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7-18 06:32:3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三年级下册教案,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一、教学目标
⒈让学生了解一些常见种子的外形、颜色、结构及如何变成芽
⒉培养学生观察与记录的能力
⒊培养热爱自然、热爱生命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种子如何变成芽
难点:让学生了解种子变成芽的过程
三、教学准备:
蚕豆、毛豆、玉米、稻谷、麦的种子、放大镜、镊子;蚕豆、毛豆、玉米、稻谷、凤仙花四种种子的发芽过程。
四、教学过程:
教学内教学媒体教师行为学生行为教学思路
、观察种子⒈观察种子⒉推测种子发芽时的样子二、了解中变成芽的过程⒈出示四种种子的发芽过程⒉设计观察方案⒊选择方案⒋实施观察并记录⒌每组比较种子发芽过程中的不同⒍三、猜测发芽后的发展投影仪出示种子、出示表格出示几种方案投影举例发芽表格出示种子的发芽导入:这些是什么植物的种子?如果放入土中有什么变化?(入题)问:他们各有什么特点?并巡视引导问:你想象种子是怎样发芽的?猜猜这是什么种子的发芽我们应该如何对这些种子发芽过程的观察呢?我们比较一下哪种较好让学生观察问:种子在发芽过程中有哪些变化你想象以后会怎牙膏内变化分辨、识认用放大镜观察用语言、手比划、身体动作、画画都可以每组一种种子分组讨论、制定表格发表看法、自主评选学生观察、记录从颜色、大小、长短等方面学生想象或回忆思绪集中到种子让学生熟悉种子的结构,为种子发芽铺垫激发学生对种子发芽的情趣主要是让学生了芽与种子的关系让学生自主探索发挥主体作用培养学生自己观察自己记录的科学研究习惯从整体上了解种子的发芽过程让学生对种子变成芽后有继续探究的欲望。为下一课的研究学习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
⒈了解芽长成苗的过程及其各部分呈现的特点
⒉培养自主探究芽长成苗过程中变化特点的本领
⒊培养探究自然奥秘的情趣及爱好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凤仙花苗一周内的高度变化是整个种植活动的观察记录
难点:了解凤仙花芽长成苗的整个变化过程
教学准备:
四种种子由芽长成苗的系列变化过程、尺、放大镜、镊子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师行为学生行为教学思路
一、交流凤仙花苗三周里的生长变化⒈观察种苗一周期的样子⒉观察苗二周期的样子⒊⒊观察苗三周期的样子⒋找出不同⒌二、了解凤仙花苗的成长过程三、猜测以后几周的变化出示凤仙花苗投影凤仙花的成长过程图问:与赏赐的猜测一样吗?入题每组一个系列苗请同学们观察记录他们的特点请同学们观察记录他们的特点同上他们有什么不同问在成长过程中有哪些变化你觉得凤仙花苗以后还会有什么变化回顾想象是否与猜测一样学生观察,用尺量、用放大镜看、用笔画同上同上小结观察记录学生观察记录学生猜测发展与芽联系起来,承上启下让学生了解苗的幼时特点使学生养成对科学结果有汇总的习惯。自主探究发挥想象能力
开花了,结果了
教学目标
⒈及时反馈学生对凤仙花的观察记录,⒉并鼓励他们持续地、多方面地进行课外观察;
⒊指⒋导学生解剖花的方法及对凤仙花花的结构的认识;
⒌初步认识果实是由雌蕊发育而⒍成;
⒎指⒏导学生认识果实的形状及颜色的变化。
教学重难点
重点:凤仙花花的结构的观察和认识。
难点:学生对花与果实关系的认识。
材料准备
长有花朵和果实的凤仙花植株、科学文件夹中的记录卡和长有花芽的凤仙花图画、镊子、放大镜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师行为学生行为教学思路
一、导入师生一起种植的凤仙花⒈今天老师站在这鲜花盛开的教室里,⒉心情感到无比的舒畅,⒊你知道为什么吗?⒋大家说地真好!因为老师看到你们亲手栽种的凤仙花终于开花了,⒌真为你们感到自豪。⒍那么,⒎大家有没有对凤仙花进行认真的观察记录?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先来交流一下我们的观察记录,⒏好吗?⒈学生猜测老师高兴的原因。⒊学生回答。⒈对学生劳动成果的肯定。⒉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凤仙花的种植⒊和观察记录。
二、交流过去几周观察的记录学生的观察记录、多媒体投影片⒈谁来回答上节课我们预测的三个问题?(⑴凤仙花会继续长高吗?⑵花会长在什么位置?⑶什么时候开花呢?多媒体出示)⒉通过我们的汇报,⒊我们发现前两个问题的预测和实际结果相一致,⒋你们真了不⒌起!但第三个问题,⒍好象我们的回答各不⒎相同⒏。现在请你们根据自己的观察记录,⒐到其他小组去了解开花的情况,⒑我们来比一比哪一组最先发现花芽?哪一组种的凤仙花最早出现花蕾?第一朵花是哪一天开的?⒈现在请大家谈谈交流结果。⒉让我们为最先发现花芽、最早出现花蕾和开出第一朵花的小组鼓掌。因为如果没有他们认真及时的观察、记录,⒊我们就不⒋会有那么多的发现。⒌现在,⒍我们的凤仙花还在继续长高吗?⒎你知道凤仙花高度增长缓慢甚至停止增长,⒏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讨论一下。⒐分组汇报。⒈学生根据记录回答实际情况。⒉各小组间交流观察记录。⒊学生回答。⒋学生鼓掌。⒌学生回答。⒍各小组讨论后回答。⒈教会学生通过预测前和预测后相对比的方法了解事实。⒉通过“哪一组最先发现花芽?哪一组种的凤仙花最早出现花蕾?第一朵花是哪一天开的?”一系列问题既激发了学生交流的兴趣,⒊又能促进学生及时积极的进行观察记录。
三、观察凤仙花学生花盆里的花、实物投影仪、放大镜⒈你知道凤仙花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⒉现在请大家从花盆里采一朵花,⒊接下去让我们一起来研究花的结构好吗?⒋先说说你准备⒌怎样观察花?⒍我们可以用镊子细心地从外到内撕下花的各个部分,⒎粘贴到学生活动手册上后,⒏认识花的结构。分组活动。⒐谁来说说凤仙花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⒑哪些部分和结果有直接关系,⒈请各小组讨论以下?⒉讨论好了吗?哪个小组先来回答?⒊凤仙花的果实长在哪里?⒋我们用手轻轻挑开干枯了的花瓣,⒌就看到果实了。⒈学生回答。⒉学生采下凤仙花。⒊学生回答。⒋学生解剖花,⒌认识花的结构。⒍学生通过实物投影讲解。⒎小组讨论。⒏学生汇报讨论结果。⒐学生回答。⒑学生动手观察。⒈教会学生花的解剖方法。⒉通过小组讨论、实物观察,⒊突破重点雌蕊发育成了果实。
四、课外延续⒈你对果实的观察又有什么发现?⒉果实没有明显变化的小组可以到其他小组观察。⒊回去以后,⒋请大家密切⒌关注果实颜色的细微变化,⒍并做好记录。⒈学生回答。⒉学生自由的到其他小组观察果实。一方面指导学生及时发现果实颜色变化,另一方面果实成熟就可以教学下一课时。
果实和种子
教学目标
⒈指⒉导学生认识一粒种子长出了多粒种子,⒊从中理解植⒋物生命周期的涵义;
⒌整理记录资料,⒍形成新的认识。知道凤仙花的生长过程、生长周期、植⒎株高度变化特点以及凤仙花身体的部分;
⒏通过“阅读与扩展”,⒐引领学生认识凤仙花种植⒑的真正意义。
教学重难点
重点:指导学生能运用观察、测量、记录数据,整理、分析凤仙花的生长情况。
难点:引导学生用观察凤仙花的经验,观察周围的各种植物。
教学准备
科学文件夹、各生长阶段的凤仙花植物图、长着果实的凤仙花植株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师行为学生行为教学思路
一、引入科学文件夹⒈教师让大家回去以后密切⒉关注果实颜色的变化,⒊你们观察到了吗?⒋除了颜色的变化,⒌还看到了什么?⒍有些果实已经开裂了,⒎它们的种子到哪里去了?⒈学生回答。⒉学生回答观察到的现象。⒊学生根据实际情况回答。督促学生及时、认真观察。
二、估算种子,理解“繁殖”意义长着果实的凤仙花植株⒈轻轻捏一棵已经成熟的凤仙花果实,⒉有什么现象发生?⒊大家都来试一下。⒋数一数一个果实里有多少粒种子?⒌那么,⒍一棵凤仙花上一共有多少粒种子呢?⒎数一数一棵凤仙花上共有多少个果实?(包括已经开裂的果实,⒏接近成熟的果实,⒐将要长成的果实)⒑请大家计算一下你们小组的凤仙花大约长出了多少粒种子。⒈请各组汇报你们的估算结果。⒉我们亲手种下一粒种子,⒊尽然长出了那么多的种子,⒋真了不⒌起!如果我们再把它们种下去,⒍那么将来就会产生更多的种子,⒎这个过程就是植⒏物的繁殖。⒈学生回答。⒉学生动手实验。⒊学生数出一个果实里的种子。⒋学生猜测。⒌学生数出果实个数。⒍学生进行估算。⒎学生汇报。学生经历了凤仙花的生长过程,又通过自己对种子的估算,将会更好的理解植物“繁殖”的意义。
三、整理记录资料形成新的认识⒈生长过程各生长阶段的凤仙花植物图⒈大家都把记录资料带来了吧,⒉请把不同⒊时期凤仙花的图片拿到老师这儿来,⒋根据凤仙花的生长情况,⒌给它们排列一下。⒍谁能根据排列图描述它的生长过程?⒎大家的本领真大,⒏一个比一个讲地好。凤仙花从种子变成芽、芽长成出现花蕾的苗这一过程是凤仙花在长身体。从花到种子成熟这一过程凤仙花是在繁殖后代。⒈学生在投影仪上进行排列。⒉学生分别进行描述。学生以观察记录为基础,通过排列不同时期的凤仙花,认识了凤仙花的生长过程。
⒉生长周期科学文件夹⒈根据你们对凤仙花生长日期的记录,⒉你知道凤仙花的生长周期吗?(生长周期就是从播种到种子成熟的时间)⒊让我们任选一组一起来计算一下。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演。⒈学生回答。⒉师生一起计算生长周期。通过计算认识生长周期。
⒊高度变化特点科学文件夹、多媒体幻灯⒈在我们的记录中,⒉还收集到了凤仙花不同⒊时期的生长高度,⒋如果我们把它画成折线图,⒌看看又有什么发现?⒍教师通过多媒体绘画折线图。⒎请大家从课桌下拿出折线图把凤仙花的高度用折线画出。⒏认真观察折线图,⒐你有什么发现?⒑凤仙花在哪一段时间里生长最快?长出花蕾以后不⒈再长高同⒉什么有关?⒈学生回答。⒉学生学习画折线图的方法。⒊学生画折线图。⒋学生回答高度变化特点。⒌学生回答。⒈三年级学生画折线图还是第一次,⒉教师通过多媒体指⒊导学生怎样画,⒋可使学生较快画出。⒌教师通过问题的提出,⒍可使学生容易认识凤仙花高度变化的特点。
教学目标:
1、熟练朗读背诵课文。
[来源:Zxxk.Com][来源:学科网ZXXK][来源:Zxxk.Com]
2、知道学生要尊敬老师。
3、了解课文中的名人故事。
教学重点:
熟练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知道学生要尊敬老师。
教具准备:
[来源:学科网]
幼学琼林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来源:学|科|网][来源:学,科,网]
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是怎样尊敬老师的,
二、学习新课。
1、教师示范朗读课文,学生认真听。
[来源:学。科。网][来源:学科网ZXXK]
2、学生自读短文,注意读准字音。
3、指名学生读短文,齐读、分组读。
[来源:学科网]
4、解释短文的意思。
冰是由水生成,但是比水还要寒冷;青色出于靛蓝,但是比靛蓝的颜色还要深。[来源:学#科#网]
学生称赞老师的教诲,可以比喻为如同坐在春风里沐浴一样;学生感谢老师的培育,
可以比喻为如同仰面承受时雨的滋润一般。
会动的线条
科目
美术
一、教材内容分析
会动的线条是线条系列教学中的一课。编排本科的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学习线条这一基本美术语言和造型元素,深入挖掘线条的表现力,掌握方法,生动表现生活中现象,进而更好地服务于之后的造型、表现活动。
二、教学目标(知识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观察、体验、感受、了解哪类线条能表现出动感,感悟线的表现力,培养学生造型能力和创造能力。
2、引导学生在小组学习探究中,相互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
线的动感的表现及方向变化对动感的影响。
四、学情分析
通过前期的学习,学生对线条已经有了初步的认知,能够辨别不同种类的线,知道线条有长短、粗细以及排列时的疏密等变化。学生并没有将所学的线条知识应用到绘画创作中。在本课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探究、发现线条的变化对画面动感产生的影响,从而掌握线条并运用让线条为自己的画面服务的方法,在创作时意在笔先,完成一幅有动感的画。
五、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运用多媒体展示对比图片,学生可以更直观的认识到会动的线条。
六、教学准备
丝带、图片、多媒体
七、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新课导入
师:今天石老师给大家带了一个有趣的朋友——丝带。当丝带静止的时候我们可以用直线来表示,看!(抖动手)当静止的丝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用笔在纸上画出来线条的变化。再看!(手旋转)丝带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再次画出线条的变化。找出学生画出的波浪线、折线、螺旋线贴到黑板上,在数学当中它们拥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做曲线,它们又都会动的线条。
二
、
欣赏探究
认识特点
出示课件。
启发;生活中有充满动感的线条,期待我
们有一双发现的眼睛去发现它。出示四张图片,让学生说出动感的线条藏在哪?
请小组讨论会动的线条有哪些特点?
板书总结:弯曲多变。
三
、观察探究
学习方法
课件出示敦煌320窟壁画。
师:是什么让飞天飞得怎么轻盈?
生:人物的动态、飘带。
出示课件:飞天有飘带和无飘带的对比图。
师:我国古代艺术家只添画了一条飘带,就表现出飞天在空中轻盈的舞姿,在增强动感的同时,还给画面带来了美感。
板书:曲线增加画面动感。
师:我们一起来看这两幅学生作品,都是描绘的风中的大树,同样都运用了曲线,你觉得那幅的动感更强?生:第一幅曲线运用的太规律,太整齐了,动感不强。第二幅曲线变化多、无规律,显得富有动感。
总结:变化丰富的曲线更宜表现动感。
师:变化丰富的曲线可以增强画面动感,如果我们转变它们的发现又会对画面动感产生怎样的影响?这幅作品要表现的是一艘船在河中飞快前进的场面,下面是两名同学添加的水面的线条,呢认为谁添加的更能表现船在河中飞快前进呢?
生:第二幅线条(从前向后),更能体现船在前进,动感更强。
板书:动感的强弱、线条的方向
总结让画面富有动感的方法:运用变化丰富的曲线,同时注意线条的方向和线条的灵活。
师:接下来我们一起来验证下这个方法把!出示一张静止的海面图片,突然刮起了大风(风向),海面是不是要发生变化了?找三名同学到黑板上来画出海面的变化。
师:示范。
四、学生作业
要求用我们学习的小方法,运用动感的线条,把静止的画面动起来。
五、评价欣赏
学生互评自评。
学生画出会动丝带的线条,初步感知会动的线条。
生答:人物的动态、飘带
生画出动态的海平面的动感的线条。
学生可以更直观的感知会动的线条 。
运用图片的对比,让学生体会到会动的线条对画面动感的影响。
通过教师示范,学生掌握让画面充满动感的方法。
学生评价再次复习本课的重难点。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为人美版第九册教材中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的内容。通过给同样动态的人物添加环境,训练学生创新思维和丰富的想象力。了解绘画中人物与背景的关系,并掌握用环境衬托人物活动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人物与环境的关系是相互依存、密不可分的。通过欣赏课本中两组范画,领略绘画想象力的丰富多姿。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表现力,提高学生表现完整画面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通过讨论分析怎样根据课本上提供的人物造型合理地添加与形象相配的环境。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美术创作活动的乐趣,激发学生热爱生活、表现生活的热情。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具有一定的美术自主学习能力,可配合教材采取不同的学习方式进行丰富的教学活动,教学中给学生留有充足的活动时间。教学中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和自觉学习能力,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主导,让学生在教师的辅导和帮助下,逐步提高美术能力,并培养较好的学习习惯。从学生的学习情况及知识技能掌握情况看,大部分学生学习积极性高,学习目的明确,学生能较好地表现。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本课为造型·表现学习领域:通过看看、画画、等方法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激发丰富的想像力与创造愿望。通过本课的学习,在教师的引导和帮助下,逐步提高学生的美术表现能力。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根据人物的姿态想象人物在做什么,可以添加什么服装和环境。训练学生想象
能力。
难点:人物造型的多角度开发和想象,作品要画出新意。
六、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欣赏导入
出示欣赏图片,引导学生体会人类由于劳动创造了自己和自己生存的环境,人类能离开环境单独存在吗?,鼓励学生继续深入探究。
尽可能分析其中的关系。
了解本课学习内容。
体会人类由于劳动关系形成的自己生存的环境
增强对民族文化的了解。
探究学习活动
1、我们在家、在大自然、在学校、在任何地方,这些地方就是我们身边的环境。
2、人物与环境相互依存、密不可分的。
3、揭题:人物与环境
4.、启发思路。
你准备画一张什么样的画,怎样画?
1、观察作品。
思考存在问题,提出好的建议。
学生介绍练习成功的经验。
2、欣赏探究。
学生小组讨论,交流自己的见解。
汇报讨论结果:明度变化还可以涂上本来就浅或深的颜色。
3、思考创作思路,交流想法。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时总结实践经验。
提高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互相启发、互相学习。
动手实践活动
1、
出示人物形象
提问:老师这里有几个人物,你能根据他们的姿态,想象他们都在做什么吗?你能
想象当他们的身体方向发生变化时,是什么样子吗?
2、
在原有人物的基础上,想一想,添加什么样的背景好呢?
3、
打开课本,学生欣赏课本中的人物添加。
可自愿选择课本提供的人物造型或自己找一组或一个人物原型。
自由发挥想象添加人物活动情况和服装及周围环境。
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倾听练习要求。
学生根据练习要学生说说课本中的人物添加给你什么启发?
生:可以将人物位置调换、颠倒、横放、旋转不同的角度来想象人物在做什么,在
什么环境中的创作实践活动。
充分挖掘学生的想象及创造力。为学生作业打好基础。
培养学生耐心细致的工作态度,提高绘画表现能力。
七、教学评价设计
组织学生展示评价作品。对画得出人意料的作品给予“特别想象力”奖。鼓励创新意识强的学生。自己了解了哪些知识,掌握了哪些的方法?
教师总结。
这节课我们通过人物与环境的想象和添加,发现了自己有着惊人的想象力,我们能
够把一个或一组简单的人物原型想象成参与各种活动,穿着不同服饰,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还使大家的记忆力、观察力得到的提高,以后还可以多进行这样的训练和游戏。
学生展示评价自己的作品。
自己了解了哪些知识,掌握了哪些色彩调配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表述能力。
体会实践成功的喜悦。
八、板书设计
人物与环境
教学内容:小学人民美术出版社第六册第六课
教材分析:大嘴怪”是一个很有趣的名词。“大嘴”是一种夸张的指向,“怪”能启发学生自由大胆的想象。在本课教学中,紧紧抓住了这两个要点启发学生思维,激发创作灵感。吹塑纸刻印版画制作简单,效果突出,制作过程中有较强的随意性和自由度,学生在此过程中比较容易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思路:课程的整体思路是按照以游戏为主,加入了科学实验和音乐成分。一开始直接导入教学重点,在示范画时让孩子们研究颜料的特性,通过实践让孩子理解油性颜料水性颜料的区别。加入敲打音乐,让孩子更为直观的感受节奏,感受美术的画面和音乐是一样的,是需要节奏感。
觉得学科之间应该互相融合,我们更多的时候应该培养的是一个完整的人,现在是小学阶段一个性格健全的人要比其他的成绩更重要,所以在这一次的公开课上就把音乐和科学的融入了进去,孩子们也明显比以往的课有精神,通过科学实验让孩子明白油性颜料和水性颜料的区别,通过敲鼓能够更清楚的让孩子理解节奏,或者说是画面的构图,更为直观的感受艺术是互通的,无论是音乐还是绘画有时候都是我们表达内心的一种诉求是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那既然这样这两个学科之间就一定有联系,只是在表达上不同而已,而我就是想要告诉孩子,很多事情的道理都是一样的,希望让孩子在小学阶段能形成一个积极乐观的性格,在培养人才前先要把他培养成完整的人。
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集体想象,思维碰撞,构思新形象,激活思维,感受乐趣
知识与技能目标:充分发挥想象,运用夸张的方法创造形象,并学习吹塑纸版画的方法。过程与方法目标:引导学生在小组学习过程中,相互交流,培养自主探索精神与创新意识,在作业中增强想象力和动手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运用夸张的方法表现大嘴怪的特点。
教学难点:创作思维的发散性和磨印的均匀程度。
教具准备:各种动物图片、吹塑纸、油墨、拓片、范作等。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通过观察各个学员发现一个共同的特征,最大,长得怪,导入课题“大最怪”
为什么会怪?发现长得什么动物都不像,又和很多动物很相似,出示“多样组合”让学生们注意观察大嘴怪各个器官是由哪些动物组成,让孩子理解多样组合的意思,提出问题为什么嘴会显的大?提出因为是有一个人在怪物的嘴里,通过对比和夸张的手法显的嘴很大,出示对比夸张,这是我们这节课绘画上的两个重点
二、
发展阶段
在导入新课后,提出问题“这些大嘴怪的嘴里发生什么有趣的事情?”那大家想不想知道老师的大嘴怪嘴里发生了哪些有趣的事情?那就来一起看看吧!给孩子进行示范,在示范的时候强调对于主要的线条要进行两次的绘画,这样在印的时候能够更清楚。提出问题油性颜料和水性颜料的区别,通过实验得出油性颜料和水性颜料的区别。进行制作,滚上油墨,演示如何进行印制,在印制的过程中提醒孩子要压住一边,防止错版,要匀速的压,轻轻的揭开。
选择两幅画,对应鼓点,让孩子们选择哪一个鼓点更适合那一幅画,通过实验得出鼓点单调重复的和画面简单没有起伏的很形似,而鼓点丰富有节奏的和构图饱满有画面起伏的相似,得出结论画面里也需要音乐中的节奏感。
四、
点评阶段
把部分有代表性孩子的画拿上讲台,教他们如何印,如何揭开,对他们的作品进行展示
自评,孩子提出自己的大嘴怪是什么动物的特征组成的,提出自己的大嘴怪的嘴里发生着生么样的有趣事情,通过什么样的手法表现的大嘴怪
互评:评价自己喜欢的作品,这些作品喜欢在哪里,有什么创意,自己要学习他的那些东西
老师评价:作品中的创意是最重要的,一个好的创意是一幅画的灵魂,接下来是线条的流畅度和涂色的均匀以及画面的构图
五、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了解线条的变化对动感的影响,掌握用线条表现动感的方法,创作一幅有动感的画。
2、
过程与方法
学生在感受、体验的过程中,通过对比,探究用线条表现动感的方法。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欣赏活动,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感,并感受线条的魅力,促进学生学习线条造型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线条的粗细、疏密等变化对动感的影响。
教学难点:掌握用线条表现动感的方法,能够有目的地运用线条表现动感。
三、
教学过程
(一)导入:静止与摇摆的风铃
学生体验、感受线条变化表现出的动感,激发学习兴趣。
板书课题《会动的线条》
(二)感受新知——寻找线条、体验会动的线条
1、课件出示:生活中的图片
提问:你能画出表现会动的线条吗?
2、欣赏敦煌壁画。
教师:请你认真观察、分析一下,是什么原因让我们感觉她们在飞翔呢?
学生小结:翻卷的彩带、衣裙
。她们摆动的衣裙,是用曲线画出来的,看起来感觉她们像在空中飞翔。
教师总结:是的,画面中用了大量的曲线,曲线有很强的动感。看来静止不动的美术作品中也有会动的线条,让画面更具动感与表现力。
板书:曲线
(三)探究学习——绘画线条
1、学生尝试
:
让大树、小朋友动起来
提问:如何运用线条使画面具有动感和美感?
2、教师示范:曲线强调要点和技法
小结:注意线条的粗细和疏密。(出示PPT作品)
3、作品欣赏:
艺术作品中常利用富有动感的线条表达作者的感受。利用课件让学生进一步体验艺术作品中会动的线条,培养学生热爱民族传统文化的情感,感受艺术作品中如何用线条表现动感。
4、
提问:你想用会动的线条画什么?丰富学生的感观认识,为创作带来丰富的灵感。
(四)学生自主创作——表现线条
学生美术实践活动
教师巡视辅导。
(五)
评价展示
学生自评、互评、教师点评
(六)拓展延伸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复习上节课词语,学习“途、旅”两个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窃窃私语”“澎湃”“蕴藏”“储藏”等词语的意思。
3.通过朗读品味语言文字,了解海底的景色奇异、物产丰富,激发学生热爱自然、探索海底世界的兴趣。
4.继续巩固总分的构段方法。学习打比方、作比较、列数字等写作手法的使用,初步感知说明文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通过朗读品位语言文字,了解课文从哪几个方面描写海底世界的。感悟海底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
教学难点:体会关键词语、句子的表达效果。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上节课同学们和孟老师一起初步领略了海底世界的奇异景色,这节课由沈老师与同学们一起继续探索神秘的海底世界。(生:齐读课题。)
2.不知道同学们对上节课学习的生字和词语掌握的怎么样,现在我们一起来复习一下这些生字朋友。(复习词语)
3.在一望无际的大海深处,那里的世界是什么样的呢?
(生;景色奇异物产丰富)
4. 浩瀚的海洋,奇异的世界,上节课我们了解到海洋深处有各种各样的声音,谁来说一说有哪些声音呢?(生:汇报)
二、看生物
过渡:海底动物发出的声音可真奇妙,它们的活动更有趣,让我们一起去海底探秘吧!
1.
请同学们把书翻到23课,自由大声朗读课文。
2.给你印象最深的动物是什么?谁来和大家说一说。学生汇报,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在课件上出示。
预设:
(1)
海参靠肌肉伸缩爬行,每小时只能前进四米。
①海参是怎样活动的?(生:靠肌肉伸缩爬行)师做手势帮助学生理解“伸缩”。你见过什么动物也是这样前进的?(生:毛毛虫、蚯蚓、蜗牛等)
②它们的活动有什么特点呢?(生:慢)你从哪里看出来的?(生;只能前进四米)我们走四米(生:一块黑板长)只需几秒钟,它却要花整整一个小时,可真够慢的。
③指导朗读:谁能通过朗读把海参活动的速度慢读出来?生生互评
(2)梭子鱼每小时能游几十千米,攻击其他动物的时候,比普通的火车还要快。
①你从这句话里知道了什么?(生:快)从哪里看出来的呢?(生:每小时几千米)还有吗?(生:比普通的火车还要快)火车的前进速度怎么样?梭子鱼的速度——比火车还要快。这种说明方法是?(生:作比较)能有几千米是什么说明方法?(生:列数字)
②指导朗读:同样一小时的时间,梭子鱼能游几十千米,而海参只能前进四米,这梭子鱼的速度可是海参的几万倍啊。你能通过朗读把梭子鱼游得速度快读出来吗?(找3名同学读这句话)说说他读的怎么样?
(3)乌贼和章鱼能突然向前方喷水,利用水的反推力迅速后退。
①乌贼和章鱼是怎么活动的呢?(生:突然向前方喷水)什么叫反推力?同学们课前搜集了资料,谁能有一两句话来补充说明一下乌贼和章鱼的活动特点?
材料:乌贼和章鱼在水里活动时,经过身体侧面的孔和前面的特别漏斗,把水吸入腮腔,然后通过漏斗用力把水压出体外!就得到反向的推力!使它们能推动身体游走了。
你能来表演一下吗?那你知道还有什么动物也是这样活动的吗?
②乌贼和章鱼多可爱呀,你能读好这个句子吗?接着谁再来接着汇报?
(4)有些贝类自己不动,但能巴在轮船底下做免费的长途旅行。
①“巴”是什么意思呢?你能换个意思相近的词吗?(生:贴)
②指导朗读:这些贝类可真悠闲啊,自己不动,轮船航行到哪儿,它们就旅行到哪儿。谁来读?
(5)
学习生字:大家来看看这个生字,谁认识?
“途”:开火车读,齐读,说说它是什么结构?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书写时要注意什么?(课件演示笔顺)师板书生书空,请同学们在本上描红这个字。
“旅”:齐读字音,说说它是什么结构?观察一下书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老师板书学生书空,请学生在本上描红这个字
孩子们谁能继续来介绍你感兴趣的动物
(6)还有些深水鱼,它们自身就有发光器官,游动起来像闪烁的星星。
在漆黑的深海里,有一闪一闪的亮光,那就是——深水鱼。这儿把什么比作什么呢?这又是什么说明方法?(生:打比方)
师:在一片漆黑中,深水鱼如点点星光,十分美丽!我们一起来看看奇妙的海底世界吧,播放视频。
3.请同学们端起书来我们一起大声朗读这一自然段。听了同学们的朗读我似乎畅游在浩瀚的海底世界里,真是身心舒畅。
4.现在我想请同学们再来读一遍这一自然段,这次要大家边读边思考:这段文字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生:围绕第一句话写的)第一句话总领全段,后面的内容都是围绕第一句话分别来介绍海底动物的活动特点,这样的段落结构就是先(生:总起)后(生:分述)也就是总分的结构特点。
过渡:在辽阔的海洋里,除了生活着形形的动物之外,还有种类繁多、形态万千的海洋植物以及丰富的矿产资源。自读课文第四、五自然段,小组讨论交流:海洋植物和矿产有什么特点?
5. 汇报:你对文中的海底植物有哪些了解?差异很大?具体说一说
海底植物的差异大体现在哪里?(生:色彩多种多样,形态各不相同)
(生:颜色多,有褐色、有紫色、有红色)
(生:以海藻为例,小的肉眼看不见,大的长达几百米,而且有“八千多种”可以想象形态的多种多样。)
用一两句话说一下你搜集到关于海洋植物的资料(生汇报)
师:海底还有许许多多的植物,这些植物的差异就不再举例了。
三、知矿产
过渡:谁来继续汇报?(生:海底的动物真多,海底的植物也很多,那海底的矿产也多)
1.从“富含”这个词你体会到什么?(生:海底的矿产多)
生1:矿产有煤、铁、石油、天然气、稀有金属……
师:这些矿物对人们的生产生活有着很大的作用。
生2:海底的地形也是很复杂的,有山峰,有峡谷,真是奇妙!
师;也许还有什么地形呢?(生:森林、草原……)
2、指导朗读:你喜欢哪一部分内容就读哪一段。学生自由读课文。
四、总结课文
1.师:正因为海底有这么多的动物、植物、矿物,所以海底是个物产丰富的世界;又因为海底有这么多的动物、植物,地形也复杂多变,所以海底是个景色奇异的世界。也就是说,海底世界景象的奇异和丰富的物产是分不开的。这么奇妙的海底世界,难怪作者要赞叹:海底真是个——(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这也是发自我们内心的赞美。再读!这也是赞美大海、赞美神奇的大自然。再读!
2、这节课我们跟随作者一起遨游的了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海底世界,那里是那么的神奇与富饶。我们现在回顾一下:作者以一个疑问句引出课文,随后围绕动物的声音、活动、海底植物、矿产、地形进行具体描写,最后总结全文:海底真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与课文开头照应,是对第一自然段的回答。这样的文章结构浑然一体,清晰明了,引入思考,这就是:总、分、总的结构特点。
3.延伸:浩瀚的海洋是孕育生命的摇篮,它哺育这形形的海洋动物,储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大海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其实,人类对海底还没有完全认识,这座宝库就等着我们去探索,去开发。今天我们努力学习本来;明天我们就向大海进发。
五、板书设计
声音---窃窃私语
动物---多种多样 景色奇异
23.海底世界 植物----种类繁多 物产丰富
今天学习微课,只见全场鸦雀无声,个个听得入神,摄像的摄像,做笔记的做笔记,不像以往赶集似的,七嘴八舌。培训老师讲道:微课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绕某个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全过程。听着培训老师讲解,我顿时兴趣盎然,深刻领会了它的必要性、可行性和时代性。接着老师又讲解了微课的四个特征:
1.知识获取的直接性
2.知识获取的需要性
3.知识获取的便捷性
4.知识获取的有效性
微课的特点:
1.教学时间较短
2.教学内容较少
3.容量较少获取方便
4.制作简单实用
微课形成:
1.视频授课:使用手机、数码相机、DV等设备拍摄和录制上课内容。
2.PPT录屏微课:PPT制作好后使用录屏软件录制成音频或视频,录屏软件有屏幕录像专家等。
微课要求:
1.时间须严格控制在五分钟以内。
2.内容精练,若内容较多,建议制作系列微课
3.在编写微课内容时,完全一对一地启惑、解惑。
4.微课在内容、文字、图片、语言等上须准确无误。
5.微课讲解时,声音响亮,抑扬顿挫。
6.若使用到课件,课件须有视觉美感。
7.视频画质清晰。
8.“PT+视频”的录制模式下,主讲教师可以选择出镜或不出镜。
9.要有片头片尾,显示标题、作者、单位等信息。
10.视频格式为:FLV、MP4,视频尺寸为:640、480或320、240。
微课制作过程:
选题――教案设计――制作课件――录制与后期制作
上课老师思维缜密,层层深入,有理论,有举例,没有废话,老师们都听得非常认真。可见这位培训老师懂得怎么讲,什么时候讲,什么不讲,是精心计划好的,讲得好,大家一致认为:这次微课学习是老师们有史以来教材培训中最受欢迎的一次。
那天下午,我马不停蹄到家中立即按老师的讲解,用手机拍照制作了如下微课:
课题: 三年级起点 Module 2 Unit2 That man is short.
教学目标:学习形容词tall-short big-small fat-thin 来描述熊猫的特征,见三年级下册教材12页。
教学准备:单词卡片tall short big small fat thin和熊猫图片,见书12页第3部分。
录制过程:出示单词卡片,老师朗读两遍。出示熊猫,老师描述句子,并写下句子,共三幅图,三组句子:This panda is fat.
That panda is thin.....以此类推。
第二天早读我微课展示给学生看,然后请学生自己说,那些平时从不发言的同学也纷纷举起了手,并理直气壮站起来描述,可见效果不错。
那么我们三年级下册有哪些内容,该用微课来讲,达到节约时间,又能收到良好效果呢?
我想有以下内容可用微课:三年级下册16页第4部分、18页第3部分、22页第4部分、24页第3部分、30页第3部分、34页第4部分、40页第4部分、46页第4部分、52页第4部分、54页第3部分、63页第3部分。
制作微课可以缩短我们课堂上的教学时间,可上传到QQ或微信,让学生在家里随时都可以学习,学生非常喜欢,不懂可以看多遍,基本上自己就能学会所讲内容,老师不再在那里为没听懂的学生反复在那里讲,浪费时间和口舌。微课引入教学让学生学习内容更方便,那么下册书中有那么多内容需要制作,显然老师制作微课更需花费课余的时间,也不是轻松的事情。我想我们老师可以分工合作,如三年级有5个老师,每人负责一部分,还可以就微课制作出现的问题大家共同商量,就某个内容发表不同的看法,让微课更加完美,制作后交换使用,且作为宝贵资料保存下恚方便以后的老师学生用,这叫一劳永逸。我想微课中的讲就是为课堂上少讲节约了时间,提高了课堂效率,化难为易。
一、针对教材的内容安排与实际情况有些偏差的情况,要因势利导,转偏为正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教材《统计(平均数)》:三年级第一小组的男、女生进行套圈比赛。每人套15个圈。问题是男生套得准一些还是女生套得准一些?由于统计图显示男生是4人,女生是5人,而在实际的比赛中人数应该是相等的,我想教材的意图通过人数不等,不能像团体比赛中比总分,利用统计图的特点,通过“移多补少”引出平均数。我在设计教案时预设了假如在套圈比赛时一名男生生病没有参加比赛,让同学们讨论,由于人数不等,不好比套的总数,也不能凭一个人套得多或少来判断是男生还是女生套得准一些,让学生在热烈的讨论过程中引出平均数。通过演示“移多补少”的过程,再进行列式计算求出男生的平均数7个,女生的平均数6个。再让学生比较平均数与每个学生套的个数的关系,这样的教学设计大部分教师都可以做到。而我就穿插一段教学设计:那个生病的男生如果没生病来参加比赛,男生套的平均数还是7个吗?是比7个多还是少?说说你的想法?引l学生的大讨论,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平均数的理解。
二、在教学中安排游戏等形式调节学生的学习状况,做到“寓教于乐”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练习课中,我为了让学生加深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认识,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我拿来事先准备好的一些小棒,数出20根,对学生说:“我们来做个游戏,两个人轮流拿小棒,每次至少拿1根,最多拿3根,看谁拿到最后一根。”学生的兴趣可高了,我和学生做游戏时,就让其他同学仔细观察,我先后让三位同学依次上来先拿,不管同学怎么拿,结果都是我赢了。我就让观察仔细的学生说说原因,有位同学说出了其中的奥妙:每次两人拿的小棒总数是4根,20是4的5倍,也就是把20里面有5个4,由于最少拿1根,最多拿3根,老师总能凑成4根,拿到最后一根,所以老师都赢了。我这样做也是让数学教材中的“隐性”因素显现在课堂之上。
三、在教学中适当安排一些“小插曲”,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乘法》,教学内容是两位数乘两位数。我在教学时脑海里闪现出一种特殊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如17×13=221,29×21=609,34×36=1224,72×78=5616(十位上的数相同,个位上的数字之和是10)。我在一次练习课上向学生展示,并让学生再说一些这样的算式我都能很快说出答案。在学生的惊讶声中我趁势让学生观察算式的特点和答案的联系,很快在学生的七嘴八舌中找出其中的规律:个位上的数相乘的积就是积的最后两位(如果个位上的数相乘的积是一位数时前面补一个0),十位上的数相乘再加上一个十位上的数(或者是十位上的数乘比十位上的数大1的数),结果写在前面。为了检验效果,我又出了几道这样的题目,学生纷纷举手,学习兴趣空前高涨,这种特殊情况的计算方法让学生了解,也算是对计算教学的一个补充吧!
四、跟数学有关的科学实验进入数学课堂,让学生真实体验数学情感的进发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认识百分数》中有关百分率的教学内容,为了让学生理解含盐率的问题,我就准备一杯清水(称好300克),一只鸡蛋,一袋盐,把鸡蛋放入清水中,鸡蛋沉入杯底,我慢慢放入食盐,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看到鸡蛋浮起来。就问学生鸡蛋浮起来与什么有关?当学生说出鸡蛋浮起来与放盐的多少有关,我就说与含盐率的大小(就是浓度)有关。水里放盐就成了盐水,盐占盐水重量的百分数就是含盐率(浓度),你们能算出这杯盐水的含盐率吗?让学生称出盐水的重量,再减去水的重量就是盐的重量,用盐的重量除以盐水的质量用百分数表示就是含盐率。经过计算这杯盐水的含盐率大约是6.7%,教材中死海海水的含盐率高达30%,东海海水的含盐率是6%,人在死海里会浮起来就是这个原因。这不是把隐含的科普知识也呈现在课堂之上吗?
五、结合教材在一些数学家的故事里渗透数学思想和文化
(20XX—20XX学年
第一学期)
——单位
姓名
20XX年X月
这学期,本人担任了三年级的《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工作中,我积极适应“互联网+教育”的要求,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使教学工作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本学期即将结束,为使今后的工作取得更大的进步,现对本学期教育教学工作做如下总结:
一、开展的工作及取得的成效
(一)
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备好、上好每一节课。
作为一名教师,备课是最基本的一项工作。在备课中,我努力熟悉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备好教材,同时充分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心理动态,认真钻研新课程标准,设计好适合学生实际情况的教学方法。力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进师生情感交融,实现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目标,使道德与法治课成为受学生欢迎的课程。
(二)
在课堂教学中处理好教师和学生的关系。
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是统一的整体,是课堂教学的主体部分。师生地位是平等的,我将自己从主体转为主导,将学生从被动转为主动,使学生恢复到主体地位上来,促使教学过程成为师生间共同参与、交流、互动的过程。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由被动的接受者变为学习的主人。自己通过创设情境,选取典型材料,设计学生活动,以及有针对性的问题等形式来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合作、探究,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培养独立思考能力、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丰富课堂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形式单一,时间长了,学生也会厌倦,兴趣大减。因此,在课堂上我采用了自主式、讨论式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合作探索的欲望,主动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增强学生参与意识和成就感,使课堂气氛活跃,兴趣盎然,乐在其中。
(四)
重视和应用及时有效的课堂评价。
小学生对一切事物充满好奇,也渴望得到他人的肯定和赞扬,因此在课堂评价时不能简单地说对或错。对此,我在课堂评价时采用了灵活多样、丰富生动的评价语言,抓住学生的不同特点,给学生一个有针对性、启发性、引导性、激励性的评价,使学生感到学有所获。
二、存在的不足及今后的打算
(一)
存在的不足
在本学期的教学工作中,尽管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仍然存在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比如:
1.
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有时会拘泥于备好的教案,而缺乏灵活机动的修改、变化。
2.
在上课时,有时缺少对部分学生的照顾和关注;开放式的实践活动设计不足等。
(二)
今后的打算
针对以上不足,在今后的工作中,我打算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完善、提升。
1.
进一步钻研教材,了解学生情况,把握教材特色,准确把握教学目标,积极有效地备好每一堂课。
2.
充分启迪学生运用各种教学工具,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持续激发学生的兴趣。
3.
在教学中注重和运用针对性原则、知行统一的原则,密切联系社会现实和学生实际,分析问题和案例,提高学生的认识。
4.
注重学生知识的巩固和过关,精心设计好相应的练习,利用课前提问等方式加强对所学知识的巩固。
5.
关键词:养成教育;讲文明;讲礼貌;小组合作;诚实守信;拾金不昧;高尚品质;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我认为小学的德育主要是养成教育,即让孩子从小养成讲文明、讲礼貌、尊敬师长、关爱他人、与人合作、团结互助、爱护动物、保护环境、热爱劳动、自立自强、勇于向上的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所以,在英语课堂上我着重从这些方面关注学生的发展,找准机会,适时、适度地进行德育教育,让学生在自然渗透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培养学生的高尚品质。
一、养成讲文明、讲礼貌的好习惯
现在的学生大多都是家里的独生子,感恩意识很淡薄,很多事情好像别人就应该为他做,所以在教“Thank you”(谢谢你)这一常用的礼貌用语时,我更侧重于学生这一良好习惯的养成,并时刻加以提醒:如接受别人的帮助时,要说“Thank you”;当得到别人的赞美、表扬时,要说“Thank you”;接受别人的礼物时,也要说“Thank you”。即使是自己的父母,也别忘了说“Thank you”。因为只有对生活时刻怀有感恩之心的人,才能真正体验心灵上的满足与快乐。我要让我的学生成为“受人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人。
在学习时,学生会经常忘带一些学习用品。当你向同学们借用时该怎么说?在教五年级英语下册Lesson 1时,学习礼貌用语May I borrow your pen?(我可以借你的钢笔用一下吗?)当你使用这些礼貌用语时,同学们就会很乐意地把东西借给你。在课堂上由于学生经常使用这些礼貌用语,同学之间、师生之间、互敬互爱、关系非常融洽,文明礼貌不知不觉的沁入学生的心灵。
二、培养学生互相合作的好习惯
根据小学生活泼、爱比赛的年龄特点,在英语课堂上我经常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法。在这种情景中,学生会意识到个人目标与小组目标之间是相互依赖关系,只有在小组其他成员都成功的前提下,自己才能取得成功。这是一种渗透德育的重要教学形式。如我在教学五年级英语下册Lesson 3 Is this dog yours?巩固对话环节时,采用6人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会话表演,最后进行全班大汇演,评出最佳小组,获得最佳的,可为本大组赢得12分(平时每节课小组都有加减分记录),以此激发每位学生的竞争意识。为了共同的目标,学生们个个认真、投入。谁说错了及时指正,不会说了虚心请教,他们一遍遍不厌其烦地排练着。在这种有竞争、有合作的形式中,我欣喜地感受到了学生之间的团结友爱,在为集体争取荣誉的过程中,每个人都努力地完善着自己,强烈的集体热爱之情溢于言表。
三、培养诚实守信、拾金不昧的高尚品质
在学校生活中,常常有拾金不昧的好人好事,但也有一些学生,拾到钱物后不还给失主或不交公,占为己有;还有个别同学为了受到表扬,而弄虚作假。针对这些问题,应当认真地进行诚实守信、拾金不昧的教育。在学Let’s talk whose watch is this?时通过璐璐和东东拾到手表、交还失主的对话,我抓住时机教育孩子们,璐璐和东东同学拾金不昧的实际行动展现了他们的高尚品质和良好的道德风貌,特别是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践行了“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他们面对金钱毫不心动,想人之所想,急人之所急,这不正是我们身边学习的榜样吗?
四、养成热爱劳动、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好习惯
现在不少家长把教育的重心倾向于知识教育和智力培养,凡需要孩子动手、出力、操心的事,舍不得让孩子去做,父母全部承包,天长日久,导致孩子依赖性很强,缺乏起码的生活自理能力,缺少主动性,就连自己应该做的事,也不愿意做。因此,教育学生热爱劳动,培养生活自理能力,便成为不可缺少的教育内容。例如,三年级英语Lesson 12 The red hen. The red hen likes to work,she has to do it herself.(红母鸡喜欢劳动,她总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本课对话是关于勤劳的红母鸡与懒惰的小猫、小狗、小鸭的故事。为了教育学生热爱劳动,培养生活自理能力,我号召学生要向红母鸡学习,回到家里要帮爸爸妈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并且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做一个勤劳自理的好孩子。
在英语课堂上,教材不仅仅是一本教科书,我们只有用心去挖掘、完善英语这本教科书,同时抓住课堂契机,给孩子们创设美的情境,才能使孩子的高尚品质的生长如处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
参考文献:
1.《中小学教学大纲》
2.《小学品德教育》
关键词:小学语文;看图学文;课文插图;学生素质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8-091-01
小学语文课本里的“看图学文”,图文相映,内容生动,是一种适合儿童特点,深受小学生欢迎的好教材。它富有情趣,易教易学,有利于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有利于学生学习观察的方法,有利于学生训练朗读的能力,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因此,教好“看图学文”是培养学生素质的好途径。就教学中的具体做法,谈几点浅见。
一、借助插图,进行词句教学
借助插图进行字、词、句的教学,是“看图学文”的特点。图画不单是文字的说明,而且可以拓展儿童的想象,从指导看图入手,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提问和提示,让学生口述全图大意,从而发展学生的语言。如教人教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课文《小山羊》一文时,请学生仔细看图。回答下面问题:①图上画了哪些动物?它们长得怎样?②小鸡在吃什么?③小鸡对小山羊说什么?小山羊怎么回答?让学生在这样的提问下,展开积极思维,寻找答案,明白图意,进而让学生口述全图大意,这样段落中的文字自然而然在学生脑子里形成。接着,再让学生朗读课文,一句一句地读,在句中理解词语,在段中理解句子。通过“请”字可以看出小鸡和小山羊很友好,“谢谢你”一词可以看出小山羊很有礼貌。然后让学生用这两个词各说一句话或几句话。这样学生既看懂了图意,理解了课文,又学会了字词,也发展了语言。
二、图文结合,理解课文内容
“看图学文”是通过观察图画,理解课文内容。因此,在教学中应始终把图片和文字结合起来。如教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课文《秋天来了》,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图上画的是什么季节?哪些地方可看出秋天的季节?按从上到下的观察顺序,认识到:天空是那么蓝,那么;一群大雁往南飞;一片片树叶从树上落下来,这一秋天景象。这些都是秋天的特点。那么,课文又是怎样写好这些景色呢?请同学们分段朗读,逐句理解,弄清为什么树叶黄了会从树上落下来,显示了秋天的特点。天空的特点是那么,那么蓝,大雁往南飞,一会儿排成个“人”字,一会儿排成一个“一”字,这是大雁飞行时的样儿让学生知道秋天到了,所以情不自禁地说:“啊!”这里表示“知道了”,“看出来了”。除了这些以外,秋天还有哪些特点呢?通过想象,学生纷纷发言:燕子飞到南方过冬;稻子成熟了;开了;根据学生回答的内容,用彩笔画出简笔画来。这样学生既看懂了图意,理解了课文,同时在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方面也得到了很好的培养。
三、理解插图,渗透思想教育
语言是人类重要的思想交流工具和思维工具,在小学进行语言文字教学训练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甚为重要。
1、以图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义务教育新教材插图新颖,符合儿童年龄的特点,富有儿童情趣,对儿童有吸引力。根据这一特点,充分利用课文插图与实际相结合,让学生得到思想教育。教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课文《秋天到了》一文时,让学生了解图意后可提问“秋天到了,大地有什么变化?”“天空又有什么变化?”“这样的景色美不美?”让学生讨论,使学生知道一年四季,不但春天很美,而且秋天也不逊色。从而激发小学生对秋天的热爱,对大自然的热爱。
2、抓住重点句启发思考,教育学生做事不能纯模仿。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课文《小猫种鱼》是讲小猫看到农民把玉米、花生的种子播到田里,到了秋天,收了很多的玉米、花生,它也把小鱼种到田里,想到了秋天,也能收到很多小鱼的故事。教学时要紧扣重点句子设问,让学生思考,理解句子的含义。如教到最后一自然段时,可提问:①小猫看到农民把玉米和花生播到田里,它也把小鱼种到田里,说明了什么?(小猫有向别人学习的思想)②它的想法能实现吗?(不能)③为什么不能实现?(玉米和花生跟鱼的生长条件不同,玉米和花生是植物,在泥土里生长;鱼是动物,在水里才能养活)从而让学生明白:向别人学习时要动脑筋,不能生搬硬套别人的做法。
3.扣紧重点词语,进行文明礼貌的教育。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人人讲文明礼貌是非常重要的,它能促进人们的互相沟通,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因此,语文教学在语言文字的训练过程中,应选好“训练”与“教育”的结合点,有机地进行思想教育。课文中有些词语蕴含着很多的教育意义,讲读时,既要引导学生掌握本义,要重视理解这些词在表达思想方面的作用。如《小山羊》一文中做“请”“谢谢”这两个词,是极为普通的日常生活中的文明礼貌用语。
总之,要充分利用“看图说文”的教材特点,对儿童进行两个素质的培养,为提高中华民族素质,为中国走向世界,让世界了解中国打下扎实基础。
参考文献:
1精品论文doc[OL].互联网-其它论文-道客巴巴.
2 三年级语文]公开课课件《月球之谜》[OL].互联网-豆丁网.
3《燕子》说课稿 PDF[OL].互联网-技术总结-道客巴巴.
4二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OL].互联网-百度文库.
5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小山羊》[OL].互联网-[斐斐课件园].
6教学反思[OL].互联网-百度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