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空气污染报告

空气污染报告

时间:2023-05-31 09:21:2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空气污染报告,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空气污染报告

第1篇

1、近年来,空气污染非常严重,空气污染就是其中之一。汽车、飞机、轮船排放的废气,工厂排放的烟尘废气都会造成严重的空气污染。

二、研究目的

因为空气污染越来越严重,所以我想知道空气污染的严重程度。

三、研究内容

工厂排放的烟尘废气,汽车、飞机、轮船排放的废气,居民炉灶排放的烟尘废气,含有很多有害物质,是空气的主要污染源空气污染对人的危害很大。烟尘、废气中的有害物质能刺激人的眼睛,使眼睛发炎、疼痛;这些有害物质还能刺激人的气管、肺,使人咳嗽、气喘,甚至得肺癌。空气污染对农作物、树木的危害也很大。例如废气中的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能使农作物、树的叶子变黄、枯萎、脱落。二氧化硫与云中的雨滴化合会形成酸雨,使大片农作物、森林死亡。清洁的空气是人类生存的重要条件。

近日,美国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在检测了各种空气污染物之后,发现直径小于10微米的细微颗粒物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及死亡的增加关系密切。具体地说,就是这些细微颗粒物与冠心病、心肌梗死、高血压和中风(卒中)的发生及死亡的增加密切相关。

空气污染与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是众所周知的事实。那么,空气污染为什么会导致心脑血管疾病呢?

空气污染越重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越大。

德国的研究人员调查了两个德国城市的3399位居民。结果发现:居住在交通要道150米之内的居民与远离交通要道的居民相比,冠心病的发生率增加了1.85倍。 美国曾对卡车运输、纺织从业人员进行调查。结果发现:空气中直径小于10微米的细微颗粒物浓度每增加10微克/立方米,发生心肌梗死和心力衰竭的风险增加1.4倍,死亡率增加1倍以上。

英国爱丁堡大学的一项针对暴露于废气环境中的男性工人的实验发现:空气污染可明显加重心肌缺血,如原有心脏病,则会引起更为严重的后果。

烟草燃烧时释放的烟雾中含有多种细微颗粒物,包含一氧化碳和尼古丁等生物碱,以及胺类、酚类、烷类、醛类和重金属元素等。其中与冠心病和高血压有关的化学物质达十余种。研究表明:长期吸烟可使高血压的发生率显著增加,脑出血的发生率增加28倍,脑梗死的发生率增加2.5倍,中风的死亡率增加2-6倍。值得一提的是,被动吸烟者所吸入的冷烟雾中的细微颗粒物对健康的危害更大。

四、研究结果

调查后,我发现空气污染可能导致心脑血管病,这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会导致许多人因此而断送了自己的性命。

五、建议

(1)应用环保产品,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

(2)改进工业生产的流程,减少细微颗粒物的排放。

(3)尽量不用煤炭、木材或植物燃烧的方法烹调或取暖。

(4)居民住宅尽量远离交通要道。

(5)严格执行公共场所禁烟的规定,消除被动吸烟的来源。

第2篇

雾霾能破坏人体新陈代谢

人们通常认为,造成肥胖的原因是饮食不健康和缺乏锻炼,然而研究表明,环境问题也是导致肥胖的元凶之一。科学家发现,雾霾不仅对我们的肺部造成伤害,还能破坏人体的新陈代谢,从而导致肥胖。科学家将怀孕老鼠分为两组进行实验,其中实验组老鼠吸入来自北京的雾霾空气,对照组老鼠吸入过滤了污染物质的干净空气,两组老鼠的饮食完全一样。19天之后,实验组老鼠的肝和肺比对照组老鼠的更重,并且出现了明显的炎症。实验组老鼠体内的胆固醇含量比对照组老鼠的高97%,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也高出50%。

空气污染让人暴躁

如果你在大气污染严重的日子里频繁遭遇肢体接触性的暴力行为,不应该感觉奇怪。不久前发表在美国国家经济研究局(NBER)上的一份论文指出,大气污染与暴力犯罪行为存在密切的正向联系。这项研究围绕芝加哥几条重要州际公路附近展开。芝加哥是美国污染最严重的城市之一,而汽车尾气排放是首要的污染物。首先,他们从芝加哥警署获得了2001年到2012年超过200万条犯罪记录。这些数据包括犯罪行为发生的日期、地点等。然后,他们收集了这期间的气象数据,包括风向、风力等,通过风向的变化判断附近的哪些社区在什么时候遭受了最大的污染。

通过将这些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研究人员发现,对于某个社区来说,跟处于上风口时(意味着来自公路上的污染较低)相比,其处于州际公路的下风口时(意味着其遭受了更严重的污染),犯罪率增加了2.2%。不过研究人员指出,这种关联只适用于暴力犯罪,比如自杀、枪击案、殴打等,污染情况对财产犯罪率的变化没有影响。

2009年科学家曾以老鼠作为研究对象,观察它们被暴露在汽车尾气下的反应。结果发现,无论是无铅汽油还是有铅汽油排放的尾气,都增加了老鼠的侵略,比如“摆出好战姿势的时间更长、实施了更多攻击”等。不仅如此,吸入过多汽车尾气还致使老鼠大脑的神经传递物质出现了剧烈波动。

空气污染可引发或加剧老年痴呆症

美国学者对全美境内19000名年龄在70~81岁的老年女性进行调查,根据她们居住地点的空气污染情况进行分类,结果发现,长时间居住在空气污染严重地区的那些老年女性认知能力下降程度显著高于污染水平较低地区。

另一项针对汽车尾气(PM2.5的一个重要来源)、以680名老年男性为对象的研究同样发现,长时间暴露在汽车尾气环境的老年男性要比较少暴露在汽车尾气环境的老年男性认知能力下降得更剧烈――相当于衰老两年时间。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空气污染可能对老年痴呆症有重要影响,因为在老年痴呆症出现前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患者会表现出认知能力降低的症状。如果空气污染被证实能够导致认知能力下降、引发老年痴呆症,这将为干预老年痴呆症指明新的方向。

空气污染影响儿童智力发育

除了对老年人有影响,研究发现空气污染同样也对儿童的认知能力有影响。有研究跟踪了200名从出生到10岁的儿童,发现汽车尾气会降低儿童在记忆力、语言和非语言智力测试上的得分。美国最近的一项研究甚至发现,在怀孕期间,母亲暴露在高水平的多环芳烃污染之中,孩子会表现出更多的焦虑和抑郁症状。多环芳烃是最普遍的空气污染源,来源于石油燃料的燃烧。

第3篇

我的一位美国朋友,今年48岁。他多年来一直居住在美国第二大城市洛杉矶。这位朋友平时很健康,没有高血压,没有高血脂,不超重,不吸烟,非常注意饮食健康。

但是,几个月前,他突然感到胸闷、憋气和胸部疼痛。到医院急诊室一查,早期心肌梗塞。经过及时抢救,总算脱离了危险。

他问医生,自己一直远远躲着冠心病的那些危险因素,为什么还是得了这个病呢?医生的回答让他大吃一惊:很可能和他吸入过多的污染空气有关。

交通要道是个危险的邻居

在我们的印象中,吸入污染的空气,会引起呼吸系统感染、过敏性疾病甚至癌症。但是,好像没有听说过会引起心脑血管疾病。问问身边的亲戚朋友,他们可能会说:“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啊?吃饭、运动上多注意点儿吧,还要注意血压血脂!”但是,对于居住环境中的空气污染这个“隐形杀手”,大多数人没有任何概念。

2005年,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医学专家们分析了洛杉矶地区一段时期内心肌梗塞和脑中风病人的数据。他们注意到一个特别的现象,就是很多病人的家庭住址都靠近交通繁忙的地段。而且,这些病人的发病时间和当地政府公布的空气污染加重的日期一致。

专家决定追查下去,为800位洛杉矶市民做了心脏冠状动脉血管检查。结果发现,居住在距离交通要道100米以内的居民的冠状动脉厚度,是住所远离交通要道的居民的冠状动脉厚度的2倍!所以,住在交通繁忙地段的居民患冠心病的危险会明显增高。

我这位朋友恰恰就住在车流密集的公路旁,而且一住就是20年。很可能就是每天吸入汽车尾气闹出了他的冠心病。

接下来,我们就来看看,被污染的空气中究竟隐藏了哪些伤害您心脑血管系统的“隐形杀手”。

室外空气污染

室外空气污染主要是指户外空气中的四种污染源达到或超过影响人类健康的限度。它们是: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氮、二氧化硫和臭氧。

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氮、二氧化硫主要是由人类本身活动直接产生的,比如汽车尾气、工业废气排放和生活中烧煤烧油取暖的废气。臭氧是在大气中经过化学反应自然生成的,属于二次污染物。

臭氧是一种微蓝色,带有异味的气体。空气中的臭氧可以分为大气臭氧层和地表臭氧。空气污染问题里提到臭氧,主要指地表臭氧。不是保护我们免受紫外线辐射的大气臭氧层。

大气臭氧层存在于距离地球表面30公里左右的高空,对地球生物有保护作用。

地表臭氧,主要存在于时常笼罩在我们城市低空经久不散的烟雾中。在冬天尤其常见。由于这种烟雾是二氧化氮、二氧化硫等氮氧化和物和可挥发有机物,在阳光中紫外线的作用下,经过光化学反应形成的,因此被称为光化学烟雾。

空气可吸入颗粒物(简称PM)是引起人心脑血管疾病的一大危险因素。目前世界普遍认为,根据可吸入颗粒物的大小,可以将其分为粗颗粒物和细颗粒物两类。粗颗粒物的直径在2.5~10微米之间,简称PM10。细颗粒物的直径小于2.5微米,简称PM2.5。PM2.5约等于人的头发直径的1/30,可见有多么微细。

PM10主要来源于地表灰尘和沙尘,如建筑工地。PM2.5主要来源于机动车燃烧排出的尾气、工业废气和生活烟尘排放。

室内空气污染

室外空气污染如此严重!那我们干脆门窗紧闭,尽量宅在家里吧?但是,室内空气污染也不容忽视。如果您在日常生活中不注意避免,也会对健康造成危害。

目前,室内空气污染已经成为人类仅次于营养不良、性病和饮用不洁水源的第四大死亡诱因。

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在很多国家,室内PM2.5浓度可以高于室外的100倍。全球每年约有160万人死于室内空气污染相关疾病。平均每20秒就有1人死亡。其中多数与室内空气污染引起的呼吸系统、心脑血管疾病有关。

室内空气中的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氮和二氧化硫等污染物,主要来源于室内吸烟,厨房的油烟,没有燃烧完全的煤气、天然气,农村和部分城市烧煤和烧柴产生的烟雾。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室内空气污染引发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是室外空气污染的5倍。

人的一生中大约有90%的时间是在室内度过的。特别是女性,她们在绝大多数家庭都担当着厨房的主力军,平均每天在厨房工作的时间可以长达5个小时。所以,死于室内空气污染相关疾病的人群中,女性占了60%。

那么,空气中的污染物是如何引起人的心脑血管疾病的呢?我会在下期《和“闹心”的空气污染周旋》一文中详细介绍。

本文精要:

空气中的污染物可以引发心脑血管疾病。

室外空气污染物主要来源于地表沙尘、汽车尾气、工业废气和生活烟尘。

第4篇

我向中国的城市居民提一个简单的建议:出门请戴口罩。

这似乎是一个无关痛痒的建议。但是,如果城市居民普遍接受这一个建议,可以为国家或个人节省几百亿元的医疗经费,解救几万条生命。道理很简单,中国的空气污染严重。而一个小小的口罩,可以把百分之八九十的污染物排除在呼吸过程之外。

最近一份调查数据显示,我国每年因为空气和水的污染而造成的非正常死亡达75万人,其中除了6万人是水污染致死外,大部分都是空气污染致死。国际通行的衡量空气污染的标准,是测量每立方米空气中所含的悬浮微细粒子。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是20微克。中国只有1%的城市居民生活在40微克的标准以下!有58%的城市居民,生活在100微克标准以上的空气中,其中北京达到了150微克,广州情况相对好一些,也达到100微克。相比之下,纽约才二十几微克。

要知道,因空气污染而死亡的,仅是极端现象。但是,由空气污染引起的呼吸道疾病、心血管疾病、癌症等等,就司空见惯了。这些人要么丧失了工作能力,要么花大量的钱看病,无形中加重了老百姓的医疗负担,提高了经济发展的成本。另外,空气污染,已经使许多儿童血液的含铅量超出正常标准。已经有报道说,住在低楼层的孩子,血液中的含铅量明显比住高楼层的孩子高。血液含铅水平高,最直接的影响就是智商降低。对于我们这一以聪明自傲于世、高度重视教育的民族,是严重威胁。长此以往,还怎么发展知识经济?

当然,要治理这些发展中的问题,需要政府有效的行动,需要全社会的动员。我们也并非没有好消息。一些城市的空气质量最近两年停止恶化,甚至有了好转。但是,这么恶劣的空气,不是一两天就能清理的。公民自己必须采取积极行动保护自己,不要成为经济发展的代价。戴口罩是一个最便宜方便的手段。2000年我在日本时,面对空气污染和感冒流行,许多专家上电视给公众建议:出门戴口罩。一层口罩,据说能排除呼吸中90%的悬浮物和病菌。

让我惊讶的还不是中国空气质量之差,而是人们对这种威胁自己健康甚至生命的因素的冷漠。第一个问题是公民的信息不足。世界许多大城市都有空气污染问题,解决起来很困难。但是,充足的信息和教育,能够避免许多人间悲剧和重大的经济损失。比如,新加坡就每天公布当日的空气质量,甚至细到每个小时的空气指数。我国目前也这样做了,这是一个明显的进步,但是还不够。

当公民没有足够的信息时,自然对环境更加麻木。比如,前不久我写了两篇文章,建议北京学习伦敦,施行机动车进城收费制,以减少机动车流量。我当然知道,没有人喜欢开车进城还要交费。不过,此举从公共利益来考虑,优化了城市环境、降低了污染,在伦敦已被证明行之有效。可是,此文一出,我立即遭到许多人网上的谩骂,可以感受得到,许多中产阶层对这一建议非常反感,大多数人恐怕都反对。可是,同样的方案,在伦敦受到了压倒性的支持――要知道,北京的空气污染程度比伦敦高六倍,为什么伦敦市民能大规模放弃汽车,北京人却喜欢保持开车这一少数人的特权呢?

信息和知识,是对应空气污染最有效、快捷的措施。我希望,口罩在未来成为中国大城市的“时装”,各种优美设计会层出不穷,口罩上甚至可以写上环保标语,增强人们的环境意识,正视我们的环境危机。

(选自金羊网)

编辑评点:在上个月召开的党的十七大上,“建设生态文明”首次写入党代会报告,要形成“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方式”,相信绿色GDP的观念会日益深入人心,相信中国的未来一定山明水秀。这,需要我们每个人都负起责任来。(宏斌)

第5篇

空气污染 大气污染防治 美国清洁空气法

学习和借鉴外国在环保和立法方面的成熟经验,可以让我们少走许多弯路。美国清洁空气法体系的建立经历了漫长的过程:从1955年的《空气污染控制法》到1963年的《清洁空气法》、1967年的《空气质量控制法》,再到1970年的《清洁空气法》以及后来的1977年修正案、1990年修正案等多次修正,经过一个世纪的反复加工修改,美国清洁空气法的体系逐渐形成。其主要原则包括:

1、国家空气质量标准原则。其主要目的在于建立一个覆盖联邦各州的空气质量标准框架,由各州和地区依据其自身的实际情况设置满足联邦标准的具体实施方案。国家空气质量标准依据该原则所设立,涉及二氧化硫、空气污染微粒、氮氧化物、一氧化碳、臭氧、铅等六种污染物质。对于以上六种空气污染物质,经授权的联邦环境保护总署依据《清洁空气法》的规定,对污染标准进行更加细致的分类,制定保护公众健康的严格的“首要国家空气质量标准”和保护公共福利的“次要国家空气质量标准”。

2、州政府独立实施原则。各州政府在其边辖区内独立行使空气质量监管职责。对“国家空气质量标准原则”,各州政府对负有执行的义务,但在执行过程中享有独立实施的自由。州政府可以对每一种空气污染物质制定具体的管理计划,可以在本州内自设“空气质量控制区”等。

3、新源控制原则。该原则是指在新建一项固定排放源企业或者对某项原有的固定排放源企业进行实质性的“改建”时,必须首先进行“新源排放分析”,并报环境监管机构备案,获取“预防重大危害”行政许可之后方可施工。1970年《清洁空气法》要求各州在依据“州政府独立实施原则”建立的州政府管理计划中起草相应的条款用以减少新建空气污染企业对空气环境造成的恶劣影响。1972年联邦环境保护总署规定,各州应当对新建或者有重大改建项目的空气污染企业设立一定的前置许可制度,并应当将这一制度收录于州政府管理计划当中,供联邦环境保护总署审查。

(4)视觉可视性原则。它实质上是以美感为标准的高层次的环境保护,是对空气清洁的较高水平的要求,具体是指在国家所规定的一级保护地区,以保护自然环境可视性为目的采取严格的控制标准和措施,防止和减轻可视性的损害。1977年美国国会首次将“视觉可视性原则”纳入到《清洁空气法》中。国会为保护自然环境的可视性制定了一个“联邦可视性目标”,纳入到国家一级保护范围的地区,其中主要包括国家公园、国家野生动物保护区、面积大于五干英亩的国家人文公园、大于六干英亩的国家公园。

针对汽车尾气排放,联邦政府1965年的《机动车空气污染管理法》规定,健康部、教育部、福利部可以对新生产的汽车设置一定的标准,要求其充分考虑开发和使用最先进的技术,减轻对空气污染物质的排放。

针对酸雨问题,美国清洁空气法也有专门的管理项目,包括二氧化硫管理、氮氧化物管理。该项目是在1990年的清洁空气法修正案中确立的,目标是将二氧化硫的年排放量削减至低于1980年的排放水平一干万吨以下,将氮氧化物的年排放量削减至198O年排放水平的二百万吨以下。主要措施有:实行认证制度控制排放;采用新技术方法降低排放;“排放配额”制调控排放总量;建立排放监测定期报告制度,监督排放;用罚款、扣减下一年度排放指标等处罚督促企业减少排放、遵守管理制度。

在二氧化硫管理项目中,《清洁空气法》赋予了联邦环境保护总署向有关企业分配“排放配额”的权力,每一个“排放配额”准许排放一吨的二氧化硫。“排放配额”可以交易[3]。联邦环境保护总署还采用了奖励“排放配额”的方法,鼓励发电厂使用符合要求的能源节约手段和可再生能源。氮氧化物管理项目主要指:联邦环境保护总署通过要求燃煤发电厂采用“低氮氧化物燃烧技术”和清洁燃煤的使用,使氮氧化物的排放总量应当在198O年水平的基础上削减二百万吨。

《清洁空气法》还规定,每个合法的酸雨污染物排放许可仅有五年的使用期限。在管理项目的第一阶段,申请者应当向联邦环境保护总署提交许可申请以及履行计划,将所有可能的污染影响进行预先合理的规划。

针对同温臭氧层的管理项目,美国清洁空气法规定,应当通过限制臭氧层破坏物质的产量,进而逐渐将臭氧层破坏物质排出市场的办法,来达到最终保护臭氧层的目的[4]。同时规定,当《蒙特利尔议定书》得到新的修正,并且其要求的标准高于《清洁空气法》现有标准的情况下,将自动适用《蒙特利尔议定书》修正案的新规定。《清洁空气法》将限制臭氧层破坏物质的排放分为过渡期和全面禁止期两个阶段。总的设计是通过“生产配额”和“消费配额”的分段调控,最终全面禁止生产和消费臭氧层破坏物质。

美国清洁空气法也为其有效实施规定了一些保障措施,包括行政保障措施、民事诉讼和刑事保障措施等。

就行政实施保障措施而言,其性质是行政管理行为,具有主动性,是行政管理机构的职责所在,主动执法是积极履责,反之则应因不作为而受到责任追究。适用主体是国家行政主管机构,包括联邦环境保护总署和州政府。具体行政措施的适用要受到司法审查。

第6篇

来自我国的监测数据也表明,近年来我国室内化学性、物理性、生物性污染都在增加。来自世界银行的研究报告表明:中国目前每年由于室内空气污染造成的损失,如果按支付意愿价值估计约为106亿美元;据有关国际组织调查统计,室内空气中可检测出300多种污染物,全世界每年有280万人直接或间接死于室内污染,在北京儿童医院收治的白血病患儿中,有80%的家庭近期进行过装修。专家分析:过去是“生物型”和“煤烟型”因素污染室内空气,而现在以化学型为特征的第三代室内空气污染因素已逐渐影响到现代家庭。室内空气污染已被列为对公众危害最大的五种环境因素之一,因此,加强室内空气质量的管理,谋求减轻室内空气污染的新途径已势在必行。

1.造成室内空气污染物的种类及危害

1.1甲醛等有机污染物。甲醛―主要来自用作室内装修的胶合板、细工木板、中密度纤维板和刨花板等人造板材;含有甲醛成分并有可能向外界散发的其它装修材料,比如贴墙布、化纤地毯、泡沫塑料、油漆、涂料等。现代科学研究表明,甲醛对人体健康有负面影响,当室内空气中甲醛的浓度达到0.1mg/m3时就有异味和不适感;达到0.5mg/m3可刺激眼睛引起流泪,0.6mg/m3时可引起咽喉不适或疼痛;浓度再高可引起恶心、呕吐、胸闷、气喘甚至肺气肿。长期生活在低浓度的含甲醛的环境中,可引起慢性呼吸道疾病、女性妊娠综合症、新生儿体质降低等。苯―主要来自装修材料饰品的胶、油漆、涂料和粘合剂,是强烈的致癌物。长期生活在苯超标的环境中,轻者易导致头痛、恶心、乏力、意识模糊等症状,重者可导致昏迷、甚至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苯还可以抑制人体造血功能,使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

1.2氨和氡。氨―主要来自建筑施工中使用的混凝土外加剂,特别是冬季施工过程中,在混凝土墙体中加入尿素和氨水为主要原料的防冻剂,这些含有大量氨类物质的墙体随着温湿度等环境因素的变化而还原成氨气从墙体中释放出来,家庭装修材料,比如家具涂饰时所用的添加剂和增白剂大部分都用氨水,这些都会造成室内空气中氨的浓度增加。氨是一种碱性物质,它对接触的皮肤组织有腐蚀和刺激作用,氨被吸入肺后容易通过肺泡进入血液,与血红蛋白结合,破坏运氧功能。吸入大量的氨气,可导致流泪、咽痛、胸闷、恶心、呕吐等症状,同时可能引发呼吸道刺激症状等。

1.3家用电器。长期空调环境中的人们容易出现呼吸道干燥、鼻塞、关节酸痛等症状,同时还伴有胸闷、憋气,思想不集中,容易疲劳,这种现象通常称之为“空调综合症”。引起“空调综合症”的原因主要是室内空气中负离子减少和室内外环境条件相差悬殊。由于空调器等电器设备产生正离子,室内空气经反复过滤后,空气中的离子成份发生了改变,负离子数目明显减少而正离子数量过多。人们长时间在低负离子的环境中工作和生活,易造成人体内分泌和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出现头晕、失眠、记忆力下降、食欲减退、四肢无力等症状。

1.4人体本身。这是一个极易为大家所忽视的事实,人体本身就是室内空气污染的重要来源。人通过呼吸不断地向外界呼出二氧化碳、水蒸气,释放出多种细菌和多种气味。研究表明,人类肺部可排出25种有毒物质,呼出的气体中含有16种挥发性有毒物质。关于这一点,人们有过切身体验,当走进拥挤、密闭的房间或乘上几站几乎无立足之地的公车时,常会感到头晕、目眩,长时间,甚至会感到胸闷、恶心、出虚汗。这种不适感,国外医学界称之为“闷屋综合症”,其实就是人多时呼出的有害气体污染了空气。人们若长期吸入这种污染的空气,便会出现相关症状,导致“闷屋综合症”。

2.当前我国室内污染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2.1有关室内空气质量控制的法规体系有待于进一步健全。我国至今还没有一个关于室内空气质量的完整的评价体系,致使厂商与消费者之间的纠纷时有发生,有关部门处理投诉时也感到十分棘手,虽然我国近年来也颁布了一些与空气质量相关的标准,如1996年实施的《住房内氡浓度标准》和1998年实施了《居室空气中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卫生标准》,但我国室内污染标准尚不完整。如我国还没有关于写字楼和家庭室内空气中氨的明确标准。

2.2缺乏对室内空气污染源的有效控制措施;目前,建材市场管理比较混乱,一些不具有生产能力的厂家生产的不合格的材料充斥市场,房地产开发商受经济利益的驱使,往往选用不合格甚至严重超标的劣质建材,从而导致室内空气污染。

2.3室内空气质量控制指标偏低,重要控制指标不明确,与国际通行标准有较大差距。另外也存在监管机制缺乏,管理重点不突出。没有明确的管理部门和监督机制对室内空气质量进行管理和监测等。

3.减少和控制室内空气污染的基本对策

3.1加大宣传力度,引导人们认识、了解室内空气污染的来源及危害,按绿色建材的概念去装修室内,不搞过度装修,不急于入住新购买或新装修的新居。在住房装修设计、施工工艺和选材上想办法,设计不仅要把房间设计漂亮、使用方便,而且应充分考虑通风,良好的通风应该是改变室内空气质量最经济最有效的办法。

3.2健全监管机制,突出管理重点。政府职能部门及行业协会应相互配合,相互协调,加强环保、质检、卫生等部门的协作,形成合力,联合执法,规范业主的从业行为,确保严重超标的建材不上市交易,从源头杜绝污染源的产生。环保部门应发挥专业职能部门的作用,建立政府监测与业主自测相结合的管理机制,建立室内环境空气监测网络,突出重点,尽快找到室内空气质量管理的新路子。

3.3在室内吊花植草,通过植物的净化作用,降低室内有害气体的浓度;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尽量减少或禁止在室内吸烟,经常打开窗户通风,保持室内空气通畅。

参考文献

[1]裴军.室内环境空气污染及防治对策探讨,江苏环境科技。8-10,2008.6

[2]郑秋军.莫把新房装修成“毒气室”,环境保护。20-21,2010.2。

[3]范成建.室内空气污染及防治对策,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J]。45-46,2011.19卷3期。

第7篇

这个研究出自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中国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以及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的教授最近进行的联合调研。用媒体上最常用到的标题概括,这项研究被通俗地称为“中国北方煤污染致人均寿命减少5.5年”。

消息一出,人们最想知道的,就是这则消息到底科学性有多高,对它能信几成。

淮河取暖分界线以北的减寿研究

据了解,上述的这项调查7月8日发表在权威杂志《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题目是《空气污染对预期寿命的长期影响:基于中国淮河取暖分界线的证据》。

记者联系到本论文的第一作者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李宏彬,试图了解更多的情况,但是接通电话的李宏彬最终还是婉拒了记者,称“已经不让报道”。而另一作者,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副教授陈玉宇则完全没有回应。

但是检索这篇论文以及作者曾发表的一些文章,还是能够还原出研究过程的一些情况。研究显示,长期暴露于污染空气中,总悬浮颗粒物(TSP)每上升100微克/立方米,死亡率上升14%,平均预期寿命将缩短3年,且死亡率的上升几乎都是通过增加心肺疾病导致的。按照北方地区总悬浮颗粒物的水平,这意味着中国北方5亿居民因严重的空气污染平均每人失去5.5年寿命,污染的代价巨大。

据了解,中国的空气污染有一个有趣的模式,由南到北,污染水平平滑地变化,但是由于南北方供暖政策不同,在淮河附近有一个巨大的跳跃。冬季大量燃煤供暖使得淮河北岸空气中的总悬浮颗粒物比相邻的南岸跳跃性地高出200微克/立方米。研究者认为,这一突然的跳跃为研究空气污染与健康的关系提供了一个理想的自然实验条件。

所以,基于中国特有的冬季取暖政策。研究以取暖分界的淮河为准,选取了淮河以北和淮河以南90座城市,收集了1981年到2000年间这些城市每日的总悬浮颗粒物浓度数据,以及疾控系统得到的1991年到2000年这些城市居民的各年龄段死亡率、预期寿命等数据,尤其是死亡率中,心肺系统疾病导致的死亡率在淮河北岸比淮河南岸显著增加,且死亡率发生跃升的地理位置与总悬浮颗粒物浓度跃升位置吻合。

而其他大量的可观测变量在淮河两岸没有大幅度的改变,而是平滑变化;而且使用总悬浮颗粒物浓度以外的其他解释变量预测的人均寿命在淮河两岸也没有跃升。由此,报告推断,总悬浮颗粒物浓度是造成淮河以北居民人均寿命更低的原因。

减寿五年半,结论不可信?

虽然国内外几所院校联合研究做出结论,但研究的结果还是引起一些争论。

环保部科技司副司长刘志全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这个结论缺乏大量样本的实际证明,这个说法没有充分依据,且有争议。”他说,要得出煤烟污染影响寿命的结论,需要大量样本的取得,并经过长期观察、充分科学论证后才能得出结论。虽然燃煤可排放出重金属、细粒子、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等,这些污染物质对人体健康会产生影响,但是,其是否影响人的寿命,目前还没有充分证据,且国际上对这一问题也有争议。

而且,研究人员是通过分析中国90个城市1981年到2000年空气质量数据以及1991年到2000年的死亡数据后得出结论。任何研究都有局限性。这项研究没有使用最新数据,会对空气污染导致寿命减少的具体数值造成影响。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主任医师陈燕燕也表示,一方面,由燃煤和雾霾等造成的空气污染势必会导致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率的增加,也会相应造成死亡率的增加,但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原因有很多,医学界尚无就环境污染这一单纯因素而造成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和寿命影响方面的研究,饮食结构中油腻食物和盐的摄入量增多也会导致心脑血管疾病;另一方面,和取样城市不无关系,“比如北方的产煤大省和海南比,那肯定不能得出‘南方’和‘北方’的寿命差距”。

北大公共卫生学院的环境卫生专家潘小川教授在读过该论文后认为,这一研究做得“比较宏观,比较粗,数据量很大,90个城市20年的数据,覆盖了差不多一半的人口,以前没有类似的研究。”

潘小川说,健康受到很多因素影响,除了总悬浮颗粒物之外,还有曾引起中国大面积酸雨的二氧化硫,此外,还有其他空气污染之外的因素,“因此,直接说因果关系很难说。”

人均寿命受多种因素综合影响

有意思的是,甚至一些国外的学者也对这项研究提出了质疑。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清洁空气中心副主任朱怡芳接受采访时曾表示,空气污染对公众健康的显著影响不容置疑,但人均寿命是受到多种因素综合影响的,可这份研究结论是把其他所有因素全部剔除,只考虑了空气中总悬浮颗粒物这一个因素影响下的减寿数值。事实上,根据《2010全球疾病负担研究》,在中国导致民众减寿的原因中排在第一位的是饮食结构不合理,第二是高血压,第三是吸烟,第四才是大气污染。

很多人可能发现了,这篇论文的两位作者均是经济学背景的研究人员,面对医学和环境领域专家的质疑,他们有些“坐不住”了。

论文撰写人之一陈玉宇表示,研究之所以选择毒性并不高的总悬浮颗粒物,是因为当时的监测只涵盖了相关数据。因此,相关结果不能直接套用来说明PM2.5等污染物的影响。而且论文所说的烧煤供暖导致北方人均预期寿命减少5.5年,是研究者在刨除了包括营养搭配、医疗条件和行为习惯等的因素后,单独就“空气污染”这一个负面因素的影响所做的研究。“因此,简单地说燃煤供暖导致寿命下降并不恰当,媒体和网络对论文存在片面解读。”

第8篇

消息一出,即刻引发各方极大关注,尤其是触发了中国北方民众的敏感神经,他们纷纷致信致电地方环保机构,求证本信息是否真实可靠,如果是权威科学家的科学发现,国家决策机构是否应该考虑北方供暖的能源替代问题。

没错,空气污染对人类健康的危害已经越来越明显,所有良知未泯的地球人,有谁还能等闲视之呢——

毋庸讳言,中国许多城市的空气可以说是世界上最脏的,有害悬浮颗粒物中煤烟尘的含量的确也是很大的。煤都临汾等城市在全球数次环境测评中被列为世界空气质量最差十大城市之首,由此可见煤烟煤粉尘对空气负面作用之大。

而生活在这种环境下的人们究竟会受到怎样的健康威胁呢?几位经济学家用数字来量化到底空气污染缩短了人们多少寿命。他们创造性地用中国20至10年前的供暖计划来进行研究,看看大量燃煤在当地民众的生存健康中打上了怎样的烙印。

虽然方法有待完善,但仍是重要发现

发表在国际顶尖学术期刊《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的这篇论文的题目为:《空气污染对预期寿命的长期影响:基于中国淮河取暖分界线的证据》,作者是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教授陈玉宇、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李宏彬、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环境经济学教授格林斯通和一名以色列经济学家。

四位研究者通过研究1981至2000年的污染数据和1991至2000年两个时期的健康数据,发现由于南北方供暖政策不同,空气污染水平在淮河附近有一个巨大的跳跃。冬季大量燃煤供暖使得淮河北岸空气中的总悬浮颗粒物(TSP)比南岸高出200微克/立方米,同时期人均预期寿命也在淮河南北两岸表现出突变,北方比南方减少五年之多。综合各方面因素,研究报告宣称,长期生活环境中的总悬浮颗粒物浓度每上升100微克/立方米,死亡率上升14%,预期寿命减少三年,且死亡率的上升几乎都是通过增加心肺疾病导致的。这一结果在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的子样本人群中表现是一致稳定的。

该论文作者之一、清华大学教授李宏彬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这是第一次通过直观量化的数据说明空气污染和人体健康有直接联系。他强调,“长期以来,评估污染对人类健康影响很困难,因为要考虑的变量很多,如膳食,能源结构,人口流动等。此次利用经济学方面的方法论,是一种新的尝试”。李宏彬说,该论文并不是政策研究,也没有要批评政策,只是希望这一研究成果能使政府更重视环保,加大对这方面的投入。

对此结论表示质疑的声音主要认为,这个结论比较粗糙,从严格意义上看并不十分严谨。由燃煤和雾霾等造成的空气污染势必会导致心肺及血管疾病发生率的增加,也会相应造成死亡率的增加,但心肺血管疾病的发病原因有很多,如饮食结构中油腻食物和盐的摄入量增多等。膳食和营养是影响人寿命的一个很重要因素,由于南北饮食文化不同,从而造成寿命等身体健康有差异。考虑死亡率、得病率、寿命长短等问题时,不能忽视该因素。

瑕不掩瑜,主流观点还是充分肯定的,正如前一段时间人们对PM2.5是否应该纳入空气监测指标的争论。而煤烟颗粒物就是PM2.5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危害人类健康的潜在杀手。

类似的研究早已有之

相信不少人听说过著名的1952年伦敦“毒雾”事件:当时的伦敦连续数日寂静无风,持续大雾,大批航班取消,白天汽车必须开灯行驶;当时伦敦正举办一场奶牛展览会,参展的350头牛有52头严重中毒,14头奄奄一息,1头当场死亡;许多市民也感到呼吸困难、眼睛刺痛,哮喘、咳嗽,死亡率陡增……有资料显示,当时有数千人遭到程度不同的伤害,使得此次事件成为世界环保史上的标志性事件之一。

究其原因,当时的伦敦主要靠烧煤来取暖和生产。遍布在工厂和住宅区的难以计数的烟囱,昼夜不停排放烟雾。又因为那些天的伦敦,正好处于高气压下,没有风,所以包含各种颗粒物和二氧化硫等化合物的浓烟,越积越浓,弥漫在城市上空。有数据显示,当时空气中二氧化硫浓度超出平日的6倍,PM2.5、PM10等颗粒物浓度高出平时的9倍,发生中毒悲剧是必然的。

2007年1月19日,长三角地区遭遇罕见空气重度污染。其中,上海市区完全笼罩在灰霾中,能见度小于600米。根据复旦大学环境系某教授及其同事在国际著名期刊《大气环境》上发表的论文显示,那天上海空气中的PM2.5浓度超过466微克/立方米,属于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度污染。但那时没有关于PM2.5的检测项目,无法向全社会警示公告,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人们懵然不觉地走向伤害,而某些患有呼吸道疾病的人很可能因此而走向了生命的终结。

近10年来,北京市肺癌的发病率及死亡率均居众癌之首,北京居民肺癌发病率超过万分之五,已成为北京市民的“第一杀手”,灰霾污染难逃干系。

北京大学医学部公共卫生学院的专家组曾发表过一项研究成果。2004年至2006年期间,他们曾在北大校园设置了数个观测点。他们发现,当这些观测点的PM2.5日均浓度增加时,约4公里以外的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心血管急诊患者数量也会有所增加。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建议,PM2.5的日平均浓度需控制在25微克/立方米以下。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也曾报告称, PM2.5浓度如果上升20微克/立方米的话,中国和印度每年就会约有34万人死亡。相反,如果PM2.5浓度能降低10微克/立方米,由肺病导致早亡人数将减少6%,肺癌人数将减少8%。

近来煤烟灰霾现象在很多城市频发,其成因非常复杂,除人为排放及地理地形因素外,还与静风现象密切相关。眼下各地争建所谓的地标建筑,导致楼房越建越高,房地产热又促使大中城市的房子越盖越密。这样的直接后果是阻碍大气的自然流动,风力经过城区时会明显减弱,低层大气压中静风现象增多。这样就不利于大气污染物向城区扩展稀释,容易在城区内积累高浓度污染。

最新空气污染指数,佐证煤烟折寿危害

据环保部网站消息,环境保护部有关负责人近日向媒体了2013年6月份及上半年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和74个城市空气质量状况。结果显示,2013年上半年,74个城市平均达标天数比例为54.8%,超标天数比例为45.2%。

京津冀再成空气污染的重灾区,淮河以北这片地区空气质量平均达标天数比例仅为24.2%,低于74个城市平均值40.2个百分点,重度污染以上天数占21.2%,高于74个城市平均值15.9个百分点,主要污染物为PM2.5。而长三角地区空气质量平均达标天数比例为67.4%,珠三角地区空气质量平均达标天数比例为88.5%,高于74个城市平均值24.1个百分点。

京津冀地区整个上半年空气质量达标的天数只有31%,重度污染天数达到了26.2%。上半年,北京、天津和石家庄的空气质量达标天数分别为38.9%、36.5%和9.9%。环保部称京津冀地区上半年无论是PM2.5还是PM10,所有城市都不满足国家二级标准。

按照环境空气综合质量指数评价,上半年邢台、石家庄、邯郸、保定、唐山、济南、衡水、西安、郑州和廊坊的空气质量相对较差;海口、舟山、惠州、拉萨、福州、深圳、珠海、厦门、丽水和江门的空气质量相对较好。

有媒体向环保部方面质询,与南方比较,北方的空气质量较差是否与燃煤供暖具有一定关系?环保部科技司的专家仅表示,冬季煤烟集中排放肯定会对空气质量造成负面影响。但这还不是问题的全部。

问题可能比我们想象的复杂

的确,空气污染的成因界定可能是所有环保科研项目中,最难搞清也最难讲清的话题。既有天时地利的时空与自然条件,还有数不清楚的人为因素,尤其是在一些重要因素扭结缠绕时,便使得某些检测数据显得苍白无力。

实事求是地讲,近年来国家对地方的煤烟排放始终采取严格管理的高压态势,淘汰了一大批小砖窑、小瓷窑和小锅炉,对发电厂和集中供暖的大型锅炉一律要求加装除尘净化装置,排放指标检测不合格的坚决不允许投入使用。这些举措使得煤烟对空气质量的影响日渐变小。而不合格燃油的使用却是当今空气污染的首要祸害,但始终没有引起全社会足够的重视。在首都北京几次遭遇严重雾霾天气怨声一片的压力下,中国能源供应的内部人士才披露,供应北京的燃油是专供品。也就是说多次带来严重雾霾天气的汽车尾气,所使用的燃油已经是中国目前最好的产品了。

所以说,我们千万不要因为此项最新研究产生这样一个错觉,似乎一切空气污染的问题都是由于冬天集中燃煤取暖导致的,只要把燃煤改了,换为其他比较“干净”的能源,就可以万事大吉了。这早已被科学证明是错误的。目前大城市中PM2.5的主要成分是汽车尾气与扬尘,而《空气污染对预期寿命的长期影响:基于中国淮河取暖分界线的证据》这篇论文中所使用的是十多年前的数据,没有采纳当前的数据。

第9篇

进入1月中旬以来,全国多个城市受到雾霾袭击,测量细颗粒物的PM2.5指标引人关注。2012年12月18日,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危险的呼吸——PM2.5的健康危害和经济损失评估研究》,此报告是国内第一份针对不同城市计算PM2.5造成的过早死亡人数、健康危害和经济负担的研究报告。《报告》指出:在现有的空气质量下,2012年北京、上海、广州、西安四城市因PM2.5污染造成的早死人数将高达8572人,经济损失高达68.2亿元。同时,《迈向环境可持续的未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环境分析》报告也提出,中国的空气污染每年造成的经济损失,基于疾病成本估算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1.2%,基于支付意愿估算则高达3.8%。

 

注:以上数据由NASA估算。NASA对中国PM2.5 浓度估计的结果表明我国大部分地区的PM2.5 浓度高于WHO推荐的年均值10μg/m3的水平。 

2010 年健康经济损失的计算中采用的PM2.5浓度值,由于没有完整的研究性监测数据,这里依据北京、上海、广州、西安4 个城市各自的环境公报为基础,将PM10 浓度转换为PM2.5 浓度,经过测算,2010年四城市因PM2.5污染造成的早死人数为7770人,经济损失为61.7亿元。

 

虽然2012 年, 四个城市均开始监测PM2.5 数据,但目前尚未有完整的年均浓度统计结果出炉。因此,这里假设2012 年的PM2.5 浓度保持在2010 年水平上,将2012 年人口数量变化代入计算可以得出在污染浓度水平不改变条件下,2012 年PM2.5 所造成的健康危害和经济损失。

 

【链 接】

91.4%的人感觉空气污染影响了自己的生活

日前,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调查显示,91.4%的人感觉空气污染影响了自己的生活。具体影响为:“患病,如咳嗽、咽痛、胸闷”(50.4%),“关闭门窗”(47.3%),“不敢外出”(38.9%),“出门戴口罩”(38.9%),“减少开车”(22.7%)等。

 

调查中,49.0%的人感觉所在地区空气质量较差,30.9%的人感觉一般,仅19.3%的人感觉较好。

调查显示,85.4%的人希望在面对严重雾霾政府尽快启动紧急预案。

第10篇

关键字:室内环境;空气质量;提升质量

中图分类号:X324 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室内环境的质量已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特别是室内环境污染的问题,很多住宅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危害人类健康的污染。由亚行与众多专家完成的《中国环境分析》报告2013年1月,数据显示世界上污染最严重的10个城市有7个在中国,全国500个城市中,空气质量达到世卫组织推荐标准的不足5个。我们再看看室内污染,人类至少70%以上的时间在室内度过,而城市人口在室内度过的时间超过了90%,尤其是婴幼儿和老弱残疾者在室内的时间更长。那么,我们生活的室内空气质量标准应该是什么样的呢?

一、室内空气质量标准

室内空气质量标准的制定是在人们日常活动情况下室内空气质量对人体健康影响时,至少监测一日,每日早晨和傍晚采样,早晨不开窗通风。对室内空气质量的基本要求:室内空气应无毒、无害、无异常臭味。控制项目包括室内空气中与人体健康有关的物理、化学、生物和放射性等污染物的控制参数。包括温度、相对湿度、空气流速、可吸入颗粒物、甲醛、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苯并[a]芘、苯、氨、氡、 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臭氧、细菌总数、噪声、甲苯、二甲苯、新风量等19项指标。

专家指出:室内环境污染具有长期性、低毒性、伤害滞后性三大特性,《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18883-2002)》中列出了甲醛、苯、甲苯、二甲苯、氡等几类常见的室内环境污染物质。除较高浓度的甲醛有刺激性气味外,低浓度的苯、苯系物等均不易被人所察觉。长沙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近几年监测数据显示:室内环境污染轻度超标的比例占到了80%以上,而人在轻度超标的环境中往往难以通过感官直接辨别。

那么室内空气污染物都有哪些呢?

二、室内空气污染物的主要来源

这里我们简单将室内空气污染物的主要来源分为两类类:一是室内来源,二是室外来源。下面进行逐一介绍:

2.1室内空气污染物

2.1.1室内的人为活动产生的有害因子

人们在室内进行生理代谢,进行日常生活、工作、学习等活动,这些都可以产生出很多的污染因子。如呼吸、排汗、衣物、吸烟等。

2.1.2室内不清洁,致敏性生物滋生

主要的室内致敏性生物是真菌和灰尘。由于建筑物封闭严、通风条件差,大量家具和家用电器都在室内占据各自的角落,这些角落就容易成为灰尘和污染物积聚的地方,从而引起细菌的繁殖。患有呼吸道传染病的病人,通过呼出气、喷嚏、痰和鼻涕等,可将病原体传播给他人,造成室内空气污染。

2.1.3室内使用的复印机、静电除尘器等仪器设备、建筑材料、家具、装饰用品和装潢摆设等会产生室内空气污染

家用电器发出的污染环境的气体和辐射,如现代化室内装修的人造板、胶合板、壁纸等等释放出的多种挥发性有机化合物;从煤炉、清洁剂、化学用品和各种装饰材料中释放出来的有害物质;从家庭用于封闭门窗的材料也会发出挥发性的有机物质,在墙内做绝缘材料的尿醛树脂也会慢慢变质,释放出甲醛。

2.1.4厨房油烟

抽烟除了会释放尼古丁、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乙醛、丙酮、焦油等有害物质外,更是室内浮尘微粒的主要来源。在较密闭的室内空间抽烟不但会危害到抽烟者本人,周围的人即使不抽烟,也会受到二手烟的危害。

2.1.5空调综合症

我们习惯使用空调设备控制室内生活空间环境条件,创造与改善室内居住舒适感,但是仍有室内环境问题造成人体不适的事情。这部份的问题有些是因为过去新鲜外气的引入不足,导致室内污染物无法及时稀释,对人体健康和工作效率产生了不良影响。但如何以较有效率的外气供应系统,如外气需量控制和个人化通风,或者利用换气省能装置是非常值得重视的主题。  

2.2室外空气污染物

2.2.1室外空气中的各种污染物包括工业废气和汽车尾气通过门窗空隙等进入室内。

2.2.2人为带入室内的污染物,如干洗后带回家的衣服,可释放出残留的干洗剂四氯乙烯和三氯乙烯;将工作服带回家中,可使工作环境中的苯进入室内等。

可见,无论是室内污染物还是室外污染物,都是存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各个角落的。该怎样提升居室空气质量呢?本文给出了如下建议:

三、提升室内空气质量的几点建议

3.1科学设计住宅布局

遵循简洁、实用原则,尽可能删除不必要的吊顶、护墙板,简化门框、窗框。同时要考虑自然照明和通风。

3.2选用绿色环保建材

无论是哪种材料,首先要看该批产品是否有具有资质的地市级以上质检部门的检验报告,确认欲购产品是否符合国家强制性标准及相关产品标准的要求。以下几种材料的选择还要特别注意几个方面:①人造板材:要确认欲购产品是否获得了生产许可证,直接用于室内的,一定要符合E1级要求;②油漆:最好选用水性油漆,尤其儿童房间更宜使用,这样会大大降低室内挥发性有机物的产生量;③石材、瓷砖:各种石材由于产地、地质结构和生成年代不同,其放射性也不同。选择石材、瓷砖时一定要看产品放射性检测报告,选择结果类别为“A”的产品。

3.3建立科学的生活习惯

 如室内经常通风换气。建筑、装饰材料、家具及一些办公设备会不可避免的散发氨、甲醛、苯类、 类有害气体,同时人体新陈代谢也会消耗室内氧气,排出二氧化碳及一些气味。因此经常通风换气,用新鲜空气代替室内受污染的空气,可以稀释室内有害气体和气味,尤其是夏季、冬季,不能因为怕热或冷,不开或很少开窗,为了保持室内空气的新鲜,仍需要经常开窗通风换气。

 戒烟或者少吸烟,少吃油榨或着熏制食品。香烟的烟雾及熏制食品中含有苯并[a]芘,而且被动吸烟者比主动吸烟者所受危害更大;厨房、卫生间也是室内的一大污染源,中国人的烹饪习惯是煎、炸、炒,因此做饭时厨房的油烟非常大,这些油烟中有害物质比较多,对人体非常有害,此外煤气等燃料燃烧也消耗大量氧气,具统计男女吸烟的比例是30:1,但男女患肺癌的比例为3:1,其中很大的原因是女性做饭比例远高于男性。

3.4其他措施

装修后的房屋,应适当延长入住时间,在室内摆放一些吊兰、芦荟、常春藤等能吸收有毒气体的花卉。针对那些已经使用不合理材料装修过的房子,开窗通风是最经济的方法。在室内摆放植物不仅美观,而且能满足布景的需要,同时可以调节室内温度、湿度等物理环境,一些植物还能吸收室内的有害气体,对我们的健康大有好处。然而有些人似乎还没有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其实从环境调节角度看,摆放室内植物有很多优点,例如:1清洁空气;2和机器设备相比,完全没有能源消耗;3具有自洁作用;4易于搬移;5调节温度和湿度的功能,等还有很多其他作用。

四、结束语

值得一提的是,冬季很快就要来临了。然而,与其他季节相比,冬季室内空气质量更差。原因是,冬季开窗通风的频率较低,污染物无法更快扩散,易造成室内空气污染。对于新装修的房间,由于暖气烘烤造成局部温度较高,可能会造成室内空气污染物浓度增加。不合格的室内空气可导致身体不适,例如头痛、眼痒、呼吸困难、皮肤过敏、疲劳或呕吐等,儿童、老人等特殊人群,就更容易受到不良室内空气质量的影响。因此,提升室内空气质量必须引起我们足够的注意。

参考文献:

[1]谭琳琳;我国室内空气质量管理控制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8年

[2]吴昕;室内空气污染的预防与治理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7年

第11篇

关键词:空气质量; 污染; 变化趋势; 博乐市

中图分类号:X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6)18010002

1引言

博乐市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北部、准噶尔盆地西南段、艾比湖西岸79 km处,是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简称博州)的首府,也是博州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生活着蒙古族、汉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等31个民族,总人口17.28万人,总面积7494 km2。博乐市是中国西部的重要沿边开放城市,既处于天山北坡经济带,又处于中亚市场的中间地带,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具有明显的地缘优势。“十二五”期间博乐市成功创建为“国家级园林城市”。

作为一个以煤炭为主要能源的城市,其空气污染类型属典型的大陆性干旱地区烟尘和扬尘污染性污染。随着城市规模达扩大、人口增加、餐饮和机动车数量猛增,博乐市空气主要污染因子及其污染程度有不同程度的变化。本文在对博乐市十二五期间空气质量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力求找出影响博乐市空气质量的主要污染物及其变化趋势,为防止和减轻博乐市空气污染,加强环境管理和城市综合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2“十二五”城市环境空气质量变化趋势

2.1“十二五”博乐市环境空气质量变化趋势

2011~2015年,博乐市可吸入颗粒物年均浓度呈上升趋势,2014年有所下降,基本与2011年持平,2015年上升幅度明显提高;二氧化硫年均浓度呈现波动变化,2012年浓度较高,2013~2014年下降,2015年明显上升;二氧化氮2011~2014年年均浓度值无明显变化,基本持平,2015年年均浓度明显上升。2015年博乐市空气中3项主要污染物浓度较2011年均有明显上升。

2.2“十二五”博乐市达到或好于二级以上天数变化趋势2011~2015年,博乐市达到或好于二级以上的天数逐年明显下降,空气质量超标率逐年明显上升。2015年空气质量超标率为8.0%,较2010年空气质量超标率上升7.7%。

2.3“十二五”博乐市采暖期环境空气质量变化趋势

2011~2015年,博乐市采暖期与非采暖期三项主要污染物平均浓度变化趋势来看,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和二氧化硫采暖期平均浓度明显高于非采暖期平均浓度,污染物浓度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且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二氧化氮采暖期平均浓度虽然也高于非采暖期,但有些年份不明显,且变化趋势与可吸入颗粒物和二氧化硫变化趋势不一致3.

3与2010年城市环境空气质量对比分析

3.1博乐市空气质量对比

2015年与2010年相比,博乐市环境空气质量明显变差,2010年监测环境空气363 d,均达到二级或好于二级标准,空气质量优良率为100%。2015年实测环境空气364 d,达到二级或好于二级天数为335 d,空气质量优良率为92.0%.与2010年相比,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下降了8%。从主要污染物年均浓度变化趋势来看,二氧化硫和可吸入颗粒物的浓度变化幅度较大,与2010年相比分别增加了62.5%和36.9%。二氧化氮的变化幅度相对较小,与2010年相比增加了11.1%。

3.2因素分析

(1)博乐市大气污染物排放源日益复杂化,保持空气质量达标难度增大。“十二五”博州城市空气环境质量现状虽然总体评价为良,但空气质量降尤为明显。一是随着城市人口增长,生活煤炭消耗量逐年增加,但集中供热能力有限,市区及城市周边仍有分散锅炉存在,且多以直排小锅炉为主,废气未经治理直接排放,加剧了大气污染;二是随着城市建设力度加大,建筑施工工地数量激增,由于监管不到位,土地开挖、车辆运输造成的扬尘加重了空气中颗粒物的污染;三是由于机动车数量激增,尾气排放量逐年增加,尾气环保检测及机动车环保监管等工作滞后,也一定程度加重了空气污染。

(2)工业企业废气治理设施覆盖面不大。博乐市工业企业基本以小型、微型为主,除尘、脱硫、脱硝等废气治理设施覆盖面不大,特别是砖瓦、玉米烘干等行业基本没有废气治理设施,废气直排进入大气。一些供热、石灰和石材企业存在大型堆场,露天存放的煤炭、矿石及尾矿,产生大量无组织排放的粉尘,加重空气污染。

哈斯琴格乐,等:“十二五”期间博乐市城市环境空气质量变化趋势环境与安全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96.

第12篇

目前各国提交的“国家自主贡献”目标较为保守,本身就不足以实现2030年将全球碳排放水平限制在420亿吨的目标,无法将全球温升控制在2摄氏度以内。实现这个宏伟的减排目标需要所有参与国的共同配合。

美国能源部长佩里曾表示支持美国留在巴黎气候协定之内,但是需要重新讨论其中的条款,不能只有美国和中国认真,而其他国家不当回事。这让人联想到美国当年也认为《京都协议书》未规范中国和印度等新兴大国的减排承担,不符合美国利益而表示反对,导致签署协议后又退出。即使美国不退出,也可能会用类似的逻辑找理由不认真履行《巴黎协定》,使碳减排国际合作陷入“囚徒困境”。

碳减排和大气污染治理的不同路径

治理二氧化碳排放和污染物排放的路径不完全相同,但重点都包含削减煤炭的使用,所以两者具备一定的协同效益。当控煤等减排机会用尽后,实现二氧化碳和污染物同时减排的效益将越来越有限。

控制二氧化碳排放的主要措施包括减少高碳化石能源消费,提升可再生能源和核能在能源结构中所占的比重,调整产业结构以降低能源强度,采用节能设备提高能效,还有大规模造林固碳,这些措施都是长期性的调整。而治理大气污染的主要措施包括督促煤电、供热厂和工厂安装清洁排放装置,遏制企业不开治污设施直排或夜间偷排,提升机动车排放标准和油品质量,使用节能环保优质炉具搭配低硫份、低灰份的优质煤炭,禁止秸秆、垃圾焚烧,如果这些措施执行到位,可以在短时间内产生较好的效果。

碳减排和大气污染治理的成本及收益不同

在政府资金有限的情况下,投入在大气污染物治理上产生的社会效益比碳减排明显。治理大气污染的成本主要有废气净化设施的投资和使用成本、环保部门的监管执法成本以及天然气、优质煤替代劣质煤的差价等。产生的社会效益包括空气质量改善、医疗成本下降、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作物产量提升和交通损失减少等。控制碳排放的成本有产业转型升级的社会成本、国家可再生能源补贴、使用低碳能源导致的能源成本增加、节能升级改造费用以及造林成本等。产生的社会效益主要包括延缓全球变暖的趋势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等。

如果美国不履行巴黎协定的减排目标,助推传统能源行业复苏,那么中国碳减排延缓全球变暖的效果将大打折扣。控制大气污染物不仅比控制碳排放投入的成本低,而且产生的社会效益更高。

改善空气质量比控制二氧化碳排放更为急迫

当前比二氧化碳排放更亟待解决的是空气污染问题,空气污染事关老百姓的身体健康,政府应集中人力物力财力优先治理。换句话说,应该先降低空气中危害人体健康的成分再控制二氧化碳。全球变暖是一个全人类需要共同面对的难题,现在还无法排除全球变暖与地球气候周期变化以及太阳黑子运动的关系,毕竟地球历史上出现过许多次气温比现在高的时期。结合史料记载和著名气象学家竺可桢绘制的中国近5000年气温变迁图,秦汉和隋唐朝处于历史上的温暖期,气候比现在更暖。

近年来空气污染给人民的健康带来了极大威胁,是一个当下迫切需要解决的全国性民生问题。世界银行与美国华盛顿大学联合的《空气污染的成本:强化行动的经济依据》报告表明,空气污染导致中国损失其国内生产总值的10%。雾霾含有化学物质、有机污染物和重金属,既有急性毒性也有慢性毒性,增加了人们患中风、心脑血管疾病、呼吸道疾病和癌症的风险。大气污染物还有致畸、致癌、致突变的毒性,不仅严重影响当代人的寿命,还影响子孙后代的健康。国际能源署《世界能源展望2016:能源与空气质量特别报告》指出2015年中国室外空气污染死亡人数高达221万人,空馕廴臼怪泄人均寿命缩短2年零一个月。如果空气污染程度大幅下降,预计2040年中国人均寿命损失将下降到10个月。治理空气污染就是在拯救生命,我们应该抓重点优先解决这个问题,利用协同效益顺带减少碳排放。

中国在碳排放问题上应如何处理

碳排放交易逐渐变成了国际舞台上的新型政治博弈,中国不应该被舆论压力牵着鼻子走。根据美国二氧化碳信息分析中心(CDIAC)2014年的各国人均二氧化碳排放排名,中国位列全球第48位,处于世界较低水平。中国人均碳排放量仅是美国的46.3%、日本的78.5%以及德国的84.4%,我们有理由维护合理的碳排放权益。

《巴黎协定》将国界作为二氧化碳排放的地理边界,一些国家可以通过进口替代的方式从其它国家进口产品来满足国内需求,而不计入碳排放。在贸易自由化的背景下,发达国家控制全球价值链的高端环节,加工制造业一般集中于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通过产业链生产端的外包形成对发展中国家隐蔽的碳排放转移,被称作“贸易隐含碳”。

现在主流的碳排放研究视角都是从生产的角度来看的,认为只要产品生产是在某个国家进行,相应的碳排放就属于该国家的排放,没有考虑产品是否在该国家消费。若根据产品消费而非产品生产的角度计算二氧化碳排放,中国的碳排量将大大降低。

发达国家已经迈入后工业化时代,从第二产业为主的经济结构转向第三产业,并且人口较少增长较慢,碳排放基本不会有较大增长。像中国和印度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则处于工业化进程中,人口负担较重,与已经走过这个阶段的发达国家在同一时刻不具备可比性,碳排放总量限制会很大程度上制约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速度。

发达国家在完成工业化的道路上制造了大量的二氧化碳存量,然后将高排放的工厂外迁至发展中国家,当发展中国家经济向好的时候,发达国家找 “减缓全球变暖”这种政治正确的理由阻碍发展中国家的发展进程,显然是不公平的。减排的责任应该按照历史总排放量来划分,大气中现存的二氧化碳排放绝大部分是由发达国家自工业化时代产生的,中国没有责任为发达国家过去的大肆排放负责,发达国家应该对控制温室效应承担更多的责任。

中国正处于工业化、城市化快速发展的关键阶段,煤炭占能源消费总量的60%以上,这种能源结构在短期内难以改变。碳交易监管机制的不成熟和碳减排执法人员的不足,使碳交易在我国很难监管到位。碳权是能够出售获利的,因此通过文件虚报、数据作假等作弊方式获得配额、抵减碳权的动机一直存在。例如在碳排放总量设定的过程中,地方政府容易受到当地企业的游说,以获得更多的碳排放空间。或是企业故意把过去的历史排放多报一些,来获得更多的碳权。

金融企业对碳交易有极大的兴趣是因为他们需要寻找新的投资概念,创造新的金融市场进而推行绿色金融产品制造利润,如果我们尚未设计出公平且健全的碳交易方案,而本末倒置地匆忙着手进行碳交易,那就要谨防碳交易偏离了节能减排的初衷而演变成新的金融泡沫。

如果全国的碳排放交易启动,发达地区的工厂想要维持当下的生产水平,只需要从欠发达地区购买碳排放权,欠发达地区的工厂失去排放空间相当于卖掉了自己的“发展权”,这样会间接加剧地区间的贫富差距。当欠发达地区需要发展的时候,还得向发达地区购买碳排放权,欠发达地区的发展成本将会明显增加。

中国碳减排应量力而行

在特朗普当选并撤销“清洁电力计划”,全球碳减排领域处于普遍悲观的情况之下,各国尤其是欧盟期待中国在气候变化多边进程中起到带头作用,所以气候领域的领导力正由西方逐步转向东方的吹捧性言论顿时四起。中国经济面临着减速的“新常态”,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的任务十分艰巨。某些国家不想承担责任,于是把中国捧到了台前。是否应该接招去当应对气候变化的全球领导者,需要我们辩证地去看。

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发展中大国,我们应对气候变化的决心、目标和政策行动不会改变。首先,中国的大气污染状况使我们必须进行能源转型,就目前的能源结构而言,空气污染物与二氧化碳的产生有较大的同源性,煤炭控制还是一种较为有效的手段,既可以降低空气污染,又可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提升空气质量是为了本国人民的健康,即使没有《巴黎协定》,迫于生态压力我们也会这么做。其次,我国可再生能源行业飞速发展,光伏、风电、水电装机均居世界第一,已经成为可再生能源第一大国。光伏和风电的成本近年来迅速下降,有望在2020年实现平价上网。由于技术的进步和规模效应的凸显,可再生能源的竞争力越来越强,随着配售电改革的推进,人们会更愿意选择绿色电力,由此带来碳减排效益毋容置疑。再者,光伏行业已经成为中国领跑全球的行业,15年间,风光发电累计拉动总GDP增长约14.3万亿元,累计拉动投资约5.4万亿元。未来储能、新能源汽车、智能微网和氢能等低碳产业可能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最后,可再生能源发电对就业有拉动效益,绿色和平与中国风能协会的《中国风电光伏发电的协同效益》报告预测,到2030年风光发电带动的直接就业人数接近240万人,间接就业人数接近530万人,带动的总体就业人数接近770万人,清洁能源和节能环保行业在未来可以解决相当一部分就业压力。

我们不需要承担不属于我们的义务。气候变化治理的全球领导力是需要中国花钱的,而中国在过去几年以及未来面临经济放缓的压力,不能过于追求所谓的国际声望,而是量力而行。l达国家的人民呼吸着优质的空气,享受着中国物美价廉的商品,还不用承担商品在原产国排放的二氧化碳;中国人民还得呼吸着糟糕的空气,为其他国家在中国的隐含碳转移埋单,这显然是不合理的。所以中国要在可再生能源的发展上领跑全球,优先发展绿色实体经济打造实实在在的领导力。

我国应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问题的国际谈判,以期找到一种合理的制度安排,实现公平的碳排放责任分担。我国空气污染的监管和治理应优先于碳减排,希望人们用上绿色电力却戴着雾霾口罩的情景不会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