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网络安全工程师培训

网络安全工程师培训

时间:2023-05-31 09:21:37

网络安全工程师培训

第1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网络安全;课程改革

一、网络安全课程的重要性

国家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于2014年2月27日成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建设网络强国,要有高素质的网络安全和信息化人才队伍。”[1]《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中提出,“建设以学校教育为重要基础,在职培训作为工作重点,职业教育和基础教育进行有机结合,非公益性培训作为补充的复合型、立体式培训体系。高职院校进行相关课程的教学改革为国家网络安全体系的构建提供了重要力量。”国务院信息化办公室网络安全组熊四皓处长提出,“人才已成为制约信息安全健康发展的‘短板’”[2],必须提升网络安全人才的技能水平。目前形势严峻,我国网络安全不容乐观,高职院校必须对网络安全课程进行改革,培养符合岗位需求的“互联网+”时代网络安全人才。

二、高职院校网络安全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传统的教学方式落后,缺乏一定的实践性

教学缺乏一定的实践性是当前高校网络安全课程教学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其中高职院校的教师在课堂的教学方式上仍是以理论课为主,教学模式比较单一,缺乏实践课程,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违背了网络安全课程本身的学科特性和高职院校工学结合的办学宗旨[3]。因此,高职院校网络安全课程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二)选用教材不适合高职院校学生使用

高职院校的办学定位是工学结合,以实践教学为主,贴合就业岗位,主要目标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而现行的高职院校网络安全课程的教材仍是以算法理论为主,不符合高职院校的办学定位及培养目标,重理论轻实践,从而导致教材内容的选用上与实际教学需求并不相符。绝大部分高职院校使用的教材不适合高职学生,算法理论知识居多,学生难以理解,未来走向工作岗位也是力不从心,难以胜任。

(三)网络安全实训所需设备和条件不足

网络安全课程授课实践课比例小,理论课比例大。由于筹建经费不足而没有专门的网络安全实训室,很多高职院校网络安全的授课是在教室中完成的。教师在讲授课程的过程中主要讲理论知识,不涉及实训,学生难以真正学会所学知识,导致大部分高职学生难以适应实际工作岗位的需要。

三、网络安全课程教学改革的具体措施

(一)增强课程实践性,重视实训教学

依据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和岗位需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适当调整理论实践授课的比例,增加实践教学内容。网络安全教学需要具有一定的实践性,才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高职院校可以开展一些网络安全知识的实训项目,学生在学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能够参与到项目的实训中。学生参加实训项目既能巩固所学理论知识,又能通过实际演练加深对网络安全知识的理解,提高动手实践操作能力。实际授课中教师可以利用虚拟机技术如VMware软件[4],在单台计算机上安装多份虚拟系统来满足实际的教学需求,完成实训教学项目。“互联网+”时代高职院校要鼓励一线教师参加培训、挂职锻炼、多见识、多交流。教师要积极参与企业网络安全产品的开发,提升自身的实践水平。

(二)优化更新教学内容,开发新型教材

优化更新教学内容,开发新型教材,编写适合高职学生特点的“互联网+”教材。结合高职院校的办学定位工学结合,按照“理论够用,注重实践”的原则,根据网络安全课程的特点选取适合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内容,目的是把学生培养成网络安全领域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网络安全中基本的理论知识也是学生的必备知识。如网络安全概述、加密技术、数据库安全、防火墙技术、Sniffer嗅探监听技术、无线局域网安全等内容。教师应适当减少理论课授课学时,同时加大实训授课学时。教师可以结合多个出版社的教材,调整授课内容,编写出一套适合高职学生使用的教材。“互联网+”时代教师要与企业一线工作人员共同商讨“互联网+”教学内容,选取贴合学生就业岗位的教学内容。教师不断扩充自己的知识面,利用互联网信息平台及时更新、扩充自己的教学内容。网络安全技术发展迅速,新的研究领域需要不断探索。为了拓展学生的知识广度,引导学生快速了解网络安全技术的最新动态,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融入最前沿的网络安全知识。

(三)建设网络安全实训室,搭建实验环境

高职院校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差,理解能力差,对难度高的网络安全理论理解不到位,只有搭建攻防实战环境才能帮助学生理解苦涩难懂的理论知识。因此,应该加大校内实训室建设,搭建真实的网络安全实验环境,使学生在实训过程中真正理解网络安全的内涵,掌握网络安全的知识,为以后走上网络安全就业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5]。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应设计网络安全实训内容、实训步骤、搭建实验环境,在课堂上引领学生完成实训操作,如PGP加密技术、Sniffer嗅探监听技术、防火墙技术、无线局域网安全技术、数据库防护技术等。“互联网+”时代,教师要和企业专家一起开发虚拟实训,在虚拟实训环境中进行仿真操作,提升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实现学生在校学习和就业岗位的无缝对接。

第2篇

摘要:本文介绍了我院按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系统理论,采用项目教学模式对高职计算机网络专业课程体系的结构进行解构和重构,并以职业资格证书的获取为检验标准确定了三大方向,然后介绍了相应的核心课程及实施方式。

关键词:工作过程;项目教学;课程体系;计算机网络专业;高职院校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项目教学模式是围绕1个或多个完整的真实项目而开展的教学活动,综合了当前传统探究教学、任务驱动教学和案例教学的特点,旨在把学生的学习训练有效融入工程任务完成的过程中,让学生积极地学习、自主地进行知识的建构,所有教学活动都是围绕真实的项目展开。本文按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思路对现有高职计算机网络专业课程体系的结构进行了解构,提出了高职计算机网络专业全新的项目教学模式课程系统。

1课程体系设计的思路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开发过程,是一个伴随学科体系的解构而凸显行动体系的建构过程。

通过问卷调查与座谈,对珠三角、泛北部湾经济贸易区对信息产业人才需求状况和包括省属高职院校在内的高校计算机网络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调研,结合南宁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现状,与相关企业专家合作,按照“建设网站网络构建管理网络”的思路,根据相应职业岗位要求,对高职网络技术核心能力进行了提炼,见图1。

在核心能力解构基础上,以职业岗位技能的培养为核心,对职业岗位所需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进行分析,将培养职业岗位所需的核心能力融入教学体系中,提出了完成真实工作项目为目标,以获取职业资格证书为标准的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体系,见图2。

课程体系的建立凸显了能力培养的核心地位,并鲜明地表现出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特征,以项目教学为核心,以职业资格认证为导向的课程标准。在教学中体现职业资格认证的要求,学生在校期间可直接参与真实项目的开发和参加相关认证考试,并以完成项目的能力和职业资格证书的获取作为检验标准。

2课程体系设计方案

(1) 培养网页设计师的课程体系

按照网站建设岗位任职要求,通过分解职业岗位能

力,归纳出相应的教学知识点来重构课程知识体系;采用任务驱动与项目案例教学以及企业真实项目的实战训练等方式,以获取网页设计师证书为评价标准,确定图形图像处理、网页设计与制作、维护与管理数据库、网站测试与网站运营等核心课程;使学生熟悉网站架设,了解网页设计构件,既具备网站前台设计技能,又具备网站后台数据库设计和程序开发能力,既能从事有关网络程序设计、动画设计、图形图像处理、页面设计及美化等相关工作,又具备网络自主创业能力。培养网页设计师的课程解构框架见图3。

(2) 培养网络工程师的课程体系

按照网络工程师岗位任职要求,通过分解职业岗位能力,归纳相应的教学知识点来重构课程;采用项目教学,通过企业真实项目实战,以获取国家信息产业部颁发的网络应用工程师证书为评价标准,确定构建小型局域网、网络设备调试、Linux网络管理、网络综合布线、网络测试与故障诊断等核心课程;通过真实项目的实践,使学生能安装、配置和维护路由器、交换机和防火墙等常用的网络设备,培养学生对各种设备和不同的技术的整合能力,从而能构建大中型企业网络。培养网络工程师的课程解构框架见图4。

(3) 培养网络安全工程师的课程体系

按照网络安全工程师岗位任职要求,通过分解职业能力,归纳相应的教学知识点;采用项目案例教学,通过企业真实项目实战,以获取网络安全工程师证书为评价标准,确定计算机网络安全基础、操作系统安全、安全审计与风险分析、数据备份与灾难恢复、网络攻击与防御技术等核心课程;使学生掌握信息安全基本理论,具有较强的操作技能,掌握一般的防黑客技术及防病毒技术,掌握主流操作系统安全机制,能够规划计算机网络安全平台,具有信息安全分析与实施能力,并具备快速跟踪信息安全新技术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学习意识和方法。培养网安全工程师的课程解构框架见图5。

3项目教学工学结合模式创新

我院以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为契机,各专业根据其不同资源和特点开展了工学结合人才培养式的创新,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在四年“项目教学”改革的基础上开展了“项目教学”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如图6所示。

(1) 教学实训体系引入生产性项目

以网络组建、网络安全管理、网站建设技术能力为培养目标,引入合作企业的生产性项目,依托学院计算机应用研究所与合作企业的人才资源,将对外承接的生产性项

目和基于工作过程导向开发的教学内容,依据教学与生产论进行整合,形成项目教学案例或生产性实训项目课程。

(2) 教学实训过程贯穿项目研发主线

学生从第一学年就开始实施项目案例教学,通过模拟成熟的生产项目案例来学习网络技术知识和实践能力,并逐步形成职业用网、建网、管网的职业习惯;第二学年进入生产性实训,直接参与在建的网络工程项目,熟练掌握网络工程技术,适应企业团队技术工作要求;第三学年到合作企业参与实际网络项目建设,实现顶岗实习与就业直接连接。

(3) 校企互通共建项目教学团队

通过校企合作的项目共研、岗位交流互换等途径,提升项目团队的教学与技术研发能力。本专业教学团队计划到2008年底,达到专职教师12人,其中来自IT行业专家6人,在广西IT业具有较大影响力的网络工程师4名,获得CCNP或CCIE认证教师2名。

(4) 共建基地实施产学一体共训

将企业引进校园,共建生产研发、教学实训、培训鉴定一体化的产教基地。企业带入项目、部分设备和技术人员等,与学院专业教师、学生共组项目研发体,实现项目生产与教学实训一体化。学生实训分项目组进行,实行企业员工制管理,按企业技术与绩效考核标准检测、考评学生的技能与工作业绩。

参考文献:

[1] 朱雄军.高职计算机网络专业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体系设计[J].职业技术教育,2008,(5).

[2] 赵志群.论职业教育工作过程导向的综合性课程开发[J].职教论坛,2004,(2).

[3] 姜大源.学科体系的解构与行动体系的重构――职业教育课程内容序化的教育学解读[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3).

[4] 姜大源.基于职业科学的职业教育学科建设辨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4).

第3篇

关键词:卓越工程师;课程体系;“双师型”教师;校企合作

作者简介:胡中栋(1958-),男,江西婺源人,江西理工大学信息工程学院,教授;涂燕琼(1981-),女,江西南昌人,江西理工大学信息工程学院,讲师。(江西 赣州 341000)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西省教育厅教改资助课题(项目编号:JXJG-10-6-33)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2)31-0017-02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的重大改革项目,也是促进我国由工程教育大国迈向工程教育强国的重大举措。[1]工程师作为新生产力的重要创造者和新兴产业的开拓者,在当今社会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如何持续高效地培养工程师,从而提高国家的竞争力、造福人类社会是世界各国政府关心的重要议题。[2]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对网络工程师人才的需求量相当大。几十年来,我国培养了大批工科毕业生,可是满足社会需要的工程师仍然显得紧缺。[3]我国工程教育存在的“学术化”取向使工科学生在读期间以理论课为主,缺少工程实践。[4]而很多学生毕业后到了工作单位又很难适应岗位的需求;用人单位也反映本科生动手能力差、再培训的经费支出较大的问题。针对此问题,根据长期以来对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实践,探讨网络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方案。

一、确定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网络工程专业应用型“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主要培养目标是通过“知识—能力—素质”一体化培养的课程体系,培养创新能力强、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级网络工程技术人才,系统地培养学生掌握网络工程技术的基本理论及专业知识,为社会培养出具有现代高级网络工程师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具有可持续发展潜力的新世纪卓越工程师。培养的网络工程专业学生应具有较好的获取知识和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具有在大、中、小企业网络与骨干网络等方面从事网络系统的规划、设计、实施、管理与维护等的能力,同时具备网络应用软件的开发能力,以满足国家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

二、改革人才培养方案与课程体系

本着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培养的要求,将知识点和实训能力的训练模块化、目标任务化、项目工程化,课程体系更加优化。教学内容要保持先进,要及时反映本学科领域的最新科技成果。要不断改革教学内容和体系,注意随时更新知识内容。将培养标准进一步细化为知识能力大纲,针对大纲中的各要素设计所需要开设的相关课程和教学环节,形成适合《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教学大纲、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教学环节。网络工程专业课程体系设计了八个课程模块,分别是:素质教育模块、基础模块、网络与计算机基础模块、路由交换模块、网络应用软件模块、网络安全与视频监控模块、数据中心与存储模块、工程实训模块,如图1所示。

素质教育模块包含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职业规划、形势与政策、创业教育、创新教育等;基础模块包含高等数学、工程数学、大学物理、电路分析、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大学英语等课程;网络与计算机基础模块包含计算机基础、C程序设计、计算机网络、构建中小企业网络等;路由交换模块包含高性能园区网络、大规模网络路由技术、构建广域网等课程;网络应用软件模块包含JAVA语言程序设计、WEB技术开发、数据库系统、软件工程等课程;网络安全与视频监控模块包含安全防火墙系统、构建安全VPN网络、入侵防御系统与安全审计、IP视频监控系统等课程;数据中心与存储模块包含数据中心网络、存储基本原理、Neocean网络存储技术等课程;工程实训模块是强化学生工程能力的模块,紧密结合企业现场的研究与应用环境,进行网络工程认识实习、构建中小型企业网与高性能园区网络实训、网络安全技术实训、数据中心实训、数据库开发实训、Java方向(或DotNet方向)软件开发实训等。

三、改革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

在理论课程的教学中,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增加课堂习题课,留给学生自主学习时间,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促进学生的自学能力与创新能力的提高。例如,在数据库系统、网络规划与设计与综合布线系统等课程中,增加课堂习题课,布置大作业。鼓励学生参加IT认证考试、参加全国网络技术大赛,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求真务实的作风和良好的意志品质。鼓励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课题,让学生边学习、边应用,极大地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和创新精神。用科研中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主动探索、寻求新的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思路,养成良好的科研素养。

第4篇

关键词:组网工程;网络生命周期;双师型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4)11-2588-03

计算机网络技术推动了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作用日益突显。各用人单位对网络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进一步扩大,尤其是网络工程设计经验丰富、管理科学、运维高效的中高级专业人才倍受用人单位的青睐。组网工程课程是网络工程专业核心课程,本课程比较全面地介绍了局域网技术、综合布线、网络安全、网络规划设计等工程技术。该文从课程改革、理论教学改革、实验室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阐述。

1 存在的问题

1.1 对网络工程专业认识的不足

组网工程课程是网络工程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搞好组网工程课程的教学必须明确网络工程专业培养目标和人才成长的规律,目前,各高校对网络工程专业定位过低,只涉及到组网工程的建设环节,或者专业定位比较模糊,不能涵盖网络工程生命周期中整个过程,导致学生就业面狭窄、专业技能和专业素质提升的后劲不足,用人单位对网络专业培养的学生能力产生了严重的怀疑。为此,各应用型本科高校需要对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进行重新认识和重新定位,参照网络工程的生命周期的全过程,制定适合网络工程专业的课程教学体系,规范教学与实践的内容,切实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水平。

1.2 教学内容重叠严重

组网工程课程不是独立的一门课程,前导课程是计算机网络与通信、网络操作系统、综合布线等。制定教学计划时必须考虑前导课程开设的顺序,规范各门课程教学的内容,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课程之间的关联性、互补性和递进性。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网络工程的相关专业课程设置较多,部分教学内容重叠现象严重。例如,双绞线水晶头制作的内容,在前导课程计算机网络与通信课程中有着详细的说明,但是在组网工程课程中也作了具体的叙述,没有考虑前导课程的关联性,值得注意的是,光纤的融接在组网工程课程中却没有得应有的重视,没有考虑到教学内容的递进性;Windows服务器的搭建是网络操作系统课程的重要内容,若注重内容的互补性,组网工程课程中的应用服务平台就可以选用Linux/Unix操作系统搭建,但是,很多学校,也包括我们学校也没有做到。

1.3 学生技能与就业岗位要求脱节严重

网络工程实践能力缺乏是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不够强的根本原因。组网工程课程涉及的知识面广、内容专业而且与工程应用密切相关。这就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而,诸多的网络协议、工程法规和技术标准使学生感到抽象和空洞,理解困难,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极具下降。另外,课程实验都是以演示性和验证性实验为主,与实际要求相适应的工程性实验无法开展,学生不能深入理解网络工程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无法完成网络规划设计,得不到网络互联相关实训与实践的锻炼,与实际应用脱节相当普遍。

1.4 实验室配套滞后

网络工程专业教学需要的实验设备较多,实验所需的软件和硬件资源相当短缺。实验必需的核心设备价格一般比较昂贵,学校资金投入一般情况下较为因难。我院在建设组网工程实验室以前,采用仿真软件实现实验教学,仿真软件只能模拟一些较为简单的演示实验和一般性原理验证性实验,对于提高性和综合性的网络规划设计类型的实验,仿真软件显得力不从心,而且实验实训环节学生不能接触到实际网络设备,缺少感性认识,项目教学无法开展,不能深入企业实际应用,学习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很难提高。

1.5 师资队伍缺乏活力

承担组网工程课程教学的教师大多没有网络工程项目建设和管理等相关的工作经历,教师工程实践工作经验的缺乏成为技能教学的瓶颈。其原因如下:首先,专职教师以理论教学为主,科研任务繁重,缺乏实际的动手技能训练,也很少参加网络工程实践相关的工作;其次,学院网络工程相关实验平台建设的不够完善,综合性和创新性的工程实验无法完成,使专职教师在网络设计、项目管理经验和能力都略显得不足,导致理论和实践严重脱节;最后,高校开设网络工程专业时间较晚,办学基础并不深厚,同时,新的网络设备不断的涌现,网络协议众多且不断的完善,网络管理软件升级过快,这对组网工程课程改革提出了新的挑战。

2 课程改革的措施和实践

2.1教改指导思想

网络工程专业培养的人才划分为科研型、工程型和应用型三个层次。简单的概括为:网络协议的设计与实现技术、网络设备的制造属于科学研究型人才培养目标;网络应用系统的设计与开发、网络系统的规划设计与施工技术属于工程型人才培养目标;网络系统的管理与维护技术属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我院属于应用型本科院校,应相以培养工程型人才和应用型人才为网络工程专业方向培养目标。组网工程课程改革不能脱离人才培养的目标,尊重工程型人才和应用型人才成长的规律进行教学改革,这样才能有的放矢。

2.2 理论课程教学改革

组网工程课程教学改革的难点是课程内容编排、工程实践教学方法的改革和教学模式创新等。针对我院应用型本科教学实践,该文提出以下具体改革措施。

1)课程以工程应用为基础,突出局域网技术实践

组网工程实践性很强,课程教学以校园网和企业网为项目案例,要求学生能够根据网络工程生命周期,了解网络需求分析、通信量的估算、组网的形式、采用的技术、网络的维护和管理等内容。要求学生掌握华为、思科等知名厂商典型数通产品、所支持的协议类型及其应用的范围。例如,可以分别按照低端、中端和高端三个档次划分思科公司和华为公司的交换机和路由器产品,并且进行对比,熟悉各自所能支持的网络协议,了解产品的功能和特点,根据网络工程实际的需求选择对应的网络设备,完成局域网工程项目的设备选型,为课程设计或毕业实习阶段的学习打好坚实的基础。

2)课程改革紧扣网络规划设计内容

组网工程课程教学的目的是要让学生根据用户需求分析,采用具有前瞻性的主流技术,选用最适合的网络设备,组建网络、管理和维护好网络。因此,课程改革应当突出网络规划与设计的核心地位,完成需求分析、逻辑设计、物理设计、网络设备的选型,组网建设和网络测试;完成网络工程项目可行性报告、编制项目需求分析说明书、设计文档等工作;要求学生根据实际的网络工程实践,掌握项目管理软件和工具。实现网络工程专业培养工程型和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对学生考核方式进行改革,除传统的考试方法外,突出强调学生项目团队合作的综合素质。

3)课程突出局域网安全和管理

局域网安全和管理是组网工程课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安全防护技术是局域局网设计中的难点内容,我院在进行局域网安全和管理这部分教学内容时,教师从常见的网络安全防护技术、软硬件产品开始,深入浅出地提出完整的局域网安全解决方案,以及具体的实现方式。教学引用的网络安全设备主要是思科的ASA55XX系列的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和上网行为工具的使用和部署;网络管理涉及到的协议主要有SNMPv3;并通过师生互动的形式研讨网络全安管理的问题,让学生深入理解安全管理是组网工程中重要的环节。

4)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即时修正

以网络教研室为单位,开展教研活动,讨论组网工程课程中增删的内容,即时修正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删减的内容主要有两部分:一部分是本课程中与网络工程专业相关课程重叠的内容。例如,删除Windows server 2003操作系统中网络服务器的内容;综合布线的内容等;另一部分是组网工程课程中过时淘汰的技术和方法,例如,电话拨号上网、X.25网和IEEE802.5建议等内容。计算机网络技术在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新的技术和组网方式,在修正教学内容时,应当考虑周全,增加新的授课内容。例如,上网行为规范的实现与管理,入侵检测技术与网络安全监控等。另外,通过组织老师相互讨论教学内容,即时修正教学大纲。

2.3 实训实践环节教学改革与实践

实训实践环节教学是组网工程课程教学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工程型人才和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因素,实训实践环节教学改革可按如下三个步骤推进:

1)实验教学内容进一步优化

组网工程课程实验教学内容,由浅入深,可划分为基本技能、初步综合技能、高级综合技能和创新技能四个层次,实验教学突出组网工程课程实践知识的相互关联性和递进性,并组织网络工程专业方向的专家和教授编撰实验实训指导书。其中基本技能和初步综合技能的教学多为教学演示或原理验证性实验为主,教师在课堂上可以通过模拟仿真软件完成教学;高级综合技能和创新技能的实验教学,则以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方式完成。

2)实验教学环境的完善

本课程实验教学应当根据理论教学的需求,循序渐进的开设与网络工程应用相关的综合型和创新型实验。培养学生基本技能的同时,还进一步加强当前技术应用领域的综合型实验内容,使得学生对所学知识能够融会贯通,提高学生独立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综合素质。我院建设组网工程实验室,基本满足组网工程课程的实验教学,但是,综合型和创新型实验环节的教学还有一定的差距,学院为了加强网络工程方向人才的培养的步伐,加强网络综合布线、网络服务应用、无线网络、网络安全管理等实验室的建设,以实现网络工程专业方向工程型人才和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

3)实践教学基地建设

校企合作是培养工程型人才和应用型人才的必由之路。通过合作教育新模式,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勤于思考,独立解决工程实践的动手能力,使创新型人才培养落到实处。我院在重视实验实训教学的同时,还加强校内外实习基地的建设,采取合作教育,探索培养网络工程专业方向人才的教育模式,强化理论联系实际。学院还与网络设备制造商思科和锐捷分别推出了“网络学院”教学计划,专业实验室可以由学校和企业联合投资新建,使我院学生能够了解到主流网络设备(交换机、路由器和防火墙等网络设备)的基本性能、应用范围和技术特点等,独立完成组网工程过程中网络设备的选型;校企合作还可以缓解学院实验室建设经费不足的矛盾,合作企业提供先进的网络设备、产品的技术支持和应用培训,学院则为企业输送了大量的后备人才,实现了双赢。

我院组网工程实践教学改革从以上三个方面推动,使学生提高了工程实践应用技能,实现学生在校学习与就业市场之间的无缝对接。

3 师资队伍建设

组网工程课程理论与实践紧密相联系,这对授课教师提出较为严格的要求,授课教师不但专业理论知识较为全面,而且还要具备较为丰富的网络工程实践经验,能够在工程实践教学中引入最新的技术、组网的方式、网络运行管理的工具和网络安全的设计等,不断地拓展学生的视野。因此,我院提出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具体做法如下:

3.1 健全“双师型”教师培养制度

要求组网工程专业课程的教师具有硕士以上学位,同时还要求具有工程师及以上职称,实行教师资格与网络工程专业技术职称双证聘任制度,鼓励来自企业一线中高级职称的工程技术人员完成学生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的指导;学校启动青年教师人才培养计划,大力培养年青教师队伍,成立网络工程科研团队和教研团队,由从事网络工程专业方研究的专家和教授定点帮扶青年教师;鼓励教师积极申报各级科研和教研项目,制定相关的科研和教研激励制度,健全“双师型”教师培养制度。

3.2 强化“双师型”教师队伍培训

学院每年都利用假期安排青年教师参加社会实践,并作为一项基本制度,长期执行,青年教师参加社会实践的经历可以作为教师个人职称晋升、年度考核的重要依据。教师社会实践的主要形式有到校企合作单位直接挂职顶岗、参加企业技术改造、合作研发等多种形式,使得教师夯实理论知识的同时也积累工程经验;组织教师参加与网络工程相关的教育培训和学术研讨会,以获取专业领域内的最新动态和最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制定激励制度,鼓励教师带领学生参加国家级和省级主办的各种竞赛活动,以检验学生综合型和创新型工程应用的能力。多种措施强化“双师型”教师培训工作的推进,使组网工程课程教学改革进一步深化。

4 结束语

组网工程涉及网络工程生命周期各个阶段的内容,不仅仅是网络建设的,还包括工程项目的审批、需求分析、网络的规划与设计、运行与维护、安全管理等,内容诸多、知识面广是组网络工程课程教学改革的难点所在。该文对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探讨教学中出现问题的原因,并按照我院教学改革实践提出具体的改革措施和解决方法,落实网络工程领域工程型人才和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 马莉.地方院校网络工程专业的教改研究与实践[J].计算机教育,2010(12):135-138.

[2] 颜凯.基于“回归实践”的网络系统工程课程教学改革[J].计算机教育,2013(14):118-121.

[3] 潘磊.“局域网技术与组网工程”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计算机教育,2011(2):19-21.

第5篇

关键词:职业岗位;网络工程;实践教学;四种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2)26-6299-03

Building Network Engineering Professional Practice Teaching System Based on Occupational Post

MA Hui, ZHANG Zhi-li

(College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Xuchang University, Xuchang 461000, China)

Abstract: Aiming at Practice Teaching situation of network engineering professional, Through analyzing professional compe? tence needs of the elite network engineers, the thesis propose a Capacity incremental Network Engineering Practice Teaching System based Occupational Post which mainly trains practice ability, professional ability, Competitiveness and Professional compe? tence, at the same time it analyze and explore platform building required of capacity training. After two years of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the model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students’ professional Technology and vocational skills, students are able to quickly meet the needs of the employer.

Key words: occupational post; network engineering; practice teaching; four abilities

实践教学是高等教育的重要教学环节,它与理论教学既有密切联系,又有相对独立性。它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有着理论教育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教育部本科教学“质量工程”强调:大学本科教育应推进实验内容与实验模式的改革和创新,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然而,在现今网络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中普遍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浅层次“校企合作”与“实验室+实验”的实践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现阶段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2)实践教学内容与市场脱节。验证性实验较多,设计性、综合性实验较少,这样不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虚拟的学习、实训环境使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得不到有效提高。这种环境下培养的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不足,毕业后不能快速满足企业的用人需要。因此,我们应加大网络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在借鉴国内外先进教育理念和成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按照大学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多层次多样化的需求与网络工程专业培养目标要求,学院以“职业岗位”为导向,以四种能力(动手能力、专业能力、竞争能力与职业能力)培养为切入点,构建基于“四大平台”的网络工程实践教学体系。

1精英型网络工程师职业能力需求分析

虽然传统高校培养的网络工程专业的学生每年都在增加,但由于课程设计与市场脱节,以及“重理论轻实践”的传统教学方法,使得高校网络工程专业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不足,毕业后不能快速满足企业的用人需要。企业看中的是实际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沟通、协作等基本职业素养,企业需要“高素质、高技能”的精英型网络工程师。

1.1网络工程师岗位职责

掌握网络工程、网络管理、信息安全的关键技术技能,能够熟练运用专门技能和特殊技能完成复杂的、非常规的网络施工保障、网络运行维护、系统安全运维等工作,能够独立处理和维护网络工程中出现的常见问题,能够独立处理和解决网络工程、网络管理及安全维护过程中的技术难题,能较好地组织网络工程施工工作、网络运行维护工作、信息系统安全部署和维护工作,具有提出解决方案的能力和一定的技术管理能力。

1.2网络工程师职业能力模型

根据企业对于网络工程师职位能力要求,把网络工程师职业能力划分为三种能力:核心能力(完成本职工作、考核目标的能力)、专业能力(运用专业知识、技能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的能力)、基本能力(确保自己的综合素质适合岗位基本要求的能力)。

根据以上分析,网络工程专业培养学生的技术包括以下几种:网站管理与维护,网络管理与维护,网络工程、网络应用,网络设计与信息安全。

2构建以四种能力培养为中心的实践教学体系

2.1构建多类型实验教学平台,通过技能训练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现今大多数院校网络工程专业的实验教学依附于理论教学,理论教学讲到某个原理或方法时就开设相应的实验进行验证。按照这种模式开设的实验课往往不成体系且大多是验证性实验,而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指标体系要求综合性、设计性实验课时占实验总课时的比例至少应达到30%,同时加大学生自主性实验的开设比例。

根据我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要求与精英网络工程师职业能力分析,我们制定了系统的实验教学体系,如表1所示。

表1网络工程专业实验教学体系

其中,实训包括课程实训与综合性的实训,课程实训在开设课程的学期最后一周进行,综合性的实训一般在相关课程学完后,在最后一门课开设的学期最后一到二周进行。

为了满足网络工程专业学生技能训练的要求,必须给学生提供一个功能完善的实验教学平台,这个平台有以下几个特点:1)该实验平台不仅要加强验证性实验的教学,同时也要高度重视设计性、综合性实验,绝大数开设实验的课程都应有一定数量的设计性与综合性实验。2)该实验平台要加强专业实验室的建设。3)为了实现各专业的交叉融合,该实验平台既要加强专业实验室的建设,同时也要重视跨专业的综合性实验室或校级、省级或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建设。4)加大实验室对外开放的时间。

2.2建设生产性实训平台,提升学生岗位技能,培养学生专业能力

为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缩短与岗位需求的差距,我们实施了“4-1”的人才培养模式,即把传统4年的课程设置压缩到3年完成,最后1年时间所有学生在生产性实训基地完成针对某个岗位的专业实习,社会实践与毕业设计等综合实践活动,以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与实战能力。

根据精英网络工程师职业能力分析与我院网络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我们为学生定位五个岗位:网站管理员,网络管理员,网络工程师,技术支持工程师与信息安全师。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针对某个岗位进行综合技能训练。

在实践能力培养阶段,生产性实训平台的建立非常重要,它直接决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质量。实训基地建设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形式:

1)建立院级创新基地。院级创新基地由学院教师根据自己的科研方向成立,学生通过参与教师的在研项目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

2)校级的创新实训基地。这类实训基地有学校单独建设,也可校企共建,这类实训基地应加强产学研密切合作,关键在于基地应采用企业运作模式,建有与企业对应的机构,这可以给学生提供了真实的实训环境。在实训基地,教师参与生产过程管理与产品开发,学生职业技术水平达到一定程度后可在真实的生产环境中以员工的身份参加生产活动,从而切实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与职业素质。

3)校外与企业合作共建实训基地。企业向学生无偿或优惠提供实习岗位,并为学校教师提供高新技术技能培训。同时,企业也将学校部分教师纳入其人才库,为推广企业的先进技术或设备积累了丰富的无形资产,优秀学生可参与企业产品的生产与开发,为企业带来了相应的利润。

学生的专业实习、社会实践、毕业设计等,都要在实训基地完成。

2.3打造多种创新教学平台,培养学生竞争能力

实践教学既要依附于理论教学,又有其相对独立性,它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有着理论教学不可替代的作用。实践教学既包括课程实验,综合实训,专业实习等,又包括学校组织学生参加的各种竞赛(如电子大赛,大学生数学建模,挑战杯等),它对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竞争能力有着很大作用。

创新教育不是教学生如何创新,而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竞争能力,应给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创新平台,创新平台可以提供一个适当的环境去引导和帮助学生积极创新,提高竞争力。创新平台既可以由学校建立,也可以借助一些外挂项目。

学生可以在以下几种创新平台提高自己的竞争力:

1)国家级、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市级与校级研究机构;2)教师的科研项目、社会活动项目;3)校级,院级各种创新培育基地;4)大学生科技立项研究项目。

2.4依托岗位教学平台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职业能力主要在企业实际工作岗位通过跟岗或顶岗来实现。通过以上三种能力的培养,学生并没有完全成为一个职业人或社会人,缺乏相应岗位工作能力与职业能力,因此,学生必须到企业中去,在企业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学习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

为了保证学生跟岗顶岗的质量,应选择企业资质较高、软硬件设备配置齐全、性能较好、企业信誉较高的企业进行合作,同时企业合作数量应该达到一定规模,确保学生有充足的岗位跟岗顶岗实践。

四个平台与四种能力相互对应且相辅相成。在实验教学平台上,也可对学生进行专业能力和竞争能力的初期培养。在生产性实训教学平台上,也可以继续强化动手能力培养、激发竞争能力并对岗位职业能力进行初期培养。在创新教学平台上,也可进一步巩固并加强动手能力、专业能力及岗位职业能力的培养。在岗位教学平台上,也可进一步巩固并加强动手能力、专业能力及竞争能力的培养。

3结束语

基于“职业岗位”,通过四大平台培养学生四种能力的实践能力培养模式不但体现了企业的用人标准,同时兼顾了学生的实际情况,该实践能力培养模式按照能力递增、工作技能由简到繁的进度安排,既符合企业用人需求,又遵循教育规律。以岗位典型工作任务作为能力培养的关键环节,集中培养学生的职位核心工作能力,极大提高学生毕业后的岗位竞争能力。

参考文献:

[1]蔺永政.地方院校计算机信息技术专业方向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济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计算机应用人才培养试点工作探析[J].计算机教育, 2011(1):9-15.

[2]刘德仿,洪林.把创新教育贯穿于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全过程[J].中国大学教学,2009(12):50-51,75.

[3]鲁斌.网络工程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研究[J].中国电力教学(上),2011(9):87-89.

[4]罗远军,香赵政.高校网络工程专业实验教学的虚拟化实践探索[J].沿海企业与科技,2011(6):44-46,43.

[5]岳峰,王桢.浅谈高校网络工程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J].教育与职业,2011 (21):126-127.

第6篇

关键词:网络

技能人才培养

岗位群

能力

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422(2010)03-0046-02

1网络专业的社会需求与能力分析

1,1岗位需求状况分析

通过调查计算机网络专业在企、事业单位的应用情况,总结出适合技工院校办学层次,就业率高的网络专业职业岗位群,作为专业和课程建设的依据。网络专业面向的工作岗位(群)基本可确定为网络工程和网站建设两大类。网络工程重在网络构建、网络管理与维护、网络安全、工程设计与施工等。网站建设重在网页设计、网站开发、网络数据库、网络编程等。

1,2岗位能力分析

通过对企业网络应用的深入调研,综合分析各岗位的人才需求状况,如对网络工程岗位(群)工作流程进行分析分解,以确定岗位核心能力及具体要求。

2培养目标定位准确

通过分析,网络专业就业不应是单一岗位,而是一个岗位群。就目前专业情况和社会的需求看,技工院校网络专业定位要准确,以培养具备网络及相关行业基本从业素质、较强动手能力,适应综合信息化建设需要的高技能人才为目标,即培养符合行业需求的高级网络管理员和网络管理师。

3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开发

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开发要研究职业特色和工作过程,以现场为依据,从知识、能力、素质多方位入手。重点突出知识的应用性和实践性,构建以培养职业能力为核心的课程体系,实现教学内容与职业标准、企业需求的无缝对接。网络课程体系开发的程序按照以下步骤进行:企业、专业调研-培养目标的确定-培养计划拟定-课程大纲编写-专家论证-修订-组织教学资料。

3,1以分阶段培训和考核为特征的整体培养方案

以中职/高中毕业生为起点的网络管理师的培养,共4年,分高级工和预备技师两个阶段。高级工要完成的课程模块:文化基础、专业基础、专业技能;取证:高级网络管理员、初级维修电工、特种作业操作证《安装、维修电工》。预备技师要完成的课程模块:职业能力、拓展能力;取证:高级网络管理预备技师、企业认证CCNA。

3,2高级工阶段课程结构

高级工阶段,以培养高技能网络人才为目标,主要依靠学校重点实施基础文化素质教育、专业基础和专业技能的培养。考虑到各方面资源的充分利用,课程仍然沿用原有的学科体系进行,增加实训课程的比例。要求达到的能力目标:具有电工技能,能完成一般网络项目实施中的强弱电设备、通信线路的安装维护;具有制图技能,能使用Visio和Auto CAD软件绘制系统图及施工图;具备网络设备的安装与维护,服务器系统的安装与配置,简单数据库应用系统的管理与维护、网页设计等能力。

3,3预备技师阶段课程结构

预备技师阶段,以培养高技能复合型网络人才为目标。力求达到的能力目标:能熟练调试网络设备组建企业网络,具备一定的网络工程设计、现场管理能力:能熟练安装管理Windows和Linux平台及各种应用服务;能独立完成企业网络的日常运行维护及网络安全防范;能快速排除网络运行的一般性故障;能规范地完成日常各种专业文档的编写,具备网络软件的阅读和初步开发能力;具备岗位必备的基本职业素质,能进行工艺指导和技能指导。

首先根据不同的岗位层次逐步开发达到相应岗位的能力,其次根据不同的能力来掌握相应的专业技术分解细化职业功能模块,确定课程。然后把课程分解成针对某个教学内容而设计的教学项目,再把教学项目分解成为若干任务,同时要求在教学项目实施的每一教学环节进行职业素质教育。

4教学后续支撑

4,1加强教材建设,确保教学质量

安排专业理论水平高和实践能力强的教师编写教学讲义和教材,包括任务驱动式的系列教学步骤及素材文件,从而形成完善的教学体系。

4,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灵活的模块化、一体化、任务驱动教学等都是很好的教学方法,新的教学理念对教师队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网络职业能力模块要求教师全部具备双师型资格,采用一体化教学。对于缺乏企业工作经历的教师,以下企业积累工程经验为主,了解企业实际网络建设、管理和应用的流程,掌握更多实际技能。能按照企业网络工作的相关环节来设计课堂教学,使课程内容能与网络相关工作的实际流程紧密结合。

4,3建立过程化考核评价机制

按照教学目标要求,将教学项目训练的最终目标分解为多个任务单元,进行全程分段考核,即在完成每个教学任务的同时,要同步进行评价,以评定职业技能的高低。为全面地考察学生的职业技能,评价学生的主体应包括授课教师、企业技术指导人员,还应该包含学生实习中的同行、顾客。

4,4建设贴近企业的网络专业实训平台

培养合格的网络高技能人才,微机组装与维护、综合布线、网络工程、网络安全实训室必不可少。要让学生在一个条件完善的工作环境下和相对集中的时间内进行全方位的综合能力训练,不仅掌握网络的核心技术和技能,而且熟悉和了解与专业相关的技术和技能,得到职业能力和职业综合素质的全面训练。

4,5加强校企合作,促进产学结合

技工院校要因地制宜多元化合作,加大校企联合人才培养的力度,拓展更多的合作企业,学生通过到企业工作岗位实践提升岗位技能。保证学生在毕业前都到过企业从事网络相关工作:

(1)学期中定期去企业参观学习;

(2)假期工作的工学交替是关键,可以到系统集成、智能化公司参与项目实施与测试,也可到IT制造企业一线当操作员;

(3)最后一学期去企业顶岗实习:

(4)以承接项目的方式参与中小软件企业的网站或软件开发;

(5)以兴趣小组的方式参与学校校园网、机房的建设和维护,与校外实习形成互补。

第7篇

实践教学的必要性

目前网络网络安全人才极其缺乏的现状,我们认为主要有以下两点原因。1)学校开设的课程不能很好地满足社会实际需求。学校的课程重理论轻实践,学生动手的机会不是很多。很多学生在学完大学必修课程后,没有或者很少有机会接触实际的网络安全实践项目,自己的能力与公司用人标准差距较大,导致学生所学的知识和网络安全的实践内容脱节。2)很多学生热衷于选择校外的培训班进行网络安全知识的培训(主要有IT行业的CISP认证、NCSE认证等),增长自己在网络安全某一方面的操作技能和项目经验。IT行业认证对弥补基础网络安全人才不足和培养应用型人才固然较为实用,但是很多认证培训不规范,培训内容往往缺乏必要的计算机理论基础和系统性知识。IT行业认证只能小批量、短期的培训,不能形成规模,无法填补网络安全人才的巨大缺口。因此,培养网络安全员、网络安全工程师等网络安全人才还得建立以高等学历教育为主,以中等职业教育和各种认证培训为辅的网络安全人才培养体系[3-8]。基于上述原因,我们认为在网络安全相关课程的教学中,有必要并且必须借鉴IT行业认证一些优秀培训班的经验,结合网络安全或信息对抗专业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注重课程教学中的实践环节教学,形成独有的实践教学特色,才能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网络安全人才。

网络安全理论与技术课程实践教学目标、实施

1实践教学目标

网络安全理论与技术课程和其他计算机应用技术类课程一样,在设计实践教学的目标时,应该考虑到教学的目标层次。1)会应用。第一个层次就是把理论知识与实践教学紧密结合,借助实际工程项目中的某一具体功能和实例对教学环节中的教学实践进行全面而细致的设计,让学生在教学中通过实际的项目练习来巩固所学到的知识,并且依照课堂中讲的实例(或文档说明)把所要求的功能重新实现一遍,这样就能够让学生有一个直观的认识,使学生对以后的学习产生很大的兴趣。2)明其理。第二个层次就是要培养学生通过实践教学环节的学习后,自己学会学习的方法。学习的方法不仅只是简单的教会学生应用某一知识点,而且还要使学生深入地明其理,最后还能够触类旁通。3)懂扩展。第三个层次是在学生已掌握了一定的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建立实际工程项目开发的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设计能力和沟通能力,最终使学生对以后的工作有一定的了解和信心,并且能够胜任一定的项目开发工作。

2实践教学的实施

实践教学的实施是一个关键环节。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应尽量做到少讲多练,树立实践第一的原则。在知识点的教学实践中,每一个知识点的开设都与实际工程接轨,并组成系列化实践教学的模式,这些知识点是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增强学生工程意识为主体的。在实验环节中,老师协助学生建立实验小组,确定具体的实验题目和内容,这样有利于建立互帮互学、积极探索的学风,并激发学生对实践教学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此外,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带领学生参观一些比较知名的企业和实训基地,让他们萌发以后从事IT行业的目标和动力。

网络安全理论与技术课程实践教学内容

网络安全理论与技术课程实践教学内容分为基本知识点和综合实验两个部分。

1基本知识点内容

网络安全理论与技术课程的实践教学知识点设计。网络安全理论与技术课程的实践教学知识点包括密码学及应用、主机安全、网络攻防、病毒攻防、安全协议、数据库安全等7大内容。设计知识点循序渐进,先做什么,再做什么,这样能让学生抓住重点,学习有条理。有了这些基础后,再进入综合实验的阶段,这样学生学习起来就会水到渠成。在每一个知识点讲述后都有相应的实验练习,通过实验练习来巩固知识点,达到“会应用、明其理”的教学目的。

第8篇

关键词:示范性;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1问题的提出

从1997年深职院被国家教育部确认为国内首家职业技术学院,到2008年短短12年时间里,国内高职院校的数量接近1200所,已占据国内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并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受到社会的一致期待和好评。

国家教育部将100所国家级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主体从宏观学校转向微观专业,充分说明当前高职院校的工作重点已从过去宽泛的人才培养模式理论研究,进入到更为纵深的专业建设实战阶段,示范校建设工作能否取得丰硕成果,将决定中国高职教育的未来。

目前,国内高职院校对人才培养和专业建设仍然存在模糊认识和畏难情绪,专业人才培养的水平也参差不齐,每年上百万高校毕业生无法顺利就业,充分说明国内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与社会就业岗位对人才的综合要求存在着巨大的反差和矛盾,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仍然存在如下体制性缺陷。

(1) 专业宏观建设目标模糊,专业内涵和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准

部份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学科痕迹明显,人云亦云,雷同现象严重,未能针对当地产业发展进行个性化设计,教学内容与产业主流技术相差甚远。

(2) 办学环境建设手段缺乏,过分强调制约学校发展的客观因素

有些高职院校在面对制约专业发展的“办学资源来源单一、实训环境规模不足、师资队伍能力弱化”三大瓶颈问题时,还缺乏解决问题的创新思路和有效方法,不知如何通过构建校企战略合作平台,来有效改善专业办学条件。

专业课程容易按照“别人教什么,我教什么;我能教什么,我教什么;学生能学什么,我教什么”方式罗列,并过分关注课程细节,而忽视课程之间的继承和分工,从而导致专业课程体系逻辑不清、内涵混乱。

(3) 微观教学实施过程粗犷,教与学未能真正体现工学结合理念

部份高职院校还缺乏提升学生内在主动学习欲望的有效方法,教师教学实施也未能真正体现工学结合理念,师生沟通渠道不畅,专业人才培养效果可想而知。

2指导思想

2001年底,网络专业一成立,就从专业建设的“宏观专业方向把握、专业办学条件改善和微观教学过程组织”三个方面入手,系统构建基于“校企战略合作平台”的专业建设方案,如图1所示。

图1专业建设模式图

基金项目:“首批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重点专业建设立项”(教高函[2006]32号)。

作者简介:孙(1966-),男,汉,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副院长,研究方向为计算机技术应用、高职教育。

由图1可知,专业的办学目标可以分解成专业内涵和人才培养规格两个方面,搭建校企战略合作平台应该服从和服务于专业的办学目标,并成为共享社会教育资源、校企共建校内外实训环境、组建专兼师资队伍、构建专业课程体系等事关专业办学条件改善的关键因素和实施基础。广大师生依托专业办学环境,积极探索工学结合教学方法,有效提升专业学生内在学习欲望,并形成师生教学互动,由此获得专业人才培养的最佳成效。

其中,专业办学目标定位的两个原则是:

(1) 基于“产业主流技术”的专业内涵定位

产业的社会化分工导致宽泛的计算机应用专业,又细分出网络技术、软件技术、信息安全、多媒体技术、动漫游戏等多个专业。这表明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与产业分工,专业内涵与产业主流技术之间存在内在逻辑关系,并由此明确专业教学内容的广度,解决了专业“教什么”的问题。

(2) 基于“岗位能力要求”的人才培养规格

企业为规避心态浮燥学生的无序跳槽风险,必然要求毕业生具备特定岗位职业能力和良好工作心态,专业人才培养规格必须要能满足企业职业能力要求,从而明确专业教学内容的深度,解决了专业“教到什么程度”的问题。

3环境建设

3.1搭建校企战略合作平台

思科、Oracle等外企出于垄断人才,控制技术和市场的目的,往往通过编写培训教材、制作电子课件、制定人才评价标准并以较低折扣鼓励学生参加专业技能认证等形式,在战略层面构建带有企业烙印的人才培养体系,这些都是高职院校专业办学不可或缺的战略资源。

高职院校只有依托校企战略合作平台,并共享企业丰富教育资源,才能顺利完成“专业课程体系构建,校内外实训环境建设,校企专兼教学团队组建”3大任务,改善专业办学条件事半功倍,平台的合作者应该是那些拥有产业主流技术话语权的企业。能否选准企业合作对象并真正建立校企战略合作关系,事关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成败。

虽然办学伊始条件薄弱,广大师生对学习作为产业主流技术的思科公司初级CCNA课程并通过其网上在线考试缺乏信心,但网络专业仍然高起点、高标准规划专业发展和人才培养规格,即网络专业将“与思科公司建立校企战略合作关系及加入思科网络学院”作为专业起步的首要工作;将“思科网络互联技术”作为专业教学内涵;将“社会认可度高的思科技能认证培训体系融入专业教学过程”作为网络专业发展的有效手段;将“思科网络技术学院”作为网络专业的办学平台和载体,将“学生通过思科顶级CCIE认证”作为专业发展的战略目标,这是网络专业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为此,网络专业通过采取以下措施,着力搭建校企战略合作平台,最终形成校企互惠双赢:

(1) 行动上积极谋求企业捐赠和政府经费扶持。网络专业通过寻找校企共同利益,获得H3C公司80万元网络设备以及思科、Symantec、微软等企业数百万元软件平台、网络教学资源捐赠,以及后续技术升级支持和免费师资培训。同时,申请到50万元深圳市软件产业发展资金,并全部用于教师的专业培训。

(2) 思想上努力成为政府和企业帮手而非负担。在人才培养、技术服务层面,网络专业积极配合深圳产业发展,代表思科培训卫生部网络管理员,支持思科、Oracle等企业推动思科网络技术学院和Oracle学院的健康发展,扩大其市场份额,让政府和企业的教育投入物有所值。

3.2校内外实训环境建设

实训环境建设是要借助形象思维来弥补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不足。学生先在校内实训环境中掌握特定技能,然后再去企业顶岗实习。校内实训环境的规模和教学安排,将直接决定学生专业技能的实训时间和熟练程度。

通过谋求产业主流技术企业的软、硬件平台捐赠,以及校外实训环境共享,网络专业有效降低校内实训环境的建设和维持成本,捐赠设备约占网络专业校内实训设备总值的20%。

网络专业在建设校内实训环境时,严格遵循以下4项原则。

(1) 分批实施,保证重点。网络专业按照专业实训室“建一个要成一个,成一个再建下一个”之原则,进行特色培育,陆续建成思科网络技术(基于远程登录和CCIE实训的路由交换、无线、安全、语音)、H3C网络技术(路由交换)、软硬平台网络异构、Symantec信息安全、网络工程等实训环境。2001年,计算机系将首次获得的110万元专项经费全部投向思科网络技术实训室,使网络专业批量生产CCIE得到必要物质保障。

(2) 档次适度,规模优先。实训设备并无运行负荷,在经费有限情况下,只要不影响学生就业和岗位薪酬,并能满足实训技术要求,就不盲目追求设备档次,规模远比档次更有教学意义。如在建设软平台网络异构实训环境时,网络专业并不关心硬件配置高低,而是考虑承载于硬件之上的各类操作系统是否先进。

(3) 以旧代新,扩大规模。伴随技术飞速发展,大批性能和可靠性并未下降的网络设备、商用计算机沦为性价比极高的二手设备。对于经费紧张的高职院校,采购二手设备可以取得实训环境建设事半功倍的效果,属于明智之举。

(4) 远程实训,辐射共享。网络专业增加远程登录管理设备,建成24小时远程开放的思科网络技术实训环境,标志着其他院校能够共享网络专业优良实训环境,从而缓解其网络实训环境规模不足问题,体现示范性高职院校重点建设专业的辐射和帮扶、带动作用。

3.3专兼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知识老化直接影响专业人才培养效果。网络专业在共享企业工程师的同时,从4个方面入手,依托校企战略合作平台,全面提升专业教师的技能水平。

(1) 主动引进人才。网络专业教师从2001年的6人增加到现在的17人,教师的学历、职称、性别、年龄结构日趋合理,特别是有企业经历教师达到70%。

(2) 强化师资培训。网络专业与每位教师共同谋划技术分工以求合力,并依托校企战略合作平台和50万元师资培训专项经费,提供规划内师资培训,为教师技能提升搭建“梯子”,目前网络专业教师人均拥有3个高水平国际技能认证。

(3) 顺应改革潮流。网络专业积极构建公正的教师评价、竞争机制,这是消除教师闲懒散混、催人奋进的“鞭子”。没有“梯子”,能力提升是强人所难;没有“鞭子”,师资培训又会滥竽充数,效果不佳。

(4) 研讨教学方法。网络专业详细制定教研计划,研讨课程教学方法,提升课程教学水平,形成一批特色课程,学生满意率超过90%,专业教师教学测评A级率连续几年高于全校平均线,网络专业多次荣获校级教风建设先进专业称号。

3.4专业课程体系建设

网络专业通过校企战略合作平台,有效共享社会教育资源,并依托专兼师资队伍和校内外实训环境,积极构建跨平台“四化”专业课程体系。

(1) 进阶课程模块化。按照“建网、用网、管网”的职业能力要求,找出专业课程体系的内在规律,融合德国的“工作学习情境”和香港的“能力要素”,构建“模块化、组合型、进阶式”专业课程体系,解决信息类课程的网状化问题。

(2) 人才评价企业化。共享电子课件、在线考试系统等企业教育资源,努力提升学生的专业理论和实践技能。网络专业学生虽然考不上省属大专,但其毕业生却能低进高出,100%拥有双证书,其中15%学生通过CCIE认证,10万年薪触手可及,实现学校与就业的无缝对接。

(3) 专业教材系列化。通过内容置换,确保专业教学紧跟产业技术发展,无缝对接国际主流认证考评内容,并在高等教育、清华大学等国家级出版社主编出版15部专业教材。

(4) 核心课程精品化。以精品课程建设为契机,以核心课程为先导,全力推进专业主干课程建设,逐步将专业核心课程建成省级或国家级精品课程。目前,网络专业已有3门国家级、2门省级精品课程。

4微观教学

网络专业依托专兼师资队伍、校内外实训环境和专业课程体系等优质专业办学环境,将“探索校企工学结合教学方法”和“增强学生内在主动学习欲望”作为抓手,通过教学评价反馈体系进行微调,进而完成专业人才培养低进高出任务。

4.1工学结合教学方法探索

网络专业从6个角度全方位落实工学结合,着力提升专业人才培养水平。

(1) 教学计划体现工学结合。专业课程体系突出核心能力培养,并按照真实工作任务进行课程设计,以突出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体现学生校内实训、体验性实习与顶岗实习的有机结合,制订了示范性专业课程标准。

(2) 课程设计思考工学结合。坚持职业能力细化原则,完成专业理论体系的学科解构,并遵循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到综合、从低级到高级的学生认知和能力进阶规律路线,全面构建系统化学习领域课程。

(3) 教学过程借助工学结合。在具体课程教学过程中,网络专业全面推行“教、学、做”并举的“三明治”教学方法,并辅助以“企业真实项目驱动”,力求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课程教学效果良好。

(4) 学生创新实施工学结合。组建项目研发团队,支持学生课外创新活动,指导学生参加各类高水平技能大赛,通过与重点本科高材生同台竞技,在取得众多优异成绩的同时,有效提升学生的研究能力、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5) 学生实习落实工学结合。专业在第五、六学期安排学生顶岗实习,实施校企联合人才培养,并按电信学院“六制度一标准”模式进行实习全程监控。04级黄春生等同学带领企业员工进行广东省建行网络工程改造等案例,说明部分通过CCIE认证的学生能够在实习期间就独挑大梁,受到企业欢迎。

(6) 考试评价推动工学结合。网络专业积极从传统闭卷的理论考试方式,逐步向综合能力测评和形成性考试方式转变,加大课堂操作测试比重,用实训项目来检测学生职业技能的掌握程度,最大限度提升学生的综合实力。

4.2学生主动学习欲望增强

为了消除学生群体性“等、混”幻想,网络专业严格毕业条件,并通过因材施教和重点培养,力求单兵突破,竖立榜样,然后再以点带面,扩大战果。因为单兵突破对普遍缺乏自信的高职学生而言,意味着目标的可行性,能够提升学生自信,丰富专业特色和内涵。

(1) 因材施教,力争突破。专业成立学生创新小组,提供创新环境及配套设施,指导学生参与各类高水平技能大赛和职业技能认证。网络专业从首届毕业班胡冀南、赵鹏2名同学在2004年率先通过CCIE认证零突破开始,又陆续实现女同学邹翠碧女同学2006年通过CCIE认证,蔡衡和黄春生2007年分别获得2大类和3大类CCIE认证,黄远斌同学2006年通过CIW信息安全顶级认证等重大突破。

(2) 由点带面,扩大战果。对学生在国内外各类技能大赛上获得的优异成绩,学校都会给予必要的精神和物质奖励。当学校领导敏锐意识到在校学生通过CCIE认证的重大意义之后,除在全校学生大会上为胡冀南、赵鹏同学披红挂彩,竖为学习标兵之外,还报销其1.3万元CCIE实验认证费用,并重奖1万元奖金,从而激发专业学生冲刺CCIE的热潮,完成从2个CCIE个案到15%批量生产的升华。2004年,深圳电视台“百姓故事”栏目播出网络专业2名CCIE毕业生和班主任访谈录之后,网络专业引起较大社会反响,开始进入良性循环。

4.3教学评价反馈体系构建

专业建设成效如何,需要通过师生教学效果来体现,并通过专业教学评价反馈体系进行微调,由此建构专业建设完整解决方案。

(1) 教学既督又导提升水平。借助学校校长―督导室―院系―学生四级教学质量监控及信息反馈体系,并通过督导听课、定期教学检查、学生网上评教、校长信箱和师生交流会,对教师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给出公正评价和具体改进意见,提升课程教学质量。

(2) 教师评学促进科学管理。定期组织教师评价所授班级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效果,向班主任提供学生状况信息,帮助班主任班级管理有的放矢。

(3) 课程体系及时评估反馈。借助思科、H3C、CIW主导的国际技能认证体系和企业人才评价标准,及时评估专业课程体系,提升本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4) 企业学生问卷调查反馈。通过《毕业生问卷调查表》和专业管理委员会会议,听取校友和企业专家关于最新职业岗位能力信息和专业课程体系修订意见,并在专业人才职业能力培养标准和专业课程教学体系年度修订中予以落实。

5建设成果

(1) 专业建设

2006年,网络专业成为“广东省示范性专业”;同年底,又通过“首批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重点建设专业”遴选,获得1200万元专业建设经费,现已完成所有示范性专业建设任务,即将接受国家教育部和财政部的联合验收。

2005年,在全国200多所思科网络学院中,深职院思科网络学院被评为“亚太区优秀网络学院”,思科网络学院和H3C网络学院还连续多年分别被评为“全国十佳优秀网络学院”。

(2) 环境建设

专业实训环境,陆续被评为“广东省劳动厅高技能人才培养实训基地”、“广东省高职高专教育实训基地”和“中央职业教育示范性实训基地”(该基地获得国家财政部280万元经费支持)。

(3) 课程建设

网络专业拥有“《C语言程序设计”》、“《网络互联技术》”、“《Windows Server 网络管理》”等3门“国家级精品课程”,“《程序设计与编程规范》”、“《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等2门“省级精品课程”;而以网络专业为核心的专业群则拥有8门国家级、4门省级精品课程。

(4) 教材建设

在高等教育、清华大学等国家级出版社,出版《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等17本高水平专业规划教材。

(5) 师资建设

专业教师人均3个国际职业技能证书,其中3名教师同时拥有路由交换和网络安全2大类CCIE证书,2名教师被思科公司授权进行CCNP授课教师培训工作(国内获此授权教师仅有3人,另外1人是思科公司的工程师)。

(6) 学生建设

网络专业98%毕业生顺利就业,并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其中94名CCIE学生鲤鱼跳龙门,首次就业薪酬是大专生平均薪酬的2~3倍,年薪10万触手可及,还能担任企业技术部负责人。

网络专业学生能够在国内外各级各类大赛上,与清华、中科大等名校学生同台竞技,并取得众多冠、亚军的优异成绩。如网络专业学生在2003、2006年分别获得广东省“高校杯”软件大赛一等奖;2005年荣获广东省“挑战杯”特等奖;2006年获全国机器人大赛暨RoboCup中国公开赛救援机器人组亚军,3D仿真足球机器人组第6名,2D仿真足球机器人组第10名;2007首届海峡两岸四地大学生网络技术大赛囊括冠亚军;2008年代表中国大陆参加亚太区大学生网络技术大赛,获得冠军。

6结束语

深职院网络专业2001年创办伊始一穷二白,7人师资队伍的年龄、学历、职称、能力结构均不合理,无人掌握网络产业主流Cisco网络技术;学生专业技能实训环境缺乏,只有普通电脑机房;再加上只能招收本地户籍人口,专业学生入学分数比广东省大专录取线还要低一、二百分,生源素质极差,办学环境与条件要远差于目前的国内同行。网络专业全体师生就是在这种条件下,经过几年努力,取得令世人瞩目的成绩。

网络专业的办学成绩充分说明:网络专业先从宏观定位入手,明确专业办学目标;继而努力改善专业办学条件,并通过培养学生自信,最后在微观人才培养环节出彩的专业建设思路的正确性和有效性。学生充满自信是网络专业15%毕业生通过CCIE认证的关键,同样国内同行如何让专业教师有信心挑战自我将是一个多么值得期待的事情啊!

参考文献:

第9篇

1.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思想认识水平

2.强化科学管理,确保教学工作开展

3.注重专业建设,促进校企合作教学

4.开展教研教改,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5.提供教学服务,凝心建校聚力办学

6.接受经验教训,找出差距引发思考

一、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思想认识水平

1、按照学院党组织的统一部署政治学习,准确把握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重大意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方法步骤,做好考勤、组织讨论、认真记录。政治素质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增强了凝聚力,促进了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2、今年学院正常教学、整体搬迁、基本建设并行。我们能够坚决执行学院领导的指示,与兄弟科室加强配合,在困难面前团结一致,做到志相同,心相连,力相聚,情相融,创造一个和谐的工作环境。

3、根据学校的要求和系内的实际情况,工作中还有哪些问题,如何改进,怎样推动工作进程等问题进行了讨论座谈,以制度规范工作人员的行为和处事,充分调动大家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提高教学水平和管理水平,做到人尽其用,物尽其用。严格执行学校工作制度和考勤制度,加强工作责任心,强化岗位工作职责和考核机制,进一步规范教学工作,完善教学过程,强化师德教育,提倡奉献精神。通过校风、教风、学风建设,激发内在动力,营造良好的工作作风和精神风貌。系科全体教师形成共识,坚决执行学校有关规章制度,严守职业道德,按照廉政建设和作风效能建设责任书上要求执行。

二、强化科学管理,确保教学工作开展

1、以贯标文件规范教学工作,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服务。按照学校质量管理体系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规定和要求,按时做好质量记录、教学资料的整理管理工作。完成“质量管理内审”工作。每月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和计划实施评估过程,确保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

2、认真组织教研活动,各项工作及时上通下达,遇到问题及时解决。坚持每天对本部门教学区进行巡视检查,督促教师避免出现上课迟到、提前下课等现象。进行教学常规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和教师沟通及时解决,确保教学工作按计划、有秩序地进行。

3、认真组织考前集训和模考、统考工作,及时进行数据分析,针对考试结果及时组织相关教师召开考试分析会,总结经验、查找原因、及时整改。

4、进一步加强计算机机房教学设备的管理工作。完善设备维修保养制度,建立健全计算机机房设备管理责任人制度,发现计算机故障及时维修。专业教师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大规模机房计算机整合,我们系计算机专业教师自己动手维修设备,保证了计算机教学,提高了教师的动手能力,锻炼了计算机专业教师队伍。

5、加强安全教育,完善安全设施,建设“平安校园”,安全检查落到实处,常抓不懈,责任到人。全年计算机机房实习安全无事故,教师学生上机无安全事故。

6、规范库房管理,对采购、入库登记、领料、维修服务、报销签字修订了书面规章制度,并多次在会上强调执行规章制度的重要性,强调采购人员要廉洁自律。做到经常讲,反复讲,采购人员要对组织负责,对自己负责,对家庭负责。

三、注重专业建设,促进校企合作教学

1、信息工程系继去年与苏州工业园区裕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苏州铭星软件科技有限公司鉴定了校企合作协议书。今年信息工程系根据教学计划和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结合五项信息楼建设项目,与苏州市科达教育网络有限公司进行了多项校企合作。在不影响企业正常生产的前提下,教师参与了局域网综合布线工程实习,科达公司根据学生实习课题安排张峰工程师进行网络综合布线教学指导,保证了学生能顺利完成实习教学内容。

2、计算机专业教师学习前瞻性课程“交换与路由技术、网络综合布线技术、数据库技术、动漫技术、多媒体技术和影视后期制作技术”。邀请士奥动画企业来校为教师学生举办了“动画专业市场分析及课程介绍”专题讲座,激发教师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做好高技能人才校企合作培养工作,在“计算机专业建设委员会”和“计算机专业校企合作咨询委员会”的工作指导下,邀请了五位企业教学咨询官来校对计算机教学工作献计献策,对教学过程进行督导。把企业文化、企业管理、企业生产流程、质量要求、安全要求等内容介绍给计算机专业教师,使之贯穿在开发课程、编写教材和教学过程中。

4、我系专业班级开设了职业素养训练课程《职业生涯规划》教学,帮助学生懂得了“马斯洛理论”、“霍兰德人格”和“萨帕职业阶段”等理论知识,对学生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全面统筹考虑。按照“宽基础、多技能、能力为本、敬业为先”的理念培养学生。帮助他们完成职业生涯的规划,得到了专业班级学生的欢迎。

5、我系完成了四个百人新机房建设,完成了录音渲染演播室和动画专业拷贝室的建设,完成了二维动画实训室建设,完成了网络综合布线实训室一期工程建设,正在建设有锐捷网络实训室一期工程和三个百人机房工程项目。正在筹划具有国际领先的三维动作捕捉实训和三维动画实训项目。

四、开展教研教改,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1、计算机专业教师积极撰写教学论文,制作教学课件,编写教学教案,编著修改校本教材。今年苏州市高技能人才培养研发市级重点课题《公共实训基地it高技能人才培养的研究》包括12子课题。完成专业论文12篇《公共实训基础it高技能人才培养现状分析研究》、《公共实训基地it高技能人才过程化评估研究》、《公共实训基地it高技能人才培养教材开发研究》、《公共实训基地it高技能人才培养教学方法研究》、《公共实训基地it高技能人才培养教学资源网建设研究》、《公共实训基地it高技能人才培养精品课程开发研究》、《公共实训基地it高技能人才培养课程改革研究》、《公共实训基地it高技能人才培养师资素质构建研究》、《公共实训基地it高技能人才培养素质教育研究》、《公共实训基地it高技能人才校企合作培养方法研究》、《公共实训基地it设备配置前瞻性研究》、《公共实训基地it高技能人才培养专业建设研究》。

2、计算机专业教师积极参与公开课的开课、听课、评课活动。公开课课堂教学氛围好,教师准备充分。计算机理论教学与实习一体化,全部应用行为引导型教学方法。“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培养目标”,通过公开课的开课、听课、评课活动,教师们在教学上取长补短,提高了教学水平。

3、计算机专业教师到苏州电子信息技工学校、苏州轻工业技工学校、机械部苏州技校、苏州高等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等兄弟学校进行专业课听课评讲活动。积极参加江苏省高新技术中心教研组活动和苏州市计算机中心教研组活动,提高计算机专业教学质量。

4、信息工程系全年开展了“计算机系统操作技能竞赛”、“网页设计技能竞赛”、“计算机网络综合布线技能竞赛”、“动漫设计竞赛”、“计算机网络组建技能竞赛”和“影视后期制作技能竞赛”活动,并选拔优秀教师学生参加了苏州市职业院校技能大赛。

五、提供教学服务,凝心建校聚力办学

1、信息工程系的另一个职能是数字化校园管理,本年度新校区建设中能够配合基建办公室完成校园一卡通、校园监控网络、校园电话网络、校园广播网络和校园计算机网络工程的建设配合工作,完成学院led显示屏和学院多媒体教室的建设工作。

2、信息工程系的另一个职能是信息技术公共实训,本年度能够配合培训处,举办了清华同方公司技术人员的高级工培训,举办了退伍军人高新技术培训,举办了苏州市残疾人计算机技能竞赛培训工作,举办了苏州光大银行外汇政策业务网络考试,举办了苏州医疗保险计算机操作培训,举办了江苏省物流师职业资格网络统考和网络统考前的上网实训。

3、今年上半年每周六、周日开放网络电子阅览室,为公共实训基地首批学员查阅参考资料提供方便,帮助他们顺利完成学业。

4、配合学生工作处完成全院07级5年制高职班和09级大班的成人高考网上报名工作。

5、信息工程系的另一个职能是全院电脑办公设备的维护维修工作,在人员少任务多的情况下,许多计算机专业教师在不影响教学任务的前提下,抽时间对学院办公室、学工处、招就处、项目研发处、公共教学系等多个部门的电脑办公设备维护维修工作,他们不计较个人得失认真负责的服务态度赢得了兄弟部门的赞扬。

六、接受经验教训,找出差距引发思考

1、我校计算机专业在本市职教范围内影响不大,尤其是计算机技能竞赛成绩在全市不是最好,距学校领导寄希望的“计算机专业做大做强”还有很大差距。搬迁到新校区后计算机专业硬件上有了很大提升,我们要“以规模求地位,以质量求生存,以创新求发展”,提高我校计算机专业在全市乃至全省技师学院范围内的竞争力,提高技能竞赛名次和竞赛技能水平。

2、硬件资源配置不足,信息楼面积限制了专业建设的发展,计算机机房满负荷运行仍有部分省统考班级无法上机练习,目前5401机房的电脑设备陈旧,电脑故障反复出现影响上课教学效果。希望能够在下学期更新升级。

3、近两年增加动画专业、服务外包专业和网络技术专业,计算机专业教师要不断地学习新技术新知识,计算机专业教师要争做学习型团队,争取更多的学习机会。尽管我们不断在修改教学计划,设置新课程,选编新教材新讲义,可我校计算机专业课程、计划、教材、参考资料的制定编写还跟不上计算机的迅猛发展。当然,也不排除个别老师对自身要求不高,责任心不强。

七、个人主要承担工作

1.担任信息工程系主任,具体负责教学管理工作,主要有两类:第一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管理,专业课程考工合格率达99%;第二全院高职班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管理,参加计算机全省统考合格率99%。担任信息技术公共实训中心主任,配合培训处负责清华同方公司技术人员的高级工培训的管理工作、退伍军人高新技术培训的管理工作、市残疾人计算机技能竞赛培训的管理工作、光大银行外汇政策业务网络考试的管理工作、医疗保险计算机操作培训的管理工作、省物流师职业资格网络统考和网络统考前的上网实训的管理工作。

2.承担09科技班《图形图像处理》课程教学工作152课时、承担07大2班和08大10班《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工作90课时、承担08大5班、08大15班、08大16班、09大4班、09大5班、09大6班共6个班级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工作36课时。全年完成教学课时278课时。

3.担任苏州市高技能人才培养研发市级重点课题《公共实训基地高技能人才培养的研究》项目负责人,完成合著论文《公共实训基础it高技能人才培养现状分析研究》8000字,独著论文《公共实训基地it高技能人才培养精品课程开发研究》5000字。

4.安全有效地组织安排老校10个计算机机房的搬迁和库房办公室的搬迁工作,搬迁后经整合维修,没有影响正常计算机专业教学秩序。

5.配合学院领导对新校信息楼各个机房和实训室的策划布局工作。四层楼分布“信息技术专业、服务外包技术专业、动画技术专业和网络技术专业”。动画拷贝实训室、二维动画实训室和录音渲染演播室项目的摸底计划招标工程验收,现已完成投入使用。8个计算机标准局域网机房和4个计算机百人局域网大机房项目的计划招标工程验收,现已完成投入使用。完成锐捷网络实训室和综合布线实训室项目的摸底计划招标工作,现正在施工建设中。三维动画实训室、三维动作捕捉实训室和三百人园形大机房筹建方案正在进行中。

6.参加国家劳动部组织的《网络编辑师二级(技师)职业资格鉴定培训》,通过考试获得了网络编辑师技师职业资格。

7.编写了数据库应用软件《技师学院招生录入系统》,2010年技师学院招生时投入使用。

第10篇

Abstract: Relying on the Sinopec Changling Refining and Chemical Company, around the practice of academic education and training of employees, Hunan Petrochemical Vocational Technology College built and shared the digital teaching and training resource library, and carried out targeted teaching and training activities which had achieved a series of research and practice achievements for teaching reform and provided some reference and reference for other vocational colleges.

关键词: 校企合作;共建;共享;数字化;资源

Key words: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build;sharing;digitization;resources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19-0005-02

0 引言

近几年来,湖南石油化工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学院”)与学院主办单位中石化长岭炼化公司(以下简称“长炼”)紧密合作,努力探索与构建高职院校“政府主导、政企共建、行业指导、校企一体”的办学体制机制,践行“校企一体化”办学模式,按照“企业地方一体化、资产运用一体化、专兼职教师一体化、育人用人一体化”的工作思路,卓有成效地开展了一系列研究和实践工作。其中,学院以校企合作共建共享为主要模式,以优质数字化资源建设为载体,以数字化模块课程开发为主要表现形式,以教学与培训素材资源建设为补充,充分利用校园网及长炼企业内网网络平台,建设共享型教学与培训资源库,开展数字化教学与培训工作,成效显著。

1 校企合作开发了企业岗位技能模块培训课程数字化资源库

2011年6月初,长炼为了更好地建立其职工人才培养与选拔通道,决定完善其职工培训教学资源库,向学院提出了合作开发岗位技能模块培训课程数字化资源库的意向。校企合作开发岗位技能模块培训课程数字化资源库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的部门、人员、技术、管理、资金等问题众多。为此,长炼和学院对此项工作高度重视,并根据企业的要求,联合成立了九个通用基础模块开发项目组,分别负责仪表与自动化、化学基础知识、产品质量基础知识、化验分析、炼油基础知识、石油化工基础知识、机械设备基础知识、计量基础知识、电工基础知识等模块的开发工作;针对长炼炼油作业部、聚丙烯厂、动力厂、供排水厂、油品管理处等单位的实际岗位需求,成立了精馏、加热炉、催化剂、冷换设备、炼油工艺、高分子化工、锅炉、汽机、电气等十九个专业模块开发项目组,多次召开会议进行项目开发的研讨,明确了各部门的分工和开发时间安排,确定了项目成果验收和使用标准,并要求最终形成岗位技能模块培训课程数字化资源库和纸质教材,不仅要满足长炼职工培训的需求,待条件成熟时,还可向中石化其它企业进行推广使用。同时,在对上述资源库内容进行适当的修改后,可形成满足学院相关专业学生教学需要的校本教材和数字化资源库,从而达到校企合作共建共享共赢的目的。

通过几年的努力,校企合作开发完成了全部岗位模块培训课程的讲义、试题库、课件、教学培训视频等内容并上网,长炼的企业员工和学院的师生均可上网学习。目前针对长炼一线操作员工的岗位培训工作正在逐步展开,员工先通过企业内网自主学习,再参加由课程开发教师主讲的短期脱产培训班,最后进行相应工种或职业的职业技能鉴定,其职业技能等级直接与岗位工资和奖金挂钩。此举极大地调动了长炼一线员工学习岗位知识和操作技能的积极性,大家纷纷反映短期脱产培训和网络自主学习相结合的方式比原来单纯参加培训班的培训效果好多了。通过网络的反复学习,可有效解决在短期培训班上没弄懂的问题;而网络在线答疑加强了教师与员工的交流,大家互相学习,共同提高;学院教师同时也收集了大量的企业生产实际案例,为进一步完善企业岗位技能模块课程内容和开发职业教育专业实训课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 校企合作开发使用了石化仿真培训系统

学院与长炼共建的石化仿真培训系统开发与培训基地已经建成二十年,是中石化在中南地区最大的石化仿真系统软件开发与培训基地,基础好、底子厚、实力强,已开发并投用了常减压、催化裂化、延迟焦化、连续重整、硫酸等多套软件,在企业日常员工培训与职业技能鉴定、新装置开工培训、事故演练与处理培训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由于石化企业在正常生产过程中不会刻意去制造生产事故对员工开展事故处理培训,因此,利用石化仿真系统软件来进行事故处理培训几乎成为开展此类培训的唯一手段。长炼的一线员工通过系统地到学院仿真基地进行培训,对生产事故预演及处理都具有了良好的应对方法与手段。二十年来,长炼员工多次避免了石化生产过程中的重大事故发生,为企业挽回了经济损失,这其中仿真培训功不可没。同时,仿真培训基地也为学院石化类专业学生提供了良好的石化仿真实训条件,为学生到石化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和就业预先提供了良好的仿真训练环境,学生到企业后操作上手快,适应能力强,深受用人企业的欢迎,石化类专业学生的就业率也达到了98%以上,基地建设从而实现了共建共享共赢的目标。

随着“十一五”期间中石化在长炼投资近百亿元建设的千万吨级炼油化工新装置于2011年10月的全面建成投产,该基地又开始围绕新建炼油化工生产装置,开始了新一轮的石化装置仿真培训系统的开发与培训工作。新开发项目完成后,将形成涵盖安全技术与技能培训、工艺操作技能培训、工艺与设备技术培训、电子化题库以及网络化学习的完整培训和考核体系。其中,在线考试系统将拥有完善的电子化题库,可以将从前大量的纸媒题库数字化,使其更加方便存储、更新、管理、应用和维护,并可在计算机网络上完成考试的全过程,可切实有效地解决传统考试全过程都需要人工参与、周期长、工作量大、容易出错、保密性差等诸多弊端,使得整个考试成本降低,真正实现无纸化考试和多媒体考试;网络学习系统可以将仿真培训系统、多媒体培训系统、考试系统等各种培训和考试资源进行有机整合,并实现网络化和信息化,从而构成一个可供企业进行理论学习、仿真培训、无纸化在线考试的信息化平台,为企业构建一个更有生命力的数字化学习网络——为企业员工提供通过网络开展网上学习、培训、调查、交流和资料查询等活动的公共平台,为企业培训管理部门提供教培管理、过程跟踪、组织考试、训练、竞赛、成绩统计、绩效考核等信息化手段,解决企业培训工作“工学矛盾”的同时,提升企业信息化建设水平。同时,网络学习系统也将极大地促进更多优秀培训资源的共享、积累和沉淀,以及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的全面优化,从而提高教学效果,促进企业向学习型组织转变。

3 共建共享了企业数字化技术与培训资源库

根据学院与长炼的相关协议,学院校园网接入了长炼企业内网,共享了丰富的企业技术和培训资源库,主要内容为长炼知识管理系统、中石化职业技能鉴定题库管理系统和长炼数字图书馆,并根据学院的技术、人才和培训优势,广泛参与了上述企业数字化资源库的建设与管理工作,做到了共建共享。特别是在中石化职业技能鉴定题库管理系统的内容优化与完善方面,学院专业课教师通过到企业调研,及时了解了企业新建装置、应用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及技术改造情况,从而适时地为题库新增应知应会试题,保证了题库建设与企业发展同步进行,为企业开展员工培训与职业技能鉴定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4 校企共建了学院石油化工资源素材库

学院在长炼及相关石化仿真系统开发公司的帮助下,投资建设了校内石油化工资源素材库,主要包括化工单元素材库、炼油工程素材库、工业分析素材库和安全技术素材库。该库不仅为学院开发石油化工单元及系统仿真软件提供了素材支持,也用于专业课教师进行多媒体教学,还用于学生通过校园内网进行自主学习,极大地丰富了学院的专业教学资源。

5 建立了相关信息平台,为企业和学院提供了资源服务

5.1 建设了中石化远程教育站长炼分站(湖南石化职院远程教育站) 学院与中石化信息管理中心和长炼相关部门合作,在学院培训中心建立了中石化远程教育站长炼分站(湖南石化职院远程教育站),企业员工和学院师生可上网学习中石化的相关教学培训内容,保证了企业和学院的教育培训内容与国内外的先进培训内容基本一致,体现了先进性和及时性。

5.2 校企共同开发了长炼安全教育管理信息系统 2011年初,长炼将其外来人员进厂安全教育培训工作交给了学院培训中心负责,每年可培训上万人次。学院组织精兵强将,在长炼安全环保处和生产装置安全技术人员的支持下,重点开发了长炼安全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将外来人员的资料录入、培训成绩管理、查询、发证、打印等功能集为一体,大幅度提高了工作效率。目前,长炼各用工单位可通过企业内网,随时查询其所使用的外来务工人员的基本数据及安全教育情况,从而为企业的安全施工及安全生产提供了保证。此外,学院学生到企业开展认识实习和生产实习之前,也通过此系统开展安全培训及取证,从而获得进入企业进行实习的资格。

5.3 校企共同开发了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管理信息系统 学院学生从第五学期开始就进入了校外生产实习、顶岗实习阶段,由校内指导教师和企业指导师傅共同负责对其进行实习指导。学院组织相关处室管理人员和专业教师,在长炼及其它企业的支持下,着手开发了“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管理信息系统”,将校内指导教师与企业指导师傅、实习学生通过网站联系起来,各项内容通过网上和记录,确保了校内教师对学生的及时指导,学生将有关情况及时向指导教师反馈,对校内指导教师和实习学生的考核也可通过网站实现,管理效率大幅度提高。通过一年多时间的开发,目前该系统已在学院运行,受到了校内指导教师、实习企业和实习学生的交口称赞。

6 校企共建和不断完善了学院网络环境

学院与中国电信岳阳分公司紧密合作,在学院建立了智慧数字校园网,与长炼信息中心合作建设了企业知识库,为在校师生、长炼职工在资源检索、信息查询、资料下载、学习咨询、就业指导等方面提供了较好的服务,深受各方好评。

参考文献:

[1]蒋秀英.基于学科竞赛的实践教学模式研究[J].计算机教育,2008(16).

第11篇

特种作业人员培训主要内容有三个方面:一是安全基本知识培训;二是专业知识培训;三是实际操作技能培训。通过探究和分析,把先进的网络技术和手段植入到安全基本知识培训和专业知识培训的过程中,对实现积极的培训效果有很好的现实意义。

一、特种作业人员培训实现网络教学的必要性

《安全生产法》《生产经营单位安全培训规定》规定特种作业人员须经专门的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这是我国为改变落后的安全生产现状,夯实安全生产管理基础,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所采取的一个最基本的措施。各地为将这一措施落到实处,都按照国家安监总局制定的培训大纲,对特种作业人员实行极其严格的教育、培训和考核。但就目前来看,各地实施的方法基本上是以集中组班、全脱产学习的方式来完成这一重要任务。这种做法能够最大限度地保证安全生产培训的严肃性。但部分特种作业人员全脱产学习时间不能保障,造成培训数量少不能满足社会需求这样一些问题。

网络技术的发展为改变这一现状,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视野。首先,网络技术为远程学习提供了形象而又直观的交互式学习平台,受训学员可以充分而又合理的利用时间进行学习。其次,网络技术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可以把枯燥的理论知识感性化、形象化、趣味化,利于学员更好、更直接地接受和理解。这是我们多年来在教学过程中期盼解决的问题。

二、信息技术的发展使特种作业网络教学成为可能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教育信息化、网络化进程不断深入,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已成为现代网络教学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在网络教学模式下,利用已经普及的电脑和宽带网络等硬件环境,依托专业的网络教学平台,在既有特种作业教学系统的基础上,按照国家局大纲要求掌握知识和规定的学时。从教学过程(制作教学课件、组织教学、教学评价)的管理,到培训机构的管理,再到平台技术支持的管理,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网络教学支撑环境,使特种作业网络教学成为可能。

创新的方面是:上课地点不再是集中的、固定的现实地点,比如培训中心的固定班级,而是在这个网络系统平台上开设的一个网络班级。学员报名时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集中培训还是网络学习。选择网络教学的学员,每人分配一个登陆帐号(如身份证号码或学号)和初始密码(密码可以自己修改);它作为学员的学习记录档案资料保存在培训机构的数据库中。学员完全可以在任何时间、地点学习所开设的课程,大大减少了学员学习时吃、住、行费用。在培训机构一系列制度管理下,有效地完成特种作业培训考核目标。

三、特种作业培训实现网络教学的构思及设想

特种作业网络教学系统以网络授课为核心,依靠后台数据库做支持,程序开发过程的关键技术是网络数据库的设计与编程。经市场调研,现网络软件开发公司完全可以按用户需求,开发出相应软件。

(一)面对接受特种作业培训的学员,该软件系统应能提供:

1、网上实时接受培训和提供交流平台:在网络首页上学员凭学号、密码登录,实施在线学习。对于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提供在线交流平台,设置教学邮箱、网上论坛、课程论坛时时在线交流,授课教师对学员提出的疑难问题给予答复。培训管理人员定期检查学员的学习情况及教师的答疑情况,也对学员学习和教师答疑起到督促作用,从而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2、网上实时教学视频资源播放:网上学员接受视频学习,从第一章节开始系统学习(避免跳跃式),完不成规定的课堂学习,系统将不能打开下面的视频课程,每一章节附相应规模的习题、单元小测试环节供学员复习、加深理解。全部课程学完后,学员可以点击任意章节复习、加深理解。申请参加下一阶段的实际操作技能培训。

3、网上时实自考及评分:全部视频学习结课后,学员最后进入考试系统,答完试卷系统自动给出成绩。这一功能是为了提高学员的自学效果,巩固学员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同时通过自考自测的形式解决自学过程中出现的盲目和茫然的弊病,为学员自学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辅助工具。

4、网上实时学员意见及建议平台:网站首页上设有学员对教学意见反馈及建议平台。通过网络培训教育的学员,是否达到预期目标,对于改善下一步工作,提高培训教育能力,有着积极的作用。

(二)面对提供特种作业培训机构,该软件系统应能提供:

1、学员管理系统:主要包含特种作业专业分类管理;学员学籍管理。该系统具有学员档案查询、添加、修改、删除功能。由于特种作业培训对学员身体健康状况有特殊要求,保留学籍6个月以内有效为宜。超过期限应重新递交申请参加培训。

2、教学管理系统:主要包含课件及视频管理,具有课件及视频的查询、添加及删除功能;有电子邮箱及与学员在线交流平台。授课教师将本工种最常见的疑难问题通过在线交流平台,对学员提出的问题做出适当的解答。网上答疑平台的建立,可以解决网络教学中学员与教师之间交流困难,进一步完善网络教学体系。

在国家安监总局新的特种作业培训考核大纲中,实际操作培训在整个特种作业培训考核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由此看出,国家在特种作业人员培训关注方向上的变化。对培训机构而言,实现网络教学后,教师可以腾出大量时间研究课件、优化教学内容。改变过去重理论轻实作的教学方式,把更多的精力落实到实际操作教学中,使完成培训的特种作业人员动手能力更强、操作技能更高。

教学管理在网络教育中起着调配教学资源、组织教学活动、总结教学数据等重要作用。

3、在线考试管理平台:具有试题管理模块,以及试题添加、修改、删除及在线阅卷功能。建立网上试题库,将某操作工种的试题库资源按照一定的方式随机组题,来测试学员知识结构掌握程度。测试过程具有可控性。如远程实时监控,需要时可以锁定系统,不允许学员进行与测试无关的浏览;控制测试时间,到时自动交卷等。

4、数据统计及分析系统:它可以进行各种数据的处理、统计分析,及时、准确地反映教学现状,分析教学效果。

机构培训管理员依据受训学员统计结果,确定设置独立网络班,或者是将网络培训合格学员纳入固定培训班共同参加实际操作技能培训。

(三)面对提供服务的软件公司,该系统软件具备以下功能:

第12篇

关键词:职业能力;工作岗位;工作环境;实训体系

文章编号:1672-5913(2010)08-0118-04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基于工作过程课程体系的建立,首先要明确授课环境是否基于工作环境,授课内容是否基于工作内容,授课项目是否基于工作任务。高职课程中的项目提倡源于企业,但根据课程教学需求,要在企业获取与其匹配的项目,操作难度较大,为此,笔者认为基于工作环境的课程建设不能简单理解为提供一个类似于企业工作岗位的真实环境以及工作任务,而是应该考虑通过对课程培养目标以及所能够达到能力的分析,创造一个整体工作环境系统,在该系统中自始至终贯穿基于“工作”的能力培养,并引入“V-T-E”三级实训体系,下面,我们就其构建过程作如下探讨。

1 确定“一体两翼”的课程实践教学体系

实践教学是落实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培养的关键。本课程的实践教学体系主要由基础网络搭建能力培养、基本网络搭建与配置能力培养、网络服务功能配置能力培养、网络设备选择与配置能力培养、综合网络设计能力培养等和课程设计、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八个环节组成,它可以使学生完成从模仿到应用再到创新的递进式培养,逐渐使学生具有职业能力,并不断提高职业素质。

三年来,根据社会需求,我们不断探索组网技术课程教学改革,建立了以技术应用能力为中心的课程体系。即以能力培养为中心,将有关知识和技能综合成基本技能课(基本技能训练)、专业技能课和技术与实践课f技术应用)三大模块。以能力培养为中心线索,串接这三大模块。使这三大模块既分工明确、各有侧重,又相互联系,围绕着能力培养有机地组成一个不可分割、相互渗透的整体。再运用“教-学-做”一体化及基于工作过程的方法,对职业岗位(群)和技术型人才知识和技能结构进行整体分析和设计,建立适合该课程教学体系并具高职教育特色的,以技术应用能力为主体、职业素质训导和职业资格证书获取为两翼的“一体两翼”式实践教学目标体系。如图1所示。

首先,我们应以技术应用能力为主体设计实践教学计划,确定技术应用能力的实践教学目标,并在课时安排、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上进行大力度的改革。该课程在基于工作环境的设计模式下,实践教学学时可达到100%。在实践教学内容上,形成包括基本技能、专业技能和技术应用或综合能力训练课程(或实训项目)的实践教学体系;在训练方法上,则有多种教学形式,如真实实训、仿真实训、网络参观、课程设计、参与网络设计、毕业设计,等等,技术应用与职业素质训导有机结合,接受仿真或真实的实践训练;其次,教学体系设计体现职业素质教育,以能力为本位,按照职业岗位群所需要的能力或能力要素来设置课程;以校内实训基地――校内网络实训室和信息中心为重要载体,突出“职业技能训练”和“职业素质训导”两大中心任务,把职业素质教育贯穿到课堂教学、实践教学环节和日常生活中,在进行职业技能训练的同时,强调职业素质训导;再者,能力培养“绑定”职业资格证书获取,通过教学体系设计,使学生轻松考取网络工程师和网络管理员资格证书,以此逐步形成“以职业素质教育为中心,突出职业技能培养,教、学、做一体化,全面推进能力培养”的课程特色。

2 分析课程实训内容与工作环境的关系

如图2所示,该课程的实训环节依据实训体系设计,紧紧围绕职业-岗位-工作过程-工作任务而定,培养目标完全能够满足行业三能力(职业特定能力、行业通用能力、核心能力)培养要求。

图3是技能与工作任务对照图,在三种技能培养过程中,合理地安排实训环境能极大地提升培养技术应用能力的要求,并由此引出工作环境,确定“V-T-E”三级实训体系构建。

通过对图3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基本技能包含三大工作任务,这三大任务既相互关联又互相依靠,由此可以设计一个综合项目――组建小型局域网来贯穿这三大任务,三大任务就变换成了三个子项目,这三个子项目需要真实环境来实现;专业技能中包含设备选择与配置,由于真实环境的设备数量有限,因此,必须启动虚拟环境来补充,工作环境可由真实与虚拟环境共同组建:技术与实践技能中包含5项能力培养,这些能力培养在校园内是不能完成的,必须依靠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以及虚拟环境来完成。由此“V-T-E”三级实训体系(V――虚拟实训环境:T――真实实训环境:E――企业参与环境。)初步搭建完成。

3 “以工作环境为依托”的课程实训基地体系

将工作环境引入实训过程,使实训基地具有实际工作的特征,网络搭建能力培养、网络设备功能配置能力培养、网络设备选择等的实训均以实际需求为根本,每个培养环节按照实际需要量身定做,针对实际工程决定工作任务,选择不同工作环境,达到完成工程的目的。

虚拟环境“V”实训体系的建立,解决了学院真实实训室不能满足各种网络的建立、购买各种网络设备建网的问题,选择针对不同网络、不同设备构建各种网络,认识、了解、并熟练地掌握网络设备的各种类型和型号,使学生对网络设备了如指掌,是完成组网技术课程学习的根本。虚拟环境“V”实训体系可由三部分构成:虚拟软件实训室、精品课程网站、internet学习网站等。如表1所示。

利用Cisco培训软件BOSON,可以实现网络规划、组建、设备选择与配置,构建灵活,配置方便。在这样的环境下,学生完全在仿真的状态下完成设备组网配置实训。

精品课程网站包含多方面的学习内容:课程构建、bbs、blog、在线答疑、情景设置,等等,学生异地可自主选择学习,完全不受空间和实践制约。

Internet组网技术学习网站:充分利用Internet网络更新快,实用性强,学习内容全面,是本课程扩充知识,了解内容的最全面的学习平台。

真实环境“T”体系搭建了从基本接触一认识一熟悉网络的整个环境,完全满足突出能力培养的实训条件,真实环境设计包含三部分:网络实训室、学院网络系统、校企合作网络公司;不同的实训内容放在不同的实训空间,真正做到工程实际与实训二合一。真实工作环境与完成项目见表2。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高职院校培养人才的指导方针,企业环境实训“E”体系如表3所示,它就建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实习实训基地,课程设计、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由学生在实习基地完成,校内与校外兼职教师共同安排工作任务,让学生充分完成在“E”环境的学习任务。

4 “实训项目与实际工作岗位工程并轨”的实施方法

组网技术课程修完后所对应的就业工作岗位有: 网络搭建与维护、网络管理、网络工程规划、服务器维护与配置、网络设备维护与配置等,实训项目与岗位对应表如表4所示。

5 解决学生二次培训的困惑

使用传统教学方法授课,学生走出校门之后,企业还需支付二次培训的成本,这会减弱学生在校期间学习兴趣。构建“V-T-E”实训体系后,实训室依据职业岗位标准来建设,比如,我院已经完成CCNACisco认证实训室、锐捷网络实训室、联想服务器实训室等,CCNA Cisco认证实训室能够完成全部CCNA实训,但CCNP却要通过虚拟实训室完成,锐捷网络实训室的IOS与Cisco有80%的相似率,但主要针对第二层建设,三层以上实训依靠虚拟实训室仍然可以完成。有了行业化实训室条件的培养,企业只需对进入企业的学生进行满足自身需求的培养就可使其快速上岗;其次,实训内容会根据企业岗位不同、岗位工作内容不同、实训条件以及地点不同,因此要做合理的安排,比如,网络安装工程项目,我们让学生在校期间就直接参与到合作企业网络安装工程项目中去,直接进行学习,学习过程配备网络公司工程师做指导,让学生能够深刻体会到真正工程实施的步骤:学生的能力培养达到一定水平后,获得更高的能力和知识就一定要用到“E”实训体系,在“E”中,递进式安排教学内容,层次化的安排教学项目。通过“V-T-E”实训,使学生走出校门即上岗,真正实现学校与企业零距离对接。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学生经过本课程该成果的在校学习,已完全安全具备了考取网络工程师、网络管理员等职业资格证的能力,虚拟实训室提供了培养网络高级应用水平的能力,真实环境提供了网络中级应用水平的能力,企业级实训体系提供了全方位企业网络应用的能力,该成果经过两年的实施,2004级在校第三年报考人数为20人,考取资格证的人数为14人,通过率为70%;2005级报考人数15人,考取10人,通过率为67%,而以往的通过率只有30%,这不仅实现了量的飞跃,也实现了质的飞跃。