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神奇科技

神奇科技

时间:2023-05-31 09:21:22

神奇科技

第1篇

今天,我和妈妈去了陕西科技馆。那里全是科学知识的介绍和科学实验的展览。科技馆一楼用凹凸镜的原理向我们介绍了古代四大发明——活字印刷,指南针,火药和造纸术。二楼,三楼,四楼有更有趣的实验:流态万千,懒惰摆,沙摆,电磁秋千……

你见过方形轮子的自行车吗?你能想象方形轮子的自行车还能骑动吗?在科技馆就有一辆这样神奇的方形自行车!这个自行车的轮子是方的,也能骑着前行和后退!为什么呢?因为自行车的轨道是波浪形的,那样,方轮也能在上面滚动啦!

还有一个有趣的实验是“颜色与字”。是一张纸上罗列了两竖行的词语,如“橙色,绿色,黑色,蓝色,红色,紫色,黄色”等,第一列词语的意思与颜色一致,如“红色” 就是红色字体,黄色就是黄色字体,我很快就轻松地读了一遍。但第二列词语则是“黄色”二字的颜色是绿色的,“蓝色” 二字的颜色是红色的……这次再读这些词,我一读快,就会出错。试了好几遍,才啃啃巴巴地读下来。太奇怪了,为什么会这样啊?我看了说明才明白:因为当字的含义和字的颜色发生冲突的时候,人的大脑需要思考的时间去排除干扰,所以容易读错。

还有一个地方同样令我惊奇的是光也能发电!那个实验是有一个小房子,上面有一个太阳板。当人靠近它,人体的热能就能让小房子的灯亮起来,灯光照到太阳板上,光能就转化成电能,带动旁边的小电扇转起来,多么神奇啊!

我还感觉了一下轻微触电的感觉。就半秒种,像被蚊子咬了一下!

还有一个小游戏也吸引了很多人围观。是两人一组,头上戴一顶帽子,桌上有一个磁球,两人利用脑电波来让磁球滚,看谁的脑电波强,就会推动小球滚到另一边。对抗的两人都集中精力,仿佛在使劲想些什么,小球真的慢慢动起来了。

我还玩了一下自行车发电。你骑到一辆自行车上,用力蹬,就会发电。我最多只蹬了三级!发出了能带动一台微波炉的电量。如果力气大的话,蹬自行车产生的电能能带动一台冰箱或空调呢。

在科技馆里,我学到了一些节约的知识。比如洗完脸的水可以洗脚,然后冲厕所。洗手时,给底下放个盆子,接着水。开冰箱门时要快。用节能灯,能节约许多电。

参观快结束时,我们赶上了机器人表演,精彩极了!一个可爱的机器人,名叫可可。它有一个鸡蛋脸,眼睛里发着绿光,闪烁着魅力。身体由各个零件组成,是白色和绿色的。可可先打了一段太极拳,双臂慢慢抬起,和姥姥平时打的太极拳还真有点像!然后又跳了段现代舞,胳膊一扭一扭的,还有节奏!。现在的科技真发达呀!

科技馆,让我大开眼界。在科技馆里,有些科技我还似懂非懂,我想,等上了中学再来这儿,就会了解的更多。一定还有许多新奇的科学奥妙等我们这代人去发现!

第2篇

2006年9月29日,在郑州中原国际博览中心举行的家博会人头攒动。全国近百家企业参展,遥控、搞怪、毛绒玩具等3000余种产品让人目不暇接。其中,一个高半米、着装时髦的机器女孩拉着黄包车在家博会现场行走自如。这“宝贝”一出现,立刻吸引了现场2万多名客商。它的主人就是梁晖。在参展的3天时间里,他成了一个让人刮目相看的科技明星、效益明星。

不甘每天开“摩的”

车夫偏要吃技术饭

1981年,从湖南株洲冶金工业学校毕业的梁晖被分配到了红旗机械厂。1998年初,曾经机声隆隆、红红火火的红旗机械厂经营效益大幅下滑,大批裁员。就这样,正值壮年的梁晖失业了。

没了工作,梁晖慌了神:“怎么办?”妻子周静兰狠狠心把金项链当了1000多元钱,又拿出平时积攒的2000多元,交给了丈夫。梁晖用这笔钱买了辆二手摩托车,在家门口开“摩的”送客。

穷则思变。风里来雨里去,“摩的”生意让梁晖饱尝生活的艰辛。每每想到自己靠卖苦力谋生,他就感到窝囊:“好歹我也是个高级技工,难道就不能凭自己的技术谋生吗?”梁晖决心要把自己所学利用起来,靠技术赚钱吃饭。

在商业步行街上,他看到小孩玩的汽车模型生意不错,就想:我为什么不去搞些让小孩子喜欢的发明创造呢?或许也可以赚钱呢!妻子周静兰听了他的想法后也很支持。二人商量后选定了开发游乐设备这个研究课题。游乐设备范围也很广,搞那些本钱大、开销大的项目不现实,到底搞什么东西才好呢?

妻子周静兰看到梁晖整日为小发明愁眉苦脸,便拉他到电影院放松一下。当天放映的是影片《赌神》。看着看着,梁晖猛然起一拍大腿,指着屏幕上的人力黄包车对妻子说,我就做这个,并且让机器人来拉车。这个本钱不大,入门也不难。

靠智慧生出大创意

机器人黄包车引发媒体关注

打定主意后,梁晖到废品站收集铁板、齿轮、电线、电机等一些廉价的器材,开始钻研了起来。没有模型借鉴,他就根据自己的想象在纸上画出轮廓;材料的大小尺寸心里没有底,他就照着草图加工,摸索着调试;没有专门的工具,他就跑到旁边的汽车修理店借用电钻和冲压设备。

机器人拉黄包车,最关键的环节就是如何让机器人迈步。为使机器人能够达到真人般行走的效果,他前后选择了50多种不同的驱动方式,这一摸索就是4年时间。最后,他巧妙设计了一个四连杆机构,将电动机曲轴的旋转运动变成机器人两替迈步,解决了这一难题。

在花了5万元积蓄、历经无数次的失败后,第一台机器人黄包车终于在2004年诞生了!梁晖给机器人穿上漂亮的衣裳,将蓄电池充足电源,一口气让它行走3个小时,足足10公里。由于机器人黄包车具有新颖性和趣味性,上街当日,便引得无数市民观看,以致造成交通堵塞。他的这一发明,还引起了媒体的关注。湖南卫视《晚间新闻》节目播出后,全国各地很多游乐业老板和下岗人员纷纷来电来访,要求购买机器人黄包车。上海某高校一名专门从事机器人研究的教授,也慕名给梁晖发来电子邮件,称赞他的发明颇有创意。这位教授说:“我们花了国家几个亿,做出来的机器人走路都不太理想,你用简单的工具,实现了机器人的步行,了不起!”

不久,深圳一个大老板找到他,愿意出100万元购买他的专利;上海、安徽等地的一些人开车来到宁乡,前来购买专利技术。妻子看到他潜心研究好几年,花了很多的心血,想要他自己生产。

在妻子的鼓动下,梁晖开始了雄心勃勃的生产计划。生产就必须让产品的性能达到完美、实用。梁晖自知当时的机器人黄包车还非常粗糙,要成为一种可推广的、可营运的产品,必须让它更漂亮、更精巧、更耐用、更安全。为了对求购者负责,他并没有立即生产销售,而是选择投放市场进行试运营,倾听乘坐者的反馈意见。

2004年8月,梁晖做出的小型机器人黄包车第一次摆上了宁乡县城的商业步行街铜像广场让人试乘。事实证明,这机器“祥子”和黄包车都还有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身高超过1.4米的人坐上去,腿伸不直;黄包车上下摆动的幅度有点让人受不了。进行改进后,梁晖又在步行街以坐一次5分钟收费2元的出租方式,面向儿童和游客进行商业可行性试验,每个月能赢利1500元左右。这些收入,为他后来进行技术改造提供了资金支持。

在长达一年半的实用试验中,坐过梁晖发明的机器人黄包车的人数以千计,年龄从6个月到72岁,体重最重者达到了100公斤。梁晖结合乘坐者的意见,逐步进行完善。他将黄包车扶手前的挡杆移动位置,使乘客的脚可舒展;给机器人穿上了皮垫鞋,降低了踏步的噪声和振动幅度;将机器人的手做成可调节型,能改变坐椅的倾斜度,让乘客可以选择最佳的坐姿。

一次又一次的改进后,机器人黄包车能实现左右灵活地拐弯,1小时能走近4公里;按下倒车键后,可以平稳地退到指定点,并会唱歌。在可行性方面得到市场验证后,梁晖根据市场需求推出了大、中、小型三款四个种类的机器人黄包车产品。大型机器人黄包车自重30公斤,载重可达100公斤以上,适合成年人乘坐,座位上方还安有阳雨棚。小型产品分扶手控制和遥控器控制两种车型,行走方向由乘车人利用操纵杆随意控制或可通过旁人无线电遥控,适应幼儿乘坐。中型机器人黄包车有高、低两档车速,适合儿童乘坐。

并非专业研究人员的梁晖,就这样凭着一股对科技的爱好与执著,跌跌撞撞地走上了发明之路。“其实,在下岗的8年间,我发明的新产品不下十个,但只有机器人黄包车成功了。”梁晖说。多年的艰辛探索,他总结出了这样一条经验:“发明要成功,必须是技术和市场都成功,特别是后者最重要,否则就没多少价值。”

从事发明创造,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和精力,并且前途未卜。这对于专业的科研人员来说,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更何况是一个开“摩的”车夫呢?花了不少钱,却没给家里赚回一分钱,常常被人耻笑。梁晖开始研制机器人黄包车时,周静兰忐忑不安地说:“我这是最后一次相信你了,如果再搞不成功,今后就别想再搞了。”下定了决心的梁晖向她保证道:“这回我非把这个东西研制出来不可,而且要接受市场的检验,变成可以卖钱的商品!”

功夫不负有心人,梁晖果然成功了!为了继续支持梁晖的事业,周静兰把业余时间全部投了进去,充当丈夫的助手。读大学的女儿也很懂事,不但学习上不用父亲操心,生活也非常节俭,从不乱花钱。梁晖平时一门心思躲在家里搞发明,很少外出应酬,却成为当地年轻人的崇拜对象,左邻右舍的孩子对他搞的这个新奇玩艺儿更是喜欢得不得了,常常来他们家看稀奇。

给产品注册国家专利

机器人黄包车成下岗者的福音

由于机器人黄包车适应各年龄段,且车速适宜,冲击力小,容易驾驶,不存在安全问题。在长达一年多的试营运时间里,梁晖按5分钟2元的标准进行收费。之后,他又制造了一台,同时进行试乘,这样,一个月收入就达到了2000多元。尽管县城流动人口少,坐车的大都是回头客,但小朋友乃至成年人对机器人黄包车的热情始终不减,每次出租都有收获。

2006年元月,梁晖发明的机器人黄包车获得了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发的《实用新型专利证书》。专利证书上这样注明:这是一种涉及儿童电动游乐车技术领域的电动黄包车,使人与车之间有了一种人性化的亲和关系,对于培养少年儿童的科学精神很有帮助。

在技术和商业上都可行后,梁晖正式生产出了第一批机器人黄包车。投入了市场后,来自四川、河南、河北、山东、广西的客商纷纷慕名采购,首批50台产品在1个月内一销而空。河南固始县的柴先生买了2台机器人黄包车用于出租经营,营运40天收回了成本,现在机器人运转正常、劲道十足;湖南郴州的下岗工人曾先生也是5月底买了两台机器人黄包车出租,按5元/5分钟的标准收费,营运12天便收回成本,“六一”儿童节一天就赢利900元。之后,梁晖又研制出了小型遥控机器人黄包车,以及有两档车速的中型机器人黄包车和无级变速的大型机器人黄包车。

有了一定赢利后,梁晖筹备成立了宁乡县好神奇游乐设备厂,雇请6个人帮忙生产,自己则负责产品质量的监管与销售。

2006年国庆节期间,梁晖在参加了郑州的家博会后,来他厂里参观购货的客商更是络绎不择。献县明珠商贸城的陈先生在他家守了2天,亲自打包发货。开封市海鼎经贸有限公司的部门经理递上接洽函,说想买60台摆放到旅游区。株洲的刘光忠先生,坐上一圈后高兴地买走了2台,说这是个投资小回报大的“神车”。目前,梁晖已向上百名下岗者卖出机器人黄包车200多台,不但自己走上了创业之路,也给许多客户带来了可观的收入。尤其是那些原先致富无门的下岗人员,通过经营他的机器人黄包车重新就了业,发了财。

3年来,梁晖总共投入了近30万元资金用来产生机器人黄包车。“每个大中城市、县城、风景区都能放上几台,每2台就基本上能养活一个下岗工人家庭。”梁晖对产品的前景充满信心,他的目标是:至少让自己研制的机器人黄包车给1万名下岗失业者带来致富希望。

家人的支持,邻友的羡慕,各界的肯定,给了梁晖莫大的精神鼓励,也伴随他闯过了一个个科研难关。如今,他又成功研制出了“机器神马”,正在申请国家专利。这种“神马”用棕色毛料缝合,纽扣作眼睛,几根捆带做缰绳,起伏驰骋。当人们骑上它,把电钮开关一开,这个酷似真马的家伙就放开四蹄“踢踏踢踏”地奔跑起来,还发出阵阵鸣叫声,确实惹人喜爱。

“机器人神马聚诸葛木牛流马的神奇和现代科学技术于一身,与现有供人娱乐游玩的真马相比,它不要饲养、不传播疾病、不排泄粪便!”梁晖笑着表示,目前这玩意还显得比较粗糙,不精致,还有待进一步改进。明年,他将重点推出该产品,专门面向下岗工人销售,在把公司做大做强的同时,让更多的人找到一条致富之路。

第3篇

一、科幻小说 主要以科学为基础进行幻想的幻想小说。对虚构的事物,用科学理论去解释其存在的合理性。至少,作者必须设想出某种科学理论或技术,使作品中的虚构世界有可能存在。 科幻小说既然以科学为基础,又不能抛开小说的人文特质,创作时就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着重于描写科学发展,描写新技术所建构出的新世界、新事物,等等;另一种是着重于描写科技对社会、对人的影响,描写在新的科学时代中,人的道德原则、伦理观念、生活目标和生存方式,等等。 前一种,就是所谓“硬科幻”,后一种则被称为“软科幻”。 必须注意的是,这两种方式绝不是割裂的,而是互相交融、密不可分的。区分出硬、软,只是由于写作的侧重点不同。只有“科”,单纯描写科学新技术,那就成了科普或科学假想;而只有“人”……那也称不上“科幻”了。 在此还想补一句:硬科幻和软科幻的区别,并不在于作品中“科”更多还是“幻”更多,而在于偏重“科”还是偏重“人”。不论是硬科幻还是软科幻,“幻”都是必然存在而且一直存在的。“幻”并没有多少之分,只有合理不合理之分。 另一方面,即使是软科幻,也必须有个能够自圆其说的科学理论来支持。也就是说,科幻小说,必须具有科学上的合理性。 例如,对于倪匡的大部分小说,我既不赞成归入硬科幻,也不认为该归入软科幻,而是把它看成科幻与玄幻交界的边缘类幻想小说(倪匡的少量作品,有些具备较为完整的科技设定,确实可算到硬科幻里,另一些则主写人在新科技面前的矛盾心理,似可放入软科幻类中)。 二、奇幻小说 奇幻小说的“奇”,或可解释为“传奇”。那么,奇幻小说就是“在幻想世界中发生的传奇故事”。 奇幻小说的本源,可上溯到古代神话和传说。实际上,大部分奇幻小说都脱不开古代神话的影子。黑暗之神降下灾祸,英雄挺身而出,解救世界,这种情节在奇幻小说中最为常见。 在奇幻小说中,人物经常要面对魔法、巫术,甚至与神力对抗;同时,又往往面临着战争与和平、欲望与真情的痛苦选择。人物自身,多数懂得超凡的法术、战技,或是拥有罕见的神器法物;有些奇幻小说主角根本不是人类,而是吸血鬼、半龙半人、精灵族等等。 奇幻小说的这些设定,在令人物光华四射的同时,也把人物带到激烈的矛盾纠缠中,甚至是不可避免的悲剧中。可以说,奇幻小说中的主角,几乎都有着古典浪漫主义英雄气质。 奇幻小说在四类幻想小说中源流最久。那些古代传说、史诗,实际上已是奇幻小说的雏形。 其实,《西游记》、《封神演义》,都能称得上奇幻小说。《绿野仙踪》也算(不是外国那个《绿野仙踪》,是中国的,主角叫冷于冰,学道的)。《聊斋志异》可算是奇幻短篇集了。 但是,鉴于目前模糊不清的概念,并考虑到国人的习惯,我并不想把这些作品归入奇幻,因为中国以前并没有“奇幻”这个专门的分类名词。 目前常说的奇幻小说,大致可分为西式和日式两类。 西式奇幻根源最深,从《魔戒之王》上溯到亚瑟王与圆桌武士,再到希腊、北欧古代神话,处处都有西方文化的烙印。这种文化体系与中国差异甚大,许多地方几乎无法沟通。由于文化背景所造成的观念隔阂,中国读者接受起来稍嫌费力。但是,说到对英雄的敬佩,对英雄主义的追求、赞赏,全世界都是共通的。 西式奇幻,通常分为“主流奇幻类”(hign fantasy)和“剑与魔法类”(sword & sorcery)两种,前者比较注重文学性(如《魔戒之王》),后者则多偏重于冒险、战斗,更象是“动作片”。 日式奇幻,实际上是西式奇幻和日本文化结合的产物,而日本文化中又有中国文化的血脉。因此,比起西式奇幻,日式奇幻更容易赢得中国读者的亲近。再加上精彩动漫的辅助推广,日式奇幻很容易就在中国闯开了一条路。 日式奇幻,绝大部分是日本武士道精神、西式奇幻故事、中国谋略智慧的结合。文化根基较弱,但娱乐性强,人物塑造往往非常炫目。 一些恐怖小说,以现代生活为背景,加入吸血鬼、狼人、鬼魂等元素,勉强可归入奇幻类,或归入奇幻小说与恐怖小说交界的边缘幻想类。 所谓“历史架空”小说,通常是虚构出一个世界,或是一段历史,然后以此为基础创作传奇故事,其中魔法、巫术、神怪内容并不多,基本采用历史小说的手法来写,人物能力也通常不超过正常人的极限。这类小说的“可能性”虽不大,“真实性”却较强,算是奇幻小说与历史小说的交叉类别。 三、魔幻小说 魔幻小说绝不是指“魔法幻想类”,而是有完全不同的定义,与一般人想象中的概念相去甚远。 魔幻小说,即“魔幻现实主义小说”,是主要出现在拉丁美洲的一种文学流派。这种流派的创作手法,把触目惊心的现实和迷离恍惚的幻觉结合在一起,通过极端夸张和虚实交错的艺术笔触来网罗人事、编织情节,以图描绘和反映错综复杂的历史、社会和政治现象。 魔幻现实主义小说,往往采用似是而非、似非而是、“变幻想为现实而又不失其真”的手法。典型的魔幻小说,其显著特点是:给现实生活变形;加入神秘、神奇甚至古怪诡异的内容;具有强烈的社会矛盾、政治斗争内涵。 如果说现实主义是社会的一面镜子,那么魔幻现实主义的手法以比喻为社会的一面哈哈镜。虽然它蒙罩着一层神秘的外壳,但仍然是要描写现实世界。只不过,它没有采取写实手法,而是采用夸张、讽喻的方式。 魔幻小说与其他三类幻想小说的最大区别就是,它必须以现实为基础。它的“幻”是为了增加神秘气氛、加强讽刺意味,内核仍然是真实生活。 例如,著名魔幻小说《百年孤独》,如果去掉其中“幻”的内容,完全可以跟《悲惨世界》、《战争与和平》等作品放在一块儿。 在《百年孤独》一开始就写到,吉卜赛人抱着两块磁铁“……挨家串户地走着……铁锅、铁盆、铁钳、小铁炉纷纷从原地落下,木板因铁钉和螺钉没命地挣脱出来而嘎嘎作响……跟在那两块魔铁的后面乱滚”;吉卜赛人带来了磁铁、望远镜和放大镜等“新鲜玩意儿”,但是两块磁铁要用一头大骡子和一群山羊来换,放大镜又要用两块磁铁加上三块金币。为了看一下从未见过的冰块,居民们每人要付五个里亚尔,摸一下价钱还要加倍。 看过全书,再回看这段情节,就能明白这根本不是在写吉卜赛人,而是隐喻殖民者对贫苦人民的搜刮。《百年孤独》中,这种带有强烈讽喻意味的情节比比皆是。 因此,魔幻小说,根本不是娱乐性小说,而是外表夸张、内涵深刻严肃、反映社会问题的现实小说。 四、玄幻小说 玄幻小说,可以说是近年来才兴起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幻想小说”。它的创作原则就是无原则,它的幻想基础就是无基础。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玄幻小说基本上是综合了西式奇幻、中国武侠、日本动漫、科学技术的大杂烩。 中国文化包容性极强,任何外来事物都能溶进它的怀抱中,并衍生或变形出一些新事物。 玄幻小说正是如此。大多数玄幻小说,取了西方的魔法、中国的武术和谋略、日式的人物造型,再加上科幻,再加上神话(而且经常是中国、印度、希腊神话并存……),构建出神奇的世界,精彩的故事。 论到虚构、幻想,玄幻小说是四类幻想小说中最自由的。它写未来科技,却不需要用科学理论验证;它写魔法,又不考证西方巫术学体系;它写武术,却比传统武侠更神奇强大,经常超越人类生理极限……不论是虚拟世界架构,还是人物经历,都是玄之又玄,天马行空,自由无比。 玄幻小说经常遭人斥骂。科幻迷骂它“胡思乱想”,奇幻迷也骂它“胡思乱想”。殊不知,玄幻小说的特点就是胡思乱想,无原则,无基础。但是,这种胡思乱想却有自己的理论体系和设定,不管这体系能否经得起严谨考证。 玄幻小说,可以说与魔幻现实主义小说完全对立。魔幻是以“幻”作为渲染,主写现实事件;玄幻则是以现实事件作为情节表象,主写“幻”。 在四类幻想小说中,玄幻小说是最“幻”的一类。因为少了束缚,所以能够挥洒自如,随心所欲,读起来往往痛快淋漓,十分刺激。因此,尽管“正统科幻”和“正统奇幻”都对玄幻大加贬斥,玄幻小说仍然拥有相当广大的读者。 玄幻小说之所以流行,恐怕是因为,玄幻小说中的人物往往能力超凡,拥有非常大的自由,想要什么就有什么。对于普通人来说,这是一种极大的快乐与放松----生活中最难受的就是不能随心所欲,而玄幻小说给了读者放松心灵、体验自由的机会。或者说,玄幻小说“读起来很过瘾”。 玄幻小说,由于其本身特征,很难对它下个确切定义。特别是在台湾,很少听到“奇幻”这个词,而是以玄幻代称。 我们所看到的许多“奇幻”、“科幻”甚至“武侠”小说,其实应该归入玄幻类。而市面上所售的玄幻小说,其中有极少部分实际上是奇幻、科幻小说。 玄幻小说很难获得成年读者的青眯,却往往受到青少年读者狂热喜爱。玄幻小说的作品数量最多,平均水平也最低,到处都是作品,因此往往令人产生“玄幻小说都很差劲”的印象。实际上,玄幻小说也有出色的精品。 对于“正统”的科幻迷、奇幻迷们来说,如果敞开心扉,不带偏见地去评析,玄幻小说也算是有存在价值的专门类别,而且不会在短期内消失,甚至还会更为壮大。毕竟,存在即合理,玄幻小说的盛行,是有其社会心理根源的。 总结 在科幻、奇幻、魔幻、玄幻四类幻想小说中: 科幻小说,可以说最严谨。它有一条根插在科学中,因此一定要有科学性,并且要认真求证。要创作科幻小说,需要足够的科学知识。科幻小说通常是以未来为背景。 奇幻小说,人文色彩最浓。它讲究文学性、艺术性。要创作奇幻小说,需要足够的写作技巧,并且要对西方文化有足够的了解。奇幻小说通常是以中古或(类似中古)的时代为背景,科技水平不能太先进(否则魔法就失去价值了)。 魔幻小说,现实意义最强,讽喻色彩最浓,也最为深刻。它的价值,不在于“幻”,而在于“幻”之下的现实生活。要创作魔幻小说,需要足够的社会阅历和人生素养。魔幻小说通常是以近现代为背景。 玄幻小说,最为自由,娱乐性也最强。要创作玄幻小说,往往需要比其他三类更为新奇、刺激的情节。写作门槛低,写出精品难。玄幻小说的背景不受限制。玄幻小说,可以说是中国特有的幻想文学类别。 附表

各类幻想小说典型作品

科幻--硬科幻: 亚瑟·克拉克《与拉玛相会》 科幻--硬软中间类: 阿西莫夫《钢窟》 科幻--软科幻: 考恩布鲁斯《鲨舟》 奇幻--西式奇幻: j.r.r.托肯恩《魔戒之王》系列 r.a.萨尔瓦多《黑暗精灵》系列、《冰风谷》系列 玛格丽特·魏丝 & 崔西·西克曼《龙枪编年史》系列 奇幻--日式奇幻 水野良《罗德岛战记》 魔幻(魔幻现实主义) 加西亚·马尔克斯《百年孤独》 玄幻 黄易《寻秦记》、《大剑师

第4篇

【关键词】科学精神 科技活动 科学创新

人才是科技发展的根本,是科技创新的关键。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形式下,宣传科学精神、培育科学精神、弘扬科学精神,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科学精神的内涵

科学精神是贯穿于科学之中的内驱力和灵魂,离开科学精神,任何精神产品的创造、精神生产的进行、科学体制的建立、科学方法的形成、科学思想的发展等都是不可想象的。所谓科学精神就是人们在科学活动中所具备的意识和态度,是科学工作者所应有的信念、意志、气质、品质、责任感和使命感的总和。与科学知识相比,科学精神处于更高的层面。科学精神是促进科学活动的精神动力,是科学活动永不枯竭的精神源泉,无论是西方近代的文艺复兴,还是中国现代的,都充分展示了这种可贵精神的巨大作用。

1 探索求知的精神

科学活动是基于客观自然规律,探索和发现自然规律的精神活动。科学产生的前提是对科学应有的理性精神。但仅有此是远远不够的。在世界可知的基础上要勇于求知,只有对世界充满好奇并想探索其真谛的人才能有所发现和创造。好奇心是科学的源泉,是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人们进入了科学的大门,当人们由此开始探索,并试图把握世界、理解自然时,科学就开始了它的历程。

2 怀疑和批判的精神

科学需要怀疑,而信仰中不能包容怀疑,如果产生怀疑,信仰就开始动摇了。同时,没有批判,勤奋学习只能造就学问家。而不是思想家或能做出独特创见的科学家,只有怀疑和批判,才能发展和创新。从科学发展的历史看,伽利略对亚里士多德的超越,爱因斯坦对牛顿的超越,无不以怀疑和批判为先导。科学探索的疆域总是伸向未知,因而科学的前进总要超越现有的理论,失去了怀疑和批判,科学就失去了创新的生命力。

3 勇于创新的精神

勇于创新精神是“敢说前人没有说过的话,敢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r敢创前人没有开创的新事业”的大无畏的胆略和气魄。勇于创新精神还是一种才能、见识。它要求必须具有创造性思维和较强的从经验、事实、材料中提炼出思想的能力。创新精神的培养需要品格、胆魄与才识齐备。品格是基础,没有开拓创新的品格,就很难产生创新的欲念,即便偶尔产生,也会因缺乏动力支持而昙花一现;有胆魄而无才识,轻则不能成事,重则陷于蛮干而遭受重创;有才识而无胆魄,往往是明知某件事干了大有好处却就是不敢干,结果眼睁睁看着才不及己者屡获成功,自己却事败困迫而懊丧不已。当然,如因循守旧,墨守成规,死守教条,品格、胆魄与才识皆无,那更会一事无成。

二、当代高校学生科学精神的现状

当代大学生肩负着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教育文化水平的社会责任,是具有较高科学研究及实际运用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有很强烈的爱国热情和积极的人生价值取向。而且不断追求完善的人生和高尚的人格。但由于受我国基础教育目标影响,导致了“教师中心论”和“教材中心论”的诞生,形成了以讲授、灌输为主的教学方法体系。例如学生作业或实验。教师甚至片面的要求正确答案,不鼓励学生“前思”和提出不同的看法等。这些问题不仅对大学生更好地、深入学习知识和掌握知识不利,而且扼杀了大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严重阻碍了大学生科学精神的培养。目前的一些大学生评价机制和教学体制,在无形中也束缚了大学生科技进步的思路,很难使大学生突破传统观念,提出新观念,发现新现象,倡导新思路。大学生重视科学技术,肯定科学技术价值的时候,多半是强调作为实用、应用技术的技术科学,而不是指能给技术发展带来后劲的基础科学。受大环境的影响。当代大学生也是科学精神少,而“科技”精神多。这种强调应用科学的研究和开发的科学。是一种片面科学,不仅对大学生素质的培养不利,对其今后在专业领域内深层次的探索,也非常不利。由于高校教学体制、教育模式的关系,大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学习比较重视,也必然使大学生把大量的时间花在专业知识的学习和巩固上。还有一部分大学生在“考证热”中对岗位技能证书的执著多了一些急功近利的盲目。少了对科学文化本身的追求与热忱,有弄虚作假等行为。因此迫切要求高校加强素质教育,用科学精神去充实大学生的心灵。

三、在科技活动中培养科学精神

科技活动作为一种探索性的实践过程。具有科技性、实践性和探索性的特点。其任务是探索未知。开发创造力一定要有好奇心这种心理因素,为此,要注意培养大学生的好奇心,激发求知欲,促使好奇心逐步由不切实际到切合实际,由对事物外部的好奇发展到对事物内部的好奇,由对表面现象的好奇到本质规律的好奇,不断提高好奇心的水平,这对培养大学生的创造力是非常有益的。同时,还应在科技活动中唤醒学生的创新精神,如果说求实精神深刻反映了人们对客观规律的探索与尊重,那么创新精神则充分体现了人类特有的主观能动性。科学精神倡导创新思维和开拓精神,鼓励人们在尊重事实和规律的前提下,敢于“标新立异”。科学精神的本质要求是开拓创新。

四、推进高校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深入开展的措施

1 加强制度建设,改革管理体制

组织领导、工作机制、经费来源、表彰奖励、成果转让及指导老师的表彰等是开展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重要保障。要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使科技活动有章可循。在此基础上,加强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管理工作,把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纳入年度工作考核目标体系,并与奖学金评定、优秀学生选拔等评比活动挂钩,从而调动主体积极性。

2 建设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硬件条件

硬件条件是开展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重要物质保证。学院结合学科专业特点,购置必要的研究设备。建立向学生开放的电子商务实验室;通过加强管理,分类建立教学实验中心,在保证正常教学的同时,向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开放。建立接纳学生开展科技创新活动的机制。

3 建设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激励机制

有效的激励机制是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学院制定相关政策促进科技创新活动的健康发展。学院资助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和专利申请。成果归项目组成员和学院共有;建立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导师制,把指导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作为教师评比的一个指标。每年对结题项目进行盘点,表彰奖励优秀项目组成员、指导教师、管理教师,推荐优秀项目成果,申报各级各类奖励,授予获奖基金项目主持人“大学生科技创新先进个人”、 “大学生科技创新标兵”等荣誉称号。

4 健全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保障机制

首先,学院领导的高度重视是大学生创新活动开展的前提条件;其次,制定完善的政策和制度是开展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重要保证。尤其要为活动的开展提供一定的政策支持、经费和硬件投入;再次,要建立一支事业心强、业务水平高、经验丰富的指导教师队伍,这是开展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重要推动力,教师对活动的指导是学生科技创新活动高起点、上水平的关键因素;最后,在学院的精心组织下,在良好的科技创新氛围的熏陶下,在学生骨干分子的带动下,学生必定会摆正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主次关系,在科技创新活动中做到学习和实践兼顾,相互促进,提高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层次和水平。

5 构建大学生科技创新团队

构建优秀的科技创新团队是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成功的关键。大学生科技创新团队有三个部分组成。包括项目组成员、指导教师和管理教师。学校从制度上规定基金项目组成员必须要有合理的专业背景和年级结构,鼓励科研项目多、经费充足的高职称、高学历教师参与基金项目指导,充分发挥团委、辅导员和学生接触多、关系密切的特点,要求其参与科技创新活动的日常咨询、督促和引导。

6 设置专职科技辅导员岗位

第5篇

3年前,当《商业价值》杂志希望建立一个面向互联网产品创新人群的在线社区的时候,我曾经在相当长时间内觉得自己起的“极客公园”这个名字会太过小众和晦涩。事实上也是这样,在极客公园创立后的第一年,几乎所有人都会问一句:“极客是什么意思?”

但短短几年时间,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大爆发,人们的生活因此开始被科技所剧烈的影响和改变,极客这个人群的价值终于开始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理解,他们对世界的改变力量是如此值得崇敬,以至于这个原本小众和独特的人群正在被一股外部的潮流推向舞台的中央。甚至,“极客”这个词正在被用各种半生不熟的理解来诠释解读,然后成为品牌和产品的装饰物。

乔布斯、佩奇、布林、扎克伯格、埃隆・马斯克、越来越多的人都可以列出这些国外极客人物的代表。当然,大多数的人说他们是极客,其实是因为看到了他们通过科技创新获得了成功的“结果”。

但实际上,这些人的辉煌成功并不是他们作为极客的真正共性,一些精神层面的一致才是最让人震撼的“合音”。甚至在他们背后,你会发现已经在美国长期存在的一种可以被称作“极客精神”的共性的科技创新文化,才是这些伟大成功者诞生的关键。正是这个大背景塑造了足够大的科技创新者基数,然后我们才最终看到了几个耀眼的星星。

所以当我们崇拜极客,觉得这是一个“很酷的人群”的时候,其实更应追寻和赞美的是其背后的共性精神。这个精神是让极客不再是最初的“怪客群体”,而成为世界的改变者和引领者的关键动力。而在中国,这种“极客精神”是否拥有足够多的人群在践行和传承,则更是一个意义深远的话题,我们期待中国的科技英雄出现的时候,需要意识到这背后首先需要一种文化来支撑,也需要一个更庞大的“基数”来孕育。

那么,这种所谓的“极客精神”究竟是什么?如果需要有个描述,我认为有两个最核心的共性是我与这些科技创新精英们长期接触中印象最深的东西。

首先是好奇之心。好奇之心曾经是人类这种生物能够进化成为地球生物链顶端的关键,今天也是推动这些极客成为世界改变者的最大动力。人人都有好奇心,但不是所有的人都能保持自始至终对新事物有他们那样持续的探索和发现的热情。这种好奇心带来的开放的视野与求知若渴的心态,也让他们保持着一个不间断的“充电状态”,所以他们经常是潮流最早发现者和开拓者,并总让你觉得他的思想和生意都那么前瞻的关键原因。

第二则是改变之力。极客精神的魅力在于他们不断在打破规则和制造变量,小到“创客”群体的自娱自乐创造梦想设备,大到过去乔布斯重塑了整个手机行业、现在佩奇和布林正在用无人驾驶技术重新定义我们在汽车中的时光,再到未来埃隆・马斯克开启民营太空时代。说到底,其根源都是一样的。从骨子里,这些极客希望世界是他们认为的样子,然后他们就去推动了这种改变。

对于他们来说,商业是一种实现这种改变力的载体,而商业价值是一种成功改变带来的必然结果,更是他们开始下一次按照自己意愿“重塑世界”的燃料。他们可能是非常成功的企业家,但骨子里,他们永远不是以创造财富为目的的商人,而是对世界有自己看法,并能因此不断创造财富,然后再用这些财富来继续雕琢这个世界的极客。

有意思的是,与很多人想象的相反,虽然很多成功的极客都有着科技背景的出身,但是他们的改变之力并不仅仅来自于科技本身。实际上,他们的力量来源和成功的结果都来自于他们能把科技更好的服务于人性。所以他们是一群科技力量的信仰者,但他们不是一群科技的囚徒和工具。就如凯文・凯利在《科技想要什么》那本著作中表述的一样――如果我们把科技理解为一种必须与人共生的生物体,那么你就会发现,由于繁衍是生物体的最核心需求,那么那些帮助科技更好与人类共生和在人类中“扩展繁衍”的人类个体,将被科技赋予力量和超额的价值回报。

其实,所谓的“极客精神”,描述起来就这样简单――“好奇之心与改变之力”。甚至互联网等等技术元素都不是问题的核心关键,因为那只是过去一段时间内极客们最顺手的武器和工具而已。我一直相信,你不需要一定是个程序员或者是产品经理,也不一定变成一副科技宅的模样,如果你对世界充满好奇心和探索精神,并愿意自己去创造哪怕一些改变――这,其实就够了。

第6篇

我国教育改革的目的就是“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并为此在不断深化。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最关键的就是要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科学素养的培养不仅使学生获得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使其获得科学思想、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的熏陶和培养。科学素养的核心,就是一个人对待科学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科学素养的培养不是立竿见影,一蹴而就的,只能在长期的学习生活中点滴渗透,逐渐积累,有一个渐变的过程。因此,作为一线教师,就要在日常教学中用科学的教育方法渗透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一、培养学生的科学意识

意识决定行为,观念决定思路。任何时候,只有具备强烈的意识,才能促使主体去不断改进。为什么有了爱迪生才有电灯,有了瓦特才有蒸汽机,有了牛顿才有运动三定律……科学发展史上的例子不胜枚举。如果没有他们那种努力探索的意识,即使机遇到来,也照样会错过。学生具备一定的科学意识比他具备什么技能更为重要。教师要利用日常教学中的一切可能“机遇”,潜移默化地渗透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例如在历史教学中讲到半坡彩陶中半坡尖底瓶时,教师不是介绍清楚半坡尖底瓶作用就完事了,还应引导学生想一想半坡尖底瓶的作用原理,这样不但培养了学生的探究意识,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数学教学中,当学生出现了错题时,教师不应简单地让他们更正错误,而是要引导他们去发现导致错误的原因,培养他们发现问题、比较问题的意识。在谈到物质的纯净时,当学生举出水的例子,教师就可以让他们明白自然界中的水其实是混合物,培养他们辩证地看问题的意识……总之,在日常生活中对学生进行科学素养渗透的机会无处不在,只要具有科学教育的意识,做一个有心的教师,就会找到熏陶、引导学生科学素养的时候。

二、引导学生的科学态度

马斯洛说:“心态若改变,态度跟着改变;态度改变,习惯跟着改变;习惯改变,性格跟着改变;性格改变,人生就跟着改变。”常言道“细节决定成败,态度决定一切”。如果说意识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的前提,那么态度就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关键。同一件事,做不做;认真做和敷衍做往往导致差异巨大的结果。由态度而形成的习惯还会影响一个人一生的发展。爱因斯坦就说过:“发展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一般能力,应当始终放在首位,而不应当把获得专业知识放在首位。如果一个人掌握了他的学科的基础理论,并且学会了独立地思考和工作,他必定会找到他自己的道路,而且比起那种主要以获得细节知识为其培训内容的人来,他一定会更好地适应进步和变化”。因此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从小事做起、从细节做起,培养他们独立思考,认真细致,严谨客观的科学态度;学会用科学的思维方式解决自身的学习、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逐步形成善于观察、善于发现、乐于探究、有始有终的科学精神。

三、呵护学生的好奇心

人的身体在成长中不断强壮,智慧在成长中不断整长,这是人的可喜之处,人的好奇心在成长中不断萎缩,却是人的可悲之处。因为只有保持对未来世界的好奇心,才能对生命怀有新鲜、惊叹的心情,才能不断激发自身的创造力!――哈佛箴言。著名科学家都可以说具有强烈的好奇心: 牛顿对一个苹果落地感到好奇,于是发现了万有引力。瓦特对烧水壶上冒出的蒸汽冲开盖子十分好奇,最后改良了蒸汽机。伽利略也是看吊灯摇晃而好奇发现了单摆。

任何伟大的发现和创新几乎都源于好奇。但在日程生活中孩子们的好奇心有时常常会被成人埋怨、指责甚至泯灭。好奇心是探究的动力之源,扼杀了孩子的好奇心就关闭了他们通向创新之门。细心呵护儿童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求知欲,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四、鼓励学生的科学实践

美国一家化学公司的科技人员,查文献,找资料,忙的不亦乐乎,为的是完成一项科研成果:用什么方法去掉旧家具或墙上的油漆。大家先后提出了很多办法结果都不太满意和理想。其中有一位工程师开了小差,走了神。他是在回忆儿时的情景:过年过喜庆的时候小伙伴们一起放鞭炮,导火线一点燃噼里啪啦一通震天响,裹爆竹的纸就会炸的漫天飞舞,铺天盖地……这时他的脑海里突然冒出一个想法:是不是可以在油漆里放点炸药,当需要油漆剥落时用炸药将油漆炸掉呢?他的想法一提出同事们一听就笑了?这不是孩子的天真的想法么?可是,这位工程师并没有因此而放弃自己的想法。后来,他沿着这条思路不断地探索、研究、改进终于发明了一种可以加入到油漆中的物质,把这种特殊物质加入到油漆中油漆本身的特性不会改变,可当它与另一种试剂接触后,油漆马上从附着物上干干净净地剥落下来。

马克思说:“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明白任何伟大的创意只有通过实践才能证明它的价值,把创意变成现实才是创新,否则只是空想,鼓励学生勇于行动,积极进行科学实践,并引导他们要坚持,要持之以恒。波利亚说过:“学生应当有尽可能多的独立工作经验,但是如果让他独自面对问题而得不到任何帮助或者帮助不够,那么他很可能没有进步。”教师还要引导他们科学的实践,让他们明白任何事都不是一帆风顺的,要虚心求教、要有合作精神。

五、鼓励学生发展科学技能

第7篇

想想当没有电脑可用,没有手机在身边时,我们的日子将会如何地手足无措,不知怎么办,不知如何生活下去。乔布斯领军的苹果团队,推陈出新的产品解决了人们的这些问题。现在乔布斯已远去了,他留下的苹果精神和技艺,将会永远继续促进人们在电子领域的进步和成长;乔布斯的电子技术是人类的重要参考资产,他的创新经营理念是企业维新存续的专业典范。

乔布斯不但将电子类比化、数码位化、美观化、商业化,更令人钦佩与尊重的是,他已将电子艺术化、人性化、未来精进化。他发明的产品,使人们方便、快速、精细、愉悦、兴奋地沉浸在苹果电子产品的世界里,而产生高效率、高技术、高速度、高质率、高美观的效果和奇迹。

乔布斯终其一生创建苹果王国。他的一生,惊奇连连、出奇创新、变化莫测、百折不挠、永不放弃。如今,电子哲人已逝,留下的苹果精神和电子奇迹,将让世人追寻、怀念。他走了,但乔布斯的精神,还是永远的苹果印记。而失去乔布斯的苹果将如何走出没有哲人的依恃,还能够继续再创更新的乔布斯奇迹,将是人们关注的焦点!

美国有一个乔布斯,使得全球人类都向往美国的电子科技,尤其在电脑和手机的引领风潮,使人追逐它的风尚,跟随它的潮流,而渐次地深植人心。两岸在电子科技的发展,也不断地在进步与创新中,然而两岸何时会有自己的乔布斯奇迹出现呢?这是海峡两岸的电子科技界,必须再精进与开创的地方。

或许不久的将来也可能有两岸的“乔布斯人才”出现,带给两岸一个电子奇迹的机会。这是我们在缅怀乔布斯的同时,也给台海之间许下一个美好精彩的电子奇迹的涌现!

两岸和平协议何须公投

郁慕明

选前抛出洽签两岸和平协议的主张,是为了确保迈向和平发展,开创两岸双赢的局面,我们当然支持。

但是他又说“一定要交付人民公投,公投没过就不签”,我认为多此一举。试问:如果多此一举办公投,公投没过,是不是代表我们不要和平了?难道要战争吗?不是!和平协议本来就不是统一的条约,它只是在推动两岸和平发展过程中给大家多一分信心、多一层保障。

第8篇

今天,妈妈带我去科技馆参观。

我们先去看了4D电影,看这种电影必须戴一副眼镜。眼镜可真神奇,一戴上它感觉整个画面都立体地浮现在眼前了。那部电影很好看,让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当画面上出现小爬虫时,我感觉那些小爬虫仿佛就在脚底下咬我们呢。

接着我们去了“地震小屋”,通过看电视,我了解了怎样在地震中逃生。如果地震发生了,不能乘电梯,必须快速地从楼梯上跑下去;如果来不及可以先躲在桌子底下、卫生间等空间小的一些地方。在小屋里我还体验了地震时的感觉,整个房子都在晃,还有地裂,可怕极了!

接着我又在消防模拟通道里体验了火灾逃生,火灾逃生时要低头,捂住口鼻快速逃跑,更重要的是我们要预防火灾,平时不要玩火,不要乱动电源。

然后,我们来到了“水世界”,水柱里的水真奇妙,它居然可以根据琴声变大变小,还可以根据发出的“呜呜”声变高变低,就像有一只神奇的魔手在操纵着它们。随后我们又去了泡泡屋、蘑菇学堂……

科技馆里的东西真神奇啊!我这次去参观科技馆不仅玩得很开心,还学到了很多知识,我想现在科技比以前要发达了,我一定要好好学习,长大以后研究更多的科学知识。

第9篇

今天,我发现了一个很神奇的东西,它就是WiFi。

我很好奇为什么WiFi可以直接用手机或者电脑连接,然后没有网线也可以使用流量,我觉得好奇怪。

然后我就问自己的爸爸妈妈,然后他们说因为它有一个无线电,然后通过无线电来传输网络信号,以达到连接的目的。但是我还是很奇怪是谁发明了WiFi这个神奇的东西,手机一连接就有了网络,电脑也可以直接连接,好神奇!

可能是因为我现在年纪还不能理解这么高科技的东西吧,但是我相信科学的发展是永无止境的。所以说我也要一直努力学习,不断的学习科学文化,然后才能跟上时代的发展,为时代的发展做出自己微小的贡献!

正如老师所说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中国的发展已经越来越快,甚至成为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所以说我们要不断的努力学习才能让中国更加强大。通过无线WiFi就知道了,中国的科技已经非常的发达,正在造福的百姓人民。

让我们一起冲!

第10篇

播种――萌发科学探究的幼苗

虽然培源实验小学的学生都是土生土长的农村孩子,但受到苏南地区高度的工业化和独生子女家庭的影响,如今的孩子们对于植物生长的了解是非常欠缺的。在曾经进行的“现在农田里种植的是水稻还是小麦”、“你能准确辨认出韭菜和麦苗吗”等常识调查中,学生的正确率低于40%。在“感知生长”数字农植园建设之初,学校就把它定位在要让学生们乐于认识常见植物,乐于去观测研究它们,并为此做了两项准备工作。

1.洋溢“农”味的园地

在数字农植园主体建设完成、各种物联网设备安装到位之后,为了激起学生们与生俱来的好奇心、探究欲,在征询他们意见的基础上,学校对数字农植园进行了富有创意的、个性化的布置。铺着青砖的林阴小道、古色古香的木质门面、布满爬山虎的墙壁、彰显活力的老水车等共同打造出既彰显现代气息又不乏传统文化的一个全新的科普实践基地。学校有10多个实践活动场地,但学生们如今最想去看的还是数字农植园,用他们的话说就是“那儿既像景点又充满神奇”!

2.普及物联网知识

“物联网”这个名词对大多数人而言是陌生的,如何让学生们记住这个词,并能产生了解、参与的愿望且保持好兴趣呢?我们从生活入手,用ETC专用车道、智能家居等各类应用实例增长学生们的见识,让他们看到物联网已给现代生活带来的便利。为了增强感性认识,我们还组织学生参观了应用物联网技术开展养殖的中国农业大学宜兴实验室,他们在监控大厅内,看到工作人员通过轻点鼠标,实时监控着一个个水产养殖场,进行远程增氧、智能投喂、预警资讯等操作,大家无不感到科技的神奇力量,也自然地萌发了学习、探究的欲望。

耕耘――洋溢生命活力的体验

在学生对物联网有了浓厚兴趣的基础上,我们及时把信息技术、科学、综合实践等学科的教学与数字农植园活动有机整合起来,让学生们走进它、触摸它、感知它、研究它。例如,在小学信息技术《感知生长――数字农植园》一课的教学中,学生们认识到了数字农植园是利用温度、湿度传感器,远红外摄像头等先进设备实时监测、记录植物生长的各项数据,并通过网络发送到管理平台,供世界各地的朋友共享使用,分享活动过程,实现“一人种植,众人观察,集体研究”的喜人效果。在科学教学中,我们把大量关于认识植物的课程安排到数字农植园中教学,这一学习方式有效地弥补了科学教学资源的不足,能让学生们在既现代化又充满生命活力的学习情境中尽情体验学习的乐趣。与此同时,我们还开展了多项专题性研究活动。

1.校内科学实践活动

根据学生们自己的兴趣爱好,我们以班级为单位,采用申报立项的形式确立了“暖棚内外植物生长情况对比研究”、“玉树繁殖方式的研究”等10多个小课题实验项目。学生们平时通过网络既可以对植物的生长情况进行观测、记载和分析,又能根据数字农植园仪器探测到的空气和土壤的温度、湿度,科学地进行调控、灌溉等管理,让植物们健康成长。学生们还会走进“开心农场”,与各种植物来一次亲密接触,量一量它们的生长高度,闻一闻花香,松一松土壤,除一除杂草,捉一捉害虫……在这些体验活动中,学生们充分了解了植物生长和环境的密切关系,享受到绿色给人们带来的活力,同时也积累了大量第一手实验资料。有个学生在观测日记中记道:“我今天才知道原来有很多植物可以通过剪枝插入土壤这种便捷的方式进行繁殖,看来植物的本领之大超出我们的想象,‘无本之木’真的存在啊!”

2.省际“携手助学”活动

在全体学生走进数字农植园接触物联网的同时,我们组成了50多人的“周培源数字农植园”小院士队伍,在辅导教师的带领下开展远程研究性、合作性学习活动,结合教育部―微软(中国)“携手助学”创新研究项目,联合江苏、河南、新疆等地的多所学校开展异地网络观测、对比性小实验研究。在这一过程中,三地的小学生们既感受到物联网技术的奇妙,又见识到自然界生物在不同环境下生长的差异,从而形成了浓厚的研究氛围,萌发了可贵的探究意识,取得了很好的合作学习效果。当外地的学生第一次通过网络看到我校数字农植园内各种植物随风摆动、孩子们穿行其间的实时景象时,不由自主地发出了“这个世界真是太小了”的感叹。更为可贵的是,学生们自发设立的跨区域植物种植研究项目极大地激发了大家探究的兴趣,在看到两地同时种植的长春花、一串红、月季等植物大相径庭的生长情况后,有学生在观测心得中写道:“各种植物对光照的要求不尽相同,而同一种植物在不同的生长地对光照的要求也会出现差异。一般来说,大多数植物在苗期对光照要求小,发芽阶段甚至根本不需要光照,而在开花阶段则对光照有较高要求。”

收获――品味辛勤劳作的甜蜜

几年来的“开心农场”实践体验,让学生们既有了对高科技的认识,又对身边的花花草草有了真切的感情。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点都应着眼学生的长远发展,提高学生的科学人文综合素养,而这,通过“感知生长”数字农植园这一载体已经初步实现。

1.科学素养明显提高

我们对“感知生长”主题教育活动与学校常规的科技、德育类活动科学进行了整合,通过每周的校园电视、每月的科技信息、每学期的科技节等形式向学生们持续提供丰富的物联网大餐,并用科技创新大赛、科学幻想画竞赛、科学小论文竞赛等受到大家欢迎的形式理解巩固知识,激发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热情,学生可贵的自主、合作、探究意识得到充分发挥,研究学习的能力明显增强。

2.提升了校园文化品位

第11篇

关键词:中国古代技术文化;四大奇器;复制;文化自信

1“奇器”成为传说的论证

江晓原先生及其对武王伐纣历日的推算,是引领历史学出身的笔者对中国古代天文学发展产生兴趣的“第一功臣”。他新近出版了大作《中国古代技术文化》,笔者读后获益匪浅,但是也有不敢苟同之处,最典型的就是江先生认为中国古代的指南车、候风地动仪、水运仪象台和司南这“四大奇器”基本都是传说这一议题。江先生书中的观点是,要真正复制这些古代仪器,必须同时满足两个条件:(1)复制品要达到古代文献中记载的功能;(2)复制品不能使用古代记载中不存在的技术手段。据此,司南不符合第二条;候风地动仪至少不符合第一条(近些年地震频发却未能预报);水运仪象台复制者众多,而且往往缩小了比例,但至今没有一座能够真正依靠水力运行。江先生遂将“四大奇器”的情况归纳如下,见表1。于是,江晓原先生在最新出版的《中国古代技术文化》一书中得出这样一个结论:目前只有指南车复制成功,可以相信古代确有其物;而司南、候风地动仪、水运仪象台三器,迄今为止只能认为是古代的传说,即使确曾有过,其功能也只是传说。除非今后司南得以出土或真正复制成功,结论才有可能改变。

2中国古代的科技文化

笔者有幸聆听了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张柏春所长《知识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科技史》讲座。张所长在讲座上首先讲解了“中国古代有没有科学”和“中国古代有多少发明和创造”两大问题,并且结合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组织编写的《中国古代重要科技发明创造》挂图,介绍了中国古代诸如水稻、丝织、瓷器、造船、机械等发明创造,从全新的视角探讨了中国古代是否有科学的命题。在张所长看来,中国古代的数学和天文学,不仅有“历算”这门学问,还有记载“历算”及其发展的“律历志、天文志”,这些内容都是科学,只不过有别于近代实验科学而已。于是我们可以看到,江先生的这一议题忽视了一个重要条件,那就是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和近现代西方的实验科学存在的差异。这个条件可以分为两个部分,即时代因素(古代和近现代)与科技发明的基础(经验与实验)。在某种意义上,按照近现代西方的实验科学为依据,中国古代许多发明创造只能属于技术,甚至是传说。此外,笔者从治史角度出发,还考虑到三条重要的因素,也可能使江先生得出“四大奇器”(特别是候风地动仪)大多属于传说的结论。其一,张衡是否将候风地动仪的内部结构交给了当时的统治者和史官;其二,就算张衡的候风地动仪内部结构被官方存档,但是这在中国古代属于“奇技淫巧”,因此也未必会记录到文献中;其三,近代以来人们对生态环境的改造甚至是破坏,也许是导致候风地动仪“失灵”的间接因素。

3文化自信要讲究理性

笔者的观点与张岂之先生在几个月前的演讲异曲同工。张老认为,当今有些人只承认西方近代的科学精神,否认中华有自身独特的科学精神。而在某种意义上,将中国古代辉煌的科技文化论证为“传说”,本质上是缺乏文化自信。这种做法如今应当加以澄清。紧接着,张老以屠呦呦得奖与《黄帝内经》作为例证,以战国时期的儒、墨、道、阴阳学说为佐证,论证了自司马迁“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以来的“天人之学”就囊括了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如天文历算、中医药学、古地理学、古化学、古建筑学,这些学问都取得了卓越成果。有鉴于此,张老强调:中华文明中独特的科学精神必须加以肯定。当然,在重拾文化自信的同时,我们也要警惕从缺失文化自信这一端走向另一端,即把西方近代以来的科技成就强行附会到中国古代科技文化的概念、术语上,以显示中国科技文化的先进。在全球化时代,我们要有全球化的视野,因此不能只承认中国古代科技文化,西方古代的科技发明也是耀眼夺目的。我们要记得历史的教训:乾隆盛世的“天朝上国”大梦是闭目塞听的结果,而这一美梦在坚船利炮面前终究是不堪一击的,如今的“中国梦”不能重蹈覆辙!笔者治史出身,学识有限,又是为加强国人的文化自信而发此议论,浅显之处期待行家指正。

参考文献

[1]江晓原.中国古代技术文化[M].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社,2017.

[2]杨永清.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刍论[J].创新科技,2016(4):46-48.

第12篇

如果有这样的一所大学,它并不传授你基础文化知识,而是只带你探索未来科技,让你去解决世人无法解决的问题,你还愿意去吗?这个大学奇特吧!它就是奇点大学。

你要是光看外表,奇点大学几乎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老旧的教学楼,教室墙面甚至不像样子,然而这并不影响它的声誉。它是为了研究电脑胜过人脑而由谷歌公司和美国宇航局共同建立的,而且地点就设在美国宇航局内。你可不要小瞧它,它可是致力于培养未来科学家的学校哦!

奇点大学的教学时间并不长,学生上学只需9周时间的课程,然而它的学费可能让你吃惊――高达2.5万美元。它开设未来学和预测学、设计学、网络和计算机、生物技术和生物信息学、纳米技术、医学和神经科学、人工智能机器人和认知学、能源和生态科学、空间物理学等领域的课程,学生来自120多个国家,而被录取的学生也是百里挑一。学生入学后,前三周学习10门课程,然后任意选学一门,最后三周为研究具体项目。这里用的是现代化教学设备,课堂学习轻松,学生也没有考试、写论文的压力,并且对于学生最大胆的想法都积极支持。

奇点大学校长雷・库兹韦尔是世界知名的未来学家,20多年来,他曾做出了108项预测,其中89项被言中。他出版了很多涉及健康、未来科学等方面的书籍,其中以2005年出版的《奇点临近》最为畅销,这也是他创建奇点大学的动力。

奇点大学始终把书本上学到的知识和课外实践紧密结合。例如学生要研究风向的信息,老师会带着他们乘坐飞机飞临上空仔细观察,用亲身体验获得第一手资料。

针对地球上粮食紧缺的地区如何增收产量,缺水的地方怎样让水源充足,能源短缺怎么办,外星人是否存在,人类去太空生活等课题,奇点大学制订出一系列计划,争取在10年内解决一些人类目前无法解决的问题。

在科技发达的今天,人类目前还有很多无法解决的问题,这些都需要我们去深入探索,所以奇点大学的目的就是聚集世界上最聪明的大脑,用他们的聪明智慧探究前沿科学,去解决人类目前无法解决的问题。奇点大学的出发点就是紧盯未来,所以他们将世界上最先进、最神奇的东西以及人类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作为重点,要求学生们大胆创意,让每一个人都能成为未来的科学家。

尽管奇点大学的创办曾受到怀疑,但我们还是看到了它的雄心,因为这是一座聚集了世界最强大脑挑战未来的学校。科学的发展不正需要注入这些新的活力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