结合,以企业、社区、镇、乡、村人力资源管理为载体,将宣传教育活动扩展到村部、田间地头和乡村企业,让那些积极的、健康的古朴职业观念得以“活态传承”;再作进一步宣传的同时,我们也要充分利用学校自编农民工职业道德读本、报刊、明白纸等宣传载体大张旗鼓地宣传加强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意义,宣传农民工遵守职业道德的先进典型,让他们从思想上接受。
其次,农村成人教育学校要与企业单位进行校企合作,应重视以下细节问题;第一、要根据员工的修养水准与单位需要的应有员工职业道德标准的差距,定期召集农民工培训,以培训教育的形式,提高农民工的职业道德素质,改变农民工的散漫心态,激发农民工工作的积极性。号召员工彼此间相互学习,突出者预以奖励(也可提升职位),有决心改变信念者给予鼓励;第二,利用节假时间,将职工组织起来进行职业道德素质培训教育,以循环轮流的方式给予培训,包括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的实训。第三,组织一些有趣的野外活动,如在班组间开展单位的管理制度、本行业员工的职业道德标准等知识进行知识竞赛,优胜级组给予奖励,最后由别具权威的单位领导讲述职业道德素质的重要性,(可列举一些因为职业道德素质突出的成功人士的例子)如此可让单位领导与员工的到交流,彼此知情,便于以后制度的实行,又让单位上下全体人员能团结起来,相互信任,对职业道德有进一步的了解。
再次,从农民工本身来讲,一方面,自己要自觉加强职业道德修养。第一,在职业活动中要自觉学习文化知识,增长自己的见识,善于了解当前政策,社会信息,各行业的管理规范和知识,不但提高自己的职业道德素质;第二,自觉进行职业道德修养,就要经常检查自己的职业行为是否符合道德规范的要求,有就应该自觉纠正,还可以给自己制定计划,控制自己在某一个时期应该达到什么标准,在与实际中对比,有大的提升就继续保持,若是效果不大,可寻找适合自己的方法再试;另一方面,自己要善于接受他人的建议,虚心让别人教导自己;在与自己家人交谈中还是从事职业活动中,也不管对方的身份是否比自己强弱还是自己的领导,只要能发现自己的缺陷,有利于自己职业道德素质的提升,就应该虚心接受,绝不能有无视他人言语的想想发生,这也正是古代儒教孔子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的观点。
对农民工进行教育培训时,应注意三个原则:一要免费。二要让农民工有兴趣。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为他们提供健康的精神食粮,切忌只读报纸、念文件,空洞说教,要进行案例教育,通过各类活动寓教于乐,潜移默化地提高他们的道德水平。三要有计划。对农民工的文化技能培训、思想道德教育要形成制度,要落实人员、阵地,做到年年有规划,月月有计划,避免一阵风,真正为农民工构筑起长久性学习教育平台。通过教育培训,使农民工深入了解融入城市的行为规则、养成良好的文明卫生习惯,加强道德修养。
【关键词】高职院校 新生代农民工 职业道德教育
【中图分类号】G7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04-0071-02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农民工群体凸显多样性、个性化的特点,他们不再是同质性的群体,“新生代农民工”已从第一代农民工分化出来。新生代农民工是指出生于20世纪80年代以后,年龄在16岁以上,在异地以非农就业为主的农业户籍人口。新生代农民工首次外出打工的平均年龄低于25岁,是介于第一代与第二代之间过渡性的农村流动人口。目前越来越多的新生代农民工参与到生产建设中,逐步成为城市建设的主力军,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道德直接关系其自身竞争力,影响我国经济社会能否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和整个社会的和谐程度。因此,加强这一群体的职业道德建设刻不容缓。那么,面对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道德素质现状,高职院校能否有所作为?本文主要就该问题进行初步探究。
一 新生代农民工的群体特征
新生代农民工的文化素质有了普遍的提高,基本上达到初中毕业、少数接受过高中教育。但职业技能仍然有所欠缺,大多仅在工作后进行相应的职业技能培训,技能培训简单,适应面窄。这一代农民工受到转型时期社会的影响,新思想、新思维不同于上一代农民工,具有新时期青年逆反的共性。进城打工的目的发生变化,渴望“市民”身份,由于受到户籍制度的限制,不能与城里人一样享受普遍意义上城里人能享受到的福利;心理承受能力差,社会阅历浅,抗挫折能力差,在残酷的社会竞争面前其缺乏竞争力。长远目标模糊,没有对自己很好的定位,追求目标简单。与农村联系日益削减,城市生活是他们的真正向往。可持续发展意识强烈,进城务工大多数新生代农民工希望能有一番作为,不满足于现状,追求发展。强调受尊重,对自身利益有更高的要求。不再像上一代农民工,对自己受到的不公正待遇,往往通过一些非正常途径解决,这也造成了不少的社会问题。
二 新生代农民工职业道德现状与职业道德缺失的原因
新生代农民工就业取向的功利化,多数进城务工的目的是为了收入,为了自己能过上像城里人一样的生活,基本上没有考虑为国家、为社会作贡献,主要是为了自己。新生代农民工诚信意识淡漠,由于受到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这方面问题较严重,尤其是在工作中表现得较为突出。新生代农民工缺乏敬业意识和责任感。工作中一遇到困难,就想跳槽,寻找轻松、条件较好的工作,但往往事与愿违,游荡于社会中,造成大量的社会问题。缺乏责任感,工作就是为自己。一出现问题,就把责任归咎于他人、归咎于社会。
文化素质和劳动技能偏低,缺乏进取意识。没有进行过职业技能培训,大多数是在务工单位进行岗前培训,技能简单、单一。社会大生产的不断向前发展,职业分化越来越细,对其从业人员素质要求越来越高,职业道德素质凸显其重要性。要坚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坚持集体主义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努力践行职业道德基本规范,包括适应新生代农民工的爱岗敬业、艰苦创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奉献社会的精神。
新生代农民工职业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要任务,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职业道德建设是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素质的重要途径,素质是方方面面的集合体,特别是职业道德建设。新生代农民工职业道德建设是道德建设的突破口和关键所在,通过职业道德建设带动整体道德素质的上升。加强新生代农民工职业道德建设是适应城乡统筹改革的需要。新生代农民工职业道德建设是提升城市形象的需要。
三 加强新生代农民工职业道德教育,高职院校必须有所作为
1.高职院校在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中应肩负起职业道德教育职责
根据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包括农民工在内的每一个人都有全面发展的需要,在这个过程中高职学校作为重要的社会教育资源之一,应负起自己的社会职责,发挥为社会服务的功能。社会服务是高职院校的三大任务之一,是高职教育的办学宗旨,而社会服务的重要内容是社会职业培训。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和企业体制、机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对农民工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大量的农民工需要进行职业培训。高职院校开展社会职业培训,有利于拓宽劳动者就业渠道、有利于劳动力就业和再就业、有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同时,高职院校在对农民工进行职业培训的同时也可以兼顾职业道德教育,将农民工职业道德教育贯穿于培训过程中,发挥对农民工进行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作用。
2.高职院校的教学条件更有利于加强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道德教育
高职院校的教学资源与社会一般培训机构比较,教学设施更加完善、教学设备更加先进、师资队伍更加强大、培训经验更加丰富、实训条件更加良好,为高职院校面向社会开展教育培训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此外,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也不同于一般社会培训机构,仅仅是技能的培训,在培养技能的同时也注重人文素质和职业道德的教育。同时,高职院校的校园环境,校园文化也会发挥其隐性课程的教育作用,在培训过程中对农民工的职业素养产生积极重要的影响。因此,高职院校对农民工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
3.高职院校参与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符合高等教育改革的发展方向
当前教育改革面临贫富差距大、人口众多的基本国情,又要应对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教育需求,需要统筹考虑、科学规划。面临世界变化未知的经济形势与国内错综复杂的社会矛盾,高职院校应抓住机遇、贴近社会现实并与经济发展对人才需求的实际相结合,从学历教育的一元化体制中挣脱出来,向多元化、多层次教育发展,顺应社会发展的潮流。当今许多国家都积极致力于这方面的改革实践,把大学作为主要依托,建立以大学为轴心的教学、科研和生产联合体。我国的高职院校完全可以将对农民工的教育培训与企业的用工需要相结合,利用自身的教育资源,吸收并使用政府和企业提供的资金,为不断提高我国新生代农民工的技能水平和职业道德素质做出应有的贡献。
4.开展对新生代农民工的教育培训有利于高职院校的自身发展
新生代农民工的教育培训是劳动力市场的迫切需要,市场潜力巨大。高职院校进入新生代农民工的教育培训市场可以利用自身的教学条件建立集职业培训、技能鉴定、推荐就业于一体的综合性社会职业培训基地,成为学校新的经济点,为高职院校的健康发展提供一定的经济保障。此外,高职院校开展新生代农民工的教育培训区别于社会培训机构的培训方式,在技能培训的同时会更加注重对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道德教育,有利于改变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道德现状,有利于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的综合素质,为社会解决就业压力、为企业培养实用人才、为个人提升自我价值,从而增强社会对高职教育的认同感,提高高职院校的社会知名度和影响力。
参考文献
关键词 铁路 职业道德 研究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Reflections on Current Railway Ethics Research
WANG Shaoxia[1], ZHANG Huizhen[2]
([1] Taiyu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Politics and Law Institute, Taiyuan, Shanxi 030024;
[2] Daqin Railway Limited by Share Led Yuci Branch, Jinzhong, Shanxi 030600)
Abstract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times, led to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railway transport industry, China's railway transportation in economic development has played a significant role in promoting. Quality of service quality can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railway transport, and therefore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railway became the focus of professional ethics topic of concern. But China's railway transportation industry in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there have been some problems, so speed up railway construction ethics has become a priority. This paper analyzes several measures of railway building of professional ethics in the new situation, aimed at improving railway professional ethics.
Key words railway; ethics; research
1 新形势下铁路职业道德建设的措施
1.1 成立新的机制,重视职业道德建设的深度
新形势下铁路职业道德建设之所以有一定的难度,主要是因为职业道德不仅要满足工业企业的要求,还要满足服务业的需求,因此在职业道德的建设中需成立新的机制,包括参与机制、责任机制、自律机制和激励机制。首先是责任机制。成立职业道德建设责任制,并且逐级管理,使每个职工能够各自尽到自己的责任。这个职业道德建设责任机制可以结合实际需要,并借鉴安全生产责任制。其次是参与机制。在铁路企业中营造一个良好的职业道德氛围尤为重要,并且要鼓励职员参与职业道德建设,使职工形成良好的事业心及增强荣誉感。第三是激励机制。激励机制可以使用多种方式,例如荣誉激励、物质激励、榜样激励、目标激励等,采取这样的激励方式,表扬职业道德建设模范人物,使职业道德得到很好的建设,这样不仅能够调动职员积极性,而且还能使职业道德建设获得很好的效果。最后是自律机制。铁路行业的主要特点是分散性强和流动性大,因此和一般的企业有很大的区别,铁路运输业的许多工作常常都是由职工自己各自完成,所以说自律就显得很重要,没有自律,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服务质量。所以,要想职业道德建设取得良好的效果,需把职业道德评价、职业道德行为、职业道德修养、职业道德教育、职业技能培训融合为一体,使用各种规章制度约束职员的行为。②
1.2 灌输新的观念,提高职业道德建设的高度
铁路精神文明建设离不开职业道德建设,职业道德建设不仅能够将铁路的竞争优势提高,还能将经济效益提升,最重要的是能够保障铁路运输的安全,因此铁路职业道德建设有很重要的意义。铁路职业道德的建设需树立三种观念,分别是整体观念、价值观念、效益观念。③首先是价值观念。集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为一体的铁路职业道德,向人们展现了员工素质、管理质量以及企业的信誉,对于铁路企业有很重要的意义,因此打造属于自己的企业形象、企业文化和企业精神尤为重要,只有这样铁路企业才能获得社会的广泛认可。其次是整体观念。作为半军事化企业,铁路企业需要道德的约束和支持,生产秩序的维持需要严格规范的规章制度,因此对于铁路运输企业来说,一定要将职业道德建设贯彻到底,同时将精神文明建设和企业经营以及安全运输结为一体,只有这样才能有效约束铁路企业员工的行为和铁路企业的运营,以达到安全发展、可持续发展的目的。最后是效益观念。当今时代,随着交通运输业的匀速发展,铁路运输的地位一落千丈。为了重新占领运输市场份额,一定要提供最安全可靠、快速便捷的服务,使旅客感受到最优质的服务,只有这样才能将市场竞争力提高,重新占领市场。所以说,铁路职业道德建设不仅能够创造企业利益,还能创造社会效益。因此,铁路职业道德的建设一定要把握整体观念、价值观念、效益观念这三种观念,树立社会效益和企业利益这两种利益观念,使职业道德在铁路行业中发挥出应有的作用,使生产经营活动和职业道德同步发展。
1.3 使用新的载体,将职业道德建设的广度拓宽
新的载体主要包括把思想政治工作作为载体、把生产经营活动作为载体、把企业文化建设作为载体、把服务作为载体。首先是把思想政治工作当作载体,也就是把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结合在一起,使思想政治工作深入到职业道德建设当中。其次是把生产经营活动当做作体,也就是把职业道德建设贯穿在整个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利用多种管理方式如精细管理、全面质量管理、安全风险管理等,强化职业道德建设。第三是把服务作为载体。只有提高了服务质量,才能为企业树立良好的形象,同时也能将员工的职业道德水平提高。④此外,将职业道德有关的规章制度修改完善,就能促进职业道德建设的不断完善。最后是把企业文化建设作为载体,也就是把内部环境的优化、企业精神的培养、员工的生活文化和职业道德建设结合在一起,通过各种文体活动,使职业道德更深入人心。
1.4 建立新的体系,加强职业道德建设
新的体系应当包括教育体系、培训体系和监督体系。首先是教育体系。职业道德建设离不开职业理想教育,职业理想能够引领职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只有将现实工作和理想完美结合在一起,才能促进职员的进步。另一方面,职业道德建设与职业责任教育也有很重要的联系,在职业责任教育中把人民服务的理念作为出发点。每个职工都要承担自己的责任,在不断的工作中将工作质量提高,并且要严格遵守规章制度,确保旅客的财产安全和生命安全。另外,职业规范教育的重要性也不容忽视。职业规范教育能够将职业道德的知识灌输给职员,使职员自觉履行承担自己的责任和义务。职业纪律教育也是教育体系中重要的成分,职业纪律教育能够使员工将服务的基本要求贯彻落实到底。其次是监督体系。监督体系包括社会监督、行业监督和舆论监督等,通过多种监督方式对铁路企业职员进行评价及监督,能够加快铁路职业道德建设的进程。第三是培训体系。要想提高员工的整体职业素质,一定要进行多方面的培训,包括上岗之前的培训、上岗之中的带领等,这样不断的培训,不仅能够将员工的知识结构补充完善,而且还能使员工在实际工作中体现出职业道德素质。最后是保证体系。职业道德应与法治相结合,只有将相关的规章制度完善了,再结合法律手段惩处那些没有职业道德、违法乱纪的行为,强化整治行业的不良行为。强硬的法律手段是职业道德建设的保障。
2 结束语
综上所述,铁路职业道德的建设不仅要灌输新的观念,提高职业道德建设的高度,而且要成立新的机制,重视职业道德建设的深度,此外要建立新的体系,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最后还要使用新的载体,将职业道德建设的广度拓宽。⑤只有这样才能促进职业道德建设的不断完善,使铁路运输行业获得社会的广泛认可。
注释
① 刘君谊,李嘉全.新形势下的铁路职业道德建设[J].理论学习与探索,2010.4(4):366-367.
② 金志申.正确处理几个关系促进铁路职业道德建设[J].学习论坛,2010.5(4):957-958.
(一)会计专业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内容单薄近年来,各中职学校会计专业在强化学生的会计职业技能培训的同时,也在努力加强对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但实事求是地说,目前中职学校会计专业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内容还嫌单薄。现有的思想政治课教材所涉及的职业道德教育内容相对较少,又偏重于理论色彩,较为抽象,对于中职生来讲,显得过于艰深和枯燥,很难为他们能真正内化。其他课程如《中职生职业道德与法律基础》、《会计职业道德》等,本来包含着丰富的职业道德教育资源,但许多教师在接受这些课程是,习惯于一般性的讲条文,就理论讲理论,因而对学生难以产生较强的吸引力。值得注意的是,在中职学校会计专业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中,缺乏对会计职业道德实际情况的深入分析,缺乏对会计职业道德两难困境的理性探讨,这就使得现有的会计专业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缺乏吸引力,难以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如果仅仅只是对学生一般性地提出职业道德要求,那是难以达到职业道德教育的目的。
(二)会计专业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方式方法单一会计专业职业道德教育与一般的知识学习和技能培训是有所区别的,它需要学生通过自身的实践活动和情感体验将道德信念、道德规范转化为内在的品质。然而目前许多中职学校会计专业的职业道德教育,途径较为单一,方法较为简单,远远不能满足职业道德教育的需要。一是在课堂教学中,存在简单灌输的倾向。有不少教师就教材讲教材,局限于课本知识,照本宣科,没有将教材所提供的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有的教师采取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唱独角戏,不注意提问、讨论等与学生的互动环节,致使课堂气氛死气沉沉。这就使得职业道德的课堂教学对学生失去吸引力,难以产生理想的效果。二是社会实践活动开展不够。社会实践是对中职学校会计专业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的另一重要途径,对于他们内化职业道德观念,遵循职业道德规范具有重要作用。然而目前不少中职学校限于办学条件,很少安排与职业道德教育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致使学生缺乏践行和感受职业道德的机会,这对于他们内化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极为不利。
(三)会计专业职业道德教育队伍建设乏力职业道德教育是中职学校非常重要的教育活动,具有很强的专业性,理应有专门的机构和人员从事这方面的工作。但由于对会计专业职业道德教育重视不够,大多数学校没有配备专门的职业伦理课程教师,有的由政治教师兼任,有的则由党政干部兼任,这种情况使得他们难以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研究中职学校会计专业学生的实际情况,课程教学往往缺乏针对性,难以深入。而一般中职学校对从事会计专业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教师的培训也很不重视,培训方面的经费投入严重不足,培训既不规范又不系统,难以适应会计专业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需要。
二、中职学校会计专业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对会计专业学生职业道德教育重视不够对会计专业学生职业道德教育重视不够,是中职学校会计专业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出现问题的重要原因。这表现在多方面,一是许多中职学校重会计专业技能的培训,而忽视学生职业道德的教育。大多数中职学校对会计专业学生的职业技能的培养都非常重视,课程安排很重很紧,教师配备也很齐,将专业教学看成硬任务。这本来无可厚非,但与此同时,将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看成软任务,不予重视却是不对的。许多中职学校不重视职业道德教育课程安排,课时能少则少,有的教师也未配齐,有的安排行政人员兼课,等等。这是目前中职学校会计专业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出现种种问题的重要原因。二是部分中职学校会计专业的思想政治课教师和专业课教师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重视不够。不少政治课教师和职业伦理课程教师对自己向学生传授的内容并不真正认同,不下功夫钻研如何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而仅仅满足于一般性地完成教学任务。大多数专业课教师也很少关注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他们往往以向学生传授会计专业知识为己任,而忽视结合课程内容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三是部分学生对职业道德课程的学习不重视。中职学校会计专业的学生有许多是怀着学一技之能的态度到学校来的,他们更注重会计专业知识的学习,对于政治课和职业伦理课程往往采取应付的态度,并不去深入思考职业道德与自己未来工作的关系,片面地认为只要掌握了会计专业知识,今后就可以很好地胜任会计工作了,因而缺乏参与职业道德教育并将职业道德观念和规范内化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对学生考核指标的偏向对中职学校会计专业学生的考核和评价,是检查学生基本学习情况和发展情况的重要环节。考评的核心是考评标准,考评标准是指挥棒,对中职学校会计专业的整个教育工作和学生的发展都有重要影响。从中职学校教育的根本目的和社会对会计人员的要求来看,中职学校会计专业对学生的考评标准理应既包括专业学习方面的内容,也包括思想品德方面的内容。许多中职学校在形式上也是从这两个方面来制定考评指标的,这是值得肯定的。但在实际上,许多中职学校对会计专业学生的评价和考核,仍然偏重于职业技能,看其专业学习成绩如何,是否考了会计从业资格证等,而忽视对其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的考核。其实,这种考评指标既是对学生的,也是对教师的,即你所教的学生学习成绩如何,这是硬指标,而思想品德素质如何,职业道德素养怎样,便成为软指标了。这种考评指标的畸重畸轻,便导致教师和学生都将主要精力放到专业课教学方面,职业道德教育似乎就成为可有可无的了。
(三)缺乏开展职业道德教育的良好氛围中职学校学生的思想可塑性大,受环境影响明显,要帮助中职学校会计专业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就需要营造良好的职业道德教育环境。而目前许多中职学校尚未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教育环境。主要表现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缺乏与职业道德教育相关的学生社团活动,如围绕着会计专业学生职业道德开展讨论,或者进行职业道德辩论比赛等,学校有关部门也没有有意识的提倡和组织。二是与职业道德教育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不丰富,极少学校组织学生参加社会调查,学生不了解社会的需求,难以达到“知行合一”。三是部分中职学校会计专业与与企事业单位联系不紧密,未能很好地为学生提供职业道德成长的实践机会。目前,很多中职学校便对学生的专业实习放任自流,学生自己寻找出路,学校对实习过程不问不闻,任其自便,有的学生根本没有实习,通过关系开一纸证明应付差事。另一方面许多中职学校不注意利用社会资源对会计专业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为了节约经费,很少邀请行业领导及专家到学校开展活动,使学生接触到有关会计行业方面的信息少,难以将会计工作要求与职业道德教育相结合,难以将会计专业职业道德要求内化为自己的素养。
三、解决中职学校会计专业学生职业道德教育问题的对策
(一)明确中职学校会计专业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目标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中等职业教育要面向人人、面向社会,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以满足经济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可见,中职学校会计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并不仅仅只是使他们具备较高的会计专业水平,还要使他们具备较高的思想道德素养,以使他们全面发展。笔者认为,中职学校会计专业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目标应包括基本职业道德和专业职业道德两方面内容。其中,基本职业道德同其他行业的职业道德有共通之处,即要遵守法律法规,遵守社会主义的基本道德规范。遵守社会主义法制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当然也是会计人员的基本义务,这是对中职学校会计专业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基础内容。会计专业职业道德教育具体包括以下内容:会计职业信念教育、会计职业义务教育、会计职业荣誉教育,具体来说,要通过职业道德教育,使会计专业的学生熟悉法规、依法办事、客观公正、搞好服务、保守秘密等。有了明确的目标,才能确定合适的教育内容,才能采取更有效、更有可行性的措施,有组织、有计划地对会计专业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
一、加强会计人员后续教育的意义
会计人员后继教育,又叫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或在职教育,是指对正从事会计工作和已取得或受聘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职称)的会计人员进行以提高政治思想素质、业务能力和职业道德水平为目标,使之更好地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再培训、再教育。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市场经济就是竞争经济,法制经济,尤其是在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要求现代会计必须随之转轨变型,由报账型向管理型、决策性转变;由事后型向事前型、事中、事后全过程转变;由被动型向能动型、自主型转变;由传统手工方法向现代高科技、网络化、规范化转变。适应形势,更新知识,不断进行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培训学习,是科教兴国和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深化会计教育改革,与国际会计教育接轨的时代要求。利用现代科技的远程继续教育形式,能扩大教育规模,甚至形成教育产业,减少国家投资,解决工学矛盾;实现的人智能最大化,使高科技技术手段成为学习的催化剂,是学生的自我奋斗提供一种有效的途径和手段,使学习成为不断探索的动力源泉。更利于教育普遍化,如持续教育、终身教育、持续专业教育、教育深化、非传统教育、成人教育等,有利于提高国民整体素质,以教育为基础,扩大人才培训的贡献率,实现劳动者知识化和学习终身化。
二、加强会计人员后续教育与职业道德建设研究
1.树立创新意识,强化终身学习的理念。知识经济引起社会经济的巨大变化,对会计系统的许多方面产生影响,会计的基本假设有了变化,会计核算的重心发生转移,会计计量模式得以改进等等,这时需要有高度适应力的会计人员,同时也需要他们的不断创新的意识和能力。创新是民创先进人的标志,无论走到哪里都需要创新思维来适应环境,适应潮流,树立创新思维已经是无用置疑的了。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淘汰速度加快,学习不再是人生某一阶段受一次性教育就一劳永逸的事情。终身学习成为社会和国民的共同目标,也是会计人员必须坚持的,只有这样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适应工作的需要。终身学习确有其实质上的必要,欲适应未来的会计工作,终身学习的生活是不可少的。
2.有针对性的安排教育内容,实施分层次教学。培训内容应根据会计改革的变化不断调整,并保证培训的及时性,让会计人员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会计改革的最新内容。对不同层次、岗位、职位的会计人员确定不同的培训内容,例如:对于初级职称会计人员,应把培训重点放在对会计理论和新出台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理解和掌握上,并加强日常会计方法和技巧的交流探讨;对于中级职称会计人员,应重点放在会计制度的难点分析和财务管理等内容;对于高级职称会计人员应主要放在复合型知识结构的培养,不仅对会计制度、会计准则有深刻的理解和把握,还要了解和掌握经济理论和管理理论等。
3.采取灵活多样的教育方法。采取培训与自学相结合的教育方法,在重视培训的同时,充分调动会计人员的自学积极性,通过利用现代科技手段,通过网络、录象等形式组织学习;充分发挥会计学会或单位的组织作用,通过组织研讨会等形式,加强学习交流;通过请进来和走出去的办法,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相结合,鼓励会计人员参加专、本科及研究生学历学习,提升学历层次,提高综合素质。
4.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在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发展过程当中,绝大多数会计人员恪尽职守、廉洁奉公、坚持原则、兢兢业业,为我国经济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然而会计职业道德失范的现象依然十分严重,会计造假案件越来越多,造假的数额越来越大,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职业道德观念淡薄在实际工作中,会计人员常面临与职业道德相冲突的情况。在巨大的经济诱惑面前,少数素质较低的会计人员把会计行业诚信为本、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道德规范抛在脑后,职业道德意识薄弱。追求私利、监守自盗,一些会计人员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膨胀,丧失了最起码的法制观念、会计职业道德沦丧。为追求私利,不惜以身试法,故意伪造、变造、隐匿、毁损会计资料,贪污、挪用公款,损害了国家和集体的利益,走上了犯罪道路。近年来,会计人员假账不断,会计信息质量低下,忽视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是根源之一。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提升,靠几天的培训不能解决,需要常抓不懈,财政部门、各单位应重视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通过树立典型从正反两方面,加强教育,会计人员应在实践中不断加强自身职业道德的陶冶,提高自身职业道德素养。加强相关法律法规建设,加大惩治力度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等法律法规,适度增加对会计造假、信息失信的经济惩罚力度,使造假的预期成本大于造假收益。建立配套的职业道德教育体系 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可分为两个阶段:一是在校阶段的教育。在大学或职业技术学校把会计职业道德规范渗透到学习内容中,将道德教育、文化知识、专业技能的培训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在从事会计职业之前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二是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通过继续教育,使会计从业人员时刻牢记职业道德,并加强自身道德修养,实现由接受教育到自我教育的转变,把外在的会计职业道德教育,逐步转化为会计人员内在的职业道德情感、意志和信念,从而形成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品格。
参考文献:
[1]乔宇东.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财会研究.2009(2):224.
(一)观念陈旧,对职业道德教育定位存在偏差
目前,除高职高专和军事类、医学类、师范类专业类院校外,普通高校鲜有开设职业道德教育课程,更多是将职业道德教育穿插在思想政治教育的环节中进行或是在专业教学中偶尔涉及,高校职业道德教育发展滞后,缺乏导向。这是因为普通高校对职业道德教育的认识存在一定的误区,忽视职业道德教育的作用,认为职业道德教育是高职高专类院校的教学任务,普通高等院校则是以专业教学为主要教学任务,职业道德教育不是高等教育的基本组成部分。没有认识到学生职业道德在其职业生涯中的重要性,缺乏用企业文化建设的发展眼光指导高校职业道德教育的战略思维。
(二)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单一,偏重于对青年学生敬业精神和工作态度的教育,忽视了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意识的培养
爱岗敬业、恪尽职守是企业员工体现个人存在价值、实现个人职业理想的重要途径,强调对工作的责任感和对企业忠诚、具备奉献精神几乎是所有企业文化体系中的必然构成要素,相应也就成为高校职业道德教育的核心内容。创新是现代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而团队意识和协作能力则是企业发展壮大的必备要素,培养青年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意识理应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内容。对于当今社会大多数“80后”和“90后”而言,最需要学习的不是个人意愿的表达和个性的张扬,而是如何能够树立全局观念和整体观念,在有效沟通的前提下维护一个团队的整体利益。
(三)职业道德教育的方式、方法陈旧保守,未能发挥实践教学环节的重要作用,缺乏与教育对象间的互动交流
当代青年学生的思想活跃,乐于接受新鲜事物,对传统、僵化的说教手段普遍持有排斥心理,在面对与未来职场发展相关的新生事物时更容易表现出一种希望以我为主、自我探索的积极状态。现实生活中高校教师在开展青年职业道德教育工作时往往选择以课堂授课、集体讨论、撰写论文为主要教学方式,缺乏以学生为主体开展职业道德教育的方式载体,在课程讲授过程中不能有效针对企业文化等这些职业特点要求的特定内容进行讲述和分析,也缺乏学生亲身体验的实践教学环节。
(四)职业道德教育的教学人员主要由高校教师担任,缺乏现代企业文化的实践
大部分高校教师没有在企业供职的经历,也没有专业化的岗前培训,缺少企业经营的实践经验,对学生的教育和指导多停留在一般职业道德的范畴,缺乏对学生职业心理素质、团队合作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以理论阐述和知识传授为主的教育方式显然也无法满足学生职业综合素养提升的现实需求。虽然偶有企业管理人员作为嘉宾被邀请进入高校进行讲座等教育活动,但难以改变教学与企业文化实践相脱节的现状。
二、现代企业文化背景下开展青年职业道德教育的思路
结合部分高校开展大学生职业教育工作的实际,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针对青年职业道德教育的实践环节提出了一些工作设想。
(一)以现代企业文化建设为导向,不断充实青年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
职业道德教育的最终服务对象是企业,企业对员工的职业素质要求决定着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设计。现代企业文化普遍要求具备敬业精神、组织协调能力、团队意识、服务意识、创新精神等综合职业素质应当纳入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范畴,不仅要培养“勤”和“忠”,更要培养“技”和“能”,特别是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团队意识和协作意识。可运用职业素质拓展训练提升青年学生的团队意识和整体观念,教学活动在宣传职业美德的基础上延伸到以法律普及知识、心理承受能力训练、专业技能训练为内容的职业素质培训上来。
(二)吸纳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参与到校园职业道德教育工作当中
企业的经营和管理人员具备高校教师所不具备的职业经历和经验心得,优秀的企业家更是以其独特的人格魅力在大学生中拥有广泛的号召力和影响力,他们参与到职业道德教育的实践活动中,更容易被青年学生接受和认可。邀请国内知名的企业家和知名企业的职业经理人到校园现身说法,讲述自身的职场经历,阐述企业文化形成的详细过程,描述企业文化未来发展方向,不仅有利于学生对企业文化形成全面、客观的真实印象,又能帮助他们获得职场经验,提升步入社会后的职场竞争力。
(三)职业道德教育的教学活动可以尝试引入企业文化案例
在美国、英国、德国等西方职业教育相对发达的国家,案例教学一向是学校开展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形式。在职业教育课堂教学中以案例教学、小组讨论发言为主,辅之以教师讲解和撰写心得体会,通过对成功企业文化的全面分析、讨论向学生灌输一些具体的、实用的、相对稳定的道德规则和国家倡导的职业价值观。案例讨论可以灵活的采用观看视听资料、轮流发言、持不同观点者自由辩论等各种青年喜闻乐见的方式,学生与教师之间是一种双向交流、相互评判观点的平等角色,所有被讨论的企业文化案例没有标准答案,重在通过一整套综合分析过程使学生对成功企业的文化形成一套客观全面的认识,在思想的交流和碰撞当中提高自身职业道德素养和职业素质能力。在讨论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是对青年未来职业发展的一种生动直观的道德教育,同时还为青年步入职场后尽快接受企业文化、融入企业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成人教育特点;培训教师素质;职业道德修养
中图分类号:G7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7-0010-02
作为一名电工培训兼职教师,在多年的企业电工培训工作中,我感到成人教育和学历教育还是有很大区别。下面就成人教育的特点及教师本身的理念、素质,谈谈本人的一些观点。
一、掌握成人教育特点,做到应需施教
通过学历教育与成人教育的对比,使我了解了人类在不同年龄阶段的不同思维认知程度,尤其是成人教育是一种基于反思的体验,学习过程是在探索和解决工作、生活难题的同时获得新的知识,学习掌握相关技能,转变思想观念的过程。作为培训教师,想要取得较好的培训效果,首先要了解成人教育的特点,针对成人教育的特点,运用自己掌握的知识,制定科学合理的授课内容,达到使培训对象的能力和素质提高的目的。
(一)成人教育的特点
多年的培训经历,使我对成人教育的特点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
1.广泛性。受训人员涉及的面广。不仅管理者需要培训,一般员工也需要培训。培训的内容涉及企业经营活动或将来需要的知识、技能以及其他问题,并且培训的方式与方法也具有更大的广泛性。
2.层次性。受训人员的深度。由于受训者的知识水平和承担的工作任务不同,不仅培训的内容及重点不同,而且知识和技能需要也各异,需要分为不同层次进行培训。如维修电工培训有初级工、中级工、高级工、技师等各个等级,且每个等级的受训者的熟练程度也各不相同,所以在培训过程中就有满足不同层次学员的需要。
3.协调性。培训是一个系统工程。首先要从企业经营战略出发,确定培训的模式、培训内容、培训对象;其次应适时地根据企业发展的规模、速度和方向,合理确定受训者的总量与结构;最后还要准确地根据员工的培训人数,合理地设计培训方案、培训时间、地点等等。
4.实用性。培训要有针对性。首先应设计好的培训项目,使受训者所掌握的技术、技能、更新的知识结构能适应新的工作。其次应让受训者获得实践机会,为受训者提供或其主动抓住机会来应用培训中所学的知识、技能和行为方式。最后为培训成果转化创造有利的工作环境,构建学习型组织。
5.长期性和速成性。随着科学技术日益发展,必须不断接受新的知识,不断学习,任何企业对其员工的培训将是长期的和永恒的。员工学习的主要目的是为企业工作,许多培训是随经营的变化而设置的。如为了改善经济技术指标急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以及为掌握已决定进行的攻关课题、革新项目急需的知识和技能,为强化企业内部管理急需掌握的管理基本技能等等。所以,培训一般针对性较强,周期短,具有速成的特点。
6.实践性。培训应根据员工的生理、心理以及一定工作经验等特点,在教学方法上注重实践性教学,应针对工作实践多采用启发式、讨论式、研究式以及案例式的教学,使员工培训有较好效果。
(二)制定科学合理的授课内容
针对成人教育的特点,作为一名培训教师,在实际的培训工作中,应从以下四个方面制定授课内容。
1.系统性。培训知识内容系统性,要紧紧围绕行业发展方向,联系实际制定培训内容,做到针对性强。
2.岗位性。培训不是简单的激励,要针对不同岗位制定不同侧重点的授课内容,确保经过培训的员工能独立完成工作。
3.多样性。培训形式多样,有文字材料、影像资料和互动交流等,努力提高培训对象的学习兴趣。
4.长期性。培训是个长期过程,要根据行业不断发展、变化的形式,随时调整授课内容,保证所讲课程能适应经济发展需要。
二、树立终生学习理念,加强道德修养
俗话说:“打铁还需自身硬。”我觉得这句话用在老师身上很合适。老师,教学生知识的人,尊称传授文化、技术的人,泛指在某方面值得学习的人。
(一)更新知识,方敢为人师
《师说》:“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老师,是学生的学习引路人,是生活的指导者、人生的方向标。“德高为范,技高为师”,从这个标准衡量,老师要先正己身,方可施教于人。当今社会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知识也不是学会了就能永远好用。面对一个瞬息万变的社会,一个人原有的知识结构随时都有可能面临新知识的挑战。要跟上时展的步伐,必须学会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把学习当作一辈子的事。我是一名80年代的大学生,在校所学的知识已相对滞后,如我们所学的电动机控制还是采用继电-接触控制线路,而目前该有触点控制方式已相对落后,大多采用PLC控制技术,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需要不断更新,才能适应时展。应培养强烈的学习责任感,要认识到学习不仅是一种个人权利,更是一种个人的责任。终生学习依赖的是个人的主动性和自觉性,需要个体对自己的学习行为负责,能够独立地按照自己的意愿从事学习。同时要做到不耻下问,在平时的培训中,培训学员来自各行各业,他们在很多方面所掌握的知识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所以,在培训过程中,我在传授他们知识的同时,通过交流,也从他们身上学到了很多知识,开阔了自己的眼界,从多方面、多角度、多领域获得知识,通过重新组合,创造新的教学境界。
(二)道德高尚,方以老师荣
职业道德修养,是指从事各种职业活动的人员,按照职业道德基本原则和规范,在职业活动中所进行的自我教育、自我改造、自我完善,使自己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品质和达到一定的职业道德境界。是一种自律行为。如何提升教师道德素养,已成为当今社会对教师的一种考验,我认为只有通过教师的自律行为才能达到提高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目的。
1.提高教师职业道德认识。教师职业道德认识是指教师对教育劳动中客观存在的道德关系以及处理这些关系的原则、规范和认识。教师在学习职业道德规范时应有一定的直接的道德经验,在此基础上,才能吸收消化各种道德理论,深刻掌握各种道德知识,转化为内在的道德认识。
2.培养教师职业道德情感。教师职业道德情感是伴随着教师的职业活动而产生的,是以职业道德认识为基础的。培养教师的道德情感首先表现在培养教师对教育事业的热爱、眷恋和对学生的关怀、爱护。教师对学生的爱体现了对祖国和教育事业的爱。自尊心是教师追求完善人格、实现崇高人生信念的良好品质。责任感是教师对社会、他人应承担的义务和应尽的职责的内心体验。荣誉感是教师在履行自己的职责,对社会做出贡献后得到的肯定评价。作为成人教育的培训教师,其道德情感主要体现在教师与学员之间的相互尊重与关爱,成人培训一般都是短期的,故要求教师必须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要对每位学员负责、对企业负责、对社会负责。
3.坚定教师职业道德信念。所谓道德信念就是人们对于某种人生观、道德理想和行为准则的正确性和正义性深刻而有根据的笃信,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对某种道德义务的强烈责任感。作为一名教师,只有认识到、体验到自己所从事的工作的重要和高尚,意识到自己肩上担负着祖国和民族的未来,从而树立献身教育事业的坚定信念,才能做到言行一致,不论遇到多大的困难,都能处处为事业着想,呕心沥血,始终不渝,默默地奉献自己的一生。成人培训教师不能因为没有升学的压力、没有班级间分数的比较而对培训工作敷衍塞责,而要始终树立为企业、为地方、为国家服务的信念。
分析会计从业人员职业道德内涵、现状以及加强其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性,从源头教育、继续教育、创造良好社会氛围及监管机制方面探析了加强会计从业人员职业道德建设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会计从业人员;职业道德;现状
职业道德是每个行业从业人员都必须严格遵守的规范。我国的《公民道德纲要》明确指出:“要大力倡导以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为主要内容的职业道德,鼓励人们在工作中做一个好建设者。”因此,恪守职业道德成为社会的共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会计行业愈显其重要性,所以会计从业人员职业道德建设是一项社会工程,要引起全社会的重视。
1 会计从业人员职业道德的内涵
所谓的会计职业道德,是指再从事会计的活动中,其必须遵循的相关职业特征、职业准则和职业行为。该职业道德具备广泛性和稳定性,是对会计法律外的道德补充。因此,会计从业者在遵循现实的经济活动的时候,跟多的将职业道德看成一种调节的标准和标准。通过该道德标准调整会计从业者和企业、国家等的相关关系。
2 会计从业人员自身特点及职业道德现状
2.1 爱岗敬业的思想观念有待提高。目前会计从业者基本都是从大专院校毕业受过正规教育的专业人士,具备必要的会计基础知识和相关业务常识,但仍有部分人员在职业谨慎性方面不完全自觉,对工作缺乏恭敬严肃的态度,对自己的职业责任与职业技能了解不够全面,对会计业务的精细化管理还不能完全适应,因而加强从业人员道德教育是当前面临的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
2.2 业务能力与工作态度有待改进。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对会计从业者的要求也不断提高,要求会计人员不但要圆满完成各项业务工作,能从单据、分录、凭证、报表及报告等相关材料把握公司内部的财务流程, 还必须具备一定的战略思维能力,要能在精确的会计报表及会计分析材料基础上分析把握公司潜在的、可预知的财务风险, 这就要求公司会计人员要能够适度跳出会计的固定框架, 参与公司重大投资决策、议题的讨论, 并能够发挥积极作用。然而,目前业界绝大多数会计人员仅限于完成份内业务,在精益求精的业务态度和职业道德养成方面存在一定不足,处于被动状态,缺乏主动性、创新性。
2.3 法律意识有待加强。坚持原则、实事求是、客观公正是会计职业道德的基本规范,应该被所有会计从业人员所遵守。但是,一些会计人员在个人利益的驱动下,法律意识淡薄,伪造会计信息,篡改会计内容,贪污公款,挪用单位资金,给企业带来严重经济损失。也有一些会计人员在工作中更多的是按照单位领导的意见办事,在处理业务时违反职业道德,违规乱纪,更甚者受单位领导所左右,编造数据、弄虚作假,为单位领导提供帮助,扰乱和谐社会建设和市场经济的有序进行。
3 加强会计从业人员职业道德建设的途径
3.1 充分认识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意义。会计从业人员必须树立坚定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爱岗敬业,实事求是的干好本职工作。充分认识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是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素质的重要途径,是提高会计工作效率和质量、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要条件,是纠正会计行业不正之风、形成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的重要条件。如果会计人员忽视职业道德,提供虚假、不真实的会计信息,势必会影响供需双方的正确决策,进而影响市场机制的有序稳定。
3.2 从源头上有效实施职业道德教育。会计从业者基本都是大专院校毕业生,而如今在高校,特别是非专业财经类院校在会计专业中就没有开设职业道德课程或没有将其作为必修课,大学生也就没有从真正意义上认识到会计职业道德的具体要求与现实表现。所以,要从源头上对会计从业人员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在高校的人才培养方案中有所侧重,将会计道德原则、规范和观念灌输到学生的意识之中,引导其能够实现自我监督、自己调节,并对其提出道德要求。会计职业道德是会计道德认知、情感、意志、信念和习惯等基本因素共同构成的一个整体,因而,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具有整体性,要求从业者具备高度的法制观念和高尚的职业道德素养,在职业活动中加强自我教育、自我锻炼、自我改造和自我完善,使自己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品质和达到一定的职业道德境界。
3.3 加强对会计从业人员的继续教育即回归教育。回归教育是将职业道德教育与会计工作实践有效结合的教育,既可以提高职业道德教育的科学性和绩效性,也可以增强会计工作实践的针对性和合理性。大多数企业过多重视的是对专业技术的开发,选派专业技术人员外出参加一些培训,进一步挖掘开发新技术、新产品的潜力,而对会计人员的培训特别是职业道德板块培训普遍没有得到重视与认知,然而通过回归教育无疑是让现有会计从业人员在学习与工作的结合互动中得到整体职业素质提升的有效途径。同时,政府相关管理部门有必要时也应该对企业提出让会计人员参加职业道德建设继续教育的量化指标,有力保障会计人员业务能力和职业素质的可持续发展。
3.4 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氛围,完善监督管理机制。良好的社会环境氛围,对于会计从业人员的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要取得全社会对会计工作的重视与理解。会计工作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对企事业单位或其他经济组织的生产经营活动、财务收支进行系统、完整的核算和监督的管理工作,它处在各种利益的支点上,有着不容质疑的原则要求。然而,有一些不了解会计知识,不懂得会计业务要求的办事人员甚至单位负责人阻挠、刁难、打击报复坚持原则的会计人员,而这些问题的出现,给会计行业的可持续带来严重的阻扰。
因此,如何采用有效的管理加强对职业道德的监督成为关键。对其本文提出:首先管理人员要充分认识到会计部门的重要性,保留会计部门在企业中的独立的位置;其次实行对会计人员的全范围的考核和监督,从而构建职业道德的管理机制;最后加强会计职业道德评价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组织专门的力量进行职业道德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实施,对于职业道德缺失的会计人员要采取相应的提升措施,真正将会计职业道德监督管理落到实处,为会计人员工作创造良好的监管氛围。
【参考文献】
[1]李明月.张洁.浅析新形势下如何增强会计从业人员职业胜任性[J].商,2013(2)
[2]王新建. 培育与塑造有中国特色的共同会计价值观[J]会计研究,2008,(7)
[3]齐军.会计从业人员职业道德现状及解决途径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2,(19)
关键词:税务人员;职业道德;税务人员素质
中图分类号:F812.4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992(2010)03-091-02
所谓职业道德,就是从事某种职业的人在职业活动中所应当遵循的行为规范的总和,包括职业理想、职业态度、职业责任、职业纪律、职业荣誉、职业良心等方面,它需要通过从业人员的自律来实现。
税务部门作为国家经济生活中的执法部门,履行着“执法为民,为国聚财”的重任,那么,作为税务工作人员,职业道德要求或者说行为规范是什么呢?
笔者认为,税务部门的职业道德要求或者说行为规范可以概括为:热爱税收,依法治税,廉洁奉公,文明征收。其核心则是:廉洁奉公,依法治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热爱税收,是税务职业道德的最普遍、最重要的要求,是税务人员做好本职工作的内在动力;依法治税,是税务人员职业道德的核心内容,是公正执法在税收职业行为中的具体体现,它既是税务职业道德的基本准则,也是税务职业道德的目标和归宿;廉洁奉公,是税务人员职业道德的重要规范,是税务行为的道德底线;文明征税,是税务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道德要求在税务职业道德中的具体体现。
作为税务人员,了解并严格遵守职业道德规范,对税务事业的发展来说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在今天的税务人员队伍中,存在着大量不规范的职业道德行为:如不征或少征税款;以权压价购买纳税人商品;越权擅自减免税;执法时差别对待纳税人;业务素质不高,服务质量差等,这些行为的存在说明加强税务人员职业道德的教育已是当前刻不容缓的工作了。
一、当前税务人员职业道德存在问题的原因
任何问题的存在都有其原因,只有深入挖掘其成因,找出症结所在,才能对症下药,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
1.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利益追求,是引发职业道德问题的外在因素。
每一个生活在社会中的人,其行为都会受周围环境、观念的影响。有的人追求物质享受,信奉“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人生观和“今日不用,过期作废”的权力观,这些消极的思想影响了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奋发图强等传统精神的传承。在缺乏有效的监督与制约机制的情况下,当这些消极思想影响了税务人员后,以手中或大或小、或多或少的权力换取自身的个人利益就成为他们的自然选择,以损害国家利益换取个人欲求的满足就成为这些人职业道德问题的主要表现。
2.制度的缺失是造成职业道德问题的内部因素。
任何权力都应有监督和制约,税务部门同样如此。代行国家职权,征收税款,拥有自由裁量权,如果没有“依法治税”的思想,没有完备的监督机制,必然会产生各种腐败行为。在长期的税收管理工作中,我们侧重强调加强对纳税人的管理,而对如何保护纳税人的权利,则没有给以足够重视,使得纳税人与税务人员长期处于地位不平等状态,这种权力造成的不平等进一步促成了职业道德问题的产生。
3.忽视职业道德教育是生成职业道德问题的思想因素。
正确的道德观念不是天生的,是要通过教育、培训等手段而影响造就的,职业道德规范同样如此。但我们在税务人员培训中,往往重视了专业课程,忽略了职业道德教育课程,这不能不说是很大的遗憾。许多领导干部认为岗位技能是第一位的,是完成税收任务的保证,职业道德则是虚的,对税收工作的影响不大,客观上出现了一些业务素质高,思想素质低的税务工作人员,思想上弱的抵抗力就为各种腐败行为的产生提供了可能性。
二、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全面提升税务干部素质
提升税务人员职业道德修养,是建立和谐税收征纳关系,提高纳税服务水平的要求,面对这一要求,我们可以从以下途径入手,加强职业道德建设:
1.将职业道德教育作为一项经常性工作来抓,强化税务人员的思想素质。
首先,要重视设置职业道德教育课程,特别是初任公务员班更要将这一课程放在重要位置。初任公务员包括应届大学生和干部,他们都是面临人生的一次大转折,进入一个新领域,通过岗位职业道德、执法风险防范、提高工作执行力、廉政建设讲座等课程的培训,对其强化伦理道德教育,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政治道德、廉政道德以及牢固的为人民服务观念能产生更好的效果。在这样的思想素质指导下,他们逐渐熟练的岗位技能就能发挥最大效能。
其次,在日常工作中,领导干部也应注重进行经常性的职业道德教育,引导税务干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权力观、利益观,把工作出发点落实到为纳税人服务上。如在“以纳税人为中心”的理念指导下,一些税务干部深入企业宣传税收优惠政策,积极献计献策帮助企业应对当前经济困难;在每个月的税款申报缴纳期采取不间断工作制,随时接受纳税人申报,避免了纳税人因申报人员集中,排队时间长,纳税成本高的问题。通过这些创新的纳税服务措施,为纳税人诚心诚意办实事,尽心竭力解难事,坚持不懈做好事,在纳税人面前建立起了良好的职业道德形象。
2.建立健全监督制约机制,以好的制度规范税务人员的行为。
良好的职业道德不仅要靠教育和修养来形成,还要靠一整套完善、规范的制度来约束,使职业道德贯穿、融入和体现到各项执法、管理与服务工作之中,形成税务人员的岗位职责,并采取各种考核方式,如向纳税人发放满意程度调查表,聘请社会人员担任税务机关廉政监督员,领导干部在办税服务厅直接面向纳税人接受意见反馈等措施监督履行情况,通过延时服务、预约服务、“一站式”服务、提醒服务、咨询服务等个性化服务方式增加征纳双方的沟通,在高效的服务中体现税务人员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
3.提升税务人员知识层次,不断发展职业道德规范内容。
在不断提高纳税服务水平,提高征管质量与效率的要求下,税务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也在不断提高。首先,是诚信道德观念的建立与履行。诚信作为人类社会重要的道德支撑,同样是职业道德规范中的重要信念,是建立和谐征纳关系的前提,税务部门通过依法治税、公开办税等措施实践诚信征税的要求。如在对个体纳税人采取核定征收的方式中,税务机关要将对纳税人核定的税额进行公示,接受纳税人的监督,纳税人可以将与自己经营项目相同、经营条件相似的其他纳税人的税额与自己比较,这既是对税务人员依法征税的考验,也是对其诚信征税的检验。其次,税务人员要做好税收政策和法律法规的学习,随时以最新的政策服务纳税人,以法律法规来规范自己的行为,进行自我约束,保证税收执法的合法性,体现公平执法的职业道德核心要求,以不断提升的综合素质适应不断发展的时代对我们职业道德的要求。随着经济的发展,我们的税收法律法规也在不断充实和完善,如新《企业所得税法》、修订后的《营业税暂行条例》等,同时征管手段的现代化程度也在不断提高,面对这样的状况,税务干部除了参加各种培训,还要注重自学,树立终生学习的理念,及时掌握新的政策、要求,以效率更高的网上办证、申报、纳税等电子手段服务纳税人,提高征管质量。 从理论上讲,职业道德属于意识形态的范畴,但它在我们的经济生活中发挥着不容忽视的指导性作用。因此,我们要重视加强税收人员职业道德建设,建设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税务干部队伍,服务于纳税人,服务于社会,服务于中国经济的腾飞。③
参考文献:
[1]邓银梅.《浅谈加强税务职业道德建设的几点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