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31 09:21:2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纺织机械,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中图分类号:TH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2)08-0015-02
0引言
全球纺机投资额在2003-2007年间曾经一路攀升。但2008年随着金融危机的到来,纺机贸易开始下滑。2008年全球纺机制造商的贸易额缩减程度从3到66个百分点不等。2008年,中国的纺织机械行业的工业产值和销售收入在近10年内首次出现了负增长,在2009年的上半年,这种下降的趋势没有改变。通过对中国纺织机械设备行业协会经营的1020个国营企业的综合商业统计,在2009年上半年,纺织工业完成了218.67亿元的工业产值,同比下降了6.40%,其他的经济指数也出现下降,中国的纺织机械行业成为纺织工业所有的专业部门当中唯一一个出现负增长的行业。
1我国纺织机械发展现状
1.1 纺织机械应用广泛经过改革开放三十余年以来的发展,中国现今已成为纺织机械的生产大国,品种繁多,数量巨大,纺织品在国内市场的占有率自不必说。特别是加入WTO后,作为世界的制造品加工中心,中国更加注重出口纺织品的生产效率、质量和售后服务,并借助国内外先进的科学技术,不断在纺织机械上推陈出新,促进纺织品的销量不断攀升,以抢占国际纺织品市场份额,据保守估算,中国当前在国外的纺织品销售占有率已愈45%,而纺织机械的专业性、可操作性和便利性,更让纺织机械在未来具备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1.2 纺织机械自动化增强在纺织工业中,越来越多的纺织机械生产企业开始探索并生产和推广应用自动化纺织机械,自动化纺织机械将机械与自动化相结合,既减少了操作的人力、物力,又切实有效地提高了纺织机械的利用效率,现在虽应用得不太广泛,但其良好的研发趋势和较高的市场知名度,已让越来越多的纺织品生产企业对其产生浓厚的兴趣和购买欲望。
2纺织机械前景研究
虽然纺织机械在我国发展态势良好,但是我国纺织机械行业中小企业过于集多,高度分散,具有领导和领航作用的极少,不能形成规模效应。例如,我国细纱机生产企业有20多家(包括规模以下的小厂),粗纱、并条机生产企业也有十几家,而意大利、日本、瑞士等国家同类产品制造企业最多两家,第三家都找不到;织部机械也是如此,有几十个企业同时生产同一种类织机,机型多而量不大,年产接近千台剑杆织机的企业只有几家,多数企业也只是年产几百台,特别是生产喷气织机的多数企业每年有生产几台的,几十台的,而百台以上的只有1家。由此可见,意大利、日本、瑞士等工业化国家的纺织机械企业集中化程度很高,技术先进,生产效率也可见实效,已形成综合产业群,长期经历计划经济的中国,也应该考虑以下如何让我们的产品进行升级、并在硬件条件上迎头赶上这个刻不容缓的问题了。
2.1 发展高新技术虽然,国内纺织机械已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绩,但其在机电一体化、操作自动化水平上仍具有较大的上升空间,国外高新技术的垄断仍对我国的纺织机械的发展构成一定的压力。例如,我国纺织机械中的粗纱机在纺织细沙时会产生25~30的机械波;又如,USG配套的输出速度不理想,从而导致纺织出的棉条不匀整……这些问题都有待解决。要解决技术上的难题,提高纺织机械的有效利用度,我国纺织业应该将纺织机械的高新研究提上日程,同时鼓励纺织生产企业增强自身科研能力,培养有创新能力的技术人员,生产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机械,以便对纺织机械进行更新换代,不断创新,保持纺织机械业的长盛不衰。其中,建立纺织机械研究中心、培养专业研发团队不失为一良策,当然,必须保证该研究中心能够引进纺织机械各专业的高端人才,打破人才分散和相互封锁、各自为营搞研发的局面,并集中人力、物力开发,提高我国纺机研发的效能;另外,发达国家每一代具有高新科技含量的纺织机械,均是由由首席设计师应对负责研发,首席设计师一旦招标定夺后,有明确的项目总责任,责任权利十分明确,如此人才机制,从根本上保证了项目的顺利完成和新颖纺织机械的创造,值得我国借鉴和学习。
2.2 延伸纺织机械产品的系列性尽管我国的纺织器械众多,品种也不少,但大多机械都是孤立存在的,各有各的使用功能,这样不但占用场地,而且影响工作效率。因此,如何加强纺织机械内在的互通性和关联性,推出纺织机械系列产品,更有效地推出横向延伸的纺织品,是当前的工作重点。由此,我们在提高纺织品数量和质量的同时,更需要在纺织机械的综合利用和一机多用上下功夫,发展延伸通用纺织机械和专用纺织机械,做好纺织机械的标准性、专用性和系列性,促使不同材料、不同工艺均能得到良好的运用和发挥,增加纺织机械系列产品的多样性和系列性。
2.3 整合优化纺织机械产品推广模式整合优化纺织机械产品推广模式主要表现在以下两点:
一是整合利用资本市场和提高核心竞争力,国内国有资本和民间资本在纺织机械上的不合理运用,造成了部分企业的恶性竞争和惰性思维,使得国内真正具有规模和影响力的纺织机械企业少之甚少,大部分企业也只是简单的“加工制作打工者”,不具备创新意识和忧患意识,其资金链一断,企业也将会面临整顿和破产。由此可见,国有资本和民间资本并未充分发挥资源优化配置的作用,而资本运作在纺织机械中又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因此,积极引进天使投资或者外资,不断加强内部调控和产业投资预算,并将人员综合素质培养和资本金利用提上日程,切实有效地将纺织机械再生产和利用作为自身优势工程来抓,方能避免没落和重组并购的不良后果。
二是加快实施出口重点策略,虽然,我国的纺织机械主要出口亚洲地区,但欧美等地对纺织机械的需求正呈增长趋势,但这些国家对纺织机械的要求更高。因此,我们一手抓纺织机械产品质量和售后服务,一手就要抓住国外市场占有率,实施出口梯度化管理策略,实现贸易方式的转变和贸易范围的逐步扩大。虽然,我国的机械产品水准较发达国家仍存在一些差距,但也比亚洲其它国家占有优势,尤其是我国的面纱设备和印染设备,自古就享誉中外,我们可以凭借我们的品牌优势和核心竞争力,不断扩大市场占有率,价款产品的梯度转移,并在其发生过程中申请知识产权保护。当然,这其中离不开学习和引进国外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和优良设备,以便不断总结和改进自身产品,寻求技术升级和行业支撑。
2.4 建立纺织机械信息体系正如市场其它产品一样,纺织机械产品的研究、设计和应用,也离不开信息的支撑。其中,建立各种具有推销机制,以商会和展会为推广平台,引领新机潮流,演说和推销新产品,指导客户安装、试用、护养和维修保养,即使收集和整理来自市场和客户的意见和建议,除自身总结和吸纳外,还要向研发中心反馈改进的信息体系,为下一代的研发积累经验和提供参考。
纺织机械是纺织工业的生产手段和物质基础,其技术水平、质量和制造成本,直接关系到纺织工业的发展。中国纺织机械行业经过60年的曲折发展,已成为门类齐全、满足行业需求、具有自主研发创新能力的支柱产业。近年来,中国纺织机械行业发展非常迅速。2008年中国纺织机械制造业工业总产值达到726.4亿元,同比增长4.9%,毛利润为40.7亿元,同比增长9.6%。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2009年上半年,我国纺织机械行业完成工业总产值218.67亿元,同比下降6.40%,但好于预期。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纺织机械生产国家,中国可提供的产品最多样化,数量也最多,但近年来中国进口也在高速增长。具体而言,喷气织机,无梭织机,针织圆机,袜机,棉花加工机械进口都出现增长态势。这意味着,中国纺织机械需求仍然强劲。全球纺织品生产将重点转移到中国内陆,以及东南亚其他地区,中国将成为世界纺织机械最具潜力的消费国家。中国纺织机械行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有了很大进步。但与世界先进技术相比,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为克服这些差距,中国纺机行业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大力发展纺机基础件设施,引进国外纺机技术,差别化发展战略,以及国家出台相应政策支持纺机的发展,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未来纺织机械制造业的发展前景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20世纪中叶发展起来的高新技术快速地进入传统产业,为纺机行业带来了新的生产力;二是经济全球化迅速改变了世界纺织工业的产业结构,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提出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在此机遇下,中国纺织工业的发展重点是转变增长方式,实现产业升级。要用世界最先进的装备和技术武装中国的纺织工业,通过与世界纺机制造商的强强联合来推动中国纺织工业的技术进步。中国纺织工业的发展将和世界各国纺织机械行业加强互补与合作,实现“合作、发展、共赢”。当今社会,“绿色纺织”已成为纺织工业发展的重要主题,能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消耗,降低成本,有效防治污染的技术设备逐渐受到企业的欢迎,而舒适、健康、可生物降解的环保型纤维也受到全世界的关注。在这样的大背景下,高效、节能、环保型纺织机械成了新一代纺织机械的发展方向。值得高兴的是,在国家的高度重视和科学发展观的引导下,我国的纺织机械业在攻克大型成套的研发上已迈出了坚实的步伐,提高集中度、营造大型先进企业为产业链的制造加工体系,建立新型纺机推介营销体系,建立售后服务和信息反馈体系,已成为大多纺织机械生产和研发企业的重头戏。
3小结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出口产品仍以加工生产型为主,而纺织品在其中占有较大的比重,纺织机械的应用也日益广泛和新颖。在现代纺织工艺中,我国纺织机械发展态势迅猛,已进入了一个快速的成长发展期,它应用较为广泛,出口产品也遍及世界各地,然而其发展还是遇到了很大的阻力,本文就是在此基础上对于纺织机械的发展前景进行分析,认为建立好的优秀的销售格局,才是其发展的最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马振华.论纺织机械与自动化[J].科技创新导报.2010(7).
[2]许为民,徐春园.我国纺织机械发展现状及发展对策[J].甘肃科技.2008(1).
关键词 纺织机械;数控;实训;模式
中图分类号:TS1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3)031-162-01
1 机械数控与相关实训的意义
机械数控,即NC技术,是指用数字化信息(计算机语言模式)发出指令,并通过精密数控机床或相关自动化设备进行操作的技术。精密数控技术也是当前国际尖端科技的内容之一。传统意义上,纺织业属于劳动力密集型,使用计算机辅助甚至机械数控是改革开放后引进的新技术。为了增强传统行业的核心竞争力,提高纺织工业的生产效率与高端产品的成品率,使用纺织机械数控技术已经在业内得到共识。但由于行业基础、人员素质等因素的影响,纺织机械数控技术还发展得很不理想。纺织工业的数控实训教学是以数控纺织机械操作与使用为主要内容的教学活动,对于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与创造能力都有着相当大的促进作用。笔者认为,应大力增加此项教育的投入,在纺织工业的教学活动中增强实训模式操作,才能够更好地满足国内企业对数控技术人才的迫切需求,解决纺织机械数控技术人才培养过程的重点、难点问题。
2 纺织机械数控的实用现状
1)师资与学员基础相对薄弱。一方面,师资薄弱。从事相关教学老师大多局限在学校范围内,对于市场与企业的需求不是特别了解,对于先进的科研领域缺乏现实的认识,理论强于实践,客观上造成了理论脱离实际的情况。而具有先进知识的高级技师,又不愿意从事教学工作,从而导致合格的师资欠缺。另一方面,由于学习纺织相关专业的学生对于计算机、机床缺乏深入的了解与认识,实际的动手能力不强,逻辑思维较差,这样的基础很难对于数控设备有着良好的运用与操作。
2)教学内容脱离实际。在教学上,往往局限于教材,仅仅重视理论的掌握,程序的编写等,忽视指令的运用,数控加工的刀具、加工工艺、机床故障、新要求与更新的掌握较差。甚至有相当的同学分不清立铣刀和端铣刀、铣刀和转头的区别,不会正确的选择切削用量,更有部分同学甚至不会正确测量和读数。
3)教学设施难以达到先进标准。数控设备如数控机床,以及相关的仿真软件都相当昂贵,部分院校、培训机构从成本限制来说,难以购置一流、全新的设备来用于教学,而往往通过演示、书本、传统机床,其他非专用机床等代替实际的教学与操作,这样从硬件设备上,是不能达到数控机床标准的。这样学员通过学习得到的知识,以难以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
3 做好纺织机械数控实训的思路
1)夯实师资力量,提升学员基本素质。一方面,教学机构要通过福利、待遇、事业等方面来吸引高素质、具有丰富经验的人员来充实教学力量,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同时通过对现有师资在培训、实践等方面进行提升。另一方面,在开设相关课程时,对学员进行有针对性的基础补习、相关课程辅导等,增强他们对于数控生产的感性认识。
2)增强教学内容与现实工作的结合。学校可以通过建立与实际工作情况接近的教学基地,与企业联合建立实训基地,外聘技师等模式,增强学校教学内容与实际工作的结合。同时,可以定期安排学生前往企业参观、学习、实习等模式,加深对实际工作的理解,增加相关知识。在教学实践环节中,不可忽视普通纺织机械加工操作的训练,这也是纺织机械数控机床操作技能的基础,其好坏会直接影响纺织机械数控机床实训效果。目前,南通大学纺织服装学院,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等都开设了纺织机械实训教学课程,并建设有专门的实训工场,其效果很好。
3)提升教学资源的硬件水平。学校要加大投入,在财力许可的情况下,添置先进尖端的生产设备来提高教学设备的整体水平。即使在经济限制的条件下,其替代设备或计算机模拟系统也应该尽量与实际工作相一致,增加学员学习的实际效果。因此,教学机构要拓展资金来源,如争取上级部门或主管部门资金支持,争取课题研究资金,与企业联合建立实验室、研究室,吸收企业投资等模式,来促进教学资源的硬件水平提升。
4 结论
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 而实训教学是实现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教学环节之一,纺织机械数控加工产品的特点是精度更高、复杂性更强,加工难度更大,所以纺织机械数控操作人员要求具有更全面、更深入的机械加工专业知识。实训教学是以纺织机械典型机构的拆装为教学内容,以锻炼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实践能力为目的强调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参与性,使学生更进一步理解本专业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增加对纺织设备机构原理的感性认识的实践活动。教学机构应高度重视此项工作的现实效果,从师资力量、设备投入、教学理念等方面全方位着手,使得数控实训这一模式有着更好的应用。
参考文献
[1]陈益丰,潘晓铭,潘敏辉.加强高校工程实训教学改革,培养学生创新能力[J].现代企业文化,2009(15):163-164.
(一)管理机构及制度不够完善
机械设备管理是公司维护员的事,管理部门与车间只局限于个别业务上的联系,以致盲目地精简机构、压缩甚至取消设备管理机构及管理人员,或将其工作职能并入其他部门兼管。由此必然导致管理层与操作层之间上下脱节,出现谁也不管的局面,设备管工作很难实施。
一些现有的纺织企业为了便于管理,往往减少管理环节,甚至缺乏完整、严格的机械设备管理制度,对机械设备的台账、技术资料档案的建立等工作尚未完善,管理工作无章可循、管理无序,有的企业甚至在购买了新设备后,没有及时或根本不入账,造成管理工作相当被动,造成了不必要的浪费。
(二)新旧机械装备使用存在脱节
随着高新技术的高速发展,纺织企业现有的机械设备已显得过于陈旧,其机械设备整体技术状况已进入老化阶段,大半处于落后水平,造成企业在部分大型项目的投标及施工组织上受到限制,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企业的发展。
为了适应当前形势,纺织企业的确需要适当引进一些国内外较为先进的机械设备,以提高企业的技术装备水平。但有些企业没有根据自己企业发展的需要,未能科学地制订机械设备的发展规划和购置计划,未能正确预测所引进机械设备的市场使用前景,导致所购设备不能满足纺织项目的施工要求,新置设备如入“冷宫”。
(三)机械设备的保养不够科学
目前大多数纺织企业虽然都实行定人定机制度,即每个操作人员固定使用一台机械设备,但却忽略了定人保养制度,没有把机械设备维修保养的各项规章制度明确落实到个人。正因为如此,操作人员往往只是“包用不包修”,维修人员也是马虎应付了事,每当机械设备出现故障,操作人员与维修人员往往互相推卸责任。这样,不但影响了产量、质量,也增加了维修费用、运转费用以及降低了设备的使用寿命。
企业为了提高经济效率,往往只注意产值与效益挂钩,在设备管理使用上表现为“重用轻管”,为了赶工期、抢进度,而不惜拼设备,造成机械设备常常处于超负荷状况工作,或带“病”作业,甚至违章操作,其结果是机械设备严重磨损老化。
二、解决上述问题的策略
(一)依据机械管理需要,健全管理的体制和制度
企业应根据设备的运用状况,建立并完善机械设备管理机构,实行统一规划,专人负责,进行全面的综合管理。努力做到专业管理与群众管理相结合,明确专管和群管人员的职责与权限,充分发挥各级职能人员的积极性。我们公司结合实际情况制定了定机、定人、定岗位责任的“三定”制度,让每台机械都有专人负责保管、检修、操作。由于“三定”制度是机械化施工生产和设备管理工作的基础,其执行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企业劳动生产率、施工安全、机械的完好率与使用率,因此在执行过程中除应配备相应人员外,还需注意不要随意变动其工作岗位,以免影响机械设备性能的了解与掌握程度。
(二)重视机械设备的保养维护,纳入考核奖惩条例
我们知道,机械设备的保养、维修、使用这三者是相互关联,互为条件的。任何设备在使用了一段较长的时间后,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故障,为了降低故障率、延长设备使用寿命,应根据机械设备的使用情况,密切配合施工生产。按照设备规定的运转周期定期做好各项保养与维修的工作。设备管理部门在制定维修及保养计划时须认真分析各类设备的具体情况,针对新旧设备的不同特点,采取不同的措施。对于老旧设备,要以保证运行、消除隐患、及时修理为重点:对新设备,则以提高人员的技术水平、加强维护为重点,从而有效地保证每台设备的使用性能和安全生产。
机械维护完全靠工作人员的责任心来实施。对此,将机械设备的管理纳入企业考核条例,有利于明细工作责任,调动员工的工作激情。每年应组织开展机械设备检查评比活动。检查评比宜采用不定期抽检的方式,以防止基层单位平时不重视设备现场管理,检查时再搞突击应付。检查评比的结果还应与奖惩制度相结合,要体现增产节约有奖,损失浪费要罚的原则。这样,不但有效地推动了企业的设备管理工作,还减少了设备的故障停机率,保证了企业的正常生产。新晨
(三)加大技术培训力度,选拔优秀设备管理人才
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机械设备也在不断更新换代,其自动化程度将越来越高,技术含量也越来越重。因此,企业要想从根本上提高全体管理和维修人员的专业技术素质,就应采取“走出去、请进来、集中培训”的方法,加大技术培训力度,选拔和培养一批懂技术、会管理、会细算的“一专多能”型人才,以满足企业今后的发展需要。
企业也可以有重点地组织由设备管理、维修、操作人员共同参加的设备管理研讨会,大家集思广益,出谋献计,形成学技术、钻业务的氛围。企业也可根据施工的具体情况,采用专题讲座、参观学习等形式,及时推广、宣传有实效的经验体会,逐步提高企业各级人员理论知识水平和实际操作技能。
三、纺织机械设备管理的注意点
1.注意技术人员素质的提高。纺织机械设备维护是一项专业性较强的技术工作,提高技术人员的素质势在必行。
2.注意设备的长期运行维护。设备维护时应根据使用说明和运行期限进行合理的操作运用,切不可“带病”工作。
Based on studying the technological evolution path of Chinese textile machinery industry, this article divided the developing process into three stages: imitation and learning, localization of introduced technology, and absorbing and innovation. The author also summarize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different stages. Besides, the future developing trend was discussed.
中国纺织机械产业历经社会主义改造阶段、传统的计划经济时代到改革开放新时期等不同的历史阶段,已发展成为具有一定生产规模和能力的装备制造产业。目前,全国规模以上的纺织机械企业已发展到近千家,从业人数接近14万人,实现销售收入从1990年的64亿元增加到2011年的1 080亿元,占全球纺织机械总产量近60%。中国已成为世界最大的纺织机械生产国,纺织机械品种涵盖棉、毛、麻、丝、化纤、印染、针织、非织造布几乎所有纺织机械产品,满足了国内75%的市场需求。以客观的视角观察我国纺织机械技术演进的动态过程,总结几十年实践中积累的成功经验,并将其上升到理论层面进行思考,可以帮助我们发现产业技术发展的客观规律,对要走的路进行更加科学的预测和选择,并为政府部门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依据。
一、产业技术演进的一般规律
根据发展经济学理论,当一个产业成熟时,发达国家将逐渐失去竞争优势,技术将从发达国家逐渐向发展中国家转移,成为发展中国家技术进步的契机。韩国学者通过对韩国半导体、汽车、移动电话和消费电子等产业的分析,归纳了 3 种技术演进路径,即路径跟随式、阶段跳跃式和路径创造式。
通过对很多产业的观察,学者们发现各国在产业技术追赶和创新过程中表现出不同的模式,它们具有如下特点。
(1)发展初期对“外源”技术具有依赖性。后发国家产业技术基础薄弱,通过技术购买、技术许可或技贸合作等形式进行技术引进,可以实现技术上的快速突破,因此也成为大多数后发国家技术进步的起点。
(2)后发国家产业技术创新的演进具有阶段性。由技术引进走向技术创新,伴随着技术学习的进行和技术能力的提高。从技术学习的角度看,演进过程需要模仿、消化吸收和改进的中间过程;从技术能力的角度看,也是一个由低到高、循序渐进逐渐积累的过程。
(3)创新能力的形成是技术创新演进的高级阶段。“从模仿到创新”是产业技术发展的自然演进过程。
二、我国纺织机械行业的技术演进过程
按照产业发展的内在规律,我国纺织机械行业的技术演进过程可分为 3 个阶段,即模仿学习阶段、引进技术国产化阶段和消化吸收再创新阶段。
1.第一阶段(1980年以前):模仿学习阶段
这一阶段处于中国工业化初期,中国的纺织机械制造业技术积累不够,制造能力偏低,开发手段落后,处于摸索学习阶段。这一阶段生产经营活动的计划经济特征明显,生产布局由政府操控,订单由政府下达,企业的核心任务是完成生产指标,侧重于数量的增加,忽视了产品技术水平的提高,因此,市场结构呈现弱竞争性,技术创新动力不足,技术水平提高的步伐非常缓慢。这一时期主要以测绘仿造为新产品开发手段,从引进原东德粘胶成套设备完成保定化纤厂粘胶项目开始,到建设上海石化、天津石化、辽阳石化和四川维尼纶厂“四大化纤”为标志,逐步解决了纺织工业急需的原料问题;以“大会战”方式,自行设计开发了54型、74型染整设备,不断扩充纺织机械产品门类,初步奠定了我国较完整的、基本自足的纺织机械、器材制造与供应配套体系。
2.第二阶段(1980 — 2005年):引进技术国产化阶段
随着改革开发的不断深入,国内外市场逐步放开,国外先进的纺织机械进口量逐年增多,中国纺织机械的业内人士看到了国际上先进的纺织机械制造技术和先进的产品,开始走上技术追赶之路。在这个时期,国家有两项重大政策促使纺织机械制造业加快了技术引进、消化吸收的步伐:一是80年代初,国家在全国范围内提出“引进3000项国外技术”,通过技术引进、技术改造和技术开发,实现国产化;二是90年代初,国家开始实施《自动络筒机和喷气织机引进技术与国产化》项目(简称“两机专项”)。在这两项政策的指引下,纺织机械行业先后从 6 个国家17家外商引进了涤纶短纤维纺丝成套设备、转杯纺纱机、自动络筒机、清梳联合机等192项当时纺织工业急需的纺织机械设计制造技术,国家在用汇、资金和政策等方面大力支持纺织机械工业发展。两个项目的实施使我国纺织机械关键产品实现了技术的跨越,也标志着我国纺织机械产品开发开始从单纯的测绘仿造,过渡到引进技术国产化阶段。
这一阶段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产品技术水平实现了跨越式提高。“两机专项”中开发的自动络筒机、清梳联合机、精梳机、浆纱机、整经机、织机用高速多臂装置等纺织机产品均已达到或接近同期国际先进水平(表 1)。二是通过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国内大量的技术人员赴国外进行技术交流和考察,国外技术人员到国内进行技术指导,我国纺织机械技术积累开始形成,开始步入消化吸收再创新阶段。
3.第三阶段(2005年以后):消化吸收再创新阶段
这一阶段,我国纺织工业发生了几项重要的转变:开始从主要依靠劳动力比较优势向主要依靠创新驱动转变,从对资源消耗依赖型向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转变,目的是从纺织大国迈向纺织强国。这些变化给我国纺织机械行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此期间,国务院公布了《纺织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和《装备制造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为行业的科技工作指明了方向。通过“八五”、“九五”和“十五”的引进技术、消化吸收,我国纺织机械行业积累了技术发展的经验,并深刻认识到,自主研发是我国纺织机械行业发展的必由之路,随着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的提高,依靠传统的测绘仿制方式实现技术升级的道路将越来越窄。另外,随着我国纺织机械产品技术水平的提高,国外竞争对手的策略也发生了改变,他们纷纷来中国进行投资,几乎所有的国际纺织机械巨头都在中国建立了独资或合资企业,技术转让与合作生产变得越来越难。我国纺织机械制造业开始从引进技术国产化,逐步过渡到消化吸收再创新和自主创新阶段。
在这一阶段,纺织机械技术开始向高效、节能环保、自动化、智能化方向发展。由于纺织行业“用工难”的问题逐渐显露,自动化技术在纺织机械技术创新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用电子信息技术改造和提升纺、织、染整和服装加工设备是纺织机械机电一体化的核心内容,也是企业技术创新的重点。例如:利用变频技术实现整经机的经轴、浆纱机的织轴、染色机卷布轴等产品低张力或恒张力、恒线速卷绕控制,以及智能化技术在纺织机械上得到了广泛应用。目前,在先进的纺织机械中,自动化技术产品占主机造价的比重逐年增加,其中带有自调匀整的并条机其控制系统占主机造价接近50%,新型自动络筒机控制系统占主机造价达35% ~ 40%。自动化技术在纺织工业中的应用,大大减少了劳动用工,棉纺万锭用工从300人降到了不到100人,有些纺织企业甚至可减少到30人以下。除此之外,纺织机械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得到提高,一些企业依托国家级技术中心建立了基础研究实验室、试验基地、工程中心,自主创新的支撑体系已经形成。
纵观我国纺织机械技术演进的全过程,政府在重要时期的政策支持起到了推动作用,从中国国情出发,这是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纺织工业的快速发展带动纺织机械产业技术和能力的提高,市场需求起到了拉动作用;企业追求效益最大化,通过实施差异化竞争战略,增强市场竞争力,对技术发展起到了驱动作用;企业家和技术团队的勤奋敬业,以及先进的文化价值观和战略眼光,保证了企业技术创新的顺利实现。种种因素相互作用,促进了企业的技术发展。从总体来说,我国纺织机械通过 3 个阶段的技术发展,基本解决了生产能力的问题,初步完成了新功能、低成本的转化,但技术创新的持续能力还没有得到普遍加强。目前,一些国内企业通过兼并收购国外企业,使本企业技术很快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或许成为我国纺织机械产业跨入新的技术发展阶段的重要标志。
三、我国纺织机械技术演进路径的启示
通过对我国纺织机械技术发展路径的分析思考,可以获得以下几点启示。
第一,我国纺织机械产业的技术发展路径符合后发国家产业技术演进的一般规律。实践证明,后发国家沿着先发国家已经走过的既定技术轨道前进,可以通过逆向技术学习用更短时间实现产业跨越式发展。从模仿到创新的技术发展模式在新兴工业化国家被证实是一种落后国家赶超先进国家的最佳途径。我国依靠自己的力量初步建立起完整的纺织工业体系,建设了一批纺织工业基地,满足了人民生活的需求,成为纺织大国,我国纺织机械制造业为纺织产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同时自身也获得了快速发展。从未来看,只有通过不断创新才能获得产业持续发展。
第二,在产业技术发展的过程中,取得政策支持至关重要。纵观我国纺织机械产业技术演进的全过程,政府的支持与指导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建国初期,国家组织的大会战;20世纪80年代,为振兴纺织机械,国家动员航空、航天及军工企业进入纺织机械制造领域;90年代,国家又通过“两机专项”动用1.56亿美元的外汇额度支持企业技术引进;进入21世纪,国家通过国债项目支持纺织企业和纺织装备制造业实施技术改造,大大提高了行业的制造能力和技术水平。“两机专项”的成功经验也证明:有组织地引进技术可以快速提高整个产业的技术竞争力,是推动产业技术进步的最佳途径。这一经验也被日本、韩国早期引进技术消化吸收的成功所验证。
第三,上下游产业链之间技术互动,推动了纺织机械产业的技术进步。对于纺织机械行业而言,下游纺织工业的发展对其技术进步具有较强的带动作用,纺织产业的生产知识和工艺技巧是纺织机械创新的重要技术来源。在很多领域,装备制造业与下游用户的关系仅仅是供求关系,但纺织装备制造业从始至终隶属于纺织行业,这是由工艺与装备的依赖关系所决定的。从表 2 和表 3 的对比可以看出,我国纺织机械行业的发展与纺织工业的发展存在较强的关联性,纺织机械企业的技术进步来源于纺织工艺的创新和纺织技术的升级换代。纺织领域的技术创新实践证明,有1/3纺织装备的技术创新来自于纺织企业。纺织工业的技术发展超前于纺织机械产业,研究纺织工业的发展,为预测纺织机械产业未来的技术发展提供了重要依据。
第四,实现引进技术向自主创新的转化要靠创新能力建设。我国纺织机械技术发展的实践证明,重引进、轻研发、技术投入不足,将使产业落入“技术依赖”的陷阱,会导致形成了行业的生产能力,却没有实现行业的技术进步。技术投入不足降低了引进技术的成效,从而减慢了技术发展的步伐。从日本技术发展的路径可以看出,日本在20世纪50年代引进技术、60年代消化吸收、70年代自主创新的30年期间,引进技术与消化吸收再创新支出之比平均为1∶12,而我国仅有1∶3。我国在实施“两机专项”中,重视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创建了一批实验室和试验基地,培养了一批专家队伍,添置了一批先进装备,形成了一批创新成果,带动了一批企业发展,应该说,“两机专项”的实施,为我国纺织机械产业实现技术跨越创造了条件。
四、结束语
我国纺织机械产业从实践中摸索出的发展路径,具有特殊性,也有普适性。从特殊性方面讲,纺织机械作为一个特殊产业,服务于在国民经济中具有重要地位的纺织工业,国家的大力支持为纺织机械产业的技术发展创造了条件;另外,我国从事纺织机械生产已有70多年的历史,本身积累了一定的技术经验,根据技术轨道理论,当某项技术发展到成熟阶段时,该产业会放松对技术扩散的限制,从而容易从外部获得技术使用的许可,纺织机械制造业作为成熟产业具备了技术发展的条件,这一点与其他制造业有不同之处。但是,从普适性方面来说,我国很多产业都经历了从引进技术到局部创新的技术能力积累过程,都会承受下一步通过再创新实现技术追赶的压力,同样也都面临着以产品的高性能、低成本建立市场竞争优势的挑战。研究产业技术能力自身的演化规律,有助于产业正确地制定自己的技术创新战略。同时,从我国纺织机械行业技术发展的轨迹可以看出,只有不断提高创新能力,构建开放式的创新体系,打造高效、敬业的技术团队,密切跟踪国外先进技术成果,加大创新投入,才能实现产业的技术发展。
参考文献
[1] 吴贵生,. 技术创新管理[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17-28.
[2] 清华大学技术创新研究中心. 创新与创业管理(第3辑)产业技术创新专辑[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3] 金麟洙. 从模仿到创新 —— 韩国技术学习的动力[M]. 刘小梅,刘鸿基,译. 北京:新华出版社,1998.
为积极应对国内外纺织行业发展新需求,ShanghaiTex 2013网罗了众多行业领军及优质企业。主办方在染整专区W3、W4号馆新增的数码印花机械专区得到了国内外知名企业大力支持,其中包括:DGI、Digital Textile Solution、Durst Phototechnik、爱普生、亨斯迈、奥地利齐马、康丽数码、施托克纺织等具代表性的行业优质企业的积极参与,引领纺织数码印花新时尚,满足市场发展新需求。
再者,随着节能降耗、高效环保成为染整设备的普遍要求,ShanghaiTex 2013作为行业的倡导者,联同众多知名企业积极参与,于现场展示了国内外印、染、整新技术、新产品和解决方案,全力构筑一站式采购新平台。领军企业有中国恒天集团旗下的立信工业、意大利巴佐尼、香港中大、裕民工业、莱默尔机电、高勋集团、桑德森、锡莱亚太拉斯、誉辉化工、连云港鹰游、上海奇正等。
W1和W2号馆则集中展示了目前最新的针织及织袜机械。主要的参展企业有:圣东尼、罗纳地、卡尔迈耶、慈星、美名格艾罗、南星等,各企业携带了其最新研制的产品现场展示。在E1和E2展馆纺纱及产业用布机械专区,更是汇集了全球最优秀的相关企业参展,自动化、高效和节能是他们共同的卖点,参展企业包括中国恒天集团、上海太平洋集团、瑞士立达、萨维奥、特吕茨勒、欧瑞康、东飞马佐里、洛菲、乌斯特、上海淳瑞、陕西宝成等。
本届展会得到了来自意大利、德国、韩国、中国台湾展团的大力支持,其中意大利展团的参展面积比上届展会增加近 3 倍,其他展团也是阵容鼎盛,纷纷携手展示高效环保新技术和新产品,助力行业的节能减排和转型升级。
ShanghaiTex 2013除了一站式展示纺织机械、设备之外,为了让业内人士进一步了解最新技术、第一手的资讯、掌握行业发展的新动向,展会同期还设立了“康丽数码成衣印花体验区”,此体验区设在新增的数码印花机械专区内,相关制造商一条龙地展示了机械技术、软体应用程序和印花成品。
同期活动的另一大亮点是“编织?时尚家”全国巡展,主办方联合相关企业,以200 m2家居实景形式全面呈现国际创新纺织技术、创意家纺设计、以及时尚家居陈设艺术,旨在促进家纺及家居设计业界上下游的合作与交流。此外,主办方还设立了“潮流纱线及时装展示”,联同知名参展商和国际纺织品牌,展示最新纱线材料,融合最先进针织技术,将纱线或纤维生产成时装,在会场予以重点展示。
展会同期还举办了20多场专业研讨会及论坛,包括备受关注的“2014 — 2015 运动装设计及流行趋势论坛”及“崭新的环保印花解决方案”,活动现场专业演讲嘉宾深入地与观众交流、分享了业内最热门的纺织技术趋势及发展。
Benninger(贝宁格)
瑞士贝宁格实物展示了一台贝宁格寇思德染色均匀轧车基本配置型,该轧车专为满足亚洲市场需求而定制,具有操作简单的优点。两条均匀的辊能保证具有最大的挠曲控制性能,并且能够无任何限制地对针织物和梭织物进行染色。这是自冷轧堆染色工艺应用后,染色轧车占据了市场80%份额的原因。
贝宁格还可为用户提供完整的可用于针织布和梭织布的冷轧堆染色机。采用冷轧堆染色工艺,活性染料能在室温上色。现代化的冷轧堆染色系统能控制染色条件和染料显色,故可在世界各地不受任何限制地对纤维素纤维类梭织布和针织布进行冷轧堆染色。尽管设备制造商的设计者们付出了巨大的努力来降低喷射染色机的浴比,但在这些机器上对针织布进行加工处理仍需要大量的水,也就需耗用大量的能源。相比之下,冷轧堆工艺除了能在产品质量上获益外,还可节省水和能源。
Brueckner(布鲁克纳)
布鲁克纳集团是一家拥有60年历史传统和经验的机械工程公司。布鲁克纳公司是针织物和机织物以及产业用纺织品的干燥整理领域的系统供应商。作为纺织整理界的先导者,布鲁克纳本次系统展示了旗下的拉幅定形机、预缩整理机、连续染色机、特殊整理设备、通用型涂层生产线以及热回收和废气净化系统,并重点推介了用于产业用纺织品的后整理生产线,如用于玻璃纤维织物整理的特种机设备。
特种机设备采用特别的装配工艺,可满足客户的特定流程配置;高精度的机械零件,可获得无故障的织物传送;整理效果具有良好的重现性,最终产品具有出众的质量。此外,布鲁克纳在玻璃纤维织物的前处理中采用预脱浆生产线和成卷闷炉对织物做退浆处理;在热风烘房中用高温做连续式退浆处理,再分批在闷炉中通过热风除去残留的浆料,从而可为电子产业打造高质量的玻璃纤维织物。
杜斯特是全球领先的工业化生产喷墨印花机的制造商,高品质印花质量、值得信赖及运用广泛均代表了杜斯特喷墨技术的独到之处。在过去的10年间,杜斯特的数码印花技术在木材、玻璃、陶瓷及大宽幅印花领域有着巨大影响力。2010年杜斯特推出型号为Rhotex 320的一款染料升华纺织印花机,立即成为工业化柔性广告印制领域新的质量标准。在2011年巴塞罗那ITMA展览会上,杜斯特推出的Kappa 180高效纺织品工业化生产专业喷墨印花机引起了业界广泛关注,巴西、德国、英国、印度、意大利、土耳其等国客户纷纷购买并很快投入生产。
成立于1852年的德国格罗茨-贝克特公司是全球领先的工业织针、精密组件和系统提供商。目前约有7 500名员工分布在全球150多个国家,7 万余种产品覆盖了针织、机织、针刺、簇绒及缝纫领域。
本届展会该公司以500m2的展位重点展示了应用于针织、机织和针刺领域的产品。
针织领域,格罗茨-贝克特的的选针部件、移圈部件、缝合部件等等系统部件始终代表着一流、稳定的质量水平;litespeed?型织针适用于高性能的圆筒针织机,经过最佳优化的针柄可提高生产率;用于圆筒形针织机的优质针筒、针盘和沉降片圈为圆筒针织领域树立了新的标杆。
机织领域,其KnotMaster结经机兼具一流的技术与易操作性,具有梭口更换速度快、等待时间短等优点。WarpMaster穿经机依托高性能的步进电机、电磁体和传感器,通过停经片、综片和钢筘,将纱线穿过线轴,可实现经纱与经轴独立的穿经工艺,最大程度地提高生产灵活性及降低停经时间。
非织造布领域,新型刺针Eco Star引起观众的广泛关注,其工作部分呈120°锥形。与传统的刺针相比,具有更长的使用寿命和低能耗的优势; HyTecD、HyTecStandard等系列用于水刺工艺的喷水板具有针棱绝对尖锐、无毛刺、水柱精确、均匀且完好的特点,保证了喷水板具有超长的使用寿命。
Huntsman(亨斯迈)
本届展会,主办方在W3馆专门开辟了一片区域用于推介数码印花技术,并连日举办了配套的“数码印刷技术系列专题研讨会”,吸引了诸多观众驻足参观和聆听。作为联合参展企业,亨斯迈推介了其强大的数码着色解决方案。亨斯迈整合了创新型的染料、墨水、印花助剂以及应用方面的技术积淀,提供一系列完善的数码印花墨水,可对各种类型的纤维着色。本次亨斯迈重点展示的产品包括适用于涤纶织物的TERASIL(托拉司)XKS分散墨水,专为两色、深域开发,适用家纺及户外纺织品,具有高日晒牢度;适用于纤维素纤维和丝织物的NOVACRON(诺威克隆)XKS活性墨水,专为深域开发,适用时尚及成衣领域;适用于纤维素纤维、锦纶、丝织物的ERIOFAST(艳丽牢)XKS混合墨水,专为亮域开发,适用时尚及成衣领域,具有良好的湿摩牢度和日晒牢度;适用于锦纶、羊毛、丝织物的LANASET(兰纳洒脱)XKS酸性/金属络合墨水,专为亮色、深域开发,适用时尚及成衣领域。
洛菲公司主要从事质量检测系统的研发和生产,产品近90%出口到世界各地的纱线生产企业。公司每年将营业收入的12%投入于新产品开发,并与一些知名的代工企业合作,以寻求新的解决方案。与洛菲有密切合作的纺纱及横机设备生产商包括萨维奥、欧瑞康赐来福、SSM、意达织造、多尼尔和必佳乐。
洛菲向中国出售更多高科技清纱器。该公司开发的清纱器一贯采用光学原理,与材料无关;测量结果不受环境条件的影响;一直保持稳定状态。YarnMaster? Zenit是洛菲公司开发的新型在线质量控制系统,它针对清纱及纱线都具有高、严质量要求的客户所设计,即使在非常苛刻的环境条件下也安全可靠。除此之外,该系统还为以后的创新升级提供了平台。通过洛菲公司的MillMaster质量管理系统,整个纱线生产将与其设备所在地无关,同时可以通过互联网进行监控并可使用SMS接收信息等。
的摩擦电子传感器P,利用摩擦电荷清纱科技,提高了清纱工艺的精确度,具备了精确地清除细纱中异物的功能。YarnMaster?光电清纱系统,可对异物、异纤侦测和分级,例如细沙上的棉籽壳,以及外来污染(油迹或锈斑),它利用工艺成熟的SIRO原理。
Muratec(村田)
村田机械创业于1935年,最初以生产和销售提花织机为主,现在主力产品已向自动络筒机和精纺机进行了转移。村田机械开发了世界首个无结接线技术“空气吹捻器”,其自动络筒机占有世界第一的市场分额。
本届展会,村田展示了QPRO PROCESS CONERⅡ自动络筒机、VORTEX纱的样布和相关样品以及自动络筒机、涡流纺纱机等各机种上的零部件。
村田公司的自动络筒机在负责把管纱卷绕成大筒纱的同时,还会在卷绕过程中去除精纺纱的纱疵,其运用的是空气动力纱线捻接技术。QPOR型自动络筒机采用Pac21智能型槽筒卷绕系统、PLC21光电式精确定长装置、PC Module完美筒纱成型系统、9 孔高效纱库和防扭结装置、回丝减少装置、集尘装置,使得络筒卷绕稳定,筒纱成型快速,同时其节电设计可使每公斤耗电减少10% ~ 15%。
VORTEX纱线即通过涡流纺纱方法纺出的新型纱线,在VORTEX涡流纺纱机中,纤维随着气流,形成独特的构造,从而使纱线具备多种多样的功能。该纱线具有毛羽少,抗起球,易吸湿和耐洗涤等特征。VORTEX纱制成的产品具有高附加值、富有功能性和时尚性等优点。
村田公司的倍捻机、并纱机和捻纱机可以通过不同纱线的组合,制造出在手感、保暖效果、强度及防水等方面具备各种性能和特点的“全新纱线”。这些纱线不仅可以用于时装领域,而且可以用于休闲、医疗、航空等领域。
Nansing(南星工业机械有限公司)
南星工业机械有限公司系香港南益集团旗下全资子公司,主要生产“野马牌”电脑针织横机、针织大圆机、全自动手套机、缝盘机等产品。
针织大圆机包括高速单面针织大圆机、高速双面/双罗纹针织大圆机、自动间色单面针织大圆机、开幅针织大圆机等系列大圆机。
电脑横机系列包括“单系统+起底板”和“双系统+起底板”。最高编织速度为1.2 m/s。翻针不受机头方向的影响,可同时前翻后或者后翻前。针距 3、5、7、8、10、12、14、16 G。
全自动手套编织机NSG-C系列,其三角装置采用日本特殊合金钢,能确保三角的高耐磨性及精度。采用沉降片编织系统,使编织出的手套有伸缩弹性,既紧贴手掌又柔软舒适。
宁波慈星股份有限公司
宁波慈星股份有限公司主要从事电脑针织机械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是一家致力于提升我国针织机械水平、推动针织工艺发展进步、实现针织业产业升级的高新科技企业。公司主要产品包括电脑针织横机、电脑无缝针织内衣机和电脑高速丝袜机。
2010年6月,宁波慈星股份有限公司成功完成对世界第三大电脑横机制造商 —— 瑞士Steiger(事坦格)集团及其旗下的意大利时尚设计中心和事坦格(上海)纺织机械有限公司等 3 家企业的收购。收购后,慈星股份利用事坦格的技术、全球营销网络和慈星公司国内生产的成本优势,实施对外扩张、业内兼并,并逐步完成国际战略布局,使宁波慈星这家民营企业进入国际一线品牌阵营。
慈星CX1-45C/CX1-52C系列电脑横机,配备先进的起底板装置及纱夹纱剪装置。起底板装置采用活动释放原理,使封闭的复合针有效实现其挂纱和脱纱功能,而纱夹纱剪装置与起底板装置是相辅相成的,两者相互配合工作,能有效减少纱线的浪费,提高生产效率。该系列机器采用数字化技术,实现横机的翻针、吊目、挑孔、提花、明收针及其他规则花型的编织功能,可编织基本针织组织、多色无规则提花、绞花等纬编组织。
慈星GE82型电脑无缝针织内衣机,在编织小花型方面有一定的突破,使提花组织更为清晰,织物更为多样化。在操作习惯方面,该机的花型制版与Graph6兼容,方便新老客户使用。该机每路 6 个主纱嘴,其中 2 个色纱纱嘴,另有2 个无浮色纱嘴,可进行多色提花,每路都设有纱线夹持装置,三功位选针。针距为16 ~ 32 G,可以添加真毛巾组织,布面条纹清晰。
慈星GE04型系列电脑高速丝袜机是由电脑控制的具有 4 路编织系统的单针筒提花丝袜机,该机可用于生产不同密度的织物,可通过针筒、密度三角、生克三角等 3 个部分对织物密度进行调节。该机可编织平纹、网眼、提花等多色组织。
Aries 3.130机型是高产能、多功能、集成化、易应用的机型。新的Aries 3.130提供高达32个独立马达驱动的导纱器,在整个针板宽度上可自由编程来控制运动,独立于机头的运动,由此可创造非常复杂和独特的花型。该机独特的上牵拉系统就位于针板下方一点,顺滑稳定的纱线张力能形成高质量、漂亮整齐的纺织线圈。机身设计更符合人体工程学,效率高。
Oerlikon Textile (欧瑞康纺织)
2012年12月,全球纺机领域的市场和技术领导者欧瑞康集团与江苏金昇集团签署协议,将旗下天然纤维和纺机专件业务以6.5亿瑞士法郎出售给后者。
由于在本届展会开幕时,这起并购案尚未完成最后交割,所以欧瑞康纺织依然携旗下所有品牌集体亮相于本届展会,包括了Oerlikon Barmag(欧瑞康巴马格)、Oerlikon Neumag(欧瑞康纽马格)、Oerlikon Schlafhorst(欧瑞康赐来福)、Oerlikon Saurer(欧瑞康苏拉)、Oerlikon Textile Components(欧瑞康纺织专件)。因并购将于2013年第三季度完成,可以预见, 这将是赐来福、苏拉和纺织专件最后一次以欧瑞康的名义在中国参展。
Pulcra Chemicals(科凯化工)
科凯化工的前身是科宁集团的工艺化学品部,拥有130多年的化工行业背景。2010年,科凯化工收购DyStar(德司达)Geretsried工厂,同时获得生产工艺和配方的知识产权。作为全面解决方案的供应商,其在全球纺织、纤维和皮革技术等诸多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科凯化工新近成立了功能化学品部门,并正处于快速发展中。本次展会,科凯化工重点推介了功能化学品部门研发的 3 款拳头产品:PULCRA? CS酯基季铵盐(环保柔软剂),一种新型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具有优异的柔软、抗静电、抗黄变性能,不含APEO、甲醛,易生物降解,绿色环保,可作为双十八烷基二甲基氯化铵及软片等的良好替代品;PULCRA? NS 100X、130X(异构醇聚氧乙烯醚),绿色环保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性能优良,可作为高效的乳化剂、渗透剂和润湿剂;PULCRA? LS X(脂肪醇聚氧乙烯醚,AEO),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与其他表面活性记得配伍性好,低温洗涤性能好,在pH值 3 ~ 11的范围内,水解稳定性好。
Reggiani(美佳尼)
纺织品改革先驱Reggiani的展台此次无样机展示,主要通过样本资料介绍了除数码印花设备外的全系列美佳尼-美赛拉印染湿处理设备,包括适用于平幅织物的滚筒式连续处理设备及卷染机,漂白解决方案,丝光机,高效水洗生产线,连续式绳状水洗机,牛仔布绳染、环染及后整理设备。此外,美佳尼还展示了经其设备加工的诸多面料,彰显了美佳尼-美赛拉印染设备的良好处理效果。
此外,美佳尼还在香港中大的展台展示了旗下的数码印花设备,重点展出了ReNOIR-Plus K32数码印花机。该机最多可配备32个喷头,最大印花幅宽为3.4 m,最高打印分辨率为1 200 × 2 400 dpi,在以上条件下的最高产量为130 m/h。该机还配有开放式的Reg Dyespenser供墨系统及先进的墨水回收技术,清洗保养时无墨水浪费。
Rieter(立达)
立达为客户呈现了纺纱技术方面的最新发展成果,展出了立达纱和织物样品等,以充分展示立达的 4 种纺纱技术。立达进一步完善了从纤维到成品纱线的全流程设备,从而可以为所有纱线应用和经济性生产提供定制解决方案。
立达是全球唯一能提供所有 4 种纺纱技术的供应商,即环锭纺、紧密纺、转杯纺和喷气纺。4 种纺纱技术所生产的纱线和最终产品具有不同的结构和性能。立达纱线采用以下纱线品牌进行推广:立达Com4?ring环锭纱、Com4?compact紧密纱、Com4?rotor转杯纱和Com4?Jet喷气纱。在展会现场,立达展出了各种纱线及织物样品,使参观者可以亲自体验不同纺纱技术的区别。
立达的高性能梳棉机C70开辟了经济性纱线生产的新境界。在并条机方面,立达根据客户不同的需要可提供两种新型并条机:双眼并条机RSB-D 22和单眼并条机RSB-D 45。两款机器都具有自调匀整的功能,可达到优良的条子质量。环锭细纱机G32是一款性价比较高的机器,专门针对亚洲市场需求开发制造,投资成本低、技术成熟、质量水平较高。
新型开清线VARIOline,即使在高速生产且原料含杂高时也能实现温和的纤维开清;高性能梳棉机C 70基于技术成熟的1.5 m工作宽度和最大的有效梳理区,可在最高产量下达到最佳质量水平。精确的盖板导向和选择性排杂实现最佳的原料利用和卓越的棉条质量。精梳机E 66/E 76 达到了产量、质量和经济性方面的最高标准,机器设计时采用C?A?P?D500(计算机辅助工艺设计),进一步加强了立达精梳机的领先地位。
紧密纺纱机K 45的机器长度达1 632锭,是世界上最长的紧密纺纱机,具有生产高品质纱线的最高灵活性。全自动转杯纺纱机R 60建立了创新纺纱技术和低能耗的新标准,其产能比其它机器高出5%,机器长度可达540头,机器两侧可独立运行,大大提高了生产灵活性。喷气涡流纺纱机J 20采用久经应用证明的牵伸和自动化技术,双面机器设计提高了生产灵活性。独特的纱线特性为纺纱、后道加工和最终用户带来好处。其高速生产的特性使其产能遥遥领先,创新的横动装置设计则减少了机器部件的磨损。
立达纺织系统副总裁Edda Walraf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表示:“尽管本次展会恰逢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但是来访观众的数量和热情大大超出了我们的预期。中国纺织业目前面临着原材料价格高企、节能减排的压力、劳动力成本迅速上升等诸多困难,专注于节能和高度自动化的立达产品,迎合了目前行业转型升级的迫切需求,受到了中国纺纱企业的广泛欢迎。”
Rieter PTC(Bracker+Graf+Novibra+Suessen)欧专纺机配件(常州)有限公司
立达卓越纺织专件业务部,致力于为纺纱厂和机械制造商提供技术专件和服务设施,该业务部包括 4 个品牌:Bracker(布雷克)、Graf(格拉夫)、Novibra(诺威巴)和Suessen(绪森)。2012年7月1日,立达将这 4 个品牌在中国市场的所有业务及售后服务统筹管理,成立了欧专纺机配件(常州)有限公司。其产品范围涵盖用于纤维至纱线生产的所有专件,包括棉条准备用技术专件,所有纺纱工艺用纺纱专件,高端和基础专件,以及全球销售、技术服务、工程与制造等服务项目。
作为环锭纺纱机关键专件制造和营销领域的市场领导者,布雷克在本次展会上推出了适用于锥面钢领的SFB3.8和SU钢丝圈,和适用于玻纤捻线、轮胎帘子线等长纤纺纱和捻线的一体式钢质钢领、自动渗油烧结钢领、NYLTEX尼龙钩和STEELTEX尼龙钢丝钩。同时还推出了改进型的BERKOL?贝克皮圈,其使用寿命延长了近35%,纱线质量可以轻松的提高10%。
格拉夫作为世界领先的梳棉机用金属针布、弹性盖板针布和固定盖板制造商,在本次展会上特别展出了PRIMATOP弹性盖板针布的改进产品 —— resist-O-top。该
针布采用渐进的排列方式,有利于分离短纤维、杂质,同时也减少了棉结的产生。同时格拉夫还可以根据客户的需求,提供应用于锡林以及刺辊上的采用不同合金钢材制成的针布,其最高可以满足1 000 t的使用寿命。
诺威巴是全球唯一100%全套锭子自行生产的制造商,其HPS设计改变了传统环锭纺,可以使锭子在转速提高的同时震动保持极少的增加,从而使纺纱速度达到25 000 r/min成为可能。其中具有最佳性能的HPS 68 NASA锭子增加了独特的噪音吸收系统装置,拥有最低噪音水平和最少震动,最适合速度范围20 000 ~ 25 000 r/min。
绪森是环锭纺纱和自由端纺纱创新技术及产品的领先供应商。此次参展,公司主要带来了适用于短纤维细纱机的EliTe?倚丽特V5型紧密纺装置。该装置使用HP-GX 3010-E摇架,包括密封的倚丽辊、异形管、负压系统和加强齿轮等4 个结构组块。使用该装置可以增加锭速减少纱线捻度,纺出的纱线强度更高、毛羽更低、支数更高。同时绪森还推出了EliTe?倚丽特选配装置:EliTwist?倚丽赛络紧密纺和EliCoreTwist?倚丽包芯赛络紧密纺。
乌斯特集团执行副总裁兼中国区首席营运官蒲小平博士
自1957年问世以来,乌斯特?公报在整个纺织行业赢得了传奇性的地位,现如今,纱线生产商、采购商、零售以及机械制造商都依靠乌斯特?公报来作为质量标杆与贸易的基础。2013版乌斯特?公报的最大亮点在于新增了USTER? CLASSIMAT 5 以及 USTER? ZWEIGLE HL400 的数据。USTER? CLASSIMAT 5 对有害纱疵、异纤、植物异纤进行测量和分级,而USTER? ZWEIGLE HL400 则提供了毛羽长度的数据。
会上,乌斯特中国区技术经理刘智玉女士详细阐述了使用乌斯特?公报的重要意义及如何更有效地使用乌斯特?公报。
此次在立信工业展台展示的TEC系列之MINITEC2-1T,以经济有效的染整技术,可从整体上提升企业经济效益。
纺织机械课程是纺织工程专业课的核心课程,主要是以纺纱工艺为主,讲解纺纱、织造设备零部件的结构及其运行原理,因而纺织机械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需要教师课堂讲解、现场演示以及实践训练三种的结合,而多媒体技术应用到教学中可以将文本教材中的理论知识以生动形象的录像、视频以及动画等来活跃课堂教学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极大促进了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1 多媒体教学的优缺点
1.1 多媒体教学的优点
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的不断发展,计算机和多媒体技术已经广泛应用到教育领域中,多媒体教学已经成为各个学科教学的重要辅助教学方法,改革了传统较为单一的教学模式,在提高教学效率和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教学过程中体现了多方面的教学优势;首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计算机处理信息能力,充分使用多媒体技术中的文字、图像、视频、音频等多媒体辅助资料来优化教学课件,将原本枯燥的课堂变得有趣味性,生动形象地展示教学内容,从而活跃了教学氛围,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其次,多媒体教学可以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中的主体,让教师成为教学活动中的引导者、鼓励者、支持者和帮助者,这样可以打破传统的“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被动接受”单一的教学模式,增加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互动,利于建立一种和谐的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这就极利于教师顺利进行课堂教学活动;此外,多媒体教学可以丰富课堂教学资源,扩大教师讲授的知识范围以及知识的深度、广度,通过采用多媒体教学课件可以增加学生获取到的学习知识,让学生在时间有限的课堂教学中增加自己的知识总量,不断培养和提升学生的独立思考学习能力,另外通过多媒体丰富的信息资源让学生了解到课程前沿领域的发展形势和以及未来的职业发展情况,这样可以促使学生主动提高学习积极性和学习能力,不断拓宽学生的视野,解放思想,不断创新,从而可以培养和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利于学生的未来职业发展。
1.2 多媒体教学的缺点
随着教学方法的不断更新,多媒体教学已经广泛应用到各个学科的教学活动中,在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和教学效率中起到了很到的积极促进作用,然而多媒体教学仍然存在一些缺点和不足,需要不断在多媒体教学应用中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多媒体教学存在的缺点与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由于多媒体教学实质上是一种辅助教师教学的有效手段,而非取代教师,如果教师在运用多媒体教学中没有合理运用多媒体技术,就会产生一种过于依赖多媒体教学的现象,会将大量的教学时间花费在多媒体课件设计上,而忽视了学生的真正需要和接受能力,只是按照多媒体课件按部就班的进行知识点的讲授,这样就与教师的职责与教学目标相背离,减少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这不仅降低了课堂教学效率,而且还影响到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师生关系,这是不利于多媒体教学的健康发展和优势的发挥;其次,虽然一些学校和教师也采用了多媒体辅助教学方法,但是没有充分发挥出多媒体教学的优势,一方面教师没有充分利用多媒体信息资源,没有实现声文并茂的多媒体教学特点,这就使得多媒体教学的效果甚微,另一方面一些教师在使用多媒体教学时忽视了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造成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大降低,没有达到到多媒体教学的预期目的。因而,教师在利用多媒体教学方法时应该注意适度原则,牢记多媒体教学只是一种教学辅助手段,教师应该时刻谨记自身的育人职责,不能过于依赖于多媒体,也不能不积极利用多媒体技术,总之,教师应该合理应用多媒体教学方法,不能在运用多媒体教学开展教学活动中割裂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交流。
2 多媒体教学在纺织机械课程极爱学中的应用
2.1 在纺织机械产品设计课教学中的应用
纺织机械产品设计是纺织机械课程教学中的重要部分,也是提高学生纺织技能和织造机械设备操作水平的关键,随着数字化和自动化技术和设备的不断发展,目前社会对于纺织机械产品设计专业人才的需求较大,要求学生掌握先进的纺织机械产品数字化设计技能和产品开发设计技能,因而提高纺织机械产品设计课教学水平是非常重要的,在开展纺织机械产品设计课教学中可以通过应用多媒体教学和多媒体技术来优化培养学生纺织机械产品设计与开发技能的教学方法,首先,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实现理论知识和实践演示相结合的教学模式,采用多媒体的文字、图像、视频与音频、录像等辅助资料向学生展示大量可实际操作的纺织机械产品设计实例,运用多媒体进行实践训练项目、纺织机械产品设计竞赛等活动,让学生掌握最新的、最完整的国内外先进纺织机械产品,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纺织机械课程的自豪感和荣誉感,极大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主动提高自己自身的纺织机械产品设计技能与开发技能,从而利于顺利达到纺织机械课程教学的目标,促进学生的未来职业发展。
2.2 在高分子材料与纺丝技术课程中的应用
纺织机械课程就是将天然纤维和化学纤维加工成纺织品所需要进行的纺织工艺和织造设备结构及其工作原理、规律等理论知识的专业课程,其中高分子材料就是纺织品成品的重要原料,因而纺织机械课程学习的学生应该学习和掌握各种化学纤维的概念、性能与分类,只有熟练掌握了化学纤维知识,才能为后面的纺织机械产品设计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而在实际的教学中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技术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教学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而且还能够实现国内外先进的、最新的网络课件和教学资源的共享,可以让学生主动搜索自己需要的学习资源来培养和提升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而且还能够将抽象的高分子材料理论知识转化为生动形象的动画、录像,以此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深化学生对于高分子成型的基本原理,启发学生对于高分子运动过程和规律的思考和想象力,从而可以在减轻学生学习负担的基础上极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教学效率。
2.3 在“纺织机械”实验课程中的应用
由于纺织机械教学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是纺织工程专业课的必修课,需要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的结合、工艺与设备的结合,从而使学生真正掌握和理解纺纱工艺和机械制造设备的工作原理,极大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因而纺织机械课程教学需要实验课程,不断进行实践活动和训练,而多媒体教学就是一种提高纺织机械实验课程教学效果的有效方法,在开展多媒体教学中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来制作出完整的、最新的纺纱、制造设备和纺纱工艺流程的多媒体课件、光盘与视频,通过计算机技术制作成可视化的录像,可以清晰地向学生展示出无法用语言表述的机械运动过程和纺织设备运行的基本原理,尤其可以利用计算机动画来展现繁序复杂的纺纱工艺,可以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和掌握最新的知识,同时多媒体教学的应用可以弥补传统文本教材对于纺纱工艺、制造设备表述不到位的不足之处,实现纺织机械实验课程教学的现场演示,通过利用现有先进的3D实体造型软件Solid Works可以建立复杂关键机构的虚拟组装和及其配合模型,可以让学生通过现场的真是展示来了解和熟练掌握关键机构的结构组成部分,这样可以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强化学生从课本学到的理论知识的记忆力,提高学生对于纺织机械课程教学知识点的理解能力,另外,在纺织机械实验课程教学中可以利用先进的Solid Works三维实体造型来建立纺织机械设备零部件模型,再采用COSMOSMotion机械仿真设计软件来实现纺织机械实验课程的现场仿真教学模式,利用运动学仿真纺织机械运动过程和关键机构的运动规律,从而可以深化学生对于纺织机械教材理论知识的理解与记忆,极大提高了纺织机械课程教学效率,顺利实现纺织机械课程教学目的。
3 纺织机械课程多媒体教学的改进建议
针对多媒体教学存在的一些缺点以及对于纺织机械课程教学的不利影响,可以提出一些合理化的改建建议,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应用多媒体教学应该注意以下事项:第一,在开展多媒体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注重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注意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在利用多媒体制作课堂教学课件时教师应该积极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结合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制作出符合学生学习需要的多媒体课件,这样可以在活跃教学氛围的同时还能能够提高多媒体教学效率,实现多媒体教学目标;第二,在具体应用多媒体技术中教师应该合理应用文字、图像、视频以及先进的计算机应用软甲,达到声文并茂的的多媒体教学效果,从而可以活跃课堂教学氛围,保持和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热情,这样既可以实现多媒体教学目的,又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成绩。
ITMA ASIA + CITME是由“中国国际纺织机械展览会”和“ITMA亚洲展览会”联合而成的,已在2008年及2010年成功举办了两届。王树田总结并介绍了该联合展的六大特点。
第一,规模最大。2008年联合展的展出面积达到 12.65 万m2;2010年,即使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展出面积也超过了 10 万m2,依然是2010年度全球规模最大的国际纺机展。
第二,参展企业最多。2008年展会共有来自全球 30 多个国家和地区的 1 300 多家企业参展;2010年,有 28 个国家和地区的 1 171 家企业参展,虽然有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但全球知名的纺机生产企业悉数到场。
第三,国际化水平最高。2008年海外参展企业的展出面积和参展企业数量都占到了总面积和总数量的 55%。2010年这些比例也接近 50%。
第四,准入条件严格。一是对参展企业的资格有严格要求,只有符合设计、制造、销售相关纺机产品这 3 个条件中的两条,方有资格申请参展;二是严格禁止二手设备及其零部件的展出;三是除了染化料生产企业、科研院校、咨询机构还有像在座的媒体等,其他参展企业必须有实物参展。
第五,观众质量最高。展会主办单位利用行业协会的自身优势,不仅与拥有广大纺机用户的海内外众多的纺织行业协会都保持着密切的联系,还在一些国家征聘了专业的会展推介公司,做专题宣传推广。据统计,2010年展会接待了超过 8.2 万名专业观众,其中有 22% 的观众来自海外 99 个国家和地区。
第六,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措施。中国国际纺织机械展览会从1998年就开始尝试着接受并处理参展企业有关涉及知识产权纠纷的投诉,并在2004年开始正式在展会现场设立知识产权办公室,邀请所属地政府相关的知识产权管理部门派员入驻展会,处理有关知识产权的纠纷。2010年的展会上共受理 9 家参展企业对另外 15 家参展企业的 29 起投诉,还有 20 件违规展品被勒令退出展览。
王树田还在发言中强调,该联合展是全球纺机行业协会的一次联合行动,得到了全球各主要纺织机械协会如中国纺机协会、欧洲纺织机械制造商委员会及其成员协会以及日本纺机协会等的全力支持。
为提高办展质量,联合展还在吸收ITMA展会的规则和经验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加以完善。比如,涉及到展会质量的一些重要的功能机构,像负责展会现场水、电、气等一些主要设施搭建等各项服务工作的技术服务供应商,还有现场展品运输商等,都在全球范围进行邀标。
王树田还介绍了新近《纺织机械行业“十二五”发展指导意见》有关内容。该意见涵盖了纺机行业“十二五”期间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并确立了 8 项重点任务,提出六大政策措施建议,明确了“十二五”期间高端纺织技术装备的 8 个重点发展领域以及 50 项纺机产品和技术研发及产业化项目,提出 38 项“十二五”期间纺机行业先进适用产品和技术推广项目。
纺机本科专业亟需重设
1998年,我国纺织类高校取消了纺织机械专业,只保留了纺织机械方向的选课模块。受就业导向影响,学生选修纺织机械类课程的积极性不高,纺织机械类课程的课时也很有限,现行的课程体系已经不适应当前纺织机械行业的新需求。2013年,新一届教育部纺织类教学指导委员会成立了纺织装备分委会,旨在加强我国纺织机械行业人才培养的工作。
东华大学机械工程学院通过教学改革,探索出具有纺织机械特色的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体系,使培养出的学生既符合宽口径、厚基础的要求,又能掌握纺织机械的基本原理和关键共性技术。
在课程设置方面,门类繁多的纺织机械为机械类专业的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案例和素材。课程学习主要分为专业认知学习阶段,专业基础课学习阶段,专业课学习阶段和实验及实践教学环节。通过这四个阶段的学习,可以让学生对纺织机械有一个感性到理性的认识,并实现知识系统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在教材建设方面,东华大学编写《机械专业导论》、《纺织机械概论》、《纺织机械设计》等教材,为学生提供从概论到基本工艺原理,再到关键系统综合设计等相关知识。
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
纺织机械与纺织工艺等相关学科结合紧密,且学科交叉融合是技术创新的重要途径,因此,纺织机械行业的高层次的人才培养,应体现相关学科的交叉融合。高层次创新人才主要包括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博士后三个层次。
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为通过联系实际的工程课题,进行相应的科学试验、研究和开发工作,使学生在理论基础、科研能力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等方面得到充分的锻炼,成为胜任较高层次科技工程的高级技术人才。博士研究生则要求具有独立从事科研工作、组织科学研究、进行科技创新的能力,并取得具有学科特色或科技创造的成果。在博士后联合培养机制上,纺织机械企业的博士后工作站应与纺织类高校的博士后流动站加强合作。
目前,东华大学机械工程博士后流动站与东飞马佐里纺机有限公司博士后工作站已开展博士后联合培养工作,博士后课题来源于企业,企业和高校各选派一名博士后导师,以博士后项目为纽带,优势互补,推动校企产学研合作。
建议相关部门统计我国纺织机械企业现有的博士后工作站、纺织类高校现有博士后流动站,推动校企联合的博士后培养机制。国家人事部设有中国博士后基金,部分省市也设有博士后基金,企业和高校可以充分利用国家的博士后资助政策。另外,要使纺织机械专业方向的研究生进入我国纺织机械行业工作,除了培养其对纺织机械行业的关注与兴趣以外,还需要纺织机械企业提供与其他行业相比具有竞争力的薪酬待遇。
为在职人员提供进修机会
在职人员的进修是当前我国纺织机械行业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和发展方向,因为针对在职人员的培养方案具有很强的实效性,课程设置充分考虑行业或企业集团的需求,研究课题主要来源于企业,可以促进强产学研合作。目前,在职人员的学位进修主要有工程硕士、工程管理硕士两类,此外,还可以开设非学历培养的研究生课程班。
工程硕士专业学位侧重于工程应用,主要培养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工程硕士以“进校不离岗位、教学方式灵活、培养方案具有针对性”的特点,适合我纺织机械企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工程管理硕士旨在培养掌握系统的管理理论、现代管理方法,以及相关工程领域的专门知识,能独立担负工程管理工作,具有计划、组织、协调和决策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工程管理人才。此外,高校可以根据企业的需求,开设研究生课程班,制定的课程方案应体现企业需求、行业最新理论和技术、行业发展动态等内容,由高校学者、行业专家、企业高级技术人员授课。
人才培养需产学研合作
教育部推出的本科层次的“卓越工程师计划”、研究生层次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已明确规定学生要有足够的时间到企业实习。因此,需要高校联合企业建立工程实践教育中心、研究生实习基地,形成具有纺织机械特色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机制,使学生通过到企业工程实践,培养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积累实践经验,提升专业技能,使学生具有一定的职业指向性。
当前,我国高校的青年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普遍薄弱,工程实践基地也是培养青年教师工程能力的平台。青年教师可以作为带队教师,协助企业导师指导学生实习,其自身也得到锻炼;青年教师还可以到企业的具体岗位挂职锻炼,既为企业服务,也锻炼了自身的工程能力。
对企业来说,建立工程实践基地有以下好处:一是体现了社会责任,提高了社会影响力;二是增加了与高校的产学研合作的机会;三是为企业的人才遴选和招聘拓展途径。
纺织机械“数控化”
2012年6月5日,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工程院为贯彻落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工业转型升级规划(2011―2015)》,组织制定了《“数控一代”装备创新工程行动计划》。在工程实施初期,《计划》将重点围绕纺织机械、塑料及橡胶加工机械、中小型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印刷机械、包装机械、食品加工机械、制药机械、高效节能产品等,积极推广应用数字化控制技术,切实推进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
“原创产品,受专利保护”
2012年6月12日,在中国国际纺织机械展览会暨ITMA亚洲展会上,天门纺机展区打出“原创产品,受专利保护”这一醒目标牌。天门纺织机械有限公司是国家首批定点生产棉纺并条机的重点企业和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截至2011年底,公司累计申请专利25项、授权专利23项。2012年以来,又申报专利6项,并将并条机设备上的一些主关件或重要机构以及有特色的产品外观基本上都申请了专利,受到了法律的保护。
纺织装备高档数字化与产业化
2012年9月15日,“高档数字化纺织装备研发与产业化”项目在杭州通过科技部验收。该项目以数字化技术为核心,通过对机械动力学、流体传动、新材料新工艺等研究,将机电一体化技术运用于纺织装备的设计和制造过程,开展新型纺纱和纱线准备装备、高速大型电子提花装备、数码印花、绣花装备、绿色节能印染后整理成套设备五个领域的共性关键技术研究,解决了一批纺织装备的共性技术,研发了一批高档纺织装备,提升了纺织装备的整体水平。
国内首个智能纺机产业园落户马鞍山
2012年9月28日,为更好地发挥马鞍山产业优势和资源优势,马鞍山市人民政府与中国纺织机械器材工业协会签订了建设纺机产业园战略合作协议。马鞍山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将投资建设国内首个大型智能纺织机械产业园,打造纺织机械器材研发、生产、加工、销售和会展基地。
二纺机“变身”市北高新
2012年10月20日,上海市北高新股份有限公司将取代二纺机,以“都市型产业园区”综合运营商和服务集成商的全新面貌亮相证券市场。受纺织行业不景气影响,主营纺织机械业务的二纺机陷入困境,自2006年起,连续亏损的二纺机面临退市风险。随后,在上海市国资委的支持下,二纺机控股股东太平洋机电集团决定放弃这一壳资源,将所持公司41.92%的股权无偿划转至上海市北高新集团。
编后
中国特色的国际盛会一路走来在与“ITMAAISA”联合之前,由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主办,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纺织分会、中国纺织机械器材工业协会以及中国国际展览中心集团公司联合承办的“中国国际纺织机械展览会(CITME)”每两年一届,已成功举办了十届,是我国国际化、专业化程度最高的纺织机械类专业展览会,并于2002年成为UFI(国际展览业协会)认证展览会。与“ITMAASIA”联合以后,展会引进和借鉴了许多先进的国际办展理念,并与中国的实际国情相结合,无论在展会的管理水平还是服务理念上都有了质的飞跃,并逐渐形成了一套具有中国特色并且符合国际惯例的完整的展会管理体系。被誉为世界纺机业界的“奥林匹克”的“ITMA展览会”是由欧洲纺织机械制造商委员会举办,众多全球先进的纺机技术正是从这里走向世界的。
2006年4月22日,两大展会主办方签订长期合作协议,从2008年开始正式将双方旗下的“CITME”展览会和“ITMAASIA”在上海联合举办。“中国国际纺织机械展览会”与“ITMAAISA”的联合举办,不仅是为了有力地推动亚洲纺织机械领域的技术设备更新换代,加强各国纺织与纺织机械行业的合作与交流,促进纺织机械类展览会的融合,更为重要的是,这两大全球著名的纺机专业展会的联合,将会大大减少全球纺机企业和纺机用户的参展和参观成本,并促进国内以及周边地区纺机专业类展览会健康、有序地持续发展。本次展会是“中国国际纺织机械展览会”和“ITMA”两大国际品牌展会第三次联袂在中国举办,展会不仅得到了中国纺织机械器材工业协会和欧洲纺织机械制造商委员会及其9个成员协会的鼎力支持,同时也得到了日本纺机协会、美国纺机协会、韩国纺机协会、中国台湾机器工业同业公会以及印度工程出口促进委员会等专业组织的大力支持和协助。更在纺织行业的全新形势下,展现出了新的特点。适应市场需求的纺机聚会来自世界28个国家和地区的近1300家纺机企业在本届展会上全力推出了自动化高、节能降耗、适应绿色环保要求的诸多新工艺和新技术,在全球经济尚步履蹒跚之时,中国再度成为吸引世界眼球的焦点。“本届纺机展看热闹的相对少了,真正的参与者增多了,这些与会者多为企业家、实业家、经济实体的驾驭者,还有更多熟悉业务技术的专家、学者,他们通过展品的展示和相互之间的交流中学到新知识,受到启发。”这是主办方对观众严格筛选的结果,更是纺织业界自发而成的新风尚。
“纺织机械工业的发展围绕纺织工业发展这个主题,有的放矢地实现发展”,这正是本届纺机展最为人称道的地方。参展企业所展出的产品不论是新品种研发,或者是传统产品的改进提高,都紧跟高新技术发展,向自动化、连续化、智能化发展,生产适应市场需求可以减少用工,减轻体力劳动,更加绿色、环保、安全可靠的产品,服务于纺织行业的转型升级。通过本届展会的展示,我们可以看到更多纺织机械制造方面的新工艺、新技术,通过先进制造工艺,制造出精益求精的产品,展品可能很快成为商品。市场无边界,为了提高商品的技术含量,展品或商品生产,实行优化设计,精细制造,择优配套,行业内外技术的相互移植,也在展品的展示中得到启示。
为了配合参展企业完整展示体现高水平的自动化设备,此次展会容许超长设备整体展出,比如经纬的粗细络联、上海太平洋1224锭带集体落纱的细纱机长车以及同和配全自动理管箱的粗细联,康平纳的装卸纱机器人等都成为本届展会的一道亮丽风景。中纺联领导高度肯定展会成果开展首日,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会长王天凯,名誉会长杜钰洲、许坤元,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高勇、张延恺、徐文英,中国贸促会纺织行业分会常务副会长徐迎新,中国纺织机械器材工业协会理事长王树田、副理事长祝宪民等领导参观了展会。在W1馆的中国恒天集团中,王天凯对粗细络联纺纱系统表示赞许,他说,“该系统可以提升产量、节约用工、如果该系统在国内得到广泛应用,将为中国纺织行业做出突出贡献。”欧瑞康、立达、萨维奥等海外纺机代表性企业,此次都将在ITMA2011展出的最新机型带到了本次展会中,无论从展馆布置还是展品本身,都能够看出国外展商对中国市场的重视程度。立达此次携4种纺纱技术,为中国及亚洲市场带来了J20喷气纺纱机等改进机。
欧瑞康则为参观者准备了一间“虚拟展品室”,通过3D技术,使参观者亲历非织造布、合成短纤及BCF地毯纱设备复杂的安装过程和每道处理工序。从这些展品中,我们能够看出,国外先进企业现在对中国市场比较了解,而且基本都在国内实现了本土化生产,进一步缩小了与国内设备的价格差距。另一方面,国外先进纺机设备的确在节能、环保、自动化等方面具有优势,值得国内企业学习。国内企业在本次展会上也让人眼前一亮,王天凯在参观了国内重点纺机企业的展品之后,表示国内纺机设备近几年进步很快,其中有几类性能特色较为明显的设备以及一些老机改造项目让自己印象深刻,说明国产设备进一步贴近了中国纺织市场发展的需求,生产力进一步提升,并注重节能、环保等方面性能,与国外先进设备的差距越来越小。今后国内纺机企业还应继续缩小与国外进口设备的差距,为中国纺织业的发展做出更多贡献。基础件难题得到关注每届纺机展的亮点很多,但展会的亮点有大有小。除了主机之外,为主机配套和生产维修服务的纺织机械专用基础件也得到更多地关注,品种多、规格全。布展的方式既有原则性又有灵活性,既有按产品类型的集中,又有企业集团的特殊展示,这也是一个组织形式的亮点。
“一年有变样,两年大变样,”这成为本届纺机展留给观众留下的最大印象。每一台机器的组成都是靠无数个零部件构成的,每一个零部件的好坏,都决定着这台机器的好坏。这一点在今年的交流中,苏州市京都陶瓷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邓晓感触很深,他说,“在本届展会上能够感觉到这些龙头企业的重视程度明显增加,这是非常欣慰的一面”。面对困难,但是也要看到机遇,在国外,对于服装的一个纽扣也有严格的要求,在国内一些看不到的细节要求并不是很高。真正做企业的不管是大企业还是小企业,都要足够关注细节,如果不关注,你的机器不可能做到完美。“本次展会上我看到很大的变化,恒天、郑纺机等国内龙头纺机企业都来到京都的展位上进行贸易洽谈,作为国内纺机企业的龙头,今年对技术改造和升级更加关注。原来一些大的企业对基础配件都不太感兴趣,今年更加关注一点,恒天负责技术的开发部部长等都来到展位进行了深度交流。
我相信这些纺织大厂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竞争的加剧,必须去也必将会去关注这些细节问题,否则都会在市场竞争中失利。”中国市场潜力再获全球认可欧洲纺织机械制造商委员会主席StephenCombes在本届展会上表示,中国是世界上纺织机械最大的买家和卖家,因此许多知名的欧洲纺机制造商纷纷瞄准中国市场,并已经设立工厂或者选择合作投资生产,以实现成本节约的优势。今后会员企业会继续在一些关键市场实现本土化生产,比如瑞士纺机协会成员立达集团,正在扩张在中国的运营范围。最近有报告指出,他们会在未来两年双倍增加在中国的工人数量,达到1800名员工。另外,许多德国公司也在中国建立了生产线。要想在竞争环境中生存,纺织企业需要投资一些具有创新性和可持续性的方案。其中一个关键目标就是发展高科技,使商业及生产更节能、更灵活。纺织机械市场非常巨大,市场分类也较完善。“中国纺织机械制造商跟其他地区的纺机制造商一样,在技术发展方面取得了巨大的进步”,Stephen对中国纺机企业表示肯定,他说,欧洲纺织机械制造商委员会成员也希望通过产品和技术创新为纺织制造者创造巨大的价值。这一点从他们参加ITMA展会并持续地展示新产品给全球的观众就能体现出来。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今天,世界各地买家的需求已无分别。不论来自哪个国家的买家,都普遍关注生产率的提升、成本的节约及服务质量。欧洲纺织机械制造商委员会的会员将继续寻求为客户开拓产品价值及增值的发展之路。这是我们引以为傲的优良传统,也是我们的制胜策略。Stephen强调,“我们会员企业一直视亚洲为重要市场,中国国际纺织机械展览会暨ITMA亚洲展览会的诞生就是我们重视亚洲地区市场重要性的见证。”
当今全球工业的焦点是环境污染及原材料和劳动力成本的节约问题,市场对环保纺织品需求的增加有助于推动对环境友好型纺机设备的需求。消费者、工人、决策者视可持续性的生产过程为必须,因此,纺织企业除了开发绿色环保生产技术之外别无选择。Stephen说,“我们许多会员协会正在从事相关项目的研究并为环保技术的发展做出努力。欧洲纺织机械制造商委员会会员曾在ITMA2011展会上展示的最新绿色环保设备,也会在2012中国国际纺织机械展览会暨ITMA亚洲展览会上进行展示,我们希望能在展会上收到参观者好的反馈。自从ITMA亚洲展览会于2008年移至上海后,该展就已发展成为中国乃至亚洲市场买家和卖家首选的展会平台。”“在前两届中国国际纺织机械展览会暨ITMA亚洲展览会上,欧洲纺机企业得到了强有力的支持,这证实了该展会的突出地位,也进一步验证了当初我们决定在中国联合办展是正确的、合理的决定。本届展会参展商的极大热情证明了成本效益解决方案永远存在需求,而ITMA亚洲展览会是亚洲地区最负盛名的纺机展会,为亚洲市场的纺织生产商获取最新的纺机技术提供了方便。”Stephen的感触说出了欧洲纺机企业的心声,也再次为中国纺织市场注入了强心剂。随着纺机展的华丽落幕,我们看到纺机企业给纺织行业应对困难、坚定前行带来的力量和希望,我们也共同期待下一界盛会的再次相聚!
土耳其有着横跨欧亚大陆的地理优势,与欧洲许多发达国家联系紧密;但劣势为其能源缺乏,例如石油与天然气,该国需要进口70%的能源以满足需求。能源的依赖困扰着土耳其的工业发展———在纺织和服装工业,能源成本是重要的组成部分。此外,土耳其靠近中东地区,不安定的局势也是影响工业发展的因素。
1.1土耳其纺织工业发展的历史沿革
土耳其于1933年建立了以生产多种纺织品为主业的国有公司Sumerbank,1933年后,大多数纺织与服装相关的小生产商,加入到Sumerbank体系。Sumerbank通过投资与职业教育,带动了纺织服装行业的发展。经过1923年至1962年纺织和服装生产能力逐年增长,尤其在库库罗瓦地区(Cuku-rova)生产的棉花,是对当时土耳其以棉为基础的纺织工业的重要支撑。1962年至1972年,土耳其政府推行重要的替代政策以扶植本国工业。在第一个发展阶段,私人企业得到加强。1972年,第一个纺织工业协会在布尔萨(Bursa)成立。同年,土耳其第一次变成了一个纺织品净出口国家。1980年至1989年,出口导向型政策进一步提高了土耳其纺织制品在国际市场所占的份额。截止1990年,纺织品制品在土耳其出口中已达到9.3%,现今已达54亿美元年出口额的纺织工业已成为土耳其经济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由于与欧盟达成了关税协议,土耳其的纺织工业产能从1990年开始持续增长。土耳其纺织企业每年会把其利润的相当额度用于购置设备上,截止2008年,土耳其已拥有世界上7.3%的气流纺、5%的长纤维纺纱和5.1%的毛纺织的能力。土耳其纺织工业最重要的转折点发生在1995年,世贸组织的《纺织品和服装协议》要求在2005年以后取消《多纤维协定》与所有贸易壁垒,这意味着中国作为竞争对手直接出现在国际纺织市场舞台上。土耳其的纺织工业虽然在历史上获得了巨大成功,但在今后其纺织工业需要调整结构,不断提高竞争力。
1.2土耳其的纺织集群
依据土耳其纺织和服装工业的从业人口、公司数量及出口金额,土耳其的纺织和服装工业主要集中在以下区域:马尔马拉地区(Marmara)、爱琴海(Ege)地区和库库罗瓦(Cukurova)地区。(马尔马拉地区[泰基尔达(Tekirdag)、伊斯坦布尔(Istanbul)和布尔萨(Bursa)三省]是土耳其最大的纺织产业集群,集中了约56%的纺织行业从业人员、约67%的纺织服装公司与71%的纺织出口金额。主要的行业为服装、纱线、针织产品和纺织后整理。爱琴海地区集中了约12%的纺织行业从业人员,约11%的纺织服装公司与10%的纺织出口金额。主要的行业为家纺,包括毛巾与睡衣。库库罗瓦地区是一个新兴的纺织集散地,集中了约10%的纺织行业从业人员,约5%的纺织服装公司与12%的纺织出口金额。该地区潜力巨大,主要产品是机织地毯、纱线及棉纺与后整理。
1.3土耳其纺织工业进出口情况
土耳其如今有超过7500家的纺织企业,多属于中小企业,土耳其主要出口国家为欧盟国家,约占其出口的49%,排在第二位的是前苏联各加盟共和国,如俄罗斯、乌克兰、乌兹别克斯坦、阿塞拜疆等国。土耳其纺织工业进口情况土耳其纺织工业进口排名靠前的产品类别为:棉花、棉纱和棉纺织,其他织物纤维、纸纱线及其机织物,人造长丝等。土耳其纺织工业出口情况土耳其出口金额排名靠前的产品类别为针织服装服饰及配件、非针织类服装服饰及配件和棉花棉纱及棉纺织等。
2土耳其纺织机械市场的基本情况
根据国际纺织制造商联合会(ITMF)2006~2012年的《国际纺机交货统计》,土耳其的纺纱机械、牵伸变形机械假捻锭子、织造机械、大型圆形针织机械、平形针织机械和后整理机械(机织物&针织物)的交货量大都在2008年金融危机时达到谷底,并在2009至2012年逐年恢复。
3小结
印度纺织行业正在以8%~10%的速度增长。从纺织行业的新项目以及对建立纺织产业园的重视程度来看,印度纺织机械行业的规模有望在未来7年从目前的22亿卢比增长到45亿卢比。
该行业在印度已有近60年的历史,目前已经拥有1000多家机械设备及零部件制造企业。近300家企业可以生产完整的设备,其余的企业从事各种纺织机械零部件的生产。然而,不是所有企业都能全负荷生产或达到最佳负荷水平。目前,印度的国产设备远不能满足国内需求。除纺纱设备外,其他版块的设备,如织造、针织和湿法处理等都缺乏高水平的质量标准和性能(在大多数情况下),很难与欧洲制造商竞争。印度纺机行业内几乎没有织造行业的无梭织机(剑杆织机或喷气织机)和针织圆机和横机。
目前印度纺机制造分入会和未入会企业两大板块。在入会企业中,除了国有有限责任公司外,机械制造都是由独立的企业完成的,他们是与外资企业合作的合资公司。在未入会的分散板块中,都是一些小规模的企业、甚至极小工厂在从事零配件生产。大约87%纺织机械都来自以下六个产业集群地,即艾哈迈达巴德、班加罗尔、哥印拜陀、卢迪亚纳、孟买和苏拉特。这些集群地的选址均经过策略性的考量,旨在更好地为纺织行业服务,它们之间互相关联以便生产纺织行业所需的设备。目前,绝大多数的纺织机械都是内销,因此出口范围非常小。
几年前,欧洲还被认为是纺织机械的最大的制造商,但今天中国已成为其强有力的竞争对手。印度是中国主要的进口合作伙伴,其次是孟加拉国、印度尼西亚、越南和日本等国家。亚洲是中国纺机设备的最大消费国。
中国的纺机出口正稳步增长,预计在2016年将达到30.7亿美元,而进口则呈现下降趋势。对中国纺机设备的需求增长是多方面的,在质量和设备的使用寿命方面仍有很大的改进余地。
中国设备的独特卖点是成本低。虽然这些机器在全球范围内出口,但是由于其便宜的价格和地理优势,亚洲国家是其主要进口伙伴。印度是中国的机械设备进口的最大的合作伙伴。印度进口正以10%的年复合增长率增长,预计到2016年将达到 8.47亿美元。印度主要从中国进口针织机械设备,其次是织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