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31 09:21:3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家庭教育方法,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1.激励的方法。以激励的方法褒奖孩子的优点,树立孩子的自信心。表扬奖励是让孩子坚持正确的行为和习惯的最佳途径。好孩子是表扬出来的,可是一些家长习惯于给孩子找缺点而不是找优点,家长不能吝啬对孩子的表扬,不能用成人的标准来考量孩子,对孩子的每一点进步毫不犹豫地予以褒奖,并且尽量采取当众表扬的形式或尽可能向亲朋好友通报来扩大表扬范围,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强化表扬的效果。表扬不能简单化,表扬时要对孩子讲明受表扬的理由,冷静的帮助孩子分析出存在的不足并指出今后努力的方向。表扬以精神奖励为主,物质奖赏为辅,切忌让孩子形成一表扬就要物质奖励的不良习惯。孩子难免会出错,给孩子指正时可以采取以下类似方式:
“你把某方面加以改进你会更出色”。
“我相信你会改进某方面的问题从而做得更好”。
2.言传身教的方法。模仿是儿童的天性,父母的一言一行是子女模仿的对象,父母榜样作为一种具体的形象具有强烈的暗示作用和感染力量。因此,家长应时时刻刻谨言慎行以身作则,无论做人做事还是学习生活都要用高标准要求自己。曾有一名电工在山区电路改造中不幸失去右臂和双下肢,妻子抛弃俩年幼的孩子离他而去,他凭借坚强的毅力不仅做到了生活自理,还开办了“志坚图书馆”丰富了山民的文化生活。在他的影响下,俩孩子自强不息,在社会的帮助下都完成了高等教育,其中一个还获得博士学位。父母身教重于言传,父母的道德行为操守往往是孩子德性的风向标。设想一下,父母如果违法乱纪能教育孩子要品行端正吗?父母如果整天沉湎于麻将和游戏从不拿书本能教育孩子勤奋好学吗?父母如果不能孝敬自己的长辈能教育自己的孩子要尊老爱幼吗?“上梁不正下梁歪”形象地说明了言传身教的道理。
3.平等流的方法。尊重孩子的人格并与孩子展开平等的交流有助于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增强家庭民主和谐氛围。父母勇于在孩子面前说“请”.“谢谢”,不用命令式口气和侮辱性字眼。譬如类似下面的一些话不宜说:
“我怎么生下了你这么个没用的东西”。
“去去,小孩子懂什么,到一边去”。
“你为什么不能像某某某一样••••••”
“奶奶求你了,我的小祖宗”等。
4.习惯养成的方法。良好的习惯是学习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重要条件,重点要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在学习上重点要培养独立思考.单独作业和勤于预习.精于预习.善于检查等习惯。家长每天要督促孩子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并逐步养成独立检查和及时改错的习惯。在网络电子时代要正确引导孩子上网,不要采取简单否定的态度,正确地认识网络的价值与功能,学会利用网络学习,明白网络是“用的”而不是“玩的”。在生活习惯上,重点培养孩子自我管理自立自强和规律化的生活习惯,让孩子养成早睡早起和按时就餐的生活规律。“文武之道,一张一弛”,要适当安排孩子的体育锻炼和文娱时间,如带孩子假日旅游.郊游.跑步等。
5.童化的方法。父母站在孩子的角度,以孩子的眼光和视角看待世界,用孩子喜闻乐见的语言和形象引导孩子认识世界,这一方法对低龄儿童非常实用。三岁的儿子用小刀在光洁的桌面上乱画,父亲发现后没有训斥他,而是俯下身子把耳朵贴在桌面上,儿子好奇的问:“爸爸,你听什么?”
“我听见桌子在哭,他说你用刀子把他的脸划伤了。”
儿子从此再也不用刀子乱刻乱划了。
6.挫折教育方法。苦难是人生的一笔财富,吃过苦受过挫折的孩子独立生活能力强,适应环境和社会的能力强,能坦然面对今后人生路上的风风雨雨。“温室教育”培养的孩子难以承受挫折和困难易走极端。现在的生活水准提高了,我们可以用开放的环境训练交往能力,教会孩子待人处事的方法,要让孩子克服以自我为中心的思维定式,明白每个人的兴趣.爱好.行为习惯都不一样,不能事事要求别人符合自己的胃口,做到宽容待人,尊重他人。要让孩子懂得人与人交往矛盾不可避免,学会克制容忍和理解原谅,引导孩子学会自己处理矛盾和做力所能及的事。有意识地进行挫折教育,让孩子在困境中树立信心,学会通过努力来克服困难战胜挫折,在历练中成长。
7.一致性方法。父母应针对孩子具体情况制定出家教的原则方法和努力方向,在教育孩子的立场观点上保持高度一致性,不能一方给孩子吃“补药”,同时另一方给孩子服“泻药”,那样做对孩子的教育不利。
【关键词】班主任 家庭教育方法 家长
一、实现和孩子平等地沟通交流
1.家长要注意和孩子经常性平等沟通
中学生处于一个可塑性强、内心矛盾、对外部世界变化敏感,又寻求独立、自我辨别力不强的时期,这一时期家庭教育的最好方法是沟通交流,而不是约束管教。著名教育专家孙云晓说:“积极的沟通不仅是父母与孩子平等对话的重要途径,它本身也是一种教育。当父母用一种民主的、和平的、宽容的态度与孩子对话时,孩子也从中学会了待人处世的态度,他会以主动的、自信的态度从容理智地解决问题。”无论遇到什么问题,父母应该和孩子进行诚恳沟通交流。交谈时父母应该对孩子抱着真诚关心和宽容体谅的态度,应对孩子在学习上遇到的困难或挫折表示理解,并说明这些困难是难免的。
2.家长可以交流自己过去成功的经验或失败的教训
家长要给孩子以必要的信心和勇气,在此基础上了解孩子在学习上是否尽了全力;孩子是否认为自己无法搞好学习;孩子需要什么样的帮助等。当我们真正走进孩子的心灵世界,就会发现他们是渴望进步的,渴望得到理解的,渴望有人能帮助他们解决困难的。所以,孙云晓说:“要成功地与孩子沟通,还需要注意五个因素:理解、关怀、接纳、信赖和尊重。”
因此,教师遇到有缺陷的家庭教育方法时,要和家长多沟通,了解学生的情况,有针对性地给家长提供一些家庭教育方法,让家庭教育真正成为学校教育的补充。
二、家长要有正确的分数观
考试的目的是考查学生的学习水平,但现在却成了鉴定孩子成绩乃至品德优劣的标尺,这种做法偏离了考试的初衷。很多家长只看学生得了多少分,不管考试难度如何,更不关心孩子在学校其他方面的情况,分数高了一切都好,分数不高似乎其他一切都差。如果家长不能正确看待学生的相对分数,就会误导孩子也不能正确看待自己的相对分数,这不利于孩子自我认识能力的发展。家长对考试分数的种种不合理态度,对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影响很大。因此,家长要摆正对待考试分数的态度,应从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改进孩子的学习方法、提高孩子的学习能力等方面入手,更重要的是要关注孩子其他方面的发展。平常很多家长以工作忙为由,从不和学校联系,除非是班主任请,或是考试之后开家长会才能见到他们。家长和老师都应该有一个正确的分数观,希望家长在正视相对分数的基础上适时地鼓励孩子,让孩子有信心学习,并希望家长平常多和学校联系,既告诉班主任孩子在家的表现,也了解孩子在学校的情况,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著名教育家、民主教育理念的积极推行者李镇西认为:“对后进生的教育原则:要充满感情,相信学生,允许反复,降低要求,集体帮助。” 同时也认为:“他们(后进生)享受不到半点学习的快乐,批评、告状、写检查、惩罚是教育对他们的全部馈赠。” 在现实中,相当数量的家长和老师对后进生都是采用这种手段的。
三、帮助孩子设定一个目标,制定一个计划
这也是家庭教育配合学校教育的有效途径。因为有很大一部分学生没有目标,不知努力的方向,也就缺少努力的动力。目标的制定实施是家庭教育中不可或缺的。很多家长认为孩子到了高中级,自己就可撒手不管了,但事实并非如此,对于高年级的学生不仅不能撒手,还要在学习上给予适当的帮助,帮助孩子制定学习计划,敦促实施计划。目标的制定要切合实际,既不能高不可攀,也不能对学生毫无吸引力。学习计划要和孩子商量着制定,而督促孩子执行计划,每一天都不能放松。在计划实施的过程中,及时发现孩子的进步,给予表扬,使其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在学生遇到困难时,家长要鼓励他去战胜困难。家庭和学校要设法让学生在实践中尝到成功的“甜头”,不断地激活他们的自信心。正常人都有一种渴望成功的心理,喜欢享受成功带来的喜悦,尤其是青少年学生比成年人更渴望成功。心理学家也证明,人在感到心理满足时,就是人最自信的时候。因此学生在学习生活中一旦尝到了成功带来的“甜头”,那么其自信心会更进一步得到加强。
四、营造家庭学习氛围
很多孩子在家里的学习是孤立的,有些家长把孩子关在房间里学习,自己则是看电视、打麻将或喝酒等。在这样的氛围中孩子怎能静心学习呢?而家长不学习,与孩子的沟通也就没什么效果,更谈不上给孩子树立榜样。家长加强学习,不仅能有效地提高与孩子沟通的质量,并能将终身学习的意识传达给孩子,这本身就是一种身教。另外,全家生活在一个学习的氛围中,每个人的情感、追求无形中得到一定的融合、促进,也就能在家庭中形成求知、探索、积极向上的氛围,有效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从而促成孩子的健康发展。
当然,家庭教育的方法很多,像切忌餐桌训子、多赏识孩子等,班主任都需要和家长交流。班主任在了解学生的同时,还需要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并和家长及时沟通,交流家庭教育方法,尽量为家长提供合适的家庭教育方法,使家庭教育真正成为学校教育的补充。
【参考文献】
[1] 孙云晓 .教育的秘诀是真爱[M]. 北京:华语教学出版社,2007:7,30.
【关键词】 残疾;家庭教育;蒙台梭利;康复;方法
教育,从生物学的角度来说,目的就是帮助个人自然地发展;从社会学的角度来说,目的在于使个体对社会环境做好准备。残疾儿童本来就是社会群体中的弱者,所以作为父母和社会,要重视教育,使他们融入社会、适应社会,做生命的强者。
1 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儿童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家庭中生活。家庭应提供丰富、健康的环境使儿童从小就获得来自环境的各种感官刺激,促进儿童感知觉和大脑的发育。家庭环境应安全、整洁、有序、富有变化。要让孩子养成秩序感,找到物品摆放的规律。比如儿童刚开始学习走路,家长可以将一些不安全的东西收拾起来,让孩子自己探索环境。又如孩子处于涂鸦阶段,喜欢乱涂乱画,家长可以给孩子创造一块地方,让孩子自由绘画。即使他们弄得一塌糊涂也不要紧,但要告诉孩子,只可以在规定的地方自由玩耍,其他地方不行。作为父母应该在家中为孩子开辟一块属于之间的小天地。让孩子以自己的意志为主,自己去利用环境,自主选择。孩子自己选择想要做的事情,成人尊重孩子的意愿。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孩子的主动性,使学习变得轻松愉快。当孩子自己做完或完成一件作品时,告诉父母:“这是我做的!”孩子是多么的自信和自豪!
2 要教会儿童基本生活知识和技能
人要生活在社会,必须具备基本的生存条件。在婴儿时期,家长要教会孩子吃饭、喝水、走路、穿衣、说话等等。随着孩子活动能力的增强,家长还要教给孩子有关健康、卫生、安全等生活常识以及涉及自然环境与变化、周围环境与自己的关系等方面的知识,比如天凉了要添加衣物,要多喝水、多吃水果对身体有好处,不容易生病。通过自身和周围熟悉的人生病等日常生活经历,多次引导逐渐积累知识。
在蒙特梭利教育活动中,手部灵巧锻炼的活动很多。这就要求我们在家为孩子准备更多手的活动。比如剪刀的灵活使用,学习剪纸等,用筷子、勺子盛汤等等。
3 锻炼和培养儿童健康的身体和心里素质
健康是父母养育孩子的重要目标。一是要有健全的身体素质。二是心里正常,知、情、意和个性心理特征协调统一,没有人格障碍;三是有良好的社会适应性,能面对现实、适应环境,具备与人建立和谐关系的能力。前者是生理层面,后两者属于心理范畴。
身体健康是儿童发展的基础。家长要在保护儿童安全、积极预防疾病的基础上重视儿童的饮食和营养,保障膳食平衡;建立正常的生活规律和卫生习惯,安排规律的家庭生活和休息时间,让孩子养成按时进餐、学习、玩耍、休息和睡眠,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家庭卫生及公共卫生习惯,比如饭前便后洗手、饭后漱口、早晚刷牙、勤洗澡、勤换衣服、勤剪指甲等等,另外应带孩子经常进行户外活动和体育锻炼,让孩子在游戏盒锻炼中增强体质、促进发育、提高免疫力、防御疾病。
心里健康的养成需要一个良好的环境。要从小注意发展儿童正确的自我意识,要帮助儿童克服自我中心倾向,让孩子学会谦让、友爱。另外,要孩子学会利用环境和生活场景,磨练自己的意志力,进行挫折教育,从而激发孩子克服困难的精神。
家长要有一颗宽容的心,毕竟孩子做事动作的协调性都需要慢慢来练习,不能因为出错或老做不好而批评孩子,从而打击孩子的自尊心,要容忍孩子的失误,放手让孩子去尝试,让孩子反复去锻炼学习,心理上增强成功的意志和信心,这样才能起到教育的结果。
4 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
4.1 专心做事的习惯 让孩子从小培养专心做事的习惯,对残疾儿童今后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当孩子专心做某件事情时,家长可以通过谈论正在进行的活动引导孩子继续进行。另外,让孩子养成做事有始有终的习惯,如需在一项活动结束后再开始另一项活动,玩完玩具要收拾放回原处,看书要从头到尾一页一页翻完再看下一本。
4.2 尊重他人的行为 在家庭中首先要教会孩子尊重长辈,要顺服长辈的教育。家长要关注
生活中的细节,及时纠正,让孩子逐渐养成尊重他人行为的习惯。
4.3 学会分享 让孩子学会考虑问题时不只是从自己的感觉、观点出发。要为孩子创造分享的机会,如吃东西时让孩子做分发者,好东西互相分享。在实验幼儿园里,蒙特梭利教学法就已经涉及分享的课程。
4.4 同情和助人的行为 在家庭生活中,家长首先要关注孩子平时的情感和体验,要帮助孩子了解他人的处境和情感状态,引导孩子产生同情心,教会孩子一些安慰人和帮助人的技巧。可以安排一些故事讲给孩子听。
5 开发智力、培养兴趣
在家庭教育中智力的开发是在各种游戏活动中进行的。家长要带孩子接触大自然和社会,开阔眼界,积累丰富的感性知识。在日常生活中和游戏活动中鼓励孩子积极参与、实践,发展各种感官能力,培养孩子的注意力、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安排有规律的阅读学习时间,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和兴趣。
5.1 采用游戏的形式激发孩子学习。
5.2 通过不同形式激发孩子学习兴趣。
5.3 让孩子体验成就感。
5.4 孩子做完某件事情,给以小小的奖励。
5.5 关注孩子的兴趣点,提供适宜的帮助和支持。
6 父母共同担负起教育的责任
曾经做过一个调查,家庭教育中以母亲为主的占50%,以父亲为主的占20%,平分秋色的占30%。自古“养不教,父之过”,父亲放弃教育子女的责任是极大的错误。夫妻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必须要一致,双方都主动教育子女,孩子才会感到爸爸妈妈对自己都很上心,才不敢钻空子。如果孩子缺少男性教育,孩子的性格、情感、意志都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对待家庭中的残疾孩子,父母都要积极面对现实,对孩子负责。
参考文献
[1] 繆建东.家庭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 李生兰.学前儿童家庭教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3] 中国聋儿康复研究中心.聋儿家庭康复教材[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3.
【关键词】家庭教育;科学理念;正确引导
前言:当今社会科学的发展,技术的更新,竞争的日趋激烈,社会将需要创新精神和合作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如何培养孩子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是每位父母所关注的话题。仅此,在新形势下如何实施家庭教育谈谈自己粗浅的认识。
第一、把培养孩子放在第一位。高年级的家长年龄多数在四十岁左右,“人到中年,诸事缠身”,他们常年为财富奔忙,兢兢业业为党为人民利益工作,根本就没有时间和精力考虑孩子的学习,也不知道用什么方法管理和引导孩子好好学习。当发现自己的孩子出了问题,成才无望时,才着急上火,甚至愁白双鬓,但是“误了农时,少收一季;误了人时,贻害终生”,悔之晚矣!所以,作为家长,就应该把心思多用在孩子身上,把培养孩子放在第一位,家长在孩子心目中的地位非常重要,是老师无法取代的。家长的言传身教,情感关怀,往往给孩子带来巨大的动力。有的家长认为尽量多挣钱给孩子花就是在尽家长的责任,这种想法是错误的。民族英雄林则徐说过这样的话:“孩子若如我,要钱干什么?孩子不如我,要钱干什么?”孩子如果争气,不用给他留钱;孩子不争气,留钱只会帮助他惹是生非。中国有句俗话叫做“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意思是说,鱼总有吃完的时候,有了渔网并且学会了打渔,就有吃不完的鱼。给孩子留钱,实在不是明智之举。
第二、相信自己的孩子具有成才的一切条件。王安石曾经在《游褒禅山记》里说过这样至理名言:“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意思是说,要想欣赏到美丽的景致,必须到达险且远的地方。这个“非常之观”可以理解为我们的人生目标,说白了就是考上大学。王安石还说,要想到达那有着“非常之观”的地方,必须具备三个条件:物、志、力。前两者我们的孩子都具备,唯独后者欠缺。也许家长和孩子都会强调智力不好,其实不然。有这么一个故事,讲上帝造人忘了灌注智慧,便派神使赫尔墨司去办这件事。神使来到人间,给每个人罐了一勺子智慧烫。不小心灌多了的就是天才;漏罐了的就是。天才和都是极少数的,绝大多数人的智慧都是“一勺子”。学生之间学习成绩的差异都是后天的努力程度造成的。我通过和其它家长交流时发现:一个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不是学生聪明不聪明的问题,而是有没有把聪明用到学习上的问题。我有一个亲戚家的孩子,现在初中在读,他的智力充其量算个中等,可是他的学习成绩排名全年级前十名。再举一个简单的例子:火车慢车和快车跑起来的速度是一样的,只是在车站停留的时间长短不一样,快车直奔终点站,中间不停留;慢车逢站便停留,在到达终点站的途中可能要停留许多次。学生的学习又何尝不是如此。有的同学“停车坐爱枫林晚”,贪恋沿途的风景,每个星期算一个小站,每个学期算一个大站,结果成了“慢车”;有的同学则不同,他不靠站,不停车,一直往前跑,结果他就成了“快车”。只要坚持不懈地往前走,没有做不成的事。荀子曾经在《劝学》篇里说道:“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第三、要让孩子有危机感。大家先来看一组数据。2008年度大学毕业生人数比去年增长了百分之二十五,而工作岗位供应量又比去年下降了百分之三十二,今年大学生的就业率只能达到百分之二十。换句话说,大学毕业生的的失业率将达到百分之八十。这是一个惊天动地的数据,这可能已经创造了一个大学生低就业率的吉尼斯世界纪录。这组数据告诉我们一个信息:现在的学们生面临着非常严峻的生存危机。可是他们为什么感觉不到?问题就出在家长身上。为什么这么说呢?下面的这个故事就有答案。有一位马拉松运动员,他的训练成绩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停滞不前。一天早晨,他照例到山区公路上锻炼,突然听到狼的叫声,这时候,路上只有他一个人,他吓坏了,不敢回头,拼命往前跑,谁知这狼的叫声一直跟着他。结果他的这一次训练成绩出奇地好。原来这一切都是教练安排的。教练对他说:“原来不是你跑不快,而是你身后缺少一只狼。”我们的孩子感觉不到生存危机,是因为他们身后有父母拼命地为其“打狼”。有人说最有钱的中国人是孩子,我们的家长想尽千方百计为孩子解除一切后顾之忧让其生活在安逸里。长持以往,孩子就失去了生存竞争的本能。有一道叫做“水煮青蛙”的菜很值得深思。如果把一只青蛙放在沸水中,它便会纵身而出;如果把一只青蛙放进温水中,它会感到舒舒服服的。然后你再慢慢升温,即使升至摄氏80C°,青蛙也仍然会若无其事地待在那水里。随着温度的继续上升至90C°- 100C°时,青蛙就会变得越来越虚弱,在此情况下,青蛙已经失去自我脱险的能力了,直至把它煮熟为止。在第二种状况下,青蛙为什么不能自我摆脱险境呢?这是因为青蛙内部感应自下而上威胁的器官,只能感应出激烈的环境变化,而对缓慢、渐进的环境变化却不不能及时做出感应。这就是一种“青蛙效应”。“青蛙效应”告诉我们一个道理:“生于忧患,死于安逸。”所以,我认为跟在孩子身后“打狼”的父母不是爱孩子,而是坑了孩子一辈子。这是严重的失职啊!
第四、对孩子寄予期望。
先讲一个古希腊神话故事。大意是:古代的一位国王,被他自己所雕刻的女孩塑像所吸引,后来他深深地爱上了这个石像,并为她而不思茶饭。他非常希望这个石像可以成为一个活着的人,他的真爱感动了上帝,石雕真的变成了一个活人。这就是著名的“皮格马力翁效应”的来历。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等人曾作过这样一个实验:他们来到一所小学,声称对学生进行一次“预测未来发展的测验”。测验后,他们挑选出几个学生,告诉老师说这几个孩子“很有潜力”,可实际上,这些学生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不过是随机跳出来的几个。奇迹出现了——这些学生的学习成绩和智力水平明显提高了,与老师的感情也深厚起来。罗森塔尔认为,这种结果是从老师的期望中产生的。由于老师们对心理学家挑选出来的学生深信不疑,于是对他们产生了特别的厚爱,并在不知不觉中通过赞许的目光、肯定的眼神、满意的手势给他们以鼓励,激起了他们上进的信心与决心和对老师的尊敬、信赖。罗森塔尔借用希腊神话中出现的主人公的名字,把它命名为“皮格马利翁效应”。这种现象说明教师的期待不同,对孩子施加影响的方法也不同,孩子受到的影响也不同。对于家长也是一样的,要想使孩子发展更好,就应该给他传递积极的期望。期望对于人的行为往往产生巨大影响。积极的期望促使人们向好的方向发展,消极的期望则使人向坏的方向发展。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
第五、家长要做孩子的朋友。
家长们往往“恨铁不成钢”,在孩子面前端家长的架子,对孩子轻则喝斥痛骂,重则拳脚相加,长持以往,势必造成家长与孩子之间的对立。于是有些孩子在学校犯了错误就想方设法欺瞒家长,时间长了,在家长和孩子之间就形成了沟通的鸿沟。孩子一旦对家长关闭了心灵的大门,孩子的成长就极有可能出问题。所以,建议家长对孩子多鼓励少批评,因为批评多了,会严重挫伤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可能使孩子破罐子破摔。孩子需要朋友,如果父母不与孩子交朋友,那么他可能和社会上一些不三不四的人交朋友了。
参考文献:
[1] 赵忠心.家庭教育学[ 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6.
1、心平气和的力量 面对孩子的成长,一定要永远保持心平气和的状态,保持给孩子正能量。
2、一定要给孩子立规矩。家长要给孩子立规矩。而这些规矩也是要符合人性的。
3、要培养孩子读书的习惯和精神 一定要影响孩子多读书,父母最好要和孩子一起读书。
(来源:文章屋网 )
关键词:义务教育 家庭教育 观念缺失 教育方法
一个人受教育的程度与家庭、学校和社会是密不可分的。孩子的健康成长一直以来都是学校和家长的共同心愿,而这个心愿的实现不仅要靠学校来完成,更需要家庭和学校之间的配合。在义务教育条件下,家庭教育对儿童道德品质的形成、生活习惯的养成、学习方法的形成等诸方面有着学校教育无法替代的作用,因此,义务教育的实施离不开家庭教育的配合与支持。
一、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是中国古代教育的逻辑。传统的家庭教育特别强调后天的家庭教育,如《三字经》中的“昔孟母、断机抒”就是家庭教育的先例。《颜氏家训》中提出,在孩子“识人颜色,知人喜怒”时,“便加教诲”。民国时期的冯玉祥从小受到母亲的深爱和严格教育,使他成长为爱父母、爱祖国,忠孝双全的爱国将领。《伤仲永》一文中的仲永由于未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最后“泯然众人矣”。小时候在游泳时惩罚了经常欺负穷孩子的地主老财的少爷,受到母亲的赞扬,养成了明辨善恶是非、端正志向、向善背恶的良好品质。孔融让梨、傅亮四岁时解衣与人的故事都成为历代儿童教育的生动教材。那么家庭应当怎样去做呢?
首先,家庭要为孩子创设一个良好的生活、学习环境。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显然家庭环境对孩子的成才起着积极作用。意大利诗人但丁说过:“要是白松的种子掉在英国的石头缝里,它只会长成一棵很矮的小树;但是,要是它被种在南方肥沃的土地里,它就能长成一棵大树。”这就特别强调了成长环境的作用。
其次,要充分利用孩子的先天优势来发展孩子的智力,培养孩子的才能。
再次,家庭要对社会环境影响进行过滤,不断培养孩子的能力。“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封闭式教育时代一去不复返,传统一元化道德观念的瓦解,社会大环境的变化直接影响着家庭德育环境的多种德育源的产生和发展,社会道德层面上多种道德信息的传播,大量道德媒体的辐射,社会影响因素在孩子思想品德形成中的作用明显增强。这些都使家庭道德教育在大环境中走出了封闭模式,直接面临社会变革的八面来风。开放时代的到来,导致多元文化的碰撞和交流,伴之以传统道德文化与现代文明的对话以及社会群体阶层化的出现和加速形成,都使得家庭教育置身于多元道德观念互相冲突的社会当中。传统道德规范约束力减弱,社会控制逐渐松弛,新生的各种道德问题和道德难题横亘于父母面前。
二、当前家庭教育的缺失
现在的许多学生家长及社会人士都认为一个孩子是否成才,全在于学校,甚至有些家长因为他们的子女没有考上理想的学校,便否定了子女所在的学校的教学工作。有些学生家长不惜代价,千方百计为孩子选择好学校,可他们却忘却了自己的责任,忽略了子女的学习,忘记了自己为子女的学习应该尽的义务。家庭是孩子成长的重要环境,是孩子生命的摇篮,家长是孩子的启蒙老师,是孩子的榜样。现在的家庭多为独生子女,很多孩子从“呱呱”落地就得到了家庭所有成员的宠爱和娇惯,久而久之,养成了自私、任性、唯我独尊、目无他人的不好性格特点,而这些性格的形成与学校却没有多大的关系。当前,社会以金钱为重,人人都觉得赚钱才是硬道理,多数父母在外打拼奔波,导致偏远山区的留守儿童越来越多,这些家长都是为了让家里有更好的生活,更多的人抱着为孩子的“长远发展”打下经济基础的想法而背井离乡。但这种美好的愿望却导致“楼房起来了,孩子垮下去了”的现象出现。像这样的家长,心愿美好,行动相反,理想与现实形成鲜明的对比。每一对父母都应全面考虑如何去做到“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家长不但要操心孩子的衣食住行,更要关注孩子的学习,即使再忙也要抽出一点时间来关注孩子的健康成长。
三、义务教育条件下家庭教育的方法及意义
义务教育条件下的初等教育、初级中等教育不再完全是家庭行为,而更重要的是社会的责任。因此家庭教育已成为完成义务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
1.认识到教育的方法必须适应儿童身心特点,顺其性情,反对束缚、压制儿童个性,从教育观念到教育方法都应实现转变。对儿童进行教育的方法应该以鼓励为主,反对家庭暴力,拒绝打骂孩子。以培养孩子的自觉性、主动性为主,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义务教育要求孩子全面发展,应告别“学而优则仕”的中国传统观念和“读书无用论”,培养孩子的目的不是单纯的升官,而更重要的是适应社会,适应生存。因此,我们应转变传统的人才观,树立新的教育理念,注重动手能力和实验能力的培养,关心儿童的学习和健康成长。
2.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现代社会的发展是以科学技术为基础的,科学技术的革命性必然促进社会的迅速发展。尤其在进入信息时代后,社会发展更是日新月异。为适应社会的发展,就需要有大量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要培养创新能力,就要启迪创新思维。因为创新思维的形成是创新能力产生的心理前提。有了创新思维,才有可能产生创新能力。在人的实践活动中,在人对周围世界的认识、改造过程中,表现了人的心理反应的能动性。这正如恩格斯所说:“甚至人吃饭喝水,也是受了反映在他头脑中的饥渴感觉之影响而来的;停止吃喝,则是因为饱的感觉反映在他的头脑中。”在对各种知识的研究中,学生打破传统的被动接受知识的学法的束缚,对新旧知识进行有目的的重构,完成了创新思维过程。
3.培养良好的人格和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在义务教育条件下,学生家长要懂得既要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教育孩子如何学习,还要引导孩子学会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学会接人待物,学会如何料理自己的住房和小书包,有计划地使用好家长给予他们的财物,逐步学会独立处事的能力。作为家长,我们要懂得,孩子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有自己的交往和独特的个性,懂得如何去尊重他们的人格。而长期压抑的教育方式会造成孩子的逆反心理, 1999年,甘肃省陇南山区一个11岁的小学三年级学生王某因父母反对同学们为其过生日并痛骂了孩子,王某自寻短见吊死在附近的树林里。家庭教育对孩子要求过当反而也会造成孩子产生逆反心理。对儿童的教育不仅注重言传,更注意身教,家长是儿童最好的老师,父母的一言一行都会成为儿童模仿的对象。家长在平常生活中就应该做出表率,从生活点滴人手,做正确的事,说正确的话,使儿童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良好的品德。
关键词:家庭;教育;引导;策略
对小学生来说,家庭教育是他们成长的最重要的教育之一。“小学生的培养与环境因素的关系中,最重要的是儿童的家庭环境。按分量说,家庭是邻居和学校两者影响之和的二倍。”①但是,在现实教育过程中,家庭教育却存在着诸多的问题,教育效果也因为家长的文化程度、重视程度而有很大的不同,极大的影响了学生成长。因此,对家庭教育进行引导显得非常必要。
一、当前小学生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每一位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健全的人才,但家庭教育却是千差万别的。有的家长懂得教育规律,能给孩子较好的家庭教育环境,而大多数孩子的家庭教育并不理想。这里不仅有巨大的差距,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
(一)不重视或不了解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的观念已经逐渐引起了众多家庭的重视。但部分家长却并不了解家庭教育,认为只要管好孩子的生活所需,不让孩子调皮捣蛋就是家庭教育了,甚至还有部分家长认为教育就是学校的事。也有部分家长因为外出务工,或工作繁忙而无暇顾及孩子的家庭教育。而小学生因为年龄小、自觉性差、缺乏自我引导的意识和能力,需要良好的家庭教育。由于这些主观和客观的因素,孩子在家庭环境中得不到较好的教育,影响他们的学习效果和健康的成长。
(二)不具备基础的教育学、心理学知识
许多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往往从经验出发选择教育方法。他们大部分都没有系统的学习过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在教育中也很少有人主动去学习和了解的。因此就往往出现生搬硬套、削足适履的现象,无法根据学生的年龄段、个性特征来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比如按照家长个人的意愿给孩子报各种兴趣班,对小学生过早的提出不适当的要求等。这些都影响了家庭教育效果,甚至出现了事与愿违的结果。
(三)家庭教育方法简单落后
正是由于家长不清楚教育规律和理论,对教育方法也不了解,在家庭教育中采用传统的,简单的方法。有的家长只关注学生的成绩以及在家和学校的表现,一旦出现问题,采用的不是引导而是打压的方式进行教育。还有的家长直接采用简单粗暴的方式,对犯错的孩子进行打骂,相信“不打不成才”的传统思想,结果反而达不到教育的效果。
(四)不当的家庭教育方式
现在的家庭教育中,还存在两种相对极端的方式。一种是溺爱娇宠型,这种方式较为普遍,对孩子的影响也较大。虽然父母爱孩子是天经地义,但过分的溺爱就弊大于利了。这样的家长不但为孩子提供最好的物质条件,还不让孩子接受适当的教育,比如不让干家务,不敢批评,不让受一点委屈。结果给孩子营造了一个不良的家庭教育环境,也让孩子失去了应受家庭教育的机会。另一种就是不管不顾放任自流型,这主要体现在许多外出务工的留守家庭,还有因为工作忙于工作、生意无暇顾及孩子教育的家庭。家长们认为只要满足了孩子的物质需要就行,认为孩子的教育在于学校,自己不用管或没时间管。结果导致对孩子的情况不了解,无法进行合理的家庭教育。这两种教育方式都很容易导致孩子家庭教育的缺失,出现问题儿童或少年,尤其是小学生这个最需要良好家庭教育的群体。
二、影响孩子成长的家庭因素
(一)家庭教育的环境
小学生对家的依赖是非常重的,一个家长重视,努力营造的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对孩子来说非常重要。孩子可以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完成教育任务,达到教育效果。反之就很难收到良好的效果。比如课后作业的完成,有良好家庭教育环境的和放任自流型的家庭,效果是明显不一样的。这种良好的环境是需要家长有意识地创造的。
(二)父母的文化修养
现在人们的生活条件都相对改善,得到了较大的提高。这样一来,家长的文化修养对孩子的教育影响就非常明显了。文化修养高的家长占有明显的优势,在教育中往往能采取合理恰当的方式方法,通过自我表率、合理引导等方法达到教育目的。相反,在采用简单粗暴方式的家庭中,父母文化修养不高的占了绝大的比例。
(三)家庭教育的方式和方法
采用什么样的教育方式方法会直接影响到孩子每个阶段的成长。小学阶段的孩子处于性格、观念形成时期,往往不具备独立自主的能力,会受到父母各方面的影响。这个时候采用正确的教育方法会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有助于帮助他们以后形成健康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反之,不当的方法给他们带来诸多的消极影响,不利于他们成长。比如在经常出现打骂教育的家庭,孩子往往会出现要么胆小怕事,要么就因为逆反而离经叛道的情况。
三、引导小学生家庭教育的策略
小学阶段的家庭教育不仅是家长的事,同样也应该是学校教育的一部分。对于千差万别的家庭教育,作为专门的教育单位,学校可以进行多方面的引导,让众多的家庭都能有一个较好的教育环境,这也是促进孩子成长的重要途径。
(一)利用各种形式进行家庭教育的宣传
引起家长对家庭教育的重视只是宣传的第一个环节,更重要的是让家长在重视的基础上积极的行动起来,主动了解家庭教育的观念、内容,为创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打下基础。学校与家庭互动的方式有多种,可以充分利用家长会、班主任见面会、年级家长座谈会等方式进行宣传,让家长了解更多,还可以通过学校网站专题栏目的建设来进行宣传。让家庭教育的理念深入到每位家长的心里。
(二)对家长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培训
由于很多家长对家庭教育并不了解,也没有接受过系统的教育学方面的学习,这就需要学校积极开办家长学校或家长培训班。对家长进行适当的培训,让他们在家庭教育中起到更好的作用。
1.教育学知识的培训
学生家长的文化修养差别较大,且多数没有学过教育理论相关知识,对他们进行教育学理论知识的培训十分必要,帮助他们认识教育规律,儿童身心的发展规律,了解到自己在家庭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这对于家长来说,是打下教育的理论基础,可以让他们在教育中按规律办事,不再只从经验出发。
2.教育方法的培训
很多家长非常重视家庭教育,但苦于不了解教育方法,往往仅凭经验和见闻。在方法上难免失于偏颇或单一。对他们进行教育方法的培训可以让家长有更多的选择空间,能结合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教育方法,收到有针对性的效果。
3.与孩子沟通的方法培训
很多家长苦于孩子不愿意和他们沟通,他们不了解孩子的具体情况。这是由于家长没掌握与孩子正确沟通的方式,沟通时往往采用训问、询问的一问一答的方式,让孩子被动而且容易产生抵触情绪。让家长们了解与孩子沟通的方式、交流的方法是家庭教育正常进行的必要前提。
(三)采用多种方式与家庭沟通交流
学校在教育中应该起到主导作用,引导小学生的家庭教育,从而构建一个合理的大教育环境。因此,除了对家长进行培训之外,与家庭保持密切多向的联系,互相沟通交流,了解教育情况,掌握学生动态是非常必要的。而现代信息技术为这种沟通提供了多种方式,如电话、QQ、微信、电子邮件、网络教学平台等,都可以很好的保持学校与家庭的沟通,互相配合。学校指导家庭教育,家庭反馈教育效果。这样的沟通对小学生的成长是有利无害的。
参考文献:
[1]傅道春.教育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
[2]鲁洁.教育社会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
[3]李晓敏.浅析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家庭教育因素[J].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03)
[4]常丽艳、张静.中小学生心理问题的家庭环境因素的影响[J].中国民康医学.2008(11)
摘要:家庭教育是教育的一种重要方式,具有其它教育方式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通过对比中美家庭教育观念、目的、内容、方式等方面,发现中美家庭教育观念关于孩子归属和孩子抚养期限问题有差异,家庭教育目的和内容的侧重点不同,采用的家庭教育方式也有所不同,在探析中美家庭教育产生差异原因之后,提出更新家庭教育观念,转变家庭教育目的,丰富家庭教育内容,拓宽家庭教育方法等建议,为我国家庭教育提供启示。
关键词:中美;家庭教育;比较
一、关于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家庭教育是指父母与子女的相互教育,是一个双向的过程。狭义的家庭教育是指父母或其他年长者在家庭内自觉地、有意识地对子女进行的教育,是一个单向过程。而本文所说的家庭教育是指狭义的家庭教育,家庭教育具有其自身的特点,它是一种非正规的教育,对孩子的影响却最为深远。
二、中美家庭教育对比
下面通过中美家庭关于小时候母亲给他们分苹果的案例,直观的感受中美家庭教育的差异性。一位来自中国监狱的犯人写到:小时候的一天,妈妈拿来几个红红绿绿,大小各不同的苹果。妈妈问我和弟弟:你们想要哪个?我正想说想要最大最红的那个苹果,这时弟弟抢先说想要最大最红的那个。妈妈责备弟弟说:“好孩子要学会谦让,把好东西让给别人。”我灵机一动,对妈妈说:“我想要那个最小的,把大的留给弟弟吧。”妈妈一听,非常高兴的亲了一下我,并奖励给我那个又红又大的苹果。我通过撒谎得到了想要的东西。后来,为了得到想要的东西,我又学会了打架、偷、抢,直到现在,我被送进监狱。一位来自白宫的著名人士这样写到:小时候的一天,妈妈拿来几个红红绿绿,大小各不同的苹果。妈妈拿着那个最大最红的苹果,我们争先恐后都想要,但妈妈对我们说:“我只有一个最大最红的苹果”。谁能把门口草坪修剪得最快最好,谁就能得到那个最大最红的苹果!”母亲让我明白一个道理:通过努力才能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从案例中可以看出,不同的家庭教育方式对孩子的成长造成不同的影响,受各方面因素的影响,中美家庭教育具有较大的差异,下面从中美家庭教育观念、目的、内容、方式等方面进行对比,深入了解中美家庭教育的差异。
(一)中美对比之家庭教育观念
家庭教育观念是家庭教育的核心,决定了中美家庭教育目的。美国家庭教育观念认为:首先,不以父母的意愿随意支配孩子,把孩子视为父母的公共财产。其次,父母对孩子的抚养是有期限的,孩子成年后学会独立生活。中国家庭教育观念认为:首先,父母根据自己的愿意随意支配孩子,把孩子视为父母的私有财产。其次,父母对孩子的抚养是无期限的,从孩子呱呱坠地到成年再到成家立业后父母都有责任和义务照顾孩子。通过对比发现中美家庭教育观念在孩子的归属和孩子抚养期限方面有明显差别,直接导致了中美家庭教育目的的差异。
(二)中美对比之家庭教育目的
家庭教育目的统领整个家庭教育的方向,家庭教育目的决定了家庭教育内容。美国家庭教育目是把孩子培养成一个“社会人”,“社会人”具备正常人的生存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美国家庭教育目的更符合社会实际,家庭教育目的围绕孩子个人发展,具有单向性。具体表现在美国父母不会过多的干涉孩子的选择,鼓励孩子做自己喜欢的事情,鼓励孩子靠自己的努力获取财富等。中国家庭教育目的是把孩子培养成一个“人才”,“人才”具有光明的前途,拥有好的工作和高的收入。中国家庭教育目的期望值高,家庭教育目的把家庭发展与孩子个人发展联系起来,具有双向性。具体表现在中国父母替孩子安排好未来发展道路,从小到大一味的要求孩子认真学习,抹杀了孩子的天性。通过对比发现中美家庭教育目的在价值取向、侧重点等方面都有明显的差别,直接导致了家庭教育内容的差异。
(三)中美对比之家庭教育内容
1.知识教育
美国知识教育侧重社会生存和实践能力教育,主要包括生存能力、实践能力、理财能力。生存能力的培养表现在美国父母注重培养孩子的探险、冒险精神,并在生活中教会孩子生存能力。实践能力体现在美国父母给予孩子自由选择升学、就业、交友等权利,在美国父母替孩子做决定视为侵犯孩子权利的行为,要受到法律的制裁。美国家庭认为理财能力直接关系到未来孩子的家庭幸福与事业成功,他们把理财教育称为:“从三岁开始实现的人生幸福计划”,理财能力的培养成为家庭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中国知识教育侧重文化知识教育,文化知识教育分为学校文化知识教育、功利性知识教育、传统文化教育。首先,中国把家庭教育当成学校教育的延续,孩子放学后完成学校布置的家庭作业,并且要求家长签字确认孩子完成作业情况。其次,有些父母知道孩子文化知识薄弱,不管孩子是否喜欢,选择特长(美术、音乐、体育等)进行培训,以期望考上好的高中和大学。最后,中国父母注重孩子谦卑、尊老爱幼等传统文化的教育。
2.品格教育
品格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孩子终身受益的品质,美国品格教育融入追求个性张扬和自由的特征,称为个性化品格教育。鲁斯活.基耐将成功的品格教育概括为七个“E”,权利性、有效性、扩展到社区、渗透性、参与性、认识性、评价等七个方面。美国父母包容孩子的顽皮、奇思妙想等,为学生营造个性发展的氛围。父母积极参与到孩子的品格教育培养中,与孩子共同参与社区活动。美国个性化品格教育最突出的是自信教育,不管孩子长相如何,脸上都洋溢着自信的笑容。中国家庭品格教育主要包括孩子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两个方面,良好的品德方面是指父母从小培养孩子讲礼貌,尊老爱幼、尊师重教等优良传统。良好的行为习惯方面是指父母以好孩子的标准教育孩子哪些能做,哪些不能做,例如读初中要以考重点高中为目标,读高中要以考重点大学为目标,在每一个学习阶段不能做影响学习的事情。
3.技能教育
技能教育是指通过强化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减少使用不当的和无效的策略,来提高儿童的心理适应能力。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美国提出核心素养下21世纪的技能教育,其中包括生活和工作技能、学习和创新技能、信息与媒体技术能力。而中国的技能教育包括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学会学习三个方面,对比中美家庭教育中生活技能教育差别在于美国父母会理性的与孩子谈论性教育的知识,美国一个家庭基金会调查显示,44.5%的美国父母与孩子谈论过性教育的知识。相反中国父母很少和孩子谈及性教育,孩子也害羞听到有关性教育的知识。(四)中美对比之家庭教育方式内容决定方式,造成中美家庭教育的方式也有所不同。美国提倡民主,在进行家庭教育时以平等民主的家庭教育方式为主,主要表现在把孩子当成家庭成员平等对待,父母尊重孩子的人权和选择,孩子拥有绝对的选择权利。因此导致父母过于放纵孩子,造成美国孩子以自我为中心凸显。中国家庭教育主要采取驯服、劝导等教育方式,突显家长绝对权威的地位,对于孩子的教育采用过分溺爱或者过分严厉两种极端方式,忽视孩子内心的真实想法,喜欢替孩子做决定。
三、中美家庭教育对比产生差异的原因
(一)历史背景
历史背景的差异是中美家庭教育产生差异的前提条件。美国历史较短且为移民国家,受旧的封建思想文化影响较少,美国公民更易接受多元文化相互撞击下产生的新思想。体现在美国家庭教育上教育观念和教育内容紧跟时代步伐,注重培养孩子的创新精神。而中国历史悠久受封建思想影响较为深远,陈旧保守等封建思想根生蒂固。体现在中国家庭教育上从古至今中国家庭以培养顺从、听话的人才为主。
(二)社会性质
社会性质的差异是中美家庭教育产生差异的主要原因。美国为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发达,竞争激烈,追求个人利益。体现在美国家庭教育上尊重孩子的权利,孩子的个性发展,鼓励孩子通过自己的努力创造财富。中国为社会主义社会,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父母视孩子为私有财产,孩子的个人发展与整个家庭紧密联系。
(三)社会条件
社会条件的差异是中美家庭教育产生差异的现实条件。美国经济发达,养老保险制度健全,父母培养孩子不是为了防老,另外美国对于职业认同感强,父母认为孩子当总统与当清洁工没有差别。而中国在历经社会转型过程中经济正逐渐发展,各方面的条件还不成熟和稳定,养老制度不健全,大部分家长培养孩子是为了防老,另外父母对于职业辨识度强,父母认为孩子进入单位工作与当清洁工差别大。
(四)文化传统
文化传统的差异是中美家庭教育产生差异的根本原因。文化传统是指贯穿于民族和国家各个历史阶段的各类文化的核心精神,是现实文化价值体系中有传统文化特质构成的文化价值成分。文化传统中价值取向对中美家庭教育影响最为深远。美国的价值取向以个人为本的个人主义,追求个人利益的最大化,崇尚自由,发展个性。体现在家庭教育上父母把孩子当成独立的个体,独立于家庭之外。中国的价值取向以集体为主的集体主义,强调集体主义大于个人利益,体现在家庭教育上父母视孩子为自我价值的延续,以自我角度替孩子安排未来发展。
四、美国家庭教育经验及启示
(一)更新家庭教育观念
更新家庭教育观念一方面要明确孩子的归属问题和服务期限问题,另一方面要摆脱封建因素的桎梏,具体来说首先把孩子视为家庭的公共财产,不以自己的意愿随意支配。另一方面家庭教育的观念不能一成不变,结合本国的国情和发展状况,积极吸取国外家庭教育的成功经验。
(二)转变家庭教育目的
家庭教育的目的是变“人才”教育为“社会人”教育,把孩子培养成“社会人”教育更符合孩子的自由成长。鼓励孩子自由发展,展示个性;鼓励孩子通过努力获取财富;给予孩子充分选择的权利。
(三)丰富家庭教育内容
中国家庭教育内容以文化知识为主,在中国社会中文化知识固然重要,但社会实践和生存能力是孩子未来发展的关键能力。丰富家庭教育内容首先,家庭教育内容由知识本位向能力本位转变,丰富关于实践和生存能力培养的内容。其次,在注重文化知识的基础之上积极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关注孩子的兴趣爱好发展。最后,转变提及性教育为耻的观念,把孩子心理发展相关知识纳入家庭教育内容,引导孩子正确处理成长期的心理问题。
(四)拓宽家庭教育方法
关键词:传统家庭教育观 伦理道德 教育理念
我国传统家庭教育是以伦理道德为核心内容,重视以“孝悌”、“忠义”、“仁爱”为主要行为规范,以父母兄长的言传身教为主要方式,集中体现在“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的教育理念中,强调父母、兄长在家庭教育中的榜样示范作用。
一、传统家庭教育观产生的根源
我国传统家庭教育思想的产生,有着深刻的历史根源。
首先,传统农耕生产方式的影响。我国是一个传统农业大国,传统经济是一种十分典型的以农业为主体的自然经济。在我国传统社会,生产方式是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或小农经济。相对独立的家庭经济体是儿童接受教育及成长发展的主要场所,儿童从父母等长辈那里受到勤劳、俭朴品质的教育,并且学到各种生产劳动技能。可以说,传统的生产方式是家庭教育思想的产生的决定因素。
其次,传统的生活方式的影响。我国的传统生产方式决定了传统生活方式的基本特征:以家庭为单位,生产和消费封闭循环,自给自足。在家庭中,由于生产是第一位的、是家庭存在的保障,生活由生产所支配,并服务于生产。家庭生活和物质生产是直接统一的,每一个家庭成员的基本活动是吃、穿、住和劳动。传统的生活方式主要是以家庭为单位,在家庭内得以体现。古人传授给儿童一生中所需要掌握的各种生活技能和要领。因此,传统的生活方式是传统我国社会家庭教育的直接条件。
第三,传统社会和文化观念的影响。我国传统的社会文化观念以儒家文化为基础,讲求“忠、孝、义、仁、礼”等伦理纲。传统社会中人们的家庭观念强,对家庭的依赖性大。在家庭与个人及社会的关系中,往往把家族视为枢纽和关键:“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中“修身”服从于“齐家”,“齐家”又是为“治国平天下”之本。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对儿童的教育是首先着眼于“成人”,然后才是“成才”,而且通常将道德教育与日常生活结合在一起,培养儿童劳动、生活习惯、待人接物等方面的文明行为,帮助儿童形成良好的品质。
二、我国传统家庭教育的理念、原则与方法
1.传统家庭教育的理念
我国古代的家庭是缩小了的社会,它集生育、生活、生产的功能于一身,整个国家实际上也是以无数个分散的家庭为基础的。可以说,家庭发展的状况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命运,维护家庭的利益是家庭成员的重要使命。家庭中的每一成员都要有安身立命的责任感,也接受着这种观念的教育。
我国传统的家庭教育一直将德育放在首位。讲究儿童的“认识上的笃信、意志上的锻炼与感情上的陶冶”三个环节,把加强“知”、“情”、“意”的修养与锻炼作为儿童德育的主要内容。
2.传统家庭教育的原则
其一,重视早期教育的原则。我国传统家庭重视对儿童的早期教育。孔子提出过“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的精辟见解,后来的颜之推提出,在孩子生下来以后,就要用仁孝礼义来要求他们,当儿童知道了颜色,懂得了喜怒之后,便要开始教育他们。这一原则对于今天的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都有深远影响。
其二,言传身教、以身作则的原则。我国传统家庭教育的方式有言教和身教两种,并且特别重视身教的作用,孔子在《论语・子路》中谈道:“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它强调家长要以身作则,才能教育好后代。
其三,维护家庭集体利益的原则。在我国传统家庭中,父母教育儿童要主动地维护家庭与集体的利益,要做一个“仁孝”的人。要志存高远、孝顺长辈,要维护家庭、集体乃至国家的利益。当个人利益与家庭、集体的利益产生不一致的情况时,个人利益要主动地服从整个家庭、社会集体的利益。
3.传统家庭教育的方法
其一,严格教导,反对溺爱的教育方法。严格教导、反对溺爱的教育方法在我国古代的家庭教育中非常普遍。史称康熙皇帝教子严格有方,为家庭教育中的楷模。他要求皇子们“从小就在劳动和艰苦环境中锻炼,并习惯于食用粗糙的肉类”,正是这种严格教导、杜绝溺爱的家风培养了一批优秀的接班人。
其二,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式的教育方法。古代家庭教育的内容是以伦理道德为核心的。由于儿童抽象思维能力差,易于接受直观形象教育。因此,道德教育不能采取长篇大论的说教,而应“行不言之教”。父母兄长以自己的模范行为影响儿童,这种榜样教育的效果胜过言教。
其三,慈严相济的教育方法。在处理家庭教育爱与教的矛盾方面,我国古代家庭教育中形成了慈严相济的教育方法。古人用“严父”和“家严”来形容父亲,用“慈母”和“家慈”来形容母亲。而司马光说过,“慈而不训,失尊之义;训而不慈,害亲之理。慈训曲全,尊亲斯备。”就是指父母只有慈严结合,才具备了大义和亲情,是完整的家教。
三、传统家庭教育观的现代价值
1.要重视儿童的品德培养
传统教育非常重视对儿童良好品格的培养。家庭教育中,父母首先是教育孩子如何做人,然后才是其他教育的问题。反观今天我们的家庭教育,一些家长并没有认识到德育的重要性,只是片面的重视智力开发,简单的认为只要学习成绩好,孩子将来的发展就好,结果造成有些孩子“高分低能”,有些孩子养成了“自私自利,眼光狭隘”毛病;还有些孩子因学习压力过大,导致性格孤僻,不能很好的融入社会……可见,在家庭教育中,家长在加强儿童智力开发的同时,应重视对儿童的品德教育,让他们学会做人,只有这样,才有利于孩子今后的发展和幸福。
2.重言传身教,身体力行
父母长辈言传身教、身体力行,是我国古代家庭教育的优良传统。我们应该认真对待,并加以借鉴和利用。对于儿童而言,终日与父母相伴,父母一言一行,他们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上,“有样学样”。因此,在日常生活中,父母长辈要牢记“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并时刻注意自身的言行。
3.教育儿童应磨练其意志,锤炼其情感
清代名臣身居要职,家庭富足,但其对子女要求却是异常严格,不搞任何特殊。认为,现在让孩子多吃一点苦,多在困境中磨练,能让孩子将来少受点苦。尽管平时常年在外,但他会定期给儿女们写家书,通过家书来教育子女,即著名的《家书》。后来,的子女们都取得了不小的成就。
今天,我们的物质文化水平大幅提高,年轻的父母们对孩子的照顾更是无微不至,然而,溺爱式的教育,虽然极大的满足了儿童的物质需求,却忽略了对儿童意志的磨练。在这种环境下长大的儿童,意志一般比较薄弱,情感淡泊,遇到困难往往手足无措,无所适从。父母的本意是为了孩子好,殊不知这样一来反而害了孩子。由此可见,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父母在关注其物质条件的同时,还应该注意儿童意志的磨练和情感锤炼,唯有这样,孩子才会健康地成长,长大后顺利融入社会。
参考文献:
[1]杨鑫辉,汪凤炎.中国传统教育的理念探讨[J].江西教育科研,1998,(6).
今天,市文明委在这里召开省级家长示范学校挂牌仪式,主要目的是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和市委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一系列安排部署,进一步推进家庭教育工作的措施,并通过家长示范学校授牌仪式,动员有关部门、群众团体和社会各界关注和支持家庭教育事业,使家长学校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再上新台阶。刚才,实验学校张书记做了表态发言,家长代表也发了言,我希望实验学校要率先垂范,做出表率,发挥示范学校的示范、辐射作用,同时希望全市各学校进一步加强家长学校建设,全面提高我市家长学校的办学质量和社会效益。下面我就办好家长学校、推进家庭教育谈几点意见:
一、充分认识办好家长学校、促进家庭教育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的重要意义
开办家长学校是为了促进家庭教育,促进家庭教育是为了保障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从这个意义上讲,提高家长素质、改进家庭教育事关国家前途命运,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事关干家万户的切身利益。我们要从战略的、全局的高度来认识和体会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此外,在家庭教育方面,孩子、家庭、家长学校处于不同的环节和位置,又各有其特殊意义和重要性,主要体现在:
1、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家庭是人们成长的摇篮,是未成年人最早接受教育的地方。家庭对未成年人的重要性,主要表现在家庭对孩子的影响具有初始性、核心性、终身性的特点,表现在家庭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自然功能和社会功能。父母的素质状况、人格形象和实践行为对孩子的思想品德形成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2、家庭教育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环节。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是青少年教育的三大组成部分,是构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三位一体”教育网络的主要环节,其中家庭教育起着基础作用。家庭教育不仅包含了未成年人身心的发育、知识的启蒙,也包含着良好品质的培养、健全人格的塑造。家庭教育的成败,不仅关系到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顺利进展,更直接关系到未成年入的前途和命运、幸福和快乐。
3、办好家长学校是推进家庭教育的重要手段。家庭教育是一门科学,需要家长学习和掌握,领会和实践。希望孩子成长为品学兼优的有用人才,是绝大多数家长的共同心愿。但在具体实践中,却存在着各种误区。有的对孩子溺爱娇惯,百般呵护;有的对孩子拔苗助长,违背成长规律;有的对孩子施以拳脚,恨铁不成钢;还有的对孩子缺少办法,束手无策。同本来愿望相比,这些办法无异于缘木求鱼、南辕北辙。根本的原因还在于家长缺乏正确的成才观,缺乏科学的家教理念和家教方法。家长学校就应运而生。家长学校是家长学习提高的学校,是学校和家庭沟通的桥梁,是家长和专家互动的平台,是先进科学的家庭教育理念和方法的“孵化器”、“中转站”。实践证明,开办家长学校,对于改进家庭教育具有积极而重要的意义。
二、认真办好家长学校
家长学校的办学对象是广大学生家长,担负的主要任务是开展家庭教育的宣传,普及家庭教育知识,推广家庭教育的成功经验,帮助和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提高科学教育子女的能力。如何办好家长学校,完成上述工作任务,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抓好家长学校建设:
一是制定办学规划,科学统筹安排。要按照全国妇联、教育部《关于全国家长学校工作的指导意见》和省文明办、省妇联、省教育厅联合下发的《甘肃省家长示范学校达标条件》的要求,结合自身实际,精心制定家长学校办学规划和具体办学意见方案,对家长学校的办学方向、办学目标、办学原则、基本任务和办学措施进行规划,进一步明确家长学校的教学内容、教育手段、教学方式、日常管理、考核评价等方面的要求,确定家长学校的阶段性目标和长远目标,处理好学生教育和家长教育的关系,指导家长学校的整体工作。
二是充实师资队伍,提高教学水平。师资水平是决定办学水平的关键因素。要整合资源,推进家庭教育工作队伍建设,在充分发挥学校教师熟悉教育规律、懂得教育方法优势的同时,把经验丰富的专家、学者充实到家长学校教育队伍里来,把善于传授家庭教育知识的专家和教子有方的优秀家长充实到家庭教育讲师团中来,把热心未成年人教育工作的老同志、老干部、老专家、老英模、老战士充实到家庭教育志愿者队伍中来,并开展必要的业务技能培训,努力建设一支以教师、专家为骨干,热心人士为补充的专兼结合、优势互补、结构合理的家长学校师资队伍。
三是建立健全制度,强化日常管理。要逐步建立健全家长委员会章程、家长学校管理制度,全面规范家长学校运转流程;建立健全考勤制度、听课制度、培训制度和评估考核制度,规范家长学校日常工作。要通过完善制度,推动家长学校向规范化、标准化发展。
关键词:农村 家庭教育 现状 对策
对每个人来说,家庭是个体出生后社会化的第一个环境,是连接个体与社会的“桥梁”,家庭教育的作用可以说是无可替代的。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提出要“充分发挥家庭教育在儿童少年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家长要树立正确的家教观念,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尊重子女的健康情趣,培养子女的良好习惯,加强与学校的沟通配合……”。因此,研究家庭教育的相关问题显得十分重要。学术界对家庭教育的相关问题作了不少研究,出版了一些相关著作,也发表了不少文章。但相对而言,对农村家庭教育现状特别是存在的问题及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研究不够。为了解当前农村家庭教育的情况,笔者对具有显著农村地区特色的湖北省恩施州建始县山区的家庭教育进行了调查研究。现据此对农村家庭教育的相关情况及我们关于改善农村家庭教育的对策略作论述。
一、研究对象和方法
恩施州建始县位于鄂西南山区北部,辖长梁、茅田、龙坪、三里、花坪5个乡和业州、红岩、高坪、景阳、官店5个镇,共有368个村(社区居民委员会),3614个村民小组。总户数148676户,总人口507672人,其中城镇人口7.48万人,农业人口43.29万人。本研究采用随机抽样的方式,在长梁、高坪等乡镇发放了200份问卷,回收197份,回收率为98%,有效问卷为193份,回收问卷有效率为96%。其中男家长85人,占44.04%,女家长108 人,占55.96%;小学文化程度6人,占3.11%,初中文化程度46人,占23.83%,高中及中专文化程度120人,占62.18%,大专文化程度21人,占10.88%。其中幼儿园家长8人,占4.15%,小学生家长66人,占34.20%,初中生家长106人,占54.92% ,高中生家长13人,占6.73%。问卷的主要内容是了解家长的文化素质、家长的教育观念以及教育方式等方面,共27个问题。此外,还收集和查阅了相关家庭教育的文献,以便比较当前家庭教育与过去之间的差异。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农村家庭教育出现了一些积极的变化
1、部分家长更加关注孩子的思想品德和个性发展。通过访谈及相关文献发现,过去不少家长受“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观念的影响,只顾及孩子的学习成绩,想让他们考大学上重点。因此不断向子女灌输读书上大学最重要的思想,且把上大学作为孩子成才的衡量标准和唯一出路,从而忽视了孩子思想品德的培养及心理的健康发展①。但是,这种教育观念已经逐渐发生转变,自恢复高考制度以来,逐渐打破了我国农村家庭教育培养目标单一的弊端。调查发现,现在家长对孩子的期待有不同的侧重,其中有30.05%的家长认为思想品德在孩子发展中最为重要。(如表1)
2、大部分家长更加关心孩子的教育。在过去,由于社会节奏急剧加快,人们的生活节奏也随之加快,在农村也不例外。一些家长整天忙于工作、地里的农活或是其它的一些琐事,很少有时间来教育孩子。据调查,这种现象逐渐在发生转变,现在大部分家长对待孩子的教育更加关心了, 52.33%的家长几乎每天都会与孩子进行交流,他们交流的主要方式是正式谈话或闲聊。当被问到“孩子跟您聊起学校的事,您的反应如何?”70.47%的家长愿意专注地听并给予意见。同时大部分家长也表示愿意并积极参与到学校组织的一些活动之中(如表2)。
3、大部分家长更加重视民主的家庭教育方式。家庭民主是构建和谐家庭的前提,教育方式也有民主和专制之分。据相关资料表明,由于受传统文化的影响,过去特别是在农村家庭中长辈具有绝对的权威,当孩子做错事的时候,父母习惯于打骂孩子②。据调查,当前这种现象正在逐渐转变,一些家长的教育方式逐渐转向赏识教育、说服教育,77.20%家长开始重视民主的教育方式(如表3)。
(二)当前农村家庭教育还存在一些问题
1、大部分家长的教育观念仍有失偏颇。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是学校、家庭、社会三者教育相互作用的结果。前苏联教育家苏
霍姆林斯基说过:“生活向学校所提出的任务是如此复杂,以致如果没有整个社会,首先是家庭的高度的教育学素养,那么不管教师付出多大的努力,都收不到完美的效果”③。但通过调查发现,只有少数家长认为孩子成才是学校、家庭、社会共同的责任,大多数家长都认为孩子成才要靠学校老师(如表4)。因此,大部分家长对孩子的关爱只是停留在满足物质层次,而忽略对孩子必要的家庭情感教育,把本来属于家长责任范围的事推给了学校老师。通过访谈发现,许多家长在孩子学习、成长的关键期,外出打工赚钱,留下了许多缺少家长关爱和良好家庭教育的留守儿童。外出务工者对自己孩子的成长特别是教育关心极少,使得留守儿童的成长问题成为当前农村教育中的难题之一。
2、不良的特别是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仍然存在。孩子往往喜欢模仿成人,而与孩子接触时间最长、影响最大、孩子模仿最多就是家长。因此父母的言行举止往往是孩子的准则和楷模,对孩子的成长有很大的作用。虽然许多家长口头上常说教育孩子要以身作则,身教重于言教,但是在实际生活中,有些家长在教育孩子过程中只重言教却不重身教(如表5)。同时调查发现家庭教育也缺乏良好的氛围。例如,孩子在学习时,许多家长沉湎于聊天、打牌、打麻将等,这给孩子的成长带来了非常不良的影响。
值得注意的是,在访谈中还了解到,一些家长虽然在观念上已经认识到教育孩子应该赏识、鼓励、说服,但在行动上教育孩子仍然简单粗暴,以抱怨训斥为主。尤其是对不爱学习的孩子,有些家长或放任自流或打骂训斥。据我们的调查,有10.88%的家长经常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而粗暴地对待孩子,而有59.07%的家长偶尔会粗暴地对待孩子。只有30.05%的家长选择了从不粗暴地对待孩子。还有许多家长认为自己孩子太调皮,不得不采用强制手段。
3、家庭教育信息获取渠道闭塞。在地处比较偏僻的山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各方面的信息都还比较闭塞。因此,一些先进家庭教育方式和关于家庭教育的专家讲座是许多家长从未接触过的。从调查结果来看:52.33%的家长开始关注教育方法,但有近一半家长还没有关注教育方法或是不知道怎么关注(如表6),主要是因为这部分家长本身文化程度不高而不知道怎么关注或是由于经济条件差而没有条件关注。比如,不知道如何去订阅关于家庭教育方面的报纸或是没有足够的资金等等。
三、对策与建议
青少年的教育,家庭教育是基础,学校教育是主导,社会教育是辅助,政府支持是保障。所以青少年的教育不能只看作是学校的事,只依靠学校来完成,还必须有家庭、社会、政府的积极参与和支持。
(一)强化政府统筹与指导作用
1、加大农村教育经费投入,优化公共教育资源。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提出了要 “进一步加大农村、边远贫困地区、民族地区教育投入……”。相关政府部门应该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教育的投入,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更好地改善农民的生存环境。
2、重视家庭教育立法,确保家庭教育的法律地位。由于家庭教育缺少立法,家庭教育的法律地位长期得不到确认,家庭教育工作经费的投入与保障、家庭教育理论研究的深入等等,也都受到严重影响④。因此,有关政府部门要制定相应的家庭教育条例与法规,建立和完善农村家庭教育工作的组织机构和运行机制,确定家庭教育的内容和具体实施,使社会、学校、家庭形成合力,共同做好青少年的教育工作。
3、开办家长短期培训班,提升家长的教育素养。考虑到在农村,许多家长空闲时间并不多以及可利用资源稀缺。农村基层教育主管部门可以积极组织一些短期的教育培训活动,请专家进行函授,使家长掌握科学的家教方法。相信通过这样的短期培训可以使家长逐渐懂得或者是学会探索家庭教育的规律和特点,从而树立科学的家庭教育观,不断提高教育孩子的能力。
(二)充分利用社会中的各种教育资源
1、大众媒体应该充分发挥为家长提供获取家庭教育理论、方法与经验的平台的作用。虽然农村获取各种信息的渠道非常有限,但是电视机早已普及。因此,可以倡导在地方电视台设立农村家庭教育专栏。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可以创办一些关于家庭教育的报刊或者开办网站,教给家长科学育儿的方法,为家长们提供经验交流的平台,共同解决在家庭教育方面的困惑。
2、充分发挥校外教育机构的教育作用。在农村,校外教育机构较少,有关部门应该逐步建立起校外教育网络。如在每个镇、每个镇下的办事点都建立起具有藏书、教育、娱乐等综合教育功能的社区学习活动中心,并定期开展相关的免费的教育活动,以使人们特别是学生和家长在这里获得多方面的教育。
(三)充分发挥学校对家庭教育的引导作用
1、重视教师家访工作,及时与家长沟通。教师家访给教师、家长、学生三方创造了面对面交流的机会。教师家访有以下几方面的作用:首先,通过教师到学生家访谈,可以了解到学生的居住环境、家庭结构以及家长的教育观念、方式等,是获取家庭教育信息的有效渠道;其次,教师可以把家访作为向家长宣传学校教育情况的好机会,使家长了解学校的教育内容、计划、方式、目标,以便家长更好地开展家庭教育;最后,通过教师家访,可以有效地巩固和延伸学校教育的成果,以便弥补家庭教育的不足。
2、切实办好家长学校,搭建信息平台。家长学校是当前普遍推行的一种家校合作的有效方式。学校可以组织有经验的班主任教师,通过系列问卷调查,发现家长和学生最关心的问题,组织家长和教师的互动教学。通过家长学校的活动,不仅搭建了学校和家长联系的平台,利于教师和家长了解学生,而且能够使家长获得具有针对性的教育方法的指导。
(四) 家长应该不断提高自身的教育水平
1、扬长避短,积极疏导,善于运用赏识教育。扬长即发扬优点,避短即克服缺点。家长应学会抓住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善于引导孩子用积极因素去克服消极因素,使自己的孩子不断向好的方向发展。正确看待自己的孩子,对孩子身上的优点要充分肯定并给予鼓励,需要注意的是要以精神鼓励为主;对于孩子身上的缺点要明确指出,正确引导,使其改正,从实际出发、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家长应改变“棍棒下面出孝子”这种落后的教育思想,切忌打骂或侮辱孩子的人格。简单粗暴的方法也许在短期内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但是这种简单粗暴的方法可能会导致孩子产生厌学现象或是产生恐惧心理,从而增加了孩子的反抗抵触情绪。在实施教育的过程中,家长不仅要将赏识教育落实在观念上,更要落实在行动上。
2、身教与言教相结合,学会运用榜样教育。俗话说“言教不如身教”,古人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家长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对孩子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自古以来,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就是家庭教育的重要方法,而且还是家庭教育成败的关键。家长应通过自身的读书学习,努力为孩子创设出一种浓厚的家庭学习氛围,使孩子在潜移默化之中产生对学习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望。在学习之余,家长还可以订阅一些有益智力的杂志,培养孩子对读书的乐趣,增长孩子的知识面。
总之,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作为家长要充分重视家庭教育的作用,自觉地做好孩子的教育工作,履行好家长的责任与义务,为国家培养出合格的建设人才。同时搞好农村家庭教育工作,也是提高农村人口素质的重要内容,又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因此,还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以将家庭教育提升到一个新的层次上去。
参考文献
①鲁忠义、刘国学.新时期农村家庭教育调查报告[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1999(1):129-133.
②于佩琴、张玉霞等.农村家庭教育的缺失与对策[j].高校教育研究,2009(1):106-107
③ b. a.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a].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4:67.
④熊少严.关于家庭教育立法的若干思考[j].教育学术月刊,2010(4):46-49.
⑤赵文华、马国彦.教师家访的教育功能探析[j].教师教育研究,1993(4):25-29.
家庭教育,是指家庭中的父母及其成年人对未成年孩子进行教育的过程。家庭教育是大教育的组成部分之一,是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基础。家庭教育是终身教育,它开始于孩子出生之日(甚至可上溯到胎儿期),婴幼儿时期的家庭教育是“人之初”的教育,在人的一生中起着奠基的作用。孩子上了小学、中学后,家庭教育既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又是学校教育的补充和延伸。著名心理专家郝滨老师曾说过:“家庭教育是人生整个教育的基础和起点”。确实,家庭教育是对人的一生影响最深的一种教育,它直接或者间接地影响着一个人人生目标的实现。
乌鲁木齐市第105小学位于米东区古牧地镇东工村,特殊的地理位置造就了在校学生在家庭教育方面存在一些问题,本文结合105小学现状,对农村小学生家庭教育滞后现象进行分析。
一、农村学生家庭教育现状
1、农村学生的家长对家庭教育不重视
农村学生家长本身受教育程度不高,对于家庭教育的认知较低。一方面对家庭教育重要性认识不够。大多数家长将孩子交给学校教,将老师当成保姆。另一方面,对孩子的教育存在误区,认为孩子受教育就是学文化知识,考试分数就是衡量孩子的关键,所谓家庭教育就是看着孩子做作业或者给孩子报各种补习班。而教育的真正目的是对孩子整体素质的培养,是孩子全方面的发展。家庭教育也不单单是作业和补习班,它包括家庭氛围、思想道德教育等等各个方面。
2、农村学生家庭教育方法较简单,重智轻德、重分轻能、重视身体忽视心理、缺乏民主的家庭教育
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有些家庭也开始关注到家庭教育,但是方法较为简单。一般表现为:每天下午看着孩子做作业;周末上补习班;给孩子买各种参考书旨在提高孩子分数,而忽视家庭教育更重要的是心理、情感、道德教育。其实,家庭教育是一个纷繁复杂的过程。或许是对家庭教育认知水平不高,导致家庭教育停留在一些机械表面的功夫上。科技的飞速更迭,竞争的日益激烈,我们必须采取多元、科学、有效深入的方式进行家庭教育。
3、家庭教育氛围有的不和谐
所谓“棍棒底下出孝子”,现在农村家长的一个误区是在教育孩子过程中,动辄棍棒相加,孩子做作业时注意力不集中就是一个耳光……在这样环境中成长的孩子将来会有暴力倾向。还有一种现象,农村家长对孩子的肯定语言、态度少之又少,大部分都是一种批评再批评,这些都会对孩子成长造成一些心理上的消极影响。诸如此类不和谐的家庭氛围在农村中比?^普遍。
二、农村学生家庭教育滞后的原因
1、缺乏科学、高效的家庭教育指导体系
我国目前对家庭教育特别是农村家庭教育缺乏有效的指导体系。有些家长在家庭教育方面非常迷茫,迫切希望找到行之有效的方法,促进孩子全面发展。
2、家长所在地区开放程度不高,普遍受教育程度不高
农村经济发展较之城市存在一定差距,农村地区的开放程度、观念意识的更新速度都落后于城市。农村学生的家长大多以务农为业,本身受教育程度不高,加之繁重的农活,导致对孩子教育的忽略或无视。
3、家长缺乏与孩子、教师之间有效的沟通
在农村受很多思想观念的影响,家长与子女之间缺少沟通,家长不了解孩子的想法,孩子不敢向父母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和需要;家长与教师之间没有有效的沟通,这就使得家长与子女之间存在隔阂;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之间存在一个断层。
三、改变农村学生家庭教育滞后的对策
1、建立系统规范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
提供科学有效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既是满足家庭教育诉求所需,又是解决家庭教育问题所必须;既是解决当前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建设的问题,又是政府工作的指向。学校与家庭应开展课题式的合作教育方式,帮助家长提高家庭教育的水平;学校应该积极地与社区携手,共同营造指导家庭教育的整体氛围。家庭教育指导是全社会都应该关心的一项系统工程。政府要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为家庭教育指导提供有力保障。
2、搭建家庭教育平台,提高家长与监护人的素质
依靠学校的力量举办“家长学校”;对家长进行家庭教育知识的培训;采取“反哺教育法”,组织学生评价家长,对家长提出意见和建议;在家庭和学校的共同努力下,造就孩子在成人的帮助下成才。
3、社会各方面积极参与,为家庭教育献计献策
农村学生家庭教育不仅要依靠家长提高自身素质,学校搭建交流平台,还要依靠其他各方面的力量。依靠学校所在地的村委会,依靠上级各相关部门组织学习教育,交流参观,社会各方面共同努力为孩子提供更好的家庭环境与氛围。
4、引导家长与学生、学校沟通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