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初二物理实验

初二物理实验

时间:2023-05-31 09:21:3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初二物理实验,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初二物理实验

第1篇

____级__班__号

姓名_________ 实验日期____年__月__日

实验名称 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实验目的 观察平面镜成像的情况,找出成像的特点。

实验器材 同样大小的蜡烛一对、平板玻璃一块、白纸一张、三角板一对、刻度尺一把

实验原理

实验步骤

平面镜成像有什么特点?

2.猜想与假设:

平面镜成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像与物的大小可能。

3.设计实验和进行实验:

(1)检查器材。

(2)在桌上铺上白纸,在白纸上竖直的放上平板玻璃,在纸上记录玻璃板的位置。

(3)把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前。

(4

(5)观察两根蜡烛的位置并记录。

(6)找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及像的位置跟物体和平面镜的位置的关系。

(7)整理器材、摆放整齐。

物理实验报告

____级__班__号

姓名_________ 实验日期____年__月__日

实验名称探究凸透镜的成像特点

实验目的 探究凸透镜成放大和缩小实像的条件

实验器材标明焦距的凸透镜、光屏、蜡烛、火柴、粉笔 实验原理

实验步骤

1.提出问题:

凸透镜成缩小实像需要什么条件?

2.猜想与假设:

(1)凸透镜成缩小实像时,物距u_______2f。(“大于”、“小于”或“等于”)

(2)凸透镜成放大实像时,物距u_______2f。(“大于”、“小于”或“等于”)

3.设计并进行实验:

(1)检查器材,了解凸透镜焦距,并记录。

(2)安装光具座,调节凸透镜、光屏、蜡烛高度一致。

(3)找出2倍焦距点,移动物体到2倍焦距以外某处,再移动光屏直到屏幕上成倒立缩小的清晰实像的为止,记下此时对应的物距。

(4)找出2倍焦距点,移动物体到2倍焦距以内某处,再移动光屏直到屏幕上成倒立放大的清晰实像的为止,记下此时对应的物距。

(5)整理器材。

物理实验报告

第2篇

关键词:新课标;初中物理教学;对策

一、初二物理教学中起始教学的重要性

在初中物理教育中,起始教学是非常重要的,对教学效果以及学生技能培养有重要的作用。起始教学实质上是学生成长环境的一种直接体现和反应,学生在自己生活的范围内接受到来自于外部环境的刺激,对周围的事物做出反应,这种教育能使学生获得不同来源的信心。初始教学能力水平较高,通常就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获得较多的资讯,能保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良好的习惯,给其未来的发展和教育奠定最稳固的基础。

二、初二物理教学中的起始教学

1.利用实验提升学习兴趣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物理实验对物理教学有着较好的促进作用。物理实验是我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最基本的科学方法和手段,更是学生学习物理知识、形成科学素养的有效途径。培养学生对物理实验的学习兴趣是物理初始教学中一项重要的工作。在物理初始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保证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实施物理初始教学需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有意识、循序渐进地对学生进行兴趣导向。

例如,“探究气体液化方法”的演示实验,趣味性很强。在演示这个实验时,注射器中吸入少量液态乙醚,向外拉动活塞,液态乙醚消失;再推压活塞又看到液态的乙醚。如果缺少这一实验,学生很难想到使气体液化的另外一种方法,但经过亲眼观察后,他们知道压缩是使气体液化的另外一种方法。又如,演示实验:用漏斗吹乒乓球(此实验为了成功,乒乓球开始一定要紧贴漏斗,吹气时,必须是一口气用力往下吹),开始学生不假思索地认为肯定是乒乓球会掉下来,但通过实验结果,见到的是乒乓球不但没掉下来,反而越吹越紧贴漏斗。以上这些实验自然能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并且能在学生大脑中留下一个又一个的“为什么”。学生是带着盎然的兴趣和一个个的“为什么”进入物理学习之中,必会自然而轻松地学好物理。

物理学科的一个特点就是知识点特别多,记忆量大。实际上这些知识是有规律可循的。如果教师能够引导学生将获得的知识与技能运用于实践,那么学生的学习兴趣肯定会大大增强。而且学生所掌握的新知识以及技能在反复运用的过程中,一定会不断得到丰富和深化,更有利于充实和完善他们原有的认知结构,从而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2.生活化的情境设置

一定程度上来说,物理知识不是新知识,而是已有生活经验的积累和凝聚。在生活中,处处都是物理知识的体现,但是学生没有观察和留意到,他们已经在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了。教师作为引导者,要对学生进行点拨,使学生对物理知识产生亲切感,从而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增强学生的物理学习能力。我的目标就是,让学生留心观察周边事物,对生活中的物理形成敏锐的感知,探求这个世界物理存在的点滴印记。

在“速度”这一节课程中,通过生活化的情境设置案例。例如,我国优秀田径运动员刘翔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勇夺110m栏金牌,成绩是12.91s,当时他的速度是多少?同学们上学骑自行车的速度一般是15km/h。哪一个速度比较大?物理知识是对生活经验的重新解释,从感性材料上升到理性层面,形成一定的规律性,教学的目标就在于使学生充分掌握其规律性。如果教师单纯讲授枯燥单调的理论知识,学生往往不容易掌握,甚至心生厌倦和反感。所以,教师应该让学生透彻地理解所学知识的来源,从教材中找寻理论知识与生活的契合点,充分挖掘教材的生活资源,使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与生活经验结合起来。通过课题研究,促使教师采用各种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拓展学生思维,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知识、掌握知识、应用知识。

三、建议

在初中物理新课标改革的背景下,初二物理教学中重视起始教学对于初中物理教育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和意义。如何在初中物理教育发展中实现环境的创设,是当前初中物理发展的重要

课题。

1.确立先进的管理理念

起始教育是为了形成一个“自然和谐”的教学氛围,根本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并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成为一个具有良好道德修养的人。要达到起始教育的最终目的,需要对课堂教学方式进行创新。首先就要确立制度化管理模式。起始教育提倡多样化教学,增加学生的活动课和实践课,而有些教师片面注重形式,忽略了教学的实质内容。任何教学形式都是为教学内容服务的,根本目的是使学生掌握知识,提高自身能力。过于注重形式的教学造成课堂上“忙而不优”,师生忙着做各种各样的活动,有了氛围,却缺少了教学的内涵,片面追求形式的课堂效果是较低的。

2.坚持以人为本

社会的发展对各国的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教育不仅要培养创新能力强、业务素质高的人才,而且需要培养学生有正义感、道德感,能够用积极的态度对待生活的品质。面对一个多元化的社会,品德修养逐渐成为学生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衡量标准。长期以来,我国的教育重视学生的备考能力,注重各个阶段学校的升学率,限制了学生起始教育的培养。随着社会发展的要求,教育部强调要深化教育改革,按照“四有”标准培养学生,使学生健康成长为党和国家所需要的合格人才,先成“人”,再成“才”,为未来自身的生活、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在面对日益增长的社会需求的时候,初中物理教学需要变革固有的教学体系,注重起始教学,这才是实现初中物理教W不断发展的动力。做好起始教学,才能满足初中教育发展的目标和需求,培养优质的人才,体现初中教育的优势和特点。

参考文献:

[1]白颖超.物理实验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J].魅力中国,2009(11).

[2]任海涛.提高学习兴趣培养动手能力[J].新课程学习(社会综合),2009(12).

第3篇

[关键词]物理实验 多媒体 模拟 有机结合

实验教学在物理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物理实验既是学生学习物理知识和技能的基础,又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渠道和有效手段。通过物理实验,学生能够动手动脑获得学习物理知识的感性材料,加深对物理知识和规律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创新精神,还可以培养良好的工作作风。在高速发展的今天,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应用多媒体辅助实验教学已备受师生的青睐。但“寸有所长,尺有所短”,多媒体的应用也要根据探究内容、探究目标,选择相应的教学媒体,应优势互补,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本文从以下几方面谈谈多媒体在初中物理实验中的应用。

一、运用现代多媒体模拟危险性大或难以操作的演示实验

对以实验为基础的物理学科来说,几乎每节课都有演示实验,其中总有一些实验无法直接操作,或是实验效果不佳,或是危险性太大,或是实验时间过长等,多媒体技术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辅助手段,以其特有的图文并茂、动静结合等多样的表现形式,使课堂教学更显生动直观。例如,在学习家庭电路中,演示220V电压下,短路和过载造成保险丝熔断这一现象时,危险性太大,我们可以用多媒体软件模拟家庭电路中的各种现象和故障,效果十分逼真,能较好地突破重点,化解难点。

二、运用多媒体对宏观世界与微观世界的运动规律进行动画模拟

有些物理实验往往受时空限制,在我们小小的实验室内无法完成,如果仅靠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再加上教师的努力讲解,效果肯定一般。而引入多媒体技术,则可以弥补这些不足。例如,在研究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转动时,对于近地点和远地点运动过程中机械能的转化情况,可利用多媒体将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转动的动画展示给学生,使学生清楚地观察到每一点速度和高度的变化,则动能和势能的转化不讲自明,进而促使学生较好地理解掌握相关知识。

三、利用多媒体的“放大”“放慢”作用,提高物理实验的清晰度

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的演示一般都非常快,或者并不是太直观,甚至有的无法观察,这使学生无法对实验进行正确分析,形成了教学难点。而多媒体可以不受时间地域的限制,放大微小现象,放慢宏观情景,随时呈现,灵活方便。例如,在演示磁体周围的磁感线分布情况时,教师的演示很难取得良好的效果,但如果我们把铁屑盒放在投影仪上,再将不同形状的磁体放在铁屑盒中,用手指轻轻地弹动铁屑盒,铁屑就会很听话地排列起来,这些现象,学生都可以观察得清清楚楚,进而有效帮助学生理解物理概念、掌握物理规律、分析物理问题。

四、运用多媒体重现实验过程,提高复习效率

中考中,实验的考查一直是重要板块,因此物理实验复习也是中考复习的主要内容。初二、初三两年的实验数量不少,且过了较长的时间。中考复习时,学生对实验原理、操作步骤、实验方法、注意事项、实验结论等大部分模糊不清,或者有所混淆。如果重新指导学生实验,面对复习时间紧迫,复习任务繁重,好像不大现实。此时就可以利用多媒体将重要实验的目的、原理、步骤、方法、结论等呈现出来,帮助学生回忆,还可以随时下载一些典型的实验探究题,让学生练习,进而有效巩固学生的相关知识,提高复习效率。

五、运用现代多媒体弥补农村中学实验器材、资源的不足

第4篇

1.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实行毕业考试与升学考试两考合一、考试与考查相结合的形式。

考试和考查科目由市统一命题,统一组织。

2.考试科目为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思想品德、体育,考查科目为历史、生物、地理、物理实验操作、化学实验操作。其中,生物和地理考查已安排在初二年级进行。

各学科满分分别为:语文、数学、英语(含听力口语考试)各120分,物理100分,化学80分,思想品德、历史各60分,体育40分,中考成绩总分为700分。

生物、地理考查为在线机考,分为合格、不合格两个等第,考查合格者方可报考指标生和第一批次学校志愿。

初中物理实验操作、化学实验操作考查分为合格、不合格两个等第,录取时供招生学校参考。

3.思想品德和历史学科合场、合卷,实行开卷考试,其他学科实行闭卷考试。各科考试均在答题卡上答题。

4.英语听力口语考试由省统一命题,区教育局组织实施。考试满分为30分,计入英语学科成绩。

5.体育考试由市教育局制定实施办法,区教育局组织实施,使用电子设备测量成绩。考生在3类选项中各选择1个项目测试,3项满分为40分。

6.物理实验操作、化学实验操作考查由市统一命题,区教育局组织,初中学校实施。考生在每科2个项目中随机抽取1个实验考查。

7.在本省外市就读的考生,可将就读地的市招生办或市教研室出具的英语听力口语考试、体育考试、地理和生物考查成绩证明,交报名地的区招生办,英语听力口语和体育考试成绩由市招生办计入中考成绩,其他学科须参加南京市中考。

第5篇

【关键词】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突出作用

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在物理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心理学研究成果也表明,人的思维活动是在感性材料的基础上产生的,感性材料是产生兴趣的源泉,也是思维活动的依据。各种类型的物理实验,具体形象地展示了物理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丰富的感性材料,强化了学生的感知并纠正在感知中形成的错觉,从而达到丰富学生头脑中感性材料的储存及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目的,同时也是塑造学生科学精神和培养良好品德,促进学生大脑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变的有效途径。而初中物理是整个中学阶段学习物理知识的起步阶段,对物理知识。规律的理和掌握与离不开物理实验。从某种意义上说,物理课就是一门实验课。在教改空前的今天,怎样才能上好物理实验课,在此谈点个人体会。

一、培养学生的实验定势

我上物理多年,发现有的学生爱做实验,有的学生不爱做实验,在一边看别人做,而自己不动手不动脑。多数学生做实验显得盲目,不知实验目的和方法,也不知需要哪些器材。我跟学生们讲,物理课有很多实验,要想学好物理必须要学会做实验,我在物理教学中,取放手十辅导原则。使学生养成一种爱探究物理问题的习惯,探究大大小小的物理现象都可以通过实验来决。使学生形成爱做实验的氛围和习惯,形成一种定势。甚至有些物理习题也可以通过实验来探究解决。例如有道光学题;光屏与烛焰之间距离保持一定,将凸透镜放入其中,无论怎样移动,光屏上得不到一个清晰的像,原因是什么?这是一个填空题。我给学讲了有人还听不明白,。于是就拿一个光屏,一个不知焦距的凸透镜,蜡烛,来作实验。实验学生自已做,我在旁边观看,偶尔参一下讨论。最后由学生自己得出了结果1.物距u+像距v可能小于二倍焦距;2.u+v可能小于三倍焦距;3.u+v可能小于四倍焦距。这种答案不唯一的开放性题目,通过做实验增加了学生对结论的可信度,拔动了学生思维,有利于对物理知识及规律的掌握。

二、物理实验使感性的知识提升到了理性的知识

在实验中,会使学生提升发现问题和最终决问题的能力。很多物理问题,老师讲得精彩,有条有理,不如学生去动动手一那就是做实验。我在上初二山班上凸透镜成像规律时,主是要求学生把握物距,像距,焦距三者的关系来确定像与物大小变化。由于缺少器材,我开始是教室里做的演示实验,但只有讲台前的同学看得较清楚,能够领悟一些,其余学几乎弄不懂。我于是去别的地方搜寻相关器材,把全班分成十个小组进行分组实验,由选的小组长带上纸笔,把在实验中发现的问题都记录下来,并最终给以决。并由他们自己总结得出了凸透成像规律。有好几个小组的同学都发现了;物距变大像距变小,像变小;物距变小像距变大,像变大的规律。该有康乐,付爱华等五位同学还发现;物距的变化量比像距的变化量大。

事实说明,有些光讲,讲不明道不清的物现象通过做实验来解决,将理性的东西变成感性,又由感性提升了理性。该班学生张诗意着对我说:“李老师我终于理解了凸透镜成像规律。”

三、让学生实验中感受到快乐

前不久我在网上看到一则消息;在重庆巴蜀中学读高三的开县箱学生王袷东,在全国化学赛中获得金牌,并被北大直接录取。从记者的采访中知他平常对实验达到一种痴迷的程度。显然这位学生已经感受到了由做实验带来的快乐。世界顶级科学家居里夫,在实验室忘记了时间。也正是这种酷爱实验,从而取得科学上重大成就。然许多初中学生缺乏这种痴述神。我在初二了分成儿个物理兴趣小组,在课外做一些力所能及探究性实验,有时师生一道探究,重在培养兴趣。要给学生充分肯定提高学生们的热情,让他们在实验中获得快乐,获得美的享受。

我在上‘光谱’一节时,让全班同学拿着三棱镜在明媚的阳光下,做光谱实验,让孩子们真实地感受这五颜六色的‘光谱’真美。在享受美的同时追问孩子们,光谱中是从红色光到紫色光的顺序排列,它们有没有什么原由呢? 先让孩子们猜想,然后给以回答。

四、鼓励学生做好课外小实验、小制作,自制实验器材,促进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学习

第6篇

关键词:创新能力;动手能力;实验方法

G633.7

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物理规律都是在观察和实验的基础上,认真总结和思考得来的。初中年龄段的学生精力充沛、活泼好动、勇于探索、求知欲和好奇心强,具有很强的创新潜能。作为一名物理教师,在教授学生物理知识过程中,如能正确的演示和指导学生实验,不仅能激发学生求知欲望,促进学生掌握知识、运用知识。还可以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作为物理教师在物理实验教学中,教师角色也应该从以往的那种“授业者”转变为“ 研究者、探索者、合作者、服务者”。正确引导学生能动手、思考,提出问题和质疑,并能解决问题,真正发挥物理实验教学的作用。

一、采用“合作参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放手让学生自己做的方式”的培养程序。

心理学研究表明:初中生能力形成必须经历一个过程,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形成,因此,应根据循序渐进与分层递进的原则,我在教学中设计了以“合作参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放手让学生自己做”阶段标志的培养程序,使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实现科学化、系统化。

1.以“合作参与”的方式帮助学生自觉的学习之路

初二学生刚学物理知识,对物理有很大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强,并且喜欢动手做实验,教学中遇到的第一个利用控制变量法设计的实验是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通过实验探究使他们体验到了科学工作者进行科学探究时的相似过程,体验到了科学探究兴趣,通过学习科学家的科学探究方法,领悟到了科学的思想和精神。

2.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方式引入学生走上学习之路

物理实验具有动机功能,可以激发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这是物理教学界的共识。因此如何增加物理实验的趣味性,成了中学物理教师必须关注和研究的一个问题。为此,本人创设了“趣味实验”、“课后小实验”等新的物理实验形式。

“趣味实验”系列:是指以生动、鲜明、新奇的实验现象来引发学生兴趣的一类实验。如声现象中的“木条听诊器听心跳声”,“土电话传声”等等。

3.以“放手让学生自己做”的方式鼓励学生走上自主学习之路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生的聪明才智来自他们的手指头” 。一针见血地指明了动手的重要作用。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就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1)让学生多动手,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应该创造条件让学生自己动手做,让学生在动手中观察思考、分析判断,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得出结论,使做实验的过程成为学生再发现的创新过程。比如学习“液化现象”时,课本上有压缩体积的演示实验,而没有降温液化的实验,我让学生每人手拿一块玻璃并对玻璃呵气,让学生体会、研究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2)让学生多动脑,观察实验可以使W生了解物理世界丰富感性知识,激发他们的学习爱好。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有意识的为学生创造观察物理现象的条件,指导他们的观察方法,利用他们的好奇心,培养他们观察的爱好和习惯,不断提高他们的敏锐性、深刻性、精确性,逐步形成较强的观察能力。

二、物理实验要体现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初中阶段是思维发展的要害期,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会影响学生初中乃至高中物理学习和其它学科的学习,学生在小学时习惯于具体的形象思维,他们善于从具体事物中学习,而不善于学习抽象的内容,初中物理概念是进行物理思维和运用物理方法的基础,是在物理事实的基础上抽象概括的产物,因此教学中要采用大量学生已具备的感性知识,对缺乏感性熟悉的则配备演试实验,并用浅显的语言和丰富的插图,以帮助学生思维由低水平向高水平转化。

三、从“学会”向“会学”的教育方式转变

现代教育不但要教学生学会物理,而且会学物理,这就要求教师指导学生把握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学会如何获取新知识,如何解释各种物理问题,做到举一反三。因此在指导学生实验时要抓住“观察、操作、记录、 分析 、整理”。

对实验现象与事先预想的不相符时,教师应找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利于改进实验教学,提高实验教学能力。

四、重视物理知识的实际应用和学法的指导以实现创新

广泛联系生活、生产实际,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也是发展学生能力以及提高学生科学文化素质的一条重要途径。

在物理实验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学会实验的具体做法,掌握一些基本的实验技能,还要能根据典型的物理实验引导学生及时总结归纳研究物理问题的实验方法,如常用的“间接测量法”等,我们可以考虑设计用相似的目的、手段、过程、结果等进行模拟实验,从而实现创新。

五、正确看待多媒体技术在物理实验中的创新

恰当运用多媒体辅助实验教学,能以其灵活、生动、形象的图形和动画表现形式及强大模拟功能而使物理实验教学内容化难为易,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化微观为宏观,有助于学生掌握重点、突破难点,引发兴趣,进而巩固知识,发展能力和提高素质,通过人机交互、信息共享,拓展了学生的视野,能很好地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多媒体这种优势,在物理实验教学中独具特色。

总之教师应解放思想,大胆尝试,积极探索创新,教师要善于通过演示实验、学生实验,把教师的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的学习效果,激发起学生不理解其中道理不肯罢休的求知欲,努力使物理实验教学真正成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天地。

第7篇

1.备仪器:根据近年农村中学实验新添设备情况。学生实验一般要求能满足两个学生用一套实验仪器。初中物理实验仪器一般都比较简单,多数实验都是定性的,少数几个定量的实验精确度要求也不高。因此,大部分物理实验仪器都可以自制,各地可供选择的器材也很广泛。当我们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自制教具的活动时,不仅为实验教学提供了一定数量的实验仪器,也为物理教学创设了良好的实验环境。更重要的是学生在此项活动中增长了才干,提高了实验操作能力,开发了思维。此外,我们实验准备还包括实验室配备的器材,教师提前一天做准备实验。

2.备学生。在备教案时,还应了解学生实际,对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应该如何解决及学生在实验中可能遇到的困难都要作充分的准备。例如,初二采用教科书第105页练作为边学边实验,学生会想到“塑料袋扎孔后液体不封闭”,从而影响对帕斯卡定律的理解,所以我们为学生设计好学习阶梯,通过演示实验让学生看到帕斯卡球上的每个小孔上都扎有橡皮膜,当用活塞挤压筒里的水时,可以看到各个小孔上的橡皮膜都向外凸出,唐发学生思考帕斯卡球的小孔上不扎橡皮膜行不行?进而知道在塑料袋上扎孔是为了能看到“液体传递压强”的现象。在进行物理教学方法改革的过程中,为了大幅度提高初中物理教学质量和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我们的课堂教学已比较多地采用了学生边学边实验的教学形式。

据统计,我国现行初中物理实验的结构体系如下:力学:演示实验52个,学生分组实验9个,小实验7个;热学:演示实验28个,学生分组实验3个,小实验5个;光学:演示实验14个,学生分组实验1个,小实验3个;电学:演示实验21个,学生分组实验9个,小实验3个;总数:演示实验145个,学生分组实验22个,小实验22个,再加上实验性习题18个,总计207个。通过近几年试验,把结构体系作了如下调整:(1)22个学生分组实验中的11个改为边学边实验;(2)145个演示实验中的38个改为边学边实验;(3)22个小实验中的7个和17个实验性习题中的10个改为边学边实验;(4)新增加了4个边学边实验。经过这样的调整,初中物理实验的结构体系趋于合理,有利于提高物理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实验能力。

二、实验过程

1.看。即“观察和了解”是所有实验的第一个环节。包括对实验器材的选用,器材的使用规则和使用范围。以及器材的精确度等,要有一个详尽的了解。

2.调。即“调整或调节”,它是进行实验的第二环节,调整或调节的正确与否对实验的成功与失败有决定性的作用。对部分需要“调”的实验仪器,应注重怎样正确地操作。最好当堂给学生示范一次或几次。例如:托盘天平的调平衡,电流表或电压表的机械调零等。

3.做。即做实验,它是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参与实践的过程。每一种仪器,都有它的使用规则,我们应严格地按照它的使用规则进行操作。特别是在做一些带危险性的或易损坏性的实验时,教师应先通过检查,避免一些不必要的损坏和意外。例如:电流表,酒精灯,温度计等的使用。

4.记。即在实验中,正确地读取和记录数据,它包括:读取的姿势(例:_刻度尺数值的读数);读取的方法和准确的记录(数字与单位等要准确)。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演示错误的读取姿势或方法,加强学生对动手操作的掌握。同时,应注重实验事实,不能任意改变实验数据。以迎合实验的真实结果,着力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5.析。由于做实验的人不同,实验器材的不同,操作方法的不同等因素,可能导致同一实验结果出现不同的数据。所以应及时加以总结和分析,帮助学生分析哪些地方有错误,哪些地方有误差,与学生共同探求如何改进,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学生的思维。

三、扫尾工作

第8篇

关键词: 物理实验 创新 综合素质

物理实验研究有两个方面:一是研究实验操作技能问题,二是研究实验教学问题。进行物理实验技能训练包括:实验操作技能、数据处理和完成实验报告的技能、改进实验方法和自制教具与学具的技能。而实验教学方面的素质包括:能根据教学要求,确定实验目的,选择合适的实验内容和实验教学形式;在演示实验中能配合课堂讲授,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能在学生分组实验的预习、实验、完成实验报告三个环节上,进行恰当的组织引导工作,善于对学生进行实验技能训练;能组织引导学生开展生动多样的课外实验活动,等等。通过演示和操作,转变学生轻视实验教学的思想,为学生学习物理提供感性认识,激发学生学习物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并能促进学生能力和素质的提高。

一、物理实验应是课堂教学的拓展

所有的初中物理实验,都能使学生实际目睹手动,这对学生学习物理知识,非常重要。为了增加实验量次,扩大实验范围,教师可采用包含演示实验、学生分组实验和课外小实验等多种形式进行。为解决基本仪器的使用问题,可创设条件,开放教学测试仪器、实验室闲置仪器、设备检修仪器,如各种电源、变阻器、电表和基本物理量的测量仪器、万用表、测电笔、气压计等。开放实验室后,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多进行实验室辅导,使学生实验操作的机会得以增加,使每位学生至少有动手演练的机会。

由于这类实验是在课余进行的,学生有充分的思想准备与操作仪器与操作时间空间,实验技能训练能最有效地进行。我们可以先予启发,引导学生思维和设计实验教学步骤实验方法,甚至设想或反思可能的失败原因;在操作技能的训练过程中,可创设情境,凸显部分实验可能因环境变化而导致操作失败的所在。如静电实验时,故意加大环境湿度而让实验“失真”,以养成学生实验前先干燥器具、检查绝缘情况的实验习惯。再如用托盘天平称量质量时,在课堂教学中,常让天平的正面对着学生。现在,可以让他们学会在背面调节天平的技能。然后,让学生当场将实验操作结果,与教材知识密切结合起来,理清实验程序和理论知识的关系,完成实验报告。这样,不仅有助于实验技能的提高,而且可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和对教材知识理解、运用等能力。

二、物理实验应让学生实践操作

物理课实验,就该由学生亲自动手做实验。它不仅有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促进他们的个性得到发展,而且能激发强烈的求知欲和深厚的学习兴趣,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实验动手能力。在力所能及的条件下,应将课堂演示实验尽可能地改成学生实验,使某些物理现象、物理规律、物理公式,在老师的指导下,经过学生自己动手,总结出来。这既能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印象更为深刻,理解更加透彻,又能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学习兴趣。

初三物理“熔化和凝固”这一节,就可将晶体熔化的演示实验,改为学生随堂实验。具体做法是:将学生分组,每组一套实验仪器。在老师指导下,学生同老师一起做这个实验,最后得出晶体熔化的规律。由看老师做实验变成自己动手做实验,这样一改,效果不大相同,他们从被动接受知识,变成了主动探求知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大提高了。

又如初二光学“透镜成像规律”,这一节教材要求,老师要通过演示实验,引导学生总结透镜规律。我们改为让学生随老师一起动手,通过自己亲手实验,来总结凸透镜成像规律。之后调查,学生普遍认为:这样总结出来的规律,印象更深刻,记忆更牢固,还为后面教材中的光学知识学习,打下了扎实基础。

三、物理实验应培养学生探索精神

中学物理实验,大多是验证性实验。物理教学的实验,应选择恰当的实验课题,给出实验所需的器材,让学生去设计实验的方法和步骤,然后再用实验验证其方法和步骤是否正确和恰当,以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为了培养学生探索物理知识的能力,我们还可将某些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索性实验。

如不给学生天平和量筒,而是给他们一根有刻度的杠杆,一个质量为m的钩码,一杯水,两根细线和一个待测小石块,要求设计出利用以上器材,测定石块密度的方案;再设计出检验自己的方案正确与否的实验步骤和验证方法。这是一道综合性较强、应用物理知识较多、难度较大的实验题。我们知道,密度公式为ρ=m/v,如果测出了石块的质量m和体积v,则可求出石块的密度ρ。石块的质量m,可根据杠杆平衡条件求出。石块的体积如何测量?经老师的点拨,学生会根据阿基米德定律求得石块的体积。问题最难的症结所在,是学生如何验证这思路是否正确。步骤是否简单?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对这个物理规律有充分的认识和理解。如课本中“纸盒烧开水”、“日光灯启辉器中双金属片的自动控制作用”、“小风轮”、“电铃”、“楼梯开关”等小实验、小制作,有很强的趣味性和知识性,十分贴近学生的生活,符合初中学生好奇、好问、好动、好学的心理特征。教师要鼓励学生做好这些课外小实验、小制作,并有意识地在教学中加以讲评……成功的课例证明,让学生通过具体实验,去验证物理规律,能使他们加深对物理规律的认识和理解,并通过实验训练,逐步掌握实验验证的方法和技巧,提高了实验技能。

通过物理实验,学生不仅能有效地获得学习物理知识的感性材料,加深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理解,学会使用基本仪器并独立进行实验的方法和技能,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而且能促进认知结构机制的转化和认知能力的发展,提高认知水平。正是由于实验教学使学生在理解科学发生、发展的过程中,具有培养能力、发展智力、提高科学素养的重要作用。因此,在教学中应强化实验教学,达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教育观念。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第9篇

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着眼于开发人的潜能,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和创新能力。发展、弘扬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富有个性、协作性、创造性的身心和谐发展的现代人。

一、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实验

1、观察:首先应该使学生知道:所谓观察是指直接运用眼、耳、鼻、舌、皮肤等感觉器官,或者间接借助于器材对物理现象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并且持续、反复的知觉过程。就是要有目的地辨明观察对象的主要特征,注意发现引起变化的条件和原因。其次,要使学生了解:观察是要经过一定的努力,克服一定的困难,才能发现问题,才能对事物的正确认识,才能得到正确的结论。(1)在演示实验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在学习过程中有许多演示实验,学生对演示实验很感兴趣,但在进行观察时往往抓不住关键,这就要求教师要在实际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演示实验,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是很重要的。(2)在分组实验中进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现行初中物理教科书学生分组实验,其中初二年级开始的几个实验,就是有意识的安排学生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的。(3)开展课外活动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组织学生参观、做课外小实验等,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如学习音调前,就布置学生制作音乐瓶,使学生主动地去观察了解乐音的相关物理知识,在此基础上进行观察演讲,活跃了学生的思维,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达到了培养观察能力的目的。(4)尽可能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观察兴趣和能力。特别是将计算机多媒体引入初中物理教学中,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手段,它改变了以前呆板的教学方式,它图、文、声、动画、影像并茂,加强了表现效果,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帮助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2、实验是学习前人的“创新”。(1)认识物理实验及其作用。(2)促使学生认真做实验。①引导学生利用课本做好初中物理开始阶段的实验,应指导学生做好教材中安排的实验,这样做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使用教科书的好习惯,养成尊重科学的好品质。②创造机会多做实验,养成勤动手的好习惯。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应贯穿在整个物理教学过程中,只要有可能就让学生参与。③用简单器材做好实验。做好物理实验,对于物理学习是有很大帮助的,做好物理实验是需要一定的物理实验器材,但物理实验有时用简单的器材就能说明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创造能力。

二、引导学生善“问”

1、问题是创新的前提,学生对于问题的认识是不以为然的,对此应引起学生的足够重视,教学中经常引导学生回顾科学史上因善于发现问题而取得成就的例子,如瑞利就是通过测密度的方法而发现氩气的。1935年获诺贝尔物理奖的查德威克就是从约里奥?居里夫妇的论文中发现问题进而发现中子的等。

2、善于设计问题。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设计问题,从而引导学生学习新知识,设计的问题应该有其艺术性,应根据教学内容由浅入深,在不同的阶段设计不同的问题,如在学习《杠杆平衡》一节内容时,从实验过渡到实际应用,设计了将将托盘天平做成不等臂的可以吗?引导学生想到托盘天平的制作原理,为什么要调节天平平衡?引导学生想到在设计制作托盘天平时初中物理论文初中物理论文,要考虑到杠杆等臂和平衡螺母。

3、引导学生提问题。经常通过各种方式启发学生提问题,刚开始学物理时就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学习物理?进一步引导学生从阅读课文中提出问题,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提出问题,让学生将发现的问题及时提出,并定期开展问题研讨。

三、综合提高创新的实践

1、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生认识物理实验的重要性后,会积极主动做好实验, 当学生能够做基本实验后,教师应当对学生实验提出较高层次的要求,如指导学生做一些验证性的和设计性的实验。适当增加设计性实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和智力的开发,也有利于发现人才和培养人才。

第10篇

一、开展物理实验,激发学生兴趣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物理实验是获得感性材料,探索物理规律,认识物理世界的基本手段。物理实验具有真实、形象、直观、生动的特点。物理教学中经常运用这种方法手段,常常会使学生对物理产生强大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教师要重视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积极开展实验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学生有了兴趣才能在课堂上集中精力认真听讲,物理教学效率的提高才能落实到课堂教学中。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开展物理实验课,力争每节实验课都能使学生有所收获。在上学生实验课时,让每一个学生都融入课堂情景中,对于程度好的学生,点拨下要领让其独立自主地完成实验,在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程度较差的学生,要进行一对一的指导,特别是容易出错的细节要时时留意。虽说学生人人喜欢物理实验,但并意味着人人都会做实验,教师只有细心指导才能保证程度较差的学生也能在物理实验中取得胜利,获取成功感,而成功感正是学生长久保持物理学习兴趣的关键所在。此外,还要把物理实验所得和日常生活相联系,使学生用实验的严谨态度去分析生活中的物理现象,从而巩固物理实验所得,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对物理课的热情。

二、实施情景教学,保持学生兴趣

教学实践告诉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创设情境,通过提出一些与课文有关的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将学生引入情境之中,容易激发起学习的动机,培养学习兴趣。如:初二物理讲到“沸腾与蒸发”一节时,精心设问可按下述程序进行:“在讲台上放一盏酒精灯,然后举起一张纸,放在点燃的酒精灯上,会燃烧吗?”“会。”“那么,用纸折成一只盒子放在灯上会不会燃烧?”“当然会。”教师将纸盒里装满了水,待纸盒湿透了,倒出水,放到点燃的酒精灯上,结果纸盒没有烧起来。学生说:“这有什么稀奇,纸盒湿了当然不会烧起来。”教师问:“为什么纸盒湿了,就不会烧起来呢?”此时学生急切等待老师的解答,激发了学生浓厚的认识兴趣和强烈的学习热情,教学效果当然非常成功。

所以,教师要适时地开展情景教学,并把教学情景和广泛的生活实际相联系,不但能提高物理教学的效果,更能改变重析理而轻情感的格局,从而改变学生对物理课的态度,提高物理学习的热情。

三、运用现代手段,提高学生兴趣

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飞跃,以计算机为代表的各种现代化教学技术走进了课堂,使物理教学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物理学中有许多东西很抽象,按照传统的教学不容易讲明白也无法讲明白,如电场、磁场等;有的是微观的,如分子运动、链式反应;有的是巨大无比的,如天体运行……这些物理现象由于时间、空间和实验条件的限制,难以向学生直观地展示出来。而借助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可以对物理现象进行逼真的模拟,灵活地放大或缩小物理场景,突破时间和空间的束缚,让学生看到立方体动态的物理过程,枯燥难懂的物理知识变成生动形象、直观的物理知识,学生的兴趣很快被激发出来,不再感到物理难学。所以教师要在日常备课中,熟悉和掌握现代计算机知识,掌握多媒体信息技术的运用方法,积极主动地制作课件,创设直观生动的物理课堂,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使物理课堂变得轻松活泼、生动形象,充满趣味性,吸引学生喜欢物理和学习物理,从而提高中学物理的教学效率。

四、解决实际问题,巩固学生兴趣

重视理论和实际的联系,可以培养学生应用概念和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能够将书本上的物理知识与其他学科知识融会贯通,与生活生产实际融会贯通。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过程,对学生来说就是巩固所学的过程,是自我创新的过程,是培养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过程,更是巩固学生学习物理兴趣的过程。

例如,饺子煮熟后能漂浮起来,是由于饺子内气体膨胀,使饺子变大,饺子受到的浮增力大,最后浮上水面;筷子夹菜、起子启瓶盖是利用了杠杆的原理,前者是费力杠杆,而后者是省力杠杆;刀柄、锅铲柄、电水壶把手有凹凸花纹,使接触面粗糙,增大摩擦。又如,电饭煲煮饭、电炒锅烧菜、电水壶烧开水是将电能转化为内能;排气扇(抽油烟机)是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利用空气对流实现空气交换;电磁炉、微波炉加热原理是利用电能转化为电磁能,再将电磁能转化为内能等是电学现象在生活中的具体表现。其实物理是与生活联系最为密切的学科,如果教师在教学中将所讲知识生活化、实际化,物理教学的效果一定会大大提高。

五、开展课外活动,延伸学生兴趣

第11篇

物理课程标准指出,物理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动手、动脑,通过自主进行探究活动,学习物理概念和规律,使学生体验到学科学的乐趣,了解科学方法,获取科学知识,逐步树立科学创新精神.物理学由实验和理论两部分组成.物理学实验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种重要活动,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基础;物理学理论则是人类对自然界最基本、最普遍规律的认识和概括.在物理实验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学习物理学的初步知识,更重要的是指导学生学会适宜的学习研究方法,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为了上好中学物理实验课,我们可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从教学方式的趣味性出发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

教学目标是教与学的依据,学生实验教学应制定科学、准确、清楚、具体的教学目标,使实验教学和考核有章可循.可以通过改变和增加一系列物理实验,包括为初二物理入门学生表演物理魔术,加强实验观察与操作中的趣味性,充分利用青少年好动心理特征的正面效应,用实验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转化成学生的求知动力,以取得明显的教学效果.

教师要在熟悉物理教学课标,驾驭所学教材的前提下,根据所做实验的内容和要求,学生已有的基础和发展水平以及学校的设备等,制定出所做实验的认知目标、操作技能目标、实验素养目标,使实验课教学目标明确、可测性强,并在实验前或实验过程中展示给学生,使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有章可循,有的放矢.教师应因地制宜地设计各种类型的简单实验.如通过搓手发热的活动来感受摩擦生热;用手将空杯子慢慢压入盛水的盆中,让学生感受手掌受力的变化,从而初步体验物体排水多少与浮力的关系.还可以用盛水的玻璃杯和球形烧瓶代替凸透镜来研究成像规律;用盛水玻璃杯代替三棱镜观察太阳光的色散;透过小水滴观察电视荧光屏上的三原色等.

二、从物理学与生活实际来优化实验设计

物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这就要求教师反思物理背景的现实性和“物理化”,必须以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为问题背景,让学生从具体问题情境中抽象出物理现象,并能用物理知识加以解释,最终解决实际问题.在中学物理实验中,有不少实验如果单从物理原理和现象考虑,似乎已令人满意,但若仔细地分析研究学生对实验的理解,就能发现新的问题,这样的反馈信息往往可以为物理实验的改进提供新的思路.

使用身边随手可得的物品进行探究活动和各种物理实验,可以拉近物理学与生活的距离,让学生深切地感受到科学的真实性,感受到科学和社会、科学和日常生活的关系.另一方面,由于这些物品本来的用途并不是进行物理实验,所以这种做法本身就是一种创新,不能把低成本实验仅仅看作解决设备不足问题的权宜之计.教师必须从学生的角度去理解,对那些可能让学生产生疑问的实验,尽量改进它的设计,给学生一个明显、直观的实验现象.

例如,在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时,教师首先用多媒体演示一个气功表演中的例子:气功师平躺在地面上,身上压了一块大石板,然后让助手用大铁锤打击石板,学生看到石板碎了而气功师安然无恙.这种情境与学生原有的知识产生冲突──被锤打怎么不受伤?学生头脑中有了疑问.教师适时引导:如果气功师身上不压大石板,而让大铁锤直接打击其腹部,气功师愿意吗?学生根据问题情境展开了激烈的讨论,产生了想探究压力的效果与什么因素有关的欲望.这时教师引导学生用身边的学习用品如铅笔进行探索:两指压紧铅笔两端时感觉一样吗?如果不一样,哪一端效果更明显?如果把铅笔的一端固定在桌面上,用大小不同的力压另一端,感觉又怎样?学生经过探究体验后,对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两个因素──压力和受力面积产生了深刻的印象,继而引发他们更深一步进行定量探索的热情.

三、从多样性实验中让学生“动”起来

物理课程标准已经把过去教学中的许多演示实验,如阿基米德原理、欧姆定律的演示等,明确写成学生的探究活动,让学生通过实验自己归纳出规律.教学中应该多做“试一试”、“动动手”之类的随堂小实验,通过观察和感受,使学生受到启发并归纳出结论.还应该让学生多做一些家庭小实验.演示实验应该与学生随堂小实验相结合,不要用演示来替代学生动手的操作,也不要将学生实验仅仅作为验证规律的手段.

实验操作是把实验方案变为实践的关键环节.在实验过程中,要人人动手、独立操作,按照操作规则和实验步骤进行实验,注重实验的注意事项,避免操作上的错误,以减小误差.在实验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使他们手脑并用、多动手、细观察、勤思考、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把整个教学过程看成是师生共同合作、共同探索的过程.教师也要密切注意学生做实验的情况,帮助学生解释、解决一些问题,鼓励个别不敢动手的学生积极参与.

第12篇

本人从事农村初中物理教学工作已经有十几年的时间,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认为现在农村物理实验教学经常出现以下一些情形:1. 由于学校考核机制的原因,对教师的考核标准主要看学生的试卷成绩,而要提高学生的物理考试成绩,最快的途径是教师通过演示实验然后讲解、记忆,这样就陷入了讲实验不如背实验的尴尬境地。2.农村初中物理实验室的配置虽然基本到位,但是后期更新和添置难以保障。3.物理课时数的安排略显不足,一周三节课的教学时间很难保障物理教师有充足的时间来完成实验教学任务,以九年级上学期为例,共需完成分组实验就有17个,而一学期以二十周计算,物理课也只有六十节左右,要花17个课时来完成实验就显得力不从心。针对这些情况,本人认为在物理的实验教学过程中,可以适当地运用微课,通过微课不仅可以将课堂外延,也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微课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它是以教学视频为载体,围绕某一个知识点,进行教学设计而开展的教学活动。微课不同于传统课堂教学,其主要特征表现为“主题突出,指向明确;资源多样,情境真实;短小精悍,使用方便。”它不但能帮助学生查缺补漏,巩固知识,还能让学生随时随地地学习,是对传统课堂教学的一种重要补充和资源拓展,那么如何在物理实验教学中有效地运用微课,本人认为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微课的制作和选取要做到“精?简”

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收集和制作一些视频,对一些实验的操作如果比较成功,也可以适时地记录下来然后进行处理。视频要短小精悍,一般只要几分钟就可以显示一个完整的实验,例如做观察水的沸腾这一实验,在课堂上动手实验时可以需要时间较长,有时一节课也可能完成不了,因为我们要观察水吸热升温的这一过程,一开始加热时水温度升高的比较慢,后来升温变快,最后要沸腾时升温又慢,如果教师要指导学生在45分钟内完成这一完整的实验难度比较大,要观察到这一完整的过程,必须要用温度较低的水加热,而酒精灯产生的热量也较少,所以在上这一课时,我们可以和微课相结合,让学生在课前通过微视频对该实验进行一个充分的预习,学生也可以通过微视频在家中尝试着完成这一实验,然后将实验中发现的问题带到课堂,带着问题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该分组实验,实验效果将会大大地提高,当然该微课视频不宜过长,如果过长,不易控制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一个较短的时间内,不符合初中生的身心发展特点。

二、微课只是对实验课的一种有益的补充

物理学的基础就是实验,我们不能用微视频来代替物理实验,不能通过观看微视频而取消了学生做实验的权利,微课只能作为一种辅助的教学手段,我们还是一定要让学生共同实验、通过动手实际操作对一些物理知识或规律有一个深入的了解,而微课只是感观,学生可能在短时间内对某一问题有一浅显的认识,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可能慢慢地淡忘了。例如,我们在教学苏科版初二物理探究凸透镜成像这一节时,这是一个学生分组实验,但是在微视频上也可以通过动漫演示,只需要轻轻地移动视频中的蜡烛,就可以轻松地得出凸透镜的成像规律,但是这一重要的物理规律如果让学生只通过微课就能解决,那也是有背实验之嫌。因为学生在鼠标移动之间很难完成这一个很深刻的探究过程,而如果动手做的话,我们不仅能深刻了解,还能进一步拓展一些其它知识,如用凸透镜直接观察窗外的景色,你将会看到一棵倒立的树呈现在你的眼前,那么你的印象将会极为深刻,你可以直接用手遮挡住一分部凸透镜观察成像情况,也可以上下移动蜡烛,观察成像情况,虽然学生可能做的蜡烛油满桌,但是通过其亲手操作,有许多结论可能终身难忘,那么教师可以在上课前让学生用微课进行预习,使上课时有目的性的去完成这一验证性的实验,不至于在动手时,手忙脚乱无所适从,在动手实验后也可以用微课对这一节课进行一个总结归纳,从而进一步使学生对实验结论有一个更深刻的认识。

三、微课可以集中呈现物理实验中发现的问题

合理地利用微课将物理实验中呈现出的各种各样问题集中展示出来,发现问题的根源,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增强自主学习地主动性,激发学生物理思维,与此同时也可以对于演示实验中教师使用的一些教具不是很直观或清楚,有些抽象的物理情况不容易理解,老师可以通过微课将这些演示实验、抽象情况制成幻灯片再配上旁白,这样实验过程和原理就变得十分清晰和直观,对于一些用控制变量法研究的实验,通过控制一些物理量,从而引起另一物理量变化,通过微课可以使其由抽象枯燥变得形象有趣,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微课应该能满足学生的个性化的需要

我们在设计和制作微课时一般都是针对某一个知识点而展开,知识的拓展和发散都非常有限,他是针对特定的教学目标,而我们传统的物理实验教学方法对实验的讲解,一般可以分为实验原理的讲解,仪器使用和原理的讲解,实验内容和注意事项的讲解几个部分,例如初中物理第二章第一个微课就应该重点讲解温度计的原理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而在以后观察水的沸腾和探究冰、蜡烛熔化特点时就不必再次介绍,但是学生如果在后面的学习中知识还是没有完全理解,可以自行将前面的微课再看一次,直到弄懂为止。所以学生通过微课可以更加清楚物理实验操作的规范,同时思考实验过程中可能存在的瑕疵和不足,另外也可以帮着学生复习和回顾物理实验的步骤,加强对实验的理解。

五、认清微课特点,更好地给物理实验提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