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幼儿园手指游戏

幼儿园手指游戏

时间:2023-05-31 09:21:0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幼儿园手指游戏,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幼儿园手指游戏

第1篇

关键词:手指游戏;大脑发育;传统民谣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20-143-02

意大利儿童教育家蒙台梭利在《童年的秘密》中论述:“人的特征之一就是自由,人能自由地运用他的手。这手不只是运动的手段,而且是智能的工具。手使心灵得到舒展,使整个人与他的环境建立特殊的关系。”手指游戏能够促进儿童智力的发展和表现力,还有提高手指的灵活性,而手指游戏在幼儿园的应用中并没有受到很大的重视,在这里我要针对这一问题进行相应的研究。

一、手指游戏在幼儿园应用的意义

所谓手指游戏,顾名思义,就是利用人体器官------手来进行表现、想象、创造,通过手部动作和对应言语去构造情境而开展的游戏活动。数学学习扎根于儿童的生活和经验,由于幼儿年龄小,对于数的认识和理解记忆都很模糊,运用手指游戏创生活中的经验帮助孩子学习数学,如:一座房、两块糖、三把伞、四把枪、五副眼镜、六碗汤、七只白兔、八头象,再加九朵小红花,十个小朋友笑哈哈!孩子在游戏中既锻炼了实验协调的能力,还能理解数的概念。幼儿园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幼儿乐意与人交往,学会互助,合作分享,有同情心的好品质,现在的孩子,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在家像个小皇帝,在家里大人呵护太多,所以走出家门后交往能力较弱,不太容易与人交往,而手指游戏营造了一种轻松,随意的的氛围,可以单独表演,找朋友合作玩都可以,老师鼓励幼儿自己找玩伴,在游戏中自己去协商,配合,合作,这样孩子能主动与别人交往,游戏的规则自己来商讨,也培养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我觉得在众多游戏中,手指游戏在幼儿园的应用也是很重要的。

二、幼儿园手指游戏应用的现状

1、现状

经过在幼儿园的调查中,我觉得在幼儿园中,手指游戏没有受到很大的重视,只是把它当成一种课间的小游戏,大多数都是在吃饭前后或是放学前玩,并没有考虑到手指游戏的重要性。

2、产生的原因

(1)教师忽略了手指游戏对幼儿智力发展的重要性。

(2)现在的家长及老师都比较注重孩子的成绩和玩一些智力游戏,而忽略了一些可以拓展孩子语言、理解、认知、想象的小游戏。

三、研究的方法和策略

1、手指游戏有利于孩子的智力发展

有很多的幼儿都很好动,喜欢玩,这就会让家长们很担心自己的孩子因为喜欢玩而不去学习,智力发展会落后。其实家长们并不需要有这些困惑,比如说:有的孩子2岁~3岁有了探究欲,就会对身边的事物感到好奇,从而会去弄清楚这是什么,而且会拆东西,等长大一点,不光喜欢拆东西,还会试着把拆的东西拼起来。针对这些,家长应该给孩子选一些可以拆的物品玩:搭积木是2-3岁的孩子喜欢玩的一个游戏,他们可以在搭积木的活动中根据自己的需求和想象不断的选择和拆拼积木,同时也享受着手脑并用的成果。孩子长大一点后,家长应该为孩子提供一些剪贴、折纸、撕纸、绘画、蒙眼辨物等活动材料,训练孩子手的灵活与精确,发展操作与创造力。此外,从孩子智力发展的角度而言,弹琴也是一项值得提倡的双手并用的活动,在一定的音乐旋律中,手、眼、脑的良好配合更有益于心智发育和完善肢体各部位的协调能力。

所以我认为手指游戏有利于孩子的智力发展,而且科学研究也表明,运动能够提高脑组织内与认知功能有关的化学物质水平,鼓励和引导孩子增加运动量对发育中的大脑确实能产生持久的益智效果,不过手的活动在肢体运动中尤为重要。虽然人手表面积仅占身体表面积的1%,但手在大脑皮层上所占有的运动和感觉代表区域却是最大的,它几乎能达到1/3至1/4。经过进化,人大拇指运动区在大脑皮层中的面积相当于大腿运动区的10倍。而人手上有100万根神经和大脑联系在一起,手的高度灵活是和大脑有着千丝万缕关系的。现代医学研究也表明经常活动手指可促进大脑功能的保持于强化。手的运动越频繁,思维会变得越敏捷,手指功能越多越精细,越能促进大脑的发育。所以家长不必为此感到困惑。而且手指游戏能够使幼儿“游”中强体,“戏”里启智,它能够促进幼儿的认知发展,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促进儿童的情感发展。

2、在教学中手指游戏的灵活应用

在游戏中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学会与人交往合作,将手指游戏运动到教学中,既有可行性也有操作性,同时对幼儿的自身发展的提高起到促进作用,将手指游戏利用到教学中,不仅满足了幼儿年龄的发展需要,更为老师组织教学活动起到很大的辅助作用。

如在上课过程中,老师灵活掌握活动情况,发现大多数孩子开始说话、打闹,老师就可以带领孩子做一些有趣的手指游戏,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比如“一根手指转转转,变成牙刷刷刷刷;二根手指转转转,变成小兔蹦蹦蹦;三根手指转转转,变成小猫喵喵喵;四根手指转转转,变成叉子叉叉叉;五根手指转转转,变成老虎啊唔;六根手指转转转,变成电话喂喂喂;七根手指转转转,变成老鼠叽叽叽;八根手指转转转,变成手枪啪啪啪;九根手指转转转,变成钩子钩钩钩;十根手指转转转,转到身后看不见”这样老师可以说:“看看哪个小朋友小手藏得最好啊?”班级小朋友

就会抖将小手背后,孩子的注意力又会重新集中。在愉快的情境下,将知识传授给孩子。手指游戏会起到有效的作用。比如“我有两只手,左手和右手,大拇哥,二兄弟,三中间,四小弟,小妞妞来游戏。手心、手背,心肝宝贝”在这个手指游戏中交给了孩子们:人是有两只手的和十个手指的识别。运用朗朗上口的儿歌配合手指的运用,孩子是不难记住知识的。

四、结论

长期坚持做手指运动能开发幼儿的大脑潜能,促进大脑与手指间的信息传递,锻炼幼儿手指的灵活性、发展幼儿手部小肌肉群活动能力和手指关节的发育,促进幼儿大脑与手指神经协调发展、发散思维等作用。让家长和老师知道手指游戏的重要性,把他运用能够在孩子和学生的学习中,让游戏和学习结合在一起。

参考文献:

第2篇

一、问题诊断

现实生活中幼儿特别是小班的孩子,一般早晨起来,都会有抗拒上幼儿园的不良情绪,俗称“起床气”。具体体现在以下三点:

1.分离焦虑严重,情绪不稳定,适应困难。

2.任性、依赖,不愿上幼儿园。

3.自我服务能力欠缺,惧怕上幼儿园。

教师要在短时间内,让幼儿消除这股不良的情绪,让家长放心,让孩子们立即感受到和朋友在一起游戏的快乐,这才是美好而有效的入园好时光。

我们将幼儿入园环节的理想状态定位在“多变化、有趣味”上,具体包含以下的价值追求:让幼儿有积极、愉悦的情绪体验,喜欢上幼儿园,并产生安全感,体验到轻松愉悦的活动氛围,能做到愉快地与家人告别、与教师和同伴打招呼,使其能够以积极的状态入园。具体优化措施如下:

二、优化策略

1.“三个一”策略,重视“首轮效应”,有效抚慰幼儿的情绪。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初次接触某人、某物、某事时所产生的即刻印象,通常会在对该人、该物、该事的认知方面发挥明显的,甚至是举足轻重的作用。对于人际交往而言,这种认知直接制约着交往双方的关系,这就是我们常说的“首轮效应”。如何给小班幼儿留下美好的初次印象呢?我们从“三个一”着手:面对早上来园的孩子,我们用饱满的精神,热情的态度,以亲密的身体互动,温馨的情景渲染为手段,和他们亲切地打招呼,实施“三个一”――抱一抱、哄一哄、约一约,将幼儿的分离焦虑进行分解,让幼儿感受到关爱和快乐,变长时为短时,变集中为分散,帮助幼儿尽快熟悉幼儿园环境,与教师同伴建立依恋感,留下最美第一印象,使其尽快融入集体生活中。

抱一抱:通过抱一抱,让幼儿感受到教师的关爱。

哄一哄:用温柔的话语哄一哄,对幼儿的行为表示理解,稳定其情绪。

约一约:和家长有个约定,让家长积极配合;和孩子有个约定,入园时保持愉快的情绪。

2.多元的问候形式,开启问候新模式,积极情绪带动排解不良情绪。

入园环节有固定的问候模式,但如果长时间固定不变,必然对幼儿会失去新鲜感。为此我们的举措是在固定化模式中加入创新的元素,以多元的问候形式帮助幼儿排解不良情绪。因为,良好的情绪是幼儿心理健康的基础,也是幼儿快乐入园的保障。

举措一:甜蜜歌声的问候欢迎。

结合小班孩子喜欢唱歌的特点,我们运用甜蜜的歌声问候欢迎孩子的到来。早上教师站在教室门口用一首简单的欢迎曲,以歌唱的形式来热情地欢迎每一位到园的幼儿,让幼儿感受美好一天的开始。教师歌唱时,要注视幼儿。教师亲切歌唱的问候形式,无形中让小班宝贝们感受到一种热情的欢迎。同时,教室里选取较清新、明朗的经典音乐播放,使幼儿进班后感受到开心、愉快的心情。

举措二:惊喜不断的心情卡。

对于小班的孩子来讲,他们更加本性、纯真。在和幼儿问好后,请幼儿“说说好心情”,旨在帮助幼儿保持良好的情绪,让幼儿学会向成人和同伴表达自己的心情和感受,乐于与人分享快乐。同时用心情卡记录自己的心情,比如给高高兴兴入园的宝宝贴笑脸心情卡。

举措三:别样的中西方问候。

我们通过集体谈话、礼仪教育、视频欣赏等方式让幼儿了解中国古代各种问候方式:作揖、道万福、磕头、鞠躬等。同时也让幼儿了解不同国家的人问候方式的不同,有亲吻脸颊、亲吻手背、拥抱、击掌、碰鼻子等。并将这些运用到我们的入园问候中。过一段时间,我们适当改变一下问候的方式。变换问候的方式,让幼儿更深刻地感受到教师的欢迎。

此外,我们加强家园同步引导,让热情多元的问候成为孩子的一种气质礼仪。瞧,小宝贝们在家中、在走亲访友中,一个个成了可爱的甜嘴巴、礼貌小天使。

3.游戏化的问候,让入园变得好玩,积极互动体验愉悦入园。

我们在入园环节不断变换游戏活动,如好玩有趣的入园游戏,轻松快乐的手指游戏,在动静交替的游戏过程中,孩子们的笑声渐渐多了,哭声慢慢少了,你还能看到个别小朋友拿起餐巾纸给小伙伴抹眼泪呢,听到他正用稚嫩的声音安慰这位小伙伴。

举措一:有趣的入园游戏。

选择一些有趣的入园方式,淡化、转移幼儿的焦虑情绪。如“约个好朋友”,鼓励幼儿邀请住在一起的好朋友一起上幼儿园。“带个宝贝来”,允许宝宝带自己喜欢的一件玩具来园,如毛绒玩具、小汽车等,增强安全感。“我来了”,在活动室门口创设“我来了”互动墙饰,让幼儿在与环境的互动中,体验到人园的愉悦,如给笑脸娃娃吃棒棒糖,帮助自己喜欢的小动物找家等。

举措二:快乐手指游戏。

第3篇

一、民间游戏在幼儿园组织与开展的意义

(一)民间游戏在现代幼儿教育中的缺失

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全国大多数幼儿园的教育内容大体统一,缺乏特色,有的甚至脱离生活,导致幼儿无法将教育内容和生活内容相连。比如在课本中的冬天都是皑皑白雪的景象,但是在我们江南地区很少下雪,很多幼儿根本没见到过雪,所以无法体会教育传递的内容。所以将民间游戏引入幼儿园教育,能使幼儿园教育内容更显生活气息,贴近幼儿,达成教育的目的。

(一)民间游戏培养幼儿的游戏精神

游戏是幼儿成长的动力和源泉,游戏精神能赋予幼儿完整、和谐的童年生活。许多教育家都很注重幼儿游戏精神的培养,据研究表明,民间游戏能给幼儿带来轻松愉悦的体验,在游戏过程中,幼儿认识并学习了本民族的文化传统,也潜移默化地受到了熏陶和影响,学习并实践对幼儿本身具有价值的游戏精神。游戏精神有利于促进幼儿社会化的发展,培养幼儿健全的人格。

二、民间游戏在幼儿园集体活动中的组织设计原则

(一)根据年龄特点,调整民间游戏规则

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要制定不同的民间游戏,以及不同的规则。小班应简单易遵守,例如“五门开开”,幼儿将两手的手指一一对应撑着,即小指对小指,无名指对无名指等,然后一边念儿歌,一边将手指一一打开。中班是民间游戏合作阶段,可以制定一些限制性的规则。大班可适当地引进竞争机制。

(二)创设活动情景,激发幼儿兴趣

在幼儿园的各个空旷的角落,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可以在地上画上圆圈、方格等图案,让幼儿自由开展“跳房子”等民间游戏;可以让幼儿利用果园、树林等地方,玩“躲猫猫”“捉迷藏”等游戏;在区域中投放跳绳、毽子、皮筋等材料,供幼儿自由选择。在宽松的户外活动中,不但能锻炼幼儿的体能,也能让幼儿体验到民间游戏的乐趣。

在室内开展的民间游戏就需要有固定的场所,教师可以在班级的益智区中投放五子棋、飞行棋、斗兽棋等棋类材料以及挑棍、翻花绳等民间游戏材料。将民间游戏引入区域中,也能充分挖掘幼儿的民间游戏潜能。在幼儿进行区域中的民间游戏时,教师要善于观察和指导,及时合理地减少或增加难度、丰富游戏材料,从而取得更好的游戏成果。

(三)充分利用零散时间,组织民间游戏

民间游戏的组织和进行都需要有足够的时间保证,这就需要幼儿园为民间游戏提供充足的时间。幼儿园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连接之间都有空隙,也有很多需要幼儿等待的时间,如来园之后、饭前、饭后、离园之前等,教师可以利用这些零散的时间引导幼儿开展民间游戏,让民间游戏更好、更多地为幼儿服务。通过零散时间穿插民间游戏的形式,帮助减少幼儿的等待时间,也让一日活动安排更加显得井然有序,也体现了动静交替的原则。

(四)不断开展民间游戏活动,拓展玩法

为了能够很好地培养幼儿的探索精神,幼儿园在开展户外集体活动的时候,把一物一人一玩改成了一物多人多玩,这样促进了幼儿与其他小朋友的配合,也让幼儿能够从单纯的玩法积极地转变成多人玩法。

三 、民间游戏组织活动设计对于幼儿的影响

(一)营造了宽松的氛围

在游戏中设计了一些规则,但从游戏组织及取材角度而言,具有一定的随意性。在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中,有很多等待和空余的时间。这时候,只要幼儿有玩的欲望,就能凑在一起开展简单的民间游戏。例如:在“炒黄豆”的游戏中,幼儿两两合作,开展游戏。在这些无拘无束的游戏设计当中,幼儿之间的交往增多,伴随交往增加,发展了幼儿们的协作能力。又如“荷花荷花几时开”“小老鼠上灯台”等民间游戏都是孩子们喜欢的,他们在宽松的氛围下,交往着、合作着、发展着。

(二)训练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大多数的民间游戏在玩的过程中都需要一边念儿歌、童谣一边玩,这些儿歌、童谣有

的朗朗上口,有的优美动听,有的幽默滑稽。这些童谣和儿歌能训练幼儿的语言表达和清晰能力。如:有四百只公鸡咯咯咯,是何家的不知道。何家公鸡何家猜,何家母鸡何家猜,何家小鸡何家猜。

(三)增强了幼儿的竞争意识

要让一款带有规则性游戏的玩教具能够合理地被玩起来,就必须要有一套完备的民间游戏规则作为指导。民间游戏规则体现了民间游戏者之间的约定性,它既是属于民间游戏者自身的,又是约束游戏者行为的特殊“意识”。幼儿在遵循游戏规则的情况下,会感受到游戏带来的刺激和压力,这种情感体验能锻炼幼儿的心智。

第4篇

一、正确认识游戏与教学的关系

教学游戏化的理念认为,教学活动与游戏活动既不是分离状态也不是交叉状态,而应该呈现的是一种融合状态。幼儿的学习是以游戏为中心的,游戏是其基本的活动,教学追随和支持者幼儿在游戏中的学习。游戏是幼儿真正的生活世界,教学实现的就是向幼儿生活世界的回归。此种状态下,游戏与教学之间不再具有明确的界限,游戏既可以从教学中产生,又可以成为教学的生成源。游戏与教学由此而呈现出教学一游戏一教学一游戏的支持式、合作式、推进式的关系。

二、领悟游戏活动和集体教学活动的组织形式

在不同的情景下教师使用这两个概念的时候,其内涵是有区别的。有时我们是在针对某次教学活动说到课程这个词的,有时我们说课程这个词的时候是指幼儿园一日生活的各种活动安排。就游戏而言,有时教师说的游戏是他在教学活动中采用的一种形式,有时她说的是幼儿的自发性活动。前者是教学活动游戏化,后者是游戏。

我们在说“游戏化”的时候,显然是指其他活动,而不是游戏本身。“游戏化”意味着活动的游戏性程度会有不同,比如作为教学手段的游戏,会因教师对教学目标达成度的追求程度和对幼儿需求的把握程度不同,使幼儿对活动的游戏性体验有所不同。当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给了幼儿极大的自由度和自主空间的时候,活动目标就极其隐蔽,活动过程也非常开放,这时幼儿对活动的游戏性体验就会很强,那么游戏与教学就融合得很好。

三、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在幼儿教学中运用生动有趣的游戏,可以营造良好的探究学习氛围,激发幼儿对新知识的渴望,从而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游戏的过程,是让幼儿从无意识的“玩”到有意识的“玩”,激发幼儿好奇心、想象力和创造力,体验一种“精神探险”所带来的乐趣。比如“猜谜游戏”“竞技游戏”“魔术游戏”等,都能鼓励幼儿的各种猜想和幻想。例如,在一堂示范课《影子的游戏》教学中,教师带领幼儿在投影仪下做手影游戏,幼儿们纷纷模仿,后来幼儿自己就能创造出几种不同的手影,然后将手影想象成各种奇形怪异的新形象并表现出来。在幼儿课堂教学中,应多给幼儿提供一些探究的机会,让他们在游戏中发现自我,发挥个性,感受成功的喜悦。

四、明确游戏是幼儿的权利是游戏成为幼儿园基本活动的保证

德国教育家福禄贝尔指出:游戏是儿童内心活动的自身表现,是儿童最纯洁、最神圣的心灵活动的产物。前苏联教育家维果斯基则强调游戏是解决儿童日益增长的新需要和儿童本身的有限能力之间的矛盾的一种活动。其次,保证儿童充分的游戏时间是游戏成为幼儿园基本活动的重要前提。目前幼儿园的课程实践中,集中教育活动仍然占居主导地位,幼儿跟随教师组织的全班统一、步调一致的各种活动,诸如早操、集中教学等等,幼儿游戏的时间特别是自发游戏的时间不足。自发游戏的时间常常用于孩子们上厕所、喝水等。幼儿园常会出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即孩子们喜欢呆在卫生间里做一些自发游戏。保证教学之外的游戏时间也就是说,就是要保证游戏的时间和机会应当远远多于教学,意味着游戏应渗透到幼儿的一日生活中,贯穿于幼儿的一日生活的始终。保证幼儿每天自由游戏的时间不少于一定的量,既要充分利用来园离园、餐前餐后、活动环节之间的过渡等零散时间作为幼儿自由游戏的时间,又要保证单位游戏时间,幼儿有更多的自主选择、自主活动的机会,有助于提高幼儿的游戏水平。

五、充分挖掘民间游戏

由于幼儿受年龄、性别、兴趣爱好不同的限制,其喜欢的游戏也各不相同。于是,在户外活动的时间我们让孩子们自由选择游戏内容和游戏伙伴,例如:我们北方流传的“打宝”、“弹珠”、“夹弹子”等游戏,受到男孩子们的喜欢。特别是“打宝”的游戏,几张硬纸壳剪成圆片片,印上图案,也有的用烟盒折成三角玩,三五成群一玩就是个把小时,百玩不厌。调查中发现,孩子们有的是喜欢好看的图案,有的是喜欢扇的动作和发出的声音,更多的是喜欢好胜,符合学前儿童的竞争心理。女孩子们则喜欢“盘脚莲”、“跳皮筋”、“小鱼游”、等游戏,因为这些游戏可以边说儿歌边玩,玩法上从易到难,提高了玩的兴趣。边说边玩则可以锻炼幼儿的动作灵活性和节奏感,玩得快乐。此外,玩沙、玩水、玩胶泥,更是男孩、女孩都喜欢的。

为了让幼儿有一个健康的体魄,每天除了在固定的主题活动、户外活动时间进行各种民间游戏外,我们还充分利用各种零散间隙时间。如幼儿来园后、离园前、饭后、课间时有许多零散时间,可选择些不受时间、场地限制,玩具携带方便,便于收拢的游戏,穿插在零散的时间进行。如“翻绳”、“转拉线陀螺”、“找东南西北”、“手指游戏”、“石头、剪子、布”等,使幼儿一日生活中减少排队、等待时间,使环节过渡自然,管而不死,活而不乱由于孩子们的兴趣不同。

六、精心编制各种教学游戏

第5篇

关键词:幼儿;生活活动;游戏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08-0068-01

课程游戏化建设突出了一日活动皆课程的理念,要求关注幼儿的主体性,将游戏精神渗透在一日生活的各个方面。四五岁是儿童游戏活动的黄金时期,幼儿不仅游戏兴趣显著增强,且水平也大大提高。然而,现阶段的班级迫于大班额的压力,在一日生活常规、生活习惯培养等方面过分追求整齐划一的结果,活动趋于单板、无趣。这迫切需要教育者重新认识生活、游戏和幼儿园课程的关系,推进幼儿园一日生活活动的游戏化进程,让“自由、自主、创造、愉悦”的游戏精神在一日活动中处处开花。

一、还原童真,建立自由自在的生活常规

建立、执行、坚持生活常规的过程中,老师常喋喋不休地要求孩子无时无刻管住自己的手、嘴和身体,殊不知这是对孩子好玩天性的蔑视与游戏权利的剥夺。如何让生活常规充满游戏精神,洋溢趣味与童真呢?(1)游戏情境。幼儿永远拥有游戏的乐趣,而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都可以成为彰显游戏精神的现场。简单、短小的智力游戏、娱乐游戏、规则游戏、音乐游戏、手指游戏、模仿游戏等,都能成为生活环节或过渡环节有效的调控剂。例如,起床环节可和孩子玩包饺子游戏,“你现在是饺子馅,我要把你包入饺子皮里。”说完,就用被子把幼儿裹起来……这样一来,孩子就完全从睡梦状态过渡到清醒状态了,而且情绪状态也高涨起来。(2)自主管理。随着年龄的增长,中班幼儿已有初步的规则意识、责任意识,开始追求相对自由与自主的生活。应该还给幼儿管理自己、管理班级的权利,让自主管理成为幼儿的成长方式。鉴于此,可采用幼儿生活实践小主人模式,并将其自然融合在幼儿一日生活中,利用幼儿的辨别、分析、思考、探索、模仿的能力,让幼儿了解管理员的职责与任务,体验管理过程中的满足与乐趣。

二、契合需要,拓展愉悦的生活技能学习

对孩子来说,最有效的学习就是他们感兴趣的学习。中班幼儿自我意识不断增强,自我服务欲望也变得强烈起来。在这种心理状态下,游戏化的生活技能学习产生了。(1)区域游戏。区域活动有益于不同发展水平的儿童进行有差异的生活技能学习。第一,添加趣味性材料,引发“真趣”。例如“剪指甲”游戏,老师用纸按照手的模型制成假手样板,让幼儿沿着手指上的弧线学习用指甲刀剪指甲,活动不乏趣味,又学会了技能。第二,为幼儿创设真实的生活环境,倡导“真学”。可以请孩子从整理自己的单格柜子入手,然后请家长协助带来多层衣柜,供幼儿学习分类整理的技能。第三,融入比赛型游戏,增强幼儿学习的兴趣,达到“真练”。可以举办“系鞋带”“叠衣服”“编辫子”等擂台赛,先在组内产生“擂主”,各组擂主最后再进行终极大PK。(2)主题活动。主题活动是一种具有发展潜质和蓬勃生命力的活动形式,它给幼儿园教育模式注入了新的活力。主题活动要回归生活,以此让幼儿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更广泛地认识生活、体验生活。孩子们带来了有关蛋糕的绘本、烘培用书;家长们送来了烘焙工具与材料;老师带着孩子一起去参观蛋糕店,现场学习蛋糕制作;举行亲子活动“一起做蛋糕”。一个生动的主题活动就成功生成了。

三、抓住时机,激活互生共长的教学与生活

要将“生活、游戏、综合”三个核心理念落实到幼儿的一日生活和教学活动中,从而实现幼儿园活动的生活化、游戏化。因此,应充分利用教学、游戏、生活三者互生共长的关系。(1)生活、教学中产生游戏。游戏无处不在,幼儿园的生活与教学要求教师走进游戏去寻找,借助游戏策略实现教育的目标。生活和教学中运用的游戏形式可以迁移、嫁接到幼儿园一日生活的环节中进行“再生长”,游戏的内容、形式、过程与结果会因孩子的变化而产生不同的教育意义。“熊和石头人”是学生熟悉的内容,这个游戏可放到晨间锻炼后回教室的环节。“这里有一座山,山上住着一只大熊……”,在这种情境渲染下,孩子们进入了角色,脚步轻轻,小心翼翼。(2)生活、游戏中延伸教学。一日生活中,给予幼儿更宽松的组织形式,幼儿可以真实地暴露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关注点,有更多机会发现和创造出教师预料之外的事。当教师绞尽脑汁设计教学活动时,不如静下心来看看孩子的生活和反复进行的游戏,从中寻找教育的契合点。一次午餐后,孩子们两两结对玩拍手游戏,边玩边念着关于“小蜘蛛”的儿歌,了解后得知是班级里一个宝贝带动形成的。教师顺势引导,将拍手动作拓展为身体其他部位的有节奏拍打,又加入乐器带领小朋友分组合奏,一个音乐教学活动应势而生。

四、结束语

推进幼儿园课程游戏化进程,是现阶段幼儿园工作的重中之重。幼儿入园、进餐、午睡等这些平常的日常活动,应该被教师有意识地赋予游戏化和专业化的教育意义,让游戏精神成为教师永远探索的命题,以此推进幼儿园一日生活活动游戏化进程,促进幼儿茁壮成长。

参考文献:

[1]黄进.游戏精神与幼儿教育[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

第6篇

关键词:幼儿;游戏;教学

幼儿园的小朋友都处在初步成长阶段,在此阶段,游戏是他们进行学习的主要方式,通过游戏的方式可以帮助教师创设一个欢快的学习环境,让孩子们在活跃的思维下进行学习,在充满乐趣的课堂上帮助孩子们全面发展。由此可见,游戏化教学方法对于幼儿教学有着很大的现实意义。

一、树立正确的游戏教学观

游戏表面上看起来是一个轻松的活动,但是,作为教师却不能忽视游戏作为教学手段的潜在作用,教师必须花费一定的精力对游戏教学方式进行研究,不能将游戏仅仅作为小孩子之间嬉笑打闹的活动,不对学生进行管理。教师要将游戏作为一种正规的教学模式,在课堂上带领孩子们进行游戏,让孩子们能够在游戏中享受生活的乐趣,在游戏中学习知识,在体格上、思想上都得到发展。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充分意识到:在教学中,教师要将知识巧妙地融合在游戏中,让孩子在玩耍的过程中能够掌握知识点,也就是寓教于乐。比如,教师在带领学生做拇指歌的游戏的时候,教师可以先让孩子们熟悉《拇指歌》,然后,教学生们唱,在教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根据歌词中的内容活动手指。在这个游戏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能够让孩子们在欢快的旋律中找到乐趣,还能很快地识别每个手指的名称。教师将手指名称这一知识融入游戏中,孩子们很快就能接受了。

二、加强游戏的情景化

小孩子都较为情绪化,很难集中注意力,自律能力不强,因此教师在游戏的过程中会很难把握学生是否能充分地参与到游戏中来,学生们在游戏时,可以任意地中止游戏,也可以选择不参加游戏,教师通常不能一味地强迫,因此,教师在遇见这一情形时,可以选择用其他的游戏或者活动来替代,同时,教师需要带领小孩子们进入相应的游戏情境,让孩子们对这个游戏产生兴趣,继续游戏,教师在进行指导时,可以适当地加入一些夸张的表情和动作,让游戏情境变得更加有趣、逼真,以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比如,在进行乘坐火车的游戏时,教师可以模拟火车的叫声,指导小孩子们买票、有秩序的上车等,通过教师的声音和动作,孩子们能够很快地进入这一游戏情境,跟随教师进行游戏。

三、引入功能丰富的游戏材料

小孩子的想象力都是极为丰富的,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对孩子们的想象力进行正确的引导,注重培养孩子们的创造力,通过对角色游戏的研究分析,通常孩子们都不会对教师制作的玩具有很大的兴趣,而对于那些制作玩具的材料,孩子们反而更加感兴趣,脑子里充满想象。因此,教师可以将一些制作玩具的材料,比如,泡沫、纸、橡皮泥等摆放在教室里,让孩子们自由选择,自由制作。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能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激发创造潜力,教师们在旁边进行指导。还有,比如,教师在课堂上进行医院角色扮演时,教师一开始可以把针筒、听诊器等玩具拿出来给孩子们看和用,在游戏进行到一半时,教师可以拿走一些玩具,让孩子们自己寻找相类似的物品代替,这样,孩子们就能够开始进行各种发明,长久以来,孩子们就能独立地进行思考,创造能力不断得到提升。

综上所述,幼儿园的教学不能只进行枯燥的知识学习,必须要将知识融入游戏中,让孩子们在游戏中成长,将游戏作为促进孩子们幼儿时期发展的重要方式。

第7篇

关键词:主题教学;礼仪教育;渗透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17-085-2

幼儿园主题教学活动是区别于以往传统分科教学提出的新的教学活动模式,在主题教学活动中,教师带领幼儿通过不同的方式,从不同的侧面对某一主题进行深入的探讨,从而帮助幼儿获得直接的、完整的经验。从本质上来说,主题教学活动是一种集体活动,是在教师的组织下,大家共同完成一个目标的活动。在幼儿园主题教学活动中的礼仪教育,我想可以分为三个方面进行:

一、优化礼仪主题教学活动进行礼仪教育

1.礼仪主题教学活动游戏化

现代儿童教育家陈鹤琴先生在论述儿童的心理时,揭示的第一个特征就是“小孩子是好游戏的”,“小孩子是生来好动的,以游戏为生命的”。《幼儿园工作规程》中规定幼儿园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游戏是幼儿玩乐的最佳方式,可以说游戏是幼儿一日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离开了游戏,礼仪主题活动就像一潭死水,变得枯燥乏味。因此,将礼仪主题活动游戏化是幼儿年龄特点决定的教师必须去实行的方案。

案例:

时间:2012年4月25日活动:礼仪课《电话》地点:中3班、中5班执教者:顾燕萍、谭霞军观察者:中班教研组全体成员记录:沈静

……

分析:同一个礼仪主题教学活动老师用了不同的教学方法开展,效果截然不同。中3班教师设计了游戏化的教学模式,中5班教师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之下中3班幼儿更喜欢这个活动,幼儿参与活动的比例高,活动效果好。

2.开拓礼仪主题教学活动空间,将礼仪主题教学活动开展到幼儿园外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社区的教育资源,扩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空间。整天在幼儿园内、教室里的幼儿,一旦有机会去外面,身上的每一个细胞都会发出兴奋的讯号。他们在无形的课堂中观察、探索,没有平时的压抑和束缚,对事物和现象所作出的反应远比在教室里来得快,探究的兴趣也比课堂上浓厚。

案例:

时间:2012年11月8日地点:小学门口公交站台班级:大1班观察者:顾云星

背景:远足活动路过公交站台,一二三年级小学生正在公交站台等车回家。

路过公交站台,仔仔看到小乘客们(小学生)自觉地站在站台上等候,当车子到站的时候,排队依次上车。对旁边妍妍说“你看,他们排得真整齐。”妍妍笑眯眯地回答:“我姐姐也在哦,他们都会自己排队的。”看他们对等公车这么感兴趣,我顺势将他们带到公交站台,“我们也来等一回公交车吧,要学学小哥哥小姐姐是怎么排队的哦。”小朋友们马上整齐地排好队等了起来,一边等一边讨论着,要站在什么位置等,车来了要怎么做……

分析:在这样的社会实践活动中他们体会到了礼仪规范带来的好处。多为幼儿创造走出去的机会,幼儿就能轻松快乐地学到礼仪知识,建立良好的礼仪行为规范。

二、在《幼儿园渗透式领域》的主题教学活动中渗透礼仪教育

我园用的教材蓝本是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幼儿园渗透式领域》课程,是以领域为实、以话题(或主题)为虚的路线建构课程的。

1.将礼仪教育渗透在相适宜的主题教学活动中

虞永平在《生活化的幼儿园课程》一书中指出:“适宜的幼儿教育是我们幼教工作者长期的追求。”也就是说适宜的才是最好的幼儿教育。当一种教育活动内容与礼仪教育内容相适合时,才能恰如其分地介入礼仪教育的内容。

案例:

时间:2012年10月11日地点:中4班执教者:凌莉观察者:钱珠红

背景:幼儿园渗透式领域课程中班上学期话题一“自我认识”中的活动《我爱小手》

凌莉老师以谜语的方式导入活动,在认识小手后就让幼儿说说怎样保护小手,从而很自然地过渡到怎样洗手的环节。丁丁说“要把小手手指洗干净。”老师接着话题继续抛出问题“手指怎么洗呢?”你来做做洗手指的动作(丁丁做了手指搓洗的动作),老师“你的方法真好,我们一起来学一学。”老师接过话题继续抛出问题,“除了这样洗手指,还可以怎么洗?”……“洗手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

分析:本次活动主题是“我爱小手”,教师很自然的将盥洗的礼仪教育整合在其中,在这样的学学、做做、玩玩中幼儿自然地学会了洗手的礼仪,这样的活动很得体、不显突兀。

2.将礼仪教育渗透在《幼儿园渗透式领域》主题教学活动合适的环节中

众所周知每个主题教学活动一般分为导入、基本、结束等部分,我们在活动的每个环节都渗透礼仪教育就会打乱整个活动,使主题活动不流畅、中断,在主题活动的某个环节加入一些合适的礼仪教育就完全能实施,不会影响整个主题活动的实施。

案例:

时间:2012年4月20日活动:音乐课《春天》地点:小6班执教者:张喜兰观察者:钱玉芬

结束部分张喜兰老师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杨柳树枝为什么对着我们弯弯腰呀?它好像在和我们打招呼鞠躬呢。你是怎么和朋友打招呼的?”瑶瑶说:“我和朋友说哈罗。”轩轩说:“我和朋友说你好。”盈盈说:“我和朋友挥挥手”。琪琪说:“我和朋友抱一抱”……

分析:在结束环节借助歌词过渡到礼仪教育很自然,不影响整个教学过程,活动设计得比较成功。

三、在主题活动的一日生活各环节中渗透礼仪教育

1.在主题活动的区域游戏中渗透礼仪教育

“所谓区域活动或活动区活动,指的是这样一种活动形式:教育者以幼儿感兴趣的活动材料和活动类型为依据,将活动室的空间相对划分为不同区域,让他们自主选择区域,在其中通过与材料、环境、同伴的充分互动而获得学习与发展”。区域活动能很好地发挥幼儿在学习上的主动性和探究性,能使幼儿在相对自由、宽松的环境中学到礼仪知识、技能,巩固幼儿礼仪行为。

案例:

小2班区域活动观察记录:

日期:2012年4月12日幼儿姓名:孙莎年龄:3岁半观察者:董小芬

莎莎在娃娃家门口站了一会,和琪琪说了两句话,走到了男孩子比较多的建筑区,看苏泽搭了一会儿幼儿园,并在边上自言自语的说:“幼儿园还要大,还要漂亮,我在门口欢迎大家呢!”(她曾经在教室门口披着礼仪宝宝的缎带迎接过大家。)说完走到了《我喂宝宝吃饭》的活动区,看了一会小宝用勺子喂“小宝宝”(一个帖了眼睛、鼻子的碗),也坐了下来,然后对小宝说了句,“我还要好,饭饭不会漏出来。”她也喂了起来,边喂边说,“宝宝要乖乖,饭饭不能掉,菜菜都要吃。”

教师分析:本次区域活动中莎莎能独立自主地选择活动,在活动中她不但思路清楚,知道自己要做些什么,并能自我评价,还能评价他人的活动,在互动中就习得了礼仪知识和礼仪行为。

2.在主题活动的其他环节中渗透礼仪教育

礼仪本身就存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如晨间接待中,师生间相互问好;晨间活动中幼儿间相互谦让、融洽的游戏;盥洗时有序的排队等等。生活中的任何时候都离不开礼仪,离不开礼仪教育,否则生活将变得凌乱不堪、无秩无序。

案例:

时间:2012年9月18日地点:小3班幼儿姓名:唐堂年龄:3岁观察者:蒋玉婷

来园活动中,唐堂在门口拉着妈妈的手不愿意进教室,我轻轻地走过去拥着他问:“唐堂早,今天这么早来幼儿园真棒,和老师打个招呼。”唐堂:“老师早。”“真有礼貌,接下来要做什么事呀?”(从入幼儿园开始我们就训练幼儿进门三件事:与老师打招呼、插晨检卡、放置自己的物品,有些幼儿已经能主动地完成。)经过提醒后唐堂插好晨检卡,把带来的小包、玩具整齐地放进自己的柜子里。“你真厉害!放得很整齐。”经过两次表扬,唐堂高兴地和妈妈再见,融入小朋友的游戏中。

第8篇

一、重“教”轻“玩”,科学教育中游戏教学化

现实中我们不难发现许多总想把一切“教”给幼儿的教师,但怕离开了教学幼儿就会陷入无知和茫然,恨不得把幼儿生活中的一切,当然包括彰显童年幸福价值的游戏,都变成教学。如此一来,幼儿成为被动的科学知识的接受者,天真、幻想、好奇这些宝贵品质受到遏制,幼儿变成了和小学生、中学生无异的教学对象,在教学的不对等关系中失落了童年。

教师A:“幼儿年龄太小,需要成人时刻的关怀与引导,一旦远离我们的视线,他们总是要出状况,这是很危险的。”

教师B:“我们这些幼儿园教师真的不容易,我们也知道游戏是幼儿的天性,要提倡,但现实中不得不应对来自家长对自己孩子学到知识的渴望以及上级部门的教学检查的压力,纯粹让孩子玩是不可能的。”

教师C:“教育离不开教学,幼儿要成长为社会人,必须通过正规的教学,游戏就是纯粹让孩子玩,小孩子什么都不懂,除了盲目捣弄,什么也学不到。”

从教师的讨论中可见,由于教师受到自身儿童观、教育观、游戏观的影响,对游戏价值的认识缺失,把游戏看做是教学的附属品,认为游戏应被改造成为教学,因为只有教学才是实现儿童发展的唯一手段。如此一来,游戏不再是体现儿童童真童趣的单纯的游戏,而成为了教学的延伸和实施途径,游戏的本质发生转变,游戏的本体性价值被忽视。然而幼儿科学教育中游戏教学化的例子屡见不鲜:

案例一:

晨间自选活动时,5岁的成成在室内靠窗的种植区玩弄一条蚯蚓。他很欣喜地在吊兰花盆里发现了这条蚯蚓,并把它搬到了地上。蚯蚓在地上蠕动爬行,成成似乎很好奇,用手指一会儿抚摸蚯蚓的身体,一会儿又转变蚯蚓爬行的方向,乐在其中。不一会儿又开始了自言自语,并把蚯蚓放回到花盆里,蚯蚓很快就钻进了泥土里。成成似乎明白了什么,赶紧用手指挖开蚯蚓钻进去的位置,发现蚯蚓不见了,这时他似乎有点慌张了,又赶紧刨开周围的泥土,最终把蚯蚓找了出来,这时他开心地大笑。教师注意到了这一幕,大步走过去,自以为不失时机地开始了教学:“这叫蚯蚓,又名曲蟮,属于环节动物,没有眼睛。生活在土壤中,昼伏夜出,以腐败有机物为食,连同泥土一同吞入。可使土壤疏松、改良土壤、提高肥力,促进农业增产……”成成在一旁茫然不知所措地看着老师。

在上述案例中,幼儿本来依据自己的节奏在科学探索的过程中不断有所收获,可教师的突然介入打断了幼儿的思考,让游戏戛然而止,扼杀了幼儿的愉悦性、自主性、成就感体验。教师总是试图要“教”给幼儿知识,把幼儿自由的游戏变成教学,可这样的结果不仅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反而干扰了幼儿本可以获得的提升,阻碍了幼儿的发展。

二、重“玩”轻“教”,科学教育中教学游戏化

与游戏教学化走向相反极端的主张是教学游戏化。玩耍是幼儿的天职,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在幼儿园的教育教学中,我们理当以游戏为重。但如果要“化”教学为游戏,就不尽稳妥了,它可能隐喻的内涵就是“放任儿童的游戏”。

教师D:“我们倡导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儿童在游戏中可以发展各方面的能力。”

教师E:“让幼儿自主自愿地游戏也不错,减轻了我们教师很多的负担,不用再费尽心力开展集体教学活动以应付检查。”

教师F:“儿童自由游戏期间我们只需要保障他们的安全就行了,让他们玩得开心,玩得安全,玩得放心。”

由此可见,教师虽然认同游戏在促进儿童发展中的巨大价值和功能,但尚未对游戏与教学的关系做出正确定位。很多教师片面夸大儿童自由游戏的效用,把自己在幼儿游戏的过程中定位成“牧羊人”“旁观者”,只要“羊”不跑就行,忽视了自身的引导对游戏的教育发挥的重要性。现实中这样的例子也数不胜数:

案例二:下午自选区角活动时段,4岁的菲菲在种植区有了一个发现:前些天还是绿绿的树叶现在变黄了(三天前孩子们在幼儿园采集的)。雯雯很惊讶,不停地自语道“现在是夏天,叶子应该很茂盛,要到秋天才会变黄,可是……为什么呢?”菲菲实在想不通,跑去问正在挖土的可可:“可可你看,这些树叶变黄了!”可可看了一眼,继续埋头做自己的工作,菲菲又跑到隔壁美术区的多多面前:“多多,你猜为什么树叶变黄了。”多多想了片刻,道“不知道”,就又埋头画起了自己的奥特曼……菲菲问了很多人,可是都没有找到答案,最后沮丧地扔下树叶跑到积木区去搭房子去了。(教师在一旁和保育员聊天)

第9篇

边角时间是指幼儿进行进餐、洗手、喝水等活动之前的等待时间。为保证一日活动的安全有序,幼儿园一般会安排幼儿分组轮流进行端饭、洗手等常规活动,当一组进行时,其他组幼儿便处于等待状态,这段等待时间即边角时间。有些教师为保证活动秩序,安抚幼儿等待的焦虑,会在这段时间带领幼儿进行手指活动等小游戏。笔者在幼儿园实际调查过程中发现,这种看似充分利用时间,体现以儿童为本的活动安排,实质上是教师主导的高结构化活动的体现。

首先,边角时间的活动安排忽略了幼儿的兴趣需要。利用边角时间的目的在于吸引幼儿注意力,缓解幼儿焦虑情绪,因此,丰富有趣的游戏是边角活动顺利展开的充分条件。然而,部分教师该方面意识相对淡漠,且知识储备不足,对边角时间的利用忽视了幼儿的兴趣和年龄特征。一方面,采用的活动方式过于简单,游戏类型单一,不同时间进行的活动内容几乎完全相同。教师“为活动而活动”,对活动内容的选择大多依据自己已有的知识结构和兴趣经验,缺乏对教育契机的敏感度,长此以往,难以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另一方面,教师实施游戏同质化程度较高,与幼儿发展阶段不相适应,大、中、小班幼儿边角时间的活动内容缺乏难度和类型的改变,忽视不同年龄阶段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和“最近发展区”的存在,边角时间存在的意义被弱化。

其次,教师主导的边角活动剥夺了幼儿社会交往机会。随着自我意识的萌芽,幼儿逐渐发现“我”与其他个体的差异,社会性发展推动幼儿主动寻求同伴关系的建立,大多数幼儿会利用边角时间通过语言交流、肢体接触等方式与同伴发生交流互动。然而,幼儿园边角时间的活动安排均为教师把握,活动组织多采用教师带领幼儿游戏的方式进行,这依然是教师掌握下的“师幼互动”,而非幼儿彼此间的主动沟通合作,剥夺了幼儿同伴交往的机会。幼儿成为教师掌控下的缺乏独立性的个体,不利于幼儿社会性的发展和同伴关系的建立。

最后,边角时间过度安排不利于幼儿自律品德的培养。学前儿童自我中心的思维特点致使道德发展处于他律阶段,对秩序和规则的认知需要他人的引导,因此,培养幼儿自律性是学前阶段的任务之一。边角时间的完全利用使幼儿时刻处于教师的掌控之下,过于充实的时间安排将幼儿的时间挤压,幼儿无暇也没有机会独立思考并自主安排行动,从而成为教师掌控下的无思想个体。幼儿活泼好动的特点被过分夸大,学会等待、自我控制等品德和静息等习惯培养的培养被忽视。

在幼儿园活动中,边角时间应真正留给幼儿,教师要将自和选择权还给幼儿。首先,因材施教,关注幼儿的年龄特征和兴趣需要。不同年龄幼儿发展存在阶段性,不同幼儿之间存在个体差异性。小班幼儿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易疲劳,集体教学活动后应给予幼儿放松调整的时间,边角时间可安排放松活动或静息;大班幼儿注意集中时间较长,自主性发展,教师应及时关注幼儿的兴趣点,给予幼儿自主选择边角时间游戏类型和尝试独立组织活动的机会。其次,以幼儿为本,允许幼儿有交流的空间。幼儿园一日活动中存在许多边角时间,教师可将部分边角时间“留白”,如集体活动或游戏活动刚刚结束时,幼儿兴趣依然高涨,对刚发生的活动还存在很多想法,教师可将边角时间留给幼儿,给予他们交流互动的机会;最后,`活变通,根据不同的活动采取多样化安排。不同活动对幼儿情绪状态要求不同,如,在午睡或吃饭前,教师可通过讲小故事、静坐等方式让幼儿情绪保持稳定,以保证进餐、睡眠质量;集体活动前,教师可采用手指游戏等方式,调动幼儿活动的积极性。

(作者单位:山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

第10篇

关键词:幼儿音乐教育;游戏化问题;讨论与思考

教育要从娃娃抓起,对于音乐教育也是如此,这种艺术教育更要是小培养,孩子越早接触音乐,越能够提升孩子的感性思维,有利于促进幼儿的情感发展,帮助幼儿更好地了解世界,认知世界。大量研究表明,游戏对幼儿的身体、认知、社会性情感、个性等各个方面都具有积极的意义和作用,结合孩子年龄特点,创造情境让孩子们充分地去感受和欣赏,在感受、欣赏的基础上,让幼儿自由地表达,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从而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一、幼儿音乐教育中游戏化教学的价值及意义

(一)锻炼幼儿表达能力

在平日的幼儿教育课程中,幼儿教师经常为幼儿播放歌曲,教师根据歌曲的曲风做出简单的舞蹈动作,让幼儿进行模仿与学习,为幼儿后续的学习做深入的铺垫,比如在音乐教学活动中,教师拿一种新的乐器,让幼儿自己探究乐器的使用方法,如何发出声音,能够发出怎样的声音。在课堂中,教师要注重幼儿想象能力的培养,比如有的幼儿将双响筒放在地上旋转,有的幼儿将双响筒当成水杯假装喝水,还有的幼儿将双响筒当成望远镜眺望远方。处于幼儿阶段,孩子会对未知的世界产生浓厚的好奇与兴趣,他们有较强的探究精神,在教学中采用游戏化的教学模式,循序渐进引导幼儿表达自身想法,将自己的才华充分展示出来。身为幼儿园教师最基本的职责就是培养幼儿良好的探究能力,深入挖掘幼儿探索能力的潜力,提高幼儿的创造力。

(二)锻炼幼儿合作能力

现在很多家庭都是独生子女,父母对孩子十分宠爱,父母的溺爱会导致幼儿产生自私、任性的性格,这种性格不利于提高幼儿合作能力精神,所以在幼儿阶段的教育中,幼儿教师要通过音乐与游戏化教学方式,让幼儿在游戏活动中体会到互帮互助的作用,培养幼儿良好的团体协作精神,让幼儿在团结互助中完成学习目标与学习任务。

(三)培养幼儿身体协调能力

处于幼儿阶段,在传统的音乐课程教学中,教师通常都是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对幼儿进行知识的灌输,幼儿处于被对幼儿音乐教育游戏化问题的讨论与思考曲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城地区塔城市第一幼儿园新疆塔域834700)动的学习状况,并没有完全理解音乐知识,这种教学模式在极大程度上限制了孩子的思维模式,促使幼儿对音乐学习失去兴趣与积极性,然而,将音乐教学与游戏化教学相结合,借助多元化的教学模式,让幼儿学习丰富的音乐知识,还能够提高幼儿的身体协调能力,激发幼儿的音乐学习兴趣,提高参与性以及实践能力等综合能力。

(四)培养幼儿积极心态

教师要创新游戏方式,吸引幼儿注意力,比如设计简单的游戏——击鼓,让幼儿听鼓声行走,有鼓声时行走,在鼓声停下来时走步也停止,通过强弱变化,让幼儿自由将自己听到的力度进行掌控,还能够调整鼓声的快慢,让幼儿对声音击鼓产生的速度做出做快速的反应,提高幼儿的反应能力,对幼儿今后学习更加专业的音乐课程有良好的铺垫作用,幼儿在听到节奏欢快的音乐时,表现的更加活泼,让幼儿深刻感受音乐带来的欢快与乐趣,促进幼儿身心健康成长与发展,不同的音乐类型能够带给幼儿不一样的情感体验,丰富幼儿对音乐的认知能力,提高幼儿情感。

二、音乐游戏在幼儿园中应用存在的问题

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教师更加重视知识技能方面,缺少的是对幼儿情感体验的培养,另外音乐教学多是传统学唱、欣赏和律动等,缺少生动有趣的游戏化体验。导致幼儿对音乐教学学习兴趣不够浓厚,其次在游学中缺少优质的,经典的,传统的音乐游戏教学资源,这些因素严重阻碍了幼儿园音乐教学的前行发展,因此,幼儿教师要积极创新教育理念,注重幼儿情感体验的培养,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让幼儿大胆地去表达,为幼儿提供机会,让其自主发掘艺术表现与创造艺术,提高幼儿表现力与创新能力。

三、音乐游戏教学在幼儿园中的合理运用方式

(一)创设良好音乐游戏环境

音乐游戏属于幼儿园五大领域的艺术领域,艺术领域的目的是感受和欣赏,然后去表现和创造,提高幼儿的表现力与创造力。幼儿教师应该全面以幼儿为中心,根据幼儿的心理特性以及兴趣爱好设计幼儿喜欢的音乐游戏模式,为幼儿构建有趣、生动的教学情境,教师要创造游戏化的情境,创造机会和条件,支持孩子们自发的艺术表现和创造。以简单的售货进行举例,教师对幼儿进行科学而合理的分组,将幼儿分成“买方”与“卖方”两队,并为买方设计任务,明确购买物品,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拿到指定的物品,在进行模拟游戏活动时,播放和环境相符的音乐,为幼儿构建良好音乐场景,让幼儿借助音乐放松身心,举行无声购物游戏,在音乐游戏完毕后,买到最多物品的小组,赢得最终的比赛。采用这种新进的音乐游戏教学方式,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幼儿兴趣,增加幼儿对物品的认知能力,增加幼儿生活经验,促使幼儿学习到更多的物品,并能够了解其有何作用,促使幼儿茁壮成长。

(二)游戏内容简单方便操作

在开展游戏音乐教学时,幼儿是教育的核心,所以,幼儿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案时要全面以幼儿为中心。处于幼儿阶段,各方面的能力还处于萌芽发展状态,他们的思维不够成熟,在进行音乐游戏教学时,倘若游戏较为复杂,不单单会浪费教育时间,还会让孩子感到身心疲惫,失去学习兴趣,甚至有的孩子会对音乐学习产生厌倦,留下心理阴影,这和现代化教育要求相违背,本身音乐教育的目的是能够提高幼儿审美能力,陶冶幼儿情操,让幼儿享受音乐中的美好,营造轻松快乐的氛围,感受音乐魅力。因此,幼儿教师要站在幼儿的角度考虑问题,教师在设计游戏时要遵循简单的设计原则,降低学习困难,让幼儿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音乐知识,比如拍手,接歌词等,简单化的游戏能够让幼儿理解起来更加容易,并且这种简单、有趣味性的游戏,更符合幼儿时期孩子身心发展规律特性,充分满足幼儿学习需求。

(三)坚持动静结合的原则

在幼儿音乐教学中,幼儿教师采用动静结合的教学模式开展教学,音乐游戏的表象形式多种多样,比如常见的游戏类型有表演游戏、手指游戏、绘画游戏、体育游戏等,都能和幼儿音乐教学相互渗透,让孩子在玩耍中学习音乐知识。在设计音乐游戏时,教师要从音乐的特性做切入点,选择有趣的游戏形式开展教学活动,而动静结合的教学方式能够激发幼儿学习兴趣,比如手指游戏具有动静结合的特点,并且不需要多大的活动量,不会浪费幼儿的体能,操作简单方便,在音乐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积极开展手指游戏活动,用手势表达音乐,例如《小手拍拍》《剪刀石头布》等,让幼儿一边学唱歌曲一边做手指动作,不会显得喧哗也不会过于安静,能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幼儿的学习兴趣也会大大提升,更加专心地投入学习与活动之中。幼儿是教学中的主体人物,所有的教学活动核心都是幼儿,在教学中幼儿教师要充分站在幼儿的角度考虑问题,坚持动静结合原则,才能够提升教学效率。

(四)引导家长与幼儿共同进行音乐游戏

很多家长对幼儿音乐游戏教学方式没有充足的了解,并且很多家长否认这种教学方式,要想改变家长的教育理念,单单是为家长讲解道理效果是不佳的。因此,在幼儿对音乐游戏有了认知后,幼儿园可以邀请家长来观看,并举行亲子活动,让家长和幼儿一起完成音乐游戏,通过一起做游戏,转变家长的教育理念,得到家长的信任,音乐游戏才能够更加顺利举行并落实到日常教学之中。比如在以《敲敲乐》为主题,在游戏前幼儿教师要为家长和孩子讲清楚比赛的规则,在家长和幼儿了解比赛规则后,播放欢乐、有律动的音乐,让幼儿和家长的相互配合下完成游戏。在音乐的节奏下,家长在幼儿指令下,敲击身体部位。这种游戏化的音乐教学活动,能够增加师生之间的互动与亲子之间的互动,让家长见证幼儿的成长历程,多给孩子一些陪伴,有利于幼儿身心健康成长,并且幼儿能够在游戏活动中感受到不同的音旋律,通过家长与幼儿的合作提高幼儿合作意识,提高幼儿反应能力,让幼儿感受到音乐学习的乐趣,促使幼儿在活动中能够身心愉悦,更渴望学习到更多的乐理知识,也能够提升家长对音乐游戏的肯定,获得家长大力支持,通过音乐游戏提高幼儿学科素养以及学习能力。

(五)多样化音乐游戏教学方式

传统的音乐游戏教学模式单一且枯燥,要想提高幼儿园音乐游戏教学的教学质量,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积极探索各种各样的音乐游戏教学内容与形式,比如开展游戏化的参与体验式音乐活动,在游戏化音乐活动中构建和谐、热闹的氛围,促使幼儿能够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游戏材料,依据自己的方式利用游戏材料进行创作,在创作过程中促进知识、能力、情感的发展。采用生活化的教学方式,将幼儿代入游戏情境中,增加幼儿的生活经验,还能够体会到学习音乐的快乐,幼儿从我想玩,变成我要玩,提高了幼儿的参与性与积极性,从而提高幼儿的音乐素养与技能。

(六)优化教学资源,提高教学质量

幼儿教师要为幼儿搜集优质的、经典的、传统的音乐游戏教学资源,丰富幼儿的教学课堂生活,促使幼儿感受音乐的民族文化特征,了解理解音乐和人民生活、劳动的关系,通过学习音乐知识,丰富幼儿音乐文化底蕴。通过对音乐作品的欣赏,人文内涵的感受和理解,促使幼儿形成健全的人格,更加积极向上地学习与生活,在真善美的艺术世界中能够受到良好的熏陶,有利于培养其良好的道德品质与品格,因此,在幼儿园音乐教育中不但要注重游戏化教学,还要弘扬经典的、传统的音乐,了解多元化文化,提高幼儿的艺术创造力,提高幼儿音乐素养与学习兴趣。

第11篇

幼儿园于2017年3月8日,搬迁至小区内,目前幼儿与人数有270发展至348人,教职工 39人,有9个教学班,春节后再增1班,10个教学班,人数预计390人。

一、规范办园行为,提高办园效益

实行统一招聘,加强对外教师队伍的管理。我们通过面向社会公开招聘的方式,择优录用了十一名热爱幼儿教育事业、具有高尚职业道德和掌握一定教育技能的幼儿教师,及时充实到我校幼儿教师队伍中,并且她们每人与学校签定了为期一年的合同,逐步规范了外聘教师队伍的管理,有效促进了幼儿园保教质量的提高。

二、逐步进行幼儿园文化建设

1、幼儿园理念建设

幼儿园的办园理念:这个是我们历经幼儿园两个学期的时间与磨练,逐步把“在爱和自由中陪伴幼儿健康成长”作为办园理念,在课程中提倡尊重生命的教育,尊重成长规律的教育,原生态的教育,所以整个课程围绕陶行知老先生的“生活即教育,开展幼儿园课程。

园标设计:我们在专家及老师们的参与下,在“在老师关爱与陪伴下,幼儿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形式,在每天的生活中,每个幼儿心中都是友爱的,友爱老师、友爱同学,友爱身边的一切。整个身心就如大自然中的七彩虹一样多彩,纯净。”以此理念支撑,设计了幼儿园的园标。

2、幼儿园制度建设;无规矩不成方圆,从基础的考勤制度开始,建立幼儿园系列制度人员制度: 园长岗位职责、业务园长职责、保教主任职责、教研组长、教师、班主任、副班主任、生活教师、后勤、保安、炊工等职责,各处室制度:园务处、办公室、盥洗室、厨房、隔离、洗消、保安等各处室详实实用的制度。

3、人员岗位培训建设,最头疼的是幼儿园人员流动性大,不断新人加入,我们整理出《幼儿园教师一日生活常规》详细了列举了老师从早上7:40来园到下午离开幼儿园的各个环节的工作内容,包括站位、站姿等,新生老师到幼儿园没人必须先熟悉,这样老师尽快熟悉幼儿园的一日生活,另外有助于安全事故的减少。《幼儿一日生活安排表》,各个环节告知老师如何组织活动。

4、提升形象的幼儿园形象的系列设计:奖状、毕业证、制度牌、班级楼够的设计等统一用淡黄色作为底色,把办园理念融入其中,无不彰显幼儿园的文化建设。

5、幼儿园硬件建设

在资金严重短缺中,购置集滑梯、攀爬、为一体大型玩具一个。室外钻桶一个,班上配备适合益智、科学的面桌面玩具。图书1000本,方便幼儿阅读。

三、逐步提高文化建设的核心—提升教师素质

1、对教师进行业务培训,集中学习,每周的行政例会,大多数采取的程序是教师展示,对幼儿案例的学习,对五大领域的解读,外出观摩的体会等内容进行交流与分享。

2、园本教研,提升老师素质,搭建框架示范课---优质课 ---提高课,教研组长上示范课,老师们熟悉流程,自己上优质课实践,小组教研,要求授课者课后对本节课的教育目标、教育过程、活动效果等进行当场反思,通过组织课后评议,共同研讨,比较不同的教学策略,交流自己的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探讨教学中存在的困惑,解决问题的办法等,再上提高课,再次实践。以此让老师明白幼儿园授课的模式。

四、逐步摸索本园特色教育,关注幼儿的发展

逐步探讨幼儿园的特色教育,咱园发放幼儿生活行为调查,摸清附近群众的教育程度、对育儿重视程度、家庭状况等,结合幼儿实际,逐步形成“原生态的幼儿教育”,幼儿园统一用书信的形式,提出分享日与远足日特色活动课。向家长讲述我们开展活动的意义以及活动实施方案,征求家长的建议已参与,很多家长积极参与。

1)“微型课堂”常规养成教育:遵循陶行知的生活及教育,在一日生活中,拟定了以“微型课堂”为特色的幼儿习惯养成教育,从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开始,为幼儿培养一个良好的行为习惯的特色小教育活动,它包括生活习惯(盥洗 喝水 入餐)、学习习惯(集体生活 表达能力 倾听习惯)、文化习惯(礼仪 感恩 分享)等,我们将有教育意义的诗歌、手指操、律动等应用于其中,例如:餐前等待时会进行节约粮食,不挑食等习惯的培养,常用的微型课堂:古诗《悯农》儿歌《我不偏食》手指游戏《好宝宝》等。文化习惯养成我们经常应用的一些微型课堂以国学为主,素读《弟子规》、《三字经》等,学习习惯老师们则以儿歌为主《上下楼梯要注意》《排排坐乖宝宝》等,生活习惯通过手指游戏《洗手歌》、《吃饭饭》等进行习惯的培养。同时各年级组也会根据本班幼儿年龄特点进行展示与教研,供全园老师学习和观摩,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幼儿在习惯的养成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

2)幼儿“分享日特色活动课”:发现幼儿缺乏分享意识和交往能力,一切以自我为中心、在日常游戏活动中,互相争抢、攻击的现象比较严重。同时《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社会领域目标:教育孩子与人交往,学习互助、合作和分享,有同情心等。咱园利用每周五上午时间,幼儿园统一开展集体活动,首先让教师引导幼儿萌生与同伴分享的意识,并能乐意分享。 在活动中,教会孩子友好的交往技能和一些礼貌用语,如:“我们两个一起玩好吗”、“咱们交换可以吗”等交往方式。 鼓励孩子自己解决遇到的困难,处理和同伴之间的矛盾,学会轮流、交换与合作,引导幼儿从被动交往逐渐过渡到主动交往,以及学习各种与同伴合作分享的方法,在尝试中体验一起玩的快乐。活动中以分享食品,分享作品,分享玩具图书等为主,从班级内部分享过渡到年级组分享。开展此项活动,使幼儿学会与他人分享。 消除以自我为中心的状态,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

3)幼儿“远足日”特色活动课:我园把远足活动作为幼儿园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老师们进行深入教研,坚持每周开展一次远足活动,在保证远足活动的常规化的基础上,积极探索远足活动的多元化、科学化,以真正实现远足活动增强幼儿体质、磨练幼儿意志、丰富幼儿知识、陶冶幼儿情操的综合功能。 做了以下探讨,建立完善的远足活动制度:为保证常规性远足活动的顺利进行,我们制订了《幼儿园远足活动常规要求》《幼儿园远足活动安全应急指引》《幼儿园远足活动计划论证制度》等一系列远足活动制度,并深入学习,让全体保教人员对远足活动有充分的认识和高度的重视。

远足内容多元化,将远足与主题活动相结合,把课堂教育内容转移到大自然、大社会中去学习。我们推出了以《走进郑州西站》、《金色的秋天》《树叶妈妈和孩子》、《我去找轮子》、《寻找冬天》等为主题的远足活动。多元化远足活动,有利于增强幼儿的体质。有利于促进幼儿的认知。 培养了幼儿良好的个性品质。

五、营养丰富的餐点,为幼儿身体发展护航

原则:荤素搭配、甜咸搭配、粗细搭配、干湿搭配的原则,让幼儿吃饱、吃好。

早、晚餐:早餐蒸蛋羹、煮鸡蛋、卤鹌鹑蛋,交替食用。周一牛奶、蛋糕,时令菜和粥,馒头交替做。

中餐:肉类基本鱼、鸡、牛、羊、猪肉等健全的原则,骨头汤、鲫鱼汤、排骨汤、虾米汤等,保证幼儿充足蛋白质。

加点:每天时令水果、苹果、石榴、柚子、梨、西瓜、香蕉等配合点心。点心一周安排自己加工一次如红薯、玉米。干果用一次:碧根果、核桃、葡萄干、红枣。点心:面包、豆干、饼干等。

我们所有的食品基本都是定点采购,而且证件齐全。用微信或者实物展示的形式发给家长。让家长放心。

六、家园沟通,为幼儿提供和谐的成长环境

树立为小区群众服务的理念,给家长做好沟通与学习工作,健全组织,设置园级家委会,班级家委会,参与幼儿园事物管理,特别是幼儿园改善伙食,人手不够时,把家长请到幼儿园给孩子做饭,幼儿园远足活动,请家长参与幼儿安全护理工作。家长乐意又放心。

幼儿园开放日,邀请家长参与幼儿半日活动,从幼儿进餐、盥洗、集体活动、户外游戏、区域活动等环节家长了旁听‘也可参与,,让他明白孩子的一日生活。

学期总结,年级给家长召开家长会,听取家长对幼儿园工作的意见和建议,纠正家长重知识轻能力的错误教育理念,传授科学的教育方法,并且给家长发放优秀家长荣誉证书,以此种种达到家校共同育人的目的。同时也减少家长到幼儿园无理取闹的事情的发生。

七、幼儿园目前困境

1、教职工队伍期待稳定。幼儿园严重缺乏教师,每次假期前,我总是头疼教师,大多遭遇工资待遇问题,害怕人手不够与不稳定。

2、教师能力亟待提高。教师一定要走出去,看一看,比如,教师一日生活环节中,区域活动课组织还欠缺,教师集体活动课授课也有待提高。

3、幼儿园硬件也需补充:艺术领域,科学领域材料,幼儿园美术室、科学室、角色游戏室建设等都需要资金。

八、下学期思路

1、稳定发展,在幼儿园缺人手的情况下,不断培养熟手,留住熟手提高老师的待遇,以待遇留人、以感情留人、以制度留人。熟手带新手,新手尽快上路。

2、以园本特色教育为突破口,加大教研的力度,促进教师纵向成长,提高老师的业务素质。

第12篇

课程游戏化工作总结报告

我园建设课程游戏化已一年之久,在带领本园建设课程游戏化的道路上,作为园长,我立足本职岗位,锐意进取,推动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发展又上了新台阶,推动教师们的教育教学水平又提升到了一个新的层次,在不断的实践和探索中使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建设得到提升,具体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 带领教师明晰课程游戏化课程理念

作为我园的课程游戏化建设工作的主要成员,通过教研活动和园本培训,带领教师学习《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领会“一日生活即课程”课程观、理解“六个支架”。明晰课程游戏化的理念,制定我园课程游戏化的方案,如制定弹性的作息时间。

二、带领教师打造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环境

以建设课程游戏化为契机,我园的环境建设取得长足的提高,利用不同图标做成地标指向,配合场地示意图,让孩子自主感受交通规则;合理设置攀爬器、滑梯、跷跷板、等大型玩具的位置,新增碳化积木建构区等户外活动场地。种植区、蔬菜大棚、农田和饲养区为孩子了解农作物提供了加大的方便。户外活动体育玩具增加一些自然材料和建构材料,为幼儿创设更为丰富、可供选择的、易于感知的、自主的、利于运动的户外活动环境,满足幼儿的个性需求,促进幼儿的多元发展

三、以课题为契机,提高教师课程游戏化能力

幼儿课程游戏化建设的主体是教师,我带领教师通过多方位的学习活动,促进教师理念的更新,引领教师对课程游戏化能够认同,引导教师要充满游戏精神,把更多的自主权利还给孩子,让幼儿成为游戏的主体。带领教师做的《幼儿阅读习惯养成的指导策略研究初探》课题顺利结题,通过课题研究对推动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发展,让我园的园本发展走得稳,走得快和走得远,为园本课程提供丰富而有分量的思想和策略,为实践探索提供方向指引和理论支撑。通过课题的研究,推动课程游戏化的发展同时,也可以提升教师的课程实施,进一步增强教师参与教科研的意识,提高教科研水。

四、帮扶共建园,携手共进

作为共建园结对帮扶的项目组组长,多次组织开会研讨,带领教师制定切实可行的帮扶计划,并多次到帮扶园中手把手指导。2019年6月进入两园深入实施课程游戏化阶段,带头成立两园课程游戏化研究小组。

虽做了以上工作,还有些许不足,再今后的工作还需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