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会计再教育

会计再教育

时间:2023-05-31 09:21:0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会计再教育,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会计再教育

第1篇

一、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存在的问题

1.用人单位对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不够重视

大多数单位重视对本单位业务部门人员的继续教育和培训,以提高业务水平,而用于对会计部门人员的培训学习经费投入得很少。另外,继续教育往往在理论导向和实际操作方面主要局限于会计专业知识、会计制度、会计准则的培训上,对于职业道德等方面关注较少。并且,有的中小民营企业为了节约开支,不愿安排会计人员参加培训。可见,用人单位对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重视程度应该有所提高,在制度和物质上应给予支持。

2.会计人员没有充分认识到继续教育的重要性

会计人员对继续教育不够重视,大部分会计只是为了应付会计证的年检而接受继续教育,存在着做表面文章,缺课、少课、应付考试等现象。重要的是一些在岗会计人员对继续教育中的部分内容缺乏学习积极性,认为与自己目前所在单位的会计工作不沾边,也暴露出了继续教育本身存在的弊病。可见,会计人员自身对继续教育的认识严重影响了继续教育的质量,如果会计人员不从思想和行动上切实重视继续教育,即便是参加了继续教育,也很难收到良好的效果。

3.接受继续教育的会计人员范围过窄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不同层次的会计人员包括会计管理人员、会计教研人员和会计实务工作者都面临着知识更新问题。而现在的会计继续教育只重视持证会计人员的知识更新,造成一部分会计管理和教研人员忽视了对日常工作中较少用到的新知识的学习。这样,必然会使相当多的会计人员不被包含在继续教育的范围之中,结果导致会计人员继续教育难以达到理想的状态。

4.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培训机构过于单一

目前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培训单位多为会计师事务所和社会办学组织。这些社会培训场所教学设备简单,教学环境简陋,还不适应大规模的培训需要,并且存在一定的功利性,管理不严,应付了事。目前在许多地方,可以开展会计继续教育的机构主要是各级会计函授学校或财政部门所属的会计教育中心,其他单位或组织很难进入这一领域。

5.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培训师资过于单一

在会计继续教育中,师资配备缺乏统一规划,专职从事此项工作的教师数量不足,培训师资来源较为单一且不稳定。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培训师资主要来源于当地的大中专院校会计学教师、当地会计师事务所的注册会计师、财政税务部门有关人员以及当地企业的资深会计人员。可见,师资问题已经成为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发展中的一大障碍。

6.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培训教材落后

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所采用的教材缺乏针对性与可操作性,对与会计人员密切相关的计算机、外语等知识,缺乏培训,特别是在会计电算化日益普及的今天,计算机专业知识的缺乏往往对工作有较大影响。可见,培训教材的落后也已经阻碍了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发展,会计人员培训教材也必须紧跟时代,与时俱进,才能适应新时期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需要。

二、对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建议

1.提高用人单位和会计人员的积极、主动性,扩大接受继续教育人员的范围

必须强化主管领导对继续教育重要性的认识,鼓励会计人员通过各种途径、方式进行新规章、新准则、新制度、新业务的学习。具体措施包括安排培训时间、报销培训费用、考核培训效果等。对于会计人员,应加大宣传力度,增强会计人员的自觉学习意识,使他们真正理解继续教育的意义,激发会计人员参加继续教育的热情,树立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的观念。

第2篇

[关键词]人才需求;会计教育;改革

0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会计一直作为一个需求旺盛的热门行业而存在,会计教育事业也一直处于繁盛的发展状态中。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对会计人才的能力层次需求也在不断发生改变。现阶段的会计工作所涉及的领域越来越广,对会计人员的能力要求也来越高,对会计高端新型人才需求更加突出,而大多数会计人员只停留在初级阶段。本文尝试通过对会计教育环境的创新探索来开发新时期高素质的会计人才。

1会计人才教育概况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指出,“当前职业教育还不能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结构不尽合理,质量有待提高”。随着会计行业的专业化水平越来越高,当前的会计教育理念培养出的会计人才不能完全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寻求会计教育的改革创新,是适应当前社会经济改革创新的现实要求。当前我国会计行业呈现办学混杂、入行门槛低等现状,从办学条件方面来看,会计专业广泛存在于统招本科、专科院校,存在于自考、成教,也存在于各个会计培训机构,这种混杂的教学环境下的会计人员从业水平参差不齐,从而导致整个会计行业人员专业性不明显。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会计人才的培养要紧跟现实不断调转相应的教学方向。此外,当前证书作为行业入门的敲门砖,使得会计行业出现重考证教育轻技能教育的怪现象出现,而在实际情况中,有资格证不一定技能高,技能高的未必获得资格证。作为热门行业的会计,如何通过对教学的改革来完善其发展,如何从办学架构中探索一条适应时展需要的教学道路,培养企业需要的会计人才,本文将从以下角度展开研究。

2会计人才教育路径探索

2.1教程内容改革

教材是呈现知识的主要方式,知识随着时代的进步有其保鲜期,如果不及时更新教材内容,学生所学的知识势必难以适应社会需要,产生一种学与用脱节的现象。可以这么说,会计从业者知识结构的老化是阻碍会计事务与时俱进的最大阻力。教程内容改革需要更新传统的教学理念,会计教育理念的改革创新是会计教育与时俱进的表现,通过理念的改革创新,实现教学策略的改革创新,使学生不仅能有效掌握会计通用技术和专业技术,还能将所学知识灵活运用到实际工作中,适应社会发展需要。教程内容的改革需要根据现实经济发展需要、科技发展要求展开,当前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使得各个学科之间互相渗透,强硬的专业分隔使人们的知识结构趋向片面化,不利于实际工作的开展,因此,在会计教学的基础上,适当加入人文、社会、科技的教学内容,将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有机结合。例如,设置哲学、心理学、英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基础学科,设置金融学、工程预算等相关学科,设置基础会计、统计学等一般学科,设置审计、财务会计等专业性学科,对学生进行全面性的教育,培养新经济环境下的高素质会计人才。此外,在教程内容设定上,还要注重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培养应用型人才,将模拟会计手工实验引入课程教学,在理论课的指导下,进行实操的实验教学,让学生感受会计工作的整个工作流程,还可以通过设置校外实习基地的措施,让学生真正走进企业。值得注意的是,实验课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教师在实践课程中要善于发现学生的出错点,并调起学生探讨性学习的氛围。

2.2师资队伍建设

由于办学条件的混杂,教师队伍的专业水平也值得人们商榷,而师资队伍的建设是建设高素质会计人才队伍的关键,当前应反思凭“一纸证书走天下”的制度,加强对教师资格的认证手段,建设一支“德艺双馨”的师资队伍。第一,要适当提高教师的待遇,留住有能力的教师,稳定会计教师队伍。第二,加强会计教师的实操能力,当前,教师如同被禁锢在三尺讲台一般,导致大多数教师只是一个有理论功底而无实践能力的空架子,因此,政府、学校应松开绑住教师的绳索,让他们能兼任企业会计,在实际操作中达到实践与理论的结合,在此过程中,更有利于教师找出独特的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第三,要加强对教师的考核机制建设,从授课质量和学生反馈中对教师进行激励性考核,督促教师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创新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当前,高质量的、多元知识结构的会计教师资源缺乏,这种缺乏给会计教育与教育改革研究的有效性带来严重影响,以美国为例,美国采取常任轨的制度,导致教师队伍中难以容纳新型的会计人才,使得会计教育工作难以持续为社会输送高素质会计人才。因此,我们要在吸取之前的教训前提下,积极探讨建设综合性教师队伍的新途径。例如,通过增加教学项目的投入,为高品质教学提供经济基础;通过将教师年度考核与常任轨结合起来,适时引进新鲜教师血液;另外,要改变教师只重教学的毛病,提高其创新思维意识。

2.3教学策略创新

当前的会计教学方法应该面向企业,实现教学策略的创新,会计专业的学习相对而言较为枯燥,传统灌输式、高压式的教学方式使得学生对会计知识的学习提不起兴趣。第一,教学策略创新关键要求教师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营造创新的教育氛围,这是职业教育的纵深发展下对教师提出的要求,教师要通过意识的创新和教学方法的创新来带领学生的创新趋向,在平时的教学中,注重对学生创新思维的表扬。第二,教学策略创新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要围绕学生进行,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例如,通过运用“翻转课堂”实现学生的主体性,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第三,学校与企业建立合作关系,通过真实的工作环境,加强学生的实操培训,形成对口的人才输送渠道。在此以反思性教学策略为例,通过播放会计从业人员的工作环境,反应会计人员违规违法操作的一面和积极遵守会计法规的一面,以此形成鲜明对比,以从业者表现差的一面激发学生对违法行为的愤慨和反思,并通过会计从业者表现好的一面激发学生对会计学习的信心,并让学生在观看完教学视频后对此发表自己的见解,在此过程中,不仅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活跃课堂,还能树立学生良好的职业价值观。

2.4加强继续教育

虽然我国在2006年的时候就提出了《会计人员继续教育规定》,但是在实际操作中,会计工作人员并未真正的受到再培训,大多数公司的培训只是草草的走个过场,即使某些机构聘请专职教师进行了授课,但是由于时间段、内容多等,导致成效甚微。部分会计从业者没有接受再教育的意识,导致新知识学习不到位,许多学生还未看到会计职业的广阔图景,就放弃了对会计专业的继续深造,我们要提高学生对会计研究的认识和对会计职业前景的认知,鼓励学生继续深造,攻读硕士、博士学位等。对于会计教师而言,再教育是促使其掌握新的会计准则和制度的要求,受会计环境变化的影响,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会随着经济政策的变化而发生改变,要求教师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库,适应新形势下的教学要求。再教育是促使会计教师跟随计算机化会计知识的需要,当前无纸化办公等绿色办公概念的提出,是的传统的手工记账不具备优势,由于计算机知识的不断更新,使得会计电算成为会计专业的一项重要课程,如果教师不在时代的发展潮流中努力提升自身教学水平,必将会适应不了新时期下的会计教学。再教育是促使会计教师具备实际的会计工作经验的需要,会计教师只有具备丰富的实际经验,才能将理论与实践完美地结合起来进行教学,当前大多数会计教师是缺乏会计工作的实践经验的,这就要求政府或学校提供机会,安排教师进行短期的实操培训和上岗学习,使教师养成既重理论也重实操的思想意识。

3新常态下的会计教育改革

新常态是基于大数据支持下的“互联网+”而提出的,新常态背景下,要求会计教育的改革创新要与经济体制改革相匹配。会计作为商业性质的学科,必须与经济发展挂钩,新常态经济呈现出生产智能化、运作信息化的特征,要求会计人才具备复合性知识、创新性思维、国际化视野,由于经济新常态立足于可持续发展,要求会计人才具有战略性的发展观。在经济发展调结构、稳增长的时期,提高会计人才处理经济事项的能力,使会计人才向高端层次发展,以适应解决会计实务新问题、应对会计工作新环境的能力。此外,会计教育的改革要体现出自身的规律,以创新引导驱动,来支持经济新常态的新形势。新常态下的会计人员需要具备新知识、新技能和正确的职业价值观。第一,设计适应时代特征的教学体系,以开放的教育观引领素质教育,打破原有的狭隘的教育思想,突出管理型和环境型会计教学,注重改善现代企业的经营管理状况,促进企业转型升级,提升其经济效益和竞争力。第二,经济的常态化就是信息的常态化,借助信息化来创新会计教学模式,培养适应新环境的会计人才。第三,“互联网”技术在会计领域的运用,促进了会计信息系统的完善发展,基于互联网思维下的新型会计人才,能融合到企业的风险管控、分析决策中,充分发挥会计从业者的管理职能。

4结语

基于人才需求的会计教育改革,是缓解当前就业压力的重要举措。从某种意义上而言,经济实力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会计行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中必不可少的行业,对于培养高素质的综合性会计人才十分必要。当前,对会计教育进行改革创新,对于培养高端会计人才、推进会计行业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主要参考文献

[1]毛腊梅.基于会计人才需求的本科会计教育改革研究[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6(7):148-149.

[2]周丽.会计人才需求与高职会计教育耦合性思考[J].商情,2013(7):218.

[3]施金影.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素质教育有效实施的探究[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4(10):220-222.

[4]罗行,张晓美,谢于萱,等.会计人才能力需求下的会计教育理念创新问题探究[J].商,2016(29):156.

第3篇

以来,伴随社会经济的发展,会计行业也逐渐在市场经济活动中占有重要地位,它的服务质量对投资商和经营者有直接的影响,从而也可能会影响整个社会的经济秩序[1]。随着我国会计标准、会计制度及相关经济领域的不断改革,对会计人员的需求也在不断的提高,市场经济越发展,会计人员也越重要。要使会计人员更好地进行会计核算工作,必须对会计人员提出更高的要求,才能促使会计人员更好的了解企业的经营管理,为企业出谋划策。在新时代的改革下,会计继续教育体系不断更新,这也要求会计人员更新观念,学习技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

本文主要通过调查问卷的方法来分析M市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现状及问题,找出其出现问题的原因,并对其进行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从而为本篇论文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第二章 M市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现状的调查分析

为更好地了解M市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现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本文主要是针对部分M市会计人员基本情况进行问卷调查(见附件)。本次调查共发出有640份,收回612份,其中有效问卷592份,占总额的92.5%。本次主要采用问卷调查,问卷由15道选择题,包括两个部分:(1)M市会计人员的基本情况,包括性别、年龄等;(2)会计人员参加继续教育的现状及看法等内容进行调查。结合调查问卷,才能对M市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有更好的认识。

2.1 参加培训方式

据调查可知,M市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主要渠道是企业派送,有414份是企业派送去参加继续教育学习,比例高达70%,而通过职称考试15%、学历进修11%、自主参加的仅占4%,

2.2 教学形式

据调查可知,以传统的照本宣科的课堂教学形式为主(占47.8%),培训人员也不感兴趣,考核只注重了形式。后来随着社会需求的不断变化,教学的形式发生了改变,开始采用案例教学以及专家讲座等方式进行考核。

第三章 M市会计人员继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3.1会计人员继续教育观念淡薄

一部分会计人员因为工作忙,不想参加。大部分会计人员认为,继续教育是一种再教育,不影响提升,也不影响报酬,参与不参加不重要,就连一些会计人员也会把继续教育作为一种负担,作为"使命"来应对,甚至是情感冲突的存在,只是因为继续教育和《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检验挂钩,不得不参加培训。

3.2 继续教育考核机制不完善

从调查来看,M市继续教育考核机制不完善,存在争议,首先,我国还没有一部完整的关于"继续教育"的法律。其次,在组织中,没有形成统一的管理制度,没有一套完整的继续教育考核体系,使会计管理部门在考核监督中难免会出现错误。由于考勤考核等方面管理不严格,所以使一些人员"钻了空子",只报名不培训,处于一种摆设的状态。

3.3 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形式单一

由于M市的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形式比较落后。据调查,当前T市会计人员继续教育主要培训渠道是以企业派送为主,高达70%,自主学习的仅占4%,从而可知T市会计人员基本处于被动接受再教育的状态,激情不是很高;再加上教学方式以"课堂教学"为主的,高达47.8%,由此可知,目前的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教学的渠道和形式还比较单一,无法更好的满足当前社会的需求。

第四章 解决M市会计人员继续教育问题的对策

4.1树立正确的现代继续教育观念

开展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前提是树立正确的现代继续教育观念。才能有效的进行继续教育,这需要以下几方面的努力:

第一,强化财政管理培训部门。第二,增强会计人员自身认识。第三,加强各级领导重视。

在考勤方面,对会计人员的出勤率制定相关的制度。同时应建立一些必要的监督机制,保证培训考勤记录真实度;在考试方面,可以采用结业论文或案例分析等形式,根据会计人员的层次来选择考核的内容等,根据考核结果来评定每个人员的综合成绩,对合格者颁发合格证书,不合格者再进行补考,从而更好地来加强继续教育的管理制度。

4.3 优化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形式

为了更好的提高T市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水平,有以下两方面的对策:第一,改进课堂教学的形式,来激发受教人员的积极性。第二,运用现代科技教学,达到优质资源的合理利用。

最后,学历的高低也会影响他们接受知识的能力,因此应该分层次来进行培训,以科学合理的内容提高不同层次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需要。只有将结合起来,才能不断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

第4篇

一、会计信息化对传统会计职能的影响

1.会计信息化对传统会计职能的积极影响。(1)有助于更好的执行会计核算职能。对会计工作而言,会计信息化是对原有工作的一种转变,使会计工作者能更好的投入到会计工作中。在传统会计核算模式下,会计核算工作主要是由多个工作人员相互配合完成的,这一个过程容易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并且工作效率不高,严重影响核算工作整体进程。而在会计信息化模式下,会计工作人员只需要在收集具体核算信息的基础上,将会计数据传输到具体的功能软件中,则软件就能自动的完成记账、转账、结算等功能,显著提高了会计工作效率,并且降低了人为因素对会计职能实现的影响。同时,会计人员在编制会计报表时,需要重点考虑报表内容的时间性要求,而该工作的工作效果也是评价会计职能实现情况的重要因素,在会计信息化的影响下,系统能自动根据时间要求规范会计报表内容,简化了复杂的会计工作。由此可见,会计信息化有助于更好的实现会计核算职能。(2)有助于更好的实现会计的监督职能。在传统的会计工作中,会计人员主要通过手工记账来实现各项职能。在传统模式下,会计人员的监督职能得不到更好的实现,还严重的降低了会计工作的工作准确性,最终影响企业发展。在会计信息化的影响下,会计的监督职能得到很好的发挥。例如,在信息化系统帮助下,会计人员可以通过系统的辅助做账功能,建立完整的会计账务系统,包括企业销售系统、固定资产统计系统、预算分析系统等,加快企业实现会计一体化发展进程。而在会计职能实现中,企业可根据系统运行的具体要求进行管理。例如,企业可以为不同的会计人员设置工作权限,保证会计人员能在规定的会计工作项目中行使权力,避免越权行为发生。(3)有助于更好的辅助企业决策与管理。在会计信息化模式的作用下,会计工作的工作内容得到进一步简化,使其能更好的在企业管理、决策中发挥作用。例如,通过会计信息化技术,企业管理人员能通过本企业局域网,实时接收来自于会计系统的信息,检查企业各部门的账务情况,为后期决策提供一手的账务数据。同时,企业管理人员也可以在企业发展战略的基础上,通过会计信息化技术指导会计工作开展,努力形成多种会计元素,最终完成会计预算、决策、监督等诸多目标,最终推动企业发展。

2.会计信息化对传统会计职能的消极影响。(1)转变了传统核算模式。会计信息化模式在应用,改变了会计工作的原有工作模式,例如做账方式等。在传统工作中,会计人员需要大量收集数据,并围绕既定的工作目标展开处理,整个人始终处于高度集中的状态中,而在当前的会计工作中,会计人员只需要将数据输入到系统中,不需要对数据进行过多的处理,久而久之,会逐渐淡化传统会计核算方法,转而更加依赖电子产品,这是不利于会计工作开展的。(2)增加了会计信息失真概率。从企业会计工作来看,部分会计人员为谋取私利,会篡改会计信息。在传统会计工作中,由于所有数据都是被详细的记录在账簿上的,所以被篡改的概率较低。而在会计信息系统中,所有的会计信息都是以结果的形式储存在系统中,被篡改的概率较大。由此可见,会计信息化会增加信息失真概率。

二、会计信息化模式下会计职能转变的策略分析

1.转变发展观念,正视会计信息化对企业的影响。对企业而言,为进一步强化会计信息化模式对自身的积极影响,在工作中首先要正视会计信息化模式对企业发展的影响,充分了解信息化技术对企业的影响,为本企业会计信息化发展奠定良好基础。对管理人员而言,在工作中要注意以身作则,能根据本企业会计工作发展要求,积极推广会计信息化模式,在企业管理层面予以肯定。对会计工作人员而言,为保证会计信息化模式能更好的适应自身要求,要重视学习信息技术,努力通过多种形式强化自身信息技术水平,确保能更好的应用会计信息化系统。例如,在工作中要积极学习,以交流学习等环节为契机,尽可能的提高自身系统操作水平。

2.重视部门之间的职责方面的分离处理。对企业而言,在会计信息化发展过程中,不相同职务相分离是工作的重点环节,对会计人员或者是其所在的部门掌管就会增加舞弊机会,通常都必须由两个以上相对独立不同人员或者部门来进行办理,来避免舞弊现象发生。同时在会计信息化系统中,不相容职务主要体现在系统维护、数据检查处理、账务表稽查等诸多方面,为保证企业会计信息化能平稳发展,需要在会计业务授权、记录、执行等诸多方面进行控制,实现针对会计工作的“差异化”管理。而另一方面,在组织结构方面也需要进行相应的划分与控制。例如,企业可以在原有财务部门的基础上,下设一个有关信息系统管理的机构,要求该机构专门处理会计部门的信息系统问题,但在组织上统一接受企业信息部门的管理,实现会计信息处理与系统管理的分离。

3.积极完善企业会计信息化管理制度。完善会计信息化管理制度也是强化会计职能转变的重要保证,因此应该得到管理人员的重视。本文认为,在完善信息化管理制度中需要重点处理以下几个方面:(1)重视完善人员再教育制度。对我国企业而言,会计信息化依然属于新技术,大部分会计工作者不能熟练应用该技术,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会计信息化的工作效果。因此在工作中要重视完善企业会计人员再教育制度。在再教育环节中,可指派专业人员到合作院校学习,详细了解会计信息化的基本组成及其应用要求,基本掌握会计信息化系统的应用要求,确保能操作会计信息化系统。(2)完善激励制度。完善激励制度也是加快会计职能转变的重要保证,在会计信息化模式的背景下,会计工作人员需要以更加积极态度参与到实际工作中,对企业而言,需要积极的应用激励艺术,能根据企业会计工作的开展情况,进行相应管理。例如,可根据员工的出勤、失误率、工作积极性等评价员工工作,并对其中表现优异者进行嘉奖,要求全体员工向其学习,充分激发全体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保证工作效果。

三、结束语

主要讨论了会计信息化对传统财务会计职能的影响与会计职能转变的相关问题,并从管理、重视制度建设等几方面对如何加快会计职能转变进行讨论。总体而言,会计信息化的发展显著提高了会计工作的整体工作效率,应该在更多地区进行应用于推广,虽然这种模式在应用中也存在一定问题,但通过相应的管理也是可以得到解决。而在会计职能转变中,需要根据会计信息化发展的实际要求,采取针对性的处理措施,最终加快企业发展。

作者:卢永辉 单位:沈阳新邮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第5篇

一、新时期企业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所谓企业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又称后继教育或在职教育),是指对正在企业中从事会计工作的会计人员,进行以提高政治思想、业务能力和职业道德水平为目标,使之更好地适应企业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再培训、再教育、再学习。当前,加强和改善企业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加强和改善会计继续教育是提高会计队伍整体素质的需要

从对企业会计队伍素质的要求来说,从业人员的现代会计专业知识要求越来越高。一些年龄偏大、学历偏低、尚未掌握计算机技术的" 老会计"将逐渐退出。会计队伍的年龄结构和学历结构都要有较大的改善,队伍的整体素质要有较大的提高。这在客观上对那些条件较差的人员造成一种压力,促使他们必须边工作边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使自己能在社会转型中不被淘汰。2003年,国家财政部抽查了100家企业的会计报表,虚假报表占被抽查数的90%,虚假金额达65.08亿元:2000年,又抽查了159家企业的会计报表,虚假报表竟占被抽查数的92.5%,虚假金额高达70亿元之多,平均每家虚假金额达5亿元。可见,必须通过会计继续教育,大力提高会计队伍的整体素质,否则将难以适应现代化建设的要求。

(二)加强会计继续教育是适应新经济时代到来的需要

进入21世纪,知识更新周期日益缩短、知识老化速度加快,这在客观上要求企业从事会计的人员不断更新知识,以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即使是一些会计“科班”出身人员,在面临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时,也不得不继续学习更新知识,那种“打好珠算,当好会计”的铁算盘时代已经过去。据专家测算,在当今时代,一个受过良好高等教育的人,其在校所获得的知识只占所需掌握知识的比重很小,而其余的则需要在工作中不断学习补充。可见,即使是高校毕业生也有必要接受持续不断的再教育。

(三)加强和改善会计继续教育是适应加入WTO新挑战的需要

上世纪末,我国加入了世界经济贸易组织,我国的会计工作也必须融入国际会计环境,按照国际会计惯例和国际会计准则去运作。企业会计从业人员要面临新的挑战,不仅要面对国内业务,而且要面对国外业务。这就意味着会计人员不但要具备和掌握扎实的会计专业知识,而且要对国际会计、审计知识及国际会计管理观念、方法有敏锐的洞察力和理解力。可见,在新的条件下,企业会计人员要有危机意识,不断更新知识和观念,不断提高业务水平。

二、当前企业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对会计继续教育的认识不足

统计资料表明技术人员90%的知识是通过继续教育获得的。会计工作属于专业技术工作,在知识经济社会里,会计人员需要更新和学习的知识将成倍增加,其主要途径就是继续教育。但现阶段企业管理者和会计人员对会计继续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有的企业不愿安排会计人员参加培训,一些地方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培训只有50%左右。还有相当一部分会计人员没有参加继续教育,有的即使参加了培训班,也不听课,点到为止,只是为了应付课时数。另外,还有相当一部分人员认为参加培训只是向培训部门支付一笔费用而已,没有把继续教育工作提高到应有的高度来认识。

(二)教材和师资队伍建设滞后

培训教材和师资队伍是直接决定培训水平的两个方面。培训教材方面的问题有:数量少,没有系统化;教材更新不衔接,有的是上面要求检查才开始培训,有的是以当年职称考试教材作为培训教材。师资方面大多是地方或培训中心内部的教师或者请一些学校教师,没有形成固定的、高水准培训教师队伍。注册会计师、高校会计学术带头人应是培训队伍的骨干力量。

(三)继续教育内容单调,手段落后

会计人员培训目前仍停留在解决会计一般业务的处理和会计对外报告的需要方面,不能充分理解运用会计这种国际通用的商业语言,为企业单位发展和对外交往提供决策服务,从而使其提供的信息价值大打折扣。教育手段基本上采用传统的讲授方式,尚不能结合企业单位实际情况,开展有针对性和有实效的培训工作,现代化的教育手段基本上没有运用,从而客观上助长了会计人员对继续教育的松懈。

(四)缺乏严格的考试、考核、管理制度

主要表现在:1.有的培训点人员相对集中,采取大班上课,每班多达150人,音响设备差甚至没有,课堂纪律混乱,教学效果差。2.结业考试不规范、不正规,考试成绩水分太大。有的培训点安排两天的课只上一天,考试时开卷,或带回去完成,还有的只要交了钱,甚至不参加考试就可以拿到合格证书。3.人事部门验证马虎,钱来印盖,没有必要的监督,真假掺杂,人人合格。4.任课老师要求偏低,有的没有考试,有的尽管考了,试卷也没有改,就大笔一挥,制造了一个个所谓附“合格产品”。5.有的发结业证,有的连结业证也不发,学完就走,缺乏制约机制,影响培训质量。

三、解决企业会计人员继续教育问题的新思考

(一)加大宣传力度,充分认识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重要性

要认识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加大宣传力度是关键。应特别关注的是,宣传对象不仅包括广大会计从业人员,还要包括企业领导者。只有企业领导者认识到继续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才能在时间和资金上予以支持,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才能有现实保证,对于广大会计人员来说,应深入领会知识经济对会计从业人员的能力要求,树立继续教育与时俱进的新理念,将继续教育内化为自己的职业需求,要有意识地通过继续教育培养会计人员的终生学习能力。

(二)严格管理,强化考勤考核

企业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工作时间短,任务重,再加上参训学员年纪大,有工作,有家庭,易受外界因素影响,纪律观念淡薄,集体主义思想弱化,自由主义作风泛滥,缺乏甘当小学生的勇气。因此我们要加强管理,强化培训监督,严格执行管理人员岗位责任制,目标管理责任制,学员学籍管理制和考勤考核办法,印制“三册一簿”(即花名册、点名册、成绩册和签到簿);建立班委会,指定专人负责班级管理,并与学员家庭和工作单位:双向通报,调动全社会力量参与管理工作,并建立个人培训学习小档案,记录学员的参训情况。在每期培训结束时要进行严格的教考分离,严格考场纪律,并参照出勤情况,评定每个学员的综合成绩,对合格者颁发培训证书,不合格者实行引、训、补考办法,以进一步强化对继续教育工作的管理。

(三)可采用多种教育模式,达到预期效果

对企业会计人员进行继续教育,目的是使其具备应有的专业知识和胜任业务的能力。而达到这种目标从会计人员自身需要来说可能是自愿行为,从对会计人员来说则可能是强制行为。所以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有三种模式:一是自愿的继续教育;二是监督的自愿继续教育;三是强制下的继续教育。目前我国采用第三种模式。总之,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工作要适应时展的要求。在新世纪,中国加入WTO、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我们要勇于探索新经验,力求使会计人员做好企业理财工作,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第6篇

与普通教育和成人教育相比较,职业教育侧重于实践技能和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随着改革开放步伐节奏的加快,社会就业形势对人才质量要求不断提高,这就对职业教育目标提出新的要求,从 “合格劳动者”的培养目标向提高学生就业能力与职业迁移能力,“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高素质劳动者的培养目标转化。长久以来,不少用人单位普遍反映当今会计专业毕业生理论学得尚可,但实际动手能力与用人单位的要求存在相当大的差距,所以客观上要求学校对会计专业学生加强动手能力的培养。学生缺乏动手能力,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是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教学过程中各职业中学普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认识倾向;二是受社会因素的影响,认为会计专业的人才已富余,这是个逐渐"萎缩"的专业。各职业学校忙于开拓、投资所谓“热门”专业,而导致会计专业教学的经费不足,实习场所的配置简单、落后,无法进行现代会计专业核算的实习;三是教师本身的素质水平难于适应现代会计教学的需要:大多数财会专业的教师都是从学校到学校,从理论到理论,本身缺乏实践经验和动手能力;四是毕业实习安排在毕业前夕,这时的学生忙于寻找工作单位,人心极不稳定,致使最后一次实习机会不能被把握而无法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诸多因素影响了职业中学财会毕业生的素质培养,要改变现状,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抓起:

中职学校会计学专业是我国经济发展到特定阶段,为满足社会对特定会计人才的需要而产生的,它不同于一般会计学本科教育和专科教育。前者是以学科体系为主线、以知识为本位、注重学生会计理论的培养,后者是前者的简化模仿,而中职会计教育是为弥补动手型会计人才的空缺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如何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为社会培养出实用型的会计人才是中职学校教育的立足点。只有找准自己的立足点,制定出中职会计学专业的教学模式——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我们才能培养出真正满足社会各方面所需要的实用型会计人才。

从社会需求方面来看,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已成为我国经济建设的主导,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企业经营方式的改革,既为会计工作提供了广阔的天地,也为会计人才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目前我国面对新的客观经济形势,社会迫切需要具有敏锐观察力,准确判断力,较强分析能力的复合型会计人才,这似乎对中职会计教学是个严重的冲击,从而导致自上而下对中职会计教学一个片面的认识,认为中职会计毕业生已经饱和,专业趋向萎缩。但事实上,虽然中职会计毕业生进入国企、集体企业的越来越少,但随着改革开放,外资大军在不断进入,而乡镇企业及民营企业近些年来也在以每年14%的幅度大力发展,这些企业的出现需要大量的具有实务技能、从事会计核算、会计事务管理等基础性工作的会计人员,这种需求与中职会计教育的目标相一致,这就意味着中职会计教育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但要抓住这个机遇,教育部门必须投入适量的资金建立起完善的、适合现代经济形势发展需要的会计教育基础实习设施,为会计学的教育提供必须的硬件条件。

高素质的人才,必须有高素质的教师来培养。学校以教学为主,教学以教师为主导,教师素质的提高直接关系到学生素质的提高。多年来,许多中职学校的会计专业老师都是直接从大学毕业分配而来,理论水平较高,但从来没有到会计岗位真正实践过,自身动手能力较低,再加上因其不从事财会工作,也就没有机会参加会计人员的继续再教育课程的学习,导致会计老师慢慢地从会计实践中脱离出来,逐步成为一个只会讲理论的会计教师,而对于社会经济案例的分析,经济业务的实际操作变得非常肤浅。如课堂上有学生问:会计分录中应收账款不写明细科目行不行?老师答:课本上有的分录有写,有的没写,所以做作业和考试只要总账科目正确,明细科目有没有都没关系。所以要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首先必须提高教师的动手能力。而提高教师的动手能力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一是定期安排会计专业教师到会计实际工作岗位去学习、实践。二是会计教研室有计划的组织会计老师进行《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继续再教育。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转变传统的“终身教育”的教育理念,树立“终身学习”的教育新理念。因为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世界竞争日益加剧,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知识经济时代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知识的更新和报废率越来越高,在知识成几何级增长的同时,教师也无法将某一学科全部前沿知识向学生传授,学生在学校学到的知识在他们未走上工作岗位之前,这些知识可能已经陈旧,它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已有的知识体系,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可持续学习的能力,使学生具备独立学习的能力,掌握一种学习的方法,使其能终身从事学习,只有这样,才能适应未来复杂多变的会计环境,并根据变化的环境发挥其自身的潜力。

会计的实习课是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重要一环,它让我们的学生用实践来验证理论,用理论指导实践,理论与实践相互渗透,相互补充,从而达到提高动手能力及以后对会计工作的适应能力。现在的会计实习主要靠采用仿真性极高的模拟实习来达到实习效果。通过模拟方式进行实习, 就要求我们的教育机构必须建立一个仿真性极高的综合性实习场所,让学生在实习的过程中能够如同亲临,才能收到预期效果。设立具有较高仿真性的综合型教学实习室是一方面,而老师的教学方法又是另一方面。中专会计专业教学课应以实用性、适应性为目的实施教学,注重实践教学,大力倡导启发式教学,鼓励讨论式授课方法,营造生动活泼的双向学习氛围。实践性教学切忌教师象理论课教学一样,一切都由老师讲解,分析,手把手教学,而应尽量减少教师演示,多让学生自己动手,提高感性认识,便于理论联系实际,学有所长。教师在教学中应只是起指导和启发学生的作用。

按照教学安排,会计实是安排在学生毕业前夕,而此时学生为寻找工作单位疲于奔波,致使错过最后一次实习机会。为解决这个问题,我校采取阶段性模拟实习与整体模拟实习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在会计教学中大胆设想,对会计专业教学课程改革进行了新的尝试,打破原来按照教材从《基础会计》到《企业财务会计》再到《税收基础》按部就班学习传统教学模式,建立“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理念,改为按实际工作中的会计岗位,将会计课程分为出纳、材料、工资、固定资产核算、收入成本利润核算、报表编制等设置教学任务,直接进入岗位实践操作,在实践操作中补充相关的理论,实现“做中学”,“学中做”的结合;在操作的过程是积极采用“模拟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角色扮演法”等先进的教学方法,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这种互补教学方法,既可以节省实习的时间,又可以让学生触类旁通,加深对所学知识的印象,为实现这一目的,学校应不断收集社会信息,了解社会对会计人才的要求,从而更新实习教学设备,建立现代综合实践教学的实习场所;教师也应不断地将自己融入社会,提高自身动手能力,加强新教育理论的学习,树立“以能力为本位”的教育教学新理念,进而探索出适合中专会计教育的教学方法,培养满足社会需要的人才。

要充分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为学生毕业后参加工作能够迅速上手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7篇

关键词:会计职业判断;公允价值;计量模式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19-0212-01

1 公允价值运用过程中会计职业判断的必要性

1.1 公允价值计量的可靠性需要会计职业判断

公允价值的计量需要基础数据的支持,这些基础数据由于收集途径与方式的不同而存在一定差异。现行的会计准则所体现的制订理念由原来的规则导向转为原则导向,不再规定具体的处理方法,而只是给出确认和计量的判断的标准,其目的是为了使企业各项经济业务的会计处理更符合实际情况,以便使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具有可靠性、真实性和有用性。但对这些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和相关性如何做出合理选择,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

1.2 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复合性依赖于会计职业判断

公允价值是一种多特征的交叉重合,具有非确定性和变动性两大特征。公允价值既可以基于实际交易也可以是假定的,其中现行市价完全依赖于可观察的市场价格,而更多情况下其确定需要通过对市场信息进行分析、综合、预测和计算,隐含着对未来的假设和预测,离不开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

1.3 公允价值的计量过程依赖于会计职业判断

我国新会计准则对公允价值的计量引入了“三个级次”:若有相同的资产或负债的报价信息存在活跃市场,其市价即为公允价值;若在活跃市场上没有相同但有相似的资产负债的报价,则应以类似资产的市价确定;若无类似资产,则未来投资(比如现金流量和盈利)通过折现转化为现值的方法。其中第三个级次通常采取的方法是未来现金流量折现法,涉及对预期未来现金流量的估计及对折现率的选择,因其金额、时点和货币时间价值的不确定性,其合理估计和正确选择有赖于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

2 对会计职业判断的要求分析

2.1 增强职业判断意识,转变思想观念

多年来,我国会计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有了较大提高,在技能培训方面更多的是侧重于会计理论知识的学习,并且在会计工作中依然沿用规则导向型的会计准则,使得会计人员在工作中懈怠了运用职业判断处理复杂的会计实务的能力。缺乏对经济业务不确定性的判断能力的培养,大多数会计人员只处在核算层次,没有进行职业判断的意识。而公允价值计量对许多业务的会计处理,只做了原则性要求,这就赋予了企业和会计人员较大的会计政策选择权。公允价值的广泛应用给会计人员较大的选择空间,会计职业判断的空间越大,对会计职业判断能力的要求就越高。会计人员仅靠原有的知识结构必然难以适应新形势下的会计工作需要,要认识到提高会计职业判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因此,增强职业判断意识,更新思维方式,转变思想观念是当前会计人员提升职业判断能力的前提条件。

2.2 加强会计人员的再教育和培训

随着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日益接轨,我国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处于持续不断的变革之中,加之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化改革,会计从业人员所面临的环境日益复杂,使得会计职业判断的难度日益增大。因此,只要加强对会计从业人员的再教育,不定期地组织专业培训,使其逐渐适应会计变革的要求。此外,现值估算技术在公允价值计量中得到广泛地应用,因此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下,会计从业人员应该着重学习和研究与现值估算技术相关的问题。

2.3 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加强会计监管

公司治理结构是健全职业判断执行机制的基石,是约束会计人员职业判断的内部监督机制,也是公允价值可靠与否的前提条件。从企业外部来看,首先要健全和完善以行业自律监管为有益补充的社会监督体系,充分发挥注册会计师的社会监督作用,强化政府外部监督,通过国家财政、审计、证券监管等部门加强对企业财务的检查和审计,以增强会计信息的客观性和公允性,修改相关法律中的上市、配股、退市规则,完善信息披露的监管体制,以此约束和监督企业的会计职业判断,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从企业内部来看,要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建立健全公允价值内部控制制度,在赋予会计人员一定的独立判断权的基础上,充分发挥监事会和独立董事对公司经营和财务活动的监督权,有效约束和监督企业会计职业判断行为,促进公允价值的合理、有效运用,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综上所述,我国引入公允价值计量模式是与国际接轨的重要体现,是我国会计改革的重大突破,同时也给会计从业人员带来了更大的职业判断空间。为了规范公允价值计量的准确性和公允性,会计职业判断应该从强化职业道德建设、加强继续教育和培训、提高信息处理和分析能力及不断总结积累职业判断经验等方面来满足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要求,全面提高我国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判断水准及适应复杂会计环境的能力。

参考文献

第8篇

关键词:会计人员;继续教育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9-00-01

继续教育是相对于学历教育提出来的,又称为后续教育、更新教育、终身教育,是对专业技术人员在完成正规学历教育参加工作后,为了适应社会需要不断进行知识、技能的更新和补充,以拓展和提高其创造、创新能力和专业技术水平,完善其知识结构的教育。实质上它是学历教育的延伸、继续、扩大和发展。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是以提高会计人员思想素质、业务能力和职业道德水平为目的再教育,会计工作作用的发挥,是以高素质的会计人员为保障的。开展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活动,建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制度,归根到底,就是不断提高会计人员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素质。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对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我国会计人员将不断面对来自市场、公众、政府、新知识、新技术、新技能和新法规等多方面的挑战,要使会计人员胜任会计工作,加强对会计人员进行继续教育将日显迫切和重要,为使这一工作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的健康发展道路,本文谈一点自己看法。

一、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强化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意识

社会经济的发展对财会工作的许多方面都产生了巨大影响,会计核算的要求、会计计量模式都发生了变化,会计工作从形式到内涵都在不断创新和延伸。会计工作的发展与变化,要求会计人员要不断更新自己知识结构才能顺应潮流,适应工作。因此,我们每一个会计人员都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要有知识忧患意识和从业危机意识,将会计职业教育化为自己的职业需求,提高自觉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同时,财政和会计主管部门要加强宣传和组织,认真订立好培训规划,做到思想上有共识,时间有安排、资金上有保证,保障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有计划、有步骤、有目标地推进,从根本上改善会计队伍的知识结构,适应现代经济和会计活动的需要。

二、确立继续教育对象,合理规划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内容

继续教育的目的在于促进知识更新,调高会计工作的现代化水平和会计人员的适应能力,因此,继续教育的质量和效果关键在于教育内容的选择。在新的历史时期,会计在基本理论和管理制度等方面,正面临着根本性的重大变化,为了及时、充分地做好新的会计理论的推广和普及工作,尽可能的使新的理论能迅速“实时”的指导日新月异的会计实践,也使广大的会计工作者能迅速“实时”的适应当今急剧变化的经济环境,会计教育培训必须针对不同的对象,科学合理的规划教育内容。要根据每个会计人员所处行业、专业技术职称、文化程度、专业知识、操作技能、工作水平等方面的差异,将受教育的会计人员分为不同群体,以统一的培训规划为基础,分层次安排教学内容,以满足不同层次的会计人员更新知识、提高技能的需求。

三、改革教学方式,创新教学模式,提高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现代化水平

知识经济社会,会计人员知识更新、技能补充、思维变革、观念转化等要求日趋明显,改革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刻不容缓。继续教育的方式应该既要运用传统的面授、研讨会、讲座、参观交流等方法,也要充分发挥现有的远程网络和多媒体技术,利用声、光、电等现代化手段,不断完善和发展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方式方法,拓展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开放性、自主性、互动性、灵活性和适应性,为广大会计人员提供快捷、方便和高效的学习条件。要统筹规划、合理布局,以现有财政部门的教育中心基地为主要载体,依托国内各高校,充分利用他们的技术资源、人才资源和知识资源,展开远程网络教育,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行业的会计人员对知识更新的需求,以适应和服务当地经济的发展。

四、完善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机制,加强会计继续教育的宏观管理

第9篇

【关键词】企业 财务管理 有效对策

企业财务管理是现代企业中至关重要一环节,需要给予足够重视。相关管理者和工作人员需要结合国家最新动态和法律法规,在工作过程中积累经验教训,改变传统管理思想,注入新的管理元素。扎实发展我国企业,更好的为我国企业兴起助力。

一、加强企业呆滞资产管理

企业当务之急是需要处理好企业呆滞资产(长期不用材料、生产设备等)。建立健全物资储存部门资金运用管理机制,由财务部门向各个仓库统一下发资金定额,按照国家各大银行同期利率进行比对,对于资金运用合理的进行适当奖励,反之亦然。加强各个部门物资积压问题的管理工作,定期检查积压物资,并及时对积压物资清理、回收再利用或变卖处理,合理有效的把资金运用起来。

二、重视对成本的控制

管理工作企业成本控制管理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了企业竞争力和未来的发展能力,实现企业的盈利需要最大程度降低生产经营成本,第一需要理论计算与实际相结合并反复对比得出对成本进行控制的主要点,生产成本和原材料成本、人力资源、经营成本都需要拟定出相应的控制解决办法和具体措施。第二需要计算出各个成本构成要素比例和种类,由此分析出哪些是可控成本,哪些是不可控成本,有的放矢进行对成本的操控。最后综合各项成本要素找出可压缩成本,采取一定措施和方法在本质上降低企业的成本。

三、培养高素质的企业财务管理人员

财务管理人员在企业的经营和发展中有着无可替代的地位,财务人员能力和素质低下会对企业的财务管理带来无法估量的严重影响。提高财务人员的素质更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大势所趋,提高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强化财会人员的法律意识

在企业的财务管理中,必须不断增强财务人员的法律意识。财务管理人员应严格执行国家相关的财经法律、法规,认真的按照规章制度办事。在企业内部定期开展财经法律知识的宣传,完善企业的管理制度,财务管理人员自身也要加强法律知识的学习,不断增强法制观念的培养。在实际工作中,财务人员应做到廉洁办工,不伪造财务账薄,不弄虚作假,严厉杜绝违法乱纪行为的发生,保护企业的财产安全不受损害。

(二)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培养财务人员的职业道德,首先要端正财务人员的工作态度问题,工作态度是财务人员认真履行工作职责的根本,其次要增强会计人员的责任意识,严厉杜绝破坏经济秩序,阻碍经济发展的行为,把国家和企业的利益置于首位。财务人员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要有强烈的责任心,严格按照相关的法律、制度履行工作职责。员工需要参与企业权益分配,由于现代企业的财务资本主要由相关人员创造,企业员工需要参与到企业利益的分配中,只有这样才能提高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减少其负担和风险损失。

(三)加强专业技能培训和再教育

专业知识是财务人员执行工作职责的必要条件,也是会计人员从业所必须具备的,财务人员业务能力的提高需要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不断积累创新。加强专业技能的培训和再教育是必不可缺的,专业技能的培训在夯实财务人员理论知识的同时,再教育则可以促进会计人员掌握不断更新的专业知识,提高财务人员的业务能力。财务人员自身也要主动学习,加强行业内的交流,努力钻研,充分借助现代化的技术,将专业培训和个人自学相结合,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和整体素质。注重精神情感方面的激励奖励,人都会有荣誉感,传统激励方式只注重对员工物质上的奖励,忽视了更为重要的精神层面驱动力。定期组织活动培养员工的集体观念和协同组织能力,从精神层面提高员工素养。

(四)择优上岗,激励约束并存

企业应改革用人制度。对财会人员结合其岗位职责制定考核制度,根据财务人员的工作质量、工作业绩、业务水平进行定期考核,评选出先进财务人员,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财务管理人员职位的晋升也要同其工作业绩挂钩,调动财会人员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还应制订相应的惩罚和约束条件,对于违反制度和约束条件的给予一定的处罚,使每一个财务管理人员有压力感和紧迫感,促使其认真履行工作职能。理模式主要以管理各种资金为主,但是在高速发展的社会,以人为本已经成为时代主题,所以在现代企业财务管理需要向以人为本的方向发展,从各个方面尊重和重视员工,进行科学的心理引导,使员工在工作中最大程度发挥其综合技能,努力为企业创造利益,形成良好的工作氛围和健康的人员管理体制。

四、主要材料及设备采购比价办法

加强材料采购环节的监控管理,按照公平、公开、择优和信用的原则,在满足质量要求的前提下货比三家,实现低成本采购,明确责任,堵塞漏洞,防止公司经济利益及声誉受损。采购部分根据每月批准下达的物资采购计划,根据质优价廉的原则和同类商品比价,同样价格比质量,同样质量比信誉的“货比三家”原则,进行市场询价和联系货源,对材料供货商实行入围制度,对每一个要求入围的供货商进行严格的实地考察,然后根据掌握的情况填写评审,小组成员可随时根据电话或到实地调查监控,并报审批小组审批,保证到货与样品相符。

第10篇

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在各地陆续展开,通过对开展情况的分析,会计人员所在单位和其本人对开展继续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认识不足,将此当成任务来应付,而且教育的内容“一刀切”,使会计人员对培训的内容产生质疑。

一、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必要性

1.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

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一方面,社会对会计人员的数量需求不断增加;另一方面,对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和多种能力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要求会计人员由报账型向管理型转变、由传统手工记账向现代化和网络化转变、由事后核算向事前预测、事中控制与事后核算相结合的结算方式转化。适应形势,更新知识,不断进行教育培训学习,是科教兴国和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提高会计人员基本素质的必然要求

企业改革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其基本思路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企业形式多样化,会计主体多元化,在企业错综复杂、竞争激烈的新形势下,会计工作混乱,会计信息失真原因有很多,会计人员整体水平不高、法制观念淡薄是其中一项重要原因。因此要求会计人员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和能力:(1)要加强学习,坚持方向,提高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增强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和创造性。(2)具有强烈的市场经济意识。了解风险与效益对等的根本法则,市场竞争就是产品的竞争,科技的竞争,人才的竞争,而这一切有赖于国民教育和从业人员的不断学习。(3)架构合理的知识结构。每位会计人员都应具备高素质和一定的技术知识、娴熟的业务操作能力。(4)具有较高的职业道德。恪尽职守,爱岗敬业,刻苦学习,廉洁奉公,团结协作。

3.扭转我国会计队伍落后现状的要求

目前,我国拥有1200多万会计人员,知识和学历结构、业务水平参差不齐,整体水平较低。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不断发展,企业投资的社会化程度不断提高,这就要求会计人员有较高的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同时有合理的知识结构,熟练掌握业务的基础上学习更多的新知识、新方法,以顺应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

4. 继续教育是公民终身教育的一种类型

目前,国家对国民教育的方式多种多样,对会计人员强调实行继续教育,使之能跟上时展的需要。会计人员具有从业人员多、服务单位性质差异大等特点。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实质就是会计在职人员的后续教育的一种体现。

二、会计继续教育的问题及对策

1、会计人员对继续教育的认识不足,存在一定的抵触情绪

一些单位负责人对职工请假参加继续教育不理解,认为会计只要完成本职工作即可,能力如何只要单位认可就好;会计人员也将继续教育当成是一种负担,既然培训与会计证年检挂钩,只好应付一下。这就违背了国家进行会计继续教育的初衷。企业和相关部门应该加大这方面的宣传力度,通过各种渠道不只单纯说教,要从根源上扭转企业和会计人员思想误区,真正认识到继续教育的重要性。

2、培训的内容不够灵活

从现行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实际操作过程看,内容安排各有特点。有些地方搞统一,事先安排好一个主题,初级人员和高级人员一同参加培训。而有些地方则会将会计人员分为初级和中高级两种,初级班内容简单,中高级班内容难些。这两种做法都有缺陷,如果“一刀切”,会使初级人员不明白,而中高级人员又觉得内容太简单,最终使参加培训的会计人员认为这不过是在走过场;如果仅按会计人员的层次安排学习内容,忽视会计人员的具体工作差异,特别是企业与预算会计的差异,同样令相关人员怀疑学习的作用。

因此,应在继续教育的管理过程中,认识到这些差异,并加以重视,充分考虑到层次差异和行业差异,安排多种培训内容,使每位学习者都从中受益,从根本上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

3、培训时间安排不合理

目前每年的培训时间太短,初级会计人员培训时间仅为72小时,还包括自学时间,这就容易令学习趋于形式。除应适当延长学习时间外,还应加强对自学方面的管理,提出学习的主题和要求,并对此进行检验。

4、培训主体形式单一

各级财政机关负责教育培训的管理工作,使继续教育的多样性受到影响,所在地的会计人员只能在一个地方接受教育,这就使一些缺乏培训认识的个人产生误解,认为这种教育只是有关单位或机构创收的渠道。今后应强调培训主体的多样性,增加竞争机制,提高培训质量,消除会计人员对继续教育的不正常理解。

5、培训质量有待提高

第11篇

当前,伴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的各项经济活动也更加频繁,在这种情况之下,会计工作的重要性也在与日俱增。也正是因为这样的情况,所以我们必须要不断的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这不但是规范市场经济中各项经济活动的必要措施,更是完善市场经济体系的必经之路。与一般的工作相比,会计工作具有十分特殊的一面,因此,其对职业道德有着更好的要求,所以相关的单位和人员必须要重视提高会计人员,加强对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现状的调查研究,积极的采取有效措施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

关键词:

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现状;有效措施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2)24011301

[HJ1mm]

诚信是会计工作的灵魂,没有诚信就不能够正常的开展会计工作,会计行业也就不能够为市场经济中的各项经济活动而服务。面对这样的情况,要想确保会计工作能够真实可靠,就必须要采取有效地措施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这是确保会计工作真实可靠的根本措施。

1会计工作的职业道德

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就是指会计人员在从事会计的相关工作时必须要遵守的行为规范。对于会计人员来说,其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不可少的建设人员,也正是因为这样的特点,所以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要求要比一般的社会道德意识与社会道德规范的要求高。一般来说,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首先,要诚实守信。对于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来说,诚实守信是其核心内容,是会计人员乃至会计行业的立身之本。诚实守信对于会计行业来说,不但只是一种道德型资源,更是一种重要的经济资源。在进行会计活动时,会计人员只有遵守诚实守信的职业道德原则,才能够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才能够有效地为企业和相关单位提供可靠地会计信息,继而满足双方的需求。

其次,要坚持原则。会计工作是市场经济中的重要工作,也是最容易出现问题的一项工作。在会计人员进行会计工作时,往往会遇到各种各样的违法乱纪的行为,还会受到各种形式的诱惑,例如:金钱、权利等。因此,为了能够确保会计信息真实可靠,会计人员除了要做到诚实守信之外,还必须要坚持自己的原则,做到知法守法,要坚持自己的原则,不为不义之财所动,要以法律为武器,同各种违法乱纪的行为作斗争。

第三,要不断的加强学习,提高自己的技能。伴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其对会计行业的要求也会不断的提高,因此,对于会计人员来说,提高技能也是其要遵守职业道德之一。在日常的会计工作中,会计人员必须要加强学习,不断的提高、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和工作经验,并要学会如何运用这些知识和经验,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解决会计工作中的各项问题,才能够提高会计工作的水平,继而推动会计工作的发展。

2会计职业道德现状

尽管会计工作的职业道德对会计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就我国目前的现状来看,其仍旧存在着十分严重的问题,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法纪意识和职业道德意识淡薄

目前,在我国仍旧有相当一部分的会计人员没有树立起敬业精神,法纪意识淡薄的情况较为严重。对于这部分人来说,其大部分人都认为自己平时工作较忙,需要自己处理的事情较多也较为复杂,因此自己没有多余的经历和时间去学习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职业道德,只要跟随大流,即“大家怎么做,我就怎么做”就不会出现问题。此外,根据一项权威调查的结果显示,在参与调查的会计人员中,有11%的人是通过这项调查才知道有会计职业道德规范的,有20%的人知道职业道德,但却不知道其具体的内容,还有30%的人,仅仅是对其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2.2业务水平较低

通过调查研究我们发现,在我国会计队伍中,仅有两成左右的人员具有高级职称,而在剩余的八成人员之中,绝大多数的人员仅具有初级职称水平,对于这些人员来说,无论是学历的水平、知识的结构或者是业务水平都处在一个较低的水平之中。这样的情况会使会计人员在从事会计工作时,因为业务水平较低而出现问题,致使会计信息出现失真的情况,降低了会计工作的工作质量,严重的违背了会计行业的职业道德的要求。

2.3私心过重,不能够遵守诚实守信的原则

对于会计行业来说,诚实守信既是行业的灵魂所在,也是最容易出现问题的一个环节。在实际的工作之中,会计人员往往会为了满足自己的一己私利而漠视职业道德,利用自身的优势而大肆造假。除此之外,由于会计人员具有极强的从属性,所以,在一定的程度上来说,其是否能够遵守职业道德还与其相关的管理人员和负责人的道德水平有关系。通过调查和研究我们发现,在会计人员造假事件中,有一多半都是因为相关的负责人授意而会计人员立场不坚定而出现的。由此可见,要想更好的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要从会计人员和与其相关的负责人两方面入手。

3提高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有效措施

3.1要加强政治学习,提高其会计人员对职业道德的认识

行之有效的政治学习,能够有帮助会计人员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能够有效地提高会计人员的思想觉悟,帮助其更好的认识会计的职业道德。在这方面,相关的单位和负责人必须要组织会计人员定期学习时事政治,以此来帮助会计人员树立其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使其能够正确的认识到会计工作的重要性。其次,要通过讲座、演讲等形式,帮助会计人员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使其能够正确的认识到:要想实现个人的利益就必须要确保集体的利益不受到损害,而要确保集体利益不受损害,就必须要严格遵守相关的规章制度来开展会计工作,自觉的抵制并积极的纠正当前会计工作中的错误行为。

3.2要营造良好的职业道德气氛

在一定程度上来收,什么样的环境就会催生出什么道

德行为,也正是因为这样的关系,我们可以通过塑造良好的

职业道德气氛来提高会计人员将的职业道德水平。首先,必须要积极的构建以诚实守信为核心的职业道德体系,加强对会计诚信意识的宣传,力求将其融入到全面的道德教育之中。其次,要加强对失信行为的惩处力度,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净化社会这个大环境,全面的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的整体思想认识。第三,要合理的使用公众舆论,通过公众舆论来宣传优秀的单位和个人,曝光失信的单位和个人,以此来实现“弘扬正气,打击歪风邪气”的目的。除此之外,还必须要给予优秀的单位和个人一定的物质和精神奖励,使其能够看到回报,继而激励全体会计人员遵守职业道德。

3.3强化法制教育,增强法纪意识

要想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就必须要深入开展法制教育,切实的提高其法纪意识,只有这样才能够有效地约束会计人员的行为,提高其对会计工作的认识,从根本上提升其职业道德的水平。在这方面,相关的企业和单位必须要拿出一定的时间,组织会计人员学习法律知识,使其能够详细、全面的了解相关的法律、法规。其次,要加强对会计人员的行为的监管,及时制止会计人员的错误行为,避免出现“随大流”的现象。

3.4加强对会计人员的再教育,提高其业务水平

针对当前会计人员业务水平较低且缺乏上进精神的现状,要想使会计人员能够遵守职业道德中“不断加强学习,提高专业技能”的要求,相关的企业和单位就必须要加强对会计人员的再教育,逐步帮助其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继而使其形成正确的思想认识,自觉地投入到学习和钻研之中。首先,要定期开展专业知识培训课程,结合具体的事例向会计人员传授先进的专业知识,使其能够革新自己的知识内容,构建与时展相适应的知识体系。其次,要实行考核上岗制,定期对会计人员进行考核,对于考核不合格者来说,必须要加强对其的培训,确保其符合会计工作的要求之后方可上岗。

4结语

总而言之,要想更好的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就必须要了解会计行业的职业道德,继而针对当前的现状,采取有效措施来强化政治学习、帮助会计人员树立法制意识、构建良好的职业道德氛围。只有这样才能够切实的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推动会计行业的发展。参考文献

[1]吴琳琳.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问题与对策探讨[J].现代会计,2007,(05).

[2]王晓薇.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之我见[J].现代会计,2009,(01).

[3]张华丽.浅谈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J].潍坊高等职业教育,2009,(03).

[4]吴照贵.加强会计职业道德的几点设想[J].安徽水利财会,2009,(01).

第12篇

[摘要]会计从业人员的继续教育一直是国家关心的问题,但是在会计培训这一关系重大的环节,现有模式出现了一些问题。本文主要通过对现有会计培训模式的分析阐明创新模式的必要性及一些创新意见。

[关键字]会计培训 模式 问题 创新

根据我国《会计人员继续教育规定》,我国的会计从业人员每年必须进行不少于24小时的培训,以培训为主自学为辅的方式开展,体现出我国对会计继续教育的重视。但是,在会计培训实际中,我国现行模式出现了一些问题,创新培训模式是十分重要的经济社会发展要求。

一 我国会计培训模式现状

我国会计培训的开始首先是建立在国家强制性规定的基础上由县级以上相关部门对会计人员进行的培训为主的继续教育。其模式主要形式及问题包括:首先,会计培训的形式以培训班为主并没有深入企业,这种培训方式都是大班模式教学、时间固定且比较死板,在短时间内的集中的突击式教学。会计培训对象主体是会计从业人员,由于在政府或者企业任职而缺乏自主安排学习时间的能力,又因为再教育占用相关单位时间,使其用人单位积极性不高,尤其是企业。这就使得企业中的会计从业人员缺乏培训的更多机会并且面临更大的业务知识落后和不佳的职业道德。其次,集中面授为主单一教学模式,以开卷考试为培训目的使得这一传统模式的培训效果不佳。由于以单一教学模式为主老师讲学生听的模式,难以充分调动课堂积极性达到高效率。开卷考试的形式因为百分百的通过率极大地削弱了继续教育的约束作用,使得学员学习积极参与程度低且交流少,起不到会计培训督促从业人员主动、学习知识完善的目的。与此同时,现代企业对从业人员的要求更高,这样的教学模式达不到企业要求的电算化水平的极大和快速提升。第三,教师类型单一且培训教学缺乏系统性。会计是专业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不仅要求从业人员过硬的专业知识还要求其适应经济发展和企业发展要求的实践能力。目前,企业中多利用会计电算化实现会计处理,且软件种类不一,又因为各种软件的保密,不同软件的相容性很低,对培训提出了新的要求。而目前的培训模式中老师多是高校教师具备完善的理论知识但是实践相对较少,不适合企业从业人员更细致复杂的实际操作。

二 我国会计培训模式创新的必要性

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效率的竞争越加重要。会计实际处理方式由手写转变成信息化技术处理,以信息技术极大地提高了会计处理的效率,并且更加完善了会计的准确记录和分析功能。并且现代社会发展迅速,正如我国刚通过的新会计准则中对很多会计细节作出变动,这就要求从业人员能够及时的接受培训在实际中尽快地使用新准则避免不必要的麻烦和损失。

在我国,创新会计培训模式十分必要:首先,这是时展科技进步的必然要求。正如新准则中的更改内容,会计处理的国际化越加明显,这正是经济全球化的影响结果。随着我国经济在国际上联系的密切和不断提高的政治经济地位,会计处理将不断的完善发展同国际接轨,这也就必然导致会计实践中内容的不断完善更新和技术进步,对会计培训要求更高。其次,是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综合素质和整体能力的要求。会计工作的复杂性导致其从业人员从事的行业性质以及会计处理部分和其账目实际的不同形成了不同的会计内容,构成企业财务网络,影响企业经营决策等重要内容。这就对会计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和整体能力提出来更高的要求,现有培训模式显然是不能满足这一要求的。第三,这是市场竞争的重要要求。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财务管理作为关系企业整体管理和决策的重要环节影响重大,在不断发展的市场竞争中,必须充分发挥会计的功能,完善其分析预测的能力,尤其是风险分析和市场预测等能力。

三 创新我国会计培训模式的建议

结合我国会计培训工作中的实际问题以及新时代会计行业中对从业人员的更高要求,笔者结合实际经验认为以下几点建议对我国的会计培训创新具备一定的可行性:首先,启动校企联动方案。一方面,会计继续教育是从业生涯中不能终端的,其更新速度快,高校会计专业对政策变化相对更新快,且教学资源丰富,可以增强培训的效果。且高校的学习氛围以及专业的教材和丰富知识体系可以使知识更加系统、完善、连贯的被从业人员吸纳并补充经济方面的其他知识体系。另一方面,这对于高校会计专业学生的理论和实践结合也是一大帮助。其次,开展网络教育培训。网络的发展已经覆盖所有的企业,网络教育和培训的展开可以实现异地同步,并且网络技术也可以记录教学内容,解决企业会计从业人员时间无法自由安排的问题,并且可以有效地帮助人员随时复习。节约资源和时间并且可以实现更好的培训教学目的。并且,网络教学还可以借助高校视频教学,丰富培训教学内容,将经济领域其他对会计从业人员有重要影响的知识纳入这一体系中,进一步的完善培训系统和提高效果。第三,以专业务实的理念、开展个性教育。企业重视会计培训的效益,现有模式中没有达到企业要求的企业会计中务实性质目的,也就阻碍了企业对这一继续教育的积极性。

总之,我国会计培训的模式创新在现阶段经济技术发展过程中,随着其发展对会计处理的更高要求和现有模式的诸多弊端,其重要性更加急迫。借助我国高校会计专业和完善知识体系的基础并引入网络教育以及务实教育,将其很好结合形成创新的会计培训模式,不仅是完善和提高从业人员继续教育的效果也是将我国会计专业的学生带入实践中,为会计行业培养接班人的重要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