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描写天气的谚语

描写天气的谚语

时间:2023-05-31 09:21:0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描写天气的谚语,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描写天气的谚语

第1篇

云绞云,雨淋淋。

黑云接驾,不阴就下。

云低要雨,云高转晴。

天色亮一亮,河水涨一丈。

红云变黑云,必有大雨淋。

天上豆英云,地上晒死人。

日落乌云涨,半夜听雨响。

日落胭脂红,非雨便是风。

日落云里走,雨在半夜后。

天上跑台云,地上雨淋淋。

西北起黑云,雷雨必来临。

云自东北起,必有风和雨。

有雨山戴帽,无雨山没腰。

天上鱼鳞斑,晒谷不用翻。

不怕阴雨天气久,只要西北开了口。

云向东,有雨变成风,云向南,水涟涟,云向西,下地披 衣。

时雨时晴,几天几夜不停。

乌云拦东,不下雨也有风。乱云天顶绞,风雨来不小。

朝有破紫云,午后雷雨临。

东风急,备斗笠。

风静闷热,雷雨强烈。

急雨易晴,慢雨不开。

雨后生东风,未来雨更凶。

雨前有风雨不久,雨后无风雨不停。

不刮东风不雨,不刮西风不晴。

星星密,雨滴滴。

星星稀,好天气。

星星明,来日晴。

星星眨眼,有雨不起。

直闪雨小,横闪雨大。

炸雷雨小,闷雷雨大。

雷轰天顶,虽雨不猛。

雷轰天边,大雨连天。

小暑一声雷,倒转做黄梅。

南闪火开门,北闪有雨临。

泥鳅跳,雨来到。

泥鳅静,天气晴。

青蛙叫,大雨到。

鸡进笼晚兆阴雨。

燕子低飞要落雨。

蚂蚁搬家早晚要下。

蜜蜂归窠迟,来日好天气。

鱼儿出水跳,风雨就来到。

蜻蜓飞得低,出门带 笠。

黑蜻蜓乱,天气要旱。

扑地烟,雨连天。

水缸穿裙,大雨淋淋。

咸物返潮天将雨。

柱石脚下潮有雨。

草灰结成饼,天有风雨临。

水里泛青苔,天有风雨来

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穿上棉。

早晨下雨当日晴,晚上下雨到天明。

雨打五更,日晒水坑。

南风暖,北风寒,东风潮湿,西风干。

久雨冷风扫,天晴定可靠。

满天乱飞云,雨雪下不停。

天上乌云盖,大雨来得快。

有雨天边亮,无雨顶上光。

喜鹊枝头叫,出门晴天报。

蚊子咬得怪,天气要变坏。

河里浮青苔,毕有大雨来。

蚯蚓路上爬,雨水乱如麻,蝼蛄唱歌,天气晴和

长虫过道,下雨之兆,蛤蟆哇哇叫,大雨就要到。

头发响,风一场。

第2篇

【春分的谚语】

根据冷暖预示后期天气的有:

“春分不暖,秋分不凉”

“春分不冷清明冷”

“春分前冷,春分后暖;春分前暖,春分后冷”

风来预示后期天气的有:

“春分西风多阴雨”

“春分刮大风,刮到四月中”

“春分大风夏至雨”

“春分南风,先雨后旱”

“春分早报西南风,台风虫害有一宗”

描写昼夜等长的,如:

“春分秋分,昼夜平分”

“吃了春分饭,一天长一线”

根据春分晴雨预示后期天气及年景的有:

“春分有雨到清明,清明下雨无路行”

“春分无雨到清明”

“春分雨不歇,清明前后有好天”

“春分阴雨天,春季雨不歇”

“春分降雪春播寒”

“春分无雨划耕田”

“春分有雨是丰年”

我国大部分地区越冬作物进入春季生长阶段。各地农谚有:“春分在前,斗米斗钱”(广东)、“春分甲子雨绵绵,夏分甲子火烧天”(四川)、“春分有雨家家忙,先种瓜豆后插秧”(湖北)、“春分种菜,大暑摘瓜”(湖南)、“春分种麻种豆,秋分种麦种蒜”(安徽)。

第3篇

1、立春节气谚语:

立春晴,雨水匀。

立春晴一日,耕田不费力。

立春之日雨淋淋,阴阴湿湿到清明。

雨淋春牛头,七七四十九天愁。

水淋春牛头,农夫百日忧。

立春打了霜,当春会烂秧。

雷打立春节,惊蛰雨不歇。

腊月立春春水早,正月立春春水迟。

年逢双春雨水多,年逢无春好种田。

2、雨水节气谚语

有关雨水节气的天气谚语很多,特别是在长江流域和江南广大地区广为流传的谚语有:

雨水日晴,春雨发得早。(赣)

雨水有雨,一年多水。(湘)

雨水落雨三大碗,大河小河都要满。(湘)

雨水落了雨,阴阴沉沉到谷雨。(赣)

雨打雨水节,二月落不歇。(赣)

雨水明,夏至晴。(湘)

雨水节气的寒、暖、风、雷现象对未来天气有一定的指示作用,长江流域及江南有关这方面的气象谚语也有不少,例如:

冷雨水,暖惊蛰;暖雨水,冷惊蛰。(桂)

暖雨水,冷惊蛰,暖春分。(桂)

雨水前雷,雨雪霏霏。(苏)

雨水节气南风紧,则回春旱;南风不打紧,会反春。(湘)

雨水节气时,雨下在早晨和晚上可以预兆出未来不同的天气,这方面的谚语有:

雨打五更头,午时有日头。(浙)

早晨下雨当天晴,晚间下雨到天明。(苏)

早雨不会大,只怕午后下。(湘)

早雨晚晴,晚雨一天淋。(桂)

开门见雨饭前雨,关门见雨一夜雨。(浙)

早晨落雨晚担柴,下午落雨打草鞋。(湘)

早雨天晴,晚雨难晴。(苏、浙)

有关夜(晚)雨的气象谚语有:

雨滴黄昏头,行人不要愁;雨滴鸡开口,行人不要走。(赣)

雨打夜,落一夜。(浙)

夜雨三日雨。(浙)

白天下雨晚上晴,连续三天不会停。(吉)

雨下黄昏头,明天是个大日头。(陕)

晚上下雨白天晴,晒得泥草青又青。(赣)

3、有关春雨的气象谚语有:

一场春雨一场暖,一场秋雨一场寒。

一场春雨一场暖,十场春雨穿单衣。

4、惊蛰期间的谚语

惊蛰描述着雷声将小动物惊醒,预示着春天的来临。关于惊蛰,有不少的谚语。农谚是千百年来劳动人民的经验总结,至今仍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每年第一声春雷几时打响,在农民眼里是很重要的。在这儿介绍几个根据惊蛰何时打雷,推测未来天气和收成情况的谚语:

一是雷打在惊蛰前,那一年的雨水就特别多,“雷打惊蛰前,四十九天不见天”(杭州),容易产生低温阴雨天气。但对于山区就不同了,“雷打惊蛰前,高山好种田”,雨水虽多,但对于山区农田好排水,雨多倒是一件好事。二是雷在惊蛰当天响起,就不管种什么都丰收,如:“惊蛰闻雷米如泥”“惊蛰雷鸣,成堆谷米。”三是惊蛰过了好多天都未听到响雷,那就会因缺雨水而影响收成。

另外,再给出一些与惊蛰有关的其他谚语,供参考:

惊蛰至,雷声起。

惊蛰不耙地,好比蒸馍走了气。

未到惊蛰雷先鸣,必有四十五天阴。

冷惊蜇,暖春分。

惊蜇刮北风,从头另过冬。

惊蛰过,暖和和,蛤蟆老角唱山歌。”

过了惊蛰节,春耕不能歇。

惊蛰不藏牛。

惊蛰一犁土,春分地气通。

过了惊蛰节,春耕不停歇。

惊蛰闻雷,谷米贱似泥。

5、春分节气谚语

描写昼夜等长的,如:

“春分秋分,昼夜平分”

“吃了春分饭,一天长一线”

根据春分晴雨预示后期天气及年景的有:

“春分有雨到清明,清明下雨无路行”

“春分无雨到清明”

“春分雨不歇,清明前后有好天”

“春分阴雨天,春季雨不歇”

“春分降雪春播寒”

“春分无雨划耕田”

“春分有雨是丰年”

根据冷暖预示后期天气的有:

“春分不暖,秋分不凉”

“春分不冷清明冷”

“春分前冷,春分后暖;春分前暖,春分后冷”

根据风来预示后期天气的有:

“春分西风多阴雨”

“春分刮大风,刮到四月中”

“春分大风夏至雨”

“春分南风,先雨后旱”

“春分早报西南风,台风虫害有一宗”

6、清明节气谚语

清明节气的阴晴雨雪与对未来天气及年景有一定预示的谚语有:

雨打清明前,春雨定频繁(鲁)

阴雨下了清明节,断断续续三个月(桂)

清明难得晴,谷雨难得阴(鲁)

清明不怕晴,谷雨不怕雨(黑)

雨打清明前,洼地好种田(黑)

清明雨星星,一棵高粱打一升(黑)

清明宜晴,谷雨宜雨(赣)

清明断雪,谷雨断霜(华东、华中、华南、四川及云贵高原)

清明断雪不断雪,谷雨断霜不断霜(冀、晋)

清明无雨旱黄梅,清明有雨水黄梅(苏、鄂)

清明节气的霜、雾、雷及寒暖与未来天气均有一定预示,相关谚语有:

麦怕清明霜,谷要秋来旱(云)

清明有霜梅雨少(苏)

清明有雾,夏秋有雨(苏、鄂)

清明雾浓,一日天晴(豫)

清明起尘,黄土埋人(晋、内蒙古)

清明响雷头个梅(浙)

清明冷,好年景(辽、冀)

清明暖,寒露寒(湘)

清明节气的风对未来天气及年成好坏也有一定预示,农民极为关心,因此,在民间流传不少有关这方面的谚语。比如:

清明南风,夏水较多;清明北风,夏水较少(闽)

清明一吹西北风,当年天旱黄风多(宁)

清明北风十天寒,春霜结束在眼前(冀)

清明刮动土,要刮四十五(苏)

7、谷雨-农谚

谷雨麦挑旗,立夏麦头齐。

谷雨麦怀胎,立夏长胡须。

谷雨打苞,立夏龇牙,小满半截仁,芒种见麦茬。

冰雹打麦不要怕,一棵麦子扩俩杈;加肥加水勤松土,十八天上就赶母。

麦不封垄,松耪不停。

风生火龙(红蜘蛛)雾生疸(锈病)。

三月多雨,四月多疸。

连续阴雨不停,小麦易生锈病。

锄麦地皮干,麦子不上疸。

条锈成条叶锈乱,秆锈是个大紫斑。

谷雨种棉家家忙。

棉花种在谷雨前,开得利索苗儿全。

谷雨有雨棉花肥。

谷雨有雨好种棉。

谷雨种棉花,能长好疙瘩。

清明早,小满迟,谷雨立夏正相宜。

清明高粱谷雨花,立夏谷子小满薯。

清明高粱接种谷,谷雨棉花再种薯。

清明麻,谷雨花,立夏栽稻点芝麻。

谷耩浅,麦耩深,芝麻只要隐住身。

过了谷雨种花生。

沙山花生土山粮。

高地芝麻洼地豆。

风生火龙(红蜘蛛)雾生疸(锈病)。

三月多雨,四月多疸。

连续阴雨不停,小麦易生锈病。

锄麦地皮干,麦子不上疸。

条锈成条叶锈乱,秆锈是个大紫斑。

谷雨种棉家家忙。

棉花种在谷雨前,开得利索苗儿全。

谷雨有雨棉花肥。

谷雨有雨好种棉。

谷雨种棉花,能长好疙瘩。

清明早,小满迟,谷雨立夏正相宜。

清明高粱谷雨花,立夏谷子小满薯。

清明高粱接种谷,谷雨棉花再种薯。

清明麻,谷雨花,立夏栽稻点芝麻。

谷耩浅,麦耩深,芝麻只要隐住身。

过了谷雨种花生。

沙山花生土山粮。

高地芝麻洼地豆。

谷雨栽上红薯秧,一棵能收一大筐。

红薯没有巧,只要插秧早。

红薯种得迟,薯似羊胡须。

谷雨前后栽地瓜,最好不要过立夏。

宁叫秧等地,不叫地等秧。

早黍晚麦不归家,从来不收晚地瓜。

一年甘薯半年粮。

地瓜块根长,深翻才能长。

谷雨栽上红薯秧,一棵能收一大筐。

红薯没有巧,只要插秧早。

红薯种得迟,薯似羊胡须。

谷雨前后栽地瓜,最好不要过立夏。

宁叫秧等地,不叫地等秧。

早黍晚麦不归家,从来不收晚地瓜。

一年甘薯半年粮。

地瓜块根长,深翻才能长。

要有红薯吃,土要挖一尺。

山岭薄地栽地瓜,高粱丰收在涝洼。

薄地地瓜旱地谷,涝洼地里种秫秫。

洼地种地瓜,十年九年瞎。

谷喜岭,稻喜洼,地瓜最喜高地沙。

做瓦靠坯,红薯靠灰。

一棵红薯一把灰,结得红薯一大堆。

红薯上皮粪,沟溜长跑根。

春薯栽炕秧,夏薯插剪秧。

横栽番薯竖栽葱。

地瓜栽壮秧,不栽嫩芽芽。

深栽茄子浅栽烟,想吃红薯地皮沾。

干打垄,湿插苗。

一壶水,浇五棵,地干也能保成活。

窝瓜喜阳不喜阴。

水稻水稻,无水无稻。

高田种麦,低田种稻。

娘无奶,儿不长;田无水,稻秧黄。

春风不吹花不开,田里无水秧难栽。

山上有树好造屋,塘里有水好种谷。

水满塘,谷满仓,修塘等于修谷仓。

靠天公,禾苗抽白一场空。

整秧田,不用问,田平如镜,泥烂如羹。

稻收塘泥麦收粪。

一季塘泥二季肥。

春天里的泥,秋天里的米。

一担栏肥换担谷,加上塘泥肥更足。

稻子最喜安窝肥。

要想谷满仓,首先培壮秧。

十成稻子五成秧。

肥田不如壮秧,秧好一半谷。

插秧早,不如养秧老;养秧老,不如春耕早。

田等秧,谷满仓;秧等田,丰收难。

谷雨下秧,大致无妨。

苞米下种谷雨天。

谷雨天,忙种烟。

地蛋要长大,刀口要朝下。

谷雨前后,种瓜点豆。

杨叶哗啦,快种西瓜。

三月种瓜结蛋蛋,四月种瓜扯蔓蔓。

谷雨前结蛋,谷雨后拉蔓。

家有闲地,种芝麻黍稷。

麦出七日直,棉出七日屈。

要想庄稼好,管理要趁早。

种好管好,丰收牢靠;只种不管,打破金碗。

锄梦花,促棉发。

及时锄梦花,有利棉根扎。

谷锄马耳豆锄瓣,苗未出土就锄棉。

谷锄针,豆锄瓣。

棉花播下就锄地,增温保墒地通气。

稻怕枯心,树怕剥皮。

谷怕钻心虫。

不怕棉儿小,就怕蝼蛄咬。

棉田多锄地温升,棉苗病害能减轻。

谷雨到立夏,就把小苗挖。

栽树不紧管,成活难保险。

光栽不护,坝光山秃。

人怕伤心,树怕伤皮。

骡马莫往树上拴,霎时树皮啃一片。

剩树皮一窄条,加强管理死不了。

横毁树皮一整圈,不过几天就打蔫。

果树花过多,酌情向下捋。

要想水果挂得好,还得蜜蜂把花咬。

开花过密,适当疏掉,全部保留,空耗养料。

果树开了花,就怕虫糟蹋,提前喷遍药,先治金龟甲。

鲤鱼鲫鱼产卵,认真育肥细管。

谷雨节到莫怠慢,抓紧栽种苇藕芡。

管好一塘鱼,能抵十亩粮。

谷雨是旺汛,一刻值千金。

谷雨前后见家吉(鱼)。

门前垂柳院中花,墙边扁豆瓜满架;圈满牲畜塘满鱼,门鸡鸭叫嘎嘎;葡萄蔓子搭凉棚,“珍珠”、“玛瑙”头上挂。

谷雨过三天,园里看牡丹。

芍药打头,牡丹修脚。

月季花落只去蒂,花朵随开无停滞。

下面列出一些其他省的谚语:

8、晴雨

立夏不下,小满不满,芒种不管(豫、湘)。

立夏不下雨,犁耙高挂起(云)。

立夏雨少,立冬雪好(苏)。

立夏落雨,谷米如雨(湘)。

立夏日下雨,夏至少雨(闽)。

立夏小满田水满,芒种夏至火烧天(粤)。

立夏雨,涨大水(湘)。

立夏下雨,九场大水(浙)。

立夏晴,雨淋淋(赣)。

立夏日晴,必有旱情(湘)。

9、雷

立夏雷,六月旱(湘)。

立夏日鸣雷,早稻害虫多(桂)。

10、温度

立夏不热,五谷不结(浙)。

立夏到夏至,热必有暴雨(鲁)。

立夏后冷生风,热必有暴雨(鲁)。

11、其他

立夏汗湿身,当日大雨淋(粤)。

立夏蛇出洞,准备快防洪(陕)。

立夏小满青蛙叫,雨水也将到(云)。

第4篇

导语:春分通常特指太阳视黄经位于0°的时刻,在每年农历二月十五日前后。周礼天子日坛祭日。所以流传了很多谚语,下面语文迷小编整理一些春分的谚语,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春分的谚语】

春分与秋分表示昼夜平分。这两天昼夜相等,古时统称为日夜分。这两个节气又正处在立春与立夏、立秋与立冬之间,把春季与秋季各一分两半,因此也有据此来解释春分和秋分的。

春分,古时又称为“日中”、“日夜分”,在每年的3月20日或21日,这时太阳到达黄经0°。据《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二月中,分者半也,此当九十日之半,故谓之分。秋同也。”汉 董仲舒《春秋繁露 阴阳出入上下》:“至于中春之月,阳在正东,阴在正西,谓之春分。春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所以,春分的意义,一是指一天时间白天黑夜平分,各为12小时;二是古时以立春至立夏为春季,春分正当春季三个月之中,平分了春季。农历书中记载“斗指壬为春分,约行周天,南北两半球昼夜均分,又当春之半,故名为春分。”

春分亦是传统节日。在周代,春分有祭日仪式。《礼记》:“祭日于坛。”孔颖达疏:“谓春分也。”此俗历代相传。清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春分祭日,秋分祭月,乃国之大典,士民不得擅祀。”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载:“春分日,民并种戒火草于屋上。有鸟如乌,先鸡而鸣,‘架架格格’,民候此鸟则入田,以为候。”明代山东淄川于是日栽植树木,作春酒、酿酷。《文水县志》载:“春分日,酿酒拌酷,移花接木。”清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春分祭日,秋分祭月,乃国之大典,士民不得擅祀。”明确说明春分祭祀大礼,只有在宫中词庙由大臣致祭,世家士族于是日致祭宗祠,而普通人家是没有资格的。有些少数民族也有过春分节的习俗:如云南鹤庆一带的白族,是日中午举行“赛会”,各家将头年收割的稻谷、包谷、小麦、蚕豆及各种瓜果,拿来互相评比,并交流生产经验等。

春分时节,除了全年皆冬的高寒山区和北纬45°以北的地区外,全国各地日平均气温均稳定升达0℃以上,气温回升较快。华北岸柳青青,莺飞草长,小麦拔节,油菜花香,桃红李白迎春黄;而华南地区则已是一派暮春景象。从气候规律上,江南的降水迅速增多,进入春季“桃花汛”期;而在“春雨贵如油”的东北、华北和西北广大地区降水依然很少,抗御春旱的威胁是农业生产上的主要问题。

“春分麦起身,一刻值千金”,北方春季少雨就要抓紧春灌,浇好拔节水,施好拔节肥,注意防御晚霜冻害;南方则需要搞好排涝防渍工作。早春天气冷暖变化频繁,也要注意在冷空气来临时浸种催芽,冷空气结束时抢晴播种。群众经验说:“冷尾暖头,下秧不愁。”春分最大的物候变化便是柳叶完全舒展开了。

“二月惊蛰又春分,种树施肥耕地深。”春分也是植树造林的极好时机,古诗就有“夜半饭牛呼妇起,明朝种树是春分”之句,因此3月12日才会定为植树节。

有关春分的谚语大致可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描写昼夜等长的:“春分秋分,昼夜平分”、“吃了春分饭,一天长一线”;第二类是预测后期天气的:“春分日有雨,秋分日大水”、“春分有雨到清明,清明下雨无路行”、“春分无雨莫耕田,秋分无雨莫种园”、“春分日不暖,秋分日不凉”、“春分不冷,清明冷”、“春分西风多阴雨”、“春分早报西南风,台风虫害有一宗。”

各地农谚对春分有不同的说法:华中有“春分麦起身,一刻值千金”的农谚;山东有“春分日植树木,是日晴,则万物不成”;湖北有“春分有雨家家忙,先种瓜豆后插秧”;广东有“春分在前,斗米斗钱”;广西有“春分前后怕春霜,一见春霜麦苗伤”、“春分雨多,有利春播”;四川有“春分甲子雨绵绵,夏分甲子火烧天”;湖北有“春分有雨家家忙,先种瓜豆后插秧”;湖南有“春分种菜,大暑摘瓜”;安徽有“春分种麻种豆,秋分种麦种蒜”等等。

第5篇

“春分”的分意思是一半,是一分为二,昼夜平分、寒暑平衡。另外,春分也是平分春季的意思,传统上以立春至立夏为春季,春分正当春季三个月的中间。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2022春分的意思,希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2022春分的意思春分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四个节气,是农耕的重要时节。太阳直射地球赤道,昼夜几乎相等。古时以立春至立夏为春季,春分正当春季三个月的中间。太阳达到黄经0度,于每年公历3月19~22日交节。“春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

春分三候

春分有三候:“一候玄鸟至,二候雷乃发声,三候始电”。

春分代表什么

1、昼夜平分

春分时太阳直射赤道,所以这一天南北半球昼夜时长都是一样的,白天喝黑夜都是12个小时,这种情况一年中只有春分和秋分会出现。

2、季节平分

春分名字的来源还有一个原因是因为它平分了春季,古时以立春至立夏为春季,春分正当春季三个月的中间,刚好将春季一分为二。

3、雨水充沛

春分一到,各地降雨量明显增多,我国多地的气温已经超过10度,这是气候学上所定义的春季温度。春分节气后,气候温和,雨水充沛,阳光明媚,大部分地区的越冬作物进入春季生长阶段,此时也是早稻的播种期,所以春分还是是农耕的重要时节。

2022春分的谚语根据春分晴雨预示后期天气及年景的:

“春分有雨到清明,清明下雨无路行”

“春分无雨到清明”

“春分雨不歇,清明前后有好天”

“春分阴雨天,春季雨不歇”

“春分降雪春播寒”

“春分无雨划耕田”

“春分有雨是丰年”

根据冷暖预示后期天气的:

“春分不暖,秋分不凉”

“春分不冷清明冷”

“春分前冷,春分后暖;春分前暖,春分后冷”

根据风来预示后期天气的有:

“春分西风多阴雨”

“春分刮大风,刮到四月中”

“春分大风夏至雨”

“春分南风,先雨后旱”

“春分早报西南风,台风虫害有一宗”

描写昼夜等长的:

“春分秋分,昼夜平分”

“吃了春分饭,一天长一线”

2022春分的时间春分日期计算公式:

春分日期的计算[Y_D+C]-L

公式解读:年数的后2位乘0.2422加20.646取整数减闰年数。21世纪春分的C值=20.646.

举例说明:2092年春分日期=[92×。0.2422+20.646]-[92/4]=42-23=19,3月19日是春分。

第6篇

1、一年一度芳菲尽,红了樱桃绿了芭蕉,秋水随鸿雁北去,时间在笔端飞逝,悄然无声。啊!六月,又是一个六月,一个杨梅漫山红透的季节。梅雨纷纷,似乎没有这梅雨的欢庆锣鼓,杨梅不登场似的,重彩浓墨,杨梅浓妆艳,显然登场。

2、梅雨,在古代称为黄梅雨。早在汉代,就有不少关于黄梅雨的谚语。晋代已有“夏至之雨,名曰黄梅雨”的记载。唐宋以来,对梅雨更有许多妙趣横生的描述。唐代文学家柳宗元曾写过一首咏《梅雨》诗:“梅熟迎时雨,苍茫值小春,愁深楚猿夜,梦断越鸡晨。海雾连南极,江云暗北津,素衣今尽化,非为帝京尘。”其中的“梅实迎时雨”,指梅子熟了以后,迎来的便是“夏至”后“三时”的“时雨”。

3、正是梅雨季节,昨天下午下了一阵暴雨,所以今天大地还是湿漉漉的。中午,天公渐渐开了眼,从云朵边上露出几片阳光,扫视着地上一切。满天发黑的云朵,一簇挨着一簇,在快速地运动,黑云使人们难见天日。微微的风,倒也凉爽。路上满是人们踩出的脚印,一个挨着一个,显出夏日的繁忙。

4、对树和木本植物来说,这是一个滋润的季节。挺拔的身躯,翠绿的茂叶,在雨中轻舞缠绵、招摇作秀。嫩枝抓住充沛的雨水,疯狂的伸长。尽管缺少阳光,有些先天不足,也还是娇稚可爱。苦的是那些草本植物们,过度的雨水,已把它们浸的弱不禁风,底下的叶子已枯黄谢世了。藤科似乎在进行着一场比赛,大家都伸长着脖子,想要与天比个高低,遗憾的是它永远先天缺钙。

5、与同纬度地区的气候迥然不同,梅雨是指一定地区和一定季节内发生的天气气候现象。研究发现,欧亚大陆在20N至40N之间,为副热带高压和西风带交替控制的地带。大陆西岸,夏季受副热带南压东侧下沉气流控制,天气晴朗少云,气候炎热干燥;冬季在西风带影响下,从大西洋带来暖湿空气,形成较多的降水,使气候变得温和多雨。即表现为副热带夏干冬湿的地中海式气候。

6、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通常每年六月中旬到七月上旬前后,是梅雨季节。天空连日阴沉,降水连绵不断,时大时小。所以我国南方流行着这样的谚语:雨打黄梅头,四十五日无日头。持续连绵的阴雨、温高湿大是梅雨的主要特征。

7、梅季的江南,丝雨绵绵,雾霭重重。滴滴答答的水珠可以从玻璃、柜子、甚至电器上滚落下来。这时候那怕是有洁癖的人家也会闻到梅雨时节特有气息。木门变紧了,声音也不再清脆,就连铁门也被湿气浸泡的不再那么刚强,变得温顺柔和起来。

8、梅雨是初夏季节长江中下游特有的天气气候现象,它是我国东部地区主要雨带北移过程中在长江流域停滞的结果,梅雨结束,盛夏随之到来。这种季节的转变以及雨带随季节的移动,年年大致如此,已形成一定的气候规律性。但是,每年的梅雨并不完全一致,存在很大的年际变化。

9、同早梅雨相反的是姗姗来迟的梅雨,在气象上通常把6月下旬以后开始的梅雨称为迟梅雨。迟梅雨的出现机会比早梅雨多。由于迟梅雨开始时节气已经比较晚,暖湿空气一旦北上,其势力很强,同时,太阳辐射也比较强,空气受热后,容易出现激烈的对流,因而迟梅雨常常多雷雨阵雨天气。人们也把这种黄梅雨称为阵头黄梅。迟梅雨的持续时间一般不长,平均只有半个月左右。不过,这种梅雨的降雨量有时却相当集中。()

10、云变化多端。眼前的云刚刚还是芝麻大小,霎时间,又变成了泰山一样的巨山;明明是一只快乐的小羊羔,转眼间,就变成了白衣仙女的缎带。有时团成一团,有时弥漫开来,罩住日月星辰……但不管怎样,它永远嬉戏在那辽阔的天空里。

11、江南的梅雨仿佛是最有特点的,大概是在我初入社会的时候有关梅雨的词汇就从江南而来。伴着鱼米之乡,伴着小桥流水,伴着臆想中的细雨蒙蒙,不觉的就产生了无数遐想。古镇老街,绿瓦新柳,小弄石墙都透着一股浓的化不开的文人情节。乾隆下江南许是也在梅雨时节,不然那些****韵事怎么能够远远流传呢?对江南,对梅雨印象里总是氤氲多愁的。

12、6月中下旬,主要雨带北移到29N-33N范围内(即西自我国宜昌,东经长江口,然后越海到日本;南起我国两湖盆地北至淮河南岸),稳定少动。这时南岭以南地区已处在雨带之外,阴雨天气结束;而长江中下游地区告别了风和日丽的初夏,迎来了阴雨绵绵的季节,大雨、暴雨时而出现,一直维持到7月上旬,这就是长江中下游著名的梅雨季节。

13、“乳鸭池塘水浅深,梅熟天气半晴阴”。黄梅天,十八变。梅雨天气会像小孩儿的脸,忽阴忽晴。太阳露脸的时候,天蓝蓝深深,空气格外的清新,只是由于过高的湿度,让人有些许的窒息;阳光象针刺一般,要把人们蒸透,这是一个雨也烦、晴也燥的季节,只有青蛙们不管晴雨一样的欢唱。

14、讨厌的梅雨断断续续,时大时小地下个不停,一连从6月25日下到7月1日,整整下了七田七夜,真让人十分厌烦。

15、最近,天一直在下雨。嘿!云可能做了好几天的遮阳工作,累得气喘吁吁、大汗淋漓了。这时,云出的汗从天空中高高地落下,便下起了倾盆大雨,让大地生机勃勃。

16、这些天来,天气变化无常,时晴时阴,像猴子的脸说变就变。这不,刚刚还是烈日当空,一会儿就变成了大雨滂沱,下雨时天上还有太阳呢。

第7篇

关键词:桐城谚语;语音;用词;句式;修辞格

中图分类号:H17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1101(2011)01007605

收稿日期:20100828

基金项目: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一般课题资助(2009SK442)

作者简介:江亚丽(1969-),女,安徽桐城人,高级讲师,硕士,研究方向:语言学。

On the rhetorical features of Tongchen proverbs

JIANG Ya-li

(School of Law and Politics, Anhui Institute of Architecture and Industry, Hefei 230022, China)

Abstract: With a good emphasis on its rhetorical art in expression, Tongcheng proverbs enjoy musicality in pronunciation, strong rhythms in five-and seven-charactered single sentences, and various and flexible rhymes in its heavily-rhymed couplets. Just as the frequent use of antonyms contributes to its metrical symmetry, so the equally frequent use of dialects, which endows the proverbs with a strong locality, helps to serve the native speakers well. A sense of discursiveness pervades the whole sentence structure, creating a beauty of irregularity. Moreover, the manifold rhetorical patterns render the language more vivid and the imparted knowledge more artistically appealing.

Key words: Tongcheng proverbs; pronunciation; diction; sentence structure; rhetorical pattern

桐城是清代桐城派故乡,位于安徽省中部偏西南,山水灵秀,素有“文化之乡”的美称。桐城方言中有很多植根于桐城乡野市井的、富有表现力的谚语至今仍活跃在当地老百姓的口中,它们不仅在内容上题材广泛,涉及自然、农事、风土人情、社会生活等方面;而且在语言表达上带有地方特色,注重修辞艺术,让人在美的享受中吸取知识,增长智慧。

一、语音上追求音韵和谐

(一)节奏鲜明

桐城谚语中的单句结构谚语以五言和七言为主,节奏鲜明,其节拍通常和诗词相同。

1.五言谚语:其节奏和五言诗的节奏相似。大多数是“二一二”或“二二一”格式。

二一二:忙人//无//好路、一白//遮//百丑、秤斗//在//人扶、春天//雨//菜篮、欺生//莫//欺死、熟鬼//害//熟人

二二一:秧好//半年//粮、分家//三年//穷、清明//大似//年、春雾//当日//晴、馋猫//鼻子//尖、有子//当得//位。

2.七言谚语:其节奏和七言诗的节奏相似,大多数是“二二二一”格式。

二二二一:麦到//小满//昼夜//黄、一种//九管//十成//收、河里//无鱼//虾也//贵、打铁//还靠//自身//硬、千滚//豆腐//万滚//鱼

也有“二三二”结构的:烂泥//糊不上//壁子、小窿//爬不出//大蛇

除了五言和七言外,还有三言谚语,节奏是“一二”,如“秋//半天”;四言谚语,节奏是“二二”,如“咸鱼//淡肉”“南霜//北雪”;六言谚语,节奏是“二二二”或“一二三”,如“虱子//单咬//瘦牛”、“人//死得//穷不得”;八言谚语,节奏是“二三二一”或“三二一二”,如“荒年//饿不死//手艺//人”、“等不得//红锅////苋菜”等。

由两个部分组成的谚语,每一部分字数有五言、六言、七言不等,其节奏与上述五言、六言、七言谚语基本相同,例如:

春天//打个//凼,秋天//有//指望;衣有//三件//不破,人有//三顿//不饿;好男//不吃//分家饭,好女//不穿//嫁子//衣

有些谚语巧用衬字调节节拍,例如:“过了//重阳节,不是//风来//就是//雪”、“好菜//就怕//霜来//打,好汉//也怕//病来//磨”,其中的“来”是衬字。衬字有声无义,其作用是使句子节奏舒缓,与音乐旋律更加贴合,使谚语更易上口。

(二) 讲究押韵

桐城谚语单句结构的句式不多,大多是两句及两句以上的复句结构,其中60%以上谚语押韵。押韵增强了谚语的音乐性,可以使谚语音节和谐优美、顺口悦耳,便于记忆流传。

1.两句相押

①浇树要浇根,帮人要帮心。

②人到立夏边,走路要人牵。

③吃的是硬功,穿的是威风。

④端人碗,受人管。

⑤冬至十八转,一天长一线。

⑥跟好学好,跟猫虎学咬。

①-③押平声韵,④-⑥押仄声韵。

2.三句相押

三句谚语一般都是二三句最后一个字押韵。

①猫来贫,狗来富,猪来三尺白老布。

②头顶地宕舞狮子灯,舞了一身汗,人家还说不好看。(地宕,即石臼)

③牛吃草,马吃谷,各是各人的福。

④假干净,尿洗锅,马桶盖上洗萝卜。

⑤七不出,八不归,初九出门惹是非。(当地正月初七、初八、初九的风俗)

⑥牛要打,马要鞭,小伢不打自作颠。

①-③押仄声韵,④-⑥押平声韵。

3.四句相押:押韵情况比较灵活。

①春打五九头,家家卖老牛;春打五九末,柴米渐渐缩。

②吃了端午粽,才把棉衣送;吃了重阳粑,又把棉衣加。

③劝人吃饭,久后得力;劝人出钱,如刀割肉。

④冬瓜有毛,茄子有刺;丈夫有能,妻子有势。

⑤有福不登福,半夜爬网壁;网壁倒下来,断之背心骨。(桐城方言中“福”、“壁”、“骨”韵母都是入声调,韵母相同)

⑥鳏务头子赛神仙,半斤猪肉有得搛;有朝一日时运转,困在床上嗷皇天。(鳏务头子,指单身汉。搛,用筷子夹菜。嗷,喊。)

①②一二句押平声韵、三四句押仄声韵,且换韵。③④二四句押仄声韵,⑤⑥一二四句押韵,⑤押仄声韵,⑥押平声韵。

4.多句相押

①人倒霉,鸡扯;栽番瓜,结葫芦;种豇豆子,结泥鳅。

二四六句押平声韵。

②初一不出门,初二拜新灵,初三拜母舅,初四拜丈人。初五初六随便拜,拜到十五日当中。拜风拜俗乡乡同,只有西乡初二拜丈人。

一二四六七八句押平声韵。

③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河边看柳。七九六十三,行人把衣单。八九七十二,光蛋哈哈笑。九九八十一,泥巴家伙都请出。(“一”、“出”桐城方言中都是入声字,韵母相近。)

这则谚语头三句为一个语段,句句押韵,押平声韵。四五句、六七句、八九句各为一个语段,换押不同的韵,活泼生动。四五句押平声韵,六七句、八九句都押仄声韵。

桐城方言有独立的入声调类[1]763,许多谚语押入声韵尾,读起来斩截响亮。例如:

① 打铁看火色,种田抢季节。

② 生日不要吃,只要一天晴到笃。

③ 一人没有福,带连之全屋。

④ 人无三尺,鬼都不跟他隔壁。

⑤ 早上雾黩黩,晒断背心骨。

⑥ 人死如断脉,犹如汤浇雪。要想还魂转,水里捞明月。

上面谚语每句末尾的字,色、节、吃、笃、福、屋、尺、壁、黩、骨、脉、雪等,在桐城方言里都是入声字,是高入调,色、节韵母相同,笃、福、屋、尺、壁、黩、骨韵母相同,脉、雪韵母相同。

二、用词上注意精选词语

(一) 巧妙运用反义词

有些桐城谚语,对举使用反义词,不仅言简意赅,对照鲜明,而且形成音节的整齐对称之美。

①热饭好吃,冷气难淘。

②抬头嫁女儿,低头娶媳妇。

③家事懒,客事勤。

④当面教子,背后教妻。

⑤和气生财,火气生灾。

⑥一分利胀死人,十分利饿死人

(二) 经常使用方言词汇

很多谚语中采用具有浓郁桐城民间风格的词语,这些词语只有当地人才明白其意思,且一般不容易找到本字,这使谚语呈现出很强的地域色彩,更有利于谚语为当地百姓服务。

①冬天掏一掏,抵上春天浇一交。(交,音“高”)

②棉七高白如霜,稻耘三交猪无糠。

③生日不要吃,只要一天晴到笃。

④乌云接日,晴不到笃;乌云驮河,大雨滂沱。

⑤一个萝卜一个凼,一根茅草顶个露水珠子。

⑥五月小,番瓜葫芦结到杪;五月大,番瓜葫芦才上架。

⑦一天一个暴头,困在家里收稻。

⑧宁跟强盗打一架,不跟阿达子讲半句话。

⑨哈哈猫儿能避鼠,哈哈男人能做主。

⑩干亲要浇,湿亲要嗷。

桐城话中动量词常用“交”表示[2],如①和②,即“次”、“遍”、“趟”等义。桐城方言不说“底”而说“笃”[3],如③和④。⑤中的“凼”即“小土坑或小水坑”。⑥中的“番瓜”即“南瓜”,“杪”即“树梢”。⑦中的“困”即“睡”,“暴头”即“雷阵雨”。⑧中的“阿达子”就是“不讲理的人”。⑨中的“哈”读hǎ,即“软弱无能”。⑩中的“嗷”即“喊”[1]769-779。

以上举的是实词例子,桐城谚语中还有一个有桐城特色的虚词“之”,它是安庆方言中“着”的音变,例如:

①家鸡打之团团转,野鸡打之自高飞。

②秋里伏,热之哭。

③吃之饼子,套之颈子。

④生定之眉毛长定之骨。

⑤人牵之不走,鬼牵之乱跑。

⑥亲帮亲,邻帮邻,和尚帮之出家的人。

⑦一碗牛肉汤给狗打泼掉之。

⑧鱼吊臭之,猫吊瘦之。

①②中的“之”相当于结构助词“得”,③④中的“之”相当于动态助词“了”,⑤⑥中的“之”相当于动态助词“着”。

⑦⑧中的“之”相当于语气词“了”,表示陈述语气。

三、句式上重视结构变化

一般来说由两部分组成的谚语,句式上讲究齐整对称,但也有不少谚语“整”中有“散”,给人一种参差美,体现自由活泼的民间口语特色。

(一) 前后语序不同。

①儿多母吃苦,滚粥菜遭殃。

后面句子的结构应是“粥滚菜遭殃”,调整后,后面句子首个重音落在修饰语“滚”上。

②一人动嘴,十人牙酸。

后面句子的结构应是“十人酸牙”,调整后,后面句子的重音落在主谓谓语句的谓语“酸”上。

(二) 前后字数不同。

一般是前面句子短后面句子长,故意破坏语言的均衡美,产生错落有致的效果。

① 荒年打破碗,熟年还要见人。

② 秤不离砣,媳妇不离婆。

③ 惯儿不孝,肥田出瘪稻。

④ 好种出好苗,好葫芦锯好瓢。

⑤ 见什么人说什么话,见什么菩萨打什么卦。

(三) 由两部分变化为三部分。

由三部分构成的谚语实际上是由两部分结构变化而来,有两种格式,第一种是三三五言格式,第二种是三三七言格式。前面两句共六个字,后面一句是五个字或七个字。读时前两句中停顿时间非常短,第二句后停顿稍长,第三句整体停顿时间较长。后面一句是五言的,节奏是二二一;后面一句是七言的,节奏是二二三。

三三五言格式:

① 一代亲,二代表,三代四代了。

② 牛吃草,马吃谷,各是各人福。

③ 亲归亲,邻归邻,财气要算清。

三三七言格式:

①猫来贫,狗来富,猪来三尺白老布。

②春茶香,夏茶涩,秋茶好喝不能摘。

③三月三,九月九,无事不在江边走。

(四) 不用陈述句式,而用反问句式。

反问句式能起到加强语气的作用,比一般陈述句感彩更为鲜明、强烈,表达的思想更为明确。

① 不行春风,哪有秋雨?

② 输钱只为赢钱起,哪个赢钱买了柴和米?

③ 谁人背后无人说,哪个人前不说人?

④ 有树还愁鸟不来做窝?

四、修辞格式丰富多样

桐城谚语常常运用丰富多样的修辞格式,这样不仅使谚语语言生动形象,更使其本身所传授的知识更具艺术吸引力。

(一) 比喻

比喻是桐城谚语最常用的修辞方法,运用比喻能使抽象的事理具体化、形象化,使人易于理解。

① 春雪如跑马。

春天由于地气上升,下的雪融化快,好像飞奔的马一样转瞬即逝,比喻新颖奇特,化静态为动态。

② 起家好比针挑土,败家犹如浪淘沙。

起家像用细针挑土一样艰难、缓慢;而败家如大浪淘沙般迅疾彻底。比喻中有夸张,其喻体形象极富表现力,能产生触目惊心的警示作用。

③ 力气浮财,用掉又来。

用“浮财”作喻体,于通俗易懂中表现了一种“千金散尽还复来”的气概,鼓励人该使力时多使力,不要有所顾虑。

④ 东风雨家公。

桐城人称外公为“家公”(“家”音“嘎”)。春天一刮东风往往就会下雨,把雨比作东风的女儿,生动有趣,比喻中有拟人。

⑤ 人无理讲横话,牛无力拉横耙。

⑥ 鸭肫难剥,人心难摸。

⑦三个铜钱,小的吃苦。

“三个铜钱”代替年龄、地位不同的人。

⑧牵人家罗裙,盖自己的小脚。

罗裙、小脚代指缺点、不足。

以上①②是明喻,本体、比喻词和喻体同时出现。③④是暗喻,本体、喻体都出现,不用比喻词。⑤⑥是引喻,本体和喻体各作分句的主语形成并列复句,在意念上是比喻关系,类似引用喻句来为本句的观点立论。这类比喻,句式较整齐、前后句常押韵[4]。一般是本体句在前,喻体句在后,如⑤,也有喻体句在前,本体句在后的,如⑥。⑦⑧是借喻,本体和喻词都不出现,直接用喻体代替本体。

(二) 拟人

桐城谚语中的自然、农事谚常运用拟人手法把事物描绘得栩栩如生。

① 睁眼秋,满满收;闭眼秋,半半收。

这条谚语讲的是立秋时间跟一年收成的关系。把立秋这个节气比作人。睁眼秋,指午时之前立秋;闭眼秋,指午时之后立秋。

② 云碰头,雨淋头。

③ 三月三,番瓜葫芦都上山。

农历三月三,是种瓜点豆的时节。

④ 七月毛桃八月楂,九月毛栗笑哈哈。

毛栗到九月份成熟,外面的刺壳炸开,像哈哈大笑似的。

⑤ 家无正主,笤把乱舞。

笤把即扫帚。家中无人主事,似乎扫帚都要造反了,形容乱的程度。

(三) 借代

桐城谚语常运用借代辞格使语言富于变化和幽默感。

① 与人留一线,日后好见面。

用具体代抽象,一线指说话做事留有的余地。

② 穷不丢书,富不丢猪。

用具体代抽象。书代指文化教育,猪代指农业生产。

③ 罗头凹眼睛,吃鱼囫囵吞。

用特征代本体,“罗头凹眼睛”指长着罗头凹眼睛的人。

④ 千层纱,抵不上一层花。

用特征代本体。纱指用棉纱做的单衣,花指用棉花做的棉衣。

⑤ 好事都是花大姐,坏事都是小癞痢。

用专名代泛称。在桐城方言中,花大姐指各方面都优秀的人,小癞痢指有缺点的人。

(四) 夸张

桐城谚语常运用夸张突出描写对象某些特点,使人对其有一个更深刻的印象。

① 舌条底下压死人。

舌条即舌头,此谚语形容人言的威力。

② 家事无功,做死长工。

形容家务事繁多累人而功劳不被承认。

③ 六月初一下一阵,放牛的伢子跑成病。

形容天气变化快。六月初一如果下雨,后面接着的就几乎是时阴时雨天,放牛娃要根据天气变化频繁进进出出,以致累成病。

④ 隔层肚皮隔重山。

形容不是自己生养的孩子跟自己关系之疏远程度。

⑤话长脚,一天跑九国。

夸张与拟人相结合,形容话语传播速度之快、传播范围之广。

(五) 对偶

桐城谚语中由两部分组成的谚语常运用对偶辞格,使谚语结构匀称、形式整齐,读起来声音和谐、节奏鲜明,并且使内容表达更加突出、鲜明。

①饿死不做贼,气死不告状。

②走路要好伴,住家要好邻。

③日晕长江水,月晕草头枯。

④宁挑千金担,不抱四两肉。

⑤在家无新旧,出门无好衣。

⑥舍不得金弹子,打不到巧鸳鸯。

①②是正对,上下两句的内容含有相互补充、强调的关系。③④是反对,上下两句的内容含有相反、相对的关系。⑤⑥是流水对,上下两句的内容含有因果逻辑关系。

(六) 对照

“对偶是形式方面的对称和均衡,对照是内容方面的对称和均衡”[5]。

① 吃喝不计较,买卖论分毫。

②稻倒一半,麦倒全无。

③坛口扎得住,人口扎不住。

④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

⑤白天游四方,晚上点灯补裤裆。

⑥人托人是个宝,人踩人是根草。

①-③是两种事物之间的对比。④-⑥是同一事物两个不同方面的相互对照。

(七) 排比

这种辞格是桐城谚语中由三部分或三部分以上组成的谚语常用的,它能能增强语势,使语言富于节奏感。

①春寒雨丢丢,夏寒雨断流,秋寒凉风起,冬寒雪满丘。

②打不过东乡,告不过西乡,文不过南乡,吃不过北乡,穿不过城厢。(旧时桐城除县治所在地城厢外,分东、南、西、北四乡。)

以上是并列式排比,排比的项目之间是平等的联合的关系。

③初一不出门,初二拜新灵,初三拜母舅,初四拜丈人。

④十七,月亮擦黑;十八,月亮杀鸭;十九,月亮杀狗;二十一二里,月亮半夜起。

以上是承接式排比,各部分按时间顺序列出,有先后之分,不可以随意变动。

⑤一代熬油喝醋,二代宽衣大袖,三代不知来路。

⑥有毛鸟也叫,无毛鸟也哼,赤膊鸟儿也过之冬。

以上是递进式排比,各部分之间有阶梯式关系,语意后一句比前一句更进一层。

(八) 顶真

有些桐城谚语运用顶真手法使前后的句子上递下接,给人以流畅明快的蝉联美感。

① 重阳无雨看十三,十三无雨一抹光。

②小时苦不为苦,老来苦,苦黄连。

③快刀子不如快剪子,快剪子不如快人。

④鱼打千千网,网网都有鱼。

⑤大懒差小懒,小懒差门槛。

桐城谚语除运用以上修辞手法外,还运用拈连、回环、双关等修辞格。如运用拈连的有:锁能锁君子不能锁小人;有智吃智,无智吃力;千差万差,来人不差。运用回环的有:九成稻子十成收,十成稻子九成收;人不混账,账不混人;成人不自在,自在不成人。运用双关的有:六月暴,还得(,音sào,快之义),一报还一报;糕来糕去(谐音“高来高去”)等,这些修辞格的运用使语言生动活泼、饶有情趣。

参考文献:

[1] 桐城县地方志编委会.桐城县志[M].合肥:黄山书社,1995.

[2] 王光汉.庐州方言考释[M].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8:102.

[3] 汉语大字典编辑委员会.汉语大字典[Z].武汉:湖北辞书出版社,1992:1 120.

第8篇

    理想的地理教学应该是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同步发展的过程。在众多的非智力因素中 ,兴趣是学生接受教育的感情基础 :是学生探求知识、促进思维发展的巨大动力。因此 ,兴趣这一非智力因素 ,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已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特别是高考取消地理科以后 ,地理课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各种教学手段 ,培养学生的兴趣尤为重要。我在地理教学中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出发 ,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尝试。

    1 精心开篇 ,诱发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开篇它虽不是课的正文 ,但却直接关系到学生对新课学习的兴趣。处理得好 ,即可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因此不可忽视。如在讲授“时区和日界线 ”一课时 ,我先简单地讲了一个小故事 : 5月 8日 9点多 ,一位老太太凭着一张中奖 8000美元的彩票在太平洋马绍尔群岛的花旗银行要求兑现 ,遭到银行拒绝。因为按票面规定 ,中奖领款日期是 5月 7日 ,老太太痛惜不已。这时一位中年人对老太太说 :“这张废票 3000美元卖给我吧 ”。老太太心里想 ,这张废票反正无用处 ,也就同意了。中年人拿着废票马上乘飞机从马绍尔机场飞往檀香山 , 1小时后飞机降落在檀香山机场 ,这时当地时间是 5月 7日 11时。中年人以 3000美元买到的中奖彩票一下飞机就向檀香山花旗银行领取 8000美元。死票复活 ,这是怎么回事 ? 上飞机明明是 5

    月 8日 ,怎么下飞机变成了 5月 7日 ,难道时光可以逆转 ? 今天这节课 ,我们就是要揭开这个奥秘。经过这样的导入 ,一下子就诱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 ,课堂处于活跃的气氛之中 ,教学效果良好。

    2 运用趣味性教学 ,激发学生兴趣

    中学地理是一门富饶趣味的学科 ,它包罗万象 ,知识面广 ,课上的生动有趣 ,能使学生精神振奋 ,从而感召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我在讲解内蒙古大草原辽阔的牧区时 ,用歌词“蓝蓝的天上白云飘 ,白云下面马儿跑 ,挥动鞭儿响四方 ,百鸟齐歌唱 ”,还有“天苍苍 ,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的优美词句 ,无形中把学生引进了内蒙古大草原的地理境界中去。又如 ,用的“一山飞峙大江边 ,跃上葱茏四百旋 ”的两句诗 ,以及李白所写的“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描写庐山挺拔险峻 ,峡谷瀑布的秀丽风景 ;用唐代诗人李白的“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 ”的两句诗 ,描绘长江三峡河段山高谷深 ,坡陡流急的水系特征 ;用“黄梅时节家家雨 ,青草池塘处处蛙 ”两句诗 ,来形象逼真地描述长江中下游地区春末夏初梅雨的天气特色等等。都能把学生带到诗的意境之中 ,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同时 ,如果选择有地理性 ,趣味性的地理谚语穿插在教材的讲授过程中 ,可以活跃课堂气氛 ,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我引用“雷打未惊蛰 ,雨水四十日 ”的天气谚语来帮助学生理解我国东南部地区季风活动和锋面雨带的形成规律 ,引起学生的丰富联想 ,使获得知识更为巩固 ;又如用“天无三日晴 ,地无三尺平 ”这一句地理谚语 ,概括了昆明准静止锋以东地区的阴雨冷湿的气候和崎岖起伏的高原地形。类似这样的短诗断句 ,地理谚语不胜枚举 ,在熟悉教材的基础上 ,如果引用得当 ,可以大大加深和扩大学生的地理知识领域 ,激发学生思维 ,使他们能获得牢固而深刻的地理知识。

    3 巧用成语教学 ,助长学生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 ,恰当地使用成语 ,会顿时课堂生辉 ,助长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我讲到南极洲水雪覆盖的大陆时 ,引用了“冰冻三尺 ,非一日之寒 ”,来说明南极洲厚厚冰层的形成原因。在学习东亚时 ,形容日本与我国的位置是“一衣带水 ”的近邻 ,与朝鲜是“山水相连 ”“唇齿相依 ”。北欧与我国青藏高原地区湖泊众多 ,可形容是“星罗棋布 ”。用“滴水穿石 ”来说明流水的侵蚀作用就比较恰当。沙漠地区的风力搬运作用可用“飞沙走石 ”“天昏地暗 ”来比喻。在学习地下水潜水时 ,可提出“井水不犯河水 ”的成语在科学上是否可能。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可提出采取“杀鸡取卵 ”的做法是否可行。在学习农业生产时 ,对于集约经营可用“精耕细作 ”来说明 ,对于粗放经营可用“广种薄收 ”来表达。南极洲有丰富的淡水资源 ———冰川 ,但冰川的利用对人们来说是“远水解不了近渴 ”。在学习我国有色金属矿产资源分布时 ,可说明我国几个“名不副实 ”的矿产地 ,即甘肃金昌产镍 ,甘肃白银产铜 ,青海锡铁山产铅锌 ,贵州铜仁产汞 ,湖南锡矿山产锑 ,这样描述使学生产生兴趣 ,印象深刻。

    4 利用教材插图 ,启迪学生兴趣

    插图教学 ,生动形象 ,寓意深刻 ,其味无穷 ,易启迪学生浓厚的兴趣和积极的思考。例如在讲水资源利用问题时 ,我选了一幅叫做《宇宙乞儿 》的插图。画面上地球伸出两只手 ,哀求道 :“请施舍点水给我吧 !”然后让学生思考 :这幅画说明了什么 ? 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现象 ? 并引导学生分析回答。综上所述 ,兴趣作为一种教学手段 ,不仅能使学生积极地、能动地、自觉地从事学习 ,而且能起着开发学生潜力的作用。通过激发、引导学生的兴趣 ,让学生主动地参与整个教学的全过程 ,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形成教与学的良性循环 ,从而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

第9篇

1、芳草萋萋 ,风调雨顺 ,禾苗茁壮 ,金黄麦浪。

2、我漫步在田野上,望着岸边那些保卫庄稼,保卫堤岸的,士兵似的高大的树木,以及偎依在它们身边生活在树底下的那些美丽的花儿,辛勤的小蜜蜂正在它们头上盘旋,和它们说悄悄话呢!此时此刻,我不由得想起了一句谚语:“一年之际在于春,一日之际在于晨。”

3、雨后的田野空气格外清新,江南春光分外明媚,油菜花、紫云英花香气扑鼻;蜜蜂嘤嘤嗡嗡作我的向导,彩蝶振翅飞舞,似在欢迎来宾。

4、秋天的田野里金灿灿的一片,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丰收的喜悦。

5、田野是绿的,然而又绿得不一样:墨绿、油绿、嫩绿,被整齐地分成一小块一小块。

6、走下田埂,眼前是一片油菜地,金黄的油菜花正高举这它那一个个小小的金喇叭,吹奏着春天的歌呢!蜜蜂和蝴蝶也赶来凑热闹,给这美丽的画面增添了几分生机。

7、放眼望去,一望无边的麦苗。象是给大地铺上了厚厚地地毯,微风吹来,掀起粼粼的波纹,我情不自禁地弯下腰,仔细看那狭长的叶子,只见狭长的叶子上滚动那大大小小的晶莹的露珠,在阳光的饿照耀下,露珠晶莹透亮,美丽动人。它的叶子越往上叶子越宽,叶尖头朝下,好像害羞似的。

8、春天,田野里一片繁忙的景象!在炎热的太阳下,一群群勤劳的农民伯伯猫着腰,弓着背,熟练地插下那一株株幼小的秧苗,洒下一粒粒希望的生命种子。再看那边,一头头肥壮的牛正欢快地拉着犁、唱着歌,好象在欢迎春天的到来!

9、田野一点也不野:有她的风韵美,像她洒下的点点闪光;金亮亮的,毫不吝啬;风的柔,就如她的丝带般飘拂稻香隐约飘来,拔开稻草,仿佛萤火虫会悄悄的冒出来。

10、低处的田野里,稻谷熟了,金黄金黄的好像是谁在地里铺上一层厚厚的金子。秋波摇晃着稻谷,使沉甸甸的稻穗有节奏地波动着,好像金山在滑坡。风声稻浪,如似一曲动人的乐章。

11、秋天一来,落叶纷纷,秋高气爽,果实累累,真迷人啊!春夏秋冬看田野,最美丽最诱人的是秋天的田野。

12、瑟瑟金风吹来,望无际的稻田像大海泛起了波涛,沉甸甸的谷穗像怕羞的姑娘腼腆地低着头。

13、秋天到了,家乡的田野就像一位浓妆艳抹的新娘,大地为她穿上鲜艳的绣花衣裳。

14、田野上,咧着嘴的玉米,猫着腰的稻谷,蓬着发的棉花,红着脸的高梁……都像出席婚礼的宾客一样,喜洋洋地在飒飒的秋风中摇摆欢舞。

15、广阔的田野里有一座电动按钮站,每到收获季节,只要一按电钮,一辆辆收割机和卡车自动奔驰出去,收回成千上万吨的小麦、水稻……哈,又是一个丰收年!到处飘荡着人们的笑声。

16、初冬里,山野的绿色也尚末褪尽,还有一星半点的草梢还没被染黄。

17、许多植物被烈日烤晒得蔫头蔫脑时,惟有高粱倔强地挺着它的腰杆,并且会在秋后捧出一穗红艳艳的颗粒来。

18、日子一天天过去了,秧苗抽出了几条狭小细长的叶子。叶柄轻轻地裹在茎上,渐渐地抽出了几支稻穗,开出雪白的稻花。这时秧苗由浅绿色变成了深绿色,在这深绿丛中,呈现出点点白花,显得更加美丽。

19、由于春天不像冬天那样寒风砭骨,只略带着寒意。你瞧,脚下甜睡了一冬天的小草,此时已复苏了,顽强地把头伸出了空中。固然只见一点嫩绿,却充满了生气盼望。一些不知名的小花,这一朵,那一簇的洒在田埂上。青翠欲滴的蚕豆苗划一的立在田埂旁

20、我喜欢家乡春天的田野。它像一幅展开的画卷,充满诗情画意。于是我高兴的对同伴们说:“惋惜我不是画家,不然我将用彩笔画下这家乡迷人的田野,让它永远铺展在我们的眼前。

21、远处望去,田野里只有黄澄澄的油菜花,绿油油的秧苗,单调极了。忽然一阵微风吹来,秧苗摇摇晃晃中露出了一点红,一点黄,一点蓝……走近一看,噢,原来是田野里小路边的野花。那花白得像雪,红得像火……大概由于刚下过春雨吧,花姑娘像是洗了一次痛痛快快的澡,洗掉了身上的污点,好鲜艳啊!而且还发出一阵阵淡淡的清香,引来了一群翩翩起舞的蝴蝶姑娘,招来了一队队勤劳的蜜蜂,发出一阵集市上的喧哗。使光彩夺目的春天有增添了几分生趣!

22、秋天的田野,丰收的田野,充满希望的田野呀,我赞美你,歌颂你。

23、春天的田野是最动人的。春风给大地铺了一层绿色的地毯,杨柳青青,随风摇摆。

24、田野里,一穗穗的高梁高傲地矗立着。秋风吹来,它们象一把把胜利的火把,高兴地晃动着。

25、举目望去,眼前是一望无垠的庄稼。金黄的油菜花儿开的正旺,辛勤的小蜜蜂,一下子飞到这说些悄悄话,一下子又飞到哪儿吻一吻。另有这一片,那一片,绿得发亮的红花草,自然地绣上了几朵小紫花,悦目极了。正在拨节的麦苗儿,像绿色的地毯,厚厚的铺在田野上。看到此景,我想起了一句谚语:一年之际在于春。啊,这是农民辛勤耕耘的盼望。

第10篇

重阳节农历的时间每年的农历九月九日便是重阳节。

1989年农历九月九日被定为老人节,倡导全社会树立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风气。20xx年5月20日,重阳节被国务院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重阳节的习俗赏菊

,又叫黄花,属菊科,品种繁多。我国是的故乡,自古培种就很普遍。菊是长寿之花,又为文人们赞美作凌霜不屈的象征,所以人们爱它、赞它,故常举办大型的菊展。菊展自然多在重阳举行,因为菊与重阳关系太深了;因此,重阳又称节,而又称九花。赏菊也就成了重阳节习俗的组成部分。宋代《东京梦华录》卷八:“九月重阳,都下赏菊,有数种。其黄、白色蕊者莲房曰‘万龄菊’,粉红色曰‘桃花菊’,白而檀心曰‘木香菊’,黄色而圆者‘金龄菊’,纯白而大者曰‘喜容菊’。无处无之”。

登高

重阳最重要的节日活动之一,即是登高。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登高所到之处,没有划一的规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

当然人们登高也不单是攀登而已,还要观赏山上的红叶野花,并饮酒吃肉,享受一番,使登高与野宴结合起来,更有吸引力。如隋时孙思邈《千金方·月令》:“重阳日,必以看酒登高远眺,为时宴之游赏,以畅秋志。酒必采茱萸、菊以泛之,即醉而归。”记隋代风俗,已与后世近似。在南宋的《梦粱录》卷五载:“日月梭飞,转盼重阳。……是日‘孟嘉登龙山落帽,渊明向东篱赏菊’,正是故事。”南宋韩元吉《水调歌头·九日》上片:“今日我重九,莫负开。试寻高处,携手摄展上崔嵬。放目苍崖万仞,云护晓霜成阵,知我与君来。古寺倚修竹,飞槛绝尖埃。”描写了重阳赏菊及登高观景的韵致。

由于重阳为秋节,节后草木开始凋零,所以有称重阳节野游活动为“辞青”,与三月春游“踏青”之说法相对应。清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记:“(重阳)有治看携酌于各门郊外痛饮终日,谓之‘辞青’。”这也是一个颇有诗意的名称。

佩茱萸·簪

重阳节有佩茱萸的风俗,因此又被称为“茱萸节”。茱萸是重阳节的重要标志。重阳节时人们还喜欢佩戴。茱萸雅号“辟邪翁”,又名“延寿客”。

茱萸是一种可以做中药的果实,因为出产于吴地(今江浙一带)的茱萸质量最好,因而又叫吴茱萸,也叫越椒或艾子,它是一种常绿小乔木,树几乎可以长到一丈多高,叶为羽状复叶,初夏开绿白色的小花,结实似椒子;秋后成熟。果实嫩时呈黄色,成熟后变成紫红色,有温中、止痛、理气等功效。茱萸叶还可治霍乱,根可以杀虫。《本草纲目》说它气味辛辣芳香,性温热,可以治寒驱毒。古人认为佩带茱萸,可以辟邪去灾。

放纸鹞

放纸鹞是惠州过重阳节的主要习俗。换句话说,惠州民间过重阳节是以放纸鹞为主要特征的。此习,除惠州流传的民谣中有叙述以外,光绪《惠州府志》亦有记述。

各地重阳节的习俗1、河北省

香河县九月九日,有姻亲关系的家庭会互相送礼,称为“追节”。永平府以重阳的天气占未来晴雨。重阳节若下雨,这几个日子也都会下雨。典周县境内无山,县民多于重阳节上城楼登高。

2、山东省

昌邑北部人家于重阳节吃辣萝卜汤,有谚语道:“喝了萝卜汤,全家不遭殃”。鄄城民间称重阳节为财神生日,家家烙焦饼祭财神。邹平则在重阳祭祀范仲淹,旧时,染坊及酒坊也在九月九日祭缸神。滕州出嫁不到三年的女儿,忌回娘家过节,有“回家过重阳,死她婆婆娘”的说法。

3、陕西省

西乡县重阳节,亲友以、菊糕相馈赠。士子以诗酒相赏。据说妇女此日以口采茱萸,可以治心疼。

第11篇

1、爱情自会寻出路。

2、爱情是一种甜蜜的痛苦。

3、钱财买不到真正的爱情。

4、爱情为钱,万恶之源。

5、遇到可相信的朋友时,要好好和他相处不去,因为人的生中遇到知已真不容易。

6、没有爱情的婚姻不会得到幸福,而爱情不能用金钱和物质换取。

7、爱情在市场上找不到。

8、旧情永难忘,往日的爱情难以忘怀。

9、爱情是美德的试金石。

10、爱情使顺从成为易事。

11、为了爱情,无钱结婚,夜来欢娱,白天悔恨。

12、爱情和仇恨,二者皆盲目。

13、女大十八变,临了上轿还要变三变。

14、最崇高的爱情是爱祖国。

15、爱情不能强迫。

16、坚固的爱情不会顷刻忘怀。

17、爱情的王国不用刀剑来统治。

18、娶妻莫贪靓,嫁女莫贪财;

19、宁为房上鸟,不作屋里妾;

20、男人不坏,女人不爱;

21、少年无丑妇。

22、爱情使顺从变成为易事。

23、爱情把一切冷酷之心变成温柔。

24、爱上的猴子也觉标致,看中的狗熊也漂亮。

25、有爱情的生活是幸福的,为爱情而生活是愚蠢的。

26、爱情是盲目的。

27、爱情是可爱的虐政,情人们甘受它痛苦的折磨。

28、没有妒忌就没有爱情。

29、爱情不需教导。

30、喷泉的水堵不死,爱情的火扑不灭。

31、人的快乐和幸福不在金我钱,不在于爱情,而在于真理。

32、的第一眼,就等于千里眼。

33、贫穷一进门,爱情跳窗走。

34、爱情往往开始于见面的头一眼。

35、爱情充满烦恼。

36、巧媳妇难为无米之炊。

37、公不离婆,秤不离砣。

38、情侣靠爱情生活,正象云雀靠韭葱生活一样。

39、喷泉的水堵不死,爱情的火扑不灭。天性是百发百中,万无一失的。这一种的天性叫一见生情。

40、女大三,抱金砖;

41、对盛开的花朵,寒冷的天气是敌人;对亲密的爱情,离间的怪话是敌人。

42、铜对铜,铁对铁,同到毛白牙齿缺;

43、男怕三口吃,女怕三口穿。

44、遇到曾以爱过的人,要微笑地感激他,因为他让你懂的爱。

45、遇到人生中的贵人时,要记住好好感激他,因为他是你人生的转折点

46、爱情不是强扭的,幸福不是天赐的。

47、遇到曾以和你有误会的人时,要趁早消除误会,因为你可能只有这一次解释清楚的机会。

48、爱上的猴子也美丽,看中的角鹿也是天仙。

49、山高不如男人的志气高,水深不如女人的爱情深。

50、爱情一失败,一切毛病都发现。

51、一饭之恩一世情,一夜夫妻百日恩。

52、爱情先甜后来酸。

53、爱情要求信任,信任要求坚定。

54、爱情所要求的比友谊要少得多。

55、枯干的木头容易破裂,虚伪的爱情容易破裂。

56、没有肮脏的爱情,也没有美丽的监狱。

57、人穷也有隔夜粥,夫妻没有隔夜仇;

58、爱情要用忠诚播种,友谊要用谅解护理。

59、爱情是一首美好的歌,但它不容易谱写成功。

60、爱情充满了烦恼。

61、家有梧桐树,自有凤凰来;

62、男追女隔层山,女追男隔层纱。

63、糟糠之妻不可丢,贫贱之交不可忘;

64、爱情是温柔的,却又像荆棘一样刺人。

65、描写一见钟情的感觉的名言-语句句子,一见钟情的意思!

66、千千万万匹走马,换不来真正的爱情。

67、遇到匆匆离开你的人时,要谢谢他曾走过你的全部,因为他是你精彩回忆的一部分。

68、爱情是理想的一致,是意志的融合;而不是物质的代名词、金钱的奴仆。

69、爱情付报酬,劳苦也轻松。

70、男大当婚,女大当嫁;

71、真正的爱情越久越不生锈。

72、贫困与爱情,都难瞒过人。

73、觋公眼里多妖孽,情人眼里出西施。

74、有缘有份结公婆,床头打交床尾和;

75、遇到曾经恨过的人时,要微笑地向他打招呼因为他让你更加坚强。

76、爱情是不能买卖的。

77、遇到你曾偷偷喜欢过的人时,要祝他幸福,因为你不是正希望他幸福快乐吗?

78、爱情可以使弱者变得勇敢。()

79、追求爱情它高飞,逃避爱情它跟随。

80、忠诚是爱情的桥梁,欺诈是友谊的敌人。

81、人穷勤俭就莫嫌;夫妻合力百事成。

82、遇到曾以背叛过你的人时,要他好好跟聊一聊,因不若不是他今天你不会看懂这个世界。

83、爱情进入,友情完结。

第12篇

关键词:初中生物教材 文学艺术 熏陶

初中生物教材中大量引用了文学知识,不但勾勒出生物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又激发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同时也使广大师生更加热爱生物科学,并对五彩缤纷的生物界充满兴趣与激情。

一、成语的妙用。

在七年级上册中,引用较多成语:如果你生长在乡村,催你晨起的是公鸡,夕照中牧归的牛羊,守护你平安之夜的爱犬,却曾经是你童年的朋友,放眼远眺,“禾苗青青”,“麦浪滚滚”,是你最熟悉的图画。“春风澄碧”,“游鱼嬉戏”,“梁上双燕”,“春来秋去”,常引发你无限的遐想。“蛙鸣声声”,“流萤点点”,伴你进入仲夏夜之梦,其华丽的语言使你想起了陶渊明的“归园田居”那种恬淡闲适的农家生活。一个“亭亭玉立”使你联想到试管婴儿的诞生。一句“寒暑往来,春华秋实”,勾勒出生物圈季节更迭,周而复始,生物在争渡自由自在生活的场面。成语的妙用对一个刚步入初中的孩子来说对生物学充满了憧憬。

二、古诗词运用恰到好处。

教材中大量引用古诗词,拓宽了学生的想象空间,增强了学生的抽象思维,不仅便于记忆,也为学生笔下的作文功夫奠定了基础。例如在讲到“生物与环境关系”时,一句“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使学生豁然开朗。“西湖春色归,春风绿于染”,“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这两句诗勾勒出了春天万物复苏,气温身高,阳光明媚,水中的藻类植物开始大量繁殖,从而使学生对藻类,苔藓,蕨类等孢子植物展开了幻想,再加上教师形象的讲解,又可以把学生带入美丽如画的春天,让学生在大自然中去认识这些植物。从另一方面还能使学生联想到叶片的结构,为讲叶片的结构奠定了基础和设立了悬念。“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说的是秋高气爽,天气渐冷快要到冬天了,迁徙的鸟类开始由北到南越冬,从这句优美的诗句中学生到好奇心增强了:“我要是能飞该多好啊!”从而激起学生疑问:鸟类为什么会飞?这就为探究鸟适行的生理结构和特点埋下了伏笔,也从侧面使学生体会到有关动物行为的多样性。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从而使学生在心灵深处树立爱护动物、保护动物这一观点。“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诗人以家蚕描绘人生执著的追求,给学生以真谛,以鼓舞,但从另一方面也描绘了家蚕的生殖和发育过程,从而激起学生了解昆虫的生殖和发育知识的强烈兴趣,使学生在文学艺术上加深了生物知识的学习和理解。总之大量诗词的运用,不仅陶冶了学生热爱大自然、把文学与生物学知识联系起来的情感,而且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进而为探究生物的奥秘设置了悬念。

三、寄与植物有关诗句抒怀。

花开花落,似水流年。自然界的植物五彩缤纷,人们的情感世界更是丰富多彩。自然界的景致牵动着人们的情感,人们又将自己的情感赋予花草树木,谱写出许多动人诗句。如苏轼的“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将早春的暖意和生机描绘得细致入微;杜牧的“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则将夕照之下浓郁的秋色尽收笔端;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描写了田园生活的乐趣,给人以返璞归真之感;孟郊的“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对母爱感念至深,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杜甫的“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则描写了国家战乱之苦,忧国忧民之心跃然纸上,现代文中朱自清的《荷塘月色》、矛盾的《白杨礼赞》、的《松树的风格》都借植物抒发高洁的情怀。因此观察生物,学习生物对学生的文学创作也有很大帮助。

四、借与动物有关诗句抒写壮志。

当你在自然界畅游时,大自然中的鸟语花香,飞禽走兽也会给你带来无穷的乐趣与遐想。古今往来,中外作家和诗人借动物以言志,留下许多名篇佳作。如苏联作家高尔基的《海燕》,刻画了海燕在暴风雨中勇敢无畏的精神,给人以巨大的鼓舞和激励。英国著名诗人雪莱的《云雀歌》,以高飞入云的云雀,来抒发高远的志向和对美好未来的追求。同志的“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及隐喻着人民革命的风起云涌,又洋溢着革命者以天下为己任的豪情壮志。仅此动物不仅在科学技术上给你以启迪,同时也是人类文学创作的源泉。认真观察动物,仔细领会其奥妙,同样会使学生受益匪浅。

五、历史典故运用自如。

把历史典故运用在教材中,能加深学生对某一生物现象的认识更重要的是能激起学生的兴趣,增强学科相互渗透从而对中国博大精深的历史文献细味不烦!如在讲动物的社会行为时有这么一个历史典故:传说公元前202年,项羽逃到乌江边,看到张良用蚂蚁排成的“霸王自刎乌江”六个大字,气得拔剑自刎。你知道张良用什么方法让蚂蚁排成字呢?学生立即意识到蚂蚁喜食糖,张良肯定用糖在地上写字才招来许多蚂蚁排成字的。这样一来学生对动物的社会行为就理解得更加透彻。

六、谚语运用朗朗上口。

谚语不但能帮助学生记忆而且能体会到其中的科学道理。例如在讲遗传变异时利用“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在讲合理灌溉合理施肥时运用“有收无收在于水,多收少收在于肥”,“粪大水勤,不用问人”让学生明白植物生长既需要无机盐有需要水。在讲种子结构时运用“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不但让学生了解了种子的结构,而且体会到“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道理。在讲传染病时运用“预防传染病,吃喝要干净,生水病菌多,烧开才能喝,常剪指甲勤洗手,免得病菌进入口”这样既容易记忆,也有利于学生养成卫生习惯,一举两得。“一年之计在于春”,不但让学生意识到春天是大多数作物的播种季节,而且清楚地知道种子萌发需要一定的外部条件,从情感、态度、价值观上也使学生懂得人生之计在于青春期,在青春期应集中精力好好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