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创新驱动发展

创新驱动发展

时间:2023-05-31 09:21:1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创新驱动发展,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创新驱动发展

第1篇

党的十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创新摆到了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在今年两会上,进一步指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我们党立足全局、面向未来的重大战略,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破解经济发展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和活力的根本措施。国有企业,尤其是中央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也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主体,深刻领会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精神实质,充分利用国家战略的机遇,有效集聚各类创新资源,对进一步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和企业竞争力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总量已跃居世界第二,我国各类企业实力不断增强,创新能力也不断得到提升,中央企业在科技创新方面取得了新的进步,突破了一批关键核心技术。“神九”与“天宫一号”首次载人交会对接,“蛟龙号”完成7 000米深潜试验及科考作业,航空母舰正式交付使用并成功完成国产舰载机起降,北斗区域导航系统全面建成,有力地支撑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但从总体上看,我国企业创新能力依然薄弱,许多领域缺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企业尚未真正成为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和成果应用的主体。以电子信息产业为例,我国的电脑软硬件、智能手机、彩电等企业,跨国公司几乎垄断了所有的核心技术和高端市场,使我国的电子信息产业深陷“缺芯少魂”的困境,本土企业沦为国际产业链的打工者。

当今世界,知识创造和技术创新的速度明显加快,以新技术突破为基础的产业变革蓄势待发,创新已成为企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关键技术、知识产权、创新人才等方面的国际竞争日益激烈,我国企业参与国际科技竞争的压力不断加大,传统的低成本竞争优势不断减弱,大多企业正处在产品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依靠创新驱动发展已刻不容缓。我们必须紧紧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大机遇和国际国内经济、市场形势的新变化,及时谋划、超前部署前沿科技,努力掌握核心关键技术,充实技术储备,增强发展后劲,以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

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关键在行动。十报告强调,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新年伊始,国务院办公厅就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全面提升企业创新能力的意见》,进一步强化企业技术创新的主体地位。同时,各部委也在迅速行动,正在酝酿和出台相关政策、资金、基础设施建设和国家的重大科技项目等,进一步支持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各企业应自觉行动,不断深化自身改革,构筑适应市场化和全球化竞争的需要和与企业自身发展相符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强产品、市场、要素等方面的创新,以实现企业创新发展。

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关键在人才。企业要充分发挥人才作为第一资源的作用,充分利用好、发挥好现有人才资源的作用,着力培养和造就一批掌握新一代专业技术的研究、工程和管理人才。要提供舞台,为人才发挥作用、施展才华提供更加广阔的天地。要建立健全人才评价、考核、激励机制,激发科研人员的创新活力和热情。要大力营造浓厚的创新氛围,积极鼓励创新,形成“崇尚创新、宽容失败”的创新文化。

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关键在超越。通过数十年的技术积累,我国一些企业已经具备一定的自主创新能力,要坚定地走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道路。增强创新自信,要有由追赶者转变为赶超者的勇气,尤其是企业管理者人要直面责任承担起领舞的重任。创新应该是站在巨人肩上的创新,要善于学习一切先进的东西,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创新。要加大对原始创新的超前部署和持续关注,瞄准未来发展和企业现实需求,加强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研究,重点创新突破一批战略性新技术,提升和完善一批核心技术,深化一批前瞻性基础性研究,努力形成一批具有战略意义的科技创新成果,充分发挥创新的支撑和引领作用。

实现创新驱动关键在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首先,要加强研发平台的建设,包括重大技术研发、科技创新服务、科技创业孵化、科技成果转化、国际国内科技合作在内的服务平台和研发团队的建设和管理。其次,要建立健全内部管理、人才、成果转化等体制保障系统,为创新提供孕育和发展的土壤,激发全体员工创造活力。再次,要不断加大对创新的投入,设立专项科研开发资金,按一定的产值比例,投入资金进行科技创新。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我国当前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的需要,更是企业自身发展所需。在日趋激烈的全球竞争中,企业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增强创新自信,以实际行动扎实推进,不断提升创新能力,加快从要素驱动发展为主向创新驱动发展转变。

第2篇

前些时间,我有幸聆听了《创新驱动发展》专题讲座,通过学习后,感受较深,结合自己的本职工作,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要讲究创新的方法。要学会掌握和运用逆向思维、发散思维和联想思维等方法,克服思维的单一性、孤立性,善于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地解决学习、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力争达到独创性、系统性。“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创新是国家兴旺发达不竭的动力”创新就在于创造,创造就在于人脑的训练。创新思维是发散思维和集中思维的结合,发散思维是构成创造性思维的主导成分。发散思维是在思维过程中通过重组所给的和记忆中的信息,得到众多可能的答案、设想或解决方案。它的特点为是以一个问题为中心,充分发挥人的联想力和想象力,突破原有的知识圏,从一点向四面八方想开去,从各个不同的角度或側面进行思考,让思维多向流动,以便获得解决问题的全部可能。这种思考无一定方向、无一定范围、不墨守成规、不拘于传统方法,可以标新立异、异想天开,从已知的领域去探求未知的境界。

二、要加强知识的积累。要勤于学习各种知识,不断开阔视野。知识和经验是创新思维的基础。有丰富的阅历,广博的知识,就有足够的闪光点用来进行“想象”、“整合”和“类比”。阅历和知识越多样化,头脑中能够产生的关联就会越多。因此,要培养自己对各类事物的观察、学习兴趣,主动参与各种理论和实践活动,力争对各个行业各种事物都有所了解。同时,要养成善于学习和思考的习惯,能将各个不同领域内看似毫无内在关联的问题、想法、事物成功地联系在起,找出所有事物共同点、共通点,为“整合”、“创造”打好扎实的基础。

三、要锤炼坚持不懈的品格。创新的道路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可走,挫折和失败在所难免。不仅需要超常的智力,更需要非凡的勇气和精神支撑。面对创新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困难,要努力克报畏难情绪和懒惰习气,把追求创新、努力创新作为学习、工作的要求和标准。注重锤炼自信、坚毅、独创、不迷信权威等品格,用锲而不舍、百折不挠。

作为一名基层工作者,第一,要以严谨细致的态度对待工作;第二,要有责任心;一定要尽心尽责的去完成每一项工作任务;第三,要求工作的高效率。提高工作的效率就是要多学习,从学习中汲取好的可以提高效率的知识,再就是,将问题细化,在短时间内决定,对任何事情都要当机立断,设定具体时间安排工作。

第3篇

“全国文化先进市”“全球绿色城市”“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地区”“中国最宜居城市”……近年来,在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道路上,都匀捷报频传。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发展动力决定发展速度、效能、可持续性。都匀正是抓住了创新,抓住了牵动城镇化发展全局的“牛鼻子”:通过流转盘活,破解用地难题;探索多方融资,破解资金难题;大力发展产业,破解安置难题;完善城市服务,破解管理难题。

向规划向统筹要动力。构建以都匀为龙头的“泛都匀”城市格局,都匀按照“一江带两城,西拓东扩、南推北移,纾解老城、建好新城”的思路,以黔南大道、龙山大道、毛尖大道等道路建设拉开城市主骨架,推动都匀市城市建成区面积扩容。在乡镇发展中,努力建立城乡一体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充分发挥农村生产、生活、生态优势,打造一批山地特色小城镇和民族村寨,形成了以园城合一为主的产城融合模式。

向开放向资本要动力。都匀设立都匀市新型城镇化发展基金,建立健全多元化可持续的城镇化投融资机制,成功发行13亿元全国首支棚户区改造项目收益债券和15亿元企业债券,设立20亿元都匀市新型城镇化发展基金,完成5亿元信托资金融资,开发“商票通”、回租、直租等金融产品,融资6.5亿元,撬动社会资本600亿元用于城镇及基础设施建设。这是都匀在投融资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方面迈出的坚实一步,也是都匀在破解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层次、关键性问题上的有力探索。

向大数据向科技要动力。都匀以“云上都匀”为抓手,大力打造国家“智慧城市”“智慧社区”“智慧政务”“智慧城管”……让数据多跑腿,让群众少跑路,让群众享受便捷优质的民生服务,提升政府公共服务社会治理能力。

向绿色向生态要动力。山水是都匀的特色,绿色是都匀的本色。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都匀注重城市生态布局,构筑生态安全屏障,加强环境治理,大力发展低碳循环经济,高标准提升绿色水平,不负“全球绿色城市”称号。

向文化向传统要动力。文化是城市之魂,都匀注重将历史元素、民族元素、毛尖文化融入到城市建设中,注重以人为本、彰显关怀,逐渐提升城市文化厚度和人文温度,提升新型城镇化的都匀“软实力”。

高起点谋划,高标准营建,产城融合,城乡一体,绿色之城、人文之城、智慧之城,都匀正在脱颖而出。(责任编辑/ 喻 丹)

第4篇

关键词:创新 转型 发展

党的十报告提出,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调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目前,我县原有的资源型、粗放型发展方式已难以为继,要想实现经济转型发展,必须依靠创新驱动。

一、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是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必然要求

1、创新驱动是破解发展困局、实现科学发展的客观要求

作为全国重点产煤县之一,凭借丰富的矿产资源,渑池经济快速发展,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渑池工业规模扩张了92倍,财政收入增长了40倍,综合实力跃居全省第12位。然而,伴随着过度开采和粗放发展,单纯依赖资源的负效应逐步显现,持续发展面临着生态环境之困、产业畸重之困、民生改善之困、惯性思维之困等诸多困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迫在眉睫。渑池迫切需要增强科技创新能力,以科技创新促进转型升级,以转型升级推动科学发展,切实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破解发展困局,实现经济社会科学发展。

2、创新驱动是提升核心竞争力的现实途径

近年来,渑池牢牢把握发展主题和转型主线,强化科技创新,健全自主创新体系,提升核心竞争能力。金属镓、生物酶等高新技术项目得到了良好的发展,在摆脱资源依赖上迈出了可喜的步伐。2012年,渑池新建省级院士工作站2个,省级工程技术中心5个,为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然而,我们还应认识到,渑池现有的高新技术项目科技含量不高、影响不大,还形成渑池新的经济增长点,渑池需要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用更多的、更高层次的高新技术产业来支撑和引领发展。

3、创新驱动是完善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的内在要求

创新驱动发展,本质上就是依靠自主创新,充分发挥科技的支撑和引领作用,实现科学发展、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要把创新驱动贯穿于现代化建设的各个领域、各个方面,不仅依靠创新成果和创新人才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而且依靠创新成果和创新人才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

二、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必须牢牢把握四个关键环节

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必须把科技作为创新之要,把人才作为创新之本,把教育作为创新之基,把文化作为创新之魂,推进发展理念、体制机制、社会管理等方面的全方位创新。

1、把科技作为创新之要

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核心是推进科技创新。要把科技创新工程作为落实创新驱动战略的主要抓手,把推进产业技术创新作为主攻方向,集中力量开展技术创新,着力促进科技创新与结构优化、产业升级紧密结合,着力打造产业的技术优势和竞争优势。

2、把人才作为创新之本

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人才是科技创新和科技工作的关键,一个国家和地方,如果拥有一流的科技人才、创新人才,就拥有一流的发展优势。牢固确立人才第一资源观念。要大力培养人才,切实打牢人才基础,为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提供大批高素质技术人才。

3、把教育作为创新之基

创新驱动,内生增长,教育室基础。实施创新驱动战略,迫切需要需要提高教育水平。“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著名的钱学森之问,是思考,更是警醒,唤起了社会对拔尖人才培养问题的深切关注。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必须加快教育改革发展,进一步更新教育理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模式。

4、把文化作为创新之魂

创新文化孕育创新事业,创新事业激励创新文化。国民之魂,文以化之;国家之神,文以铸之。文化的力量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强大力量。文化是创新的母体,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先声。观念的创新、科技的创新、体制的创新,无不回归于文化的创新。这是逻辑的必然,也是历史的必然。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必须大力弘扬创新精神,积极培育创新文化。

三、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突破重点

1、大力培育创新型企业

强化企业的技术创新主体地位是创新驱动发展的主要路径。在我国现代胡建设过程中,已经产生了像华为、中兴、海尔等一批世界级大型企业,也产生了像百度、腾讯等一批横空出世的新兴信息产业。在推进“一高两化”的过程中,三门峡的速达高科、恒生科技、华鑫铜箔等一批高新企业也在快速成长,他们依靠科技创新,异军突起,为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渑池要实现科学发展,也必须大力培育创新型企业,要发挥好政府的引导和调控作用,强化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激发技术创新的内源动力。要以培育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为重点,加快培育打造一批具有竞争力、引领产业发展的创新型领军企业。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力度,加强企业研发平台建设,加快建立和完善新兴产业领域创新平台、重点科技园区公共服务平台、行业龙头骨干企业研发机构。引导企业把技术创新与管理创新结合起来,大力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2、着力创新合作机制

推动产学研政紧密合作,是促进经济与科技融合的突破口,是科教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的关键所在。渑池科研基础相对薄弱,必须着力探索建立产学研政合作机制,促进创新要素与生产要素良性互动、创新成果和产业需求有机衔接,积极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加强与省内外高校、科研机构的联系,不拘形式借脑生财,努力实现政府、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优势叠加”,技术创新链和产业链“双向融合”。要强化知识产权导向功能,明确产学研政各方的责权利,引导企业主动介入早期研发活动,促进建立资源共用、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长效合作机制。要加强与上级部门的合作,积极争取政策、资金、技术的扶持力度,大力推进渑池科技创新。

第5篇

把握三个特征

以创新人才为依托。在“人口红利”逐步衰减、新生劳动者对劳动报酬要求更高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下,劳动力成本刚性上升是实体经济发展将长期面对的一个基本事实。收入倍增目标必须通过高质量的就业来实现。实体经济如果继续依靠低劳动力成本模式发展,就难以生存下去。实践证明,传统经济向创新驱动型经济转变,主要标志就在于以人力资本为主的新型资源的重要性明显上升。美国、欧盟等发达国家工业化的实践表明,投资于劳动力能够激发更多的发明创造,提供更优质的产品和服务。以创新驱动实体经济发展的关键在于能否培养和拥有高素质人才。人才高度决定产业高度,没有高素质的人才,就不可能发展高端产业。

以创新产业为支撑。我国走过了跟随式工业化道路,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先进技术和承接国际产业转移,我国的工业化在相对技术成熟、产业成熟、市场成熟的领域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实现了快速发展。当今世界正在孕育新的产业革命,其核心是网络信息技术与可再生能源技术融合推进产业突破。欧美国家近年来提出的再工业化战略,不是简单地提高制造业比重,而主要是借助信息技术重整工业产业链,打造新的高端制造业。新的产业革命是一次系统性变革,必将改变人们的生产、生活和工作方式,必将改变工业的生产经营方式,同时孕育着巨大商机。实体经济发展必须跟上新的产业革命步伐,从主要依靠量的扩张向主要依靠质的提升转变,无论传统产业还是新兴产业,都要以创新为核心,向各个产业高地攀登。没有创新支撑、缺乏核心技术和核心竞争力的产业,最终只能被固化和锁定在低端环节。

以创新型企业为主体。企业是市场经济的主体。在重工业发展阶段,由于资金、土地等重要生产要素更多地被政府控制,企业的主体地位往往被大大削弱。在创新型经济下,企业主体的动力和活力尤其重要。那些掌握核心技术和知名品牌、拥有良好创新管理和文化、技术水平居于领先地位、在市场竞争中具有优势和持续发展能力的创新型企业,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主体。创新型企业尤其是创新型领军企业是一个国家和地区创新能力的重要标志。美国的苹果、波音、微软、英特尔,日本的丰田、索尼、松下,德国的大众、西门子,韩国的三星、现代等企业,在很大程度上主导了本国乃至全球的技术创新。

实现三个突破

实现产业发展与人力资本提升的突破。实现党的十提出的收入倍增目标,必须解决劳动者报酬增长与经济发展不相协调的问题,这对产业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当前,增加居民收入,既要强调再分配公平,更要在初次分配中兼顾效率和公平。只有加快产业升级,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才能实质性提高劳动者收入。不能以牺牲劳动者报酬为代价来实现产业发展,而必须加快经济结构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把发展产业与扩大就业、富裕人民紧密结合起来。通过产业结构优化,带动就业结构、分配结构调整,促进收入倍增;通过就业结构、分配结构调整,促进产业结构加快升级,使产业发展与人力资本提升相互促进、相互融合。

实现产业升级与可持续发展的突破。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我国工业化已进入一个较高阶段,但实体经济发展面临资源环境约束加剧、生产成本刚性上升、新兴产业缺少关键核心技术、产业发展仍以技术跟随为主、高端产业处于低端环节等突出问题。解决这些问题,根本出路在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通过创新驱动,发展新兴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促进产业向价值链高端攀升,减少对资源、环境的依赖,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着力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

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结构调整的突破。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和蔓延导致国际市场低迷、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加剧我国产能过剩矛盾和经济结构问题。必须加快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这就要求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改变政府主导发展带来的依赖投资和出口的经济发展模式。光伏等一些新兴产业发展的实践表明,地方政府主导下的盲目发展,没有核心技术支撑,仅靠规模扩张,是不可持续的。必须真正落实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使经济发展更多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和管理创新驱动,不断增强长期发展后劲。

抓好三个转变

从抓物质要素投入为主向抓人力资本提升为主转变。过去发展产业,政府的着力点主要在招商引资、项目投入,工作重心在于帮助企业协调资金、土地以及做好“三通一平”等物质要素方面。强化创新驱动,发展实体经济,必须把抓人力资本提升作为重中之重,舍得在人才培养上花精力、花财力。以战略企业家和职业经理人为重点,加快培养造就一批具有全球战略眼光、市场开拓精神和持续创新能力的领军型战略企业家。面向产业发展需求,建立政府扶持、社会力量主导的职工技能培训体系。推行股权、期权激励,突破阻碍科技人员创新创业的制度瓶颈,推进高校院所科研体制改革,鼓励科技人员创新创业。

第6篇

通过分析我国农机行业现状,总结农机企业及其产品存在的问题,引入设计驱动创新的理念,提出我国农机企业要尽快树立“设计驱动创新”的发展策略,对内要从技术、用户、使用环境等角度进行新产品研制,对外建立良好的企业品牌形象,拓展新型的商业模式,建立稳定、多元的合作网络。

关键词:

设计驱动创新;产品开发;农机企业;发展策略

我国人口数量多、农业资源相对匮乏,农业机械在农业领域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东北某企业家曾形象地描绘,“如果农业生产是一场战争,农机就是战士手中的冲锋枪”。农机产品也叫农机具,是农业生产中使用的各种机器的统称,大到耕耘机、大型拖拉机,小到脱粒机、剥壳机等。农业机械产品能够改善劳动条件,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劳动效率、资源利用率、土地产出率。

1我国农机行业现状

近年来全球农机行业快速发展,2012年我国农机工业生产总值超越欧盟和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农机制造大国。现代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型为农机及其行业的发展带来了重大机遇。我国农机区域优势逐步凸显,在山东、河南、江苏、浙江等地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产业集群。国内外资本加速进入农机领域,对优质农机企业进行并购、投资,国外农机企业也选择在我国建厂。国内工程机械、农机上游企业、汽车行业资本积极进入农机领域,如建立农机制造基地,对农业机械板块积极进行战略布局。

2我国农机企业与农机产品问题

依前文所述,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机制造大国,从事农业劳动的人口最多,农业生产历史悠久,农机行业发展现状喜人。由此可见,我国理应是世界农业机械产品开发与创新的强国,我国农机企业也应该是世界农机研发与制造的领头羊。然而我国并非农机制造强国,呈现出制造业“大而不强”的通病。农机行业与农机产品较大的问题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农机产品种类不足,效率低下

农机产品的数量是衡量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指标之一。我国农机产品有3500种左右,是美国农机产品总数的一半。2014年9月,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院长李树君明确指出,“我国现有农机产品从数量和效率上仍然落后于欧美国家”。尽管2013年我国农业机械综合利用水平达到59%,但中国工程院院士、华南农业大学教授罗锡文认为“这59%的科技含量并不高”,一方面是农业机械本身的科技含量不高,另一方面是农业机械作业质量的科技含量不高。农机使用效率低下带来的损失巨大。

2.2农机产品以中低端为主,高端产品短缺

目前,我国农机市场主要以中低端产品为主,高端农机产品主要依赖进口。中小型低端产品产能过剩,恶性竞争严重。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为“推进农业现代化和农村改革展开”,要求“研制推广一批新式高效农业机械”。中国农机研制及工业化尽管经历了几十年的进程,但大型、高效农业配备及中心零部件仍然依赖进口,智能化与进行精准工作的商品缺失。现阶段我国部分企业及地区在农机产品的设计开发上一味追求大功率的高端农业装备,没有经过实地调研,结果在商业上以失败告终,如以高端农机具中具有普遍性的拖拉机开发为例,马力过大的拖拉机并不适合中国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

2.3农机企业品牌意识不强,品牌美誉度不高

近年随着农机产品需求急速增加,大量资本进入农机行业。许多短期牟利性拼装类公司的出现,暴露出行业准入门槛低,进而出现商品质量参差不齐、同质公司间恶性竞争等问题,未能构成一批国际竞争力强、市场占有率高的龙头企业。国产农机产品名牌少、杂牌多,大公司不强、小公司不专,新式高效农机商品依旧缺失。另外,国内农机零部件行业虽然也在快速发展,甚至增速高于整机行业,但商场份额多集中于低端商品,自立品牌缺失和零部件开发力量薄弱,在某种程度上也影响了农机整体的可靠性。

2.4农机企业创新力不足,研发能力有限

技术含量高、生产效率高的大中型农机产品的生产与研发能力较弱,跨国企业占领了国内主要的高端农机市场。我国农机领域的前十名专利申请人中,只有一家是企业,其余均为科研院所。我国农机技术研发成果很多依然停留在科研层面,实践转化较少,与农机技术集中于企业的日本形成了鲜明对比。农机企业产品研发缺乏系统规划:一方面表现在产品线的规划与创新不足,如农机具配套率低;另一方面表现在产品研发思路呈点状,如我国农机产品主要关注农作物的生产,而西方关注的是从生产到加工的全过程。

3设计驱动创新的农机企业发展策略

设计是企业重要的战略资源,不仅可以提供解决问题的办法,更是开拓创新思路的工具,也是增强企业发展策略的手段。设计驱动创新是一种前沿的创新理论,在本质上是一种由设计思维、设计行为主导的创新模式。强调通过现存技术因素、市场与用户研究、企业资源利用、合作机制建立等方式形成有目标、有规划的企业发展与产品解决方案。设计驱动创新产生的背景主要有三个方面:首先是知识经济的兴起。创新中不仅需要技术知识,也需要相应的社会文化知识,设计成为连接两种知识的桥梁。其次是以用户为中心(UserCenterDesign,UCD)的设计与发展理念。以市场为导向的消费社会形成,用户成为研发制造的关注重点,用户的需求与使用反馈成为技术研究的风向标。最后是由信息技术、通信技术引发的网络化社会的形成。用户、产品、销售渠道、制造企业等不再是单向的线形关系,而是网状的交互关系。因此在这种社会环境下,农机行业仅凭产品的基本功能和低价已经不能满足市场需求了,必须强化企业品牌、产品质量与可持续服务。技术可以驱动创新,市场也可以驱动创新,但是设计才是真正能够帮助企业实现差异化竞争的关键要素。对装备制造企业而言,设计驱动创新主要包括企业内部和企业外部两方面。设计公司与生产企业的嵌入式合作,从调研、概念、研发、设计、生产、工艺等多个角度的合作,在互相信任且拥有有效保密机制的前提下,让设计公司更全面地了解生产企业,能为生产企业提供更适合的农机设计方案。

3.1设计驱动创新———企业内部

首先要求企业家具备设计战略眼光与思维,将创新设计与技术创新视为企业发展的发动机与核心竞争力,企业内部建有工业设计部门和设计研发机构,或者是有长期合作关系的外部研发团队,能够很好地领悟与贯彻决策者对创新设计的定位与标准,专注于核心业务与文化底蕴建设,对打造品牌与提升价值有长远的期望值。

(1)从农机技术层面上,企业研发以自主知识产权为主,适当引入新技术。农机制造企业以模仿抄袭来研制产品不仅会引发因设计侵权而被的风险,而且跟风已经无法在市场上形成有力的竞争。因此,越来越多的制造企业奋而求变、抛弃模仿,逐步意识到建立以自主知识产权为主的研发创新机制才是可持续发展之路。农机企业应建设农机研发中心,以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等为核心竞争力,产品设计必须要通过深入地分析研究市场需求,根据国情及地理特点,融合农艺,技术领先,大小型兼顾,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高效农业装备产品,实现农机产品的科学转型升级。

(2)从农机用户层面上,注重用户研究,尤其是用户的时代变化与潜在需求。新型农机的开发不仅需要引入新的技术,还要进行用户研究,以新农民和职业农民为主要研究对象。自2010年起农机用户逐步转变为“80后”“90后”群体,伴随着新型职业农民的出现,能用、耐用的农机产品已经无法满足其使用需求,人们更倾向于好用、易用的农机产品。因此,农机产品的设计方向也逐步转变为以用户为中心,根据人的行为习惯、生理结构、心理状况、思维方式等,在满足产品基本功能的前提下,尽量使人的心理认知和精神需求得到尊重和满足,使产品更具人文关怀,充分体现对人的尊重。未来的农机产品应该是多功能、人机界面友好、操作简便灵活、作业高效快捷、维护成本低、智能化程度高、资源耗费较少、环境生态安全的综合性高科技产品,用户在使用过程中能感觉到被尊重、热衷于本职工作且具有劳动的自豪感。

(3)从农机使用环境层面上,企业应该研发适合中国特有的立体农业所需的产品,突出专业性与适用性。转型发展的中国农村的环境、条件与过去相比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注重物理环境对农机设计的约束条件,以及不同类型的农业劳作对农机的要求,研发适合中国特有的立体农业所需的农机产品,突出专业性与适用性。农机企业应该根据自身优势,结合我国各地自然地理条件以及农艺特点,在全产业链上精耕细作。注重地域环境的独特需要,使农机具注重通用性,与当地实际作业方式相匹配,适应当地的土地规模集中度,这样才能设计出适合我国国情的农机产品。农机具不仅是部分农民的生产工具,也是当地经济特征的体现,也会受到区域文化影响。部分农机具在设计时要考虑当地的特色,可以在传统农具基础上设计出体现地方文化与特色的现代农具。如东北地区的拖拉机,色彩上应以暖色为主,且饱和度较高,驾驶室尽量设计成可挡风的闭合或半闭合空间,手扶部件避免直接使用金属材质,增设具有防冻、减震功能和增强抓握力的泡沫塑胶层。

3.2设计驱动创新———企业外部

(1)树立以品牌为核心的企业形象。企业形象识别系统(CorporateIdentitySystem,CIS/CI),是指企业有意识、有计划地将企业特征向社会公众主动地展示与传播,使公众在市场环境中对某个特定企业有更好的识别并留下良好的印象。CI一般分为三个方面,企业的理念识别(MindIdentity,MI)、行为识别(BehaviorIdentity,BI)和视觉识别(VisualIdentity,VI)。近些年有学者将产品识别(ProductIdentity,PI)也纳入CI,PI是为了实现企业总体形象目标的细化,以产品设计为核心,使产品在设计、开发、研制、流通、使用中形成统一的形象特质,使产品内在的品质形象和外在的视觉形象统一的结果。农机企业品牌战略的实施、品牌形象的树立、产品设计的规划对企业的长远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将创新设计与品牌建设挂钩,良好的企业品牌形象有助于企业不断创造出持久的经济价值,品牌建设与创新设计的互动关系可以保持企业成长始终位于良性轨道,还可以帮助一些企业平衡制造与营销自主品牌产品,配置内外销市场份额。

(2)拓展新型的商业模式。我国农机行业的商业模式发展随着特定环境的变化,赢利模式的引进大致经历了“单件利润模式—规模利润模式—品牌利润模式—结构利润模式”的过程。农机企业在产品创新的过程中,商业模式也要更新,利用已有市场资产、知识产权资产、人力资产和基础设施资产,将盈利业务分为显性与隐性、短期与长期,从单一走向多元,形成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商业模式组。如部分农机企业以绿色设计为理念,注重产品全生命周期,产品部件尽量采用通用型设计,便于企业实现跨企业、跨行业的合作。农机整机与零部件企业可以致力于机组一体化建设,实现“一站式,零距离”农机产品售后服务,是从产品全生命筑起管理,提升服务核心竞争力。

(3)建立稳定、多元的合作网络。制造企业的合作网络可以是区域地方政府与产业集群的合作、产业链之间上下游企业的合作、同类制造企业间的交流学习、与相关高校和科研院所之间的产学研合作、与国际同类产品企业之间的相互学习与交流。农机企业应该顺应政府农机化发展政策,建立区域地方政府与产业集群的合作,推进农业机械标准化、智能化、信息化、集成化进程。农机产业链之间上下游企业的合作应该是农机企业合作网络中最重要的一环,稳固的产业链直接关系到农机企业的生存,良好的产业链关系对于拓展商业模式、提升竞争力也有直接的影响。在农机行业内,每个企业应该根据自己的特色与区域优势,专攻某个农机领域或某项技术,努力成为行业专家,而不要跟风,把短期经济利益放在首位,致力于优化农机产品结构,提高农机装备制造水平。农机企业应该主动与相关高校、科研院所开展有深度的产学研合作,既能提升制造水平,加大研发力度,同时也能降低新产品研发成本,在一定程度上规避风险。加强与国际企业的交流协作,加强与美国、日本、韩国等发达国家的相互学习与交流,提升中国农机技能水平,培育国际化品牌,积极参与国际农机行业标准的制定。

4结语

在当前的社会情形与市场竞争中,我国农机企业要尽快树立“设计驱动创新”的发展策略,对内要从技术、用户、使用环境等角度进行新产品研制,技术研发以自主知识产权为主,注重用户研究与农机使用环境,对外树立以品牌为核心的良好的企业形象,拓展新型的商业模式,建立稳定、多元的合作网络,加快创新速度才能生存。

作者:武月琴 单位:西华大学

参考文献

[2]陈雪颂.设计驱动式创新机理研究[J].管理工程学报,2011,25(4):191-196.

第7篇

LED驱动电源主要模式

目前,室内LED照明光源和灯具的驱动电源分开关恒流隔离和非隔离驱动、高压线性恒流驱动等几种模式,RC阻容降压由于本身功耗较大和不安全、不恒流诸多不良因素已在淘汰之中。

RC阻容降压驱动的优点:电路简单,成本低廉;其缺点:电网兼容差,输出电流偏小,本身功耗较大,不安全。开关恒流驱动的优点:性能稳定,高效率,电网兼容强,方便功能拓展,升压、降压、升降压应用方便自由;其缺点:体积较大,生产较复杂,成本略高。高压线性恒流驱动的优点:性能稳定,易自动化生产,无插件大量节省人工;其缺点:灯珠利用率略低,略有残余工频纹波。室内LED照明驱动主要模式如图1所示。

LED驱动单级电源芯片要求内置高压MOS管,线电压补偿、源极驱动、过压/过流/过温保护、开路/短路保护等LED照明驱动电源必须的技术都要求被集成在单级芯片之中。

室内LED照明光源和灯具的狭小空间注定驱动电源芯片采用单级芯片,这就要求驱动电源芯片的功能高度集成,电源的控制功能和各种保护功能尽可能的集成在芯片之中。

非隔离开关恒流驱动已成主流

由于薄型塑包铝散热器技术和HVLEDs技术的兴起,解决了AC市电高压经电源变换点亮LED灯珠时内部高压电泄漏对人体的安全问题,塑包铝散热器简单而轻松地解决了LED光源和灯具内部高压与外部隔离的技术难点,因此采用应用线路简洁的非隔离开关恒流驱动电源已经成为通用平价LED照明光源和灯具的主流电源方案。非隔离开关恒流驱动电源芯片历经几代的开发更新,其集成度更高,集成功能更多,应用电路更简洁,应用成本更低,电源的性价比更有竞争力。

基于HVLEDs光源降低了发热,塑包铝散热器简单地解决了LED灯具内的高低电压隔离。驱动电源的选择就以恒流精度、电源效率、功率因数的补偿(PFC)为主考虑,隔离的开关恒流电源因使用变压器而总体效率一般在70%~88%,功率因数补偿小于0.9;非隔离的开关恒流电源恒流精度可达3%~5%,功率因数补偿大干0.9,电源效率大干90%,因此成为LED照明灯具的首选。非隔离的恒流电源有非隔离的开关恒流电源和高压线性恒流电源二种。

非隔离开关恒流驱动电源芯片的设计已经高度集成化了,将LED驱动电源需要的功能,如宽电压输入高精度恒流输出、过流保护、过压保护、LED短路和开路保护、CS电阻短路保护、芯片供电欠压保护等必须的功能已集成在单级芯片之中,功率输出的MOS管和恒流控制也都集成在一个芯片上了,应用电路十分简洁,周边零件一般可控制在15个以下,也就是为终端客户有效的控制材料成本和生产成本。

非隔离开关恒流驱动电源应用方案简洁,而且节省成本。如图2所示的使用非隔离的开关恒流源芯片BP2831A设计的5W LED球泡灯电源,输出DC80V、60mA,整个电路应用的元器件连主芯片共计15个,电源效率在AC220V、满载时达92%,电源可过EMC测试。该电源的PCB板的直径可小至φ18mm。

非隔离开关恒流驱动芯片的设计技术一直在不断创新和改良之中,一种芯片推出之后,马上就针对存在的不足之处进行改进,或增加新的功能,保持引脚不改变而推出下一代的升级芯片,其价格不升反降,因而不但增强老客户凝聚力,还吸引新客户。如图3所示升级后的芯片应用方案可取消原芯片应用方案的红线部分,有效节省应用成本。

隔离开关恒流驱动芯片占市三分

隔离开关恒流驱动芯片还占有总体市场的三分之一。不少LED光源和灯具还在使用散热性能良好的铝合金散热器,这就必须选用隔离的开关恒流驱动电源。

近年来,隔离的开关恒流驱动电源芯片技术在不断发展之中,从BP的隔离的开关恒流驱动电源芯片发展历程来看,功率因数PFC>O.5的芯片,经历了BP3102,到BP3122、BP3132,直到今天的应用简洁廉价版的BP9112;功率因数PFC>0.9的芯片,经历了BP3309,到BP3318、BP3319。BP的隔离开关恒流驱动芯片发展路径如图4所示。

隔离的开关恒流驱动芯片的技术改进是从升级后的芯片应用电路可去掉变压器一个辅助绕组,及其附属电路上的二极管、电阻开始的,如图5所示。从而开创隔离的开关恒流驱动芯片设计技术的革新,即原边反馈、去掉辅助绕组技术,为其应用电路有效节省成本。随后,又改变芯片对变压器要求的宽容度,改变芯片内部算法设计,使其对变压器的部分电参数不敏感,只关注匝数比,从而有效降低变压器制造成本。启用芯片内快速启动设计技术,以满足应用电路设计开灯即亮的要求。芯片设计技术的不断创新,使新一代的芯片功能不断增加,制造成本不断下降。

廉价开关恒流驱动芯片涌现

一种应用技术简单可靠,应用成本低廉,性能高度集成,只有三个脚SOT89-3或T092封装的隔离和非隔离应用的廉价开关恒流驱动芯片今年大批涌现,可能会给竞争已经十分激烈的廉价室内LED照明驱动电源市场带来烈火。它有隔离的和非隔离的几款典型产品。

KP1032TP是一个高度集成非隔离的Buck-Boost开关恒流(CC)控制LED照明电源驱动芯片,适用LED照明非隔离电路的应用。KP1032TP内部集成650V的MOSFET管;集成了高压快速启动/IC自供电电路和一种新型变压器消磁电路;集成欠压锁定(UVLO)、逐周期限流(OCP)、过温保护(OTP);LED开路/短路的保护;Buck-Boost拓扑支持高输出电压;恒流精度±4%;非常小的VDD工作电流;内置AC线性恒流(CC)补偿。

KP1031是一个高度集成隔离的PSR开关恒流(CC)控制LED照明电源驱动芯片,内置650V的MOSFET管、集成高压快速启动/IC自供电电路和一种新型变压器消磁电路,消除了变压器辅助绕组。在CC模式,集成电路使用PFM控制CC补偿。通用的必须功能与KP1032雷同。

廉价开关恒流驱动芯片(见图6)的涌现可使平价LED光源和灯具的电源生产成本降至RMB一元或一元以下。廉价开关恒流驱动电源的周边元器件少于10个,生产成本甚至比传统的阻容降压电源还低,有利于全面淘汰不安全也不恒流的阻容降压电源。

线性恒流驱动技术日趋完善

LED照明灯具的驱动电源追求高PF(Power Factor功率因素)和低THD(Total Harmonic Distortion,总谐波失真)既是客户的希望也是电力系统的要求。能源之星和国际电信委员会(ICE)规范LED驱动芯片必须具备高功率因素校正(PFC)功能,以确保LED灯具的转换效率和灯具寿命。

LED光源和灯具的电源引入高压线性恒流驱动新一代电源技术,无电源的开关变换频率,因而也就无本身的开关频率残余,纹波也将大大降低;应用电路无变压器等磁性器件和电解电容器,线性电源的PF因此提高,THD因此下降。

高压线性恒流驱动芯片大多数是采用分段点亮的技术来驱动HVLED发光。目前分段的方法有1段、3段、4段、6段等数种,分段越多,电源工作效率越高,但是连接到HVLED的控制线也增加,如分成N段,控制线则N+1,分段过多电源效率提高并不明显,但应用线路略显复杂,这是LED灯具设计师所不希望的。比较适合光电一体化模块应用的是1段、3段、4段的分段驱动。1段内置一个MOS的驱动,虽然电源效率较差,但能满足蜡烛灯的特小空间的需要;3段和4段驱动内置3~4个MOSFET是目前优选的恒流驱动方法,兼顾电源效率、PF和THD,应用方案比较简洁,应用成本较低。内置MOSFET的线性恒流驱动芯片特别适合于一体化光电模块的应用,其应用电路零件少,有利于HVLED的配光分布设计。如三段高压线性恒流驱动电路十分简洁,周边元器件很少,因此可以将驱动电源与HVLEDs光源设计在同一块铝基板或陶瓷基板上。图7为三段高压线性恒流驱动芯片应用图。

高压线性恒流驱动电源目前的输入电压范围较窄,只能适合定压输入,它的脉动直流输出还有寄生的工频及其倍频的残余,导致其制成LED照明灯后还有些许频闪。这些问题造成业内对光引擎使用环境受限较多、应用范围窄的误解。高压线性恒流驱动电源芯片是一种定电压输入的驱动电源芯片,从最初对输入电源的±10%的宽容度到现在的±20%,即AC220V的可从AC180260V,基本满足不少使用地区电网波动的要求;而面对频闪问题,我们需要制定LED照明灯的频闪评估共识,例如日光灯、筒灯使用时离开受众均在50cm以上,那么在50cm以外没有频闪就可被认定为合格产品。纵然如此,光电引擎都还需要在电源芯片设计上作进一步改进和技术提升。

高压线性驱动芯片经过几代的改进设计,现在已经从当初的模拟电路芯片走向数模混合电路芯片,并向数字电路芯片发展,因此高压线性驱动芯片的性能日趋完善,更加稳定;数模混合的高阶分段线性恒流驱动芯片已经量产。

高PF和低THD高压线性恒流驱动芯片因其应用电路简洁高效和应用成本低廉,将会成为室内平价LED光源和灯具驱动电源首选之一。

第8篇

关键词:针织;产品开发;创新

中图分类号:TS186 文献标志码:A

Multidimensional Innovation Upgrades Knitted Products to a Higher Level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current development of knitting industry and characteristics of knitted products, innovative ideas in time, range and depth dimensions are introduced in this paper. Then the paper analyzes product innovation in each dimension from the aspects of idea, content and method and supported with typical knitted product samples. Finally it points out that time, range and depth represent the three different levels and stages of product development, and only by continuous innovation and improvement can China’s knitting industry improve its competitive power in the international market.

Key words: knitting; product development; innovation

发达的化纤业和纺纱业、完善的产业链和先进的装备是我国针织产业的优势,但也面临着产品同质化严重、成本压力大、产能过剩、国际竞争力降低等多重问题。新常态下,通过创新驱动自身动力,成为目前国家、行业和企业多个层面的重要课题。

与机织产品相比,针织产品具有延伸性好、柔软悬垂等特点,适合用于内衣和运动休闲类服装等。而成形结构、轴向结构、间隔结构、网眼结构等则是针织物较为独特的结构。圆纬编和横纬编织物生产无需整经,因而流程短,加工和开发都具有高度的灵活性,适合小批量、多品种生产,横纬编则特别适合成形产品的开发。经编产品生产具有高效性,其服用性能介于机织和纬编之间。针织产品通常被人们认为是次要的、中低档的产品,实际上针织产品从内衣到外衣,从运动休闲装到正装,从服装向家纺和产业用领域不断发展,巨大的潜力还未被释放。因此,本文将从时度、广度和深度这 3 个维度的创新对针织产品的发展进行深入的诠释。

1 时度

时度创新表现为“小批量、多品种”的短平快产品研发模式。时度开发是时尚与科技完美融合的体现,其中以设计为主体、以技术为依托、艺工相结合的小批量多品种的开发方式,保证了产品的丰富性,满足消费者追求个性的需求,结合信息化和互联网化的管理模式,提高运作速度,缩短反馈周期。

把握时尚潮流,了解定位人群的生活方式和物质文化层面的需求。利用当今热点话题,如“互联网+”、智能穿戴、绿色环保、私人定制、快时尚等,在服装面料中赋予时代特征;抓住潮流趋向,配色、图案、质地和功能是服装面料围绕时度轴开发的四大手段,元素主要源于流行时尚,包括各大秀场和主流媒体的流行趋势,名星、名流、名媛的穿着,热播影视或热门电游的人物穿戴等;融入创新成果,融合纺织新工艺、新技术和新材料,加入科技元素,如3D印花等。

以科技为主轴,流行周期呈螺旋式上升重复。科技发展对针织产品开发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 3 个方面:随着数字提花技术的完善和电子元器件价格的降低,针织提花产品所占的市场份额逐渐增加;随着数控技术的推广应用以及结构提花、色彩提花、结构+色彩提花思想的出现,针织产品花纹的形成方式越来越多样化;随着形成花纹的工艺多样化,针织产品对艺术设计的需求增加,从而导致艺工结合的设计要求越来越高。

代表时度开发的典型产品包括近年来流行的蕾丝面料和成形鞋材。近年来,蕾丝作为流行元素在服装面料中的应用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各种蕾丝面料及其服装应用如图 1 所示。经编拉舍尔花边在本轮蕾丝的风靡中充当了重要角色。得益于经编技术的发展,如经编CAD技术、电子横移和电子贾卡技术的发展使得1.2 ~ 1.5 m高度的定位花型设计与生产成为可能,花型变换更为快捷,生产周期缩短;同时,由于原料的拓展特别是棉纱的使用以及印染、贴合和绣花技术的发展,都为经编蕾丝的开发和流行创造了条件。此外随着纬编在原材料、提花技术和工艺等方面的创新,纬编蕾丝面料应运而生,拓展了蕾丝家族产品。

廓形面料(图 2)因具有很强的塑形性,是近几年时装界的新宠,成为男女外套、裙装等时装的优选。双面圆机和双针床经编机均可以形成厚度在0.5 ~ 2.5 mm的双面织物,面料立体效果强,可以在 2 层织物之间形成空气层,保证了廓形面料的轻质和优良的热湿舒适性。针织数字提花技术的应用加上多种纱线材料的组合,可在织物表面形成各种凹凸结构或色彩花纹和肌理,使廓形织物更具时尚特征。

2 广度

针织产品需要开阔的创新理念,广度层面的创新基于最终产品的顶层设计与创新,将整个设计、生产和应用进行交叉融合,协同创新。一方面在纺织链上加强原料和染整两端的开发应用力度,关注最新的纺丝与纺纱技术,凸出原料的差别化、组合化、功能化与拓展化;关注最新的染整技术,例如新型的数码印花、立体印花、生态染色技术,以及抗菌、抗静电、阻燃等高附加值的后整理技术。另一方面在产业链上延伸创新理念,向前延伸到装备的创新,向后延伸到制作、应用领域和营销方式的创新,提出“服务+产品”的营销理念,创造引导型消费,即不仅提供面料,还提供基于面料的最终产品,如服装款式设计和搭配等后序服务,为创新产品提供良好的市场拓展渠道。

由于针织线圈串套结构的特征,一般针织产品如丝袜、内衣等服装容易发生脱散勾丝现象,此外贴身穿着的产品,从穿着舒适性角度出发,也希望边缘光滑、无痕。针对以上问题,可分别从原料、装备和工艺角度创新综合研发防脱散针织面料(俗称“任意剪”)。从原料角度,可以考虑低熔点纤维、低熔点皮芯结构纤维和高收缩丝。低熔点纱线在一定温度条件下表层熔融,使织物线圈粘联,可以起到良好的防脱散效果。从针织装备角度,采用高机号的针织设备,如E50以上的圆机,线圈小,结构紧密,能有效防止线圈脱散现象的发生。工艺方面,可在织物边缘采用编链组织形成“光边”,可避免由后道裁剪导致的线圈脱散。采用上述方式生产的针织面料具有较好的防脱散性(图 3)。

针织产品的广度创新,还应对产品的应用范围进行拓宽,如医疗领域广泛使用的疝气修补网就是针织产品应用领域拓展的典型。疝气是一种人体常见的外科疾病,早年采用的治疗方法为在病灶部位进行缝合,而经编疝气修补网(图 4)的出现为患者减少了手术的痛苦和复发的概率。网片主要在高速特里科经编机上编织,虽然组织结构是最常见的经平或经缎组织,但作为人体修补材料,其必须在孔隙率、强度、柔韧性、卫生性等多方面满足临床医学的严格要求。这需要创新人员拓宽医学领域的知识,从纺织专业角度给出更为优化的解决方案,从而实现医疗材料领域的创新。

3 深度

如果说针织产品的时度和广度开发是利用目前现有的技术进行突破创新,那深度方面的开发则是对针织产品进行溯本求源、突破极限的基础性研究,这往往会给原料、织造、装备等多个行业带来促进和提升,甚至会改变人们的日常生活习惯。加强理论探究,时刻关注数学、物理、化学等基础学科的进展,进行多学科交叉的综合型研究,缩短理论突破和应用技术进步的周期,生产具有原创性、前瞻性的针织服装面料产品。

负泊松比织物是对织物的结构力学进行深入研究后的突出成果。泊松比定义为垂直受力方向的应变与受力方向的应变之比的负值,普通材料的泊松比一般表现为正值,即材料在拉伸时的垂直受力方向会变窄,但对于负泊松比材料其尺寸变化情况则相反,即具有特殊的“拉胀性”。目前有 2 种设计生产负泊松比织物的方式,分别为采用具有增大效果的纤维纱线和具有增大效果的织物结构。利用负泊松比特殊的尺寸变形性和形状贴合性(图 5),可应用于运动防护服装、医疗绷带、汽车安全带和复合材料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市场前景。针织结构是形成负泊松比织物最具潜力的结构,目前特定设计的经、纬编结构均可达到一定的负泊松比效果,但离产业化应用还有一段较长的路程,需要更深入的研究和突破。

智能织物是电学、材料学、计算机科学等多学科技术交叉应用的成果。作为内衣和运动服的主要面料,针织物在智能服装领域有着无与伦比的优势。根据不同人体生理性征检测的需求,利用导电纤维编织线圈横列或纵行可实现电子元件的连接,实现针织电路的设计与织造;通过研究针织物形变量与人体生理参数的关系、不同导电材料及针织结构对导电针织物灵敏度、拟合度、稳定性、重复性及拉伸松弛特性的影响,开发敏感元件和传感元件合二为一的舒适可水洗的柔性传感织物(图6),在娱乐、运动、医疗等众多领域有着不可估量的前景,并将可能改变人们未来的生活方式。

4 结语

时度、广度和深度 3 个维度上的创新实际上也代表着产品开发的 3 个不同层次和阶段。随着我国针织行业进入快速发展后的转型升级时期,产品创新成为企业战略性发展的必然,需要更睿智的思维和定位。目前产品创新在时度上已经有了一定经验和积累,但在广度和深度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探索和开拓,从而缩短与国外高科技产品的差距,全面提升我国针织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带动整个行业的高层次发展。

参考文献

[1] 陈英.我国针织服装发展创新的思路[J].纺织导报,2014(9):74-75.

[2] 蒋高明,彭佳佳.面向先进制造的针织装备技术及发展趋势[J].纺织导报,2015(2):43-47.

[3] 万爱兰,缪旭红,丛洪莲,等.纬编技术发展现状及提花产品进展[J].纺织导报,2015(7):35-39.

[4] 缪旭红,李筱一.我国双针床经编技术及产品最新进展[J].纺织导报,2015(7):30-34.

第9篇

一、寻找档案事业发展的内生动力

2012年,湘潭市档案局将坚持理论驱动、科技驱动、经营驱动和创新驱动的发展战略,联合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研发机构、经营机构互动协作,积极引导全市档案系统以档案资源体系、档案资讯时代为核心,深入开展理论研究和探讨;深度探索现代档案价值实现手段和平台、实体、数字、网上档案馆三位一体建设技术体系,探索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技术、关键技术、核心技术、软件工程、网络技术等,构建一个档案技术快速发展的专业联盟,以新理论、新知识、高科技为档案事业发展提供永久动力。

二、坚定档案资讯时代的发展方向

1.自主开发档案管理软件,加快推动数字档案室建设。在全市推广规范档案管理软件的安装使用,2012年建成10家市直机关数字档案室,要求硬软件设施齐全、制度完备,建立目录、全文及声像档案数据库,实现数字档案信息的安全存储、永久保存及档案信息资源网上利用和社会共享服务。

2.加强档案资讯网站建设,逐步构建档案资讯平台。强化档案网站的资讯服务功能,将档案数据库的原有信息进行严格地鉴定和筛选,有选择性地挂接到档案资讯平台上进行网上档案查询服务。

三、探索档案资源体系建设构架及政府主导和市场经营的双重推动

1.正式启动市档案新馆建设,突破影响湘潭档案事业发展的第一瓶颈。2012年市馆做好规划选址,建筑设计,招投标等所有前期工作,列入2012年市重点建设项目,拨付启动资金并开工建设。

2.加强档案资源的收集和管理,逐步构建档案资源管理体系。一是继续开展档案资源集约化管理。岳塘区全面完成档案资源集约化管理试点工作,对区域内机关、企事业单位所有门类、载体的档案资源实行集中统一管理,积极探索纸质档案移交、寄存、电子文件即时归档的集约化管理服务模式,总结并推广试点经验;二是加大特色档案的收集力度。实行主动收集、创造收集,创新载体,建立网络,多渠道、全方位地收集、征集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档案资料,诸如姓氏宗谱、红色档案、人物档案、荣誉档案等特有文化资源,构建系统完善的文化资源中心。

3.深化推进一批试点运行单位建设,逐步构建档案质量标准体系。一是试行档案质量评级。出台《湘潭市档案质量评级办法》,强化各项档案管理措施,细化质量标准,增强质量意识,年内选择2-3家单位试行质量评级工作。二是启动民企标准化档案室建设。年内选择1-2家民营企业试点,开展企业档案标准化建设,并将该项工作纳入企业标准化建设的内容之中,促进企业自主创新和改革发展。

4.启动档案资讯产品生产与服务,逐步构建档案技术服务体系。市局成立档案数字化加工中心和声像档案技术中心,进一步深化档案技术服务,改善运行机制,以标准化、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的现代科技手段,为全社会提供档案资讯产品的生产与服务。2012年着重开展声像档 案资讯的专业服务。

四、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现档案系统转型发展

第10篇

凌志:由中低档提升到高档的典型范

20世纪90年代,丰田公司发现许多想买而且有能力购买高档车的消费者都觉得奔驰的价格过于昂贵,人们希望能以更合理的价格享受奔驰的质量。善于创造价值的丰田公司瞄准这一时机,立即着手开发能够满足这一愿望的汽车,这就是凌志。

凌志一改过去日本汽车经济实用的中低档形象,定位为豪华轿车。仅上市两年,其业绩就赶上已苦心经营数年的宝马,一举成为当之无愧的日本汽车第一品牌,给世界豪华轿车市场带来强烈的震撼。

丰田公司的石田退三先生曾说:“汽车的生命在于各种机能和耐久力,而且必须物美价廉。汽车制造商的最终和最高目标就是:产品要更好,价格更要便宜。”

凌志是丰田汽车的佼佼者。它线条流畅、造型完美、内饰豪华,乘坐舒适而且平稳性极佳。曾经有这样的对比试验:分别放一杯水在凌志和奔驰的发动机盖上,汽车发动时奔驰车上的水晃动不已,而凌志车上的水却波澜不惊,充分显示出凌志车卓越的平稳性能。就品质而言,凌志车与它的对手奔驰、宝马相比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的。从凌志车要求同一辆车上的所有皮革都来自同一张牛皮的做法可以看到,凌志将“物美”做到了极至。

价格方面,凌志又将“价廉”做到了惊人地步:凌志的两种型号定价分别在36000美元和21000美元左右,而同一定位的奔驰和宝马售价达8万美元,相差两三倍。凌志以“较低的价格,较高的价值”对奔驰、宝马形成了有力的挑战。“用36000美元就可以买到价值73000美元的汽车”。凌志做出如此煽情的广告承诺,且配有并排而放的凌志车和奔驰车的图片对比,可以想见其果敢的决心与相当的实力后盾。

凌志车卓越的性能价格比赢得了经销商和用户的心。在美国上市的第一年,就拥有90个经销商,售出16000辆;第二年更增加到75000辆。其用户坚信自己的选择是明智的,认为没必要为显示地位而做出无谓的大花费,他们非常乐意将凌志推荐给其他朋友。

日本精工:替代产品颠覆市场

日本精工社的前身是1881年服部金太朗在东京创办的一家钟表行,从事进口商的活动。1892年开始制造挂钟,3年后开始生产怀表。1913年,当美国的Waltham年产100万只手表,瑞士年产1500万只手表时,服部年产怀表仅6万只,手表则刚开始生产。真正以“精工(SEIKO)”命名是在1924年。“二战”后,新投产后的精工手表厂走上了以高科技为依托的跳跃式发展阶段。

1968年是世界手表制造业的历史转折点。此前,一直是瑞士手表垄断世界市场,其市场占有率为70%,每年创造着近20亿美元的价值。1968年,精工社意识到,在这瞬息万变的世界里,手表不只是用来看时间的工具,它还是一种以“表面”造型在不同场合引起兴趣的商品,依然只注重整只表设计的瑞士手表和挂钟已与时代要求相脱节。他们由此设计出能把注意力集中于“特殊的功能”的石英表。通过简化机件推出既准且廉、设计精美的手表,利用低价位独占了超级市场中低价位市场;后又将石英表设计成多样化、多功能的手表,采用多品牌策略迅速打入市场。其在全球销售的手表品种已多达2300多种。这一系列举措宣告了手表行业“瑞士时代”的终结。到1985年,精工社已一举跃为全球第一大手表制造商。

3M:全新创意

明尼苏达矿业制造公司(Minnesota Mining and Manufacturing)简称3M公司,其生产产品品种已达60000多种,包括沙纸、胶水、电脑磁盘、镜片,以及很著名的“报事贴”。3M公司每年开发投放市场的新产品达200多种,这家拥有130亿美元营业收入的公司最保守的目标是它的每个部门(总共40个部门)至少25%的年销售收入来源于过去5年投放的新产品。它确实成功了。

3M巨大的创新成就首先缘于它在全球拥有足以仰赖的庞大人力资源、先进的技术和研究中心。在过去5年中,3M一直坚持把盈利的7%,即40多亿美元用于新产品的研究与开发。公司在世界各地设有80多个研究开发中心,科研人员达7000多位。

其次,3M公司鼓励每个人——而不只是工程师,都成为“产品冠军”。公司制度条款中多达15%的条款是用来鼓励所有员工开启产品创新思想的。比如,员工可以花多达15%的时间完成个人感兴趣的项目。每个有前景的产品创意都移交给跨职能的工作小组。公司每年颁发一次旨在奖励产品开发的“金卡奖”(Gold Step Award)给产品跨职能开发小组。其标准是新产品在正式投放市场的3年内,必须在美国获得2百万或在全世界市场获得4百万美元的销售额。

3M公司不怕员工的新产品开发失败,鼓励从失败中吸取教训。他们有这样一句口号:“为了发现王子,你必须与无数个青蛙接吻”。

1995年10月,3M获得美国总统颁发的国家科技奖,这是美国对科技成果获得者的最高礼赞。 营销传播创新 万宝路-苹果1984- 温迪汉堡 -微软 - 阿迪达斯

万宝路:塑造鲜明个性的品牌形象

20世纪40年代的“万宝路”以女性为目标市场,但市场销售却很冷淡。抱着试一试的想法,公司委托广告李奥—贝纳广告公司为品牌作广告策划。“让我们忘掉那个脂粉香艳的女子香烟,重新塑造一个富有男子汉气概的举世闻名的万宝路香烟吧”,它的广告说。

菲利普公司在起用过马车夫、潜水员、农夫等广告形象后,最后将理想中的男子汉落定在美国牛仔这个形象上:他目光深邃、皮肤粗糙、浑身散发着粗犷豪气,人们在广告中总是见“他”袖管高高卷起,露出多毛的手臂,手指间是夹着一支冉冉冒烟的万宝路香烟,魅力非凡。

这个广告于1954年问世后,给万宝路带来巨大财富。仅1954年至1955年间,其销售量就提高了3倍,一跃成为全美第10大香烟品牌;1968年,其市场占有率上升到全美同行的第二位。

“他上马的姿势、骑马的神态、溜马的手式,这一切必须具有男子汉气魄”。这就是使菲利普·莫里斯公司一时名噪全球的广告有力武器——“绝不矫饰的男子汉气魄”。1955年至今的40多年里,公司经常到美国最偏僻的大牧场去物色土生土长的“真正的牛仔”。1987年,李奥—贝纳广告公司的一位创作师克罗木在西部的一个大牧场拍外景时,发现了“真正的牛仔”,克罗木说服他剃掉胡子并减了肥,这是后来“万宝路”广告中频频出现的牛仔形象。

菲利普公司投入千百亿美元的广告费,终于在人们心目中树立起“哪儿有男子汉,哪儿就有万宝路”的名牌形象,那粗犷豪放、自由自在、纵横驰骋、浑身是劲、四海为家、无拘无束的牛仔代表了在美国开拓事业中不屈不挠的男子汉精神,而这也作为“万宝路”的形象深入了人心。

“万宝路”前后两种定位及两种风格的广告所带来的戏剧性变化,将品牌定位和广告的魔力发挥到了极至。

广告“1984篇”:苹果电脑挑战IBM

1984年1月22日,一则划时代的广告在美国超级杯橄榄球赛电视转播中播放,将这一比赛变成了美国广告界的年度盛会,这就是苹果公司推出麦金塔(Macintosh)电脑的1984篇。(CHIAT/DAY广告公司创作)。该广告以乔治·欧威尔的经典小说《1984》为主题,将IBM比作残酷的“老大哥”,而片中的自由女英雄则是麦金塔的化身。

片中有这样的镜头:一群穿着灰色制服的光头部队顺次进入会堂,他们表情僵硬、动作一致,显得顺从、忠诚而毫无思想。在他们面前的屏幕上,“老大哥”正高谈阔论:“今天,我们在此庆祝‘净化资讯条例’实施周年纪念。我们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历史上第一个纯净的意识型态乐园……我们思想净化,比任何军队都更为有力……我们的敌人必将自我毁灭……我们必将胜利。”突然,一个年轻的女英雄闯过了警戒线,抛出大槌击碎了银幕,于是出现了这样一段文案:“1月24日,苹果电脑即将推出麦金塔”,画外音悠然道:“你将会了解,《1984》梦魇为何不会在1984年成真。”

苹果电脑这支电视广告引起了巨大反响,它囊括了各大广告奖项,成为20世纪80年代“最伟大的广告”。除了非凡的创意、恢宏的制作及媒体购买上的大手笔之外,“1984篇”的惊人之处还在于它所传达的信息——它暗示了蓝色巨人IBM就是人类身边的梦魇,正企图以那巨大的、压迫式的资讯专制势力奴役人类。而苹果公司推出的麦金塔,新颖、方便、亲切,它是自由的代表,是对抗资讯专制的武器,是独立思考的英雄的工具。

“1984”改变了广告的面貌,电脑科技则改变了世界,这就是划时代的广告与划时代的科技完美配合的结果。

温迪汉堡:牛肉在哪里?

温迪汉堡的广告是对准成年人的,以幽默风格为主,强调成年人可以在舒适的环境中享用自己的食品。在这里,“可以没有腌制食品,可以没有调味品,而且可以没有儿童”;在这里,温迪汉堡“热得流汁”,需要“很多餐巾”。“你不会让你的孩子吃这种面包,否则的话,回家后你将不得不为他们换洗衣服”。温迪好心地忠告你。

而温迪汉堡最出色的广告还是那则比较广告:“牛肉在哪里?”。1983年,温迪利用美国农业部的一项调查结果,以他们汉堡的牛肉馅比麦当劳的要多出零点几盎司为内容,辛辣讽刺“麦当劳叔叔”短斤少两。广告中,著名影星克拉拉扮演的那位认真好斗、喜爱挑剔的老太太撕开面前硕大的汉堡包,发现里面的牛肉馅竟只有指甲片大小,不由得恼羞成怒,对着镜头大嚷:“牛肉在哪里?!”这支广告片引起了消费者强烈的反应,不仅大幅度提高了温迪汉堡的知名度与美誉度,还为他们捧回了Clio广告大奖。

第二年,温迪与克拉拉再度合作,巧妙引用了上次的主题进行再创作。这一次,丢失了入境卡的老太太无法证明自己的身份,在验关人员百般盘问之下,急得只好以那句人们耳熟能详的大叫“牛肉在哪里?”来证明她是美国人——而且还是大明星。这一声果然管用,验关人员忍俊不禁,老太太被破例允许入关。这支广告再获大奖。它在人捧腹之余,又不由得回想起“麦当劳叔叔”的短斤少两和温迪汉堡那零点几盎司的温情,真是又一个绝妙的广告创意。

微软:创造整合营销传播奇观

1995年8月24日,微软的“视窗95”横空出世,以20多种语言在全球同时推出。微软公司以2亿美元的巨额投入支持其在全球的营销活动,电视、广播、互联网、MTV、CD、录影带、印刷品、促销活动、公关活动等各种传播工具无所不用,如急管繁弦般的营销大协奏充斥在每一个能接触到目标对象的空间。在北美,“‘视窗95”创下上市4天就售出100万套的奇迹,且有消费者连夜排队抢购的奇观。

营销传播的大手笔,历来都建立在对消费者心理和行为方式的深刻把握基础之上。整合营销传播更是强调“由外而内”的思维方式,要求在对消费者有充分了解的同时又深具创意,并在每一个消费者接触点上有力地把创意付诸行动。

微软的“视窗95”原名“芝加哥94”,改名后一扫地方色彩,且可寓意成为全球流行的新潮。在传播上,微软投“新新人类”之所好,以新奇、轻松、活泼、流行为全球传播的基调,并富有大众化、普及化、一般化特征。如在美国,买下一般综合性媒体连做7天广告;在法国,将“视窗95”标志绘上“国车”雪铁龙的车窗,象征速度;在英国,于上市当天买下《泰晤士报》两倍的发行量免费赠送给读者,开百年之先例;在中国台湾,“视窗95”摆进了7-eleven方便店的1100多家连锁店,著名歌星童安格的《看未来有什么不一样》被买断作为“视窗95”广告宣传歌。

就是这些富于震撼力而又贴近消费者的传播活动,消除了人们对高科技软件产品原有的畏惧感,使之象感性消费品般贴近大众的生活。“视窗95”不是最好的软件,但微软公司把握了消费者(尤其是“新新人类”)的心理追求,,用整合营销传播的气势、出神入化的沟通艺术创造了一个商业奇迹。

阿迪达斯:体育营销的先锋

现代营销要求公司必须与它们的顾客进行沟通。对于大多数公司来说,关键在于怎样沟通。阿迪达斯之所以成为世界知名的运动鞋品牌,就在于其始终如一地以体育为媒介有效地与消费者进行沟通。

德国的阿迪达斯(Adidas)公司始建于1949年,自第一批样鞋在1952年赫尔辛基奥运会上亮相伊始,就一直坚持把国际体育竞赛当作检验产品的基地。公司与专业运动员签订使用合同,他们反馈的信息对公司改变和改进鞋的设计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这正是阿迪达斯的生命力所在。阿迪达斯被誉为体育用品市场的“长青树”,并以年销售额20亿马克的业绩领先于同行。其体育营销策略对整个制鞋业产生了具有指导意义的影响。

1895年创立于英格兰的锐步(Rebox)公司的前身是J·W·福斯特父子公司,当时生产定做田径鞋,并以邮寄方式在全球范围内销售。1958年更名为锐步。1984年,保罗.费尔曼买下了母公司。1982年到1987年间,锐步公司净销售额从350万美元增长到14亿美元,净收入从20万美元增加到1.65亿美元。1983年到1987年期间,按销售额增长率、收入增长以及资产收益率计算,锐步公司在美国主要公司中名列第一。1988年,锐步公司以600万美元买下了NBC1988年夏季奥运会新闻报导中的电视广告时间。尽管锐步鞋不是“1988年夏季奥运会指定产品”,但是锐步这次的媒体购买创下了运动鞋行业一次性广告费用支付最高的历史水平,并且买断了NBC在夏季奥运会期间的运动鞋广告,从而保证了锐步品牌的市场地位。 服务创新 IBM –GE - HP 电子商务

IBM :制造业率先引入服务营销

服务业需要服务,似乎是天经地义。但制造业需要服务吗?或者说,服务对制造业重要吗?服务在今天和以后处于什么样的地位?

1992年前后,IBM陷落谷底。总裁郭纳士调整策略,其服务至上的理念使这个“蓝色巨人”起死回生。郭纳士预言,IBM将来的 70%利润来自服务而非产品。IBM为制造业公司的服务导向起到了示范作用。

60年前, IBM生产商用打字机;30年前, IBM独霸大型计算机市场; 18年前, IBM PC 是个人电脑的标淮。而在20世纪90年代末,与IT行业中微软、康珀、Intel相比, IBM的突出特色是服务。IBM全球营业额中,30%(即260亿)来自服务。其中服务占总收入比例:在香港是51%;在台湾是42%;在内地是15%。

基于服务的理念,IBM首先提出了电子商务(E-Business)的创新概念。

美国《财富》杂志称, IBM从昔日大机时代恐龙蜕变为“电子商务新动物”, 即IBM变成了IBS(Service Software Solutions)--服务、软件、解决问题。

GE:全球第一的思维

通用电气(GE)这间全球第一、市场价值超过3000亿美元的公司是传统的老牌制造商,它能够保持全世界领先地位和竞争优势的秘诀之一是服务创新。

通用电气从战略上不断致力于提升服务在创造利润中的比重。1980年,GE营业额中的15% 是服务,85%是产品;90年代,GE近一半利润来自服务;2000年,GE 75%的利润来自服务。

电子商务:核心是服务而不是技术

第11篇

[关键词]创新驱动;产业转型;工业绿色化

[中图分类号]F4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36X(2014)01-0097-04

过去30余年,中国经济飞速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工业是我国增长最快、改革力度最大、对外开放程度最高的行业。作为国民经济主体的工业年均增长速度达到了11.58%,GDP份额从1952年的17.6%稳步提升到近年的45%左右。不少工业产品的产量已居世界第一,有的甚至已占世界总量的30%~40%,中国已整体迈入工业化中期阶段。尽管中国已成为全球制造业大国和世界工厂,但中国工业能耗占全国的比重超过70%,相对于国际先进水平,中国重点工业产品的单位能耗差距较大。中国工业的高增长、高能耗、高排放的发展方式,也使资源环境问题日趋严峻,工业领域的资源过度消耗、结构失衡、环境恶化、生态破坏等问题十分突出。2012年,国务院批复的《工业转型升级“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促进工业绿色低碳发展是中国工业转型升级的重点任务之一。

节能减排的重点在工业,难点也在工业,推进工业绿色低碳发展是实现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大举措。中国以往单纯靠规模扩张推动经济发展的模式的缺陷越来越明显,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改变原有的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依靠创新,走“低投入、高产出、低消耗、高效率、可循环、少排放”的绿色工业化道路。以创新驱动转变中国工业发展方式,促进工业绿色转型,不仅对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影响,而且对维护全球生态安全也具有重要意义。

一、中国工业绿色化发展的紧迫性

(一)工业能耗居高不下

目前,中国资金密集型的石化、钢铁、水泥等高耗能行业在工业中所占的比重仍居高不下。2005—2007年,中国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这六大能耗最高的工业行业在工业总产值中所占的比重分别达到33.68%、33.86%、34.16%,2008年该比重有所降低,为34.12%。2005—2007年,美国这六大行业占工业总产值的份额分别为6.83%、7.09%、7.02%,2008年略有上升,为7.45%。中国重工业占工业产值比重从2000年的60.2%提高到2009年的70.5%,超过日本、德国、美国等国家在工业化过程中曾达到的峰值。2009年,中国工业能耗占全国一次能源消费的71.3%,其中高耗能行业占工业能耗的80%左右。高耗能的一般加工工业生产能力过剩,工艺、技术和设备落后状况较为严重,增加了能源消耗。来自工信部的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全国能源消费量高达34.8亿吨标准煤,同比增长7.1%,占世界总能耗的20.3%。而且“十二五”期间工业发展任务仍很艰巨,资源需求还将不断增加,产业结构偏重趋势还在延续,工业发展的资源、能源强度仍处于高位。

(二)工业资源利用效率较低

虽然中国近年来的工业能源利用效率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明显的差距。以美国为例,2005年美国工业能耗强度为5.96吨标准煤/万美元,2009年下降为5.12吨标准煤/万美元。中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能耗强度,2005年是2.58标准煤/万元,2009年是2.05标准煤/万美元。若按2009年美元对人民币平均汇率计算,美国工业能耗强度约为中国的37%。此外,中国单位GDP能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2倍,是发达国家的3~4倍。中国消耗了世界45%的钢、46%的煤炭、50%的水泥、11%的石油,却只创造了世界9.5%的GDP,由此足见中国工业资源利用效率仍较低。

(三)工业导致的环境污染日趋严重

近年来,“血铅”、铬渣等污染事件频发,仅2012年全国就发生10余起水污染事件。近期,雾霾天气侵袭中国东中部大片地区,尤其是京津地区等城市群,大气污染形势十分严峻。这都表明中国工业发展在常规污染问题尚未完全解决的同时又面临非常规污染、重金属污染,环境风险进一步增大。据不完全统计,中国被酸雨污染的国土面积达到近三成,大量燃煤造成煤烟型污染、二氧化碳浓度平均值达不到国家二级标准的城市将近1/3,许多城市的人口呼吸着严重污染的空气。联合国开发署2002年报告称,中国每年空气污染导致1500万人患支气管病,2.3万人患呼吸道疾病,1.3万人死于心脏病。《2008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显示,由于城市工业污染,中国地表水污染依然严重。长江、黄河、珠江、松花江、淮河、海河和辽河等七大水系总体水质与2007年持平。200条河流409个断面中,一类至三类、四类至五类和劣五类水质的断面比例分别为55.0%、24.2%和20.8%。珠江、长江总体水质良好,松花江为轻度污染,黄河、淮河、辽河为中度污染,海河为重度污染。在监测营养状态的26个湖泊及水库中,呈富营养状态的占46.2%。在开展区域环境噪声监测的176个城市中,55.6%的城市处于中度或较重污染水平。显然,环境污染已严重影响到民众的健康和安全。

(四)国际经济发展新趋势的客观要求

从国际视角来看,推进节能减排、促进绿色发展是提升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新趋势。近年来,西方发达国家纷纷提出“低碳经济”、“绿色发展”理念,以能耗、环保及低碳等标准为技术壁垒的贸易保护主义不断加强,中国工业品出口面临的压力不断增大。而中国制造业总体上处于价值链中低端,长期依赖低成本比较优势,资源能源消耗占成本比重过大,环境成本内部化相对不足。在国内主要原材料价格逐渐与国际市场接轨、劳动力成本逐步上升的情况下,中国传统比较优势正趋于减弱,迫切需要提高资源使用效率、降低消耗、提高产品竞争力。因此,适应国际产业和贸易发展的新趋势,提高工业竞争力,对工业节能减排、食业绿色低碳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创新驱动的内涵

创新驱动这一概念最早是由美同著名经济学家迈克尔·波特提出的,他把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经历分成生产要素驱动、投资驱动、创新驱动和财富驱动四个阶段。创新驱动是指企业具有创造力和持续创新的原动力,从而形成强大的产业竞争力,驱使和推动经济发展。而世界上真正第一个阐述“创新”并以“创新”作为核心概念和立论基础来构建经济理论体系的人,是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熊彼特指出,推动经济发展的力量,有内部和外部两种:外部力量是指自然条件、社会环境、外来资本、工商业政策以及战争等突发事件,但这些并非主要力量;内部力量是指社会的时尚、人民的爱好、生产要素数量或质量的变化等,尤其是生产技术的革新和生产方法的变革,才是主要的推动力。中同学者洪银兴认为,创新驱动就是利用知识、技术、企业组织制度和商业模式等创新要素对现有的资本、劳动力、物质资源等有形要素进行重新组合,以创新的知识和技术改造物质资本、提高劳动者素质和科学管理水平;各种物质要素经过新知识、新发明的介入和组合提高了创新能力,形成内生性增长;创新驱动可以在减少物质资源投入的基础上实现经济增长。笔者认同洪银兴的观点。可见,任何企业、行业、产业都可以以创新为驱动形成竞争力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创新驱动对中国工业绿色化发展的促进作用

(一)创新驱动有利于提高中国绿色工业技术水平

创新带来的工业技术进步将提升中国绿色工业技术自给率,降低对外技术依存度。只有通过自主创新掌握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绿色工业技术,才能不断提升中国绿色工业的劳动生产率和核心技术自给率,降低生产成本,扩大绿色工业效益,破除国外技术垄断对中国绿色工业发展的限制,提高工业绿色发展水平。

(二)创新驱动有利于促进中国绿色工业组织结构更合理

工业企业如同整个经济的细胞,企业这个细胞状态的好坏决定了经济能否良好运行,企业产品结构的改善、能耗的降低、成本的减少、技术水平的提高有利于促进整个社会工业结构优化升级。创新打造更好的绿色工业企业专有技术为之发展的技术平台,有利于优化社会资源重新配置,加强环境保护。科技创新有利于引导和驱动工业结构进行重构,促进工业结构更加合理。通过科技创新,有利于建立更加合理的工业组织结构,促进节能型工业结构建设。

(三)创新驱动有利于加速中国工业循环经济发展

技术创新可以极大地减少污染排放,它通过减少产品的物质使用量,继而减少污染物的排放,节约物质资源。通过创新应用具有生态效益的绿色高新工艺技术,从经济活动的源头解决污染排放问题,可以提高资源利用率,并在产品生命周期的各个环节最大限度地降低污染物的排放,减少人类生产生活对自然环境所带来的消极影响。此外,在创新驱动下研制绿色产品,既注重资源的再生能力,又考虑了尽可能使用可再生资源,使资源在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中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将资源消耗量降低到最小。通过对产品在失去其原有功能后进行回收、再利用和再制造,促进了资源的循环利用。

(四)创新驱动有利于推进中国工业可持续发展

资源的有限性与人类经济行为的不合理是导致中国工业不可持续发展的两个根本原因,但创新可以缓解资源的稀缺程度。首先,科技创新既可以深入挖掘利用自然物的潜在价值,又可以扩大自然物的利用范同,扩展了人类生产可能性边界,如通过对农产品进行深加工,可以使农业品的效益实现最大化。其次,创新可以提高资本与劳动的利用效率,这既保护了资源与环境,也促进了工业的可持续发展。比较典型的案例是高炉熔渣直接生产矿棉技术,既降低了矿棉墙体保温材料生产成本,又实现了无废气和烟尘排放,大大降低社会的能源消耗。

四、基于创新驱动的中国工业绿色化发展重点

(一)以创新驱动传统产业的改造和升级

资源的高消耗、粗放型的传统产业生产方式,导致日益严重的资源和环境约束已对传统产业的发展形成了极大的限制,要实现其持续、健康发展,必须通过创新驱动,利用高新技术促使传统产业改造和升级。提高传统产业的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应通过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污染排放来实现。通过实施工业内涵深化技改提升工程,推动信息技术在企业研发、设计、生产和营销等环节的应用,支持企业设备更新、工艺优化、产品升级和品牌提升,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大力实施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精深加工项目,尤其是要运用信息化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当前,信息化已在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时催生出许多高新技术产品和新兴工业。例如,利用信息技术改造、优化生产过程各生产工艺,实现生产过程自动化。重点在钢铁、机械、化工、纺织、冶金等传统行业推广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制造、计算机辅助工艺计划、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和集散控制系统,提高产品附加值,促进传统产业升级和技术创新。利用互联网络,开展电子商务,实现企业营销网络化,减少资源实物在流通环节上的浪费和污染物的排放。采用信息技术管理企业,最大限度地发挥信息技术对先行管理体制所提供的各种潜力,使企业在决策、监控等环节走向现代化、科学化和信息化,让管理者及时做出科学决策,间接减少资源浪费,从而促进企业不断向前发展,推动传统产业及其产品向价值链高端转化,向绿色发展转化。

(二)以创新驱动高新技术产业的培育和发展

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对调整产业结构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同时又可以引领经济社会的绿色发展。培育高新技术产业是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知识技术密集、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是高新技术产业的特点。培育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重点在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应通过自主创新,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依靠科技创新驱动促进经济快速发展。当前,物质科学、生命科学、空间科学、地球科学、纳米科技等领域是未来科技竞争的制高点,新能源、节能环保技术、新材料、生物医药、生物育种、新能源汽车是工业生产性领域的核心技术,应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抢占未来科技竞争的制高点,通过掌握和运用好这些核心技术来提升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促进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健康发展。

(三)以创新驱动绿色产业的培育和发展

环保型产业、清洁型产业、低碳型产业等绿色产业属于低排放、低污染、低能耗产业,若要实现工业绿色化,发展绿色产业是必然选择。加快发展绿色产业是工业节能减排的重要内容,是推进产业优化升级的有力支撑,应把节能减排约束性指标转化成对绿色产业的市场要求,依托国家节能减排重点工程,大力推进节能环保低碳技术、装备、系统、产品的开发。绿色产业以清洁生产为主,是兼顾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双赢措施,就当下中国工业发展现状而言,推进绿色产业发展需要着力在清洁生产审核、清洁生产技术水平、有毒有害原料(产品)替代、清洁生产示范企业和园区、产品生态设计、回收处理技术、绿色再制造技术以及降低再利用成本的技术等方面加大研发力度,实现技术突破。

五、基于创新驱动的中国工业绿色化发展举措

(一)强化制度激励

通过制度激励使创新成为中国工业绿色化的主要驱动力。一是建立绿色考评体系。突出科技创新在整个考评体系所占的指标权重,将节能减排、环境保护等设置为约束性指标,以绿色考评激励发展观念及方式从资源依赖型向创新驱动型转变。转变唯“GDP”观念,探索建立适合促进经济绿色化的干部政绩考核体系,量化评估生态系统价值和绿色发展,用GEP(生态系统生产总值)取代GDP进行考核。通过绿色指标的设置,使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明确工业绿色化的方向,找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突破口。二是创新工业能耗奖励政策,加强对制造企业的跟踪监测服务。可根据企业季度工业产值同比增长15%~30%、30%及以上分档,分别按季度同比新增能耗给予不同级别的资金奖励或税收减免。三是制定适宜的环境规制强度,以环境规制促进工业企业技术、管理等方面的创新。制定环境规制强度的过程中,既要注意不同产业的特性,又要注意同一产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实现环境政策从“控制型”转变为“激励型”,从而提高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二)推进科技创新

一是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加大节能减排、清洁生产等方面的技术资金投入,设立研发、应用方面的专项基金。各级政府以财政支持企业降低绿色技术使用成本或提高企业使用绿色工艺的预期收益。建立科技金融合作机制,鼓励各类金融机构和民间资金支持绿色技术的开发及应用,对绿色技术项目给予信贷支持。加大科技创新财政投入,提高对科技创新优秀人才和优秀成果的奖励力度,改善科学研究条件,对高层次人才给予较充裕的科研经费支持。二是加大科技研发力度。产学研结合联动开展推动工业绿色化的相关研究,在研究过程中,产业、学校、科研机构相互配合,增强工业绿色化的创新能力,为绿色发展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重点研究新能源与清洁生产及废气物再利用等关键技术的开发应用、工业绿色化装备与环境变化应对技术研究等项目。三是加大科技成果转化力度。大力推动绿色技术的示范推广,设立工业绿色化示范区,在资源、能源、环境、先进制造等各领域开展绿色科技示范,通过示范效应将更多的科技研发成果转化到实际生产过程中。

(三)加强人才培养

开展绿色科技的人才培养和基地建设。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营造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良好环境。依托高新技术研究基地、特色重点学科、重大研究项目,培养更多拔尖人才和各学科专业技术人才。通过实施项目倾斜政策,扶持和培养理论功底扎实、勇于开拓创新的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和科研骨干,形成可持续发展的人才梯队。以实用性人才为培养目标,加快各类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实施工业绿色化高层次高技能急需紧缺人才“绿色通道”。围绕绿色发展相关技术研发和示范推广,加强人才集聚载体建设,部署一批技术创新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科技园区,根据工业绿色化的需求,在新能源、新工艺、新材料等领域,培育一批绿色化生产技术创新人才和创新团队,为工业绿色化的科技发展奠定基础。

第12篇

"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创新驱动、科学发展"资料

按照省委八届五次全会精神,省委、市委关于开展“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创新驱动、科学发展”大讨论活动的通知精神, 5月15日,XXX广播电视台召开了全体党员干部参加的“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创新驱动、科学发展”大讨论活动动员大会。

XXX就全台如何开展“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创新驱动、科学发展”大讨论活动和宣传报道好全市开展大讨论活动情况进行了周密安排并提出具体要求。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事关广电事业大发展、快发展大局,是加强干部队伍作风建设的重要举措。通过这次解放思想大讨论,真正使全台上下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十和省委八届五次全会,省委、市委关于开展“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创新驱动、科学发展”大讨论活动的通知精神上来;统一到创新驱动、科学发展上来;统一到加快发展,实现广电大发展、快发展的目标上来;统一到正视差距、居安思危、攻坚克难、知难而进,解决实际问题上来;统一到开拓创新、艰苦奋斗、拼搏赶超的精神状态上来。真正形成鼓励全台干部职工想干事、能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良好氛围。要做到学习内容要突出、调查研究要深入、查摆整改问题要准确、推动工作要创新、活动要取得实效。要以思想上有新提高、作风上有新转变、工作上有新起色为标准,搞好大讨论活动的检查验收。要把解放思想的成效体现在解决事业发展中面临的实际问题上,落实到加快广电事业的大发展、快发展上来。全台各单位、部门要加强领导,落实责任,领导带头,率先垂范,营造氛围,形成声势,统筹兼顾,协调推进,切实加强对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的组织领导。

全体干部职工要积极参与到“大讨论”活动中来,深刻领会会议精神,学习先进经验,提升思想境界,坚持高标定位,明确奋斗目标,把解放思想的实际效果体现在良好的工作状态、工作作风和工作落实上,确保全年档案工作目标顺利完成。并就开展好这次活动,提出四点意见:一是把握主题,领会实质。二是精心组织,周密安排。三是紧扣重点,推动工作。四是强化监督,转变作风。全体干部职工要把大讨论活动作为当前推动工作、谋求发展的一个总抓手,深刻把握“大讨论”要解决的问题,打破思维定势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破除思想障碍和体制障碍,树立创新驱动、科学发展、超前主动、可持续发展和增强开放五种意识,谋求档案工作的新发展。大讨论活动要把解放思想、提升境界做为主要方向,敢于高标定位,勇于争先进位;把转变作风、狠抓落实做为基本要求,提升作风效能、优化发展环境,在全局大力弘扬敢为人先、勇于担当的强势心态,营造提高标杆、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

要深刻理解“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创新驱动、科学发展”的内涵。在解放思想上下功夫,在改革开放上做文章,并将档案工作最终落实到实现科学发展的目标上。要充分认识开展大讨论活动的重要意义,充分认清档案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和新变化,切实转变传统思想、落后观念对档案事业发展的制约,把机关党员干部的思想高度集中到科学发展的目标和成果上来,使档案系统党员干部在全市的“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创新驱动、科学发展”学习热潮中始终走在前列。在组织学习讨论活动中要做到“三个快字”:一要快传达学习;二要快安排部署;三要快组织推进。

一是突出“高”字当参谋。高站位谋事,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及财政中心工作,站在全局的高度思考问题,站在领导的角度谋划工作,增强系统性和预见性,重点提升综合文稿、专题调研、公文制发和信息上报水平。

二是突出“快”字抓落实。强化效率意识,增强时效观念,紧跟领导决策,抓好督查落实,对重点工作、重要事项即时分解督办,第一时间报告情况,服务领导决策。

三是突出“勤”字搞服务。人人回顾找差距,深入分析,综合思考,不断提高服务水平。高标定位,主动学习先进经验,提高自身素质和服务水平。

四是突出“严”字强管理。在资金分配和项目审批上,就是要充分论证、实事求是,坚决杜绝人情干扰,切实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可行性,在收入征管上,就是要处理好依法征管与完成任务的关系,切实做到有一是一、有二是二,不能为了完成任务而完成任务,自觉打造公平公正的财税收入环境。

五是突出“和”字树形象。发扬团结协作的优良传统,紧紧围绕整体部署开展工作,进一步提高班子成员间、股室之间和工作人员间的协作水平。讲政治、顾大局,相互理解、相互关心、相互支持、相互帮助,自觉维护全局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